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活动发言稿十篇

时间:2023-04-01 06:01:49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1

“职能怎么转,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发言讨论稿

按照选煤分公司党委要求,开展“职能怎么转,我该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根据讨论内容,结合自身情况查找不足,改进提高。

一、干部创新意识不足,推陈出新的意识不够。还是沉迷于旧的管理思想,旧的选煤观念,懒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思想、新知识、新管理方式、新技术的学习,通过学习改变思想,改变认识,改变创新思维,拓广思考方式。

二、当前干部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是有一定原因的。不愿担当是因为部分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没有利益的事不愿做,往外推。同时企业制度一天比一天紧,不适应。另外晋升的限制,部分干部没有动力担当。不敢担当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干部不注重学习实践,知识储备有限,思想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同时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面对新问题,畏首畏尾、力不从心,被动应付,难以胜任。不善担当是因为顾虑太多,害怕出错,缺乏担当的勇气和决心。职责范围内的问题都不敢拍板,把矛盾压力上交。怕惹麻烦,不敢直面职工,担心出乱子。

干部需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法规制度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有能力解决问题。另外煤业公司协同构建容错机制与防错纠错机制,设置底线红线,宽容失败,允许试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规则为准绳,严格按照程序,查清具体事实、错误原因、不良影响,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诉意见,科学认定相关人员的责任。但宽容失败,允许试错不等于一容了之,及时采取措施纠错,避免错误扩大化,分析原因,防止再犯。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2

一、学习不够主动深入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往往在碰到问题时才对相关理论政策、业务知识临时抱佛脚,这就导致了学习的系统性、专业性、深入性不强,使得学习的效果不明显。还有往往在热情高涨的时候才能比较主动学习,“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抛之脑后,未能持之以恒。

二、责任意识不够强

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小科员,上有科长、分管领导,“错有人扛,责有人担”,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大局意识不够强。有时自己认为无足轻重、无碍大局、可干可不干的事情,也就无动于衷,而对一些时间要求不是很紧迫的事情,还存在拖沓现象。

三、工作热情不够高

对于年复一年的工作,没有新鲜感,思想有所疲沓,滋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这导致在工作中主动思考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超越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的激情和勇气。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给自己制定系统的、详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做好学习笔记,对照目标和计划,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积极思考所学到的知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能不断的上新台阶。

2、牢记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服务意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尽心尽力。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形象,更要把维护单位的形象作为责任和义务。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3

一、辩论会

在课堂上组织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辩论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辩论会应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2.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3.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

二、演说会

演说会就是在课前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做好准备,在课内当众发表见解。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召开演说会要注意: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三、讨论会

以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讨论会的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讨论会要注意以下问题:.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问题,写出发言提纲;讨论会要引导学生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发表意见须有根据,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4

1984年7月29日,袁木等去北戴河向中央领导汇报,等听了汇报不大满意,主要是觉得平平淡淡、缺乏新意,要求在重要问题上有所突破。汇报后宣布调整起草小组成员,部分同志回原单位,另从中央部门调林涧青、郑必坚、林子力等人参加起草小组,小组负责人是林涧青(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副主任)、袁木。

从8月1日起,我们在北戴河,一方面分别拜访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他们的意见。我参加拜访的是万里和姚依林。万里的观点和态度非常坚定、鲜明,认为改革非搞不可,否则没有出路。他完全赞同稿子中对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和提出的改革设想。在谈到农民生活困苦、农村教育落后和一些农村干部为非作歹时,他激动得拍起桌子。姚依林没有说多少话,只强调现在许多问题还看不准,文件要写得原则一点。在此期间,我和杨启先还参加了秦皇岛市的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另一方面,根据在北戴河听到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重新讨论整个文件的框架,拟出了新的提纲。但是在起草小组讨论时,对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关系仍然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是有些同志担心会导致资本主义。

8月5日,接见起草小组全体人员,表示基本同意新提纲,逐条讲了些意见,并要求20日前拿出新的稿子,交给将于9月上旬在北京组织的高级干部大讨论。这是我生平第二次见到。第一次见面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念书,是团干部,到团中央听过他的报告,他那敏锐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平易近人的风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近距离面对面听他讲话,倍感亲切。

第六个小阶段是根据、的意见,写出第四稿、第五稿。

8月7日回北京后,我们立即按照新提纲,重新分工起草第四稿。郑必坚、王愈明和我负责写前三条,边议边写,我执笔。到8月15日,11条全部写出,由林涧青、袁木、郑必坚等统稿。

这些日子,理论界又活跃起来,开会、写文章、给中央写报告,纷纷要求明确肯定必须充分发展商品经济,这对我们统一认识、增强信心起了促进作用。

8月29日,到玉泉山同起草小组座谈,他着重对第四稿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企业活力、价格改革、政企分开、经济责任制等几条提出了修改意见。他重申社会主义经济既是计划经济又是商品经济,这为《决定》的起草定下了基本调子。

