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31 20:34:33

水厂管理制度

水厂管理制度篇1

水厂卫生制度

1、水厂厂区内,必需保持清洁,无杂草污物,由值班人员负责打扫干净。

2、水厂绿化的花草、树木等绿化美化植物,由厂长和值班人员负责管理。

3、水厂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保持服装整洁。经常打扫宿舍,勤洗被盖床单,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4、交接班时,必须由交班人打扫好厂区卫生,否则,接班人不得接班。

饮水卫生制度

1、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地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地下水源取水点与污染源的距离不应小于30米。

2、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和水厂生产区内,禁止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单位生活用水,严禁施用剧毒性或高残留性农药,严禁设立有毒物品仓库,堆栈和堆放垃圾、废渣、粪便。

3、净水所用设备、压力罐、水塔等,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使用中定期冲洗排污,使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供水管道及防腐蚀涂料必须无毒无害,新安装水管应冲洗消毒,水质合格方可供水。

5、水厂管水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不得参加管水工作。

6、管水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每二年一次二级水的化验换证工作(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夏季坚持投药、消毒制度,严格控制出厂水水质。

供水管理制度

1、水厂供水范围内的配水管道,均由水厂负责管理。凡需安装、改装自来水管道的单位和个人,均需向水厂提出用水申请,水厂在不超过设计收益人口和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批准办理接水手续,并由水厂派人勘测、设计和安装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接管取用自来水。

2、水厂供水设备必须确保完好和安全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擅自启动、破坏和拆除供水设备。

3、水厂内各种设备设施定期维修保养,搞好设备改造更新,保证和提高设备的效率。

4、水厂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厂内不得离人,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严防坏人破坏和投毒,确保安全供水。

5、水厂内安装总水表,用户安装支水表,水表安装后用户不得随意开启拨动,保证正常运转。

6、水厂定期抄表,计量收费。

7、禁止用自来水灌溉农田、浇灌农作物等。

8、有自备水源的单位,严禁与水厂供水管道连通,以保饮水卫生。

水厂操作值班制度

1、水厂必须安排好每天的操作值班人员,水厂不能离人。

2、值班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的规定,按时填写好值班运行记录,接班人未到不得离开水厂,交接班时并在记录册上签字。

3、机泵开机前,值班人员必须检查机电设备是否完好,电器仪表是否正常。开机后应注意运行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停机检修,运行中如遇停电、缺相,必须及时断开电源和关闭闸阀。

水厂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aoc 控制标准 变化规律 氯胺

 

aoc(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生物可同化有机碳)是指饮用水中有机物能被细菌同化成生物体的部分,它是衡量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也即细菌在饮用水中生长潜力的水质参数。在详细分析某市 5个典型水厂管网水中aoc的变化特性基础上,结合氯和氯胺对aoc的影响和细菌对有机营养基质的的利用,初步建立 aoc在给水管网中变化规律的一般模型。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理解aoc变化的普遍规律,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管网中 aoc的变化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根据前面的分析,在水厂加氯后水中aoc的变化主要受氯氧化作用和细菌分解作用的影响。因此加氯后清水池或管网中(如果在二泵站加氯则只对管网点而言)任一点水中 aoc的浓度可由公式(1)表示。

aoc = aoco+ aoccl-aocb

(1)

式中 aoc:加氯后管网中任意一点水中aoc的实际浓度;

aoco:加氯前水中aoc的实际浓度;

aoccl:加氯后由于氯氧化引起的aoc增加的浓度;

aocb:由于细菌利用使aoc降低的浓度。

式(1)表明加氯后管网中任一点水中aoc的浓度等于加氯前水样中aoc的浓度与加氯后氯氧化作用使aoc浓度增加部分之和再减去细菌对aoc利用引起的浓度下降部分。由于目前还缺少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氯氧化和管网中细菌利用对水中 aoc影响,因此建立定性化的概念模型来描述这种变化,以便更深入理解aoc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根据氯和氯胺对aoc 的影响特点不同,模型分成两个基本类型:氯消毒型和氯胺消毒型。

一、 aoc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模型

1. 氯消毒型

图1为氯消毒型水厂其管网水中aoc的变化趋势图。a线表示水处理厂加氯前水中aoc的本底浓度(aoco),此值为定值;b线表示由于水厂加氯引起aoc增加量(aoccl)的变化,由于氯与有机物反应生成aoc较快,在20℃时30min可以达到最大,因此b线在较短时间达到最大,然后不再变化。如果水厂在清水池进水口加氯,则b线中aoc增加的过程随清水池停留时间的长短和流态的不同而可能完全发生在厂内或离厂较近的管网区。c线为细菌利用引起的aoc减少量(aocb)的变化,离水厂越远,减少越多;d线是出厂水aoc实际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上述三条线总和的结果,即出厂水加氯前的aoc值加上氯氧化后增加值再减去细菌的消耗值。d线的峰点为出厂水aoc在管网中达到最大浓度的位置,在峰点前aoc增加,在峰点后aoc减少。也即一般情况下管网水中aoc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

根据不同的情况峰点位置有所区别:如果加氯后水在厂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峰点就在厂内,管网中aoc将一直下降,如水厂1春秋季的情况;如果加氯后在水厂停留时间不够,氯氧化的aoc未完全生成,则峰点在管网中;如果用水量大,管网水流速快,如夏季用水高峰,峰点将向远离水厂的方向移动;如果用水量小,管网水流速慢,峰点将向近水厂方向移动。从抑制细菌生长而言,峰点离水厂越远越有利,能使峰点前的管网水中aoc含量相对较少,减少细菌生长的营养物。

水温对aoc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温度的变化影响细菌的活性和氯氧化速度,对前者的影响是主要的。在冬季水温较低时(<5℃)氯消毒型管网水aoc变化由图1基本型变成图2的低温型。由于细菌活性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对aoc的消耗较少,而氯氧化速度相应降低,因此使峰点向远离厂区方向移动,甚至在管网中没有峰点出现,使管网中aoc持续上升,如本研究中三个地表水源水厂冬季管网中aoc的变化。

2. 氯胺消毒型

图3为氯胺消毒型水厂其管网水中aoc的变化趋势图。各条线意义同图1,只是氯变成氯胺。由于氯胺与有机物反应生成aoc较慢,因此b线达到最大值时间要长,然后不再变化。如果整个管网的水力停留时间不能满足氯胺氧化的要求,则b线可能不会有平台,呈持续上升趋势。与氯消毒型相比,在相同条件下d线的峰点向远离水厂方向移动。在小型给水管网或大型给水管网的用水高峰期,由于水力停留时间短,管网中最长的管线也可能不出现氯胺消毒型的峰点,管网末梢处于峰点与水厂之间的位置。因此氯胺消毒对控制aoc的生成和细菌生长有利。

