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4:15:35

开国大典范文篇1

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油画

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任主任,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秀海洋。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开国大典的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

受阅部队于七月底编组完毕,进驻北平近郊。这次阅兵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徒步部队的基础训练不足一个月,摩托、机械化部队只有二十几个摩托小时。受阅的骑兵部队指战员为了使人、马站得稳,跑得整齐,从早到晚与战马滚在一起。

阅兵式开始。总司令身着戎装,在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先后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西长安街的骑兵师。

随后,分列式开始,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方队。接着,步兵师以3个建制步兵团和临时编组的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各一个营的阵容接受检阅。炮兵师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个团编成。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上空,与地面的战车部队遥相呼应。骑兵师尾随战车部队行进。走在前边的是3个骑兵团方队,而后是一个骡马拖曳的75毫米野炮营。各梯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钢枪,腰挎战刀。

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场面非常壮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不仅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也给世界以震惊。

无数群众举着红灯在城里游行,直到深夜,首都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狂欢的浪潮扩展到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村,解放了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每个人都从心中发出同一个声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开国大典阅兵式

开国大典阅兵,空军17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行受阅,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其中有4架是携弹飞机。

总司令在阅兵式上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乘机进驻中国领土台湾的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

受阅部队最前列的方队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

本次阅兵最为奇特的是,民兵大队的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手持新式作战武器。

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使用的还是苏联的“卡秋莎”火箭炮。

这次国庆受阅部队中,出现了伞兵部的方队,而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本次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

本次是12次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

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受阅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开国后创建的军事学院的将校学员们。

开国大典范文篇2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开国大典范文篇3

虽说已经看完了,但手拿开幕词,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以及一幅幅人们欢呼的场景久久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此成立了,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结束了国民党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开始,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国将从一个落后的、受奴役的旧中国,逐步走向安定、统一、繁荣和昌盛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在五星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的前程,国家的发展而牺牲的英勇烈士,永不能忘记。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坚强的。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出卖国家的小人,我们应该以唾为待,我们应该为他们而感到痛恨,感到悲哀!

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英雄烈士的心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在这美好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更应该懂得珍惜。

看电影《开国大典》有感

【2005-6-819:38:00】三郎

1

东方欲晓夜将阑,历史风云现眼前。

双簧戏尽京城外,千里堤溃大江边。

铁军南征追穷寇,贤达北聚写新篇。

一叶扁舟漂去远,遥望礼花飞满天。

2

金陵王气何处寻?泥牛入海断讯音。

岂有邪恶侵正义,全无坦途建功勋。

屡战屡败非关命,民气民心是真因。

开国大典范文篇4

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是一篇新选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根据它在内容安排上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看一看。开国大典这个盛况,事件重大,意义深远。在电影、电视中常见播放,也可见到图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或展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画一画。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侗字形广场的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侗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三、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这次“欢呼”是在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时候发出的欢呼,这里的“一齐”可以说大家都一起欢呼,说明大家的心是一致的,无比激动。还可引申问,是不是只有在场的人才欢呼呢?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欢呼,这里表达出全国各族人民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了人们无比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30万人激动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个“欢呼”,是在宣读“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公告时,人们发出的欢呼。为什么用“热烈的欢呼”呢?说说热烈是什么意思,比一比,用不用热烈一样吗?反映了什么呢?表达出人们对伟大领袖无限热爱。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这个“欢呼”是人们观看阅兵式的一个个雄伟的场面而发出的。“不断”是指一阵接一阵,也体现出阅兵式的场面一个比一个壮观。表达出人民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还要抓住“齐步行进”、“一字形”、“整整齐齐”、“完全一致”这些词,体会人民解放军的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作风,也蕴含着人们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全国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赞颂。

开国大典范文篇5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3.讨论分段,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修改所列提纲。

三、精读课文,分步训练。1.学习课文第一段。先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准备做填空练习: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有,有,估计总数。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②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③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先快速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让学生掌握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再细读这段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接着,通过回忆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动人场面。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3)用“诞生”、“雄伟”、“热烈”各说一句话。

