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青年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31 19:08:02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1

__,一公司南水北调引江济__段一标项目经理。从十年前的一名测量员到今天身兼水利水电、铁路、公路三个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的优秀项目经理,__历经奋斗的青春别样灿烂。

20__年,__怀着对__的美好向往来到宜昌,可恰值企业转型发展,拓展国内外市场,迎接他的第一站却是新疆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猎猎作响的狂风沙砾。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吓倒性格坚韧的__,他放下了简易的行囊,扛起笨重的测量仪器,披星而作,载月而归,每天一身疲惫的回到营地,他也是来不及擦擦身上的尘土就坐下来开始做资料、钻研技术。面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不便,他大胆创新,设计出一套独特的“测量计算程序”,此项成果获得集团公司首届青年优秀“五小”成果评比三等奖。而__本人的钻研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及交口称赞,在项目部的大力支持下,“砂砾桩桩机改造”、“涵洞盖板吊环设计”等一项项技术革新在他手中不断产生,不仅极大的提高了项目部的施工效率,他本人也从一名青涩的测量员成长为技能娴熟的技术部部长。在得知渠道中央分隔带预制板将被取消的消息后,他主动出击,反复查阅图纸、研究技术规范,通宵验算结构形式的稳定性、可靠性,最终成功实现将预制板用于排水沟边沟的变更,为项目部挽回了经济损失。

转战南水北调后,已经成为项目部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的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面对陡坡薄壁混凝土衬砌技术难关,他一头扎进工地,组建专班、请教专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攻克难题。他所主导的“大型渠道陡坡薄壁混凝土的机械化衬砌研究与应用成果”为工程节约成本百万余元,被业主单位作为工程典型进行推广,获一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喜获国家专利。这些成绩的取得成为了__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在南水北调工程期间,他通过组织多项技术方案变更,实现大量变更索赔产值,使项目扭亏为盈。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2

几年来,何兴华主要参与了《泥浆处理剂和泥浆体系毒性测试方法研究》、《正电性泥浆研究与应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的室内研究和现场推广应用工作,其中中石化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正电性泥浆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完井液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泥浆处理剂和泥浆体系毒性测试方法研究》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油田的钻井泥浆事业做出了贡献。

2002年4月,何兴华带着公司的重托来到川东。他认真分析地层状况,优选泥浆体系、泥浆药品,优化各性能参数,并向井队贯彻“全局思想,超前意识,环节细化,措施配套”的复杂井泥浆处理思路。优质的服务水平,保证了河坝1井二开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尽可能快的解决完井下复杂事故,并顺利电测、下套管完,同时也保证了三开优质、安全、顺利的穿过复杂层位。河坝1井泥浆技术服务赢得了甲方和油田领导的表扬,为胜利泥浆名牌赢得了声誉、增添了光彩,同时了为公司在川东复杂区块钻探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

塔里木气候干燥,环境恶劣,一望无际的沙漠,简单而枯燥,然而脚下所钻探的油井油藏多在5000-6000米,地层复杂多变,钻井技术难度大,对泥浆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自1997年起何兴华多次深入沙漠腹地。他积极和井队配合,分析地层岩性情况,了解井深结构、钻具组合,熟悉各钻井参数,针对性地确定泥浆体系,优化泥浆性能。每口井都坚持做各类小型的实验,优选泥浆配方。做到泥浆成本经济节约,又满足井下施工安全,5年来在塔里木,共参加过八口超深水平井,两口套管开窗水平井,一口探井的泥浆技术服务工作。优质泥浆保证了优质快速安全钻井要求。甲方领导对何兴华同志所做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3

心随梦动,一切皆有可能。——题记

从一个岳西山里娃,一名曾经的辍学生,一名到处打工的流浪人,到如今的北京大学EMBA研究生、创业有为青年,一个拥有安徽幸福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麾下统领一支近50人精英团队的安徽幸福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安徽亮华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32岁的储亮,在创业风雨历程中,一路挥洒青春的汗水与激情,自强不息,真实地演绎了一曲“心若在,梦就在”、不懈寻梦,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动人乐章。

最初的心愿:捧上一只“铁饭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仙河,大别山,偏僻的岳西小镇这方名不见经传的山水,以其灵秀滋润出了储亮童年早慧的心。出生在家大口阔的普通农家,储亮从贫困家庭的生活中,早早地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他小小的心灵就怀揣着父母的期望,生出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好好读书,跳出龙门,捧上一只“铁饭碗”,光耀门楣。

可是,就在他一心上学,以优异成绩正欲展开梦想的羽翼时,因家庭的贫困却不得不使他在念完初三那年含泪离开校园,那一年他才十六岁。在惆怅、无奈与苦闷中,他告别了温暖的家乡,离开了那方大别山故土,步入了社会,从此开始了自已人生的寻梦之旅。

1998年从农村辍学进城,从零开始,艰苦创业,这期间做过工人、厨师、超市当过营业员等;2004年,几经周折,他来到振岳集团工作,这在村里人看来无疑是捧上了 “铁饭碗”。幸福仿佛触手可及,然而现实的困惑又接踵而至,终日混迹在单位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间,按部就班的生活,时间长了,让他陡生出一种莫名的空虚感。随着,在单位里跟一些老营销员们外出跑业务次数多了,看着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一波高过一波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让他敏感地意识到所谓的“铁饭碗”,迟早会被打破,象他这样农村青年只有掌握更多计算机、金融、销售、营销等技能知识,学会一身本领,才有立身之本。

