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5:08:46

尝试教学论文

尝试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创造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高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上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

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希望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

我校尚未实行《高中新课程标准》及其教材,但在教学中,引人探究思想来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创造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中学会获取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方法,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同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现以高一“力的合成”这堂课作一些尝试,谈谈笔者的作法和看法,和同行商榷。

高一“力的合成”传统的教法以及人教版教材的安排:由教师从演示实验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再由学生做验证性实验。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我们将这堂课作了改动: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关系用“等效代替”思想师生共同设计测定互成角度两个力合力的方法再由学生测定互成角度两力的合力师生讨论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这样,用一节课就能完成这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物理情景,为新课和探究实验铺垫

一堂优化的课,教师应该精心研究引人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学习。

好的引人新课教学应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为新课和探究实验做好铺垫,使教师能顺利和谐地开始教学。本课一开始按顺序向学生展示图l(a)、(b)、(c)三幅图(*图1(a)、(b)、(C)中五幅取自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2001年5月版),让学生叙述三幅图各自的含意。

在学生叙述过程中,教师插话点明图(a)中两个桶表示同一个桶,图(b)中两个木箱表示同一个木箱,图(C)中两个夯表示同一个夯块。此中隐含着作用效果相同的启示。

师:从物理学角度看,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幅图左侧都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右侧是一个力作用在该物体上,二者的作用效果相等。

师:生活中、生产活动中,这种情况很多,学物理应重视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写下。

【板书l】如果一个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或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两个力(或几个力)。

教师指着板书l再读一遍,并说在初中我们也是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把……(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l之后写上:

【板书2】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那两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教师在板书l之上,边说边添上。

【板书3】合力与分力

2、突出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等效代替

师:大家一起找一找,在合力和分力的定义中,关键词是哪几个?

生: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相互代替。

教师在板书1和2之下的正中写上:

【板书4】等效代替

师:在物理学中,只有等效才能代替(在板书4的等效和代替之间,添上);要代替必须等效(在上述之下添上,使板书4成为等效代替)。

师: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板书5】力的合成

3、以“等效代替”思想为指导,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

师:在初中,我们曾用实验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今天我们要用实验来讨论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规律。具体方法:先从实验求出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然后从实验结果再来讨论互成角度两个分力和它们合力有什么关系,从中找到它们的规律。

师:已知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如何找它们的合力呢?请同学和我一起想办法来设计一个求合力的实验。(让同学讨论几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用两组“三根橡皮筋串联”之后再并联作为受力物体,再用两根细绳和两个5N的弹簧测力计仿照人教版(2003年6月)高一物理教材“学生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方法。但教师不能把实验方法告诉学生,关键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实验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

师:合力和分力关系的实质是“等效代替”,如何利用“等效代替”的关系来求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呢?

(教师在黑板上,用两个5N弹簧测力计通过两细绳,并让两细绳成较大角度拉并联橡皮筋)

师:橡皮筋受互成角度两个力的作用而伸长。这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这样的力就叫做共点力。如何知道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两个力的大小由两个测力计读出来。两个力的方向沿两细绳的方向,画出细绳的方向就是两力的方向。

师:(保持两力拉橡皮筋的位置不变)找合力必须保证合力的作用效果和两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我们非常关心这两个互成角度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在实验中,如何知道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在橡皮筋伸长的端点做个记号。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师:如何根据“等效代替”来找合力呢?

(教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筋,故意让橡皮筋的端点一次在所做“记号”的上方,另一次在“记号”的下方)

师: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分力作用效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如何才能保证两次的作用效果相同?

生:把橡皮筋的端点拉到刚才所做“记号”处。

(教师在黑板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并保持测力计不动)

师:现在作用效果相同了。如何知道这个力,也就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力的大小,画出细绳的方向就是这个力的方向。

师:这样我们就求出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了。

今天我们不仅要求出合力,而且要找到两个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即它们之间的规律。

怎样找这个规律呢?我们规定:从同一个作用点出发,按同一个标度画出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从图上找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注意,今天是研究互成角度两个力和合力的关系,所以实验时,两个力之间的角度应该大些,效果才明显,最好角度大于90°,学生实验过程从略。

4、重视“交流-评估-总结”过程

师:合力求出来了,力的图示也画好了。我们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合力好像是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

师:你只说合力和分力方向的关系,这种关系正确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为什么两个分力之和不等于合力呢?

