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9 16:21:51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1

保持城市规范化建设成果,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进行农副产品交易的场所。在我国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派生的,起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当今社会,它的优势是农副产品的流通速度加快,生产农副产品的业主经济利益得到实现,并创造了较为实惠的利益,使他们脱离了贫穷。二是城市居民购买农副产品便捷了。三是城市居民品偿到新鲜的价格适中的农副产品,提高了健康指数。从它的优势上看,农贸市场的存在有它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因此,保留农贸市场是政府指导农副产品业主脱离贫穷致富奔小康的一种必要途径,是政府维护城市居民健康便捷的有力措施,但农贸市场是否规范,是否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是否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相适应,值得探讨。

我们辽阳地区是一座古城,城市建设工作突飞猛进,势头良好不容质疑,但在素质和道德水准不断培育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待于提高。距离自觉、奉献、忘我、爱护还有一段,让人们自觉地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农贸市场已踏春而来,并且亭亭玉立,它需要双方共同维护才能体现它与城市建设接轨。今天纵观辽阳地区的农贸市场场景,确实需要我们深思。一是在保护好农贸市场的价值所在的同时,要纠正它的不良现象,使之与建设宜居城市的步伐相适应。二是研究解决拿出实际行动,维护城市品味,保证生活环境和人们的幸福指数。

辽阳市的农贸市场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万隆批发市场,较为秩序和规范,作用发挥明显。二是像辽纺早市、201早市、中心医院后面的早市,那样无序、混乱的模式。三是像海鲜大市场、西菜市市场、北哨市场的早间、日间有序规范的交易市场。

下面仅就辽阳市的农贸市场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占道早市带来的弊端

1、造成交通拥堵,影响通行。正值早晨上班、上学的高峰期,行人、公交车、私家车出行都在早晨那段时间是高峰,农用车占道、交易双方占道、剩余农产品装车等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畅,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全部被占用,使行人和非机动车走上机动车道,造成机动车缓慢行进在人流中,甚至停滞不前,有时遇到事故,不知等多久,极大地影响通行,建立宽敞的马路是为了美化、规范城市建设,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但马路市场的存在,大煞风景,立即将城市的品位降低了。

2、垃圾满地堆。风天塑料垃圾漫天飞舞,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即便是环卫工人清理垃圾,也是在日间,道路上车水马龙,对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系数降低,    行人的视野造成不良影响,(别为小事与人势不两立,尊敬不喜欢你的人,小不忍而乱大谋)只有永远    ,行人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3、占道经商的两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出现破损的现象。路灯、人行道上的地砖,经过农用机动车反复碾压造成破损,美化的路灯遭到破坏,起亮化作用的路灯不亮了。

4、道路两侧的绿地和栽植的树木受到破坏和践踏,液体垃圾倾倒在树木周围和绿地上,造成栽植树木枯死,即破坏了环境,又增加了各级政府的负担,树死了要重栽,绿地损坏了要重种,不然与特大型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不适应。

5、市容品位提升受到影响,居民都在建设特大型城市而努力,在市民的热议中,生态宜居的滨水型城市的目标和形象已萦绕在脑中、心中,看到满眼搭建的塑料大棚,堆积在路边的各样农副产品烟灰与噪音四起的农用机动车等现象,也与建设城市不相匹配。因此,市民在看到市场弊端的同时,早已把方便市民购买的优势忘掉了,只剩下对政府监督、管理的怨言,对政府在市民中的公信力的树立会有影响。

二、如何改进规范合理化的农贸市场

农副产品集散地,对发展城市,提高城市化进程,建设特大型城市,有一定的推进,为保持城市建设的成果,让市民共享滨水型、城市宜居型城市的丰硕成果,让市民的居住幸福指数提升,笔者谈几点建议:

1、合理配置规范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目前,辽阳市的市民居住区域已基本形成较规范的框架。西有富虹、东有文城尚品、北有弘圣家园、南有望京家园,应依据四个方位现存市场情况配置,同时结合市、区财政的状况可配置具有一定规模的1—2所。

2、合理配置农副产品集散地的模式应以少投入有规模、实用性强,市场的配置选择较为宽敞的用地,可以向驾校练车场那样,四周用护栏围起,门卫安装2—4间活动房,用于管理人员办公、收取税费。

3、农副产品集散地可分为早间和日间两用的,早间可规定进驻的时间和离开的时间,这样保证市民的方便性不变,日间如何投入成本不多,可做为日间市场使用,提高其利用价值。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2

为加强对全区“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文明诚信、健康安全、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和谐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平安市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1、平安市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全区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工作;把握创建活动的全局和方向,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创建活动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组织对全区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检查和考核评比。

2、平安市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处理平安市场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全面掌握全区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检查指导基层分局及市场开办者开展创建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帮助基层解决存在的问题;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提请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活动的重大事项提出科学建议;及时上报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平安市场创建活动先进经验;整理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中各项档案资料。

3、基层工商分局职责。负责对辖区内市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市场开办者按照平安市场创建工作考核细则履行职责、责任和义务;积极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和文明经营户创建工作,提高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对申报创建平安市场做好测评推荐。

三、创建对象

鼓励全区所有商品交易市场参加创建活动。以下30个市场为2012年度平安市场创建必须达标市场:

南门市场、中山门市场、漕运市场、耳洞口市场、张庄市场、东门市场、华亭市场、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楚州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翔宇农贸市场、季桥农贸市场、顺农农贸市场、苏农农贸市场、钦工农贸市场、席桥农贸市场、泾口光明市场、博里农贸市场、流均农贸市场、复兴农贸市场、仇桥农贸市场、车桥农贸市场、朱桥华盛农贸市场、施河通达市场、平桥农贸市场、溪河农贸市场、马甸农贸市场、上河农贸市场、范集农贸市场、林集农贸市场、三堡农贸市场。

四、考核办法

1、市场自评。各市场开办者按照《平安市场创建工作考核细则》在10月11日—10月20日做好自评工作。

2、分局考核。各基层分局在10月21日—10月25日做好考核推荐工作。

3、局考核。对30个市场采取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办法,采用现场检查、暗访和查看资料相结合,量化考核。对分局考核推荐的市场在10月26日—11月15日组织考核验收。考核总评得分85分以上的推荐上报。

4、上级考核。区综治办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市场创建活动进行检查验收,考核验收得分在85分以上为达标市场。

五、奖惩办法

1、全区各创建市场在平安市场创建工作中,被区、市政府表彰的,局将分别补贴给基层分局创建经费1000元/市场、2000元/市场。

2、区局在平安市场创建工作中被区以上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的,局将对创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给予适当奖励。

3、基层分局在平安市场创建工作中,经考核有未达标市场的,扣分局主要负责人500元,分管负责人300元,并在全局通报。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3

一、建立与市场快速检测点工作联系制度

宁波市目前已有53个农贸市场设立农残快速检测点,其中老三区33个,占三区46个农贸市场的72%,其它县(市)、区城关20个主要农贸市场分别设有农残检测点,这些检测点由贸易局牵头布局,市场主办者承办。鉴于宁波市农贸市场及部分商场、超市食品快速检测点已统一由贸易局布局定点的实际情况,市工商局要求由辖区基层工商所与已建立快速检测点市场、商场和超市建立市场检测点工作联系制度,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依法对菜市场农残超标行为进行查处。

二、分步配置市场巡查检测车

按照浙江省工商局《关于全省配备市场巡查检测专用车的通知》(浙商办[2002]120号)要求,宁波市工商局提出分步配置市场巡查检测车的工作思路。2003年5月份,宁波市工商局鄞州、慈溪、余姚、奉化分局已各配置一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车,并按照省局《市场巡查检测车运行管理规范细则》,积极实施市场食品安全流动检测工作,其它分局也将在1―2年时间配置巡查检测车。宁波市工商局2004年配置巡查检测车,目前主要会同鄞州分局的检测车加强城区市场的检测。

三、设立检测中心

宁波市工商局市场合同处、分局市场科成立工作小组,作为检测中心,统一负责检测点和市场巡查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检测情况,进行公布并上报。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宁波市工商局主动和市贸易局就蔬菜农残检测点设立、运作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达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意见;各分局主动将工作动态和市场监管中突出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便于相关问题及时妥善解决。鄞州分局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并在区政府主持下专门召开市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工作协调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经营者对工商检测结果有异议时进行复检,并出具权威性的检测报告;卫生监督部门配合工商提供食品卫生的质量标准,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处置;农林部门负责对市场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的技术指导,并对工商检测初期在设备人员上予以支持,同时培训工商检测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余姚分局为搞好商品质量检测工作,也召开了食品监督、疾病防疫控制、农林、质量监督、贸易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通报工商部门开展商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情况,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达成了共识,特别在抽样商品送检方面得到了疾病防疫控制中心的有力配合。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4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出口管制是美国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的一种贸易控制手段,其目的是发现和制止非法出易并惩处违规者,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出口管制以终端用户为基础,重点评估申请出口的项目对终端用户的民用需求是否适当,以及项目转移应用的危险性。1988年美国商务部制订了《出口管理条例》,详细列出了有关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2002年12月,在泰国举行的贸易安全会议上,美国商务部提出贸易转运国出口管制计划,防止被美国视为管制的物品在转运过程中转往其它国家。这一计划旨在弥补出口管制的漏洞,堵塞全球供应链中的安全漏洞。

