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17 12:44:56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1

20xx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 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五、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六、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七、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2

1.1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与医疗救治组,明确一名业务副院长负责预防保健工作(组织机构以文件形式发至各科室,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相关人员及科室主要负责人工作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1.2规范设置预防保健科,专人负责,配有专用办公室,配齐电脑、办公桌椅、橱柜、空调等必须的办公条件。

1.3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及职责、院内感染控制制度、自查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工作制度、结核病转诊、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报告制度等,部分制度按规定制作标牌上墙。

1.4统一规范使用卫计委监制的各种登记簿和各种统计报表。

二、健康教育

2.1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二级以上医院至少2个,一级医院至少1个),及时开展传染病及其它疾病的预防控制宣传工作,至少每2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有每期图片资料和汇总登记表支撑)。

2.2在门诊大厅、输液室、病区设立音像播放设备(电视机或电子显示屏)定期播放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知识,音像材料不少于6种,每周播放1次以上(有播放记录和播放现场图片)。

2.3开展健康咨询宣传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合国家各重大宣传日每年开展咨询宣传不少于6次,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0次(有计划或方案、图片资料等;讲座主要指对病人或家属、社会大众等人群。县城医院自行开展,乡镇医院可与当地卫生院联合开展,资料齐全)。

2.4医疗单位在诊疗过程中开展针对各种慢性病与康复的个性化教育。

三、传染病管理

3.1及时、规范开展传染病诊断、报告与救治。建立健全门诊、病房、放射、检验相关科室登记薄,登记齐全,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保健科每天到相关科室搜索疫情并做好记录,及时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每月对重点科室工作进行督查,且有督查记录。

3.2规范开展肠道门诊工作。切实做到有泻必登与及时采送样(按登记数10%采样送检),肠道门诊建设做到“六有”(登记簿、采样器材、消毒药品、纱门纱窗、污物桶、洗手设施)。保健科于4-10月每月对肠道门诊进行督查,且有督查记录,肠道门诊结束后有全年工作总结。

3.3临床医生对发热病人要开具疟原虫镜检单,血检病人应能够在门诊发热病人登记薄上找到,常年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其中5-10月份血检数占全年80%,镜检阳性病例采集滤纸血2张、5ml抗凝血2份。预防保健科对化验室疟原虫血检工作进行督导,每月1次。县直医院次月2日前将血检数报疾控中心,血片按月及时送疾控中心复检。

3.4做好结核病诊断、登记与报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正常开展痰涂片工作。预防保健科每天对院内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信息收集与网络上报,每月对放射、门诊、传染科等相关科室结核病登记、报告情况进行督查,有督查记录,转诊单及时递交县疾控中心。结核病转诊率100%,转诊到位率95%以上。配合做好疑似病人追踪、密切接触者体检工作。开展“3.24宣传”与结核病诊治培训。

3.5做好H7N9、伤寒、出血热、菌痢、麻疹、流脑、乙脑等病例标本采样送检工作,标本的采集送检做到规范、及时。

3.6二级医院做好伤寒、菌痢等疾病的菌株培养与报送工作,县医院4株、分金亭3株、中心医院2株、中医院1株。

3.7做好麻风病人的筛查与报告,二级医院每年至少上报3例疑似病人、一级医院每年至少上报1例疑似病人。

3.8麻风病宣传与培训:在医院门诊皮肤科、外科、神经科张贴《麻风病早知道》宣传画。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对象为皮肤科、外科、神经科医务人员,培训资料齐全(签到、讲稿、试卷、图片)。

四、艾滋病防治

4.1二级医院VCT门诊咨询检测任务数:县医院、分金亭各150人以上,中医院、中心医院各100人以上,数据按月上报专报系统;所有医院艾滋病实验室或检测点:手术病人、产妇、性病、透析、结核病病人等必查,全年检测率达总人口10%以上,同时完成卫计委下发的参考指标数。检测数据均按月上报专报系统,检测点查出的阳性病例将标本及时送县疾控中心(检测点实验室工作考核细则另发)。