“天生我才必有用”,2007年他怀惴着一个新的梦想,一颗狂野年轻的心,这一次他决然离开了安庆,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同其他许多年轻人一样奔向了北方更广阔的天空,闯进了雪域高原——做边贸生意,他要去证明自已,没有“铁饭碗”照样生存,照样能活出个人样。在赚得第一桶金后,他在2009年毅然放弃红火的生意,回乡创办安徽亮华贸易有限公司,积极把现代企业制度融入到公司发展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发展意识。

2011年,他开始了重新筹划自已的人生,以强烈求知欲望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EMBA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并开始关注与用心地钻研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充实自已。

如今的追求:做行业创业的“领头雁”

2011年,储亮大胆地迈出了他人生创业之旅最关键的一步,和詹氏兄弟共同投资1.2亿元成立安徽幸福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幸福里婚庆广场”成就其梦想。打造幸福里婚庆广场是储亮一生的梦想。安徽幸福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幸福里婚庆广场)座落于安庆市大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11000多平方米婚庆文化中心大楼。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公司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管理先进,专业齐全,忠于职守,勇于开拓的管理团队。大专以上学历占80%,现有高级婚庆咨询策划师20名,高级摄影摄像师36名,高级化妆师2名。是一家集婚庆文化咨询,婚礼策划,影楼,婚庆用品、礼品,婚宴,蜜月旅游,性文化博览为一体的文化传播与专业服务机构。

虽说商场与战场,然储亮心里知道,一招先,未必能步步赢。必须精于管理,善于开拓,虽说从公司成立起,公司就开始逐渐占据了安徽婚庆婚纱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但是过去学习与创业的经验告诉他一个成功企业,光有品牌、规模与人才等硬件还不够,还得有良好的信誉、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有社会责任感与企业的精神与文化等软件作内核支撑,否则他一样经受不住市场风雨的洗礼与考验。

幸福里婚庆广场着眼于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超值化特色经营的商业定位,倡导婚礼一站式消费理念,构建一种新的婚庆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创造集喜糖、喜铺、婚纱、摄影、婚庆、餐饮、文化、约会、相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婚庆消费服务中心。商场一层和一加层东侧为婚庆喜事用品商场; 西侧为照相器材、相框相册、冲印公司聚集地;二层东侧为化妆培训学校、PS培训学校、婚庆公司、婚介所和新婚套房区,西侧是专为婚宴服务的婚庆酒店;三层东侧设计为极具旅游和参观价值的56个民族馆和1个私秘馆,西侧是商场行政办公区和专场会议室,幸福里婚庆广场配备的专业会议室,可容纳约300人,是专为商务人士服务的专业营销场所;幸福里婚庆广场顶部规划为空中摄影实景基地和婚庆仪式殿堂,在此可举办草坪婚礼,教堂婚礼等多项中西式现代和古典婚礼。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4

xxxx年xx怀着满腔的激情踏入xxx公司的大门,先后参加了xxx专用线、褔州到厦门客运专线、通辽至霍林河扩能工程、大同至准格尔旗运煤专线等工程的建设,在工程建设中他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还培养、带动了一大批岗位能手。

xxxx年1月,不满27岁的xx当上大准项目部总工时,正值大准项目援建通霍线期间,节点工期已经订好,时间紧,任务重。面对铁路既有线要点施工的困难,他带领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施工一线,研究图纸,编制和优化施工要点方案,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虚心请教项目经理富强和公司其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框构涵顶进施工。早上3点又起床做要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白天,线路上40多度的高温把人烤得几乎虚脱,但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正点,施工前,他顶着烈日进行现场测量,定出D梁位置高程。从细节入手,估算出每一道工序的用时,在实施过程中对比,为下次施工积累经验。在他的努力下,D梁架设施工次次快捷、准确、安全、正点,受到了局指挥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为了增加企业效益,2011年大准项目重新复工伊始xx在拟订方案时总要绞尽脑汁,力争每个方案最优化。从路堑变隧道到桥墩变更,为了缩短工期,xx在优选隧道施工方案上动了不少脑筋。他请教老师,查阅资料,主动与设计、监理等单位沟通,经过比选优化,制订了西哈拉3#隧道先打通为窑沟1#隧道施工出碴的施工的方案。去年6月,窑沟大桥大桥进行40米高墩施工时,为了严格过程控制,从打桩到灌桩,他一直盯在现场,吃住在工地,同事们无不为他务实的工作精神而感动,都主动加班加点赶进度,抢在汛期来临之前,把大桥的3个基础全部施工完成。该方案既简化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省了费用约10万元。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5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区委十四届二次全会要求,培树、宣传和表彰一批在秦都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典范,展示秦都青年积极进取、善于创新、勇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带领团结广大青年为实现“实力秦都、魅力秦都、活力秦都”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经区委同意,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人劳局、区青联决定在全区开展秦都区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表彰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条件

1、年龄为18周岁至40周岁(事迹特别突出者可放宽至45周岁)的秦都区籍青年,在秦都区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外埠人士、外籍人士或为秦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外地或国外工作的秦都区籍青年。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弘扬新风,敬业爱岗,在推动区域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广大青年学习的楷模。

3、在全区城市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平安秦都创建、企业改革、科学研发及其他社会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是广大青年建功成才的典范。

4、参选人须提供个人职称、职务及各项荣誉证书的复印件,对所有提供复印件的证书或证件的原始证明,推报单位要严格进行审查、核对并加盖公章。

5、历届评选中曾获得“秦都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不再参加本次评选。

二、评选办法与步骤

1、推报人选(即日—2008年3月26日)

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推荐参选人员工作,具体产生渠道有四种:

(1)全区团组织和青联组织负责自下而上推荐参选人;

(2)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向组委会推荐参选人;

