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9:26:14

开垦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全面推进;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解决危害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为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安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和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提升保护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全县干部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二)集中进行打击。对全县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开展综合整治,通过查处一批毁林开垦的案件,处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使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坚决制止,努力实现毁林开垦“零增长”。

(三)着力生态修复。根据“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的原则,科学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重点后一般”的要求,多树种、多模式进行套种补植,发展具有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混交林,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四)建立长效机制。理顺管理体制,依法落实乡镇、村森林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和预防的能力。

三、整治重点

一是年整治后新开垦的;二是毁林开垦种植白茶转手倒卖的;三是大面积毁林,破坏植被严重、性质恶劣,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四是破坏生态公益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五是04省道、省道,高速公路及通向风景名胜区及公路沿线,大中型水库两侧第一层山脊线,坡度大于度的。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月日一月日)

一是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县乡两级成立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的专项整治行动、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并精心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和生态修复规划。二是召开全县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签订工作责任状。三是宣传发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阶段(月日一月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本区域毁林开垦现状进行调查摸底。调查范围:主要是县道、省道、高速公路及通向风景区公路沿线、坡度度以上的、大中型水库两侧第一道山脊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内毁林开垦种植白茶的。调点:分年度对05年以来连续三年的毁林开垦种植白茶情况进行调查,尤其要对年专项整治以来顶风作案,违法开垦的进行重点排摸,为实施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月日一年月日)

根据涉案区域,情节轻重,案件性质采取不同措施,集中查处一批有影响的毁林开垦,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对已造成植被破坏未开垦的,坚决制止开垦,并实行封山育林;对已毁林开垦未种植的,立即停止种植,责令限期造林;对已毁林开垦种植白茶的,责令限期进行生态修复。同时,由乡镇人民政府按3元/平方米收取保证金,督促修复。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月日一月日)

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整治成果,建立行之有效、执法有力的林业、水利、环保联合执法机制,确保执法到位;建立监管有力,责任明晰的乡镇、村预防机制,确保防范到位;建立镇村护林组织,制定护林公约,强化乡镇村一线监管,出台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森林资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按规划、技术要求实行全面生态修复。

五、职责分工

(一)乡镇人民政府:

1.负责本区域专项整治方案拟定、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组织实施。

2.履行本乡镇区域森林资源保护的职责,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护林组织,制定护林公约,落实护林责任。

3.制定本乡镇生态修复近期与长远规划,并负责实施生态修复。确保修复质量。

4.加强毁林开垦的一线监管,确保森林资源有效保护。

(二)林业、水利、环保部门

1.成立林业、水利、环保制止毁林开垦专项行动执法组,落实执法人员,明确执法任务和重点。

2.依据《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环境破坏的违法案件,采取行政的、刑事的手段处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3.负责生态修复业务指导,监督各乡镇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4.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意识。

(三)农业部门

1.做好全县白茶产业发展提升规划,控制面积,着力提高品质和品牌。

2.引导茶农正确处理致富增收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避免盲目开发,指导建设生态型茶园。

(四)国土部门

加大矿山复绿力度,依法实施低丘缓坡开发,保护森林植被。

(五)宣传部门

1.组织好专项行动的全面宣传。

(1)广播电视、报纸要做好专项行动的专题、专刊。

(2)组织宣传车,发放公开信,深入林区广泛宣传。

2.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日常宣传。

(1)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2)组织开展关注森林,呵护生态家园系列宣传活动。

(3)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典型事例。

(六)公安、司法部门

为专项整治行动提供司法保障。

(七)监察部门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参与、支持、唆使毁林开垦的各种行为。

(八)领导小组办公室

1.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和生态修复进行组织、协调、联络,确保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有序进行。

2.对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全程督查,确保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实加强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部门也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确保专项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二)齐抓共管,确保实效。

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一是林业、水利、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人员到位,执法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各乡镇与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强化协调,通力合作,围绕目标任务,精心组织。三是新闻媒体等单位要宣传好、报道好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对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达到震慑和教育的目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县广大人们群众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四是公安、司法部门要统一思想,对顶风作案,继续毁林开垦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五是林业、水利、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生态修复的规划和技术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修复工作的真正落实,取得实效。

