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09:30:09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1

河北容城博奥学校

四三班

汤雅婷

在我的家里有一个大鱼缸,里面养着十几条鱼,暑假的一天晚上,我提议爸爸妈妈:“给鱼缸里的鱼各起一个封号吧,看谁起的最贴切,怎么样?”爸爸妈妈听了疑惑地点了点头。

漂亮女孩

妈妈说:“你脑子快,你先说一个,给我们俩做个示范。”我指着一条黄色的金鱼说:“就叫它漂亮女孩吧。你们看它浑身透明、游起泳来非常淑女。”妈妈听了我的解释笑着说:“你起的封号还真是名副其实。”“下面该你说了。”我洋洋自得的对妈妈说。

游泳冠军

妈妈也不示弱,“那我也来说一个,它就是游泳冠军——泥鳅。”妈妈刚撒下几粒鱼食,这时只见一只土黄色的长泥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第一个抢到鱼食,然后又快速的潜入水底。整个过程还不到一秒钟。“怎么样,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游泳冠军吧”妈妈竖起大拇指说。

勤劳能手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2

我们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座人工沙堆,我停下了脚步。妈妈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便说:“想玩一会儿吗?去吧,小心点儿!”听完妈妈的话,我健步如飞地跑去玩沙了。

我脱下鞋,走在沙堆上,脚底觉得软软的,舒服极了,走过的沙堆上留下一串串小脚印,好看极了。说来也真巧,我刚爬到沙堆顶端的的时候,又看见了几位小朋友,我对他们说:“我们一起来玩吧。”他们答应了。说着,我们玩了起来。我们一会儿在沙上倒立;一会儿堆小山;一会儿在沙上睡觉,睡觉起来后,全身上下都是沙,我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哈哈大笑……

最有趣的是在沙堆上跳远。跳远开始了,有一位小朋友先跳,他佝偻着背,双腿一蹬,一眨眼的工夫就跳得很远。轮到我了,看着陡坡,我心里像竹筒打水——七上八下,生怕受伤了,可是,不跳的话,又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于是,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跳,果然没事,接着,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我越跳越远,越跳越好,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跳沙真是太有趣了。

天色渐晚,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沙堆,继续向码头走去,但是,玩沙的情景却还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3

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习作指导】

童年,是金色的,它充满欢乐。在金色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充满稚趣的事情令你感到难忘。如果把这些充满稚趣的童年趣事写下来,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你分享童年的快乐。同学们在写童年趣事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在回忆中选择童年趣事。当我们写这篇习作时,已经是十来岁的少年了。在这个时候写童年趣事,就应写自己幼年时的趣事,即十岁前的事,不要写现在的事。应从自己记事时,从上幼儿园时,从上小学低年级时,从上小学中年级时去寻找自己感到有趣、有印象的事情。同学们可把这些发生在童年的事情进行一番梳理,从而在记忆的长河里搜寻选择那些最有趣的事儿来写。

二、写清楚童年趣事趣在哪里。写童年趣事,关键要让别人明白你所写的这件事有趣在哪里。如《童年的发现》一文,作者具体讲述了自己是怎样简单地把人的九月怀胎解释为:细胞小鱼青蛙猴子……的演变过程。几年后,在生物课上,听了老师讲述了“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才感受到发生在童年的这件事情是多么有趣。因为在事情发生的童年,同学们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未能体会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趣在哪里。但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生活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如果让我们在现在对童年所做的事情进行一番思考,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发生在童年的这些事情是多么有趣。如:看到柳条扦插会成活,以为一切植物都可以扦插,而做了……;看到鱼是从水里抓到的,以为生活在水里的都是鱼,而做了……而做的这些事,有的是成功的,感到很精彩,像“曹冲称象”一样;有的是很糟糕的,像“小猫种鱼”一样。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4

一、多进行课外阅读储备写作素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除了课堂上注重作文教学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如《小学生优秀习作》《小学生周报》《读写天地》等书籍都是学生的“营养粮食”。通过指导阅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写写读后的心得体会,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维,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用心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平常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可作为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不论是学校发生的,还是在家庭或社会上发生的,只要是自己感受较深刻的都可以写。比如班上两位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而引起了一场“大战”,还引发了两位家长的争执。事后我让学生对于这件事展开讨论,由于这件事是学生们亲眼目睹,而且深有感触,印象深刻,讨论得特别热烈。同时我还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使他们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后果,深刻体会到这真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于是,我就以《一件事引发的思考》为题,让学生写作文,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高,很快就进入了写作佳境。在作文中,学生们真情毕露,写出了关爱,写出了真情,小中见大。通过这次作文,学生们还接受了团结友爱的教育,同时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生活、细心体味,就有材料可写的道理。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