(3)组委会在广泛收集线索的基础上协商,并征求当事人单位意见,征选部分知名人士为参选人;

(4)自荐或他人推荐。

2、对推报人选进行考核(2008年3月26日—4月10日)

秦都区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由中共秦都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秦都区委,秦都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秦都区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并组成评委会,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区委。评委会办公室对所有推报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将符合推报要求的人选提交评委会,推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人选,将被取消参选资格。由评委会办公室派考核组到人选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对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上报评委会。在考察中,发现申报材料与实际不符或存在其他问题的人选,评委会将取消其候选人资格。

3、确定正式候选人(2008年4月12日)

评委会根据人选的考察结果,并考虑人选的界别、行业分布等因素,确定20名“秦都区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4、社会公示及公众投票(2008年4月15—22日)

通过新闻媒体将20名正式候选人及其事迹向社会公示,并通过选票、报刊、网络等形式进行社会公众投票,投票结果占评定总分的80%,具体投票方式和办法另行公布。

5、评审委员会投票(2008年4月25日)

活动组委会确定评审委员会成员,并对正式候选人进行记名投票,投票结果占评定总分的20%。总分列前10名的候选人,当选为“秦都区十大杰出青年”。

6、总结表彰(2008年4月28日)

召开表彰大会,对秦都区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进行表彰。

三、相关要求

1、各镇办、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评选活动的组织领导,要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充分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青年积极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

2、各镇办、相关单位在确定推报人选时,应与本单位已经开展的各类评优活动结合起来,特别要着重考虑工作在基层和活跃在改革开放第一线的人选。

3、各镇办、相关单位要对所推荐的人选进行直接考察,听取人选工作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听取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意见。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6

张青山,男,30岁,大专文化,现为综合队大班岗长,青安岗员,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兢兢业业的态度,扎根生产一线,以求真务实、勤奋进取、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队上下的一致赞誉,特别是他作为一名青安岗员,两年来,他没有违过一次章,也没出过一次工伤,赢得了工友们的称赞。由于本人成绩突出,连续多次被矿评为“安全先进个人”、“十佳安全标兵”、“优秀青安岗员”。

他热爱矿山,热爱自己的事业,严格遵守矿上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进矿伊始,他就暗下决心,非学出个标兵,干出个榜样来。从一个最普通的的运输工,到掘进工,电工,到岗员,再到岗长,一步一个脚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自己首先不做。和同事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百米井下随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把岗位安全知识当作是专业技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虚心地向老师傅们请教各种生产问题。凭着这股子钻劲,董立杰很快就成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技术好手,“三违”隐患从未逃过他的眼睛,他的这种勤奋学习、肯干钻研的精神带动了全队青年职工的学习劲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矿团员青年树立了榜样。后成为综合队一名最年轻的青安岗长,他牢记岗长职责,大胆管理、认真负责,积极配合队上搞好当班期间的各项生产任务。

当别人问起他本人,这些年安全工作为啥做得这么好?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工作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张青山本人在职工中是“没说”的,领导安排干啥活,他就干啥活,不论白天黑夜,不干完决不收“家伙”,大家都说这小伙有股子“牛”劲,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在井下艰苦的环境中,他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不休工,头痛脑热坚持上班,家中的大事小事交给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中,从未因家庭锁事误过工,做到了全年全月出满勤,干满点。

张青山担任青年岗员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安全隐患。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每一部绞车是不是完好,钢绳钩头有无问题都能做到先检查,后运转。在汇报上,做到认真仔细,不厌其烦。及时与信息站,队领导取得联系及时汇报情况,排除不安全隐患。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工人错误的认为:安全和生产是矛盾的,而董立杰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先搞好安全,才能搞好生产。他在同事中经常说的就是,挣钱为了享受,如果挣钱变成了自己的痛苦,家人的不幸,不如睡在热坑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遵章守纪方面,自己首先做到不违章操作,并能制止他人的违章操作。表率是从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在一次放车时,由于挂钩工忘记从上部车拿链环,在挂车时,把绳环套在矿车链环上准备放车,被董立杰当场制止,自己一路小跑从上面拿下链环挂好车。制止了一次违章行为,令班组的人打心里服气。

张青山同志工作八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他的奋斗足迹和精神实质,让每一个熟悉他的人都被这位年青小伙所感染。“他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忘我工作的人,是一个团结同志,敢于吃苦的人”,有人这样评价他。几年来的摸爬滚打,他和他的工友们练就了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作风。有一次正在使用的真空磁力开关突然断电,直接影响到本队的安全生产,队领导十分着急,在现场的张青山没有惊慌,他认真对开关故障进行分析,他运用所学知识和平时实践经验,对开关进行维修,经检查保险丝负荷不够是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他更换了新的保险丝,开关又恢复了正常,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受到现场领导和职工的交口称赞。

张青山在担任综合队岗长期间,他每天总是坚持入井查隐患,从未因事因病休过工。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他经常组织岗员,学规程,学案例,讲认识,讲教训,自己从来没发生过一起人身事故,哪里有危险活,他就第一个冲在前面亲自干,近两年就处理重大安全隐患17起,“三违”人员逐年下降,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保证了安全生产。特别是在工作中他深深地认识到,班组工作和青工的安全工作都要干好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当前,青年的思想复杂,思维方式多元化。但他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工一帮一”等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本岗青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使本班的“三违”率,“工伤率”逐年下降。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7

