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4 12:55:44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1

数学是一种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阅读能力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或合作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而数学阅读能力则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经过我校“高中数学不同课型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了一些较好的做法与同行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得到批评与指正。

一、数学阅读过程宜采用多环节反复阅读方式实施。

数学阅读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认真仔细,对每个符号、语句、名词术语、图表都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理解、领会其含义,必要时,还要读写结合,进行适当的推理论证,对新出现的定义、定理,更不能一遍而过,浅尝辄止,需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根据信息论的观点,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接收、转换信息的基本工具。“阅读的本质就是接收文字信息的复杂思维活动,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储存和转换的运动过程。”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理解、掌握、创新。数学阅读过程宜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及阅读本质特征,采用多环节反复阅读方式实施。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及阅读本质特征将数学阅读教学划分为四个环节

导读——教师编好阅读提纲,选一些典型内容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解读每段材料的含义,指出关键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材料的初步方法。

研读——仔细阅读,合作探究,探寻规律,发现结论,总结提炼

解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的解读,解决学生研读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能力。

拓展——思考命题能否逆用、变用、推广及引伸,并举例说明,由此及彼,质疑创新。

二、开展数学阅读学法指导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初期,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期刊、网站等,让学生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等材料,在全班交流,使学生通过“读”,学习数学新知识,感知数学阅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在阅读材料中设置一些易错、易疏忽的信息陷阱,使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学科阅读的区别,转变观念,提高阅读意识。

2、注重数学阅读特点,引导学法

1) 鼓励学生采用主动式阅读,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特点,根据上下文做出预知、猜想、估计、试证等等,再与材料进行比较,通过主动加工上下文材料,发现知识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重视数学语言的掌握及转化训练。数学语言是文本、符号、图形语言的交融,阅读中语义转换频繁,要求思维灵活。因此学生应边阅读材料边进行画图、演算、推理、概括、验证和揭示规律等等,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3)通过学生习作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数学小论文、错题剖析、归纳学法及解题方法等,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3、推荐课外资料,加强阅读指导

课内的方法需要课外巩固强化。教学中,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个体差异,推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读物或研究性学习材料,并加强对学生阅读及查阅资料方法的指导和强化,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

三、以数学活动及评价促阅读

1、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活动方案

开设“读书月”、开辟“数学园地”、竞办“数学手抄报”、 开展“我当小老师”、“优秀小论文评选”等活动,设计活动目的、内容、过程、评价措施等方案,通过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促进学生交流、巩固学法、培养能力。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2

1、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指导作用。该理论由美国学者克拉申教授提出。在《输入假说:问题与应用》一书中,他指出“为了使语言学习者能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32如果我们用字母“i”来表示学习对象的现有理解能力,用数字“1”表示稍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水平的那部分材料难度,那么“i+1”就是语言输入难度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的总体难度不应超过学习对象的理解能力,但又必须包含一部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即在语言输入过程中,信息材料的难度应比学习对象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略高一些,但又不能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才能让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容。按照语言输入假说理论,如果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那么教育者最佳的语言输入应为“i+1”。而这个“1”具有很大挑战性,是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焦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习得语言。然而,如果教师对语言输入的难度掌握得不好,使其大大超出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学生就难以理解输入材料的意义,导致输入的语言信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不到帮助作用。语言输入假说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对输入的材料信息做出合理调整,使其难度符合班级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如果输入的材料信息能被学生所理解,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对所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合理修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2、商务英语教学过程是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外语教学实质上是教师语言输入与学生语言输出的实践活动。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英语教学本质上也是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美国学者斯可汉提出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输入、信息接受、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心理过程,他称这一过程为“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180商务英语以语言为媒介,为商务活动服务,其专业性强,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特殊表达方式,如果没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就不会有学生的运用输出。因此,商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相关材料的可理解输入与学生对信息习得后的输出过程。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输入的内容应符合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如果输入材料的难度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学生就无法理解教学内容,当然不可能进行有效输出。然而,如果输入的材料过于简单,其难度大大小于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甚至让他们产生厌烦情绪,无法学到新知识。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在课堂上输入材料信息时,进行合理调整和修正,使其难度符合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修正语言输入的原则