把语文教学与写作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读文章是美的享受,感受到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奔流,从而引导学生表露自我感受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学《草原》时,引导学生体会因为草原的美丽,激发了作者抒发内心感受和与人分享美景的欲望。所以,作者写出了这一不朽的文章流传于世间,让我们也感受了草原那迷人的美景,同时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得到了熏陶,从而引发学生把自己经受到的动人事物表达出来的欲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读写结合培养写作兴趣

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典范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低,教师在讲析课文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的探究,并让他们从仿写入手,引导他们从模仿到创作。学生习作时,可以让他们采用“填空式”仿写进而采用“手法式”仿写。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在学生弄清文章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和找出优美词句后,先让学生进行“填空式”仿写《我爱家乡的柑桔》(因为柑桔与杨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填空式仿写成功后,再引导学生用《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作方法,进行“手法式”仿写《故乡的松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又能使学生得到写作技巧的训练,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五、在讲评作文中培养写作兴趣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本次习作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拓展思路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一定充实而又有乐趣,想一想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如: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写了多少读书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等等,都可以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习作提示

同学们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能写出好的习作。在写时要注意:

1.选择一件事来写。课余生活非常丰富,想写的内容可能很多,在这些事情中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选择一件最有趣、最有意义、最熟悉、印象最深、你最想写的来写作,把你的乐趣与大家分享。例文《“”》的小作者就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在课余时间与爸爸妈妈一起玩“”的事,读后我们体会到了游戏给小作者带来的乐趣。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6

【关 键 词】 作文;切如点;兴趣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会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要教会学生会写,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是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在这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教育的重要时机。但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经过后天随着学生心理、情感和认知的成熟,逐步增强的。并且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对同一件事的兴趣也有强弱之分。在作文上同样如此,有的学生爱写作,有的则不是那么喜欢,甚至有畏惧心理。因此,要让初中学生爱写会写,必须在寻准切入点上下工夫,要针对实际情况,研究从何入手。如遣词造句差的,就要对其词句学习的训练;杂乱无章的,就要对其写作顺序的多加指导;表现手法逊色的,就要对其作修辞方式、表达方式的强化学习。这些切入,只是个别的切入。综观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认为,关键是兴趣问题。普遍的情况是多数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怕写作文,怕写不好作文。那么,共性问题用共性切入点也能奏效,我们必须找准培养好学生作文兴趣这个切入点。如何培养呢?

一、从热爱生活中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思想、认识、情感和行为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是兴趣的源泉。读书学习可以培养兴趣,融入生活同样可以培养兴趣。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感情。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表达现实生活,憧憬美好未来,反映真情实感。作文并不神秘,就是写自己所想所信所见所闻所感,就是表达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其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由写作的习惯,不要预设太多的框框条条,包括题目、构思、中心等,都不要事先多加限定,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只要学生能围绕“训练目标”写出不拘一格并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行,只要符合实际生活和实际情况就好。如引导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在看到崭新的变化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教师此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围绕家乡变化的现实,以不同的角度、题目、构思等写出各自的体验和感受。总之,通过深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就会不仅对生活有兴趣,而且会增强作文的兴趣。

二、从多加激励中培养

对学生的作文不能轻率地评判,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用差和好两分法来衡量,而要用激励的眼光来看待,因为任何学生的作文,好中一定有不足,差中也一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所有学生的作文,哪怕最差的作文,都要指出其闪光点。如此文整体上看写得最好;此文最有真情实感;此文中这几句写得最好;此文开头开得好;此段过渡得最巧妙等等。同时,激励的方法要多样化,尽量发现学生的写作特长。对观察力强的、运用力强的、表现手法强的、思想性强的、创意性强的等等,都要分别给予肯定;要善于给学生写评语,或善于互相找作文优点,或现场当众朗读好的作文,或评奖优秀作文等等。通过激励,学生的作文兴趣一定会得到相应提高。

三、从读写互动中培养

作文就是以读为用,反映认识、情感和生活的一个能动过程。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互动,始终是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运用兴趣的根本法则。阅读内容本身有着激发兴趣的力量,有着特定的故事情节、感人的事迹、灵动的镜头、闪光的思想、深刻的哲理以及各种各样的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都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另一方面,课内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电教媒体。如用录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荷塘月色》时,先让学生听录音进行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领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仍然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但由于其世界观的局限,既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只能苦闷、彷徨,想解脱感情的重压而又不可能的复杂情感,就会对该文的语言特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注重影像辅助、图文对照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自然就会运用阅读成果,不仅爱阅读、会阅读,而且爱写作、会写作。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简而言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爱读会读必然带来爱写会写。