X地区的偏僻小城,一群XX银行的客户经理正向地域各阶层渗透着,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正默默的在寻找新增亮点,为X地市市分行企业存款新增占比在当地四大商业银行中一直位居首位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所属的X区支行XX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作为一名从事信贷营销和资产保全12年工作的基层行客户经理,始终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营销观念,积极深入地域经济主体,为X地市建行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环境下,天时、地利我们荡然无存,但以人和我们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2012年2月份,XX得知国土局要将该笔资金支付给X区区土地整理中心后,又以定期存款方式将该笔存款本息1611万元留在我行。4月份,因为土地整理中心要支付工程款,而省里的拨款尚未到位,他就动员该中心以该笔存单做质押,在X区支行办理了1440万元的存单质押贷款。 “负债业务压力大,资产业务更是任重道远。” sjclw.net 事迹材料网 从93年开始从事信贷业务开始,XX还承担该支行资产保全工作。1997年10月,为了赶上在10月把核销材料上报到省分行,他把婚期推迟到了11月份;1999年8月,女儿出生后的三天,为了不良贷款剥离材料的审核,硬在省分行呆了一个多星期。2000年1月,XX和法院的干警一起,在遭到柯城区汪村乡部分干部围攻的情况下,还是收回了一笔逾期近10年,诉讼了3年的呆滞贷款本金10万元和相应利息11万元,使我行连本带息一点没有损失。 事迹材料网

经过努力,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从4000多万元降到了280余万元。为了给行里节省费用,诉讼、查封、执行、拍卖,每一样事情他都尽量自己去跑,以至于法院的法官都开玩笑说要在办公室里给他摆一张办公桌。由于历史原因,X区支行的不良贷款贷款户数多,金额少,资产保全和处置的工作量在市区扁平化支行中是最大的。市分行的保全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XX且硬是做了12年的保全工作,这之中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今年7月,最后一次的剥离移交工作结束后,做为资产保全人员,他终于露出舒心的笑容了。

“历经了风雨,成就了辉煌。”本文转载自chazidian.com事迹材料网 作为一个基层客户经理,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建行的信贷岗位。这12年的人生旅途中,他经历了风雨,也沐浴了阳光,创造了价值,也成就了辉煌。工作之余,他也没忘记学习,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本科也即将毕业。因为他的兢兢业业和孜孜不倦,先后获得了支行的“优秀员工”、X地人民政府“劳动积极分子”、市分行“优秀通讯员”、“优秀客户经理”等荣誉称号,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不久,他又被推荐参加全省“青年岗位能手”和“全国百佳客户经理”的评选。提起这些荣誉,他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努力的结果,更是行里对我的肯定”。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8

6月3日,33岁的尹静坐在记者的面前,大病初愈的她显得虚弱无力。谈起乡邮员的工作,她说:“我至今不后悔,我圆了童年的梦。”

看见收信人的笑容最幸福

我国最北的小镇——北极村有584户人家,这里冬天的气温经常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最冷时达零下53摄氏度。尹静的妈妈在北极村邮电支局作了20多年的营业员。尹静清楚记得,妈妈生命垂危时,局里职工自发来到医院,争着给她献血。妈妈去世的时候,当地人几乎全都来送行。尹静说,就在那一刻她感受到:平凡的工作同样孕育着伟大。

1993年,尹静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北极村邮电支局当营业员。1999年,支局需要一名乡邮员。尹静递上申请。可局长说:“咱这高寒地区,工作非常辛苦,还没有过女投递员。” 事迹材料网

“没关系,我能胜任。”尹静异常坚定。她给县里写了一份9个字的申请:“我自愿做一名投递员。”就这样,尹静当上了北极村第一位女乡邮员,一干就是7年。

去年春节前,薛大妈来找尹静,问有没有寄给她的邮包。她告诉尹静今天是她的生日,外地的女儿寄来了生日礼物。

那天邮车来晚了,到达北极村邮电支局已经是傍晚5点多钟。尹静从20多个邮袋中找到了薛大妈的邮包,高兴地跑着送到薛大妈家。薛大妈过意不去:“天这么晚了,你还特意送来。打个电话明儿我去取不就行了。”“那意义可不一样,今天是您的生日啊。”尹静说。

薛大妈拆开邮包,里边是女儿邮来的光盘。她请尹静坐下来和自己一起看。电视里,薛大妈的女儿笑眯眯地向母亲祝贺生日,薛大妈一边看,一边擦着眼角的泪。尹静也流泪了。

“看着收到信件和包裹的人那么高兴,我觉得很幸福本文转载自chazidian.com事迹材料网。”尹静说。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9

[关键词]巴隆噶举派;珠巴噶举派;玉树地区;帝师日巴;囊谦王室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5―0084―04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文化部2011年科技创新项目赞助,项目名称:“玉树地震灾区藏文文献遗产整理保护研究”;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赞助,项目名称:“神山信仰仪式与社会间的关系研究――以尕朵觉沃神山为例”(批准号12ZYXS05)。

作者简介:还格吉(1977-),女,藏族,青海贵德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博士生,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藏族社会文化。四川 成都 610041

藏传佛教各大哲学流派中,分支派系最多的是噶举派,其中仅达波噶举派中就包括四大支流和八小派系,附论索芒噶举和尼多噶举两派。然而作为四大支流之一的巴隆噶举派,尽管首次荣登中国历史上的帝师宝座,但是,由于历史变迁而日臻衰萎,今天的玉树地区还能见到其踪迹。于是,笔者立足于玉树地区,巴隆噶举派的开创历程和该区域内的历史演变,简要予以阐述。

