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十篇

时间:2023-04-12 01:55:23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教学反思;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老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一下则不难发现,现在老师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不少教师把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

新课改以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说: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们,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反思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将孩子放归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

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2

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要想上好美术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很多人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是重点学科,而音、体、美、劳等学科并不重要,可有可无。更有人说,这些学科只是哄小孩在那玩耍罢了。这些错误的理念一直制约着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很多一线教师都深以为然。小学生正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段是养成习惯的大好时机,如果教师能够教授得当,将会为他们带来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从事多年的美术教学以来,笔者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做到课前精心准备,对每一节课都不懈怠,积极应对;课堂中注意学生的态度,积极创设情境,安排有效环节,进行个性辅导;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布置作业,积极评价学生,争取让学生意犹未尽,带来反思。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美术教学发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观念,并带着积极的热情和浓郁的兴趣进入到学习当中。笔者就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发展,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课堂中采取多种形式,激活美术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在传统模式里,都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说白了就是安排学生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丝毫没有创造性可言,不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如今的美术教学注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纵观古今中外历史,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传递给人无穷无尽的思想和启迪。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主要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是要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来服务的,因此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形式激活美术课堂,让学生能够好学乐学,将美术课堂作为知识传播的主战场,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技能。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讲趣闻故事教学等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展现活力,激活美术课堂。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难以习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学习,而美术课相对轻松的氛围,无疑会让他们心情得到舒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艺术气息,我采用了许多方式,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学好美术课。如多媒体的利用,就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再枯燥,而是五颜六色充满缤纷的色彩。通过伴奏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习,让学生的兴趣得到点燃。通过图片、幻灯片进行教学,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口头讲解,也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作品,在视觉上得到新的体验。

而一些手工课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学生之间的积极性和相互的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教师还可选择更为开放的教学内容,如带着学生走向大自然写生,绘画出更加美丽的身边景色,还可带学生放风筝、春游、办个人小画展,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积极面对学生作品

有些家长在看自己孩子的作品时,往往会撇一撇嘴,摇头说:“这画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在大人眼里,“像”就是最好的成绩。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有限,而他们的想象能力却是无穷的,在他们的眼里,那些无序的,充满童真的东西,就是他们喜欢的东西,并充满着鲜明的童稚色彩。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要求学生,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找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突出自己的个性。

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上,我往往会用多重标准进行点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思维习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做到区别对待。如有的学生喜欢抽象画,这样我会发现他的幻想思路;有的学生喜欢写实,我会注意他的用笔用意;有的学生画画比较认真,我会关注他是否有所进步。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于是我就会先对他们进行表扬,再指出不足,希望他们以后注意。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对待美术的态度上得到转变,美术课成为他们兴趣张扬的乐园。

三、与学生做好朋友,调动其积极性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总是无所不能的,是他们最初的偶像。能与教师在一起说话做事,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会俯下身来和他们对话,与他们做好朋友,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向他们传递正能量。

有的学生惧怕教师,可能是由于内向的缘故,不敢和教师说话;有的学生比较顽皮,除了班主任谁都不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就需要用自己的亲和力去爱护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多和他们聊天,感受学生内心世界。有了教师这个朋友,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在与学生亲密交往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多了,很多学生不但愿意和我亲近了,还对美术课充满了期待,积极性空前高涨。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 培养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载体,培养具有艺术审美与艺术创造力的人的活动。小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作为一种开发智力及潜能,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

在于能够很好地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成

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现象

1.美术教育成人化

我们总是这样认为,儿童认识的对象越简单,那么儿童就越容易接受和掌握。安排的课程,大多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忽略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天生具有好奇心。儿童的认知其实都是来源于他所熟悉的周遭的人或事物。现阶段美术教育通式,教师范画,学生临摹。为儿童提供“优秀”的范画让其借鉴,这种模仿画实际上只属于专业基础美术教育的范畴。儿童绘画的思维方式是属于儿童所特有的。造成的结果是,儿童丧失了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连创造力想象力都受到限制。

