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入职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1 20:33:57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医院 新员工 入职培训

医院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行业,人力资源是其核心资源。对于医院来说,拥有高素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着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权,甚至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生死存亡。医院每年都要招聘医、药、护、技等各类专业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招聘的新员工,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有过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员,都需要对新单位有一个了解、适应的过程,而入职培训就是新员工集中、快速、有效了解医院的重要途径。新员工入职培训不仅可以将本单位的发展概况、文化传承、规章制度、薪酬福利等情况传递给新员工,而且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本院的文化愿景,熟悉基本的工作流程,掌握相关工作技能,以期较快地适应环境,完成角色转换,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本文通过江苏省人民医院针对新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围绕医院如何完善和改进入职培训工作展开讨论。

一、资料的来源和处理

本次调查,以2011年新入职员工为调查对象(包括本院正式员工和参加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医师),于培训课堂现场填写。采用普遍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应答率100%。调查结果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并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

新入职员工一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新入职员工中,男性48人,占26.4%;女性134人,占73.6%。25岁以下122人,占67%;26到30岁54人,占29.7%;31岁以上6人,占3.3%。学历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研究生12人,占6.6%;硕士研究生48人,占26.4%;本科生74人,占40.6%;大专生46人,占25.3%;中专及以下学历者2人,占1.1%。有工作经历的职工24人,占13.2%;没有工作经历的158人,占86.8%。入职岗位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人员56人,占30.8%;护理人员81人,占44.5%;医技人员24人,占13.2%;行政人员6人,占3.3%;后勤人员9人,占4.9%;其他人员6人,占3.3%。

培训课程(多选)一题统计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课程依次是“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浅谈”、“医院概况介绍”、“考核、绩效和团队协作”,分别有163人、158人和111人选择,分别占89.6%、86.8%和61%。其余课程的选择比例分别是“学习、信念和理想”占24.2%,“医院职业道德和行风教育”占19.7%,“医院共青团组织情况介绍”占18.5%,“继续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占12.9%,“健康教育”占10.7%,“如何成为时代需要的优秀医务人员”占26.4%,“门诊相关规章制度介绍”占5.1%,“医保相关问题”占11.2%,“医务处相关制度”占9.0%,“治安保卫教育”占1.7%。

关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觉得非常有收获的”有79人,占总人数43.4%;“较有收获”的有87人,占47.8%;“收获一般”的有16人,占8.8%。在0.05检出水准上,通过卡方分析,培训效果和性别、年龄、学历、有无工作经历、入职岗位的P值依次是0.325、0.253、0.062、0.268、0.440,P>0.05,无法认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和不同岗位人员对培训效果认知有差异,初步说明在培训课程方面新入职员工的评价趋于一致,基本不存在结构性认知差异。

新员工入职培训形式(多选)一题中,最受欢迎的培训形式是“拓展训练”,126人选择此项,占总人数的69.2%;“集中授课”,121人,占总人数的66.5%;“音像视听”,107人,占58.8%;“分组培训讨论”,86人,占47.3%。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新员工希望能在传统授课形式的基础上,增加户外拓展训练环节,增强培训的互动与趣味性。

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多选)一题统计结果显示,最受期待的内容依次是“了解薪酬福利”、“认识新同事”、“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了解医院附近的衣食住行”“熟悉医院文化”和“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选择人数分别为117人、100人、81人、66人、59人和52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4.3%、54.9%、44.5%、36.3%、32.4%和28.6%。统计结果显示,新入职员工最期望了解的是薪酬福利,表明目前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和焦虑在日益加重,这与医院希望新员工能够多关注医院文化、规章制度以及扩展业务技能的初衷无疑是有差距的。

三、讨论

根据入职培训的调查结果,新员工普遍认为培训是有收获的,大多数课程还是受到他们的欢迎,但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1.重视新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整完善培训内容

新员工是入职培训的对象,医院是入职培训的组织者。以往入职培训完全以医院为主导,培训什么内容、采取何种形式,都是医院确定,而忽略新员工对培训的需求,这直接影响到新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影响到培训的效果。此次调查问卷反映出,新员工在入职培训中最期待了解的内容前三位分别是“薪酬福利”、“认识新同事”、“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熟悉医院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则排在了末两位。这一结果与医院对入职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的主要目的产生了差异。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重视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在坚持传统的入职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有的放矢地组织培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积极挖掘内部人才,充实培训师队伍

由于医疗行业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规范有其特殊性,不宜像企业一样从外部邀请培训师授课,主要还是由医院内部人员承担培训任务,即所谓的内训师。内训师一般包括院级领导、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人力资源相关的培训,对入职培训的重视程度不一,讲课水平参差不齐。结合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我院入职培训受欢迎度较高的课程,依次是“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浅谈”、“医院概况介绍”、“考核、绩效和团队协作”,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89.6%、86.8%和61%。这三门课程的主讲者都是临床专家型的医院管理者,他们既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邀请培训师时,就要善于挖掘医院的内部人才,选择那些博学、睿智、有激情、懂演说技巧的内训师。

3.根据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手段

改变目前新员工入职培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现状,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根据调查结果,被推荐的培训形式依次是“拓展训练”、“集中授课”、“音像视听”、“分组培训讨论”,选择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69.2%、66.5%、58.8%、47.3%,表明新员工也希望培训手段多样化。医院的规章制度等相对固定的内容,可将课件上传至院内网,供新员工下载自学,并通过网上答题测试自学的效果;医院的历史、现实及先进典型人物等内容,可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那些必须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应注意增加培训师与新员工之间、或新员工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避免一味地说教。还可以穿插一些小游戏,打破入职培训的单调沉闷,帮助新员工相互认识。具备条件的单位也可以组织新员工参加军训或拓展训练,以磨练意志和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4.分类培训,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尽管对于本次培训的收获程度,不同岗位、性别、年龄层次的人员评价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对于喜爱的课程,不同岗位的新员工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偏好的差异。与其他人员相比,护理人员更关注“健康教育”课程,选择比例达到52.6%;而医疗人员则更关注“如何成为时代优秀的医务人员”课程,选择比例42.6%。这就提示我们,在分类培训中课程设置可以有所侧重。医、药、护、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岗位不同,从事的业务范围大相径庭,某些专业课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训练,重在运用,只有分开培训,才能做到更有针对性、突出重点。

