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7 05:09:45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篇1

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劝学》(荀子)作为教学案例来阐释“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试图将汉字造字法推广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与学之中,让其成为文言文教学中“应试”与“应需”的均衡器。

关键词 :汉字造字法 六书 文言文教学

一、造字法引入让语文教学从“应试”走向“应需”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核心部分,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重大。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语文(2012版)》(简称《意见》)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作了以下说明:“1.理解并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理解版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法和词类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培养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3.理解常见文言文体的特征和常用的写作技巧,明确文体和技巧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赏析文章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妙。4.赏析人物形象、体验作者情感、体会作品思想,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并从历史视角和当代立场评价文章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5.背诵《意见》中规定的经典名篇,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这一说明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相一致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维度中获得发展。

然而,一方面由于文言离现代学生生活时代较远,语言使用环境悬殊,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多。另一方面,文言文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者,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因此,无论在心理层面还是实际兴趣方面,文言文是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然而,教师可以将汉字的造字法引入高中文言文的常规教学中去。造字法是极具语文味的教学内容。它指的是一种文字系统里的每个字是怎样从无到有被造出来的。一方面,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形成演变的特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打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他们才能够迈出第二步去接受、学习文言文。其二,这也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汉字音形义相糅合的构造之美的同时,触摸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嫁接起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之桥,从而促进文言文教学。

也就是说,将汉字造字法推广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与学上去,让造字法成为文言文教学中“应试”与“应需”的均衡器。所谓“应需”,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某种刺激,让其内心主动地形成一种对文言阅读的强烈渴求,这种内心主动的渴求是推动学生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受这种由兴趣而产生的渴求的刺激,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文言学习中去,自主地寻找培养良好古汉语语感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母语的感情,更深层次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谓“应试”,即一名高中生在该阶段所要具备的高中语文文言最基本的素养。这属于应用的层面。即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功利性来讲,“应试”直接的评价方式呈现在卷面或成绩上。

“应试”的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下降,而汉字造字法选取一些典型性的汉字的变形历史或造字意义来进行解释,语言文字的魅力便可一览无余。将造字法引入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来,让学生内心对文字产生真正的兴趣,文言文教学课堂便瞬间“活”起来了。

二、“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汉字又是表意文字,因此我们说汉字的理据性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语言文字的不断演变发展,有限的文字符号,其词语意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引申,文字符号变得越来越抽象。汉字这种演变过程中的隶变、简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理据性,但是汉字的理据性依然存在。

许慎《说文解字》提出的“六书说”便是对汉字理据性的有力证明。它系统地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并提出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其中,“六书”不能单纯地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而前三种造字法——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的理据性可通过汉字的演变历程清晰地看出。形声字的理据性可从形声字形旁的形体上直接看出。“六书”理论对汉字变化规律和构成的阐释,有力地说明了汉字的理据性。汉字的理据性运用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提高我们文言教学的效率。

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对汉字进行“六书”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的特点,结合汉字的发展和历史,揭示汉字的内部理据,将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展示图片或由教师在黑板上勾画,这是一个直观的过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再次,根据所展现出的图片,教师再仔细说明其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这很容易帮助学生记住现代汉字的字形,并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汉字会是这样写的。最后,记住该汉字的读音,这样学生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个汉字的整个系统——形、音、义的结合体了。

例1,以前在教学荀子的《劝学》后得到的反馈是:很多学生对于文中两句话的默写总是出错。这两句话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与“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中的“致”和“至”,学生总是屡写屡错。因此在这一次的教授过程中,笔者参考《说文解字》,运用“六书理论”试图将这两字的区别告诉学生。

“至”,象形字。“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因此“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

“致”,形声字,《说文解字》:“[卷五][夊部]:致,送诣也。从夊从至。陟利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送诣也。言部曰。诣,候至也。送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致”,左边为“至”,右边为“攵(反文旁)”。

“攵”即“攴”。“攴”字象形,《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

从“至”“致”“攵”三者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至”“致”二字的区别就在于“攵”。两者都有“到达”之意。但“致”因多了“攵”,这个“到达”的意思,确切地说是“凭借他人的帮助而到达”。这正与文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一句意思吻合。相反,“至”就是指“不借助外物的自然到达。”

许慎将象形字定义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诸拙,日月是也。”象形文字,每个文字就像一幅图画,形象地展现出上古先民们对客观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根据象形字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图画进行教学。图画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汉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告诉他们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沉淀着中华上古先民的智慧,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更感兴趣。

例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就”为何有“接近、靠近”之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因此,“就”的本义为“到高处去住”。后来词义又引申为“靠近(高处);走进;趋向(高处)”,再引申为“担任”(如:就职、就事)、“完成”,即“已到达高处”。而后来的这几个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出发,意义上都是有联系的。

例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疾”的词义形成过程。

甲骨文= ,像一个人在战场上被箭所射中。《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 因此,“疾”的本义为“中箭受伤,卧床休养”。又因“从矢会意,矢之去甚速”,因此,“疾”又有“快,速”之义,联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该语境,“快,速”之义又引申为“(声音)洪亮”。

后来“中箭受伤”这一本义引申为形容词“疼痛的”之义(如:痛心疾首)、动词“厌恶、憎恨”之义(如:疾恶如仇)等。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绝”的词义形成过程。

《说文解字》:“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因此,“绝”本义为“将丝线切断”,引申为“断,断绝”“停止、消失”之义。两山断绝,如何到达?那么只有“横渡”了。因此,“绝”又引申为动词“横渡”之义。

三、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在中学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有着较高的认识功能,它是广大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它使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利用“六书”理论进行文言文教学,这是一件值得推广与普及的文言字词教学方法。汉字的形体结构很有奥妙,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形而义的过程,又是有道理可言的。因此,学会用此知识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便可以形成师生之间语文文言文教与学的快乐气氛,以此来代替机械地死记文言词义的方法。

当然,教师也不能简单生硬地套用传统“六书”理论。一味地理论解释或许会让学生陷入新的枯燥中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不妨采用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解说象形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联想教学法。图式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图片呈现,它能将字形、字形演变过程以及中国祖先的造字意图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联想教学法则是一种在图式教学基础之上的适应学生年龄层次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寻找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更好地记忆、理解词义。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何让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或许汉字造字法可成为一渠活水,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真正“活泛”起来!

