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4 22:56:51

同一首歌教案

同一首歌教案篇1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同一首歌教案篇2

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二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三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同一首歌教案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高效

在进行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时,要向其中注入人文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现实的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鉴赏能力,从而培养语文思维,不断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一、优化教学模式

语文和数学、物理等学科不一样,极具灵活性。这样的特点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修养,及时地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诗歌的美,从而主动接触诗歌、了解诗歌。例如,应该怎样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是先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还是在理解之前进行诵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对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例如,在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英雄人物壮志难酬的苦闷,学生在与诗歌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背诵;在学习《锦瑟》时就没必要如此诵读了,学生可以在没有深入了解诗歌的条件下先进行多次阅读。

二、深化诗歌内涵

诗歌语句精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诗歌做出拓展,深化其内涵。例如,在讲授《归园田居》之时,对于作者从何处归来进行解答可以让学生主动从文本中找出线索,大多数学生会找到“樊笼”与“尘网”这两个词。教师在学生得出初步答案之后就可以深化文本了,通过对诗歌的全篇分析向学生阐明作者回归园田的原因,是由于官场生活对于作者的禁锢,作者在为官时感受不到自由与快乐,如同羁鸟般体会不到真正地乐趣。这样的话就较之直接向学生传递“从官场而归”的简单层面的答案更容易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更加具体而贴切地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在诗歌课堂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要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为学生将来的多方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类比教学

在众多的教学方案中,类比教学无意是较为突出的。尤其是高中的诗歌教学,将两首或更多相似的优秀作品来作比较,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关于《沁园春・雪》的讲解,让学生在阅读这两首诗歌之后分别作出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为自己选择的诗歌从结构、意境、思想等角度进行优点阐述。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进步的机会,在自行鉴赏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力,锻炼思维。

总而言之,虽然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选择,让学生“乐于学”。无论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对于课本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紧抓文本、亲近教材,全面提高诗歌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阎淑蓉.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甘肃科技纵横,2008(06).

[2]田春艳.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浅见:从一道诗歌鉴赏题说起[J].考试周刊,2008(42).

同一首歌教案篇4

【关键词】 儿歌 激情 悟情 谙情

儿歌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的欢迎。在成长过程中,儿歌往往是孩子们最初的最自然的快乐体验。儿歌虽然短小,却似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感情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是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尝试以儿歌教学作为载体,紧扣教材,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入扣进行分析,让儿童在儿歌教学中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给儿童营造了一种属于他们自己健康的、积极的、快乐的、负责的、有爱心的、有创意的、肯动脑的生活。下面我谈一下个人的一些初探。

一、课始激情情即生

儿歌是孩子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滋养心灵的教育形式,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又充满童趣,是儿童快乐的体验。对儿童品德的形成,美好感情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对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科学合理的运用儿歌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快乐学习。

【案例1】以《我和动物》为例,教材的目的是通过观察、验证,知道一些生物具有生命现象,体验生命的奇妙和神圣。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先给每一个学生戴上一个动物头饰,让其扮演某种动物。接着以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引出课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鞠个躬,/笑嘻嘻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音乐响起,我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音乐停后学生回座位,师问:××小动物,你和谁交上了朋友?××小动物,你认识了谁……学生回答非常积极,都急于想把自己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我们。这样,课堂伊始,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做了充分的“预热”。

在本案例中,《找朋友》这首节奏明快,让人耳熟能详的儿歌给课堂营造了一个极其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个简单的游戏,几阵欢快的笑声,拉近的不仅是距离,更多的是交友思想和交友方法的渗透。

二、课中悟情情更浓

儿歌虽然短小,却是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好的儿歌旋律优美、节奏和谐,情感真挚,孩子在听、念儿歌的过程中,从和谐优美的声音中,领略美好,动情地进入角色。课中若能恰当运用儿歌童谣则能将学生的情感活动步步引向深入,达到深切感受其中的“情”,领悟其中的“理”。

【案例2】以《我和动物》为例,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体验伤心事时好多动物都提到当人类无情地伤害他们时,是最伤心难过的。趁此机会我就出示了“爸爸,我恨死你的猎枪”这样一首儿歌:爸爸,你知道吗?/当我亲眼看见,/你击伤了一只/美丽的翅膀,/我的梦就再也不能飞翔。/就像我是一只小鸟,/就像我是一只小兔,/这样,我的好爸爸,/你心里/就会充满了善良。教学时我先请学生自由朗读,充分体会。再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的多媒体课件。最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或小兔,你会怎样?此时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自由讨论,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的答案:我们要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因为他们是人类的朋友,是有生命的。学生能如此动情和明理离不开这首儿歌的教学。它使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比喻成小鸟和小兔来真切感受动物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十分巧妙地用儿歌换起学生内心的同情心,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有趣的儿歌中知道人类伤害动物的可耻行为。通过换位思考,感受到了动物们的可怜。在富有节奏的朗诵中学生在反思人类的行为,内心受到深深地碰撞。并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四人小组交流得出结论,我们要保护有益动物。可以说,这节课整个过程都非常自然、流畅,情感体验过程没有痕迹,一点也不做作,不牵强,而学生在活泼热闹的活动中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提升,这便是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三、课终谙情情未了