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氯胺消毒型管网水aoc变化趋势线与图2类似,只是氯胺氧化引起aoc的变化更慢,使管网中aoc的变化曲线d更趋平缓,对控制细菌的生长更有利。概而言之,在低温条件下管网中细菌生长受到水温低、营养少的不利影响,如果冬季水源不受意外污染,管网水中冬季的细菌学危害相对较小。夏季则是应该重点注意的季节,好在夏季水温高能使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效率提高,使加氯胺前aoc浓度相对降低,也降低了细菌的过度繁殖。

 

二、 饮用水中aoc控制标准的探讨

1. 饮用水中aoc现状分析

某市的5个典型自来水厂的水源水质、处理工艺和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在国内颇有代表性,分析其水质特点可以为提出国内饮用水aoc44的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饮用水中aoc的现状分析

5个水厂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中aoc在不同季节中浓度如表1所示。每个水厂所有水样aoc浓度分布情况见表2。三个地表水源水厂中,水厂1 aoc最低为97mg/l,最高为285mg/l,低于200mg/l的水样占其总水样的80%,低于100mg/l的水样约占7%,是三个地表水源水厂中aoc平均浓度最低的水厂,也是包括地下水源水厂在内的5个水厂中aoc浓度最低的水厂。水厂2最低为121mg/l,最高为313mg/l,所有水样中低于200mg/l占40%,没有低于100mg/l的水样,其总体aoc浓度水平居中游。水厂3 aoc最低为111mg/l,最高为293mg/l,水样中aoc低于200mg/l占总水样的33%,没有低于100mg/l的水样,水样aoc浓度总体水平在三个地表水源水厂中最高。说明aoc含量与水源水质密切相关。

出厂水及管网中aoc(mg/l)浓度

表1 取样点 出厂水 管网水 管网末梢水 水厂 冬 春 夏 秋 春 冬 春 夏 秋 春 冬 春 夏 秋 春 水厂1 130 / 168 202 198 240 106 183 186 186 285 97 163 176 183 水厂2 203 121 191 193 342 249 293 189 264 299 297 121 171 246 228 水厂3 263 153 201 235 247 290 164 175 228 238 / 111 156 249 234 水厂4 108 116 176 230 217 217 236 237 274 187 120 92 138 296 146 水厂5 383 156 201 160 301 482 227 235 165 332 97 271 177 180 157 注:取样时间顺序为96年冬、97年春、97年夏、97年秋和98年春

地下水源水厂中水厂4 aoc最低为92mg/l,最高为296mg/l,低于200mg/l占总水样的54%左右,低于100mg/l占7%,是两个地下水源水厂中aoc含量较少的水厂。水厂5 aoc最高为482mg/l,最低97mg/l,在97年与水厂1 供水混合后aoc浓度有一定降低,所有水样中低于200mg/l占47%,低于100mg/l 占7%。

5个水厂水样中低于100mg/l仅占总水样的4%,低于200mg/l占50%,因此基本上都达不到国外学者提出的在加氯条件下50~100mg/l的aoc控制要求,其它的研究也确实证明该市给水管网中管壁上普遍存在细菌生长的现象,因此该市饮用水属生物不稳定的饮用水。

某市5个典型水厂出厂水及管网水中aoc(mg/l)范围统计 表2   不同aoc浓度范围的水样个数及占该水厂总水样比例   <100mg/l 比例(%) 100~200mg/l 比例(%) >200mg/l 比例(%) 水厂1 1 6.67 11 73.33 3 20 水厂2 0 0 6 40 9 60 水厂3 0 0 5 33.33 10 66.67 水厂4 1 6.67 7 46.67 7 46.67 水厂5 1 6.67 6 40 8 53.33 总 计 3 4 35 46.67 37 49.33

2. 饮用水aoc控制标准的探讨

aoc是反应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即水中能成为细菌营养物的有机物含量多少的替代参数,因此研究aoc含量和给水管道中细菌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合适的aoc控制浓度便是目前这方面研究中的重点。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对实际管道中细菌生长情况和aoc含量的实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提出控制标准,这方面的领先者无疑是荷兰的van der kooij教授。他研究认为在保持适量余氯的条件下,出厂水aoc浓度在50~100mg/l或不加氯时保持10~20mg/l 时可以达到水质生物稳定(即不会引起细菌在其中生长)。louis a. kaplan等人对美国和加拿大的79个水厂调查表明95%的地表水源水厂和50%的地下水源水厂不能达到50~100mg/l的标准,所有的水厂均不能达到10~20mg/l的标准。

要准确的确定这一指标是十分困难的,应该进行长期的模拟管网试验,研究管网中细菌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影响管网中细菌生长的各项因素,如:余氯、水温、有机营养物和其它因素,才能提出科学的指标。对给水管网中细菌生长特性和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新课题,因此还缺少比较全面的研究成果和足够的基础数据,国外目前也没有立法规定的aoc控制标准的先例,只是一些研究者根据本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议值。

就国内而言,清华大学1995年首先开展对饮用水aoc特性的初步研究,1996年开始比较系统和全面地研究典型水厂中aoc特性,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根据研究结果并基于以下几点原因,提出我国饮用水aoc的控制建议值分别为:200mg/l。

(1). 以目前水质最优水厂aoc浓度作参考。所调查的5个水厂中水厂1水源水质居全国领先水平,采用常规处理和活性炭深度处理结合的处理工艺水平也属国内领先,因此水厂1可以作为较优水质的代表,其自来水中aoc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表水源水厂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水厂1水中aoc浓度低于200mg/l的水样占其总水样的80%,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低于建议值的。

水厂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水电厂 安全 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电力供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电厂作为电力供应的主力军,其能否安全、快捷地为用电企业、居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确保上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摆在每一个水电厂工作人员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目前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安全认识不足和现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两大方面。首先,市场需求给水电厂生产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重生产轻安全的管理思路。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而在安全方面或多或少带有松懈思想,给水电厂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而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完备的水电工程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控制能力,及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但由于企业过于重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理念,因此工作人员在安全技能培训及安全知识学习中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处于生产管理中主体地位的人的因素对安全生产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其次,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不规范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机械设备是电力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所有工作环节保持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是实现人机系统安全与高效的基础。设备问题主要包括设备质量问题、操作问题与维修问题三类,一些机具不具备在工作人员误操作下的安全防护功能,如出现危险情况时的报警系统未显示,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实现自动停机系统、冗余系统等功能,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此外,工作环境也对水电厂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相比其他行业,水电工程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噪声、粉尘、振动等不良物理环境不利于设备的长期运行,同时也会促使作业者容易感到疲劳,产生精力不集中、反应能力下降等问题。

二、水电厂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切实落实水电厂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切实落实水电厂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是加强水电厂安全管理的首要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水电厂供水、供电生产中的重要原则,安全决定着水电厂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日益增长的供水、供电需求。因此,必须切实落实水电厂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要不折不扣地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水电厂所有工作的始终,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阳奉阴违,切实贯彻安全管理奖惩制度,赏罚分明,对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员工要给予重奖,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要重罚,坚决杜绝发生生产事故。