师:互成角度两力的大小之和不等于它们的合力的大小!互成角度两个分力和合力有什么关系?

生:……

师:同学们可以把合力的端点跟两个分力的端点用虚线连接起来,看看我们所作的力的图示像什么图形?

生:像棱形。

生:像正方形。

生:像平行四边形。

生:是普通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包含正方形和棱形。从你们实验的图示看,同意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同学,请举手。(大约有1/3的同学举手)

师:我们暂时认定互成角度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做一次实验看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再次实验过程略。

师:再次实验,看看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图示像什么图形。

众生:像平行四边形。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互成角度两个力和它们合力的关系。

【板书6】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用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作为邻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邻边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后面的教学过程从略。

5、几点说明

(1)在合力与分力的定义中,我们自己加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两个力”这几个字。这是为了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关系,我们也是以“等效代替”关系为基础,师生共同设计测定合力的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代替”关系。

尝试教学论文篇2

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不经全面复习,就很难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就不能把对象放入一定的联系及关系中去考察,也不可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期间,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先由学生个人复习归纳,小组讨论,共同总结,然后老师帮助补补“漏子”,理理“辫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先上口,后归纳,抓核心,辨差异,找规律,编口诀,举一反三,巧滚雪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So did she和So she did这两个句型的用法。 

我在大屏幕上打出So did she, So she did,给学生留足时间自己复习。然后打出下面两组句子让他们比较、讨论,说出为什么。 

I. A: I enjoyed the book.(我喜欢这本书。) 

B: So did I.(我也喜欢真本书。) 

II. A: Father, you promised.(父亲,你答应了的。) 

B: Well, so I did.(我是答应过了。) 

学生举手,争着发言:前景句若是肯定句,此种情况也适合另外的人或物时,用So+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主语;前景句是肯定句,而后一句的句义对前一句的重复,用以强调时,用So+主语+助动词(be, have, do, can, will….)。第I组句子中的两个“I”是不同的两个人,故用倒装句语序;第II句子中的you和I是同一个人,故用陈述句语序。 

我先表扬他们,接着又用英语问道:什么时候用neither/nor+倒装句语序呢?学生回答以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练习如下,让学生分组讨论。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Mr Cheng is a teacher and work hard, _________his wife. 

A. so is;B. so does;C. so it is with;D. it is the same with 

2、A: Tom is a student but he does not study hard. 

B: ______Mary. 

A. Neither is;B. so it is with;C. So does;D. it is the same with 

3、A: Jack isn’t a student and doesn’t study. 

B: ______Mike. 

A. It is the same with;B. Nor does;C. So it is with;D. Neither is 

4、A: Men can’t live without air and water. 

B: _____animals. 

A. So it is with;B. It is the same with;C. Neither can;D. Nor can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争论得很厉害。有的查词典有的查语法书,各找各的根据。最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我不发表意见。待学生讲完之后,我进行总结: 

1、CD;2、BD;3、AC;4、ABCD。因为It is the same with…和So it is with….意思是“……也是一样”,所以前景句所涉及的任何内容(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不管是表示状态的,还是动作的。)只要适合另外的人或物,都可以用这两个句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们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个苹果。” 

我们经常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口诀和顺口溜等巧学妙记。例如 

(1)以f结尾的名词变复数,特殊情况有几个? 

