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5 08:44:44

农经工作要点

农经工作要点篇1

一、以“确权、流转、规范”为主线,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抓确权,增加农民财产权益。选择周田镇,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为农户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承包经营权证,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承包权股份合作、入股及抵押、担保试点,促进农民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升值。实现农民享有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下半年全面铺开。

(二)抓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加快县、乡二级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力争2014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30%以上。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硬件软件,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纠纷,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力保障。

(三)抓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按照《省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和市农粮局、工商局《关于充分发挥职能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力争2014年家庭农场达到100家。支持家庭农场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规范运行,开展省级和市级示范场建设创建。

二、以“联合、试点、对接”为突破,着力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四)抓三大联合,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力争2014年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408家,新增合作社50家,社员数新增8500户,辐射带动农户12000户。大力开展省、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力争新增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一是抓“社社联合”,鼓励发展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引导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品牌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合作社联合社。二是抓“企社联合”,促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之间联合与合作。支持合作社与农业企业有效对接,鼓励合作社创办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等企业,推进合作社与企业深度合作与联合。三是抓“社区联合”,探索城中村社区入股合作社。盘活集体“三资”,探索城中村改造成社区后,将原村集体闲置土地、厂库房、旧校舍等资源资产,参股或兴办合作社,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合作。

(五)抓三大试点,促进合作社内容的新突破。争取省厅的工作试点,一是探索合作社融资担保试点。通过财政资金导向功能,撬动金融资本,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的瓶颈,积极探索建立由省财政出资、银行授信放贷、农民合作社参与的合作社发展共同基金。二是探索合作社信用试点。引导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农民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规范运行、健康发展。三是探索互助保险合作试点。鼓励合作社开展以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发展农民互助保险。

(六)抓三大对接,促进社员收入的增加。一是深入推进“农社对接”。组织、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开设产品直销店或连锁店,进一步拓宽合作社营销渠道,打造一个农民合作社产品直销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农企对接”。借助多种渠道,组织合作社参加部、省、市组织的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进合作社与流通企业广泛对接,提升合作社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农餐对接”。搭建对接平台,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推动合作社鲜活农产品进入学校、酒店或企事业单位食堂或餐桌,实现合作社、对接单位和消费者三方共赢。

三、以“试点、服务”为动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抓试点,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组织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乡村两级服务站点,开展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试点。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经营管理等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经营组织,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水平,力争经营组织在质和量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八)抓服务,不断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抓好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相关产业及项目的有效对接工作,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完善服务市场和创优服务环境,促进农业经营组织蓬勃发展,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经营组织参与公益,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四、以“规范、治理、检查”为重点,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九)抓规范,促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有序开展。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督促乡镇认真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备案、监管职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切实规范议事程序,坚决纠正超标准、超范围筹资筹劳。推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凭证的规范管理和使用。选择有条件的乡镇,逐步扩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信息化试点。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与财政奖补衔接操作程序,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健康发展。

(十)抓治理,大力解决突出问题。联合县政府纠风办,集中时间和人员,加强对涉农收费部门和村级组织乱收费问题、农民反映突出的领域开展专项治理,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纠正某些领域农民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

(十一)抓检查,督促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县减负办组织县直有关部门,重点就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坯房改造等专项治理等内容,加强巡查监管,对减负工作不重视、工作措施不落实、农民反映负担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乡镇进行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以“监管、规范、改革”为方向,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十二)抓监管,促和谐。一是按照省、市的部署,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力度,着重推进监管平台向乡镇、村延伸,全面建立县、乡监管平台,切实维护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二是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工作,加大农村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农村审计制度,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安全。

农经工作要点篇2

一、强化教育整顿,提升改进作风建设新理念。充分认识思想意识在改进作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首要任务,树立作为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以意识提升促进作风改进,以作风转变推进实干效能提升。深读真学,促使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落实于行;严查深剖,促使作风整改查到点上、改出实效;建章立制,促使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督导宣传,促使作风建设深得人心、脚踏实地。