目前,各类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都在不断创造条件,加大对医院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力度,希望能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医疗人才,使医院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不竭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入职培训是新员工进入医院后的第一课,也是他们职业生涯的起点。我们必须重视入职培训工作,精心组织,不断完善,结合医院实际,以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以帮助新员工顺利度过适应期,成功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2

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医疗培训;现状;解决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7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总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当前时期,社会生活质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等医疗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新型医疗人才,不断增强社会服务理念,以培养全科医生带动医院综合医疗实力的增长。但就当前我国主要医疗形势来看,医院专科医生很多,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表现出人才匮乏,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等小型医疗单位,全科医生的数量更少。全科医生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前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发展,全科医生的培养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共同为全科医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将国内医院全科医生培训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报道如下:

1全科医生的培训目标定位

全科医生培训相关课程起步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因此当前阶段对全科医生的培训目标与工作职责定义还没有准确的解释。近年来,全科医生作为医学人才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多在职医生通过了多门科室的专业培训,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医学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自身能力定位不准。当前对于全科医生职业定义拥有自身学科的定义范围,主要是以研究健康问题为职业核心,并且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以及康复护理等阶段都有专业技能组合的复合型人才,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和疾病管控。

根据国内医院对全科医生在职工作的岗位计划分析,全科医生在职岗位主要职责分为:①收集和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资料;②对当前医院辖区内的多发病以及社会重点防控疾病进行会诊;③对本院危重患者进行入院前的急救工作;④对医院辖区内的疾病易感染和易发人群进行健康跟踪;⑤对本院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健康管理;⑥进行医院疾病控制以及疾病防治的延伸服务;⑦对医院辖区进行常见病、多发性疾病知识的防治与治疗知识普及;⑧定期开展医院伤残患者的康复诊疗与观察;⑨配合医院辖区计生委进行计划生育宣传;⑩对疾病和疫情的防控进行团队协商、交流,提供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服务。

2全科医生的认定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系统中的新兴职业,全科医生在待遇方面需要与其他医生拥有相同的经济价值,因此,医院必须对全科医生的职业价值进行充分认可,为全科医生岗位提供合理的经济待遇才能留住全科医生,也才能够开拓更为广泛的渠道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到全科医生的行列之中。对于全科医生价值方面的认定首先体现在待遇问题上,其中包括全科医生的薪资水平、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等诸多综合性因素。只有在全科医生的待遇问题上与其他医生具有相同的发展机会,才能不断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医院需要在全科医生的认定表尊与考核标准方面制定具体的方案,并且将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定纳入医院绩效奖励范畴之内,促进医院以及附属辖区的卫生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全科医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所占比例还很小,全科医生作为新兴医务工作者,是基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作用下形成的,尤其是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基层医院社会职能的发挥就需要聘用全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在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全科医生对医院辖区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当前各类医院中全科医生数量匮乏,很难满足当前医院服务的基本要求。当前时期,医院全科医生方面村扎起的问题组要表现为:基层医院全科医生的医疗素质不高,医疗卫生服务观念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医疗服务;由于全科医生属于新兴医疗职位,在岗位认定与薪资待遇评定方面没有具体的标准,很多基层医院对于全科医生的薪资拟定不合理,使得很多医院无法留住全职医生人才。有调查表明,目前全科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员比例、学历、职称及专业构成比也不尽合理。此外,高等院校培养的全科医生和基层卫生护理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全科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及各地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师资、经费等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4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建议

4.1结合实情,政府支持我国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以及课程拟定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及其联合会分别组建了全科医生培训班,结合全科医生临床治疗应用的实际经验,对全科医生进行基层医疗服务以及全科医疗服务理念进行教学,对省市辖区内的医院进行全科医生专项培训。由于各地区全科医生服务条件与职责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需要结合本地区医疗条件与全职医生需求空缺来确定全职医生的服务职能,并通过各个医疗合作渠道来增强全科医生的实践服务经验。

4.2培养标准国内医院对在职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为其半年的全科课程学习安排,其中包括对全科医生需要应用的医疗诊断技能的实际经验培训,全科医生应当在医院下去社会服务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因此主要培训方向是对全科医生进行服务于会诊方面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培训,增强医生的服务理念。

4.3加大投入国内全科医生在当前阶段还存在较大的空缺,因此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导向以及资金投入倾斜等方式来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尤其是在国内大中型城市通过与医学类高校合作的方式,来切实加强全科医生的技术支持,以各类大型医院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依托,不断深化对国内全科医生的投入。

5总结

全科医生作为新兴医疗职位,起步较晚,但在当前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扩大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建设服务型医疗体制的过程中,全科医生对于医院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政雄.全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25-26.