2.2 切实制定措施,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切实制定措施,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加强水电厂安全管理的第二个措施。安全管理事关水电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成败,是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和根本,没有安全管理,整个生产现场管理就是失败的。因此,要结合整个水电企业的生产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方案,建立健全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落实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将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道生产工序,做到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狠纠违章,规范现场操作,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2.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生产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的第三个措施。培训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增强生产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适应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开展以岗位、班组长为主的教育培训格局。培训过程应有意识地运用规范的培训标准,统一学习笔记,建立教育培训档案,有侧重地针对主要工种进行重点培训,并重视实践技能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性竞赛、现场操作展示等丰富的活动,要努力把教育培训的触角延伸到班组前沿,以此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为水电厂安全管理提供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三、积极完善水电厂的安全管理体系

3.1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水电厂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于“以预防为中心”的原则和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中心”的原则要求在设备管理、操作、制度等方面引入事前控制,首先应对整个工作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各部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寻求最低的事故率和最小的事故损失。其次,应对系统进行技术监督,其内容包括预防性试验、电能质量、电测、环保、继电保护、节能等方面,其中预防性试验是针对电力设备进行的,通过绝缘预防性试验可以掌握设备的绝缘性能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内部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与检修,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再次,应建立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点检制。以科学的点检标准和点检制度预先对重要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和排除。另一方面,应以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为目标,建立人性化的考核机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的权责和义务。为使管理体系更加标准、规范,必须建立全面的安全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安全奖惩制度包括安全长周期考核规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奖励实施细则、经济责任考核制度、设备维护消缺奖励办法等;而监督机制则应由基层单位自我监督、企业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等部分,组成健全的三级安全网,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

3.2 深化安全思想认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在认识到安全事故的重大危害,以及安全管理在企业运行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企业应加大安全培训与生产技能培训的力度,帮助工作人员提高知识技能与安全意识,使之具备适应科学管理理念的综合素质。以实用性竞赛与现场操作展示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形式,为水电厂培养具有现代管理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结论:

总之,安全管理是水电厂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也是上下游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深化安全意识,严格制定并落实生产现场的操作规程,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积极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水电厂的高效管理,为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泽玉.风险管理与水电安全生产[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9.

[2]张东栋,寿攀.水电站安全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

[3]梁超英,水电厂扩建工程的安全管理[J].湖南电力,2010.

水厂管理制度篇4

1水厂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及投资控制含义

1.1水厂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

水厂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是水厂工程投资控制的基本要素,在水厂工程的管理体制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的执行度不高,不仅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还增加了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此外,水厂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有疏漏之处,这就大大的增加水厂工程的控制难度[1]。

1.2水厂工程投资控制的含义

水厂工程投资控制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使水厂工程投资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水厂工程的投资设计人员需要在投资全程中进行全盘的规划,并对水厂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计划,从而保证水厂工程项目各阶段建设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要在水厂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妥善的规划,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此外,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是以水厂工程的预算金额作为水厂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目标总额,在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中将预算金额与实际支出金额进行比较,并找出资金偏差,使其不突破水厂工程的计划投资金额[2]。

2水厂工程投资控制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2.1.1生产规模

本次水厂工程的技术改造的目标是使水厂的工艺处理流程更加完善,提升供水质量,此水厂需要全天均衡供水,一天最大的供水量达到20万m3。

2.1.2实施进度

水厂工程的原本计划半年内建设完成,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对施工质量和进程进行监督管理。

2.1.3固定资产投资

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116.39万元。其中水厂工程的土建费用为38.83万元,设备、仪器等采购及安装费用为39.27万元,管道工程费用为19.51万元,其他支出费用为18.78万元。

2.1.4水厂工程投资案例综合分析

本次施工是结合该水厂原有水处理设施、人员和技术,对水厂的工艺处理流程进行改造,并根据该水厂工程的改造要求对一些旧设备、旧仪表进行更换,以及一些配套的给水构筑物的改建。在该水厂改造过程中,为了使预算投资和实际投资保持在同一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将每一个阶段的施工计划投资都和实际的资金投资进行比较,从而对投资资金进行控制管理,实现计划投资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致。

2.2水厂工程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本次水厂工程投资的固定资产和计划投资资金虽然有小幅的差距,但是总体而言差距不大[3]。然而,在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其投入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究其问题因素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2.2.1水厂工程的投资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本次水厂工程的可行性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投资控制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再加上投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预算超支的情况。对于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管理人员应具有专业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这对工程投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投资控制管理中,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并且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知识,而且该水厂工程的投资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出现了投资难以控制造成资金超额现象。

2.2.2水厂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水厂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也是水厂工程投资控制出现问题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水厂工程的建设中经常会因为设计图纸的不合理、不完善,或者施工技术不合格等原因造成工程施工后期出现变更,使得建设单位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除以上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因素以外,水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还可能是意外原因引起,例如遭遇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暴雨等现象,都可造成投资失控[4]。

2.2.3设备的选用问题

没有正确选对设备也是导致投资失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生产的需要为前提。设备选型时要注意标准化、常规化和通用化,可降低日后设备运行的维保费用。高效率、技术先进和节能环保的设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的投资利益回报。产地要以国产的为首选,达到最佳的性价比,所以设备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也是投资控制管理人员需要重点管控的问题。针对上述水厂工程中投资失控问题,因其涉及的因素过多,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管控:①要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重视水厂投资控制的重要性;②要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投资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对水厂投资控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工程施工、设备、人员、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此外,水厂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影响水厂投资控制的另一重要因素,在这一方面,除了事前建立一个完善的施工计划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中不可控因素的预防和监督,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投资的超支金额。

3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措施

3.1水厂工程设计阶段的严格管理

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不是只对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应该未雨绸缪,在水厂工程的建设前期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而且控制的重点就在于施工前的决策和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关系到今后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和超支费用的金额数量,在水厂工程的投资决策完成之后,整个水厂工程的工程造价主要取决于设计阶段,包括水厂工程完工后所支付的工程款、设备款还有水厂投入使用后的维修费用以及局部的更新费用等等。根据有关部门的专业统计投资失控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阶段的不合理,此外,若是设计阶段事前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则工程项目可能节省10~20%的造价金额。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对水厂工程设计阶段的严格管理[5]。

3.2把握水厂工程动态和静态的投资控制

水厂工程的投资控制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管理控制。所谓的静态控制是指水厂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资金预算,而动态控制则是在施工阶段根据实际所支出的投资金额和计划投资金额的控制。相对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后者在前者所提供的数据参考上进行设备的选择以及决定所选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数量,以此确保实际的支出金额和计划金额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在确保水厂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再者,对水厂工程的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无论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拟定还是施工后的投资控制,都应该确切的考察水厂工程的内外环境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定夺[6]。

