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工作汇报十篇

时间:2023-03-27 20:30:52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1

××邮政信息技术局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处室的大力帮助下,先后完成三网搬迁、邮储统一版本工程、邮政保险暨开放式基金系统、邮政储蓄和电子汇兑两网互通、外币储蓄等多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三网资源整合,××邮政综合网流程再造及信息类业务的迅速发展。版权所有

通过几年的艰苦建设,××邮政综合网现已覆盖全市所有邮政服务网点、专业处理中心和各级邮政管理部门。截止到2005年11月电子汇兑共有504个网点机构(汇兑系统机构信息表中记录××网点机构数),其中联网网点数为386个。储蓄联网网点462个,atm机186台。作为全国邮政综合网的一级节点,还负责着汇接××大区其他15个省市的接入任务,实现了与全国中心、××金卡中心的联网。

目前,××邮政综合网上线的应用系统有邮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等20个已上线和即将上线的应用系统。综合服务平台业务系统已开通工资、奖金;养老金等18项代办类业务。

截止到2005年11月底,我局固定资产设备6745台/套,设备类别281种,型号345种,品牌234种。在实际工作中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确保通信生产安全、提高技术支撑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家邮政局信息技术局、管局下达的各项任务,不断探索设备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保证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邮政生产和经营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现将我局成立以来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2002年我局完成三网搬迁工程后,逐步步入正常生产轨道,实现了设备集中、数据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完成了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为了加强运行维护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邮政信息技术局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汇编(试行)》,该汇编共有九章18节。

2003年3月制定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共有三章十五条,明确了我局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对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的调拨、报废、借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该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我局设备管理有法可依,规范了相关管理规定,理顺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我局相关管理工作。

随着外单位在我局主机房托管设备数量的增加,2005年4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中心机房托管主机暨新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2005年5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邮政信息技术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实施和科技项目研制阶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从制度上确保设备在在建阶段管好、用好,为验收后能投入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2002年由管局立项,我局开发研制了《××邮政信息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5用户网络版管理系统,具有台帐管理、数据维护、报表统计等多个模块,能打印一维条码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便于资产清查。

2005年3月根据管局科技处统一安排,我局开始使用由南区计算中心开发的《××邮政生产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该套系统设备管理台帐信息内容丰富,记录了设备的全部信息,弥补了设备购置与使用环节脱节等管理空白点,为后期的设备管理工作积累了详细的基础信息。

针对我局储蓄营业网点多,设备维修量大,在实际使用动态管理系统过程中,对于设备维修信息回填工作量加大等特点,我局及时与项目组沟通,修改相应程序,完善了相关功能,现该套系统已完全能满足我局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使用该系统不仅规范了我局设备管理流程,而且得到了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认可,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目前运行状态,使今后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实现了设备一生的动态管理。

三、狠抓制度落实,因地制宜,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我局狠抓落实,从小事做起,注重平时设备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每季度对库房进行盘点等,截止到11月底,储蓄网点巡检和处理各种网点故障2396次,巡检atm机180台次。通过这几年的设备管理工作,我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1、我局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遍布全市、郊区533个业务使用单位,点多面广。

2、储蓄网点营业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等特点,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

3、虽然储蓄网点设备资产归属为信息局,而使用单位却为各储蓄网点业务人员,因此对我局而言很难控制设备安装后不变动,易造成设备台帐数据信息不准确。

4、信息局中心机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保险系统等各应用系统主机单台价值高,安全性能要求高,不能出现一丝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生产,对邮政业务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局承担工作任务的加重,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上述这些难点,三年来积极探索我局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向设备管理要效益,具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严格按设备管理流程对设备进行从入局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从设备入局伊始便由网络运行部进行入库登记,由库房管理员与经办人一同进行验货,并将入库单与发票一同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见到发票(发票上须有局设备管理员签字)和设备入库登记表方能为设备购置部门报账。设备领用时,做出库登记,必须由该部门设备管理员前来领取设备和设备条码标签。通过规范该流程,能确保设备一入局便进入设备管理流程,避免前期购置与设备使用相脱节的管理盲点,在整个设备使用生命周期里,由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维修、调拨等信息进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员的作用,确保设备终生管理到位。

(二)对关键环节设备的维护采用定期巡检与维修相结合方式进行

因我局负责维护的储蓄主机、电子汇兑主机等设备是邮政大型生产系统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我局除在工程建设上考虑双机互备方式,避免单点故障外,还与设备供货商签定维护协议,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健康检查,由维护厂商出具书面报告,并由我局工程师签字认可。若一旦出现硬件故障,除在局内准备一定数量的备件外,维护厂商须及时响应并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及时维修,以保证业务生产不中断。

对于我局主机房配套设备,如空调、ups等专业性极强的设备,我局也是采用此种方式。与专业维修公司签订维修协议,不仅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缓解专业工程师紧缺状况,也能避免因贮存相当数量的备品备件而占用资金,占用库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定期维护,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不仅提前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有效地保障了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于储蓄网点营业设备采用以自修为主,外修为辅的方式,保证了网点设备使用完好,为储蓄业务发展做好支撑

储蓄网点有终端、计算机、存折打印机、报表打印机等设备,有些设备使用率极高,设备维修量很大。信息局成立之后,储蓄网点设备维修沿用储汇局以前维修方式,设备出现故障后送外修,送外修一般需有上门开机费和更换零配件等费用,有时外修周期长,不能保证网点正常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局2003年初终端维护部成立了维修组,主要负责网点营业设备的维修,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探索维修工作方法。

经统计,我局2004年维修打印机783台,打印头365个,终端251台;2005年1¬至10月维修打印机1349台,prⅱ打印头239个,终端79台。以prii存折打印机和oki报表打印机为例,2004年这两种设备自修共节省99万余元,2005年1月至10月共节省89万余元。实践证明,通过自修不仅锻炼了技版权所有术队伍,缩短了维修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自主研制,走大修改造节约之路,为广大邮政储户提供便捷服务

2005年7月经管局批准,由我局终端部自主研制开发了《atm出钞加热模块》,该技术改造项目主要解决atm自动柜员机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而使出钞故障增加的问题。据调查目前各atm自动柜员机生产厂商均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既便是对该模块进行改造其收费都较高。在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工作后,我局决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atm加温模块进行改造,仅此一项就为局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加装此模块后atm自动柜员机的开机率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五)加强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每年对全局设备管理员进行一次培训。就有关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等知识进行讲解,使设备管理员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为更好地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加强设备检查考核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能

针对综合网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机房配套设备等日常运行工作纪录、设备状况、故障库积累等情况,由网络运行部每月对生产部门进行二次检查。目前,已组织了28次检查,并在我局自办刊物“京邮信息技术通讯”上登载。对于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并纳入绩效考核。除此之外,我局还每年接受国家局信息局组织的安全检查。今年9月22日至23日,作为华北区组长单位,我局组织召开了“华北区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安全运行座谈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五省市邮政信息局的领导和代表。

会议期间,除了进行交流座谈外,与会代表分成四组分别对我局主机房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各省市邮政信息技术局一致认为:××邮政信息技术局机房环境较优,管理严格规范,人员组成合理,素质较高,文档完整,维护手段先进。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综采生产 工序管理 组织管理

1.综采工作面工序管理

开展工序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工序的研究,可以减少或取消多余的操作和动作,实现工序的优化,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工序控制点的设置要考虑:对安全、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部位或环节;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容易失控、容易违章、难以检查的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工序质量不稳,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主导性因素。

开展综采工作面工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挖掘综采生产的内在潜力,提高单产水平。同时,努力降低费用,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综采工作面工序划分为割煤、移架、推溜、联网、进刀、端头支护、回柱放顶、运输机运煤、机电检修、乳化泵供液、替棚、超前支护、巷修、供料、供电、供水等17道工序。针对各工序制定工序标准。