4.2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一致性:报告病例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的纸质信息与网络上报内容一致,全部信息填写无逻辑错误。

4.3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咨询,宣传栏要有相应的宣传内容。“12.1”世界艾滋病日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

五、慢性疾病管理与体检

5.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诊治和登记,每月以电子登记表形式上报,没有病例也要进行0报告。

5.2做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登记报告工作。

5.3积极配合卫生院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有关慢性病人每年一次体检工作,体检要做好登记与汇总统计。

5.4做好死因监测工作:有死亡登记册,死亡案例及时登记报告,死亡卡填写要完整,纸质报卡与网络报卡一致,年度的死亡卡原始存根要归档保存。医院每年开展临床医生的死亡证明书填写业务培训,每年开展一次院内死亡病例漏报调查。

六、重性精神病人管理

认真做好精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落实登记、上报和卫生保健工作,配合做好重性精神病人访视、体检工作。

七、预防接种

7.1开展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的单位:单独设置新生儿疫苗接种室并符合省卫计委11号文件有关规定要求,接种人员有《预防接种上岗证》,持证上岗。规范完整填写乙肝疫苗接种二(三)联单,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规范使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本,乙肝疫苗领、用有完整记录,疫苗存放符合要求。

7.2认真做好对医护人员预防接种副反应规范处置培训工作,积极配合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对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规范治疗与及时报告。

八、放射防护卫生

8.1放射工作场所(侯诊场所)应有《小心电离辐射》标志、《儿童慎做X线检查》标志、《孕妇禁止入内》标志。

8.2放射场所卫生防护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中心监测一次。

8.3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每2年体检1次,体检率100%,新上岗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1次岗前体检。个人剂量监测率100%,个人剂量元器件按要求及时送检。

九、消毒质量监测及中毒救治、报告

9.1开展消毒质量监测工作,二级医院每月至少自行开展一次全面监测,结果及时报县疾控中心,同时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中心两次抽样检测;一级医院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中心一次全面抽样检测,合格率100%。

9.2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治疗室、手术室、输液室、产房等按规范做好紫外线空气消毒工作,消毒记录完整。

9.3医院做好医院污水规范处理工作,每年至少接受县疾控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监测,二级医院两次,一级医院一次。

9.4每年进行消毒管理办法、院内感染控制培训一次,资料齐全(签到、讲稿、试卷、图片)

十、培训与督查.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3

1、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全院传染病管理的工作计划及相应制度,收集、积累、整理工作台帐及信息资料,进行档案化管理

2、门诊部主任及急诊科主任应是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的成员,应对轮转医师、进修医师宣传、介绍疫情报告制度。

3、首诊传染病医师应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下称传报卡)和转诊工作,并指定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相对固定)对每天的门诊日志与传报卡进行核查,发现漏报应及时督促当事人补报。首诊传染病医师应负责填写传报卡和转诊工作。

4、各科室设置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及时发送传报卡至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负责各病区所有传报卡的签收、分类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

传染病疫情发现报告制度

做好疫情报告工作是疫情管理的基础,疫情报告是国家法定的制度。疫情报告的管理是为了使疫情报告全面符合法律规定,为分析疫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资料。

1、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包括城乡基层防保人员)、个体开业医生是法律规定的责任报告人。

2、医务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必须依法向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对城乡居民、机关团体等任何单位或个人报告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当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或人员(包括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或卫生防保人员有责任赶赴现场诊查病人,治疗处置,并按法律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疫情报告的病种、时限: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时限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应达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应达100%。

传染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制度

⑴对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⑵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⑶对传染病病人、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⑷每个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接受疾控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有责任、有权检查、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对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院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排查制度

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专家组核实、会诊,并按《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筛查。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4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关于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县、乡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凌云县每年都组织开展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2007~2008年凌云县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凌云县共调查十个医疗卫生机构。县直医疗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8个。

2.调查内容

县、乡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和疫情资料管理、疫情的报告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