8月30日,到玉泉山同起草小组座谈。他再次要求在总结前几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他还说了许多话,我们有时也插插话。他谈到邓小平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说:“‘’宣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就让他们喝西北风去吧,他们把发展商品经济说成是搞资本主义。”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嘛。不能把贫穷当做社会主义。”在讲到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的弊病时,他引用了列宁的话:“完整的、无所不包的、真正的计划=‘的空想’。”并说:“什么‘无所不包’!能包得起来吗?包起来的结果就是经济没有活力,市场商品匮乏,人民生活困难。”还说“什么是计划?计划就是打算、预计嘛,不可能算得那么准确。计划就是计划,不是法令”。最后他说,我对经济工作不熟识,今天我说的不算,你们就听紫阳的。

根据、的意见,我们又立即分题、起草(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负责编写两条:经济责任制和多种经济形式)、综合、互相修改、集体“过”稿子,于9月5日形成了第五稿,共10条。袁木还让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起草一份文件说明,供大讨论时用。

9月8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第五稿,同意把这个稿子提交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讨论。会上还决定大讨论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在中央,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约400人,分十几个组讨论修改;在地方,分别由各省区市委常委召集大企业负责人、理论工作者讨论、修改。还指出,计划、价格、领导三条写得还不够,要加以充实。会后我们即对这三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七个小阶段是中央和地方组织大讨论,对第五稿提出修改意见。

从9月11日至20日,起草小组成员分别参加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中顾委委员的分组讨论。我分到第10组,地点在中南海152会议室,召集人是杨尚昆、宋平、袁宝华。袁宝华见到我,就说:“请谢明干同志把文件念一遍吧,他是起草小组的。”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念完后全场鼓掌,萧劲光还称赞说:“念得好!”会上,大家竞相发言,纷纷说文件写得好,气氛很活跃。从12日开始,小组每天讨论半天,念一条讨论一条。大家联系实际,一致表示拥护中央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除在个别文字上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外,没有原则性的意见。

9月13日小组讨论时,传达了9月9日写给、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的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邓、李、陈均已批示同意)。《意见》在讲计划体制改革时讲了四层意思:一是“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二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生产和交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辅助作用”;三是“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编制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不仅不可能,而且有害。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方针是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四是“指导性计划主要用经济手段调节,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考虑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要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要运用价值规律为计划服务。‘计划第一,价值第二’这一表述并不确切,今后不宜继续沿用。应该如实地把两者统一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开来”。在讲价格改革时,《意见》认为“价格改革难度最大,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调整价格,主要是由于商品的比价不合理,⋯⋯是结构性的调整物价,而不是通货贬值。”“在调整物价时,一定要积极慎重,采取负责态度,⋯⋯务必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仅不降低,而且尽可能有所提高”。在讲到国家领导经济的职能时,《意见》主要强调政企应分开,公司必须是企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大家听了《意见》后,争先发言,表示赞同,要求稿子按照《意见》修改。

9月14日小组讨论前,传达了陈云 9月13日给的复信,信里表示同意的《意见》,认为他讲的三个问题,都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对这几年城市经济改革经验的总结。在谈到计划体制改革时,陈云在信中说:“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五十年代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了。因此,对五十年代适用的一些做法,现在不能也不应该套用。即使在五十年代,我们的经济工作也不是完全套用苏联的做法。”在谈到价格改革时,陈云说:“关于价格改革,现在确实是有利时机,应该稳步进行。上次化纤降价、棉布提价没有引起社会震动,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在谈到政企分开时,陈云说:“这样做很必要,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领导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有时间议大事,加强宏观方面的指导和控制。”最后,陈云强调指出:“这几年,农村的改革已取得极大的成功,城市改革总的说来,还处在积累经验的过程,广大干部不是都很熟悉。因此,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务使改革健康发展。” 大家听了都表示赞同,起草小组也及时把陈云信中的基本观点吸收到稿子里面去。

9月17日讨论结束。这场大讨论显示出全党对改革的高度关切,大家对这个稿子是肯定的、拥护的,评价很高。我觉得通过这次讨论,文稿中的主要观点,在这个范围内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共识。从简报看,虽然意见也提了不少,但新的或原则性的已不多。在讨论企业改革时,首钢负责人主张向发达国家学习,国家对企业只监督、不干预;也有人建议,应直言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但起草小组多数人认为,这些观点“走得太快、太远”,目前不宜考虑。

9月19日 ,又到起草小组,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说到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他说打算10月13日开预备会议;18日开三中全会,半天;19日公布《决定》。根据、的意见,考虑中央、地方大讨论的意见,我们从21日到24日又分题修改稿子。高尚全、杨启先和我负责修改计划、价格两条。修改时我们直接引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的观点,并在提法上作了改动和发展。到25日,印出第六稿。

第八个小阶段是约谈邓力群。

9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邓力群谈话 ,在场的有袁木、郑必坚、杨启先和我等。说:有人说等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我说有,那就是保加利亚。问:我们提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同宪法有没有矛盾?郑必坚答:没有矛盾,宪法里没有提实行计划经济。随后,与邓力群就《决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此后几天,起草小组继续推敲稿子里的文字、提法,林涧青、袁木、郑必坚等反复修改,形成了第七稿。

第九个小阶段是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第七稿。

10月8日,起草小组列席在怀仁堂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及中顾委、中纪委、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等80多人,陈云、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等老同志也出席了。会议由主持,他先传达了邓小平对《决定》第七稿的电话意见:“文件看过了,写得很好,政治局会议我就不参加了。”接着,说:“陈云同志带来了一份在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请大家看看。”