1、足量输入原则

克拉申认为,人们要学到某种语言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外部提供足量的可理解信息输入。第二,学习者自身具有处理语言信息的生理条件。足量的可理解输入是外部条件,学习者本身对语言的处理能力是内部条件,外部条件通过内部条件来发挥作用。只要没有先天性语言障碍疾病,一般的人都具有处理和加工语言信息的能力。因此,足量的信息输入是语言习得不可或缺的前提基础。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语言信息输入,让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语言信息,才可能让他们学到知识。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可理解信息输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课堂交际环境,让他们在交流中学到语言。

2“、i+1”原则

语言习得是从一个低级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高级阶段的渐进过程,为了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能力,教师输入的材料信息应包含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如果我们用字母“i”来表示学习者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用数字“1”来表示下一阶段更高级、难度更大的语言结构,那么学习者需要的信息输入就是“i+1”。换句话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输入材料信息的难度应比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水平略高一些,但又不能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才能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容,而不是去理解材料的形式,从而学到知识。“i+1”原则要求语言信息输入必须包含略高于学习者当前能力水平的信息材料,他们才能不断努力去处理和加工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逐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所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合理修正,让学生对所输入的信息材料感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3、有效性原则

语言习得依赖于足量的语言信息输入,然而不是所有的信息输入都是有效的。只有输入的材料信息具有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习得语言。有效性语言输入是指输入的语言材料具有可理解性,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换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入的语言材料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应过于复杂,否则,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的形式上,无法理解其传达的意义。如果学生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所输入材料的结构上,信息输入就达不到预定目的,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信息输入主要来自课堂,为了保证课堂信息输入的有效性,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在选用教材时可考虑国外原版教材,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有些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和取舍,进行适当修正,使输入内容成为学生可理解的有效材料。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修正语言输入的策略

有效的语言输入可以激发学生习得语言,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然而,语言习得需要借助于可理解输入来激发学习者语言能力内部的深层改变,才能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系统改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需要考虑足量的信息输入,还需要考虑输入材料信息的质量。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提高信息输入的质量,教师应采取预修正语言输入和交互式修正输入方法。

1、预修正语言输入

预修正语言输入是指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对教学材料事先进行合理调整,使材料难度符合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教师输入的材料信息过难,学生就无法理解其意义,当然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输入的信息远远低于学习者现有的能力水平,他们就会对所输入的材料信息失去兴趣,无法提高能力。因此,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应对输入的信息材料进行预修正。

(1)商务英语听说材料的预修正。

听是对语言输入的接受,说是语言输出的表现,是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基本形式。听说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到的情景、听到的信息都是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基本途径,这两种信息发挥重要的输入作用。如果没有足量的可理解信息输入,就不会有学生的语言运用输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听说是学生获得商务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学生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有了听的信息输入,再经过学生大脑储存加工,才可能形成说的输出。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输出语言,教师在给学生上听说课之前,应考虑所提供材料信息的难易程度,选择略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语料。如果发现语料的难度太高或太低,应考虑对材料进行取舍或者调整。如果听力材料难度过大,学生就无法理解输入材料的内容和意义,则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视听材料过简单,学生不需动脑或者对所输入的信息材料失去兴趣,也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商务英语精读和泛读材料预修正。

精读是商务英语学科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对较小的语料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商务英语基本知识和使用规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给学生上商务英语精读课时,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输入是他们习得语言的基本渠道。为了使输入的信息材料适合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当前能力选用合适的教材并对其材料内容进行预修正。如果教材内容难度较大,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教师应当放慢语速,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降低难度,使其内容符合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因人施教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进行个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因人施教,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学习要求,把精调输入和粗调输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泛读对培养学生商务英语知识的运用与输出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迅速、广泛地让学生接受输入信息的教学方法。其理念是通过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发挥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自然学到语言。然而,如果泛读材料的难度远远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远远低于学生的理解范围,他们都会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商务英语泛读材料时,应对计划输入的材料进行合理修正,使其难度符合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交互式修正语言输入

交互式修正语言输入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输入方法是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目的语交流时对输入的口头话语材料“进行修正”。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交互式输入课堂教学比单纯的教师输入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得多,效果也比较明显。交互式修正语言输入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在课堂互动中调整话语。

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交际互动能使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于句法、词汇、文章微观信息等的单向讲解,语言信息输入达不到足量要求,造成学生交际能力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教师应提高可理解信息的输入量,不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课堂话语,以保证信息输入的有效性。?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每一次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通过调整输入材料信息,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商务综合运用能力。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出现语言错误,不要一错就纠,那样会打击学生输出语言的积极性。商务英语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交际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以促进学生学到知识。克拉申指出,信息输入的可理解度与学生习得语言的效率成正比。如果输入的信息可理解程度越高,信息就会更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输出。相反,如果输入的信息可理解程度越低,信息就不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输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际互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别对自己的课堂话语进行灵活修正,以提高信息输入的可理解程度,学生才能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输出。

