河长制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5 20:08:55

河长制工作计划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1

一、河道基本概况

镇辖区没有河流流经。主河道不经过县境内,在我镇辖区内有一条因超标准洪水而溢流的沟槽,加上主河道加固改造,主河道从境内汇入汾河,多年已没有洪水通过。涉及我镇3个村,分别是。

二、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四项制度等文件,成立了镇河长制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同志担任,成员包括相关站所负责人,流经村村委主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认真做好巡查和整改工作。根据“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镇、村二级河长坚持按期巡河,认真履行巡河职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并跟踪整改情况。做好河长巡河工作。本年度完成巡河12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三)做好汛期防汛工作。属于季节性河流,每年6—9月份汛期内,可能发生洪水。近几年来没有发生洪水。我们持续认真做好防汛工作,与各村签订了防汛责任书,各村都成立领导组和应急抢险队伍,迎接市县防山洪灾害防汛检查,7月份在李家庄村开展防汛撤避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周边群众的防汛应急撤避意识。

镇辖区,近几年来没有发生洪水。镇政府严格按照制订得《镇河长制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防汛等各项工作,确保一旦遇有洪水,做到保障河道畅通,保障沿泄洪道周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是坚持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查力度。强化巡查意识,定时组织对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2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是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城镇防洪安全的要求,同时,传达贯彻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

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前一阶段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年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

理,保护城镇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奠定基础。下面,我讲六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启动中小河流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中央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国江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除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且大多分布在重要城镇及农村广大地区。目前,许多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有

效治理,全国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缺乏规划指导、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总人数的

2/3以上。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保障重要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在今年1月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要求: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水利部党组把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

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二)我市中小河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镇防洪安全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流域面积占75%以上。市内降雨充沛,有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三个暴雨区域,多年降水量均值分别在1600、1400和1200mm以上;我市具有河谷、浅

丘和山丘地形分明的地理特点,全市临江河而建的城镇735个,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7%(其中分布在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600余个);长期以来,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取消两工

,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市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地区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市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是开发治理滞后,河道行洪不畅,河水陡涨陡落,洪灾频繁

发生,给沿河分布的众多城镇和重点地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近年来,中小河流洪灾损失是我市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逐年呈上升趋势。20*年开县“9.4”洪灾,县城全城被淹。

20*年“7.17”洪灾,*县、*县、*区等地中小河流洪水暴涨,损失十分惨重,陈雷部长陪同总书记赶赴xx灾区,指挥防洪救灾工作。

(三)我市积极主动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编制规划的条件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百强镇和中心镇和重点防洪集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了122处城镇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加快城镇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

我局还积极推进了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站网的前期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以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市及早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前

期调查工作,现已基本摸清了境内119条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区县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已达近500个、总投资180亿元,项目储备丰富。这些为及时编制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了主动,水利部正式印发

文件、召开会议之际,我市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治理为主要内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江大河治理的关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

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

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是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拟定近期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实施的可

能,确定主要工程措施,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摸清问题。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确定重点。针对流域、区域防洪形势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近远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

三是要落实措施。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安排;

四是要强化管理。按照加强中小河流社会管理的要求,研究提出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规划的范围和重点

(一)规划范围

由于我市江河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原则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规

划范围不包括:已列入国家确定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已列入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按建设程序单独立项的江河治理项目;已列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

和水库项目已进入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本规划不列入。

(二)规划的重点

按照印发的中小河流名单,以河流为单元,以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等河段的防洪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为主。必

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

本次中小河流规划,要与已经开展的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相衔接。已经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中小河流,可以作为下一步申报治理项目的规划依据。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小河流,可直接编制

流域综合规划。本次编制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为下一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和已经编制的各类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根据《水法》和《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批。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1000平方公里

以上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

五、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一)以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抓紧筛选汇总治理项目

由于目前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基础不同,许多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比较薄弱,要全部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治理也是一个较长的

过程。为积极争取投入,从明年开始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水利部要求,我市在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治理比较紧迫、具有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的

治理项目,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并向长江委申报全市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各区县以百强镇、中心镇、重点防洪集镇和地区为重点,以河道疏浚、加固和新建堤防、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报市局筛选汇总。所选项目以河流为单位分段布局,每个

项目在包装上,投资应相对集中,不低于1000万元。在资金结构上,中央补助2/3,其余由市级和区县自筹。由于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要求控制长江流域总投资规模,市局应将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以河流为

单位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积极争取长江委和水利部汇总时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我市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处牵头,负责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流域规划成果汇总平衡和全市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市

局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抓紧、抓实、抓早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

根据长江委汇总的情况,结合实际,启动首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区县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市水利局备案复核后,由区县水利部门审批。在设计方案中,应严格限制侵占河道,坚

持人水和谐,力求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观。建设管理由区县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纳入市局对区县的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中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我市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规划和管理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市已全面开展了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并有一批项目基本具备前期

工作基础,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创造了好的条件。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近3年内,抓好一批典型中小河流的治理,出形象、出经验、出效益。当前要按照市水利局《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本辖区内重点

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领导。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工作,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好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和检查。

(三)明确责任。要细化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做好指导。加强规划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

(五)保证质量。不要简单地编报治理项目,要加强研究后提出对河流系统治理方案和对策;对一些重要问题应开展咨询,切实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六)时间要求。9月20日以前召开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传达贯彻水利部会议精神,全面布置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10月15日前完成区县近期治理项目申报(按市局要求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3