然后,开始讨论稿子。陆定一第一个发言,表示同意,并对个别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接着,宋平、姚依林先后发言,着重对企业下放、两权分开等问题提出看法,建议把“政企分开”改为“政企职责分开”,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改为“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然后,胡乔木作了很长的发言,在许多问题上都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未说完不少人就同他争论起来,还说:“你在北戴河不是也同意的吗?”这时,陈云对胡乔木说:“乔木,你讲得太长了⋯⋯”

陈云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先肯定这个稿子“对经济体制改革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有了比较周到的考虑”。“这个文件非常重要,是一个很好的文件,我完全拥护”。他又说:“农村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已经有了几年时间的酝酿、试点和实践。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按照这个文件的精神去办,再用几年时间,工商业方面的改革也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生产力一定会得到一次大解放。”他还着重指出:“这次改革涉及范围很广,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还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应当像对待农村改革那样,边实践,边总结经验,以便使改革不断完善。”对改革中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现象,他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注意到这些现象,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一起抓,那么这些消极方面是可以加以限制的”。陈云发言后,薄一波、乔石、李先念、彭真等先后表态,都同意将这个稿子提交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最后,会议原则批准了这个稿子。

会后,起草小组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出第八稿。

第十个小阶段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决定》。

10月12日 ,参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代表报到。13日代表们看文件(第八稿)。15日至18日分组讨论。我列席了西南组讨论。会上发言踊跃,大家纷纷表示看了文件后很受鼓舞。也有的人感到写的力度还不够,有的人则担心行政部门不肯放权、改革推不动,还有的人对个别文字提出了修改意见。

与此同时,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送审的第八稿,都批示同意。陈云在10月19日的批示中还指出稿中“工资和物价挂钩这句话不要写上”,“只要说明将采取切实办法保证人民实际收入不因价格改革而降低就行了”。我们立即按照他的意见作了修改。

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举行,由主持。陈云在书面发言中说:“系统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他在谈到计划体制改革时说:“这次全会审议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点所作的四点概括,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谈到价格改革时,他认为现在“确实是有利时机。但是改革的步骤一定要稳妥,务必不要让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因价格调整而降低”。他再次肯定政企分开很必要,“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比过去大得多的自,另一方面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从许多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议大事,看全局,把宏观方面管住管好”。他强调体制改革“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经验”,说:“我们要按照这个决定的精神去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只要这样做了,这次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决定》,还通过了会议公报和关于第二年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决议。

《决定》通过后,坐在主席台上的邓小平高兴地对旁边的说:“写得好。谁写的呀?”又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有这么一个评价。但是要到5年之后才能够讲这个话,证明它正确。”

《决定》的产生,历时5个月,八易其稿。它实际上是改革开放5年多来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投身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心血结晶,是、在邓小平、陈云同志的指导下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决定》全文1.7万字,分10个问题,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这是党中央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而制定的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有几个主要的“亮点”,或者说几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

一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上,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上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商品经济是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正确措施当成‘资本主义’”等传统观念,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促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活经营,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所不能做到的”。

二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突破过去“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要为“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并给予法律保护”。

三是在经济调节机制上,突破限制、排斥甚至否定市场作用的传统观念以及中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做法,明确指出:“国民经济计划就总体来说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有弹性的,只能通过计划的综合平衡和经济手段的调节,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关系比较适当”;“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

四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突破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和政府对企业实行集中统一、包揽一切的做法,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明确指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五是在企业领导体制上,突破过去党委书记是企业第一把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传统体制,明确规定企业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中的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行使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

六是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突破“社会主义就是要平均”、“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的传统观念和忽视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做法,明确指出“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向富裕”;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七是在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上,突破以纵向联系为主、条块分割、互相封锁的格局,明确要求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都“打破封锁,打开门户,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决定》后,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好评如潮。邓小平也多次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其中一些重要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今天我们重温他的有关讲话,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很受教育,有助于加深对《决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和对不断深化改革的认识。

《决定》通过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中顾委全体会议上讲话。在讲到《决定》时,他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我是这么个评价。这两天国内外对这个决定反应很强烈,都说是有历史意义的。这个文件,我没有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但确实很好。”又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同志都赞成这个文件,看到了现在这个纲领性文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个好文件。”

《决定》的颁布,开创了我国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国企改革、计划体制改革、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对外开放等都大大加快了步伐。

