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6 11:22:11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篇1

在这份遗嘱写成后的一个月,莎士比亚去世了,死因是他在参加作家朋友本·琼森举办的聚会上染病发烧,久病不起后死亡。莎士比亚死后被安葬在他的故乡——沃里克郡艾马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的一座教堂中。

莎士比亚去世后,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房产留给了大女儿苏珊娜·霍尔,留给小女儿朱迪思300英镑,把其中一个床留给了妻子安妮·海瑟薇。在那时,床等家具往往是留给妻子的唯一遗产。一般来说,通常将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其次的留给妻子。

据悉,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已公布的档案中,还有拿破仑、简·奥斯汀等众多名人的遗嘱,这些遗嘱的时间跨度从1384年一直到1858年,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可以在网上自由浏览、查询这些珍贵的档案文件。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享有盛誉,但历史对他的妻子安·海瑟薇却很漠视。数百年来,学者专家笔下极尽丑化之能事,说她是一介村妇,倒霉的莎翁不幸被她缠上。而因莎翁遗嘱来提及妻子名字,更有说法认为莎翁视海瑟薇为人生污点。近日,因《女太监》名噪一时的女性主义作家葛瑞尔却以新作《莎士比亚的太太》为海瑟薇叫屈,书中指出莎翁并不仅仅是这段婚姻的受害者,他抛妻弃儿的行为也非合格丈夫。

尽管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地位,但其妻海瑟薇却臭名昭著。传说26岁的海瑟薇引诱18岁的莎翁,怀孕后逼婚;为摆脱悲惨的夫妻生活,莎翁逃往伦敦成为剧作家。由于莎翁遗嘱未提妻子名字,人们认为莎翁视妻为人生污点;而海瑟薇偷人产子、和小叔搞的丑闻也传得沸沸扬扬。

最近终于出现替海瑟薇抗辩之声。女性主义作家葛瑞尔新作《莎士比亚的太太》深入检索历史档案抽丝剥茧,追踪莎翁的家庭生活,重构两人的婚姻实景;让海瑟薇以新面目跃登纸端。

葛瑞尔追查,海瑟薇出身于虔诚的新教家庭,学过认字,但不会写作。读中学的莎士比亚凭文采赢得海瑟薇芳心。对海瑟薇诱婚的说法,葛瑞尔指出当时女子平均27岁才出嫁,26岁的海瑟薇不算老姑婆,况且她有家产,犯不着勾引“没钱的小伙子”。她揣测是莎翁和海瑟薇共谋怀孕计划,逼双方家长同意婚事。

葛瑞尔发现莎翁夫妇“婚姻生活几乎都分居两地”,她查不出莎翁在双胞胎受洗后迁居何处。不过她推论两人尽管分居,不一定失和,因为16世纪英国“抛下妻子另住”是犯法行为。即使莎翁遗弃妻小,但海瑟薇并未告官,明显为了保护丈夫。

葛瑞尔诠释莎翁与妻子的关系很具说服力:他们有真爱,至少曾经有过。莎翁创作的十四行诗,是由妻子身上得到的灵感。莎翁也应当心知肚明妻子所忍受的,以及对他的付出,因为“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角都是长年和丈夫分离但仍忠于真爱……海瑟薇或许就是原型”。

史家忽略的事实,葛瑞尔也引用为佐证:当时的幼儿因营养不良,几乎半数会早夭。但海瑟薇的两个女儿都长大成人,独子哈姆尼特死时已11岁,所以丈夫出走后,这个顾家的妻子必是全力养育小孩。葛瑞尔在强调女性坚强自主时,不忘照顾海瑟薇内心的温柔面:她渴望丈夫回头,担心他出轨,“海瑟薇清楚伦敦满街都是”。

采薇教案篇2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集中到学习对象上。通过平时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对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上课开始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弱小”两个字,然后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孩子们看了看拼音,齐声说:“认识,读弱(ruò)小。”接着我问:“你们认为我们班谁是最‘弱小’的?”话音刚落,平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一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班长说:“我认为易琪睿是最弱小的,他又瘦又小。”话音刚落,那边也有人说:“不对,他不是最弱小的,他打架可厉害啦!”这时,慢条斯理的谭龙洋说:“我认为现在的冷州是最弱小的,因为他扭伤了脚,不能和同学一起玩耍,多孤独啊。”马上又有人反驳:“我认为……”讨论声不绝于耳,争论声也一浪高于一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这时,刘星彤站起来说:“老师,究竟怎样才算‘弱小’的呢?”他这一问,教室里顿时平静下来,目光全集中在我身上。我知道授新课的最佳时机到了,于是我迅速地在黑板上把课题补充完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希望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把阅读权交给学生,熏陶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我提出了问题: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野蔷薇不同形态的句子吗?话音刚落,学生们就拿起笔在书上勾画起来,不一会便纷纷举手汇报:

1.“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2.“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地读这两句话,能读出什么?学生一遍遍地读句子,然后举手汇报:“我从第一句读出了蔷薇的美丽”。“我从第一句读出蔷薇不仅色彩鲜艳,还芳香扑鼻。”“我从第二句读出蔷薇受到大雨的摧残,真让我同情。”“ 我从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看出蔷薇的弱小和可怜,使人觉得非常惋惜。”接着我问道:“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你看,它们在暴风雨中无助地摇晃着……你会想到什么?”这下可热闹啦,有的说:“多么可怜的花儿,多么无情的雨呀!”有的说:“我想我要是有一把雨伞该多好呀,我要去为这些美丽的花儿挡住雨。”还有的说:“我想要是这时雨停了该多好呀。”我又问:“此时的蔷薇花和5岁的萨沙相比,谁更弱小?”生齐说:“野蔷薇花!对呀,在萨沙的眼里野蔷薇花是弱小的。他是怎么做的?”全班学生纷纷举手说道:“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他想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伤害。”“是啊,因为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所以萨沙自豪地说……”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我不是最弱小的!”可就在这时,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时上课爱开小差的谭龙洋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小手不停地摇晃着,我知道他有特别想说的话,于是我问他:“你想说什么呢?”他说:“我认为野蔷薇花不是弱小的。”“为什么?”“因为它可能保护了它下边的草芽啊,所以我认为野蔷薇不是最弱小的。”此刻我心头不觉一亮,情不自禁地说道:“是啊,野蔷薇保护了比它弱小的草芽,因此它也可以自豪地说……”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地大声说道:“我不是最弱小的!”此时在学生的心中已经产生共鸣:只要你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你就不是最弱小的。

三、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是给出一个比学生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更简要、更完美的“标准答案”,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观点、个性化的感悟,创造性地表达人生。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一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使他们知道:如果你谁也帮助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我们应该关爱和帮助比我们更弱小的人和物。

于是我提出:“在父母的眼里你就是最弱小的,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是弱小的吗?” 学生们大声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又问:“那在你的眼里,什么又是最弱小的?你又会怎么做?”问题抛出后,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眼里,任何一种小动物、花草等植物,以及弟妹、长辈、孤儿等都可能是最弱小的。)

不一会儿,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我眼里,小蝌蚪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保护他们,劝阻那些抓小蝌蚪玩的同学。”有的说:“在我眼里,灾区那些失学的儿童是最弱小的,所以我要节省零花钱,把它们存起来寄给那些孩子。”还有的说……

采薇教案篇3

47岁的紫薇,在天津长大,是爱新觉罗家族最年轻最具实力的女画家。

她玩起来超疯

爱新觉罗・紫薇是一位有着皇室血统的中年女子,一双深井般的眼睛,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非凡的气质。

紫薇对艺术创作极其严肃,生活中却大大咧咧。来北京十几年了,至今不分东南西北,甚至连自家地址都说不清楚。

但是,生活中她很在行,做菜,洗衣服,收拾屋子都很麻利。她喜欢打乒乓球和保龄球。不爱看电影,因为电影院不让吸烟。

她生性恬淡,不求奢华,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管多高档的衣服,只要穿着不舒服,拿起剪子就剪。袜子松紧口剪断,内衣腿剪掉。紫薇到商店看准了一双鞋,立马掏钱买下,脱下旧的换新的,将旧鞋包好,丢在垃圾箱里。皮鞋从不擦油,一直穿到扔了为止。

刚从天津来北京时,家人让她买菜花,她竟不知道菜花为何物,到处向小贩打听。买回家后,愣不知从哪儿下刀。不过,现在她能烧一手好菜,不管西餐还是中餐。

在日本时,一位教授邀紫薇去他家。因时间尚早,紫薇就进了一家店打电玩游戏,一玩就忘了时间。同行的人催她,她头也不回地说:“不去啦。”此事被日本一家媒体报道:紫薇给人一种神秘、摸不透的感觉,她的画挺好,玩起来也疯。

“我自己就是财富”

10年前,紫薇在天津开了一个绘画班,教学课目为宫廷画派国画,分一级竹石班,二级山水班,三级花鸟班。自己编写讲义和教材。她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

已到不惑之年,她仍然独身。“如果有合适的,我想我会结婚,我不主张独身。”她坦言。别人总觉得她条件太高,很少有人给她介绍对象,而她又不习惯自个儿找,偏偏喜欢“介绍”这种方式。

“我现在独身一人,没恋人,也没情人。我的家庭教育很严格,父母历来要求我们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地做人。搞对象可以,结婚可以,弄一个情人先混着,那可不行,家庭不允许。其实,结婚并不难,但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很难。人家给我算了一卦,说最近能有喜事,我就等着吧。“

长辈虽然关心紫薇的婚事,但从不唠叨,平时他们最关心的是她的画长进了没有。

紫薇的画在海外能卖很好的价钱,但她从不存钱。她说:“我自己就是财富!”