4结语

水厂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城镇; 污水处理厂;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3902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农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若大量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河流湖泊等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8年以来,辽宁省集中建设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市县全覆盖,辽河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相继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健立完善污水处理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情况

目前,辽宁全省共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60座,设计处理能力845万t/d,总计投资150多亿元。处理工艺普遍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法”(简称A2O法)和间歇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等工艺为主的生化处理技术。

2.2 运行情况

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稳定运行的有156座,日理污水652万t,平均运行负荷率为77%。污水处理厂整体运行稳定,COD平均排放浓度约22.9 mg/L,氨氮约2.7 mg/L,总磷约0.5 mg/L。

2.3 运营情况

辽宁全省共有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行第三方运营模式,占总数的62.5%,其许经营73座、委托运营27座;政府自营的60座污水处理厂多由下属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负责管理。

2.4 运行成本核算情况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运行费)主要由电费、药剂费、设备维护及维修费、人员工资及管理费、污泥处置费、药剂费和其他费用等构成。

根据对全省年平均运行350 d以上的污水厂数据统计测算,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平均运行成本约为0.68元/t。

2.5 污水处理费征缴情况

辽宁省市、县两级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收缴力度较弱。根据2014年相关资料统计,市(区)级污水处理费居民平均征收标准为0.58元/m3,最高为0.8元/m3,最低仅为0.5元/m3;在已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县(市)中,居民平均征收标准为0.51元/m3,最高为0.8元/m3,最低仅0.25元/m3。

据调查统计,2014年全省污水处理费应收11亿元,实际收缴额仅7亿多元,收缴率不足70%。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足够认识,设计不够缜密

对污水厂稳定运行认识不足,“重建设轻运行”,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资金保障不到位,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设计上也存在“技术僵化”“重水轻泥”“厂管不配套”“雨污不分流”等现象,形成了一些“先天性缺失”,影响制约污水厂的稳定运行。

3.2 结合实际不够,技术选择“一刀切”

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路线选择,结合实际不够,采取模式化的工艺路线,如执行一级A排水标准就选用A2O+深度处理工艺,一级B标准就选用AO+湿地工艺。

3.3 管网不完善,影响污水厂运行质量

污水管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汇水管网建设滞后,收污水量不足;二是管网漏失严重,现有管网因老化严重、施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渗漏、地下水倒灌等;三是雨污未分,老城区管网均为雨污合流制管网,特别是工业污水的超标排放,严重影响了污水厂的稳定运行。

3.4 经费保障不足,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

首先是征收标准低。全省平均居民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不到0.6元,达不到国家每吨污水0.8元的要求;再者收缴不到位,全省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不足70%,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运行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上述问题导致财政压力巨大,县级政府尤为突出,甚至出现拖欠污水处理费等问题。

3.5 污泥处置问题突出,再生水利用率较低

一是污泥处置矛盾突出,仅沈阳、大连等少数城市建成了专业的资源化污泥处置场,大多数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均采取干化混合填埋等方式,占地面积大、易产生二次污染。二是再生水利用率低。据统计,2014年辽宁省再生水利用率为10%左右,中水的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3.6 运营体制不顺,专业化管理薄弱

部分县级污水处理厂由政府部门(或下属企业)直接运行,这种“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失位错位问题,直接影响了对污水厂的运行监管。此外,部分县级以下污水厂缺乏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对于应对来水水质变化和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污水处理厂设备故障率高、运行不稳定。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运行管理

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强化管网建设。注重转变“重水轻泥”观念,坚持“泥水并重”,建设污水处理厂同时考虑污泥处置出口,做到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置的同步建设、同时运营。

要坚持各负其责,各履其职的原则,细化明细污水厂运行责任。要把运行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完善保障制度。

4.2 完善工艺,推进示范污水厂建设

不断完善工艺路线,城镇污水厂要结合实际,有效衔接工业园区与工业污水的抗冲击技术,提高泥沙的有效去除,推广高效除磷脱氮技术。

积极探索示范污水处理厂建设,鼓励和推动条件成熟地区先行一步。以实现水质提升、能源自给、资源回收和环境友好为目标,借助科技攻关成果,谋划针对北方严寒地区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污水处理示范厂建设,打造一批低碳环保的先进污水处理厂。

4.3 统筹协调,提高污水费征缴水平

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继续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制度,设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县城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

加大污水处理费收缴力度。着重加强企业用户和自备水源用户污水处理费的征缴,加大征缴执法力度,实现应收尽收。

4.4 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促进运行质量的提升

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按照城镇污水厂鼓励性补贴、贫困地区优先补贴和西部地区倾斜补贴的原则,对符合环保要求,达到连续运行、达标排放且无违法违规行为的污水厂给予补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除外。

补贴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只能用于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补助。

4.5 深化运营改革,提高再生水资源化利用

完善城镇污水厂社会化运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污水厂运营;加强综合管理,实行准入、运营、退出全过程监管机制,合理确定收益,规范合同约束,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制定鼓励政策,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由省统筹制定中水指导价格,形成自来水、自备水源、中水阶梯价格体系,鼓励企业等用水大户使用再生水。各级地方政府要按国家要求,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和管网,新建项目用水工艺必须达到清洁生产水平,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刘 峰,宋闯.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浅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

水厂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更新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既是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高作,又是环境管理的“短板”,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于污水处理厂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因此,依据国务院《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迫在眉睫。

1、关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管理模块的分析

在现阶段污水处理厂运作过程中,进行生产质量模块的控制是必要的,这不仅仅进行出水水质模块的检验及其记录,还要针对其实际变化情况,展开参数的分析,保证科学化的工艺运行参数的设计,进行水量及其水质的控制,保证其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保证其出水模块的达标。这就需要进行污水处理厂水质管理体系的健全,进行水质变化规律的汲取,积极做好相关的实验,进行水质可生化性的分析,这也需要进行出水量的积极统计,并且做好相关的汇总工作,保证其水质的有效操作。

在日常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模块中,其水质管理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针对水质正常时的管理模块及其水质异常情况的处理模块。在正常水质处理过程中,要针对水量情况、空气情况等展开分析,保证相关参数检测化验模块的有效开展,保证按照检测计划展开工作,积极做好记录,进行其变化情况的积极分析。在水质异常情况处理过程中,要进行水处理核心设备的应用,保证其生化反应池各项指标的正常性,保证其针对空气状况、污泥状况等展开积极管理,避免其异常情况的产生。这也需要引起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进行符合操作标准的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微生物的状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2、当前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不规范

污染治理设施的非工业化、非社会化管理运行,运行效率低下,导致一些地区污染治理设施因缺乏资金而无力兴建,有的地方建得起也无力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经常处于半开半关状态,给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造成建得越多、包袱越重的现象,严重影响污染治理效果。因此,急需创新模式。