3.学习课文第三段。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使学生掌握阅兵式的程序。“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4.学习课文第四段。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然后抓装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最后让学生用“次序”口头造句。

5.学习课文第五段。先齐读这段课文。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6.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综合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开国大典范文篇6

敬爱的党组织:

这次党课,对我内心的感触很大,我深刻的领悟到党是我们必须坚定的信仰!61年前的10月1号,告别旧中国四分五裂、灾难深重的岁月,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崭新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反射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要成为跨世纪的优秀年轻人,就要向中国——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靠拢。事实说明:我们党无愧于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奋斗的光辉历程。从风雨下钟山到开国大典,乃至“贫油国”帽子的搞除,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宇宙飞船、嫦娥二号奔月、太空行走,成功举办奥运,青藏铁路通车,从“一穷二白”到“泱泱中华”,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她无不指引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

事实证明党的正确性,而党课使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的这种辩证关系,一方面表现在,集中是以民主为基础和前提的。党内的集中统一是建立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的,没有民主,集中就建立不起来。只有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让各种意见都发表出来,各种方案都提出来,才能从中进行比较、鉴别,集中正确的意见,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只有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真正实现集中。相反,集中如果离开了民主,就会变成个人专断,这样的集中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就会软弱无力。另一方面表现在,集中是民主的目的和归宿,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集中就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没有集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因为民主只有在集中指导下,才有正确的方向,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如果缺乏必要的集中,总是议而不决,“民主”就会变成“清谈”,就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党也就不可能成为坚强有力的统一整体。

通过对党的根本原则和纪律的学习,党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内心对党的理解与感受真实而深刻起来。当然上述内容只是这次党课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认识,党还有很多值得深入了解和探讨的方面,我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

国庆党课思想总结(二)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六十一个生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我校举行了隆重的系列国庆庆典活动,共同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国庆的气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我校在9月10日——9月28日先后组织了“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活动:

1、组织一堂庆国庆的主题班会

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活动时间内上好一堂关于庆国庆的主题教育课,各班级发言人数达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大的激励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五彩画笔画祖国

学生通过水墨画、水彩笔画等多种表现方式,画出祖国巨大变化,画出人们的幸福生活,感受祖国的伟大。

3.唱响红歌颂祖国

9月29日晚,我校全体师生带着金秋的喜悦,唱响了高亢奋进的颂歌,用诚挚的热情为祖国送上了深情的祝福。本次歌咏比赛得到团市委、社区、兄弟学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一首《四渡赤水》赢得满场喝彩。全校24个班级合唱了24首红歌,唱红了校园,唱出了对祖国的祝福。晚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结束。这次晚会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再次证明了晚会的成功。

4.自制版报赞祖国

在9月21日下午由政教处组织评比各班黑板报。学生利用板报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5、诗歌朗诵比赛

9月24日、25日学校按年级举行主题为“迎国庆、颂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情操。

国庆党课思想总结(三)

敬爱的党组织:

随着九月份的到来,我们也已经开学一周了,下面向党组织汇报新学期我的思想汇报。

为适应时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大力鼓励、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统筹兼顾的精神,始终“抓紧、抓实、抓好”学习,使读书学习成为大家充实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有效地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学习要着眼长远。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学习要有宽广的理论视野,要有胸怀全局的大局意识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学习的时候视野更宽广一些,看到的差距更大一些,从而压力也更大一些,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一些,学习的针对性就会更强一些,促使学习更加深入一些。

二是学习要善于选择。当今世界知识繁多、学科迭出,由于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因此,要善于从自己的工作领域、工作实际和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出发,选择性地丰富做好本职工作所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积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理论提高的频率和速度,不断提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认知水平,为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推进科学发展奠定好坚实、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