一个农奴(serf)从海湾(gulf)来到房顶(roof)上, 

有了证据(proof), 

增加了信仰(belief), 

加上-s成对成双。 

尝试教学论文篇3

  

从具体情况看,确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错,而且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又加上高中课程比较艰深,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很差,远远不能适应老师的英语授课,难以在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配合同步提高,从而给老师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对过去造成的学习缺陷进行弥补,很难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鉴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经过反复酝酿、论证,从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的六个班中进行了分次、分目标教学改革实验。 

一、教改实验范围及层次划分 

高一选出六个班为实验班,其它为对比班。根据期中考试和平时测试成绩取每班的前20名组成A级班;中20名组成B级班;后20名组成C级班。其中A级班分为A1和A2班;B级班分为B1和B2班;C级班分为C1和C2班。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进行和可信度,严格按照名次分班上课。 

二、各个层次的分期目标及要求 

A级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情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在学好现行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每周的课程分为听说、精读、泛读、写作四种类型,其比例分为1:2:2:1。努力做到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扩大阅读量,并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不同难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级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B级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按部就班地学习好现行新教材,并努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其阅读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针对那些综合成绩较好但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双基的落实,使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争取使部分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利于将来在高考中整体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C级班降低起点,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 

三、授课、辅导、测试与评估 

分班以后,实验班上英语课按照A、B、C三个等级分开同时上课。上课时,每班的学生要固定好座次,并分别选出课代表,以负责本班的上课及学习。平时自习课辅导,学生要回原班。老师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情况汇总和集体备课,做到对A、B、C三级的教材和进度比较熟悉,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平时测试可根据各级进度、难度进行命题,不必统一。但是期末统考要统一试题,以便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了解,对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做出评估。对老师和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估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A、B、C各级情况的进展幅度,二是原班总体状况同对比班进行对比。 

四、分班、分工但不分家 

实验班的三位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集体优化。学生在原班级内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学生也将随时根据其统考成绩的高低被调整(晋升或降低)到相应的班级上课(并非一贯制)。此举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去竞争,从而提高了教改的效果。 

尝试教学论文篇4

基于上述的认识与实践,要在中学化学课教学全过程中贯穿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活动,不断创新立异、务实考证、演变求活、寓教于乐。

一、抓住特点,创新立异,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教学内容要新,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重抓住教材结构与教学程序的新动态、新特点,不断创新。对同一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讲解、分析、练习,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常教常新,同中求异,教中务实,练中求新,就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倍增。比如讲授“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教师一般只是给出反应条件让学生根据公式求得物质的量浓度,但从另外一种角度设置问题考究时,要提出已知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应知哪些条件才能求出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这样的提问构成悬念,常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欲罢而不能”的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教学形式要新。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启发式”、“导学式”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课堂讲解量、练习量、媒体使用量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教学的深难力度。还要借助直观教具示范,着力营造一个化学气氛,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加深领悟。例如,“硫酸的性质”一课,教师结合教材补充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形成“黑面包”的演示实验,学生目睹了生动的实验后,求知欲十分活跃,不但能回答蔗糖变黑的原理,而且还能观察“膨胀”、“冒烟”等自然现象,为后边学好浓硫酸与碳的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围绕中心,力求务实,深化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备课是教好课的基础,教师要遵循教学大纲、教学原则和教学基本规律,钻研教材、阅读资料,挖掘教材的联系性、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既备学生又要注重学法的探索与指导,防止出现备而不教或教而不备的脱节倾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等都是由实验确定的,为此教师的每一步必须务实、规范。如“制取氯气”的实验,教师对气密性检验、加热方法、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操作,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定向观察现象,提醒学生思考问题,增强演示效果。又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繁杂、变化异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消化、巩固。钠块为何浮在水面而不沉底?反应过程中钠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何在?把钠块投入CuSO4溶液后,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进一步认识钠金属的密度、熔点与强还原性等化学性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精讲多练,贵在求活,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巴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就基本要素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有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有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另一种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有选择性,深入浅出,常变求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在“少而精”的原则下尽量做到给学生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系统、导以规律。对重难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举例、类比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记忆重点,进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OH-取代了Br。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类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溴乙烷跟NaHS反应;

(B)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2H5)。

由于教师抓住了题中给的信息,取代反应的本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取代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同理运用类比方法找出HS-,C2H5O-与OH-的相似点即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尝试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中职 品德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两种素质的培养:一是职业技能素质培养,一是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各种能力的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和完成。相比之下,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途径中,语文教学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也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关系