2.2、资金短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得到很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行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设备落后是一大难点。国产化开发的问题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短缺,导致了大批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迟迟不能运行,不能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且已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也不能正常运行。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治理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水处理厂建设主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从而导致工程投资大、债务负担重,并抑制了国内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2.3、工艺简单,处理深度不够

目前,很多的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应用工艺简单,以人工快渗、人工湿地等工艺为主,少部分有接触氧化、A2/O、SBR等工艺。所以,大多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效果不佳,且末端未设置杀菌消毒工艺,出水中粪大肠菌群等指标长期出现超标现象。

2.4、运行负荷低,污水收集率不高

目前一些地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普遍存在一、二级管网建设滞后问题,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运行负荷不足设计能力的60%,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既不经济也浪费资源,更不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环境效益。

3、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体系的健全

3.1、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厂必须在指定位置安装进水、出水流量计和在线监测系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建立完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污水处理设施停运申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同时,污水处理厂应配套建设污泥处理设施,规范处理污泥;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排水管网的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排水许可制度,建立并完善排水管网的巡查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加大排水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从源头治理,杜绝排水管网处接、乱接,确保排水管网安全、畅通。加大排水管网管理、维护投入,提高排水管网管理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建立排水管网监控信息管理系统。

3.2、推行绿色管理

污水处理作为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优化建设、运行、管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的资源化,搞好污水处理的规划,制定一系列支持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还要大力发展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新设备,把污水处理与水资源的再利用结合起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实施绿色管理是创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有力保障,污水处理行业属于环保产业,在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臭气、噪声、固废等二次污染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周边不断进行着开发、扩建,污水处理厂二次污染问题不但给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而且也制约了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市民对污水处理厂二次污染问题的投诉与日俱增。因此,必须依靠实施绿色管理,来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的二次污染问题。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将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行业管理模式与绿色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污水处理厂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3.3、改革水资源监管(水污染治理)制度

目前水资源监管事实上是“九龙治水”体制,必须在尊重水资源自然规律前提下,从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出发,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建立统一监管体制。如整合(撤并)现有水资源监管机关职能,建立国家水资源监督管理委员会(水监会),全面统一实施水资源监督管理(保护)。在水监会直接领导下,建立七大流域(更多)的水资源监督管理局,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在流域水资源监督管理局直接领导下,建立各江河、湖泊水资源监督管理处(分局),全面承担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管理、治理、节约、配置及保护的政府职责。只有这样,水污染治理制度(体制、机制)的运行(运营)才有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体制)作为保障,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3.4、城市污水高效低耗成套技术、工艺与设备

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污泥堆肥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污泥厌氧消化成套工艺技术高效快速厌氧污泥稳定化工艺,高效好氧污泥稳定化工艺,中小型污水污泥生态利用技术及工程示范;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城市污水的完全无害处置新技术,污水综合利用的集成化工艺技术与应用示范。

3.5、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深度

对尚未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应在处理工艺上做好比选和优化,同时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加大深度处理投入,逐步完善后续脱氮除磷和杀菌消毒等处理工序,使各项出水指标能够真正长期稳定达标。

结束语

城市水污染治理与污水治理厂的建设运行及环境管理密切相关,所以需要积极在行动中落实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厂建设与运营机制应充分考虑到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水环境质量提高的角度体现城市污水治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洪玲.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的更新[J].民营科技,2014,02:112.

水厂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自来水厂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高速城镇化的进行,使我国在给水、排水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供需矛盾:水厂的进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原水中有机物、NH3-N等含量的不断上升;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增加了净水处理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水质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出厂水水质要求也愈加严格。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各项水质指标的限值也都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用户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供水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供水水质。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特别是饮用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自来水厂的监管力度,保证自来水厂内部制水、销售等的良好运作,确保其销售的水是达到国家标准的,可放心饮用的。

一、对于影响水厂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1、水质检测和监测不到位。目前,很多水厂的水质检测次数较少,且主要由工程管理单位出钱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水质检测,水质监测尚未开展,水质安全存在隐患,且相关部门的水质检测与水质监测的职责存在缺位,水质的检测和监测都难以按规范展开。

2、水厂管理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大部分水厂负责人和供管水人员卫生意识不强、卫生法制观念淡漠、自身卫生管理不到位,健康证持证率低。 

3、水厂的设备、管网、设施缺乏日常维护保养。水厂的设备、管网、设施等一些因素,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管道供水,一些使用薄壁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ppr管的输水管道,如果缺乏日常的维护保养,长期使用则极易对水质产生一定的污染。另外,用水量少、水循环不足,都有可能形成“死水”,滋生微生物,使水质发生变化,如果水厂一旦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在维护保养及消毒产品更换方面存在问题或是回水未经消毒直接回流至贮水罐,都会造成水卫生隐患。

二、测评各项消耗指标   

1、药耗:药耗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为了约束操作工规范操作,合理投加药量保证水质,我们仍制定了消耗定额。定额规定的消耗量,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浪费,更重要的是保证水质,高于定额上限者规定有相应的罚则,低于用量下限的罚则更严厉, 以此作为控制水质的管理手段。  

2、漏失率:漏失率是衡量自来水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另一重要指标。小型水厂由于覆盖面小,产量有限,管网漏失的影响大,少量的漏失占总量的比例高,因此是应下力气抓好的重要工作。确定合理的漏失率的方法是实际测定。这个厂的计量水表,由于现场安装位置的限制,水表与直管段的长度未达规范要求,产生水表计量误差,差值如何确定呢,我们采取水泵的实际输水量与水表显示流量进行对比。

3、电耗:一级泵站是在一条拦河坝上游取水,因此河水位和它的扬程相对比较稳定。在夜间二级泵站停机,一级泵站工作期间,根据清水池水位上升速度测定一级泵站的流量及其单位电耗,经过几个时段的实测,测得该泵站的平均电耗为170kWh /dam3。再用类似的方法测得二级泵站的电耗为150kWh/dam3,在此基础上考虑自用水量和照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确定一级泵站的定额指标为180kWh/dam3,二级泵站为160kWh/dam3,由此得出两级泵站的生 产性单位电耗为340kWh/dam3 。

三、建议

1、 加强药剂采购及使用管理

水厂的药剂主要有混凝剂、助凝剂以及消毒剂。一旦使用不合格的药剂,不仅达不到水处理效果,反而会带来新的污染,影响供水安全。根据《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可采取如下措施:水厂使用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水处理药剂,应具有生产许可证、省级以上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及化验报告,并应执行索证及验收制度。供水厂采用的水化学处理药剂、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T172 l8和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219的规定。每批净水药剂及材料在进厂时、久存后和投入使用前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抽检;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投入使用。