(2)修正语速。

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输入的信息可理解,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在课堂上选用目的语为语言介质来输入信息,还可以运用手势语或身势语等其他非语言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较难话语的意义。此外,商务英语教师还就当调整课堂话语的速度,使其难度符合班级学生的现有水平。如果教学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应放慢语速,尽量让学生理解所输入话语的意义,跟得上课堂节奏。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比较后进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教师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的课堂话语的速度,还应考虑可视性语言输入,在板书上写出关键的内容,辅助听说,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技能。

四、结语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3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才不会是在外界的胁迫下被动展开,才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积极的学习行为,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对英语学科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这也正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话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就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英语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学生所普遍喜爱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更能体现出教学的与时俱进,自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盟,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的语言输出与枯燥的文字材料,而是以学生所喜爱的图片、音频与视频来传递信息,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视野,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从全新的角度来向学生展现英语教学的魅力,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学生带入了全新的教学境界之中,可以用来模仿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调,展现语言本身的生动与活力,而这正是传统语言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纵使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来模仿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语言变得更加真实而生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体现教学互动性,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交际,这样才能实现互动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真实的交流与交际中不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实践平台,教学不再是机械地宣读教材,而是将教材立体、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原本枯燥而静止的语言素材转化为真实场景下的交流与交际活动,从而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记忆语言材料,在教学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局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下展开自主而灵活的交流与交际活动,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中来。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强大优势,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需要教师做好两大方面:第一,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从传统教学事无巨细的包办型教师转变为不管不问的放任型教师,而是要在扶与放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引领路,与学生一起来展开互动探究,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主体活动。第二,做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者。许多教师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但在运用时只是将书面材料转化为电子版的,只是在机械地操作着设备,被现代信息技术牵着鼻子走,成为了现代技术的奴隶。殊不知,现代技术的成功运用在于教师能够灵活地驾驭。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成功的运用不是简单的由纸质转化为电子,而是要精选、优选图文资料,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二是灵活运用,引领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互动性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预料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运用,沦为计算机的奴隶,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捕捉细节,引领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突出语言实践性,提高学生运用水平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口语教学;素质;观念

一、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口语教学的师资基础

素质教育理论的探讨和实践要求广大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语言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英语教师是语言的使用者,既应熟知语言知识,又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流畅自如地使用所教语言。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英语,创设英语环境。

其次,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呈现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甚至表演者。

第三,英语教师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既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系统,更要有较强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育艺术。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是实施新的教学观点的桥梁,直接与教学中交际性活动的质量有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口语教学的人际氛围

口语教学是训练面对面的口头交际能力,需要有一种融洽的人际氛围,而且应该是互求了解、倾诉、传递信息、互相合作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人际氛围,就需要创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气氛越和谐,交际就成功,而且更容易汲取交际欲望。教师应把自己置身学生之中,以平等的身份,和蔼的态度,积极乐观组织、指导教学,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到听、说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中,消除对语言、对老师的畏惧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乐说,积极主动的地提高口语能力。

三、课内外语言的输入量——口语教学的材料基础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最近提出,知识是一种能力,就是K-ability(知识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以增加其输入量。Fillmore认为,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习得的速度。目前,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课本是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信息源,课堂教学是主要的输入活动中心。这毕竟有限,还必须辅以课外的真实的、知识性、信息性、更全面、综合性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以增加学生的信息储存,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增强其自信心,并产生听、说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英语课堂内外活动——口语教学的实践园地

英语学者Steve Walsh认为,课堂是一个话语群体,群体的活动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话语群体水平。

1.坚持课堂值日报告,为学生开辟“说”的园地。从初一开始,学生学会了一定的单词、词组,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之后,我就在课堂上开辟了“说”的园地。每天安排两个学生做日常的值日生报告,并让他们结合所学内容,依据现实生活,自编自演一段对话、戏剧故事等。课余学生自己备课,用心读书,阅读材料,认证推敲,互相切磋如何把语言组织更得体、恰当、正确。实践证明,值日生报告活动既给报告者提供了“说”的园地,也给其他学生创造了听的机会,是培养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 《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 学生能力 教师素养

