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观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26 09:42:19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1

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看完了《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我被中国巨龙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中国万岁"

中国的成长坎坷但不平凡,她的每一步都要为13亿中国人民造福啊!1949年以前,中国处在一个暗无天日整日弥漫着战火硝销烟的黑暗中,中国人民向往自由,向往和平,向往幸福。于是,他们握紧手中的钢枪,毅然驳起,迸发着石破天惊的力量。终于,在1949年,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将子弹射入了敌人的心脏,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霸占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胜利了,他们得到了自由、和平、与幸福。

中国人民等啊等,盼啊盼,期待着1949年10日的到来。终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铿锵的话语通过无线电穿到了大江南北。接着是中国陆军、海军的阅兵仪式,之只见中国健儿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令国人骄傲的日子,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开国大典观后感500字(二)

今天,我看了电影《开国大典》感触颇深。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的镜头: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政府成立了!"经过十年的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那一声庄严的宣布,是多少解放军用心血换来的,虽然,已经不在这个空间里了,但他们永远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的心中他们永远是最强的烈士,是最强的壮士,他们是保家卫国的烈士。在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每一声响就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这排山倒海的大炮声,惊天动地。

还有一个镜头: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欢呼。有一个老爷爷开怀大笑,毛主席不停地向群众招手。当然这是新中国的成立,人人都一定要高兴,和欢乐。这些镜头,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新中国成立表现出无限的喜悦。不只是喜悦,还有他们的爱国,爱领袖的感情。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我们用的都是土枪,而且数量也是有限的,可那些禽兽不如的日军,用的枪都比我们的先进,但我们都会胜利,因为我们有一个信念: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胜利。都要坚强起来。

看了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证明我们中国人,不堕落,不要看不起我们。我们要怀着落后就要挨打的精神,发奋学习,让祖国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中国才能变得更富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500字(三)

今天,看完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他在中国人民心中没有一丝被淡忘。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再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里无比的自豪和激动。就在那一天,中国人民获得了自由和解放。是这些英雄的战士们,使一个英雄的国家站起来了。他们推翻了压迫中华人民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获得了自由。他们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使一个真正为人民做主的国家站了起来。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2

你如果知道秦始皇、康熙、乾隆,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毛泽东。毛泽东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他先后失去了七位亲人,包括妻子、儿子以及侄子。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学校组织我们看了这部令人感受颇深的影片——《开国大典》

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及其简陋。你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卧室。在这里,毛主席拟定作战计划;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无数战役;在这里,中央领导人为中国人民迎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人们欢呼着,把帽子扔向了半空中;人们拍掌着,把手都拍麻了,但这一切又怎能表达出人民群众此时此刻心中的激动、喜悦呢?

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从此更加和平安定,繁荣昌盛!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3

看完“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后我感触颇深。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1948年——1949年10月1日那段震撼人心的岁月里发生了多少事情呀!

“开国大典”这部电影主要写了抗日胜利后的情况图谋不轨,又想借此机会挑起事端与共产党打仗,实行党专制的政策。其中耍了一个手段说自己不干了。可是幕后主使还是他操控这大局、刚刚胜利的共产党们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没有力气再和打架了。要求双方和解。便和一同去了重庆谈判和是抱着一个很有诚意的心来谈判的。而一点诚意都没有、所以和平谈判并没有成功。

在当时武器装备很先进。他们拥有很多的城市和铁路线。而共产党只有偏远的小山村、小城镇。实力远远比不过。但是最后为什么会是共产党赢呢?46年夏季的军事实力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从战略思想到战役战术、从后勤补给到军制训练都有很多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历来被认为最占优势的武器装备方面也并不适应这场战争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在1946年夏季内战全面爆发时,方面没有将其大部分战争潜力转化为实际的作战实力,其在军事上的某些方面实际处于劣势,而另一些方面未能发挥其优势,国共双方战争实力的天平一开始就倾向共产党方面,战争的结局在开战时就已经定论。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4

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啊!1949年10月1日,多么伟大的日子!在历史上是多么不平常的一天!这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了,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场典礼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让我们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我们看到是怎样的一幕呢?指针急速飞转,时间指向1840年,外国列强纷纷加入了掠夺中国财富的战争。鸦片战争的打响,我国沦落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鸦片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和生理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不久,日本人登陆中国,并在南京大开杀戒,使我国30多万同胞葬身于地下,他们还举行了惨无人道的杀人比赛,顿时,遍地横尸,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的红军经过了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终于……终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那让人耻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开始实现重整河山的梦想!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就是未来强大祖国的建设者,总有一天,前辈们会氢他们物中的接力棒满怀憧憬地交给我们,我们要有能力去接受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5