参考文献:

[1]杨自俭.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劝学教案篇2

口语交际《劝说》是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内容。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别人,从而达到劝说的效果。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在具体的环境中掌握恰如其分的劝说方法,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本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建议中,编者给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在教学时要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劝说,了解劝说时所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劝说。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结合实际做了如下尝试。

1.依据教材,诱发思考

教材提供的内容:王小华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后来成绩明显下降。班里的同学议论纷纷,王小华缠着父母,要求转学。父母请小华的同学李荣去劝说。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李荣的劝说讲的是大道理,说得不具体。我没有对他们的结论进行评价,而是让他们来表演这个情境,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王小华,另一个扮演李荣,李荣没有办法说服王小华。下面是王小华和李荣的对话。

小华:(坐在椅子上,满脸焦虑)我没着了,只能转学啦。

李荣:小华,有什么心事和我说说吗?

小华:哎,别提!我想转学。

李荣:为什么要转学呢?

小华:这次考试太惨了,大家都在背后议论我,我感到很没面子,很难过,我不想在这待下去了,缠着我妈妈要求转学,可她不同意,我们还吵了一架呢。

李荣:你对大家的议论不要太在意了。

小华:反正我没面子待在这里了,我转学就好了,免得同学们议论我。

李荣:我找那些同学评理去。

小华:没事!反正我要转走了,也不在乎了。

学生发现无论怎样劝说,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计可施。于是,我又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怎样劝说才能更有效。这次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几分钟过后,另一组的学生扮演李荣说:“小华,你转学也不见得是好事啊!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的,你会不适应的。这次你虽然考得不好,但是我相信经过努力,下次你一定能行的。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听我说,你一定行的!(以理服人)你转学了,我怎么办啊,以后我有心里话找谁说啊!我们是好同学、好朋友,我们共同努力,下次争取考好,你不要转学了,好吗?(以情动人,语气委婉温和)”

接下来,学生一起就刚才劝说的例子展开讨论,总结出成功劝说的要点:(1)要以理服人。(2)要动之以情,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使被劝说者消除抵触情绪;还要让他明白他的不当做法会给他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以情动情,才能触动被劝说者的心。(3)语气要委婉,不能让被劝说者感觉你是在指责他。

2.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请两个学生上台扮演如何劝说关教室灯的角色。

场景:阳光灿烂,学校教学楼某个教室下课了,十二盏灯仍亮着。

小明1:这位同学你快去把教室灯关了,大白天的灯还亮堂堂,太浪费了。

小芳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小明2:这位同学你好像忘记关教室灯了,还亮堂堂呢,我觉得太浪费电了。

小芳2:(不好意思地挠头)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教室灯关了)

通过表演,学生作比较,得出结论:

小明1小明2

态度:生硬——和气、诚恳

语气:直接——委婉

结果:拒绝——接受

得体劝说的方法:态度诚恳、和气。

3.生活延伸,拓展劝说

小考验——“你来劝”:假如你的好同学小刚近来经常上网吧玩网络游戏,你很想劝劝他,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今天放学路上,他邀你一同上网吧。你将如何劝说他呢?请对照劝说技巧考虑劝说内容。

4.情景剧表演擂台赛

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劝说情景进行劝说,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当评委。

如:某某同学的烟瘾很大,老师多次劝他戒烟,可他就是不听,你如何去劝他戒烟?走在校园里,好朋友随手乱扔果皮、包装袋,其实不远处就有垃圾箱,你将如何劝说?

(1)每个组选择一种情况进行模拟劝说。(2)每组推荐两个学生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条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情感是否真诚,被劝说者是否心悦诚服)

经过擂台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体会也更深了。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课围绕训练主题选用的案例,应以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为最佳。本节课我选用教材中关于转学的案例,是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我班最优秀的学生转学了,因此看到这样的案例,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有话想说,激发参与的热情。

上了口语交际课《劝说》,我收获颇多。

(1)目标明确,设计精致。本节课一开始就围绕“如何劝说最有效”来进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总结了三点: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语言委婉温和。在后面的环节中,学生不管是劝说还是评价,都围绕着这三点来进行。学完这一课,学生都明白了在生活中进行得体的劝说时必须要掌握的三个技巧,只有“情”“理”结合,劝说才会成功。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是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某个话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在上一个环节中,联系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激起了学生对“劝说”这个话题的兴趣,但怎样劝说才最有效呢?学生却难以表达。为此,教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活动——对不文明行为的两种劝说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个选材是常见的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采用作比较的方法,学生说得非常好。接着又选择了跟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三个情境,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训练中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可这节课也存在不足:学生评价不深入,教师引导有欠缺。例如,在劝王小华不转学这个环节中,有个学生说出了转学的不好及他的心愿,说得特别精彩。而其他学生评价时,就一句简单的“他说得很好,因为他做到了以理服人”,教师也简单地总结“他评价得不错”就结束了,有点可惜。

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就当下课堂教学实际,笔者作以下反思。

1.据地“推普”,培养意识

我校所在地区是毛南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学生语言多样,有毛南话、壮话、桂柳话等,学校教学用普通话,学生交谈用方言,且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都使用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2.角色换位,注重策略

讲究口语交际策略是提高劝说实效的重要手段,双方在交际中的情感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包括人际交往中的文明态度、语言修养、语气措词等都要考虑到。作为教师或学生,因为个人角色的固定性,很多时候不能从其他角度着手考虑和思考问题,设计换位角色表演的环节,更有利于进一步体验心理,更好地进行话题劝说。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只有给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才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题,保持课堂安静,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就学生最关注的话题,贴近现实生活选择突破口,如“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生活情境”“热点透视”“时髦拐点”等,调动学生情绪,真正让他们想说、爱说、乐说,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

4.创造机会,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学语文,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化为能力。本课例中最后设计的“劝说同学”环节,之所以能让学生兴致高昂,就是因为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有话想说。此时他们找到了表达的机会,又刚学了劝说的方法,大家都跃跃欲试。为配合教学,教师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正规的场合进行口语交际,还可以开展“劝说”比赛,让学生尝到“劝说”实效的喜悦。