一、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播综述

公元十二世纪初期,噶举派是从卫藏地区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续藏萨玛派系统。最初创建者先后两位大师,即琼波南觉巴(990―1140)和玛尔巴译师(1012―1197),他们二位先后多次前往南亚各地游学,依止很多名师,研习了大量续藏文献,主要获得《四大语旨教授》。所谓《语旨》,乃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传,法脉不断遂称为语传,故藏语称其“噶举(bkv-brgyud)”。后来琼波南觉巴的学统在后藏形成了一个传承系统,称为“香巴噶举(shngs-pa- bkv-brgyud)”,马尔巴在前藏形成了一个传承系统,称为“达波噶举(dwgs-po- bkv-brgyud)。虽然二者的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传承均出自一个来源,又都亲领语旨教授,所以后来均称其为“噶举巴”[1](P.40)。其中,香巴噶举,从琼波南觉巴起虽有藏派、嘉派、桑丁派和日贡派组成的香巴噶举七宝传,但后来大多并入其他宗派之中,未能独立成系了。在历史上,香巴噶举曾传入玉树地区,今天囊谦县着晓乡玛兀通村西边的燃觉寺,初奉香巴噶举派,约1745年由尼多噶举派活佛燃觉噶玛钦白改宗为尼多噶举派,至今仍保留了香巴噶举的殿堂,殿内供有香巴噶举派创始人琼波南觉巴的塑像和该派的典籍文献。今天囊谦县吉曲乡政府所在地,也曾为香巴噶举派寺院的布喀玛寺之故址,1239年不幸毁于阔端部将多达那布的铁骑之下,后来未能恢复重建[2](P.57)[3](P.398、408)。同时,香巴噶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塘东杰波(1361――1485年)的传记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并在索芒噶举派为首的寺院内绘有他的肖像及其事迹的壁画,这主要体现塘东杰波对藏族戏剧学、建筑学、医药学和密乘精要明点(grub-chen-thugs-thig)方面的杰出贡献和传承。

噶举派的另一支主要流派达波噶举,虽然始创于玛尔巴译师和米拉日巴时期,但是,他们二人均未广建寺院,扩招门徒,因此其规模并未得到更大发展。在第三代达波拉杰(1079―1153)时期,才在达波地区建立岗波寺,广聚学徒,日臻发展成颇多派系旁支,通称为“噶举四派八系二支”。其中,噶玛噶举、蔡巴噶举①(P.515-516)、巴隆噶举和帕竹噶举组成噶举四大流派;从帕竹噶举又衍生了直贡噶举、叶巴噶举、珠巴噶举、达隆噶举、亚桑噶举、朝普噶举、秀塞噶举和玛仓噶举八小派系。噶举派自己认为,从噶玛噶举中衍生了索芒噶举和尼多噶举组成的两大支系,他们的学统也跟藏传佛教其他流派的传承有整合汇流的明显迹象;从活佛系统层面,噶玛噶举还有黑帽和红帽两派的分类方法;从传播地域方面,有珠巴上、中、下、南和巴饶五大支系[4](P.530―532)。

从藏传佛教发展史来看,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合而为一的主要流派是噶玛噶举、巴隆噶举、帕珠噶举派,以及其中衍生成支系的直贡噶举、叶巴噶举、珠巴噶举、索芒噶举和尼多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播不断地发展壮大。迄今为止,还有寺院一百余座,在玉树县有二十一座,包括五个派系的寺院;在称多县有八座,包括两大派系的寺院;在杂多县有十六座,包括四个派系的寺院;在囊谦县有五十六座,包括噶举派内部不同学说的七种派系[3](P.301、327、357、371)[5](P.46-47)。其中,大部分寺院至今仍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中探寻在玉树地区最早建寺立足的流派,应该算达波拉杰门徒中属于最上首的“康巴三杰”之一的赛通肖贡(gsl-stong-shwo-sgom)②和噶玛・都松钦巴二人。其中赛通肖贡虽于12世纪中期左右在玉树囊谦县建立弥耶寺(mi-gyel-phug),最初形成了若干支系的传承,但没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后来演变成为直贡噶举派的寺院,目前流传于世的只有护法神的酬补仪轨和大师的肉身舍利供奉于弥耶寺内[6](P.223)[7](P.63)。

二、巴隆噶举派的创立

巴隆噶举派,系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流派之一,由达波拉杰的高足巴隆・达玛旺秋创立。巴隆・达玛旺秋(1127―1199年)出生于拉萨北面的彭域地区,属于达尕瓦家族,俗名叫奔嘉。八岁时师从噶哇达玛僧格和旺秋循努二位出家为僧,赐予“达玛旺秋”为法号,随后在善知识・夏玉巴和博多瓦之高足智布隆巴处,听受噶当派各大理论。经一位瑜伽师的引荐,在桑杰贡巴的陪伴下,二十一岁时前往岗布寺,依止达波拉杰为根本上师,潜心闻思噶举派殊胜经典,成为达波拉杰的高足之一。随后遵照上师的旨意,二十八岁时前往玛尔巴译师修行加持过的圣地巴隆地区,今天的自治区那曲县境内,于1153年建立巴隆协珠曲科林寺,标志着巴隆噶举派的正式形成,巴隆噶举派名称的由来,也就是所建寺址的地名而得。关于巴隆寺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昂仁县和那曲县两个地方,对此克珠群佩先生主编的《佛教史》中有详尽的考证[8](P.310),那曲县之说比较可信,在此不予赘述。巴隆・达玛旺秋在此修习七年之后,三次前往多康地区建立古措寺和洛德寺为代表的不少寺院,广收门徒,传播其学说。这期间,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似乎有所传播,同时巴隆・达玛旺秋第一次结识了后来成为巴隆噶举派的主要传播者帝师日巴。巴隆噶举派的主要特点,在于达波拉杰所传之“溶迁”教授实相大手印,即乐空大手印理论,被整改为“溶迁法”(bsre-vpho-gseb-lm)。此法专为不能悟心实相,乃凭佛力把自己的心识迁移溶入佛心往生净土,快速成佛之一法。又传出《单追觉性捷径》,这是求悟心见性的一种密乘理论。