[2]顾谖.探索全科医生培养的可行途径[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22:23-23.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3

  医院医生岗前培训总结1

  来到新的环境,我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变,是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更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对于一个新上岗的员工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所幸医院给我们这些新的成员提供一次宝贵的培训机会。20xx年3月24日到26日,我参加了医院组织进行的为期3天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受益匪浅。

  在这次岗前培训中,我对xx三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医院的发展史到医院的现况、医院的办院宗旨、服务理念、硬件设施、行为规范等都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及防范、院内感染等相关知识,了解到了以后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要融人集体,要先了解这个集体的文化。我们医院一直坚持“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办院宗旨。今天的规模是几代医人的努力,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需要释放激情与创新,坚持走救死扶伤的道路。今年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年,我们作为新职工加入,力争起添砖加瓦的作用,为医院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在培训中,燕院长要求我们对待工作要勤奋、对待组织要敬业、对待上级要诚信、对待自己要自信。他剖析得非常透彻,发人深醒,不由地想起大学老师对我说的:作为医生,一定要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要有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忠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更好得服务于病人。做任何事要做得最好很难,但我们要力求做得更好。在今后的从医路上,我们要以优秀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为三院尽一份力,成为一位当之无愧的医务人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与规程,规范我们的行为,促进人员的管理。通过各部门领导对各自部门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工作中各部门的操作程序,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执行依据,为临床工作带来便利。医生工作职责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与责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责任心,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临床工作中各项基本操作要求的学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操作

  通过为次岗前培训,我还认识到在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融洽,将有利于医嘱、护嘱的执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们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做到微笑是最基本的,‘微笑可以给病人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对病人予以宽容,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要好好用所学去实践,真心地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医院医生岗前培训总结2

  首先,很荣幸能成为赣一附的新成员,加入这个大家庭。在新入职的这两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热情,感受到了医院领导对我们的重视以及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两周内,医院领导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以及更快的融入这个大家庭,为我们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以及“就医体验”活动。这段时间虽然每天培训非常辛苦,但是却过得非常充实和快乐,在这里感谢培训的每一位老师话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来辛苦的给我们进行授课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每位老师的课程都极为精彩,培训氛围都很活跃。通过此次的培训的学习,我对医院的前身、现状以及制度有了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院感,病历书写、抗菌药品使用,临床用血规则等等。这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是必须要提前了解的知识。短暂的培训结束了,我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在我今后的工作中都起着决定性的重要。在此,再次感想医院领导对我的这段时间的付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不辜负领导期望。

  医院领导为我们新员工开展“就医体验”活动,我是以一个“病人”的身份去体验就医的过程。这让我立即就了解病人在我院看病的'流程,能够作为一个“病人”换个视角去感受我院良好的就医环境。在做“病人”就诊期间,医院整体的环境给人极为的气派,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有种让人们觉得在这种环境的医院就医能得到更好的治疗。体会到了咱们医院医生一心为病人考虑心情与关怀,认真的为我讲解医学原理以及处理过程,这种被关爱和被尊重的需求让我们的病人备受感动。

  作为一名刚刚离开医学院的医学生,这正是我说学习的榜样及动力。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多为医院尽一份力,努力为这个大家庭贡献出我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争取为医院的发展奉献自己。

  医院医生岗前培训总结3

  为了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我县三级工程深入实施,县卫生局和我院于10月份全面为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全面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请来了省医院的专家和哈医大的老师,同时还有我院核磁科的专家和呼吸科的主任为乡医们进行讲课,老师们精彩而专业的讲课为乡医解答了许多疑难的问题,让他们满载收获。

  卫生局采取三项措施确保乡医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一是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成立乡医培训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确保培训人员按规定要求时间参加培训。我院院长是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不按时参加培训,不认真学习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报卫生局备案,对于屡教不改者,年终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其乡医资格。

  二是保证学习质量。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4

1.1岗前培训

医疗机构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是上岗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部分人员可能有过工作经验,对于相关医疗制度、法规均有所掌握,但各单位规章制度、医疗流程方面仍存在差异,故也是很有必要参与培训学习。本院安排1~2周的培训课程,精心组织医院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就各自所涉及的业务工作、管理流程进行讲解、分析、指导,并在培训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团队精神、推行集体核心价值观、提升新入职员工凝聚力、培养职工归属感等内容。内容需注重日常培训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落实好政府相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培训管理,完善培训工作的客观评价体系等。通过岗前培训实现了新员工对单位的认识,对新同事的了解,对相关管理制度、职能部门人员的认识,对后续岗位工作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入职上岗后业务顺利开展建立了很好的铺垫。

1.2轮转与考核

新进人员按职业经历情况安排具体轮转,按科室结构分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儿科专业系统。应届毕业以及取得医师资格,但执业3年内的医生需参与全院内外科系统轮转3年;取得医师资格,执业3年以上的仅轮转报考目标专业系统;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以及人才引进者不参加轮转。科学制订轮转手册,明确细化培训目标,针对专业制订个性化培训计划,构建综合考核体系,并以此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具体包含轮转时间,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其中工作情况包含以下内容:工作态度,工作量;学习情况包含:自查分析,学习记录,三基考试情况。主要工作为值班、收治患者、参与手术、书写文书。轮转医师持轮转手册进入科室,由科室主任安排科内学习,带教师资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科主任手册记录对轮转人员的科室评价。医务部不定期下科室调查了解轮转人员的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及学习情况,并每月组织新进人员汇总学习、汇报,及时沟通存在的问题,做到经验共分享,不足共勉励,差错共警醒。轮转培训中制订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含工作出勤、工作态度、学习记录、文书书写等各方面,考核成绩与工作待遇相关联,就考核情况及时内部通报,出现严重错误及时诫勉谈话,重大原则性错误给予辞退。

1.3定科

轮转结束,顺利完成轮转培训,并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进行定科安排,具体分为科人双选及医院安排两种。对于工作积极、勤奋好学、知识掌握良好的人员,能够得到科室认同,双向同意,符合科室录入需求即可完成定科。对于没能及时定科人员,由医务、人事等部门就学科建设与发展需求安排定科。对于无法定科人员,继续轮转。

2结果

自2011年开始,新进员工内部好评率由过去的63%上升到88%,执业医师通过率由72%上升到89%,新入职员工满意度由过去的61%上升到了92%,中级以下职称矛盾纠纷发生率由过去的86%下降至32%,中级以下职工工作完成情况明显好转。