劝学教案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要求,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通知》《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和《江西省实施“秋冬巩固”攻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我市紧紧围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标,以适龄儿童失学为问题导向,全面核查失学辍学情况,全力做好劝返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2019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集中开展了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和“秋冬巩固”行动,构建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健全控辍保学制度,创新控辍保学方法,巩固教育脱贫成效。成功劝返辍学学生303人,组织297名教师为455名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建立学籍,为全市1003名在校就读无学籍学生注册学籍,全市无一例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因贫辍学。2019年5月,我市广昌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单位在全国控辍保学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要工作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部署。我市一直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019年7月12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赣教督办字〔2019〕19号),召开了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电视电话会议。我市积极行动,及时部署,7月15日,根据方案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市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抚教体基字〔2019〕28号),对夏季攻坚的时间节点、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作出明确规定。8月10日,召开了全市控辍保学工作调度会,蔡青副市长对前一阶段的整治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整治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对下一阶段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市教育体育局多次召开工委会研究布署控辍保学工作,及时调度解决发现的问题。

2.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形成合力。按照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各县(区)政府作为控辍保学的责任主体,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制定工作规划,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控辍保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乡镇、社区、街道办、居(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做好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和防止辍学的保障工作,落实辍学学生劝返责任。扶贫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基本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控辍保学”工作目标和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职业行为,防止因学校和教师行为不当、学生厌学等原因引起学生辍学。中小学校建立了控辍保学报告制度,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报告辍学学生情况。部门联动,各尽其责,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3.健全工作制度,形成常态长效。一是建立周报制度。全市控辍保学工作情况实行周报制度,主要报告内容为:控辍保学体系建立和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建立情况,辍学学生劝返情况。自2019年6月起,各县(区)每周五向市教体局报送周报表和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情况。市教体局对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对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县(区)进行重点督促。二是建立“七长”责任制度。临川、南丰、广昌等县(区)建立县(区)长、教体局长、镇长、村主任(长“)、校长、家长、师长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明确每一级的控辍保学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学校建立控辍保学责任体系,针对每一位辍学学生,确定劝返责任人,制定劝返、关爱和帮扶计划,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建立台账销号制度。各乡镇、各社区对辖区内适龄儿童逐一摸清情况,对已出现辍学学生的乡镇、学校、班级和个人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尽快返校,防止出现新增辍学学生。四是建立辍学双报告制度。学校加强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对48小时未到校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迅速查明原因,一经确定是辍学情况,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报告。五是建立家访登记制度。全市各地各校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通过谈心和单独辅导对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学困生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厌学而辍学。

4.坚持实践探索,创新工作方式。一是依法控辍。各校按照“开学第一天、控辍第一事”的要求,利用开学后的第一周,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精神,提高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努力营造“控辍保学”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各校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全面走访未报到注册的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动员入学。二是以质控辍。各中小学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依托乡村少年宫、学生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效防控学生因厌学而辍学。三是以情控辍。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易发生辍学的群体和个体,学校安排教师,通过上门家访、谈心交流和单独辅导,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加强“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建设”和“心灵驿站”建设,寄宿制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和“网络亲情教室”,切实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让他们安心学习,以真情实感留住每一位学生。

三、下一步打算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全面保障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不失学辍学。

1.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省级统筹指导、市级督促落实、县级为主负责”的要求,强化“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责任落实,做到面上有人抓、点上有人管,形成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 “一个不能少”。

2.进一步组织排查劝返。充分运用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对比,强化对疑似失学辍学儿童少年监控,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疑似失学辍学学生信息的真实、准备、完整。通过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就学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排查,健全信息对比核查机制,做到数据精准、及时更新,第一时间掌握失学辍学儿童情况并及时开展劝返工作。

3.进一步完善资料台账。按照“一县一策、一人一案”的原则,完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信息台账”“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儿童、少年信息台账”和“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台账”三个台账。做到情况清楚、手续完毕、材料齐全。

**市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0-03-19 17:47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要求,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通知》《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和《江西省实施“秋冬巩固”攻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要求,我市紧紧围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标,以适龄儿童失学为问题导向,全面核查失学辍学情况,全力做好劝返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2019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集中开展了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和“秋冬巩固”行动,构建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健全控辍保学制度,创新控辍保学方法,巩固教育脱贫成效。成功劝返辍学学生303人,组织297名教师为455名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并建立学籍,为全市1003名在校就读无学籍学生注册学籍,全市无一例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因贫辍学。2019年5月,我市广昌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单位在全国控辍保学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要工作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部署。我市一直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019年7月12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赣教督办字〔2019〕19号),召开了全省控辍保学夏季攻坚电视电话会议。我市积极行动,及时部署,7月15日,根据方案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市控辍保学夏季攻坚工作方案》(抚教体基字〔2019〕28号),对夏季攻坚的时间节点、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作出明确规定。8月10日,召开了全市控辍保学工作调度会,蔡青副市长对前一阶段的整治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整治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对下一阶段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市教育体育局多次召开工委会研究布署控辍保学工作,及时调度解决发现的问题。

2.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形成合力。按照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各县(区)政府作为控辍保学的责任主体,对控辍保学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制定工作规划,完善考核机制,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控辍保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乡镇、社区、街道办、居(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做好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和防止辍学的保障工作,落实辍学学生劝返责任。扶贫部门提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基本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牵头制定“控辍保学”工作目标和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职业行为,防止因学校和教师行为不当、学生厌学等原因引起学生辍学。中小学校建立了控辍保学报告制度,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报告辍学学生情况。部门联动,各尽其责,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3.健全工作制度,形成常态长效。一是建立周报制度。全市控辍保学工作情况实行周报制度,主要报告内容为:控辍保学体系建立和工作责任落实情况,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建立情况,辍学学生劝返情况。自2019年6月起,各县(区)每周五向市教体局报送周报表和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情况。市教体局对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对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县(区)进行重点督促。二是建立“七长”责任制度。临川、南丰、广昌等县(区)建立县(区)长、教体局长、镇长、村主任(长“)、校长、家长、师长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明确每一级的控辍保学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学校建立控辍保学责任体系,针对每一位辍学学生,确定劝返责任人,制定劝返、关爱和帮扶计划,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建立台账销号制度。各乡镇、各社区对辖区内适龄儿童逐一摸清情况,对已出现辍学学生的乡镇、学校、班级和个人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尽快返校,防止出现新增辍学学生。四是建立辍学双报告制度。学校加强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对48小时未到校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迅速查明原因,一经确定是辍学情况,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报告。五是建立家访登记制度。全市各地各校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通过谈心和单独辅导对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学困生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厌学而辍学。