品德课光靠课内的训练是绝对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品德课中的儿歌教学也要延伸到学生课外丰富的活动中去。如通过踢毽子、跳牛皮筋、跳绳、歌舞和游戏等多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儿歌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间,假日边玩边吟唱,使儿歌根植于儿童的生活。

【案例3】以《夏天怎样才凉快》一课为例,在上这一课之前,学生防暑意识并不强。通过调查知道有的学生在大热天去踢球,有的一个人去河里游泳,有的中暑了第一时间采有什么办法也不知道。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课堂上进行了针对性地教学,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防暑措施的更好掌握,课接近尾声时,我设计了一个自编儿歌防暑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创一首儿歌《夏日歌》。学生的创造力极其丰富,最后通过全班努力创作了题为《夏日歌》:夏天到,天气热,火热太阳当头照。/小朋友,要凉快,齐动脑筋办法多。/池里游泳真爽快,家长陪同注安全。/烈日当空勿玩耍,满头大汗易中暑。/冷毛巾,凉开水,快送医院莫耽误。/用水电,要节约,快快乐乐过盛夏。

同一首歌教案篇5

关键词:教学案例 民歌特点 审美情趣

笔者有幸观摩了全国特级音乐教师王平老师的一节音乐课,感受颇深。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抓住民歌特点,激活民歌教学”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围绕民歌教学,阐述在民歌教学中从民歌的地域性、方言性和民歌衬词等特点上入手,加之引导、发现、对比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达到在民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民族文化,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宝贵民族遗产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一、案例实录

1.教学引导

首先,学生看视频、听宋祖英演唱会。问题:(1)演唱者是谁?(2)地点在哪里?引出江苏民歌“茉莉花”。

2.导入新课

(1)老师弹奏《茉莉花》,学生用“U”音唱一唱,老师再范唱;(2)学生唱歌词,老师讲解气息方法并示范;(3)叫俩学生分别唱并对比评价。师:你认为哪句唱得好?哪一句难唱些?(4)情绪处理后再全歌演唱;(5)欣赏这首歌曲(放音乐、出示歌词);(6)跟着音乐唱一次,老师指挥。

3.参与练习

竖笛配奏。(1)自由练习;(2)跟琴吹奏“茉莉花”;(3)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吹奏。

4.走进江南

师:今天,老师让你们听二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来欣赏,仔细听好啊。

师:这是一首哪里的民歌,除了这首《茉莉花》之外,同学们知道的江苏民歌还有哪些呢?

老师导入新课《拔根芦柴花》。

师:我们江苏的民歌实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江浙地区民歌《拔根芦柴花》,曲中透着山野气息,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歌曲(放音乐、出示歌词)。仔细听老师介绍,学生欣赏音乐讨论歌曲速度、情绪跟琴用“luo”来哼唱歌谱仔细听范唱,能够找出几个扬州方言朗读歌词、掌握扬州方言讨论、自由发言分乐句跟琴学唱自己找难点,用老师的方法把难点解决了,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去唱才能唱准、唱好,跟着琴把难点地方再唱一唱,跟琴完整演唱,男女声分乐句来演唱歌曲加进情绪、速度。

5.新歌教学

(1)歌谱学唱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句一句地来学唱歌谱。

(2)老师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来模唱,注意歌词有什么特点(出示江浙方言)?

(3)唱歌词

先朗读歌词,再分析衬词的作用。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跟以前我们所学的歌曲有点不一样,它的歌词中括号特别多,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

师:原来括号里的叫衬词,这在民歌里面经常出现的,在演唱时不要唱得太响(分乐句来学唱歌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钢琴来一句一句地学唱歌词(找出难点,解决难点)。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几个地方唱的不是很好(指出)。

师:这种一字多音的地方,同学们唱得不是很好。请同学们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在此基础上,老师想给同学们增加一点点难度,把这首歌曲表现得更好。

师:我们分男女声来演唱这首歌曲。赏听“采茶舞曲”。

师:茶叶是江南的特产之一,现在我们上茶园去看看吧(放音乐、出示歌词)!

6.说一说江南

师:老师要你们在家收集江南的资料,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江南。如小吃、民歌、诗歌。

学生一起吟诵本册语文教材诗歌《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再揭示课题――“走进江南”。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江南之行,在回忆“茉莉花”的芬芳中结束我们的课,同学们下课!