3.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县、乡各医疗单位2007~2008年1~9月份登记的全部门诊日志(内、儿、急诊、呼吸、皮肤性病等科)、全部出入院登记(内、儿、传染科)和化验室登记薄进行全面检查,将被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和化验室传染病确诊阳性结果的病例(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痢疾、淋病、梅毒)与该院传染病登记本核对,同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对,凡没有排除的或网上没有报告的病例均属于漏报病例。

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疫情报告管理情况

各医疗机构均设有疫情管理领导班子和保健科,有专人负责疫情登记、报告、统计和自查等工作,制订有较完善的疫情管理制度及保健科工作规范等。

2.漏报情况

2007~2008年共查出传染病447例,漏报180例,漏报率为40.27%,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漏报率分别为43.55%和36.18%,年度漏报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49,p>0.05),漏报率相当。见表1。表1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3.各种传染病漏报情况

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甲类传染病,查出乙类传染病9种,漏报率为29.41%,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49.38%。各类传染病中,漏报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第1位是梅毒(100.00%),第2位为感染性腹泻(63.24%),第3位为出血性结膜炎(51.46%),第4位为风疹(43.75%),第5位为病毒性肝炎(40.00%)。见表2。表2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9.22%,乡级漏报率为36.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97,p<0.05),县级漏报率较乡级高;报告及时率县级为100%,乡级为70.29%,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3.23,p<0.01),县级报告较乡级及时。见表3。表3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两年共查出447例,漏报率为40.27%,高于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的13.20%[1],也高于2005年全国250家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的23.14%[2]。从漏报的病种看,主要是乙类传染病梅毒、病毒性肝炎及丙类传染病的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与刘丽华等报告[3]柳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的病种相一致。漏报比较严重的是梅毒、病毒性肝炎,前者为检验室检验发现,检验室检验员根本不知道需要报告疫情,而检验室检验员与临床医生又沟通不够而造成漏报。后者是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法制观念淡薄所致。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漏报的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①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是按照丙类管理的传染病,临床比较常见,医生意识淡薄,认为不足为奇而不报。②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存在同一病人反复就诊的现象,加上门诊病人较多,病人流动量大,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③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主要是检验室与门诊医生相互之间没有衔接好,门诊医生给患者开具检验单后,患者从检验室直接将检验阳性结果带走,而检验室也未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门诊医生造成漏报。

从县、乡医疗机构漏报情况看,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情况反而少于个别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是这些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健全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有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漏报率较高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由于传染病管理报告制度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不重视,领导督促检查不到位,加上传染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传染病报告和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此,今后必须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普及,提高其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意识。

通过传染病漏报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搞好县一级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检验室登记的管理制度,统一制订各种表格,并认真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同时应建立检验室与门诊沟通制度,使检验室传染病阳性结果能及时反馈到门诊临床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机构联合起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迟报、漏报、不报)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林桂新,卓家同,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7-179.

[2]施小明,马家奇,王丽萍,等.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9):493-494.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5

一、管理机构

领导对我站的传染病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副长为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査制度”、“传染病疫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疫情保密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

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査、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査、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传染病管理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等传染病

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if!supportlists]-->五、<!--[endif]-->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12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淢疑似病例,于24小时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保健科,各登记本均已逐项详细填写,便于查询。各门诊日志,每月统计一次,于26号前将统计数目送保健科,保健科由专人负责统计,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年5月、9月接受岳麓区防疫站或市防疫站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分别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保健科负责疫情的医师,随时进行了督促、检査、指导本院各科室医师做好疫情报告。每月对肠道门诊及有关科室

进行检査,核对疫情一次,将査对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每月2号以前,将肠道门诊上月的月报表和疫情检查月报表一起送岳麓区防疫站。业务院长、保健科主任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表扬、奖励:

1、疫情管理做到四有:①有领导分管;②有专人负责;③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报告、检查、奖惩等);④有传染病及疫情访视等的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做到三不: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合格率达100%