4.坚持实践探索,创新工作方式。一是依法控辍。各校按照“开学第一天、控辍第一事”的要求,利用开学后的第一周,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精神,提高学生、家长及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努力营造“控辍保学”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各校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全面走访未报到注册的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动员入学。二是以质控辍。各中小学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依托乡村少年宫、学生社团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效防控学生因厌学而辍学。三是以情控辍。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易发生辍学的群体和个体,学校安排教师,通过上门家访、谈心交流和单独辅导,积极开展心理激励和学业帮扶,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避免因丧失学习动力而辍学。加强“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建设”和“心灵驿站”建设,寄宿制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和“网络亲情教室”,切实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让他们安心学习,以真情实感留住每一位学生。

三、下一步打算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全面保障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不失学辍学。

1.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按照“省级统筹指导、市级督促落实、县级为主负责”的要求,强化“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责任落实,做到面上有人抓、点上有人管,形成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 “一个不能少”。

劝学教案篇4

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常常是通过劝说来完成的。劝说就是以语言方式和适当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过理性的阐述,以非强制手段达到影响别人观念或原有态度的活动。劝说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与技巧。

一、劝说前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劝说对象。虽然教师整天要与学生打交道,但平时教师看到的往往只是学生的表面现象,学生内在的东西常常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才能了解。进一步说,即使教师对劝说对象非常了解和熟悉(包括内心世界的掌握),由于每次劝说都有特定的目的,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而展开的,并且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意识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才能成功地实施劝说,所以,劝说前对学生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了解的途径可以有:(1)通过劝说者(教师)自己的亲自观察来了解;(2)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了解;(3)通过询问与劝说对象熟悉的同学、朋友了解:(4)通过家长了解;(5)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等材料了解。学生某一行为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长期的历史原因,只有对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多角度的了解,才能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学生。

2.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却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以己之心服学生之心,就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不仅需要长期的心理锻炼与修养,也需要即时的心理应激准备。(1)改变自身不良的心理品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素质,有的心理特征适合劝说,有的就不适合。如,有的教师从气质类型看属于胆汁质,遇事容易激动,耐不住性子,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实施劝说时容易发脾气,这会严重影响劝说的效果。因此,劝说者要对自己的心理有充分的准备,有意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2)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师可能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有感性认识,但如果没有系统的心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劝说效果不会明显。人的心理活动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教师只有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劝说方式。

3.教师要学习与掌握劝说理论。劝说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实现劝说成功,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劝说是有法可取、有据可依的。劝说中有许多说理的成分,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教师有辩说的技能,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说理知识与技巧,而是凭自己的感觉盲目行事,成功率肯定不高。

4.教师要设置舒适的劝说环境。劝说环境设置的好坏,对劝说的效果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教师应设置一个令劝说对象放松、舒适的环境,如校园中、教师家中或办公室(最好没有其他教师在场)。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要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二、劝说的导入

1.稳定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就是勉强听进去,效果也不会好。稳定情绪的方式可以有:(1)“避实就虚”。如果学生对要谈的事情情绪较大,教师在劝说前可以先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的事情,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2)“冷处理”。教师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刚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3)肯定学生的成绩或优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

2.寻找共同关心的话题。也就是寻找“谐振点”,使老师和学生产生“共振”。只有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才能一步步地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实施劝说。

3.尊重学生的需要。在劝说一开始教师就必须有尊重学生的姿态,这样才有利于劝说继续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1)摆正自己的身份。教师与学生在劝说中是平等的两个主体,应容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主张。(2)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在劝说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积极、赏识、关心、公正的态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3)采取商量、交流的方式。教师在劝说之前可以表明是在与学生进行商量、交流,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三、劝说中的策略

1.以诚待“生”。只要教师以自己的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学生是不会无动于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劝说中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时劝说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经过几次劝说才能奏效,因而需要教师有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以理服“生”。只有通过说理,让学生有理性的思考,才能最终做出判断,进而实现态度的转变。这里的“理”包括:(1)人情之理。即日常的道德伦理。如果教师在劝说中给学生摆明这些道德伦理规范,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学生会有所思考的。(2)思维之理。劝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推理的过程,需要教师运用逻辑推理的力量,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让学生信服。(3)事实之理。教师在劝说中自始至终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不能有丝毫的扩大或缩小,一旦背离了这一原则,教师的任何劝说都将苍白无力,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4)科学之理。如果教师在劝说中能适当地运用学生比较熟知的科学道理,就会让学生更加信服。(5)心理之理。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学生正是由于不熟悉心理活动的规律而产生心理偏差,因此,教师在劝说中可以穿插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以便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3.以情动“生”。就是用情感的力量来感化学生。实践证明,在劝说中教师如果能烘托、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对劝说是很有帮助的。要创造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围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教师表达的情感应真挚、诚恳,带有较强的感染性。(2)教师应善于运用带有渲染氛围的话语,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3)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应有与教师相似的情感背景,容易产生共鸣。当然,情感的渲染时间不宜太长,情感从根本上说是为说理服务的,只有学生在理智的状态下实现态度转变,这种转变才是牢固的、稳定的。

劝学教案篇5

一、劝说前的工作

1.教师要了解劝说对象

教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但平时往往只是注意学生的表面现象,内在的东西常常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才能了解。由于每次劝说都有特定的目的,都是针对特定的问题而展开的,并且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意识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才能成功地实施劝说,所以,劝说前对学生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了解的途径可以有:①通过自己的亲自观察来了解;②通过与科任教师了解;③通过询问与劝说对象熟悉的同学、朋友了解;④通过家长了解;⑤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等材料了解。学生某一行为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长期的历史原因,只有对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多角度的了解,才能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学生。