二、强化监督问效,力求改进作风建设新突破。深入开展“提振精神强状态、提高效能强执行、提升形象强服务”为主题的“三提三强”活动,切实解决作风和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疲沓之风。发挥领导示范,坚持“抓两端、促中间”,重点抓好中层负责人效能意识和综合素质,以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队伍建设;改进评议办法,建设行风作风监督体系,鼓舞广大干部职工敬业创业和尽职履责;严格追踪问效,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成立由局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督导检查组,深入到各科室、站、所和事业单位,进行日常和突击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确保综合执法取得新进展。强力推行护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文明祭奠”活动,抓好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全面实现“压减火警,确保无灾”的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动物防疫“三个确保”、“四个百分百”、“五个不漏”的工作要求,狠抓监测、免疫、消毒、检疫和重点区域监管五个关键环节,组织开展好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全年防控工作任务。加大蔬菜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市场监测力度,深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的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扎实有效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四、强化基础建设,推动生态水系建设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外夹河综合开发治理,抓好东珠岩湿地公园、宫家岛绿岛公园、入海口湿地公园水系生态建设,抓好套子湾防潮堤一期工程、上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任务,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组织实施,严格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确保汛期防灾抗灾落到实处。

农经工作要点篇3

农村经济管理局 二五年工作要点 全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认真落实人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立足本职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做出贡献。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力度抓好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一是制定“双代管”工作规范标准和考核办法,统一全市镇村两级业务处理口径和规范标准,实行月考核通报制度,促进“双代管”工作的开展。二是实行月报表制度,镇村两级增加四种报表,每月由各乡镇汇总上报市局,为业务督导提供依据。三是配合有关乡镇党委政府重点做好8个未实行“双代管”村的工作,年内全市消灭“双代管”空白村。四是配合村务公开,抓好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坚持月公开和月督查制度,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五是抓好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台账管理和年检制度。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村级企业改制方案的落实。 二、继续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做好农民负担卡的印制和发放工作,三月份发到各乡镇,由各乡镇村填发到户。二是把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批关,严格按政策办事,杜绝乱摊派。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执法检查和“三乱”的查处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四是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三、继续做好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工作。重点是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办法》的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要坚决执行潍坊市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天妥善处理农村土地承包中有关问题的意见》,以此理顺农村土地承包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四、做好信访工作,局里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来自基层的信访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上级转办的案件,要及时调查处理。在办案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严格按政策办事,对上访人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要做好信访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把涉农信访案件查处工作列入乡镇农经工作的考核内容。 五、认真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完善配套各项规章制度,立足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服务,及时发送和下载各类信息,为农民解决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实际困难,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六、搞好会计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去年村级换届村会计变动面相对较大,国家财政部又颁布了新的《农村合作经济会计制度》,要求2005年实施。为此,计划报请市委市府批准对全市村会计进行分批培训。同时配合各乡镇继续完善村会计聘任制度,积极探索委派制,从而促进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的开展。

农村经济管理局二五年工作要点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经工作要点篇4

一、指导思想

2007年全县农经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市农业农村工作、市农经工作要点及全县镇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三项管理”为重点,以规范化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村立有为才有位,争先创优意识,力争使全县农经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二是稳定合理的农税负担,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格依法行政;三是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四是农村村社财务会计管理是农村工作重点,是干群关系的焦点,探索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五是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二轮土地承包的后续完善工作,全县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及承包合同规范率达到100%;二是规范镇级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要求村建立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各村社率达100%;三是建立土地纠纷咨询登记、调查及处置程序;四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培训,组织各镇农经人员集中培训;五是开展土地流转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以村为单位,在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拟定试点方案;六是开展农村土地管理专题调研;七是编发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简报2期。

主要措施:1.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4月份开展检查并写出总结;3.对农民上访的土地纠纷要及时调查、处理,要有记录和处理意见。

2.负担监督管理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认真落实“四制”,镇、村报刊订阅限额制的监督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农民上访的加重负担的问题,以稳定负担水平,防止负担反弹;二是农村教育收费专项调查,全面实行农村地县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三是加强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五是切实履行职责。