中等专业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而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的多元化等使他们所面临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产生的心理困扰比以往更突出,而中职教学中既无独立的心理辅导课,也无从上到下通力合作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习惯,主要依靠班主任和学生科在做工作,情况并不乐观。这客观上要求各任课教师在本学科上有所努力,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只要对科学教育内容加以梳理,既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内容,而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是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统一,更注重一种人文和社会的体验,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折射着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应该说语文学科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理应成为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浯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把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旨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活化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教学的模式中,教材和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语文教材为载体,立足教材,构建教学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材可以是狭义的语文课本,也可以是广义的语文资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以教材为轴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思想品德教育材料,都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舍已为人、不惧权势、胸怀豁达等修养方面的教育。总之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博大精深,它既是文学,更是人学,是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好材料。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正因为如此,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才可称为人类最伟大、最复杂、最美妙的艺术创造。以教材构建了教学的平台,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主体学习,师生教学互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从此切人,拓展开来,进一步的暗示、影响、扩展渗透,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师生互动体验当中落到实处,达到教育拓展的目的。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充满哲理具有优秀品德意义的内容,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千古名言。还有许多优秀历史人物,如孔子、鲁迅、闻一多等不朽人物。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言论和人物加以肯定赞赏,极力宣扬推崇,学生心灵又怎能不受到荡涤?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哲理之美,提高了思想品德素质。在“传道”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学生也有很大影响。一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今天的教,就是为明天的不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固然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过程。学生能通过有目的的训练,逐渐走上主动求知,吸收知识,进一步发展智力的“自学”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克服困难的喜悦,感受思考的快乐,对真理的追求,对积累知识的渴望,都有助于他们品质人格的形成,对于磨炼意志,培养思想品德素质大有裨益。

二、围绕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情境,让学生入境、体情、完成思想品德素质培养过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一种优美的意境,对学生的性情是一种陶冶,是一种理想的审美教育过程,也是一种思想素质培养的好的渠道。语文教学的内容为我们创立了许多优美的意境: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谧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之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不去不复返”的慷慨悲歌。只有让学生进入这样的种种意境之中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情感深蕴,由境而生情,既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又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受到灵魂的陶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三、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个体成长的烦恼,社会变化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焦虑,或喜或忧,学生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既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了他们作文。

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润物细无声

中职语文教材,阅读教学几乎涵盖了全部,而在众多的阅读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文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情感上给人以情的共鸣,在思想上给以思的启迪,在心理上给人以赏的共鸣,或陶醉、或感悟、或启迪;有质疑、有批驳、或鄙视、或漠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渗透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五、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素质,加强是非判断力

随着出版事业和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中职学生看过大量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但由于中职学生阅历浅,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不强,加之社会上潜流着一些低级庸俗、色情暴力等有害的东西,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健康的人格,甚至导致人格扭曲,触犯社会道德规范,这就从客观上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素质,提高识毒能力,主动抵制有害的东西。

六、民主化的教学氛围,陶冶情操

尝试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尝试性教学;应用;高中;物理课堂;措施

前言

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其高考中分数占比在理综中是最高的,同时很多学生也认为高中物理是高中所有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物理其知识结构十分复杂;另一方面则是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可变化性,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感到难度很大,很多教师在教学物理的时候也感到教学措施难以起到切实的效果。尝试教学理论其主导思想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正好适应于高中物理的特点,因此探索如果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围绕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为中心,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你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尝试教学理论的具体含义

所谓尝试教学理论指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一套理论。尝试教学理论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打破。而是采用问题引导的模式,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依靠自己的努力,尝试性的去解决问题。而在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高中物理教学更需要实现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去获取知识,即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二、高中物理课堂中采用尝试性教学必要性

将尝试性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之中,其具备两个方面的必要性。一方面从高中生的基本素质方面思考。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已经趋于成熟,同时高中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因此有进行尝试性教学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是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特性出发。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理论学科、是一门定量的精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从这些性质便可以观察出,学习物理就是需要学生有愿意去尝试的理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知的过程去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而这个过程和尝试教学理念的特性相符。

