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1 14:17:13

太阳教案

太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4、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

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6、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特点大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天气的变化

太阳教案篇2

正如一代伟人恩格斯所说的“尊师重教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表现。”如果没有老师对文明的继承和传播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就不可能培育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由此可见,民族的复兴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而教育事业中教师是功不可没的。在教师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生平凡,一世艰辛,但他们却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在他们手里握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我们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在老师的手心里正在茁壮地成长着……

为了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组织这次“老师,托起太阳的人”主题活动。

活动安排:

1、采访老师,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写好采访稿。

2、做一天小老师,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记好工作日记。

3、查找资料,了解名人成长经历中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记录和摘抄,并且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4、查找名人尊师的故事、尊师敬师名言警句等,摘抄。

5、了解“教师节”的由来。

6、出“老师,托起太阳的人”的主题墙报。

7、组织主题画、手抄报展示活动。

8、给老师写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亲笔信。

9、早上见到老师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

10、一份自己决心改正缺点追求上进的日程表。

11、“教师节”时给老师一份问候,推荐几种方式:

1)给老师发一封庆祝教师节的电子邮件;

2)自己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老师;或到商店买一张贺卡,悄悄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3)给老师画一幅铅笔画,再加上一行深情的问候或写首抒情诗;

4)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写的祝教师节快乐的话;

5)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在老师的讲台上放一束鲜花;

6)帮老师把自行车的气打足或给老师买一包润喉糖,让老师保护好嗓子。

12、以“我的老师”为题举行征文活动,队员们把对老师的理解、尊敬、赞颂,用文字表达出来。

13、“教师节”召开主题班队会,庆祝老师的节日。

附:

老师,托起太阳的人

——×年×班庆祝“教师节”联欢会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2、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3、祝贺老师的节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选报节目,编排联欢会程序,编写主持人串词;

2、选择主持人,主持人背诵串词;

3、排练节目,准备道具;

4、磁带、录音机、多媒体等;

5、布置会场,邀请任课老师参加联欢会。

活动过程:

(班会在晚上召开,熄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响起,整个教室忽然亮起来,同学每人手中一支点燃的红烛。几位主持人一起手持点燃的红烛走到前面。)

甲:老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老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

乙:噢老师,您是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已经泛起了霜花。

丙:噢老师,您是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

丁:噢妈妈,老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合:老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充满了泪花?妈妈呀,儿女已长大,牵着您的衣襟走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们,儿女自有儿女的报答。

×年×班庆祝“教师节”《老师,托起太阳的人》联欢会现在开始。

(手捧鲜艳的康乃馨的同学们跑到老师们面前给老师敬礼、献花。其他同学一起唱《老师礼赞》。)

甲: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增添华发,三尺讲台荡漾着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你是阳光融化着冷漠的冰雪,你是向导引领我们走出科学的迷宫。

音乐起: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乙: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丙:还记得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也记得您课余和我们一起游戏的轻盈,更记得您带们泛舟南湖时的笑语嫣然。

歌伴舞《让我们荡起双桨》,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表演。(同学们坐在小船上的半蹲姿势,边唱边做摇桨的动作,老师站在旁边,也是边唱边做摇桨动作。)

丁:小船儿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在水中,老师您就是那划船的桨,带着小船驶出港口,向着正确的方向。

配乐诗朗诵《引路人》

甲:是您用一根教鞭导出一条小溪,引领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小品《送礼》(一学生表演小品《送礼》。大意如下:一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却错误认为,给老师送礼就是尊重老师。)

乙:是啊,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我们送给您最好的礼物。老师,您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丙:美国作家米切纳拒绝了总统请他去白宫参加高级宴会,为的是去见自己老师,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老师比总统更重要!

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许都记得《程门立雪》的故事吧?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这样尊重自己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甲:是啊,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今天我要说:“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乙:您的眼睛在烛光中辉映出一群稚嫩的脸庞,您挥舞的双手,画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站在讲台上,化做一棵树,您就是我们眼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配乐诗朗诵《风景——献给尊敬的人民教师》,伴舞蹈《好大一棵树》。

丙: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老师,我们真诚地祝愿您,亲爱的老师!祝您平安、幸福!

合唱《祝你平安》。

丁:祝您平安,噢,祝您平安,您天天都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相声《老师,我知道你的心》。

甲:我们也知道您的心,您虽是一簇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三句半《红烛赞》。

乙:老师这么辛苦,老师这样操劳,×××同学要教您一套健脑操,您批作业累了的时候就做一做,您改作文倦了的时候就健健脑,您的健康最重要。

(一同学教《健脑操》)

丙:小时候,我就有个愿望。

丁:是什么愿望啊?

丙:长大了当一名老师。

丁:老师说:“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丙:是啊,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生1:我真想,真想送一杯热茶,给您带去温暖。

生2:我真想,真想化作一缕清风,为您吹走疲劳。

生3:对您最好的尊敬,应该是尊重您的劳动,好好学习,听从您的教导。

生4:因为您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

生5:在作业本上批改的每一个标点,

合: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希望啊,老师!

生6: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要说,老师既是我们的导师,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生7:亲爱的同学们,你把老师比作什么?

生8:我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9:我把老师比作小草,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生10:我把老师比作黑夜里的明灯,给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生11:我把老师比作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干裂的心田。

生12:找把老师比作一叶小舟,它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13:我把老师比作太阳,它让每一颗种子萌发自己的生命。

生14:我把老师比作大地,让每一个希望变成丰硕的果实。

……

甲:老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乙:老师的工作是伟大的。

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教育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太阳教案篇3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勇于表现,勇于创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班美术活动1#活动目标:

1、运用搓、团圆、压扁等技能组合表现平面的花。

2、乐意积极动手塑造,体验成功的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花朵图片、教师示范示意卡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花朵图片,感受花朵的美丽

"你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复习花的构造

"每一朵花都是一家人,有花蕊妈妈,花瓣宝宝,和叶子爸爸。我们共同阅读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初步出示花的各部分并拼接。

3、教师示范塑造花朵

引导幼儿说说"花蕊妈妈可以用什么样的形状?花瓣宝宝要怎样围住花蕊妈妈?叶子爸爸的手要牵在哪里?"