主要措施:1.3月份起草减负工作意见;2.3月份完成2007年度镇、村级报刊订阅调查并写出简报;3.8-11月份开展减负监督检查1次并写出总结;4.农村教育收费专题调研;5.编发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简报2期。

3.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确保公开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村务公开率达到100%;二是推广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社级财务制及电算化点,在曾家镇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检查,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和完善工作;三是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农村经济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主要措施:1.参与县民政局牵头的村务公开检查,重点指导农村财务公开工作;2.开展财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3.5月份与财政局会管科开展村级财务检查并写出总结或简报;4.开展相关调研。

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管理、营运水平。

主要措施: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知识培训;2.指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3.开展专题调研并编发简报。

5.农业(农经)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全面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及分析;二是2007年度增加农业季报汇总工作;三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可靠。每季度进行一次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6.加强农经信息和调研工作

主要措施:1.农村承包地保护及利用;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调研;3.农经体系建设调研;4.村级财务制调研。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农经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要充分认识到,农经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性权益的需要,因而要努力取得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的重视,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农经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

(二)坚持农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首先,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职责,将各项任务及指标分解到站上每位工作人员。各镇农技中心也要按照县里的总体安排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农经工作计划,并要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其次,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依据分配给各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指标任务,制定考核细则,年末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验各个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第三,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合理有效,逐步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调查研究。农经工作已上了轨道,对一些重大问题和深层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要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想、新措施,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工作新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素质。通过每年农经干部继续教育和实践锻炼,使农经干部掌握并正确运用党的政策,掌握现代管理知识,懂得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具备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能力。同时教育农经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修养,在工作中继续发扬“讲奉献、讲团结、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牢固树立“三个代表”的思想,切实把农经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农经工作要点篇5

一、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区小农资整治和规范工作以党的*大精神和区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总战略为指针,坚持疏堵并举、标本兼治、打扶结合、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扶优与治劣相结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镇(开发区)为主负责、业主诚信自律、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强化协作,加强执法检查和市场规范,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农资市场稳定有序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总体目标。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整治和规范,至2010年6月底,无证照农资店取缔,农资质量明显提高,甲胺磷、瘦肉精等违禁农业投入品销售被杜绝;具备基础条件的农资店进一步规范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全面推进,连锁经营门店、放心农资店基本覆盖各镇(开发区)和主要农业村;农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所有农资店建立进销货台帐,诚信制度上墙,经营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年度目标任务。*年:主要是摸清情况,建立档案,完善制度,制定标准,开展试点,树立典型,摸索做法,为全面推开整治行动奠定基础。制订小农资整治和规范进度计划,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出台农资店规范标准;动员部署小农资整治和规范工作,开展试点,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摸清全区农资店的基本状况并纳入农资信用管理数据库,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对农资店进行一次普查,全面推行进销货台帐和索证制度,对经营主体不符、有较为严重违法行为的农资店进行教育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取缔,严把农资经营的市场准入关;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58号)要求和农资店建设规范,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

2009年:主要是发挥试点带动作用,全面铺开小农资整治和规范行动,大力开展“绿剑”、“红盾”、“蓝箭”集中执法行动,重点解决农资生产经营中“脏、乱、差”和“无、散、低”等问题。大力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对违法行为严重、造成较大农业生产事故又不主动整改或屡次整改仍不到位的农资店,给予坚决打击或取缔;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督促农资店建立完善进销货台帐和制度上墙;广泛开展农资经营人员业务培训,不断增强诚信经营意识和为农服务能力。

2010年:继续深入整治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不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基本建成农资市场监管网络,基本健全长效监管机制。通过整治与规范,农资经营主体基本规范,农资质量明显提高;各镇(开发区)和主要农业村有农资连锁店或放心农资店;基本建立进销货台帐和制度上墙;农资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农村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至6月底,基本完成整治与规范总体目标任务。

二、工作重点

重点整治对象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农膜、农机零配件等经营店。重点整治区域为*中心城区及中心镇城乡结合部、镇(开发区)、村农资店和农资集散地。重点整治内容为:

(一)开展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检查。加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对证照不全又违法行为严重、造成较大农业生产事故又不主动整改或屡次整改仍不到位的农资店,相关职能部门要坚决依法取缔。

(二)开展农资市场质量检查。深入开展“绿剑”、“红盾”、“蓝箭”集中执法行动,采取明察暗访、交叉检查、拉网式检查等形式,加强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每年对辖区内农资店至少检查1次以上,对重点区域、列入监控名单的农资店要重点检查。增加质量抽检批次,特别是对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产品,要追根溯源,加强源头监管。加大对流动农资销售摊贩的打击力度,特别是省际交界区域,严防不合格农资产品和甲胺磷、瘦肉精等违禁农业投入品流入。在整治行动中,要以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为重点,严厉打击以下五种违法行为: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销售国家明令禁止农资的行为;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销售农资产品包装、标签等严重不规范的行为;利用各种广告或媒体对农资产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的行为。

(三)加快推进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着眼行业规范,产业提升,结合各地实际,采取措施,积极培育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直营、加盟等形式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鼓励农资店参与连锁经营。要按照农资店建设规范,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台帐记录,培训经营人员,实现进货渠道正规,营业场所整洁,产品价格明示,进销货台帐和诚信制度健全,为农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已纳入连锁经营的放心农资店,基本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对达到建设规范要求的农资店,要按照农资诚信体系建设要求,尽快建成放心农资店。

(四)全面建立农资进销货台帐和诚信经营制度。督促农资店建立健全进销货台帐,全面推行“二票一卡”制度(农资商品进、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建立可追溯管理机制。督促农资批发企业尽快健全农资产品验货制度,核对产品明示的生产许可证、登记证、批准文号等真实性,并将核对信息提供给农资店;农资店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识假辩假能力,及时索取、查找相关许可信息,严把进货关。鼓励农资店进行质量服务承诺,做到制度上墙,不断建立健全农资长效监管机制。

(五)开展农资经营人员培训。要把执业人员具备农资销售相关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农资使用指导能力作为开展农资经营的重要前提条件,把好准入关。采取分批、分类的办法,两年内对所有农资经营人员的业务服务技能培训一遍以上,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各镇(开发区)农技服务中心要发挥农资店这个载体,开展农技结合,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用肥。

三、部门职责

农业部门:负责小农资店经营的种子、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证的核实清理工作。以“绿剑”打假保农业专项执法行动为载体,以日常巡查与集中检查为手段,对农资店开展检查,并对农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严厉查处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资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假劣农资和包装、标签严重不规范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开展农资诚信经营企业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建立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出台农资店规范标准,推进放心农资店建设。协助工商部门做好对小农资店负责人和经营人员开展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资安全使用技术等培训。依职做好其他需要配合的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检查小农资店是否存在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促使其经营范围与经营内容相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把好小农资店的证照审核发放关,对当前小农资店的无照经营坚决予以取缔。开展“红盾”护农活动,配合农业部门加强对重点季节、重点环节、重点农资商品的检查,依法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超范围经营农资、无照经营农资和对农资产品的质量、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及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协助做好对小农资店的规范和发展工作,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做好“二票一卡”推行工作。依职做好其他需要配合的工作。

质监部门:完善农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将农资产品列入产品督查抽查计划,特别是农药、化肥、农膜、饲料等列入农业产品许可证、相关认证管理的产品加大抽查力度,督促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开展“蓝剑”护农活动,依法查处伪造农业产品许可证、相关论证、产销劣质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依职做好其他需要配合的工作。