帝师日巴(1164-1236年)[7](P.77-79)[9](P.197-218),今那曲地区人,也有囊谦人之说,详情还有待考证。八岁开始在旺桑处学习藏文文法和天文历算为主的基础知识,十三岁时,依止巴隆・达玛旺秋为根本上师出家为僧,系统研习巴隆噶举派的殊胜法门。十五岁时跟随蔡巴噶举派创始人贡塘喇嘛香・卓公玉扎巴尊主智华(1123-1195年)并肩作战时,获得殊胜法脉传承。随后在叶巴噶举派创始人桑杰叶巴处,听受大量续部耳传,赐予“喜饶僧格”之法名。在以上三位上师处研习了六年多之后,前往达隆噶举派创始人达隆唐巴・扎西白(1142-1208年)处,听受了大手印及帕姆竹巴全集之传承。返回故乡温故修习之时,听闻直贡噶举派创始人直贡觉巴久丹公波在讲学,又去前往结下师生关系,听闻了五具大手印为首的珍贵法脉传承,最后嘱托务必前往直贡梯寺,后来如约前往该寺修习了一年之久。帝师日巴如此多次拜访噶举各派开山祖师,成为名震雪域高原的英贤宿彦。于是,1195年应西夏桓宗皇帝李纯佑的邀请,莅临西夏国建寺讲学,辅政教化,后由襄宗皇帝李安全和神宗皇帝李遵顼先后分别尊奉为国师、帝师,元朝的帝师制度亦由此而生。献宗皇帝李德旺即位后离开西夏国都,帝师日巴的晚年以玉树囊谦为主云游藏区各大寺院讲学。帝师日巴的一生中,培养了以萨迦班智达为首的大量门徒,其中对巴隆噶举派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者,首推日巴噶波和格尔噶波二位,即日巴噶波的高足之后形成了仓萨巴(tshng-sr-ba)的传承,格尔噶波的再传之后形成了囊谦巴(nng-chen-pa)的传承。从此,巴隆噶举派中诞生了两个不同的传承系统[7](P.79)。

三、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发展演变

约十二世纪晚期,也就是巴隆噶举派初创阶段,在囊谦王室的大力支持下,帝师日巴及其学徒日巴噶波为首的门徒,以玉树囊谦地区作为根据地向藏区各地传播,兴盛于世。在玉树境内一度成为诸派之尊,为巴隆噶举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白利王・端岳多杰焚毁囊谦王室主要应供处根蚌寺事件,最终成了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发展的分水岭。从此之后,尽管巴隆噶举派在玉树乃至藏区的发展势头渐显缓慢,在囊谦王室的支持力度上亦与珠巴噶举派轮回更替。但是,在囊谦地区一直传承不断,仍然居于囊谦地区藏传佛教各宗派寺院数量之首,与珠巴噶举派相等。在巴隆噶举派的早期主要十寺院中,十六座就坐落在玉树境内,不失为玉树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一大特色。关于巴隆噶举派的传承历史及其在玉树境内的传播发展详情,可以参阅公保塔庆整理出版的《跋绒噶举派史略》[9]和丹玛・江永慈诚等人撰写的《跋绒嘎居史》[1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丹玛・江永慈诚和昂欠堪布・多杰撰写的《跋绒嘎居史》中,针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为例的州志史料中所记载的帝师日巴高足日巴噶波在玉树的事迹,多次提出了强烈反驳,引文如下: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囊谦头人直哇阿鲁与康区巴绒噶举派的名僧勒巴尕布③携手合作,经多次磋商,认为归附南宋王朝,对囊谦的发展意义重大。前往黎州(今汉源)晋见南宋地方官员,表示归顺南宋王朝。黎州官员颁发文册,承认登拉滩(今四川邓柯一带)、达金滩(今昌都一带)、劳达秀(近代三十九族达查一带)、杰爱虎(玉树囊谦吉曲一带)、羌柯马(今囊谦香达一带)、当卡佳(今囊谦桑珠一带)等六个部落一万户百姓为囊谦直哇阿鲁的领地和属民。并且,在囊谦境内建立了一座政教合一的巴绒噶举派寺院,名叫根蚌寺。’这纯属篡改杜撰的歪曲历史,在巴隆噶举派的传承信史中只有这样的记载,‘公巴阿俄(gung-pa-avu)和日巴噶波(rs-pa-dkr-po)在初建根蚌寺时,前往霍尔塞钦之王子国白拉在多麦地区征战处,汇报根蚌寺创建之事宜,得到许可。并且下旨日巴噶波封为主持佛法事业的喇嘛,公巴阿俄封为掌管俗世政治的首领,以六地万户④(P.220)赐封为属民’。在这些巴隆噶举派的历史古籍中所谓黎州或直哇阿鲁只字未提,这里的公巴阿俄,在《燃觉寺志》中记载为瓦颜族后裔迁徙至觉扎地区的首领。在此界定为1175年代的日巴噶波,是天降之神还是地出之龙呢?若为帝师日巴之高徒日巴噶波,他出生于公元1798年,相差二十余年。对于一个著书立说的学者来讲,囊谦首领直哇阿鲁与公巴阿俄二者的名称本不应该混淆,然而依此再三改头换面,实属无奈之举,无稽之谈!”[10](P.39―40、147、155、158)

