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7 03:26:17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1

谷雨琦就是一个阳光、积极、向上,懂得感恩、有孝心的好孩子,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让家长感到欣慰和感动的是他的懂事和孝心。

谷雨琦的妈妈有一段身体特别不好。当时他还不到五岁,也知道要照顾好妈妈。每次见到妈妈,总是抱着不撒手。那么小的年纪也懂得帮妈妈端水、拿药,陪在妈妈身边寸步不离。虽然是些微小的爱意,也足以照亮妈妈的心,温暖至今。

谷雨琦八岁时的暑假期间,妈妈要求他每天会背二十条论语再做作业。一开始他觉得文言文生涩难懂,读下来都很吃力,更别提要背诵呢。妈妈耐心纠正读错的字音,再逐句讲解意思,有时还会穿插讲些相关的故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渐渐掌握了背诵《论语》的方法。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这时我才领悟到背诵《论语》并不像我当初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用心去记忆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口里读着《论语》,心里觉得书中的人物都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我开始熟悉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倾听他们之间妙语连珠的争论,为他们的锦心绣口深深折服。"

暑假眼看就要结束了,他终于背完了整本《论语》。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从书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孔子本人也是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记得《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意思是: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2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04-06

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许多民族的文化传承,都有尽孝的动人故事和名言警句,都崇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成才先成人,百善孝为先。孝不仅是人生重要的品德素养之一,而且是其他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石。一个人若能做到孝敬,也就是具备了基本的道德修养。

一、当代学生孝道现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子女是否孝敬父母是衡量其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通过笔者的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孝道现状不容乐观。

温州电视台曾报道:乐清一位老太太膝下有四子,个个住高楼大厦,而她却无立锥之地,不堪承受痛苦而自缢身亡;《温州晚报》也曾刊登过一则报道:四川老人郝某,为了独生女儿贺某考上大学,四处借钱,供其上学,只盼她在学成就业后能还钱,结果已成为教师的女儿却认为,自己“收留”母亲是个“累赘”,便逐渐疏远直至不管,母亲被迫当乞丐。……天能盖地,地能容人,可就有不肖子女容不得父母。

再看看青少年学生又有几多“孝”呢?

金华徐某弑母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对于悲剧产生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责任在家长,有的认为责任在社会;有的认为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堪承受;有的认为是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则强调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差等等。这些方面固然可以成为徐某弑母的原因。但缺乏爱心与对父母起码的孝敬,应该成其“从容不迫”地击母致死,又“镇定自若”地离家出走的原因之一。

据《新民晚报》载,日本某青少年研究所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其对象是日本15所中学130名高中生、美国13所中学的1052名高中生、中国大陆21所中学的1220名高中生。问卷中问到:“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结果日本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美国学生认为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而中国学生的前十位最尊敬的人中竟没有养育他们的父母双亲。1994年中考,江西省作文题为“我想有个XX的家”。命题者本意想引发学生的心声,但没料到事与愿违,学生们面对现实中并不富裕又不安宁的家大发牢骚。更有甚者,湖南省有位13岁的中学生用菜刀砍死了正在沉睡的父亲。在接受审讯时他说:“这是他(父亲)批评我、骂我的报应。”近年来,在校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动辄轻生,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不孝。

2011年,笔者在我校2008届600多学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发人深省:有68.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的竟是‘家长’。”对生养了自己的父母的生日,有57.1%的学生在答卷中表示不清楚,其中有28.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有44.5%的同学偶尔会为含辛茹苦的父母盛饭,另外有39.6%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为父母盛过饭。更令人遗憾的是,被调查者中竟然有68.7%的同学不知道父母爱吃的是什么。如果父母突然下岗或者失去工作,同学们会做何反应?有27.6%的同学表示无所谓,照常过自己的生活。令人不安的是,有10.9%的同学会抱怨或者埋怨自己的父母,而不是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学生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的态度怎样?选择态度一般甚至态度生硬的占了总数的73.7%。今年国庆节放假时,有63.4%的同学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同学或者同龄朋友。有46.5%的同学经常觉得父母说话太多。有74.2%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家里做家务。有46.3%的同学偶尔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有35.9%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与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显而易见,上述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敬父母的教育已经缺失,致使学生对这一重要的伦理道德已感陌生,甚至产生了可怕的后果。

基于此:重孝道,倡孝行,尽孝心,已刻不容缓,提倡孝敬教育已是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孝”意识缺失的原因浅析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视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千万万龙的传人奉行了数千年。然而,在社会进步的今天,孝道却被一些学子所淡忘,这样局面的形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

(一)社会的负面影响

首先,长时期的极左运动,不断鼓吹人整人。鼓吹“亲不亲,阶级线上分”,鼓吹“儿子要敢于造老子的反”,鼓励揭发批判老子的儿子。“文革”运动把造父母的反推向了极限,如果不是“造反派”,那就是亲爹、亲娘也得斗争,也得批判。七斗八斗,斗得父子母女之间都伤了感情。

进入新时期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观念,父母儿女之间的感情和传统美德,并不是宣布极左运动结束就可以很快恢复正常。更何况,运动结束以后,我们还没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进行过全社会规模的孝敬父母的教育活动,以正世风。

其次,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反封建,破除迷信,摧毁剥削压迫制度,否定“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的同时,我们也片面强调全盘否定,把“孝”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道德作为封建毒素一律加以批判鞭挞。应当承认,在传统孝道中存在着需要批判和剔除的封建糟粕。但不能将婴儿与洗澡水一同泼掉。传统孝道中的一些精华不应该连同糟粕一起被否定。

第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西风东渐,新鲜空气进来了,“蚊子”、“苍蝇”一起飞。其社会思潮必然会受到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我们曾一度过于专注经济建设,忽视对良好传统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发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潜滋暗长,社会上一些年轻人婚前靠父母供养,结婚靠父母操办,婚后有了孩子仍靠父母伺候。待到父母到了“垂垂老矣”之日,竟惨遭子女虐待或遗弃的事屡见不鲜。儿女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现象时有所闻。诸如此类现象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污染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孝道教育观念淡薄

1.教育思想片面:一些党政机关,行政部门虽然也承认德育应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但具体评估一所学校时,又往往以升学率为依据,社会评估更是如此。这种评估标准必然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一来,领导和教师必然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升学率上,从而放松了德育,排挤了德育,更不提孝道教育。

2.教育缺乏孝道内容:目前不少学校对德育的内容理解狭隘,把孝道教育排斥在外,平时只注重政治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育时,不看对象.内容笼统,不分层次。

3.教育方法简单:教育手段落后,教育过程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平时,开一次座谈会,看一部电影,做一件好事,发一纸制度等。

故此,学校教育工作不重视,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形式呆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青少年的孝道观念。

笔者记得,前不久一家报纸报道:一位母亲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准备一些粽子和一些鸡蛋,千里迢迢,去大学看望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到校门口,这位女大学生看到自己的妈妈一身破旧(但整洁)的衣着,就将含辛茹苦把自己喂养成人的亲娘拒之于大学门外。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在校园里发生的这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被一代代人坚守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出现这种事情,自然会有人要举起道德批判的利剑,对这名大学生口诛笔伐。然而,将亲娘拒之门外,这在常人眼里已属忤逆不孝,何况还是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名大学生在血浓于水的母女亲情面前表现出这般绝情寡义,其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身不由己的无奈?

可以想象,在这名大学生看来,母亲一身破旧的衣着,在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都市人面前已经是十足的老土,一篮粽子比起肯德基、麦当劳来更是土的掉渣,这些都会被人笑话,影响自己的脸面。谁会笑话?当然是指校园里那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学友、老师们。至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名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平等、博爱气氛的环境中,校园里洋溢着不以贫穷为耻,不以财富取人,对每个人的人格不分贫富贵贱都给予应有尊重的良好风气,在这样一种氛围的熏陶下,这名大学生还会不会对自己的母亲显得如此冷漠无情?

遗憾的是,理想的鸡蛋往往经不起现实这块石头的碰撞。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教育的功利色彩自上而下几乎无处不在。母亲不因家贫而不为,省吃简用,想方设法将儿女送进大学,是希望她们将来能够反哺家庭,回报社会,成为一个孝敬父母的有用之才。学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启迪心智、培育人才、教化人心的场所,如果大学生在走进校园后变的嫌贫爱富,不认穷母,这是母亲的不幸,又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呢?