读拉《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让我感到自豪。课文中的阅兵式的场面太壮观啦!各种装备、各种部队、各种颜色,真是气势雄伟,震人心魄!读这部分课文时,我被人们为新中国成立而感到无比自豪的心情深深打动啦。

开国大典刚开始时,天安门广场就已经是人的海洋,下午三点,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眼光一起投向主席台上。接着是升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起唱着响亮国歌!过啦一会,阅兵式开始啦,开头的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和炮兵一个师。接下来就是一架架大飞机啦,当时人们看到的这么多架飞机,其实都没有这么多架,而是有些飞机飞啦两次的。

当初的军队是多么的少,而现在的军队是多么的强大;以前只有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而现在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这

一切无不体现了我军威武之师的风采,也让我们知道我国建设发展速度之迅猛。一次次的阅兵,一次次的进步,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感到自豪;我为祖国的未来而感到自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6

《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共同阅读《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最新精选【5篇】,请您阅读!

《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1

“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2

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以“人民至上”绝不动摇,为“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人生终身大事,更新服务零距离。从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结婚登记、夫妻债务等,从细节中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打开幸福之门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从一个人懵懂时为游戏充值,再到初入社会时网贷平台的“利滚利”,再到见义勇为时不慎造成的损害,再到接到无数垃圾短信的维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化过程。在“小明”生活的点滴中,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展现。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3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不由让人畅想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

民法典有多么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这些大家看看新闻就可以心中有数。民法典的亮点在央视新闻的报道中,呈现出来不少亮点比如未成年人受性侵、降低行为能力的年龄、延长诉讼时效等等。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构建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他建议,民法典颁布后,普法教育要及时跟上,尤其要通过教科书、现代通讯网络进行普及,普法教育要进机关单位、进学校社区,走进千家万户。

《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4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体现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民法典》观后感心得体会800字5

《民法典》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磐石”,铺就在“复兴号”列车带领人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地全速前进。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明确回应,如:《民法典》中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的特色规定有“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非法从事与人类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严格规范。因此,《民法典》将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将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7

关键词:古典舞;表演;神韵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143-03

古典舞是舞蹈艺术的重要表演门类之一。古典舞的发源时间较早,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带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古典舞艺术风格高雅,动作程序规范,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较强,深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时至今日,古典舞依然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舞蹈艺术宝库中的耀眼明珠。

当前,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进入了高速繁荣和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市场化也给国内的文化艺术团体的舞蹈艺术创作和表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广泛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形式,如何有效提高古典舞艺术表演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起源

中国古典舞的名称最初是由欧阳予倩先生于1950年提出的,后被国内舞蹈界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中国的古典舞与古代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等同。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初期,一度被称之为“戏曲舞蹈”,是介于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蹈之间的产物,并未完全从传统戏曲之中独立和摆脱出来,艺术特点还相对比较模糊。与传统戏曲相比,它不具备最为重要的“唱”和“念”的元素,而与现代舞蹈相比,还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戏曲的原生态内容。

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初期,大量的舞蹈动作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石窟造像、雕塑、壁画等人物动作和造型之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部分中国当代舞蹈家致力于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论研究工作,充分借鉴现代舞蹈和西方舞蹈的精髓,编写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了一大批带有鲜明艺术特点和风格的舞蹈作品,中国古典舞逐步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繁荣阶段,许多舞蹈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唐满城、李正一等致力于古典舞身韵理论的改革实践和创新研究,唐满城教授认为,中国古典舞应当彻底摆脱传统戏曲的行当和表演套路,从更为深层次的中国大文化的背景中寻找审美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古典舞动作、韵律、身法等的内涵,使之不再具有戏剧化和行当化的夂窈奂!