四、在注重实用中培养

作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把学到的运用到写作中,达到会写、写好的佳境。实用是作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顾名思义,就是学后要会运用。实用往往能引起兴趣。因此,只要新课程中规定的目标都要全面落实,写作时会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学生不仅要会写好应该写好的各种文体,而且要善于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要善于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学生不仅要学会写作,而且要学会生活。在实用中,要注意从读学到写作的运用转化,鼓励学生多样化写作,如在坚持传统“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教学方式的同时,要善于指导写作的自觉开放,让学生主动练笔,能经常写日记、周记、谈体会,并学会网络写作,让习惯成自然,自然感兴趣,兴趣出好文。可以通过搞文播、办文刊、出文集、创文栏、评文章,还有参观文展、参与投稿、参加征文、参赛演讲等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7

关键词:趣味故事;语文兴趣;起;承;转;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乐”即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轻松和愉悦中接受语文知识。

然而北京某重点中学一位语文老师曾对高一新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对语文学科感兴趣的不足10%。据上海市两次抽样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数理化课程注意力集中的占91%,而语文只占15%。针对这种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显得特别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深刻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如此缺乏兴趣,怎能不影响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习语文兴趣,应该是当前一个急迫的问题。

具体如何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方法多样,途径各异。笔者认为,巧用故事,不失为一种提升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教育心理学分析,从小孩到老人,几乎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因此, 如果语文教师善于把趣味故事巧妙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定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趣味故事导入新课,开启课堂教学的“起”,从认知上呈现学习目标,情感上激发学习动机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趣味故事导入可以说是诸多导入方法中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教文言文时,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编成小故事来导入。比如在教《黔之驴》时,可以编制“黔之驴”的故事;在教《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讲讲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在教《天上的街市》时,可以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新课。当然这些故事,可以由老师讲,也可以由学生来讲。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无疑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用趣味故事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传承课堂教学的“承”,从认知上编码信息,情感上强化情感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与作者的经历、生活体会、思想感情都息息相关,学生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了解将会直接影响其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很多学生都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特别是作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当然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孟子文章时,可以引入《孟母三迁》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和成才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更加努力付出。除了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自然地增强了学生情感因素。

再比如学习陶渊明的文章时,可以引入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风格,创作意图。

三、用趣味故事强化分析,渗透德育,转入课堂教学中的“转”,从认知上分析综合,情感上激活多种心理因素

在学习《成功》一文时,文中给出一个成功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成功的这三个条件,可以在文章故事的基础上,再加上其它经典故事。比如在谈到勤奋时,加入贝多芬学钢琴的故事: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或者张伯英的“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可见,人们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勤奋这一起码的法则。在谈到天资这一条件时,加入《伤仲永》的故事,由此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不努力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其实,用趣味故事强化分析的同时,也可以渗透德育。在《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对德育有这样的表述: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德育的内容有规定,并给予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把语文智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语文的学科性质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对德育影响的潜能。比如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引入一些爱国故事,比如:“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岳飞,以《过零丁洋》明志的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增强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故事的引入,不仅保持了课堂的活跃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认知上分析综合,情感上激活多种心理因素。

四、用趣味故事拓展延伸,引发思考,汇入课堂教学的“合”,从认知上总结规律,情感上引导迁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指出:“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这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包括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要求从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它是为解决一个问题寻求多种思维方法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则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情景找出不同点。语文教学中刚好可以利用故事来训练学生的这两种能力。

比如学习《创造学思想录》时,曾出示这样两个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故事一:某一小学课堂,老师提问:“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春天。”老师摇头,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水”字,并且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标准答案。故事二:某一中学,老师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茶花”,一学生举手发言,说鲜血不可能染红山茶花,并解释了花朵呈不同颜色的科学道理,但老师不认同。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个故事的看法。学生大胆否定故事中老师的做法,并一致赞同学生的观点。可见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于课堂的每一问,每一答。在教学中,类似的故事很多,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在加深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思考。达到认知上总结规律,情感上引导迁移的目的。

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趣味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趣味故事,追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展示语文教学的人性之美、趣味之学,还语文课堂鲜活的生命力吧。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8

一、诵读古诗——体会音韵,感悟汉字音美

师:刚才大家诵读了古诗,而这首古诗除了可以吟诵,还可以唱出来。(出示课件2)请大家跟着音乐齐唱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

师:只有中国汉字才能这样吟唱,因为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感觉怎样?

生: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

师:是呀!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古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你知道古诗中的平仄吗?

生:一、二声为平声,读得既长又亮;仄声是三、四声,读得既短又快。

师:平时学得真好,那押韵呢?