步骤:(1)揉一揉,把泥揉软,再搓一搓,变成长条形

(2)一小团,揉一揉,团一团变圆形,再压一压变成"花蕊妈妈"

(3)剩下的分成几部分,分别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变成自己想要的"花瓣宝宝"的造型,然后一一围在"花蕊妈妈"旁边。

(4)绿色的橡皮泥,揉一揉,团一团,压一压,变成"叶子爸爸"。

4、幼儿创作,教师提醒幼儿要先把橡皮泥揉软了,再进行创作,要注意把橡皮泥团光滑了。

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造型的花。

5、欣赏评价

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花朵的造型,教师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个好的氛围。

#小班美术活动2#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小班美术活动3#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小班美术活动4#活动目标

1、能顺利地画圆和放射性线条

2、能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

3、感受太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

活动准备

教师范画、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一个勤劳小宝宝,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让幼儿猜出谜底(太阳)

(2)出示太阳。师:“今天,老师就把太阳宝宝请来了,你们看太阳宝宝怎么啦?”

(3)教师讲述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

师:太阳宝宝身上本来有许多漂亮的光芒,就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年纪大了,身上没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

太阳宝宝就把自己的光

芒全给了他。太阳宝宝的光芒给了太阳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脸。我们小朋友怎样来帮助太阳宝宝呢?

2、范画展示,引导孩子欣赏画面,学习装饰太阳宝宝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太阳宝宝的脸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表现太阳的光芒,说说:你想画什么样的光芒,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点、线和各种颜色来表现,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

答,在操作纸上画一画,

帮助幼儿学习装饰的基本方法

3、交待绘画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用笔勾画出太阳宝宝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涂色

(2)鼓励幼儿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太阳光芒和太阳宝宝的笑脸

(3)教师交待绘画要求,提醒幼儿选择鲜艳的色彩装饰太阳宝宝

(4)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展示太阳宝宝,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的太阳宝宝,并说出原因

绘画《暖暖的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亲身感觉到的事物,对于小班幼儿非常熟悉,幼儿也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我以暖暖的太阳为主题,把

目标定位于通过绘画让幼儿在了解太阳的外形、颜色的基础上学习画圆及放射性的线条,学会自主选择颜色给太阳涂色,并让幼儿感受到太阳带给

大家的温暖。

教学亮点:

1、兴趣是的老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用拟人化的手法,设计了太阳宝宝的光芒和笑脸到哪里去的故事,简短、生动的小故事,一

下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还给幼儿进行了一次乐于助人的爱心教育,一举两得。

2、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许多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根据问题,从具体的内容,有方向性地引导幼儿大

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认识,对太阳的外形、颜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儿绘画技能的培养。

小班幼儿才接解绘画,如何勾画,如何上色还是一张白纸,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示范和详细的

讲解,让幼儿进行了书空练习,从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启示:

1、长期以来,我们在上美术活动时都忽略语言方面的技巧,语言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精辟性。

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幼儿乐学、好学,能引

导幼儿多看多思、各抒己见,发表出自己观点的问题。提问的导向性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师不但要

在语言活动和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幼儿能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去评析。

2、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这就须要给幼儿表达的充足的时间。

3、在幼儿绘画时,要鼓励幼儿大胆的作画,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要太过于注重结果。

#小班美术活动5#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紫三种颜色,学习使用彩色笔在一定的空间内涂色。

2、观察教师的示范,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

3、乐意使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涂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人一盒彩色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迁移使用蜡笔的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书上有什么?汽车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这辆汽车变得比较漂亮呢?

教师:“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车变漂亮。我也有一个方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给汽车穿上漂亮的衣服。”

2、引导幼儿观察画册第9页图形。

提问:画册中有几种图形?圆形是什么颜色?正方形是什么颜色?长方形是什么颜色?

除了有图形,你们还看到什么?小汽车,好看吗?现在,我们把它装饰漂亮,好吗?怎么装饰,要按要求来。你们看,汽车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什么地方是长方形?什么地方是正方形?圆形的轮胎要涂红色,正方形的窗子要涂黄色,长方形的车身要涂紫色。

3、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涂色要求:

①要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②涂色过程中要经常更换自己手中的蜡笔,让自己的颜色更加漂亮。

③注意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提醒大家细心地给汽车涂色。

4、音乐游戏:开汽车。

大家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队长汽车,听着音乐边歌唱边向教室外开去。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实施方案【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

小班美术活动方案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案5篇

小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篇】

2020小班艺术活动方案【5篇】

太阳教案篇4

关键词:日照图;图形逻辑;思维秩序

一、“日照图”判读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所谓“日照图”是指能直接反映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规律的日照分布和变化情况的地理图形。其历来是高考的难点所在,堪称地理学科素质的“分水岭”。鉴于其学科地位和思维难度,“日照图”日益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消化困难,“弃”没有勇气(因其为必考项目)。对此,笔者谨以我校为例简要剖析“后进生源”学校“日照图”教学的残酷现实和契机转变。

1.“临界生”永远的“硬伤”――我校高考“日照图”教学现状调查

我校生源在所属县市各普通高中中居于中下层次,即大部分学生属“三类”生源,少部分为“二类”或处于本科的临界状态。而无论基于学校生存需求还是学生学业发展,地球运动(或日照图)作为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模块却是大家都不忍轻言放弃的阵地。然而,诸路“神仙”励精图治三五载,业绩却总是差强人意。这一点,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见一斑,若剔除其中的“机会主义”成分面目则更惨不忍睹。