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随中美关系变化而变化。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将除加拿大之外的所有国家分为七组。由严格到宽松依次是:Z组、S组、Y组、W组、Q组、T组和V组。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被列入Y组。随着中美恢复外交关系,美国放宽对华技术限制,并于1980年单独为中国建立一个P组,以示与前苏联有所区别。1983年,里根政府将中国的管制政策再次下调至V组。1989年6月之后,中美关系再次进入低潮,美国停止对放松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审议。[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美国决策者已越来越明确意识到中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战略对手,出口管制不可避免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尽管对华限制几经调整,但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目的是不使中国的核武器、导弹、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军事项目从中获益。近期,美国相关部门正加强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转让制度,加强出口管制,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等。

美国屡屡动用技术出口控制政策,不仅严重干扰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而且给两国关系造成损害。如1996年,美国国务院指责休斯公司向中国转让敏感技术,并于1997年暂停批准中美之间的卫星委托发射合同。2003年初,美国国务院再次指责波音公司和休斯公司非法向中国提供可能用于制造洲际导弹的卫星和火箭技术,并向联邦法院,两公司被罚款6000万美元。美国政府的行为不仅使中国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美技术贸易制造了许多麻烦。许多美国公司担心,美国政府这种过分限制只能迫使中国转向其他国家购买技术,使得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被其他国家的公司抢走,从而使美国蒙受更大的商业利益损失,必然会对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产生影响,严重地损害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农产品补贴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首位,这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补贴政策是分不开的。2002年5月,美国又颁布了《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即新农业法,在WTO规则框架下,不仅增加了补贴力度,而且扩大了补贴范围,决定在此后6年内将美国农产品补贴增加67%,每年向农作物和乳制品追加64亿美元的补贴,同时增加对谷物和棉花种植者的支付额。根据美国农业部估算,按1996年旧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174亿美元;按2002年;月颁布的新法案,2002年农业补贴支出为208亿美元,当年新增了34亿美元,至2007年生效期内,新增农业补贴519亿美元,共达到118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补贴、贸易补贴、资源和生态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国内农业安全、教育研究和农业保险等方面。

在中美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农业补贴使美国出口农产品占尽价格优势,增强了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盈余状态。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补贴又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竞争力。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剪刀差”,中国一直处于劣势。除此之外,中美农产品摩擦还表现在进口农产品配额与转基因产品上。为了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自2002年3月20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食品法,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及农业部190号公告《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对大豆和玉米等转基因农产品进门进行了限制。而美国出口中国大部分大豆和玉米都是转基因食品,这影响到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使美国10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市场受阻。美方据此认为中国有意设置技术壁垒,拖延向国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时间。但是美国对农产品的检验却一直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

(三)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

1.特别301条款。根据特别301条款,美国每年要对世界上的贸易伙伴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考察,并且要排队,分成不同的种类,做一个评价,如果发现了其它的贸易伙伴当中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不利于美国的情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贸易报复措施。多年来,美国先后对中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宣布使用“特别301条款”,而事先却不与这些贸易伙伴磋商。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初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参加了世界主要知识产权机构和组织,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十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在世界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但是,美国却置若罔闻,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指责,美国每年都要发表一份年度“特别301”报告,多次把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美国在《2003年中国履行WTO承诺报告》中,再次指责中国在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中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2004年7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发表讲话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对美国企业是全面侵权,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汽车零配件到小五金制品,以及轻工、纺织、机电产品等,损害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高达240亿美元。2005年,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指出,盗版问题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以至于人们可能无法分清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和冒牌汽车。由此可见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潜在的火山。

2.“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根据人世议定书,中国将在人世15年后才能得到完全市场经济待遇,这意味着美国可将我出口产品价格视作非“正常价值”并以市场经济“替代国价格”对我进行反倾销。人世前,我国就已经是美国进行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之一,加入WTO后,美国频繁应用该条款对我国进行反倾销,不断挑起两国间贸易摩擦。美国在对华反倾销中,经常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滥用中美协议中关于允许美国维持其现有的反倾销法的条款。特别是美国对华实施“替代国”政策时,经常违背WTO原则,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大危害。美国对我滥用反倾销的现象主要是由“非市场经济条款”引起。2004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听证会,商务部部长埃文斯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可见,“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出口的重要政策手段,并将成为引发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摩擦的重要根源。

3.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自1980年至2004年底,美国累计对中国产品共发起19起保障措施调查(包括5起特定产品保障措施调查和12起纺织品特保措施调查)。美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依据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l条,简称“421条款”。特保条款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关于特定产品过渡期保障机制的规定,有效期为12年。根据该条款,在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出口激增,对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的条件下,允许WTO成员对中国产品实行撤消减让和限制进口。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相比,对中国具有很大的不公平性。保障措施要求必须是对产业的影响认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而特保条款只要求对产业造成“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保障措施针对所有进口国,而特保条款只针对我国,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构成了对中国的歧视,保障措施要求此措施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出口国有权采取报复措施,而特保条款要求在该措施实施2年或3年后才进行报复。特保条款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特保条款是2000年美国国会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补充写入美国《1974年贸易法》的。[2]美国对特别保障条款的滥用主要表现为将本不属于《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的可以适用特别保障条款的产品,列入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范围。如将其国内生产商并不生产或制造的产品列入实施范围,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实施特别保障就是一例。由于“特别条款”启动程序简单,而且适用期长,它必将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4.“337条款”。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它旨在防止外国厂商以不公平竞争或不公平贸易行为,向美国出口或在美国销售外国产品,主要限于专利侵权案件。后经1974年、1979年、1988年3次修改后,目前337条款主要用于处理所谓不公平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对侵犯美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和销售加以禁止,以保护国内产业对市场的占有。“337条款”将进口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分为一般性不公平贸易做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337条款”的发起调查只需证明在美国有效可执行的知识产权存在,以及有关的美国产业存在或正在筹建,而无需证明被诉人的侵权行为对美国该产业造成损害,而且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提请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是不收费的,企业申请立案较为容易。入世后,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比例趋于上升,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显现,中国企业遭到的“337调查”大大增多。截止到2005年5月,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今后“337调查”对中国企业的威胁也是比较大的,而且都是针对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以应诉时间短、律师费用高、调查内容专业、应诉难度大、被诉企业及相关企业打击力度大为特点的“337调查”,正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输美的又一主要障碍。

二、美国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1.缓解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的需要。在贸易救济中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目前在140个WTO成员中,美不承认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蒙古、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但这6个国家的年出口额甚少,对他们的反倾销调查几乎没有。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美国已经把我国作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上,忽视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事实,对我国采取某些双重标准,具有一定政治考虑;同时以“非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歧视性做法,单方面采用第三国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3],并沿用以往对计划经济国家的惯例,对我国出口同类产品的企业不分实际出口价格的高低一律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贸易政策有利于美国构筑贸易保护伞,遏制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所占份额的日益扩大,缓解了与我国出口产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冲突。

2.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经济领域占领制高点,美国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科技经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成本优势丧失。由于贸易背后经济利益驱使,美国不会轻而易举地退出一些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领域,当这些传统领域受到威胁时,仍会毫不犹豫地采取保护措施。如在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美国卡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3年美国制造业出口下降了9.6%,占制造业贸易赤字增长的91%。[4]而高科技产业受美国政策控制又不能迅速开辟市场,这必然增大贸易逆差,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分工发生变化的结果。而美国过多地把逆差账算在中国头上,对华贸易政策出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设置重重技术壁垒,使中国公司难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3.美国跨国公司确保利益的反映。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适应全球生产一体化的需要占领全球市场进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美国跨国公司一方面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要维持美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美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及其战略市场需要决定了政府贸易政策的取向。为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出口自愿限制”和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等,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拒之门外,以确保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中国企业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TO后出口增长加快,2004年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自然就成为美国保护自己市场的首要目标。