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通过教材来实现。因此外语教材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体现最新理论实践成果,体现语言教学的目标和学习者的需要。《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正是在教改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套教材,它把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实践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为应试而学外语转变为为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而学外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力推动者。

为了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形势和要求,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院于2010年9月开始在2010级英语专业学生中使用《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各用2―4学时完成《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第三版)(以下简称《商英初级》、《商英中级》)的一个单元。我们在教学中采用重点突出、课内课外结合的策略,选取重点内容在课堂内学习,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课后自学。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主题内容丰富多彩、版式设计美观新颖、音频材料真实自然,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人文与创新理念,为学习与教学带来新的体验。话题选取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将学习牵引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去,在有价值的信息交流中实现了语言的习得。因此这套教材深受师生的青睐。

一、教材特点鲜明

首先,体现国家要求,满足教学需要,符合学生需要。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立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实,着眼于未来教学需求,体现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充分考虑与基础阶段“一条龙”英语教学各方面的有机衔接,充分考虑了亲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受益者;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自主性,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策略和综合文化素养。

其次,选材范围广泛,主题丰富多彩,体裁形式多样。

这套教材在选材上结合了新一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主题内容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既涵盖了与工作、市场、销售、培训、金融等相关的商务话题,又探讨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跨文化交际等深层问题,也涉及了许多近年出现的新观念与新事物。所选阅读文章材料注重语言质量、文化内涵与思想深意,既有时事经济与政治(如《商英初级》Module 4.1中的Fashion industry crisis after EU import ban),又有经验建议之谈(如《商英中级》Module 1.1中的How to job share)。

再次,练习形式多样,多种技能融合,培养综合能力。

这套教材练习设计注重多种技能的综合培养,注重提高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各类活动富有启发性与挑战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创新思维能力。例如Vocabulary & Grammar侧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Reading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Speaking & Writing则侧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材配有较为实用的《新编剑桥商务英语教师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向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二、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使用这套教材一学年后,我院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语言与思辨能力。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在编写中重视大学英语的学科专有功能,即语言技能的学习与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另一方面强调其跨学科功能,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形成,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如:《商英中级》Module11.1中的文章涉及公平贸易组织,如果学生课下不搜集相关的背景知识,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以我院教师在讲述本单元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制作成PPT,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起到了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作用。

该教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上。与以往教材不同,这套教材的练习设计注重融合多种技能的综合培养,练习形式及活动多样,涵盖了词汇、构词和搭配、写作、阅读理解、语法、翻译等各项活动,特别加大了听力和口语部分的练习,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话题,在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同时,开阔了思维及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商英中级》Module 10.2中以听力形式讲述了建筑工地出现的问题,对比两种解决之道,指出哪一种更可行。学生对于此练习的回答既显示了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同时又能开动脑筋,形成自己的想法,还能练习口语,增加锻炼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二)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教师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加强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因此,教材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应着眼于当今世界,体现多元文化的特点。《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在注重语言学习和交际的同时,将以评议为载体的文化导入、跨文化交流等方面较好结合。该教材融入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讨和鉴别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如《商英中级》Module 1.1 Ways of working和Module 11.Ethical economics中的内容都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及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使用恰当得体、地道的英语能力。

(三)注重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

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文化教学”在“文化差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往往不会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和传统文化。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大多数强调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忽略了对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出现了本国文化精神及意识缺失的现象。《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中都有意识地加入了中国文化元素,教材在问题探讨和习题设计中体现了中西文化对比这一理念,对培养师生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如讲到“品牌”这个话题时,让学生谈谈对奢侈品的理解,谈谈中国人的奢侈品情节;讲到“销售”时,让学生谈谈诚信为本,等等,这样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

(四)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性学习习惯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在练习与活动设计上涵盖阅读策略、词汇学习策略、写作策略等,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形式多样的活动、具有启发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各类学习策略的培养,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题多说英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用英语讨论教师设计并提供的话题和练习,模拟情景进行对话,使课堂成为学生操练语言活动的场所,学生沉浸在英语氛围里,英语语感不断得到增强,听说能力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于实际练习中,强化了英语技能。

自主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主要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的内容编排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该教程把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的同时,注重学生阅读语篇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关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语言应用水平。每个单元都有听说读写等技能的综合训练,便于学生在这些技能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和同伴互动、合作、交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未知的知识,从而达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教师素养

在提高学生评议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这套教材对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教师转变理念,追求自身全面发展。