(三)家庭教育失误

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堪称世界第一。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搞攀比:你让孩子喝“娃哈哈”,我给孩子喝“太阳神”;你给孩子吃“中华鳖精”,我给孩子吃“脑白金”!有的孩子十五六岁了,还把衬衣甚至脏袜子都扔给家长洗,不少家长还乐此不疲,觉得那是爱孩子。似乎给孩子吃名牌,穿名牌就能培养出名牌孩子。

许多家庭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百般受呵护,教育上享宽松,生活上受溺爱,需求上尽满足,形成了妄自尊大的个人主义,极端的利己主义,促成了他们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霸气,养成了他们坐享其成、爱发脾气、不愿听父母话语、不体贴父母的品性。还因为近年来世人往往把一些事情弄颠倒了。老子关照子女,从吃喝拉撒,入托上学,到谋职婚嫁,带养孙辈,可谓殚精竭虑,“孝顺”至极。正如一位老学者言,“孝子”本身是名词,如今变动词啦!据一些医院反映,如今小儿就诊,总见几代人簇拥;老人看病,却孤家寡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许多方面都对孩子们影响极大。有的父母溺爱孩子,对自己却关心不够;有的父母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天天搓麻将,打牌,回家后只是惯例一问:“作业写好了没?”大人的漠视无形中也养成了孩子对完成作业的淡化;当有些仅存感恩之心的孩子在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侯,父母们回应的往往是:“你把书读好就行了”、“这是爸爸妈妈应该做的”……这样的言语在一点点地抹杀孩子的孝敬之心。甚至一些父母还总与自己的孩子做交易:“这次考试你要能得一百,就给你买台电脑。”“你要在这次比赛中获奖,爸爸就奖励你一百元!”……父母的言行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孝道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就是理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也根本就没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了。对此,我们是该反省,还是该充耳不闻、习以为常?

(四)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导致他们缺失孝敬父母的意识

依据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青少年会有一个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常常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提高,自我意识、独立意向和成人感的形成,常以“小大人”自居。当受到成人,比如父母的否定后,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如果在这个敏感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的引导不足,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很容易走向错误的发展轨迹。当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时,父母已经被关在子女的心门之外,很难与子女进行情感的交流。许多家长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对孩子训斥、甚至打骂,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使自尊心极强的子女感到压抑和窒息,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疏远,很难与父母建立感情,不但没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甚至出现伤害父母的行为。

另外,一些深受极左思想影响的中年人,还认为孝敬父母是“封建流毒”,他们对自己父母采取不孝不敬态度,他们下一代自然效法,对他们也采取不孝不敬的态度。家长对长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古人云:孝于亲则子孝。大人的言行忤逆,孩子会耳濡目染。真所谓“馋猫蹲灶台,一代看一代”。

三、孝道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

孝道与孝行,都不是人自发产生的,而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孝经》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学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加强孝敬教育。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孝育”的实验中,探索了一些操作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1.全面宣传,全员发动。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为了孝心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人手,对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把孝道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召开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的动员会,就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义、措施、奖励办法和开设孝敬课、设置孝敬日、开展“孝文化节”活动向大家作了介绍,成立由上级有关领导和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为顾问、校长任组长的学校孝心工程领导小组,提议建立学生“奖孝基金”。全校教师和许多学生家长纷纷响应,短短一星期内,筹措到由社会、家长和老干部捐助的奖孝基金五万多元,用来奖励每年评比出来的学校十佳孝星和班级孝星。许多家长这样说:“尽管我们夫妻都是工薪阶层,经济不宽裕,但开展孝心教育是造福千家万户的事,我们支持,这钱,我们愿捐,而且捐得情愿,捐得心甘。”

在孝敬教育中,我们还应该重视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孝敬父母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刊登一些有关孝道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农村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在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新家庭”时,应更加突出“孝敬”条件。同时学校广播站可以增设“孝道教育”的广播专栏,大力宣传孝敬教育。也可以通过“父母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和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孝道教育。各科教师在教育中也应适当地渗透一些孝道教育内容,从而使孝道深入学生心中。

2.开展活动,强化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为使“孝敬”课上习得的“孝德”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孝”的行为习惯,学校在强化每周的孝心习惯教育的基础上,还确定了“孝敬日”,把每周日、学生父母的生日、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作为全校学生的孝敬日,要求每位学生用劳动向父母、长辈献一份孝心,表一份爱意。学校还通过开展知心家庭学校、制作“家庭生日卡”、“给父母过生日”和亲子乐园等活动,沟通家长和子女的亲情,使孩子和家长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在知心家庭学校之中,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开展同写知心家信、同读好书好报、同诵中华美文、同做环保益事、同做孝敬标兵、同练强健体魄活动。制作“家庭生日卡”活动,通过问、写、记、做、想、搞、评七步曲展开。“问一问”就是每人了解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生日、岁数、属相;“写一写”就是把了解到的情况写在纸上;“记一记”就是把生日时间记在心里;“做一做”就是人人动手制作“家庭生日卡”,上面写上全家人的情况,周围画上精美的图案;“想一想”就是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给长辈过个好生日的金点子;“搞一搞”,就是通过搞生日祝福活动把金点子变成现实;“评一评”就是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活动的表现情况一起评评“十佳小孝星”。七步曲活动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许多家长帮着孩子想办法、动脑筋,一起组织活动,孩子成了沟通父母和长辈之间的桥梁,无形之中大人也受到了教育。

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孝文化节,邀请德育专家作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开展“孝敬故事比赛”、“孝敬演讲比赛”、“孝敬征文展”、“孝敬小报展”、“孝敬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推进孝心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3.设置课程,指导实践。为使孝心教育能够深入、持久、规范地运作,学校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发了倡议书,规定设置每周一节的晨会课为“孝敬课”活动课程,并组织编制《孝心教育大纲》,对孝心习惯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教学要求及各学年教学的具体内容均作明确的规定,使孝心习惯教育有纲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孝心习惯教育的方向性,增强了孝心习惯教育的目标性。

同时,要求全体班主任人人动手编制孝敬课教材,设计孝敬课教案。在评选的基础上,将优秀的孝敬课教案整理、汇编成册。这一教案册体现了层次性,低年级段从具体的孝敬父母行为着眼,中年级段把家庭孝敬活动与尊敬他人、服务社会相结合,高年级段把孝敬父母与爱党、爱祖国活动联系起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大纲》、教材、教案集的陆续出台,使孝心教育逐步走上了课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心理学家认为,客体的可接近性,容易引起少年青少年的模仿。为了增强榜样示范的效果,在孝心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十分注重树立身边的典型,在平常的小事中,充分挖掘和发现学生的变化和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激励。每月初,学校向每位学生家长印发《孝敬日家长评分表》,月底由家长、邻里签署意见后送回学校,教师从中了解和掌握学生孝敬日的活动情况,并为评比、表彰班校两级的“孝星”积累第一手资料。每年“六一”节,全校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校级“十佳孝星”和班级孝星。“十佳孝星”的感人事迹还被编入《孝心教育文萃》一书,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青少年道德的发展与青少年早期跟父母感情的联结有密切的关系。青少年道德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因而在早期的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和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有效地加强他们的道德建设,培养他们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第一,父母不仅要注重子女智力的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子女如何做人。第二,父母需要具备正确的教养方式。众多研究文献表明,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和谐、健康、幸福的成长及和谐人格的养成,也容易感受父母的爱和回报父母所给予的爱,养成孝敬父母的意识。第三,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只有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建立深厚的感情,子女才会从内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第四,父母需作好表率,以行动感染子女。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父母的不良行为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本来就薄弱的孝敬教育的效果。试想,一个自己都不孝顺父母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出具有感恩意识的子女呢?第五,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具备“索爱”意识,让子女意识到,除了接受父母的爱以外,更需要回报父母的爱。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联网”,内外结合,共同进行孝道教育。

目前,因部分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忽视对孩子生活的自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促使孩子坐享其成,甚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骄横等恶习,给实施孝道教育带来一些难题,大大降低了学校孝道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应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坚持把孝道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料理家务能力的劳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委会”,设立奖“孝”基金,树立榜样,表彰先进,督促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影响。

父慈子孝,子孝父心宽,家庭才和谐安宁。孩子孝敬父母,才会去爱同学,爱老师,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有了千千万万个和谐安宁的家庭,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孝敬父母的教育需要发挥社会的价值引导作用,社会环境领域对于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第一,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报纸等媒体做好宣传,启发学生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最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比较突出感恩父母这一主题,如《常回家看看》、《感恩的心》,发挥了媒体应有的教育作用;“一个小朋友看见自己的妈妈给奶奶洗脚后,自己也端水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都是非常好的孝敬感恩父母宣传片;而南京大学校园内的“给辛酸父亲的一封信”则发挥了报刊杂志的宣传作用。第二,在生活中也应该创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和社会风气,如提倡年轻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母亲节的时候问候父母,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第三,社区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社区应开展必要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一些社区公益活动,以体验父母工作的辛酸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的整合力量,发挥整合效力强化青少年的感恩意识。据《光明日报》报道,在今年“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在银川市人民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以“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孝敬父母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全社会树立起了孝敬父母的良好风尚,让孝敬父母的思想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四)创造良好的身心环境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家长、学校、社会应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正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树立健康和谐的人格。培养学生浓厚的孝敬感恩意识,不仅要感恩父母,也要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帮助自己的所有人。缺乏孝敬感恩父母意识的人,是很难有报效祖国的想法的,只有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3

我热爱集体,诚实正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他人,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活动。

我是学校的"两无"监督员,我每天认真记录班级的卫生打扫情况,监督同学们按时按量完成卫生打扫任务,认真如实记录,不徇私舞弊。我从不吃零食,大胆管理班级"两无",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我能够积极协助劳动委员开展工作,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级卫生工作,在开学阶段,因卫生区环境复杂,很难打扫,班级卫生在检查中常常倒数,我和同学们不断寻找原因,认真彻底的多次打扫,在12月的卫生评比中,我班获得"卫生流动循环"称号。

在学习上,因为基础较差,进步不大,但我也严格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争取更大进步!