参加《决定》起草的一些体会

光阴荏苒,今非昔比。我们今天重读这个《决定》,可能会觉得它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其实,它的基本观点,破天荒地冲破了长期禁锢着我们头脑的传统经济思想的牢笼,使亿万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起了历史性的作用。这是应该载入史册的。可以说,没有这个《决定》,就不会有这以后25年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大好形势。诚然,以现在的客观环境和思想认识来看,《决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或不妥之处,这些已随着实践的发展为后来一系列中央文件所弥补和修正,而且其基本观点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是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的。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5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以下作者试图探究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明在不同环节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活动。

step1 brainstorming 集思广益开启思路大门

从某种程度上讲,进入写作状态的顺利程度取决于写作前的思维启动。教师课前必须确定写作的主题,完成教学规划。教师要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活动形式。它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并以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后学生从被激活的想法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进行写作。

step2 小组讨论 你言我语扩思路

当然在头脑风暴中被激活的想法是杂乱的、无序的,为了进一步梳理思路,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进一步讨论“Please introduce your best friend to us.”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小组成员互相交换想法同时把彼此的想法清晰化和条理化,并记录下来,形成写作的基本框架。

step3 班级汇报,取长补短列提纲

班级汇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成果上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教师引导和鼓励小组代表将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做陈述,并把每个小组的发言要点通过板书或投影列举出来。

step4 初稿起草 畅所欲言自由写作

将讨论中获得的信息,构思草拟成稿。由于初稿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的,所以写初稿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不必过于理会语法的正确、选词的准确和语言的精练,而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思路的畅通和行文的流畅上,尽量一气呵成。如此,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受过多的束缚,他们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兴趣也会提高。

step5 自评、互评 精益求精

初稿完成后,教师先给出一个总的评价意见让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第一次修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列内容:1)作文评分标准。如,写作立意要新颖;语言表达要地道;词汇内容要丰富;句子结构要合理;文章句式要多样;上下文段要连贯。2)自查主谓是否一致;时态是否一致;名词的数与格是否一致;代词中指代关系是否一致;句式结构与语意的一致。接着学生就可以自查内容、结构、思路和书写等方面的错误。这种自评能使学生明确要自查什么,纠正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改。学生在评改别人的作文时会学到不同的写作技巧,也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因为当学生间的修改意见被采纳,相互的文章有所改进时,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这种自评、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且促使学生学会思考,能够在看到不足后改进自主学习。

Step6 师生共同合作修改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6

一、精心组织意见征求,切实查找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引深我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查找影响财政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财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民理财,促进科学发展,我们专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窗口发放、深入单位、首问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40余份,从依法理财、办事效率、为群众服务、应对金融危机等十个方面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收集意见56条,对我局党员干部的依法理财、党风作风等关系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对于征求意见表评议的结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将其作为分析检查报告的基本依据。

二、加强指导材料撰写,努力确保“两稿”质量

民主生活会发言稿和大讲述稿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两个重要材料,为了确保材料质量,我们从加强材料指导和把关入手,采取三项措施,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打好基础。

一是专门召开指导会。一把手亲自参加,股级干部全部参加,聘请专人对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稿进行指导,从文章结构、基本思路、问题归纳详细予以讲解,使全体同志对“两稿”的写法有了深入的认识,更好的写出质量高的发言材料。

二是严把材料关口。为了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我们从准备工作入手,严格把好材料关口,做大两不过关。对于思路不清,查找问题不深不予通过,要求进行修改;对于内容应付了事,措施不切实际的不予通过;有力落实了“四不上会”要求。

三是反复进行修改。对于不过关的材料,要求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形成高质量的发言材料。先后对10余份发言稿进行了集中修改,理清了文章结构,提炼了好的观点,使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两种形式,开好民主生活会

一是通过分组讨论,确保覆盖全局。按照局班子成员分工,分成四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股室全体人员参加,无论是股长还是科员,都要求做到畅所欲言,从思想、方法、作风等方面查找自身不足。副局长×××同志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要求本着交流工作思想认识,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综合股股长×××对于办事程序繁杂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谈到:“自己以前也曾感到有些程序过于多,但是没有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不够重视,满于现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自己深刻认识到思想认识的差距。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站在提升行政效能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力求人民群众满意。”预算股科员×××同志在分组民主生活会上,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从工作作风上剖析道:“以前总认为热情服务、踏实工作就是作风优良,在学习调研中,对于群众反映的财政资金事后监督不足问题,自己才发现仅仅在局里热情服务还不够,还要对于拨出的资金多跟踪、多督查、多问效。”分组讨论时同志们还就工作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如何破解难题,立足岗位做出贡献,促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新共识。

二是通过集中讨论,实现思想统一。全局性的集中讨论由局长××同志主持。他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站在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的高度,要求全体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纷纷就各自情况积极进行发言。大家不仅畅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和体会,而且对工作的问题不避重就轻,客观真实地交流了经验做法。分管局长还就分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局长要求学习实践领导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搜集好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心得体会和发言要做好整理,扎扎实实总结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为下一步的分析检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7

2001年,针对语文教研活动中的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功利而轻学术的现象,我撰写了《静下心来研讨,交流,做学问》一文。文中呼吁道:“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一点报告,多一点研讨;少一点比赛,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过场,多一点过程……示范课也好,教学会议也罢,以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为主才是教研活动的正轨。”这篇文章很快刊登在《广东教育》2001年第5期上。

2002年,我撰写了评论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的文章,主要论述了“标准差的确定与把握”“满分作文与零分作文”“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等问题。文章刊登在《广东教育》2002年第11期上。