开垦范文篇2

一、清查容

(一)是否认真清理各种有悖于草原法律法规的策和文件。

(二)是否建立健全草原保护责任追究制。对滥垦乱挖破坏草原的案件,是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结合实际情况,是否制定出台防止开垦草原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四)年以来改变草原用途的农牧业、林业、工业等重大建设项目,是否报请草原行主管部门审核。

(五)建设人工草地(包括饲草料地)的,是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是否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三、进度安排

开垦草原清查工作从年6月开始,年10月底完成。

(一)准备阶段(年6月20日至30日)。有关街道办事处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清查开垦草原工作的重要意义、策法规等,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量,坚决制止开垦草原行为。

(二)自查阶段(年7月1日至7月25日)。根据清查容要求,对全开垦草原实行全面清查。监察局负责清查各类有悖于草原法律法规的策和文件。草监局牵头,国土局配合,负责清查年以来改变草原用途的建设项目征占用地及审批情况。各、有关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年以来辖区开垦草原及审批情况逐个清查,并于7月25日前将自查报告和《年至年开垦草原情况统计表》填报至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抽查阶段(年7月26日至8月15日)。由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抽查、街道办事处开垦草原情况。

(四)整改阶段(年8月16日至9月15日)。各、有关街道办事处认真整改在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报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总结阶段(年9月16日至10月25日)。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全开展草原情况,经领导小组审核后报盟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开垦范文篇3

按照《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集中行动的通知》(政字号)要求,区政府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区政府督查法制信息科、农牧业局、公安分局、国土资源分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集中行动领导小组,自年2月10日至3月20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集中行动。现就有关行动主要内容通知如下:

一、清理已垦草原情况。各乡镇要在本次集中行动期间,对已垦草原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凡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区草原管理条例》、《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违法开垦的草原,必须立即停止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在年7月底前完成退耕恢复植被工作。对已通过合法手续审核审批的饲料地,要进行全面普查登记,用GPS定位,进行档案化管理,饲料地严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二、依法规范草原流转。各乡镇要组织人员对草原流转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流转的草原要予以纠正,对不按法定程序私自发包、出租开垦的,非法流转出去开垦的,以招商引资名义开垦的等等,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要予以废止。对合理流转的草原要依法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流转草原档案,实行流转合同备案生效制度。

三、各乡镇务于年3月1日前完成上述两项清查工作,并将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领导小组将于年3月1日至3月20日对各乡镇开展此项工作进行督查验收,并将督查验收结果予以通报。

附件: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集中行动领导

开垦范文篇4

以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8号)精神为指针,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坚决制止新的毁林开垦行为,加快还林速度为重点,通过全面清理整顿摸清林地状况,打击毁林开垦林地违法活动,建立起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二、工作任务

全面组织开展林地清理整顿大检查活动。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林地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在摸清毁林开垦底数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林规划。森林经营单位将经营管理的林地划分责任区,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起林地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此次林地清理由县政府统一组织、统一部署,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县毁林开垦情况开展一次大清查,并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派专人深入各乡镇、各林场指导全面工作。以乡镇为单位,林业局以林场为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完成此项工作。对毁林开垦改变用途的林地要做到“六查清”,即查清地点、查清发生时间、查清面积、查清责任者和使用人、查清未还林面积、查清林地权属。要查清阶段即1998年以前的和1998年以后毁林开垦的林地面积。清查的依据,乡(镇)以1983年划拨的宜林“两荒”协议书为依据。林场以1983年林权证版图为依据。制定还林规划。5月10日前将清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县政府林地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3月15日-3月20日为工作启动阶段。认真学习和领会省政府《通知》精神,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清理整顿和制定规划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3月21日-5月10日清理整顿和制定规划阶段。按照被开垦林地进行“六查清”的要求,详细摸清底数,填报《1998年以前、1998年以后违法开垦林地清查统计表》(附后),制定还林规划和形成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5月11日-5月21日为县政府检查阶段。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林地清查和打击毁林开垦林地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进行检查。