3讨论

目前,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化管理,在聘用程序、岗位职责、待遇、考核奖惩、辞聘、解聘以及聘用期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在合理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考核,实行竞争上岗。相应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就需要严格控制,定岗公招应运而生,然而该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时常出现就业人员岗不合用,怀才不遇;单位存在人不爱岗,培养困难的局面。定岗招录后轮转培训是符合人事管理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制度的,通过培养与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能够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对于试用期内人员工作情况可以进行全面评价,并为最终录用与否起到指导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医院按照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保障人才待遇。医院不断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平台,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新入职员工质量,是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的关键所在,为医院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训过程与考核机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蒋跃庆等研究认为考核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方面,包括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培训结束考试。随着医学教育改革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培训质量得到提高。医疗机构作为事业单位,已经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增加科研型研究生住院医师预培训期,设立培训基地准入考核,针对不同学位类型的住院医师采取个体化培养,实行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考核评估体系,对高水平临床医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教部门日常督查中,针对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分析,通过深入一线的检查、总结,确定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计划是否合理,主要效果指标是否实现,并总结经验教训,利用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培训教学管理制度。

4结语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5

新职工同志们:

时间过得很快,我院N年新职工上岗前培训班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大家回顾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历史,了解了医院改革发展的经历;认真学习了《医疗规章制度》、《执业医师法》,接受了《医德医风和文明规范服务教育》、《安全防火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今天上午还进行了医德宣誓,刚刚又进行了讨论、小结。这次短短的培训班是十分成功的,这些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尽管是简要的、走马观花的,但这些对于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医院,了解这个我们将为之奉献自己的知识、才能、青春的医院,了解我们的大家的新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这次办班培训,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一是上下重视,自觉性高。最近医院工作十分繁忙,全院上下正在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基本现代化医院;“战高温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贯穿于我院全年工作重点的“某某”达标竞赛活动正在按步骤紧锣密鼓地展开。尽管如此,医院十分重视这次培训活动,院领导率领机关职能部门的科长主任,专门挤出时间来和大家见面、讲课。同时,在座各位新同志的学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情况良好,大家都自觉的把这次培训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对待,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所以说这次培训班是上下重视,自觉性高。

二是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在两天的培训中,其内容都是与大家即将进行工作的岗位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在座的新同志,即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新同志总是盼望能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那就需要了解专业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就要走上护理岗位,首先就要了解护理工作的管理规定;所以说这次培训班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性非常强。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6

今天召开*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研讨会,主要是总结、交流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研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管理与对策。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和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为我省扎实稳妥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情况

我省从*年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从*年开始,我省认真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一是明确培训对象。规定*年及以后医学本科和专科毕业分配在县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均要接受规范化培训;二是统一培训要求。按照严谨作风、扎实基础、宽广知识,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培训工作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各专科的培训细则,统一培训基地认可标准;统一学分和赋分办法;统一考核办法和考核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三是培训与职称晋升、聘任挂钩,把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作为中级职称晋升考试的报考依据之一。

(二)完善基地建设

要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建设是关键。为此,我厅制订了基地评审标准,*年开始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培训基地的认可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省开展培训的学科有22个,共有259家医院的1586个二级学科被认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三)实施公共课程统一考试

按照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原则,为保证培训质量,我省从*年起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课程统考。开考科目有医学统计学、专业基础(临床药理学或医学免疫学任选一门)和专业理论三门课程。至*年止,有近6万人次参加了统考,合格率为70%。我省深圳市还从*年开始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临床技能统一考核,收到较好效果。

(四)严格证书发放

*年经卫生部授权,由省卫生厅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为规范申领程序,采取了住院医师本人申请、培训基地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等形式,严格把关,把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与职称晋升、聘任、申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等制度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开展。至*年底,全省共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10909个。

(五)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从*年开始,*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等单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将住院医师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经过三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后,实行二次择业,初步建立分流机制,激发了医院和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积极参与国家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7号)要求,我省高等级的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全省有48所医院向省卫生厅申报了612个培训基地,经过初审,我厅将初审合格的438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向卫生部申报,占全国申报总数的1/7,数量最多,资料齐全。*年11月,我省首批9所医院153个基地接受了卫生部的实地评审,其中,137个获得通过,达标率为89.5%。*年3月,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卫生部要求我省积极试点,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摸索经验。所以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辜负卫生部对我省的期望,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加强对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年下半年成立了“*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目前,我省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性文件也即将出台,指导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人才强医意识,加大了教学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认可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强医的大事来抓,医院大大提高了科教兴医的意识。目前,分管教学的领导职责更明确,并健全了住院医师轮转学习和教学行政查房制度,恢复了临床带教“导师制”,医院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加了投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各有关医院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和教学条件基本建设,购置了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用房,增购了图书等。有些医院投入培训设施的经费达100多万元,目前大多数培训的医院均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专用教室、示教室和教学模具。条件最好的医院有专用教室1-2间,座位达100个。一些重点学科(内、外、妇、儿)均有一间专用示教室,有的甚至每个病区都设有一间示教室。多数医院电教设施齐全,配有电视、幻灯、投影、手术闭路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师资方面,住院医师的带教老师、导师基本上是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主任、教授。

(三)健全了机构,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对医院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过去,尽管许多医院也对住院医师进行轮训,但缺乏专门培训机构和规章制度,临床培训工作还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这一工作开展后,各医院规范了轮科制度和带教制度,有的医院成立了培训考核小组,有专人负责。分管培训的领导、医教科长、辅导导师有明确的职责。医院将抓培训与晋升、聘任挂钩。目前,各医院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导师管理制度、培训考核鉴定制度、教师带教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使培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重点在于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指导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通过带教,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各医院都要求带教老师要对住院医师在临床查房、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大多数老师通过严格的带教,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尝到了教学相长的好处。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增强,科室教学气氛较前浓厚。94%的人认为老师的教学查房、修改病历、指导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带教老师不仅注意了对住院医师的业务指导,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医德医风的教育。由于医院教学气氛增浓,教学环境改善,广大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更加主动,医疗行为不断规范,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我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不平衡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地区、单位、科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总体来说,凡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的地区和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就开展较好,比较落实。如广州、深圳、中山、湛江等市和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单位成效比较显著。云浮市近二年工作也开展得比较扎实。另外,同一所医院的不同专科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单位工作力度不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了事。