(一)在规划计划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20*年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认真研究如何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做好规划计划工作。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更加突出",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的内涵,为规划计划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规划计划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要从十七大精神的完整体系中,准确把握规划计划工作定位,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和重点。通过规划计划扎实的工作,使水利真正服务于改善民生大计,服务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好这4项服务工作,必须要从规划计划的角度找准工作抓手。服务于改善民生,除了抓好饮水安全等面上工程外,关键是要有为民谋利的理念,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要重视、关心和敏感。服务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是要把握准"又好又快"的内涵,这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大问题,规划计划工作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下功夫。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保障经济社会的安全和公共服务的公平上,尤其要抓好防洪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抓好贫困地区和服务弱势群体的水利工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计划的视野不仅要放在水利建设,更要拓展到河流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河流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底线,规范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因此,规划计划工作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阶段性特征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把握水利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和探索水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水利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千方百计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重要的民生水利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要求,完成这些工程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和地方今后三年每年至少要投入380亿元用于这3项工程建设,投资强度之大、建设范围之广、项目之多,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目前的规划计划工作还不适应这种面广量大项目散而碎的工作状况。因此,各级规划计划部门更要把民生水利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完成好这3项任务作为一场攻坚战,坚决打好打赢。在当前各项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投资等都已基本明确的前提下,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抓好落实,工作的着力点在于建立起良好的政府工作机制,在于得力的干部和技术力量要配足。一定要建立起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制度。一头要抓好省一级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机构,配备好干部,水利厅要统揽全局,统筹做好规划、项目前期、资金落实、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各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当前尤其要抓好前期工作和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另一头要抓好县(市)一级的政府工作机制,政府一把手要亲自负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创造良好的建设外部条件,真正建立政府和项目法人双重责任制,共同保证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资金规范使用。部规划计划司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对工作的组织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得力、前期工作进度滞后、投资计划管理混乱、地方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项目和地区,要责令整改,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要通过中央、地方的共同努力,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三)切实提高水利抗御重特大水旱灾害的能力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次灾害,暴露出我国一些行业的基础设施在抗御重特大自然灾害中的薄弱环节,也为水利基础设施敲响了警钟。这次灾害之后,各个行业必然要深入进行反思,水利规划计划也要进行反思:如果出现流域或区域性重特大水旱灾害,水利基础设施能否泰然应对?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这些年,加强了对面上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但是真正应对重特大水旱灾害,骨干水利工程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比如,如果*发生*年型流域性特大洪水,洪泽湖水位超过15米以上,现有的下游河道泄洪能力和蓄滞洪区建设能否有序地安排洪水?如果长江流域发生*年型洪水,城陵矶附近的200多亿立方米超额洪水有无出路安排,蓄滞洪区能否安全运用?黄河宁蒙河段如果发生重大洪凌灾害,现有的防洪基础设施能否安全应对?如果20*年重庆和川东百年一遇大旱发生在关中平原,陕西的水资源工程能否提供可靠的抗旱水源?如果珠江流域发生1915年型大洪水,现有的防洪体系能否安全防御?这些都是面对重特大水旱灾害时的薄弱环节。必须通过*治理新3项、长江中游蓄滞洪区建设、黑山峡河段控制性工程、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大藤峡控制性工程等一系列骨干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来消除这些薄弱环节。现在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既解决北方地区常规性干旱缺水问题,也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特大干旱提供可靠水源。因此,各流域、各地区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应对重特大水旱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统筹规划,未雨绸缪,结合实际,找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和建设,提高水利抗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整体能力。此外,还要在规划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内容,建立全社会风险规避意识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重特大水旱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重特大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规划计划工作永久的使命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时期新阶段的特征时,都把发展中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作为重点加以论述。这就要求水利工作也要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通过保护好、管理好水资源来促进这种转变。这里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命题,水利工程建设总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比如,98''''大水之后主要是大江大河治理,20*年以后的重点是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配套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当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时,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就会相对轻得多,正如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状况。但是资源和环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发展阶段都会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严峻挑战。水资源短缺已经不是北方地区的专利,而发展成为全国性问题。水环境污染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更是触目惊心。所以,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要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永恒的课题,把节约水资源、保护好河流和水资源作为规划计划工作的己任、工作的重点。通过规划计划工作不断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规范和约束各项涉水活动,避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可能对河流造成的伤害,努力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比如,在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中,要更加突出规划的社会管理作用,划出流域开发利用的底线或"红线",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水能资源开发功能区划、河流纳污能力上限、河流岸线和水域利用上限等,为涉水事务管理奠定规划基础。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更加突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这一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形成全国、流域、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为建立我国水权制度,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体制提供规划依据。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涉及到各省(区、市)用水权益的工作,规划计划部门一定要从维护河流健康的大局出发,统筹协调好水资源配置规划方案。在河流的开发利用活动中,更加注重河流生态保护,首先满足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维护河流健康,维系河流的可持续利用。规划计划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和龙头,规划计划工作者更要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排头兵,从现实的工作做起,从手头的工作做起,加强对河流和水资源的保护,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在今天上午的会议讨论中,大家结合陈雷部长的讲话精神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规划计划工作思路、方向和重点,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几位小组召集人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提炼。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大家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加大中央水利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等地区水利建设的补助;水利前期立项审批程序复杂,审查审批周期长;要求明确中型水库前期立项审批程序;要重视水源地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治理,开辟投资渠道;要加快水利规划的编制,缩短编制和审批周期,加强规划的协调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规划计划司会后要认真梳理,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深入研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三、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的几点要求

这次规划计划工作会议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各单位要把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这里,我简单提三点要求:

第一,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和学习。会后,参加会议的同志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厅党组进行汇报和传达。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规划计划部门及相关单位进行学习,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树立信心,相互借鉴,狠抓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4

今年是“水十条”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如何让河更清、水更碧成为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跨界河流要实现流域共治

“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难以起到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作用,跨行政区的流域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认为,我国缺乏统一的流域发展和保护规划,各地未从流域整体出发,统筹优化整个流域产业布局,限制自身重污染行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流域监管尚未形成合力,在跨区域界面来水水质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不到位,信息共享机制有待改进,针对水质超标的整改计划落实不力,造成纠纷不断。“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跨区域的生态补偿又难以兑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并实践。值得借鉴的是,为有效解决跨省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2014年8月,广东和广西两省率先在曾被视为的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上破冰前行,开启了两流域共治共享之路。

“广东地处江河下游地区,主动提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充分体现了广东的大局意识和敢于担当。”环保部华南环科所专家指出。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政府正式签署的《粤桂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显示,广东出资3亿元,作为三年的水环境补偿资金,补偿九洲江上游的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博白县。同时,协议还要求,九洲江跨省界的石角断面年均值要达到Ⅲ类水质。“在大框架下,广东的湛江、茂与广西的玉林等流域地市也建立联防联治C制,多层次开展联合治水机制,持续推动九洲江水质改善。”

除和广西建立合作协议外,目前,广东省还与湖南、江西、福建三个相邻省份环境保护厅已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协作框架协议,建立起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联合监测和预警、突发环境事应急联动等机制。

记者了解到,历经多年的治理,流域联防联控已成为广东各部门以及上下游各市的共识和共同行动。在广东,茅洲河和练江是两条污染较为严重的跨界河流,其中茅洲河涉及深圳、东莞两市,练江涉及汕头、揭阳两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统筹,对茅洲河、练江实施标本兼治,取得初步成效,水质改善较为明显。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茅洲河、练江干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3.3%和32.9%。“辖区内各市,流域共治就要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携手兄弟城市,共同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指出,目前广东的系统治水挂图作战模式已经成为广东省治水的主要经验。

所谓的挂图作战模式,即在茅洲河和练江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要注重将整治方案和整治进展图表化,制作了一系列的电子图件和实地挂图,跟踪、督导流域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起草的《广东省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挂图作战工作方案》(讨论稿),2017年,广东将在重点流域拟围绕“建立一个库、挂好三套图”全面实施挂图作战。

“建立一个库”,即全面收集整理全市各重点流域环境基础信息和工作进展信息,构建水环境综合整治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挂好三套图”,即“流域水环境基础状况图”,展示流域基本情况、监测断面分布及水质变化、主要污染源及入河排污口分布和污染负荷等信息;“流域综合整治重点项目图”展示重点整治流域在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农村污染防治等方面计划实施的重点整治项目。“重点整治项目实施进展图”,对每个重点整治项目绘制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对比图,在项目尺度上直观展现实施进展情况。

“挂的不仅是实施综合整治工作的路线图,更是监控整治工作进展的督办图。”鲁修禄指出,通过直观、形象、综合的图表形式表现重点整治任务实施计划和进展,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倒逼机制,明确时间表、完善责任链。

“我省治水的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系统经验,第一个系统就是治理水污染要跟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紧密结合;第二个是全流域考虑;第三个是污染源的综合管控;第四个是把水力、生态景观相结合;第五个是水污染治理必须跟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包括技术、产业。”鲁修禄说。

多措并举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持续推进。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建立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每季度通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督促各地持续铁腕治污。

