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考试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17:07:56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1

高三同学们:

大家好!距离高考有效复习时间还有52天,授课时间大约30天左右。怎样才能在这段时间内做到高效复习,下面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今天我讲三个问题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正确看待模拟考试

设置模拟考试的目的就是通过模拟考试让同学们熟悉考试的程序和安排,让大家对高考方式有所体验。从这个角度讲考试分数高低不是最重要的,通过考试要达到以下三点:

1、明确考试的程序,科目设置的顺序。例如上午考语文下午数学这样的设置考试科目是有其道理的。第一场同学们可能还不在考试状态,而人们在下午逻辑思维普遍较好。

2、通过考试检验复习效果。同学们找到不足,老师们找到复习的方向。不能只关注分数,要通过分数看到分数背后存在的问题,就是还有哪些地方有待完善。关注绝对分数不如关注相对名次的变化,因为试题有难易,所以关注名次的变化能知道你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高考录取不是位数而是在全体考生中的位次。

3、通过考试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或者说是方法。

首先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例如综合科目,必做与选做、主观与客观等。

其次通过几次模拟考试找到自己的弱项,计算不准、审题不细、书写不规范等,所有这些都要引起重视。

最后还要关注主观题与客观题答题时间的分配,特别是给写作文预留多少时间是合适的,都要通过几次考试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时间分配方案。

二、下一阶段的复习策略

1、调整听课方法,注重听课后的反思。

接下来的听课要经常的反思,反思解题思路与老师分析解题思路有何不同,要常想老师为何要这样来分析问题。反思解题步骤与标准答案有何不同,我这样的解题步骤问题出在何处,高考的时候能不能得到分数。反思参考答案的评分标准,为什么参考答案的给分点是这样设置的,我这样答与给分点差距在何处。要认真揣摩参考答案给分点的意图。在解题后还要进行反思,这个题主要考核什么知识?从哪些方面考核这些知识的?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2、要注意做题量与质,速度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不做题肯定不行,但盲目做题更不行。更多的是关注解题之后的反思,归纳出解题的思路和所用到的知识与方法。做到解一题想到一类题的解法,这样做才能是从点到面的进行复习。还要注意解题中出现的疏漏,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补救,不能留到明天再进行处理。

我发现同学们总是处理不好解题速度与分数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解题速度与解题质量成反比。究其原因是平时作业时,精神不够集中,思考问题速度慢。考试的时候有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下做完题目,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结果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建议同学们在在独自写作业时要规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指定的任务。做到平时像考试一样,考试才能像平时一样。

3、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好做过的错题。

要以高考原题为主,研究考试的脉络(不变化)、研究自己的不足(补不足)研究标准答案的格式(给分点)。

把自己做过的试卷找出来,把做过的错题再认真的梳理一下,分析过去的错误都在出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到解决纠正错误问题的方法。

三、三点注意事项

(一)调整好情绪

不要出现过度焦虑心理,考前不出现焦虑心理不可能,但是要及时的调整好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心里焦虑而影响了正常的复习。出现焦虑心里调整的方法是:

1、找班主任进行聊天或者找科任老师进行沟通,最好每天都能和家长进行交流,可以和同学进行谈心。这些都是缓解焦虑的心情的方法。

2、增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但不要运动过量,间操跑步或者在操场散步等等。

3、找个空旷的地方喊几声也能缓解焦虑的心里。也可以利用周六或者周日让家长带着去海边或者公园走走等。

(二)遵守纪律,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1、学校的纪律是保障大家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纪律不允许挑战,违规就要受到处罚,不要误以为高三了,就可免于受到处罚。

2、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3、把所有心思都用到学习上,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而分散复习的精力。

(三)注意安全

1、食品安全。建议同学们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不吃街头小摊食品。不建议同学们预订没有卫生保证的小商贩的饭菜。

2、运动安全。不做大运量的活动,减少在体运动中的冲撞。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2

一、考试类别及科目

1.实行分类考试

(1)文理科考试科目分三类设置

一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自选模块;

二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

三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2)艺术、体育类考试科目分本、专科两类。

本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综合(文/理)、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专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2.自选模块

自选模块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选修模块(每门课2个选修模块)共18题(每个模块1道试题),由考生任意选答6题。

3.技术科目

技术科目(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考试成绩既用于高校招生录取,又用于评定学业水平等第。

4.外语考试

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英语听力考试实行全省统考,具体按“三项考试”有关规定执行;其他语种的听力测试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进行。

听力残疾考生的外语听力成绩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听力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免外语听力测试的通知》规定执行。听力残疾考生信息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5.外语面试

报考有外语面试要求专业的考生,英语面试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普通高校招生英语听力测试问题的通知》中关于面试工作的规定执行。其他外语语种暂不进行面试。

二、分值

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笔试满分120分,英语听力考试满分30分;综合(文/理)满分300分;自选模块满分60分;技术满分100分,由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科目成绩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

考生文化成绩总分按报考(含兼报)的不同考试类别分别合成。文理科一类为“3+综合+自选模块”的总分,满分为810分;二类为“3+综合”的总分,满分为750分;三类为“3+技术”的总分,满分为550分。

三、考试时间

6月7日 上午:语文,下午:数学(文/理);

6月8日 上午:综合(文/理),下午:外语;

6月9日 上午:自选模块。

具体考试时间按教育部的执行。

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考试时间为3月和9月。

四、命题

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以及英语听力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各科均由我省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的各科考试性质均属全国统考。