二、古典舞“神韵”的基本要素

作为中国现代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古典舞“神韵”的要素包括形、神、劲、律四个方面。

(一)“形”是指舞蹈表演者一切外部形体动作的总和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形”具体化为表演者千万种体态,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说,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一切可以被看到的形态和过程都是“形”。“形”是古典舞形象艺术最基本特征,也是古典舞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

古典舞中的“形”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舞蹈艺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作强调人体的体态美感,并要突出“挺拔、含蓄”的内在气质。从历代舞蹈典籍、出土文物、壁画等来看,这种形态的风格和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古典舞的舞蹈演员来说,很多形体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凭借不断努力训练来实现。

(二)“神”是指古典舞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内涵韵律和气质,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神韵”

不只是古典舞,其他艺术形式如果没有了“神韵”,也就丧失了艺术的魅力和灵魂。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研究中,“神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虽然并不是实质的存在,但是却能够被观众深切而直观地感受得到。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只有把握了“神”,“形”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三)“劲”是指古典舞表演过程中演员动作的劲道和力度

与西方舞蹈注重节奏不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大都是在舒而不缓、动中有静的节奏中运行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舞蹈演员的力度运用并不是平均的,而是有轻重缓急和长短之分。古典舞表演的“劲”是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体现出来的。特别重要的是,在古典舞表演即将结束之时,演员的劲道控制尤为关键,只要演员的劲道拿捏得当,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古典舞的表演结束阶段,演员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造型,这对于演员“劲”的把握是一个考验。

(四)“律”是指古典舞表演过程中的节奏和韵律

与其他舞蹈形式相比,中国古典舞强调“反律”,即让人体产生千变万化和瞬息万变的动感。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大量存在“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表演方式,这就是“反律”的重要体现。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势,都是中国舞“舞律”的标志。

三、中国古典舞“神韵”的主要特点

(一)分散性

古典舞表演的“神韵”带有分散化的特点,是指神韵始终分散的体现在古典舞表演的全过程之中。从演员的第一个舞蹈动作开始,“神韵”就开始体现出来,直至演员的最后一组动作和造型。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之中,“神韵”并不是某个阶段或某组动作所包含的特定内容,而是从头至尾伴随着表演的过程之中。因此可以说,分散性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不具象性

正如前文所述,古典舞表演的“神韵”并不是有着固定形态的具象性存在,但却可以被观众深刻地感知和认识到。换言之,古典舞演员的舞蹈动作虽然可以被观众直观地欣赏,但是这并不完全等同于“神韵”。“神韵”是在演员具象化的舞蹈动作之后的,带有强烈艺术冲击力和审美示范引领能力的不具象存在。但是,一旦舞蹈演员的表演没有了“神韵”,古典舞艺术就失去了灵魂。

(三)可感知性

可感知性是古典舞“神韵”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与不具象性密切相关的。虽然古典舞的“神韵”并非具体化的存在,带有极强的抽象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神韵”的不存在,相反却为“神韵”更加增添光彩。当然,观众感受“神韵”需要一个独特的渠道,并非简单而直接。实际上,观众感受“神韵”的过程正是古典舞艺术魅力的发挥过程,演员通过一系列技术动作的展示,向观众传递了舞蹈所要表达的艺术主题,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通过这个过程,使得抽象化和不具象性的“神韵”转化成为了观众可感可知之物。但是,由于每一名观众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主观认知程度等存在差别,在欣赏同一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不同观众所感受和认识到的“神韵”内容却并不完全相同。

(四)差异性

古典舞表演的“神韵”具有差异性,是指不同演员的表演带给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冲击力程度、方式等存在差异和区别。也就是说,虽然“神韵”是无所不在的,但是每一名观众所感受到的“神韵”内容却并不完全相同,甚至会出现迥异化的巨大差异。

四、现阶段中国古典舞在“神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内古典舞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相继问世,但是,这些作品的背后却折射出了“神韵”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及不足。

1.黯然失神。“黯然失神”是现阶段国内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无论是重现古典舞的经典剧目,还是上演新剧,很多观众看后的最直观评价就是缺少“劲头”,演员的表演“没有范”,特别是一些长期关注和热爱古典舞的资深观众,在对比优秀演员与青年演员的表演之后,更会发现这个突出性的问题。

当前,国内很多青年古典舞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出现没有神韵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神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一部分演员认为,只要按照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舞蹈动作,就算完成了表演任铡;褂幸徊糠盅菰笨桃庹瞻崆叭说难莩鼍验,没有结合时代特征和个人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神韵”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实际上,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除了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规定的舞蹈动作以外,还必须要向观众展示“神韵”,这才算完成了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如果不重视“神韵”的表达和传递,不但表演的过程是不完整的,对于演员个人艺术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阻碍。