三是学习后不断思考。学习后还要善于进行不断的深入思考,而不能够就此打住止步。四是学习要能够坚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多变,知识更新也日益加快、频繁。一个人不学习短时期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的,但很快将会落伍而被时展淘汰出局。所以,必须要能够始终坚持学习下去,要做到勤于学习,能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坚持不断学习。由于科学发展观是和现实的具体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深刻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又要坚持不断地拓展专业理论知识的必要储备,更要持之以恒地积极增强驾驭复杂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本领。

最后要学习应注重实效。检验学习的效果,最终要靠推动发展的成效来衡量。因此,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到“两不误、两手抓、两相益、两促进”。学习的时候,既要不拘于形式,又要不流于形式,更要着重在提高学习效率上下功夫。每次学习中只要有一句话、一段话有触动、引启发、起作用,就算是成功的,就是十分宝贵的。衡量学习的最终标准,就是看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上有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我向党组织保证,我不会放松我的学习,我会通过报纸电视来了解和增长知识,让自己的思想始终在进步,请党组织相信我,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国庆党课思想总结(四)

尊敬的党组织:

2011年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却聚焦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盛大的阅兵,那新锐的武器、严整的军容、处处透露出来的中国军人和武警的气概,震惊了海内外,更使包括台胞在内的全球炎黄子孙欢欣鼓舞。

最使我感动的是国庆阅兵中表现出来的我军干部、战士的“零误差”精神。大家可以想象,天安门广场走过的那么多步行方队、武器装备方队、天上飞机战斗方队,都达到了“零误差”,全部都按预定时间的方案通过,一分一秒都不差,这是多么地艰难!海外媒体注意到国旗护卫兵那169步,正好是1840年到2011年的169年,实在太精细了。阅兵场上,如果说由8000名官兵组成的13个徒步方队一秒不差地通过阅兵中线还算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的话,那么,战车机械方队也要米秒不差地隆隆开进,这就难了,因为只要哪一辆车油门“踩”得或轻或重一点,马上就会有误差了。其次,这么多设备,临场点火发动能开得起来,而且一开始就队形整齐,按原设计开进,这后面该有多少人做后勤保障工作?而其要保证30个装备方队一车不出问题,其压力多大!第三,空中机队也做到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上空,而且机型不一,这难度多大!因为战机速度快,稍有毫厘误差,就会失之千里,这其中除了备优秀以外,还有飞行员的高超技术、战术指挥的精心策划设计、临场的指挥等繁复工程在里边。

总之,国庆阅兵,我们外行看热闹,海外各种人看武器装备,而其背后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后勤保障中的严谨、临场指挥的调度,却是人们无法想象的。而阅兵过程中的零误差,则充分显示了我军指挥的科学、严谨,官兵的勇往直前、后勤保障的完美,而这正是未来战争中所需要的最宝贵的精神。

我赞美国庆阅兵中我军所表现出来的“零误差”精神,这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都要学习的伟大精神。这次大阅兵,虽然没有打过一枪一弹,但又何尝不是一次伟大的战役?这么大的行动,牵动着我军中枢神经和各个军兵种,组织得这么完美,调动的兵力巨大,俨然是一场大战役,我们打赢了,这充分证明,我军能打大仗、打高科技仗、打胜仗,我军的指挥系统非常强悍、非常有智慧。这就是军队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一切都讲科学、讲严精,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结下的硕果。

让我们向人民解放军学习,愿阅兵的“零误差”精神在各行各业扎根、开花、结果,让我们的工作业绩实现零误差,交通运输实行零误差,产品质量实现零误差,科学管理实现零误差,科研医疗教育缜密实现零误差,成为一个零误差国家。

国庆党课思想总结(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感触颇多。而且我是历史专业的,所以知道新中国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走到今天这个繁荣的局面。国庆期间看了《建国大业》、脑子里出现了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那一刻时的画面。身为80后的我,没有亲临现场,但查阅了历史资料后才发现原来开国大典定在哪里也是当时争论的焦点。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巨型阅兵仪式,这个设想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可是地点一直未定。在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的商量下有两套方案。

第一套: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这两套方案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阅兵式放在天安门,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花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个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这里举行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