割煤工序的标准操作程序是:准备启动运行操作停车。该工序与推溜移架、联网工序时间上不在同一个循环,是在联网之后、移架之前。

运行中时刻注意机尾方向有无异常,出现异常马上停机。正常停车:先将牵引速度降至0,然后缓慢少许反向牵引,按下停止按钮,关闭供水阀门,其他操作手把打至0位或断开位置。下班或检修时,煤机应停在安全处,并将滚筒落至地板上,对运输机加闭锁。当有重大异常时或正常停机不能停机时,应按紧急停止按钮停车。

2.综采生产的组织管理

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优越的设备质量是搞好生产的基础,但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工种配合不好、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也不会取得好的经济指标。综采是煤矿最先进的采煤工艺,更要求有良好的组织管理。

2.1合理组织生产、提高采煤机开机率

(1)加强工种、工序之间的配合。合理的工作面劳动组织,应尽量减少窝工现象。在综采工作面的全部生产工艺中,包含了若干由不同工种来的工序,应恰当地安排好他们之间地先后顺序和衔接关系,以尽量避免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为提高采煤机地开机率,应尽可能安排某些工序平行作业,以充分利用工作面地时间和工作空间。

前后顺序进行的工序应符合采煤工艺的要求,前道工序必须按时完成,不能影响后道工序的顺利进行。例如工作面的缺口必须在采煤机运行到端头前作好,以防采煤机被迫等待。

大煤块、矸石堵塞造成的工艺性停机也是采煤机开机率低的一个原因。为此可以在机巷安设破碎机,把大块煤破碎;另外,把打击煤块或矸石的任务交给运输机司机,充分利用了运输机司机的工时,又不影响其他工种的工作;对于特别大的煤块或矸石,例如采煤工作面片帮造成的矸石,可以让采煤机司机、运输机司机立即停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把影响时间减低到最低限度。

(2)减少事故时间。根据统计,我国综采工作面设备事故影响时间占工作面事故影响时间的三分之二,顶板事故占工作面事故的将近三分之一,因此要提高开机率,必须严格设备管理和顶板管理。减少设备事故要严格设备检修、保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交接班必须交接设备的运转情况,采煤班要保持设备的正确使用,不得超负荷工作,采煤班要有1~2名懂设备故障处理的设备能手,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可以把事故影响时间降低到最小的限度。顶板管理下作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措施要有针对性,特殊条件要有专门的补充措施,例如顶板破碎的地方,要及时铺网,对网的搭接要在措施中有具体的规定。

2.2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综采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工种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度、生产汇报制等。

岗位责任制依据岗位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内容,大体上各种岗位责任制包括以下内容。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坚守工作岗位,对设备精心维护,精心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在完好的状态下。要熟练掌握本岗位范围的设备,作到三懂四会。工作中要精神集中,要巡回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搞好文明生产,工作场所不得有杂物堆积,注意设备的清洁和。

现场交接班制度内容大体如下: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岗位,在接班人员没有到来之前,不得离开岗位。交接班时,交接班人员必须将设备的运转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配件及消耗情况和接班后必须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

生产汇报制主要包括接班汇报、班中汇报、班末汇报和事故汇报等。接班汇报。跟班干部及工人到达工作地点首先进行交接班,经过对工作面检查、交接班并分配任务后,向调度室汇报。主要汇报接班时的条件、设备状况、本班生产任务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班中汇报。主要汇报前半班的生产情况,后半班的打算及要求调度室协助解决的问题。班末汇报。是在下班前对本班的工作情况的汇报。汇报本班实际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本班遇到的问题、遗留的问题等。事故汇报。当工作面发生人身或大的设备、工程事故时,跟班干部要积极组织处理事故的同时,向调度室及时汇报所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抢救措施。

参考文献: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3

1 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数据统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仍停留在手工纸质账簿管理或计算机单机管理状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动态的管理,由此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各级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对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缺乏完整统筹和规划,各级各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管理基础和技术力量普遍薄弱。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通常按照现行的国家教学设备配备标准为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但他们往往不清楚各学校仪器设备的现有装备情况和使用情况,以及每年配更新和报废等情况,学校仪器设备配备的数据更新周期长,导致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部门掌握的往往都是过时的数据,这就为管理决策加大了难度,容易出现重复配置,资源浪费等情况。

许多地方数据汇总还停留在人工汇总阶段,而人工汇总由于上报数据格式往往不一致,导致统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并且容易出现差错。

各学校把仪器设备购进入账后,其使用、维护等完全由一线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因此很多地方常出现重配备,轻管理和使用,使用人员只管用,不管修理、维护,以及账务不符,使用效率低的情况。

2 管理平台对教学仪器设备数据管理的作用

运用基于网络技术的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的实时传输和监控功能以及网络动态管理功能,能及时了解掌握学校仪器状况,全程监控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和使用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目前,各省市基本都建有教育网络中心机房,搭建有省市级教育网络、资源、数据、管理等平台,区县级则建有教育城域网,校园网也基本普及,省市、区县、学校网络及平台基本互联互通,基本构建起了“教育网”新格局,为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中小学教学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2.1 数据共享功能

1)管理平台只需要基层学校对仪器设备数据进行一次录入后(可采用批量导入),其他各个功能模块即可共享,并且区县级和省市级也能根据学校基础数据自动生成各级相应的汇总数据,可减少大量的重复性录入工作。

2)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使管理平台与教育部装备统计管理系统完全整合,方便各级单位对年度报表或临时报表进行在线填报及智能汇总,避免了数据的重复统计和上报。

2.2数据统计功能

1)查询统计:可对辖区学校教学仪器装备现状的基础数据分类进行快速查询和统计,以及一些专项统计,如国家薄弱学校教学设备项目设备到位情况等。

2)装备差缺统计:按国家和省市制定的不同标准和设备的单价计算,能对辖区内市、区县、学校设备的现有数量、现有资产金额、差缺数量、差缺资金总额等进行快速统计、分析。方便学校和区县级主管部门在线填报、在线审批及统计需要集中采购的设施设备,避免了以往随意填报数据、虚假数据的发生。

3)自动编制采购计划及汇总计划功能:系统可根据当前设定的配备标准,自动计算教学仪器设备的差缺数量,自动生成学校采购计划,并上报生成区县级和省市级的采购汇总计划,在大大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数据汇总的准确率,提高工作效率。

2.3 数据及时自动更新功能

只要学校的基础数据有更新,系统都能及时自动进行数据更新,通过系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各类学校仪器设备装备最新状况dylw.net,为教育主管部门和装备部门分析和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基础性依据。

2.4 在线审核功能

省市级和区县级主管部门可在线审核学校级和区县级上报的采购计划,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区县和学校。

3 使用管理平台进行仪器设备数据统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问题

目前管理平台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是由于监管上存在一些漏洞造成的,主要表现是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或不能及时更新。

1)部分区县在数据统计上没有真正由学校填报,而是由县级进行填报,造成了数据的不准确性。

2)部分学校没有固定的专职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平台数据不能及时更新。

3)区县、学校填报的口径不统一,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4)区县对学校填报的基表未进行区县级认真审核,造成一些学校将一些错误数据录入系统,从而造成系统不准确。

5)有的学校填报的未及时录入数据,或未录入真实数据,造成数据不够准确。

3.2 解决的办法

1)加强系统的日常管理。系统日常管理十分重要,对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完善系统功能,更新数据有着重要的作用。可由省市级装备部门牵头,规范平台的日常管理。

①组建专门的专管员队伍,应分别设立省市级、区县、学校三级专管员,共同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及时审核各自所负责的数据填报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分工督促及时录入平台数据。

②组织各级专管员培训。由省市级装备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对专管员的培训,以提高对系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③开展有效的信息交流。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如QQ群,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可及时听取区县、学校对管理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在使用管理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对提升和完善管理系统有显著作用。

2)完善管理平台的数据审核功能。增加管理平台的数据在线自动审核功能,系统对录入的数据首先进行 辑性审查,对数据异常的自动提示用户,及时进行修改;或拒绝该数据的录入,提示用户重新填报,从而保证管理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4