药监部门:依法查处小农资店非法经营人用药品的违法行为。依职做好其他需要配合的工作。

供销部门:负责系统内小农资店网点清理,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网络建设工作。开展以农资质量安全为内容的自查、自律和对口检查活动,促进小农资店的规范经营。摸清全区系统内农资连锁企业和小农资店的基本情况,建立全面的企业信用档案,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示范店活动,树立以农资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提高小农资店的经营防范意识和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农资购销活动中的各项制度,协助工商部门完善主要农资产品进货索证和进、销台帐制度,建立健全农资经营企业和网点的诚信档案,加强对主要农资产品的质量跟踪监管,加强对农资连锁网点、小农资店上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各农资连锁网点实行证照上墙、制度上墙。依职做好其他需要配合的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这次小农资整治,在区“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区农林局牵头,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区药监分局、区供销社等部门配合。区农林局由区农林执法大队具体负责。各镇(开发区)也要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单位,在当地“十小”整治与规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计划,组织专门力量,落实各项整治与规范任务。要保障小农资整治的必要经费,推动整治与规范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围绕整治重点和目标任务,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相互配合,扎实做好小农资质量整治工作。

(二)打扶结合,分类治理。认真落实区委“两创”总战略,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治、规范和提升的关系,实行分类治理:一要整治问题严重的农资经营单位,关停一批无证照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农资店;二要整改帮扶一批农资店,按建设规范要求,改善条件,提升档次;三要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放心店建设,加强农资经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农资店既成为放心农资的经营点,又成为农业技术服务点,提高农资经营行业为农服务水平。

(三)抓好试点,典型示范。要按照“层层抓试点,行行抓规范,业业抓提升”的要求,各镇(开发区)要抓好二个以上的农资店整治与规范试点,尽快确定试点单位,在今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各镇(开发区)要在8月10日前,将试点单位、方案和实施情况上报区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农林执法大队)。

农经工作要点篇6

一、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部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如何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营造农资生产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全县各乡镇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结症,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农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市场过乱、价格过高、质量无法保证、出现了农资纠纷无法投诉等问题。为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好务,切实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一是我们积极与县供销社、农资部门联系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资连锁经营;二是加强对农资销售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购买到合格、有质量保证、正当渠道的农资产品;三是建立销售网络,我们与农资企业和农业主管部门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则,在每个乡、镇、村有经营能力的个体工商户或群众中建立经销点,实行产前产后一条龙的服务,由农资经营企业与愿意从事农资经营的群众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经营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农资的模试。既保证了农资销售的质量,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使农民群众发现购买的农资有问题有了索赔的具体对象,从而对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对农资经营的入口关,规范经营行为

为了搞好农资销售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农资经营的入口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将其排除在关口之外。由我们牵头组织技监、农业部门在县上的重点集镇集中召开农资连锁经营暨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大力宣传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进行连锁经营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人或企业,按照农资经营的要求,提供《农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和代销协议,到所辖区工商所办理经营《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我们这样做,既可使从事农资经营的经营户大胆地进行经营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无利可图,失去发展的空间,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净化我县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三、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

一手抓农资市场的网络建设,一手抓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我们利用春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并结合我县农资市场的实际,对我县农资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特别将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农资重点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监测的力度。深入乡、村、销售点、重点市场和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我们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农资规定的资格要求;二查是否有《农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查进货渠道、进货数量、经营品种和出厂合格证、是否建立了销售台帐等。在进行集中检查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平时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平时巡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销售和生产假农资、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经营户12家;受理消费者投诉65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5万余元。

四、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的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农经工作要点篇7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二)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主要类型及内涵特征。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三)进一步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三农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结合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并大胆试验,积极探索路径和方法。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基本任务。一是探索构建一套制度体系,包括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体系。通过试点,提出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力争在制度上有所创新,在政策上取得突破。二是培养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以“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以“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为方向,针对重点对象开展系统教育培训,结合认定和扶持,加快培养一批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各试点县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确保试点期间每县培养认定500~1000名。三是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是实施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培训、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试点县要结合实际,具体提出信息采集类别,并据此建立健全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档案。

二、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四)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各试点县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当地农业劳动力状况,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对象,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农业系统培训或实施农科职业教育,不能代之以一般的普及性培训或简单的“一事一训”。要尊重农民意愿、顺应务农农民的学习规律,采取“就地就近”和“农学结合”等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围绕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核评价办法。要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各地要着眼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确经常性培训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培训机构、经费投入和保障措施,建立与干部继续教育、工人岗位培训相类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