2.“野百合”也有春天――“课改”背景下“日照图”考查方向的变化

所幸的是近观浙江三年高考,日照图这一“磐石”已经出现松动的痕迹,具体表现为:(1)分值由8分变为4分且继续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当然不排除未来变成填空题的可能),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应试时的心理压力;(2)选图删繁就简甚至无图考图,注重核心信息的直观呈现,减少了学生误判的可能,使学生在“舍”与“搏”之间的选择变得更加干脆;(3)试题更加关注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和过程的考查,让“日照图”切实成为了跳一跳就可能够着的“葡萄”。以上变化,恰恰给了我以及我的学生反思的勇气,并试图披荆斩棘开辟一条通往罗马的“小道”。

二、日照图判读能力培育的主要策略

其实,日照图问题虽素为高考难点,但其核心要素却仅有二点:一是太阳光线(或直射光线);二是晨昏线(圈)。太阳光线直观地反映了太阳高度及日影的分布和变化的一般特征;而晨昏线则从细节上描述了昼夜产生和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日照图判读能力培育的重心应该是有效建立二者之间的图形逻辑,并为该目标的实现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在此,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围绕“图形逻辑优化”和“思维秩序建构”从以下几方面谈谈高三地理复习中日照图判读能力培育的主要策略。

1、格物致知、明析数理,搭建空间“骨架”

就浙江而言,即使是高三“日照图”教学的最大困难仍在于教师必须花大量的精力去弥补因“初中淡化地理教育”而导致的想象力的极度缺乏。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教学环境差异,通过“实物”演示、地理模型或三维视图等手段帮助学生重温地球“经纬骨架”的空间影象,为日照图分析提供空间媒介和逻辑依托。

案例1地球的“骨架”――经纬网

环节1:实物演示,定义经纬。

操作简述:(1)呈现地球仪,要求学生指认地轴、纬线、经线并归纳其基本特点(如,位置、长短、方向等)。之后,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某点(如,图1中点Q)的运动,理解纬线的动态定义(即,纬线是地球上任意一点随地球自转而形成的运动轨迹)。(2)展示地球仪(可拆卸)剖面,指认地球半径(R)、纬度(β)、经度(α),引导学生理解经度、纬度的数学含义。

设计目的:认识经、纬线,打造日照图的空间“骨架”。且借助纬线的“轨迹说(动态定义)”赋予“骨架”运动的灵气,从而降低学生对经度(或角速度)、线速度等概念理解的难度,并为经纬网中几何逻辑的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节2:图示模型,明晰数理。

操作简述:(1)引导学生“素描”地球仪,绘制地球经纬“骨架”示意图(如图1)落实基本概念。同时教师呈现不同投影方式下的经纬网并简单介绍其特点。(2)假设地球是一个正球体、给出地球平均半径,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计算或分析:两条纬线(纬差1°)之间的经线长度;两条经线(经差1°)之间的纬线长度;球面上两点间的最近距离(若不能精确计算,可分析其大致的走向)。

设计目的:通过绘图和计算强化经纬网构建的空间影象、巩固基础知识(或原理)、提升知识应用和逻辑计算能力,为线速度公式推导或昼(或夜)弧的理解和计算作好铺垫。

该方案从概念认知入手,通过“实物”展示、指认、绘图、计算等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感性到理性对经纬网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有力的空间和逻辑基础。

2、图文互换、以图释文,架设“语言”桥梁

地图历来以“地理的第二语言”而倍受关注,但,焦点却多集中于读图技巧的研究而忽略了第一、二“语言”之间的逻辑沟通。其实,高三日照图的教学中若能不失时宜地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地理原理或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地理图形,或把一些简约或深奥的地理图示“翻译”为文字说明,将为文字与图形的逻辑对接创造良好的机会,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效率。

案例2太阳高度及其分布和计算

环节1:图解定义,转换思维。

操作简述:呈现教材(湘教・必修Ⅰ)定义: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作出如下补充和图示:(1)太阳可据需要看作是一个质点或平行光柱;(2)某点的地平面即过该点的地球半径的切线。

设计目的:克服文字定义抽象、空洞的“缺陷”,将其转化为图形,填补学生空间概念的空白、转换思维角度,为后续的理性计算提供支持。

环节2:自主作图,多维探究。

操作简述:(1)指导学生结合太阳高度的图形定义,分别绘制“两分两至”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并总结其时空分布的基本规律。(2)基于“光柱”影象或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并绘制“过太阳直射点的日照纵、横剖面示意图”,帮助他们从“球面距离”的角度认识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间的关系(即,某时刻全球的太阳高度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呈同心[或轴]圆的形式递减)。

设计目的:通过图示直观认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规律,导出太阳高度研究中的“距离”意识,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或应用、“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等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过程参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论更具建设性。

环节3:推导公式,拓展应用。

操作简述:(1)要求学生应用所学几何知识图解正午太阳高度,并得出计算公式:H=90°-|±δ|。教师结合前节理论将该公式地理化,即:H=90°-纬距(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球面距离,可用纬度表示)。(2)基于公式,引导学生计算:赤道、极点、纬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区域,日内最小(即0时)太阳高度(h)的计算公式(即,分析其与太阳直射点和当地纬度的函数关系)。其中0时太阳高度的计算,即是基于“距离”的原则对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拓展应用。首先绘制太阳直射任意点(Z,纬度δ)的日照图(如,图2),其中Q(纬度β)为所求点,套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h=90°-(S1+S2),又S1=90°-δ,S2=90°-β,故:h=δ+β-90°。