家长意见

孩子在家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孝顺懂事,在言谈中,对自己的班干工作很热情,这学期各方面表现都有进步,谢谢学校给他这样的机会。

签字:赵志强

劳动之星事迹材料(二)

朱祥瑞同学是个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孩子。

他平时在家积极参加劳动,帮助父母干活。晚上吃饭时,他帮父母摆好碗筷,给父母盛饭。饭后帮助父母擦桌子,倒垃圾。到周六日,他帮助家长擦地、扫地、擦窗台,外出购物时还主动帮助父母拎东西。到了假期,每天坚持帮助父母干家务活。

每次到姥姥家,他都主动帮助大人干活。饭后,帮助姥姥、姥爷清理桌子和地面。吃饭时,让太爷先吃,做到尊重老人。

一次过年,父母外出拜年,家里经过聚会变得乱糟糟的,他主动收拾了起来。他清洁了地面,收拾了垃圾,将家里的桌椅、沙发等归到原位。看着一个乱糟糟的屋子变成一个干干净净的屋子,刚才的脏和累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一直都是这样,努力帮助父母做家务,尽量使家里的环境干净整洁。

在外出时,他帮助父母拿东西,尽自己所能,尽可能拿较重的东西,尽量为父母减轻负担,让父母不过度劳累。买东西时,他总是为父母着想,尽量不乱花钱,尽力帮父母减轻一些经济负担。他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摆阔,不与他人进行物质方面的竞争。

在学校,他积极参加劳动,帮助老师打扫教室。新的校舍、新的教室,需要大家共同爱护。做值日时,他总是抢最重最累的活儿干。做大扫除时,他趴在地上擦地砖,一点一点的、一块一块的用力擦,将地砖擦得锃亮。擦地砖是一件很费体力的劳动,擦一会儿就累得不行。同学们纷纷回家了,他还留下来帮助老师做最后的收尾工作,用墩布墩地,用扫帚扫地,把桌椅搬回原位。看着他脸上浸出的汗水,老师问他累不累,他憨厚地笑笑说,不累!现在同学们能在宽敞整洁的教室中安心读书,与他的功劳密不可分。

在学习上,他自主、独立,不用家长和老师操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尤为突出。

在生活中,他尊敬长辈,见人问好,讲文明,有礼貌。周六日时,他经常去探望长辈。与长辈交流时,恭恭敬敬,认真交流,不与长辈犟嘴,做到文明礼貌,与长辈和谐相处。

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社区老人做花灯,不仅懂得了一些手工技巧,也学会了关爱老人,理解老人。

劳动之星事迹材料(三)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4

“百善孝先,内涵宏深,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10月12日晚,在孝感市湖北工程学院体育馆,一首荡气回肠的诗词《孝道千古》,拉开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暨2016中国孝感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晚会帷幕。

孝感,中国孝文化之乡。在这座因董永卖身葬父而得名的城市,孝道之风沿袭千年。长期以来,孝感市自觉汲取孝文化的丰富营养,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中,使孝道内涵与时俱进,催生磅礴激荡的精神力量。

今年孝感孝文化旅游节是2002年以来,孝感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13届孝文化旅游节。而孝文化已成为孝感打响文化品牌、繁荣文化产业、建设孝文化名城,推动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

10月13日,在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报告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城市文化建设交流活动中,来自河北滦平县、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上海奉贤区、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等地代表,展开了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交流活动的这些地区,都有孝文化的传统。但纵观全国,唯一一个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却只有孝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首德,而孝感是孝文化发祥地之一,因“孝行感天”而得名,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独占三席,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

孝感的孝文化,在众多古籍中已有记载。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桐柏山、大别山的南麓。北边与河南接壤,南边与武汉相邻,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最初县名为“孝昌”。

据史料记载,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53年),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助篡夺帝位杀死文帝,将年号改为太初。文帝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率部讨伐篡逆的刘助获得成功,登基称帝,即宋世祖。

为巩固皇权,刘骏积极倡导孝行,并将年号改为孝建。为表明其以孝治国的决心,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刘骏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东境、郧县南境内新增置一“孝昌”县。

至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又因董永、孟宗、黄香三大孝子孝行感天动地,把孝昌改称为“孝感”,一直沿用到现在。

据《孝感县志》记载,孝感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而得名。西汉时,“卖身葬父”的董永,引得“仙女下凡配孝子”,“七仙女下凡配董郎”的故事,流行甚广,对劝人行孝具有积极意义。

而东汉时“扇枕温衾”的黄香,其子黄琼、其孙黄琬的众多事迹,也都很有影响力。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少时丧父,母亲教子有方,“南阳求学”、“腌鱼沉池”、“竹岗清风”、“庐墓三载”,与“孟宗哭竹”都是感人故事。

元朝人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及坊间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说》中,则收编了中华民族五帝至宋约3000年间共24孝子事迹,孝感市以其弹丸之地而独占其三,可见此地孝子辈出的典范之多在全国是著名的。

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记载的孝感有名有姓孝子就有493人,在应城还留下了欧阳修的孝故事和守孝堂,为孝感孝文化特色品牌打下深厚的基础。

这些传说和故事,有着“孝之为德,天人共与”的蕴意。人们期盼甚至相信“行孝之人终有善报”,其价值在于劝人行孝尽孝,使孝道世代相传,不绝如缕。

孝子辈出的热土

时至今日,孝感依然是孝子辈出的热土。

孝文化中的孝廉、孝德、孝亲、孝诚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规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密切相关。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力挖掘各地先进典型,以孝润德,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良好社风民风,催开了遍地的道德之花、文明之花。

1996年,孝感在全国首开先河,评选当代孝子;2005年,又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近20年来,所评选出的100多名新时代孝子和全国道德模范,凝聚成“中华孝文化之乡”丰厚的孝道资源,其精神力量滋润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状ǘ女,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专职侍老”的汪金珍、“侄媳养姑”的张丽艳、“三舍养亲”的彭雄武、“父母如天”的陈行、“千方侍母”的宋华根、“借债救父”的张庆丰、“孝悌并行”的刘祖书、“辞京奉母”的彭卫东、“万里轮迹”的唐军、“精护双亲”的崔玉江……这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镌刻在孝感2015年评出的第八届“十大孝子”名单上,这是孝感荣耀,也是道德之花又在状ù蟮亟岢龅木神硕果。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孝感通过道德模范基层巡讲、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让先进典型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更深入人心。

从2015年10月开始,为进一步弘扬中华孝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打造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社区、孝诚企业“四孝”品牌,市委宣传部特别组建“孝行天下”百姓宣讲团。

百姓宣讲团从百姓视角,用百姓语言,讲述看得见、摸得着的孝子事迹,在状ù蟮叵破鹆饲呷诵撵榈摹靶⒌男风”。

2015年11月,宣讲团到各县市区进行巡宣讲。今年5月,宣讲团走进湖北工程学院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送来了两场感人肺腑的精彩报告。

打开孝感近年的“群英谱”:有安心本职、专注工作、迷恋事业的“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涂红刚;有从警30年,扎根基层,真诚、真心、真情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社区民警吴和平;也有热爱“三农”事业,“把农民当父母,把种子当儿抚,把自己当农夫”的汤俭民;有27年始终坚守在乡镇司法所工作一线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徐全朝;也有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献身水利、为民服务的“铁面水官”蒋志刚……

正是这一个个道德模范和时代先锋,汇聚成了孝感的“群星现象”。他们的凡人壮举为孝感注入强大的正能量,挺起了中华孝文化名城的脊梁。

以孝凝聚城市精神

孝文化是孝感城市精神内核,传承弘扬孝文化则是孝感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孝感明确提出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城市定位,通过开展孝文化教育和表彰,举办以孝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建设孝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等活动,将孝感打造成国际孝文化的讲台、展示中华孝文化的舞台、全国孝老爱亲和思想道德建设模范评选表彰的平台,从而为孝感发展繁荣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为了抓实“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工作,2013年,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从研究孝义、评选孝子、繁荣孝艺、建设孝景、举办孝节、弘扬孝德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孝文化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举措,致力把孝感打造成中华孝文化研究高地、传播实践基地、旅游胜地和老龄产业基地。