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这套教材对教师自身提升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授了文化知识,而且培养了自身的文化意识。通过不同的文化比较,教师提高了自身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以及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使用恰当、得体、地道英语的能力。

我院商务英语课程教师团队对此深有感触:“通过本教材的使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原来很重视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讲解是否全面、细致,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听说方面、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实践不够重视。采用新教材后,在课堂上减少了灌输式授课比例,而更多采用课堂活动、分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继而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获得了表达思想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积极参与的意识也得到加强,真正形成了课堂的主体。”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用书》不仅向教师提供了背景知识、阅读材料译文、重点词汇讲解等教学素材,还通过授课建议、补充活动等拓展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开放式、多角度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本,系统地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引导教师探索课题,提高科研学术能力。

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该教材对老师的教学及科研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思路。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本教研室的教师在我院近期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中,在说课比赛和讲课比赛环节表现出色,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在我院院级教研课题申报中,教师态度积极,申报踊跃,表现出了较强的参与意识。

这套教材让我们认识到,外语不只是服务于某种具体工作的工具,更是了解异国文化和传播、了解多样文化和多样思维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语言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体验多样文化,又要锻炼他们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增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0.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6

语言学习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不同。我们就在班上创设了能使幼儿语言得到锻炼的多个活动区域,供幼儿练习与表达,促使幼儿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积极与人交往的能力、大胆讲话的能力以及大胆讲话的信心。

而活动区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兴趣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同内容的活动区其教育功能也不同,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兴趣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活动区,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活动区的实效性。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活动区的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其便利性、可操作性、适用性。材料投放是活动区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得是否得当,对幼儿能否主动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并要注意材料的便利性、可操作性、适用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抓住幼儿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一特点,及时更换新材料,引起幼儿玩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语言交往增多,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一、设置做做玩玩区,促进幼儿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

做做玩玩区材料丰富,有玉米皮、花生皮、贝壳、饮料瓶、树叶等自然材料,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 幼儿可用玉米皮编小辫,用花生皮粘贴小鸡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与小同伴们互相探讨、互相交流,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所做物品的名称及做法。“小刚,你看太阳出来了,小鸡在草地上找虫子吃。”小明拿着他的作品对小刚说,小刚也这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两人反复互相交流成功的喜悦。这样形成习惯后,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收集废旧物品,同伴之间互相揣摩玩法。例如:他们把吃后的糖纸在玩时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边交谈边商讨,不一会儿,精美的蝴蝶等就出来了。幼儿在做做玩玩区很有兴致,提高了动手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娃娃家,锻炼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幼儿是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发展的,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便于幼儿操作,便于幼儿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必须蕴含要求幼儿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活动区开展之初,我们在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时过于追求外形、颜色的逼真,常常把“面包”、“汽车”等材料做得非常精致,活动中幼儿怕把材料弄坏,缩手缩脚,影响了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失去了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实践,我们开始尽量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如提供一些泡沫后,我们发现,“医院”里用它做成了药片,“商店”里用它做成了各种点心,“娃娃家”里则用它做成了肥皂等。材料的可变性,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材料中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成了真正的教育价值。

三、设置图书区,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看图讲述能力

一本好书往往能成为儿童欢乐的源泉,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幼儿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幼儿读图书,实际上是在看画,图画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幼儿能很认真地看,不明白的时候,他们会问老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老师,这个故事我知道,是‘小马过河’的故事吧?”我们经常看到在图书角看书的小朋友在头对头看一本书,不时地抬头互相交流说些什么,增强了他们看图讲述的能力,以及连贯性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他们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例如:我们可选出图书角的小代表,让他给其他的小朋友讲述图片内容,也可给其他幼儿起到带头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染力。

四、设置表演区,提高幼儿连贯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们在活动区的一个角落设置了语言角,布置了一些头饰、纸偶图片等,供小朋友表演;还根据周计划内容,培养幼儿读编故事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思维及叙述能力。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幼儿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根据图片内容,幼儿表情丰富、语言连贯地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有错误的地方同伴能互相帮助提醒,久而久之,有些非常别扭的句子也能流畅地说出,这是他们语言进步的一个阶梯,也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增设美术区,促进幼儿说画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7

对教师和父母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并正确地发挥启蒙教育的功用,使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教育能相互配合,让儿童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终身有读书欲的读书人,让社会处处充满书卷芳香,共同打造一个乐读、善读的阅读社会。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