设计目的:变定性分析为定量研究,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并通过计算、应用强化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几组计算的结论在关于太阳高度的应试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做题速度。

该方案通过两个“转换”将太阳高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一是文字定义的“图形化”,揭示了“太阳高度”的几何内涵;二是数学公式的“地理化”,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外延提供理解支架。这一操作颇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太阳高度的内部数理逻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活,让学习成了一个可以不断自建设的行为。

3、图图相扣、有效集成,理清逻辑线索

迫于新高考日益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压力,传统的“结论(或技巧)式”的“日照图”教学早应淡出高中地理的课堂,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却因“惜时如金”而将“过程之魂”拒于千里之外。其实,图形也许是解决“课时少”与“内容多”这组矛盾的最好的手段。美国科学家斯蒂恩认为,“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维就整体地把握了该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案例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环节1:动画模拟,连环绘图。

操作简述:分段回放“两分两至”时地球日照模拟视频,要求学生观察、说明、图示各节气晨昏线与阳光(尤其是直射光线)的关系,了解晨昏线的内涵(如,昼夜分界线;太阳出没地;太阳光与地球切点的集合等)及特点。

设计目的:多角度认识晨昏线,为日出/落的地方时和方位判断、昼长概念的理解以及建立晨昏线与太阳高度之间的联系等提供基础。

环节2:释图明理,纵向联系。

操作简述:引导学生将绘制的图形按直射点位移轨迹序列(南北或北南)排列,进一步探究晨昏线的“运动(南北摆动、线位西移)”基本规律,并具体描述(语言、文字)或图示(如图3)。主要内容包括:晨昏线位移的原因、特点(如,方向、速度、范围等)及其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关性。

设计目的:借助画图、描述让学生了解晨昏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地理意义,建立晨昏线或纬切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动态联系,把握规律本质,减少记忆难度,提升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探究能力。

环节3:定量计算,理性归纳。

操作简述:(1)教师给出昼长的概念(日出日落;晨线昏线),结合纬线“轨迹说”,引入昼弧和夜弧的概念,引导学生估算“日照图序列”中指定纬线(如极圈、极点、赤道等)的昼长(定量计算)。(2)结合计算启示,由学生单独或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昼夜长短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变化规律。

设计目的:推动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后续探究(如,感知昼长等问题)提供知识准备和理解参照。

该方案以两组概念(晨昏线、昼/夜弧)为支架,通过看、画、说、写、算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感悟过程,由易到难、由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步步为营有效建立太阳直射点与晨昏线和昼夜长短之间的联系。其极大程度地优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

4、有序归纳、精心提炼,成就“临门一脚”

日照图素以“仪态万千”为莘莘学子所惧。其实,日照图中常见的几类问题,如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方时等,看似“泾渭分明”实则“千丝万缕”。因此,高三“日照图”教学中只需牢牢抓住其构图要素中的“两面、三线(或五线)、五点(表1)”, 化繁为简、把握本质、适度提炼,就能够“拨开云雾见月明”。

案例4日照图判读的技能突破

环节1:“陈图”再现,要素指认。

操作简述:呈现日照立体和平面图重温日照效果,并回顾指认各构图要素(表2)。

设计目的:让学生回顾基础、聚焦重点,并以太阳直射点为线索串联日照图各要素,缩减记忆条目,建立图形逻辑联系,提高应用能力和解题速度。

环节3:典例分析,实战演练。

操作简述:根据学情和发展需要确定选题的数量、方向和难度,日照图图形呈现应遵循“先简后繁、先全后残、先显后隐”的原则。如下面三道命题虽同为考查“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经度求解)”,却因图形及情境的差异而具有了不同的意境。

命题1:图4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则P点经度为。

命题2:图5中,赤道上P点与经线上Q点的太阳高度相等,P点位于O点以西,弧OP与O Q相等。当O、P经度差最大时, P点经度为。

命题3:图6中,P、Q同时位于晨昏线上,且弧PO、QO相等,O、P纬度相同。当P、O时差最小时,P点经度为。

试题解析:上述命题本质都是考查等太阳高度线的“等距等角”的原理。命题1信息呈现比较常规,命题2、3则属“无线考线”,它们通过简化图形构成、补充文字说明,将“等太阳高度线”的考查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单一上升到多维的层次。基于有序推进或适时点拨,学生不难发现三道命题的本质都是基于:球面距离PO=QO=90°,且P、O均位于赤道上(借助图形和文字判断),故P点经度都是110°E。

设计目的:通过典例解析和实战演练,以求达成“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和问题指向判别能力”的目标。

该案例三大环节指向分明、立意渐深:环节1通过“陈图”指认整合先期获得的诸如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模块知识,提炼日照图的核心构图要素、理清各要素间的逻辑和几何关系;环节2选择性列举高中日照图常考问题和信息参考点以为学生“实战”能力的提升提供思路指导;环节3用“习题(典例、精练)”变“被动识记”为“再生建构”,不断集成和提升学生的“日照图”学习及解析能力。

三、“日照图”教学实践中的启示与反思

日照图的教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笔者裁剪再三圈定上述方案:首先以“经纬骨架”为空间铺垫;再分项探究太阳高度、晨昏线与昼夜长短以及地方时与日界线;最后系统归纳合成、提炼方法、模拟演练以最终成就“战力”。践行有日,虽无太大斩获却也略有启示。

启示1:“日照图”教学首先是图的教学,必须让图说话,树立以“图形”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图画日照”这一主题,笔者基于学情设计了一套简要的教学学案从“识图、摹图、画图、说图、析图、用图”多维入手、分层教学,并且注重图形的重现和变式,力图将图形教学渗透到每一个可能的环节或场所。

启示2:图形是有逻辑的,日照图不仅有自己的构图要素和作图规则同时更是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展示平台,因此,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图形呈现的背景、时机、方式和秩序的选择。如,晨昏线的教学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经纬网构筑的空间框架和数理逻辑;二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或规律)。前者为晨昏线特点的认识和昼夜弧的静态分析及计算提供几何支持,后者是研究晨昏线动态变化规律的“精神”依据。

当然,基于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差异,高三日照图判读能力的培育方法自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但笔者以为,最为忌讳的是断章取义的“快餐式”教学。回顾多年高三“日照图”教学中的“挣扎”,笔者觉得以下几个问题虽是老生常谈却仍值得我们深思:

问题1:如何将“图形教学”进行到底,却让学生“读它千遍不怨倦”,除了所谓的“翻新、变式”还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这些手段又该怎样协调各学科之间的时间冲突?