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深入挖掘孝文化现代价值,近年来孝感市秉承核心价值观,推行“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对民间不断涌现的“孝”萌芽,勤培土,善浇水,使其成为一片片摇曳多姿的风景。

迄今,孝感连续举办中国・孝感孝文化艺术节、“十大孝子”和“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等活动,让孝文化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还面向全国征集了体现孝文化特色的市歌、市徽,凝炼出“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

目前,孝感已成立湖北孝文化研究基地、湖北孝文化研究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孝文化理论研究;承办孝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董永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孝为元素的文艺作品,则成为弘扬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年金秋时节,省市各剧团都用传统地方戏演绎孝文化,每年集中演出10天,还用剪纸、善书、皮影、水墨漫画等当地艺术品种宣传孝文化,把“孝亲敬老”写入《市民公约》、《村民公约》。

大型楚剧《槐荫谣》、《云梦黄香》、《孝子情》搬上舞台;创制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一粒米》;散文集《沽酒与何人》获冰心散文奖、中篇小说《滴血一剑》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美术作品《雪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而学校、机关、家庭、社区,也都成为孝文化的舞台。

孝感已编印《中华孝文化通俗读本》,作为孝感地方课程教材;广泛开展“孝心传递”书信感恩、“情暖重阳孝行周”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接受孝文化教育和熏陶。

除此之外,孝感还出台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等政策,切实保障老年人生活;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投资10亿元建设“中华敬老园”,探索了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公建民营”等养老服务模式,被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试点城市。

如今,一批以开发孝文化资源为主题的现代企业,也已脱颖而出。

以荣获中华老字号的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孟宗竹产品、黄香糯米为首的200多家生产企业,家家都打孝文化牌,形成扎堆效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着孝文化名城建设。

孝就是从生活中点滴做起

让政策带上温情,让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努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真正做到顺民心、合民意、接地气。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难忘,心中扎下根……”10月13日,玉泉小学百余师生饱含深情地高声朗诵《中华孝道》。

这是玉泉小学一次《孝驻玉泉善在践行》主题班会。平时,这样的诵读场景还有很多。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导学生知恩感恩,是孝感玉泉小学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孝,就是从生活中点滴做起的一些小事儿,爸爸妈妈下班了,帮他们倒杯茶、捶捶背,这些都是我向他们表达孝心的方式。”六年级一班的学生黄好说。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学习孝的知识,从日常生活做起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穿行在操场、教学楼、园艺绿地,原创的感恩书画、孝德儿歌诗词,历届孝德之星和孝德故事,处处可见。

玉泉小学校长张晓琴介绍,学校将“孝德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开展的“讲一个孝德故事,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看一部孝德电影,算一笔亲情账,写一封感恩信”、“孝行月”、“孝德之星”评选等活动,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如今,玉泉小学院外墙不仅被设计成一面记录孝德的文化墙,靠墙还设置了很多长椅,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休憩、聊天。

不仅仅是校园。孝感以打造孝廉机关、孝德校园、孝亲社区、孝诚企业“四孝”品牌为着力点,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分不同群体,分类施策,谱写了孝德新篇章,唱响了孝德主旋律。

把孝亲文化浸润到基层社区一线,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了“给父母做一次体检、带父母看一场电影(戏曲)、给父母添置一套新衣、给父母做一次饭、每月给父母一次零花钱、关爱一个留守儿童、结一个空巢老人帮扶对子”等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亲实践活动。

在市级以上文明村、文明社区中,组织开展以“唱孝亲歌曲、看孝亲短片、讲孝亲故事、诵孝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孝亲大讲堂活动,汇聚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让孝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点一滴中,从宣传橱窗、文化墙,到教室走廊,从孝德故事、名篇名句,到宣传画,形式多样,细节丰富,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德文化的滋养。

孝感在机关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孝廉活动,举办孝廉文化大讲堂,将孝廉文化列为全市党校必学内容和各机关单位年度理论学习计划,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孝促廉、以廉践孝,争做孝廉文化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

在孝感企业职工中,培育和践行孝诚活动已深入人心,抓住质量诚信、价格诚信、履约诚信、服务诚信等关键环节,把孝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服务标准、工作流程之中。

以国家电网孝感供电公司为例,其“孝心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83年,薪火相传33年,已发展到167名队员。

孝文化是孝感最好的对外名片

如今,孝感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不仅对人们日常行为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厚度,提升了孝感美誉度。

近年来,孝感市紧紧抓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大力挖掘各地先进典型,以孝润德,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良好社风民风,8910平方公里的状ù蟮厣希孝道之花正在竞相绽放。

走进孝感,浓郁的孝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人民广场上,8块以“孝”为主题的大浮雕美轮美奂;徜徉街头,董永公园、槐荫大道、仙女路等名称过目不忘……

在城市景观建设上,尽量融进孝文化因子,建设了一批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命名了槐荫大道、董永路、孝天路等一批城区道路。

目前,孝感把孝文化充分融入城区最大生态公园槐荫公园,高标准建设双峰山孝文化主题公园,加大云梦黄香文化公园和孝昌孟宗公园建设力度。

在相传董永卖身的付员外家址上,修建占地48000平方米的董永公园。公园内主要以仿古建筑为主,并根据民间传说新建了瑶池仙境、槐荫古树、饭山、理丝桥、百步梯、升仙台等部分景观,还重新修建董永墓、孝子祠等建筑,展示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劳朴实的孝文化精神,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一座城市的节会,往往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且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而孝文化旅游节,就是孝感一张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

2002年以来,孝感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连续举办以创新传统孝文化为特色,以系列群众性宣传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孝文化旅游节,在全国全省产生深远影响。孝文化旅游节,已促进形成了孝道昌隆、民风淳朴、诚信友善、和谐稳定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是今年孝文化旅游节主题。组委会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宣传文化教育活动,如“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城市交流活动、第三届民间文艺大赛、楚剧展演、孝文化公益广告大赛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央电视台导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团总导演曲良平,连续第四次来孝感执导启动式主题晚会。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5

对此,校长室带领政教处、大队部和班主任开展走访调研、个别谈心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三个缺少”:即班级缺少常态教育,学校缺少典型引领,家长缺少密切关注。经过反复思考、商讨,学校举一反三,以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勤俭教育为主线,结合学生文明素养、体素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决定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开展“五星一兵”评比表彰活动,以此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设计好“五星一兵”评比条件

1.孝敬之星。由家长推荐,以事迹材料形式上报大队部。推评条件:

(1)体贴家长的甘苦,心疼家长;

(2)不提无理要求,能够为家长分忧解愁;

(3)心中想着家长,经常与家长说话,经常想着家长的吃、穿、用。

2.勤俭之星。由家长推荐,以事迹材料形式上报大队部。推评条件:

(1)不刻意攀比他人、挑吃拣穿;

(2)不乱花零钱;

(3)不浪费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

3.文明之星。由班级推荐。班主任每月组织一次“文明之星”评比活动,学期末进行总评。推评条件:

(1)使用文明语言,有礼貌与老师、长辈和同学交流;

(2)一言一行都十分规范、得体,深得师生的爱戴;

(3)各方面表现和学习精神都走在前列。

4.劳动之星。由班级推荐,推评条件:在劳动、安全、卫生各方面工作中,从我做起,从小事抓起,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5.才艺之星。由大队部推荐,推评条件:在音乐、体育、美术、写字等方面有专长,经常参加校级以上活动并且获奖。

6.学习标兵。由教导处推荐,推评条件:一二年级学生以语文、数学双科学业总成绩、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以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思品五科学业总成绩为评比参数,按照一定的比例,推选“学习标兵”。

其次,组织好推评“五星一兵”人选

1.宣传发动,造成声势。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五星一兵”的评比条件和要求;其次发出“致家长一封信”,广泛宣传“五星一兵”的正能量。

2.明确责任,分工把关。家长负责推评“孝敬之星”、“勤俭之星”;班级负责推评“文明之星”、“劳动之星”;政教处和教导处分别负责推评“才艺之星”、“学习标兵”。

3.逐层申报、组织颁奖。按照学生家长推荐、班级评议通过、学校召开大会的程序,举行颁奖典礼,全体学生、全体家长、全体教师参加大会。“五星一兵”学生登台领奖,台上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第三,放大好“五星一兵”教育效应

从2014年4月起,三年来,我校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举行一次“五星一兵”表彰颁奖大会。在每次“五星一兵”表彰大会上,都会出现三个“特写镜头”:

①荣获“五星一兵”的学生个个眉开眼笑、情绪激昂,迸发出强劲的正能量;

②许多没有上台领奖的学生露出羡慕、惭愧的表情,有的还低头沉闷;