紫薇不做那种明星式画家。她喜欢过平静的生活,在画室里默默地画着紫薇花、山水、墨竹。累了,就去打打保龄球。

撕画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六七岁时,紫薇开始跟父亲学习传统书画。

16岁的紫薇初中毕业了,但她不想升学,不愿在板凳上一节课一节课地熬,觉得听那些自己不喜欢的课,实在是浪费生命。她愿自由自在地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父亲上班走了,紫薇就自学画山水、花鸟。她从家藏历代祖先的真迹中揣摩,特别是轩昂的王者风范。为掌握国画的传统技法,她几乎临遍了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同时,她又不忘吸收油画的长处。为画好花鸟,春天到公园写生,还要拍大量的花卉照片,回来进行观察。天长日久,她几乎对所有花卉的形态烂熟于心。

后来,街道分配紫薇到糖果厂工作,每天坐在案边包水果。别人一会儿包一大堆,紫薇只能包几块。她觉得每块糖都是艺术品,每包一块都要反复地看看包得好不好。3天,就被辞退了。这正中她下怀,那种单调刻板的工作,她实在不感兴趣。

她做过临时工,跟全国第一裱画师范师傅学裱画,一个月二三十元钱,但每天过得美滋滋的。有一天,天津商厦的人买她父亲的画,发现紫薇的画也不错,而且价格便宜,就买了。虽然一张才卖几十元,但紫薇高兴得不得了,她觉得自己的创作被人承认了。

有段时间,紫薇偏爱竹子。父亲说:“这好办,你就拜六伯父为师,他的竹子不但在我们家族有名,在全国也有名。”得到这样一位大师的真传,紫薇笔下的竹子很快有了神韵。

有一次,启功大师受文物局之邀到天津鉴定字画,被父亲请到家中,希望指点紫薇。启老拍拍紫薇的头说:“以后就看你的悟性了。”紫薇觉得挺纳闷的,后来,她才琢磨出启老的高明之处。

紫薇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听撕自己作品的声音。她撕画时没有悔恨之情,只有一种重新开始的感觉。一次,一个朋友正巧看她准备要撕一张画了几天的画,朋友求她:“送给我吧。”紫薇说:“不成功的作品,就要把它彻底毁掉,只有忘记它,才能有新的开始。更何况它今后不知会流传到谁的手里。作品代表了我的人格,我对自己每一幅画都要负责。”

爱新觉罗・紫薇画廊

紫薇画了大量的竹子,说喜欢竹子的风格;画马,各种各样的马;当然,也画了不少自己喜欢的紫薇花。她的作品参加一些画展,为国外政要喜欢。国学大师文怀沙称其画竹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的韵味。

画画之余,紫薇照顾二伯父溥仲的起居。有时候,回天津去看父亲溥佐先生,并不忘交流一番画画心得。

由于住在北京东外大街附近,一般记者来采访,紫薇就带他们去对面的东湖别墅。采访结束后,她就带人去吃涮羊肉。

如今,市场里紫薇的赝品画越来越多,这让她非常气愤。紫薇决定创办一个自己的画廊,经营家族的作品。

采薇教案篇4

看见刘薇,让我脑海中浮现一个词语“女人如花”。也许真是命中注定,命里带花吧。玫瑰花拥簇在刘薇的设计生涯之上,玫瑰花绽放在刘薇的设计理念之中。

“2012世界末日”的玛雅语言引来人们心中的忐忑,但是也更容易催生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设计师刘薇将自己内心深处面对未知世界的感悟与理解,幻化成积极探索的精神,寄予为美好重生的希望,用鲜亮的民俗色彩营造一种干净、纯洁、明亮的主题,打造一个全新美好的“幻世”世界。“幻世II”作品蕴含着精神的自由,超然的唯美,民族的融合理念,以及设计师对环保社会的责任。

中西合璧

传统文化精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世界各地的文化又是交融相通的。中国设计师血脉中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滋养,设计师刘薇有着在国外深造经历的补充,探索挖掘深层多面的的中国文化内涵,在设计中运用融会贯通的手法演绎,并与国际化时尚接轨,把中国元素真正的融合到设计之中。“幻世II”选用中国艺术文化中最精华的瑰宝——剪纸元素,刘薇将趋于民间艺术,带有乡土气息的工艺,以一种中西合璧的姿态引领到时尚舞台,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刘薇说:“能将中国元素推广到国际时尚舞台之上,对我是一个挑战和冲击。我想更深入的挖掘这一领域。今年可以在服装上展示剪纸工艺也是一种机缘巧合。这得源于我选用的一种非纺非织的科技环保的面料。它将剪纸工艺效果在面料上表现的惟妙惟肖。”艺术创作就是将灵感付诸到材料与技术之上。从缝合技术上讲,“幻世II”运用了刘薇首创的缝纫工艺——拼缝。拼缝改变传统缝合工艺,使穿着者更加舒适,而撞色的分割线,将人体呈现多线条风格。“谁说女人都是柔美的,女人同样也可有硬朗的一面。分割线将浪漫奔放而又复古典雅的唯美风格融为一体,同时彰显着现代女性的另一种都市风情。”

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广袤的沙漠上,幻化出五彩的光影,“幻世II”的图案色彩大胆的采用了异域波斯风情。而色彩,选用柔和明朗的艳丽色,代表了设计师营造纯净世界的愿望。撞色分割是对设计师功底的考验。不同颜色有不一样的色相和色度,“蓝黄本是对比色,我在腰部运用了灰色中和,将国际时尚潮流撞色与民俗色彩相结合。它既是全新的尝试也是和谐的配比。”

玫瑰情缘

谈刘薇或刘薇的设计,都不得不谈玫瑰。她和玫瑰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薇取自蔷薇,玫瑰亦属蔷薇科,薇代表玫瑰,与我本身暗合。而玫瑰拥有所有我所敬仰憧憬的美好品质。它所诠释的内涵是无穷无尽的,我的每一个系列中都会含有玫瑰情缘在其中的。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有时具象有时抽象,如‘幻世II’中,层层叠叠的立体雕花,裙形袖形的款式,都将玫瑰抽象的融入到设计中。玫瑰将贯穿我整个设计理念和设计生涯。而困难也一直伴随着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经常会否定自己,重新思考,尤其是我要改变固有的东西,打破原来的设计思路时。就像这次时装会上艳丽明快的天蓝色,光试制这块颜色就历时两月之久制作而成,由于面料自身属性是吸光性,想要将其渲染的鲜艳亮丽是非常困难的,最终制作成漂亮饱和的颜色。服装上的雕花图案也是一片片画出一刀刀手工刻出来的。”刘薇笑言道。追求完美是刘薇设计团队的标志。2012年中国国际时装周已经结束了些许时间,但刘薇仍在修改“幻世II”中的不足。

积累与洗涤

采薇教案篇5

妈妈赫勒穿着无菌衣在控制室的椅子上打瞌睡。病房外,妹妹莱可踮起脚,和爸爸迈克尔一起隔着玻璃,向内张望。走廊里,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来去匆匆,没谁理会病房外这一大一小。迈克尔稍显肥胖的大脸紧紧贴着窗户,眼中有泪光隐约闪烁,无助得像个孩子。

医生曾经告诉迈克尔,薇比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0%。后来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小。迈克尔希望经过这次治疗,薇比能够100%地健康活下去。和大多数丹麦人一样,迈克尔是基督教路德宗的信徒,自从薇比患上绝症以来,他常常仰向天空对着上帝默默祈祷,西兰岛的夜空澄澈宁静,迈克尔相信上帝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

一个夏日的傍晚,薇比在自己房间里玩耍累后沉沉睡去,平静而安详。

此时,经过30次放疗、4次化疗以及3次大剂量的化疗,薇比脑中的癌细胞貌似被降服。她被从丹麦国立医院接回家中休养,一位护士定期上门提供医护服务。这时的薇比看起来和同年龄的孩子一样漂亮健康,因化疗而脱落的亚麻色头发重新长了出来,像婴儿的一样细软。

但这只是薇比头脑中癌变的间歇期,仅仅过了大半年,薇比就因脑癌复发而悄然离世。

病发

迈克尔是一名自由摄影师,赫勒是一名教师,他们一家住在丹麦西兰岛的滨海小城洪讷斯泰兹(Hundested)。薇比从小就喜欢海,喜欢趁着短暂的夏季到海边游泳。

薇比在丹麦语中的本义是麦鸡,莱可(Laerke)的本义则是云雀,都是漂亮伶俐的鸟。薇比也确如鸟儿一样美丽脆弱。迈克尔说,薇比比莱可早几分钟来到人世,从小就显得很聪明,刚一懂事就能背诵自己和妹妹莱可的社会保障号码。