关键词:信号,微机监测,管理

 

信号微机监测是铁路专用信号微机监测设备,是在监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型监测技术。发展微机监测系统有利于查找故障原因,缩短排除故障时间,提高行车效率。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应用计算机和信息采集机实时监测各种信号设备,通过监测并记录信号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为电务部门掌握设备的当前状态和进行事故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可作为电务维护管理的辅助工具。

随着现代化铁路的高速发展、信号设备升级改造的加速进行,信号设备的维修管理也发生重大改革,日常维护中,许多技术数据的测试由原来的实测核对改为由查看微机监测数据实现,从而对微机监测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何管理好微机监测、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作为负责微机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就如何维护、管理好微机监测设备有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日常维修管理

微机监测对于我们电务部门来说,就像一个忠于职守的大总管,他事无巨细的记录信号设备的点点滴滴,在他那里任何瑕眦纰漏都休想蒙混过关,因此合理的利用他,对于确保我们信号设备的安全稳定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保证微机监测设备的正常使用,日常维修的合理分工是关键,鉴于微机监测设备不影响行车以及设备多而维修人员少的特点建议采用故障修。

设想一:段成立维护中心,指挥协调电子车间及现场车间完成微机监测的日常维护工作(可同时负责TDCS设备信息及网络管理工作)。具体组织结构框图如下:

段微监维护中心负责全段的微监管理工作,是微监存在问题核对的核心,包括组织微机监测施工改造及验收、审批微监用料及计划外用料、汇总核对微监设备问题、组织协调电子车间及现场车间克服设备缺点。

电子设备车间负责微监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包括微监存在问题分析汇总及上报段微监维护中心、组织调监工区处理克服设备缺点、组织配合微监施工改造及验收、审核及提报微监用料、检查微监设备使用情况,对段微监维护中心负责。调监工区负责所管微监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微监设备的日常巡视及核对、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总及上报、克服设备缺点、提报设备用料、配合施工调试及验收,对电子车间负责。

现场车间负责管内微监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组织并检查所管信号工区对微机监测的日常使用及巡视工作、汇总及上报微监存在问题、组织配合电子车间克服设备缺点,对段微监维护中心负责。现场信号工区负责微监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微监设备日巡视及使用、核对微监各项测试数据、对存在问题汇总上报、配合电子车间克服设备缺点,对本车间负责。

优缺点:优点是微监管理严密到位,由段微监维护中心牵头,避免了现场车间与电子车间在问题克服中相互扯皮的弊端,使其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促使电子车间与现场车间互相监督,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克服,克服了发现问题隐瞒不报及不及时处理的弊端。缺点是段成立了专门负责微监工作的微监维护中心。

设想二:加大电子车间的维护管理力度,在电子车间成立专门负责微监信息核对的调监中心工区(可同时负责TDCS设备信息核对及网络管理),日常巡视微监设备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车间组织处理。具体组织结构框图如下:

段相关科室负责全段的微监管理工作,包括审批微监用料及计划外用料、汇总微监设备问题、组织协调电子车间及现场车间克服设备缺点。

电子设备车间负责微监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包括微监存在问题分析汇总及上报段相关科室、组织调监中心及调监工区核对微监各项数据、组织调监工区处理克服设备缺点、组织配合微监施工改造及验收、审核及提报微监用料、检查微监设备使用情况、与相关车间协调处理微监存在问题,对段相关科室负责。调监中心工区负责全段微监设备的信息核对工作,是全段微监问题核对的核心,包括微监设备的日常巡视及核对、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总及上报,对电子车间负责。调监工区负责所管微监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微监设备的日常巡视及核对、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总及上报、克服设备缺点、提报设备用料、配合施工调试及验收,对电子车间负责。

现场车间负责管内微监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组织并检查所管信号工区对微机监测的日常使用及巡视工作、汇总微监存在问题并同时报段相关科室及通知电子车间、组织配合电子车间克服设备缺点,对段相关科室负责。现场信号工区负责微监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微监设备日巡视及使用、核对微监各项测试数据、对存在问题汇总上报、配合电子车间克服设备缺点,对本车间负责。

优缺点:优点是段只需设专人负责微监管理工作,电子车间主要负责微监的维修管理工作,成立调监中心工区专门负责全段微监的核对,避免调监工区自己发现问题不报不及时处理的弊端,使其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促使调监中心工区与调监工区互相监督,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克服,另外现场车间也对微监问题的发现与克服起到监督的作用。缺点是电子车间多成立了一个调监中心。

二、施工改造管理

由于微机监测设备在信号设备维护及故障处理方面发挥作用重大,所以路局要求微机设备与站场设备同步开通。微机监测设备在“信号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的认为是附属设备,而不被重视,尽管当前现场工区许多测试项目都以巡视微机监测数据来替代,微机监测的地位依然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尤其是设备开通时许多功能还未测试就匆匆开通,致使错误无法当时修改(因为微机监测配线与使用信号设备相连),尽管我车间努力协调施工单位及信号工区试验,仍被放在最后顾及项目,致使功能完好困难。如何保证微机监测各项功能的完好同步开通使用,这对我们的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管理好微机监测施工工作,有以下设想:施工改造管理结构图如下:

1、施工前:协调施工单位及厂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做到各种配线符合施工标准,配线位置正确,厂家设备及软件安装到位,通道测试良好,最好在施工前联锁试验时以上工作到位,以便厂家提前调试。参加施工人员明确分工,了解设备概况,本项目的施工范围、内容和工期等事项,掌握基本的施工、调试技术,尤其是施工标准、各种电源、配线的走向做到完全统一,不给日后维修、改造留下隐患

2、施工中,做好本单位与协作单位的协调工作,严格按图施工,认真核对每一条配线及采集信息位置,通信通道接入要与铁通公司协调,认真测试,按标准接通并保证质量良好,认真核对各项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克服。论文参考网。

3、施工后,组织现场车间及电子车间按规定逐项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逐条克服,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备案,由施工部门限时整改。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施工设计单位负责提供规定的技术资料及备品和软件备份,建立起故障处理联系网络,便于设备开通后的故障处理工作。

总之, 微机监测施工改造时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考虑将微机监测纳入正式试验项目,开通前要具备开通条件,开通中要逐项试验,有措施,有负责人,开通后要逐项验收调试,保证各项功能齐全准确,这样我们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开通。

三、故障应急管理

由于微机监测为信号附属设备,故障时不存在影响行车,故平时故障不一定要第一时间恢复,但是在专运、信号故障等急需使用微机监测的应急故障要求立即恢复。因此建议日常故障24小时内恢复,应急故障立即恢复,故障处理流程如下:

以上只是对微机监测管理的粗浅设想,要想更好的完善微机监测的管理还需在许多细节上做好工作,有待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为了让微机监测更好的为我们信号设备的日常维修及故障处理服务,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路局制定相应制度对各级微机监测的工作有一明确规定,各负其责,及时沟通信息,争取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处理。

2、站段、车间、班组各级维护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故障处理应急预案,以便故障时启用,及时处理故障。

3、组织微机监测维护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所有设备的运用情况,对日常发生的故障做详细的记录,不断积累处理故障的经验,以便更好更快的处理故障。

4、对于微机监测故障造成的影响,视后果轻重,各级部门相应制定考核办法,做到进一步规范微机监测管理。

参考文献: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业务管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08)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所得税 汇算清缴

企业的会计、财务处理方法与国家的税收法规上具有一定差异,同时因为建筑企业年初或年底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具有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因此在汇算清缴工作中面临较大问题。此外,少数的建筑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非法的手段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诱惑,从而造成汇算清缴工作出现问题,加大了会计师的工作难度,提高了风险。