2004年5月,由《广东教育》特别策划了“聚焦高考评卷”的专栏并邀请我撰稿、组稿、写“编者按”。这种信任,对我来说,无疑感到荣光和兴奋。而这,也正是若干年来,深感于高考评卷中的种种问题想表达却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我在“编者按”中写道:“习惯上,人们的眼球往往被高考改革、考纲调整、试题变化所吸引。实际上,高考评卷也是高考的关键因素。……高考评卷的过程和结果,应该是对社会的诚信宣言,是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指南。……高考评卷既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评卷就不仅仅是评卷了。于是,在科学、民主的氛围中,研讨以下评卷的理念、规则、程序、方法及尚需解决的问题,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规范答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2005年,我将自己在北师大和澳门大学联合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上的演讲稿投给了《广东教育》,演讲稿以《整合,多了一条途径而已》发表在2005年《广东教育》第2期。原题为《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经编辑将题目一改,便化平常为精彩了。这次演讲在现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给一些高唱信息技术统领、统管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以震动,受到与会者的欢迎。连主持人都说,这才有学术研讨的味道了。演讲稿的主要观点如下:有了信息技术,并不就必然会带来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革新而不是革命,是多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不是通向罗马的所有大道;信息技术相对于学科,始终是技术、手段和工具;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更要关注教学,聚焦课堂;要实现真正的“整合”,关键在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思想素养和生活素养,同时,又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

2005年,当我的专著《教育的良心――中国新课程之批注》即将完稿之时,《广东教育》第11期将我书中的11条语录以《中国新课程之批注》为题,作为卷首语发表。之后,编辑对我说:读者们对你的批注很有兴趣。有一位校长表示,那一句“就课程改革而言,改革中求稳定,比稳定中求改革重要得多”真是深刻。

近年来,《广东教育》《师道》又多次刊登我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点评、学术论文。如《精彩歌词・精彩题目》《〈劝学〉――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卖油翁〉――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的教学思考》。还刊登了数篇评论我的教学的文章。如《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新突破》(魏小娜)《再说不枝不蔓的对译》(唐建新)《传统教学法外,又开了一扇窗》(郑文佳)《评价式教学的课堂价值及思考》(黄平)《把枯燥的翻译当成快乐的游戏》(王爱娣)等等。

我还受《广东教育》的委托,参加过《广东第二课堂》中考专刊的编写工作。

每当我有新的思考要表达,有新的实践经验要交流,《广东教育》总是及时给予我支持与奖掖。

十几年来,在匆匆忙忙之中,我与《广东教育》的领导和编辑们谋面不多但关系紧密。不是因为他们刊登了我的文章,只是因为他们对作者的理解、尊重、欣赏与帮助,只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正确思考和开阔视野。他们总是屹立在教育教学的前沿,关注着、引领着广东的教育,敏锐的把握教育的热点、改革的焦点、教学的重点,并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他们对教育的真诚、热情和理性思考,他们对工作的严谨、坚守和求真务实,着实让人感动。

值此《广东教育》创刊六十周年之际,遂留以上话语。借用几句歌词,就是:

这一路,

很愉快,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8

关键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译员素质,策略

1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特点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指的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实践。同声传译一般用于国际会议,译员通常坐在同传箱内,通过耳机,听到说话人的发言后马上口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通过话筒,把目标语传送出去,听众使用耳机接收译员的译语,这是同传工作中最难的一种形式。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以简单表示为下图所示(仲伟合,2001):

此外,同声传译还有三种同传形式,即耳语传译、视译和同声传读。耳语传译不需要同传设备,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在与会代表耳边进行翻译。视译是指同声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 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同声传译中的视译分为以下三类:(1)提供发言原稿与译文;(2)只提供发言原稿;(3)提供发言人讲稿的提纲或幻灯片。同声传读指的是译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译文,边听讲话人念稿,边读译文。

同声传译可以说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但同声传译已成为国际性大会中最流行的翻译方式,如广西-东盟博览会和海南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都是采用了同声传译;这是由于同声传译的瞬间性、高效性及其应用性等特点决定的,而且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化设备,允许多种语言翻译同时进行。同声传译的优点可以总结为:(1)节省时间;(2)多语种同时进行传译;(3)有时可提前得到发言稿,因此翻译准确率高,满足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 译员的素质要求

口译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传递意义(Nida,1993)。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员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沟通源语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国际著名口译学专家Daniel Gile(1995:111-114)博士认为:“译员是‘演员’”,译员必须象演员一样艺术性地把从原语中接受到的信息,在讲台(舞台)上传递给听众。但是译员的“艺术工作”是在承受极大的压力情况下完成的。译员,尤其是同声传译译员,尽管在口译活动中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译员必须凭借其认知语境中丰富的逻辑信息、百科知识、词汇信息和实战经验,经常要在瞬间做出“语言、文化转换”的决定,承受可能由此带来的“交际危机”(Gile: 1995:114)。归根结底,同传译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国际会议同传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的心里素质、丰富的百科知识、极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扎实的同传基本功加上充分的译前准备,是国际会议同声传译成功的重要保证。论文大全。本文将就译前准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应对策略展开讨论。

2.1 译前准备

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译员在接受口译任务之前,必须对自己的口译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于不能胜任的工作绝对不能接受。同传译员在口译活动前还需要预先了解源语发言人和目的语听众、备好口译用具、熟悉口译场地和设备、进行术语、译稿和心理的准备以及其它相关事项的准备。