问题2:应该选择什么样图形逻辑(或图形呈现、组合的方式),才能既避免高三“日照图”教学中 “炒冷饭”的单调又能有效继承和延伸以往的学习?

问题3:怎样设计日照图与地球运动的其它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浪费和推动学科思维的生成性发展?

鉴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受教个体等因素的差异,上述问题或许永远是些弥久而常新的话题。在此,本文仅籍以抛砖引玉。总之,寓教于学,教学相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太阳教案篇5

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其内涵不仅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书中学),也包括研究性学习(做中学);不但包括学生个体自己能学会的,还包括学生群体自己能学会的。

案例1:“为什么不同的城市所规定的日照间距系数不一样?”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是高一必修1地球运动核心地理规律。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两分两至图,引导学生观察,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图中三个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进而进一步得出:同一时刻,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但“正午太阳高度”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体几何才学的线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里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关于建筑物楼间距的规定:为什么不同的城市(长春、昆山、广州、北京)所规定楼间距系数不一样”来学习这一核心地理规律。学生经过联系实际,不难得出结论:材料中四个城市,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有较大的差异,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长春的最小,同样高度的楼房,广州的楼房阴影最短,长春的楼房阴影最长。因此要保证居民楼底层得到阳光直射,广州的楼间距可以短一些,而长春的楼间距就应该最长。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自己就能体会距离太阳直射点愈近,正午太阳高度愈大的地理规律,无需老师再讲。

二、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

课堂45分钟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那么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如果经过教师的点拨,在大多数学生都会的情况下,少数学生学习能力根本无法企及,我们课堂上就没有必要一再重复,让其课后慢慢领悟,课后进行点拨。

案例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一个难点,难就难在还未学过立体几何“二面角”的高一学生不仅要认识黄道面与赤道面所形成的二面角-“黄赤交角”,还要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笔者采用直观动态图解法,引导学生学习“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化解重难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概念”教学

教师在教学导入后第一步先让学生观看“太阳直射点、黄赤交角3DMAX三维视频”, 使学生获得感性直观的体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二,看课本中的黄赤交角立体示意图,充分读图理解。然后教师布置学生在草稿本上一起画出黄赤交角的平面示意图(图1),加深学生对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关系、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其交角为66°34′。

第三,作图2,解释太阳直射点。并启发学生看图分析,让学生明确太阳直射点相当于经过地球球心的光线与球面的交点,它位于昼半球球面的中心。如图二中的P点。太阳光与P点球面垂直。太阳直射点在球面上唯一的。通过这个直观图的分析,要求学生达到目的:只要给出一个球体,给出一条或一组太阳光线,同学们就应该会作太阳直射点。

2、“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教学

⑴教师在黑板上作图3:四个地球球置互相垂直,中心作太阳。并画出公转方向。根据图2把四个球体的太阳直射点点出来。观察分析:直射点ABCD都在正对太阳面且位于图中虚线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虚线代表什么呢?大部分同学经过短暂思考即可得出结论----该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⑵如果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则太阳直射点ABCD永远落在赤道上。作图4,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地轴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的吗?联系图一说明真实的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倾角为66°34′,且地轴北极端指向北极星不变。

⑶把图4地轴改为倾斜,如图5

⑷在图5公转轨道面画上黄色,如图6

⑸在图6上画出赤道,如图7。观察太阳直射点ABCD的纬度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图7,总结得出结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有时在赤道上BD、有时在北半球A、有时在南半球C。

⑹根据图7把四个图合到一个图上,如图8概括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⑺观看地球公转3DMAX打光三维视频(立体),巩固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通过上述直观图的设计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既化解了难点,又强化了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的结论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而得出。但是本节课堂上仍有少部分同学由于立体几何没有学,缺乏立体感,无法画出黄赤交角的平面示意图,无法理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及根据图7把四个图合到一个图上,如图8概括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当时笔者意识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这些同学空间想象能力所限,因此要安慰他们说等立体几何学完了,你们慢慢就懂了。

三、没有学生探究的,教师不讲

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不是看课堂秩序是否很好、学生是否最后齐刷刷地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活跃、是否在质疑在困惑、是否在思考在探究,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太阳教案篇6

2010年开学,自己担任高一四个班地理教学任务,也是自己第一次教授新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上好每一节课,自己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去。通读教材、查资料、新旧教材对比、听课、精心编编写教案、落实新课程标准,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因新课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要从原来注重灌输知识“教书匠”走向知识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探讨。教学进行一年多来,还真是“苦”中有“甜”。