一、建筑施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表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逐渐落实,目前建筑企业中使用的申报表,已经无法满足税务机构以及纳税人员的使用需求,因此必须要对税务表进行重新审定。传统的申报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策不断出台,而现行使用的申报表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纳税人无法对自己的纳税义务进行准确履行,这也造成了报表容易出现问题,加大了税收风险。传统的申报表过于简单,结构存在一定问题,申报表中信息的采集量严重不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无法满足税务机构对所得税的管理,从而制约建筑企业在税收管理上的提高。近几年,税务总局在管理方式上发生了改变,取消和减少了相应的行政审批,税务机关在获取纳税人信息上仅通过申请报表实现,这对申请报表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筑企业的纳税人可能会采取少记收入或不计收入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真实收入。将收入记录在应付账款上,从而达到少报、甚至不报的目的,为了达到少纳税的目的,少数企业甚至将利益进行不正当转移。此外,建筑企业减少其收入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采取一些与规定存在矛盾的优惠政策,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故意混淆征税的界限,将企业获取的收入划入到不征税的收入范围内,例如财政拨款和基金等,还将成本划入到往来科目中,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纳税总额,从而实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

(二)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在服役一定年限后将会被淘汰。设备在转让过程将会产生一定的资金流动,有收入就应当有税收,许多时候,人们都忽略了大型设备转让时的收入和税收问题,这增加了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难度,也导致了施工企业在税收上的不合理,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对该问题进行解决。

(三)企业收入的确认方法不统一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的周期较长,劳务经常夸年度,因此在劳务收入和劳务成本的确认上可能会存在问题。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的确认上基本相符,但对于成本的确认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建筑施工企业在长期的劳务成本和收入的确认是依据会计准则完成,在确认上会对成本进行暂估,而这一做法与税法中的规定存在矛盾,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在进行暂估时,成本中的部分成本还未取得发票,依据税法规定,未获取正式发表的成本,不能进行结账处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申请报表的填写工作

为了提高提高建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水平,应当对申报表进行修订,申报表的填写需要围绕主表完成,主表不仅可以手工填写,而且也可为电子报表,每张报表既可以相互关联、又是独立存在的、内容清晰。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的扩大国家政府对申请报表进行了调整,调整过的申请报表与现代施工企业的发展更加适应,因此建筑企业要在对新申请报表了解的基础上,做好申请报表的填写工作。

与传统的纳税报表相比,新纳税报表填写中在营业收入上刨除了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财产减值费用的填写,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以及投资收益的填写;营业利润上增加了营业外收入填写,刨除了营业外支出填写;此外应纳所得税的计算业也发生了变化,在建筑施工企业所得税汇编清算过程中要依据以上变化对汇算清缴工作进行调整,确保汇算清缴的合理性。

(二)做好设备转让税收问题的处理

建筑施工企业购买的生产设备如果单位价格在100万元以下,可以通过一次性扣除应纳所得税,如果超过100万元,允许在不低于所得税规定的折旧年限60%对折旧年限进行缩短。

建筑企业在购买大型的建筑设备时可能享受到了相应的与优惠政策,这样也就使得企业在购入大型的建筑使用设备时的实际支付成本要比设备本身的价值低,而建筑企业在折旧设备是可能会对相关部门进行欺骗,采取与购买时不同的政策支持,从而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大型建筑设备购买问题上进行监督,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如果采取一次性税前扣除、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的,预缴申报时,须同时报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预缴情况统计表》,在进行年度申报时,需要备案管理,依照相关的要求上报资料。此外企业在设备折旧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设备购买时选取的政策没有准确的记录,那么在折旧过程中可能因为对优惠政策的错误选择,而给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汇算清缴问题上,数据的不均匀可能会导致企业税务的增加。因此为了确保汇算清缴的准确性,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一定要对企业在购买大型设备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三)确认施工企业的收入

依据我国颁布的税法规定,如果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提供的劳务时间没有发生间断,且时间在12个月以上,则可以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业务收入可以通过分期的方式进行确认,这样一方面可以合理的推迟税款的缴纳,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税收进行分析付款,不仅降低了企业在税收上面临的压力,同时建筑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权上可以得到了合理的延长。此外,建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其它方面的收入。例如,购买国债,这一部分收入是免税的,或在权益投资时,可以对收益的分配时间进行合理限制,因此在汇算清缴过程中要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准确记录,合理降低税收。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建筑施工企业在汇算清缴中,需要遵循所得税筹划原则,具体原则如下:合法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纳税,不仅需要注重眼前利益,更加要兼顾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要遵循合法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名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得到提高,获取更多的业务。合理性,构建的节税空间是否合理、规范对给各项的平衡关系会产生直接影响,并且会对企业实施的筹划方案产生影响。收益与风险要均衡,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需要对纳税进行合理筹划,纳税筹划是一项漫长的决策,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相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国家的经济环境、政策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存在的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进行分析,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系统性原则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必须要进行修订和设计,确保企业中的全员和所有部分都能参与到纳税中,从而确保汇算清缴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汇算清缴难度的提升,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注重汇算清缴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参考文献:

[1]祝细红.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准备[J].现代商业,2012

[2]李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办法探析及改进[J].时代金融,2012

[3]王郁琛.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4]郝艳华,张霞,王晨.所得税筹划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煤矿供电中断;应急响应;后期管理

0.前言

煤矿是一个高危险行业,生产场所在几百米深的地下,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电力除了用于原煤生产,还是安全设施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出现供电中断,特别是大面积供电中断,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矿井的主通风机、主排水泵、升降人员的立井提升机等设备均为第一类负荷,矿井用电负荷因突然停电,会造成矿井停风、排水中断、正在提升人员的提升机突然停止,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重要设备损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一旦矿井出现供电中断,特别是大面积供电中断的情况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适当的后期管理,对于矿井供电安全,甚至更个矿井的安全意义特别重大。

1.煤矿供电中断管理目的

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矿井供电中断,最大程度地减少矿井供电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煤矿安全生产。

2.煤矿供电中断组织管理

2.1成立管理机构

为了有效地预防矿井供电中断发生及发生供电中断时迅速恢复供电,有力地保证矿井的安全与生产,成立矿井供电中断预防和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含有:矿长任组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等矿领导任相应的副组长。

2.2机构人员职责

矿长:是处理供电中断事故的全权指挥,在上级部门领导、机电矿长、矿总工程师及机电部门的协助下,制定恢复供电计划。若此人不当班,由值班矿领导行使权力,并及时向上一级机关及有关单位汇报。

机电矿长及总工程师:协助矿长处理事故,负责组织制定恢复供电的计划与措施。

3.供电中断相应管理

3.1供电中断及响应

(1)矿井35kV变电站供电中断时,调度室立即向有关单位及人员进行汇报,与相应变电站结合后,安排供电队电工到变电站值岗,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巡查架线线路,巡查人员发现故障点后立即汇报,根据按排及时排除故障点。出现暴风、雪灾袭击造成供电中断时,调度室立即组织不少于50名人员参与架线巡查,并携带绳索、剁斧、手锯、沙包等物资到达故障点处理倾倒线杆基础加固、倒压树木砍伐。夏季雷雨季节出现供电中断时,调度室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避雷设施进行检查。通风区立即根据安排到风井进行通风机、防爆盖检查及改变工作状态。

(2)矿井35kV变电站出现供电中断危及矿井主提升、主排水时,调度室通知相关区队立即停止生产,并立即组织不少于100名人员参与电缆敷设、设备安装工作,并携带接线盒、接地装置、电料带、丙酮等物资到达故障点处理电缆更换、设备拆除、安装,同时供电队根据安排立即进行进行负荷转移或执行供电联络。

(3)矿井35kV变电站同时或一变电站供电中断时,参与供电恢复区队人员,必须由所在单位正职带领,根据现场指挥人员的安排进行工作。

3.2供电中断汇报程序

3.2.1汇报程序

(1)事故发生后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员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2)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值班主任、值班矿长、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机电科科长及矿应急救灾指挥部成员,启动供电中断事故的应急响应,同时根据井下现场反映的情况通知救护队。