4.美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替罪羊”。2005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2004年第四季度的经常性项目赤字冉创新高,达到1879亿美元,从而使得美国2004年经常性项目赤字比上个财年增加25%,总额达到6659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3%。美国政府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贸易,据中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93年,为62.7亿美元,到2004年为802.7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其对华逆差始于1983年,为3亿美元;2004年为1272亿美元,在2000年时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的最大的逆差国。美国把逆差的原因归咎为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廉价的中国产品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实际上,中方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对美出口中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0%。中国的加工贸易是由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转移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接受这些国家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它们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另外,不少美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返销美国。有数字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中美贸易增幅是由美国公司在华企业实现的,戴尔电脑、沃尔玛、摩托罗拉和加州食品等美国大公司均是对美出口的大户,美方每年贸易逆差的根源来自于国内,只有削减了财政赤字,提高国内储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逆差问题。把矛头指向中国只是为推动歧视性贸易政策寻找借口而已。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1.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失业现象日趋突出。在布什执政的几年内,美国流失了至少26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人。另据美国劳动部2005年1月6日公布的报告,根据季节性调整指数,2004年12月26日至2005年1月1日这一周美国失业人数为364000人,比前一周的失业人数321000增加43000人,[4]当“中国制造”充溢美国市场时,美国人认为中国产品抢走了饭碗。美国产业协会和劳工联盟纷纷给政府和国会施压,美国为化解社会矛盾已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向国会提出政策建议。国会部分议员简单地把美国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挂钩,认为是中国巨大的出口抢占了美国国内市场份额,而中国产品竞争力是在违反人权基础上的。为此,对中国商品连连设限和反倾销。实际上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成本的竞争力影响很小。即使把中国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美国仍然会从印度、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巴西等其他国家进口相似的产品,美国的失业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和政治关系的发展。

2.对华政治的需要。美国从国家利益考虑,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往往基于政治利益考虑,如用、日本“人常”问题、对的指责等来牵制中国。美国国防部2005《中国军方报告》渲染了中国的军事力量,为“中国”提供舆论支持。中国的崛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注意力正逐渐由“西向”朝“东向”转移,不少国家同中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增进关系和加强合作。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道路”或发展模式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中国在世界上的份量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的大“块头”,不断增强的实力任何国家不容忽视,更何况野心勃勃的美国;二是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在国际公认,中国同美国一道带动了近些年世界经济的振兴,有关国外人士称“今天中国经济打个喷嚏.亚洲甚至可能世界其他地方很可能就会感冒。”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其政治、安全和社会等各方面效应的发挥。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使美国不能等闲视之。再者,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最大的共产党执政国家,而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美国的主张背道而驰,中国自然成为美国新的战略目标。美国不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与其抗衡,国内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必然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这会损害美国的利益,如果中美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不能调和,最终不得不摊牌,那么中国就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威胁?中美对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所以美国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除了向中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之外,在贸易政策上实施歧视性待遇是实现牵制中国的有效工具。

(三)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

20世纪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或争夺、维持霸权地位。冷战期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确立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为了抗击苏联的需要,美国实现了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冷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战略态势,因苏联解体发生根本逆转。“一超独霸”的美国将其全球战略总目标调整为“防止一个能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形成威胁的大国的出现”,以维持和强化其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霸地位。中美之间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迥异,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加,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六,自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首选压服目标。美国政府凭借超强军事实力,近年来打赢了三场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通过反恐战争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军事存在和势力范围。在这一举措中,中国被定位为美国的“建设合作者”,但刘华的遏制、牵制成分仍然存在。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美国通过贸易政策施加政治影响。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使成员方得到非成员方得不到的好处,在建立区域经济组织过程中,向成员方推行美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同时,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的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美国加紧与其他国家建立FTA,一方面是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国家要维持或增加在美国市场中的地位,并且那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也都集中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而美国用更大优惠的市场准入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如柬埔寨承诺实施劳工标准,中美洲五国承诺与贸易开战、促进民主和环境保护,与摩洛哥、巴林建立FTA有利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所以,美国只有打击中国,才能确保这些国家在美国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从而实现美国的政治目标。

参考文献:

[1]原玲玲,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策选择[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7).

[2]高永富,美国对中国特别保障措施立法与案例研究[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1).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hetaixian”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市场监管局重点事项完成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全州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州的安排部署,围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

(一)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是强化农贸市场监管。落实农贸市场“八个起来”要求,在农贸市场设置监督岗,监督和落实农贸市场从业人员佩戴口罩、提示进入人员佩戴口罩和测量体温、经营场所定时消毒等措施。在农贸市场张贴告示2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160余条(幅),每个农贸市场每天通过喇叭、广播全天候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以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每日督促检查,督促市场开办者和企业负责人落实每日消杀和测量体温规定,督促指导各类经营场所按要求开展环境消杀,在疫情爆发前期,该举措为黔西南州率先完成疑似病例“清零”贡献了积极力量。二是强化冷链市场监管。组织对全州所有冷库、市场进行认真检查,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公告》,对全州104家在用冷库进行规范建档;对冷库承储的冷冻肉品来源、包装和标签标示、数量和销售去向要重点进行逐项核查,并建立排查工作专项台账,记录有关情况。针对进口冷冻肉品引发疫情的风险,督促冷藏冷冻食品经营单位(含生产加工企业、销售经营者、餐饮经营者,贮存服务经营者)对进入我州的冷冻冷藏肉品,特别是境外生产的冷冻冷藏肉品,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填报《贵州省生产经营冷冻冷藏肉品信息报告表》,及时向属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报告。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审查生产经营者资质,以及是否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索证索票是否齐全等。对无合法来源证明或不可追溯的冷冻冷藏肉品、进口(含自境外直接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分销到我州境内的)冷冻冷藏肉品,分别登记造册,并将相关信息及时通报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由卫生健康部门组织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污染风险排查。经排查无新冠病毒污染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对冷冻冷藏肉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严肃查处。截至目前,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2600人次,共排查冷库520家次,检查冷藏冷冻肉品经营户812家次,排查冷冻冷藏肉品12.5吨。配合卫健部门检测核酸冷冻冷藏肉品样品数量398个,检测从业人员数量148人,检测环境样品数量353个。检查中查获70公斤无检疫合格证的冷冻猪肉,对5家违法违规的冷冻食品经营户进行立案调查,罚没5.5万元。三是强化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资质量监管。以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连锁企业、药品零售企业为重点对象,以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资(口罩、酒精等)为重点品种,切实加强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对州内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每日检查制度,对州内1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实行派员监督制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资质量合格。同时,针对“部分药店退烧药品上报记录和销售记录不匹配,未按相关规定进行登记并主动引导到就近发热门就诊”的问题,出动执法车辆26车次、执法人员67人次,检查药品零售企业78家,全面检查辖区内零售药店退烧药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2020年以来,全州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24户次,经营单位13298户次。四是强化价格监管。以药品、疫情防控用品及生活必需品为重点,全力做好以猪肉为重点的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着力加强猪肉市场价格巡查检查,加大对屠宰场、生猪养殖户、农贸市场、超市等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检查粮、油、肉、禽、蛋、菜、奶、盐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2020年以来,全州市场监管系统共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11991户次,检查食品销售单位78531户次,检查其他经营单位21652户次。五是强化野生动物市场排查。重点排查农(集)贸市场、花鸟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电商平台等各类经营场所,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野生动物捕猎工具的违法行为。截至2020年12月,全州共排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花鸟市场等各类经营场所32447户次,其中农(集)贸市场16010户次、商场超市16085户次、花鸟虫鱼市场76户次、宠物交易市场16户次。累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户142068户次,其中市场内经营户97703户次、餐饮店43186户次、宠物店164户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9107个次。六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围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重点排查违规销售野生动物及野生动物肉品的行为、销售未经检疫的“白条肉”的行为,督促城区活禽交易市场和活禽屠宰点全部关停,并进行消毒杀毒。截至2020年12月,全州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1880户次,检查食品销售单位80669户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0541户次。七是强化广告监管。以食品、药品、防护用品、保健品等为重点,全面排查各类借机虚假广告、违规宣传疗效和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广告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州共排查、监测各类广告6600余条次,发现违法广告130条次,已全部整改完成。八是强化12315热线投诉举报事项办理。截至12月28日,12315热线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13734件,其中投诉2665件、办结2528件,举报563件、办结517件,接受咨询10506件,投诉举报和咨询的重点内容为价格、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等领域。九是强化重点场所、重要设备检验检测。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完成兴义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隔离中心电梯检验,保障设备正常投入使用;安排精干力量完成全州各定点医院电梯检验和督促维保单位按期开展维保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电梯正常使用。同时,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安排人员完成各定点医院血压计、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B超机,CT机、CR/DR机等400多台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工作,确医疗设备正常使用。十是强化违法行为打击。坚持稳定市场秩序就是稳定人心、稳定社会,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职责,抓牢抓实药品、医疗器械、冷冻冷藏食品等重点,强化监管措施,立案查处各类案件569件、罚款713.12万元,有效护航市场环境,确保市场秩序总体稳定。十一是全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研究出台了《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措施》(州市监局发〔2020〕5号),对贯彻落实总局、省局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8个方面24条工作措施。根据省药品监管局授权,疫情期间共发放一次性使用非无菌口罩临时生产函5家,帮助企业获省局发放临时生产函4家。全州口罩生产能力从每天4万只上升到每天100万只,为全省、全州口罩充足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州市场监管局所属的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州特种设备检测所,对复工复产企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收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项目收费、特种设备检验项目收费减少50%。对中外标准信息咨询服务、标准时效性确认和标准翻译免收费用。截至目前,共计减免计量检定/校准费用、医疗器械检验费用、特种设备检验费用等115.09万元。落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补助市场主体工作要求,督促全州9个县(市、新区)累计筹集、调配资金4345万元,对市场主体进行补助。