二、案例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尤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责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王老师从民歌的三个主要特点: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民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学习部分。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创作的。一般是口头传唱,并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它生动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1.民歌的艺术魅力――审美

民歌教学在音乐课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多唱,在唱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民歌的美,去感受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民歌的魅力。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如民歌(或曲艺)的产生、发展、分类、艺术特点等等,也有结合着具体的作品,形象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在理解中消化、吸收,没有死记硬背,把理论知识蕴涵于音乐体验之中。在《茉莉花》教学中,导入完了之后,又用竖笛要学生演奏了几曲《茉莉花》,让学生在竖笛声中体验民歌的美妙,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演奏中亲身去体验江苏民歌,享受音乐美。加上老师那从容、镇定、极富课堂驾驭能力的举手、投足和手势以及情绪的处理一环一环紧扣,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除此,老师还注重将语文的课堂知识积累运用到音乐课堂之中,符合学科整合的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2.民歌多姿多彩的原因所在――地域性

德国的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民歌多姿多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地域性。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因此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就较宽广、奔放。江南地区多为小桥流水人家,因此,江南的民歌风格大多柔美、婉转。所以,民歌教学的导入就从民歌的地域所在入手。在《茉莉花》教学中,王老师的导入就是:利用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演唱的“茉莉花”直接导入学习江苏民歌,了解江浙的地域、人情。”“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江南?”学生有的去过,有的在电视里见过,他们都高高地举起手,站起来都自豪而骄傲地介绍着他们的所见所闻。一番介绍以后,大家对江南已不再陌生,再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茉莉花》衬托下的江南景色,一边介绍江南的风土人情,音乐学习的过程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开始了。

3.民歌艺术的精髓所在――方言性

学生用普通话演唱这首民歌并不算困难,但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民歌的方言性是使民歌独具魅力的关键所在,正是民歌教学的难点。以前,学生一遇到用方言演唱的民歌就发笑,觉得好难听,有的觉得好怪异。于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王老师充分地运用了对比法――江北方言与浙江越剧方言之间的对比,很大胆地提出让学生很意外的要求,让他们用江北方言演唱《拔根芦柴花》,再用浙江方言演唱《采茶舞曲》。让他们自己感受方言演唱为民歌带来的无限魅力。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感到很新鲜,都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尽管学生用方言唱出了一点,但他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很别扭。同样,老师用湖南方言演唱出来的《一根竹竿容易弯》,他们也分析出失去了原有的柔美与婉转。抓住这一精辟的分析,我抛出问题为什么?此时,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民歌有它的方言性。在这个环节以后,学生普遍地反映民歌用方言演唱真好听,并用心去唱好每一句方言。

4.民歌中无意胜有意的法宝――非语意性

几乎每首民歌中都或多或少有衬词,这是民歌的另一特点即非语意性。而如何让学生发现并知道这是民歌的特点呢?我在教学中用了引导――发现法。课上让学生找《拔根芦柴花》中情绪高涨的地方。由于民歌自身的魅力,学生很快就发现《拔根芦柴花》中有一大段衬词的地方让他们唱得很有劲。在这时,老师并不急于肯定他们,而是问这些衬词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引导他们向更深处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一段让你们越唱越有劲呢?”“因为这些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

太棒了!一语中的。

在肯定他们的发现后,老师又告诉学生,歌中运用“芦柴花”“芙蓉”“牡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既美化了歌曲,又透露出纯朴的乡土气息。在后段拓展知识部分,老师还注重将新课标“音乐与相关文化”集中体现,并有机融合,将江南的风光、人情全部融在整堂课中,渗透在学生心中,初步了解了江南好,怎不忆江南的经典!

三、问题思考

1.教师因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挖掘深藏在音乐的奥密,对他们努力的成果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把谈话导入――音乐欣赏――方言学唱――表现歌曲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

2.把握好重点,强调作品的风格,唱民歌就是要唱“味道”。能体现出作品风格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方言)、衬词等。在《拔根芦柴花》中,这几个方面在歌曲中产生一种细腻、秀美的艺术效果,它强化了歌曲的欢快、活泼的艺术风格,使之更加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同学们会表现出对民歌的浓厚兴趣,并乐于演唱。

3.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来进行教学,“民族的即全世界的”。对于一些关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知识,我们就更应该运用多种教学途径来进行教学,绝不能忽视,民族的文化,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让青少年喜欢和热爱民歌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感情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让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努力,在民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让他们了解民族文化,继承发扬宝贵的民族遗产。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同一首歌教案篇6

【关键词】 音乐;创新性教学;想象;探索感受

【Abstract】in the music teaching,everywhere all has displays the student creative opportunity. If the teacher will create the ability the raise to pass through in each teaching link,will inspire the student creatively to carry on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will not need "the standard answer" to fetter the student,such music class church meeting because of will create but is splendid. Under,unifies own teaching practice,chats individual experience.

【Keywords】 music;Innovation teaching;Imagination;Exploration feeling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30-03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1课堂提问时,允许学生创造性地想象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鹿》这首歌曲时,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创新教学内容。这首歌曲有三段歌词,旋律平稳,起伏不大,在歌曲结束(第三段歌词末尾)时,旋律没有做一定的变化处理,让演唱者感觉歌曲是不了了之,似有未完之意。因此,我在歌曲的演唱巩固环节之后,借此时余音尚存,趁热打铁,转入谈话,问学生此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的手陆续举了起来:“还想唱,但歌曲已经完了”、“歌曲好象没有结束”、“歌曲好象不完整,缺少什么”……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了学生“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给歌曲加结束句,并且还提出结束句旋律的走向,最后,再由学生进行积极的创编活动,歌曲演唱圆满完成。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2节奏创编时,倡导学生创造性地探索