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为幼儿创设“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活动区的活动形式应体现“以人为本”,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例如,“我是小记者”活动,我们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往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自由选择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等。

2、科学幻想式。借《蓝皮鼠和大脸猫》《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人与物互动式。提供一样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不同动物洞,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边操作材料边进行语言讲述。

4、交往发展式。鼓励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导游、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幼儿自身优势、采用“活”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式等评价方法,我们还可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幼儿(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同时,我们在指导并发展幼儿阅读能力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用书来引导孩子。如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1岁左右,我们可以给他看《嘟嘟熊》系列丛书,通过嘟嘟熊的故事,孩子养成了吃饭前洗手、按时睡觉等正确的生活习惯。而在想象力方面:童话故事的书是最佳选择,一方面画面美,一方面故事内容好。例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不点丛书》就很不错。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即充分发挥本园及本班优势,加强对幼儿的语言阅读教育。因为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现成的“教材”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展生活空间。

(三)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即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或提供的讲解要具有教育性或具有教育性内容。幼儿时期,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8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逐步推进,英语教学正进行着一场大变革。新教材的广泛使用。这对英语教育者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一、英语教学现状认知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观念还未彻底转变。

现行的英语教学课堂,还是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的过程,并未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甚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仍然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作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较为单一。

其基本模式为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前后互动;少数学生上台表演,还处于学生初始阶段的语言学习形式,难以真正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启学生聪敏的智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英语教学发生质的飞跃。

(三)学生处于被动地学习语言的地位,缺乏学习策略。

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学习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语言材料,学而不用,根本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去,实现英语学习交际工具的目的;缺乏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意识,难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实现语言学习的升华。

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探寻

作为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可从以下五方面改进教育教学,才能切实改变现行教育现状,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才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一)牢固树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为学而教",实现师生互动,突出学习主体达到教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人才观,为每位学生奠定终生学习英语的牢固基础,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开启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胸怀,积极参加英语学习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利用他们聪敏的智慧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形成高尚的人格。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造就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转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往往注重自己的权威性,讲台成为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英语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以及学习过程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要从"教"的重心转移到"学"的重心上来。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做到教与学的最佳配合,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着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掌握,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大脑成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用脱节,所学知识远离于现实生活,导致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学起英语来枯燥乏味,缺乏进取精神。《英语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选材贴近现代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其次,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传授学习英语的策略,授之以渔。

(四)改进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型"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是根据现行新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学习活动。一切活动都是通过学习者亲身体验、观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而完成的。"任务型"教学给予学习者大胆的想象,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交往中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知识内化,学以致用。在"任务型"教学中,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

首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班级授课制,学生人数多,不利于一切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这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任务型"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基本原则为学生自愿结合,兼顾不同程度学生,合理搭配。既有领头羊,又不让一个学生没有合作对象。否则,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浪费时间。

其次,教师要尽量创设语言环境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探索合作技巧。小组合作的成功取决于小组各个成员的有效合作与交流,而教学成功就取决于小组间的共同协助。教师设计主题要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及时对合作效果给予中肯评价,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再次,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既要突出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取材又要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气息,及时吸取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既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又要尽量缩短他们之间距离,尽可能提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弥补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的缺陷。

(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9

一、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随着各国科技与贸易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各种场合能听得懂英语便变得越来越重要,如直接对话、电话交流、参加商业会议、听讲演、看电视等等。在英语学习的四大技能―听、说、读、写中,语言学习者通常会认为听力是最难以突破的。笔者在所教班级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的问卷调查,大多数同学都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很容易就把刚听过的内容忘记。

第二,对于学过的单词,听到后却不能马上识别出来。

第三,知道每个单词,但却不了解说话者的意图。

第四,尝试理解上一句话的意思时,把下一句话的内容给漏掉了。

第五,不能把所听到的内容构成一个语义网。

那么,尽管造成这些方面的原因有许多,而最主要的是教师没有重视听力的课堂教学。上课时不经常使用便于听力教学的设备,如音频、视频、磁带、VCD、电脑,不善于对听力材料进行创新性的加工,不重视生活中真实交际语境的创造,以至于日常学习、生活、尤其是课堂中,英语听力信息的输入根本没有达到一定的量,更不用说语言输入信息的质的水平了。事实上,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这就成为了制约学生其他几个方面英语技能培养的“瓶颈”。