三、尝试性教学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的具体措施

就尝试教学而言,与其说是对教师的一种的教学方式,还不如说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尝试教学的应用将传统的教师教导知识转化为了学生的自主尝试探索知识。而这种方式则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个更深的知识认知。而在尝试教学的应用中,也会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积极性,进而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有一定的助益。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尝试教学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例如,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便可以将尝试教学充分应用其中:首先可将课堂教学分为五个部分:练习准备尝试练习1尝试练习2尝试练习3课堂小结。首先是练习准备环节: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教师提出一两道和本课时教学内容相关的以往知识练习题,让学生将以往的知识调动出来。其次是尝试练习1环节: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该环节教师需要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物理情景,然后在物理情境内提出一两个和该课时教学目的直接相关的尝试问题,进而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对于实验课程而言,可教师先自己操作一次实验,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中再操作一次实验,最后针对于实验结果提出相关的尝试性问题。例如在《电动势》一课时的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灯泡和电源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然后进行实验。此时提出三个尝试性问题:1.此时电源的内外部电场方向是怎么样的?2.在电源的内部是什么在促使正电荷的定向移动?3.电源内部的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尝试性的思考,教师在此刻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探究结果,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正向的尝试。再者为尝试练习2环节: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在尝试练习1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实现知识之间的交流。然后选出几个学生代表提出自己的自主尝试性探索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知识的理性认知转化。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和电动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用自己探索出的知识去回到这些问题。然后为尝试练习3环节: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该环节主要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掌握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重新整合,进而可以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实现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而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解题效果的反馈信息,分析获取学生在该课时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及时思考出进一步调整教学节奏和手段的方向。例如教师在学生对电动势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可以深化的提出一个实际的物理题:已知在某一个恒定的电路之中,在5秒内有10C电荷进行过了电路中的定值电阻,而在此过程中一个消耗了16J。请问:该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为多少?该电源的功率为多少?该题首先对电动势一课时的重点概念都进行了考察,同时还涉及到了电源做功公式以及电动势公式的联合定量计算。因此学生在对该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思考时,便可以对该课时的综合性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学生在解决这类较难问题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一些兴趣所在,而一旦解题成功便会在学习信心上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一个环节为课堂小结: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该环节主要是对本科室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总结,教师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对本课时的重点进行温习。并布置下一课时的尝试内容方向以及课后作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尝试教学理论指的是让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基于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理论学科、门定量的精密学科、一门实验性学科、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学科的科学性质,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其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文章提出了练习准备尝试练习1尝试练习2尝试练习3课堂小结一尝试性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并且通过实际的例子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手段。希望通过本文的简易论述可以给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以参考和启迪,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水珍.运用尝试教学提高物理学习自主性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DOI:10.7666/d.y2194654

[2]林以滔.浅谈高中物理的分层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8):51-52

[3]顾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尝试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z1):310-311

[4]张华.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电容器电容》教学叙事[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8):225-226

尝试教学论文篇7

近年来,我在历史教学就进行了这种尝试性教学活动,活动中尽可能地运用尝试教学的新理念,教师不要先讲现成的结论,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这一理念,历史教学过程中我通常就每一章节的内容设置出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与探究。比如:在高三历史基础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可以出示思考题:请回忆:①辛亥革命结束后有过哪两次复辟帝制的行为?结果如何?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又进行了哪几次革命斗争?结果如何?③根据以上两问,1912―1919年间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 通过问题设置情景,引入本课时讲授主题:1912―1919年间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那经济情况又如何呢?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回忆与思考。

请思考: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时间与原因(历史背景)如何?②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情况如何?③列举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在发展,为什么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结果如何?⑤概述并分析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影响。 这样通过出示尝试练习题目,让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认定,并进行尝试学习,导学指导。 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让学生尝试仔细认真地发掘考点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材料的习惯,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等略)。把教材内容尽可能转化为教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基础复习与探究。 关于民国初年著名实业家及其主张,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供同学们阅读与观赏(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略)。通过阅读分析有关材料,让学生学会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等处理能力。

通过设疑可以教会学生会思考,把学生摆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使学生感到是他们发现了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从而享受到学习活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的动机。 通过设疑,给学生营造一个思维情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突破重点,难点。通过提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也需要一个教学性的反思。通过设定难度较高,立意较新的模拟题,以培养学生历史审题,立意,作答的能力。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问题,对前后知识形成关联。如:概述1840―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政治、经济、思想分析中国民资工业的历史地位。在此,还可设置中国近代(1912―1919)出现几种社会经济形态? 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设置尝试练习,进行目标教学,注重精讲,以寻求突破。出示图表,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并能从中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区别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最后通过补充练习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形成。