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组成的,是组成旋律的要素之一。以往教学都是先让学生读会歌曲的节奏,然后学曲谱。但实际上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以及再创造的机会,倡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造性地发现。如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就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创造的平台。其实学生对节奏的创编能力强大,只是要把它们变成文字版的形式展现,对学生来说有困难,因而挫伤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大胆实践创编,我来做他们的笔下“代言人”,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记写学生的精彩表现,之后将学生创编的节奏作为礼物送还给学生,学生再以相同的形式送“礼物”给老师,老师将其做为学生的个性展示记录收存。这样设计,学生体验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既发现了自身的能力价值,又激起了个性的形成,还有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习更加充满了自信。

3听赏乐曲时,尊重学生创造性地体验

以往的欣赏教学,都套用固定的模式:整体(初听并介绍背景、作者、内容等)――部分(分段欣赏,力度、速度、情绪上的变化)――整体(再次感知),学生的思维被牢牢地禁锢在此模式中。音乐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且多姿多彩的。如在欣赏《野蜂飞舞》时,我让学生跟着感觉走,情绪随音乐流动,听完曲子,让学生谈谈感受。同学们纷纷说“我好像看见了千军万马拼死在沙场……”“我的心被高高地悬着,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又好像是一只小船,在大海里与风暴进行着激烈地斗争,最后获得了胜利……”每位学生的答案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学生们自身的真实体验。作为教师,我们能扼杀他们丰富的想象吗?千万不能。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4歌曲创作时,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感受

我们常听见学生将一首学过的歌曲歌词,改变成幽默风趣的新歌词广为传唱,或故意变一变花样唱,在这种游戏中,他们充分地享受着变化所带来的快乐。这种现象从音乐创作学习的角度来看,说明儿童具有潜在的音乐创作能力。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通过音乐课教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满足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引导他们的创作,培养一种创造力思维,并及时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获得欢愉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用歌声唱出我对学生要说的话,首先让学生感到音乐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不是遥不可及,同时在教《谁唱歌》、《大雨和小雨》、《对花》、《打花巴掌》等歌曲时,适时地积极鼓励学生去创编歌词,提高创造能力。

5音乐实践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的一节活动课时,因为缺少音响资料,课本中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旋律又不完整,借助书上出现了的没有旋律的第一段歌词部分,我建议学生们运用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比如“说唱”),进行自我创编。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有运用快板形式说唱的,有用拍手歌谣形式的,还有运用流行音乐中的“rua bo”进行说唱表演的……,歌曲演唱异彩纷呈,学生各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同一首歌教案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教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63-1

一、案例背景

我校教学构建了“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个主要环节的教学基本模型。“目标导学”指学生明确一节课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导学稿等方式来呈现,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有需可学地开展教学活动;“自主研学”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自主学习;“合作解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研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反馈提升”是为了检测学习的目标达成度,通过当堂练习查找缺漏,课后进行修补。

二、案例描述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七单元Reading的一首诗,诗名Seasons of the Year.下面是笔者执教这一课时的过程简述。

课前准备,我告知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抄了一首学生很熟悉的《静夜思》,而且用红笔标出“光,霜,乡”为,后面的“rhyme”做了铺垫。一上课就通过这首古诗介绍今天学的文章体裁为诗歌。

情境导学:上课时,首先请学生看一小段视频,回答一个问题How many seasons are mentioned(提到) in the video?引出本节课话题 Seasons.然后,呈现图片,创设情境,教新单词,让学生了解四个季节的特征,初步体验四季的自然美。

自主研学:(任务一)学生借助黑板上《静夜思》的韵脚“光,霜,乡”了解rhyme,浏览全文,尝试完成句子 rhymes with ,找出韵脚。练习[][eI][aI][a][][u][][I]发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任务二)学生赏析“lazy afternoons by a pool”,说出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在诗歌中找出类似的句子“trees and flowers forget to grow”“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合作解惑:(任务一)学生欣赏教学光盘的课文视频,思考如何朗诵这首诗歌,小组讨论总结出朗诵要求有:正确、清晰、大声、有感情等。先个人练读,有读不准的词向组内成员请教,力求正确、清晰、大声朗读;之后小组分段有感情地赛读;最后全班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任务二)教师根据最喜欢的季节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请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成一幅画,然后看着图画用英语流利地说出一段话,要求能表达清楚季节特征及该季节里可以做的事,体现出该季节的美。

反馈提升:(任务一)学生完成自编检测练习【夯实基础】【走近中考】部分,以巩固本课时知识点。(任务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出的首字母填空,合作完成一首新诗。

三、教后反思

1.反复朗读韵脚,练习发音,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朗读可以让学生注意词句的准确度,把握内在节奏及诗作作者渗透情感的各个角度。对于节奏感较强的诗歌,可以在朗读中伴以动作、节拍;对于写景的我们可以配放背景音乐,如本课时写季节的诗歌配以《秋天的童话》朗诵。老师要善于营造气氛,充分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仔细赏析语言,丰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著名美学专家朱光潜说:“诗比别类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可以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英语诗歌也是如此。如本课时的诗歌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如“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 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生动的图画。画里,蜜蜂和蝴蝶像顽皮的孩童在芬芳的花丛中快乐地玩耍,又机灵地躲避了春天的阵雨,拟人手法赋予它们人类的灵性,语言精简优美。