2.评价体系技能化

教师或家长常常用统一的标准(造型、色彩、线条)去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通常,我们所听到的评价一个学生的作品是画得像不像,这样久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忽略了再教育过程中其他方面的关注力。当然,一些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或是技能是评价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或是及其重要的标准,尤其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结合小学儿童独有的年龄特点,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之肯定。对于美术技法的考核,更多的应该是要放在之后的教学阶段当中,并且美术技法的考核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如果教师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儿童自身也无法跳出合格框框,最终会逐渐失去观察事物,感知事物的能力,可能到最后连创造性都没有了。要关注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需要去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这样才能从中逐步完善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并形成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

3.教师对于儿童的创新思维不做评价

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但在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新思维之后,教师能给出一定的肯定或是否定的结论这种现状却很少。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不是“新“”怪”的,现实中没有的就是具有想象力,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因为单纯的情感的发泄,不可能成为美的艺术,只有当意识到自身的情感包含了深刻的理性内容并把情感对象客观地呈现,这时才能说是具有创造性。

尤其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当学生很兴奋地表达出自己独有的思维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地做出评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一味地求新求怪,避免陷入一种怪圈。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受到教师的肯定,对学生的将来在创新思维上是必然有很大帮助的。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路

1.感知与体验

感知是一种处于本真状态中的人和世界相互拥抱、交融、对话和创生的意向过程,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活动。感知和体验都具有一种趋向综合的内在需要与倾向,这就要求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特别是感知与体验活动要注意加强综合性。感知与体验过程中或之后会有许多收获与成果,如人和世界各自的创生、对意蕴、意象或表现性形式等的把握,借助于反思与评价的参与,这些东西就会逐渐浮现出来,为个体从意识上所把握和认识,并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性走向丰富和深化。学生结合自身感知与体验获得的收获与成果,从世界和意蕴、意象或表现性之间的关系中分析世界感性质料的活力内涵、构成要素、各要素间的组合关系等,学习并掌握一些相关艺术知识技能,如形式规律、色彩的情感因素及象征意义等方面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体验自身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是来源于生活。

2.创造与表现

在创造与表现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并初步掌握了一些艺术语言,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儿童艺术教育。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儿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探索多种艺术语言,包括各种媒材(如水粉、毛笔、墨等)的特性、表现力等。在美术教育中,要鼓励儿童大胆探索与尝试新的艺术语言,特别是创造性地探索、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媒材。美术教育中,在儿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多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探索和运用多种艺术语言进行创造与表现。这不仅可以增强创造与表现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在创造性运用中进一步增进对多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的深化还表现在不断追问“背后的东西”,如隐藏在对某一艺术品做出判断的理由背后的修设,并且这些“假设”也有不同的层次。在反思与评价过程中,通过不断追问“背后的东西”,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反思与评价提供了可能。儿童艺术教育中,当儿童做出某一判断时,要注意引导儿童对说出的理由本身及其“背后的东西”进行思考、评价,进而在对话中,使这些“背后的东西”得以不断优化。这最终将会使反思与评价活动本身不断走向优化与深化。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和反思与评价彼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具有一种内在的、互生互补的生态关系。创造与表现,正是由于处于和感知与体验、反思与评价的生态关系之中,内在蕴涵和渗透着感知与体验和反思与评价,所以才超越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创造与表现,成了一种对话性创造与表现;感知与体验才能不断突破自身有限性和片面性从而走向丰富与深化;反思与评价也才有了“根”并且被艺术化了,成了一种有别于封闭性反思与评价的艺术化的反思与评价。

参考文献

[1]白瑞.关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思考.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4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72-01

美术拥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包含着绘画、工艺、欣赏等内容。其中绘画与工艺是教学的主流,即我们通常认为的美术技能学习,而美术欣赏则主要起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素养与技能提升的最初阶段,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那么,我们如何在丰富美术教学内涵的同时体现其审美价值呢?

