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05:20:23

儿歌教案

儿歌教案篇1

活动准备:

1、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1)教师唱歌,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中班语言刷牙儿歌教案【2】

(一)内容简介

小河马去浴室刷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小精灵。她不但从不刷牙,还吹牛说很会变魔术。她每次说话的时候,嘴巴里都会发出一股怪:味,小河马实在无法忍受,就让她刷牙。这个小精灵刷牙后,却发生了奇怪的事……

(二)主题分析

《小河马和刷牙精灵》通过比较刷牙精灵前后的不同面貌,让幼儿明白要养成从小刷牙的好习惯。虽然故事有些夸张,却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懂得爱清洁讲卫生的重要,也有助于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o

(三)情节分析

很平常的一个早晨,小河马像往常一样准备刷牙,却意外遇到了神奇的刷牙精灵,在那份神秘中,故事开始了。

刷牙精灵准备施展魔力,大变魔术,却意外发现魔力消失了。此时小河马伸出了援手。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一个不爱刷牙的精灵形象生动呈现。

最神奇的事情在于小河马送给刷牙精灵牙刷后发生的事情——刷牙精灵的魔力恢复了。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

在刷牙精灵不爱刷牙、魔力消失——天天刷牙、魔力恢复的跌宕起伏间,故事告诉孩子们:爱刷牙,不但自己清洁,还能交上好朋友。

(四)角色分析

整个故事中,小河马有三种表情:吃惊、厌恶、欣喜:刷牙精灵的表情分别是吃惊、得意、挫败、欢喜,这些表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不断变化,也显露了故事主角不同的心理变化,带给孩子们生动、神秘的阅读之旅。

(五)图画分析

1、画面的排列和色彩

图画书中的小河马和刷牙精灵,一大一小、一灰一红,形成鲜明的对比。可爱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在每一页画面上都吸引着幼儿的视线,突出了故事的主角。

画面的背景以大面积水彩晕染为主,色彩斑斓,而小河马和刷牙精灵的形象则采用油水分离的画法,在如此斑斓的背景中,故事主角清晰地凸显出来。

画面色彩丰富、夸张,每页上的主色调都不同,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突,仿佛进入了魔力世界,翻阅每一页都有不同的色彩感受与乐趣。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在大部分的画面中,都以英文旧报纸的块状点缀,如瓷砖、地板、洗脸盆,给色彩斑斓的画面带来了一份清新,也给幼儿一种启发:用旧报纸剪贴,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可以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在每个画面上,几乎都有花朵图案,或大或小,或红或绿,给画面带来了生机与动感,也象征着小河马与刷牙精灵的友谊之花。

儿歌教案篇2

关键词:高职;幼教专业;儿歌教学;教学模式

高职的课程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了工作流程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考核过程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授――通过教师集中讲授为主,引导学生了解儿歌的特点与分类

儿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涵盖了丰富的理论要点,通过教师的集中讲授,使学生充分有效地把握这些基础知识。具体做法包括:以指导朗读为主,辅之以设问、讲解,从中让学生着重认识儿歌“押韵”“分行排列”的特点,理解这正是儿歌朗朗上口有节奏的原因;在学生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背诵,理解儿歌选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此外,指导学生从儿歌的八个方面即“题材新、构思巧、容量少、用语浅、童趣浓、想象丰、形式多、韵律美”进行赏析―品析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形象、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并选择有价值、适宜的儿歌作品进行“仿”“借”“改”“配”。利用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在案例赏析中积累儿歌的基础知识。

二、案例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作品赏析,开拓学生视野,把握儿歌的美学特质

儿歌的学习是体验性学习,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抽象的单一的教师讲解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只有将知识巧妙地揉入视听媒体中,并辅以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引导,才能够从最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小组讨论――任务导向、小组合作,对各小组收集到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这一环节主要以两个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

任务一:阅读经典作品,剖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体会作品的特点、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是这一实训项目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延续情境性教学方式,经典儿歌作品本身的美学特质会因为现代的音画背景而凸显其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从而从最深处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其爱上儿歌,并深深萌发创编儿歌的想法,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鼓励和适当引导,学生对于儿歌作品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入。

任务二:将“欣赏教学”与“创作教学”同步进行,在“赏”“画”“说”的启发下,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演”“教”,其中尤以“创作”最为关键。通过“仿”“借”“改”“配”这四种辅方法进行创作。

四、方案设计――尝试活动设计,指导学生把握儿歌教学涉及要点

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设计一个儿歌教学活动,并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儿歌主题如何选择?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环节设计有哪些?教学活动如何延伸拓展?教学活动如何结束?此后,指导各小组共同修订活动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设计进行评案,在评价过程中明确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拨与理论提升。

五、作品展示――以展示和竞赛为途径,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读、所感、所思、所想

对学生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开展“优秀儿歌作品”评比“现场命题儿歌竞赛”“优秀创作者精品作品展”等活动,学生看着自己的儿歌作品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都充满了欣喜,同时发挥课内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感悟到的,所读、所感、所思、所想,向全班同学汇报、分享,做到资源共享。

六、模拟课堂――组织学生教学模拟,丰富教学实践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终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教学的能力是最关键的,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如讲演儿歌、创编儿歌、自制儿歌绘本、进行儿歌教学设计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教学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儿歌教案篇3

一、理论学习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挖掘实质内涵,同时学习了《小班幼儿发展目标》、《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中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分析小班幼儿的学情,仿编歌曲的基本要求等,使教师掌握仿编歌曲的理论知识。

二、选材阶段

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选出了仿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下雨天,小班幼儿户外活动较困难,激发幼儿快乐每一天,选出了《下雨天》小班幼儿由于语言交流还有一定困难,一生气就抓人、咬人,选出了音乐游戏《碰一碰》,既满足了幼儿身体接触的需要,也体验好朋友之间互相接触,亲密无间的快乐,以《不再麻烦好妈妈》为例,仿编9~16小节。

三、活动方案设计

为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分析本班幼儿的总体水平,把握目标的同时,有创新的组织方式。

四、说课

要求教师说学情、说目标、说准备、说方法、说过程中的预设、说难点、重点,小组人员提预设中可能发生的,以提高教师的随机教育机智。

五、第一次实践(仿编歌曲、现场记录)