对于两者方案,本人倾向于第一套,可总理直到据开国大典只有一天最终决定用第一套方案。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阁楼,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远,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的所有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原因。不管是外观还是内在,它都为人所惊叹,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开国大典范文篇7

一、查阅型作业,拓宽学生视野

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大语文观,就要从作业着手,要关注作业的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体现综合性、差异性、自主性,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查阅型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学生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将资料运用到作业中。这样的作业形式,能够激活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学生查阅资料、灵活运用资料的能力。查阅型作业的内容可以从文本中寻找。学习《草原》后,教师挑选出文本中重点的“马群”“疾驰”“草原”“羞涩”“摔跤”等词语,让学生采用多种查阅方式对词语意思进行理解,并用词语造句。教师展示出的这些词语是比较难理解的,深入挖掘这些词语的内涵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升级学生认知体系。学生利用工具书认真查找。有的学生借助词典查找:“‘羞涩’这个词不好理解,我查阅词典后发现这个词就是‘因心里害羞行为举止不自然,难为情’的意思。”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对字词缺乏敏感性。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学习特点,设计查阅型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丰富对知识的了解和认知,拓宽学生视野。

二、演说型作业,激活学生思维

演说型作业是一种创新型实践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借助相应主题,促使学生产生表达冲动,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通常演说型作业是一种口语作业。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为基点,拓展作业主题,设计演说型作业。学习《开国大典》后,教师帮助学生理顺文本内容:“开国大典是全中国人民的盛会,不仅描写了开国大典盛大、隆重的场面,还将大典的过程刻画得极为细致,人物描写也非常到位,假如你是某个村庄的书记,大家派你去参加开国大典仪式,你穿越到1949年10月1日,观看了天安门广场这盛大的场面,回到村里后,你会如何表述你的所见所闻?”学生思维被激活,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说:“大典还没正式开始之前必须要先升国旗,在升国旗时,我一边看着国旗缓缓升起,一边唱着国歌,心里那个激动劲儿呀,不知不觉我的眼泪都掉了下来,心想着,我们的祖国终于成立了,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再也不怕被别的国家欺负了!想到这,我的内心热血沸腾。”教师借助演说型作业,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表达。自编自演是演说型作业重要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选择合适角色,对文本内容开展演绎。开展辩论赛是演说型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当文本出现矛盾点时,教师要抓住矛盾点,引发学生好奇心,以矛盾点为主题进行辩论。

三、体验型作业,升华学生情感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学生认知、情感不断强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挖掘学生情感因子。学生的思想只有被情感包围渗透,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才能迸发学习热情,生发强大学习动力。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强,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情感才能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体验型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有所体悟,形成崭新认知。学习《慈母情深》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准确把握文本情感,教师设计了一个作业:“做一项调查,到街头随机采访一些人,搜集关于‘你’与‘母亲’的相关事例。”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调查。有的学生讲述道:“我在小区采访了一位阿姨,她给我讲述了她与母亲的故事,这位阿姨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她从小就没了爸爸,她的妈妈既要养活她,还要供她上学,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添一件新衣服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有一年春节,已经好几年没穿新衣服的阿姨看到邻居家小朋友都有了新衣服,心里格外失落……”街头调查让学生对“母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情感得到升华。

开国大典范文篇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感触颇多。而且我是历史专业的,所以知道新中国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走到今天这个繁荣的局面。国庆期间看了《建国大业》、脑子里出现了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那一刻时的画面。身为80后的我,没有亲临现场,但查阅了历史资料后才发现原来开国大典定在哪里也是当时争论的焦点。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巨型阅兵仪式,这个设想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可是地点一直未定。在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的商量下有两套方案。

第一套: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这两套方案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阅兵式放在天安门,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花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个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这里举行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

对于两者方案,本人倾向于第一套,可总理直到据开国大典只有一天最终决定用第一套方案。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阁楼,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远,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的所有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原因。不管是外观还是内在,它都为人所惊叹,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建国大业》的公映讲述了1949年前开国前的那一段历史,那是一段留在历史课本最显眼处,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特殊意义的岁月。