全国统考的试题(包括带试题内容的答题卡、副题,下同)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事项管理。

省级统考的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测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使模拟测试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在组织模拟测试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营造浓厚的体育高考术科测试氛围

首先在测试现场的醒目处,悬挂条幅,上写诸如:2011年××省高考体育术科模拟测试等字样,然后张贴测试的时间和项目、考生须知、测试场地平面示意图、随机编排的测试分组、就医处、违反考试纪律的相关处理规定等,继而认真准备好模拟测试的场地、器械,并尽量达到高考体育术科测试的要求与标准。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测试项目的程序及规则

测试前须由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组织召开考务会,由考务组长对全体组考人员进行业务分工与培训,并强调每位裁判员必须熟悉相应测试项目的测试程序及规则,并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在测试中裁判员一定要本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且必须严格按照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测试程序及规则进行测试,对每一名测试学生,裁判员除必要的帮助与提醒外,绝不允许从技术层面上对其进行指导与点拨,真正做到判罚尺度一致、评分标准一致、所有考生一致,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真正能达到“全真”模拟的预期目的。

三、要人为地选择与创设一定的困难条件

春季天气多变,加之高考体育术科考试大都在露天田径场地上进行,所以偶遇大风、降温、降雨的天气是较难避免的,如学生的高考体育术科测试时间恰逢赶在这样的天气下测试,一部分学生就会因为不适应不利的天气而致使他(她)们发挥失常,最终影响到他们继后的升学,因此,在高考体育术科测试前不但要人为地安排学生在天气状况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模拟测试,而且还要故意让学生在逆风的状况下进行跑、跳、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在不良天气状况下进行测试时的应变与调解能力,继而保障学生在接下来的体育高考术科测试中发挥出相对的最佳水平。

四、要预防学生运动损伤

测试前,教练员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其防伤的意识,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一般性与专项性准备活动,负责场地的裁判员一定要确保测试场地的平实,测试开始后,考务组长还要巡回到各个测试现场对场地、器械再一次做逐一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应立即进行妥善处理,测试中,各组裁判员更要加强对测试器材设施的安全保管,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从而为全体学生顺利完成模拟测试保驾护航。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4

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今晚大家齐聚在一起主要是交流。接下来我谈谈学习方面的。如何更好的复习才能提高成绩?首先要做到四环学习法:

一、上课听讲

即使是高三总复习时期,上课听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聚精会神听讲也只能够吸收20%的内容,但是上课的内容,要点一定要记下来。

二、下课总结

因为上课听讲吸收内容有限,下课后一定要对今天所吸收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知识点,整理笔记,一定要将知识点记牢。

三、做题

做题的目的是检验你的知识点是否牢固,是否不扎实,通过做题你可以发现自己的漏洞。

四、再次看笔记巩固知识点

通过做题检验出了知识点,就再回头看笔记,将漏洞补上,四环环环相扣,每天坚持,我认为这是学习的基本。

其次 高三,怎样的复习最有效呢? 当我思考“高三,这样复习最有效”这个问题时,心里不免忐忑和不安。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方法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是的,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学生,就好像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医治所有疾病一样。

高三的学习,有它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高一、高二新课的学习。它更加侧重的是学科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高考,就是这样一种检阅,学科问题解决了多少,学科问题解决的如何,但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所以,学科问题解决的好和坏,直接影响高考的分数的高和低。

这里就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学科的问题解决呢? 这时,我讲一个事例,2010届文科甘玉芬同学数学差(每次考试40分左右),每天要求她问我(后来就问同学)三个问题或不同题型的题目,坚持到高考,高考数学考了117分,录取江西师大英语系。

这个故事说明,高三的学习应该立足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而且是随时都可发生,应该这样认为,学习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影响的因素相当之多。学生只能先将眼门前的事情(问题)先解决,这样的事情(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最为紧迫的,也最为现实的,而且又是学生自己的,这样的事情(问题)解决,不是最好的复习过程吗?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学生到哪里发现问题呢?或者,对后进学生而言,我处处是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对于前一个问题,在哪里发现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里遇到了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都是你的问题,随时将他们记录在自己的问题本中,今后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以此类推,当你每天都在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的时侯,长期下来,我们会解决若干个问题。此时,我们再想一想,高中又有多少个问题呢?其实也没有多少个问题啊!还有一个小窍门,每天晚上睡觉前,先想一想,今天我解决了哪些问题?打勾!今天我又发现了哪些问题?记录!这就是我明天及以后我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后一个问题,当一个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到处处是漏洞的时侯,比较简单的办法,现将简单的、基础的问题记录下来,将这些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此时需要一定的记忆和背诵,哪怕是死记硬背。有些时候,技能或者作业,必须要一定的重复和巩固,“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只有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高三的学习,不复杂。高三的学习,很简单。高三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我们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侯,这样的高三复习最有效!

再次 ,回答2个问题和复习心态的建议

1问:如何对待每一次的模拟考试?

答:模拟考试的目的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考试的重要性老师都已经强调过多遍,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利用每一次的模拟考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坚持做:第一,要正确对待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什么是正确对待?一是认真答卷,就当真的高考一样。二是把心态放平和,别紧张。这样做了,最后分数出来,无论高低,都值得庆幸。分数高了,说明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有成果,当然值得高兴。分数低了,说明有漏洞。赶紧补上!第二,要精心对待模拟考试。由于高三以来的考试很多,可能有的同学对考试产生了倦怠情绪,觉得做卷子都把人给做疲沓了,其实模拟考试无论是在难度、广度,还是在试题形式和数量上都与高考相当接近,把每次模拟考试都当做高考一样来对待,可以得到难得的演练机会。

2问:自从升入高三以来,考试就多了起来,模拟考试之后应该怎样分析总结?