第四阶段:5月22日-6月末为接受省市检查阶段。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动员部署。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省政府《通知》精神,站在维护森林资源资产安全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工作措施,保证工作质量。清理整顿工作要结合违法开垦林地的实际情况同步进行。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抽调专人组织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任务。要保证必要的资金和车辆。清理整顿检查不能走过场,要逐乡镇、逐林场、逐村屯清查,不留死角,认真查找林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办事。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开垦林地案件,不折不扣地把清理整顿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要冲破阻力,成立专案组,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对不配合执法人员工作,甚至人为设置障碍,阻挠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人员和单位,执法部门要会同纪检部门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四)注重政策宣传,强化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森林资源资产对改善人们生存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跟踪报道,震慑犯罪,提高全社会对保护森林资源重大意义的认识。

(五)及时上报情况,接受省、市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在5月10日前将清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县政府林地清查领导办公室,包括工作总结、还林规划和清查统计表。对在此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工作开展不力,弄虚作假和不及时上报结果的,以及不按要求进行清理整顿和制定还林规划的,要进行全县通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开垦范文篇5

一、整治重点

(一)毁林开垦、采石、取土及工程建设中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二)滥砍乱伐、滥收乱购木材违法行为。

(三)滥采乱挖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6月1日-10日)

区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印发《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切实保护森林资源的通告》;各街道办事处、居村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并将政府的通告和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一个有山林的农户;区农林水局召开护林员会议,动员部署、加强宣传;各街道办事处、居村在交通要道口和重点山头悬挂宣传标语,设置警示牌。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1年6月10日-6月30日)

1、现场清理。各居村委会对已毁林开垦的田块或地块逐一进行登记造册,核实面积。对于漏登、不登的,检查发现时,严肃处理,并通报目标办效能办。

2、自查整改。目前已毁林开垦的农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森林植被恢复工作,利用雨天补植,采用袋装苗,带土移栽,确保苗木成活率。

3、督办整改。区农林水局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应还林的农户按造林规程进行补植。凡愈期不补植的,移交森林公安部门查处。

(三)重点打击阶段(2011年7月1日—7月30日)

组织护林专班,在重点区域、主要路口巡查,重点打击滥砍乱伐、滥收乱购、毁林开荒等林业违法行为。重点清理已毁林开垦而未按期恢复植被的地方,严格按程序依法查处。及时向市森林公安局汇报,并请市森林公安局驻猇工作,凡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依法由森林公安查处。在林业执法工作中,参与执法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保密,严禁通风报信,坚持文明公正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注意安全,强化护林员职责,凡与违法人员非法合作,滥砍乱伐毁林开垦的,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利的,要依法从严处理。国家干部、村(居)干部带头毁林开荒,非法盗卖林木的,要严格追究责任,轻者罚票子,重者摘帽子,违背《森林法》的追究法律责任。

(四)建立长效机制(2011年8月-12月)。

一是建立护林队伍。区农林水局、相关居村要建立专门护林队伍,加强巡查;二是建立群众举报制度,落实有奖举报资金;三是建立健全采伐管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借项目建设、征地拆迁之机,突击滥砍乱伐;不准以发展花卉苗木、改造低产林等名义,毁林开垦。对确需采伐林木自用的,须由申请人填写《采伐申请表》,护林员签字后,报居(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签字盖章,经区林业站工作人员现场核实签字后,办理采伐证。采伐时现场要安排专人监管,防治多采伐乱采伐。凡属征地拆迁范围内清障的,应提供征地补偿协议或拆迁办的证明。凡属建房或维修房屋的,应提供城建规划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手续,林业部门严格审批采伐数量。四是建立健全花卉苗木许可证制度。五是严肃进一步明确征地补偿政策。项目建设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必须按《林权证》上记录的树种进行补偿。未取得《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而抢栽的绿化苗木,不能高于柑桔树的青苗补偿标准。对突击开垦的,不得以任何形式提高补偿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上述补偿标准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查处。