国庆61华诞工作汇报(二)

敬爱的党组织:

忽然想起今年是我国成立61年的重要一年,我还记得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还是12岁的小孩子,当时在家里看着阅兵仪式。如今已经是10年的我了,发现自己从相貌上,性格上,事业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我更迈向了成熟和稳重的成人道路。连我自己也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肯定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进和发展了。

在这个新中国成立的第61个年头,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他们不仅满载着人民的重托,也倾诉着对祖国的深情厚谊。他们也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也该好好总结了,以便继续前进。我想,对于国家,这61年来的确走得很艰辛。由当初刚刚统一的,发展举步维艰的国家到现在,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奥运会上勇得奖牌数第一的国家,我们的确在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最文明地方式向全世界展示最好的最和睦的一面。我还是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说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的时候,GDP是650多亿人民币,而现在已经到了30万亿人民币了。单纯地从数字上来说,已经是61年前的500倍。我童年时所处于的物价水平与我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已经相差10倍有多了。例如爸爸会说,我们以前搭个火车才几毛钱,吃个粥才几分钱,每个月还要用粮票才能吃到猪肉。到现在我们无论交通费,生活费等等,一个月就要基本1000元。感觉经济和社会都在迅速地发展。

我觉得中国让我们惊讶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腾飞,在1998年金融风暴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来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对外交流。我们国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力求建立良好的政治形象,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这可以体现在我国主持的就朝鲜核武器的六方会谈。

在教育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年义务教育。比起我们父辈那一代,我们现在本科毕业已经不算是很厉害的学历了,而他们那时完成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已经很了不起了。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上发挥很大作用。同时通过学校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在体育上,我国2008年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奖牌榜第一的好成绩。这对于新中国刚成立时,当有一个中国运动选手获得奖牌时,组委会居然找不到中国国旗时我们所受到的轻视相比,如今我们又是多么地为国家立于世界之林而骄傲呢。

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毕竟61年太长时间了。我想,除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之外,还包含着中国不断保持先进性,一直以人为本的宗旨有重要的关系。我觉得一个好的执政党的确能够使国家顺利地发展开来。而这61多年来,我相信也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中。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过去20多年来所走的路,可能有做错的地方,但是我想只要能够从中学到教训,我想我们也会像国家一样,一直在寻求探索中成长的。

国庆61华诞工作汇报(三)

热烈而又隆重的建国六十一周年阅兵式虽已过去几天了,但那震撼而又庄严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作为有着优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倍感骄傲和自豪。从胡总书记那威严的脸庞和炯炯有神的目光里我读出了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和谐和富庶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了最好的诠释。

思绪忽然回到了六十年前,仍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代伟人同志用他老人家那铿锵有力的手一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举国上下更是一片沸腾,历经坎坷、饱经磨难的中国终于挺直了脊梁,自此迈开了她历史的性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用六十年的时间却走过了许多欧洲国家几百年的道路,从生活、文化、人权、民主、自由等各个方面都为世界做出了她巨大的历史贡献。

仔细回味一下,多少代人的牺牲和努力,才换来了今天的兴旺发展、繁荣昌盛,想到此,我更是感慨万千,曾经的中华民族饱受列强的欺压甚至蹂躏,各类不平等条约强加给贫穷的中国人民;火烧圆明园更是给我中华文化留下了永远的创伤和烙印;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刀更是不知道令我多少中华同胞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同志们,以史为鉴啊,那丧权辱国、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是多么的残痛啊!牢记历史吧!落后就要挨打,努力奋斗换来自尊、自强!

六十周年国庆,使我慷慨激昂的同时,也更使我想到了责任,作为当今中国的建设者和继承者,责任重大啊!世界发展到今天,国际形式和问题更加复杂和严峻,我们一定要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环境下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学习和工作,顶住各种压力,战胜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才能更多更好地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学习、实践、创造,努力,努力,再努力!同志们,我们的确任重而道远啊!