生:这首诗第二、四句押的是“ang”韵。

师:找得真准。现在请大家再次吟诵这首古诗,读出古诗的平仄和押韵。

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师:总结,用汉字写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悦耳动听。(板书:字音悦耳)

【评:汉字的音韵美在古诗中有集中的体现,通过诵读、吟唱古诗体会古诗的平仄、押韵来感悟汉字的音韵美,不仅复习了古诗,还体会了汉字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欣赏书法——享受艺术,感受汉字形美

师:汉字字音好听,字形的演变更让我们着迷。二年级时,我们通过《汉字》一文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谁还记得?

生: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

师:你们记得真牢。是呀,汉字的每一次演变,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汉字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出示课件3:“福”的演变过程。)

师:这个大屏幕展示的就是汉字“福”的演变过程,怎们样?

生:汉字就像是一位魔术师变出的一个个有趣的魔术。

师:汉字的演变令人着迷,字形也令人陶醉。因为汉字的书写已成为一种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相比的。请看!(出示课件4:春联“福”字)

师:这是什么字?

生:福。

师:谁知道“福”字的本义。

生:福字左边代表祭坛,右边代表一坛酒,合在一起表示人们在祭典,乞求上苍降福给自己……

师:那现在有什么引申义呢?

生:满足的,理想的,幸运的,如幸福;丰盛的物质享受,理想的生活,如福气。

师:再看!(出示课件5: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书写的“福”)

师:平时见过吗?知道这字画中隐藏的秘密吗?

生:凸现出来的“福”字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的生日而写的,里面包含着五个意思: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背景是一百个不同写法的“福”字。

师:你真是见多识广啊!那整幅字画给你的感觉怎样?

生:优美!

师:板书:字形优美。

【评:吴老师选择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百看不厌的“福”字来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字形之美,真是匠心独运!特别是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一个个演变出来的汉字和一个个汉字书法就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汉字字形的优美,艺术的享受就在其中了。毋庸多言,这美足以触动孩子表达的欲望。】

三、看图猜字——创设情境,感悟汉字义妙

师:这么美的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呢?还记得四种基本的造字方法吗?

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师: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是紧密相连的,下面请看大屏幕,看看这些图像,你能猜出他们是什么字吗?(出示课件6~8)

生看后作答,师出示相应的汉字和归纳出相应的汉字分类: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1. 猜象形字。

(甲) (金) (篆) (人) (甲) (金) (篆) (木)

(甲) (金) (篆) (牛) (金) (篆) (手)

2. 猜指事字。

(本) (末) (刃)

师:(趁机引导学生讲述)本:就是指树根,所以才有一个词“根本”;末:是指树的顶端,树梢,因此不要本末倒置哦。

3. 猜会意字。

(林) (森) (休) (取)

师补充:取,造字本义:割下死敌的左耳朵,以示战功。

4. 猜形声字。

师:汉字不但读音动听,有的还一见到形就知道它的读音啦,这就是形声字,你能看看下面的字猜猜它什么字吗?体会汉字形声特点。(展示课件9~11:“汗”)

汗(“ ”是形旁,“干”是声旁)

5. 汉字汇总——总结特点,明确依据。

师:从上面看图所了解到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字的形音义的联系?

生:深奥、神秘、奇妙……

师:板书:字义 有意思

师:请看黑板,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汉字有意思体现在哪?

字音 悦耳

汉字 字形 优美

字义 有意思、深奥

【评:通过猜字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多方地感悟汉字的四种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体会汉字的构字之美及音、形、义的紧密联系,为习作做好情感铺垫和知识储备。】

第二板块:范文引路──拓展思路

四、分享故事——开阔思路

师:汉字这么有意思,用它们组成的故事一样妙趣横生。你们一定也读到或者发现了不少与汉字有关的有意思的故事,请你也来说一说。没有汇报的同学要思考:故事中汉字的有意思体现在哪?

生:分享搜集的故事:《汉字真有趣》《形声字学习小故事》《我与多音字的故事》《有趣的点和横》……(内容略)

【评:本次习作话题是教材之外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初步感悟表达方法,降低习作难度,吴老师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与汉字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再在课堂分享,在分享中进一步感悟汉字的美,学习习作的方法,扩宽习作的思路。】

五、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阅读儿歌,感悟表达。

师:老师也查找了几个有趣的汉字故事,我们一起分享。(出示课件12:《奇怪的田先生》)生读小诗。

师:请一位同学谈一谈诗歌中从哪方面写出中国字的有意思?