(二)培训不规范

进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其特点在于强调“规范”二字。但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没有严格执行《*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培训不规范,该轮转的科室没有轮转,或者虽然轮转了但时间不够;该考核的没有考核,或者走过场;要求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等等。有的医院把全省公共必修课统考替代住院医师培训的理论阶段考核和技能考核,不注重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培训质量不高。

(三)管理不到位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市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培训质量进行把关。但由于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近年人员更换频繁,有些工作衔接不上,管理不到位,督导不够。省里主要抓公共必修课统考,对基层工作开展情况不了解,缺乏指导,管理脱节。相当一部分地区、单位和人员只重视公共必修课考试,其他环节马虎应付,丢掉了培训的核心部分,没有达到培训目标。

(四)政策不完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涉及到人、财、物等配套政策。但目前有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措施还难以落实。特别是培训经费问题比较突出。如公共必修课统考收费问题到现在仍得不到解决,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也有很大影响。

(五)人员难流动

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主要是新毕业在职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已经是单位人,人员难以流动。有三个缺点:第一,对于培训对象,学好学坏一样,缺乏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一些科室对基础好,工作积极肯干的培训对象只想占为己有,不愿意让其轮科,使其培训内容无法完成,影响培训质量。第三,培训对象不流动,基层医院无法得到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基层医院医师队伍素质每况愈下而难以改变。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卫生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临床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则是决定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综观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组成,其中以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毕业后教育则是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1917年,美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专科医师委员会—眼科委员会,1933年,美国建立了全国专科医学委员会,协助其成员委员会对专科医师进行评价并为他们颁发专科医师证书。其后相继成立了专科医师培训的一系列管理组织和机构,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与所属的26个住院医师培训评审委员会,负责每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评价和认定工作。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专科和亚专科的认可标准,确定各专科的培训目标,制订专科培训计划,组织和管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资格考试,国家住院医师匹配项目每年向社会公布培训项目和培训职位。20世纪中期以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亦逐步建立并推行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制度。国际医师制度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是提高医师职业素质,从而保证医疗服务水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

长期以来,我国在毕业后医学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最早始于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医院陆续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卫生部在部分省、市、医学院校试点的基础上,于*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截止到*年底,全国共有18个省、市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或培训委员会),20个省、市制定了培训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26个省、市的*所医院开展了培训工作,有26个省、市、高校和部属医院获得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授权。从*年至今,已培训住院十余万余人。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国的毕业后教育尚存在较大缺陷,主要体现为已有的培训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覆盖面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受训者的招录、基地的认可与管理、培训组织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亦不相对应。

为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规范医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对我国专科医师的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筹资机制、考核与评价、准入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包括确立了我国专科医师分阶段培养模式,制订出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培训基地认可管理办法等文件,制订了34个普通专科、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和基地标准,提出了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管理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并在北京等地进行了试点研究,积累实践经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需要我们培训出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作为智力保证。在我国卫生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的时期,加快城镇医药卫生改革体制改革,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医师队伍作为人力支撑。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加强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年12月,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年2月,正式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的和试点专科的范围与重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将涵盖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考虑到广大基层的卫生人力需求,试点期间将以普通专科(包括全科医学科)人员培训为重点。与此同时,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的申报与审核工作。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人事管理和经费筹集等政策还有待探索,因此,本次试点工作选择有较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的基地先行试点,待积累总结实践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7家医院申请参加培训试点,累计申报培训试点基地3048个。至此,全国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工作已成燎原之势。

三、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不断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省已经开展了12年,有成绩,有不足,应该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范围广,内容多,政策性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讲五点意见。

(一)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认真实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和《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登记制度,坚持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精心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培训对象的人文社会知识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良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二)贯彻执行培训与管理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目前主要工作是如何把制度贯彻落实,这需要全省卫生科教管理干部、医院和住院医师的共同努力和严格执行,保证培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公共必修课统考,成效明显,但统考收费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最近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转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规范涉及职业资格相关收费的通知》(财综〔*〕22号),要求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进行清理规范,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收费属于清理范围。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如何做好培训的考试考核工作,请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关于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们正在制定《*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目的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试点医院和培训基地在试点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坚持培训目标和规范培训过程,要开好头,起好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研究制订适宜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三)加强指导与监督,稳步推进培训工作

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要充分发挥研究、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职能,积极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对培训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对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也将在适当时机开展督导检查。如果基地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的,或工作松懈,达不到基地标准的,将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其培训资格。今年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将扩大试点,准备把专科医师培训扩大至积极性高、基础和条件好的三级医院。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开始,再逐步扩大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以自愿为原则,试点阶段不下达申报指标,不作硬性规定。为加强督导,省成立由管理专家和专科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对于目前尚未纳入专科医师培训试点范围的医疗机构,应继续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医师协会要协助省毕教委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共同为建立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出贡献。

(四)立足全局,突出重点,为基层培养适宜人才

我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我们要从这个全局出发,积极探索人才流动机制,注重为基层培养人才。因此,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重点是优先支持和发展普通专科。同时,也只有在普通专科这块基石打得牢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较好的开展亚专科培训。为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培养全科医生,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遴选全科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师培训试点。

(五)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培训工作可持续开展。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93 — 02

本课题组于2011年8月对齐齐哈尔市七区九县的56个乡镇卫生院及其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齐齐哈尔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状况、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知识结构及需求现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构成