“平台建立后,监管工作初见成效,但经我们实地调研后,发现效果差强人意。”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代表在两会期间指出,有些地方自查的积极性不高,城市黑臭水体数量多、治理工程周期长、难以全面监管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公布的第一轮全国黑臭水体摸底排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2月16日,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已认定的黑臭水体总数1861个。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具有水乡之称的广东。从上世纪90年代的《碧水工程计划》 实施到2002年开始的八年珠江综合整治,再到如今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实施以及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广东治水一直在努力,在攻坚。

“地方治水要摒弃三种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上游不干下游没法干,二是认为没钱没规划没法干,三是认为任务太多矛盾太复杂没法干;必须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力所能及把自己区域内污染源管住,把清污、截污做好。” 汕头市副市长、时任潮南区区委书记陈武南说,要想实现水质全面、持续好转,必须加快治污基础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前提是“控源截污”。

“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是黑臭水体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在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广州、中山等市探索出不少治水“新招”,如在石井河涌底铺设浅层渠箱收集污水,在发疯涌加设泵站让“死水”变“活水”,采用BOT、BT、PPP等方式建设村级污水处理厂等更新的举措开创了治水新路子。

“十余年来,广州石井河流域一直在不断整治,但黑臭问题仍存在。石井河的问题主要还是主涌截污管径偏小、支涌多是截污闸,对生活污水未实现全收集。”广州市环境保护局水处相关负责人说,因地制宜,在石井河流域建设浅层渠箱的设想就这样产生了。据介绍,所谓的浅层渠箱,即是通过收集所有支涌的水,并通过提升泵送到净水厂进行处理,防止支涌的溢流污染的问题。“目前仍然黑臭、仍然劣V类的石井河水质将得到很大改善。”

“通过该泵站,将发疯涌内水提升至白石涌,从白石涌出口流入石岐河,形成‘石岐河―发疯涌―白石涌石岐河’的双向往复水循环。”记者在中山市发疯涌了解到,通过建设发疯涌外排泵站,建立水循环工程,让内河涌从“死水”变成“活水”,生态修复改善了部分河涌的水环境。

BOT、BT以及近年来兴起的 PPP等方式,更为广东治水注入源源动力。2016年7月,投资总额约5.02亿元的县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落地郁南。 该项目首次将郁南县903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纳入,突破了以往因为收益偏低,社会资本不愿深入到基层村级“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河长制”要长效化

两会上,“河长制”成为媒w记者关注热点内容之一。水利部部长陈雷向记者表示,当前,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水行动,“河长制”作为其手段,极大的改善环境质量、消除水环境隐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

从前期地方实践来看,“河长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环境行政管理权力的集中统一,解决了水治理过程中统管部门统而不统、分管部门分而不动的难题,制度成效明显。目前,已有25个省份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其中20多个省份将在今年年底全面启动实施相关方案。

“广东将在上半年准备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基本措施是实行五级河长制。”广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边立明说,五级河长制即省委书记、省长做总河长,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可能会分别由省领导担任河长。各市、县、镇、村一级会有相应的河段长。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广州市治水就率先采取河长制。“2014年,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广州市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由35个‘区级河长’分别坐镇整治51条黑臭河涌。”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广州建立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市、区两级河长由市、区两级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市管河道河长由市领导担任或指派,河道流经区为责任主体;区领导担任本辖区内河道的河长;镇(街)、村(居)负责人担任本辖区内河段的河长。据统计,目前广州已落实河长1938名,设立河长公示牌3141块,截至2016年12月,已收到投诉700多件。

“目前,《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也已下发并实施,明确了市、区、街镇、村居每一级河长的职责和考核办法。”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在河涌治理河涌保护方面,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如不接电话、督办不力、交办工作不落实等都将换算成分值,得分在60分以下的,将被上级部门的领导约谈。

“‘河长制’非常好。污染物从一条小河流到大河,都有牵头部门负责,这样才能使每条河涌都干净,确保老百姓的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表示,只有从省到乡镇都高度重视,辖区范围内河涌才会没有工业废水、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

“为保住潭江的水质水质,江门市也对‘河长制’进行了探索,2016年就已全面实行‘河长制’,并率先将河长制写到地方立法条例里,让‘河长制’不再是行政安排,而是有法律依据。”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说。

据了解,由于“河长制”目前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实践中也遇到规划功能与考评机制的泛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疲软等问题,导致一些“河长”存在“兼职不兼心、身份多元、并非专业”等现象。

“从已实施‘河长制’的省份现状来看,仍存在部分河道治理后水质出现反弹、小微水体治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指出,各部门间、区域间协同治水的机制还未理顺,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绿化提升等涉及多部门职能,河道整治不同步造成了治水工作的反复。“河道管养仍显粗放,治理设施运维专业化不足,一体化综合养护管理的企业比较少。”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河闸; 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water project is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projects. Papers to the suzhou region hydraulic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e project layout and design of hydraulic structure two aspects of WenLing HeZha and key business of the design of the gate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or similar projec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ole.

Keywords: penstock hydraulic structures;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 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水工建筑物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防洪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以苏州平原地区的水工建筑物为例,探讨了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关键问题。根据用地布局及现状水系特点,采用分组团联圩并圩设大包围的方案,即分区分片设防洪包围区,以缩短防洪战线,新建及加固堤防和控制建筑物,提高防洪能力;包围内水系调整,河道整治,使排水畅通,增、改建排涝泵站。

1工程概况

文陵河闸及商贸区套闸均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中央商贸区。工程任务是:一是防洪,通过此工程及后续工程的实施,结合中央商贸区整体规划,使城区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能力;二是航运,商贸区套闸需满足水上旅游游船通航功能。

工程规模为:文陵河闸工程实施二孔8.50m节制闸一座;商贸区套闸按等外级航道建筑物设计,闸首宽12.00m,闸室宽12.00m,闸室长60.00m。根据区域河道规划,闸身顺水流中心线与规划的河道中心线基本重合。为缩短防洪岸线,闸身尽可能靠近外河口布置。

(1)文陵河闸

文陵河闸位于相城区中央商贸区东部,文陵河与元河塘交界处,新建罗蒙索夫桥梁东侧8m处置处。闸为整体式钢筋砼结构,设三孔,其中二边孔为闸室,中孔封闭其上作平台。底板垂直水流总宽28.40m,顺水流向总长8.00m。每个闸室(边孔)宽8.50m,中孔宽4.00m,中墩厚2.50m,边墩厚1.20m,底板面高程0.00m,底板厚1.20m,墩顶高程6.50m。节制闸孔径8.50m,计二孔,闸门采用下卧式钢闸门结构形式。门顶高程5.20m,闸门启闭采用卷扬式启闭机(配减速机)。

(2)商贸区套闸

商贸区套闸位于相城区中央商贸区中部,元和塘新开河支河与沈思桥河交界处,为12m套闸,闸室与闸首同宽,宽12m,闸室长60m。

上闸首垂直水流总宽17.20m,顺水流向总长20.00m,闸室宽12.00m,底板面高程0.00m,底板厚1.20m,消力槛高程1.00m,墩顶高程6.50m。西侧墩墙厚1.20m,东侧边墩墩墙厚4.00m,其内布置输水廊道,闸门采用下卧式钢闸门结构形式。门顶高程5.20m,闸门启闭采用卷扬式启闭机。下闸首垂直水流总宽17.20m,顺水流向总长20.00m,闸室宽12.00m,底板面高程0.00m,底板厚1.20m,消力槛高程1.00m,墩顶高程5.80m。西侧墩墙厚1.20m,东侧边墩墩墙厚4.00m,其内布置输水廊道闸门采用下卧式钢闸门结构形式。门顶高程4.50m,闸门启闭采用卷扬式启闭机。