2.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

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却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以己之心服学生之心,就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不仅需要长期的心理锻炼与修养,也需要即时的心理应激准备。

(1)改变自身不良的心理品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素质,有的心理特征适合劝说,有的就不适合。如,有的教师从气质类型看属于胆汁质,遇事容易激动,耐不住性子,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实施劝说时容易发脾气,这会严重影响劝说的效果。因此,劝说者要对自己的心理有充分的准备,有意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2)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师可能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有感性认识,但如果没有系统的心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劝说效果不会明显。人的心理活动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教师只有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劝说方式。

3.教师要设置舒适的劝说环境

劝说环境设置的好坏,对劝说的效果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教师应设置一个令劝说对象放松、舒适的环境,如校园中、教师家中或办公室(最好没有其他教师在场)。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要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二、劝说的导入

1.稳定学生的情绪

学生在情绪波动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就是勉强听进去,效果也不会好。稳定情绪的方式可以有:

(1)“避实就虚”。教师在劝说前可以先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的事情,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

(2)“冷处理”。教师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刚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

(3)肯定学生的成绩或优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

2.寻找共同关心的话题

也就是寻找“谐振点”,使老师和学生产生“共振”。只有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才能一步步地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实施劝说。

3.尊重学生的需求

在劝说一开始教师就必须有尊重学生的姿态,这样才有利于劝说继续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摆正自己的身份。教师与学生在劝说中是平等的两个主体,应容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主张。

(2)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在劝说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积极、赏识、关心、公正的态度,否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3)采取商量、交流的方式。教师在劝说之前可以表明是在与学生进行商量、交流,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三、劝说中的策略

1.以诚待“生”

只要教师以自己的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学生是不会无动于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劝说中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时劝说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经过几次劝说才能奏效,因而需要教师有耐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以理服“生”

让学生有理性的思考,才能最终做出判断,进而实现态度的转变。这里的“理”包括:①人情之理。即日常的道德伦理。如果教师在劝说中给学生摆明这些道德伦理规范,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学生会有所思考的。②事实之理。教师在劝说中自始至终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不能有丝毫的扩大或缩小,一旦背离了这一原则,教师的任何劝说都将苍白无力,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③科学之理。如果教师在劝说中能适当地运用学生比较熟知的科学道理,会让学生更加信服。

3.以情动“生”

就是用情感的力量来感化学生。实践证明,在劝说中教师如果能烘托、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对劝说是很有帮助的。要创造一个浓厚的情感氛围必须具备几个条件:①教师表达的情感应真挚、诚恳,带有较强的感染性。②教师应善于运用带有渲染氛围的话语,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③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应有与教师相似的情感背景,容易产生共鸣。当然,情感的渲染时间不宜太长,只有学生在理智的状态下实现态度转变,这种转变才是牢固的、稳定的。

4.坚信自己的观点

劝学教案篇6

一、训练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读懂文本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所以可引导学生或从课题入手、或从层次结构入手,或从中心事件入手,把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与学生的思维之路联系起来,可让学生按文章的思路去阅读,循作者的思路去思维,如此不仅可有助于真正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如《孙权劝学》一文,板书课题时就可突出“劝学”一词,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再读课文,揣摩故事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进而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孙权劝学―>吕蒙学习―>鲁肃赞学,再次通过小组讨论阅读就可明确故事能得以顺利进行的理由,吕蒙善于打仗,孙权想重用吕蒙,但是吕蒙才疏学浅,因此劝吕蒙学习一一吕蒙说军中事物繁忙推脱不想学习。孙权就以自己为例劝说:要比事物繁忙谁比得上我,但是我仍经常读书,并自以为大有所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这是劝成功的关键,等到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议论大事时发现吕蒙大有进步,于是与吕蒙结拜为朋友。这一过程验证了孙权劝吕蒙学的结果。这是故事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既可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及写作意图,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训练思维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创造性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得注意鼓励学生求异,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中,可激励学生是否还可以说出选择各答案的不同理由,同时在本文的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设置一问题进行启发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纯数学领域里2-1=1这一结论无可争议,你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相应的答案吗?我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地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以训练。

就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思维过程而言,它是一种智力的发展境界。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可以设置课内自读这一指点,设计好知识迁移的跨度,实现由讲读到自读的接通。“跨度”,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指的是由课内自读到课外自读之间的距离。根据跨度的大小,决定设置怎样的台阶,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跨越。阅读教学由课内讲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组成。这几部分构成了学生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要想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由获得知识到获取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如果把讲读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第一个台阶,是获取知识方法的阶段,那么课内自读则是第二台阶,这是通过练习、巩固获得方法的阶段,而课外自读就是第三个台阶,是应用知识、获取能力的阶段了。

三、训练理解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总结

劝学教案篇7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党员干部对泉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和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实际行动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疫情防控成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南安二小党支部将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时间:9月14日- 16日

要求:全体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先锋岗绶带

活动过程:

1、9月14日利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开展文明宣讲教育活动。

2、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到校门口和校路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9月15日周二:第一党小组

9月16日周三:第二党小组

9月17日周四:第三党小组

温馨提示:全体党员佩戴党徽、穿志愿者衣服

交通文明劝导时间为早上上学和放学以及下午上学和放学时间,请各党小组负责人合理安排人员进行交通文明劝导。

拍照:各党小组(一张党小组人员集体照+一人一张个人照)

劝学教案篇8

学校交通(校车)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雅安市教育局印发的《雅安市学校交通(校车)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交通(校车)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现将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区教育局制定并印发了《雨城区学校交通(校车)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各学校(幼儿园)要在秋季开学前会同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要指导督促整改。同时,各学校(幼儿园)要及时摸排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出行方式,全面登记校车、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乘坐人员及数量、行车路线等情况,分类建立台账。

二、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全区各学校结合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坚持把交通安全纳入安全课堂教育内容,普及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不得搭乘“三无”车辆,拒绝乘坐违法违规车辆,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家校沟通,督促提醒家长自觉履行对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的监护责任,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交通安全文明意识。