国际会议同传行业性、主题性比较强,涉及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术语。要理解与会者就这一主题所作的发言,译员就必须拥有与该领域相关的一定深度的知识。在口译实践中,译员对源语讲话内容缺乏了解,不熟悉会议讨论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是导致译语质量不高和口译工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吉良,2003)。此外,了解源语讲话人的讲话方式,念稿发言还是即兴演讲,对口译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译员应向活动组织方索要并认真阅读宣传资料、议程安排、发言稿等书面材料。在准备视译的译稿时,同传译员还应注意力争使译文符合语言社会功能的特征,即准确性、得体性、文化性和行业性。同传译员须在了解发言人与话语受者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双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语再现源语的所有意义,而且“这一选择是有意识的策略选择,最终使所选择的译语得体并流畅地再现源语的真正意图”(马霞,2006:53-57)。译员做出选择时顺应意识程度不同,使用的语言也应具有一定的行业性和倾向性,即“为了适应翻译的实际需要,不惜适当改变原文的语言和表达”(勒代雷,2001)。

例如,在 “2006发展中国家糖业科技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2],笔者将 “向着更加甜美,更加繁荣的明天”译为 “Towards aSweeter and Prosperous Tomorrow”, “Sweeter”的翻译突出了糖业行业的这一特点,引起了来自20多个国家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在这里,译员注意到了口译活动所应该具有的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正确理解了陈述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或情感,进而通过语言转换使说话者与听话者所理解的意义达到一致,使发言人的意图与听者的期待相吻合,从而使交际顺利地进行下去。论文大全。

2.2良好的心里素质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要求同传译员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为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优秀的译员必须掌握丰富的百科知识,同时又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即所谓“急智”,才能不辱使命,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应变能力是对同传译员综合语言能力的最大考验,同声传译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译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此时,译员的应变能力对于保证同传的整体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与会者作大会发言时是将念稿与即兴发挥交替进行的,译员务必留心,必须时刻准备应对讲话人抛开讲稿,“海阔天空”,离“本”万里(张吉良,2003)。

例如,在 “2006发展中国家糖业科技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其中一位发言人的讲话方式原定是用中文念稿发言,但是他在大会发言时突然抛开讲稿用英文即兴演讲,对译员造成了不少的压力。好在译员当时比较冷静,加上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对相关的数据和术语比较熟悉,出色地完成了当场的翻译工作。

3 会议同传的应对策略

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不管是常规同传还是视译,最大的困难是时间。视译的最大问题则是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差异的悬殊所造成的时间不对等。现在,大家公认的同声传译基本原则为顺句驱动、随时调整、适度超前、信息重组、合理简约和信息等值等原则(仲伟合,2001),这些原则的有效遵循能帮助同传译员有效地进行英汉语序差别的处理、长句的处理、困境的处理以及等值翻译的处理等。笔者以下将引用“2006发展中国家糖业科技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例句作进一步的说明。

1)通过顺句驱动原则,删繁就简,切分句子,对长句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1:(原文) Today, we have man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programs// which give us an opportunity for self introspection, //evaluation ofon-go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technologies from abroad// to suit our local requirements.

(译文):现在,我们有很多国际合作项目,//有机会进行自我反省,//并对在研中的项目和科研活动以及从国外引进的适用技术进行评估,//使其更符合当地的实际要求。

2):通过随时调整、适度超前的原则,对英汉语序差别的进行处理。下面的例句中下划线的部分为相应的译文。

例2:(原文)首先,我谨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位不辞劳苦来到广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译文):First of all, please allow me, on behalf of the People’sGovern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o express our sincereappreciation and hearty welcome to our distinguished guests coming fromafar!

例3:(原文) ①Your presence in Guilin at this occasion has added a new chapter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ugar industry ②which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③in the last one decade.

(译文):③在过去的十年中,③中国糖业取得了长足进步;②此时此刻,各位相聚桂林,又将为中国糖业翻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3)通过信息等值的原则,尊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找到符合同种母语思维方式,进行等值翻译的处理。

例4:(原文) Let us strive to offset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of the 21 st century, through our united efforts, co-operation, mutual trust and greaterexchang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让我们一致努力,通过精诚协作、相互信任和增进科技交流来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

4) 通过信息重组、合理简约的原则,来解决新词和不懂的词、因发言人速度过快而出现的错误等困境,方法是先跳过再弥补。

例5:(原文) In thiscontext I would like to draw your attention to the sugarcane based Biofuel Revolutionin Brazil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at countrypaving it’s emergence as one of the most progressive nations in that region.

(译文):有鉴于此,我想提请各位代表关注巴西借助甘蔗进行的革命。这场“生物燃料革命”已经给巴西的社会经济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巴西迅速崛起成为拉美地区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4 结束语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具有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较全面的同传应对策略。论文大全。同传译员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方便和实用程度,而且要考虑到社会因素,在选择语言有时也会涉及到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对不同说话人的态度以及语言策略等。此外,同传译员为了使译文符合语言社会功能的特征,即准确性、得体性、文化性和行业性,还应该做好译前准备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临场不惧,胸有成竹。

参考文献

[1]Gile,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 1995:111-114.

[2]Nida,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玛丽娜.勒代雷.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187.