2工程布置及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

2.1设计依据

(1)工程等级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苏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苏州市城市中心区和工业园区的城市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相城区和其他几个区的城市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相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外河堤防及堤防上的水闸、泵站等建筑物工程级别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2)通航标准

中央商贸区河道无航道等级要求,为满足水上旅游通航功能,拟建商贸区套闸工程按等外级航道上建筑物设计。

2.2工程总体布置

2.2.1 工程控制高程

(1)堤防。外河防洪设计水位4.80m,加上安全超高0.40m,外河侧堤防高程不低于5.20m;内河最高控制水位3.80m,加上安全超高0.30m,内河侧堤防高程不低于4.10m。

(2)闸顶高程。闸顶高程不低于堤顶高程。本次二闸工程主要任务是挡水(商贸区套闸兼顾通航)。挡水时闸顶高程不低于水闸设计(校核)洪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和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

(3)设计控制高程。根据以上两条基本要求,文陵河闸顶高程、商贸区套闸上闸首闸顶高程及各外河堤顶高程取5.20m ;商贸区套闸下闸首闸顶高程取4.50m;结合中央商贸区地面使用情况,内河侧堤顶及闸室挡墙顶高程取5.00m。

2.2.2闸位选择

闸位选择遵循以下原则:(1)工程总体布置与苏州市相城区城区防洪规划、元和塘以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相一致,建筑物外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满足防洪、航运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综合功能要求;(3)工程总体布置与规划河道相一致;(4)平面布局紧凑合理,满足规范要求。

文陵河闸位于相城区中央商贸区东部,文陵河与元河塘交界处,新建罗蒙索夫桥梁东侧8m处置处。文陵河规划河道宽度30m,是商贸区东西向骨干河道,根据该片区防洪规划,本工程实施2×8.5m节制闸一座。闸孔分别布置两侧,二闸孔间的中孔为封闭孔,此形式同新建桥梁外形相协调一致,目前闸址南北侧为规划绿地,施工场地可布置于闸南侧,交通较为方便。闸站顺水流向轴线与桥梁中心线重合。

商贸区套闸位于相城区中央商贸区中部,元和塘新开河支河与沈思桥河交界处,西侧为御窑路,北侧为活力岛。所在河道规划河道宽度20m,根据该片区防洪规划,本工程实施12m套闸一座,闸首与闸室同宽,宽12m,闸室长60m。目前闸址西侧为规划公路绿化带,东侧为规划小岛,施工场地可布置于闸东侧,位置相对来说较为开阔,交通也较为方便。套顺水流向轴线与规划河道中心线重合。

2.3水工建筑物设计

2.3.1文陵河闸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6

年至年度,我镇有196条三、四级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其中三级河8条、四级河188条。按照镇党委、政府制订的三年河道整治计划,年需完成三级河3条、四级河50条。到目前为此,三条河已完成城南中心河,长1.94公里,土方4.1万M3;石桥中心河,长2.25公里,土方4.73万M3;在建的西八里港河,长4.8公里,土方12.5万M3,工程将于本月底完工。四级河已完成100条,在建18条,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发动形成氛围齐心协力搞整治

实施河道整治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责任大、任务重,离不开全民参与。因此,搞好河道整治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在认真学习有关河道整治工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动员各村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公开信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河道整治工作的意义、目标及要求。通过深入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领导重视组织建全求真务实抓整治

宣传发动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在河道整治工作中,我们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工作是决定河道整治工作能否推进的关键。一是组织健全,一把手亲自抓。镇领导,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书记挂帅,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河道整治工作领导组,成员由各村书记及镇属事业单位及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河道整治办公室,具体部署和组织河道整治工作开展。二是文件跟上,分解任务。镇党委、政府联合发文出台了《实施河道整治工作的通知》及《河道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把全镇境内的四级河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并明确年目标任务,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扎实、有序、顺利开展。

3.制定计划措施跟上真抓实干促整治

实施河道整治工作离不开资金做保证。实施前,镇组织水利站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对每条河道按所属行政村(居)、河名、总长度、淤积土方量、造价等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拿出了实施计划。据统计,我镇近三年内需疏浚三级河道8条,全长25.24公里,清淤积土方58.6万立方米;四级河道188条,总长度154.5公里,清淤积土方118.9万立方米,共需疏浚经费776.64万元。由于村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资金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三级河整治划镇统筹组织实施,四级河整治由受益村组织实施,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按2元/方土进行补助。根据测算,镇年将拿出280多万元贴补资金用于村级四级河道整治,不足部分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弥补缺口,有条件的村对淤土实现了“一土多用”,优先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节水工程填土,制造砖瓦等,如张八里村、新庄村等,降低了工程成本。方庄村、平明村、建设村等通过填废沟呆塘,增加了土地面积、抬高了低凹农田。

为了切实推进河道整治工作,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是分解任务到位以点带面推进。我镇按三年实施计划和市交任务,今年需完成50条四级河道整治任务,完成总长度51.33公里。在各村受领任务后,镇选择了2个村为河道整治试点村,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指导和推进全镇四级河道整治工作,使之在全镇范围内迅速掀起高潮。

——是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整治效果。我们根据我镇四级河现状,确定整治标准为“三清一建一改善”,即清淤泥、清杂草、清垃圾,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和队伍,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改善水质。为了达到要求,镇河道整治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划片包干分赴各村,做好施工前的淤积土方实测、施工中的技术指导、施工后的工程验收。镇河道整治办公室做到挂图作战,全程跟踪每个村的河道整治工作完成的时间、进度,掌握工程量、整治效果等。

——是实行奖惩机制富有成效开展。镇除了实行“以奖代补”,对当年验收合格的四级河道所属村将给予0.5—1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为确保全镇河道整治的顺利实施,还邀请镇人大检查指导工程的实施,并设立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河道整治工作富有成效开展。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7

通过分析宁阳县河道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宁阳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建立健全并完善规范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沿岸人民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

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宁阳县宁阳县境内长10km以上的河道有17条,其中长20km以上的有4条;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有8条,100km2以上的有3条。东部山丘区河道主要属黄河流域水系,西部平原区河道属淮河流域泗河水系。目前,随着宁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受到过度开发,由于对河道生态认识不到位,大量河道被人为侵占甚至被垃圾覆盖,造成水系退化,大量污水直排造成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河道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进行河道治理势在必行。

1存在的问题

1.1河道堤防老化退化严重宁阳县河道大部分河段位于山区及丘陵区,均为季节性的排洪河道,两岸堤防残缺不全,现有堤防堤身单薄、安全超高不足,河道防洪标准低,现状河道大部分河段还达不到5年一遇洪水标准。堤防建筑物设计标准相对较低,质量差,年久失修,老化退化严重,冲刷破坏、沉陷、裂缝、坍塌、损毁现象比较普遍。在洪水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下,河道工程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已失去原设计能力,严重危及防洪安全。