同一首歌教案篇8

关键词: 音乐 中学英语课堂 教学方法

一、发现音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最早接触到英语课堂上的音乐是在2000年,是在湖北省武汉市进行的一次“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比武大赛”上。有一名上海的英语教师在课前的热身阶段,让学生们齐唱了一首奥斯卡获奖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Eidelweiss”,虽然只是短而简单的一首儿歌,但是它带来了快乐自由的课堂气氛,给观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发现我们使用的广州版英语教材“Success with Engliah”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一首与单元内容相关的歌曲,只是大部分的英语老师都忽略了它。我还发现中学生们很喜欢唱一些英文歌曲。我不禁开始思考: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如果利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把它带进课堂,一定会很受学生的欢迎,可以在课堂中注入新的活力。然而,英语课堂上有大量的学习任务,引入音乐的切入点在哪里?怎么样结合才适时适度呢?

2006年10月到12月,我在英国参加了两个月的英语教师的培训学习,亲身经历了很多充满音乐的语言课,才知道把音乐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在英国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教学手段。通过专题课“Music in English Teaching”,我了解到音乐可以在语言教学中发挥很多的作用,语言老师们可以自主地找到切合点,灵活自如地用音乐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下面是两个音乐在语言课运用的课堂案例。

课堂案例一

教学地点:Saint Mary’s College

学生:25名中国教师

教学内容:口语课

座位安排:分成五大组,每组五人围坐一张大课桌。

教学过程:

1.导入:你做过梦吗?梦分为很多种(恐怖梦,预兆梦,,荒诞梦……)

2.同学们在自己组内自由讲述自己做过的梦

3.每组一名代表发言,把自己组员们的梦与全班其它组分享。

4.两首小诗:“The Impossible Dream”

5.老师边弹吉他,边教唱一首歌“The Impossible Dream”

反思:老师整节课围绕一个“梦”的话题,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开口讲英语,有分组讨论,有全班发言,有朗诵诗歌,音乐出现在课堂的升华部分。当老师边弹吉它边教这首与“梦”有关的励志歌曲的时候:“...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s...”我们对梦的理解有了深刻的情感体念,“dream”有时可引申为理想、抱负。

课堂案例二

教学地点:约克市语言培训中心

学生:25名中国教师

教学内容:听说课①

座位安排:分成五大组,每组五人围坐一张大课桌。

教学过程:

1.导入:“Can music tell a story?”

听一段音乐,闭上眼睛,自由想象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想象可能的情景甚至故事描述出来,与小组同学分享。由此得出“音乐里面是包涵有故事情节的”。

2.每名学生都有一张印有歌词的纸,看这首叙事歌②的歌词并观看这首叙事歌的MTV,改正歌词中的错误。

3.回答一个问题:Who is telling a lie?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这首叙事歌的大意。

4.分成三人一组,分别扮演证人、警察、杀人犯,根据歌词提供的故事情节,编对话并表演。

5.小游戏:用歌词来回答问题

(1)全班每人唱任意一句英语歌,并把它写在黑板上。

(2)两名学生,一名扮演记者,一名扮演影星,记者提一些采访常问到的问题,影星必须用黑板上的歌词回答,结果,这个对话超级搞笑。

Interviewer:How old are you?

Film star:I am a big big girl.(歌曲“Big Big Girl”)

Interviewer: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are free?

Film star:When I was young I listened to the radio.(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

Interviewer:Would you like to talk anything about your family?

Film star:We have joy we have fun we have season in the sun.(歌曲“Season in the Sun”)

反思:在这节听说课上,老师完全以音乐为材料,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还通过表演短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最后的轻松游戏,都是把唱歌和口语对话结合起来,带来妙趣横生的效果。我由此得到启发,音乐里有故事、有口语、有对话,还有快乐,它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

另外,我们还实地观摩了一些小学的语言课,音乐、舞蹈、表演在课堂上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老师们很擅于把新教授的单词、句子用学生熟悉的旋律编成歌曲,课堂的后半期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在唱歌、跳舞或者表演,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来巩固操练教授的新知识,课堂也因此而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二、研究音乐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老师擅于适时地利用音乐,创造性地改编音乐,自信地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这对英语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然而,对学生却起到了一种积极的示范作用,还能提升个人魅力。

英国教育家Garde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著名的教育观:“Teachers could use eight intelligences in their teaching,they are linguistic,logical-mathtenatical,spatial,bodily-kinesthetic,musical,interpersonal,intrapersonal and naturalist intelligence.”③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具备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和运用到八种智慧和技能,其中就包括音乐智慧。面对一个多才多艺、敢于展示自己的老师,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也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开发,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念的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产生。

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利用中小学各学科进行美育也是新课标对老师们提出的要求。如何找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是新课标对老师们提出的另一个要求。基于这两点,把音乐带进英语课堂教学就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此,我们在英国老师的指导下专门学习和讨论了“Music in English Teaching”这一专题,知道音乐在课堂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Gap-filling.听力材料。