4、疫情月、年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全面、报告率达100%。

5、处理疫情及时,疫访登记记录详细、完整、个案调査填写真实、归档及时,访视率达100%。

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制

度,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对学校危害的程度给予惩罚

1、违法行为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2、改进不力,继续违犯者,除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外,给子放,款额根据法性顾危请程度扣除当月奖命的20~50%。

3、行政处分: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给予当事人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4、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造成甲类传染病、爱滋病、肺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及乙、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者,追究法律责任

七、重大传染病管理

医院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制订了处置予案,成立了医疗急救小组并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必要时可立即启动予案,如2004年的水污染事件,我们发现疫情后果断地启动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案,采取了有力措施,使疫情及时得到了控制。

八、消毒管理

医院成立了以门诊主任和护士长牵头的消毒管理,与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和科室部门的台面以及医务人员的进行,保证了消毒效果。

九、传染病管理措施

医院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到管理与发展计划。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等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采取了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每年在新生如学时对全体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甲肝、乙肝疫苗注射,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组织了对整个社区群体流感、麻疹、结核、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等疾病的预防接种

对于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在本院进行隔离留观,确诊以后通过正规途径,转入对口医院。根据传染对疫区来的学生进行了“二号病”、“疟疾”等疾病预防药的发放。

十、科普宣传转载于:(xxxx疫情自查报告)

我院由防保站主办传染病宣传板报,每年6~8期,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十一、不足之处

1、人员学习不够;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3、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6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科学管理,定期督导,着力提高传染病全员防控意识,确保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尤其是加强了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控力度,杜绝了疫情因漏报而导致的疫情扩散。做到了报告率100%。

(一)传染病报告情况:**年全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5种**例次,其他传染病尖锐湿疣*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有**种,**例:艾滋病**例、甲肝**例、乙肝**例、丙肝**例、戊肝*例、肝炎未分型*例、庚肝*例、麻疹**例、肺结核**例、梅毒**例、猩红热**例、细菌性痢疾**例、布病*例;丙类传染病有*种,*例:流行性腮腺炎*例、感染性腹泻病**例、手足口病*例;乙肝订正为其他疾病*例、疑似麻疹订正为其他疾病*例、肺结核订正为其他疾病*例。报告率**%。

(二)**年共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自纠**次,督查**次,考核**次;查阅出院病历**份,门诊日志**人次,**份。坚持每日查看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拍片及透视结果,随时核对,做到及时查缺补漏,督促首诊医生报告,杜绝漏报。坚持每旬下科室检查出入院登记本和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核对已报告的传染病;专职人员每日在收卡、审卡、网络直报时注重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报卡人沟通 ,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力求无重卡,做到报告卡、登记本、网报、门诊日志/出院登记本登记相一致;督促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上报疫情,提高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

(三)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工作制度、考核标准,提升了报告的自觉性,使报告卡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了麻疹、手足口病、艾滋病和死亡病例的报告流程。结合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修订印制了传染病报告卡、死亡病例报告卡、性病报告卡,使医务人员明确了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和填表的注意事项,使报告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高。

2.督查与指导相结合,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运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每周院、科两级对各科、诊室至少进行一次工作督查,重点传染病流行季节甚至每天一次,同时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工作。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有序,各项制度健全。5月1日至10月31日共接诊腹泻病人**人次,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及时发现可疑肠道病传染病人,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规范处置病人,防止了疫情在我院的扩散与蔓延,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1例,感染性腹泻40例。

(五)认真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年全年共痰涂**次,其中涂阳**例,涂阴**例,初诊结核病病人**例,报告**例,转诊**例,报告率及转诊率均为**%,转诊到位率**%。

(六)在做好传染病报告的同时,按照卫生部(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主动搜索死亡病例,并及时上报,为死因搜索提供依据,**年全年共上报死亡病例10例。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各科室能按上报流程及时上报食源性疾病,**年共报告食物中毒1例。

(八)麻疹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去冬今春我市麻疹疫情流行期间,根据上级的防控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应对麻疹疫情。