开垦范文篇6

在全州上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州委、州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意义十分重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今天上午,与会同志到县治理坡地过度开垦示范点进行了现场参观;刚才,县、县作了交流发言,县、县作了表态发言,对年度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考核结果进行了兑现。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增强做好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年月,州委、州政府正式启动了全州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并明确提出从年至年,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全州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的目标。在全州开展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是州委、州政府从我州坡地过度开垦情况普遍,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的现状出发,为治理石漠化、加快生态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我们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此项工作的。一是我州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首先开展这项工作,走在了前面,上级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也没有其他地方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推进。二是全州坡耕地总量较大,人地矛盾突出,许多农户的耕地都在坡地上,退耕后解决群众生计问题的困难较大。三是州、县(市)两级财政都比较紧张,资金投入有限,仅靠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对退耕农户的补偿需求。虽然困难较多,但是,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积极探索治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通过不懈努力,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据年4月统计,全州25°以上耕地面积为82.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9%,截止目前,已完成退耕32.88万亩,占总任务的40.1%,其中:年共完成20.14万亩,占年度规划的102.3%;今年已完成12.74万亩,占年度规划的45.7%。

一年来,主要的经验和做法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治理工作开局良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自年4月以来,根据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在州委、州政府召开的有关工作会议上将此项工作列入议题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连续两年将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纳入了州委、州政府对各县(市)、开发区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将每年6月定为治理工作考核月,对各地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全州各县(市)、开发区及各乡(镇、街道办)不断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将此项工作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出台了实施意见,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落实了专门人员,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州直相关部门也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加强了指导督查,加大了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二是完善治理规划,确保科学有序推进。各地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结合实际编制并完善了坡地过度开垦治理三年退耕规划和“四沿”(沿交通线、沿城镇、沿风景区、沿水源保护地)地带的退耕规划,同时,分别编制了年、年的工作实施方案。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治理投入力度。州财政从年至2011年将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20万元坡地过度开垦治理工作经费,年的经费已及时分配到各县(市)、开发区作为工作经费补助。各地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治理工作。年各县(市)、开发区投入经费约1120万元,年安排经费2410万元。同时,将石漠化治理工程、珠防工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种草养畜项目、引资造林等生态建设与产业化项目充分整合,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入到治理工作中,保障了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推进工作落实。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州委、州政府将加强督查作为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陈敏书记和我及廖飞副书记、文发副州长都多次深入各县(市)、开发区及各乡(镇、街道办)督促检查,指导治理工作,密切关注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就治理工作提出要求;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开展了多次专项督查活动;各地也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工作落实。五是抓好示点示范,探索有效治理模式。为积极探索治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各地将抓示范点建设作为突破口,结合实际选取“四沿”地带及部分有代表性的区域建设示范点,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县、贞丰县将关兴公路沿线两侧坡耕地规划为经果林产业带、茶叶产业带;册亨县治理任务主要安排在交通干道沿线和重要江河沿岸乡(镇);望谟县实施领导挂牌实施亮点工程,已建成5个坡耕地治理领导挂牌示范点;县由县政府协调资金,实施10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并要求每个乡(镇)在沿交通线、沿城镇、沿水源保护地可视范围内规划建立100—200亩的经济林治理示范点。通过积极的探索,部分地方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模式。如:兴义市猪场坪“企业投资,打造基地”的油桐种植模式;兴义市马岭“龙头带动,辐射周边”的枇杷种植模式;贞丰县白层“依托产业,政府扶持”的李子种植模式;册亨县冗渡“能人带动,突破难点”的治理模式;县东湖“尊重民意,引导扶持”的治理模式。这些模式,为下一步抓好全州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六是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治理舆论氛围。各地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狠抓宣传工作,将对农村群众的宣传发动和政策教育贯穿于治理工作的始终,采取播放光碟,制作标语、标牌、宣传手册,发放宣传资料及县(市)长(管委会主任)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场天宣传、开群众会、签订退耕承诺书等形式重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州委、州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治理坡地过度开垦的部署和要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一年的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措施。如:兴义市在编制全市三年退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办)都分别编制各自的具体规划,绘制了详细图斑,并明确到地块、落实到农户、规划到产业。