三、全面排查学生出行情况。

各学校在秋季开学后,对学生上放学出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填写完成了学生出行情况调查表,并建立完善了工作台账。区教育局汇总了各校上报的《学生(幼儿)上下学交通出行方式统计表》,并在9月10日抄送区道安办、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分局、雅安市交警支队和雅安市教育局。

四、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雨城区共有校车12辆,均正常运行。为加强校车安全监管,在秋季开学初我局就组织校车学校开展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自查,要求校车学校要切实履行好对校车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维修保养、随车管理等各方面的检查,加大对校车超速超载问题的查处,要检查到每一辆校车,实现检查的全覆盖。我局并通过“网阔卫星监控企业平台”对12辆校车运行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控和对违规超速、非线路内运行等情况进行了查询。本月共实时监控查询4次,所有校车运行正常,无超速和非线路外运行情况。

五、强化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

校车学校、幼儿园加强对驾驶员和随车人员的安全管理,突出日常交通法规、安全知识教育。区教育局会同交警、交通部门强化对校车驾驶员的资格审查,动态管理。未发现校车驾驶员有酒驾、毒驾行为。

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雨城区各公办学校均建立了幼儿、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制度,在校门口设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岗,采取学校保安、派出所驻校民警等兼任安全监管员或者劝导员的方式,在校门口制止纠正超员、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

劝学教案篇9

两江总督端方是主要发起人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为推销商品、开拓市场而举办的博览会也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南洋劝业会的倡议由来已久。清末,许多出使欧美的大臣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的发达和进步,深为国家的落后而扼腕长叹。与此相应,效仿西方施行商品竞赛,决心实业救国的呼声日渐高涨。江浙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南洋劝业会的举行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其提议由来已久,但最早由南洋华侨首倡。1904年,南洋华侨张振勋回国来到北京,捐银20万两。慈禧太后召见了张振勋,听取他细述南洋工商业如何发达。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开办一次大规模的博览会,以开阔国人视野,繁荣经济。慈禧太后听后深表赞许,立即下令着手筹办。但是由于清廷官员守旧等种种原因,筹办工作进展缓慢。

后来促成南洋劝业会举办的,是掌握行政资源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端方在晚清政坛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懂经济,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高级官员,1898年被光绪委以农工商总局督理的重任。1904年,端方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伊始,就将不相统属、分歧复杂的支应局、筹防局、筹款局合并起来,组成江南财政总局,采用了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开国内之先河。

1905年底,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位大臣前往欧美、日本考察政治。端方在出访期间,除了考察各国政治外,还注意留心各国的博览会。在归国途中,端方和他的助手、南洋新兵督练陈琪在出国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比利时黎业斯博览会、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等,对博览会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建议在江宁举办博览会的首倡者,为时任江宁公园办事处主事的道员陈琪。1908年3月,端方指示江宁公园办事处筹办一个植物赛会院,研究植物和农学,装点“新政”门面。时任江宁公园办事处主事的道员陈琪趁机联合另一名道员严其章给端方上文,认为如果仅展示植物花卉,于国计民生并无大益,不如就江宁公园地界,举办一次国内博览会,“合农工商品蔚成巨观”,“求农工商业之勃兴”。端方阅后立即表示赞同,批曰:“赛会一事,于工艺影响最大。中国风气虽渐开通,工艺程度尚浅,自宜仿照日本办法,先专就国内物品罗列比赛。”他还表示:“事关富强本计,自应由官实力提倡”,通过“官商合力维持,共图公益”。确实,举办全国规模的博览会,如果得不到朝廷支持和官方的相助,单靠商家的力量必然会勉为其难。

不久,陈琪向端方递交了《公园办事处会详稿》,全面阐述了博览会方案,提出了筹办博览会的五大原则:宗旨宜纯、范围宜小、体制宜崇、褒奖宜优、筹备宜速。端方对陈琪提出的方案颇为赞赏,作出批示:“所称最要关键五端,深得赛会纲领,应准定名为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按期筹备开办。”端方以陈琪《公园办事处会详稿》为基础,拟定了创办南洋劝业会的奏折,正式发起了南洋劝业会。

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还需要得到朝廷的批准。1908年12月7日,端方会同江苏巡抚陈启泰,联合奏请朝廷于江宁举办第一次南洋劝业会。“奏为江宁省城拟设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官商合资试办,以开风气而劝农工”,“拟定名为南洋第一次劝业会,暂避博览会之名,俾免竭蹶之虑”,“惟此次赛会本旨系专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为主意”。端方在奏文中,说明西方各国无不以赛会促其实业发达,中国急需仿行西法开设赛会。端方奏请举办南洋劝业会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各国和日本学习,在劝业奖竞争中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民族工商业。1909年,端方又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进一步阐明举办劝业会的目的――“正赖鼓舞全国实业之进步”,即发展工商业。其最终目标,则是为了使贫弱的中国臻于富强。在他看来,“富强之策,必以实业发达为要图”。因此,端方极力赞成和促成南洋劝业会的召开,希望通过此次盛会,实现国家富强。

集南洋侨商之力,劝百业进步为谋

南洋劝业会的筹办机构为劝业会事务所,陈琪任坐办,设有文牍科、会计科、陈列科、庶务科、评议科等职能办事机构,办事机构共40余人。端方又在上海成立了董事会,具体负责筹款、征集各省赛品等业务。董事会所选董事13人,如江浙商界巨头张謇、虞洽卿等人,大多为江浙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具体负责筹款及征集各省农工商界赛品等事务。

端方决定劝业会为官商合办,即政府与民营企业界共同举办。1909年3月6日,端方又促请各省督抚筹设各省出品协会,赞助南洋劝业会盛举。在劝业会章程上,商人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照顾:采用股份制,官商各半,避免了官府以股份占多数欺压控制商人资本的可能。清政府对参赛的商人给予经济上的特殊照顾,免除参赛产品的厘税。在是否免除参赛产品的厘税问题上,曾有过一段争论。但在端方的努力下,清政府专门颁布了《税务处颁发赛品沿途免征及场内分别征免办法章程》,以鼓励更多商人参加南洋劝业会。