答:模拟考试无论是在难度、广度,还是在试题形式和数量上都与高考相当接近,是高考的很好演练,应该珍惜,马虎不得。要认真分析总结每次模拟考试。考试之后,有的学生拿到考卷,一般看看分数,看看哪里扣了分就弃置不顾了。

正确的做法是在拿到卷子之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考卷的总结分析上。怎样分析总结呢?先把错题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用彩色笔抄录在旁边,要把出错处明显标出来,以便复习时查看。然后分析丢分的原因,要进行分类统计,各扣了多少分,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乐观,又可以避免灰心丧气。经过如此分析,再制定改进措施也比较容易,比较切合实际。

3关于复习时的心里状态:

1.让优势学科更有优势,争取所有的学科不拉腿。

2.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超越了自己,也就超越了别人。

3.善待别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4.审题要认真,答题要表达准确,书写整洁。

5.考试时不要看别人做到哪里了,只管认真做自己的。

最后,说六句话,请大家做笔记

Ⅰ高考比的除了脑子,还有手熟,课本一定要细看,研究透课本可以考满分!

Ⅱ最简单的是最有份量的,最基础的是最有用的!

Ⅲ直接做高考题,一定要反复做五遍以上,总结解题技巧,就能保证高分。

Ⅳ高考考察的是最基础的知识。对基础的部分我们有能力把握,所以我们队高考就有信心。

Ⅴ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想节约时间一定能节约到!

Ⅵ课堂的效率最高,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祝各位身体健康,越挫越勇,梦想成真。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考试软件 课程考核 分析与设计 考试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80-02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的开发目的

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考试对改进教学手段、考试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多方面积极作用。利用计算机考试手段能够较好的检测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改进学习方法,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也有着提升作用。同时,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考试手段替代人工考务,解决在传统人工考试环境下不能解决的一些困难问题,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从而使教师从繁杂的课程考务及其试卷审阅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编程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C++高级编程”、“java语言高级应用”、“数据库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考试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在考试题型方面大都有“术语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程序分析填空题”、“算法设计题”等题型,所以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试有其自身的特性。

基于上面的基本情况分析,设计开发本软件的性质是“一款针对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标准化考试软件”。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的基本应用功能分析

1.软件用户应用分析

考虑到本软件应用的安全可靠性,本软件用户共分为三个模块:学生模块、教师管理模块和管理员管理模块,其中管理员模块用于对用户和角色的管理、信息的等;教师模块部分用于题库建立与维护、试卷生成、评阅试卷、成绩查询、考试安排和统计分析等;学生模块用于考生登录、在线考试、考生资料修改、成绩查询等应用功能。

2.软件基本功能初步设计

基于整个软件的用户分为三种角色,即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对系统管理员来说,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利用不同的角色权限的定义,决定教师应该进行哪个模块的操作。对教师来说,包括题库管理、考试管理和统计分析。

(1)题库管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三种基本操作:添加新的考题、删除过时考题、修改原有考题,其中教师操作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单题、分析题等。

(2)考试管理:支持人工组卷和随机生成试卷这两种方式的组卷方式。其中,随机生成试卷的功能要能通过设定考试所需要覆盖的试题类型、分数、难度、分值等参数配置进行出题组卷;考试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考试的进展情况,在需要时可以通过监控台发出延长考试时间、暂停考试、强行交卷等监控操作,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用户对考试的管理;考试管理还能够进行考试安排、试卷评阅、考试质量分析等功能。

(3)统计分析:教师可以查看考生的考试成绩,并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以图表和统计表格的形式显示参考人数、平均分数、及格率、答题人数、答题通过率、答题时间等。针对某个考生可以查看排名与答卷等信息,还可以根据考生类别、课程性质、题型难度等多种要素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与比较。

对学生来说,首先登录,然后进行在线考试、个人资料修改以及成绩查询等操作。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的用例图分析与设计

用例图(use case view)是用于描述软件所具有的功能集合,它是从本考试软件设计的实体对象及其主要行为的角度出发,对软件设计与应用开发的抽象性表示。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分为三类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用户,三种用例图设计如下:

四、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的模块化结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在设计上分为三层:用户界面层、功能模块层和数据层。整个软件涉及到网络化标准考试及其题库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实现试题的录入、试题的管理、试卷的生成、试卷的分发、在线考试、智能成绩统计、考试质量分析、用户管理、软件管理等功能。其总体结构见图4。

1.用户层

用户界面层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为了便于用户以各自不同的身份进入,把用户分为三种不同的用户界面,即教师界面、学生界面和管理员界面,根据用户登录软件系统时提交的用户名与选择身份的不同而进入各自相应的应用界面,目的是更好地进行用户服务分类和保护数据安全。

2.功能模块层

功能模块层包括考试子系统和管理维护子系统两部分,它是用户界面层和数据层之间的衔接部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连接,而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详细分类后进行整体构建的。

3.数据层

数据层是整个系统最基础的环节,它由考试资源数据库、用户信息数据库组成。其中考试资源数据库主要由“试题表”、“试卷表”、“考试安排表”、“考试成绩表”、“考试质量分析表”等与考试相关的数据组成,它主要是为考试子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用户信息数据库包括“用户表”、“考生信息表”、“科目表”、“权限表”等基础信息,该部分的数据主要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及其具有的权限,它服务于整个考试软件。