一、对学生现状及学习地理状况的反思

高一学生生活阅历少,课外阅读不多,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又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其空间想象、阅读理解、灵活应用、分析综合、逻辑思维、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他们很难将常见的自然、社会事物和现象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对同一地理现象或规律也不能从多侧面观察它。高中地理内容相对较多,抽象内容多、其教学容量大,速度快,描述方式较多,除文字式还有图表式、图像式等。新编教材有意强调其科学性、实用性、空间性、实践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综合能力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从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地球运动”放在第一章,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地理难学”成了不少学生口头禅,有的学生甚至望而却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面对现状教师难言其“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高一学生学好地理,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消除他们心理中“地理难学”的阴影;其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思维;再次让他们建立地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隋况选择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选择通过讲故事、观看影片、实地考察、观察等活动进行。结合教学让他们做自己想做得事,让他们尝到地理的“味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教授月相这块时,课堂上结合古诗词与月相、民间传说等进行,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等等,再利用他们想看月亮真面目的好奇心,进行月相观察,在玩中体验学习之乐。

二、对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重在探究,课本很多地方只体现主干知识,其余要求师生去探究。如地球公转的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课本只有不到一百个字,介绍两个概念及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其余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都得通过探究得出。这里面所涉及的东西有的不是高一新生能探究得的。课本只有不足一百字,预习也是“摸马无角”,也难怪他们感叹“地理难学”。可能有些教学新手对这块要玩转自如也感到棘手。要完成这部分内容教学,师生都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为详细的预习方案,让学生有用武之地;其次学生按方案预习,并要最大可能地利用一切资源,尽量完成;再次课堂上按方案以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方案内容。有时难免有“苦”的滋味,尤其涉及空间定位知识,那可真是不厌其烦、苦口婆心。但如果进展顺利,那成功的喜悦也不言而语,当然乐在其中。地理教学首先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完成地理教学目标。如地理三维教学目的,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系。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例如,在教授“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时,如果对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讲解的不透彻,空间概念建立不起来,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很难顺利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对生活、生产很多方面都有明显影响,如房产开发、温室大棚建立、雨阳棚安装、南极科考等,因此很多地理练习题都与此有关。也正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要体验这其中的“甜”,也要先经其“苦”。

三、对地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反思

太阳教案篇7

知识目标

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

能力目标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星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的运行;

情感目标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学说,引导学生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难点:天文学知识

教学方法:自学与讲授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1、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这是第一层.(地球的卫星包括月亮,地球是行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在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是谁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有九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其中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用万有引力定律找到的,太阳是恒星.)

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

3、太阳系又在什么范围内呢?

回答:在银河系.

4、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

A、公转半径变大B、公转周期变小

C、公转速率变大D、公转角速度变大

解:根据“宇宙膨胀说”,宇宙是由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球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运动,这种学说认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公转半径逐渐增大,A答案错误.又因为地球以太阳为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当减小时,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由公式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

典型例题2: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察宣布了下列研究成果: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距黑洞60亿千米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绕其旋转;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

求:

1、“黑洞”的质量.

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

解:

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3.6×1035kg

2、由题目: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而脱离速度等于其环绕黑洞运行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倍.

得:

太阳教案篇8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1设计意图:

喜欢动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这首根据小蜗牛的特点写的幽默诙谐、好听的歌曲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欢快的曲调,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创造性地表现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自然角饲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特征和习性,并与小蜗牛交朋友。

2、《我是快乐的小蜗牛》课件、小蜗牛图片和头饰。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谜语,听一听它是那种小动物?谜语:说它是牛不是牛,背着房子去旅游。

伸出两只小犄角,一别看来一边走。

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你一定会猜出迷底是什么。

2、出示实蜗牛课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对小蜗牛的兴趣。

(1)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

(2)小蜗牛平时都在干什么?

(3)小蜗牛爬起来是怎样的?它的表情怎样?哪个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引导幼儿用肢体或语言表达),前一段时间就有一只小蜗牛在我们班做客,可是后来就爬走了,小朋友们知道它去那儿了吗?小蜗牛到底去那里了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听完你们就知道它去哪了。

3、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欣赏第二遍歌曲,幼儿随音乐节奏学说歌词。提问:听完歌曲,你们知道蜗牛去哪了?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说说自己感觉哪句歌词最有趣?自己喜欢哪句歌词?并尝试唱一下或用动作来表现。

(2)教师将幼儿根据喜欢的歌词进行分组,教师弹唱,幼儿随音乐尝试大声跟唱。(教师给予表扬,纠正唱错的地方。)(1)刚才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4、再次欣赏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节奏特点。

播放歌曲《我是快乐的小蜗牛》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教师跟幼儿边听歌曲边拍节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

5、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用男女对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2)鼓励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加上创造性的动作演唱。

(3)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表演的动作并进行练习。

6、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空白头饰,教师边唱歌词边画蜗牛,然后幼儿在自己的头饰上画出小蜗牛,请幼儿戴上蜗牛头饰,随音乐集体表演歌曲。

7、教师小结:多可爱的小蜗牛呀,跳得真好,外面的景色真美呀,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的音乐伴奏下,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

能述说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掌握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够完成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家长与其幼儿利用秋游、爬山、散步等活动,采集和捡拾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

老师把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压平、晾干处理后,分成四类(制作金鱼类、制作葡萄类、制作鸭子类、制作孔雀开屏类)树叶材料。

2、秋天落叶飘落图一张,树叶贴画成品图两张。

3、白纸、剪刀、乳胶各4;

几种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小朋友,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出示秋天落叶飘落图,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独特风景。

老师:叶子宝宝纷纷地离开了妈妈,它们随着秋风飘落下来。一群群孩子把这些可爱的树叶捡起来,带回了家。你们知道把叶子宝宝带回家能做什么吗?(幼儿由发言、表述)

二、欣赏树叶贴画作品

老师:老师跟小朋友们一样,非常喜欢秋天的叶子宝宝,因此就把它们收集起来,根据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加上一些修剪工作之后,把它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贴成美丽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树叶贴画作品(金鱼帖画和葡萄帖画)

问:我们来看看,叶子变成了什么?(金鱼和葡萄)