2、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

自来水厂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自来水厂的运作。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员工选拔,保证员工是持证工作的。另外,自来水厂还需要成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了解自来水厂供水系统的组成和运转;二是掌握水泵方面的知识;三是认识净水流程和相关知识;四是对管网的维护知识;五是电气知识。 2、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对自来水厂的运作有重要的影响。自来水厂必须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优质水的供给,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自来水厂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国家法律为指导,完善纪律组织、安全生产和规范操作三方面的规章制度。自来水厂在规章制度建立后,必须将其积极落实到位,保证规章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保证自来水厂的优质供水,获得更多居民的信任,进一步扩大自来水厂规模,促进我国自来水厂的发展。

3、 加强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

各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水厂出水水质的有力保证。尤其是沉淀池的排泥、滤池的反冲洗设施、加氯间的加氯设施、加药间的加药设施等是水厂水质保障的关键设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制定运行制度,定期对构筑物进行清淤、清洗和消毒,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如对絮凝反应池、沉淀池每年清泥一次,清除沉积在池底的淤泥;对各排泥阀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排泥系统正常工作;对清水池一年清洗一次。清洗完成后加氯进行浸泡消毒24h,防止池里细菌等滋生,保障供水安全;对于一些大型水厂的蒸发器,定期清洗瓶胆,委托具备相应检验资质的单位对蒸发器瓶胆的承压能力以及内部传感器、缓冲罐、氯气释放系统的安全阁等进行检验,并对蒸发器瓶胆称重复核,当重量减少超过一定重量时,需立即更新;疏通输氯和传感器连接管道,测量输送管道壁厚,复核机械强度,确保加氯系统安全。

4、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主动收集设备运行信息。

随着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根据厂区生产情况分班组,不同设施中的设备保养、检修等维护工作可全部落实到各个班组,并且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为避免重复设置机构和人员,使专业管理的要求与日常生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将所有岗位均定为技术岗位,变计划维修为生产维修。各班组的生产人员在日常运行中收集设备运行情况,根据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维修意见,使设备在最佳运行状态的运行,避免对一些非重点设备进行不必要的预防性定期维修而造成的拆卸磨损,而减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水厂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水力发电厂;安全运行;大系统

前言:与普通企业的安全生产相比,水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有着比较大的特殊性,在水力发电厂运行的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只有具备相应技术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水电厂的正常运行。水力发电厂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带来无法预估的损失,基于此,必须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不过,其安全运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要通过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来进行。

一、设备故障

对于水力发电厂来说,设备是其运行的保证,当各个设备的功能、性能全部正常时,就能够实现安全运行。水力发电厂的设备会长时间的处于运行的状态,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磨损、损坏等,需要及时的进行修理,当修理不及时或者修理不完善时,就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进而造成安全事故[1]。近年来,水力发电厂对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不过原来就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设备除了运行中会产生故障之外,在设备采购环节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购人员在采购设备时,未能充分别的保证设备的质量,从而导致设备投入使用后,经常出现安全问题,影响水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

解决措施:所谓大系统分析与控制,就是指通过水力发电厂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将存在的问题解决。设备故障的解决需要采购部门、设备维修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协同工作。首先是采购部门,在进行设备采购时,要做好采购计划,对设备的质量进行充分的重视,保证采购回来的设备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其次是设备维修部门,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要加强维护的质量和力度,避免维修之后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是管理部门,要对设备的采购与维护进行科学的监督,加强部门信息沟通,保证这两个部门工作的质量,保证水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

二、人为因素事故

所谓人为因素事故,就是人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安全意识不强,或者主观上的疏忽,导致安全问题发生。一般来说,人为因素事故主要发生在两处,一是发电维护分厂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因为维护人员的原因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另一个是在运行调度分厂,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另外,当发生安全事故时,一些相关人员会存在着推卸责任的行为,进而导致安全事故无法进行及时的处理,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解决措施:为了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就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力发电厂可以定期的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以安全运行教育为主,从而达到提升安全意识的目的,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4]。同时,针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以此来保证安全运行,比如针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安全教育之外,还需要增加设备安全操作内容,进而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为了避免工作人员推卸责任的情况,还应实行个人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事故责任人直接承担责任,同时,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以便于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有效的保证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

三、安全管理失误事故

在水力发电厂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安全管理存在着失误时,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管理中,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比如安全制度的建立、安全运行方针的落实、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等,然而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管理力度不足等,都会引发安全问题[2]。比如水力发电厂的员工需要根据岗位配备相应的安全装备,以便于保证员工的安全,然而,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未充分的重视员工安全装备的配备,进而导致员工在操作设备或者进行其他工作时,发生安全事故。

解决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安全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避免因为安全管理工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管理的正常进行。

四、运行管理缺陷事故

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人员分配时,要充分的考虑岗位与人员的实际特点,保证人员与岗位相符合,进而充分的发挥人员的作用,保证水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3]。不过,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人员分配时,随意性很大,进而导致人员与工作岗位不相符合,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工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水力发电厂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地协调,进而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流畅,实现安全运行,不过,当前水力发电厂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还比较差,阻碍了信息的流通性,导致安全运行失控,引发安全问题。水力发电厂的发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这就需要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准确的调度,从而保证水力发电厂不受影响,不过,由于调度存在问题,导致安全运行也受到限制,经常发生安全问题。

解决措施:在水力发电厂运行的过程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人员配置时,要对各个员工的专业技能充分了解,进而根据其擅长之处,结合具体岗位的实际特点,实现科学配置,这样一来,员工的正常操作就可以保证,避免了安全问题的发生;各个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要积极主动的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在保证水力发电厂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要参与进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为了达到这一个目的,在利用大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时,可以在各个部门中宣传全局思想,进而促使各个部门树立全局意识;调度部门在进行调度时,要建立起完善的调度制度,同时,还应该对各种影响因素,尤其是自然因素中的降雨、防洪、灌溉等注意,进而实现水调和电调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水力发电厂安全运行。

结论:在水力发电厂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影响其运行,并带来严重的损失,影响了水力发电厂的发展。通过大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有效的对水力发电厂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安全性,提升了水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宏壮.对提高水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途径分析[J].通讯世界,2014,(12):89-90.

[2]朱成亮.龙滩水力发电厂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与管理的探索[J].红水河,2015,(01):75-78.