五、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软件的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目标要求,软件总体结构主要由学生子系统、管理员子系统和教师子系统组成。学生子系统是针对学生用户设计的,学生通过软件登录后参加网络考试,考试后进行成绩查询,在考试前学生可以进行自身账号和密码的管理与修改及其数据维护,也可以进行考试课程选择。教师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题库管理、考试安排、组卷管理与成绩统计。管理员子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权限管理与网站管理等功能应用。

六、总 结

本软件是一款针对大学计算机本科各门专业课程的标准化考试软件。需要满足的运行环境要求是:①运行的软件环境:Windows Server 2000或以上版本操作系统,Tomcat 5.5或IIS6.0以上版本服务器配置,IE6.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SQL Server 2005或以上版本的数据库运行环境;②运行的硬件环境:PC兼容机,1.8 GHz 或更高的微处理器,内存512M以上,硬盘15G以上。

本软件的主要特点:①数字化考试应用全面,用户界面设计简捷;②目录导航清晰,整体设计风格统一;③程序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移植性好;④模块耦合度低,数据独立性强;⑤题库管理与维护功能完备,数据安全性强;⑥智能化考试与统计分析功能完善;⑦软件的考试课程属性与专业属性针对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思维与原则[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4)

2 罗容.网上试卷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03)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6

关键词 语文高考;选择题;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3)02-022-04

收稿日期 2012-07-15

[作者简介] 林娟,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

语文高考中,选择题是检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历年为高考所采用。此类选择题每题3分(也有更高分的),答对得3分,而答错则得0分。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语文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对语文高考选择题采用的两种不同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为高考命题改革探索更为合理的命题模式及其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实验设计。本测验原题目选自2011年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广西省以及2009年湖北省的语文高考试卷,挑选其中5道选择题。运用两种命题模式及评分标准进行重新整合编制成试卷并对考生进行对比测验,两种命题模式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但其词汇量及评分标准不同。第一种命题模式及其评分标准,按照高考实际进行操作,称为原题目。第二种命题模式及其评分标准,是把一道高考选择题的16个成语,分别编成4道简单式选择题,简称为分解题。每道分解题答对0.75分,答错0分。考虑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质,所以选择研究生作为被试者也无妨。本次实验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年级研究生中随机抽取35人作为被试者。共发放试卷35份,回收34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97%。

本次实验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了变量计算、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2.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一,实验结果。测验要求每个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高考原题目及相应的分解题进行同时作答。分别对每个被试的原题目得分情况、分解题得分情况及其相关性,还有对在两种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下出现的差别进行统计检验和调查分析。

从表1各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在5道不同的高考原题中,34位被试者中总有某些题目上得满分者。但并不是所有的被试者在原题目得满分之后,其分解题也得满分。如表1中9号被试者和13号被试者在题1的原题中均得3分,而在分解题中却得0.75分,在其他被试者中,分解题还有得2.25分和1.5分的。这种原题得满分而分解题未得满分的情况占总体的36.5%。这意味着,3分的原命题模式的测量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否则的话,原题目的得分应该与分解题的得分一致。然而,从表1中也可发现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情况,即被试者在原题中得0分,在分解题中却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如题1中的16号被试者、题5中的25-31号被试者,虽然他们在原题中得0分,但在分解题中得到0.75分-2.25分。具体的原因将会在下文中具体分析和阐述。

第二,两种命题模式的得分差异分析研究。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原题目总分得满分者才7位,占所有被试的21%。而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原题目总分得满分的被试者在分解题中却未全得满分。而照常理说,原题目得满分者其分解题也应该得满分,因为无论是哪种命题模式,都是被试者在尽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统合之后所选出来的答案。而原题目只得3分和6分的被试者,分解题的得分却远远高于原题目的得分。为进一步了解出现此差别的原因,笔者对出现这两种异常情况的被试者进行访谈。2号和7号被试者认为,原题目得满分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由于高考原题每题的词汇量大于分解每题的词汇量,每个选项平均有4个词语或成语甚至更多,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没办法对词语逐个的分析推敲,只能通过“猜测”“排除”和“直觉”等捷径进行作答。由此可见,在这种做题情况下,高考选择题的原命题模式无法真正测出考生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即违背了出题者的初衷。

第二种情况是原题目只得3分和6分的被试者。对此,笔者对27号和29号的被试者进行访谈,其结果表明,不管是原题目还是分解题,被试者都较认真对待,但由于原题目词汇量较多,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质又保量。恰恰相反,分解题虽然有四小题,但每题的词汇量较少,思考时间相对较少,做的速度也会更快,也能保证相对较高的正确率。再者,7号被试者认为就高考原题来说,做错一题是完全得不到分的,但如果按四小题的模式,考生还可以得1分甚至更高,这样就会缩小考生之间的分数距离。

统计显示,在该测验中,原题目分数高于分解题分数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38.2%,而原题目分数低于分解题分数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52.9%。从这个数据初步可以断定,高考原题和分解题中,后者分数高于前者的更为普遍。结合表1的分析以及访谈结果来看,可以认为语文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模式难度大于分解题的难度,这种捆绑式的命题模式欠合理。