(3)值班矿长接汇报后立即向上级公司调度室。

(4)调度室接到供电中断报告后,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组织抢救,同时根据故障点和可能涉及的区域,通知可能受害的单位迅速撤退。

(5)受停电影响范围内的作业人员要沉着冷静,增强同供电中断做斗争的决心,并发出求救信号。

(6)供电中断后如情况许可,应组织人员运输处理故障,全力处理故障,恢复供电。

3.2.2物资储备

所有施工单位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备件、电气设备和电缆,以便随时排出小范围的供电中断事故,保证施工安全。

3.3应急保障

3.3.1技术保障

全面加强技术支持部门的应急基础保障工作。机电科组织对全矿供电设备、电缆、防雷装置的进行检测及预防性试验,联合上级公司机电部门、基建部门加强架线杆及基础、架线周围树木、房屋的巡查。供电队全面落实矿井供电网络的日常检查、检修、维护工作。

3.3.2物资保障

各生产单位备有局部通风机、水泵及电缆,提升队确保主通风机及提升机完好。供电队确保矿井供电网络据可靠,主排水设备完好,并做好变(配)电所防汛物资储备工作。运输队做好地面防雨淋物资及绳索、剁斧、手锯、沙包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3.3.3人员保障

加强调度室的生产人员调度、运行值班、抢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4宣传、培训和演习

3.4.1宣传

对全体员工加强防范供电中断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应急救援教育,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全矿宣传出现供电中断的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正确措施处置,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3.4.2培训

认真组织员工对应急响应的学习和演练,并通过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救援的业务知识水平。

3.4.3演习

每年至少协调组织一次应急联合演习,加强和完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

3.5信息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供电中断信息统一对矿,并负责拟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

3.6后期管理

3.6.1供电中断调查

供电中断之后,由矿组成供电中断调查组联合公司机电部进行调查,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及安全预防措施等。

3.6.2改进措施

供电中断之后,调查组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供电中断应急响应,及时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供电中断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3.6.3管理与更新

随着煤矿生产的不断变化,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的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响应。

4.结论

通过供电中断应急机构成立、中断响应以及程序汇报等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供电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强了矿井抵抗供电中断的能力,提高了处理效率;不仅达到了快速恢复供电的目的,还大大提高了矿井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矿井供电中断响应及相关管理是综合型管理系统,将为煤矿进行供电中断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电监会.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Z].2005.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7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与日俱增,我国经济已经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近年来,我国许多施工建设企业承包国际工程项目的实力逐渐增强,品牌形象在国际上逐步提高,国际工程项目中标额逐年成跳跃式增长,已成为这些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给这些企业的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管理工作不到位,将给这些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财务亏损、品牌受损。下面本文就国际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作一下初步探讨。

一、国际工程项目相比国内工程项目的特点

要做好一个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先对其特点进行了解。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我国施工建设企业来说,非常熟悉并且经验丰富。在考虑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时候,应当借鉴国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并针对国际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改补充。 国际工程项目相比国内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如下:

1、工程项目收入中除合同收入外还包括出口退税收入

一个工程项目的主要收入是事先在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变更合同)中确定的,这是所有工程项目的共同特征。根据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于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货物,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可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出口退税。所以,国际工程项目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收入来源中还包括出口退税收入。

2、工程所需大部分设备物资需长距离跨国运输

国际工程项目所在地一般都是非洲等一些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当地设备物资极其缺乏,绝大部分工程所需设备物资需要在国内购买解决,以致这些设备物资采购完成后还需组织发运到国际工程项目现场,给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3、财务核算及税收缴纳需遵守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财经税收政策。

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属于跨国经营,应在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工程建设。项目部应当按照项目所在国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账簿,进行财务核算,同时还需根据项目所在国的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申报纳税,以避免法律风险。

4、具有汇率变动及资金汇出受限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合同都是以外币(或是美元,或是当地币,或是两者兼有)计量的,所以会产生汇率波动风险。另外,有些项目所在国家的外汇非常紧缺,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当地币无法兑换成美元等有效外汇,另一方面该国可能会对外汇资金的汇出有所限制。

二、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了解项目所在国与项目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方在实施项目时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必须以合法为前提,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法律风险的发生,才有可能得到经营地政府的合理支持和合法保护,才不至于有损企业国际形象甚至国家形象。在国际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前,首先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下一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以免缺乏经验盲目开展财务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人力物力浪费,给项目财务工作带来很大被动。

2、编制全面预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事先编制一套囊括了项目各个方面的全面预算,并将其做为一种管理控制手段贯穿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乃至每位员工。这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心,也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中心,是许多管理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方面的大部分工作都必须围绕它进行。预算就象一个标杆,离开了它财务管理将失去指引方向。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需项目部各个部门配合完成。项目部的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应尽可能使预算准确,切勿使其流于形式,从而回到完全经验式的管理状况。

工程项目全面预算是指项目部对整个项目实施期间内的各项收入、支出、现金流所做的总体预测,主要包括收入预算、采购预算、运输费预算、人工费预算、人员机票费预算、部门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税收预算及现金流预算等。对于国际工程项目来讲,其中的采购预算、运输费预算、人员机票费预算、现金流预算是比较重要的预算,也是管理比较薄弱或容易忽视的地方。下面仅就以上比较重要的预算分别做一下阐述,其他预算在这就不作探讨。

(1)采购预算

采购预算是国际工程项目预算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准确性最不高的一项预算,必须高度重视。它是根据项目实施各个时期所需工程物资进行编制的,其准确程度可能会影响到一个项目的成败。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大部分所需设备物资在国内采购需长距离运输的特点,设备物资从采购计划制定到最终验收入库所需时间比国内项目更长,这给采购预算编制的预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至少需提前半年预测设备物资的需要量,否则,不是花费更大的成本来弥补,就是设备物资供应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所以,项目部应尽可能早的仔细分析合同、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等资料,了解工程施工进度详情,确定为保证施工进度各阶段需要投入的设备物资种类和数量,为采购预算的编制提供基础数据。采购预算编制完成后,还必须动态监控其准确性,对因情况变化需调整预算的应及时调整,以保证其有效性。

(2)运输费预算

运输费预算是根据采购预算来编制的,是对工程所需设备物资发生的运输费所做的预测。由于运输费用的发生地在国内,再加上管理人员一般认为运输费用为设备物资的附加费用,金额不大且弹性较小,所以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中,此项费用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跨国运输有别于国内,国际工程项目设备物资主要是通过海运来运输,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通常平均能占到货物价值的10%以上,若管理到位,也能节约不少费用,比如,海运选择适当可降低运输单价,从而降低整体运输费用;货物包装合适和港口装箱恰当可节约集装箱的数量,进而降低运输费用等等。要做好运输管理工作,降低运输成本,就必须事先做好运输费用预算的编制工作。项目部应当根据采购预算,确定各时期所需采购的设备物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各种设备物资的体积大小及特征对其包装进行规划,预算体积,进而预测所需集装箱数量或船上所占体积,为最终编制运输费预算提供数据。

(3)人员机票费预算

实施国际工程项目需从国内派遣和输送大量管理人员和劳务,这些人员往返于国内和项目所在国的机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容易被管理层轻视,需要通过事前编制机票费预算将其纳入管理控制中。项目部应根据各时期人员进场计划和机票价格编制人员机票费预算,并动态跟踪机票价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预算,以免造成经办人员舞弊,侵占机票款,增加项目部运行成本。

(4)现金流预算

现金流预算是对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所做的一种事前预测,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心。现金流好比人体的血液,必须保证它良性循环、满足需求、供给正常,才能给工程项目的平稳有序运行提供支持,否则,资金链断裂,工程项目无法实施,导致工期延误,经营亏损,甚至品牌受损影响企业发展后劲。所以,项目部必须根据其他相关收入和支出预算,预测各时期的现金注入和流出情况,确定资金缺口和资金富余金额,及早安排项目融资和还款事宜,以保证项目部运行各个期间的现金流充裕,为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3、建立财务账簿,做好财务核算和税收筹划工作