1.1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齐齐哈尔乡镇卫生院平均职工36.21人,但卫生服务人员分布不均衡,其中工作人员最多的乡镇卫生院有职工120多人,最少的仅有5名工作工作人员。其中医师(医士)、护师(护士)、药剂师(士)、其他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15%、35.18%、7.41%、11.64%。

与一级医院卫技人员配置标准(医师、护士、药剂师、其他工作人员分别占38%、38%、8%、8%)比较,医生和护士比例偏高,药剂师比例相当,其他工作人员比例不足,而且在乡镇卫生院中还有一部分非在编人员,这就导致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例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标准。

1.2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卫生院中,女性占26.41%,男性占73.5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医生本身也是男性多于女性,乡镇卫生院中男女比例明显失衡。这种比例失衡也间接导致在乡镇卫生院中,从事妇产工作人员比例极低。

年龄结构:被调查的561名乡镇卫生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上25名,占4.46%; 40~50岁之间的223人,占39.75%;30~40岁之间的295人,占52.58%;30岁以下18人,占3.21%。综上可以得出,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年龄主要在30~50岁之间。

1.3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职称结构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中,医师高级职称仅占0.07%,中级职称占23.42%,初级职称占76.51%,所有工作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的职称构成比为1:33.5:109.3。综上可以得出,乡镇卫生院的人才主要还停留在初级层面上。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将直接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1.4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接受中专教育程度的各类人员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的725人中,本科生58人(占8.00%),大专生76人(占10.48%),中专生568人(占78.34%),无学历人员24人(占3.18%)。由此可见,我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学历偏低。

1.5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专业结构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接受医学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86%,而且大多数所学的为内科和外科;妇产和儿科占小部分比例,约占10%;影像、检验等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小,约占4%。目前,现有的乡村医生大多接受教育的年限比较早,接受的又都是早期的医学教育,导致其知识面较窄,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服务方式,不利于维护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2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存在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如下:

2.1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相对于城市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高度集中、设施设备先进而言,乡镇卫生院承担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社会卫生管理等多项功能,业务多样、工作繁杂、任务量大,基础设施设备落后。相关资料显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不到30%,接受了70%以上的资源配置,而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70%以上,资源配置不足30%。城乡之间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别,致使本地的人才留不住,上面的人才引进难,绝大多数卫生优秀人才不愿到基层,而集中到城市医疗卫生机构。

2.2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学历偏低

研究表明,在卫生技术队伍中,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中,低学历和无学历从事卫生技术岗位工作的,要占卫技人员总数的10%以上,有的地区达20%以上;无专业学历从事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到总卫生技术人员数的10%以上。此外,乡镇卫生院医生进修机会不多,再加上业务不饱和、设施陈旧,实践机会也有限,不仅难以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而且原有的技能和知识、方法也得不到巩固提高,知识较陈旧。工作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市的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从学历结构来看,无学历、中专、大专、本科的比例分别是:3.18%、78.34%、10.48%、8%;从职称结构来看,初级、中级、高级的比例分别是:76.51%、23.42%、0.07%。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短缺,初级人才偏过剩,这些因素导致老百姓对乡镇卫生院不信任。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过低,而低职称、低学历的比例过大,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需要。学历层次偏低,制约着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今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2.3乡镇卫生院存在缺编现象

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少数工作人员没有正式编制,属于合同制或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待遇低,没有其他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加大了人才的流动性。

2.4性别比例失调,年龄分布不合理

调查显示,我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性别比例不合理,女性占26.41%,男性占73.59%;年龄结构上,一般来说,人员年龄结构适宜呈橄榄型,从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从我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总体上来看,存在年龄老化现象,中年人居多、年轻人缺乏。所以,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有待调整。

3 对策与建议

目前,齐齐哈尔市针对乡镇卫生院的培训工作已初具规模,但提高其全科诊疗能力的培训,即全科医学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能更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市乡村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市乡村医生培训的质量,本课题组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1乡村医生培训的基本要求

3.1.1乡村医生培训应体现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乡村医生本质上属于全科医生的范畴, 应用适宜技术在农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因此,乡村医生培训应符合这一特点,立足于缺什么补什么,更新知识,提高使用操作技能,遴选培训课程。通过培训,培养具有综合执业能力,适应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1〕通过培训使乡村医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乡村医生所需的基本医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心实意为农村居民健康服务; 熟悉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所需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具有在农村基层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3.1.2乡村医生培训应逐步实现制度化

为了适应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岗乡村医生必须终生接受培训。《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这一规定为建立乡村医生培训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这一规定,一方面乡村医生接受培训不仅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而且还是作为乡村医生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为保证乡村培训的制度化,《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还明确规定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承担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并组织考核的职责。〔2〕

要坚持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培训的激励机制,鼓励乡村医生积极参与培训,把乡村医生的培训情况列入对他们的年度综合考核,并将乡村医生参加培训作为乡村医生定职晋升的必要条件,实行职称与聘用、报酬相挂钩。对业务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参加培训后仍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乡村医生,要予以强制淘汰。

3.1.3乡村医生培训的形式应做到多样化

由于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需要提高的侧重点各异。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在岗乡村医生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仅占 2%,50 岁以上且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少之又少,各个学历层次和年龄的人员自学能力和培训提高的重点有很大差异。因此,适应乡村医生的培训需求,应当尽可能多设计几种培训渠道和培训方式,可综合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进修、面授、远程教育、脱产学习、学历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3〕

3.2开展符合乡村医生需要的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自觉参加在岗培训的积极性

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形式应以集中学习为主,根据培训对象、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采用培训班、讲座、进修、远程医学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学可作为培训的补充形式之一。培训内容主要进行全科培训,重在提高临床“急救”能力和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如农药中毒抢救技术、酒精中毒抢救技术、外科创伤处置技术、休克抢救技术、外科无菌技术等以及中医验方、偏方、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把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的抢救方法、用药转诊、护送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编成小册子,并对他们进行现场模拟指导和强化训练。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卫生例会,结合季节防治疾病需要,重点辅导,突出主体,有的放矢。