丹玛・江永慈诚和昂欠堪布・多杰两位提出的问题,笔者翻阅相关史料逐一核对,确有张冠李戴的嫌疑。如果编纂州志的同志们无法提供文献出处及其相关的实证材料,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将新编州志系列史料的修订版中予以修正说明,以免影响我们的民族团结大业和州志系列的权威性。

在历史上,玉树境内先后出现了大量巴隆噶举派的著名学者,至今我们得以收集整理的就有近十位学者的个人文集,参阅金巴仁青先生的《玉树地区名人名著录》(藏文)。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能够系统地开展文献搜集工作,必将有惊人的发现和收获。目前,在玉树州境内仍有十六座巴隆噶举派寺院[3](P.45-47)[5](P.357-371),主要集中在囊谦和杂多两县。囊谦县共有十五座,其中巴隆噶举和噶玛噶举派合住一座――喇恰寺,还有一座属于尼姑寺院。杂多县只有一座,足见巴隆噶举派在玉树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囊谦境内所处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力。

注释:

①蔡巴噶举派,也有达波噶举派的称谓,详情参阅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东噶藏学大辞典》(藏文)贡塘喇嘛香的字条之下。

②赛通肖贡和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以及帕珠噶举派创始人多杰嘉布三人,成为齐名的噶举派开山祖师达波拉杰之三大高足,藏语称为(khms-pa-mi-gsum)。

③勒巴尕布,藏语为rs-pa-dkr-po,日巴噶波同为一人,是藏文的不同音译而已。日巴噶波,更接近藏文原音,在此依此音译。

④据苍萨・洛哲仁青的《跋绒噶举派史略》上记载,所谓“六地万户”,由霍尔塞钦之子所封,分别为登科嘉、羌柯马、达金滩、杰爱虎、劳达秀和邓饶塔六地,也正是玉树州志系列中记载的黎州官员文册中的六地完全相同,只是不同音译方式的差别而已。

参考文献:

[1]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2]蒲文成.青海佛教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

[3]蒲文成.甘青藏传佛教寺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

[4]工珠・元丹嘉措.知识总汇(藏文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

[5]丹玛・江永慈诚.康木朵简史(藏文)[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

[6]达察・次旺杰.洛绒史籍(藏文1446年手写本)[M].拉萨:人民出版社,1994.

[7]冲热・堪布才南.藏文文选(十三)――噶举派史略(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

[8]克珠群佩.佛教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9]苍萨・洛哲仁青.跋绒噶举派史略(藏文)[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5.

[10]丹玛・江永慈诚,等.跋绒嘎居史(藏文)[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11] Sha bo klu rgyl. A Summary and Comments on the Arrange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Stone Carving Literature Heritage in Yushu Area[J].Qinghai Social Sciences,2011,(5).

夏吾李加.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整理研究述评[J].青海社会科学,2011,(5).

[12]Sha bo klu rgyl. A Study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aster Situation about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of Yushu[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2011,(11).

夏吾李加.玉树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受灾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13] Huan Geji.A Brief Narrative of Compiling of Oral Literature in Earthquake-hit-area of Yushu[J]. Journal of Ethnology,2011,(4).

还格吉.玉树地震灾区口传文献遗产整理研究述略[J].民族学刊,2011,(4).

杰出青年事迹材料篇10

工兵一连荣誉室。这是集中显示“王杰班”风采的地方。排排奖状,面面锦旗,张张照片,浓缩着“王杰班”25年征途的鲜红历史:7次集体二等功。11次集体三等功。

2次被军区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1次被军区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3次派代表参加国庆观礼。18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第10任班长朱永勤出席了共青团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第11任班长郭镇出席了全国“双拥”大会。第12任班长赵君被评为“全军优秀班长”。4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1名同志被提升为干部。

6年军农生产,他们在盐碱滩上种出了亩产千斤稻;6年国防施工,各项任务提前完成;9年军事训练,考核名列前茅,荣获56个第一,革新训练器材7项。营建施工、抢险救灾、保障演习、支边作战,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5个春秋,“王杰班”先后在3省12县120多个点驻训,所到之处,都播下了“以自己的辛苦,换来别人幸福”的种子,收到地方政府和群众表扬信500多封。荣誉与工作实绩是如此协调。奥秘究竟在哪里?荣誉缘何而取得?“我们靠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1”“王杰班”士兵的回答掷地有声。“王杰班”的14任班长的口号是:“让战士看到我们就像看到王杰!”一个班长一面旗,“王杰班”的历任班长就像一面面导向的红旗,引领着这个英雄的集体不断前进。请看他们的几个代表吧。

朱永勤——

咬定“班魂”不放松

他是“王杰班”的第10任班长。上任时,正赶上有些人批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蛮干”。这个身材不高,长着一副“娃娃脸”的新班长着实不解:当一个工兵,施工、架桥、生产、训练,哪一项工作能离得了艰苦?更不要说在战场上埋排雷,没有不怕死的精神能行?道理明摆着,可为啥这种荒唐的批判居然得到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他坚信王杰实践的“两不怕”精神不是“蛮干”,而是革命的传家宝。他暗下决心,绝不能让“两不怕”精神这个“班魂”在自己手中失传。像往常一样,他给全班上的第一堂课,是学习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办的头一件事,是参观“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教的第首歌,是《王杰的枪我们扛》;开的第一个班务会,是研究学习王杰的打算,使全班战士头脑中深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思想根子。

朱永勤当班长前就考上了一级技术能手,但他仍然毫不满足,带头对各项军事技术精益求精。挖雷坑,是工兵训练的艰苦科目,他凭着“两不怕”精神,坚持和班里战士一起练。没几天,就把连队附近的几亩荒地挖遍了雷坑。他还来到坚硬的坦克跑道上练习。一锹下去,只铲开一道痕迹。不一会儿,他的手掌磨起了血泡,虎口震裂了,流出的鲜血染红了锹把。他简单包扎一下接着挖,练出了一口气埋设20个防坦克地雷,时间只需8分钟的硬工夫。大海的磐石,不论海潮多么凶猛,它都岿然不动。在朱班长的影响下,“王杰班”的战士弘扬“两不怕”精神,连续二年,全班人人都考上了技术能手,成为军事技术标兵班。这是“两不怕”精神结出的硕果啊!