丹麦的社会保障有口皆碑,在全球最幸福国度的评比中,常常位列第一。不仅有着覆盖“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还有着悠长的假期,因地处高纬度,丹麦的冬季漫长、阴湿多雨,所以丹麦人在每年的五周带薪假里,总是喜欢前往地中海或西班牙,享受南部欧洲的绚烂阳光――这也是迈克尔喜欢和妻女一起做的事。其他的时间,他们就平淡而幸福地待在这个童话国度里。直到2007年春天那个噩耗的来临。

2007年2月13日,正在幼儿园和同伴嬉戏的薇比突然脸变得扭曲,一边的脸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向上拉起,无法恢复正常表情,不一会口水顺着薇比的口角流下来,再也止不住。幼儿园老师立即联系了赫勒。

挂掉电话后赫勒忆起,前一年的圣诞节,4岁的薇比刚学会了吹口哨,打那起,家里时常充溢着薇比学鸟叫的啾啾声。赫勒曾经嫌那口哨声聒噪,现在却发觉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那欢快的哨声,赫勒为自己的疏忽深深自责。在那段时间里,薇比走路也已变回初学步的样子,步履憨拙,有时会撞到家具上,握东西时偶尔也会抓不住。赫勒和迈克尔常常因此觉得薇比稚拙可爱,却没想过那是薇比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赫勒接回薇比后,决定立即带薇比去检查,她们驱车赶往30公里外的希勒勒市(Hillerod)医院。

医生检查后,断定薇比感染了莱姆病。莱姆病是一种由蜱虫叮咬而发生的传染病,传播迅速,会并发面部神经麻痹,造成病人眼歪嘴斜等症状。赫勒猜想薇比也许是去树林玩耍时感染的,医生说,实施治疗后过段时间就会痊愈。

但依照医生的方案治疗一段时间后,薇比的病情却未见好转。

在迈克尔夫妇的一再坚持下,一个月后,薇比返回医院做了一次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很糟糕:薇比的左侧小脑半球上,被发现有一个肿瘤。“听着医生跟我说那些复杂的名词,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当我走出医院,就觉得外面的天塌下来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迈克尔说道。

赫勒第一次得知这个噩耗时还算镇静,“跳入我脑海的第一件事是,这个聪颖活泼的孩子以后在学习上会有很多困难,也许要去上特殊班或者特教学校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赫勒完全多虑了――从2007年8月开始,薇比就无法再去幼儿园了。

1薇比接受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后,回到病房输液。冰凉的液体持续不断地被输入血管,薇比告诉妈妈自己感觉恶心,她因为难受而哭了起来。摄影师托马斯说,这是她见到的薇比唯一的一次哭泣。

干细胞移植的目的是帮助薇比的免疫系统恢复活力。在移植过程中,医院对无菌环境要求极为严格。薇比没有出过水痘,薇比和医院里其他的免疫低下的小朋友很可能会因为水痘而死,所以妹妹莱可在开始去医院看薇比之前,还特意接种了疫苗,以免成为传染源。

2坐在病床前看电脑卡通片的薇比转身给了爸爸迈克尔一个吻。薇比的头部因为积液而变大。此时她已在哥本哈根国立医院几进几出,这段时间,妈妈赫勒在医院陪床,爸爸迈克尔和妹妹莱可几乎每天都来看薇比。这张照片中,病床上方的剪纸给氛围冰冷的病房带来了家的意味。剪纸是薇比和妈妈一起做的,图案有雪花也有星星。薇比患病后,迈克尔曾对她说过,只要薇比想要,他愿意为薇比去摘天空中的星星。薇比离开后,迈克尔告诉莱可,薇比已经变成了天上的一颗星。

3薇比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经过了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大剂量化疗,薇比的身体状况转好。医生建议用先进的3T磁共振系统进行一次检查。

4薇比被推进核磁共振室后,迈克尔在医院食堂里紧张地等待结果。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说薇比的肿瘤很可能已消失;片子显示脑部有轻微的阴影,但医生认为无大碍。

5薇比在病房的浴室中洗澡。她喜欢游泳和玩水,在狭小的浴室中洗澡时也玩得很欢畅,将水溅了妈妈一身。在一旁手拿蓬蓬头的赫勒,不忍心制止,只是担心薇比右胸的输液埋管是否会感染。这根细细的中心静脉埋管,深入静脉有十来厘米,用来输入化疗时的刺激性药物。

薇比很坚强,能很快忘记疼痛或不快,玩得很开心。

“帮你找回你的笑容”

2007年下半年,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迈克尔将薇比转入丹麦最好的医院:哥本哈根国立医院。

检查结果表明:原发性颅内脑瘤,恶性,癌细胞正迅速扩散。迈克尔夫妇被告知,薇比活下来的可能性至多50%,极有可能复发。

脑瘤与其他癌症不同,良性和恶性之间的区别并不那么生死攸关。某些部位长的恶性肿瘤,如果手术切除得很干净,也可以彻底治愈。但有些良性肿瘤如果处在无法手术的位置,如脑干,则可能比恶性肿瘤更危险。薇比不仅是恶性肿瘤,患病的位置也难以施行手术。而且即便抵受住了凶险的放化疗活下来,长大后薇比也不再能生育。当时的迹象已表明,薇比的肿瘤很可能向全身扩散。如果肿瘤的癌细胞没有扩散,患儿的存活率一般是70%至80%; 但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部位,存活率下降到30%至40%。

脑癌和白血病一样邪恶,最青睐这些如朝露般清新鲜活的生命。每年世界上有20万儿童罹患癌症,其中最多的就是白血病和脑癌。

赫勒抱着看起来像在做鬼脸的薇比,安慰她说:“你失去了笑容。现在,你得去看医生,这样,他们才能帮你找回你的笑容。”

薇比用仍然有力的左手抱紧了妈妈。

2007年下半年,一个名叫托马斯・莱克范德的丹麦摄影师,跟《号角报》的主编商定,寻找值得长期跟拍的题材。

此时的薇比已成为哥本哈根国立医院的常客。不停输入拉丁文名称复杂冗长的点滴、不断抽血化验、服用各种全家人都搞不清用途的药片已是家常便饭。一旦病情得到遏制,身体好转,迈克尔就会把薇比接回家中悉心照料。为了照顾薇比,赫勒请了长假,但仍有手忙脚乱之感。

2007年冬天,迈克尔为之长期服务的《号角报》,像以往一样交给迈克尔一个拍摄任务。但这次,迈克尔对编辑说,他不能再拍东西了,因为女儿得了恶性脑瘤。后来《号角报》和迈克尔商议是否可以拍摄薇比的故事。征得了约根森一家的同意之后,年轻的托马斯开始进入这个家庭。

尽管夫妇两人都不再工作,但约根森一家暂时还没有太多经济压力。薇比的全部治疗费用都由政府支付,而且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薇比在105病房住得最久,所有的医护人员非常喜欢她,为她的坚强打动。只要可以舒服地坐着看卡通书,哪怕护士在抽血,薇比也看都不看一眼。她比医院里别的小朋友更镇定更懂事。

第一次大剂量化疗时,薇比的反应特别强烈,恶心呕吐得很厉害,打了止吐针后也不能缓解,爸爸带来她爱吃的东西,但薇比一口也吃不下。化疗之后,薇比美丽的亚麻色头发开始脱落,每天早上枕头上都会掉落大把大把的头发。后来迈克尔终于下决心请护士将薇比的头发全都剃了。薇比自己并没有太难过,只是有的时候,会用手抚摸着妹妹的长发,若有所思。

经过了三次强力化疗,薇比的免疫系统变得非常脆弱。2008年2月,医生跟迈克尔夫妇商议,鉴于薇比自身的免疫力太低,建议迈克尔夫妇接受一种较新的疗法――自体干细胞移植。迈克尔夫妇同意了,薇比被转入完全无菌的“层流室”。

赫勒一直在医院中陪床。这期间要照顾薇比必须全身消毒后穿上全套无菌服装和口罩,才能进入无菌病房料理薇比的饮食起居。无菌室规定很严格,如果薇比心爱的小恐龙不小心被掉在了地上,一定要拿去重新消毒,才能再拿给薇比玩。在无菌病房,薇比的身体进行了水化、碱化,药物将她的脊髓干细胞最大限度地催入血液,之后采集干细胞,进行大剂量的化疗,最后一个过程是干细胞回输。干细胞再重新注入体内后,自身免疫得以恢复,再结合放疗和化疗,癌细胞有望被彻底杀死。

这炼狱般的17天里,有数天时间,薇比都是在无菌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24小时不停输液。血液里的白细胞数量甚至会一度降为零。

爸爸和妹妹每天都来看望薇比,但只能隔着窗玻璃张望。莱可还带来了幼儿园同学的画,上面有他们的祝福――画被用塑料袋包了起来,以免被消毒剂弄花。

这期间,因为学校的一名同学得了感冒,为了避免把感冒带给薇比的可能,莱可不上学了,“薇比是莱可最好的朋友,我们觉得让她陪伴姐姐,比上学更重要”。妈妈赫勒说。

1薇比、莱可和她们的一个小伙伴在自家庭院里的蹦床上嬉戏。这是患病第二年的7月,薇比已短暂恢复健康,但同妹妹比,仍然孱弱,一起玩闹时,薇比免不了要受妹妹“欺负”。

2迈克尔一手牵着薇比,一手牵着莱可,在勒兹比海滩漫步。天地间,只有这父女三人相伴相依。几天前,迈克尔和赫勒的关系破裂,赫勒从家中搬出。在丹麦相当数量的夫妻因为孩子患有重病而分手。