3.3建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在岗培训取得实效

要根据基层卫生服务实际需求,建立乡村医生考核管理机制,如建立在岗培训制度、岗位准入制度、继教学分制度等,将乡村医生培训考核与执业资格审核及注册挂钩。建立乡村医生考核和职称评聘制度,通过量化指标的考核,可以衡量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考核不合格者,应限期提高或予以解聘;考核成绩优秀者,应予以表彰奖励,并作为续聘和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雷鸣,贺加.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6,(08):39-41.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新形势 医院新员工 入职培训

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院造成了损失。如果医院的入职培训做得好,新员工就愿意留下来为医院工作,使医院在充实医疗队伍的同时,节约了二次招聘的成本及人员缺失带来的损失。成功的入职培训还可以减少新员工适应医院工作岗位的时间。由于新的医保政策的实施,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变得常态化及复杂化,医疗岗位对医生和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医院的工作需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实践证明,新员工入职后,及时为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内容丰富的入职培训,能使新员工较快地融入到医院的工作氛围中,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技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入职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1.职业道德问题。医院是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性行业,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的立身之本。无德无以立身,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要注重对新员工的医德教育,提高新员工的医德素质,使其树立一心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医护职业又是高风险的职业,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与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密切相连。因此,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2.心态问题。新入职的员工,可能对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个人发展空间如何、能否融入新的环境等问题都会产生疑虑。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让新员工全面了解医院的情况,了解岗位工作的要求与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及行为规范,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使新员工能尽快融入到医院的工作氛围中;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安全感问题。新员工刚到单位报到后,从生活条件包括居住饮食到周围人际关系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通过入职培训,让新员工尽快建立起安全感和归属感,适应医院新的环境。

二、入职培训的内容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自进入医学院校开始,所受到的教育就是救死扶伤,奉献为先,一切为了病人,保持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由于新员工的组成多为80后,社会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设置,各种利益冲突相对集中和增多,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员工在医院实习过程中耳濡目染,也不能幸免,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的说教方式已不能引起共鸣。医疗职业是一个特殊性职业,其工作对象是有鲜活生命、复杂情感而又深受疾病困扰的病人,他们直接掌握着人的生命权和尊严权。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医德规范,时刻为病人着想。医患关系是特定医治关系,如果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医患沟通不和谐,就会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在入职培训时,应根据年轻人的特点,利用患者角色互换来进行教育,站在病人角度去体验一次看病全过程,使新员工设身处地体会患者的感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2.稳定新员工的心态。培养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新员工大多数都怀着美好的期望参加工作,对新的工作岗位既感到新异又感到陌生,但在工作现实和新环境中并非像想象中那么如意。从不担风险的学生转变成直接面向患者承担医务人员,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新员工往往会产生有压力感,无所适从,期望值有很大的落差。另外,这些80后年轻人学历都高至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有所欠缺。新员工还未融入到医院的大家庭,对医院的上级领导更感到陌生。为了让他们尽快从一个局外人转变到局内人,从入职开始就为他们安排好食宿,让他们进到医院就有家的感觉。我们为他们举办一个欢迎新员工仪式,邀请医院领导和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让院领导作动员讲话,介绍医院概况、服务宗旨、未来发展规划,让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介绍本科室的基本工作流程,让新员工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彼此有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人力资源部门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员工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以及福利保障等和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交待清楚,让新员工做到心中有数。请科教处的主任讲解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科研项目申请和论文书写的一些问题,使新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特别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新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使新员工能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制定出不脱离现实环境、切合实际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在不违背集体利益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人的个性,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稳定了新员工的心态,使新员工的流失率大幅下降。

3.专业培训。第一,作为新员工和经验尚浅的年轻医务工作者,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的几率会多一些。为了更好地杜绝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我院对临床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医疗安全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时,我们邀请医务科长为新员工讲授《医疗安全教育》,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医疗纠纷作为案例学习,以真实的事件为题材,引导新员工吸取经验教训;还讲解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防范医疗纠纷的技巧以及医患沟通技巧,让新员工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第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专科越来越细化,如今新入职的员工有的职称已经是中级,过多注重专科知识,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不够。为适应现今医疗行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重点强调对新员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各科室主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落实。第三,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参保患者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新的医保政策不断出台,在医院涉及到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如医保处方的开具要求、医保门诊药费的费用控制等等。请医保办的专业人员为新员工举办医保知识讲座,详细讲解市医保下发的有关政策的基本知识和医保管理制度,熟悉掌握医保用药范围和诊疗项目,并结合医务处进行的临床医师培训,使新员工自觉规范自身的医疗行为,同时请医院的医技科室主任专门介绍医院目前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开单要求及适应症,让新员工熟悉医院的各项工作流程,以便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三、培训总结及效果评估

为了对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了解培训是否达到目的,培训结束后与新员工进行座谈,征求新员工意见,总结经验,了解培训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为今后的入职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希.上岗引导:新员工培训的关键一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5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9