2.“神韵”表达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对于古典舞演员来说,“神韵”的表达是考验和衡量其艺术造诣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国内很多青年古典舞演员普遍存在着“神韵”表达能力不强、表达技巧不够丰富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神韵”需要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但是实际上,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向观众传递“神韵”,而这些动作和表情都绝非演员的无意识行为,而是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舞蹈表演经验的积累方可完成。当然,古典舞“神域”的传递和表达要切忌生硬,而是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完成。

(二)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促进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健康发展,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古典舞演员应当高度重视和理解“神韵”,并在表演过程之中有效提高“神韵”的表达技巧。首先,演员要正确、全面、科学地理解古典舞的“神韵”,将其视为古典舞艺术生命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古典舞蹈表演的方式和内容,将“神韵”展示列入必要的表演内容之中。其次,要善于表达“神韵”。一方面,演员要坚持长期科学地基本功训练,包括动作、力量、韵律等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舞蹈表演的技术性,为“神韵”的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和研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要向前辈的优秀艺术家取经和学习,研究他们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达“神韵”的技巧,并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逐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韵”表达方式。最后,要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来巩固对“神域”的理解和认识,善于总结舞蹈艺术实践的成败得失,树立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

――――――――――

参考文献:

〔1〕陆菲.论“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J].艺术科技,2016(3).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8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创作;情感表达

人类艺术与人类思想情感息息相关,中国古典舞也不例外。这是一种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舞蹈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反战都与人类的情感有重大关系。目前,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多注重形、神、律等外在表现形式,忽视了对舞蹈思想情感这一内在的研究。但是舞蹈的本质以及内涵是其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要从古典舞的动作以及体系构成等方面来综合探讨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一、中国古典舞与舞蹈情感

1、中国古典舞

要想了解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首先就要对中国古典舞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中国古典舞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翻版,更不是中国古代戏曲舞蹈的变形,现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的舞蹈形式。“古”是对古代舞蹈的继承,“典”是典范具代表性。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一种集合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舞蹈形式。

近几年我国古典舞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成就,对舞蹈艺术形式以及舞蹈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研究。在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中更加深刻地表现着舞蹈思想内涵。但是中国古典舞在情感表达上似乎总一些欠缺,舞蹈作品的形式非常完美,思想情感却不够。

2、舞蹈情感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感官内容,它是人类对于具体的人与事的反应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情感包括一系列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人类对刺激场景的主观体验、思想表情以及系统的神经心理过程。在人类世界中,情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它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支撑以及重要表现,是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重要色彩以及背景。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情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思想感受进而影响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舞蹈情感就是在人类基本思想情感的基础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众所周知舞蹈主要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舞情、舞蹈节奏以及舞蹈构图。舞蹈表情具有特定的含义,舞蹈表情与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关系密切,主要与人体动作中的色彩、呼吸、线条有重大的关系,另外还要本民族的民俗风情以及民族气质息息相关。另外舞蹈表情要利用合理的想象,在舞蹈情感中利用一系列动作形式将舞蹈表情发展到位,塑造鲜明有力的舞蹈形象。可以说舞蹈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它对舞蹈整体成就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是舞蹈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蹈节奏以及舞蹈构图是舞蹈表情的时间以及空间表达形式。

二、古典舞创作中情感表达

1、中国古典舞动作中的情感表达

所有的舞蹈都是由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来完成的,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的情感表达也要借助于肢体动作来完成。不同于规范性比较大的西方舞蹈形式,中国古典舞强调肢体动作的延伸性。舞蹈演员要深刻理解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在舞蹈表演中把舞蹈内容与形式表达地淋漓尽致。

举例来说在优秀古典舞《飞天》中,舞蹈演员利用自身身体优势将舞蹈所要表现神秘色彩展现出来。综合利用转、翻滚以及舞台场景实现舞蹈情感的表达。观众通过观看舞蹈演员优美的肢体动作仿佛置身于神仙仙境,感受到飞天的神秘色彩。可以说这是舞蹈肢体动作成功应用的优秀典型例子。

2、舞蹈表情的情感表达

舞蹈表情是舞蹈的核心,在中国古典舞中,舞蹈演员的表情在整个舞蹈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舞蹈情感的表达不仅要借助肢体还要借助舞蹈演员的表情来实现。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表情是否到位是影响舞蹈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舞蹈创作要综合考虑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为舞蹈演员详细讲解舞蹈情感表达对舞蹈表情的要求。