水厂管理制度篇9

十一五初期,国家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4%。截至目前,我国投入商运13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28台核电机组,17台核电机组正在审评中。预计到2012年,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将超过法国、日本等国现有核电规模(50多个机组),成为世界核电大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机组数量将超过美国现有核电规模(104个机组),进入世界核电前两名,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总容量将近1亿千瓦。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两台100万千瓦机组2005年陆续投入运行,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省对核电厂监测实行企业和政府监督相平行的“双轨制”。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制订了《田湾核电站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方案》,定期对田湾核电站周围陆地和海洋环境样品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厂址周围环境γ辐射水平、空气环境介质、陆地环境介质、海洋环境介质和指示生物中各种放射性核素水平基本均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尽管如此,我站于2007—2010年期间,对田湾核电厂废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海水进行了70余次采样监测。分析表明,环境海水中氚浓度水平为0.46~41.7Bq/L,均值2.5Bq/L,与本底水平(0.76~0.91Bq/L)相比有明显增高,并且呈上升趋势。在对田湾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留样复测中我们还发现,液态流出物在排放前的氚浓度水平最大达到1.6×105Bq/L,这个数值是环境海水中所测的氚最大浓度值的几千倍。参照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2009年第1季度对秦山核电基地环境空气中氚活度浓度监测结果[1],空气中和降水中氚含量维持在高于核电厂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的测量值。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2009年对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液态流出物的留样复测中,也检测出少量的放射性核素110mAg、137Cs、60Co和58Co[1]。这都说明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核电厂周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水平的增高。一般而言,核电厂上报给政府和环保监管部门的报告均以放射性流出物月排放及累计量与国家批准年限值比较结果为考量指标,监管部门对其排放浓度、排放核素和排放波动情况均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因此,环保部门应当尽快建设放射性流出物实验室,制定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开展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政府监督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核电厂厂址周边环境和公众安全。

1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1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职责要求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和标准中,仅有下列两部涉及到环境保护部门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实施监督性监测,并根据需要对其他核设施的流出物实施监测。•《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在第4.2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设立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第4.2.2条提出核电厂监督性环境监测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实施[2]。以上规定中没有明确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在对所在地核电厂流出物实施监督性监测的法律地位并缺乏对其工作细则的相应要求,更缺少环境保护部门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实行监督性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

1.2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控制原则[3,4]我国现行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主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条件下的公众剂量约束管理,同时辅以明确的年排放总量管理要求,对于排放浓度的管理则是间接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三重控制:•个人剂量约束:每座核电厂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造成的有效剂量,每年应小于0.25mSv。•对每座压水堆型核电厂规定了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控制值:对于液体放射性流出物,氚的年排放量控制值为1.5×1014Bq(4×103Ci),除氚外其余核素的年排放量控制值为7.5×1011Bq(20Ci)。•放射性流出物浓度的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1.3核电厂流出物排放相关标准目前我国有以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可供参考:•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8.6规定,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时,应保证排放不超过审管部门认可的排放限值,包括排放总量限值和浓度限值;在运行期间,应使所有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保持在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6]。•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6]第6.6条规定,核动力厂的年排放总量应按季度和月控制,每个季度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1/2,每个月的排放总量不应超过所批准的年排放总量的1/5。若超过,则必须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和GB14587—2011《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均规定,对于滨海厂址,槽式排放出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应超过1000Bq/L;对于内陆厂址,槽式排放出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应超过100Bq/L,并保证排放口下游1km处受纳水体中总β放射性不超过1Bq/L,氚浓度不超过100Bq/L。如果浓度超过上述规定,营运单位在排放前必须得到审管部门的批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7]中对海水中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作了规定,包括60Co、90Sr、106Ru、134Cs和137Cs,具体列于表1。

1.4我国核电厂流出物排放控制要求从我国现行法规要求来看,对流出物排放控制大致是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剂量控制和法国的排放总量控制[8]内容相结合,缺少美国那样的排放浓度控制值[8]。田湾核电厂批准的1、2号机组最大年排放量列于表2。2006—2010年上半年期间,田湾核电站气态流出物的年实际排放量/年限值范围为0.017%~0.26%,液态流出物中氚年实际排放量/年限值范围为3.6%~40.6%,除氚外核素的年实际排放量/年限值范围为0.6%~1.9%,均低于国家对其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控制值。国内各个核电厂对排放浓度的控制要求更多的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而定。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制定的排放内部控制标准:正常运行期间为500Bq/L;大修期间为l000Bq/L。秦山核电一期和二期的排放控制标准长期执行370Bq/L,后来从废物最小化出发,经原国家环保总局审批后调整为3700Bq/L。田湾核电厂按俄罗斯原设计的排放控制标准为20Bq/L,在首次装料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审评时,从废物最小化考虑将除氚外放射性核素浓度排放控制标准改为200Bq/L,氚活度浓度控制值为8×106Bq/L。

2国内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现状目前国内已运行的核电厂反应堆堆型主要为压水堆,另有两座重水堆。压水堆核电厂在运行期间对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类别主要分气载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两类。针对气载流出物的监测,监测项目又分惰性气体、131I、气溶胶、氚和14C,由于惰性气体(如88Kr、135Xe、41Ar等)和卤素(131I)的半衰期都极短(几~几十小时),测量方式只能采用在线连续监测(见表3)。液态流出物主要监测对象是核电厂贮存槽和排放口(见表4)。环境主管部门对国内已建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方案列于表5。通过表3、表4可以看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流出物的监测内容,但测量方式或频次均未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标准规范的可操作性。通过表5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没有相应的法规、标准规范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方式和内容,江苏、广东和浙江省环境主管部门对核电厂的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点位、样品数目、分析核素、测量方式和监测频次上都有所不同。

3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建议

3.1制订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技术导则针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测,我国只有一个规定———《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10],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的技术导则规范,以明确环境保护部门在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地位、职责和监测细则。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对核电厂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实施细则的不统一。在已建核电站的省份,目前开展的核电厂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为抽测和复测,抽测和复测的样品由核电站提供。但从测量频次上看,有的省份环境主管部门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采样分析,有的则按照半年进行采样分析;从液态流出物的监测点位上看,有的选择为总排放口/机组,有的选取排放槽/机组;从监测项目上看,有的省份对液态流出物测量项目为氚和锶-90,有的则为氚和γ核素。•对核电厂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对象没有明确要求。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未规定对液态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抽查频次,不管是从时间周期或是按照核电厂的排放频次,都没有明确要求,并且监测对象也没有针对特定核电厂的各种排放槽或总排放口进行具体说明。核电厂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量较大,尽管都是实行槽式排放,但不同核电厂设计的废液排放槽的类型和个数也不一致,并且排放槽的设计容量的不同也造成核电厂液态流物的排放频次显著差异(见表6)。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何选择适宜的监测周期进行取样监测,既使得监督性监测具有代表性,又要保证监督性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这都需要斟酌统一。•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在线监管工作存在缺陷。在核电厂进行环评审批,建设运行前没有在排放口为环保主管部门预留相应的在线连续监测哨点,同时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中尚未明确环保主管部门对核电厂流出物排放实行在线连续监测的必要性,更没对这套针对监管部门使用的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提出相应要求(是和核电厂共用异或独立的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不管是核电厂已建成的流出物在线监测系统接受地方政府的实时监管,还是地方政府在核电厂独立建设流出物在线监测系统,都应该明确下来,保证对核电厂流出物的有效监管。目前,在已建核电厂的省份,有的省级环保监管部门只能依靠核电厂营运单位在排放口设置的实时监测系统对流出物监测数据进行简单浏览而无法实现在线连续监控,有的在这方面的监管甚至仍是空白。因此,环境主管部门对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监督性监测工作的任务应该明确下来。表7给出了对气态流出物和液态流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内容和监测方式的一些初步的建议。