幼儿在会唱原歌曲的基础上(因仿编歌曲在第二课时),教师弹旋律,幼儿复习歌曲一遍,教师引导除歌曲中你们会做的事外,还会自己做那些事情?幼儿沉默时教师将自己预设的图片:幼儿吃饭、洗手、洗脸、刷牙一一出示,并教幼儿学习歌词,幼儿已不再与老师学唱,而是自己唱,老师只能和孩子们一起唱,但孩子们究竟唱仿编歌曲还是原唱已很难分辩,为了强化仿编歌曲,教师请出一个叫李蒙蒙的(能力较强)幼儿个别演唱,在配课教师的图片引导下,李蒙蒙完整地将教师仿编歌曲唱下来,再请几名幼儿唱时,孩子们又回到了原歌曲,仿编歌曲只是一闪而过,但从中却发现了小班幼儿也有仿编歌曲的可能,也发现了教师还停留在“教”、幼儿“学”的旧模式中。

六、第一次自评和他评

通过实践者自评和观摩小组评议认为,不足之处为:

1 教师的观念还未转变,应给幼儿创设仿编的机会,小班幼儿学东西是在动作中,应在活动前让幼儿先积累一些会做的事情,如在娃娃家中学,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积累如剥水果、鸡蛋皮等。

2 教师目标意识不强,应从三个目标人手:

(1)兴趣目标,要激发幼儿仿编歌曲的欲望――把会做的事编到歌曲中唱给老师和小朋友,我们就成小小音乐家了。

(2)知识目标,就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仿编。

(3)探索目标,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说出会做的事,教师应马上鼓励、强化,编唱进歌曲中,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优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词画结合,即将幼儿会做的事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直观、形象便于小班幼儿表达。

七、修改设计活动方案

结合自评和小组人员他评,实践者进行修改。第一、知识目标方面,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早上来院自己会搬小椅子、取放玩具、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取放餐具、自己吃饭等,学提裤子、换拖鞋等;在娃娃家训练,家长在家中培养。第二、教师在导入上下功夫即兴趣目标。第三、幼儿仿编歌时教师要让能力强的先来,能力中的、弱的逐渐发展,最后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八、第二次实践(现场记录)

开始部分:教师出示一只小猴、一只小猪(教师配音)小猪随音乐磁带唱原歌曲后说小猴,我的歌唱的不错吧,小猴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会编歌呢?小猪说:瞎说,我才不信,小猴就唱起来第一次实践编的9―16小节中:自己会吃饭、自己会洗手、自己会洗脸、自己会刷牙等。小猪说你真了不起,是一个小小音乐家,教教我吧,小猴:别急,让小班小朋友教你,只要把你会做的事说出来、唱出来,你就是一个小小音乐家,来请小班一名幼儿告诉你,自己会干什么?请一名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会做的一件事情,教师将预设的图片贴出,说一件,教师将图片贴出,若说出的事没有图片时,教师现场画,渐渐的幼儿编出了很多歌曲。结束时要求将编的歌按小组表演给老师、小朋友,回家表演给爸爸和妈妈。

九、第二次反思

经过自评和小组研讨认为,优点:准备阶段为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教师从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仿编中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不足音画结合,预设无图片时会使幼儿等待或认为自己编的不好,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提出:应让课件参与到教学中,使幼儿更加感兴趣,于是进行第三次修改活动方案设计,形成方案如下:

活动名称:仿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活动目的:

1 知道自己渐渐长大,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过多麻烦妈妈。

2 仿编歌曲9―16小节。

3 能唱清歌词、唱准曲调,愿意与教师一起愉快歌唱。

活动准备:

1 音乐磁带《不再麻烦好妈妈》。

2 布偶:小猴、小猪,F1ash课件,内容有:小班15名幼儿的照片扫描和幼儿穿衣、穿鞋、洗手、洗脸、洗手娟、刷牙、梳头、排队接水、喝水、吃饭。剥鸡蛋皮、水果皮、扫地、擦桌、玩玩具、看图书等等内容的图片。

3 区角活动:娃娃家。

4 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的习惯

5 环境创设:

(1)收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成人照顾幼儿的生活照片。

(2)家园联系栏中提醒家长培养幼儿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放音乐磁带《不再麻烦好妈妈》幼儿边唱边自己找座位。

2 师小朋友们都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会做了,会自己找座

位了。今天,我给小朋友请了两位客人,出示小猴、小猪手偶,小猴、小猪和小朋友打招呼,给小朋友带来礼物――唱歌,小猪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第9~16小节:自己来上学呀,自己拿玩玩具呀,自己找座位,自己来玩耍呀。教师将相应的图片用课件出示,小猴不对不对,你唱错了。小猪:没有,我这是编歌曲,我成了音乐家了,小猴那你能教教我吗?小猪;让小班小朋友教你吧,他们在娃娃家自己会做很多事情,在幼儿园、家中也学会做很多事,只要编进歌曲中,也会成为音乐家的,我们坐下来听小朋友编歌吧,师将小手偶放在小椅子上。

(二)基本部分

1 谈话:小猪都能成为音乐家,小朋友肯定想成为音乐家,只要你把会做的事说出来,唱到歌曲里你就会成为音乐家的,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在刚结束的区域活动娃娃家和幼儿园、家中自己会做什么?谁能告诉我,孩子们都抢着回答,教师先请能力强的幼儿说。

李蒙蒙:自己会洗脸、会刷牙;崔苗苗;自己会梳头,洗脸高豆豆自己会洗袜子、扫地尚尚:会自己换拖鞋;田野,自己会画画;李加凯自己会剥鸡蛋皮;张文迪自己会拿碗;李雯雯;自己会喝水等,教师将每名幼儿照片点出,会做的事图片一一对应。

2 教师将幼儿说的每四件事放大,用光标点出,教师和幼儿一起编唱到歌曲中,每编一首,让幼儿站起来,配上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教师请十五名幼儿都来说自己会做的事,强调看谁会做的事与别人不一样。

3 师将幼儿编好的歌进行整合并配上图片,幼儿边表演边演唱。

(三)结束部分

配课教师戴上小猪、小猴手偶。

师问:小猪、小猴,小朋友编得怎样?

小猴:呀,小朋友真棒!小猪比我编唱得好多了,你们都成了小小音乐家了。回去把自己编的歌唱给爸爸妈妈,在家中学会的事,再编到歌里唱给我、老师、小猴和其他小朋友好吗?现我们去户外学本领去了,结束。

通过此次小班仿编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可以得出:

1 只要方法恰当,小班仿编歌曲是可能的,必要的,既可丰富幼儿的语言,也可发挥幼儿自主性,启发幼儿树立远大志向――小音乐家。

2 多媒体课件参与更直观,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歌曲中采用词画结合对小班幼儿理解歌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推广到儿歌学习和创编中,也可让幼儿在学习儿歌后配上相应的图画(中、大班)。

3 活动增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强化教师对幼儿学情了解,改变了教师“教”幼儿“学”的旧模式,体现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明确了环境创设、区角活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让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知识,体现出一日生活中处处有教育的教育机智。

4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做到家园共育。

儿歌教案篇4

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幼儿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活动兴趣;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84-01