2.Singing.学唱歌曲。

3.Warm up.导入。

4.End of activities.升华学习内容,如上案例一。

5.Creating atmosphere and mood.营造气氛,消除学习疲劳。

6.Role-play.口语材料,配乐表演。

然而,活动教学的设计原则之一是灵活性,音乐教学法在课堂中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以上六种,老师应该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课堂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比如: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刺激学生开口讲英语,比如运用实物、图片等。何不尝试让学生闭上眼睛凝听一段大自然的纯音乐,鼓励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画面中的人、物、风景怎样用英语表达出来。

教法适应学法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英语老师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语言实践活动情景和话题的创设者、语言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及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帮助者。

三、把音乐带进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

通过大量的观摩、学习和反思,我大胆地尝试把音乐带进课堂,在学习别人的方法的同时,还结合学生的喜好进行了改革创新,让音乐活跃课堂。

1.两周学唱一首新歌。在教室的电脑里,我安装了千千静听,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的英文歌,词曲同步地播放,学生们可以像唱卡拉OK一样地跟唱。我们课前热身也唱,课间学习累了也唱唱。耳熟能详,积累下来,学生们能唱很多完整的英文歌曲了,当然也理解和熟记了歌词。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也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及他们的生活中。他们主动去搜索发现好歌,并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这何尝不是一种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呢?

2.调节课堂气氛,形成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念,保持学习积极性。在英语课上,学生们最开心听到我说:

“Maybe you are tired now,let’s sing a song.”

“Today the English class will be a little boring,If you can do well,I will let you enjoy a new song.”

“Now 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the loser will have to sing a song.”

学生们往往觉得英语要背的东西太多、太累,语法太严格,这些不好的学习情感体念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英语老师们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由此产生的厌学情绪和后进面大的问题。适时地在课堂上引入音乐歌曲,起到了调节神经紧张、愉悦身心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之一就是教师要有寓教于乐的能力。

3.扩大词汇量,丰富句型。歌曲中的单词、句子很多都是很常用的,与生活很贴近的,对于写日记、作文都是很适用的。在欣赏或者学唱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板书几个常用的词语或句子,要求他们记在自己的单词集里并大胆运用。比如说Pillow,quilt,encourage,braek one’s heart,Don’t give up on half way,soul等都是从歌曲中学到的。在学生的日记中经常能看到从歌词中“借”来的词语。

4.学语法。歌词中有句子,句子中有语法,对于学生来说,歌词中的语法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因为音乐是一种时间性较强的形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英语老师都知道,评讲练习和语法的时候是很枯燥的。然而,有了歌声和音乐就不同了,因为我们的语法几乎都能在歌曲中找到。在评讲练习或者教单词短语的时候,我和学生总会很容易地联想起一些相关的歌曲,他们会跟我一起大声唱出来,课堂总会因为这些“小插曲”而活跃振奋起来。比如,以下歌词中的语法可以让学生们记得很牢。

I wonder how,I wonder why...(引导疑问句作为宾语从句的词语都有“疑问”的意思,例如wonder,ask,not sure等)。

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Wherever,whatever这两个词语没学过,但是通过这个歌词,学生学会了它们并知道怎么运用。)

Fly with me just like a bird.Go with me in the perfect world.(介词like的用法,后面跟名词)

有一次,在完形填空题中,有一个题目要在joyful,joy,joyfully中作选择,这些单词目前都没有学过,但是学生们能很准确地得出答案,为什么?原来是一首他们记起了歌词“We have joy we have fun,we have season in the sun”,推断出joy是一个与fun(已经学过的单词)的词性和意义都差不多的词,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名词,意思是“快乐”,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和联想推理能力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5.做听力。听歌填写所缺的单词,或者听叙事歌后,对有关歌词内容、大意方面做选择题,是到目前为止最受学生欢迎的听力练习。在学唱新歌前,我通常会先让学生做有关歌词的听力,让他们更仔细地去推敲歌词和句子意思,再跟唱几遍,学生就学会了。

6.培养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中的音乐让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找到了自信和希望,因为在唱歌学歌方面他们不一定比别人差,我这种新的尝试,让部分厌倦英语课堂沉闷死板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大量的事例和研究都证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辅相成,音乐美术等审美能力与智力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学认为,应重视培养初中生道德利益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2006年,我校举行“英语晚会”,我的学生因为有了平时的锻炼和表演唱的基础,很多学生都争着想上台表演,最后他们别出心裁地自创了歌曲联唱、口语和表演为一体的舞台剧,夺得了第一名。

2007年冬,在广州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期总结会上,我被推荐到市21中上了一堂展示课,课文内容是关于“Pandas”。在课堂的后部分,我为学生们唱了一首《熊猫》,并鼓励他们由这首歌展开说话。我的歌声引来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由这首歌谈到熊猫的习性、现状,以及如何救助大熊猫等,说出的许多精彩句子更是令听课老师们感到惊喜,这就是音乐给课堂带来的活力。在后来的评课讨论中,有些听课老师肯定了我的这一做法,也有老师提出“如果能把这首歌改成英文版的就更完美了。”

值得肯定的是我适当地在英语课中引入音乐给广大的英语老师们创设一个反思讨论的平台,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音乐和英文歌曲是英语活动教学法中最动听的音符,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掘自己和学生的音乐潜能,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让英语学习更快乐,让学生情感体验更深刻。

注释:

①听说课,其实这节课是在研讨专题“Music in English Teaching”,老师旨在以一堂课为例,引导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音乐可以发挥很多的作用。

②叙事歌:这首叙事歌的内容是在一场凶杀案发生以后,警察、证人、嫌疑犯各自的供述的内容。

③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力和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它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5:108-109,165.