第三,两种命题模式评分标准的比较和分析。从评分标准来看,原题目一题3分,错则得0分。假若两位考生A和考生B同时做题,因为出了一点小差错,A考生不得分,而B考生却“误打误撞”的得3分,那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A考生的知识掌握不够?而B考生的基础知识则掌握的不错吗?显然不行。为了验证两种命题模式评分标准的公平性,笔者在34位被试者中随机抽取了10位被试者进行访谈,结果发现,有9位被试者认为,分解题模式中的评分标准显得更为公平,且认为高考命题应该进行改革。

第四,两种命题模式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命题模式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对该样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双侧),结果显示,原题目平均分与分解题平均分的相关性系数r=0.617,t=14.616,p0.05,说明两种命题模式总得分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什么如此,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或许跟选择的题目有关,或许与样本大小有关。尽管如此,仔细分析每个题目的得分数据和对个别访谈结果来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设计对于部分语文高考选择题和部分考生欠合理的命题,仍然是成立的。

二、小结与讨论

本文的结论是:第一,高考语文选择题原命题模式中词汇捆绑叠加,故意增加答题难度,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和阅读障碍,这样的结果就难以准确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第二,这种捆绑叠加多个词汇的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需要或应用的情景和价值。语文考试选择题命题脱离生活实际,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导向。第三,二值式评分标准设计一定程度上误判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累积起来,对一些处于特殊能力水平位置的群体来讲,将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降低测验信度和效度,况且简单依据语文高考选择题原命题模式的设计而得出来的这种检验结果――3分或0分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而中间缺少一个合理的评价过程,这样的评分结果对此类群体来说也是不客观、不公平、不够合理的。这些结论已经在上文的一系列数据分析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接下来笔者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首先,针对本次实验所抽取的对象是否必须是高三生。笔者认为未必,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它不像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必须要求具有相关专业或学科背景的人才才可以参与实验。因此,各个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都可以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对象,而绝非一定是高三生。其次,本次实验中,虽然只抽取了5道高考原题,但绝不会影响研究结果,因为此类的研究,在题目来源及设计恰当合理的前提下,只要样本够大,能够在一定的样本情况下得出检验结果、能说明问题就都是合理的,而题量则不需要太多。此次研究中惟一不足的只能说是被试者人数不够多,造成研究结果不太明显。基于上文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对于高考语文选择题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的设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出题者在命题时不要误导学生去死记硬背,不要人为增加难度;二是,试卷中的词汇,不要毫无意义的增加,以免增加考生的心理障碍和阅读障碍;三是,在诸如此类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辨识选择题的(如:找错别字、辩形辨音题等)命题过程中,应注意题量多而题分要少。因为这种客观性试题主要是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和分析,因此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能保证对知识的覆盖就足矣。题分少则可以保证评分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如果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笔者建议一道选择题可以设1分,最好不要超过两分。当然,绝对的合理和公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分析和探讨是为了寻求更为合理、更为公平的考试命题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不断促进高考命题迈着更为合理和公平的步伐前进。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7

进入11月,各区县、各学校开始安排期中考试,这次期中考试是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学校重视,学生重视,家长更为关注。期中考试的命题方式各地区不尽相同,以北京为例有的区是全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各校自行阅卷,上报考试成绩,全区进行统计,海淀区采取的就是这个模式。而以西城为代表多年来坚持学校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的模式。因为是新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又因为是全区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又有全区的统计,因此学生特别重视,而家长的关注程度也很高,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关注点又有所差异。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科目处置,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适应了吗?孩子在班里的成绩怎么样?位置怎么样?要不要上补习班?要不要请家教?家长在等待着期中考试结果。高一年级也是新生,虽然中考是按成绩录取到各个学校,但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适应了吗?高中各学科的难度要求是按照高考要求设计的,从初中到高中不是坡,是个坎,学生爬上这个坎了吗?心理上、方法上、习惯上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和家长也期盼着期中考试的成绩,研究下一步学习的策略。毕业年级对期中考试的重视程度更是居高不下,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然后就是中考、高考,因此这次期中考试是毕业年级四次大规模考试的起步考试,成绩与名次和中考、高考息息相关。比较平稳的是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初中、高中适应了,距中考、高考还有时间距离,处于常态的状况。只是高二刚刚分完文理班,期中考试就按文理分科进行,因此高二的史地政、理化生考试也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格外关注。重视是应该的,家长的特别关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期中考试的认识必须正确,必须端正。只有端正了对期中考试的认识,期中考试之后的学习策略的制定、措施的落实才不至于犯方向性的错误。期中考试不是常模参照考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拔考试,比如中考、高考;期中考试也不是水平参照考试,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及格考试,比如会考、毕业考;期中考试是诊断性考试,说得完整一点是阶段性诊断考试。显然诊断测试与选拔考试、水平考试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期中考试的性质是诊断性考试,作用包括两个方面:诊断学习,诊断教学。诊断学习是说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等;诊断教学是说经过期中考试诊断一下老师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密度、教学覆盖面、三基落实等等;由此看来期中考试的诊断作用是双向的,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一些学校期中考试以后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教评学”活动,目的就是经过诊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与学相互沟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般期中考试安排在十一月上旬或中旬,从九月一日开学到期中考试共上课八周到九周,从教学规律上讲,学科教学在前几周处于起步阶段,也可以这样说,期中考试之前授课内容不是很多、很深,因此这个时段安排考试一般以考查“三基”为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知识的综合,特别是知识的应用,以及各学科的能力要求也会涉及一点,但是少而易,试题、试卷总体难度偏易,距中考、高考有相当的距离,期中考试一般不能说难,应当是比较容易的,试题不追求区分度、标准差,主要诊断教与学的落实情况。个别同学、个别家长十分重视,期中考试的成绩及学生在班级、年级的位置,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成绩、位置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外在表现抓住内在的、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学习方法的得与失,学习习惯的养成,听课质量的提升,作业的完成时间与质量等等,期中考试考好了不能骄傲,要踏下心来总结经验,形成稳定性的学习方式、方法;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是坏事,无论如何把问题暴露出来,及时暴露出来是一件好事。关键是要把教训总结出来:基础知识不扎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认真看教科书,作业完成不认真,错误率高,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这是学习的四个环节,是否落实了,偏科问题是怎么产生的等等,看来要总结的东西特别多,只有抓住了这些内在的、实质的环节,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改善,学习结果才能得到提升。 诊断性考试属于形成性评估,抓住每一次形成性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那么终结性评估——中考、高考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8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效率 测评