1.以活动为教学方式,让审美价值直观体现。

只有在美术教学中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课堂才能生动、自然、清新。而采用“有审美意味的活动”去组织教学,能帮助学生体验、感悟美,从而让其审美素养得以提升。

如:教学苏少版《美术》五上《奇思妙想》时,笔者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图片导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再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解释奇妙之处,然后将美术技能与美术欣赏融入各种游戏与活动,最后则基于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进行总结提升。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活动,把学生引入了感悟美的情境中,他们在开放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明白了美的内涵与审美的价值取向。

2.以平等为教学思想,让审美价值完美呈现。

课堂中的对话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把自己的精神潜能全部释放出来。因此,平等应成为美术课堂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师,我们应创造和而不同的“对话场”,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自由而融洽,高效而优雅。对话需要尊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从教师、学生、作品等几个层面入手,并以“美”促进学生审美意识自然、和谐地成长。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掌握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多一点欣赏和鼓励,尽量捕捉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尤其在作品评价中,有时教师不经意的表扬会让学生感受到激励与认同,让课堂洋溢自由、平等的氛围。

3.以创新为教学目标,让审美价值无限提升。

很多时候,美术教学一旦进入审美体验状态,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学生的想象力仿佛长了翅膀,创作的思路全部打开。不过,小学生毕竟胆子小,知识面窄,教师教的东西多了、规矩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例如:P者在执教一年级美术课的一段时间后,就有家长向我反映,孩子以前的画特别“有意思”,天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入学后,画画反而越来越拘谨,一下笔就是小花、小草、小鸟、太阳,造型大多一样。实际上,在学生的记忆中,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为了彻底激活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思想,在《奇思妙想》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每个学生在自然的图片中进行添加,如一朵云彩,下面加上一个柄,就变成了一把雨伞……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创意,添加后,小组不断观察讨论。原本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被激活,这时,笔者再次和学生探讨前面的作业,学生认识到前面一段时间的作业一直是在模仿教师的示范,这是要不得的,绘画应该有自己的内容,要有创新。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5

徐贞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中难以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的问题

《美术教育实习》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美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教育实习的—般特征,又拥有本专业特有的学科特点: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等。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面对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不只是美术教科书的说明者,更应是本学科的认识态度、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由于实习生长期进行的是技法训练,所以,在美术教学实习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容易在口头表达、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出现一定的“先天不足”,进入教师角色或适应教师角色的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慢。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太简单,觉得只要能在课堂上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就行了,主观上忽视或轻视“教学反思”活动环节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实习的课程目标是完成由实习生向准教师的“过渡”,这种“过渡”是指—个实习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储备、能力上已有一定提高后,在心理、气质、精神状态上向教师的跨越。通过实习,提供学生熟悉中小学,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基本能力准备上为他们顺利进入教师角色做铺垫。而要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生如果仅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完成而不进行课前或课后的教学反思活动,实现教育实习课程的目标显然是困难的。现在的实习生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致使他们实习期间的课堂教学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或教学质量很不稳定,也滞缓了进入教师角色的时间。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地回顾、总结、思考或与他人共同研讨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它是实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而有效的教研途径。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本身的深入思考;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反思是—种批判思维的活动,是在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更有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授课教师和他的同事、学生—起,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不妥之处共同进行回顾,通过讨论、分析、研究,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可见,作为美术教学实习必要环节之一的教学反思活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促进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加快实习生进入教师角色的必由之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实习生来说,其作用着重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课堂教学前的反思活动包括对学情、教学程序及教学目标的反思,它是教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学情反思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和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保障,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包括对学生的美术基础、艺术兴趣、审美倾向,甚至是对家庭环境的了解,等等。只有熟悉了这些,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亮点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充分展开,精彩部分才能有序深化;否则,弄不好还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如,要上一堂泥雕课,实习生就应当事先通知学生上课带橡胶泥,如果遇到班上有少数的贫困生,还要课前多准备几套橡胶泥以备他们上课使用,或者是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课堂作业。否则,再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目标设定,均难以实施与实现。

对教学程序的反思相当于教学前的“整体构思”,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备”与“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尽管目前的教师用书对于教科书中的每—个课题均有相应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的延伸等,甚至还提供了现成的教案参考,但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再加上实习生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非常有限,导致他们“照猫画虎”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实施也是如此,同样—个课题,因实施的教学程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姑且将教学程序分为三种——顺叙教学、倒叙教学和插叙教学。实习生在课前就应当凭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反复思考哪种教学程序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例如,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湘版教材)七年级的《你,我,他》—课,实习生在分析、掌握了学情的基础上,便可设计用“倒叙”的教学程序,特意把准备好的范画(自画像或画的学生的头像)第一时间向学生展示,或是设置悬念,或是目标引领,或是任务驱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这堂课的前期教学情境,然后再按—般的“顺叙”方法实施教学过程。如果实习生在备课时对于哪种教学程序更加适合学生并未进行思考,而—味采用传统的顺叙程序,照本宣科,课堂很可能就变成了学生“干私活”“忙副业”的场所,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课前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反思,是为了发挥好它的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路标”,规定着整节课的方向。《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进行设定,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可见,之所以要求实习生课前要对备课中设定的教育目标进行反思,关键就是要反复审定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目标是太多还是太少、太难还是太易,是否有层递关系,等等。若教学目标模糊,则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就会不清楚,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活动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活动,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学不足之处的理性分析。它有利于对教学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引发教学的新思路、新构想,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反思活动等。