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尝试和探索,得到了以下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展示情境“音乐源于自然”

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幼儿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带领幼儿们在树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教学中应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通过观看自然、感受自然,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在歌曲教学中,适当给幼儿设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案例】歌曲《小星星》,在歌曲的处理、演唱上就采用了多形式的方法: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的放光明,

好象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通过这样处理,幼儿从形式上感觉新颖,演唱时感觉情绪饱满,教师和幼儿相互配合,情趣调动了起来,并且唱出了歌曲的情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图画、讲故事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幼儿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幼儿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幼儿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幼儿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5个幼儿分别扮成小兔和大灰狼,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幼儿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心情,扮演老狼的同学也表现出想吃小兔的那种急切心情。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四、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

五、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走进音乐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讲解】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

【案例】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海中展现出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加深刻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案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

【案例】在欣赏《瑶族舞曲》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瑶族姑娘欢欣鼓舞的景象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4)通过游戏,理解音乐。

儿歌教案篇5

1.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活动。2.欣赏音乐。(1)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教师请幼儿说说音乐中包含大自然里的什么事物。幼儿有的说是蛇,有的说是蚯蚓。(2)在第二遍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播放各种小溪的视频图片,一个乐句换一张,但不是在乐句的固定某处进行更换。幼儿看到这么多不停变换的图片非常高兴,听完音乐后大声地说“是小溪”。(3)在第三遍欣赏音乐时,师幼一起随音乐用手画出弯弯曲曲的波浪线。3.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变成小溪,跟随音乐动起来。幼儿非常兴奋,大多都趴倒在地上随意乱动。4.教师出示红色的纱巾、亮纸条,启发幼儿将它们变成“小溪水”,然后跟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个别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甩一甩纱巾,但很多幼儿都在乱动,难以表现出乐感。

【案例分析】

1.从预设目标来看,教师预设的第三点教学目标是“理解《梦幻溪》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与情境”,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几乎没有引导幼儿对该音乐的音乐形象和意境进行分析和理解。2.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明明是ABA结构的乐曲,教师则当成单段体乐曲进行教学,整个活动中没有引导幼儿理解乐曲曲调上的变化,这说明教师对教材分析得不够。3.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在进行表演时幼儿忽视音乐的感受而无节奏、无乐感地乱动,这说明幼儿对音乐欣赏得不够。

【案例二】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吉祥三宝》教学片断节选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第一遍。教师问:听起来心情怎么样?2.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第二遍。教师问:歌曲里唱了什么?3.教师介绍歌曲主要内容和歌名。4.分段欣赏,了解歌曲中问答歌唱的形式。教师问:这是谁在唱?你能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动作吗?5.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音乐,并提供道具头巾等让幼儿进行表演。

【案例分析】

1.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听”,安排了整体欣赏、分段欣赏,但某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好,如音乐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戛然而止,这种做法非常影响幼儿对于音乐美的感受,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大忌”。2.歌曲《吉祥三宝》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有趣的对唱部分,它的音调起伏较大,与幼儿平常接触到的歌曲很不一样。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让幼儿听了几句对唱,并没有引导幼儿重点感受对唱部分在曲调等方面的特色。3.从教学时间分布上来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用动作表演歌曲上。这不由得让我思考:幼儿对这首乐曲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最值得欣赏的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放在用动作表演的环节是否恰当?从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不强来看,教师的做法似乎欠妥。

针对上述案例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前,教师要充分分析选材内容

在选择了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后,教师应先将所选音乐作品“掰开”“掰碎”来分析:若选择的是歌曲,则可以从歌词内容、形象和情感表达上进行分析;若选择的是器乐曲,则可以重点分析曲式结构和情绪情感;若选择的是舞蹈音乐作品,则可以从作品的性质、动作、队形、装饰道具以及情绪情感来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以引导幼儿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

2.目标定位要科学准确,找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如果定位不准确、不科学,那么即使活动组织得再严密,幼儿的情绪再高涨,也只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而已。目标的游离或过于宽泛容易导致教师把握不住活动的重难点,也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重难点。同样,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找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儿歌教案篇6

关键词:儿童歌曲弹唱;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70-02

《儿童歌曲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儿童歌曲弹唱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技能。从训练钢琴弹奏基本功入手,结合发声训练、儿童歌曲训练,将声乐和钢琴两项技能教学合二为一,其中对学生运用简易、精炼的编配手法自配、自弹、自唱幼儿园歌曲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是对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一系列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课程的综合,为学生更快进入幼儿教师这一角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儿童歌曲弹唱》对应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方面进行综合型的拓展训练,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文章就《儿童歌曲弹唱》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一、认识行动导向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目标

《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不断地提高幼师生的职业素养,突显该课程价值的师范性和专业性,为其今后在社会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行动任务为向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它是一个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为目标且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体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认知意识。中职院校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差一些,经常需要依靠一些较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地位的变化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能实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姜大源教授曾说过,“我们所面对的人是有生命的,基础不完全是事先打好的,在强调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基础上,人就像一棵树,随着不断生长,其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人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设计自己,在动态的过程中充实自己”。[1]

二、改革行动导向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把知识的应用作为侧重点,不仅仅是对音乐理论知识分析,而是通过训练弹唱两种技能结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儿童歌曲音乐形象。因此,以突出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实际应用为目的,儿童歌曲内容选择原则是:(1)重点选择适应中专生学习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浅易幼儿钢琴音乐作品,同时注重选用优秀的儿童钢琴音乐作品;(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儿童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3)紧密结合儿童音乐活动实际,适当选择大中小班歌唱教材中的经典曲目以及儿童熟悉和喜爱的作品。教学时幼师生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组装,紧密结合职业特点培养学生们拥有一颗童心,在美妙的儿童音乐中快乐、主动地学习,通过大量的弹奏歌唱技术训练,塑造儿童音乐作品形象。(4)突出教与学一体化的特点。行动导向体系的设计,将音乐活动实践作为该体系的出发点,让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完整的音乐教学工作过程,使学生的角色从学习者转换到工作者。在音乐教学工作场景的刺激下,中职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教学责任感和价值观就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改革行动导向的《儿童歌曲弹唱》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要想改革,就必须将以教师和教材为主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行动导向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管理者。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独立地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2]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基本职业技能,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经验体系,“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3]这里所指的能力已不仅仅是指专业能力,它涵盖了与人交流合作的社交能力以及挖掘职业机会和规划人生的发展潜能。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理念开发学生职业行动能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教师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项目教学法、角色表演法等。