一、引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自于201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现已日渐流行,在北美乃至世界广为传播和采用。目前,中国的中小学借鉴了这一教学模式,很多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微课堂”教学,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多见。本研究分别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两所院校进行,测评研究的对象为2013级非英语专业且必修课程为大学英语的在校学生,参与测评总人数为 1000人。测评时间为2014年1月及2015年1月,总计测评试卷1000份。本测评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由指定班级参与,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采用常规数学计算方法。本文将针对所研究教学对象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可靠数据作为测评依据。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优势和劣势,尝试性寻找适合以理科专业为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模式。

二、测评方法及对象

本次测评的对象为2013级新生,在沈阳化工学院和沈阳药科大学中抽取多个专业50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其中男生320人,女生180人。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测评采用问卷调查与期末试卷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主观上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从客观的角度反映翻转课堂的真实教学效果。

三、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包含四部分问题,共分发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1000份。其中,对问卷第一题的回答,有800名学生表示不了解,占总体的80%;178名学生表示听说过,占总体的17.8%;仅有12名学生表示很了解,只占总数的1.2%。

对问卷调查第二题的回答,有750名学生认为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75%;有217名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占总体的21.7%;仅有33名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占总体的3.3%。

对问卷调查第三题的回答,有859名学生表示知识量有所增加,占总体的85.9%;有141名学生表示知识量与之前相比无明显增加,占总体的14.1%;没有学生表示知识量有减少的现象。

对问卷第四题的回答,有760名学生表示非常想尝试新教学模式,占总体的76%;有213名学生表示愿意配合新的教学模式,占总体的21.3%;有27名学生表示不愿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仅占2.7%。

以上问卷题目的结果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普遍不够了解,但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普遍愿意尝试。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知识量的收获较之传统教学有所增加,且没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模式会减少学生的知识获取量。

2.期末试卷测试结果分析

因不考虑学生入学成绩,试卷测试在本研究中包含两次期末测试,分别在2014-2015上学年期末和2014-2015下学年期末,以便对学生成绩进行对照,得出最终结论。测试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所授知识覆盖率为100%,其中客观题占75%,主观题占25%,难易比例适当,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014-2015上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中途休学1人、出现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4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8人,占总体的7.8 %;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19人,占总体的 11.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336人,占总体的33.8%;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90人,占总体的39.3%; 成绩在60分以下的72人,占总体的7.2%。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2014-2015下学年期末测试试卷共发放1000份,拟参与测试人员1000人,因疾病等突发状况缓考5人,实际参与测试人员995人,实收试卷995份。期末考试期间,学生表现良好,无作弊抄袭现象。试卷评阅按照学校规定流水批阅,不存在主观故意加分或减分。试卷测试结果如下:在995份试卷中,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79人,占总体的 7.9%;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129人,占总体的12.9%;成绩在70分以上(含70分)的402人,占总体的 40.5%;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350人,占总体的35.2 %; 成绩在60分以下的35人,占总体的 3.5 %。本次成绩分布总结如下图:

如图所示,上半年与下半年的期末测评中,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都有明显增加,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均下降,尤其是良好人数增加较多。这说明经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均有提高,但仍存在不及格现象,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调整授课内容和计划,以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有效地学学英语。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多,几乎涵盖学校各专业学生,学生入学成绩高低不齐。同时,因不是专业学科,大多数学生不能给予本学科足够重视。且两所院校均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氛围均不乐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经过实验教学,他们对其普遍持有欢迎态度,认为有助于英语学习并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在期末测试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总体成绩有所改进,但个别学生依然无法提高自身成绩。这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存在缺陷,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还有需要弥补的弱点。

参考文献:

[1]吴贵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测评与教学体系建设.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曹裕虎.网络环境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之我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243-244.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9

摘要:对大三学生学期结束时已经获得的累计学分和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情况加以动态监控和分析,得出可能导致学生结业或者延时毕业的潜在信息,从而将毕业预审核时间节点提前至学生毕业前一学年。该预审核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已完成的学业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帮扶工作,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确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毕业审核;学业问题;毕业率;学位授予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43-03

动态监控学生学业状态是高校教务工作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按照大学生正常修业年限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足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根据多次毕业和学位审核经验,尝试将毕业预审时间节点向前推移,将时间节点调整为大三一学年,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课程学分和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信息,促使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x课和课程学习,避免延误正常的毕业时间。下面,笔者将对淮阴工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审核试点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能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学生延期毕业的课程信息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相关信息。