在建账之前,首先要了解项目部所在国的会计制度,然后向项目所在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其他中方公司和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咨询,确认当地是否认可根据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建立的财务账簿及建账有关的其他要求。如若认可,就可以根据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当地文字要求建立财务账簿,这种情况对开展财务工作比较有利。如若不认可,就应严格按照项目所在国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建立财务账簿,必要时可以聘请当地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或当地会计人员协助,以免将来给项目部财务工作造成被动,甚至遭受罚款、责令重建账簿的处罚。

税收筹划工作的目的就是在合法前提下使税收利益最大化,即尽可能少纳税,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税收筹划工作不到位,加之对项目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研究不透,就有可能使项目部的利益被税收吞噬,甚至所赚取的利润还不够交纳税款,最终导致亏损。所以,项目部应仔细研究项目所在国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必要时可向当地中介机构进行咨询,重点关注可税前抵扣的各项成本费用项目,对其提前进行总体规划,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4、做好融资和还款工作

由于工程项目实施前期投入大且不产生效益,工程预付款又有很多是以当地币支付,无法转成有效外汇汇入国内,根本满足不了前期资金需求。所以,项目部应根据现金流预算,提前做好融资工作,以保证工程项目实施所需资金。随着工程项目进度的不断推进,工程结算收入源源不断,项目部资金逐渐富余。这时项目部应当及时将富余资金汇回国内,尽早偿还前期融资款,以减少利息支出,节约财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5、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要取得好的财务业绩,就必须控制好成本,但具体应如何控制却是个难题。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因其收入基本是一定的,利润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成本控制的效果,这就使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在国外,项目实施过程所涉及的领域相比国内项目更广泛,使得其成本控制工作,范围更广,难度更大。项目部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以预算管理为主对成本进行控制

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必须依靠预算这一控制手段。项目部应当以各项成本预算为基础,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项目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使得成本控制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成为各责任体的约束条件。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对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于确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导致预算不实的,应及时调整,对于因管理缺陷和人为等主观原因导致偏离预算的,应及时纠正并予以整改,以使预算管理工作回到正常轨道。

(2)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控制与考核相结合

要使预算管理有效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否则,预算管理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最终成为一句空话。在预算管理中,预算考核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通过预算考核信息的反馈,可以随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6、做好出口退税的管理工作

出口退税收入是国际工程项目中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是因国家税收政策而无偿获取的退税款,是不附加任何成本只需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申报就能获得的纯收入。根据我国税收相关政策规定,货物报关出口后,出口企业应按规定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主管出口退税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逾期不申报或申报未通过的,出口货物不但不予退税,而且要视同内销征税,从而会给企业造成双重损失。所以,项目部在设备物资采购业务发生后,应当根据其性质和价值,查找相应的退税率,预测相应的退税金额,并按照出口退税政策相关要求准备出口退税申报资料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出口退税。项目部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对从采购发生至收到出口退税款整个出口退税过程进行跟踪管理,防止出口退税款应退未退的情况发生,以致给项目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7、做好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承建国际工程项目所取得的货币都是外币,而工程承包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赚取的利润汇回国内,并转换成人民币。所以,项目部必须一方面时刻关注外币的汇率变动,另一方面还需关注外币能否汇回国内。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项目所在国当地币的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合同金额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当地币,另一部分是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当地币一般不是有效外汇且很难转换成美元等其他有效外汇,所以不能直接汇回国内,只能在当地进行消化,因此,项目部必须把当地币做为货币资金管理的重点。由于项目所在国一般是设备物资极其缺乏的国家,在当地发生的采购支出有限,当地币支付的支出主要是工资、税收及零星采购等,很难将当地币完全消化,这给项目部消化当地币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项目部应将当地币支付优先的理念贯穿到项目部的整个管理过程,各项支出能以当地币支付的,要尽量使用当地币,在进行各项决策时也应偏向能以当地币支付的方案,对于不能通过直接支出消化的当地币,要尽可能通过调剂等其他办法转移出去。

(2)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资金的管理

首先,项目部的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帐户必须设在无外汇资金汇出限制的国家,以免受到资金管制无法将利润汇回国内。其次,对于项目部的富余美元或其他有效外汇资金应及早汇回国内,归还所欠融资款后及时转换成人民币,以免受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使项目部汇率损失进一步扩大,吞噬项目利润。

以上探讨未能涵盖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全部内容,只是针对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简单阐述,希望能给大家在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起到一点启发作用。在实际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应结合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参考本文及其他管理理念找出自身的财务管理重点,采用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8

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机构设置

成立*市建设与管理局工程建设主体行为综合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

办公室内设5个组:

*

(二)工作职责

1、办公室职责

(1)建立健全综合整治工作体制、机制,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制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安排综合整治阶段性工作任务,统筹安排各组开展综合整治督查、检查活动。

(3)督促各组或有关业务处(室)落实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督办案件查处工作。

(4)筹备综合整治会议,起草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

(5)编发简报、新闻宣传材料,对内、对外联络沟通。

(6)收集汇总综合整治行动有关材料,了解和掌握各区和各组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

(7)参加局有关综合整治专题会议。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各组职责

(1)现场组

1)提出阶段性全市工程建设主体行为综合整治行动现场检查及对各区督查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衔接做好“两场联动”工作。

2)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文件,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负责重大危险源台帐的日常管理。

3)牵头制定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文件。

4)提出开展工程监理单位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5)提出加强现场管理的相关措施。

(2)市场及资质核查组

1)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长效制度。

2)提出市场行为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对企业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

3)提出开展招标和造价咨询单位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4)完成涉及市场管理的其他工作。

5)开展企业资质核查,并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3)法规组

1)对综合整治期间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2)对综合整治期间由市建设局直接查处的案件,根据调查取证情况,依法提出处理建议。

3)综合整治期间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与研讨。

4)综合整治期间典型案例的评析与交流。

5)综合整治期间对市建设局拟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提出法律意见。

6)综合整治期间相关法律咨询服务。

(4)勘察设计组

1)提出检查勘察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工作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完成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等检查的其他工作。

(5)综合组

1)起草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和办公室文件等文字工作。

2)督促各区、各组或有关业务处(室)落实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督办案件查处工作。

3)收集、汇总综合整治行动有关材料,做好数据、报表等信息统计工作。

4)联络宣传工作。

5)了解和掌握各区、各组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

6)会签综合整治文件。

(三)办公室工作机制

1、统筹协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与局机关各业务处(室)和各区建设局联络沟通,督促各组、各区落实工作计划。

2、建立例会制度。主任、副主任、各组组长、副组长参加。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可召开临时会议。

3、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牵头向领导小组汇报阶段性工作和每次检查行动汇报。

4、信息通报制度。根据各组和各区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不定期编发简报,分送省建设厅、市政府、安监局、发改委、监察厅和各区。在*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网上开设专栏。

5、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开通举报电话,受理有关投诉举报。

6、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省厅、市建设局督查和各区上报的重大案件,指定专人负责跟踪落实。

7、各组负责提出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每半个月向办公室书面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工作安排

根据省厅的总体安排,我市的综合整治行动拟分为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4月,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进一步宣传发动,落实部署。各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综合整治机构,机构设置及组成人员名单应于4月28日前报送市建设局。

(二)自查自纠阶段。2009年4月至5月,组织本市工程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及时开展自查,在各区建设局报备的项目由各区组织开展自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围绕上述内容认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情况向市建设局和各区建设局报告。各区建设局应汇总本区自查自纠情况,每月填写汇总表(详见附表2),于次月5日前报送市建设局,市建设局于次月10日前将汇总情况报省厅。

(三)检查阶段。2009年4月至9月,组织对本市工程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行为开展全面检查,在各区建设局报备的项目由各区组织全面检查,各区建设局应汇总本区检查情况,每月填写汇总表(详见附表2),于次月5日前报送市建设局,市建设局于次月10日前将本市汇总情况报省厅。