(五)积极探索农业后继者培养途径。在做好对现有务农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各地还要以保证农业后继有人为目标,开展农业后继者培养,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支持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农二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各试点县要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当前农业后继者培养重点,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计划。

(六)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各地要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

(七)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统筹培养和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落实支持扶持政策;有利于实施动态管理,开展经常性培训和跟踪服务,帮助其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引导其更好地履行责任义务。各试点县要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研究制定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开展认定管理和信息档案建立工作。

(八)明确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基本原则。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原则。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认定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农民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制和限制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认定,主要通过政策和宣传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动态管理原则。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退出机制,对已不再符合条件的,应按规定及程序予以退出,并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四是与扶持政策挂钩原则。现有或即将出台的扶持政策必须向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并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九)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主要内容。认定管理办法中应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认定管理的重点,主要依据“五个基本特征”,充分考虑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分产业确定认定条件和标准。重点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以农业为职业,主要从职业道德、农业劳动时间和主要收入来源等方面考虑;二是教育培训情况,根据我国国情农情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应考虑把接受过农业系统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或中等及以上农科教育作为基本认定条件;三是生产经营规模,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且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与当地扶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确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衔接。

四、制定和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

(十)加强扶持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要将现有的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涉及宏观或需要更高层次出台的扶持政策,应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十一)落实扶持政策。各试点县要将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特别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政策措施,细化落实到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使种粮务农不吃亏、得实惠。要通过设立教育培训专项或争取农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等,落实教育培训经费,试点县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转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下转14页)(上接11页)

五、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各项工作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县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任务、阶段进展、政策措施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建立有农业、财政、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等部门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试点工作季度调度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协调推进试点各项工作。要细化试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并争取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农经工作要点篇8

《*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年,我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根据农业部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发展步伐。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多形式、多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引导、规范和提高,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数量上增长、质量上提升、制度上规范、机制上创新。二是抓好典型。省、市、县三级通过狠抓典型,建立和培育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探索发展途径。认真总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途径和办法。四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试点市、县通过规范、提高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创办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全省30%左右的农户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的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30%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二、试点范围与方法步骤

每个试点市确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个试点县再确定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建设试点。

(二)工作步骤:试点工作*年1月开始,*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选点阶段。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动员,确定试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安排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大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鼓励和引导多主体创办松散、半松散型的,或利益紧密联结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发展生产合作、销售合作、科技服务型的,或发展产供销一体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由农民合作创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或依托企业、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基层供销社等团体,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通过多样化发展,探索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适应性。

第二步,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

修订完善《*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指导和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办法,完善内部分配、积累发展、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第三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指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容和方式。

农业部门要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信息、技术、培训、政策咨询、生产、购销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服务的新方法、新措施和新经验,为加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年10月至*年底)。省、市、县三级总结试点工作,省农业厅对各市、县的试点工作进行验收,对成绩突出的市、县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三、工作重点

(一)制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各试点市、县、区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农业部要求,从实际出发,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突出重点,分年实施。

(二)完善扶持政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继续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认真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用水、人才培养等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在农产品运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科技和人才支撑、金融支持、开拓产品市场、农业保险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机制创新。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贯彻合作制基本原则,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按股分红和按交易额返还盈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的风险调节机制、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以及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机制。

(四)增强服务功能,壮大经济实力。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农民自身经济利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扩宽服务领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五)完善法规体系,提供法律保证。

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条例》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扩大社会影响,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从今年起,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标准化基地建设、信息网络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

(三)加大项目支持力度。

各级发展和改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林业、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并承担实施国家有关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优质粮食工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沼气工程、养殖小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与试点工作相结合,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合作组织,要优先予以安排,逐步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承担各项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技推广项目的重要载体。

(四)加大信息服务力度。

各级农业网站要积极主动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门网页,搭建信息服务网络和市场营销平台,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收集和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科技服务等信息,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互联网上进行产品推销、展示和交易洽谈,用现代营销手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增强致富能力和组织引导能力为核心,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合作知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种养技术等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热心合作事业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建立县、乡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业务辅导员制度,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辅导员队伍。