1.2河道生态环境恶化河道自身淤积严重,加上大部分河道处于长期断流状态,有的河床内被侵垦种植了庄稼,有的栽满了树株,有的河床被侵占圈建成了养殖场所,有的河床垃圾成堆,几乎成了垃圾场,河床糙率增大,形成行洪障碍,导致行洪排涝能力普遍降低,危及河道行洪排涝安全,直接威胁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部分河段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受纳水体的纳污能力,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河道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3对河道生态修复治理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河道生态治理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工程,主要是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水清岸绿、水流通畅、生物多样、人水和谐、自然和谐、相互依存、环境秀美的河道环境。

1.4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缺少维修建设经费,绝大多数中小河道得不到防洪治理,一些急需维修的工程项目得不到修缮,严重影响其功能和工程效益的发挥,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更是无法实施。

1.5河道生态修复规划治理滞后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几乎所有中小河道都缺少科学系统的中长期规划。特别是当前开展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也仅仅是以防洪除涝减灾保安全为主,没能做好与河道生态修复建设的结合文章。

1.6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宁阳县河道大多数为山洪季节性河道,河道比降较陡,洪水来势猛、流速快、冲刷力强,洪水历时短,汛期大量河水被白白流掉,汛后绝大多数河道都处于断流状态,河道水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1.7管理养护不到位河道作为基础设施,管理涉及战线太长、面广量大,管理尤为困难。长期以来,产权不清,管理主体不明,管理体制不顺,陷入了多头管理的怪圈。由于缺少维修养护管理经费,缺少专职管理人员,河道得不到日常维护管理,河道工程长期带病运行,在洪水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下,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生态治理对策

2.1转变治理观念,理清治理理念河道生态修复治理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积极开展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合理划分水功能区,严格实施分类管理与保护,维护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逐步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2搞好河道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专项规划请一批生态治理设计理念新、思路宽、水平高、经验多的规划设计部门对现有中小河流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规划,结合宁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编制具有前瞻性的、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投资少、见效快、易推广的原则,逐步按规划计划分批次分年度实施。

2.3预防控制污染,保护河道水源据调查,目前,造成宁阳县河道生态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来自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对于这些污染,应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加强监管,减少污染。

2.4加大资金投入,多元化筹措资金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加大县政府与驻地乡镇、村的资金投入,力争早日把中小河道治理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防灾减灾体系,防洪标准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基本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生态系统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由河道管理部门为主体,通过竞标对外承包,组织承包户按规划要求营造护堤护岸林木,积极引进推广速生用材林、经济林、能源林和优质苗木,向管理要效益,用作维修养护经费储备金,作为财政资金的有益补充,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2.5提高生物多样性重视河岸植被建设,构建河流生态走廊,治理与控制河道水土流失,在水域内,种植各种喜水、耐水植物,发展水生动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

2.6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对于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应以打造安全生态河道为龙头,发挥龙头带动示范作用,在大汶河宁阳段的工程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工程治理与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结合文章。在洪水冲刷严重的险工河岸段,采取浆砌块石、混凝土等强度较高的硬质护砌方式,对于洪水冲刷较缓的平工河段,选择生根快、能快速覆盖、根系发达、抗冲刷能力强的柳树干,进行干根网、草皮等软性生态护坡、护岸方式。同时,按照“建设节点、串联景点、突出特点、形成看点”的治理思路,做好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工程的融合。

2.7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应着重规划建设一批拦蓄滞洪工程,能拦则拦,能蓄则蓄,能滞则滞,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后,多建一些梯级坝及生态滞留塘,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好汛期雨洪资源,用拦河坝或湖泊、塘坝等增加拦蓄水量,优化配置水资源。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吴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之一。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健康河湖环境的需求不断提升。流水不腐,水畅其流,开展畅流活水工程、综合治理河道水系十分必要,是提升改善全区水环境、推动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吴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吴江水利局努力探索研究以畅流活水工程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从打通河道最后一公里着手,由下至上,从末端到主干,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通过水系沟通、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拆坝建桥、生态保护等多种综合措施,打通断头浜,拆除阻水坝埂,增进圩内河道水体循环、提高圩内外水系沟通、增强圩外骨干水系引排功能,努力畅通河道水网各个堵塞环节,形成活水畅流总体环境。结合控源截污等水环境保护一系列措施,逐步恢复河湖水体生态健康,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面貌。

1.畅流活水工程治理总体思路在控源截污前提下,突出“清淤、活水、保洁、生态”四大主题,实施“畅通骨干河网、沟通圩内外水系、疏通圩内河道”的全区河道“三通工程”:一是疏通圩内河道,提高圩区自身水循环能力(疏通小循环);二是沟通圩内外水系,加强圩内外水体交换能力(沟通中循环);三是畅通圩外河网,提升全区总体排水引水能力(畅通大循环)。

2“.三通工程”主要规划建设工程内容经过前期对全区各镇村的全面调查,初步规划建设内容如下:(1)圩外河道整治工程(畅通大循环)本次圩外河道整治工程分为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县镇级骨干河道连通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一般圩外河道治理工程。①区域骨干河道———八荡河综合整治工程。八荡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区域防洪规划确定的理顺浦北水系的重要工程之一,计划实施沟通8个湖荡和11段河道,总长约20km,其中拓浚河道9km多,生态疏浚清淤相关湖泊,将会有效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②县镇级骨干河道连通工程。同里镇九里湖属江苏省保护湖泊之一,目前无进水通道。本次畅流工程规划新开河道连通吴淞江及九里湖,引吴淞江向九里湖输水通道,调活河湖水体、提升水质。③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在已完成3个项目区的基础上,计划完成剩余7个项目区工程,包括疏浚9条县级河道、23条乡级河道及212条支河。④一般圩外河道整治工程。规划疏通圩外一般河道21条。圩外河道整治计划工程量汇总:疏通、新开河道263条,拆除阻水建筑物6处、新建桥、闸、涵等6处。(2)圩内外河道沟通工程(沟通中循环)规划实施河口拆坝或新(改)建闸(涵桥)、疏通河道等117处。(3)圩内畅流工程(疏通小循环)规划圩内拆坝(其他阻水建筑物)建桥(涵、闸等建筑物)173处;疏浚圩内河道657条;新开沟通河道46条。以上规划实施全区河道畅通工程,将按轻重缓急、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分年度逐步推进。

3.要建管并重,加强圩内外河道长效保洁管理(1)要明确管理职责吴江区初步计划出台《苏州市吴江区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将明确各部门在河道管理中的职责。水利部门作为河湖管理的主要管理单位,牵头负责开展河道建设管理等工作,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农委等部门各司其职,分别负责相关工作。(2)要明确河道管理机构为强化吴江区河道管理,响应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吴江区拟专门成立区河道管理处,将负责对全区河道的统一规范管理,拟实行河道分级管理。(3)要明确河道管理经费落实经费是关键,必须要明确河道管理经费来源。按不同等级河道,明确区镇村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

二、对策与措施

1.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农村河道畅流活水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牵涉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惠民工程。要在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全面协调,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各方配合,加强协作,重点突破,稳妥推进,务求实效。

2.要加大投入,落实资金要明确河道畅流活水工程的资金筹措政策,制定具体的筹措办法。落实资金是实施河道畅流活水工程的最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求按照规范化建设工程管理程序执行,要严格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使用。

3.要加强考核,广泛宣传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和绩效奖励机制,并加强督察检查,要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畅流活水工程的意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淮河治理,导淮路线,社会化