③一部分没有登台领奖的学生家长,有些坐立不安,还有个别家长提前离开了会场。

皂河中心小学“五星一兵”评比表彰活动,在全体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很好的正面影响,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少家长说:学校开展评选“孝敬之星”、“勤俭之星”太对题了,现在的孩子能够体贴父母辛苦的太少,要孩子做事、做活更是没有,这种状况长此下去,无法培养出“壮苗”;皂河中心小学抓住这方面大做文章,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6

校外教育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育人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的教育观、人才观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我们开阔教育视野,拓展学校育人途径,开放校门办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自然社会皆课堂,实践探究促创新

拓展课堂空间,学生的学习阵地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等业余时间,开展业余生活指导和闲暇教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编抄报、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等形式,呈现活动内容,提炼活动成果,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从自然与社会中汲取了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我们根据学校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实际,成立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小组,确立不同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成立小课题研究团队,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例如,我镇是全国山楂加工第一镇,当地有丰富的山楂资源,学校也栽植有山楂树。我们便指导学生开展了“山楂的生命历程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活动目的,制定活动方案,然后从春季山楂树发芽开始进行观察,用观察日记、摄影图片、手抄报、研究报告等形式记录山楂发芽、开花、结果、成熟、采摘、加工的全过程,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跟随父母到田间地头,剪枝、除草、喷药,看着经自己悉心照料的山楂从无到有,一天天长大,学生随着山楂的成长而成长。山楂加工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我们组织学生到当地山楂加工企业采访,了解山楂的加工过程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学生进一步深入社会,成功企业家的奋斗历程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这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从实际考察、操作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大的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二、千行百业皆教师,名家风范促成才

拓展教师范围,邀请社会名人、行业专家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校外名人名家,以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让学生接受教育,从小树立学习的榜样,成长的目标。

一是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我们邀请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孔屏,来学校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问题,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许多学生、家长都跟孔教授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聘请山东泉城画院院长、中国鹰王云门子先生为学校艺术教育顾问,为他颁发聘书,与之建立了长期的校外辅导员关系,云门子先生多次来学校为学生讲授美术课,现场授课、作画,手把手指导学生绘画,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的美术教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邀请本地专业人才登台授课。本镇退休老教师、省作家协会会员王洪吉,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本镇上稍村村民张俊亮等本地的“土专家”,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生活阅历,对家乡的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理解。我们请他们走进学校,登上讲台,或为学生讲授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或讲授对联的编写等传统文化知识,他们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实践经验,娓娓动听入情入境的讲解,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是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广泛的沟通,评选优秀家长,让家长把自己创业的奋斗历程、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以及个人专业知识等撰写文章,结集成册,一方面,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用于家长之间的交流学习。同时通过讲座、授课等形式,把本地的“致富能手”“根艺大师”“果树专家”请进校园,请上讲台,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拓展学校的育人途径。

三、美景传说皆教材,整合资源促发展

拓展课程内容,挖掘整理当地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内容,用丰富的乡土资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身边人,身边事,学生喜闻乐见,学生搜集整理的过程也是接受教育、接受锻炼的过程,教育效果更佳。

青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王坟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热土。在这方土地上,历史留下了无数绮丽的自然景观,国家4A级景区仰天山森林公园以其秀美和灵性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宾朋;在这方水土上,钓鱼台、十道人、“先有胡林谷,后有青州府”等一个个流传于山水之间的民间传说,动人美丽,令人神往和遐想;在这方水土上,传扬着逄伯陵、黄巢、花荣、杨妙真等风云人物的英雄事迹,留下了张良、严子陵、李清照、赵明城、赵秉忠等历史名人的足印……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进自然,深入生活,采访老人,查阅资料,搜集各方面的材料,通过撰写文章、编抄报、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搜集到的内容,汇集成册,命名《魅力王坟》,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成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长教育的极佳内容。

四、品德孝心皆内容,发扬传统促品行

拓展德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先进孝文化教育。“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学做事先学做人”,把培养学生的孝心与孝行做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实际,在学校开展了“孝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是访孝,调查采访身边的孝行事迹。学生身边不乏孝敬老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我们发动广大学生深入实际,亲自到村庄、进家庭调查采访,并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亲身感受那些孝老敬亲的人和事,产生思想的共鸣,心灵的触动。

二是学孝,学校开设孝文化课程。学习孝文化知识,各学科教学也将孝文化教育渗透到学习之中。读“孝经”,存“孝心”,做“孝行”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7

【关键词】春秋战国 孝“父” 秦汉 孝“父母” 家室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孝”是古代中国宗族伦理和家庭伦理的核心。孝的初含义是:宗子通过祭祀表达对族内先祖的尊敬,孝的对象是神祖考妣。到汉代,孝的含义转变为:“善事父母。”①郑玄也说“善父母为孝”②,孝变为“家”范围内的一种伦理,被理解为爱父母,顺从父母,和现在孝的主要含义相近。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孝含义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本文即是重点剖析这一时期孝含义的裂变及其转变的社会背景。

现对本文几个词语做如下界定:宗族,指在宗法观念影响下,以男性血缘关系为纽带,③通过道德规范、各种利益等因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社会群体。宗族在先秦两汉多以“宗”的形式出现。家族,指由婚姻与血缘关系连接起来的群体,他们或同居或聚居但不一定有共同的经济活动。家族在汉代也被称为“族”、“宗”、“宗族”。宗族与家族的区别固然,但从秦汉时期史料看,家族与宗族的严格区分难以确立。④

本文提到的“族”,既包括“宗族”,亦包括“家族”。宗法,宗族或家族的组织法。理解先秦秦汉时期的宗法,可从两个层面分析:政治性宗法和血缘性宗法。西周时期,宗法的政治性特征是显性的,血缘性特征是隐性的。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宗法的政治性特征相对较弱,血缘性特征渐趋突出。家室,与室家是同义词,既指秦汉时期人们居住的房屋,又指夫、妻、子等关系紧密的家人,还包括父、祖、孙等代际更远的家人。家室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还原历史计,本文用“家室(室家)”。汉代文献中,多用“家”⑤指称家室⑥。

西周时期“孝”的表现

“孝”作为一种观念存在,是在西周时期。《齐D》铭文:“用享用孝于皇祖圣叔、皇妣、圣姜,……用求考命弥生,……保卢子姓。”⑦这句话透漏出三个信息:一是孝的对象,包括皇祖、圣叔、皇妣、圣姜。二是孝的目的是“保卢子姓”,意思是延续本族属的世系。这一点还可通过《诗经・大雅・既醉》中的一段话进行印证:“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⑧三是这句话反映出祭祀是孝的主要表现形式,《国语・周语上》:“祀所以昭孝息民”⑨就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人们对祭祀相当重视,《尚书・洛诰》记载:“公曰:己,汝惟冲子,惟终。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⑩

综上,西周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神祖考妣,包括各种神明、先祖、考妣等非健在的人,行孝目的是延续本族属之世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祭祀。

祭祀的目的虽然是孝祖,但人们并没有忘记活着的人,往往在祭祀之后举行宴飨,以便增加同族人的感情。这更多地体现出孝的血缘属性。《诗经・小雅・楚茨》描写了西周时期贵族家族祭祀先祖的情景: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乐具入奏,以绥後禄。”大意是,祭祀完毕后,孝孙(主祭者)走到主祭的位置上,工祝(负责致助词者)向孝孙汇报说:“神都已经醉了。”于是击起钟鼓送尸,送走神灵,撤去祭品后,燕私(家族宴饮)就开始了。参加祭祀的同一宗族成员共饮祭酒,同食祭肉,分享祖先所授予的福禄,以达到和睦家族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孝具有血缘属性特征,为春秋战国时期孝含义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

《墨子・兼爱》批评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时说:“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大害也。”

他认为,父不慈子不孝是天下大害之一。在论述了各种利害关系后,主张:“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即是提倡“父慈子孝”,子孝的对象主要是“父”。

以上主张是“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作者将孝“父”与忠“君”类比,可见这时孝的政治属性已经淡化,血缘属性开始凸显,并且孝更多地局限于家庭中。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孟子建议梁惠王实施仁政时提出:“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意思是“壮士”要重视“孝悌忠信”,在家里要孝顺父亲、尊敬兄长,外出作战要忠于国家、听从上级指挥,这样就可以抵挡秦、楚的坚甲利兵。

《韩非子・忠孝》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大意是,臣子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侍奉丈夫,顺从了这三种秩序,天下就太平;否则天下就混乱。

战国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此乃当时墨、儒、法等各个思想流派之共识。这表明父权从族权中脱离出来,在“家”中具有独一无二的权威性。正如《荀子・致士》所说:“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

这一时期,孝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养”。如《管子・形势解》中所谓“尽力共养,子妇之则也”;“孝悌慈惠以养亲戚。”这种以“养”为内涵的“孝”,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礼记・内则》进一步说明了如何“养”,如“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中(衷)心养之。”主张不但要供老人以“饮食”,还要乐其心志,乐其耳目。