(二)履行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全力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一是抓实动产抵押助力脱贫攻坚。用好用活动产抵押政策,重点帮助民营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拓宽融资渠道,帮助解决融资难题。2020年,全州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00件,总抵押登记金额32.05亿元,指导办理动产抵押变更登记6件,办理动产抵押注销登记29件。二是抓实标准助力脱贫攻坚。牵头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指导推进兴义矮脚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组织申报2020年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地理标志产品安龙白芨》《地理标志产品望谟板栗》标准。三是抓实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围绕12个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将兴义矮脚鸡、九盘五星枇杷、兴仁猕猴桃等列为地理标志重点培育对象,指导制定地理标志培育及运用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地理标志的申报和认定工作。将晴隆县、望谟县作为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项目和县域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的重点推荐对象,积极向省局申请,争取资金支持,助力两县脱贫摘帽。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运用和保护,积极做好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引导指导工作,培育并指导望谟县申报“八步紫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已上报省知识产权局。四是抓实涉农价格监管助力脱贫攻坚。重点加强猪肉市场价格巡查检查,加强生猪屠宰场、农贸市场等收费监管,加大对屠宰场、生猪养殖户、农贸市场、超市等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生猪屠宰场严格执行屠宰服务费收费标准,坚决制止乱收费、重复收费等不规范行为,严禁搭车收费;落实农贸市场摊位费等收费明码标价公示制度,监督农贸市场严格执行国家水、电等价格政策,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五是抓实挂牌督战助力脱贫攻坚。每月按规定深入晴隆县中营镇中营社区、新光村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全覆盖走访中营社区、新光村未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监测户)、边缘户,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逐个建立问题台账,逐户研判、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同时,结合中营社区、新光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实际情况,积极帮助指挥所解决工作经费和食堂物资等实际困难,为村、社区指挥所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帮助中营社区、新光村解决工作经费10万元,为中营社区、新光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提供大米、面条1500余公斤。2020年,州市场监管局共选派7名干部到6个扶贫联系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帮助6个扶贫联系村(社区)解决工作经费24万元。

(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助推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推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发证,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统筹推进简易注销、“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截至12月25日,全州共计培育新增市场主体61197户,占全年目标任务5万户的122.4%。二是持续推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规范化。加强市场主体登记数据质量管理,推行企业登记身份信息管理,实施企业登记实名验证,组织开展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实时监测、专项排查、错情研判和巡回督导,切实防范登记数据质量风险,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数据质量,有效防范冒用他人信息或利用虚假身份骗取登记注册的行为。三是扎实抓好企业年报公示工作。以服务企业为基础,采取增设咨询窗口、咨询电话、集中上门指导等方式,加大企业年报公示力度,提高企业年报公示率。2019年度黔西南州企业年报公示率为91.45%,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为70.5%。受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截止时间延长至2020年底,目前年报率还在统计中。四是严格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按照《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有序开展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列入、移出等工作。同时,充分考虑疫情影响,按照国家总局、省局“审慎异常名录管理”的要求,对符合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条件的企业,将移出办结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全州有20498户市场主体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中全州有7090户在履行公示义务或纠正错误行为后经申请已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五是牵头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19〕75号),依托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制定印发《2020年度黔西南州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案》,组织召开2020年全州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会议,并对相关部门开展业务培训,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2020年,全州各行政执法单位共开展随机抽查7602次,随机抽查对象52677户,选派执法人员28936人次,单位随机抽查平均达29.93次。

(四)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是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以“四个最严”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践行“五步工作法”和“四逐四准”要求,狠抓“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深入开展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全州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100%,提前完成省级安排的“小学和幼儿园‘互联网+明厨亮灶’率达50%”的目标。全州完成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10837批次、不合格208批次,合格率98.08%。立案查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行政处罚案件679件、罚款529.95万元,没收不合格食品及食用农产品3543.95公斤,移交公安机关案件17件。与六盘水市建立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合作机制,组建风险预警交流专家库,聘请了31名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领域及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专家。组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专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2次。二是强化“两品一械”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8123人次、检查两品一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8325家次。开展中药饮片、特殊药品、生物制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用防疫物资产品出口生产企业标签标识、毒品检测类医疗器械、美容美发场所化妆品,国家局公布的268批次不合格及假劣化妆品等专项检查,确保两品一械质量安全。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疫苗预防接种单位专项监督检查,确保疫苗在运输、储存中的质量安全。立案查处“两品一械”违法案件29件,罚款91.9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件。完成药品抽检608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0.99%;完成化妆品抽检50批次,合格50批次,合格率100%;完成医疗器械抽检40批次,合格40批次,合格率100%。完成收集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982份、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91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77份、药物滥用报告173份。三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百日攻坚”及重要节假日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完成重大活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开展电梯维保质量评价,评出A级单位13家、B级单位13家、C级单位9家、D级单位10家。开展“两场站”压力管道安全整治,对涉及燃气储存、供气的企业以及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开展压力管道专项检查,协调解决压力管道检验历史遗留问题,促进解决压力管道检验和合法使用。开展景区旅游观光车专项检查,共发现安全隐患3起,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3份。开展试运行电站锅炉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补充监督检验和安全附件校验,确保设备检验合格使用和人员持证上岗。全州特种设备平均隐患率2.82%、登记率96.88%、检验率97.47%,均符合省级年初的预期目标要求。四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争取财政资金30万元对混凝土电杆、砌墙砖等9类183个批次产品进行抽检,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对流通领域7类108个批次商品进行抽样,对省级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的2家生产企业开展后处理,目前已全部完成。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6

商务概念的提出是改革的产物,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贸易部——商业部、外贸部——内贸部——内贸局——商务部。是内外贸一体化的概念。小编搜集的《商务部工作计划样本2021》,供大家参考阅读,更多内容 。

商务部工作计划样本2021一、管理方针、管理目标

1、指导方针

以适应市场求生存,以创信誉求市场,以开源节流求效益,以增强实力求发展。

2、工作目标

瞄准全年经营计划,强化商务班子建设,不断完善项目承包,研究招标投标程序。

3、工作思路

以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为基础,分析客户定方向,分析对手找方法,分析自己找差距,综合分析定措施,不断学习、分析、调整、适应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机构设置:

1、机构设置图

2、商务部岗位图

三、各部门管理职能及计划措施

(一)商务部

1、管理职能

(1)加强各单位商务班子建设,提高经营能力。

(2)开发新市场、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按“两加强一理顺”完善内部承包机制,强化内部承包管理。

(4)加强对外投标、对内招标管理。

(5)加强预结算管理,提高经营利润。

(6)加强成本计划设计管理工作。

(7)商务经营活动管理到位,项目论证及时,市场渠道畅通。

(8)拟定公司经营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9)调整年度经营指标,保证单位间的平衡发展。

(10)加?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迸嘌担岣呱涛袢嗽本幕炯寄堋?/p>(11)加强网络建设,保证信息畅通。

(12)深入推行查摆纠,保证部室工作人员工作到位。

2、计划措施

(1)商务班子建设。公司商务部制定关于《商务经营管理办法》,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商务班子,做到:人员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行进间加强工作的配合和协调,年度计划分解到月,滚动推进;总公司商务部对各单位的商务活动进行月检查、季考评,保证各单位年度经营计划的完成。

(2)市场开拓。

①劳务公司。以“十六字”经营方针为指导,以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规定》及《鼓励外出施工的有关规定》为标准,广泛收集信息,聘请职业经理和中介机构(或中介人),发挥我公司在资质、工期、质量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站稳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开拓新市场2-3处;利用青岛公司这个牌子,在东营突破高层工程,填补无高层工程施工的空白,

②工业公司。工业公司做好产品定位,市场调整适应迅速,广告宣传及时到位,潜心研究产品促销办法,保证市场渠道畅通。

(3)承包管理。按“两加强一理顺”的管理原则,修订和制定《项目承包管理规定》及《项目经理在全公司流动管理规定》,完善内部承包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承包率达到100%,转变项目经理思想观念,让项目经理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带动自身发展;另外,按《资质开放经营管理规定》与有独立承包能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联合,利用资质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体现低价竞争,赚钱就干,实现规模效益。

(4)招标投标管理。修订《对外投标管理规定》及《内部招投标管理规定》,完善招投标程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凡接手工程必须在公司商务部的监督下进行内部招投标,达到公开、公平、公正;集团内部建设项目,无论工程大小、造价多少必须在商务部监督下进行招投标,一次包死;制定《内部建设管理制度》,必要的设计变更,无论任何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最终结算值必须报公司商务部审核后方可挂帐付款,否则,按规定处罚责任人。

(5)预结算管理。在公司商务部领导下,各单位商务科按公司《预结算管理规定》进行工作,加强预结算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灵活运用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单项工程的结算值必须达到上限,利用结算进行开源,保证企业利润化。