学术界关于民国时期导淮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庄安正的《张謇导淮始末述略》、张红安的《试析南京国民政府在苏北的“导淮”、吴晓晴的《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人海工程》、吴春梅的《多维视野下的治淮方略及其启示》等,对淮患、治淮方案、工程举办的利弊等进行很好的论述,还有唐元海、吴海涛、梁家贵、李良玉、张芳等学者对此也有诸多的研究。但对民国时期导淮的核心问题,即导淮路线的选择,虽有不少文章涉及,但还没有专门的文章去研究。本文对此试作简要的述评。

“江淮河济,古称四渎,渎者独流人海之谓也。”淮河即四渎之一,“自济归河,而留其三,黄淤淮而几存二,千古名川,一旦失其所行,竟罹万劫不复之惨,可慨也夫!”从禹贡导淮自桐柏,数千年而不患。“自黄河南徙,万里来源,同归一口,淤塞溃溢,胚胎于此。”1855年,黄河北徙,“淮遂大病”,全淮流域无年无灾,无灾不酷。

曾任安徽都督的柏文蔚对淮河的致灾有多年的研究,他说:“自前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徙,河槽淤塞,淮河独流势弱,不能出海,乃由运入江,遂使长淮数千里之巨川,毕集于灌扬一带低原之地,仅限一地运堤为保障,洪泽高宝诸浅湖为容受。此淮灾之因一。运河南北三千里,自淮而北至天津,形如弓背,南旺为其分水脊。南旺以南,水皆南流,势若建瓴。前清漕运时代,节节建坝设闸……自漕运废而诸闸失修,每当七八月大雨时期,泰山南麓汶泗沂沭诸水,一泻千里,不终朝而达于淮。兖(州)沂(蒙)诸属,反受旱患。此淮灾之因二。洪泽大湖,从前容纳长淮上流,及皖豫两省诸水,输送入海。其吐纳澄清之功用,与长江之洞庭鄱阳等。自淮不出海,洪泽遂致淤积,其容水量不过旧时三分之一,上流睢浍涡颖诸水遂泛滥为灾。凤(阳)泗(州)各地,皆蒙其害。此淮灾之因三。”因此,导淮势在必行。孙中山在《治国方略》中即呼吁:“修浚淮河,为

江淮水利局计划

江淮水利局依据1921年淮水入洪泽湖最大流量,拟以淮水入洪泽湖总量的56%导入三河,经高宝湖归江各坝,分别由三江营及瓜洲入江,并将归江各坝修筑为大活动坝4座、滚水坝6座,以方便节宣航运之用;将24%引入张福河,由杨庄沿旧黄河槽至涟水,以旧黄河北堤为南堤,另筑北堤以成新的河槽,径趋甸湖集,再用旧黄河槽出海,并于海口筑楗刷沙,以畅宣泄;其余20%留存洪泽湖中,为灌溉之用。同时对里运河一线、沂水、中运河、沭水和皖淮干支等的堤槽挖培、河湖关系、流量设计、涵闸设置都作了详细的计划。 安徽水利测量局计划

安徽水利测量局计划于1919年提出,分淮濉和沂运两部。关于淮濉部分,拟将淮水分泄江海两途,并引濉河之水出海。具体言之,将龟山以上至双沟的淮干浚宽,龟山以下,环抱老子山湖岸筑堤,折至马狼岗之东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干,导入三河,过高宝湖,经三江营入江;另支为北干,经高良涧进浔河,过白马湖和射阳湖出海(两支分别规定河宽和流量)。为纾濉汴两河流域之沉灾,拟将濉、汴之水引入安河洼,筑堤穿过洪泽湖至高良涧,与北干合流,高良涧以下,河槽增大容量,加之南干,其最大流量均控制在使洪泽湖水位保持高出海平面13.5米的幅度。皖境河干支流也同时培堤浚槽。

全国水利局计划

全国水利局1913年12月成立,1925年,总裁袁良厘定裁兵导淮计划。该计划大体根据江淮水利局所拟计划,参酌1921年大水情形而拟,分为五部工程。其中,淮水人海工程,拟由洪泽湖东行,出张福河人运河、盐河转旧黄河人海。入江水道,拟从三河头起,出三河、宝应、高邮各湖,至六闸合里运并过归江各坝,分别由三江营、瓜洲口入江。上述两路,于每段都设计不同的流量标准。

张謇的治淮方案

张謇是近代导淮的大专家,他的“淮泗沂分治”“治淮应规定道线分注江海”“沂泗分流”等标本兼治思想,既是其多年精心履勘研习的结晶,也是借鉴百家的产物。张謇以其毕生精力从事淮河水利工作,先后22年担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导淮总局督办、治运督办、江苏新运河督办、

单路人海计划,在所有的方案中实属少见,工大费巨,难以克行。

3 入江说

人江说的坚持者极少,主要是美国红十字会工程团的计划。该计划是由美国红会工程团代表施伯脱(w.i.sibett)、米特(d.w.mead)和戴维思(a.p.davis)三人于1914年所拟定。计划大纲分沂沭和淮运两部分。关于沂、沭两河,拟使二水尽量向北,“引入深广合度两堤坚峙之径直河道出海”,并在运河中游设置坝闸,阻隔沂河之水入运。关于淮运,拟以淮水全部南行至镇江附近人江。自淮口左岸起建一堤,“束成两岸相距3000米新河道”,设计洪水位在高于海平面13米时,可以容纳每秒5660立方米的流量为度。在蒋坝淮水出口处,建筑节宣闸,使最大流量入三河,转入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并浚深邵伯镇至长江间的运河,以泄淮水人江。

以上所列,仅是代表性的计划。此外,还有多种属于宏观的导淮方案,如沈怡主张导淮应与导淮人江、导淮人海、治理黄河同时并举,是个新想法。李仪祉也有诸多类似的思想。但这些都不单单是导淮路线问题了。

二、各种导淮路线计划的博弈

由于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干支流河床逐渐淤高,排水窒息不通,下游人海出路被淤塞。清咸丰元年(1851年)淮河大水,洪泽湖无法容纳,决开大堤南端的三河口,向东进入高宝洼地,经芒稻河于三江营入江,冲成很不适应的入江水道。从此,淮河由入海改为江海分流。

1 各家导淮路线的不同

民国以来,导淮计划,渐趋于科学化,归江归海,各有主张,上述柏文蔚、张謇、美国红会工程团、费礼门、江淮水利局、全国水利局、李仪祉、导淮会、朱庆澜等诸多计划方案便是,既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主张,更显示了社会人士的宏大智慧与卓见远识。“导淮之目的,日防洪灾,便航运,裕农利,而发水电附之。防灾为目的之主要者,先祛害而后言利也。”各家主张基本都从全面、长远的考虑看问题,既要分泄淮水,防止灾害,又要利于灌溉航运,所以各种方案一般都依据相关检测数据,设计河道的走向、河流的容量、涵闸的设置等具体细节。由于各家对淮域地理了解深浅的不同、专门知识的差异、规划参数的分别,及对资金筹措的疑虑、淮运地理本身的复杂性等问题,因而几乎没有任何两种方案是一模一样或大体相当的。