“孝”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敬”。《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管子・轻重乙》:“教民为酒食,所以为孝敬也。”但也可看出,与后代相比,“养”和“敬”都是比较简单的。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是父,和西周时期以神祖考妣为孝对象一样,二者都是男权社会的产物,都受到了西周宗法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孝父母的记载,如《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个时期孝父母的例子虽不多见,但为秦汉时期孝含义的继续变化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孝”的表现

秦汉时期,孝被明确限定在“家”内,孝的对象也由战国时期的“父”变为“父母”,孝的方式也更加多样。

陆贾《新语》主张:“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这是目前所见较早将孝限定在“家”范围内的记载。

《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提到孝的对象是父母:“母至亲而不尊,君至尊而不亲,唯父兼尊亲之谊焉,”《释名・释亲属》云:“亲,亲也,言相隐亲也,”书引《仓颉篇》云“亲,爱也,近也。”母受子之“亲”而无尊,父既受子之“亲”又受子之“尊”。虽然孝的对象是父母,但父之地位要高于母。

《汉书》中孝敬父母的例子很多:金日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又是有名的孝子。归汉后,他深受汉文化影响,对母亲非常孝顺,史书记载:“(金,笔者加)日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可见金日很爱自己的母亲。同时反映出当时孝的对象既包括父,也包括母。

到了东汉,孝的对象更为明确。《说文解字》指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刘熙《释名》一书记载了很多在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与《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书中说:“孝,好也,爱好父母也,如所悦好也。”在东汉,“孝父母”已经成为一种固定说法,且看不出父尊母卑的痕迹。《后汉书》中关于孝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讨论颇多,兹不赘举。

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孝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如对母要“亲”、对父要“尊、亲”兼有、“善事父母”、“爱好父母”、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在感情上关心、取悦父母等。这一时期成书的《礼记》记载的更加具体、详细:《礼记・祭义》以曾子的口吻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夫为人子者……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在生活细节方面,父母的冠带脏了要“和灰请漱”,衣裳脏了要“和灰请浣”,衣裳绽裂了要“纫箴请补缀”,这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好的规范。

其实,士人们越宣扬什么,说明当时越缺乏什么。正如贾谊在批评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的社会风气时所说:“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i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武帝诏曰:“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这则材料说明,“孝”资源在当时仍是稀缺资源,所以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孝行。

先秦秦汉时期孝含义的变化

西周的统治是建立在政治性宗法基础上,统治者之所以提倡“孝”,是想借“孝”来维护“族”之稳定进而维护自己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统治秩序瓦解,“孝”的政治性特征弱化,血缘性特征凸显。与此相伴,“家”从“族”的附属地位脱离出来,代替了“族”而成为人生活的主要空间。“孝”在“家”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家地位凸显的过程中,由于受男权社会思想的影响,孝的对象是“父”。秦汉时期,妇女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不亚于“夫”的作用,家室生活中,孝的对象变为“父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受到重视,就这一点,《诗经》中的“父兮生我,母兮掬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就很有说服力。

孝含义的裂变有多种原因,但士人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西周时期,人们生活在宗族控制下,宗族决定个人的一切,不需要也不能有任何个人意识,个人只需无条件地服从宗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摆脱宗族,一部分逐渐成为士人,开始重新思考、定义孝,孝的政治属性被逐渐剥离,回归本质―血缘性。到了秦汉时期,群雄割据的结束、国家大一统的出现,使整个思想界开始思考如何适应这一形势。这一过程中,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士人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对“孝”进行了重新界定,想通过“孝”来稳定家庭,从而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此,他们提出:“孝”乃人之天性。正所谓:“父子之道,天性也”;“故四时之行,父子之道也。”余治平先生说:“如果说,孔子是从内在人性情感的角度来论证孝的必然,那么,董仲舒对孝道所做的一切理论建树,则以天为基本视角。”经过这一过程,孝的含义基本固定下来,成为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思想和行为,今天仍在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博士后流动站,石家庄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石家庄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4LS004、13BS009)

【注释】

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88页。

②⑧⑩《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2003年,第957,第536页,第215页,第2667页,第2545页,第957页,第1598页,第460页,第2554页。

③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8页。

④岳庆平:《汉代家庭与家族》,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第9页。

⑤李光军等:“西汉馆陶家铜连鼎及王氏一斗鼎”,《文物》,1984年第10期,第51~52页。

⑥邢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家庭经济专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⑦康德文:“论春秋战国之际孝观念的变”,《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4期,第105页。

⑨徐元诰撰:《国语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518页。

查国昌:“西周‘孝’义试探”,《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143页。

吴毓江撰:《墨子校注》,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77~178页。

王先慎撰:《韩非子集解》,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466页。

王先谦撰:《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63页。

黎凤翔撰,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529页,第197页。

贾丽英:“秦汉不孝罪考论”,《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王利器:《新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18页。

孔安国:《古文孝经孔安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5页。

任继P:《释名汇校》,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153页,第174页。

《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60页,第2244页,第156页。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31页。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oaiwodelaopo”为你整理了这篇政务服务优秀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政务服务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江婷婷同志自参加工作以后,经历多个工作岗位的锻炼。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她对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同事处以公心、坦诚相待;对名利不计得失、甘为人梯。特别是负责政务公开工作以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表现出了较高的职业素养。江婷婷同志这种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与人为善的思想品德和处理复杂事务的果敢能力深得全局干部职工的好评。

一、爱岗敬业,事业为先

江婷婷同志工作到位,成绩突出,这与她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参加工作以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她始终坚持工作第一、事业第一,在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有时工作起来简直就是拼命。江婷婷同志负责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今年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她经常牺牲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工作,江婷婷同志的崇高敬业精神就是这样,宁愿耽误自己、耽误家庭,也不耽误工作。

江婷婷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工作主动调高标尺,坚持干就干好,干就干漂亮,并且把这种精神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细节当中,大到协调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小到对一个统计数字的核实把关,都力求做到缜密、真实。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研究上级下发的文件,正是凭着这种爱岗敬业、忘我的工作精神多次受到局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表扬。

二、坚定党员信念,立身抗疫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代表,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以来,她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中,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本色。疫情发生后,她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条件简陋、生活不便、孩子尚小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开展疫情宣传、入户调查、小区值守等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

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支撑起家庭的半边天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江婷婷同志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自从孩子出生后,夫妻两人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因双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她工作繁忙,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爱人的肩上。她经常说,“孩子的爸爸最累”。其实我们都知道她也很累,但是就是这样我们也没听到过她抱怨。为了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在陪伴孩子生长过程中不缺位,每当披星戴月回到家中,都要陪伴孩子玩耍、陪伴爱人说几句知心话,待孩子、爱人睡去后,点起一盏孤灯,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9

8月30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入学教育工作。按照要求,高校应于新生报到后两周之内组织文化课测试,发现有冒名顶替等行为的要坚决清退;同时,对审查工作不认真、庇护舞弊考生的高校和工作人员也要追究责任。

山东省教育厅在通知中要求,在新生报到时,各高校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新生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档案等材料的审验,与新生本人实行对照检查。新生还将被逐一单独当面谈话,以核对本人照片和其他重要信息。

同时,在新生报到后的两周内,各高校要组织不少于2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经过审查发现有疑问而又无法根据有关材料确认的,可通过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调阅考生高考试卷和学生本人的笔迹进行核对,仍不能确定的,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利用专业手段进行核实处理。发现仿造材料取得报考资格者、冒名顶替者及其他舞弊者,要坚决予以清退。

各高校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工作将于10月15日前完成。在新生入学资格审查阶段,省教育厅将组成专项检查组,到各高校进行检查。

解读:高考作弊,屡禁不止。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的举措,既严厉打击了高考舞弊者,又为广大学子敲响了诚信考试的警钟。同样地,广大初中生也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强自律,拒绝作弊,做到诚信考试、真诚待人、踏实做事,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关大道。

成都“孝心弟”感动全国 明星传递“正能量”

日前,为救被困火海的爷爷而被大火严重烧伤的成都“孝心弟”谢才彬感动了成千上万人。近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蜂拥而至。

8月28日,21岁的成都大学生谢才彬家中起火,82岁的爷爷被困在4楼,谢才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冲进火海,背出了爷爷。爷爷安然无恙,而他自己的全身有65%的皮肤被烧伤,并休克过去。随着媒体的报道,姚晨、马伊琍、吴秀波等明星在微博上接过爱心棒,一场与孝心有关的救助接力在网络上展开。

拥有2400多万粉丝的姚晨率先当起了爱心接力大使,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加入接力队伍。

“孝心要帮!”演员马伊琍和白百何也表示愿私人出资,捐助谢才彬。

烧伤科副主任医师魏平说,谢才彬刚度过休克期,目前还有生命危险。现在,医院专门成立了“谢才彬抢救小组”。魏平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他已将谢才彬的情况汇报给医院领导,为其申请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截至9月4日下午6点,谢才彬一家收到的爱心捐款已近55万元。谢才彬的父亲谢文华告诉记者,他会详细记录每一笔捐款的使用情况,也将全部公开善款的用途,给所有好心人一个交代。