(6)项目论证管理。修订《项目论证申报审批办法》,凡公司范围内经营的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及时写出可行性报告报公司商务部,由公司商务部参与考察论证,逐级上报决策,否则,出现失误,按责任承担损失。

(7)成本计划管理。成本计划是生产和材料采购的依据,修订完善《成本计划设计管理规定》,承接的工程,凡直接控制成本的必须按规定时间设计出成本计划。各单位设专职商务人员对设计成本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成本计划的准确性,谁出失误,谁承担责任;与我公司合作间接控制成本的工程,成本计划提供按规定支付相应费用。

(8)做好发展规划。按照公司《五年发展战略》对各单位的中长期经营计划进行不间断的督促落实,各单位经理时刻关注本单位发展战略的进展,特别是房开公司,更应做好长、中、短项目的合理搭配。开发1-2处10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园区,做出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

(9)年度指标调整。修订《经营管理规定》各单位必须紧盯年度经营指标,商务部进行月检查、季考评。确因国家指令性政策原因可能使指标上浮或下浮,商务部可半年做一次微调,年终一次总调,保证单位间的平衡发展。

(10)人员培训。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商务部利用例会对所属人员进行制度和业务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性培训,掌握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增强业务能力。

(11)信息管理。制定《商务部信息管理规定》,商务部利用各种网络,对收集的信息每天进行筛选、汇总和,让各单位每天在得到所需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12)深入推行查摆纠。查摆纠是保证我们工作到位的保障,认真执行公司《深入推行查摆纠管理制度》。在本系统内定期进行查摆纠,小问题即查即纠,大问题召开现场会或利用例会进行查摆纠,时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根源,彻底解决,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市场科

1、指导方针

深入实际,求真务实,数据说话,论证及时。

2、工作目标

把握市场动向,寻找潜在机遇,提高论证能力,减少化小风险。

3、工作思路

以总公司计划目标为指导,以市场开发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开发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保证公司年度目标的全面实现。

4、管理职能

(1)负责对开发投资项目论证管理。

(2)及时传达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3)广泛收集信息,掌握开发新领域。

(4)项目论证信息反馈管理。

(5)投资项目行进间的追踪调查。

5、计划措施

(1)项目开_证。修订《项目论证管理规定》,项目开发以各单位为主,首先拿出可行性报告,报公司商务部,商务部根据可行性报告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成立论证班子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拿出结论性意见并上报主管领导,由下而上逐级把关,谁出现失误,谁承担损失。

(2)关注国家政策。时刻掌握和了解国家开发的有关政策,制定《外聘人员管理规定》,聘请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作为政策顾问,特别是与国家土地和开发市场相关的政策,应及时掌握,减少化小企业投资风险。

(3)项目开发。制定《项目开发管理规定》,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和收集开发信息。在国家土地政策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一些中、小城市和原有出让的土地进行经营或收购,保持开发的可持续性。

(4)论证信息反馈。为了体现我公司诚信经营的原则,制定《信息反馈管理制度》,凡进入论证程序的开发项目,不管成功与否,都应给合作者一个满意的答复,第一体现我公司的诚信,第二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5)项目行进间追踪。制定《项目行进间追踪调查管理办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行进间跟踪调查,查看项目的进展情况是否符合论证报告,若投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实际与所述内容有较大差距时,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交商务部主管领导,逐级反映,以便正确决策。6、主要管理指标

市场科主要管理指标

序号管理内容管理工作指标

1项目论证管理深入现场率100%,数据分析率100%

2信息管理信息收集率100%,筛选、、利用率50%

3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制定率100%

4投资项目审批工程项目审批率50%,产品开发、房地产项目审批率100%

5项目行进间追踪投资项目的效果,运行质量追踪率100%

(三)商务科

1、指导方针

加强商务班子建设,完善商务管理机制。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实现开源节流。

2、工作目标

商务职能落实到位,成本计划翔实准确。

承包管理制度完善,各种核算及时认真。

3、工作思路

以深化严细化管理查摆纠为主线,以商务经营管理,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市场为重点,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不断研究、分析市场,修订、完善适合于我公司发展的经营政策,管理方法、管理思想,保证年度经营指标的完成。

4、管理职能

(1)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及分析。

(2)对外招投标管理。

(3)按“两加强一理顺”的要求,抓好内部承包市场化。

(4)经营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5)工业产品的营销策划。

(6)承发包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7)成本计划设计管理。

(8)单项工程的阶段核算管理。

(9)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11)修订内部项目承包合同的各项条款和内容。

5、管理措施

(1)客户资信调查。商务处协助各单位,认真执行“金建发()17号文”,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主要以客户的社会信誉、资金状况、融资渠道等为调查项目,防止陷阱工程和骗子工程。

(2)招投标工作。针对目前投标现状,根据《对外招投标管理规定》必须做到一工程一分析、一工程一投标方案,一工程一总结,对招标文件逐条研究、掌握关键词、关键条款、实现中标率40%的目标。

(3)项目承包市场化。按《内部招投标管理规定》,凡公司范围内的工程,必须进行内部招投标,商务科监督每项工程是否进行招标,凡没有进行内部招标的工程,按制度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进行通报。

(4)经营政策的修订完善。对于各单位的经营政策时刻进行关注,制定《经营政策修订补充管理办法》,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每季度进行一次,以同行业、兄弟单位好的经营政策为补充,弥补我们的不足和缺陷。

(5)营销策划。根据市场不同阶段营销情况进行策划,聘请或招收营销策划方面的专家和人才,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研究、分析产品定位、广告宣传、产品促销的新办法,在拿出好的营销方案,保证营销策划的先进性。

商务部工作计划一、工作思路

始终坚持一个总揽("一化四建"总揽商务工作全局),务求突出二个重点(以抓好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商贸流通市场建设为重点),必须抓好三个关键(解放思想、干部作风、队伍建设),坚决完成四大任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招商项目包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劳务输出)。

二、工作目标

201_年要完成实际利用内资27.5亿元,同比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增长10%;新开发包装市级重点项目25个,投资总额75亿元;完成对外劳务输出500人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达到34.2亿元。

三、工作举措

按照以上工作思路及确定的工作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推进全民招商,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紧紧围绕"一化四建"发展战略,推动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充分整合各种优惠政策资源,不断提高招商项目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传媒渠道,切实提高招商项目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形成针对性强、实效突出的招商引资宣传体系;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全面完善本籍能人资料台账,大力实施乡情招商;明确招商目标责任,大力实施"点对点"招商;深入沿海发达地区,大力实施区域招商。着力形成"以情招商"、"以商引商"、"集群招商"的良好格局;三是严格招商引资考核。进一步明确全县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任务,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形成招商有功重奖、招商不力重罚的氛围。

2.主动尽职履职,强化商务执法,促进商贸流通领域有序发展。

一是以争资跑项为抓手,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根据县委、县政府城市建设"三步走"战略规划,抢抓省政府把农贸市场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积极报项争资,促进县城农贸市场整体提质,迅速建设改造一批农村超市、市场,加快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打造区域商务中心;二是以商务综合执法为重点,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和酒类流通监管,规范肉品、酒类市场秩序,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秩序;三是以市场监测为保障,促进消费增长。抓住市场运行中的各类问题,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尤其是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商品的掌握;积极组织各类展销活动,促进消费水平提升,做好电子商务调研,争取在电子商务方面有基础性发展。

3.规范商务运行,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外经合作的新跨越。

在省商务厅劳务合作平台批复的基础上,加快对外劳务输出服务建设,不断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全力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办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质或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质,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咨询和信息服务。

4.加快转变作风,深化精细管理,推动全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严格执行县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转变商务机关工作作风,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效能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和谐机关建设,在局机关推行精细化管理,定岗定责,严格考核兑现,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争取全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商务部的工作计划样本一是多措并举扩大社会消费规模。认真研究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稳步扩大住宿、餐饮等传统消费,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规模,确保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15%左右。二是深入继续把落实各项商务惠农政策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提升全县商业发展水平。三是立足县域实际,整合市场资源,重点培育专业市场,把专业市场建设和改造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备、交易规范、集散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

1、__集贸市场续建工程,总投资8400万元;

2、__农贸市场续建工程,总投资2600万;

3、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项目:河道养猪专业合作社、大庄圣女果农产品合作社、武功土织布专业合作社;

4、冷冻设施建设项目:__天润果蔬公司、__农贸市场冷库、武功复兴冷库;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7

菜市场调研报告

菜市场是指一区域内用于销售蔬菜、瓜果、水产品、禽兽、肉类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土特产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现在的菜市场已经不完全是那种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而是相当一部分的菜市场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固定区域。菜市场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当前,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及“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的政策与号召下,大力推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经营规范的农贸市场建设,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们知道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前菜市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状态,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人们提到菜市场想到的不是菜市场的井然有序,价格公允,以及相关部门管理得有多么的好,菜市场有多么的干净等等。可能我们经历的菜市场依然是那种比较脏乱,没有什么秩序,更严重的是我们一进菜市场就会感到一股难闻的味道,甚至于有一种再也不想进菜市场的冲动。针对这些问题,为全面、准确的掌握市区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我们对我们附近阳逻菜市场展开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市区菜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二、 调查对象