[2]傅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09.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96.

[4]沈建军.音乐与智力.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84.

同一首歌教案篇9

关键词:《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案例 分析

说到诗歌,我们就会忍不住从以前的《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想到现在海子、舒婷、顾城等。静心聆听,每首诗款款而来,让人怦然心动。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在诗歌教学情况令人担忧。有的老师只要求学生自己读读、背背;有的老师只有单纯的讲析,在词句,技法上过于纠结。该如何上好现代诗歌呢?我以《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意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学应“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力图贯彻这些理念。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我作了以下尝试:既尊重诗歌本身特点,以读为线索:不把现代诗歌肢解,以诗歌的感情为线索,双线贯穿,读懂诗歌。

教学思路以“听读――吟诗――赏读――拓展”为序组织教学内容,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训练学生读写能力。在教学目标上,着重放在两个方面: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棵树”的艺术形象;二体会诗文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瑛的一首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试着来聆听心之音乐,欣赏心之舞蹈。

(二)听读后赛读,初步感情:

师:听完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洋溢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骄傲(自豪)。

师: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读全诗,然后选出自己喜欢章节读给大家听,尽可能把骄傲的情愫表现出来。

(男生读自选章节;女生读自选章节;互评谁更优秀)

女生:我认为我骄傲,我读的比男生有感情。

(三)吟读,认识树的形象。

师:树,触目可及,极其平凡,这棵树凭什么骄傲呢?请同学们浏览全诗,思考:我骄傲,因为我是一棵( )的树?从文中探寻答案。

生:生长在中国大地上,从第一章节第一节看出。(读第一节)

生: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从第一章节第二、三节看出。

生:热爱生活,关爱人民,为人类造福,坚信明天更美好幸福,

永远忠诚于人民,从第二章节可看出。

(学生在读中找答案,不自觉的就分析了其中的字、词、句)

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比较准确地把握对这棵树的认识,正因为它――(回顾板书)所以它可以自豪地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四)品读,理解树的精神。

师:根据以上分析,这显然不是一棵简单的树了,它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呢?又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感情?

生:这棵树象征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人。

生:抒发了作者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品读中,再次分析关键的词句)

师:那你知道有哪些像这棵树一样的人吗?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建设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生: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冲破重重险阻,献身国防科技;

生:汶川大地震中像谭千秋一样的教师,临危不惧用自己的身躯顶住塌下的泥板,用自己的死换取学生的生。

师: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我们看到了奉献,也看到了牺牲的精神。

师:在对这棵树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我们再来齐读诗的5-12节。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体验。

师:现在,我们试着给它写上第三部分,老师给大家一个开头:假如有一天,我死去,――请同学们接着写下去。提示:要能体现作者为人民服务,献身人民的精神;继续体现本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运用联想、想象的语言特色。

(给足够的时间,可以小组交流后再全班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写得真是不错,很多诗句可圈可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诗人李瑛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生:假如有一天

我死去

我便平静的倒在大地上

……

让我尽快地变成煤炭

――沉积在地下的乌黑的煤炭

为的是将来献给人间

纯洁的光,炽烈的热!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在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到了骄傲,一种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的自豪。

师:诗人是一棵骄傲的树,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一棵正在沐浴阳光,吸取雨露,茁壮成长的树,而你们也必将长成一棵棵可做栋梁的参天大树。今天我期待你们!我相信,明天,将有更多的人来赞美你们!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选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

2、阅读同时期其他诗人的现代诗歌,举办小小赛诗会;

3、仿写自己喜欢的风格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案例反思

现代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因此,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倡多形式读,体会诗歌魅力。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敲门砖。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要求是: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文字朴实,情感真挚感人,读出感情才是重点。在这节课中,我先组织了听读,“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译其意味”。自由读后再男女赛读,对“骄傲”有进一步体会。此外,还进行了齐读等,特别是读写练习后再读第三部分,这样学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达到“诗言志,诗言情”。

二.在品味中领悟诗意。诗歌语言生动、凝练,因此,很多老师把诗歌分解的肢离破碎,学生听到一堆字、词、句的分析,眼中没有了完整的诗歌。无怪乎舒婷在这听完某位老师的《致橡树》后感叹,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因此,我尝试了把这首诗歌重点不放在词句赏析上,让学生在领悟诗意中分析词句。学生要理解树的“骄傲”何在,必然会从字、词、句入手,这样,以情贯穿,既品味了诗,又保持了诗的完整性。

三.读写结合,深化情感体验。诗歌的仿写,几乎每位老师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但如何操作,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这堂课,因为本诗是节选,我给了学生第三部分的第一句开头,让学生发挥想像去写,但必须牢牢抓住全文的情――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之情。学生在写诗中,就会把自己当作诗人,结合前面两部分写作特色,去揣摩,去感悟。仿写中,深化了情感体验。