1.针对我区麻疹疫情严峻形势,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地分析疫情趋势,系统梳理,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成立了麻疹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各责任科室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做到横向到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将麻疹控制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的工作重点。

3.严把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到“五早、六到位”,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思想认识到位,监测预警到位,医疗救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重点部位管理到位,责任落实位。

4.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麻疹患者收治在感染性疾病科,独立设区,候诊室和病房内通风换气良好,有明显的“隔离”警示标识,加强了病人及陪护人员管理,杜绝了交叉感染。

5.加强督导检查,密切关注麻疹疫情动态,实行24小时监测,一旦有病人出现,立即进行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九)手足口病与脊髓灰质炎的专项督导

针对下半年全国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的发病态势,我科积极制定了防控预案,对急诊科、儿科、门诊部、感染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项督导,各科室均认真学习了《诊疗标准》、《防控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积极准备防护用品,做到了规范诊治,及时报告。防止了疾病在我院的扩散。

(十)义诊宣传

1.结核病日义诊宣传:**年3月2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结核病宣传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由防保科牵头,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旨在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认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为散发宣传资料和设立咨询台,地点设在医院大门口,参加义诊的人员有感染科、呼吸内科医护人员6名,防保科工作人员2名,发放宣传画册10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80余次,此次义诊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艾滋病日义诊宣传:**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由质控科牵头、防保科协调,在医院大门口开展了义诊宣传活动,宣传口号为“预防艾滋,奉献爱心,利己利人”,旨在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降低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倡导大家关怀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高全社会对防艾工作的认识。参加义诊活动的有质控科工作人员2名、防保科工作人员1名、皮肤科、泌尿外科、感染科医生各1名,护士2名,共计8人。宣传形式为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测量体重、血压等。前来咨询与测量的群众络绎不绝,义诊活动从上午11时持续到下午15时,共发放宣传册、画、彩页、宣传单等共计1500份,共接待群众100余位,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十一)业务知识培训、考试

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我科积极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年就麻疹、手足口病、脊髓灰质炎、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知识、诊疗规范和死亡病例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地规范填写等进行了多次专项督导和六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控知识和意识。

1.培训:全年共进行全院讲课两次,传染病知识专项培训4次,专项督导15次,专职人员下科室培训指导96次。

2.考试:*月*日,组织全院医生、医技科室相关人员考试一次,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应参加考试人数**人,实考人数**人,平均成绩90分。

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一)**年全年出生新生儿合计**人次,接种**人次,接种率为**%,及时率为**%,未接种人数**人,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医学观察儿**人、畸形儿*人、放弃治疗*人。

(二)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诊接种工作。指定了专人负责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认真执行《预防接种规范》,严格掌握禁忌症,及时完成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建证等工作。

(三)继续加强了孕妇乙肝标志物监测,积极开展阳性阻断治疗。**年全年筛查乙肝标志物阳性**人,阳性者及时按阻断程序给予阻断治疗,全年共为**名新生儿注射了高效价免疫球蛋白,阻断率**%,确保了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四)加大督导力度。专职人员持每周检查、每月**日下科室核对首针接种登记、三联单、出生登记、疫苗出入库单和疫苗批号,做到帐苗相符、出生登记与接符种登记相;并经常检查冷链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经常与产科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优化工作方法。

(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并督促产科医务人员,利用板报、宣传画、口头宣教等不同形式,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的重要性,使我院的乙肝疫苗、卡介苗首针接种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

(六)积极首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我院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七)针对我院乙肝疫苗、卡介苗从8月份开始下滑趋势,我科积极与新生儿科、产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协调,制定了乙肝疫苗、卡介苗的补种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我院首针接种率。

三、存在的问题

(一)疫情报告方面:个别医生问诊不细,对病史采集不全面,导致复诊病人重复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认真,项目不全;个别医生书写门诊日志不认真,字迹潦草、地址不详。个别科室出入院登记本病人地址登记不详,14岁以下儿童未登记家长姓名。

(二)规划免疫方面: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未达到国家标准**%。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