(一)案例研究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运用,将学生带入到特定事件中,教师可通过图片、录像和文字等形式展现案例,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需要注意的是:一,一个案例应该是一个对实际儿童音乐情景的客观描述,而在这个儿童音乐情景中应尽量包含一个或多个需要学生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好是还能提供一些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二,在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案例的每一个环节所作出的反应结合起来,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找答案,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三,要有启发性地提出各种培养策略及评价方案,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项目教学法

完成一个项目的基本步骤是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到实施、评估与反馈。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花较多的课余时间去完成一个项目,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接受学生的咨询并指导学生。

第一,项目组成员共同分析项目的任务,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网络、专业人士)收集信息,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选择合适的项目目标。

第二,拟定项目的实施草案,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等。如实施者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制订富有个性化的方案。方案包括:制订幼儿音乐活动的总目标与次目标;实施音乐活动步骤,可采用单元主题系列开展的方式;选用音乐游戏作为实施的主要方法,因为音乐游戏的细节和玩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又是一种能被幼儿所接受的约束,再加上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基本上不难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改变问题行为。

第三,项目的实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计划并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工作;定期完成中间成果的检测,以确保能够及时纠错改错,灵活地调整计划。如在利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干预社会退缩幼儿行动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由于游戏的抽象性,“缺乏和真实世界进行的真实互动”。[4]孩子们在游戏时的表现和平时的表现是很不一样的,如何将幼儿从游戏的情境中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呢?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现实与抽象性的维度出发,对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和构造游戏的特点进行分析,用不同的层次将它们进行区分。学生也要尽量尝试通过不同的游戏情境来让幼儿之间多进行交往,减少或改变幼儿的退缩行为。

第四,评估与反馈。师生应一同对项目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共同探讨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间的关联度;进行对自我及他人的评价;对项目计划实行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对学生和教师的高要求,是项目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要有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能够坚持下来的耐力,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及行为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差,他们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学习模式,所以会觉得顺利完成任务是很有难度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引导,指导学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曾说过,“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多流汗,教师就应在课下多流汗。[5]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对音乐角色进行观察并模仿的学习方法。由于模拟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且真实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活,在角色扮演中不仅学到了音乐表演的知识,还培养了音乐能力。角色扮演法以其生动形象且身临其境的特点吸引着学生,而且在这过程中“观众们”可以畅所欲言,指出音乐表演者的不足之处,修正各角色,相互学习,彼此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行动的导向,学生在“任务中行动、实践中体验、问题中思考、交流中提升”,突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学生们为今后从事幼儿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0.

[2]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辩[J].职教通讯,2003,(1).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6-10.

儿歌教案篇7

竹当头,目当肚,一横当屁屁,撇竖当脚走。――算

山上是树木,树木有枝丫,大手抓住它,使劲往上爬。――攀

小时候,学到笔画多的生字就头疼,写错了被罚抄更是头疼。记得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喜欢用儿歌引导我们记忆生字。有些儿歌让人听了哈哈大笑(算),有些生动形象直达字义(攀),有些押韵如顺口溜(飘),总之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实践证明,儿歌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质量。低年级识字教学难免有些枯燥、单调。然而,当那一个个重点、难点化作一首首跳动有趣的小儿歌活跃在孩子们面前时,枯燥的教学就不再是苦涩的被动接受,而是香甜的主动吸纳了。

一、儿歌先行,让难点形象起来

有的汉字笔画较多,字形很是复杂;有的汉字与古代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这些特殊汉字的时候,如果借助儿歌帮助孩子建立起形象思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藏”着惊喜――《菩萨兵》

师:“藏”这个字啊,笔画很多,有点难记,老师这里有个小字谜,帮大家记“藏”字(动画演示)。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一位大臣,左手举刀,右肩扛戈,躲在草丛里。它就是“藏”。

师:一起来记一记吧!(再演示,学生说)

案例二:“游”出精彩――《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师:“游”的笔画较多,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方法,编个儿歌来记住它。请小朋友们一边看画面一边听老师念:四四方方一泳池,池水清清能见底,大人带着小孩子,一起游泳多欢喜。

生:太有趣了,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教师结合生字的组成部分,巧妙运用儿歌,如此生动形象的生字解读就像讲故事一样把小家伙们如磁铁般牢牢地吸住了。

二、儿歌引领,让疑点化解开来

案例:怎一个“才”字了得――《要好好学字》

课前预习读课文,一个孩子读完这篇课文后,一脸疑惑,举手问我:“课文中写两个人,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才14岁,个子矮一点。都14岁了,比我们大多了,这里为什么还要用‘才’呢?”是啊,文中为什么要用“才”呢?“才”在这里该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是什么?透过这个字我们可以读懂什么?二年级的学生之所以费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文中两者身份的不同――他们自己是学生,而文本中的人物是“小八路”。

课上,我是这样引导大家的: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

今年十八岁 报名来当兵

穿上绿军衣 戴上绿军帽

我是 握紧手中枪

练好真本领 爱国爱人民

师:你们从这首儿歌中知道我们现在多少岁才可以参军吗?

生:18周岁。

师:这两个小八路满18岁了吗?

生:没有。

师:这里用“才”是想告诉我们――他们还非常非常小。这么小就穿上了军装,所以我们叫他们――小八路。他们还这么小,怪不得教导他们――要好好学字。

生:这个“才”字说明了他们小小年纪就当了八路,真是了不起!

生:这两个小八路真勇敢,和大人一起打日本鬼子,他们是好样儿的,是小英雄。

儿歌的引领,化解了课文中的疑点,丰富了语言的情境,孩子们从中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体味到了字词本身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儿歌总结,让重点丰满起来

案例:“钓”条大鱼――《“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重点在“放”与“不放”,“钓”鱼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写作的好契机。文中“套上、甩起、抛向”,“划破、沉入、泛起”等动词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加上“湖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涟漪”使得这一段描写更富诗意。在教学 “钓”鱼部分,我把钓鱼的动作总结起来串成了一首小儿歌:

套上鱼饵,甩起不;渔竿,抛向远方

划破水面,沉入水底,泛起涟漪

觉察动静,弯成弧形,拖出水面

我让学生围绕儿歌回忆或想象自己“钓鱼”的经过,以此来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词串进行语言训练。在句式的训练中,学生们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生1:爸爸熟练地套上鱼饵,甩起渔竿,丝线抛向远方。眨眼间,鱼饵划破水面,不一会儿,鱼饵沉入了水底。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断向远处扩散开去。爸爸目不转睛,不一会儿,丝线动了一下,竹竿被拉成了弧形,爸爸使劲一拖,一条一尺来长的大鲤鱼越出了水面,活蹦乱跳的。哇!爸爸好棒啊!