二、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目标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学生在听力方面必须达到的要求,如九级目标就指出:“1.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2. 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3. 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意图;4. 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及隐含意思等;5. 能理解一般的幽默;6. 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突破阻碍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瓶颈,挣脱权威材料的桎梏,开发性地使用材料,尽量自主学习一些先进、实用的听力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尤其要注重提高课堂听力教学的效果。

三、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支持

只要语言学习者能接受不断的目标语输入(听),即可学习该语言。这种输入若是口语时,就能实现有效的听力学习。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实际上是理解所输入语言的结果。他提出了“1+1”的原则,即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应该略高于他们现有的语言水平。学生原有的听力水平为“1”,则选取的材料的难度最好是“1+1”,“1”就是略高于他们原有水平的程度。这样,他们一方面能听懂大部分的内容,另一方面有一些内容又需他们付出努力才能学到,听力材料的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他们的力之所及,又不能只是与现有水平相当而没有一点挑战性。在此基础之上,有人又提出了“最佳输入”,主要分为两类:“预修正输入”和“交互修正输入”。前者是指事先经过修正,使其适合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即教材所设计的听力任务),后者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修正的语言输入(即教师自己研究、设计的各项任务以及课堂教学交流)。事实上,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与学生一定的信息输出相融合时,对于学习者来说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四、 听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听力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课后活动。只有使信息的输入贯穿于这三个部分,且有一定的语言输出作反馈时,才能有效地监控听力教学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前活动时,教师们引导学生做一些播放听力材料前的准备。课中活动时,教师们引导学生们把所有注意放到听力材料中来,教师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课后活动时,学生们可以把听到的内容进行消化,然后用输入的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

(一) 课前活动

在教师播放听力材料之前,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怎样把材料中的问题、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引进学生学生对相关话题的兴趣来推动学生们的强烈的“求听欲”?其次,学生们已有的知识构成如何以及怎样把要听的新鲜的信息构建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之上?最后,有哪些语言支持能够使得学生们基本了解听力信息的大致内容?

课前活动的目标是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预先授予一些关键词汇、关键结构从而为他们在情感、主题、语言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能很好地预测将要听到的信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活动。第一,充分利用图片信息。先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观察图片,让学生一定的视觉信息输入。之后让其根据线索来预测材料将谈论到哪些内容。若听力材料本身没有图片,则教师可以自制出与材料内容相符的图片。因为视觉辅助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理解。第二,可以先让同学浏览听力材料自带的问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它是理解的关键,它可以暗示所听的重点,帮助其快速得出文章的主题。或使学生猜测出问题的答案。尽管学生们不一定能准确地完成,但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第三,设置真实情境。学生一般在教室里听英语材料,而听力材料的内容却五花八门,因而总会产生一种与听力内容的距离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或朋友的亲身经验,设定一种真实情境。

(二) 课中活动

这也是听力教学中最难控制的活动,是学生自已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因而要告诉学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听好每段材料的首句与末句等关键信息。只有学生自己发挥学习主动性,对材料进行积极地、创新性的加工,他们的听力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同时教师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若能在学生进行听力练习时明确地对其提出本次练习的目标、任务时,学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设置听与挑的任务,重在信息输入,即事先呈现有关信息的多个选项,让同学们边听边从中挑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听的盲目性就降低了,也简化了听力材料。第二,设置听与填空的任务,一定的信息输出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且与写相结合,把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地融合在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感能力。第三,设置听与笔记的任务,则更加重视学生的语言输出,必将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记忆力等综合学习能力。

学转促交流发言材料篇10

论文摘 要:英美文化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语言技巧与功能的复合型课程,可以令教学课堂充满灵活性,通过交互式多维的教学策略,进行文化知识“读”的输入,“说”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以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开展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一、新世纪的英美文化教学

(一)演进中的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当今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交际”,将语言视为实现人际关系和进行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工具,H.Douglas Brown的主要原则是“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输入、面对风险、语言和文化的联系、交互性语言以及交际能力”,也即交互式的教学同时涉及了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元素,师生通过语言交际和互动来完成课堂实践,传统的交互式教学理念只是要求一个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展开,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交互教学的课堂已经拓展到,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等多维的模式。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即是交互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不仅应该和老师之间有互动的过程,还必须投入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与竞赛的环境当中去。英语教学课堂搭建了一个人与人对话,人与人沟通的平台,更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进行尽可能多的交流和互动。这一模式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还能够树立团队意识与合作观念,将语言学习有效性最大化。