总之,在尝试教学中学习的新理念,有力地冲击了注入式教学的旧观念,这种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也是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思维发展的空间。这种尝试教学的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具体表现为四前四后:学生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练习在前,讲解在后;活动在前,结论在后。其教学的模式一般分为七步: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有一个基本模式。当然,也反对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灵活应用,可以多种变式,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多年来,我从事着尝试历史教学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它给我的历史教学带来良好的效应。具体表现有以下优越性的一面: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我所教的高考平均分逐年攀升。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力,减少课外作业负担。④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法不可能是灵丹妙药,十全十美,它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而起作用,在实施中也发现其局限性的一面:学生要有一定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且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力,低年级学生要逐步开始使用,高中生运作的效果较好些。

因此,并不是每堂课都用,要扬长避短,灵活机动,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我还认识到尝试历史教学与创新教育也有着密切联系,“尝试是创新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这一论断已被大家所接受。任何创造发明都必须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尝试是发展创造力的门户。我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因而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思考空间宽阔。同时也是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同时,历史尝试教学同各种教学法是有机的结合的,表现在尝试教学的理论是开放的,兼容的,具有巨大的理论回旋余地,能够接纳诸多教学法与之结合交融。

在教学实践中已产生了目标尝试教学法,情境尝试教学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分层尝试教学法,尝试教与自主学习法,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法,尝试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法等。我们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结合,综合应用。

尝试教学论文篇8

回顾十年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 理论学习 更新观念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②进行尝试教学理论考试;每学期组织一次“尝试教学论坛”, ③邀请邱学华教授作报告,④派员参加尝试教学研讨会、上汇报课等。通过学习,教师们更深刻的领会了尝试教学的精髓,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二、 实践创新 优化模式

进行尝试教学基本教学模式研究。从基本式,到调换式、增添式、结合式、课外预习补充式,式式躬身实践。从模仿尝试到自觉运用,从自我摸索到相互借鉴,老师们经历了一次次蚕蛹破茧的蜕变。终于,把尝试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与学校的教情、学情结合起来,推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导入新课 认定目标——检查预习 发现问题——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疑惑点拨 当堂训练——回扣目标 检测延伸。

2003年、2004年,刘桂英老师和亓文钰老师分别运用这种模式提供了莱城区数学尝试教学公开课, 2004年6月,学校的《尝试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成功结题, 2005年3月获得全国教育科研二等奖,学校在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两次荣获《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全国先进单位的称号。

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由原先的区下游水平提高到中上游,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成绩提升的成效非常显著。

三、 整合研究 拓展应用

将尝试教学思想,运用于其他学科和学生管理中,使尝试教学突破数学教学范畴,向其他学科教学、向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课外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拓展,形成“大尝试”的教育思想。进行整合研究应用。

实践证明:以尝试教学思想为基础,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尝试意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既是对尝试教学研究的深化,也是搞好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学校的这一做法,在2010年尝试教学报告会上得到了邱学华教授的肯定。

四、 融合运用 形成特色

尝试教育的思想,打开了师生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发展思路,使他们思考的更广、做的更多,并把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实验团队尝试将分组教学、目标教学等理论和做法、学校师生现状与尝试教学相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形成了高庄中心中学特有的“五步尝试导学法”的教学基本模式(尝试导入、目标定向---尝试预检、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导解疑惑---尝试练习、引导提升----尝试自结、引导拓展),其中,“五步”是形式,“尝试”是核心,“导学”是思想。这一模式在2010年尝试教学研讨会得到推广。

尝试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任职教育;尝试教学;改革

任职教育的教学,怎样既适应学员的实际,又适应任职岗位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广大任职教育院校广泛关注、竞相探索的课题。教学方法改革,已经成为任职教育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员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员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员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为适应任职教育的需要,本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大胆尝试采用“尝试教学”方法。