其一,对于教学内容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美术教科书,紧扣课程内容的教学来反思。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标志设计:卜课,是围绕如何进行标志设计来展开教学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往往是先引入一批标志设计或插入一段与设计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揣摩这些设计者的设计用意,再讲述标志设计的—般方法和要求,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设计—个自己喜欢的标志,并用一两句话概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可是,当课后批阅学生作业时,实习生却会觉察到,这节课并未达到他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为什么?实习生通过课后反思就会发现,原因在于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没有教学重点,偏离了最初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将这些“败笔”记录在“案”,实习生就能避免下次课堂教学在内容设计上的失误。

其二,对于教学方法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如果能够以自已的亲身经历,从个案分析的角度来小结,所获得的经验就会具有实效性。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向日葵卜课,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颜色的冷暖和配色。实习生就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整个课堂想象成—个药店,告诉学生:每种颜色的药水有着不同的作用,如紫色的治头痛,绿色的治肚子痛,橙色的治牙痛,等等,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病情调配色彩,对症下药。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实习生如能将这些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举—反三”,就能使自已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可见,课后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实际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

其三,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满足程度和教师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来衡量的;后者则主要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以及对教书育人的职业认同状况等,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进而对教学全面进行二次设计,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做到精益求精、扬长避短,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以尽早完成从实习生到准教师的转型。

三、课堂教学反思多种形式的不同作用

课堂教学反思活动不只是针对一节课本身,它对实习期间的整个教学实习阶段乃至未来的教书生涯都有着指导意义,不同形式的教学反思,作用也是不同的。

—是实习生的自我反思。其过程虽是—般的教学回顾,但要探索和解决的却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实习生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更是实现由实习生向准教师转变的重要桥梁。实习生这种自我教学反思活动的形式,最常见的是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或是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来小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如同学中上得好的课、实习基地校的老师上的示范课等。随着这种反思活动的不断增多,实习生的教学自信心和作为教师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二是师生交流反思。这里指的是实习生与所教班级学生在课后或业余时间—起讨论,进行教学交流,这也是—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他们是实习生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亲身感受和反馈意见,常常能为实习生的反思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见解或认识,所以,实习生的这种反思活动,既能拉近师生的感情交流,调动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也在—定程度上拓宽了实习生教学反思的路径,使实习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获得一种既真实又清晰的认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除了以上两种教学反思形式之外,实习生还可以跟自己的同学、本校的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校的任课教师—起,共同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讨,这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在教学实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共性的、或是比较常见的教学问题或难题,需要实习生及时与他的同学、原任课教师、本校的带队指导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再共同交流和研讨的方式予以解决。事实证明,在每日课后评课交流、每周教学研讨小结,以及在实习基地校开设的实习生内部的“示范课”“公开课”等,都是—些非常有效的研讨性反思活动。这些反思活动,并非简单地依据各自的《听课记录本》上流水账式的笔记来评价某位实习生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要在此过程中,让每位实习生通过与大家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以研促教”地获得多方面的教学启示,提升自己对教学的全面认识,实现取长补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反思的关键在于,要求每位实习生都通过不断的教学优化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自已的教学水平。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课堂留白;思考平台;交流空间;反思机会

国画中的“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精心留出的“空白”,可以收到形神兼备、此处无画皆妙处的艺术境界。课堂留白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美术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美术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何进行课堂留白?笔者试从经历的课例出发谈谈感想。

一、课堂留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平台

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把“留白”巧妙地运用到预设中来,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15册“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的灵感”的教学中,新课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不断展示各类设计作品,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教师简单启发与点播,学生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新课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创意设计部分,学生能结合所见所闻展开讨论活动;尝试将物体进行创意改变。最后,作业展示中,有学生以花卉设计各类灯具。有学生利用蝴蝶设计生活用品,各类设计精彩纷呈。