1909年5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的职务由两广总督张人骏接替。1909年8月28日,清政府正式批准举办南洋劝业会,任命张人骏为劝业会会长,专任筹备该会一切进行事宜。在清廷督促下,各省也相继成立了出品协会、协赞会、物产会,负责收集各省之参展物品。1910年2月13日,南洋劝业会会场竣工。

至于会名冠以“南洋”之名,皆因端方和张人骏均兼任南洋大臣,加上在会场内专设暨南馆,陈列南洋侨商产品,并派员赴南洋“招集商股”,广邀南洋华侨与会。而“劝业”两字,则出之于光绪年间洋务派和维新人士之口。“劝工”、“劝商”、“劝业”成为改革和维新的举措之一,在当时是振兴国家的一种进步思潮。“劝业”有提倡和奖励实业之意。端方认为,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初次举办,应“暂避博览之名”,“劝业”则有“劝百业之进步”之意,“南洋劝业会”就此得名。

为争取华侨回国参赛,劝业会事务所采取了谨慎而周密的宣传和鼓动措施。侨胞心系祖国,深悉劝业会与祖国实业休戚相关,因此南洋侨商对劝业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劝业会原准备筹集经费50万元,后经考察,决定追加20万元,由官商各认35万元。商股主要由沪宁商人和南洋华侨认购,侨商负担会股7万多元,使劝业会经费问题得到解决。劝业会开幕时,有外国人预备以6000元买第一号入场券,最终由侨商梁祖禄出银1万元承买下来。华侨实业家、南洋巨商张振勋担任广东出品协会总理,办理广东出品事宜。

在海内外华人的支持下,1910年6月5日,南洋劝业会开幕式在江宁会场的议事厅举行,有5000多人参加了典礼。开幕式首先由劝业会审查长、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宣述圣旨,接着是劝业会会长张人骏致开幕词,随后是劝业会董事长严子钧报告劝业会经费及工程概况,劝业会坐办陈琪报告本会筹备执行情况。接着,农工商部特派员、陆军部海军部代表、地方长官代表、侨商代表江苏咨议局议长、宁属各学派代表先后致词祝贺。可以说,各界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由此可见清政府对南洋劝业会的重视程度。

南洋劝业会正式开幕之前,端方已调任直隶总督。1909年农历九月末,清廷在东陵为病逝的慈禧太后举行了“奉安大典”。然而采访这次活动的摄影师及相关人员遭到了清政府毫不留情的拘捕。事发后不久,端方被革职查办。但南洋劝业会能得以举行并由此产生令人瞩目的社会影响,却是与端方的努力分不开的。

劝业会规模号称五千年所未有

南洋劝业会主会场设在江宁公园内,在今三牌楼、丁家桥一带,场内建筑气势恢宏,风格各异。会场中心是一座四方形三层塔式楼房,占地700余亩,为劝业会议事大厅,四周分布着几十座不同类型的展馆。场内建筑设计除中式外,还仿建英、法、德、意、荷兰等各式房屋40余座。劝业会大门处搭有牌楼、喷水池、纪念塔,能观看会场全景和江宁全城。

南洋劝业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号称五千年所未有。共设34个馆,展馆横向按省区设置有:云贵馆、四川馆、山东馆、直隶馆、浙江馆、福建馆、江西馆、安徽馆、广东馆、湖南馆、湖北馆、东三省馆,山(西)陕(西)馆、河南馆、京徽馆和暨南馆,后者陈列爪哇、三宝珑、新加坡、泅水(今印尼苏腊巴亚)和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等地南洋侨商概况及其产品,并放映南洋实影画片。纵向按物(行)业设置有:农业馆、武备馆、教育馆、美术馆、卫生馆、机械通运馆、工艺馆、第一参考馆、第二参考馆等。其中第一参考馆陈列德国、美国产品;第二参考馆陈列英国、日本产品。取名参考,以表观摩借鉴之意。另有几个地方和行业相结合的专馆,如金陵缎业馆、景德镇瓷业馆、博山瓷业馆、广东教育馆和兰铸馆(后改称第二武备馆,专事陈列上海江南制造局所产枪炮等武器)等。所有展品分24类,囊括了教育艺术、农林渔猎、工业交通、科学卫生、海陆武备等方方面面。劝业会各展馆在布局、结构上也各具特色。有的以园林取胜,有的以宫殿称雄,有的精小玲珑,有的外形壮观,有的金碧辉煌,有的雅淡素净,有中式也有西式,可谓争奇斗艳,竞相媲美。

场内外广设商店,金石古玩书画、陶瓷玻璃器皿、中西药、化妆品、工艺品、漆器、绸缎布匹及成衣、南北货、各地土产乃至理发照相一应俱全。会场还铺设轻便的小铁路,花十枚铜元就可坐上火车环游会场一周。会场内有马车、人推车,可随时雇用漫游。会场西北特地修筑一条平坦宽阔的马路,直通场内,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被命名为“劝业路”。此外,还办了《劝业日报》和“劝业银行”。“劝业”成为当时一个时髦词汇。为了扩大这次展览会的影响,清政府还特地在南京玄武门附近举行了一次全国运动会,当时称之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

展会筹办期间,为扩大影响,南洋劝业会事务所曾通过南洋大臣向邮传部呈请发行纪念邮票。南洋劝业会最终虽因“未足称国家大典”而未获准发行纪念邮票,但其使用纪念邮戳、印制纪念明信片之事,在集邮风气未开的清末,均为首创之举,为我国早期邮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由于当时中国重工业尚不发达,展品多为琳琅满目的轻工、农副、工艺、美术等产品,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工商业及市场经济的新兴和发展。有文献载:“浙江馆以陈列丝织品为主,也展出绍兴老酒(获展会银牌奖)、金华火腿、杭州剪刀、天竺筷及锡器、雨伞、纸扇、铜器、锡箔、竹制用具等。湖北馆除其特产外,还有一座仿制的‘黄冈竹楼’。广东馆的许多玻璃制品,引人瞩目。当时,玻璃器皿非常罕见,人们视其珍宝而围观欣赏。广东馆还展出一张海外引进的玻璃桌,晶亮溜滑,惹人喜爱。虽劝业会规定不能抚摸展品,但一些学生不仅看了又看,还摸了又摸,久久不肯离去。此外,福建的漆器、江西的瓷器……均琳琅满目,引人入胜。”开展的6个多月里,近代实业家荣德生曾连去参观三次,说道:“地场大,各省有馆,一次看不了,全国物产有朝气。”