1.通过专业指导,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平时在收卡、审卡、录卡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指导正确填写;专职人员在下科室时,提供指导,注重沟通,使报卡人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疫情。

2.实行目标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确保疫情信息的通畅。通过自上而下的检查、督促、考评,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做到谁接诊、谁报告。坚持首诊医生负责制,不瞒报、不漏报,月底汇总考评结果,奖优罚差。

3.加强自查,防止漏报。继续坚持每日检查核对前一日出院病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透视拍片结果;每旬下科室核对各科传染病病人登记的工作方法,确保传染病报告率100%。

4.及时联系结核病人,耐心解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

5、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计划免疫工作: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8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工作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为了解阿勒泰市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探索有效、长效工作机制提供对策,笔者于2012年5月对阿勒泰市所有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阿勒泰市各类学校共56所,其中大中专学校(包括职业技术学校)3所, 中学8所、小学16所、托幼机构29所。

1.2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设计调查表,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方式,对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组织、制度、疫情报告、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传染病管理等进行调查。

2结果

2.1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领导情况调查学校中传染病管理组织网络、工作预案和主管校长负责制建有率分别为大中专学校89.4%,中小学96.8%,和托幼机构80.4%,传染病防治管理部门和人员落实率(自查率)分别为大中专学校89.4%,中小学66.8%,和托幼机构83.4%。大中专学校和托幼机构主管校长负责制建有率低于中小学,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落实率托幼机构和中小学低于大中专学校。

2.2学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执行情况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消毒隔离、专人负责登记报告工作。因病缺课规范登记和常规消毒管理:中小学最规范。大中专学校无规范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而民办托幼机构因病缺课规范登记和常规消毒管理规范率最低。专人登记报告工作:公办托幼机构落实率100%,小学及民办托幼机构分别50.6%和55.6%。

2.3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调查学校中,公办托幼机构儿童入学入园预防接种证查验书面制度、查验结果记录均达到规范。但是民办托幼机构此项工作流于形势,儿童的免疫保障出现空白,是造成多种常见传染病在托幼机构暴发的根本原因。

2.4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传染病管理情况调查学校中32.8%建有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但只有18.2%学校消毒规范,民办托幼机构的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建有率和消毒隔离规范率均为最低。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主管校长负责制建有率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落实率低于大中专学校[1~3]。各类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和疫情登记报告工作不完善,制度措施的落实相对较差,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相对较好。中小学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设置率及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落实率最低,民办托幼机构情况疫情执行最差。大中专学校除了校医设置规范外,其他方面相对较薄弱,尤其是学生晨检、校消毒隔离及专人报告方面均建立在最低水平,而民办托幼机构各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隐患最多。

3.2问题存在的原因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不健全 学校传染病监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对违法行为缺乏威慑力,造成监督执法力度不强,执法效能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均有相应规定,但都比较笼统,实际操作性不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虽明确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和要求,但仍未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3.3建议

3.3.1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法制化建设建议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立法工作,制定与本市相适应的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监督管理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明确相关卫生要求;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开展自查,对校内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学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应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对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集中处置。同时建议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或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3.3.2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和宣传培训检查中要加强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屡教不改者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要采取广播、报纸、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学校传染病主管校长、管理人员或疫情报告人员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3.3落实保障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确保经费、人员和设施到位。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明确职责,定期就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沟通,建立传染病管理公示制度,以逐步形成学校自律、教育主管、卫生监管和社会监督的长效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贝品联,主编.学校卫生工作指南[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8-99.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9

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计划【1】

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控制

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

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

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六、院感知识培训

1、本年度协同医教科组织新进人员进行院感、传染病知识岗前培训一次。

2、分层次开展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两次,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水平。

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制定20xx年院感工作计划 如下: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 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篇10

方法:收集我院临床门诊、住院部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医技科有关传染病检查记录,并依据SPSS1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比对以P

结果:发现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医院传染病报告质量。在具体工作中笔者发现,因登记人员个人原因,致使漏报、错报和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与时效性。