导淮的关键问题是泄洪,即为淮水寻找去路,所谓“淮河之为害,水无所归耳”,入江、人海或江海分疏的争论由此产生。依据此点,也可将各家言说分为人江派、人海派、江海兼治派。入江派的代表要数美国红十字会工程团的计划,工程团以1914年大水时所测淮水入洪泽湖的最大流量5660立方米每秒为标准而拟定的,所以主张淮水全部人江。该计划由于未作长期水文检测而急于行事,显得较为草率,被后至的淮河更大流量的事实所否定,“民五(1916年)30万立方尺,民十(1921年)还超过40万立方尺,全部人江之不足恃,又启归海三坝,是为一有力佐证”。美国费礼门工程师所拟的导淮计划,也是依据1914年淮水的最大流量,是人海派的代表。此计划自然站不住脚,时人评论说,费氏“于淮河未经勘测,但据图表为最直捷之主张,而于泗沂沐境势,海属地理,豫属水源,能否兼顾,殊为武断,皆存而不论可焉”。江淮水利局、安徽水利测量局及全国水利局的各个计划,均依据1916年大水实测数据为标准,均以江海分疏为施工方针。关于人海路线,江淮水利局、全国水利局主张仍用旧黄河故道,而安徽水测局则主张用射阳河槽。张謇的计划多有变化,开始主张复淮故道,继主张江海分疏,最后主张三分归海,七分归江;人海之路,且不全由故道,而以废黄北堤为南堤,杨庄至大关借用盐河,大关至碘湖一段,另筑新北堤,“为地势工程两便之计”。至于水量之分配,河底之倾斜,河身之横剖面,水面之高下,土方之多寡,闸坝之增减改良,“均根据历年测量,精密计算,于历史地理,兼顾并筹,折衷至富,故不唯变其旧日复故道独人海之主张,窃谓不施工则已,果使施工,则张氏最后之主张虽不能谓为尽合于事实,要亦不甚悬远”渊。张謇的计划之所以博得如此喝彩,一方固因其长期亲勘实测,一方则是对之前及同时多家方案的综合借鉴,去其不足,取其优长。如改废黄河的北堤为南堤,再筑北堤以构成新河槽的设想,就是吸取江淮水利局的计划。

各家各派不仅于淮水归属各抒已见,在导淮的其他方面,大多综合考虑、设计详密,彼此各有优长劣短,并为导淮会导淮方案的研讨定夺、以至正式实施,提供了最直接、最有价值的可以适足的前车先辙。

2 体制内外的争论和导淮会对各家路线的甄别、借鉴与采择

其实,导淮会导淮人海方案正式制定之前,已在政府体制内作过反复争论。1931大水灾后,行政院在国务会议上提出“废田还湖及导淮应先从人海着手案”,经议决交内政、实业、交通三部,召集相关机关及专家审议,“一时会场空气十分紧张,人江人海,争论非常剧烈,导淮会与水利工程学会均主导淮以人江为主,并以人江为先不可,其他各方,均主先办人海,并主非增加入海水量不可,两方意见相距甚远”,两方相持不下,只好议决各具意见书,再由三部会同附具意见,送行政院采择施行。主张先办入江者,着眼于“费省效巨,系完全就经济立场而言”。先办人海者,则以“水道较为直接,出水必畅”,并可减轻长江负担而论;并以导淮会所推算的测量资料,“似有未足,致所得之频率,未见精确”,认为先辟人海路线较为安全。“审核各省代表意见,及各方人民来信,民意所趋,亦都主张先辟人海水道”,这样,两者相较,后者显然占据上风口。担任导淮专职机关的导淮委,顺应舆情并察鉴淮域的具体实况,主制定导淮入海方案,呈国民政府备案,“此项计划,土方几占全部,际此灾鸿遍野,实适以工代赈,如经费不足,可分期办理”。

导淮会成立时设计的泄洪路径只有一条,即入江水道,系依据1921年淮河洪水量为标准。而1921年,“淮河中上游堤防溃决,故其洪水量未能直接测得”,导淮委只用“七种不同之方法”推算,并参照德国顾问方休斯工程师的意见,估定一个洪水峰,为整理人江水道的根据。1931年4月,水灾前,导淮会发表“导淮工程计划”,对于排洪计划,主张就原有入江之路,加以疏浚整理,“其人江之量,以淮水入江最大量为准,定其量为九千,惟遇江水盛涨之秋,则限制之为六千,庶使淮水有江可入,而江不为淮所害”;“俟来日国库充裕,民生富裕,农田水利,更求发展之时,始再辟入海之道,亦未为晚”。而1931年大水,据测浮山流量为13000立方米每秒,依此推算,全淮连同濉河在内,流入洪泽湖的水量,约为14820立方米每秒。那么,剩下的余量归至何处,则是个大问题。所以,导淮会计划公布后即受社会人士的批评质疑。是年10月,导淮会鉴于江淮洪灾之惨重,公布《导淮人海水道计划》,开辟人海水道,以补原定 入江计划之不足,人海水道仍取淤黄,设洪泽湖水位在海平面13.5米至15.0米时,泄量定为1000至1500立方米每秒。对此人海流量,社会人士也表怀疑,“淮水之最大量一万五千,今导之以人江者,受自然之限制,至多不过九千,少且仅止六千,姑不论以此水量泄流入江,对于江流有妨碍,即此泄流六千九千以后,而洪湖最高水位,所减低者仅为〇·一至〇·六公尺,加算人海一千之量,洪湖最高水位,也仅仅减〇·七公尺,减低洪湖水位〇·七,谓其即可减免淮域全部之洪灾,谁之又信?”(注:1931洪泽湖最高水位为16.18米,1921年为15.93米)。导淮会也作另一种推算,若使洪泽湖之最高水位不超过15.0米,“至洪泽湖水位增至一五·〇公尺时,其泄量亦将增至每秒二二五〇立方公尺”。此点,说明专家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入海路线是导淮会对前人与时人导淮方案甄别借鉴最多的地方,“前人主张不一,或主采用废黄河,或主采用盐河、灌河,或主由临洪口入海,或主由套子口人海,更有其他各种路线,不胜列举,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为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除由临洪口人海,路远费巨,且与沂沭两河之排洪道相交,互相牵制,明确不予采纳外,导淮会对“其余可采用之各路线,均一一加以研究估计,以定去取”。导淮会对当时各种人海路线计划的深入研究,归纳为八条路线,现姑且将其研习成果抄录如下:

第一路线:自洪泽湖边之孙家庄起,经张福河,越运河,入盐河,至薛家行辟新河,直达套子口,长169.0公里。薛家行以上,拓宽盐河、张福河。薛家行以下,平地辟新河。

第二路线:自洪泽湖边之天然河口起,越废黄河,至双金闸略向东偏,直达套子口,长165.42公里。全部由平地开挖。

第三路线:自洪泽湖边之孙家庄起,经张福河,至杨庄,循废黄河,至殷家渡裁弯取直,至交陵集,仍入废黄河。循此以下,至七套复离废黄河,改向套子口入海,长171.79公里,杨庄以上,同第一路线,为拓宽张福河杨庄至七套,大部为疏浚废黄河。七套以下,为开辟新河。