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光靠一首诗,一节课是不能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课外可推荐学生多读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在平时生活中,也可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总之,本节课既力求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又对现代诗歌教学作了小小尝试,两线贯穿全课,让学生领悟诗意。

同一首歌教案篇10

【关键词】案头工作 演唱歌曲 曲式分析 歌词理解

歌唱是一门艺术,其魅力在于直接用人声来表情达意,用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古代唱论《乐府传声·曲情》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唯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①。一个演唱者的演唱是否成功,除了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在于其对词曲音乐的理解。歌曲是词曲作家创作出来的,词谱是没有生命力的,演唱者的天职就是将词曲有声化,运用声音控制的技能技巧,把谱面上的音乐经个人理解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一首乐曲之前,必须有一个消化、创作、诠释的过程,这就是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做的案头工作。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拿到一首作品就开始歌唱,没有静下心来细细推敲,没有做细致的案头工作。所以,很多人虽拥有一副好嗓子,但唱出来的歌曲却不感人,缺乏生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案头工作呢?笔者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拿到一首作品时,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及简历,研究作者创作的风格特征。不同的作曲家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各个作曲家的作品之前,对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要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作品特点做出相应的处理。譬如莫扎特的音乐以典雅、流畅、秀丽、明朗为主要风格特征,那么,在演唱莫扎特的作品时,就要以中等音量的优雅、从容的声音做柔和、连贯的演唱,切忌夸张的情感表现和过度的力度对比;而在演唱威尔第的作品时却恰恰相反,他的作品大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英雄气概,声音就要求有力、慷慨激昂,以表现戏剧性的特点。

第二,要对作品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要认识到作品的基本立意,熟读词曲,大量地查阅作品的背景资料。譬如《黄河颂》这首歌曲,它选自我国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其中,在歌词上,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整首歌曲旋律激昂,曲调壮阔,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演唱这部作品时,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基本立意,把其中的词曲内涵理解到位,体会到这种宏大的气魄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第三,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剖析。准确地把握作品曲式中分段、分节中的变化,掌握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疏密以及表现术语所规定的一般处理方法。《乌苏里江》是一首女高音演唱的难度极大的歌曲,其主要的难点在于情绪的变化。这是一首带引子与尾声的三段式作品[引子+A+B(a+b)+A1+尾声]。第一段慢板,感情深沉,吐字要有力。结束音在小调音上,郁愤不平;第二大段分成a、b两小段,先弱起,逐渐强,速度加快,旋律明朗,须唱得嘹亮,以喜悦、激动的情绪歌颂共产党救穷人出苦海;第三段第一小节以高八度的旋律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最后尾声以高难度的快速跳音和高亢有力的高音结束全曲。歌曲还采用了大量装饰音、倚音、三连音、六连音,丰富了歌曲感情的表达。

第四,提高文化修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根据歌曲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内容,结合其词曲的内涵,划分层次与高潮,体现重点段、句,尤其是重点字。一首歌曲中大量歌词的咬字发音是一带而过的,只有几个重点字才是主要的、应该强调的。歌者要把纸上的词曲唱活,并进一步雕琢成艺术品,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重点字要选得准、用得巧,使之在歌曲的演唱中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会起画蛇添足的破坏作用。重点字的突出和强调,随歌曲情感意境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着色”方法,如变换音色、改变语调、调整音长等。像歌曲《白毛女》中“哭爹爹”一段,有3个重点字“霎”“爹”“惨”,各用不同手法。全曲第一声“霎”字用类似直呼惊喊的强咬,声惊四座、扣人心弦;“爹”字采用了紧咬缓发的手法,即咬得紧,但急于发音,又不换气,将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个重点字“惨”,运用加重音头、带有抽泣和哭腔的色彩唱出。重点字的突出和强调,给人留下了撼动心灵的不可磨灭的形象。②

第五,在具体的练唱中要尽量“兑现”各种设想,看是否合宜。因为想与唱还有不少距离,往往设计合理,但实践中又不见得合适和行得通,这就需要在具体练唱中进一步去粗取精。同时注意要多小声、少大声的巧练,要多练“绝活”及难点。在每次练习结束前,必须坚持完整不间断地唱几遍,使各种艺术设想能真正渗透在整个演唱中,并进一步在演唱中揣摩,看其是否合宜,是否有艺术特色。

最后,在以上几项案头工作的基础上,应对歌曲演唱的钢琴伴奏部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钢琴伴奏是声乐艺术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声乐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作用是为人声旋律配备和声,丰富其音乐性,且在声乐作品的前奏、间奏及尾声处,钢琴还会以独奏的形式出现若干小节,故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与声乐演唱的艺术表达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从其音型、和声、织体、节奏、旋律等方面全方位地去研究。

综上所述,演唱者在演唱之前所需做的案头工作是一项细致、综合的工作,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和前提,它对演唱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认认真真地将这项工作做好。

注释:

①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

②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86.

参考文献:

[1]华乐出版社编辑部. 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尚家骧. 欧洲声乐发展史[M]. 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