农经工作要点篇9

二、工作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二是稳定合理的农税负担,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格依法行政;三是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四是农村村社财务会计管理是农村工作重点,是干群关系的焦点,探索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五是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二轮土地承包的后续完善工作,全县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及承包合同规范率达到100%;二是规范镇级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要求村建立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各村社率达100%;三是建立土地纠纷咨询登记、调查及处置程序;四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培训,组织各镇农经人员集中培训;五是开展土地流转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以村为单位,在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拟定试点方案;六是开展农村土地管理专题调研;七是编发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简报2期。

主要措施:1.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4月份开展检查并写出总结;3.对农民上访的土地纠纷要及时调查、处理,要有记录和处理意见。

2.负担监督管理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认真落实“四制”,镇、村报刊订阅限额制的监督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农民上访的加重负担的问题,以稳定负担水平,防止负担反弹;二是农村教育收费专项调查,全面实行农村地县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三是加强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五是切实履行职责。

主要措施:1.3月份起草减负工作意见;2.3月份完成20*年度镇、村级报刊订阅调查并写出简报;3.8-11月份开展减负监督检查1次并写出总结;4.农村教育收费专题调研;5.编发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简报2期。

3.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确保公开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村务公开率达到100%;二是推广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社级财务制及电算化点,在曾家镇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检查,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和完善工作;三是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农村经济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主要措施:1.参与县民政局牵头的村务公开检查,重点指导农村财务公开工作;2.开展财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3.5月份与财政局会管科开展村级财务检查并写出总结或简报;4.开展相关调研。

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管理、营运水平。

主要措施: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知识培训;2.指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3.开展专题调研并编发简报。

5.农业(农经)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全面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及分析;二是20*年度增加农业季报汇总工作;三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可靠。每季度进行一次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6.加强农经信息和调研工作

主要措施:1.农村承包地保护及利用;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调研;3.农经体系建设调研;4.村级财务制调研。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农经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要充分认识到,农经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性权益的需要,因而要努力取得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的重视,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农经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

(二)坚持农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首先,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职责,将各项任务及指标分解到站上每位工作人员。各镇农技中心也要按照县里的总体安排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农经工作计划,并要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其次,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依据分配给各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指标任务,制定考核细则,年末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验各个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第三,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合理有效,逐步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调查研究。农经工作已上了轨道,对一些重大问题和深层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要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想、新措施,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工作新机制。

农经工作要点篇10

1.以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一是要在研究流转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重点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土地流转的力度。二是要在引导流转形式上下功夫,积极推广股份合作流转,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努力规范委托流转,积极推进季节性流转。三是加快建立健全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力争2/3以上的县(市、区)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5以上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每村有1名土地流转服务联络员,力争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670万亩。

2.以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为目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总结推广温岭市经验,每市至少确定1个县,选择1个乡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将试点地的承包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用途、地类、等级、是否是基本农田等情况详细登记入册。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承包土地GPS定位信息和空间位置分布图。

3.以保障土地承包权益为目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要全面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规范化建设,建立仲裁员定期培训制度,健全调解仲裁流程、工作规则等制度。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有新加强

1.以健全村经济合作社治理机制为目标,推进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切实贯彻落实《**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全面发放村经济合作社证明书,积极指导村经济合作社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深入推进村经济合作社“十有”建设,每市确定1个县开展“十有”建设和社务公开试点。做好村经济合作社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同步开展换届选举试点,全面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

2.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石为目标,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浙委办〔2009〕75号文件,集体经济薄弱村要重点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项目建设,以创新帮扶转化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经济合作社对集体统一经营的各类土地或通过土地流转,结合政府扶持的土地整理、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发村集体所有的现代农业项目。支持村集体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村级留用地,发展集体物业项目。总结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加强对集体经济发达村的资产财务管理,加大推进以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及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力度,新增股份经济合作社100个,尚未开展改革的县(市、区),2010年都要开展试点,已开展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提高经济薄弱村村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标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村主要干部的基本报酬。2010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增长5%。