这样用树叶贴出来的画叫做树叶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树叶贴画呢?(想)

三、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出示枫叶。请幼儿观察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枫树叶)

老师:枫树叶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

引导幼儿说出枫叶有红的,有黄的,像鸭子的小脚丫一样可爱。

出示柳叶。请幼儿说说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柳叶)

老师:柳叶又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柳叶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细细的薄薄的真好看。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大叶榕树叶、小叶榕树叶、葡萄叶等外形特征。

老师小结:这些叶子宝宝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所收集到的,经过处理后,我们可以把叶子贴成一幅幅有趣的画来。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四、分组制作树叶贴画。

1、老师演示小鸭子的制作过程:用黄色大叶榕树叶做鸭子身子,叶梗做鸭子的长腿,红色枫叶做鸭子的小脚丫,小叶榕树叶做鸭子的头部,剪些彩色卡纸做眼睛,这样一幅生动的树叶贴画就做成了。

2、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10个小朋友为一组。

每组小朋友根据老师给的树叶材料来共同完成四种不同的贴画作品(金鱼贴画、葡萄贴画、鸭子贴画、孔雀开屏帖画)。老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树叶贴画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其实,美就在身边。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树叶一样的自然材料,如布头,瓜子,蛋壳等,只要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将它们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就一定能做出美妙有趣的东西来。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深海里的各种怪鱼,大胆地发挥想象,具有初步的想象力。

2、愿意动手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3、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课件),各种各样的怪鱼卡片,彩色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条怪鱼,引发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这条怪鱼怪在哪里。

二、交流讨论

1、带领幼儿到海底世界寻找出各种各样的怪鱼。

(观看课件)

2、幼儿自由找怪鱼并说出找到的怪鱼怪在哪?

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怪鱼的外型特征。

4、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三、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幼儿试着用笔绘画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2、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怪鱼名称、告诉老师,一起把怪鱼画出来。

四、体验成功

1、找同伴或老师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2、表扬大胆想象的幼儿。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

(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中班艺术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设想。

2、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给太阳涂上漂亮的颜色。

3、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

1、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有位老公公,一副圆脸庞。

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

2、师:对!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答案就是太阳。

3、师:孩子们,今天的太阳它来我们班做客了。

(出示太阳)我们和太阳公公打声招呼吧!

4、师:谁知道太阳的家在哪里?太阳光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如果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师小结:太阳的家在天上,他的光晒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感觉暖洋洋的,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二、观察图片,交流想法

1、师:太阳公公好不好啊?可是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太阳公公来找我,他哭着对我说:“看看你们班的孩子们,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漂亮的衣服穿,而我总是这一件衣服。

”我对他说“不要哭了,明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们帮你换件新衣裳吧!”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帮太阳公公换件新衣服啊?(想)

2、师:那现在就请你想一想你想为太阳公公换件什么样的衣服?然后和身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师:谁说说,你想给太阳公公换件什么样的衣服?

4、师:咱们先来看看我给太阳公公换的新衣裳吧!(出示图片,供幼儿欣赏)。

边欣赏边请幼儿说出图中的太阳的新衣服是用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5、师:我给你们准备了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帮太阳穿上新衣服,动手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生评价,体验乐趣

1、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师生评价。

太阳教案篇9

关键词:地理;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读研让我掌握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参加《地理新课标完全解读》的编写,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走进课堂践行新课改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把我日常教学中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呈现出来,请同行们给予指教。

一、现实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地理教材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让“地理”走进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现代地理素养。具体案例如下:

1.由现实生活问题导入主题,“地理”就在身边

在导入新课“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以下两个台风的画面:

画面一:台风致中国渔船遇险:8月28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受15号台风“布拉万”影响,山东威海市两艘渔船在济州岛附近海域遇险,两艘船上共有33人。截至目前,已有18人获救,5人遇难。韩国海警正在展开救援工作,预计将有更多的船员获救。

画面二:台风“启德”过境后的画面:据8月19日12时初步统计,今年第13号台风“启德”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2人死亡,2人失踪,53万人紧急转移。

仅8月间就有五个台风登陆我国,台风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力呢?我们这节课就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2.展示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在讲“全球气候变化”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以下三个画面:

画面一:1984年北极海冰范围与2012年北极海冰范围对比图:北极海冰面积已经由1984年的670万平方公里下降至341万平方公里。在北极海冰融化过程中,北极熊将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国科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告,到2050年,北极熊或将灭绝。

画面二:倡导低碳生活的图片宣传:节能减碳,扭转生态环境亚恶化的势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低碳生活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节电、节油、节气、节水、植树、废物利用、以步代车……点点滴滴,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选择低碳生活的态度。低碳生活还代表着一种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方式。

画面三:抗洪抢险:7月11日以来,贵州省强降雨天气持续,凯里、都匀、铜仁、毕节等多地出现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目前,贵州全省169.9万人受灾,13人死亡,3人失踪。民政部已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对,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分析变化的趋势、预计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我们的对策。

二、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效果更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上调动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那些不容易讲清、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学生感受不深、容易忘掉的知识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学生知识牢固了、教师也轻松了。具体案例如下:

1.让学生“当”地球、“当”太阳

在讲“太阳日与恒星日”时,让班级学生两个人一组:一个当太阳,站在那儿不动,另一个当地球。让当地球的学生选择教室外面跟“太阳”在一条线的一个物体当遥远的恒星,“地球”开始围绕“太阳”转。这时“太阳”要监督“地球”不光要自转还要公转。“地球”旋转一周再看到“恒星”时,就是一个恒星日;再多转一个角度才能看到“太阳”,这才是太阳日。让“地球”感受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然后,两个学生互换角色,让另一个学生也感受一下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2.鼓励学生学做一次教具

在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时,我做了一个大的和几个小的教具,大的教具用于我在讲台上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小的是拿给学生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

小的教具很简单:一个乒乓球做地球,一段铁丝做成地轴,一个废光盘当地球公转轨道面,一个适当高度的垫物托起光盘。

当学生拿到这个小教具时,一下子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生按照我演示的方法也研究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来。我借机鼓励他们也自己学做一个这样的教具。

“同学们,自己动手能不能做成这个教具啊?”