举例来说,在优秀民族舞蹈《壮族大歌》中,演员要为观众呈现不断前进的壮族形象,并且还要表现出虽然在前进过程中饱受挫折但依然奋勇前进的精神。在这个舞蹈中,母亲是壮族人民的整体代表,扮演母亲的一角色的演员是舞蹈的核心,是所有舞蹈演员的核心,也是舞台的焦点。母亲表情是否到位是影响舞蹈整体思想情感的重要因素。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演员吧伴随着舞蹈音乐不断变换的表情,比如与旧时辉煌告别时的依依不舍、面临改革的惶恐以及坚定改革决心之后的坚毅等等。透过演员的舞蹈表情,我们能够感受到不断前进的壮族人民的英勇气概,这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所在。

3、舞蹈空间以及时间的情感

舞蹈最终是在一定空间以及时间内呈现出来的。舞蹈空间以及时间的情感形式也是影响舞蹈整体思想情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舞蹈创造中注重舞蹈空间以及时间的情感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古典舞对时间以及空间的要求更高,这是由我国古典舞的特性决定的。中国古典舞强调意境,这需要创设良好的空间以及时间条件来实现。综合分析我国优秀古典舞比如《春江花月夜》、《踏浪》等,舞蹈时间以及空间对舞蹈情感表达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比如《霾》这一现代古典舞剧,这是一部融合古典舞与现代舞的综合舞蹈。它具有非常深刻的情感艺术特征。一开始,伴随着舞蹈音乐的响起,呈现给观众的是一排舞蹈演员静静肃立的特殊的时空之后之中。音乐仿佛不是发自于地面之上,而全然是溢于大地深处、地层内里,发自于地母,显得深沉而幽寂、艰涩而苍凉、神秘而富于启示意味。这个空间笼罩着一种死寂与幻灭,一排错落而参差的心灵之灯,垂直孤悬于空间之上空。随着音乐由低沉、苍老的基调,向中音区及大的弦乐队的渐次过渡与逐级攀升,舞者们仿佛也开始由地狱深层而向另外的界面在平面上进行一种意念的攀升,并表现为一种灵魂的萌动。舞蹈的最后阶段是一个充满转折以及突破的阶段,演员们音乐的力量展现一种惶恐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演员终于突破心中苦闷战胜了心理的“霾”走向光明。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优秀的艺术成就,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舞蹈表现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亘古不变的是人类为舞蹈赋予的思想情感内容。我们要综合考虑舞蹈的多个因素,在舞蹈创造中提高舞蹈情感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 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4] 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9

一 现当代舞蹈的艺术价值

随着戏曲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传统形式的古典舞蹈已经无法以独立的姿态去表现古代社会的独特风韵,为了探寻在戏曲艺术中逐渐消失的古典艺术价值,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审美体系,古典舞逐渐从戏曲艺术中分化出来,结合时代特征探寻自身的变革,融入了很多时代因素,形成了古今结合、别具风格的现代古典舞。譬如现当代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不仅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而且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因素,展现了古今结合之艺术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该舞蹈结合舞剧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舞蹈独特的审美价值。《宝莲灯》亦是如此,古代意蕴与现代因素相互融合,别具一格,新颖独特,加之以舞剧形式表现,展现出耳目一新、无与伦比的审美艺术价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古典舞蹈重新认识了戏曲艺术中独特的韵律感与内涵感,开始体现出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身韵”,这一艺术形式既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又彰显了浓郁的现代民族感。譬如现当代古典舞《黄河》就出现了“身韵”这一舞蹈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了中国现当代古典舞独特的民族韵味与时代气息。再如,《长城》这一古典舞中既传承了戏曲中独有的韵律感,又以“身韵”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跨越到21世纪,中国现当代古典舞更是倾向于运用具有现代气息的表现手法和具有时代气息的思维方式,不断对传统古典舞的审美理念、舞蹈形式进行变革与丰富。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古典舞有《秦俑魂》,该舞蹈虽然彰显出一定形式的古典意蕴,但更多的是以现代的审美理念、现代的舞蹈形式展现主题,新颖别致,耳目一新,充分显示了中国现当代古典舞对传统古典舞的超越与创新。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中国民间舞蹈界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民间艺术学习浪潮。舞蹈家们在遵循“莫伊塞耶夫式”原则下从新颖的角度创作现当代民间舞,这些舞蹈家把民间舞蹈从田间作坊中拓展到具有艺术氛围的舞台上,创设了舞台层面的艺术审美价值,让现当代民间舞陡增了不少典雅气息。譬如《荷花舞》就是根据中国传统民间舞《走花灯》改编的,既具有传统民间舞浓郁的民族意蕴,又通过舞台这一场景展现了现当代民间舞独特的典雅气息,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民间舞蹈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生产场面,别有一番风味。此外,还有蒙古民间舞《鄂尔多斯舞》也是走向舞台的现当代民间舞蹈,不但具有典雅的艺术气息,而且还蕴含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些现当代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典雅精致,用具有民间特色的舞蹈形式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人民群众美满幸福的生活,散发出浓郁的时代魅力。