生1:采用拟人的手法,创设一个情境——田先生在睡觉,然后通过字形的特点来写。

生2:字形很有意思。

2.佳作引领,学习选材。

师:汉字读音很好听,但是,如果不小心读错字音,那可就会闹出笑话的。(出示课件13:《“好吃的大婶”》)

师:读读文章,想想汉字的有趣表现在哪?

生1:读了上面几篇文章,我觉得中国字真的很有意思呀!读音、字义都很有意思。

生2:读音有意思。

3. 佳作引领,学会选材与表达。

师:中国字还有许多很有意思的,(出示课件14:《有趣的汉字》)请大家默读文章,找找文章中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生默读例文。

师:谁能谈谈这篇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的吗?

生1:第2、3、4自然段用了“先”、“再”、“还有”这些词连接,使这三段自然地连在一起,非常具体地把汉字字义的有意思表达出来。

生2:用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汉字的有趣。

生3: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表达很有条理,而且在篇末升华中心。

生4:引用名句,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让文章更具感染力。

生5:文章题目点明中心,简洁明了。

【评:根据学情,用范文引路,让学生品悟文章,学习习作方法,也扩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第三板块:总结分享——明确写法

六、指向板书,总结写法

师:我们学着根据汉字的特点来编写的故事要注意做到有条理、有趣。(板书:真有趣)

字形 优美

汉字 字音 悦耳 真有趣

字义 有意思

【评:“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吴老师在学生充分感知汉字和汉字故事有趣的基础上,不忘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写作方法得到凝练,使后面的话说汉字有法可依。】

七、口述故事——运用方法

师:(课件出示 “京、木、好” )这些字有意思在哪儿呢?请你挑选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小组讨论。

师:汉字这么有意思,谁也来用上面的汉字编一编故事。

生1:神气的“京”。

话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京”的设计上榜了。设计图一公告,立马吸引来了许许多多汉字围观。

“青”咂咂嘴:“‘京’真荣幸!这下他可有的炫耀了!”

“北”有些嫉妒:“为什么你的运气就这么好?……”

……

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神气的“京”特地邀请了朋友们来庆祝庆祝。

朋友们到齐后,“京”对朋友们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字‘北’,我与他配合这么多年,才有这么好的声誉,是他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

“北”感动极了,流下了激动的泪花。

“我还要感谢汉字世界的兄弟们,是你们,让我有了个‘舞动的北京’这个创意,我把自己变化为一个人,演化为一个‘文’,让“人文奥运”的精神在赛场上闪光。这都是托兄弟们的福呀!”……

……

就这样,汉字们带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奔向第29届2008北京奥运赛场……

生评析:许颖霖同学用“京”字和2008年奥运会会徽,编出的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汉字的有意思。

生2:“木”字寻亲记。

“木”走在街上,它遇见了“林”:“哇,你好神奇啊!居然有两个我!”“呵呵,你是单调的。而我呢,是许多的你,还代表林业哦。不管怎么样,你还是我的祖先嘛,认个亲吧!”说完,“林”点了点头,颔首微笑,接着摇了摇身上那四个撇捺,神气地离开了。

“刚才是两个木,现在是三个木——”“木”微微昂起头,才可以看完整个“森”。“你有没有觉得我很森严、很阴森呢——”“森”严肃地瞪大眼睛,“我是很多个你呢。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还不等“木”答应,“森”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沐”风风火火地来了。“哎,我是辛苦的、栉风沐雨的‘沐’。”“木”仔细一瞧,果真没错,“沐”身上还挂着小雨珠呢。“不过,还好。我可以洗澡。”说着,“沐”摇身一变,居然神奇地干净了。“再见了哦,朋友!”“沐”乐呵呵地走远了。

这时,“木”迎面撞上了字——“杰”。“看,我是英雄豪杰!有没有觉得我很英俊?”“杰”自顾自地眯上了眼,自我陶醉着。“我画的画、写的字,都是旷世杰作呢!朋友,需不需要我送你几幅呀?必定,你为我提供了许多作画的原材料。”说完,“杰”扬长而去。

后来,“木”又遇上了“梅”,看见梅身上那红得发黑的果子,口水直流三千丈。“梅”见“木”爷爷,激动地说:“木爷爷,您好!今天来看我啦。您瞧,我长得多好,“杨”,您尝一尝我的果实吧。“木”毫不客气地一下子吃了好几颗杨梅,直甜到心底里。而“杨梅”呢?与“梅花姐”约会去了。

后来,“木“又会见了“桦”、“梅”、“李”等500多位亲人,它为自己家族的强大而骄傲自豪 ……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民族的智慧不可估量呀!这寻亲收获真大呀!”“木”有感而发。

师:谁来评评这篇文章?

生1评: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原来与树木有关的汉字就有500多字呀!