二、课堂留白――留给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空间

所留“空白”应设置在学生经努力后方能解决的程度上,也就是教育界说的“跳一跳,摘桃子”的程度。只有经过一定努力后摘到的“桃子”才是最甜的,最具成功感的。例如,“青春风采”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当回欣赏、评述家:班里不同穿着的五位男生和女生模特走秀,谁的穿着最时尚?班里同学展开讨论。之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总结。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如何去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

三、课堂留白――留给学生进行反思的机会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反思的好机会。但到“课堂小结”的时候,要么教师一带而过,要么教师自己整理、小结。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今天主要讲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我还想探索什么内容等,学生通过反思,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能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美术的理解。学生一定会展现出他们的精彩,而我们的课堂也将收获许多意料之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03.

[2]殷世东,潘黎.把独立思考权还给学生.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2).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7

在现阶段的小学中,美术属于副科,美术教师在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较轻,对于美术的课程,一般就是教授涂涂画画,欣赏作品,再无新意。这不能充分地体现美术的教育功能。美术教学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对此,教师要做到“反思…转变…设计”“突出”四项基本改变。

一、反思

在现在全面推行素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对传统课程标准进行了新的改动,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教师应该对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反思,重新理解、体会美术的重要性,转变以前的传统看法,树立对美术教育的新认识。只有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才能在行动上有所突破。在反思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反思自己之前传统教学中被磨灭的对于美术的热情。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都是喜爱的,但是在长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逐渐磨灭了对于美术的那份真诚,只是把美术教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没有激情可言。自己都无法做到热爱美术,又怎么能将美术的魅力展示给学生?所以教师要重新确立自己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如在小学人物画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对人物画有建树,对于人物画要有充分了解,并且有能力教学生进行人物画的绘画,能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对于人物画的喜爱。

二、转变

这里的转变主要是说教师要有两个转变:第一是转变备课理念,第二是转变备课方式。我们知道,备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没有备好课,是绝对不可能上好课的。可是,绝大多数的学校里,美术教师是不备课的。走进课堂后,讲个大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这虽然也是在上课,可绝对称不上是一节好课。对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备课理念,改变之前对于美术课不用备课的错误理解,重新去对美术课进行解读。

在每一个学期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到学期备课,对于教材要通览,在通览和解读课程标准后制定出整个学期的计划大纲。这是每个教师都要做到的。备课要求教师要做到“懂…透…化”,就是说要充分摸清教材的整体意图,要把握住教学目的,还要懂得如何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进行课时备课,在大纲的基础上详细制定教学计划。比如小学六年级的美术第一课是《有特点的人脸》,这是人物画基础的第一课。对于这节课,教师要解读人物画总体教学大纲,之后解读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弄懂编者对于这节课的安排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两点,在把握住大方向之后,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转变了备课理念,接着需要转变的就是备课方式。在一些学校里,美术课就是欣赏书本上的内容,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并且教师的讲解不到位或者根本不讲解,导致学生产生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落后的备课方式造成的。以小学人物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应该充分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如人物画要学习到的中锋、侧锋等绘画技巧,通过语言传递美术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播放幻灯片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这些技巧在绘画中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技巧进行训练,可以随堂布置简单的绘画任务,将这些绘画技巧包含其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技术得到充分训练;最后,让学生对新的绘画技术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于人物画新知识的兴趣。