生2: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套上鱼饵,甩起渔竿,丝线被抛向了远方。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底。我注视着水面,漫长的等待,丝线动了动。我使劲提起渔竿,哈哈,一条小鱼在半空中挣扎着尾巴。小鱼身上的水滴到河里,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多么富有情境,又多么生动有趣啊!简洁的儿歌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文本的含义,简洁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回顾了钓鱼的过程,简洁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出色地完成了口语训练。

儿歌教案篇8

一、第一轮教研活动

在第一轮的教研活动中有三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

A教师:活动开始,以诗歌中四位宝宝“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导入,先引导幼儿观看屏幕画面(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在问问答答中对摇篮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提问“还有好多宝宝也想要睡觉,他们是谁呢?他们的摇篮在哪里?”然后出示图片(星空、海浪、花园、妈妈和宝宝),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想像他们在哪儿睡觉?谁是他们的摇篮?活动过程中教师先轻声诵读,用恰当的体态语言,再配以动态优美的画面给幼儿一个恰当的引导,幼儿很快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段朗读时,教师配上轻柔的摇篮曲,一下子就给幼儿营造了一个优美、温馨的意境,激发了兴趣,孩子们自然而然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创编环节中,这位教师请幼儿欣赏小动物的叫声,猜一猜是哪只小动物(小鸟、小羊、青蛙等),启发幼儿根据这些小动物进行创编诗歌。于是“提供具体的图片和动物,是否限制一部分幼儿的思维”成了我们分析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B教师:出示一个可爱的“布娃娃”导入活动,用动作(边哼摇篮曲边摇宝宝睡觉)帮助幼儿感知摇篮的用途后,将诗歌的最后一段提到开始部分,也就是从幼儿感受最亲切的妈妈入手,引出课题。因为妈妈和宝宝是主题的升华,会唤起幼儿对妈妈的爱,点出了诗歌的情感部分。活动过程教师着重给幼儿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幼儿互相讨论,启发幼儿理解“为什么歌儿要轻轻唱?白云要轻轻飘?浪花要轻轻翻?”、“他们是怎样哄宝宝们睡觉的?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等,教师有针对性和递进性的提问拓展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并且对词语的正确使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在创编诗歌时,B教师出示大树、土地为背景的画面,启发幼儿积极创编,有的说“大树是摇篮,摇着果子宝宝,歌儿轻轻唱,果子宝宝睡着了”;有的说“土地是摇篮,摇着虫子宝宝,风儿轻轻吹,虫子宝宝睡着了”……其中有一幼儿这样说“马路是摇篮,摇着车宝宝,歌儿轻轻唱,车宝宝睡着了”,于是,针对这首诗歌是否符合逻辑,教师应给予否定还是肯定,就成了我们分析与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C教师:开始部分以游戏“送宝宝回家”导入活动,接着出示四幅色彩鲜艳的挂图,每个幼儿手中拿着一个贴图(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教师让幼儿根据角色事物进行匹配贴图,幼儿带着问题自己观察,作出判断,把宝宝送回各自的家。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为下一步学习诗歌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配乐朗诵诗歌的环节中,教师再一次完整出示四幅挂图,进一步帮助幼儿完整梳理了整首诗歌的顺序和内容,教师在幼儿基本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组、分角色表演和创编诗歌。整个活动层次清晰、环环紧扣,充分表现出“我、诗歌、音乐”的共鸣。

二、第二轮教研活动

第二轮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了上次活动中留下的两个问题,又探讨了教材本身重点、难点的定位,如:诗歌“摇篮”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幼儿忘了念,这与幼儿本身经验不足有关。因此,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帮助幼儿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大小包容关系等。为此在第二轮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握学习诗歌和创编诗歌的度以及开放、启发式的提问等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在第二轮同课异构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造自由表达的时间和机会,除了运用分组、个别朗诵外,有的教师选用分段跟诵法,因上例活动诗歌“摇篮”写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分段跟诵法避免了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这一现象;创编活动的时间也作了相应的增加,幼儿充分体验创编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三、分析与反思

在这两轮“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分析与反思:

1 鼓励孩子敢说、想说、有机会说。

《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不难发现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有时还有一问到底的现象。如上例诗歌“摇篮”创编活动中,A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但对幼儿创编时出现的“假设”准备不够充足,如:“马路是摇篮,摇着车宝宝,歌儿轻轻唱,车宝宝睡着了”当幼儿创编出类似诗歌时,教师不知如何进行评价,这是因为教师过于注意内容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这样做实际上就影响幼儿的创造性语言运用和发展。创造性语言运用环境,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使幼儿可以随时大胆质疑提问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只有让幼儿充分的去看、去想、去说、去体会、去发现,幼儿才会更快、更好的掌握诗歌内容,同时获得诗歌以外的能力发展,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倾听、喜欢说的习惯。

2 把握好学习诗歌与创编诗歌的度。

在学习诗歌和创编诗歌度的把握上,存在着一种“轻学习诗歌,重创编诗歌”的现象。在上例同课异构活动诗歌“摇篮”的第一次设计方案中,幼儿完整欣赏及学习诗歌两遍后就开始创编诗歌了,于是存在幼儿在没有完全掌握原有的诗歌内容,没有充分理解诗歌的情况下就开始创编诗歌,幼儿无从下手,这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创编效果。同样上例活动的第一次设计方案中,A教师在启发幼儿诗歌创编的环节中,大多数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叫声和画面能顺利创编活动,但对能力较强的幼儿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思维,使这部分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教师只单一追求课堂上所谓的“完美”这一角度去设计活动方案,而忽略了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

3 开放、有效的提问能正确引导幼儿思维。

教师开放、有效的提问会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同时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忌随意性提问和无意性提问,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同时提问要有启发性,不只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是”。如:上例诗歌“摇篮”的第二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朗读过两遍后,没有像第一次活动那样问诗歌的名字是什么、喜不喜欢这首诗歌等问题,而是抛出了一个引发幼儿思维碰撞的问题:“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觉?”、“白云、浪花、风儿、歌儿为什么都是轻轻的呢?你喜欢诗歌里的那一句?为什么?”等。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恰当、有效的运用提问,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影响到幼儿是否能够向更高的水平上探索问题。为此,教师的精彩提问是语言教学设计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4 丰富准确的评价语言能激励幼儿产生情感共鸣。

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要对孩子的回答进行重复而应给予概括和总结,进而提升为一定高度。如:同课异构诗歌“摇篮”第一次活动时,老师评价时出现“棒棒棒,你真棒;×××,你真棒”,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是“很好”。这种不加分析的评价,使幼儿无法辨别是非,频繁的掌声打乱了正常的活动秩序,频发的语言也使评价失去了针对性。第二次教研活动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如:“多细心的观察:你编得很完整,想象力很丰富,还真像个小诗人;我请这个小朋友,他是第一个举手的,你很勇敢,给他点掌声”等,评价要指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准确性是教师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就没有生命力。