一、毕业审核重点内容

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核是高校教务成绩管理中一项非常细致而又关键的工作环节。学校实习学分制,学生毕业资格的审核判断是通过计算学生所修的各类课程学分确定的。毕业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大分类项目方面所修得的累计学分必须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分要求,才可准予毕业。学位审核则要求毕业生在符合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审核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总平均学分绩点及是否受到处分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淮阴工学院毕业和学位资格预审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左右进行,但此时距离应届生毕业不足2个月,即使告之学生存在的不能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原因,学生在校期间也无补救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从而影响学生毕业与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等。为此,本文尝试将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预审核时间调整为大三学年,并设计了两个审核要点、六个审核模块,其内容具体如下。

(一)毕业审核要点

毕业生在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三大分类项目方面所修得的累计学分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规定的学分,才可准予毕业,其审核要点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审核模块是毕业生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模块规定了每位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果学生的必修课程考试不通过,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进行补考,或在相应的学期重修该课程,以保证学生完全达到必修课学分要求。专业选修课可不指定具体课程,但要获得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

第二审核模块是通识选修课学分。本文在预审核的过程中具体统计分析学生获得的累积总学分来掌握学生在通识选修课方面的修读情况,并且尝试在大三上学期(学生选课工作开展前),动态分析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获得的通识选修总分,统计缺少通识选修分数的学生名单,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便于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选修通识选修课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通识选修课学分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数量。根据多次毕业审核经验,并梳理结业或延时毕业学生形成原因,发现导致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原因较多的是缺少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艺术类学分,因此本文尝试在大三上学期主要筛选出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缺少艺术类学分和缺少公选课学分4分以上的学生,利用微信、QQ等信息手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业状况。

第三审核模块是毕业生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体现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项目,要求学生必选参加市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考试证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此项要求相对简单,学生基本能顺利通过。

如表1是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李xx同学大三学年的预审核结果,通过预审核的结果可以全面地了解该学生的学业情况。从表1不难看出,李XX同学在学科必修课学分方面尚缺5个学分(高等数学学科必修5.0学分);通识选修课的学分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但是尚缺艺术类2个学分;计算机等级考试未通过,可以看出学生存在不能按时毕业和授予学位的潜在学业风险。因此,学生应在大四学年补修相关课程和通过计算等级考试,方可毕业和授予学位。

(二)学位审核要点

学位审核在毕业生符合毕业要求的前提下,具体审核毕业生的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通过,总平均学分绩点是否大于1.5分,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处分记录,学位审核包含以下三个模块:

第一审核模块是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级考试成绩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英语等级通过方面问题不大,影响学位授予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上,如表1中所示中的李xx同学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一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班;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在线移动学习平台;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关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四是积极开展朋辈辅导,利用同龄人相似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和同龄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加上参与朋辈辅导的成员一般来说比较优秀,他们的优秀习惯,或者学习经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改善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逐步使得他们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按期授予学位。

第二审核模块是学生总平均学分绩点。审核学生所有课程和环节(除公共任选课)的总平均学分绩点,按照我校学位授予条件,总平均学分绩点应达到1.5分以上,这一模块绝大部分学生总平均绩点均大于1.5分。

第三审核模块是是否受到处分。是否受到处分也是学位授予的条件之一,一般来说,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要不违规违纪,就不会存在学位授予的障碍。

二、毕业审核流程

本文以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作为试点进行探索研究,该年级学生学风较好,能较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尝试将等级考试分析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大三上下学期动态监控学生在必修课、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学分获得情况。对于选修学分不够的学生,及时提醒他们积极报名选修相关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学生预审核档案。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在2016年6月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其审核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审核结果(6月)与同期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审核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如表2和表3所示:谋3中可以看出,2016年6月2012级毕业率达到87.80%,学士学位授予率达到83.74%,毕业率超出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9.38%,学位授予率超出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8.94%。同时对比同期的结业学生原因进行分析,因课程原因不能毕业的15人,比同期2015年降低38.13%。可见,将毕业审核时间推移到大三一学年,及时整理出不符合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状态,在预审核后学生仍有充裕的时间做一些补救措施,以取得毕业和学位资格。当然,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是影响学位授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前预审核的时间节点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学业风险。学生考核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要重修、重考,同时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目前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其核心是选课制,学分制学生选课自由度较大,部分学生选课但不上课,期末成绩是缺考,更为重要的是,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不再有统一的学习进度,另外学分制下实行了弹性学制,导致数据库中有效数据和冗余数据量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考核不及格的必修课必须补考或重修;不及格的选修课应重修;同一门课程可以多次重修、记载最高一次的重修成绩;已获的学分课程,可以申请该门课程的重新考核,记载最高一次成绩,从而给学生获得学分、取得更高成绩提供了多次机会,所以在进行预审核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审核的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和整理,及时对学生不良学业状态进行有效干预和帮扶,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可确保学生按时毕业。

三、讨论

(一)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学业完成情况

在毕业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选课环节中容易漏选课程的实践环节,因学生没有选课就无不及格信息记录,学生很难发现自己的课程问题,又因毕业审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使发现学生的学业问题,由于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忙着找工作、实习、考研复试……无法安心在学校补修课程,因此将毕业审核时间向前推移一个学年,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学业问题,促使学生合理规划时间,以顺利毕业。

(二)为辅导员开展思想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象

高校学院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一般是1∶200左右,一名辅导员要开展几百个学生的工作,还要应对日常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辅导员很难与所有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分析预审核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原因,积极开展教育和帮扶工作,实行动态追踪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了我校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笔者在审核时发现因学生转专业、降级等学籍异动原因补修课程的过程中,因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部分课程存在不连续性或课程性质不一致性,导致这类型的学生学分计算混乱,大大增加了毕业审核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邀请相关专家或者学者进行研讨,使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适用,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结束语

将毕业审核节点向前推移至大三学年的审核方法,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延迟毕业或延时授予学位的相关信息,学生在模块规定的学分如达不到毕业要求,可在最后一个学年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校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

参考文献:

[1]张萍.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73-74.