[4]勒代雷.释意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9-70.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88.

[6] 马霞. 口译:选择、协商与适应——顺应论的语境关系在口译中的应用[J]. 中国翻译,2006, (3):53-57.

[7] 徐永胜.现场口译与译员素质[J].中国科技翻译,2001,(3).

[8] 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中国科技翻译, 2003,(3).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9

关键词:案例准备 案例讨论 反馈评价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实践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非常适用应用文写作尤其是体育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一、准备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准备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案例的好坏、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准备案例。

(一)广泛搜集案例

应用文写作的案例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应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适合教学的案例素材,这个工作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各种媒体去搜集案例素材,建立案例库或编写案例教材。比如新闻、通讯、广告文案等案例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查找。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也是很好的案例来源,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内外接触到的各种文种,如产品说明书案例可以利用学生们购买的日用品、药品、电子产品的说明书;“申请书”的案例可以选择学生的入党申请书和奖学金、助学金申请书;“海报”可以选择校内的文体娱乐海报和学术海报;“策划案”可以选择学生社团活动策划方案;“竞聘词”可以选择“竞选学生会干部”的竞聘稿;演讲稿可以选择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发言稿,“求职信”可以选择学生毕业时的求职信或自荐信;论文可以选择历届优秀毕业论文。学生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应用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历届学生的作业都可以用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优秀习作和有典型错误的作业均可搜集起来,尤其是后者,可以通过分析改错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认识更深刻,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二)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案例。首先要优先选择专业相关的案例,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熟悉,所以选择专业领域案例,使学生感兴趣,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在给体育教育专业讲新闻通讯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专项选择经典案例。足球专项选择足球方面的人物通讯,如《足球之王贝利》;篮球专项可以选择篮球方面的新闻报道,如《独家专访姚明:CBA球员身价千万“很正常”》;网球专业可以选择网球方面的,如深度报道《李娜退役新闻会三次落泪 宣布结束职业生涯》。另外要选择具有时代感的案例,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爱好广泛,接受能力强,对社会热门话题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对案例进行更新。比如最近欧洲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闻通讯案例可以选择与欧洲杯相关的;贺词和讲话稿可以选择近几年的新年贺词和系列讲话稿;演讲词可以选择各国家领导人经典竞选演讲稿;调查报告可以选择“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大学生消费情况”“大学生网恋情况”“大学生兼职情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有时代感、学生感兴趣的优秀案例。

(三)多形式呈现案例

援引案例是为了配合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以直观具体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对该文体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最常见的方式是直接通过PPT展示出来,但这种方式较单一且有一定局限。如调查报告、论文、讲话稿等文体动辄四五千字甚至上万字,在PPT上要占五六页甚至更多,这必然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类案例不适合纯PPT文字呈现,可以结合视频、声频资料、打印资料多形式呈现。如“主席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可以在网上下载声频,声文并茂;呈现奥巴马的经典竞选演讲词《无畏的希望》时,可以给学生观看奥巴马竞选演讲时的视频;论文和调查报告案例可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组一份,分组讨论。纯PPT展示的案例可以多配合一些案例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另外教师也应在设计和排版上多花点心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

二、讨论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自己的尝试和探究,把生涩的理用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予学生最大的思考和讨论空间,使课堂气氛生动、热烈,不呆板。

(一)设计讨论问题

案例中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中的问题不宜过于浅显,应富有启发性,能够引领学生去分思考,让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讨论去解决问题,自己来归纳该应用文体的特点。学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应用文的认识才更深刻。如在分析获湖北新闻一等奖的体育人物通讯《那一夜,杨威与杨云》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文章选择了哪个主题来写:(1)杨威和杨云的爱情(2)杨威与众多明星在大赛前的心态、训练和生活(3)杨威如何抗衡大赛前的压力;2.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好处;3.了解此稿发稿的时机和背景。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深刻认知到:1.新闻通讯主题要新颖、独家,且要有较深的思想性;2.要提炼鲜活素材、运用多种手法深化主题;3.新闻通讯要及时且要掌握好发表时机,这样才会提升新闻影响力。

(二)建立讨论小组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小组成员依靠参与、集体讨论来决问题,因此组建讨论小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室布局的限制,小组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讨论小组以 4-6人的规模为宜。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每个成员之间距离不太远,能够充分听清别人的想法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且都有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小组成员在学期初建立后应保持不变,这样成员之间日渐熟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小组以自由组合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不同适当给予安排和调动。有的学生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可以充当组长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强,可以充当发言人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严密、细心沉稳,可以充当秘书角色,对本组讨论结论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就会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成员角色可以定期互换,这样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

(三)师生总结点评

对讨论结果的总结点评也是关键环节,这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应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可以从文体本身进行总结,如该文体内容结构特色、语言风格等;也可以从宏观上总结,如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及获得知识经验的方式方法等。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评点,对学生讨论的亮点应予以肯定,同时也要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适度原则,既要摆脱“唯一标准答案”的思想束缚,肯定创新性观点,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促进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没有标准,“无标答”不等于无标准,不能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挥,偏离主旨,要做到能放能收,张弛有度。另外教师要对总结材料加以整理归档,作为该案例的资料积累,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这对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三、反馈教学效果