分布在阳逻的三个菜市场,即分别是阳逻平江集贸市场、中商附近菜市场和中百附近菜市场。三个菜市场其中阳逻平江集贸市场和中商附近是由政府规定设立,但中百附近的菜市场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地在哪里摆摊,卖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虽然也会有城管在哪里管理,但仍然很混乱。

三、 调查时间

xx年x月x日上午星期六以及12日的早上

四、调查方式

由于考虑到菜市场人潮太过拥挤以及卖家也会忙着照顾自己的生意,根本没有时间来完成一份问卷调查,所以我们小组成员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的方法,既有我们提出问题,有随机抽到的大妈或者哥哥姐姐回答,其中刚好那天遇到城管在哪里对菜市场的秩序进行维持,我们也就政府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可以说问题的回答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他们积极热心的回答,还有一些照片的获取也是一门见证。所提出的问题见附页。

五、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附近群众对菜市场的看法,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将菜市场设在这里,菜市场设在这个地方设立有什么样的优点以及缺点,以及菜市场平常是怎样进行管理的,还有就是早上那一阵人流后残留的垃圾该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内容可能包含的不是特别的全面,但每一个视角看到的是不一样。

六、调查结果

上面都是对此次调查菜市场的简单介绍,下面看看此次调查我们所获得的结果:

(一) 菜市场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首先当前经济发展带来我国集贸市场的发展,但存在问题如下:

一、 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市场规划布局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各级各地城市建设注入了充足的马力,城市市容环境改造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破旧的城中村式集中居住区正迅速地被宽敞美观的高大楼盘所取代,原有的市场布置格局也在一次次爆破推倒声中被一点点地分割、支离,有的甚至被迫彻底让位于道路改造、开发建设。遍地开花的新型小区开发建设,也没有及时将集贸市场建设纳入整体规划进行统筹建设,集贸市场生存发展的空间不断被挤占压缩,出门上市购物难的问题在新建居民小区内不断凸显了出来。仅以汉阳区为例,目前全区共有23个有形集贸市场,它们大部分布于钟家村及二桥这两个传统人口密集区,而汉阳大道、鹦鹉大道两侧及永丰、江堤两乡相对较少。这种过分饱和与相对不足的市场布局,不仅使我区集贸市场生存发展陷入“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尴尬境地,也导致了自然集市、占道经营、推车串巷叫卖的现象在一些人口密集生活区依然存在,既有损于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也影响到政府开发新区、建设新汉阳等重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市场硬件设施残缺破旧,改造难度大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城市集贸市场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紧贴传统居民区周围自然形成,并先后经马路市场和大棚市场发展而来,有着近30年的历史。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所限,市场硬件建设设施简陋、结构单一、功能不全的弊端重重。市场内上下水管道设计不合理,长期得不到有效疏浚,用水供给不畅,地下污水横流,又加之温控、除尘、保洁等配套设施不全,食品经营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人和食品极易交叉感染,食品经营卫生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近几年,各地政府虽然加大了对集贸市场实行“农改超” 的升级改造力度,但从已改超集贸市场的整体效果上看,无论是市场硬件设施改造,还是内部功能布局,都还处于低层次建设水平。“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夏季如蒸笼、冬季如冰窟”的市场环境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一些地方市民群众尖锐指出:集贸市场已成为与城市现代化氛围反差最大的场所之一,是现代化都市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三、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市场管理创新不够,与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差距明显

传统城市集贸市场大多经历过国有企业的转向转型,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结构体系,现场管理人员也多半是从原来的经营管理队伍中分离而来。一方面,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过分依赖这种老经验、老做法,再加上自身年龄过大、精力不及和知识结构陈旧的劣势,使得市场管理人员啃老本思想严重,思想上的守旧导致了管理方法创新上的严重匮乏。虽然,一些新建市场在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和改进管理方法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创举,但迫于投资贷款过重的经济压力,创新之举难以长期维继,甚至不得不又转过头来,重新采用投资少、见效快的传统管理手段。市场经营管理水平与强势抢夺市场份额的超市、商场相比,差距日趋加大。

四、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之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跨跃式发展受制约

集贸市场经营者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年龄相对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意识十分淡漠,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他们对作为市场主体对象所应承担的自责己任认识不足,短斤少两、欺诈消费和销售未经检测、检疫食品等非法经营行为在市场内时有发生,这类一味追求眼前既得利益的不义之举,无异于杀鸡取卵,既有悖于文明经商、诚信服务的市场氛围形成,也给整个市场的繁荣发展增加了无形的阻力和巨大的社会成本,市场萎缩带来的苦果最终还得由市场经营者自己来埋单。

在全国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中,经过我们小组的实地调查、亲身经历,总结出来武汉阳逻地区菜市场出现的以下问题:

一.布局不合理,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是农贸市场管理和建设的硬件,但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硬件设施问题,顶棚式市场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狭小节约型摊位设计,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摊位没有防蝇设施、水产摊位设计排水不科学,导致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

二.马路市场猖獗,影响市容市貌。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些经营者打“时间差”,“候鸟型”马路市场到特定时间把摊点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经营,形成移动式或马路市场,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城管局部门也以向马路市场经营者收取一定费用了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马路市场的“合法化”。

三.摊位费租赁收费标准与市场现状不适应。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对农贸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阳逻与城市建设相配套的市场网点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农贸市场存在先天的布局缺陷,已不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和居民的消费需求。

四.市场法制环境差,管理不到位。阳逻农贸市场管理工作,虽然由城管、工商、环卫等单位根据各管辖职能各司其职,但由于缺乏具体、全面专业的市场管理办法,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受局限。市场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市场发展环境不优,一些职能部门重收费、轻管理、不服务,加重了市场业主和经营户的负担,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繁荣。

五.卫生情况不好,脏乱差,臭味很大,存在乱摆乱放现象严重,没有固定摊位,城管没有进行人性化管理,以驱赶式的方法解散摊主,人们素质有待提高,偶尔会发生争吵事件,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设施简陋,投入不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难度大,管理落后,规范化程度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行政管理混乱。

(二)菜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

随着我地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贸市场在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日常监管,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针对上面提及的问题,我们归纳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政府方面是主要原因。

第一,政府部门对农贸市场监管难度大。少数政府职能部门与政府官员认为农贸市场已收取了市场设施租赁费,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转,无需财政投入。事实上,农贸市场经营属于低收益甚至亏损经营的公益事业。同时,农贸市场是各种农产品、副食品、水产品等商品集中交易的场所,由于经营主体复杂多样,尤其是文化程度、法律意识、文明意识等普遍偏低,对食品安全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存在躲避和应付的心理,使得农贸市场监管人员的监管压力大,存在畏难情绪。农贸市场商品来源复杂、销售快捷、销路多样等客观原因使得工商部门事前介入和事后监管的难度增加。而工商部门在监管干部人手方面的缺乏,加之其他监管任务重,不利于强势的执法合力形成。

第二,城区农贸市场监管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由于财政投入的相对不足,市场经营单位无能力投入,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不愿投入,导致农贸市场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不同步、不协调。农贸市场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

第三,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执行力弱。近年来,农贸市场方面的监管制度比较多,但落实效果不太明显。据调查,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且不重视对市场监管员的管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监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绝大多数农贸市场监管人员与市场开办者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在人才培训方面,难以进行公平公正的权利制衡机制。因此,即使地方政府热衷于制定各类农贸市场监管制度,这些制度大多也只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不能有效地执行,导致农贸市场监管效果不佳。

第四,城区农贸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农贸市场管理立法层面的缺失,城区农贸市场的市场准入和主体地位模糊,《农贸市场登记证》与市场经营人员的营业执照不符,直接导致农贸市场开办单位职责不清、农贸市场开办者与进场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从而使工商部门无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并落实开办方的违法责任,大大削弱了监管力度。

2、农贸市场规划滞后且不尽合理。农贸市场和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市场的布局规划选址应考虑居民住宅区的规模分布,在尽可能方便群众到农贸市场采购菜品的同时,兼顾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舒适程度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问题。从我地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是农贸市场的规划严重滞后,设置不合理,二是规划之初盲目追求经济效果、不切实际,使现在存在的问题难以扭转,利益牵扯复杂,难以整治。

3、农贸市场内部设施简陋、设计不合理。市场“脏、乱、差”一直是居民对市场的普遍评价。这几年虽经市场主管单位努力,但改进却不大。一是设施简陋,功能不健全。本地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硬件设施问题:棚顶式市场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面积狭小的节约型摊位设计是我地农贸市场设计特色。这些市场商位设计不合理。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商位设计没有防蝇设施,水产商位设计排水不科学等等。由于内部设计不合理,导致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经营户和消费者怨声载道。