我再次郑重呼吁:所有中华之儿女,坚持学习和创造,继续奋发图强,强身健体,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勇敢而坚强地承担责任,争取使我中华民族尽快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明日之世界,必属我中华之儿女。

国庆61华诞工作汇报(四)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1华诞。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61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

回首这不同寻常的61年,可以清晰地看到,61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甘共苦、破浪前行的奋斗历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61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内经济环境十分恶劣,生产设备落后,这对刚为解放事业呕心沥血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61年来始终不变,一代代的党员都用行动实践这一理念,夙兴夜寐,奋斗于前线。

61年来,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持努力。也曾遭遇到困难挫折,有过风险考验,但在每一个历史关口,旗帜和道路没有变,改革开放的航向没变,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61年时,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短短61年时间,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生机勃勃的新兴大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回首往昔,豪情万丈;瞩望未来,信心满怀。当在这重温这辉煌的61年。一起梳理各条战线栉风沐雨、攻坚克难的发展成果,就会更加深深地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让我发自心底地赞叹我们伟大的祖国。我要铭记国家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发展史,是为珍惜一代又一代人以辛劳、奉献和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和宝贵精神财富。就会让生于时代洪流的我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即使我走出了校园迈入社会,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学习,要更加不懈求索、奋发图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去共同铸就新的发展里程碑,在神州大地重新焕发了光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巨龙在腾飞。

国旗飘飘,在这举国上下欢庆国庆节之际,让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为中国成立61周年这一喜庆节日上献出我一份深深的敬意与祝贺。

国庆61华诞工作汇报(五)

敬爱的党组织:

让全世界人民瞩目的即将到来的10月,让全世界人民瞩目的中华民族建国61周年,作为中国人民为感受这一刻感到骄傲。

回头再看,这是中国共产党经验61年的深刻总结。过去61年,是中国社会发展最快的61年,也是空谈最少、实干最多,干扰最少、实惠最多,折腾最少、稳定最多的61年,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同奋进的61年。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我们不能动摇,我们也不可动摇,因为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行不通,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能懈怠,因为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不能折腾,因为30年改革开放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必须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正面临百年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61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展望未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必须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开国大典范文篇9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先从复习《七律·长征》入手,让学生再次感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以及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接着,播放诗歌朗诵视频《人民万岁》。学生被著名艺术家张家声高超的朗诵艺术所感染,为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伟人情怀所震撼,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随后,我播放纪录片《开国大典》。当雄壮的国歌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学生们竟然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敬队礼,高唱国歌。他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1949年10月1日,成为参加庆典的一员。此时,学生对《开国大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让学生“主动”

让学生“主动”,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实践。所以,教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先出示学习目标,再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此时,学生的“行动”表现出来的是“静”,因为“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生围绕着某项学习目标,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在课本上圈划批注,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场面间的连接句,并利用连接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方向,也有了方法,自主学习的效率就提高了。

三、让学生“互动”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们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相互评价、相互补充,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让学生都有当小老师的机会,因为有些问题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但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却可能很容易。让学生教会学生,这种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教学口语交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内容,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材料,写好演讲稿,使学生每个人课堂上都有话可说。上课时,先在小组中交流,要求:1.人人都要演讲;2.小组内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演讲比赛;3.小组内的成员和即将参加班级演讲比赛的组员代表一起修改演讲稿,并指导演讲者怎样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说,表情达意,增强演讲的效果。学生都很努力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竞争非常激烈。组内选拔之后,学生们又投入另一个紧张的工作,他们由演讲选手变成了指导老师,出谋划策,培养优秀的演讲选手,为本组争光。在评比与指导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演讲的兴趣,也掌握了演讲的基本知识。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提交到班级解决。

四、让学生“生动”

开国大典范文篇10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草原》一课,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一只只悠闲的羊儿,仿佛朵朵白花的秀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首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近六十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又十分抽象肃穆,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便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