三、设计

这里所讲的设计主要有三点:设计教学、设计教法、设计学生作业。设计教学就是指教师要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宏观掌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在人物画《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程的大致流程作一个详细的计划,如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准备好绘画所用的工具,在上课之前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等。对于如何导入新课,如何教学生欣赏等都可以制定一个教学设计大纲。对于教法,在之前的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对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地认识后,要考虑如何去传递知识。如在人物画的教学中,要通过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充分理解之前的绘画技巧和提高审美能力。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法进行设计。一般的教学方法有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将这些教法融会贯通需要教师进行规划。播放幻灯片时,可以选择几张辨识度高的人物画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些图片运用了什么绘画手法,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画,进行人物画讲解并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在课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布置美术作业,这些作业应该是根据课堂上的情况制定的,要在之前做好充分的作业设计,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布置作业。在学习人物画时,让学生分析出人物画的差别,可以单独地布置画这些人物画特点的作业。如让学生看古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将古代仕女独特的眉毛画法作为一项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各类眉毛的画法,并通过眉毛的变化显示人物的情感。这样的作业就和学生学习的知识充分结合在了一起,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突出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层教学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从调查中发现,通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美术分层教学研究开发,让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开发决策中来,形成较为科学而合理的校本教材内容,促成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社会的满意度。借助差异教学,保护学生们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均衡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合作伙伴;那么教师需具备的技能变了,不仅需要美术学科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各种技能;评价学生的方式改变了,评价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对教育的新认识,也推动了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小学美术分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黑格尔说:“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偏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能获得”。针对以往的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下面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不在学生的身上“贴标签”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应对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不是“一考定终身”的,而是看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提高。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得到些什么?回答当然是有益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美术分层是教师单方面的学生是不知情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在操作时可以把学生姓名用代号来进行分层。“以人为本”是表明教学服务于学生,实行小学美术学科分层教学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而不是分划学生的。

(三)取长补短

结合传统教育的方式,避免其中的弊病,教师随时关注和了解学生。尽管小学美术教育有些不适应当代和时代的需要,但是对于教育者本身就是应该博古通今,关注教育本身也是关注教育的发展,不仅如此对于国外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应时刻了解和学习,这样可以推动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研究的生命力。

(四)小学美术作品的定位

一味的夸奖一些稚拙的作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全盘摒弃吗?正如舞蹈学习需要动作规范和到位,书法讲究运笔,美术呢?强调个性,可是许多大家都是经过扎实的基本功学习开始的,小学美术需要什么?是只需要鼓励吗?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生的发展从何而谈?(五)教育要以人为本不应过分强调学科的本位,综合其它学科,形成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本研究课题。

(六)分层中误差的弥补

对于分层中误差的弥补包括:对于学生关于分层的心理认同、对于教学的定位。关注学生,其实就是关注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的实效性,是随时对教学进行调整的参照。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好的,特别差的,后进的,在进步的。分层的方法是否更易于操作;实施分层的目的是使教育更加优化,反之就背离了分层的初衷了:关注在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变化。

三、小学美术分层教学实践的启发

培优补差。组建兴趣小组。可以是分层次组成,即优优组合,这样可以建立不同的层次的学习空间,也可以是互补型,让水平逊色一些的学生在与同学间的交流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自觉地进步。

教学评价可以是自己针对自己(把自己的作业钉在一起)形成纵向的跟踪学习成果。

具体做法是建立作业夹,可以浏览别人的作业,也可以对自己的作业形成横向的相对比较。

关于分层教学的历史分析可以和现状分析的硕士论文一起研究,从而把里面的观点可以揉和使用在小学美术课程分层教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

在分层教育研究中,包括培养目标的分层教学模式,由子不同的目标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适合学生的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分层教育研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层,这种分层是班内分层,要十分注意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差异,是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成功和增加对自己的认同感的愿望,让他们正视自己。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得到发展。

创造力与技能协同发展。注意收集美术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增加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小学美术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有多层次机会的参与,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并通过吸收新知识产生对知识量的不断递增。

分层教学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是针对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就是最佳的方法。学生们从心里愿意学,教师通过教学也可以得到工作的满足感,就是美术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不单单指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也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去自我主动学习,成为学生自己对学习的主动分层,对于教师的分层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优质个性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机会和创设情景让他们展示自身的美术方面的各种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为他们成材,提供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的美术教育的好途径。

与时俱进不仅仅关注本校的学生和课程资源,更要关注教育界关于美术教育的新动向,新思想,及时掌握。从而更好地补充到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研究中,更快地提高和完善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研究。

在研究的各阶段多总结多反思,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研究,真正的地把纸上的研究运用到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反思,减少理论到实践反馈的时间。教师的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理论化的过程,是教师应具备的自觉行为,更加有助小学美术教学研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 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J].艺术科技,2012/06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9

一、艺术活动的起点各异

幼儿对艺术活动的需要、兴趣、发展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每个幼儿,才能因材施教,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兴趣不同,切入点不同。