4、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市场管理混乱。农贸市场是带有公益性功能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一些市场投资者只注重经济效益,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一是一些市场主办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中重收费、轻管理、轻责任,把注意力集中在摊位费的收取上。对市场内环境卫生、占道、搭建、扩摊或流动经营等行为视而不见,使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市场主办者只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理念陈旧,短期行为严重,几乎不进行必要的市场维修,对市场的发展缺少竞争、创新的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更新换代。三是外部利益群体的介入,造成市场管理无序。

5、场内经营业主、市场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在市场经营的基本上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其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是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存在隐患,且大量无证经营;二是经营者与市场业主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摊位安排、市场环境等原因引起,往往影响市场的消费者正常消费;三是场内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多是小规模小本经营,经常侵害消费者权益导致矛盾,致使广大消费者对菜市场的满意度不高。

6、马路集市的兴盛,阻碍了正规集市贸易的正常发展。一是马路市场在道路旁摆摊设点,大量人流车流滞留拥挤,长时间内无法疏散,存在着严重的交通隐患。二是因无人监管,食品安全卫生也得不到充分保证,缺斤少两现象严重。三是随意摆放,乱丢乱弃,给市容市貌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城管部门一再打击,这些马路市场仍是“春风吹又生”,其不受约束的发展对正规市场的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解决措施建议

1.认识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抓好农贸市场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政府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必须要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把整治当成展示自身形象和履职尽责的舞台。要想完成任务,一是要举旗子,明责任,抓落实,强监管。建章立制,定人,定位,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二是要城乡一体,同等对待。向一圈层看齐,实现城乡同等服务,同等标准规范。三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抓住难点,攻关克难;抓住弱点,主动跟进。四是要通过整治,实现“一箭多雕”。通过整治同时要达到市场“三化”建设标准(即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落实好六大类食品(即五榖根茎类、蛋豆鱼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油脂类、奶类)市场准入,要夯实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基础和市场分类监管基础。

2.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举好政府的旗子,安排好政府各部门分牵头工作。

农贸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牵头。但工商一家不能“包打天下”,他需要得到市级领导的支 持和帮助,需要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协作。为此,工商局应在事先取得市级领导肯定和认可的前提下,成立农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工商局来制定,把目标管理下达到各有关部门,把各部门农贸市场监管职责作进一步的明确,实现工商牵头,集体联动,全面整治的目标。同时要求政府各部门要有计划方案,并定期组织工作进度通报,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汇报进展情况等。

二是要牢牢抓住市场开办方,指导其管理好市场。

沟通是管理的浓缩。必须要解决好市场责任人的认识问题,才能督促其属下市场开办方落实责任,主动规范。为此,工商局要召集各个市场上企业老总和市场开办方座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城乡统筹的具体举措。企业和市场开办方不仅是抓物业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好市场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市场环境、证照、安全、计量、维权、卫生等有督促和管理责任,对市场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建设和维护责任。告知其企业和政府抓好责任落实就会实现目标一致,互利双赢的目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组织市场开办方培训,帮助市场开办方掌握经营户有六大心理弱点,即经营户视钱财如生命,怕停止经营,怕城管的喇叭点名批评,怕扣钱,怕写检查,怕执法部门查处或扣押其物品等;消除市场开办方心理顾虑,即不要怕当前规范市场的困难重重,不要怕企业老总不支持,不投入,不要怕经营户找你扯皮闹事,不要怕没有政府部门给你撑腰打气;要建立规范的农贸市场,一是市场开办方要同经营户签协议或合同。二是要建立经营户保证金管理制度。三是在市场内实行分区管理,建立管理骨干制度。四是成立市场巡查队,履行违规违纪扣缴保证金制度,彻底解决市场内的经营户出摊占道问题和市场外的流动摊贩叫卖情况。五是建立管理骨干培训制度,保证骨干队伍建设水平。六是立柱子,划区位,专人管理,解决秩序混乱和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三是教会工商工作人员如何监管好市场。

同样的,首先还是要解决好认识性问题,不能把农贸市场监管推向其它政府部门或企业,要站稳脚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出击。要依据监管和服务相结合,责任和落实并举的原则制定方案措施。要教方式方法,帮助工商所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把人员分到市场,分到各个区位,明确责任和标准,抓好检查督促。帮助工商工作人员分析市场,掌握市场开办方五怕心理特点。一怕其被政府各部门或有关媒体曝光。二怕政府部门联合整治,联合逗硬。三怕经营户被处罚或通报,对其市场形象有损。四怕经营户集体找事,无法开展工作。五怕市场规范化建设排名靠后。要求市场开办方同工商部门签订责任书;建立目标管理制度;适时组织市场开办方培训;指导完善三化建设标准和市场内经营户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管理;帮助其实现划区管理,定点停放,解决出摊占道问题;监管好市场开办方和市场内经营户的经营行为等。

3.落实到具体实处建议

第一、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

在各市场的上级管理部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开场日常工作。该机构实现“机构、职责、财务、人员”四分离,开展独立运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市场物业的经营管理和设施维修、改造及资产管理:开发市场资源,搞好市场交易,促进市场繁荣;搞好环境卫生和消防安全,规范市场管理。建立顺畅的协调机制,解决因缺乏统一管理而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农贸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探讨“服务进社区”的新途径,解决马路市场存在的问题。

马路市场存在诸多的不足,城管部门也进行了多次整顿,但效果仍不明显,马路市场依旧或明或暗的存在。我们可以调整思路,认可其存在的某些合理性因素,如对居民生活的便利,对农民增收的益处等。在统一规划下,在某些地段划出专门的区域提供其经营,并通过市场管理机构、工商、城管等部门的监管,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同时,可把这些小市场的管理权划给该区域内有一定实力的大市场,形成“大带小”的市场格局,使统一管理和“服务进社区”互不冲突,方便群众与商贩,实现双赢。

第三、各集贸市场集思广益,在面向大众的基础上,实行特色经营。

各集贸市场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实行错位经营,实现共同繁荣。如特色菜市场可根据其历史悠久、建筑古朴、民俗气息浓厚的特点,强化具有乡土特色的商品经营,如家常泡菜,梅干菜,特色小吃等,通过某些菜品来吸引顾客,形成品牌效应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其他集贸市场也可调整自己的思路,通过某些菜品的种类齐全、价格较低来吸引特定消费群,提高自己的人气和知名度。

第四、优化购物环境,使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观。

集市上畜禽区的脏乱现象,并非完全不可解决的。管理方可与物业部门协商,每隔一定的时间,派出专门人外运垃圾,保证交易区的清洁;同时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如鸡鸭毛等。通过统一的管理与商贩的自觉维护,保持购物环境的优良。至于对集贸市场的混乱状况的整顿,有关部门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惩戒某些违规商贩,重建市场秩序,促进其正常发展。

第五、通过政策扶持,引进资金,加快市场的市场的升级改造。

加大对市场的政策扶持,如根据经济形势,减少某些税费的征收,对某些商品的生产进行补助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商户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力引进资金,采取投资者出资金,政府给政策的方式,对现有集贸市场进行硬件升级。在空地新建菜市场,使市场布局更合理,运行更顺畅,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

七、总结与体会

根据以上的基本情况,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菜市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状态,建设井然有序的菜市场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积极热烈支持。只要政府管理得当,民主不过分剥夺人们的合法权利,多为老百姓考虑,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民主的方式远远比实行强制的措施更好,还有就是老百姓多多支持政府的工作,不可盲目的反对。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8

一、加强组织协调

区级“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监督执法工作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协调,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各镇(街、场)动物防疫机构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等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和协调配合,形成监督执法工作合力,确保能够及时、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共同做好监督执法工作。

二、强化应急响应

(一)疑似样品应急响应程序

区、镇相关部门在开展牲畜“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监督抽检时,一旦检出疑似样品必须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再一次进行确认,并对疑似生猪和同批牲畜进行标记留栏隔离。初步确认阳性后要按照执法规范程序采样委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确认。同时,立即报告区农林水利局,并由区农林水利局组织监督执法人员对经销商进行询问、制作笔录,查清阳性牲畜来源。

经调查,疑似阳性牲畜产地为我区养殖场的,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立即组织区动物防疫监督所、有关镇(街、场)动物防疫机构前往养殖场,对存栏的同批可疑阳性牲畜按照规定程序取样,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进行查扣、取样,制作询问笔录、作证据保存,并将可疑样品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确认。

(二)确认样品应急响应程序

确认样品含“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后,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应立即报告区农林水利局,并按相关规定开展相应的处置工作。

确认阳性牲畜来源为我区养殖场的,区农林水利局立即启动执法程序,开展追踪溯源、依法立案查处,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负责会同区动物防疫监督所及时跟踪查处情况,并及时反馈查处情况。

确认阳性牲畜来源为外地养殖场的,区农林水利局应先电话或传真方式报告市农业与林业局,并在24小时内以正式文件向其报告,由市农业与林业局协调牲畜来源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追踪溯源,依法查处。

(三)确认阳性牲畜无害化处理程序

在养殖场发现阳性牲畜的,由区农林水利局依据《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对阳性牲畜和同群牲畜进行处理;在屠宰场发现阳性牲畜的,《检测报告》送达区经贸局后,由区经贸局对同批牲畜做出无害化处理决定,由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和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现场监督无害化处理过程。