3薇比在丹麦勒兹比市一处游乐场玩耍。体力渐渐恢复的薇比玩得非常开心。

这次旅程由丹麦的慈善组织“癌症孩子联盟”赞助。两个月后,他们一家还将由另外一个慈善组织拉维达赞助,前往西班牙度假。举办一些夏令营或提供旅行的机会,让那些患重病的孩子也能享受童年的快乐和美好,让此类家庭互相交流、支持,是丹麦众多慈善组织的传统。

分离

“只要你想要,爸爸愿意为你去摘天上的星星。”相对莱可,迈克尔对薇比一直“溺爱”。迈克尔相信医学最终会创造奇迹,同时他也从信仰中汲取力量。在漫长的冬夜,迈克尔有时候会站在院子里等待流星,当流星划过天际时他会默默许愿,为薇比祈祷。

2008年春天,薇比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后最后一次的高剂量化疗,之后的检查显示效果很不错:医生说薇比的肿瘤很可能已消失;片子显示大脑有轻微的阴影,医生认为那只是放疗时放射线造成的伤害。

在薇比经受了30次放射线治疗、7次化疗后,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薇比重新回到幼儿园,头发也一点一点长了出来。每天莱可和薇比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去田野里玩,一起和周围的小朋友嬉闹,两人整天黏在一起。

但很快她们就不得不面对一场分离。薇比患病期间,迈克尔夫妇感情潜在的裂痕被放大,一俟薇比情况好转,他们就决定分手。据摄影师托马斯介绍,在丹麦,子女患有像薇比这样严重疾病的家庭,很多最终会破裂,除了情感重压,也有人是利用丹麦的一条福利条款,该条款规定:离异夫妻的子女患有重大疾病可领一笔数量可观的津贴。

对迈克尔夫妇的分道扬镳,他们的朋友、女记者提恩・约翰森解释说:“人们处理压力和悲伤有着不同的方式,当孩子患病时,夫妇两人心中常常只有孩子,而完全遗忘了对方。在对方的眼中,迈克尔情绪外露,有时会‘添乱’,而赫勒有点固执。两人在薇比患病期间重新审视了这份感情,最终理性地选择了分开。”这才是绝症的真正可怕之处,它破坏的不仅仅只有人的躯体。

但迈克尔和赫勒给薇比的爱没有因为分手而减损,当度假或者去参加NGO组织的活动时,他们仍然一起参加,像一家人一样快快乐乐。在几个月后到来的夏天,噩梦再次降临,再次破坏了这份平衡:薇比重回医院做了脑部扫描,片子显示肿瘤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恶化。浅色的区域并不是放射线造成的伤痕,而是肿瘤。医学在变幻难测的癌变面前再次走眼败北。肿瘤在薇比的脑中加速变大。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天――2008年8月8日,薇比过了最后一个生日。小朋友来看望她,为她带来了礼物,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儿蹦床,一群七八岁的孩子玩得特别欢,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把快乐分给薇比一半。薇比在一旁坐在轮椅上,一直微笑。

薇比似乎有种天赋,能充分享受上天给予自己的所有,她似乎轻巧地躲开了那些沉重的心理折磨。当她无法用右手写字画画,就开始改用左手练习写字;她无法保持平衡,就让莱可推着轮椅带自己玩;打针觉得疼或者化疗后恶心得厉害,哭几声之后,就会继续玩……

2008年秋,面对癌细胞的扩散,用尽现有的各种手段后,医生们建议让薇比尝试实验性化疗。这些药物还在实验阶段,但迈克尔和赫勒决定参与,同薇比一起与病魔做最后一搏。

实验性化疗的猛烈药效让薇比的情况稍稍稳定,但她的身体却极度虚弱下去。有一天,她突然用细细的声音问迈克尔:“爸爸,我是不是快要死了?”迈克尔回答说:“所有人都会死,但有可能你会更早一些。”到年底,薇比已经开始时不时地陷入昏迷。

2009年新年对于约根森一家来说有着回光返照式的轻松。薇比处于弥留之际,所有人的生活仿佛重回正轨,家里也不再弥散着药味和消毒水的味道。1月17日那个星期六的晚上,刚刚7岁的薇比,躺在父亲怀里,呼吸一点点变缓,直到最后停止心跳和呼吸。已经被疾病折磨得瘦脱形的薇比,像是因为太疲倦而睡去。迈克尔总是猜想薇比有可能会再次醒来,他把女儿放回她的房间,直到一周后下葬的那天……

薇比患病期间,《号角报》刊登了薇比的故事,薇比的不幸和坚强打动了很多人。有人联系迈克尔提供帮助,迈克尔谢绝了,现在仍赋闲在家。形单影只的莱可开始了在父母间的漂泊――她先跟父亲住一段时间,然后跟母亲住一段。这个曾经幸福的家庭被病魔轻轻捻碎。

托马斯所拍摄的薇比照片中的一张,在2010年获得了丹麦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图片奖。很多人看到后,通过各种途径联系迈克尔,表达对薇比的思念和对他们一家的鼓励。

迈克尔不断被勾起痛楚的回忆,但也感到一丝欣慰。“通过这种方式,薇比好像继续活着,尽管只是在人们的心里。”他在近期的采访中说。

在休学大半年后,薇比重新开始在幼儿园上学。调皮的莱可爬上了操场上的一棵树,在纤细的树枝上荡起秋千。薇比望“树”兴叹,只能仰着小脸儿做一个观众。

1薇比渐渐失去了行动和说话的能力。迈克尔带着病情恶化的薇比重返哥本哈根国立医院,接受医生的最后一次检查。

2薇比的主治医生向迈克尔解释薇比的病情。这两张摄于1月5日的CT照片截取的是大脑横截面,从医生笔尖所指位置可以看出,左小脑的癌变已经开始向上影响到大脑部分。

3在薇比上过洗手间之后,迈克尔将她抱回卧室,此时的薇比彻底丧失了行动能力,时时陷入昏迷,只能偶尔动一动左手,或者喉咙里吐出含混的一句半句。在薇比还清醒的那段时间里,薇比有一天问爸爸:“我是不是快死了?”迈克尔安慰她说:“所有人都会死,只是有可能你会更早一些。”

薇比在自己房间内昏睡。因为她已经大部分时间都在昏迷,所以窗帘始终拉着,遮住了窗台上的一干玩具和家人为她放的一小盆花。窗户的心型图案上方新贴了一张女孩造型的贴纸,让房间里多了些生气、活力和卡通气息。薇比离开后,贴纸也被揭掉了。

薇比的主治医生来到薇比的家,检查薇比的生命体征。薇比已经难以对别人的话做出反应。

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明亮温暖,薇比在床上安睡,家人围坐在一起午餐,其乐融融。但仔细看会发现,面向镜头的两个女人的表情,都很凝重。这张照片摄于这一年的1月15日,薇比去世的两天前,躺在起居室里的薇比气息奄奄。之前已经搬走的赫勒因为薇比病危而搬回家中,迈克尔的一个相熟的女性朋友也来帮忙照看。

一位碰巧也叫迈克尔的殡葬师上门服务,跟约根森一家商量薇比的丧葬事宜。被爸爸迈克尔抱在怀中的薇比在他们的谈话中间曾有一度睁开眼睛,好像听到了什么。

2009年1月17日晚上7点半左右,薇比停止了呼吸。迈克尔和赫勒为薇比换上了她生前最爱穿的衣服。迈克尔噙着泪,注视着薇比的面容。长时间的疾病折磨,让薇比看起来非常瘦小。平时很坚强的赫勒以为自己早已为这一刻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此时已泣不成声。

1月18日,一位亲属前来为薇比送行,带来了给薇比的一封信。上面的标题写着“薇比,我爱你”,下面写满思念和祝福。薇比的小棺材停在她自己的房间里。迈克尔和赫勒在薇比的身旁放了绣有薇比名字的帽子,最心爱的玩具小恐龙和“鹿先生”――一只绒线编织的小鹿。亲人短暂的探视将迈克尔心头初愈的疤再次揭开。

1月22日,薇比就这么一直静静地躺在她去世前刚粉刷成蓝色的房间里。葬礼前的那个星期,朋友和亲人们陆续来这里跟她说再见。每天的早上和傍晚,迈克尔都会走进薇比的房间,坐下来,在薇比的枕畔轻语。

薇比死时正值丹麦的寒冬,迈克尔把薇比房间的窗户打开,以防温度过高。在丹麦,大部分人会将死去亲人的灵柩停在停尸房,以防腐烂。但迈克尔让薇比的棺木在她的小房间里停了一周。约根森一家后院是一个斜坡,坡下立有一根旗杆。此时的旗隐在房子背后――薇比死后,迈克尔特意为薇比降了半旗。

1月23日薇比葬礼的当天,天气阴冷,风很大。迈克尔、赫勒和莱可送薇比上灵车。

薇比的葬礼在当地的琳奈斯教堂举行。当天教堂里坐满了人。棺材上贴满了薇比最爱的小恐龙,灵柩里放入了妹妹莱可和同学们为薇比画的画,画了各种各样的恐龙。教堂的乐队演奏了薇比最喜欢的两首歌,其中一首名叫《没有承诺》。《没有承诺》是一首讲述生活从未给过我们任何承诺的歌。“去天堂就像是第一次拜访新的朋友。耶稣和他的父亲会好好照顾你,在那里,你仍然可以很快乐,可以在床上撒欢蹦跳。”女牧师在为薇比祷祝时说。

薇比葬礼第二天,迈克尔一个人来到薇比的墓前看望她。墓前的两只可爱的小恐龙身上插满了鲜花。整个墓园非常安静,被极力压抑的哭声隐约入耳。

采薇教案篇6

客观地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做得还不够。翻开教师写的观察记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萌萌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女孩子……”“辰辰是个调皮的孩子,合作意识薄弱,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印象化、贴标签式的描述反映出教师对儿童缺乏客观、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对儿童的分析和评价比较主观,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我想通过与教师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引导他们逐步改变这种做法。

不愿做操的小薇

在一次园本培训活动中,我与教师们分享了小薇的故事:“小薇是我以前班上的一个女孩,她在幼儿园从来不做操。从小班开始一直到中班,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小薇做操的样子。这不仅让我很困惑,也让家长很着急。”

讲述到这里,我问教师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小薇为什么不做操?”