四、“同课异构”中教学价值的聚焦。

1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思考。

一是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贴近幼儿生活,又提炼还原为幼儿的生活;二是关注学习内容的内涵与价值。如上例诗歌“摇篮”活动要重视课件呈现的顺序方式和情感教育的体现,还可以有延伸活动,如在区角里可以继续创编诗歌,并把创编诗歌的内容用绘画形式表征出来等。

2 教师对幼儿学习的分析和思考。

一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重视提问的目标指向和幼儿开放性思维培养;二是关注活动的组织策略和教师的指导方式。

3 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体会。

儿歌教案篇9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无注意力优势,活泼新颖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教育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教育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学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听信号做动作,做到动作灵敏协调,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布袋、乌龟头饰;

大鼓一只。

2、设置情景:树林、山洞。

3、房子一座。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

我做乌龟妈妈,你们做小乌龟好吗?宝贝们,快叫妈妈一声!(妈妈)哎!我的小宝贝们真乖。

2、现在跟着妈妈一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吧!

二、学习本领。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双手膝盖着地、一二一二向前爬。

2、幼儿练习。

三、参观新家。

1、乌龟妈妈:宝贝们,妈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新家造好了。

妈妈带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2、幼儿跟着乌龟妈妈向前行进爬。

3、在家听音乐休息。

四、乌龟运粮食。

1、乌龟妈妈:冬天快到了,我们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宝贝们,妈妈带你们一起去运粮食吧!

2、途中设置情境:遇蛇。

引导幼儿听信号做躲好的动作。

3、到达目的地,运粮食。

4、引导幼儿观察粮食的颜色,挑自己喜欢的粮食运回家。

鼓励小乌龟互相帮助、协调的往背上装粮食。

五、运粮食回家。

1、乌龟妈妈:我们终于到了,我们把粮食放到家里去吧。

引导幼儿把粮食送到房子里去。

2、吃饼干庆祝。

小班教育活动方案2设计思路:

我们班目前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是"好玩的水","快乐的小鸭子"这个活动是老师预设的二级纲目中的一个音乐欣赏活动。这个活动的音乐背景是格里格的"挪威舞曲",曲子的曲风欢快明亮,充满了趣味,曲式是A-B-A段式。让小班幼儿来欣赏世界名曲是我在这个学期的一个尝试。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更是形象具体化,年龄越小越有参与活动的需求,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概念是不理解的,所以让小朋友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以小鸭子的身份来参与活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感知作品中间段与首尾段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表达表现。当然,也期盼幼儿在前期的主题活动,例如:"春天"主题中的"春雨沙沙、春天的小动物"中获得的经验能为今天的欣赏活动埋下伏笔。今天整个活动的过程以游戏贯穿,以幼儿熟知的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导入活动,用故事背景推动幼儿理解作品,用游戏形式来体验A-B-A的曲式,从中体验欢快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又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观点的形成,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愿望。

欣赏活动:快乐的小鸭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协商活动,感受小鸭子在水中游戏的快乐。

2、愿意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大胆地表现。

活动准备:场景布置--小池塘挪威舞曲小鸭服饰歌曲--小鸭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用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导入活动,幼儿在欢快的歌声中进入活动室。在池塘里快活的自由游戏。(推上背景音乐--挪威舞曲)讲讲和好朋友在池塘里可以做些什么游戏。

二、欣赏活动

1、完整欣赏音乐,利用故事的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

一起来讲议自己听到的内容。

1)音乐中的小鸭子在干什么?

2)小鸭子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呢?

2、重点欣赏中间段音乐。

和小鸭子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发挥想象力,一起学学好看的动作。(戏水、扎猛子、甩水、抖翅膀、洗澡,游泳、抓小鱼、理羽毛等。

三、在完整欣赏中自由地表演

在C段渐弱的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育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激发上幼儿园的愉快情绪。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和小伙伴一起唱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我上幼儿园》、布娃娃。

活动过程

一、入室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在《我上幼儿园》音乐伴奏下,拍手进音乐室。

二、练声游戏:“老师早上好”。

师:12345/小朋友们好。

幼儿:54321/老师早上好。

三、学习新歌。

1、谈话引出歌曲。

——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去干什么了?

——师:我们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该怎么做,才最棒呢?(开心、不哭也不闹)

2、感受歌曲内容。

——(出示布娃娃)师:布娃娃也要上幼儿园啦,听一听布娃娃在说什么?——教师扮演布娃娃念歌词。

——师:布娃娃刚刚说了什么?

——师:爸爸妈妈去上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鼓励幼儿和布娃娃一起按节奏念歌词。

3、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教师放慢节奏弹琴,请幼儿跟唱。(要求幼儿不要喊唱,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唱歌。

——教师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

——教师清唱歌曲,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四、自然退场。

活动应变

歌词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歌曲的理解和愉快的心情上,鼓励所有幼儿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表演歌曲给爸爸妈妈听,为自己能开心上幼儿园、不哭不闹感到自豪。

区角活动

表演区:投放音乐和自制的麦克风,鼓励幼儿大胆唱歌表演。

娃娃家:布置娃娃家环境和扮演爸爸妈妈的道具如领带、围裙等,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

环境创设

主题墙布置幼儿开心上幼儿园的情景。

家园同步

1、请家长跟幼儿一起学唱歌曲《我上幼儿园》,鼓励幼儿开心上幼儿园。

2、请家长引导幼儿回忆在幼儿园的开心事情,安抚幼儿焦虑情绪。

随机教育

幼儿刚上幼儿园,情绪难免焦虑,家长和教师要加以安抚引导。教师在幼儿园多安排一些游戏类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附录:教师如何安慰新入园的幼儿

一、做好新生入园的接待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园第一天的接待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入园第一天的孩子,心情往往会很紧张,甚至害怕,会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松,这时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幼儿,亲切地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亲亲他、抱抱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这样紧张会消除很多的。

二、找准哭因,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面对幼儿不停的哭闹,有的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我觉得对待幼儿啼哭的办法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由于性格、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啼哭的原因、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止住幼儿的哭泣。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因对环境陌生、不适应集体生活而哭闹的幼儿,哭起来声音往往较小,低声哭泣,教师应多注意在行动上亲近他们,给他以们安慰、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让他们熟悉集体成员,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三、适当的精神鼓励激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

新入园的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诱惑力,幼儿对教师依恋情感会更强。幼儿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如:对入园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最后,教师对入园活动进行小结,大张旗鼓地表扬按时入园、不哭闹的幼儿。这样,不仅给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

总之,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小班教育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练习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练习说儿歌时吐字清楚,口齿流利。

3、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小鸭找妈妈》的flash、DVD机、电视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集体观看,教师注意幼儿的观看姿势)

互动问题:

1、画面上有什么?