1982年12月,朱永勤光荣地出席了共青团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会间,元帅专门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叶帅抚摸着朱永勤那结满茧的手,赞许地勉励他,希望王杰班的战士都锻炼成钢铁战士,成长为军中栋梁。此时的朱永勤,心潮滚滚,这是元帅对“两不怕”精神另一种形式的肯定啊!他誓言:我就是要咬定这个“班魂”不放松!

曲宝成—

临战血书请缨

曲宝成,这个来自山东泉城的年轻人,一当上“王杰班”第6任班长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艰苦的任务带头完成,危险的工作第一个去干。实践的磨砺,使曲宝成在“两不怕”精神的熔炉里锤炼成钢。

1979年,当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硝烟在祖国南疆弥漫时,曲宝成第一个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的血书。上级理解“王杰班”战士的心。他和支边的战友被迅速车运前线,马不停蹄地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

训练难度很大。曲宝成始终劲头不减。为了适应战场环境,部队进行穿越敌人封锁区的训练。左边是雷区,右边是冲天大火,要求每一个指战员迅速从中间冲过去。曲宝成在冲击时,不慎跌倒在火坑里,脸上、身上烧起了血泡,但他一想起自己是“王杰班”的班长,就忍着伤痛,毅然向“敌人阵地”冲去。

部队指挥员得知这块“好钢”是“王杰班”的班长,很快就将他提升为排长。

得到曲宝成火线提干的消息,“王杰班”为老班长的“两不怕”精神而自豪,也更深刻地体味到“怕苦怕死就不配当‘王杰班’战士”的个中真谛。

赵君——

执著革新苦攀援

“班长成了科学家。”这是工兵一连五班对老班长王杰成功革新训练器材的赞称。

“王杰班”第12任班长赵君像老班长那样执著革新苦攀援,成为全军优秀班长。

为了掌握工兵军事知识,改进训练器材,赵君来到“王杰班”后就买来了《微型计算机入门》、《BASIC语言》、《爆破原理》和《工程技术教材》等书籍,一页一页地钻研,不懂的地方就请连队干部和行家讲解,还去离营地10多里外的矿业大学向著名爆破专家荣际凯请教。

知识学得多了,他带领全班搞起了模拟地雷器材革新。一次,赵君在进行制雷试验时,不慎被黑火药冲起的石灰烧伤了眼睛,两眼肿得睁不开,只好住进了医院。可他一心想着革新的事,一天3次找医生要求出院,医生很为难,他的一只眼还裹着纱布啊!但又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提前让他出了院。经过苦战,模拟地雷终于革新成功了。

赵君听说副连长蒋建平在琢磨革新“电子探雷器”,就主动带领全班查资料、搞演算,和副连长一起研究方案,绘制图纸,进行试验。他把星期天、节假日都用在了器材革新上,来往矿业大学求教半年时间。

经过百苦千辛,终于绘制出了“电子探雷器”的图纸。可一连搞了64次试验,一次次组装试验都失败了。赵君锲而不舍,带领全班毫不退缩,经过65次的试验,“电子探雷器”终于获得了成功。这项革新获得了集团军器材革新成果二等奖。

担任班长三年,在干部的支持指点下,赵君带领全班先后革新出模拟58式防步兵地雷和模拟69式防步兵地雷等训练器材7项,其中有两项获得了器材革新成果奖。

1985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到了“王杰班”,当得知他们的这些革新成果时,这位数学巨匠连声称赞他们是“现代化的王杰”!

1987年,在建军60周年之际,赵君在北京戴上了“全军优秀班长”的奖章,并被破格保送到南昌陆军学院学习,如今他已是工兵一连的排长了。

郭镇——

情系“两不怕”的“绿色”抉择

处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王杰班”士兵,把价值取向的砝码牢牢压在奉献一边。而任何一点无私的奉献,可以说都离不开“两不怕”精神的付出。在这里,“两不怕”精神与“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息息相通,又常常在一个交汇点上重合。生活是一个公正的考官,奉献与付出每个人都会遇到,但交出的答卷往往不同。

“王杰班”第11任班长郭镇在自己实践的答卷上写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私奉献何止于一个苦字!1984年9月,他刚从北京参加全国“双拥”大会归来,就收到了“父去世速回”的加急电报。待郭镇风风火火地赶到家中,父亲已安睡九泉,临去也未能和儿子见上面。母亲流着泪说:“你爸走了,你又当兵,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坐在一旁的舅舅接过话茬:“眼下最要紧的是顶工的事咋办?你家就你一个‘独苗’,赶快退伍回来,顶你爸进厂当工人,咱吃国家饭的就不会断代了,你妈地里的活干不动了,你回来也可以多帮一把。”已经超期服役一年的郭镇,何尝没想过自己的前途?在他心中的天平上,一头是“王杰班”,一头是“铁饭碗”,相差一步就可能导致艰苦环境或优越条件的两种前途!可“王杰班”这头压着的是千斤砝码—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他打定主意,部队需要我留下,我就要珍惜这绿色军装的重托,把“王杰班”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