教师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小薇是一个胆小、内向、害羞的孩子,不善于在群体中表现自己。另一种是认为小薇可能是因为动作发展不协调,导致她不够自信,所以不愿意做操。

对教师们的猜测,我不置可否,继续讲小薇的故事:“有一天,小薇妈妈找到我:‘老师,我想借一下幼儿园的早操音带,小薇说这音乐很好听,要做操给我看。’第二天,我问小薇妈妈:‘小薇在家做操了吗?她做得怎么样?’小薇妈妈高兴地告诉我:‘小薇不仅做操了,而且做得很不错!’小薇妈妈还将女儿在家做操的视频播放给我看。视频中的小薇兴奋地招呼着妈妈、爸爸、爷爷:‘快来看我做操呀!’然后神情愉悦地站在客厅里,伴随着音乐声,一招一式做得可认真了。”

讲完后,我问教师们:“现在你们怎么看小薇?”

Z老师:小薇能向妈妈要早操音带,说明她是喜欢做操的,所以不能简单判定她是一个不爱做操的孩子。

H老师:小薇虽然很少在幼儿园做操,但她愿意做给家人看,而且表现得很大方,这说明她并不内向、胆小。

G老师:小薇在幼儿园不做操,却喜欢在家做,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可能另有原因。

……

我说:“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么前面大家为什么会认为小薇是一个‘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呢?”大家纷纷表示是根据我前面“小薇在幼儿园从来不做操”的结论推断出来的。见大家已经有所觉悟,我接着说:“是的,我在还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小薇的情况下就下了她从来不做操的结论,从而推断她是胆小、不自信的孩子,这就是凭个人经验、主观判断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不可否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行为并不少见。”听了我的话,教师们很有共鸣,纷纷回忆起自己也曾给孩子贴上“喜欢打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中心”等标签的案例。

我趁机把教师们写的观察记录分发给大家,要求大家梳理一下自己在观察记录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哪些主观性的字眼。经过梳理,大家果然发现在自己的观察记录中“你是一个……的人”“我觉得”“我认为”等主观性语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这次研讨活动中,教师们意识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已习惯于给孩子贴标签,而这种下意识的贴标签行为往往会让自己对儿童的行为细节视而不见,从而蒙蔽了深入观察儿童的眼睛,这显然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爱当服务员的果果

经过前期研讨及平日的渗透,教师们虽然已认识到深入、细致地观察儿童对了解儿童及指导儿童行为的重要性,但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还有一个过程。一天,我读到了这样一则教师的观察记录:“果果是我们大班的一个女孩,一个学期快要过去了,她自始至终选择在‘宝贝体验营’里的烘焙坊做一名服务员。对此,家长很担忧: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地想当一名服务员,这选择也太单一了吧!教师也很困惑:这不是严重的偏区现象吗?其他区域活动她不是都玩不到了吗?教师是否需要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看完这则记录,我觉得这是引导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契机。于是,我来到大一班,问那位教师有没有观察过果果在烘焙坊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位教师表示没顾上。于是,我建议他们班的三位教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观察果果在烘焙坊里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以下是他们记录的几个镜头。

镜头1:游戏一开始,果果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工作。她先走到活动室门口,用手比划成喇叭状,大声招揽着顾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好吃的点心了!”

镜头2:果果端着烘焙好的美食华芙饼送到小顾客面前,轻声地说“请慢用”,并细心地收走桌上的书和那张点餐的小卡片。等客人吃完,她又麻利地收走客人用过的餐盘,并将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里。

镜头3:果果向来到烘焙坊的小朋友鞠躬表示欢迎,还对靠近烘焙操作台的小朋友说:“走远一点,这里很危险!”小朋友吃完离去时,她还有礼貌地说:“再见!欢迎下次光临!”

镜头4:今天的服务员工作结束了,果果一脸的满足。在整理好桌椅后,她把其他三个服务员召集在一起,总结了今天的活动情况,这让我们看到了她作为小领袖的风范。

……

通过以上的记录,大家看到果果在烘焙坊里不但很快乐,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

学期结束后,教师对我说:“现在果果已经成长为烘焙坊里的金牌服务员了。她熟练地打理着店里的一切事务,我为她高兴,同时也为自己没有盲目地介入指导而庆幸。家长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得那么出色,也消除了顾虑。”

后来,在我的鼓励下,教师将果果的故事及自己的感想写成教育案例发到幼儿园网站与大家分享,很多教师看后觉得受益匪浅。

爱黏人的小佑子

一天,小班的A老师向我诉苦,说班上有一男孩叫小佑子,已整整四个星期过去了,别的孩子都已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唯独小佑子像一块牛皮糖见一个黏一个。班级老师实在没招了。

听了A老师的诉说,我想有类似困惑的教师不在少数,因为每班总有几个像小佑子这样行为“出众”的孩子。我决定以小佑子为切入点引领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孩子。于是,我建议A老师再仔细观察一下小佑子在班里的表现,以便进一步探讨。

在后来的一次教研活动中,A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小佑子的表现:他像一块牛皮糖经常黏着老师,老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有时又像祥林嫂一般反复说一句话:“妈妈,来接我!”最让人担忧的是他经常游离于活动之外。然而小佑子特别有礼貌,见到认识的人都会问好,见到给过他安慰的人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小佑子的记忆力特别好,能记住他见过的所有老师。想妈妈的时候,他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安慰……

听完A老师的介绍,我对大家说:“A老师不仅观察到了小佑子黏人的具体表现,还观察到了他行为表现中积极的一面,这点非常重要。”接着,我给教师们讲述了“阳性赋意”的含义及意义,然后向教师们抛出问题:“如果用阳性赋意的理念去看待小佑子的黏人行为,你能解读出其中的积极意义吗?”经过一番思考,教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小佑子总是黏妈妈,说明他对妈妈有深厚的感情。”有的说:“小佑子见一个黏一个,认识了不少老师,这有助于他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有的说:“小佑子爱黏人,说明他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这也是一种能力。”……

听了大家的解读,A老师兴奋地说:“采用阳性赋意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小佑子的黏人行为有那么多积极的意义,现在我对小佑子的黏人行为不那么焦虑了。”最后,我说:“每个班上都会有像小佑子这样行为‘出众’的孩子,会让我们很焦虑、很困惑。从现在起,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阳性赋意。一个月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分享。我相信大家会有很大改变。”

果然,一个月后,教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教师们的体会。

J老师:我以前总是急着想要通过介入指导改变孩子一些‘出众’的行为,有时候会因在短期内收不到效果而心力交瘁,着急上火。现在,我会积极看待孩子的‘出众’行为,耐心等待契机,给予适宜的指导。

Z老师:我班上有一个被诊断出有自闭倾向的孩子,以前我会为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而烦恼,现在我认为正是他激发了班上其他孩子的爱心。

G老师:以前,我觉得淘气的孩子总是惹事,忍不住批评制止,现在,我发现孩子的淘气反映出他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于是我对孩子淘气的行为不那么纠结了,并会根据当时的情境分析判断,不再盲目批评,还对他们多了一份欣赏。没想到这样反而让这些孩子的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进。

采薇教案篇7

没有念过大学而从十八万公务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务司长统领公务员大军;曾经不被看好仕途,如今却成为香港特首,他在香港是一个传奇。曾荫权幸福的家庭生活也同样大家称道。

五彩的贝亮手镯打动芳心

鲍笑薇,出身于澳门三大饼家之一的“元记”家族,上面有两姐一兄,自幼养尊处优。17岁时,鲍笑薇从澳门圣罗撒英文女子中学毕业,之后又考取香港理工大学,1963年进入蚬壳石油公司当行政秘书。

青涩的少女时代,鲍笑薇却像一个男孩子,将头发剪得短短的,皮肤晒得黑黝黝,游泳、田径、垒球、棒球样样在行。13岁,鲍笑薇第一次见到来澳门探望舅父的曾荫权,两人和一大帮朋友骑车玩儿,很是投缘。分别后,年长两岁的曾荫权开始与她保持书信联络。