2、它们怎么了?小鸭子为什么哭?

3、其它的鸭子是怎样做的?

教育要求:

1、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鸭妈妈带小鸭子们去玩,小鸭子光顾着玩了,跑丢了,鸭妈妈找不到小鸭子了,急得到处找,到处喊,最后也没有找到他们。

2、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差异。

由于自身的个体差异,幼儿观看画面、理解画面的能力也不同,这时教师不要着急,要给能力差的幼儿思考的余地和时间。

二、讨论讲述(分组讨论)

互动问题:

1、小鸭子为什么会跑丢?

2、鸭妈妈是怎么找小鸭子的?

3、小鸭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

1、对于孩子们的讨论教师要仔细倾听,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在巡视每组讨论时,可以参与到其中一组,使幼儿更好的组织语言,学习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

三、学说儿歌(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

互动问题:

1、教师通过flash渗透儿歌内容。

2、教师带动作朗诵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3、幼儿逐句学说儿歌并带动作表演。

教育要求:

1、教师在说儿歌时速度要放慢并带有动作,使幼儿轻松记忆儿歌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四、总结(集体讨论)

互动问题:

1、我们外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对?

2、如果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育要求:

1、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请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

2、教师要渗透给幼儿相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小知识。

小班教育活动方案5设计意图:

结合我们的课题"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设计了参观我们社区的昌宁菜场,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菜场,认识了常见的食物,观察到市场的人、食物、(有哪些人,有哪些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道菜场是买菜和卖菜的地方。

2、了解菜场中物品摆放和人际交往的特点.

3、鼓励幼儿敢于和摊主对话。

活动准备:照相机、菜场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到菜场)你看到了哪些人,它们在做什么?

(菜场有很多人,他们有的在买菜,有的在卖菜....)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看到了哪些食物?

(有鱼,虾子,螃蟹......)

(有鸭子,鸡,鸽子......)

(还有好多好多的蔬菜....)

三、引导幼儿说说菜场里的物品是怎么排放的?

上面是卖蔬菜,烤鸭,豆腐........

下面是买鱼的。

三、引导幼儿说说菜场里的物品是怎么排放的?

上面是卖蔬菜,烤鸭,豆腐........

下面是买鱼的。

(菜场中有不同的菜,菜场的叔叔阿姨把它们归归类,有海鲜类,蔬菜类,肉食类,豆食品类等等,这样就方便买菜的人挑选了。)

四、引导鼓励幼儿敢于和摊主对话。

在教师的带领下,你有不认识的菜可以问问卖菜的叔叔阿姨,我们一起询问一下菜的价格.......

幼儿观察老师买菜的过程中与摊主的对话。

五、组织回幼儿园,结束活动。

儿歌教案篇10

一、幼师生幼儿诗歌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诗歌是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尤其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涵盖我国社会、民俗、价值观、世界观等,成为文化巨擘中的耀眼明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幼儿教育起源于“诗歌启蒙”,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往往是以“诗歌”的教育为主线,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亦云“不学诗,无以言”,虽然这是特指《诗经》这一中国古诗歌的经典,但是对学生开展诗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界的公知。

幼儿诗歌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儿歌、儿童诗、浅显的古诗、散文诗等,从幼儿诗歌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匹配关系上来看堪称绝配。一是幼儿诗歌的构成形式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一致。一般而言,诗歌的语言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特点,多采用短句、甚至是单词成句的模式来组成结构上的形式美,而幼儿对语言的掌握也基本遵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认识规律,且正处于词汇急速扩容的黄金时期,幼儿诗歌念起来琅琅上口,好学好记,因此深受幼儿喜爱。二是幼儿诗歌的艺术形式与幼儿的思维锻炼一致。诗歌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最重要阶段,科学恰当地运用诗歌的特点去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显得极具教学价值。三是幼儿诗歌的韵律特点与幼儿语感的锻炼一致。诗歌是韵律的载体和媒介,无论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平仄押韵,还是现代儿歌童谣、儿童诗的韵律特点,对于处于语音形成期和语感养成期的幼儿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益素材,都能给幼儿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启迪。

二、幼师生应具备幼儿诗歌教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扎实的文学功底

幼儿诗歌来源于文学,扎实的文学功底,是开展幼儿诗歌教学的最基本条件。从教学本身的规律而言,施教者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决定了其施教的思路和水平。幼师生要具备幼儿诗歌教学的文学功底,首先要有一定的对汉语语言的了解能力、掌握能力和表达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幼儿诗歌的文学特点,熟悉它们具体的分类,熟记大量的幼儿诗歌的具体内容,不但能知其文,还能知其意、知其境界。其次要对幼儿诗歌的文学语言有清醒的认知和较深的理解,要善于总结幼儿诗歌的文学意味,并转化为幼儿诗歌的教学知识。再次,要具备解读幼儿诗歌的专业文学功底。幼师生切勿有幼儿诗歌过于简单易懂,有些甚至是“大白话”的错误认识,经典的幼儿诗歌,都是过了大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其既具备文学诗歌的全要素,更具备鲜明的教育素材特征,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出色地完成诗歌教学任务。

(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是幼师生的基本功,但是具体到幼儿诗歌教学,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标准。毋容置疑,标准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开展幼儿诗歌教学的根本,3-6岁是幼儿学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师生只有掌握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才能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因此要杜绝“口音”的困扰,克服方言口音对普通话学习产生的障碍。二是形象。很多的幼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在具体的课堂语言上,幼师生要充分注重形象的表达方式,要借助体态语来进行综合表达,才能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三是语感。诗歌对平仄、押韵、韵律等的要求较高,教师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要培养幼师生语感的具体能力,要突出对平仄、押韵、韵律等方面的专业培养特点。四是艺术。对于幼师生而言,艺术的语言和语言的艺术都必须具备,特别是具体到幼儿的诗歌教学方面,语言的功底、表达的能力、教学的张力等都是影响诗歌教学的最基本硬件。

(三)组织实施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科学有效的策划过程、周密系统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导入―教学―互动―引导―拓展―总结―复习”等环节在其中都要体现,幼师生要具备有效的策划实施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才能把教学环节精心分解实施,逐步达到教学目的。

三、幼师生幼儿诗歌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儿诗歌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1.科学诵读训练。诵读往往是被幼儿教育者忽略的基本功。其实,在幼儿诗歌教学中,诵读是最基本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必须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幼师生的诵读水平:一是用长期的诵读训练来纠正自身发音,很多幼师生的普通话语音基础较差,发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加强对学生吐字归音的训练,让学生多听多学CCTV电视台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来改善并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同时在长期的诵读训练中采取录音训练、双人互读、角色朗读(根据诗歌的内容)等多种方式,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仔细甄别发音弱项,固化正确发音。二是要求幼师生通过长期诵读训练来改善音色条件,让其发音更加富有层次和穿透力,美好的声音和音色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三是通过长期诵读,让学生逐步达到对经典诗歌的背记程度,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科学规律。