望谟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及四大家领导分别担任组长的6个治理坡耕地过度开垦工作督查组,把17个乡(镇)分为6个督查片区,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查工作。开发区抽调区、镇8名副科级领导和40名干部组成8个工作组采取包片负责的方式开展退耕工作,对干部扣取1000元工资、对村组干部扣取一个月工资作为保证金,在工作结束后统一兑现奖惩。县每年由财政投入工作经费100万元,并整合各项目资金对坡地退耕进行补助,对属承包耕地的,退耕还茶每亩补助1000元(种苗及种植费400元,其余600元分三年补助),退耕还林每亩补助800元(种苗及种植费200元,其余600元分三年补助);属开荒的坡地,一次性补助种苗费100元。县将关兴公路沿线两侧坡耕地规划为经果林产业带,县里投入种苗费近500万元,主要种植了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贞丰县在关兴公路两侧规划建设茶叶产业带和花椒产业带;在贞牛路建设俄田黄花梨生态示范园,已种植3000多亩黄花梨;贞卡路上建设龙场反季节桃子基地,现已种植1000多亩;在北盘江镇建设金钟湖优质水果生态示范园,已种植200多亩。晴隆县决定投入400余万元,对二十四道拐周边461亩坡地进行整体征用后进行生态治理,既实现退耕,又美化、绿化景区。安龙县对“四沿”地带324国道、南昆线、安兴线、安册线、招堤风景区共5381亩25°以上坡耕地退耕编制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册亨县各乡(镇)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实地对所有大于25°的坡耕地进行调查登记,弄清了每块坡耕地的权属、类型、面积,并勾绘上图,根据翔实的基础资料,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编制了本乡(镇)坡耕地治理三年规划,县在各乡(镇)规划的基础上,统一编制了全县坡耕地治理的三年规划,确保了县、乡(镇)工作的有机衔接。这些做法都很好,要认真总结、推广。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发扬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五种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务必求胜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奋起直追、富民升位的黔西南精神;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麻山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顽强拼搏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干实干精神),上下一心、同心协力、苦干实干,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二、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虽然目前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进度还不够理想,与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实实在在地抓,工作时紧时松,方法不当、措施不力;一些领导和干部对坡地过度开垦治理工作的目标和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工作干劲不足;一些乡(镇、街道办)有畏难情绪,存在等待观望思想,坐等上级安排资金项目,不会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工作能拖则拖,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在实施效果上,一些“四沿”地带的坡耕地没有按要求退下来。二是办法不够多。从目前统计情况来看,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实现退耕32.88万亩,但完成的任务主要都集中在一些工作难度小、有项目覆盖的地方。按照三年退耕规划,今明两年还需完成退耕47.18万亩,这些任务往往是工作难度大、项目难以覆盖的地方,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各地在工作中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办法还不够多,路子还比较窄,有的地方在工作方式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在抓坡地治理与解决农户收入、解决群众生计上还未能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未能充分运用经济、政策、法律、市场等综合性手段,工作方式单一,导致没有产业配套的区域治理难以推进。三是资金投入少。坡地过度开垦治理要取得成效每亩投入应在500元左右,由于各地财力较紧张,在经费投入上很有限,难以保证治理需求。没有项目覆盖的地方资金筹措难,有项目覆盖的地方项目投入资金也不多,每亩一般不超过200元,且工程项目由各施工部门负责,资金分散,标准不统一,一些工程实施后不能及时兑现,影响农户退耕积极性。四是成果巩固难。对已退下来的坡耕地,很多没有相关的后续产业和项目代替,一些群众注重近期效益,大局意识不强,有反弹的趋势。有的地方采取政府补助苗木,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进行退耕,但种植林木见效周期较长,在产业未见效益前,没有对农户的补助,管护上也没有经费,一些群众为了口粮或饲料粮套种苞谷,退耕成果不明显。在草地建设方面,也存在因资金短缺、后续经营管理不善、草畜不配套等原因,造成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五是宣传待加强。虽然我们在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还不够深入、不够持久,在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上还不够到位,部分农民群众思想认识还不高,还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落后观念,自觉退耕的意识较差,一部分群众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深入调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坚强有力的举措,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以改进。当前,全州上下正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州委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促进跨越”的主题,并提出将进一步优化“三个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优化勤政廉政环境)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来抓。其中在“优化生态环境”上,重点就是要把综合治理石漠化和治理坡地过度开垦作为两个抓手,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各县(市)、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及各级干部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学习和领会,充分理解州委、州政府部署坡地过度开垦治理工作的目的是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作风,将此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现在距我们提出的三年完成坡地过度开垦治理目标任务已不足两年时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下步要扎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机遇,坚持不懈抓好治理工作。国家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在扩大内需投入中,对生态工程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我们将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撑。目前,我州8县(市)都被确定为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全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现场会已在县召开,将对我州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的认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接受。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各地都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探索出了一些治理办法,县(市)、乡(镇、街道办)两级的认识也更加统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常抓不懈,扎实推进。