解读: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做人的基本美德,更是为人处世的根本。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可孝心却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一些缺乏爱心和责任感的独生子女,对父母不敬或打骂父母的现象普遍存在,实在令人担忧。相较而言,“孝心弟”谢才彬就像社会的一面明镜,照出了“孝”的样子。他的事迹无疑给人们的心灵填充了一颗善良的爱心和一份家庭的责任感。

父亲背脑瘫儿子上学9年:要将儿子背入大学

2012年9月12日下午,平昌中学紫荆楼书声琅琅。位于5楼的高一(20)班教室外的走廊里,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背靠墙壁孤单地坐着。

老人名叫邱成忠,教室内,他的儿子邱民正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新学年才开始一周,但这对父子的故事,在校园内几乎人尽皆知。每日晨昏,老父亲背着儿子艰难上下楼的背影,成为校园内最动人的风景。

17年前,尚在襁褓之中的邱民因脑瘫而失去了行走能力。17个寒来暑往,邱成忠背着儿子从小学进入高中,虽然华发渐生,脊背日渐佝偻,但邱成忠信心不减:“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一定要将儿子背入大学。”

儿子8岁那年,邱成忠将他送进学校。从入学第一天起,邱成忠便开始了自己的“陪读”之路。在响滩读小学和初中的9年里,邱成忠风雨无阻地背着儿子上学。

今年中考,邱民以696分考入自己心仪的平昌中学,高出录取线60多分。

现在儿子进城读高中了,邱成忠毅然决定跟儿子进城,当一个“全职保姆”。每天早晨,邱成忠背着儿子从住处出发,走过200米后,攀爬78级台阶,将儿子送入教室。每隔两三个小时,他便进教室背儿子上厕所。

高一(20)班的班主任李林楚介绍,邱民特别懂事、好学,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大家踊跃报名背他上下楼,班委最终选定了12名个子稍大的同学,每天轮流和邱成忠一起护送邱民。为了让他上学更方便,学校已决定将他所在的教室从5楼转移至1楼。此外,学校还在距教学楼不到200米处为他们父子俩免费提供了一个单间宿舍。

父亲的苦心,邱民铭记于心。对于未来,他有自己的规划:“我希望将来能学医,做一名医生,这样就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解读:邱成忠就像一座高大威严的山,给儿子最坚实的依靠;他更像一盏温暖的明灯,照耀儿子走过了17个春夏秋冬。因为不想让儿子失去受教育的权利,邱成忠无怨无悔地扮演着“陪读”的角色。17年的风雨无阻,17年的不离不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山一般高大、如灯一般明亮的父爱。这份爱感天动地,叫人难忘。我们坚信,有父亲满满的爱,有师生的热心帮助,邱民一定会梦想成真。

文章在金鹰节颁奖礼上高呼“是中国的”

2012年9月9日,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暨第9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圆满落幕。据悉,本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组共收到全国各类参评电视作品806部,是历届参评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届。《中国1921》获电视剧最佳作品奖,《2012春节联欢晚会》获最佳文艺节目奖,《旗帜》获最佳电视纪录片奖。文章、杨幂分别夺得了最佳人气男女演员奖,而吴秀波、小宋佳分别获最佳表演艺术男女演员奖,陈数、马苏、岳红、小宋佳获观众喜爱电视剧女演员奖,文章、吴秀波、林永健、何晟铭获观众喜爱电视剧男演员奖,钟汉良获新增的观众喜爱港台演员奖。

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篇10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一)

肖晴晴,女,13岁,现为庙山镇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娴静的外表,柔弱的身体,并不引人注目,但她却有着与超越同龄人甚至成年人的那份坚强、担当、乐观、孝顺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与韧性,使她能在不幸的泥潭中顽强的生长着,并开放出朵朵美丽自强自信的花朵。

学习上的勤奋

作为一名学生,肖晴晴同学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违反校纪校规,起到少先队员模范带头作用。

她在班级中尽职尽责,老师交代的工作她都能乐意接受,并且认真去完成。在学习上,肖晴晴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她是最活跃的分子,积极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经常热情地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做到了新知识课堂上消化理解,同时也带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在课下,她从不搞疲劳战术,每天都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完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地请教,弥补不足。在近一年的初中生活中,她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由于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加上较好的学习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她的行动受到老师们的交口称赞,因此在本学期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

肖晴晴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在班级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这个阳光快乐的小女孩,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无论风吹雨打,都能闲庭信步。

磨难中的坚强

这个看似柔弱实则坚强乐观的女孩,有着极为不幸的身世:在其刚满四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也没有回来。母亲的离开,大大刺激了父亲,不久父亲就被诊断患有小脑萎缩,随后,经过医院检查父亲又被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家里也就失去了依靠,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她和七十多岁的奶奶身上。可奶奶又患有白内障,眼睛看不清东西,为了三口人的生计,只身一人靠四处要饭拉扯着她和生病的父亲,三人相依为命,生活的艰辛非常人能想象得到的。

面对这份苦难,她没有选择低头,反而生活的更加顽强,在成长中她懂得了奶奶和爸爸的辛苦,一个喜欢获取爱却更愿意付出爱的女孩--自幼失去妈妈疼爱的她,为营造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庭默默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力量化作了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嘘寒问暖,一次次至真至善的体贴,一件件普通又不平凡的小事。 细心孝顺的她,无论多饿,总是和爸爸等奶奶回家后,再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抢着帮奶奶收拾碗筷,擦桌子;奶奶为她讨来的好吃的东西,她总是一分为三,等奶奶和爸爸吃完后自己才吃;经常帮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叠被子,收拾简陋的小屋,自己帮奶奶洗衣服,帮奶奶炒菜做饭,把门口的鞋依次放好每到周末,她会在尽快做完功课后到各个村庄拾破烂、卖破烂补贴家用

2015年,爸爸由于病情的加重,行动不能自理,奶奶又在东北要饭,不能照顾这个家。这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缺人照顾的家,真是雪上加霜。自从爸爸不能起床后,坚强的她不仅学会了生活上的自理,而且开始学着帮行动不便的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艰难的日子里,每天早上五点准时起床,给父亲做好早饭和午饭摆放在床头,尽可能的让父亲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白天她在校上课,晚上回家她还要做饭、洗碗、扫地、洗衣服周末独自一人带着父亲四处求医四处抓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俨然像一位大人担起了这个家。但卧病在床的爸爸和在外奔波的奶奶依然是肖晴晴最大的牵挂,她甚至想到过放弃学业回家一心一意照顾爸爸,可每次都会被爸爸骂:孩子啊,这么多年的艰辛我们都走过来了,爸爸总会好起来的。你要好好学习,奶奶和爸爸还希望你考上大学呢!。听了爸爸的话,肖晴晴饱含着泪水,继续回到学校努力读书,她在心里激励自己:我要坚强,我不能向生活低头。爸爸也很坚强,每天坚持锻炼,不想拖女儿的后腿。

爸爸由于小脑的疾病行动不方便,每次出门,她总要陪在身边,主动做爸爸的小拐杖,过门槛时,她要爸爸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撑着她的肩膀艰难的迈过老人房的两道门槛,艰难的在小树林里高低不平的小路上哆哆嗦嗦地走着。每到冬天,爸爸的腿受了寒就会更严重,行动更困难,于是每天睡觉前,她就给爸爸打盆热水给爸爸烫脚,烫完后,用小手为爸爸按摩,用自己柔弱的身体为父亲暖热凉被窝,自己出来再让父亲躺进去。2016年刚刚过,对于肖晴晴来说又是一个艰难的开始,爸爸只能躺在床上而不能下地,肖晴晴没有埋怨上天的不公和不眷念,而是每一星期请假在家照顾父亲的起居与生活,虽然有时很累了,她还会坚持去做,从来不喊苦和累,她只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即使这样,她也知足了。

可最后连这个最小的愿望也无法满足了。2016年的5月6号,肖晴晴的爸爸带着永久的遗憾和愧疚永远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没有尽到孝心且放不下的老母亲,离开了孝顺而又割舍不下的乖女儿。 由于奶奶的眼疾,家里生活的重担落在了肖晴晴身上,肖晴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肖晴晴在父亲去世后并没有让这个疲惫不堪的家因此而坍塌,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她,每天起床后为奶奶梳头、洗脸、准备早饭和午饭;每晚给奶奶洗脚、按摩、帮奶奶洗衣服、做晚饭。她用她对奶奶的爱诠释着感恩,她用她的青春注解着孝道、乐观、坚持、自信

肖晴晴的事情被学校其他同学知道后,在校园里广为传颂,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她,都为她的精神而感动。而这个女孩面对大家的夸赞,从不骄傲,她继续保持着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的生活作风。

与人相处的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肖晴晴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小小年龄却在危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别人。每当她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或是将饭菜送给他们吃。 她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她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周围人一起环保。她还是家里的低碳宣传员,洗菜的水她告诉爸爸要浇地;弯弯腰,捡出一片净土。外出游玩、小路散步,她总不忘随手捡起地上的奶盒、纸屑,一言一行讲道德,举手投足见文明。文明不就应从这点点滴滴小处做起吗?