中国现当代芭蕾舞是在欧美审美理念与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差异中形成了中西结合的艺术价值观。芭蕾舞初入中国时,中国的现当代芭蕾舞通过学习能活灵活现地展现欧美古典芭蕾舞的独特韵味。譬如,中国现当代芭蕾舞《天鹅湖》经典的芭蕾舞姿,具有东方文化气息的演绎方式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这一经典芭蕾童话。在十年之后,中国现当代芭蕾舞尝试展现革新之美,将东方神韵与欧美古典充分地融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现当代芭蕾舞的崭新时代。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芭蕾舞剧有《红色娘子军》,将中国的革命题材与西方古典意蕴充分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彰显了传统芭蕾舞的古典意蕴。再如,《白毛女》这一芭蕾舞剧也是将中国劳苦大众受地主剥削的题材与西方古典意蕴相结合,形式新颖,别具一格,既凸显出浓郁的民族性,又彰显了芭蕾舞的典雅性;一些创作者又将中国的大型民族歌舞剧《鱼美人》改编为现当代芭蕾舞剧,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中国很多现当代芭蕾舞剧都是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名著经典作为题材,然后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与传统芭蕾舞中的精华蕴含其中,最终让欧美古典芭蕾舞蹈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蕴交融在一起……中国现当代芭蕾舞的创作主题从根本上彻底摒弃了欧美芭蕾舞剧中王子与公主的奇幻之旅,而是直接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并融合了中国民间舞蹈以及传统古典舞蹈中的各种动作,从而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成为当今世界芭蕾舞中的一支奇葩。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欧美现代舞之风吹到了中国的舞蹈界。慢慢地,中国很多舞蹈中都蕴含了欧美现代舞的创作理念。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舞蹈界出现了一系列现代舞。譬如《希望》就是当时中国舞蹈界创作的现代舞,在这一舞蹈中,观众根本看不到中国舞蹈中的习惯性动作、风格,仅是借助身体以及四肢有节奏的颤动、手部灵活的屈伸、脚部有规律的勾绷、有韵律的呼吸来表现有情节基础的感情变化,如此审美体系在中国舞蹈界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的舞蹈之美是新颖独特的,现代舞的横空出世完全颠覆了传统舞蹈的审美理念,重塑了舞蹈美学的内涵与审美价值,充分展现了现代人对都市生活极致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对时代的关注。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现代舞从最初的模仿欧美现代舞,到今天的主题创新、动作创新,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寻更为新颖、更为独特的审美理念,时至今日,中国现代舞日益成熟起来,出现了风格迥异、题材新颖的舞蹈作品,并对中国其他类型的舞蹈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音乐剧是美国百老汇舞台上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形式,它把舞蹈动作、歌曲演唱、戏剧表演等元素融为一体,它和中国戏曲艺术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从客观角度而言,不论是音乐剧还是戏曲,究其本质都是歌舞融合的艺术,诚然,这种歌舞融合的艺术属于高境界范畴,与人们综合性的审美观一脉相承。舞蹈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在经历过一段发展历程后,日益形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是时展的需求,也是现代人的综合化审美需求。欧美一些著名音乐剧(如《猫》)最初传入中国时,以通俗易懂、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旋律、震撼的视觉效应迅速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此时,一些舞蹈艺术家也看到了音乐剧顺应时代的特点,开始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剧。艺术家们认为促进中国音乐剧的持续发展,必须让它朝着民族化与地域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民族众多,地域文化纷繁复杂,为音乐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音乐剧中既蕴含了欧美因素,又夹杂了中国的民族、地域特色,日益形成综合性的艺术价值。