3.2省级环保部门建设放射性流出物实验室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存在排放量大,衰减时间短,活度较高等特点,这就造成了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监测工作具有分析样品量大、采样到监测周期短、放射性水平较环境级实验室高等特点。因此,省级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在核电厂所在地就近建设放射性流出物监测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和专用大型分析仪器,保证流出物监测分析工作的高效及时、准确有序,保障核电厂放射性流出物的安全排放。3.3建立环境海水连续监测体系目前,我国对核电厂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的环境主管部门主要是江苏站、浙江站和广东站。多年来海水监测数据反映了海水中氚浓度水平数据波动较大,数据异常偏高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海水采样时间与核电厂废水排放时间间隔短,同时还存在采样点位、天气以及海水涨潮落末等环境气候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采样时间也是流出物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核电厂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环境本底某些放射性核素的增高,而我国沿海已运行、在建、规划多个核电厂址,目前尚未开展海洋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工作,而国际上很多建设核电厂的国家均建有海洋连续监测哨点[11]监控核电厂周围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建议在海洋中设定固定连续监测哨点,建设海洋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络,掌握核电厂周围海洋环境放射性水平变化情况,同时为核电厂运行前本底调查,海洋环境放射性调查或退役调查工作做好数据积累。

水厂管理制度篇10

一、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1、建章立制构保障

党风廉政建设重在落实,厂领导班子首先把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作为前提和关键。在认真学习了榕委[2002]88号文《关于××市县(市)区、市直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的暂行规定》和榕建党[2004]32号文《关于印发“××市建设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2003年初,我厂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支部书记、党支部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并制定下发了《××市××污水处理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对各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生产经营目标进行了量化分解,纳入年终考核兑现。为保证“双目标”工作落实到实处,党支部书记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市××污水处理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从而保证了党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2、强化宣教是基础

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必须常抓不懈。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为此,我们在认真组织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全部党员、干部在企业改革中争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同时,我们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法”、“两例”知识学习,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多场,以观看录像讲解廉政警示案例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以廉政实例警示广大干部廉洁自警,还通过宣传专栏、政论文比赛、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等形式进行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及防腐拒变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而为实现“双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监督是关键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大量事实证明,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强化监督,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防止权力腐败的关键环节。防腐拒变,关键在源头。我厂党支部十分重视源头治腐,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首先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及政策法规教育,要求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经得起任何复杂环境考验。其次加强了监督约束机制,加大了监管力度,制定了《厂务公开制度》、《防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若干规定实施意见》、《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等监管制度,以职责和制度约束干部廉洁自律。通过这些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保障了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同时,我厂还明确规定,凡属重大项目一律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既节约了大量资金,又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此同时,我厂还把源头治腐与厂务公开结合起来,抓住了关键。我厂党支部一直十分重视厂务公开与民主议事制度的落实,凡属重大问题、职工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员工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等)都提交职代会讨论,从机构上保障了职工行使民益。此外,我厂还广泛实行公示制度,两年来,我厂对入党发展对象、拟任中层干部以及厂级副职领导等均做到事前公示,交给广大群众监督,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使广大领导与党员置于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中。

4、选任干部按规定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危害最大的不正之风,而且会带来和助长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自投产运行两年来,我厂始终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为切入点,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初步形成了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新框架。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他们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才能把人选准用好。2004年10月,我厂原副厂长兼副书记因工作需要调离我厂,为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我厂拟从现任正职中层干部中推荐二人作为厂级副职人选。为更好地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我厂召开了副厂级领导民主推荐会,由全厂职工对被推荐人进行民主测验和民主评议,从而充分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推动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年度目标责任制执行方面

在过去的两年里,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实施“十五”计划、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两年,也是我厂处在高起点、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厂狠抓工作落实,突出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抗击非典、创模达产达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省、市、局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将两年来的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健全机构设置,建厂初期即设立了工会、职代会,积极研究推动企业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十大部分共79项),明确了各自岗位的岗位职责,并予以公布执行。

2、科教兴企,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需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加强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和教育。针对我厂青年职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人才培训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所有新聘进厂的技术工人都经过正规培训,特殊工种如电工等也都参加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

4、2003年,全国非典肆虐,根据污水处理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水质易导致传染等特点,我们设立防治“非典”领导小组,制定了抗“非典”预案,并在全厂职工中普及防治“非典”的知识,加强人员防护。由于管理到位,措施得力,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5、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的号召,于02年8月参加××污水处理厂BOT投标并中标,负责厂区的融资建设及运营。在广大工程人员的努力下,××污水处理厂已于04年1月提前投产试运行。××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水处理厂融资建设的BOT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对工程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理等均采用公开招标,择优选定设计、施工、监理及设备,确保了工程质量及今后的运行管理。

6、2004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攻坚年。根据××市创模办的部署,我厂是本次创模验收工作的重中之重,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首先成立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从机构上实现了对“创模”工作的统一指挥、专题研究。同时,我厂还多次召开“创模”迎检专题会议,制定了“创模”迎检预案,全力以赴抓紧抓好“创模”迎检各项工作。由于建立健全了机构,充分发挥了管理职能,我厂圆满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创模任务。

7、抓管理,促生产,确保污水处理达产达标。2003年我厂日均污水处理量为13.15万吨,随着厂外污水处理管网工程的完善及西区污水东调的完成,自2004年4月,我厂日平均处理污水达20.5万吨,从而达到20万吨的设计规模,实现满负荷运转。从4月份到目前为止,本厂一直保持每日处理污水20万吨以上,并稳定地正常运行,且出水达到设计标准。

8、2003年7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始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简称“新标准”),新标准中增加了TN(总氮)、TP(总磷)以及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在内的多项控制性指标,是××污水处理厂目前既定的工艺和设施所无法达到的。为使出水水质全面达到新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我厂拟进行一期工程技术改造,经咨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并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拟将一期工程技改并入二期工程建设,此项工作已上报市政府批准。

9、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我厂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榕委[2003]113号文《关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在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以及化验中心计量认证等三种形式的认证,现已完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的编写。如果能够通过认证,不但可以提升我厂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同时还能完成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环保资质的申报,避免污水处理厂因无环保资质运行而受处罚。

10、根据中共××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榕文明办[2004]1号《关于申报创建本届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村镇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厂拟申报××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为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我厂于2004年初就制定创建××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工作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

11、紧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层层落实,积极加强交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在建设局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2003年度局安全文明生产先进单位。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2、为充分发挥我厂作为××市环保教育基地的作用,经省城建协会同意,在我厂设立了全省污水处理技术工人培训点,并拟设立污水处理专业专升本、工程硕士函授点。现我厂已成立了培训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