(二)落实责任,构建治理工作责任体系。州委、州政府已将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纳入与各县(市)、开发区签订的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明确了对此项工作的考核奖惩措施。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对各县(市)、开发区进行考核、严格兑现奖惩。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实行党政“一把手”问责制,对不履行或未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效果不好、影响治理任务完成的,要严肃追究县(市)、乡(镇、街道办)两级党委、政府(行政班子)负责人的的责任。县(市)、乡(镇、街道办)两级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责任和奖惩制度,层层分解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到乡(镇、街道办)、到村组、到农户、到地块,并注意调动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要实行县(市)、开发区领导包乡(镇、街道办),乡(镇、街道办)领导包村的包保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并将实施成效作为各级党政负责人、承办干部及技术人员政绩考核、技术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各地还要尽可能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特别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不能光提工作要求不解决具体问题。

(三)科学规划,推进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各县(市)、开发区三年治理规划和“四沿”治理规划已制定,但工作深度不一、质量不一。下一步要认真对辖区内25°以上坡地进行详细的外业调查,在摸清25°以上坡地总面积特别是“四沿”地带陡坡地面积、土壤、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在有关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对已制定的有关规划、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和细化,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所制定的各项规划、方案必须绘制具体图班,落实到农户和地块。州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技术指导组要加强对各地规划完善和实施的指导力度,并组织对各县(市)、开发区退耕规划进行审查。

(四)政策引导,形成多元多样治理格局。州发改、农办、林业、农业、畜牧、水利、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在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力量等方面与各县(市)、开发区搞好衔接,大力支持、重点倾斜,并加强对各县(市)、开发区开展治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州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开发区要对25°以上坡耕地退耕如何补偿开展调研,提出建议。要建立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明确替代产业,解决好短期内退耕农民吃粮的问题和长期的收益问题,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发展。各地在坡地过度开垦治理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涌现了一些好的典型。在下步工作中,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报道,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并着力打造一批州、县(市)、乡(镇、街道办)三级示范点。对已退耕的坡地,要切实抓好成果巩固,组织专门队伍加强巡查,对出现退耕后复垦的要坚决制止,对毁林开荒、放火烧山、乱砍滥伐等现象要严肃依法处理。对纳入退耕规划的地块要及时落实治理措施,提前做工作,向群众讲清道理,划清退耕的区域,即将退耕的不允许再耕种。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建设草地畜牧业基地、经果林基地、茶叶基地,中药材基地、用材林基地等,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从坡耕地治理中获得收益。同时,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对因退耕后收入减少、生活困难的群众,要采取纳入低保、劳动力转移等多种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决不能因生活问题发生复垦现象。