之后,鲍笑薇去香港读书,曾荫权便带着她一起游文武庙、吃牛腩河粉,彼此萌生了青涩爱情。鲍笑薇收到曾荫权的第一份礼物是一条白珍珠项链,当时曾荫权在圣贞德书院夜校教英文,用第一次微薄的薪酬买了项链,鲍笑薇至今保存如新。

俩人虽然青梅竹马,可交往遭到父亲鲍元羲的反对。曾家实在是太穷了,曾荫权又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五个弟妹,父亲曾云也只是一名普通警员。然而,鲍笑薇是非常有见识的女性,不为世俗的“门当户对”所困,认定了此生只爱曾荫权,一个有才有心又能吃苦的男人。

那时,俩人在一起最温馨的节目就是“接放学”。每晚9时半,鲍笑薇会去夜校等男朋友放学,一起散步回家。曾荫权有时亦会去大学接女友下课,偶尔也开着父亲的日本车与女友一起“游车河”。

一个迷人的仲夏夜晚,鲍笑薇收到一份特别礼物:五彩的贝壳手镯,是男友在海滩找到最漂亮的贝壳,用小锉子一个个细心打磨而成。握着手镯,鲍笑薇芳心陶醉,就在那个瞬间,她下定决心非他不嫁。

经过了5年的恋爱,1969年,23岁的鲍笑薇和曾荫权结婚了。俩人在香港皇后大道上的大华酒家筵开了28席,然后便在西摩道租住的66平米的房子里开始了新生活。当时,港澳的报纸以《豪门女下嫁柴门郎》为题大篇报道,一时间“鲍曾”结亲成为全港澳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谁也没想到,36年后这位被指“攀了高枝儿”的柴门郎,成为权重一方的香港特首,鲍笑薇也成为万人瞩目的“第一夫人”。

鲍笑薇就是

影响自己一生的女人

“特首”曾荫权说过:鲍笑薇就是影响自己一生的女人。当年,他从香港华仁学院预科毕业后,为了担负起照顾五个弟妹的责任(曾母那时也在帮人缝制尼龙袋补贴家用),放弃了在香港大学建筑系继续深造的机会,去了美国一家药厂当起推销员。在丈夫人生正处于最低谷的时候,鲍笑薇鼓励曾荫权报考港府的公务员,因为她觉得丈夫性格刚烈正直,不适宜从事商业活动。

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失败,曾荫权再度发奋图强,终于在一年后顺利过关,之后由政务主任一路当上了政务官,鲍笑薇则在丈夫背后默默奉献。

1981年,仕途上一帆风顺的曾荫权被香港政府保送至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行政硕士学位,在随丈夫异国求学的日子里,鲍笑薇当起了家庭主妇,同时也不断地充实自己。

“去美国那年,大儿子庆衍只有5岁,正是淘气的时候,我还忙里偷闲学习园艺。马萨诸塞州属于温带气候,花草很美,现在我很懂得打理花园。”

“去哈佛的时候还没有电脑,荫权的功课很多,每天晚上他一边写,我一边帮助他打印。我自己也在哈佛读校外课程,学习建筑设计和公共关系,还认识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官员夫人,和这些太太们相互交换厨艺……生活很充实。”

1989年,鲍笑薇和丈夫商量,决定让13岁的大儿子曾庆衍去英国念书。

“第一回,我们陪大儿子去,孩子一直表现很坚强。但当我们把他交到监护人手中,说再见的那一刻,孩子哭了,我们也流了眼泪。然后我们开车回伦敦,几小时路程,轮流开车轮流哭――荫权一直很重视家庭感情。”

三年后,鲍笑薇又将小儿子曾庆淳送去了英国伯明翰。

1997年香港回归,曾荫权荣升财政司司长,鲍笑薇也担任起香港女童军总会副会长一职。虽然这是一个义务职务,不拿工资,而且事务繁忙,可鲍笑薇却认真投入。后来,鲍笑薇又担任起香港公益金会长一职,在工作之余,她也兼管家庭事务,里外都很优秀。

在曾荫权位高权重的时候,性情低调的鲍笑薇很少引起公众媒体的注意。

“我喜欢低调,让老公永远走前面,自己站得越靠后越好。每次他一下车,记者就蜂拥而上,我便从车门另一侧下来,找旁的路走开。”

总是站在风光无限的丈夫后面,这就是曾夫人的太太智慧。

1998年,适值曾荫权仕途最关键的一年,他与香港的财经专家们在股市上联手对付金融大鳄索罗斯。鲍笑薇知道这场战役惊心动魂,更加不露声色地关爱丈夫。

“他不会向我说任何公务上的事,第一怕我承担不起,第二也不适合,但当时的气氛我确实感觉到了。因为每遇大事,荫权都会一脸严肃。我不会多问,知道他更需要安静思考。”

此刻的鲍笑薇,会留给丈夫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处理问题,“我由着他静静做事,只是帮他做好夜宵,或者冲杯牛奶,悄悄放到他的桌上……”

他很疼我和我家的人

在丈夫竞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聪明的鲍笑薇也懂得如何助阵。

她不是慷慨激昂地去发表演说,而是在幕后支持:每当丈夫在香港立法会宣读、讨论财政预算案的时候,鲍笑薇都会穿上与预算案封面相同颜色的衣服,默默坐在公众席上为丈夫加油。

当预案通过后,鲍笑微总是激动起身,第一个鼓掌。从1996年到2001年,香港财政预算案的封面颜色先后是墨绿色、黄色、枣红色、蓝绿色、蓝色和乳白色,而坐在公众席上鲍笑薇的衣服,都跟这些颜色保持一致。难怪有立法会议员开玩笑说:“他们这是新式夫唱妇随,我的赞成票,连我自己都弄不清是投给预算案,还是投给曾夫人了。”

过去的10年间,曾荫权的仕途算是一帆风顺,连升数级,每次当选成功都会换“大屋”以配合身份。这次出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鲍笑薇又随着丈夫入主雍容华贵的“礼宾府”。

鲍笑薇说自己很喜欢下厨,她的鱼头汤在香港政界、商界赢得过不少赞誉,但她坦言,十多岁来香港时“连怎么煮开水都不太懂”,直到嫁做曾家妇后,才认真学习厨艺和做家务。

“我婆婆是很好的主妇,从她那里我学到了不少料理家务、买菜煮饭的方法。荫权喜欢吃清淡的东西,我便学着煮,后来他便吃上瘾了。”

如今,三十多年前的小妇人,已荣升为香港特首官邸的女当家,踏进这幢“前港督府”,处处显出“第一夫人”的品位:咖啡桌上一束小白兰,是鲍笑薇从花园亲手采摘;长廊上的花鸟画是她亲自挑选,室内的布置典雅别致、幽香满屋……

鲍笑薇细数起每日的家务:“天天都要准备早午晚餐、下午茶和宵夜,总有不少政府人员、外国使节、议员来做客,我每天要决定菜单,记住每位客人的喜好,菜式尽量多些花样,让客人们开心;同时还要考虑餐具、杯碟、餐巾的配套,插什么花、放什么音乐之类。一年当中,私人、公务上都有不少外国访客来此暂住。我要记下日期,准备客房。”

虽然公务及琐事繁忙,鲍笑薇每月都抽空回澳门探望老母亲。鲍母不知道特首夫人是什么意思,鲍笑薇便说:“他(曾荫权)又升了一级。”

2007年3月26日的清晨,香港媒体齐刷刷围在曾荫权的官邸之前,想捕捉一些他连任特首后的生活镜头。但一切如常,曾荫权和鲍笑薇一起浇花喂鱼。当鲍笑薇看到媒体记者一大清早就在门外守候,便让家中帮佣多做了些早餐送给他们。当天恰好是香港年后最冷的一天,气温骤降。寒冷的清晨,孤独的守候,一杯热饮打动了记者们的心,佩服鲍笑薇的善良和气度。

谈及自己的家庭,鲍笑薇大方地介绍,长子庆衍现在香港玛丽医院任职,次子庆淳在牛津大学攻读工程系博士,有空闲时,她喜欢独自去内地旅行,比如湘西的凤凰、云南的丽江等地,非常喜欢。

“我希望荫权退休后,我们能搬回澳门老家住。那儿的草坪很大,有很多大树,一片绿油油的,感觉好舒服。”

采薇教案篇8

5年前,我和父母共买了一幢房屋,并以父亲的名又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共有人为母亲、我度我丈夫。一家人虽然居住在一起,实行的却是AA制,柴米油盐都分开,父母的收入归父母,我和丈夫的收入也不用上交。不久前,父亲因生意失败欠下10多万元债务,结果被告上法庭输了官司。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将我和父母买的这套房屋予以查封。我和丈夫知道后,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哪料法院不予理睬,驳回了我的异议申请。请问:法院查封家庭共有财产是否合法?法院会不会拍卖房屋?那可是我们家唯一的住宅,万一被拍卖,全家人都将无家可归。薇薇解答

毫无疑问,法院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查封是合法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14条第1款规定,“对被执存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共有财产被查封后,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共有人协议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后,法院认定协议有效。此时,查封的效力及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法院则裁定予以解除。二是由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法院先中止对该财产的执行,根据析产诉讼的结果再对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采取具体的抽行措施。三是共有财产属于被执行人及共有人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无法分割析产,也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法院查封仅在于限制被执行人自行变卖逃避执行。