“能――!”

“那么,思考一下做这个教具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1)黄赤交角要正确(地轴与黄道平面交角应为66度34分);(2)垫物高度要适中。

“你用这个简单的教具演示地球公转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北极星附近)。

三、多让学生自己“走”,哪怕他们步履蹒跚

《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改教方法为引导学生探索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体案例如下:

1.鼓励学生探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生在做“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调节作用”时,首先分析了白天和夜间海陆温差,然后在图上标出了海陆风的风向。我让学生总结一下海陆风的规律。

学生:“白天由海洋向陆地刮,夜间由陆地向海洋刮。”

教师:“谁还能总结一下?”

教室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哪儿热向哪儿刮。”一名学生小声地说。

“对!答得很对。我为你鼓掌,因为你勇敢地迈出了探索的一步。”教师说。

教师:“谁还有补充啊?”

有人冲锋陷阵了,跟随者就接踵而来:“方向都是一个环形。”“刮来的风都是凉的。”

教师:“这个结论得有个条件吧?”

学生,稍停了一下:“热力环流。”

2.改教方法为引导学生探索方法、践行方法

在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教材案例1中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种类型。许多教师采用预先设计好表格,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表格的方法。我认为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用表格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自己设计表格项目(这是重点),填写表格内容,进而画出“气温和降水量图”(这是难点),最后应用自己的成果。

具体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案例1中有三种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三种气候类型呢?”

学生:“比较法。”

学生:“表格法。”

教师:“表格是比较法的一种常用形式,我们就用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比较。表格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表格的项目,也就是表格中应该含有哪些项目。怎么才能找出这些项目呢?”

学生:“那就分条呗。”

学生:“找关键词。”

教师:“找关键词,按关键词设计表格的项目。下面,同学们可以相互研究、讨论来设计这个表格了……”

经过学生讨论、评定,最后选出最优的表格如下(因篇幅原因未附内容)。

学生自行设计的气候对比表

太阳教案篇10

我所做的“太阳鸟”方案在设计中突出和强调了报告厅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在立意上以主席“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讲话”为出发点,结合建筑用地北高南低的特点,把1000座报告厅设计成鸟的形状,头部恰好指向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升起的方向。每当太阳升起,报告厅看去仿佛一只迎着朝阳振翅欲飞的“太阳鸟”。钢结构的双翼,轻盈、飘逸、空灵,在地面抛洒出斑斑阴影。而教学实验楼作为“太阳鸟”的背景元素,舒展的双肩,如一道屏障,抵挡着冬季西北风的侵袭,坚实而庄重。

如果说“太阳鸟”隐喻着莘莘学子为祖国的未来而埋头苦读,那么教学实验楼则是老师对学生细致关怀与精心呵护的象征。

对于民族形式的现代化,也即“历史、文脉与创新”的问题,是本次方案创作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及多方案比较,最后采用土黄色无釉面砖墙面配以白色水平饰带以及深远的灰绿色挑檐来强调安静、祥和的校园氛围。在一层顶部周边悬挑白色构架,主立面采用小网架钢化玻璃雨篷,丰富光影变化。在面对学校主入口的西北方向,以局部凸出的灰绿色板坡屋顶,作为点睛之笔,表达着对现有建筑的拒绝与认同――一样的色彩、相似的屋面、切断的山花,在回应历史的同时从材质和形式上又以崭新的姿态面向未来。而立面上点缀的钢柱装饰,不仅是造型的需要,同时亦将屋面雨水管道藏匿其中,一物多用,使立面更加完整。

当一个环境经过修复,当学习气氛再度活跃,一个整体空间再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我们体验到,作为校园的一个细胞,单体建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作用。它不但具有生活物质功能,同样具有极强的精神功用。在总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原有教学楼与新建实验楼之间的学校主入口广场加以改造,铺砌抽象的“太阳鸟”图案防滑地砖,进一步强调作为学校标志的“报告厅”的核心地位。

在外部空间处理上,结合地势条件,在“太阳鸟”与实验楼之间的过渡空间,设计了一个高差达到2.1m的大台阶,需要时既可作为露天剧场,平时又是学生晨读与晚修的一隅。在“太阳鸟”尾部另外设计一道变坡矮墙,双墙之间是无障碍设计,以坡道形式解决高差问题,同时也起到激活空间的作用。细致的设计来自缜密的思考,这个冬暖夏凉的场所,在建成后必将成为学校师生喜爱的半私密空间。

最后让我们用美国著名诗人斯蒂文斯的一首词作为文章的结尾,这首响誉全球的意象派代表作《瓮的传说》正是本次创作的最佳写照:

我放一只瓮在田纳西

在一座小山上,那圆圆的瓮

它使杂乱无章的荒野

围绕小山,有了一个中心

四周的荒野都向那只瓮朝拜

匍匐在地,不再显得荒凉

那只瓮圆圆的,耸立在地上

显得那么巍峨、那么端庄

它君临原野的一切

这只光溜、灰黑的瓮

但它不象田纳西别的一切

孳生不出鸟雀与灌木林

项目主持人:姜寒春

建筑:侯永莉金静宇

结构:张秀华吴云飞

设备:李剑金守东王天岩

电气:刘德智

效果图制作:非常图象公司

作者单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

收稿日期:2001年11月

钢结构双翼

小网架钢化玻璃雨棚

彩板坡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