3.以提升村经济合作社功能为目标,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广绍兴县、余姚市“三资”管理经验,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内容由“资产”转变为“三资”;二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将会计委托中心向“三资”委托中心转变,落实人员、经费和场所;三是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转变,全面实行会计委托、会计电算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乡镇、县创建活动。新增10个计算机监管网络县。四是村集体资产财务监管由“四位一体”向“村级民主监督、乡级会计监督、县级审计监督、实时网络监督、岗位责任监督”的五位一体监督体系转变。

三、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有新创造

1.完善农民负担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向村级组织收费审核制和村级组织向农民收费申报制度。按照“限额控制、源头审核、分类订阅、重点监控”原则,出台村级组织公费限额订阅报刊实施细则,既保障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又符合村级公费订阅报刊限额规定。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相协调的机制,开展新农村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相协调的相关课题调研,正确把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与农民负担政策之间的界线,使减轻农民负担与新农村建设两促进。

2.转变监管方法。一是由对“少取”监管为主向对“少取多予”并重监管转变,探索建立支农惠农资金监管新机制,各地都要开展1次支农惠农政策大检查,确保支农惠农资金落实到户。二是从过去偏重面上一般性监管为主向对问题地区问题领域的重点治理转变,省里继续选择1个县作为省级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县,每市要选择1个乡镇作为综合治理乡镇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省级涉农收费部门继续选择一项重点内容开展专项治理。三是从过去单一的农民减负监管向减轻农民负担与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并重转变。要认真总结2009年10个县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推广一批有成效、可操作的典型。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省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检查与审计。扩大省财政奖补试点,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要开展相应试点。

3.以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为契机,进一步营造农民减负的工作环境。各地要配合纠风办做好对全省民政、国土资源、农业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回头看”工作。继续加大明查暗访频次和力度,开展市县层面的交叉式检查,每县至少组织2次明查暗访,省市不少于1次,加强省对市、县组织暗访的督查和暗访案件的查处。继续做好农民负担专项考核,推动以考核结果的良好运用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加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体制机制要有新提升

1.以进一步营造发展环境为目标,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省里将制定提升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农业创业政策意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各市、县(市、区)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积极争取并落实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2.以“五化”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实施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复评制度,全年新增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000家。各市要加大规范化合作社认定力度,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速度,省里也将继续组织认定一批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3.以全面提升壮大为目标,探索合作社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我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已进入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发展阶段,各地要把工作的重点转到提升和壮大上来,积极开展合作社的经营机制创新,切实做大做强合作社。各市都要认真组织开展经营机制创新试点,组织开展同类专业合作社整合与重组、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功能(比如担保功能);也可以是发展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业;还可以引入承包制、经济责任制、成本核算制、职业经理人等,优化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担保、资金互助等服务,解决贷款难题。省里将宣传总结各类创新典型,推出一批合作社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模式。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新载体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要明确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职责岗位和分管领导,提出工作目标和任务。今年重点是围绕体系建设,设计载体,发挥综合协调指导服务作用,掌握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一要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规模经营为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土地流转,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打基础。二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争取为符合条件的农业服务化主体落实临时性配套设施用地。三要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全面开展以作业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以农机服务为基础的粮食、农机、植保、沼气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合作社进现代农业园区、进粮食功能区,或者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新建社会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继续对粮食、农机、植保、沼气等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认定。

六、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推进要有新招术

近年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任务重、人手紧、压力大的现状,总的来看,市、县农经队伍相对完善,但乡镇农经队伍断层明显。要继续保持我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务实中求创新。

一是要带着感情做农经工作。农经工作很辛苦,但做好了也会有成就感。近年来,我省的每块农经工作,几乎都出台了法律法规,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文件,年年都有创新,年年都有亮点,这都是大家带着感情做农经工作的结果。今后,要继续带着感情做,只有带着感情,才能用心、尽心和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