(四)总结完善阶段。2009年10月至12月,对综合整治行动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出台相应政策规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各区建设局要汇总本区分析总结材料,于12月15日前报送市建设局,市建设局于12月20日前将总结材料报省厅。

市建设局对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不间断督查,并随机抽查工程建设项目。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不改正施工安全隐患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各区建设主管部门不及时跟踪、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改正安全隐患,或不采取行政手段对拒不改正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进行处理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市建设局督查的情况,于每月填写汇总表(附见附表2)于次月10日前报送省厅。

三、综合整治对象和内容

综合整治对象包括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和监管主体行为。综合整治行动以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各环节为切入点,对各责任主体依法建设、依法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一)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检测、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造价咨询等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行为,检点如下:

1、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工程建设合同签订情况,重点检查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和不按规定确定生产安全措施费的行为。

2、施工单位:依法承揽业务情况,重点检查有否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和转包、违法分包、签订“阴阳”合同行为;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建筑起重器械、高大模板、深基坑、脚手架工程等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施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重点检查项目施工负责人有否在施工现场依法履行义务;建立安全机构、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专项方案、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大型施工设备验收和备案、建立特种设备维护档案等安全保证资料情况,重点检查安全保证资料是否有针对性,与施工现场是否相符。

3、监理单位:依法承揽业务情况;监理项目部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重点检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有否在施工现场依法履行义务;施工安全方案、措施审查质量情况;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督促整改情况。

4、检测单位:依法承揽业务情况;执行检测标准、检测报告质量情况,重点检查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5、勘察设计单位:依法承揽业务情况;设计文件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在图纸中对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提出指导意见和措施建议情况。

6、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法承揽业务情况;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性审查质量情况;审查人员持证和审后施工图签章情况。

7、招标和造价咨询单位: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预算造价编制情况。

8、拆除单位:依法承揽业务和安全措施方案实施情况。

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重点检查的具体内容详见附表1。

(二)监管主体。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行为,检点如下:

1、基本建设程序监管。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监管情况;起重器械设备备案管理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层级监督指导情况。

2、工程项目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情况,落实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和设备到位情况;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情况,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情况;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建立情况。

四、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

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检查督查中发现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做好行政执法询问笔录,收集有关证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定的程序依法做出行政处罚。该暂扣或吊销市场法人许可证书的要坚决暂扣或吊销,该降级的要坚决降级;该吊销个人资格证书的要坚决吊销。重点严厉查处下列违法违规行为:

(一)项目施工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不到施工现场履行义务的行为。

(二)建设单位采用虚假证明文件骗取施工许可证;集开发、施工和监理等多位一体、虚假招标、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

(三)建设单位违反规定降低安全生产费用的行为;施工单位挪用列入建设工程合同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的行为。

(四)施工单位允许他人以本公司名义组织施工、签订“阴阳”合同、转包、违法分包的行为;使用未经验收或者不合格的建筑起重机械和自升式架设设施等重大危险源的行为;不按照监管部门隐患通知书要求改正或逾期未改正的行为;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行为;施工安全保证资料与施工现场实际不相符,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五)监理单位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未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的行为。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9

【关键词】 核电建设; EPC总承包;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一、EPC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一)注重纳税筹划,降低纳税风险

EPC合同的服务范围包括核电建设前期(如初可、可研、概念设计、立项报告、招评标等)、中期(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设备采购及监造、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和后期营运、技术支持、技术改造等。除此之外,作为EPC总承包方,还可承接其他工程项目的咨询、设计、采购、管理等各种服务。

在EPC合同评审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对税法上的“混合销售”和“兼营”有个清晰概念,要避免税法上的“混合销售”的认定,明确判断出总承包项目符合税法上的兼营业务性质。按照国家核安全局的总体要求,EPC合同需要有一个总体框架协议,再对勘察设计、设备采购、建安施工等业务按照税法的性质分别签订合同,分别核算,分别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从而达到整体降低税负的目的,配合核电业主在商运期间能够抵扣增值税;同时,财务人员还要确定设备分包、建安分包以及项目管理费的大概比例及金额,以便在签订EPC合同时,合理地划分勘察设计合同、建安合同、设备采购合同等;从而合理地分配增值税和建安发票、勘察设计发票的开票金额。在总合同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对税负的策划和确认不协调,会造成重复计税或税负处罚,因此应强化在此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在核电工程建设中,设备费用所占比例很大,一般占总投资的35%~55%,三代核电项目的设备费用占到60%以上。国内多数核电设备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尚未完全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对于某些核心级设备,国内缺乏制造能力,只能从国外采购。进口设备则会增加关税、进口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等进口环节税费,而合同签订模式、免税主体、免税政策的选择都会对相关税费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利用国家政策做好进口免税筹划,会大大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和工程造价,规避设备采购风险。核电项目的AE公司不是业主,也不是制造企业,不具备免税主体资格,但是项目总承包商承担了设备采购及核电项目总承包的总体责任,有的总承包商还会作为核电技术消化、引进吸收的主体承担合同责任,因此合同关系繁杂,既包括与业主EPC总承包合同的谈判,也包括与下游设备制造商的设备采购合同的谈判,因此,免税主体及操作模式的选择对总承包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稍有疏忽和不慎,很可能会产生甚至承担合同损失。

(二)配合业主的融资需要,降低垫资风险

核电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项目资金需求巨大;核电业主会采用安全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的融资原则,通过担保融资、项目融资和银行组团等模式,在资金支付方式上会选择买方付息贴现等金融支付工具;国际上成熟的AE公司财务管理能力之一就是具有筹措资金及帮助业主取得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国际财团提供贷款(资金)的融资能力。

因此AE公司要配合业主融资需要和为支付方式提供相应的资料和文件,甚至是帮助业主取得贷款;而且由于业主融资常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往往在建设期会陷入资金困难,这也要求AE公司要具有垫资能力,同时还应有资金风险意识,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好相应的资金费用承担问题,在支持业主融资的同时避免垫资风险和费用。

(三)考虑总包分包合同之间的衔接,降低支付风险

在签订分包合同时,要根据总承包合同中的相应条款对等下移,如下游设备采购的支付进度,要与总承包合同中选取的支付控制点条件对应或者稍有滞后,这样才能保证业主资金到位后支付给设备制造商;如收取一定数量的履约保证金,视工程情况要求分包单位垫付部分资金,或写明分包进度款支付与业主的资金到位情况同步等。这样就可以分解总包方资金压力,转移部分资金支付风险。

(四)关注保险条款涵盖的期间、范围,积极谨慎投保

保险是用相对较小的财务成本规避未来较大损失的理财概念。因此作为成熟的AE公司,应该具有风险转移、风险管理的意识。同时,有的公司将财产保险的管理职能放到财务部,相应的财务人员也参与到总承包合同财产条款的谈判中。财务人员要明确EPC合同保险涵盖的期间和保险范围,避免在保险期间和范围内出现真空;如果是业主选择购买建安一切险,为了保障增加承包商在相关保险事务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而不仅仅在保险事务确定后被强制要求履行义务,应在合同中要求业主在保险安排及重要事件中知会承包商共同参与。

(五)报价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汇率风险,规避汇率损失

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旦AE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款项是以美元或设备采购地结算,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汇率风险;核电EPC项目的设备是全球采购,财务人员要重视货币选择和汇率研究,在EPC合同报价时要充分考虑核电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汇率损失,由于EPC是人民币合同,即使报价也是选择谈判日的即期美元汇率折算;因此在EPC合同总额不变的情况下,AE公司在下游的国外采购中要额外关注货币的选择和汇率的变动,避免造成汇率损失。

二、EPC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设备管理工作汇报篇10

为贯彻落实《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现将《操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7年10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不再对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核发《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等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而只颁发《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同时收缴已颁发的《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等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换证工作应当于2008年1月1日前完成。