第四路线:自孙家庄起,经张福河、盐河,至朱庄,裁弯取直至响水口,循灌河入海,长169.44公里。薛家行以上,与第一路线相同。薛家行至朱庄,沿用盐河,惟长度有限。朱庄至响水口裁弯取直,仍属平地开河,与第一路线之薛家行以下,正复相似。响水口以下,须与沂泗会流,经灌河入海。沂、泗最大流量为每秒5500立方公尺,灌河勉能容之。再加淮水,仍须另加疏浚工程,并未有何利用之处,工费爰亦未能节减。

第五路线:自孙家庄起,经张福河、盐河,至大关,辟新河至甸湖镇,沿废黄河槽入海,长188.46公里。大关以上与第一路线相同。大关以下至甸湖,亦为平地开河,与第一路线薛家行以下相似。甸湖以下,虽折入废黄河利用旧槽,但沿海一带,人烟稀少,低平较低,地价亦廉,取道废黄河路线加长,河底又高于平地,工费较巨,反属得不偿失。

第六路线:自孙家庄起,经张福河至杨庄,完全循废黄河槽入海,长195.27公里。此线与第三路线相似,所不同者,为七套以下之一段,一至废黄河口入海,一至套子口入海。唯七套与套子口间,所经虽系平地,地价低廉,而路线较短,土方工小;七套至废黄河口之间,路远工巨,殊不足取。

第七路线:自孙家庄起,经张福河、盐河,至大关,辟新河至甸湖镇,入废黄河,至七套改向套子口入海,计长169.62公里。此路线略胜于第五路线,但与第一路线相较,但利用废黄河之部分有限,而废黄河河底高仰,工费较巨,得失亦不足以相抵。

第八路线:自洪泽湖边之高良涧起,经射阳湖,至射阳港口入海,长161.35公里。此路线地势较低,工费亦省。但与里运河相交处,水位相差悬殊,虽可多用闸坝控制,交通仍觉不便;而路线所经渠道甚多,水道系统,未免改革太巨,且洪水位高于里下河地面过多,颇甚危惧。

另外,导淮会将江淮水利局所拟的路线,与其“极相似”的第七条路线也作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有三,认为水利局的自大关以下以废黄河北堤为南堤另筑新堤为北堤、至甸湖仍入废黄河的办法,虽省筑南堤一道,但路远工巨,费用势必较多,“似无足取”。而第七路线,在七套以下,改向套子口人海,虽于平地开挖,但路程较短,地荒人稀,易于举办。所以第七条路线总体优于江淮水利局计划。

由上观之,导淮会确实于百家之说详作认真比对,认为各线“大都利弊相生,优劣互见”,比较可取的,是前三条路线。后导淮委将人海的三条路线作全面细致的比较、设计,如河道经过的具体路线、长度、水面比降、河底宽度、两堤距离、水量满槽深度、满槽之流量、开挖土方、筑堤土方、收用民地面积、迁让民房数目、活动坝及船闸数目等,并进行费用统计。导淮会对此三条路线,到底何取何舍,“未敢遽作最后之决定”。于是,将研究结果提交该会委员会全体大会讨论,1931年9月19日,会议议决采用第三路线,即由张福河经废黄河至套子口。此后,导淮人海便按此路施工,至1937年春,工程初步完成。

3 导淮会的最终计划及工程实施备受社会批评

河长制工作计划篇10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开发保护并行”的原则,围绕保障供水、安全防洪、改善生态三大任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投资28463万元,投入工日644万个,完成土石方1018万立方米,完成八河水库扩建、龙角山水库除险加固等各类水利工程2375项。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3.8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9条97公里,增加蓄水能力1400万立方米。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制1245处,新建股份制水利工程431项。力争所前泊、坤龙邢两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米山、院里、武林、后龙河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三、工作重点

(一)枢纽工程建设。一是八河水库扩建工程,总投资19820万元,2001年11月15日开工。建成后,水库总库容可达1.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7105万立方米,城镇日供水能力4万吨,扩大灌溉面积10万亩。2004年,要做好剩余主坝工程建设,确保10月底前完成规划建设任务。二是龙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0950万元,2002年10月29日开工,工期3年。建成后,可保护水库下游2万亩农田、10万人口以及309国道、青威公路、桃威铁路等重要设施,城镇日供水能力提高4万吨,扩大灌溉面积2.57万亩。2004年,要做好主、副坝原护坡的拆除及重建,东、西放水洞原闸室拆除,溢洪道土石方的挖掘等工作。三是所前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5748万元,工期3年。建成后,可保护水库下游桥头、泊于两镇3万人口、2万亩农田及附近公路干线的安全,年供水能力提高到860万立方米。2004年,计划完成投资2100万元。

(二)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全市农业灌溉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用水的零增长或负增长。2004年,重点抓好4个大的节水方建设:一是环翠区国家“863”节水项目,总投资2005万元,发展节水示范区1.1万亩,辐射区4万亩,分4年实施。二是文登市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在小观镇、泽库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830亩。三是*市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696万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四是荣成市节水增效示范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发展农田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面上节水工程整体发展。

(三)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目前,我市还有部分农村存在临时性、季节性或水质性缺水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制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这部分农村的饮水解困工作,确保实现五年内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的奋斗目标。2004年,计划完成城镇集中供水工程7处,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178个,解决和改善189个村、12.7万人吃水困难的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3.7%。

(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04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重点抓好2个小流域治理工程:一是环翠区草庙子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20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二是文登市米山小流域治理工程,总投资16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

(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大中型水库,在集中抓好龙角山、所前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同时,争取米山、坤龙邢、后龙河、武林、院里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要把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按照除险加固三年规划,2004年完成3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六)灌区配套改造。2004年,计划维修、配套、整修工程项目769项,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3.8万亩。重点抓好2项工程:一是米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改造干支渠总长30公里。2004年计划投资873万元,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二是龙角山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2291万元,分2年完成,工程建成后可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2004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对其它各类小型灌区的配套改造,也要落实规划,抓紧实施。对用水方向发生转移的灌区,要搞好补源和田间工程配套,解决争水矛盾,确保灌区农业生产的稳定。

(七)水资源开发与河道综合治理。要抓住今年雨水多的有利时机,采取拦挖调蓄引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多方增加水资源储备。2004年,计划新建塘坝、蓄水池276座,增加蓄水能力745万立方米;新打、配套、整修机井、大口井758眼,新增地下水开采能力686万立方米。要科学制定河道治理方案,落实分期治理计划,兴利除害。2004年,计划疏浚河道59条97公里,重点抓好4项工程:一是黄垒河治理工程,对流域内的325平方公里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新建拦河工程8处,加固河堤48.5公里。工程总投资4.86亿元,2004年至2007年实施。二是荣成市沽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从入海口向上游治理长度8000米,建成后可保护2.2万亩良田、9座村庄及5个厂矿企业。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2004年计划投资440万元。三是*市*河治理工程,护砌河岸5公里,新建拦河工程3座及提水泵站2座。工程总投资1680万元,计划2004年开工,2005年年底前完工。四是文登市抱龙河、东母猪河治理工程,护砌两岸河堤1200米,新建拦河坝2处、混凝土桥1座。工程总投资1398万元,计划2004年开工,2005年年底前完工。

(八)沿海防风暴潮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扶持,搞好沿海重点防潮堤建设,提高抵御风暴潮灾害的能力。2004年,重点抓好荣成市桑沟湾防潮堤、*市白沙口防潮堤、经区防潮堤等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1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大、社会效益高的系统工程,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水利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有关政策规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大搞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