三、依法严厉查处

经调查,发现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违法行为的,由区农林水利局依法移送公安部门立案查处,追究刑事责任。

经调查,发现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法程序和工作职能,由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依法查处。

经调查,有关单位或个人涉嫌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执法程序和工作职能,由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及相关工作建议函告工商、经贸等相关部门。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秩序。区、镇动物防疫机构要加强对养殖场(户)日常监管,督促养殖场(户)建立健全用药记录档案,指导养殖场(户)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诚信和纪律机制。

(二)严把“瘦肉精”检验关。各镇(街、场)动物防疫机构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驻屠宰场检疫组要严格落实《区“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督抽检方案》的要求,确保养殖环节年均抽检率达到存栏量的1%,屠宰环节年均抽检率达到屠宰量的2%的要求得到落实,区动物防疫监督所要加大监督抽检力度,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要加大监督抽检频率,严防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9

内容提要:北平特别市成立后,1929年3月,市政府核准公布私立公益慈善团体登记规则,对全市的公益慈善团体实行总登记。同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监督慈善团体法》,7月行政院制订出台施行规则。为加强对慈善团体的监督管理,1930年2月,北平特别市在社会局内设立北平市公益慈善基金委员会,1931年2月18日,北平市政府第106次市政会议决议通过施行《北平市公益慈善团体筹款限制办法》。本组史料反映了北平市政府、社会局在这一时期对本市各慈善团体进行监督管理的情况。

1949年北平城乡山货、粮食、布匹贸易调查/方立霏选编

内容提要: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新成立的人民政权着手管理和建设城市。1949年3至5月间,中共北平市委政策研究室城乡贸易调查委员会山货组、食粮组、棉布组分别对北平城乡山货、食粮、棉布的贸易情况和形势进行调查,6月底形成调查报告,介绍了城乡山货、食粮、棉布贸易中的产地、集散地、经营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1955年北京市私营工业重点行业调查/孙刚选编

内容提要:1955年7月,国家统计局、地方工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资本主义工业重点行业的生产情况进行摸底,制发了“私营工业重点行业调查方案”。据此,北京成立北京市私营工业重点行业调查办公室,编制了“私营工业重点行业调查综合表”,按行业包干进行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总结报告和分行业调查分析报告。此次调查材料计划分两次公布,本辑公布调查总结报告和针织工业、棉织工业、印染工业、橡胶工业的分析报告。

北京市首次供热规划史料/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市在供暖上使用的是零星引进的英、美、日的有关技术,没有形成系统的技术门类。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中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的供热和通暖技术。1956年3月,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北京市供热规划方案》。本组史料即为北京市首次供热规划的相关档案。

新中国成立十年北京市水利建设成就史料(下)刘静选编

内容提要:本件史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十年北京市水利建设的发展状况,并重点介绍了十三陵水库及密云水库的修建情况。其中有关新中国成立十年北京市水利建设发展状况的内容,已于2013年第2辑《北京档案史料》刊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工农业余教育十年总结/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1950年1月,北京市成立业余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干部、职工、农民、市民的文化教育工作。1955年2月,北京成立了工农业余教育局。1956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同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扫盲协会,掀起群众性的扫盲高潮。本件史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10年间北京市开展工农业余教育的情况。

1959——1960年北京城市规划工作史料/鹿璐选编

农贸市场调查报告篇10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对于此次家电下乡进村宣传月活动,我市各级商贸、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有关会议,制定了“家电下乡宣传月”实施方案,对“家电下乡活动宣传月”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以“推动家电下乡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题,把宣传工作的中心重点放到乡、村、户,达到“村村皆知,人人皆晓”。各县区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把“家电下乡宣传月”作为6月份中心工作来抓,均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项布置。

二、明确任务,各负其责

在宣传月活动中,为保证宣传质量,提高宣传效果,我们对各部门进行了具体分工:一是商贸部门负责对家电下乡中标销售企业、销售网点及人民群众的宣传,特别是让群众知道家电下乡政策及应当去哪里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向社会公告销售网点违规信息以及举报投诉处理等情况。二是财政部门重点宣传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与补贴申报的程序、补贴资金审核与兑付办法等。三是物价部门负责宣传价格法律政策,宣传自觉守法经营,带头平抑市场物价的正面典型;查处和曝光哄抬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欺诈、价格歧视等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四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宣传开展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情况,执法数据和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欺骗性较强的要及时向公众警示。五是质监部门负责公布以中标企业中标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宣传质量优良、服务到位、履行承诺的优秀企业;对各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或者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假制劣、翻新废旧家电产品、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并一律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六是充分发挥乡镇村组作用,乡镇村组负责各种宣传资料的派发,不留宣传死角。

三、宣传形式多样,突出工作重点

1、举办家电下乡培训会

6月中旬,我市对各区县商贸、财政部门以及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对家电下乡操作细则进行培训,对操作环节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重点解答。对进一步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提出要求。

2、政策咨询电话宣传

在宣传月活动期间,我市各级商贸财政部门、乡镇财政所对外公布咨询投诉电话,认真解答处理农民群众对政策的疑惑和投诉举报。

3、举办形式多样的户外宣传

全市各区县结合各自实际,利用户外广场、乡镇集市进行家电下乡专题政策宣传和商品推广活动,有些还举办了文艺晚会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有的区县和中标销售企业组织家电下乡宣传车队在乡村进行巡回宣传,并现场展示售卖家电下乡产品,还推出了众多促销措施。有些区县商贸财政部门到大一些的销售网点现场办公,提高农民购买和兑付补贴效率。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家电下乡大篷车活动,采取大篷车送货下乡的形式,集合家电下乡中标品牌,组织中标销售企业开展现场销售服务、现场登录、现场咨询和宣传,激发群众购买热情。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对家电下乡政策的知晓率,增强农民群众购买家电的积极性。

4、做好媒体宣传

市商贸局先后多次在省市电台进行制作家电下乡专题节目,宣传政策,解答农民的各种问题。市委政研室还积极参与,写出家电下乡专项调查报告报有关领导,引起了市领导对家电下乡工作高度重视。为了做好平面媒体宣传,我们还计划在本月底前结合汽车摩托车下乡,在西安晚报进行整版政策问答宣传。并分区县印制家电下乡购买补贴兑付指南小册子10万本、宣传画1万张,到农村逐村发放,目前报纸宣传版面和宣传册样稿已经基本确定。

5、及时调研家电下乡工作情况

为了确保宣传月活动的扎实深入推进,确保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的落实,市商贸局、市财政局到我市每个区县销售网点、乡镇财政所都进行督促调研,对工作人员进行辅导,现场解决家电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强化监督引导,规范销售网点经营行为

宣传月活动期间,我市各级商贸主管部门加大对销售网点的监督管理,确保销售工作井然有序。要求各销售网点加强与承担销售任务的流通企业及时沟通,保证我市销售网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有保证、规格不断档、货源不脱销、售前有计划、售中有宣传、售后有服务,确保满足农民购买需求,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市通过一个月的家电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目的,各级党政领导对家电下乡重视程度提高,有力地的促进了家电下乡工作的开展,激发了农民购买家电下乡商品的热情,掀起了销售热潮。同时,补贴兑付率也在不断上升。

截至7月15日,我市共销售9类家电下乡产品61495台(部),销售额1.02亿元。已兑付补贴32685台(部),706.76万元。其中5月份销售11449台(部),销售额1917.54万元,日均销售61.86万元,6月份12283台(部),销售额2341.97,日均销售78.07万元,7月份仅半个月就销售12399台(部),销售额2437.27万元,日均销售162.48万元。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经费不足,对宣传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我市财政只能拿出有限的资金来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工作开展困难,无法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宣传推广活动。商贸财政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在工作中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方面,但是苦于经费不足等各种原因,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是没有对农民反映补贴申报手续繁琐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宣传过程中,农民反映最多的是要求简化补贴程序,由于家电产品大多数是随后送货,送货开箱后才能取出家电下乡产品标识卡。所以农民再购买环节最少要跑两次销售网点,第一次是交款买产品,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存折。第二次是提交产品标识卡,并在补贴申报表上签字。客观上造成了在10个工作日内很难让农民领到补贴。另外由于新政策出台时间不长,销售网点和财政部门衔接需要进一步理顺。

三是配合协调工作有待加强。主要在于大部分销售企业在宣传上还是存在依靠政府的思想,自己的宣传跟不上,仅限于给网点门店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没有像样的宣传活动和手段,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对宣传月活动不能很好的配合,部分网点布局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张贴统一的家电下乡产品公示栏和农民购买须知公告。另外,宣传月活动涉及的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上需要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

六、下阶段工作建议

一是希望上级财政适当考虑家电下乡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确保家电下乡工作持续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总体看,这次宣传布置时间仓促,各级宣传力量存在不足,宣传形式需要创新,需要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