法院查封的房屋系你父母、你丈夫及你四人共同共有,你们又再无其他住宅可以安身,显然属于前述第三种情况,因此,你可放心居住,无须担心住宅被法院强制拍卖而无家可归。

受益人没变更,离婚影响保险金吗

问:

3年前,丈夫到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人身险,在保险单受益人一栏写下了我的名字。今年3月,我们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丈夫却因为一场意外事故离开了,我得到了10万元的意外保险金赔偿。我前夫的父母认为我们已经离婚,我没有资格再做我前夫保险的受益人,这笔保险金应该作为遗产由他们继承。请问:我和丈夫离婚后,我还能作为他保险的受益人吗?薇薇解答:

你前夫与你离婚后,并未通过保险公司变更受益人,这在法律上表明,你前夫默认其原先指定的受益人现在仍然是合法的受益人。也就是说,这一受益权不因你们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失。依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指定一人或者数人为受益人。”“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据此可知,该笔保险金应由你获取。

财产都归她了我还要付抚养费吗

问:

采薇教案篇9

耀眼的霓虹灯光,属于城市的喧嚣笙歌,此刻都被远远地抛弃在脚下。她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全市最高的摩天大楼的顶端。

从这里向下望去,路上穿梭来往的汽车简直就象萤火虫一样微小。

好高。

她不由握紧了手中的弓。

"害怕了吗?小夏,如果现在打退堂鼓还来得及。"身边传来温柔的轻笑。

"别小看我。"她不服气地望他一眼。

"你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也能做到。"

深吸一口气,她走上前,展开双手,以优美的姿势一跃而下……

身体急速下坠,空气被划开,风呼啸地拂过耳边,她能感觉到脚上的绳索越来越绷紧。

就是现在!

当脚上的绳索绷到最紧的瞬间,她在空中翻转,拉起手中的弓,尽力瞄准大厦顶端的突起物。

"砰"的一声,箭矢准确地命中目标,而附在箭矢上的弹力绳索也将她重新拉了上去。

手攀上栏杆,利索地扑入站在那里等待她的人怀中,她兴奋得又跳又喊。

"月,我做到了!你看,我真的做到了!"

"是啊,我的小夏是最棒的。"他微笑。

"那么,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奖励呢?"撒娇地抱着他,月光下,望着他令人迷醉的脸庞,她发现自己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你想要什么奖励?"他摸摸她的脑袋,眼神温柔而宠溺。

"我,我,"望着他那双可以魅惑世界的眼眸,她的脸已经红成了苹果,鼓气勇气, "我希望你能--吻"

"铃铃铃铃铃铃铃!""我"字还没能说出口,追魂式的电话铃声却在这个时候响起,眼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

等一等,月!不要走!她惊惶地向前伸出手,却只抓到了空气。

讨厌!是谁破坏了她的美梦?嘟囔着睁开眼睛,千夏迷糊地捞过桌上的电话。

“喂?”

“喂你个大头鬼!”电话里传来震耳欲聋的咆哮声。

“伊千夏,你又赖床了对不对?你忘了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了对不对?开学典礼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始了,你是不是想第一天大名就出现在黑榜上啊你!”

连珠炮式的轰炸让千夏皱起眉头。

“什么开学——啊!惨了!开 学 典 礼 !”

惨叫声响彻整个屋子。千夏从床上跳起来,瞌睡虫被彻底抛到九霄云外。

完了完了,老妈临走前还千叮嘱万交代要按时起床,按时到校的。要是她回来知道……

心中窜过一阵恶寒,毫不怜惜地抓着自己一头可以去拍广告的漂亮长发,她向电话另一头的好友求救。

“薇薇,薇薇,你一定要帮我啊,要是我这次还不能按时到学校,老妈一定会扒了我的皮!”

“哼!”电话那边传来一声冷哼。

“我能有什么办法,你自己飞过来吧!”

“薇薇,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最温柔心肠最好的薇薇,我知道你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是不是?象我这样又苯又呆的超级大路痴,如果没有你,我今天一定死定了。我们一起玩到大,你就忍心看我的名字上黑榜,忍心看我被老妈回来分尸,呜……”

千夏装可怜。

多年的好朋友,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薇薇,这个家伙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最受不了她可怜兮兮的哀求声了。

果然——

“好了,少肉麻了。我已经帮你叫了出租车,现在应该到你家楼下了。等你到了学府区再打电话给我,我告诉你怎么走到学校。”

“知我者,薇薇也!你最好了,中午请你吃肯德基!”

挂上电话,用闪电般的速度换好衣服洗漱完毕,抓起从不离身的宝贝背囊,千夏冲到楼下,跳上已经等在那里的红色的士。

“到学府区大学街,星海学院。”

绿壶城,因有一条美丽如绿色锦缎的绿壶江蜿蜒流过城市中心而得名。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古老历史的城市,终年四季花香不断,青山秀水,以景色秀美闻名天下。如今它已经是世界知名的国际性大都会,有着“东方梦幻城”的美誉。

整个绿壶城划分为几大块不同的区域。

其中,凤凰区是高级住宅生活区,学府区则是文化教育中心。

而提到学府区里最著名的大学街,绿壶城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为,这条街上座落着两所不仅在绿壶城是最顶尖,在全国,不,是全世界来说也属一流的学校:星海学院和风云学院。

星海学院,由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星海国际教育集团投资兴建的综合性私立大学。

星海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投资办学。

它以极富个性特色的教育理念为本,致力于为入学者提供最出色的师资,最优越的教学设施和最贴切的个性能力培养。

学校采用开放式招生,无论是怎样的学生,怎样的身份,只要成绩足够优秀或者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长都可以入学。许多著名财团与企业都以录用星海学校的毕业生为荣。

与之一墙之隔的风云学院则闻名在它的特别。

风云学院只收男生

除去普通的大学课程,它还开设有特殊的必修课程,如轻武器射击,格斗,野外生存,国际安全事务与公共事务等等,教学方式着重学生自治、倡行领袖精英的培训。因此吸引了不少黑道家族与军界名流的子弟。不少毕业生如今都是在黑道,军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据说风云学院的创立者与黑道渊源颇深。如今的理事长也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

这两所学校是绿壶城的骄傲,也是城中每个孩子的奋斗目标。

红色的的士象闪电一样穿过市中心,停在学府区的入口。

“谢谢,太谢谢你了!”万分感激地丢下一张大钞,千夏钻出的士。

“不用客气,好好加油哦!”大胡子司机朝她比比手势。

冲他挥挥手,千夏看看手腕上的表,太好了,还有十五分钟,应该来得及。

从凤凰区到学府区大概只有十五分钟的车程,得知自己是星海学院的新生,热心的司机二话不说,一路飞车疾驰。

接下来就得靠自己了。

千夏掏出手机。

“喂,薇薇吗,我已经到学府区门口了,接下来怎么走啊。”

“你左边有家出租店,租脚踏车拐入右边的第二条街,一直走到底,然后再打电话给我。”薇薇指挥着。

她从小就是个情报收集狂,尤其对八卦情报有着狂热的兴趣。中学时代就被封为学校的头号八卦女王。

“恩,好,好,我明白了。”千夏不住点头。

收线,行动。

脚踏车风一般地飞驰而去,惹来满大街行人诧异的眼光。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有活力啊!”出租店的老板娘望着千夏远去的背影感叹。

风在耳边呼呼拂过,千夏拼命蹬着车。

整个学府区汇聚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众多名牌学校,为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也是为了彰显教育面前人的平等,整个区都禁止机动车通行,取而代之的是在各个街道设置专门提供脚踏车,滑板,直排轮,小型电瓶观光车等代步工具的出租店。

大学街位于整个学府区的正中心,如果用走的,从学府区的正门入口至少要走上半个小时,更不用说星海学院占地面积大得吓人,从大门口走到礼堂至少又得用上十五分钟。眼看还有十五分钟就要举行开学典礼,走一般的路线根本行不通,只能抄小路。

手刹车尖锐地一声响,千夏停下车,打量着眼前的商店。

“薇薇,我到底了,接下来呢。”

“往右边看,右边有几个小巷子对吧,进入中间的小巷子,左拐,右拐,再右拐,那里有一堵雕刻着图案的墙壁,挺高的,不过我相信难不倒你。翻过去,沿着小路再走几分钟就到礼堂后门了,你要抓紧时间哦。”

“左拐,右拐……”千夏听得头昏,“恩,你再说一遍。”

“往右走,进中间的小巷子,然后左拐……”薇薇的声音突然断了。

“喂,薇薇,喂,喂!!”

不会吧,偏偏在这个时候没电。千夏欲哭无泪的看着自己呈现关机状态的手机。

不过,沮丧只是一秒钟的事情。

下一秒中,千夏的脸上又恢复了斗志满满的表情。

看看表,还有十分钟。这十分钟,她一定能赶到学校的。

因为,她是千夏,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的千夏!