(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必然联系

在二十世纪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英语教育必须紧跟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针对生源的特点,结合办学的条件,才能走出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道路并取得相应的成效。英语教育并不满足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是将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交流广贯穿一致,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美文化教学主要指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教与学。从英美文化知识的功能角度看,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知识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领域。这类知识常被称为事实文化和成就文化,关于此类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交际文化则侧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行为,包括问候、致谢、道歉、称呼语等;二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委婉语、谦逊语、客套语、禁忌语等词语的运用。这种文化知识常被称为行为文化,是属于英语文化意识范围的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这种文化意识差异的理解是决定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是否顺利和成功的关键。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好这两类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才能较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必需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

二、交互式英美文化课堂教学

既然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美文化概况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

(一)教学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Swain就已经提出仅仅依靠可理解输人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又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人,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而“输出驱动假设”则更进一步的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并认为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补充盲点的欲望,从教材教法各环节着手营造输出氛围,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输入的内容用英语表达。根据这一理念,将一门单纯英美文化概况课变成一门融“阅读”与“口语”为一体的课程,是可行、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将阅读课程与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相结合,通过包括专有词汇、句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先关信息的学习,进行知识的“输入”,同时加以阅读技巧的训练,再通过训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以提高口语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借助“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概况”等相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结合阅读技巧,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提提高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及文化知识,实现知识的“输入”,再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又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即实现知识的“输出”,从而实现“读”与“说”两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吸收、消化,变为自己的信息点,从而从容输出的过程。

转贴于  (二)交互式教学的读说策略

1、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英美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性输入的学习,阅读是必经的过程。各种相关的主题,包括国家历史背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学发展,以及体育活动,外交政策、节日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天罗地网,涉及到了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进行详尽地阅读,才能系统地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由内而外地理解其文化特质。因此,文化概况教学课堂的阅读训练势在必行,除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略读方式,还让他们了解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对词汇尤其是专有名词的学习,以及熟练掌握较为典型的短语和句型。倘若光读而不练,只能纸上谈兵,而无法充分地运用所阅读到的知识。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课本内容阅读与相关课外文化阅读材料,“以量促学,以量促质。”除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还应该注意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根据课本单元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讲授英国媒体报章单元时,可以适当地介绍报刊阅读的方法,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报刊。学习教育体制的同时,可以列出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进行横向和纵向就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学习文学单元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节选或文章,从而拓展文化阅读的点、面、线。师生共同面对阅读文本材料,并就文本材料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联系,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将收集课外文本材料的任务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要点总结、概要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交流、分享与反馈,自然而然地,从知识的输入活动转化为一种输出活动。

2、知识输出的训练方法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将所了解的文字内容装载进大脑,并用各种方式将它消化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英美文化的教学,除了阅读学训练之外,还必须有口语训练和写作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输出活动。

针对口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个人与团队两种方式的“对话”,“角色扮演”,“口头复述 ”,“主题演说”以及辩论、翻译、演讲、报告、讲解等多种灵活的口语活动,从而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将阅读的输入活动与口语的输出活动合为一体。但除了依托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口语活动,还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功能,通过影视教学来加强这种文化环境与语言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播放适合教学单元环节的影视视频,既能营造语言氛围又能创造出原汁原味风土人情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还能与学生就视频内容结合教学专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展开更多的口语练习。比如介绍英国皇室时可以通过影片《国王的演讲》、《女王》等视频片段,而学习政体党派单元时可以播放《铁娘子》、以及首相卡梅尔的演讲视频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小游戏来进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节日单元可以让学生们制作感恩节海报、制作复活节彩蛋甚至万圣节面具,然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销与介绍”,甚至进行表演;又或者让学生们制作国家地区地图,分述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质等内容,还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游戏策略来操练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抽签、抢答、选答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与提升,增进学生刨新意识与潜能的发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完成了所有的口语活动之后达到还可以让学生们将陈述过的主题书写报告或摘要、评述,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再一次梳理与实践应用。

三、结语

凡是有交际目的、交际需求、交际对象的语言应用都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因此交互式的教学课堂能够令英美文化教与学事半功倍,而将一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转变为结合了语言技巧与功能结合的复合型课程,令教学课堂充满了灵活性与变通性,通过“读”的输入,“说”甚至是“写”的输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神经,将被动地吸收转化为主动的表达,再借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与影视视频,创造一个浸入式的文化空间,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活动和游戏策略,能够开展出更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