二、换证期间,原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和新颁发的《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同时使用。2008年1月1日起,不再使用《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等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区内企业凭《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办理经常和资本项目外汇业务,银行应当按规定做好相应外汇账户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转发辖内支局和保税监管区域管理机构以及银行、企业等,做好宣传及换证准备工作,及时为区内企业换发《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并尽快完成相关操作培训。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反馈。

联系人:

电话:传真:

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

第一章外汇登记

第一条区内企业应当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经批准的合同(独资企业除外)和章程(外商投资企业还需提供审批机关对设立该企业的批准文件)等有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向注册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申请办理外汇登记手续。

外汇局审核区内企业送交的上述材料无误后,向区内企业核发《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登记证》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设计,各外汇分局(外汇管理部)自行印制,不得伪造、涂改,不得出租、出借、转让、出卖。

第二条在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登记后从事货物贸易经营活动的区内企业,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和出口核销备案登记手续时,除《登记证》外,还需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海关注册登记证明书。

第三条区内企业办理外汇登记手续并领取《登记证》后,有变更名称、地址、经营范围或者发生股权转让、增资、合并及分立等情况的,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报注册地外汇局备案,并办理外汇登记变更手续。

第四条区内企业经营期满或因故导致经营终止,经审批机关批准解散的,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外汇登记注销手续,交回《登记证》。

第五条区内企业遗失《登记证》,应当自知道遗失之日起5日内登报发表遗失声明,并在登报声明后5个工作日内向注册地外汇局报告,注册地外汇局凭遗失声明给予补发。

第六条区内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除按本操作规程提供规定的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应当出示《登记证》。

外汇局通过外汇年检对《登记证》每年核证一次,经过核证的《登记证》有效,期限一年。其中区内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同时遵守境内区外外商投资企业验资询证、联合年检等外汇管理规定。

第二章外汇账户管理

第七条区内企业开立、变更、关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持《登记证》,按照境内区外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直接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区内企业开立、变更、关闭资本项目外汇账户,持《登记证》,按照境内区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办理,并按照相应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办理外汇收支。

第九条区内企业外汇账户统一纳入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区内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包括收汇、付汇、结汇、购汇均应通过外汇账户进行。

第十条银行为区内企业开立外汇账户时,应当在《登记证》相应栏目中填写开户银行名称、账号、币种、账户性质和开户日期,并加盖印章。

银行应当区分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外汇账户,分别按照相应规定办理外汇业务,并遵守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要求。

第十一条银行和企业不得出租或者租用、出借或者借用以及超出规定的收支范围使用外汇账户,不得利用外汇账户代其他机构和个人收付、保存外汇资金。

第三章外汇收支和结售汇管理

第十二条区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可以按相关管理规定调回境内或存放境外。

第十三条区内企业向境外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持以下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向境外购买货物,货物直接从境外报关或者备案进口的,应当凭《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其他与支付方式对应的有效凭证及商业单据办理。如区内企业提供的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为其他企业,还需提供相应的进口协议。如区内企业提供的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上的经营单位为其他企业,还应提供相应的买卖合同或者仓储协议以及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区内企业的证明。

(二)向境外购买货物,货物直接来源于区内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者其他海关监管凭证、境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签订的仓储合同或者协议、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境外企业的证明等办理。

(三)向境外购买货物,货物来源于境内区外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者海关对该货物在境内区外的监管凭证以及境内区外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境外企业的证明。

(四)向境外购买货物,再将货物转卖给境内区外企业,并由境内区外企业直接在境内区外报关进口的,境内区外企业向区内企业支付,区内企业再向境外支付时,应凭《登记证》、合同或者协议、发票、相应的收账通知或结汇水单、境内区外企业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银行须在该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签注付汇企业名称、付汇日期、金额。如境内区外企业向区内企业付汇时,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已留存付汇银行,还应出具注明“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已留存”和签注付汇金额、日期及收款企业的报关单复印件或者电子底账核注、结案证明。

第十四条区内企业向境内区外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持以下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直接从境内区外购买货物,货物来源于境内区外,并直接向境内区外支付,应当凭《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者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

(二)与境外企业签订合同,货物由境内区外企业报关出境,除提供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相应的收账通知或者结汇水单。

(三)向境内区外购买货物,货物来源于区内的,区内企业应凭《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者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者其他海关监管凭证、境内区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的仓储合同或协议以及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境内区外企业的证明。

第十五条境内区外企业从区内购买货物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持以下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货物直接来自区内,或者来源境外但不进入区内而直接在境内区外报关进口,向区内支付的,应当凭区内企业《登记证》复印件、合同或协议、发票以及与支付方式对应的有效凭证及商业单据办理。

(二)货物由境内区外企业从区内报关进口,向其他境内区外企业支付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其他境内区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的仓储合同或协议以及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其他境内区外企业的证明。

(三)货物从区内报关进口,向境外支付的,除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

货物来源于境内区外而从区内报关进口,并向境外支付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境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的仓储合同或协议以及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物属于境外企业的证明及其他境内区外企业的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

第十六条区内企业付汇时无法提供相关凭证和商业单据,应在付汇后90天内按下列规定向付汇银行提供,由付汇银行按规定办理核注结案及签注手续,并留存备查。未在规定时间提供的,付汇银行应在每季度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该注册地外汇局。

(一)区内企业以货到付款以外方式对境外支付货款的,根据结算方式要求,提供对应的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或者进境货物备案清单(购汇项下)、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等。

(二)区内企业以货到付款以外方式向境内区外支付货款的,根据结算方式要求,提供对应的区内企业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者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

前款所称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因区外企业核销需要等客观原因不能提供的,可以提供复印件。

第十七条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应当持《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等证明交易合法、真实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以人民币或者以自有外汇支付,不得购汇支付。

第十八条区内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凭证明交易真实性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直接到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按照境内区外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上的区内企业办理异地付汇业务,应当向注册地外汇局申请办理异地进口付汇备案手续。

第四章核销管理

第二十条区内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向境外支付或者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购汇向境外支付的,或者以货到付款以外方式向境外支付但按规定应向付汇银行提供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或者进境货物备案清单的,付汇银行应按规定办理电子底账核注、结案等手续,并在纸质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上进行签注,留存相关凭证备查。若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未纳入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则暂不须办理电子底账核注、结案等手续,但须在纸质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上进行签注,留存相关凭证备查。

第二十一条区内企业向境外出口货物,在海关办理货物出境备案的,收汇后无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在海关办理货物出口报关的,区内企业应当按照境内区外相关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

第二十二条境内区外企业购买区内货物,需办理进口核销手续。

区内货物货权属于其他境内区外企业,境内区外企业向该境内区外货权企业支付时,应填写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银行应当在付汇凭证上注明“保税监管区域外转汇”,并将付汇信息传送给外汇局;该境内区外货权企业收到前款境内区外企业的外汇后,按规定凭收汇银行出具的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办理核销手续。该收汇银行在向境内区外货权企业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时,应当在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上编写22位核销收汇专用号码并注明“保税监管区域外转汇”字样。

第二十三条区内企业凭《进口付汇备案表》异地付汇的,按照境内区外异地付汇的相关规定,凭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及其他相关凭证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银行通过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为区内企业办理购汇或者结汇手续后,应当同时在《登记证》相应栏目中签注,并加盖印章。银行应于每季度结束10个工作日内,统计本银行办理区内企业结汇、购汇情况(格式见附表),报注册地外汇局。

银行在为区内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应当留存相关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5年备查。

第二十五条外汇局于每季度结束10个工作日内,将未按规定提供向境外或者境内区外付汇项下对应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的区内企业名单,向辖内银行进行。银行自外汇局之日起不得直接为列入名单的区内企业办理非货到付款支付方式的外汇业务。有特殊情况的,由外汇局逐笔审核其收支真实性后办理。

第二十六条区内机构违反本操作规程,由外汇局根据《外汇管理条例》、《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他外汇管理规定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