结论:经过我院全体传染病登报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每月培训、考核和审查的方式全面提升了报告质量,提高了报告可靠性与时效性。

关键词:疫情报告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48-02

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及及时性,是确保疫情报告质量的关键内容。基层医疗机构疫情报告是我国疫情管控的基础工作 ,它是区域性疫情管控的分项工程,其报告质量直接关系着区域疫情控制及预防成效[1]。

1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问题

1.1数据填写不齐全:某些疫情报告记录人员在工作时存在漏填现象,其中漏填内容包括患者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发病机制、就诊时间、性别和年龄等,因患者

身份数据填写缺失,使得疫情报告记录很难全面反映出患者的真实情况,不利于今后诊疗工作的开展。

1.2填写报告时字迹不规范:某些疫情报告记录人员在填写报告时字迹潦草,很多字迹都难以辨认,给网报工作和核查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1.3报告提交不及时:某些疫情报告管理人员缺乏法规意识,在提高报告时不认真,经常出现漏报或迟报现象。

1.4分类病例时的工作失误:在临床诊治和实验诊断时出现工作失误。

1.5交接问题: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疫情报卡机制,从而使个别报告卡遗失,又因某些报告卡的填写字迹不规范等原因限制,使得保卡工作未能及时进行。

2问题解决对策

2.1建立健全报告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管理系统。首先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报告管理机构,其次,应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管理系统。笔者建议,应明确各级报告管理人员的责任,认真落实管理体制,并应派专人不定期审核全员的疫情报告,如果在审核时发现问题,要么就地找相关人员问询,要么找上机机构协商解决,这样有助于提升报告管控水平。

2.2强化法制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全面强化报告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疫情报告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和依据[2],因此,医院应对报告管理人员进行多次法制教育,应对新就业的医生开展岗前培训,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使其全面了解疫情报告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新就业医生对疫情报告工作的认识,从而使其准确的、及时的上报疫情报告,提高报卡的时效性与可靠性[3]。

2.3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责任心。近年来我国国民经历了多次传染病威胁,因近年来传染病事故的频发,给疫情报告管理人员以较大启示。如传染病扩散于医院,而医院又没有传染病患者的个人信息,那么就无法及时有效的控制疾病,从而也就无法有效保障我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确保门诊病人登记信息的完善性十分重要,医务人员必须提高责任心与法制意识,认真做好病人登记工作,将病人的详细信息标注清晰,及时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网罗人员录入才有时效,才能准确找到传染病感染者。

2.4保证疫情报告填写的质量。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监测机制,严格要求各报告管控人员及时检测报告质量,如检测人员发现有字迹不清或漏项报告,应及时提醒报告填写人完善报告内容,直到报告填写符合要求为止。

2.5健全健全工作绩效机制。工作的动力源于按劳分配,如医院没有建立健全工作绩效机制,没有将工作效果体现在奖金分配和人员升迁上,就很难使员工养成勤勉工作的习惯,因此,笔者建议,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将疫情报告填写工作和薪酬发放联系起来,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其整改落实,并应严格执行管理和考核机制,在抽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漏填或缺项问题,应扣除相应分数,以此约束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管控报告质量。

2.6建立联网机制。要想更好的控制住疫情,医院就必须在疫情扩散前将感染者信息及时、快速的传递出去,因此,笔者建议各医院应建立健全联网数据库,并且每所医院的各个科室也应建立网络互联,从而将医院局域网与国家互联网有机结合到一起,这样做便于快速传递疫情讯息,有助于提高疫情管控能力[4]。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联网机制也有利于疫情管控信息,如一旦发生疫情,医院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3讨论

医院应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建设,并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软硬件设施,临床、医技、疫情报告人员应通力合作,强化责任、危机意识,确保疫情报告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出患者病情。并应经过一系列的审核查对工作,将疫情报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找出来,通过扣分考核和完善培训机制等措施,提高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提高网报的时效性,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从而真正解决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的弊病,全面提高疫情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30

[2]云南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技术指南(试行)[M].昆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