2.丰富文学修养。幼师生自身的文学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展幼儿诗歌教学的质量,提升自身文学修养是一项“硬功底”。教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求幼师生大量阅读关于诗歌方面的文学作品,特别对传统诗歌、现代儿歌、儿童诗等题材的掌握和阅读,多读圣野、金波等著名幼儿文学作家的作品,还应涉猎俄罗斯、英国等其他国家的优秀幼儿诗歌,丰富自身文学知识功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二是要开展适当的幼儿诗歌的创作活动。教师要培养幼师生在理解幼儿诗歌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能针对幼儿教学的主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自我创作,作品要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贴合幼儿实际,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3.提升策划能力。策划能力首先来源于幼师生对幼儿学习语言的正确认知。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认识世界和思维发展的过程,3-6岁的幼儿基本处于“会说两个词的句子―只有实词的句子―充分运用各种语言成分的句子”的发展阶段,要充分把握这种跳跃性的语言发展,充分运用幼儿诗歌的多双词句、跳跃性思维、特征化描述、片段化场景的特点去策划符合幼儿特点的诗歌教学活动。通过对幼儿诗歌的熟练运用和理解,把诗歌的意境化为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场景来学习和认知。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的设计、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落叶》这类儿童诗构思新颖、语言简洁、季节性较为明显,可以采用自然情景法,创造条件选择在秋季的落叶树下进行教学。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类古诗则宜用情景表演法来教学,教师可结合诗歌内容,通过相应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幼儿理解,接着通过角色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其掌握,这种游戏性的方法非常受幼儿的喜欢。教学活动设计与组得当,能够给幼儿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大量教学模拟。幼师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应该更多在教学模拟上得到体现,教学模拟是对幼儿诗歌教学的最佳训练。一是要有大量的课堂教学模拟。同学、老师均可以成为教学模拟课堂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从而充分获得彼此的诗歌教学经验和诗歌教学的成功方法。二是思维模拟。这一点更体会在换位思考层面,体会受教育者的认知视角,针对幼儿喜欢幻想,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因此选择的诗文要生动有趣,充满童真童趣,这样才贴近幼儿的思维,如古诗《春晓》、《咏鹅》、儿童诗《小熊过桥》等等。三是可以获取最接近实际教学的模式经验和教学数据。幼师生在试教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的技巧和技能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提高,为以后从事幼教学事业夯实基础。

5.积极教学实践。幼师生的诗歌教学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达到真正质的提升,因此要珍惜每一次教学实践的机会。

一是充分准备。对于选择教材、授课目的、教学过程设计等诸多环节都要充分掌握,同时要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现状。第一步题材要丰富多样和具有一定教育意义,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贴近幼儿生活的诗歌,如小班的孩子宜选择主题单一、语言浅显重复、动作体验强的儿歌为主,如儿歌《老师早》、《小刺猬理发》等。中班和大班在选材范围上广些,同时要注重诗歌蕴涵的意境美、情意美和语词的审美。

第二步,分析、熟悉教材。首先包括分析诗歌的主题、段落层次、写作特点、诗歌的语言,找出重难点,确定幼儿应掌握的新词。接着分析诗歌的节奏、音律,节奏是诗歌的灵魂,如儿歌《小金鱼》“小/金鱼,水里/游,快快/活活/头碰头”中斜线表示音步,加点的字表示重音,要引导幼儿读好节奏,才能有感情地朗读。再次分析熟悉作品后,教师应能用标准流畅的语言背诵诗歌,以便于教学。

第三步,幼师生要懂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历和经验准备教具,写教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如儿童诗《摇篮》就要重视对幼儿情感的体验,“天空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幼儿能感受到语言美和意境美。而教具的制作要符合诗歌的内容,使用直观教具,如图片、贴绒、桌面材料、木偶等。幼师生在使用前,要先练习使用。

第四步,在教学过程中,幼师生应通过示范朗诵,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进入到诗的意境,并灵活运用讲解法、谈话法、情境表演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第五步,为使教学活动更具可行性,应根据诗歌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围绕内容开展表演、仿编、创编等,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其积极表达,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如诗歌《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就很适合创编动作学习,教师可指导幼儿模仿青蛙的动作和形象,或教师表演,幼儿朗读;或幼儿表演,教师诵读,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二是保持自信。自信心是掌控课堂的关键,在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保持自信的基础,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教师应教会幼师生用“我能行” 来暗示自己,这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常用这种信息来调控自己,自信的形象就会被塑造出来。

三是注意聆听。幼师生要善于通过聆听幼儿的课堂语言,要清楚在教学实践中自己需要解决的知识弱项和技能弱点,反馈自身的教学,不断完善自我;通过聆听其他老师或者同学的反馈,汲取营养,提升自己。

四是善于总结。幼师生在每次的教学实践后,要懂得总结成功经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延续巩固;总结不完美的环节,诊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改进;总结知识和技能弱点,开展训练,补齐短板。

(二)教学实践案例剖析

大班诗歌《咏蛙》

设计意图:

这首诗内容写得很有气势,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诗,全诗以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青蛙的龙虎之姿和不凡气概。形式工整,语言简练,朗朗上口,寓意深刻而广为传诵,适合幼儿感受、学习和朗诵,是幼儿学诗的佳作。

活动目标:

(1)通过听、读、想、猜、看、画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和特征描写;

(2)学习咏物类入门诗歌的基本知识;

(3)学习并认识青蛙这种动物,了解大自然,激发爱好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青蛙的相关图片;准备画青蛙的笔和纸;荷塘月色的相关轻音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主题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教师可以念青蛙谜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初步感知诗歌

(1)出示青蛙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接着播放荷塘月色的相关轻音乐。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帮助幼儿理解诗的特点和意思。

(3)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运用讲故事学诗的方法,把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幼儿听完故事,理解了诗的内容,再学这首诗就容易多了。)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解读诗歌,让幼儿认读并理解“虎锯”的词义、诗歌中语言规律和语境,让幼儿理解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并明白其中的自然规律现象。

(4)教师领读全诗。

3.结合动作来表演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结合动作,配合音乐来表演诗歌。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青蛙的形象。

4.师幼一起配乐诵读诗,体验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5.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强调突出青蛙的形象)。

(2)让幼儿出示自己的画作来诵读诗歌,逐步达到背诵的过程。

6.布置作业。要求孩子课后有条件的开展自然观察,对青蛙的特征进行了解。

案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