劝业会在当时属于创举,因而审查评奖工作十分审慎。清廷选派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担任劝业会审查总长,负责审查及授予褒状证书。南洋劝业会是对清末“新政”成绩的一次总检阅。在审查总长杨士琦主持下,对参展物品认真“审查性质,分别等第,给以奖章,以示奖励”。最后评选出一等奖66件,二等奖214件,三等奖428件,四等奖1218件,五等奖3345件。这些获奖产品大多是我国传统产品。在获一等奖的66种产品中,以农产品丝、茶、工艺品之染织类居多;矿产、陶瓷、教育品、美术品次之;机械、武备、棉纱、面粉、水产、畜牧各占一二。机械工业品不仅寥若晨星,而且与外国同类产品相去甚远,不足以“炫耀于人而为商战之利器”。

南洋劝业会享誉世界

在南洋劝业会举办的6个月期间,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报道,前往观摩者达20多万人次。此次南洋劝业会,美、日两国都派出了一定规模的代表团前来观摩。

较早来华的外国代表团是日本。日本代表团方面由日本邮船会社社长近藤廉平率领,自马关出发,经满洲、北京、汉口等处,然后前赴南洋劝业会。日本实业界发表观感指出:“首先值得一说的是教育馆的展品,中国创办新式小学校仅过四五年,但男女学生制作的东西有足堪叹服者。其次是汉阳铁厂的产品,萍乡产品的模型,是博览会上的重要成果,足以在世界上夸耀一番”。在考察了工艺馆后,日本实业界认为,清朝工业已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由手工业、家庭工业逐渐向工厂机械工业发展。在观看了教育馆后,日本实业界指出,中国实业教育较为进步,尤其是制图、制作过程;其次为师范教育,原因是在华的日本教习与归国的留日学生的协助。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初等教育还不成熟,尚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日本实业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虽然表面上学习了日本文化,实际上未输入精神的根基。

美国代表团来华较迟。据当年7月29日的《申报》报道,太平洋沿岸美国各商团预备来宁参观劝业会场。虽然美国代表团在南洋劝业会开展后一个多月才来,但是他们在中国受到的欢迎却远远超过日本代表团。一方面,甲午战争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中还记忆犹新;另一方面,时人认为,中国能够禁烟,是美国首先发起的。而且美国率先退还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学生专用款,这些都赢得了国人的好感。当美国代表团远在日本横滨时,中国政府就派出电报局总办唐露园前往日本欢迎,并陪同到沪,还承诺美国代表团坐车免费。

劝学教案篇10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是通过口头语言所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往来。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了一些说话的规矩:面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要怎样说,不能怎样说;对怎样身份的人要用怎样的称呼;对哪些人要用什么方式对他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的说是礼貌的,合乎礼仪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的频繁,恰当、得体、机敏地与人交流,可以有效地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获得他人的理解和肯定,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我。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语文素质,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

王荣生博士在《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一文中,区分了口语交际作为课程内容的三种分类:“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组织中的口语交际活动”“书面语的有声表达”。我们在王志凯与王荣生编著的《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一书中,看到很有创新设计的各种口语说话训练的案例,很遗憾的是,设计者并没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事例进行设计,脱离课本教材的教学设计总会给学生悬浮不踏实的感觉。人的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淀,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口语交际的例子可供我们借鉴学习。

《智子疑邻》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邻人之父与富人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向他人提出建议,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看法,故事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出经验教训:应当谦虚听取别人的正确建议;提建议的时候要明晰自己与听建议人在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关系;不要凭感性冲动无端地猜疑他人;遇事要冷静、理智地分析对待,切忌凭感情做出判断等等。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与友人结伴出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富有智慧而又友好幽默的口语交际情形。以逻辑思辨见长的惠子对于感性十足个性超脱的庄子所说的“鱼之乐”产生疑问,刨根究底以探明原因,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姿态像煞了生活中一些使劲叫真的人:休息时也不放松论辩的专业喜好。人家庄子出游纯属休闲,只是钓钓鱼乐一乐,随心所欲地说说话,表达一下自己的心理感受,惠子就是不管那许多,休闲也工作,一场愉快的休闲活动眼看就要不愉快了,但,最终机敏的庄子以诡辩的方式,偷换了概念,结束了游戏式的争辩,在两位大师交锋争辩的过程中,我们也品味到了一股浓浓的友谊之香,学到了化解不愉快气氛的技巧。学得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技巧,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劝说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说”技能,是需要一定的组织技巧的。《孙权劝学》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孙权最为领导的良好修养和非凡的劝说能力。面对一个只知舞刀弄棒的吴下阿蒙,孙权作为长辈和领导对吕蒙既是关心和寄以厚望,又是对下属的严格要求,第一劝,从吕蒙的小领导身份对其提出要求:当权掌管事务,应当有更高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学习!结果,吕蒙借故推脱。第二劝,孙权没有对其的不听劝诫表现出责备和不悦,而是表示对吕蒙处境的理解,并以自己读书的情况做现身说法,指出并鼓励吕蒙要是想学习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从孙权说话的两个语气词“邪”“耳”和双重否定的句式表达,我们可以看出他那语重心长、殷殷希望和关怀备至之心,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不学习的责备。因此,吕蒙无可推托了,欣然接受了孙权的建议。

《公输》一文中,表现了墨子高超的劝说技巧:①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墨子根据公输意在辅助楚王打仗的工程设计师身份,采用“巧设陷阱,请君入瓮”的策略,激怒公输,义正词严地指出公输的“义”的实质所在,令其难以招架,无可辩驳。根据楚王是大国的王者身份,采用“巧妙设比,迂回包抄”的委婉战术,极力夸饰楚国的富有和幅员辽阔,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在取悦对方的同时巧妙地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道义与实力上都呈现优势的情形下,能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绝不退让,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②劝说的逻辑性强。在劝说楚王的过程中,墨子采用了类比、对比、类推等方法,使楚王陷入自相矛盾中无法辩驳而理屈词穷。③先发制人,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