一、“尝试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尝试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尝试为特征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强调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学习同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我认为。提尝试更为切合实际,符合学员的学习特点。让学员试一试,有难度,但不是高难度,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另外,提尝试,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尝试可争取成功,也允许失败,学员没有太大的负担,更具宽容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更具人文精神。

二、“尝试教学”方法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任职教育的尝试教学,遵循“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原则,一般分为六步:提出需要解决的尝试问题一通过自学讨论寻求解决方案一学员自主解决尝试问题一教员和学员共同评价尝试结果一教员有针对性地讲解指导一再次尝试练习。这六步是基本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以及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如商贸专业的一节理财课,教员先提出尝试问题:“给你10万元怎样进行投资?”学员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储蓄、保险、股票、国债”四种投资方式的利弊,然后分组讨论写出投资方案;接着各组派代表介绍各自的投资方案,教、学双方共同评议;最后教员有针对性地分析讲解。这样上课,让学员“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员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

三、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从“尝试教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双方最明显的感觉是课堂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我讲你听,我要求、你练习”,而是变得“熙熙攘攘”和“生龙活虎”了,用学员的话来说“课堂变成我们的天下了”。在不少刚进部队院校的士官学员,大多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太好,上课时往往无精打采,甚至厌学,现在在课堂中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尝试,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教员在“尝试”过程中发展

尝试教学同时也促进了教员的成长,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尝试教学要求教员以更加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员、管理班级,拉近了教员与学员的距离,使教员和学员关系更为融洽。尝试教学更注重让学员发现问题,这也逼着教员要更多地研究学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文化课教师注重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使尝试教学更贴近专业实际和职业生活。如结合尝试教学,社科部教员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嵌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把思想政治教学与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既可调动学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促进了学员计算机技能水平的提高。专业课教师在尝试教学中更注重学员技能的提高,如教员可在尝试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员结合项目尝试、训练、质疑、点评,使学员的技能提高很快。

尝试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尝试法职业中学化学教学

一、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化学理论和实验又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给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力。而且,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教师普遍是采用单向性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简单照搬或模仿课堂实例的情况,而不懂得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自主解决难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近些年来,职业中学化学教学正逐步展开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尝试法教学,不但能够实现尝试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尝试教学任务还可有效实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可以看出,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必然性。另外,就化学课程本身来说,化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占据着优势地位。

二、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任务设计

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离不开对教学任务的设计。通过任务设计,能够实现尝试法与化学理论知识的相结合。为此,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要求与课时的情况下,将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安排到学习任务当中,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和讨论,来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该环节当中,教师还应重视任务设计的典型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实践性与针对性的相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出尝试法的真正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氧化反应”期间,需要用到的材料主要包括铁(Fe)和水(H2O)。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1周,布置学生在各自家中利用铁丝和自来水进行实验环境的设计,通过让学生不断自主进行尝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发现Fe能够在潮湿的环境下被氧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和尝试,进一步了解Fe的特性,并比较FeO2、Fe2O3和Fe3O4等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让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并在课堂讲解“氧化反应”的理论和实验时,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二)尝试探索

尝试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设计任务、布置任务和做任务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职业中学化学教学在实行尝试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能否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思考,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大胆尝试完成任务。也可以这么说,尝试探索就是一个对任务(例如一个化学实验)不断分解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期间,需要重点讲解的化学公式为:Zn+H2S04=ZnSO4+H2。此时,教师可以将该实验分解为实验器材选择、药品药剂选择、实验原理剖析、仪器装置、氢气(H2)收集方法,以及检验纯度、检验和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多个小任务,让学生逐一完成,并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思考和探索每个小任务与相关实验是否相同。比如说,在“实验器材选择”小任务中,可以探讨H2和O2所需器材是否相同;在“检验纯度”小任务中,可以探讨一氧化碳(CO)与H2在检验时有哪些区别等;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探索、不断思考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掌握和理解,并巩固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当学生需要用到该实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立刻联想到其他气体的制作或检验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化学理论及实验知识上,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三、结束语

尝试法在职业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为此,职业中学在采取尝试法进行化学教学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完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实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尝试法在化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钱守旺.让智慧在尝试与体验中生成——特级教师万里春“用尝试法解决问题”教学评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