走吧!她拍拍身后的背囊,迈开大步走向右边的小巷子。

在小巷子里不知道拐了几个弯,晕头转向的千夏终于发现了一堵墙壁。

就是这里了吧,千夏兴高采烈地奔过去。

薇薇说过,看到墙壁翻过去就到了。

打量着面前高高的墙壁,千夏深吸一口气,后退,算好距离,助跑,脚用力蹬上墙壁,借助力量攀上墙头的一瞬间,手用力一撑,纵身漂亮地翻过了墙头。

——哈哈,星海学院,我的新生活,我来了!

张开双臂,打算以一个漂亮的前空翻着地,千夏脸上的笑容却在看到底下的情景时僵硬住。

“那个,快闪开!”她尖叫,在空中手忙脚乱地想移开方向,可惜这一乱反而弄乱了自己的姿势。

“哇!”惨叫着,如一颗重型炸弹一般,她笔直地坠落。

完了!

落地之前,千夏的脑海中闪过这两个字。

“优,什么事情非要这个时候单独和我说?”

站在草坪上,蓝洛嘴里无聊地嚼着草根。

开学典礼马上就要举行了,在这个时刻,身为学生会会长的优应该和大家一起在会场维持纪律,而不是把自己单独拖到草坪上来。

“我刚得到情报,杰克那小子对你上个学期又拿到全优很不满,扬言这个学期一定要给你好看。”

林优迷倒众生的琥珀色眼睛中此刻有着微微的担忧。

“真的?那我可要好好期待一下。”蓝洛眼睛一亮。

那个小子,仗着自己是响尾蛇家族的人,不是在学校里面欺负低年级生,就是跑到外面骚扰其他学校的女孩子,一副欠扁的样子,他早想教训教训他了。

采薇教案篇10

1“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总框架

在我园的幼儿科技教育 “做中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些特点,抓住适宜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在语言策略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与表现,幼儿能力的差异不同,可运用启发性语言策略、暗示性语言策略、鼓励性语言策略、挑战性语言策略。在非语言策略中包括材料支持策略和行动暗示策略。

下面将以案例的形式详细地对指导策略作一阐述。

2“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策略

2.1 启发性语言指导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制作大吊车

对象特征:有些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但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弱,缺乏自己的主见。

运用策略:启发性语言策略

实录:小妍要制作一辆可转动的长臂大吊车。她选择了一个透明的化妆品盒子做汽车的车身,想将弹簧固定在透明轻巧的化妆品盒子上。吊车的长臂是小妍从家中带来的弹簧。车身轻,弹簧又长又沉,怎么也装不上。老师说:“小妍,你的吊车装得怎么样了?能转动吗?”她说:“不能转动。那怎么办啊?”老师启发说:“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制作吊车的长臂呢?”小妍思考了一会儿说:“弹簧太沉、太长,盒子太小、太轻,那我就用高筒袜子装纸盒试一试。” 于是,小妍在袜子里装上了三个牙膏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小妍把车身与纸盒相连,长臂终于立起来了。

策略分析:小妍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认真的,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在制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孩子有时需要老师适时的启发与引导。

2.2 暗示性语言指导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和泥实验

对象特征:有些孩子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在做实验的活动中老师只要给他一些暗示,他们就能自己动脑筋完成任务。

运用策略:暗示性语言策略

实录:在“和泥”的实验活动中,我们准备了水、土、自制量杯、百宝箱等。刚开始小茵和萱萱就发现草根、小石子很扎手,他们有的动手拾,有的用铲子铲,有的用小棒挑。这几个孩子都是能力较强的孩子,于是老师提示他们:“试一试百宝箱里的塑料纱窗能不能把草根和小石子清理掉呢?”小慧从百宝箱找到一块塑料纱窗,细心的把土筛到另一个盆子里。他们通过讨论、验证,认为有洞洞的工具才能把土筛干净。

策略分析:在“和泥”的活动中,由于这一部分孩子都是比较有想法、会动脑筋的孩子。因此,只要通过老师暗示性的语言,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开始制作筛土的工具,就能得到成功。

2.3 鼓励性语言指导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有趣的沙雕

对象特征: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自己缺乏自信,经过老师的鼓励之后他们能更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试验。

运用策略:鼓励性语言策略

实录:在“制作沙雕”的活动中,小杰问:“老师,我堆的大恐龙的身体总是往下塌。”我说:“它是怎么会往下塌的呢?” 小杰说:“我把沙子倒上去它就滑下来了。”老师对大家说:“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办法怎么才能让沙子站起来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好办法的!” 雯雯说:“是沙子太干了。”薇薇说:“我看见电视上做沙雕,用水枪喷水。”老师鼓励孩子们说:“你们的想法都很棒,可以去试一试,只有试了才知道行不行。”听了老师的话,小杰赶快说:“那么我们就加水吧!”孩子们在提水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用小桶提水倒到沙子里水一下子就没了,用大桶倒到沙子里会发出“噗嗤噗嗤”沙子吃水的声音。于是,他们换成大桶给沙子加水,用湿沙堆砌成恐龙、乌龟时,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策略分析:小杰和雯雯会自己动脑筋,但是遇到问题时经常会产生疑惑,并且不能正确地对待结果,害怕失败。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通过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孩子们感受了不同工具的不同作用。

2.4 挑战性语言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制作赛车

对象特征:有一些孩子在“做中学”的活动中热情、主动,能力较强,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活动中教师使用一些挑战性的语言,引导他们打开思路,进行更高一层次的制作。

运用策略:挑战性语言策略

实录:韩扬和小宝在制作赛车时,选择了4个瓶盖做车轮,用双面胶粘在了车身上。老师问:“咦?车轮为什么不会转呢?能不能想办法让车轮滚动起来呢?”老师的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将汽车放在了桌上,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小宝说:“噢,原来是将车轮粘死了,所以它不能滚动了。”于是,他们经过商量之后改用4个螺丝钉连接4个硬纸板,重新为赛车装上了车轮。他们在地板上开起了经过改装后车轮可以转动的赛车,别提有多高兴了!

策略分析:在活动中,韩扬和小宝属于我们班中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平时在每次活动中的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多。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样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只要运用挑战性的语言加以指导,这样的孩子只要一经老师点拨就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自己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良好的方法。

3“做中学”活动中教师的非语言指导策略

3.1 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斜坡实验

对象特征:有时老师发现孩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新的想法,但是这些孩子的能力较弱时,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参与他们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运用策略: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实录:老师用长绒毛、地毯、绒布和木板铺出4块操作板,用4块积木垒高,把板的一头搁在上面,斜坡便形成了。斜坡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更多幼儿的参与,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把汽车放到不同材质的斜坡上,观察他们的滑行速度。老师问:“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小慧忽闪着大眼睛说:“我发现汽车在木板上滑得很快的,在黑色的板上面就一动不动了。”(她指的是黑色绒毛地毯)老师继续追问:“那其它两块板上呢?”她十分自信地告诉老师说:“第二个快的是黄色的板,第三个快的是红色的板。”这小机灵可真厉害,还能将4种材料的速度按快慢进行排列呢。

策略分析:在斜坡实验中,老师观察到幼儿在斜坡上尝试用餐巾纸、抹布增加摩擦力进行实验时,根据幼儿的需要老师及时为孩子们提供了材料上的支持——4种材料不一的斜坡,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操作的兴趣,在实验中他们发现不同材料的斜面会影响汽车的滑行速度。

3.2 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做糕点

对象特征:有的孩子在“做中学”活动中遇到困难,但他们的能力较强,自己又很多有创意的想法,那么老师只要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而不告诉他们怎样使用材料,他们会自己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

运用策略:间接的材料支持策略

实录:小宝和薇薇利用印模做糕点,倒出的糕点总是粘在模上不能成形,他俩脸上露出了难色。见此情景,教师找来食用油和干面粉,放在操作台上,并退到一旁观察,小宝首先拿起干面粉搓搓自己粘着面团的手,发现手心变干了,就顺手抓了一些放在印模里,这次印出来的饼虽然完整但饼上有干粉,显得不干净。薇薇受到启发,在印模里倒入食用油,经过尝试和比较,他们发现使用食用油加面粉做出的糕点最漂亮。

策略分析:小宝和薇薇在制作糕点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认为她们两个小朋友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因此,当老师发现她们的问题之后,只为她们提供了一些材料,而不告诉她们怎样使用材料,她们会自己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

3.3 行动暗示策略

“做中学”活动案例:制作上海小吃

对象特征:处于模仿期的孩子,他们在进行“做中学”的活动中以模仿为主,这时老师可以制作示意图供他们参考。

运用策略:行动暗示策略

实录:在主题活动“上海小吃”中,幼儿对各种小吃的制作方法很感兴趣,在参观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所学的技能制作小吃食品。因此,在活动前,老师在操作台前贴出操作步骤和工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图,活动中遇到困惑的孩子就能根据示意图找到答案。

策略分析:一部分孩子的行为还处于模仿期,老师在操作台前贴出操作步骤和工具使用方法的示意图。这样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图片和示意图中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操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们的启示

在今后教师指导“做中学”的活动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层次,如:有的幼儿在制作时出现畏难情绪;有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等等,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尝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充分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纲要》实施课题组.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及活动指导纲要[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龚平.幼儿园科技活动方案设计指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4]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顾志跃,丁沅.《走进科技教育》——中小幼科技教育论文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 徐子煜.幼儿科技教育概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