[2]陶伟.基于VFP的毕业资格审核系统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大学党报,2011,(3):479-485.

收稿日期:2016-11-24

高三一模考试总结篇10

关键词:高考数学;复习备考;回归课本

一、回归课本能查缺补漏,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命题专家设置试题的源头都是以教材为蓝本而编制的,回归课本的有点主要是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延伸与联系,对前后知识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加深对各部分知识间的交汇,例如数列与函数之间的联系,定积分与平面几何的交汇,向量与三角函数的交汇等等,使之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要重视教材中重要定理的叙述与证明,例如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边和角关系要对应,准确把握其实质;而在高考中,有的题目直接 取自于教材,有的是课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的改编。如2017年全国 卷文科数学第17题是以等比数列为题材,给出前两项和以及前三项和的具体数值,第一问要求求出通项公式,是常规题型,只要公式能恰当熟练运用,属于送分题目,而第二问依旧是以前 项和为知识背景,看 是否满足等差数列,笔者认为这是一道中档难度的试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实质就是运用等差中项的公式,在分别计算出 后,满足等差数列与否;而理科数学第17题是以解三角形为知识背景所拟定题目,也是常规试题,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能否熟练变换和巧妙运用是这道题得分的关键,以此这两道题所给的背景均是源于课本的公式和习题的模型,试题两问的思维量和运算量都非常小,是送分到位的题目.

二、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要着眼于提高

课本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又是教学的依据,理应成为高考数学试题的源头,因此高考命题注重课本在命题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课本作为试题的根本来源的功能,通过对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以课本习题为素材的变式题,通过变形、延伸与拓展来命制高考数学试题,从分值统计文、理科试卷中约有90分左右的试题都源自课本例习题的再现、整合、迁移和演变,有的是选编原题,仿制题,改动原题。有的题目直接取自于教材,在原型不动的情况下,改变问题的问法或者将多方面知识结合一块,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有的试题采用串联的方式,综合习题,即有的题目是教材中几个题目或几种方法的串联,综合与拓展。如2017年山东卷理科数学第17题选用的三角函数的应用背景,直接来自课本例题的改编,2017年全国 理科数学第18题立体几何的立体模型是课本习题的简单演变,因此考生只要直接连通教材例题,考生作答时只要以教材内容为支撑,就能顺利解答到位。

还有一类试题是增加层次,添加参数。即通过增加题目的层次、设置隐含条件、引进讨论的的参数,改变提问的方向等,提高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如2017年全国 理科数学第5题对函数单调性的巧妙考察、第11题对指数和幂的运算的模型都是课本例习题的迁移,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考生能联系教材相关素材,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够快速作出正确判断。这些根植于课本的试题,适当结合复习资料,避免“题海战术”的干扰,深化了“依纲靠本”的备考导向。

在新的《考试说明》中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有“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7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新《考试说明》能力要求方面最核心的体现,数据处理能力是新《考试说明》提出的一个新的能力要求。

三、专项训练与模拟训练相结合,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和运算的准确度

对于学生来说,笔者建议他们把总复习以来练过的试卷和考题重新整理归类,把容易错的题目重新过目一遍,甚至有的题目还应该重新做一遍,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印记,一方面针对于高考的大题(如函数、数列、向量和三角函数、导数的应用、概率和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设计专项训练,选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量不宜过多,难度不宜过难,注重题型的多样性,要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巩固与掌握,有利于加强综合知识的沟通,精选精炼,答题时,要求学生表达规范,运算准确;另一方面是设计模拟试卷,设计试卷时不宜把外地的模拟试卷照搬照抄,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精挑细选,避免重复性,减少学生的负担.答题时,要求学生科学安排时间,特别是选择题的时间安排要限时限量,在方法方面,解选择题除了通解通法(直接法)之外,还应利用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逐一验证法、排除法等等,提高做选择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正所谓的“精化模练”.

四、教师如何提高课本例习题的复习价值

高三数学复习课既要忠实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的内容,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源”,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此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实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做的应该在归纳课本上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拔高”课本,使课本上的思想方法得到高效的“升华”,可以多题一组,编拟问题链,形成“合力”,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将例习题“变化”,巩固“双基”;将例习题“类化”,展现通性通法;将例习题解法“一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能力;将例习题“深化”,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对于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在复习课教学时,应将例习题“深化”,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高考数学试题对此也有体现。

总结语:在高三备考阶段,我们强调复习课应回归教材,并不是要否认其他复习资料的作用,高考题中有一些创新问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还是需要我们多见题型,需要我们老师手中有多 本复习资料参考,同时复习课回归教材,不是简单地把教材例习题又从新炒一遍,而是需要我们老师,特别是备课组精诚团结,共同研究和分析教材中典型的例习题所体现 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串成线,形成链,变式拔高,把散乱的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