开垦范文篇7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非法开垦土地和违章建房行为破坏了城乡建设的科学、有序开展,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制止非法开垦土地和违章建房行为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安排专门人员,抓好工作落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从建设和谐、文明的高度出发,自觉遵守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杜绝非法开垦土地和违章建房行为发生。

二、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

各镇办、各有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明确职责分工,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认真履行职责。要加强部门分工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非法开垦土地和违章建房行为的查处力度。

(一)各镇、办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责任到人。要充分发挥各村(居)委会的作用,加强教育和监管,加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认真开展非法建设行为巡查,发现非法建设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置。对于一意孤行、执意违法建设的,要及时通报规划、国土、建设、综合执法、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强制拆除。

(二)综合执法部门要加强城市规划执法日常监察和管理工作,组织力量及时巡查和制止非法开垦土地和违章建房行为,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依法进行处罚。牵头组织建立综合整治各类非法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合力。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作规划许可证件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联合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

(三)规划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保证全区规划的顺利实施,配合相关单位做好查处非法建设工作。

(四)国土部门要监督检查全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组织土地法规执行情况的巡查,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防范在先的对策建议,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发生。对一般性的土地违法行为,组织执法人员依法查处;对较大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需要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配合联合执法的,制定工作方案提请区政府研究并组织实施。

(五)住建部门要负责全区建设行业行政执法监督以及建设监察工作,加强行业管理,严格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

(六)房管部门要严格把好城镇房屋权属管理关,对不符合规划、未取得土地手续的不予办理房屋权属,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原有房屋权属的认定工作。

(七)公安部门对需强制拆除的各类非法建设,要按照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一定警力,提供执法保障。对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抗法的,要依法处置。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

(一)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不能有效制止非法开垦土地和违规建房行为发生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效能告诫和党政纪处分。

开垦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为依据,结合已经开展的清理非法开垦草原、整顿占用耕地行动,进一步制止非法开垦草原的违法行为,完善和规范草牧场“双权一制”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保护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促进草原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保障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二、组织领导

为了使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使非法开垦草原的清查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盟行署决定在原清理整顿非法开垦草原、占用耕地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盟农牧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刘挨枝兼任。各人民政府、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也要相应成立由分管副长、管委会副主任为组长的工作机构,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顺利开展、按时完成。

三、清点

(一)年《草原法》修订颁布实施后农牧民开垦草原形成的耕地;

(二)擅自扩大无配套草库伦饲料地面积开垦草原形成的耕地;

(三)未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建设的人工草地或饲草料地,以及以地换水换电等项目为名开垦草原形成的耕地;

(四)逐年开垦农业灌溉区周边的草原,扩大种植面积形成的耕地;

(五)其他开垦草原形成的耕地。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此次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区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时间,抓紧落实完成。

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区自查阶段(年7月—年8月)。

各人民政府、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已经开展的清理整顿非法开垦草原、占用耕地工作,认真组织人员,开展本地区非法开垦草原的自查工作。自查结束后,各、区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自查结果梳理汇总,并将清查到的实际情况、治理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重点等情况形成自查报告,于8月30日前上报盟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盟级督查汇总上报阶段(年9月—年10月底)。

盟非法开垦草原清查领导小组将根据各、区的自查结果,组织相关部门,于9月份对非法开垦草原的清查和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将责令及时整改,同时进行通报批评。10月底以前,将的清查结果上报盟行署,经盟行署审查同意后上报。

五、开展清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各、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出发,提高依法保护、建设、利用和监督管理草原的力度,制止非法开垦草原的现象,保护生态环境。

(二)禁止开垦草原。各、区要正确处理好草原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的关系,要尽快制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种开垦草原的行为,纠正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各、区要尽快从政府部门入手,清理与《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政策和规范性文件,杜绝开垦草原的行为。

(四)各、区要对年以来开垦的天然草原逐块进行清查,同时将草原开垦者、开垦时间、开垦面积、使用情况、现经营者以及批准机关和批准人等情况详实登记,并上报盟非法开垦草原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各、区要按照《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政发〔〕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各级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草原监督管理执法人员数量,同时将草原执法专项经费纳入年底预算,确保草原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及时、有效地制止和查处各类破坏草原案件。