她是学校文明志愿者,她捡拾绿化带白色垃圾,擦洗楼道栏杆,清理墙壁上的脚印和水渍等。楼道的扶手因为春天多风,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墙壁上粘满了大大小小的脚印和水渍。她拎着小水桶、拿来了小抹布。小手伸进水里把抹布浸湿,再去擦栏杆。只擦了来回一下,抹布马上变成了黑色的。清水打了几盆,她们卖力地擦着。楼梯扶手干净了,她们小脸累得通红,可看到整洁的栏杆,心里别提多么开心了。铲除墙壁上的脚印和水渍就更困难了。她先用水淋湿,然后再用金属清洁球一下、一下地用力擦。手指蹭破了,手都累酸了,才清理干净。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冲她竖起大拇指。 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肖晴晴有一颗纯洁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她有一份孝心,听话、懂事,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和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有时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

走过了艰辛的成长之路,肖晴晴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少年时光,现在,她勇敢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承担起照顾奶奶的义务,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肖晴晴却毫不畏惧,她曾对我说:我就是奶奶的主心骨,奶奶更是我的依靠,我们犹如一曲进行曲,是奶奶稳稳地把握着生活主旋律,我才能自如地成为跳动的音符,让苦难的生活弹奏出美丽动听的旋律!我要与那雏鹰一样,用大自然生存的残酷历练心智,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信仰。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如今,她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真诚地希望她这朵孝顺之花越开越艳,越来越美,越开越芬芳怡人!愿她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二)

他叫张文龙,是陕西省潼关县城关一中七年级六班的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无法忍受家庭的贫困离家出走,他和患有智力障碍的妹妹一直是在父亲和爷爷的照料下生活的。如今爷爷年纪已大,父亲又身患恶疾,只能干一些简单的活,挣来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艰难的生活。年幼的文龙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边上学,一边照料自己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记得刚上初中时,班里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把太多的眼光集中在这个个子不高、沉默寡言的小男孩身上。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观看最美潼关少年专题报道,当电视画面上出现:年仅12岁的张文龙,在没有母亲相伴的情况下,每天扫地、做饭,照顾患有晚期尘肺病的爸爸和患智力障碍的妹妹时。七六班的同学才猛然间发现:最美少年就在自己身边。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同学们发现张文龙同学面对生活的艰难,从不抱怨,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说:他要努力让自己一家人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一次,爸爸的病情突然加剧,当时文龙正好放假在家。他赶忙把妹妹托付给邻居,又向邻居借了几百元钱,就孤身一人陪爸爸去医院检查。很快地,检查结果出来了:尘肺病晚期!敏感的孩子从医生严肃的面孔上意识到父亲病情的严重。他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放心吧,咱家有我呢。

回到家,懂事的文龙什么也没有再说,帮爸爸煎好药之后,便默默地扛起锄头,到自家的地里干活去了。 张文龙的妹妹因幼时高烧,没能及时医治导致中度智力障碍,一直在就读学校长托。上初中后的张文龙同学主动要求在每个周末把妹妹接回家,由自己照料。他不仅要给自己和妹妹洗衣洗头,还要忙家里的农活。今年他们家的三亩田地里,已经种上了油葵和花生。如今的文龙,虽说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但家务农活却样样不差,村里的长辈们提起这个孩子,没有不伸出大拇指的。张文龙同学说他最高兴的就是小妹妹现在也能在他干农活时给他送水了。 家庭的重担压在他稚嫩的肩上,但在学习上他丝毫不肯放松。一次他在处理收完玉米的秸秆时,不慎从拉秸秆的车上摔下,导致左臂骨折,打着石膏,他依然回到学校,坚持学习。在学校他尊师爱友,勤学好问,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每次卫生大扫除时,他总是主动清理被大家遗忘的卫生死角,教室的后门窗,书柜已经成了他的责任田。他还经常利用课间为教师办公室和本班教室换水。课余时间他经常阅读一些和历史有关的书籍,中国近代被侵略被欺凌的历史,深深的震撼着他的心灵,他说: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光荣的军人,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男子汉就要保家卫国。

他的课余爱好是打乒乓球,即使打输了他依然很开心,看着洋溢在孩子脸上快乐的笑,我们真的为在困境中生活的他,依然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感到无比的欣慰。

我们大家都愿意相信,文龙同学的未来,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一定会是一片蔚蓝的晴空!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范文(三)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层层深入开展,学校内部涌现出了不少向上向善的好少年,他们秉承良好的家风家训,谨遵老师谆谆教导,在校认真学习,在家敬老事亲,在不同的侧面做出了看似平凡实则感人至深的举动。这些举动感动了父母、爷爷奶奶,感动了街坊邻居,也感动着学校的每一位师生,他们都堪称当代小学生的楷模,余宝宝同学就是在孝敬方面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余宝宝,男,14岁,文山小学六年级三班在校生。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稍显黝黑的脸上透出一丝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熟和稳重。

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的小公民。

余宝宝的太爷爷与他们全家生活在一起,太爷爷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体弱多病,从2015年冬天开始下肢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余宝宝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还记得,很小的时候,那时太爷爷身体还好,能陪他捉迷藏,玩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逗他高兴,还能陪他逛街买好多好吃的他和太爷爷的感情一直很好、很深。现在太爷爷老了,不能动了,太爷爷的衣食起居全部由爸爸妈妈负责。余宝宝的家庭有个好传统,祖祖辈辈孝顺,在本村有口皆碑。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爸爸妈妈熏陶,耳濡目染,余宝宝也学会了善待老人。尽管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多,哪怕给太爷爷倒杯水,捶捶背,只要自己能做的,就尽量去做。尽管太爷爷说话已经有障碍了,有时甚至听不清,但是只要自己为他做一丁点小事,太爷爷的脸上马上就露出难得的笑容,还欧、欧的说着什么,看得出一定是在夸奖自己什么。看到太爷爷高兴的眼神,余宝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要继续照顾太爷爷的生活,让他高兴。

爸爸妈妈平时都上班,很忙,工作也很累,特别是爸爸,每天到家都很晚,身体像散了架似的。他清楚的知道,爸爸妈妈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才这么辛劳。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自己就应该懂事,就应该力所能及的替他们分忧。他知道,爸爸妈妈当前最大的牵挂就是太爷爷,他们经常人在外边,心却早飞回了家里。因此,自己只要放了学,放下书包第一件事情就要到老人的房间去看看,和他说几句话,说说上学的事,说说自己学了什么东西,自己的同学有什么趣事,也让老太爷高兴高兴。看到孩子这么小的年龄能这样懂事,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爸爸妈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每个周末,为太爷爷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是余宝宝的必修课。别看太爷爷不能动,但是他的房间一点也不脏不乱,衣服、被子、毛巾、水杯还有茶几上的药盒、瓶瓶罐罐都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电视机上灰尘不染。好多来看望太爷爷的亲戚和邻居都夸奖爷爷的房间干净。

因为太爷爷坚持不和他们一个桌子吃饭,余宝宝每次都是督促妈妈先给太爷爷盛出来,端过去,并且叮嘱太爷爷先冷一冷再吃。如果太爷爷不舒服时,他都要喂给他吃。

太爷爷瘫痪在床,洗澡是个大问题。因为他还小,如果需要洗澡,更多的是得依靠爸爸才行。如果爸爸不在家,他只要闻到老人身上有味了,就用热毛巾给老人擦身体。宝宝的房间离太爷爷的房间近,因为太爷爷大小便失禁,有时半夜大便了,非常不舒服,不免弄出异响。有几次余宝宝听到响声后醒了,马上过去帮太爷爷翻身,拽出弄脏的床单,为他擦去身上的污垢,没有一丝嫌弃的意思。

太爷爷有时难免遇到意外。去年冬天,有一个周末,爸妈给老人买了新鲜的草莓,让老人尝尝鲜。爸爸妈妈上班了,结果老人吃后闹肚子,把衣服床单全部弄脏了。大人不在家,余宝宝没有束手无策,不等不靠,给老人换下了脏衣服、床单,并把换下来的衣服床单拿到大盆去洗。家里只生了着一个取暖炉,自来水冰凉冰凉,冻得余宝宝双手通红,不久就麻木了。这时,恰巧妈妈回来了,看到了这一幕,心疼的握着他的手说:这些东西我回来洗就行啊,你太小了,冻坏了手怎么写字啊余宝宝对妈妈说:反正都要洗,你们还要上班,已经够累了,我今天休息,就得替你们干点活,分担点,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