从小培养一种兴趣,就是一种智慧。著名的早期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学特色就是把重点放在启发孩子的动机、培养孩子的兴趣上。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重心放在艺术创作的环节上,而忽视了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幼儿的兴趣正源自于这些审美的感受。如在电子琴艺术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教给他们弹奏、学习的技巧,而应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兴趣。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很高。例如,在《好娃娃》一曲中,我没有单纯地教他们怎么唱、怎么弹,而是让他们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自己先来表演,感受乐曲活泼、风趣的特点。于是他们有的边听边打节奏,有的边听边唱,有的手舞足蹈,还有的翩翩起舞。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乐曲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体验到了活泼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兴趣。

2.需要不同,选择题材也不同。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产生各种需要,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在舞蹈教学中,常常遇到部分幼儿由于性格内向而不肯做动作,部分幼儿怕疼怕苦不肯练习等问题。此外,有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一学就会,有的孩子的动作却很不协调;有的孩子喜欢欢快的舞蹈,有的孩子喜欢优美的舞蹈。因此选择题材非常重要。应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题材,能让幼儿理解和欣赏作品,帮助他们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3.发展水平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在艺术活动中,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幼儿对色彩和线条的感受和接受能力较强,我就让他们自己创编绘画,遇到困难再问老师。还请他们做小老师,辅导其他幼儿学习,他们非常乐意,并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的幼儿对绘画没有耐心,总是三分钟热度,填色到一半就偷懒了。我就通过比赛、游戏等方式增强他们的绘画积极性。有的幼儿缺乏一定的创编能力,我就让他们跟着老师或同伴进行一些简单的模仿。有的孩子基础较差,我就选择一些线条简单、主题简单、画面简单的图画,从易到难地练习,这样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提高,享受成功和喜悦,并且能积极地投入到绘画艺术活动中去。

二、尊重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1.创设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空间。

孩子在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地抒发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空间,鼓励每个幼儿自由创造。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能激发人的智慧、潜力,培养内在的动机。因此在活动中,我有时就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感知、去尝试,由于幼儿是自己操作、探索的,就会很顺利地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

2.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的艺术表现是没有对错的。如在让幼儿欣赏《打鼓》后,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乐曲的名称和内容,而是先让幼儿说说你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的说:“他们在跳舞。”有的说:“他们在跺脚拍手。”还有的说:“像军队在演奏。”等等。至于感受就说得更多了:活泼、优美、欢快、激动……还有的竟然说:“心在扑通扑通跳,快要跳出来了。”各种感受都有,真是五花八门,这的确是他们的真实感受。

三、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

按照特定的艺术规律,让儿童从小就大量接触艺术品,并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从中感受生命力的种种模式,是艺术教育的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教师应该仔细地引导他们注意艺术品的形态中那处处可见的生命力和情感活动的痕迹。平时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艺术作品,有助于幼儿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提高其欣赏能力,有助于幼儿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帮助幼儿面对艺术作品作出审美反应,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这也正是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感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以美术欣赏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用“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美术作品所再现或表现的内容;用“你感觉它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怎么样”,引导幼儿感知美术作品形式;用“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感知美术作品的情感;用“请你给作品起个名字”,引导幼儿回顾与反思美术作品的整体感知;用“猜猜这是哪个画家的作品”,引导幼儿感知、了解画家的风格。

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真正重要的是对作品的感知而不是对作品作出好或坏、喜欢或不喜欢等判断和评价,其他艺术活动也是如此。

四、在感知艺术教育过程中,学会反思

在幼儿的艺术活动中,“感知是艺术教育的催生素,也是发展幼儿理解和反思能力的基础,必须始终与反思活动联系在一起”。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反思是相当薄弱的一环。反思有助于梳理感知,并将由感知获得的审美经验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去。反思要贯穿于幼儿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它既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如幼儿可以经常回过头来谈论对自己作品和其他作品的看法和想法(这种反思经常受益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又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如幼儿在反思的基础上创作的新东西或改进原来的创作。通过反思,幼儿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在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中可以不断得到提高。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篇10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二年级美术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今学期,在教学中注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兴趣,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第八次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___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型的文艺表演活动,“英语周活动“,大型“英语剧“表演,“小学部师生手工制作发明展览“等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的课件制作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