(六)各、区在实施国家和的有关农牧业、林业、工业等重大建设项目征占草原时,必须经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能改变草原用途,实施项目。

(七)各人民政府、开发区、示范区要建立健全草原保护责任追究制,对非法批准或行政不作为导致当地非法开垦草原现象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开垦范文篇9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其相关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分解全市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其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占用耕地的单位在开垦耕地时,可以委托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具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支付相应的耕地开垦资金。

占用耕地的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耕地开垦。

第八条占用耕地的单位不能开垦耕地落实占补平衡的,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未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

第九条占用外环线以内地区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20元;占用外环线以外地区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10元;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20元。

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根据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条耕地开垦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组织、实施、管理开垦新耕地的各项开支,当年结余可以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所需业务费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列支。

土地开发整理所需业务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研究和后备资源调查、检查验收、建立项目库和耕地储备库、耕地开发管理软件开发利用、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业务支出。

第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并按照本规定做好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预算、实施和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二)符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

(三)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达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土地开发整理规模;

(四)土地开发项目的预计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60%,土地整理项目的预计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3%。

第十四条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照下列程序进行申报:

(一)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将项目立项申报材料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立项申报材料后,组织审查和现场勘察,进行综合评价,作出批准立项或者不予批准立项的决定。

第十五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报材料包括: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评估论证意见;

(三)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区(县)、乡(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见和土地权属情况证明;

(四)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总体规划图;

(五)土地权属单位的意见;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后,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应当组织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并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签订项目实施合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合同的约定组织施工,不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前,应当对土地权属、界址、面积进行界定;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开展土地权属的调整、登记、发证等工作。

第十九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自下而上分级验收:

(一)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二)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初查;

(三)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进行初验,对初验不合格的项目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四)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初验意见,会同市财政、农业部门组织项目终验。

第二十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应当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市财政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拨付给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

第二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包括: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用于耕地开发、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截留、挪用或者挤占。

第二十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费用按照国家确定的定额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控制使用。

第二十四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并对项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和终止项目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开垦范文篇10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其相关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四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分解全市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六条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土地开发整理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其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占用耕地的单位在开垦耕地时,可以委托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具体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支付相应的耕地开垦资金。

占用耕地的单位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耕地开垦。

第八条占用耕地的单位不能开垦耕地落实占补平衡的,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未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

第九条占用外环线以内地区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20元;占用外环线以外地区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10元;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20元。

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根据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条耕地开垦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耕地开垦费专项用于组织、实施、管理开垦新耕地的各项开支,当年结余可以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所需业务费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列支。

土地开发整理所需业务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研究和后备资源调查、检查验收、建立项目库和耕地储备库、耕地开发管理软件开发利用、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业务支出。

第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实行项目管理,并按照本规定做好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预算、实施和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二)符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

(三)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达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土地开发整理规模;

(四)土地开发项目的预计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60%,土地整理项目的预计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3%。

第十四条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照下列程序进行申报:

(一)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将项目立项申报材料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立项申报材料后,组织审查和现场勘察,进行综合评价,作出批准立项或者不予批准立项的决定。

第十五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报材料包括: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评估论证意见;

(三)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符合区(县)、乡(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见和土地权属情况证明;

(四)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总体规划图;

(五)土地权属单位的意见;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后,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应当组织编制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并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签订项目实施合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合同的约定组织施工,不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前,应当对土地权属、界址、面积进行界定;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开展土地权属的调整、登记、发证等工作。

第十九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按照下列方式进行自下而上分级验收:

(一)项目承担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二)区、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初查;

(三)市土地开垦整理机构进行初验,对初验不合格的项目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四)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初验意见,会同市财政、农业部门组织项目终验。

第二十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做好项目成果有关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应当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市财政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拨付给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

第二十二条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包括: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用于耕地开发、土地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不得截留、挪用或者挤占。

第二十三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费用按照国家确定的定额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控制使用。

第二十四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并对项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

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和终止项目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