二 现当代舞蹈的创作特点

1 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

《中国现当代舞蹈创作》这本专著旗帜鲜明地指出:“文学创作的主题以及当代民众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现当代舞蹈的题材势必深深植根于平凡的人民群众,以此彻底实现文艺创作对平民社会的人文关怀。”譬如,现当代舞作品《流动娃》,就充分表现了农村中一群孩子跟着他们的父母来到大都市打工,这位农民工叫大省,有四个女儿,分别冠名“芙蓉之花、牡丹之花、石榴之花、月季之花”,该舞蹈主要体现了大省的四个女儿在政府的关怀下健康成长的主题,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舞蹈创作深深启发了现当代舞蹈艺术创作者的思维:现实主义题材的舞蹈创作既可以是革命题材、历史题材,也可以是生活题材、群众题材,总之要与现实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创作思路在现当代舞蹈创作中极为普遍,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十分贴近这种创作思路。

2 创新技巧与创作理念新颖独特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现当代舞蹈作品构思独特,眼光深邃,不论是对舞蹈动作的设计,还是从舞蹈的形式上看都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彰显出多型的特点,这些编导们将现当代舞蹈中单一结构的本体艺术关照充分结合起来,从形式角度的思维彻底转向了形象角度的思维,在创作技巧上凸显出创新性与融合性,最终塑造出新颖独特的舞蹈形象。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这种创新、交融与舞蹈作品结合得十分严谨,让舞蹈作品既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又有效避免了单纯的技巧运用。譬如舞蹈作品《博?鳌》对舞台的一系列构思、编舞的最终动机、舞蹈动作的“解构”都融入了创新的元素,创设了新颖独特的舞蹈艺术形象。此外,还有舞蹈作品《万泉河水》的创作理念更为新颖,该舞的编导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回忆过去一段历史,在“万泉河水”以及“斗笠”这两个事物的身上蕴含了与众不同的时代内涵。创作者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将历史因素、音乐因素、戏剧因素充分融合起来,深刻表现了对艺术形象的创新与交融,然而这种创新并非源于偶然性的因素,而是扎根于舞蹈创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3 作品追求强烈的意境感

意境感是舞蹈创作者感情世界与舞蹈作品的完美融合,是再现实践生活的舞蹈艺术世界,是比实践生活境界更高级、更形象、更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世界。在现当代舞蹈作品中,有着强烈意境感的作品比较多,演出后令不少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譬如舞蹈作品《新家园》主要讲述中国藏族自治州玉树发生地震之后,解放军与藏族同胞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整部作品没有丝毫的悲凉意蕴,受灾的藏族民众与政府官兵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工作着,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震灾的痛苦,唯有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与无限热情。此种意境感的创设和以往的舞蹈作品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能有效触动观众的同情之心,激发受灾民众重建家园的激情,可以说,这一意境感的产生也是源于现实生活,深刻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融合,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开国大典观后感篇10

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民法典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同时,也被誉为“权利保障的宣言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2020,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民法典》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磐石”,铺就在“复兴号”列车带领人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地全速前进。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明确回应,如:《民法典》中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的特色规定有“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非法从事与人类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严格规范。因此,《民法典》将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将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2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法典,也是老百姓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法律字典,作为中国公民值得一读。现就将我学习情况逐步与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对“基本规定”的梳理和理解:

“民法典”,简单的可理解为是一部“公民的法律字典”,是境内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一道“底线”、“行为规范”,触碰或违反将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民法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个人和组织”民事责任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法规范、处理、保护“人身和财产”二种民事权利不受侵犯。其中人身体权利涵盖原“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内容,其中详细分类民法通则中十种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财产权涵盖了原“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等内容。

民事活动遵循“自愿、公平、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公序良俗”,尊重“习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3《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高空抛物、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的体现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解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为了加强民事立法相关活动和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我们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尺标,我们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多方面推动《民法典》实施方案。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度过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先后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仅是达成几代法律人的夙愿,更是对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圆满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是此次编篡的亮点,具有极为深远的意早在1986年,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就明确规定了“人格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格权的定义不断丰富,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成了一把双刃剑,个人隐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层出不穷。法律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滞后性,当现行法律还不能有效应对,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意味着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老百姓来说不仅仅是抵挡伤害的盔甲,更是奋起反抗的武器。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让以人为本真真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之外还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活动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当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总是形影不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当民法典制定好后,司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对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出台相应的解释、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但这只是后话,就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我们一起去见证。

这一部盛世之典不仅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写满了14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法典,它关系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给出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给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民法典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记录着中国法治的改革历程,是中国人民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