生2评:林诗莹同学真是个童话作家,把与“木”有关的汉字,用童话的题材表达了出来,叫“木”字寻亲记,多有意思呀!

生3评:文章有详有略,条理清晰,篇末升华中心,由对汉字的喜爱升华到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智慧的赞美。

师:你们评得真好,像个小小的评论家。

生3: “好吃的大婶”

一天,聪聪对妈妈说:“妈妈,我给你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好吃的大婶’。”妈妈一听,奇怪地问聪聪:“大婶怎么能吃呢?”聪聪仔细地看了看字,是“好”字呀!

妈妈笑着说:“这个‘好’字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hào,是很喜欢的意思。聪聪,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吗?

“哦,原来这是一位很喜欢吃的大婶啊!我读错了音,怪不得妈妈认为这是一位可以吃的大婶了!”聪聪恍然大悟道。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有趣吗?你也来说说趣在哪?

生: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有趣。趣在因读错多音字而闹出了笑话。

【评:用具体的例字,让学生说故事,落实所学的方法,检查学生是否会用,并且借此扩宽学生的思路,更好地为最后的习作做好铺垫。】

第四板块:编写故事──抒发真情

八、激情创作,行笔成文

师:是啊!还有很多汉字都很有意思,它们正着急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为他们写更多更有趣的故事!请你也来话说汉字吧。(指向板书:话说汉字。)

课件播放古典乐曲,同时出示:

下面的这些汉字很有趣,请选择一个或几个字,也可以是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字,还可以是自己平时在学习汉字时的一些感受,来写一写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争取做到有条理、有趣。

大 犬 太 天 夫 禾 日 申 东 西

尘 休 泪 问 囚 吞 鲜 森 晶 鑫

乔 桥 娇 骄 青 情 清 林 琳 淋

师:谁来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生:本次习作要求共有五点:选择一个或几个汉字来编写故事;也可以是自己觉得有趣的汉字来编写;还可以是平时学习汉字时的感受;所写的故事要与汉字有关;习作争取做到有条理,有趣味。

师:你说得真好!其他同学也都清楚了吗?

生:清楚。

师:另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注意选好材料,确定好中心,构思好题目,再下笔。

生:开始习作。

师:下堂巡视,当堂评析编得好的习作片段。

片段1:汉字变身记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2007级五班 张益 指导老师:吴秀梅

汉字先生今天心血来潮,

他特别想让自己变变身,

这时有许许多多的女士和先生

正在等待着组合……

“品字形结构”的家族先亮相,

他们进入了杂技培训班,

开始培训各位杂技演员,

变成新的佼佼者。

“金行者”叠罗汉成了鑫,金银满堂堆成山;

“木行者”叠罗汉成了森,三木成森树木多;

“水行者”叠罗汉成了淼,肥水不流外人田;

“火行者”叠罗汉成了焱,众人拾柴火焰高;

“土行者”叠罗汉成了垚,土堆垒成高楼立;

“石、人、口、牛、日”也来凑热闹,

“石”字叠罗汉成了磊,石头众多成石山;

“人”字叠罗汉成了众,三人成众力量大;

“口”字叠罗汉成了品,三张嘴巴齐品味;

“牛”字叠罗汉成了犇,三牛齐耕田地松;

“日”字叠罗汉成了晶,三星一变亮晶晶。

师评:多有创意呀,还会写小诗哩,结构多么整齐,含义多么深刻,有小诗人的气派。

片段2:中国字真有意思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六年级五班朱梓晗,指导老师:吴秀梅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课——《话说汉字》,我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字千变万化,有如博物馆里的一件件古董,每个字都很有意思。

我们先来说说中国字的读音。

中国字一共大约有1600多个发音,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很有节奏感,是世界上最美、最动听的语言。中国古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特别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诗句中押“i”和“ang”韵,让我们在吟诵时如行云流水,如悦耳歌声。

不过,如果汉字发音不标准,也同样会闹出笑话。

有一个口音很重的村长演讲,他说:“兔子们、虾米们,咸菜太贵,不要酱瓜,要猪蹄。”哈哈,你听懂了吗?其实他是要说:“同志们、乡民们,现在开会,不要讲话,要注意。”

师评:这个同学的习作题目命得好,让人一读题目就知道中国字的特点。虽然只写了一小部分,但条理清晰,第一段就总起全文,下面分别叙述,举的事例有代表性。

【评:这一环节的教学吴老师创设了一个浓厚的习作氛围:激情洋溢的话语,优雅的古典乐曲,书香浓厚的课件背景图,把学生带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有利于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再则,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让学生少走弯路。三是把要学生选择编写的汉字故事有意识地分类,这样,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参考,也可以扩宽学生的思路,更好地把汉字的趣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最后,当堂的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相当于又一次地为个别学困生做指导。】