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客观反馈教学效果能够促使教师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创建网络反馈平台

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组织教学,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只能留在课后进行,但课后师生彼此间接触的机会很少。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馈平台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如利用微博、微信群、QQ群、教学邮箱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地交流,不仅能起到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也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班级的学习氛围更浓厚,这对于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丰富评价内容方式

教学评价不仅要测定学习结果,也应该评测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判断能力的培养情况。所以评价内容和方式要丰富、要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结果,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专题研究活动的态度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学生能力的提高情况,等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掌握标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可以将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结合起来,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也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组织情况。然后根据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相关的案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或评价表格。

(三)布置课后作业

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应用文的概念、特点、格式等知识,明确这种应用文文体的使用场合和作用,最终会写应用文,所以课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写文章、制作ppt、组织演讲比赛,虚拟情景演习(可以视频形式交上来),等等。如在讲解说词时恰逢体育教育专业通级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项目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解说,最后将解说词文稿、现场解说音频、视频、图片资料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又如在讲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时要求每个小组虚拟一场现场招聘,应聘岗位是中学体育老师,最后同样以视频文稿相结合的形式交上来。课后作业的布置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上交的作业可以直观发现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应用文的格式和特点,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也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诸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任务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灵活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吴安平,王明珠,王继忠.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5):22-23.

[3]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47-49.

[4]郑国民,尹逊才.对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问题的思考[J].语文建设,2006,(2):6-7.

大讨论活动发言稿篇10

【摘 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其原因在于不少学生习惯使用汉语思维,这就给英语写作带来了障碍。对此,笔者由谈谈写作教学中的写前构思训练,以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写前构思训练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写前构思训练的重要性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英语思维是不可忽视的,即学生在英语写作创作过程中根据英语模式对语言加以调控的能力。然而,在实际英语写作中,不少学生往往依赖于汉语思维,这就给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当学生写作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语境知识,让学生既要领会,更要学会转化写作技能。反之,若脱离语境而单一讲解与操练,学生则难以加深理解,于是过分依赖于已有的母语语境知识。而英语阅读则是语境知识获得的主渠道,可丰富学生英语词汇,帮助学生检测所写英语的准确性。虽然在新课标下,不少教师开始注重读写结合,但常常局限于指导学生使用英语展开思维上,而没有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写作构思训练,因而学生不能很好地由汉语思维过渡到英语思维。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准备阶段所占时间比例较大,但最困难的阶段则是写的过程。所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写前准备,使其快速调整好写作思维,有效运用汉语思维,内化知识,逐步转向英语思维。对此,笔者将阅读教学与英语写作有效结合,进行写前构思训练,以引导学生由汉语思维转向英语思维,逐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前构思训练策略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英语阅读教学,利用阅读材料或者话题,精心设计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训练,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2.1立足教材,精选写作话题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为例 ,本单元紧扣话题friendship组织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这一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是:为什么人们要交朋友,怎样交朋友,如何处理朋友的关系,在二战时期的安妮是怎样渴望朋友,怎样和朋友相处等。在本单元阅读课中,其标题是anne’s best friend,描述的是一位犹太女孩安妮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因而藏身在小阁楼中,将日记视为自己的好友,借助写日记来抒发自己郁闷与孤独之情。利用本课学习,可让学生懂得怎样正确地交朋友,尤其是对于高一学生,他们相互之间较为陌生,需要沟通与了解,而友谊是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每位学生对友谊有着不同的见解与认识。因此,这一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便于设置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积极性。

 

2.2紧扣话题,精设写作活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借助阅读材料与阅读教学巧设写作语境,引导学生围绕教学话题进行写前构思训练。如教学unit 1 friendship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friendship 这一话题展开写前构思训练。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设置系列写作活动,并根据教学效果进行相应调整。task1:完成anne’s best friend阅读教学活动后,教师可引用一些国内外关于朋友的名人名言来展开话题。task2: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张好朋友的照片,课堂上引导学生向大家呈现自己的朋友的照片,同时运用所学英语语言来描述好友的主要特点。亦或介绍自己在新学期里结交的新朋友。此活动既可以是全班共同展开,还可以是分组展开。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英语加以表述。英语教师可事先进行brain-storm,板书描述人物的常用句型与词汇,从而让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活动。如①personality:humorous,generous;②appearance:tall,pretty,handsome;hobby:reading,sports;③as to me / i think /in my opinion, we always do ... together等。task3: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朋友之间建立友谊的基础,会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解决建议或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表述讨论结果: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再呈现讨论结果。若班级整体水平较好,则可开展小型采访活动,引导学生展开role-play。英语教师应依照学生实际语言基础与水平来要求他们讨论与发言时所应用的英语语言,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英语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并提示相关词汇或句型。如①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basic elements we need to keep our friendship?②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③wha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between you and your friends?等。对学生讨论与发言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后,教师可针对话题“友谊”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建议,让学生参考,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个人写作,完成“my best friend” 或“friendship ”的初稿。当学生进行初稿写作时,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内写作初稿完成情况,然后分析学生的写作初稿,对他们在写作中的词汇、句型、语法等问题加以归纳与分类。而后师生相互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对初稿加以修改,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