【总评:吴老师这节习作课从学习汉字、总结汉字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话说汉字。从课堂反映可见:学生不但爱学、爱听,更爱表达。充分说明这个选题切合学生实际,也体现了汉字科学魅力无限!具体说,吴老师这节课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精巧

有人说,汉字是国学的源泉。如何让学生爱上汉字,爱上母语,并能恰当运用母语文字表达,应该是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研究的大课题。这节习作指导课的内容,是吴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她的科研课题——“遵循汉语、汉字科学的小学习作教学研究”而设计的。习作题设计为“话说汉字”,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话说的基础上来感悟汉字的趣,来书写表达自己对汉字最深的感受,所以,课堂上,老师用了很长的时间让学生说汉字,来感悟汉字。因为是教材之外的内容,而且,研究的是汉字,让学生通过对汉字的了解来表达汉字的有意思有点难度,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汉字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并且做成手抄报,初步感知汉字之趣;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做猜字游戏;紧接着汇报、交流课前所了解的与汉字有关的有趣的故事。这些都是为了降低习作的难度,扩宽学生的思路,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储备。从话题到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可以看出吴老师的用心之精巧。

二、紧扣“趣”字

一是紧扣“趣”字来话说汉字,展开话题,如创设看图像猜字的情境,用直观的画面,引领学生感悟汉字的有趣,激发了学生研究汉字的兴趣,同时为下面的习作做好充分的铺垫。二是在师生共同分享汉字故事时,也紧紧围绕汉字的“趣”体现在文中的哪里,这样,既扩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又从文中学习到了习作方法。三是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兴味盎然地参与教学,充分表达出对汉字之趣的喜爱之情。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9

【关键词】写作;兴趣;表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培养小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个人的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不仅会增长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还能陶冶情操,让学习、生活感到有滋味。因此,小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今后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当前,我们的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写作兴趣不浓,自身又不注意平时语言、词汇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刻不容缓,现就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材料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小草,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并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变成青蛙的。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带学生去农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树林观察昆虫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细微的变化。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三、教师要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培养了学作兴趣。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利用双休日深入社会;“三八妇女节”为母亲洗脚,亲自种豆芽,并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等。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这样,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而且提高了道德情操。

2.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学校展览室,进行智力竞赛,诗歌朗读比赛,跳绳比赛,丢沙包等等,每一次活动后,我都会不失时机的提问学生,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最佳情境后,我便抓住闪光点引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信息形成小片段,丰富写作素材。

3.现代媒体创设情境。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生活,快乐的体验生活。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取了写作的灵感,提高了写作的兴趣。例如,我在上《我爱家乡》的作文指导课时,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合歌曲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幅来自九寨沟的风光图。看着这些熟悉的景物,学生兴奋不已,兴趣空前高涨,我再相机点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使人眼前一亮。究其原因,莫不是多媒体技术在本次作文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它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情境,自主参与、共同探究,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更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老师要教会学生读中学写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段话精辟而扼要地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在学习文本时,既要指导学生读懂文本,还指导学生弄清文本的写作方法、结构特征,接着让学生模仿文本的练笔。如我教《翠鸟》一文,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既从静态-动态。静态又从颜色-形体等,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随即我便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小练笔,效果很好。

五、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最有趣的一件事作文篇10

这两天因本职工作的需要,鼓励团队,对他们说:大家应该通过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由此让自己成为“有趣的人”;要先做有趣的事,才能成为有趣的人。说完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找到该做的有趣的事呢?这天早晨醒得有点早,随手翻开一本书,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有正确的态度,有趣的事情自然会来找你”。我瞬间有种被老天爷看了一眼的感觉!

这本书就是有“开源文化”代言人之称的艾瑞克・S・雷蒙德撰写的《大教堂与集市》。

作为习惯于至理名言或情愫缠绵的大多数阅读者而言,这位作者可能属于绝对的“冷门”――因为,他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程序员,软件开源运动的旗手,黑客文化第一理论家。据说,他自己的开源软件项目有多项,其中包括电子邮件传送程序,他的研究很好地解释了分布式开源开发模式,Linux和互联网的成功已经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效。

作为一名已经不做“理科生”很多年的“理科生”,还真想看看一个“理科生”写的这本 “当代软件技术领域最重要的著作,其影响力远远超出编程范畴”的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教堂”与“集市”其实就是软件开发的两种模式,就是绝大多数商业公司所采用的“大教堂”模式和Linux世界采用的“集市”模式。两种模式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他们对软件“排错”有着完全对立的认识。“大教堂”是以“权威”为核心以自有团队为骨干的传统软件开发模式,而“集市”模式则更符合时下最热门的“共建”、“平台化”互联网思维。

用作者的一句话描述就是,从Linux的经验出发,证实这样一个命题,“只要眼睛多,Bug容易捉”,这和那些“由利己个体组成的自纠错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作者早在1997年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程序员和“无政府主义者”组成的快乐的网络部落,战胜和压倒了等级森严的传统闭源软件世界。这个结论的意义在于:开启了充满活力的“开源文化”,即以“开源”模式开发软件。

当然,具有“大教堂”高大上特质的“闭源模式”肯定会质疑明显具有“丝”特质的“集市”开源模式:开源开发不能提供有效的“持续的努力”。而作者的经验却告诉我们:事实上,有一些开源项目长期保持着连贯的方向和有效的维护社区,而没有任何传统管理认为不可或缺的奖励机制或管控机制。

现在看来,开源成功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告诉我们,“玩儿”是创造性活动中最具经济效能的工作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软件开发领域的价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被逐步放大着、放大着。貌似“杂乱无章”的“集市”其实都有其深层次的、更本质的秩序,这种秩序更人性化、更符合需求、更自然客观。这样的秩序更接近“自然规律”,人为的“管理”甚至有点“多余”。

“大教堂”与“集市”的关系,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组织要求”的力量,远不及“自发源动力”的能量大持续久!

现在,许多企业内部都在要求“创新”,甚至成立各种“领导小组”、各种专业委员会、专项奖金,就是为了要“全员创新”。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

结合《大教堂与集市》作者的经验,好的创新往往来自日常工作本身。

就在几天前,曾和我的同事们谈论这个话题,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三句话: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好的创新点都来自日常的本职工作;如果你找不到创新点请将本职工作做深做细。

创新不是“戏”,不需要“演”;创新是对本职工作富有突破性的延展;创新是一种工作状态,必须长期保持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创新”;创新只是开始,创造出价值才是阶段性结果,所以对创新的评估是长期的;创新是以“不断思考”与“实践能力”共同为基础的,二者缺一不可。

《大教堂与集市》中说:开源开发者都是志愿者,是因为兴趣和能力(能否对项目有所贡献)自主选择的(即使他们因为开源工作领取薪水,这也依然适用),志愿者精神倾向于自发去关心资源问题的解决,他们会把自己的资源带到工作中。《大教堂与集市》印证了这些关于创新的思考,并且更加系统、有力!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所谓“超出了技术范畴”的价值吧。

就在《大教堂与集市》首次面试的七个月后,网景通信公司宣布了开放一个软件系统源代码的计划,之后《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与该公司共同设计了网景源码的策略及许可声明。此事发生在1998年的2月初,与不久前特斯拉宣布开放技术专利,虽然间隔16之久,却是真正的异曲同工――网景用自己的开放阻击了当时微软在浏览器领域的垄断,创造了市场环境;特斯拉的自我开放将为人类实现绿色出行大大提速。

不过在当时,在1998年,艾瑞克・S・雷蒙德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网景准备在商业世界中给我们提供一个大规模的、真实的集市模式的测试。开源文化现在面临一个危险:如果网景此举失败,那么开源概念将受到严重质疑,商业界将在未来十年中都不会再碰它。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华尔街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对这件事的初步反应是审慎乐观的。我们也获得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网景通过此举能够重新收复市场份额,那将会引发一场早该到来的软件产业革命。”这位作者甚至认为“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非常有启发性,也会非常有趣”。

事实证明,“开源”虽然不能够“点石成金”,但是人们对“开源模式”的兴趣有爆发式的增长,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思维”与“平台战略”!

《大教堂与集市》似乎是一本在讲如何开发软件的书,但读者满眼都是他们自己想看到的内容,与“软件产业”的关系微乎其微。这是这本书很奇妙的特质,也是我作为读者的乐趣所在。读好书是件好玩儿的事,好工作的标准也是有趣,而创新根本就是在有趣的工作中玩儿出来的。

就在准备交作业的这天早晨,一位善于读书又能写书的朋友在他自己的微博中写到:对朋友说,看过一本书,才能评价一本书,也才能判断别人的相关评价对不对。这段微博让人想起多年以前“让李敖去读书,让我们读李敖”这句话,真是害人不浅――无论是谁都不能替代自己读书,无论谁的话都不能盲目听从。几乎与此同时,此前关于另一本书的“读后感”被“智囊阅读汇”的群主(“阅读谈管理生态圈”中大名鼎鼎的笑谈总)转发到群里。我瞬间又有了一种被老天爷看了一眼的感觉!

【 延伸阅读 】

开源运动如何推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