新职工同志们: 时间过得很快,我院N年新职工上岗前培训班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大家回顾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历史,了解了医院改革发展的经历;认真学习了《医疗规章制度》、《执业医师法》,接受了《医德医风和文明规范服务教育》、《安全防火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今天上午还进行了医德宣誓,刚刚又进行了讨论、小结。这次短短的培训班是十分成功的,这些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尽管是简要的、走马观花的,但这些对于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医院,了解这个我们将为之奉献自己的知识、才能、青春的医院,了解我们的大家的新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这次办班培训,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一是上下重视,自觉性高。最近医院工作十分繁忙,全院上下正在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基本现代化医院;“战高温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贯穿于我院全年工作重点的“某某”达标竞赛活动正在按步骤紧锣密鼓地展开。尽管如此,医院十分重视这次培训活动,院领导率领机关职能部门的科长主任,专门挤出时间来和大家见面、讲课。同时,在座各位新同志的学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情况良好,大家都自觉的把这次培训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对待,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所以说这次培训班是上下重视,自觉性高。 二是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在两天的培训中,其内容都是与大家即将进行工作的岗位是紧密相联的。我们在座的新同志,即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新同志总是盼望能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那就需要了解专业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就要走上护理岗位,首先就要了解护理工作的管理规定;所以说这次培训班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性非常强。 同志们,学无止境。这次培训班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是,大家在新单位、新岗位的工作、学习才刚刚开始。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作培训总结,希望大家把我的总结报告看作是在新单位、新岗位开展继续学习的再动员。大家在新的岗位上一定要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技术,脚踏实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在提高中工作。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必将有助于我们在座各位新同志迅速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加快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工作和生活的适应过程,加紧学习加快成才。我在培训班开班时的讲话中曾向大家介绍我院拥有N多位省名中医、名专家,N位博士、硕士和临床研究生组成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我衷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这支队伍中能出现在座各位的身影。在医院迈向基本现代化医院的道路上,充分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争取早日岗位建功,岗位成才.

医院入职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应对措施;建议与思考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面对伊春市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人才竞争的新特点,伊春市区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此,现对市中心区卫生人才情况进行调研,为改变全市卫生人才状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龄构成:市中心区五所公立医院共有医生603人。其中35岁以下医生182人,占医生总数的30.18%;56岁以上医生32人,占医生总数的5.31%;36岁-55岁医生389人,占医生总数的64.51%。

学历构成:第一学历中专毕业人数273人,占医生总数的45.28%;第一学历大专毕业人数199人,占医生总数的33%;第一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人数129人,占医生总数的21.38%;硕士研究生毕业9人,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3人。

职称构成:初级职称112人,占医生总数18.57%;中级职称197人,占医生总数32.67%;副主任医师163人,占医生总数27.03%;主任医师131人,占医生总数21.72%。

学科构成:内外科医生所占比例较大,儿科、病理科所占比例较小。

培养频次:有222人临床进修一年,占医生总数36.82%;有139人临床进修半年,占医生总数23.05%;414人次参加短期培训,有54人次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

二、存在问题

(一)所调查的医院中,本科学历医生占68.64%,其中第一学历本科毕业的医生占21.38%,医技科室本科毕业的医生所占比例仅占10%;硕士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学历结构不能适应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职称结构不合理,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生比例过高,存在高职称、低能力现象。

(三)人才队伍分布不均衡,部分学科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四)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知识老化问题比较突出,高精尖人才、科研人才奇缺。

(五)培训力度不够,近40%的医生没有临床进修、30%的医生没有取得本科学历。

三、形成原因

(一)我市地处北疆,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学有所成的医生“燕南飞”,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由于工资待遇及编制等问题,对毕业生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三)人才工作氛围还不够浓厚。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精简高效的专业人才工作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论资排辈、论关系排位现象仍然存在。

(四)人才管理机制不够灵活。一方面,进口不通,出口不畅。另一方面人才评价手段单一。

(五)由于人才所产生的效益具有间接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管理者存在短期效益的思想,不愿意投入经费,缺乏规划性、目标性和延续性。

(六)缺乏人才激励机制。没有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四、应对措施

自古就有“得人才者得天下”的说法,对于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医院来说,人才是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要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最重要的位置。以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开发卫生人才资源,为医院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一)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择优录取人才

根据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引进知名医学院校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招录考试,严格把关。在充分考虑学历的同时,更应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相同学历看能力;相同能力看学历。实行双向选择、自由流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的人才,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打造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

(二)创造良好环境氛围,大力培养人才

按照“创名流、建名科、树名医”思路和“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方针,大力实施“人才五大工程”。

“育苗工程”:对年轻医生要求基本学历达到本科,三基达标,轮岗培训;选派优秀本科毕业生到规定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医院专科和个人发展方向,选派人员到全国各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拔尖工程”:对一批中青年骨干实行重点培养,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让他们脱颖而出,这是医院的希望所在。鼓励参加学术交流,经常性地举办学术讲座,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展现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医院应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凡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医生,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核销全部或部分学费。

“晚霞工程”:老专家是医院的宝贵财富,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返聘。通过出诊、查房、手术、带教年轻医师,起到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聘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为特聘教授,经常前来讲学、开展并指导工作,带动医疗骨干队伍成长,对拓展医院的专科业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培养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将起到积极作用。

“知识更新工程”:对45岁以下人员全面进行微机培训,不定期举行新知识、新技术讲座,进行严格考试,以达到不断更新知识,不被时代淘汰的目的。定期派中青年专家到基层医院为其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培训人员。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

“包装工程”:以专科建设为重点,依托协作医院的技术优势,开展新的技术项目,推动专科发展,把部分专科打造成知名品牌。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把一批有真才实学、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宣传出去,推向市场,包装优秀人才。

(三)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大胆任用人才

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要注重管理观念的更新,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的人才使用机制,打破管理干部任用终身制,公开选拔学科带头人。通过公开报名、竞聘演讲和综合测评,使不称职的中层干部落聘,优秀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打破以往干部管理上论资排辈、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树立面向青年骨干、竞争择优的荐才思想,大胆培养和启用年轻后备人才走上业务、技术管理前台;不求全责备,坚持看人才发挥作用的闪光点,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人才进取提供空间和平台。

实行评聘结合,合理使用人才。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职务聘任,每三年聘一次。为加强聘后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科学有效、动态管理、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分配、奖励以及聘用、解聘、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的,医院可以调整该受聘人员的岗位或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

五、建议与思考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一个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的高低关键是人才;医学科学进步关键也是人才。所以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突出伊春市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及伊春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医药卫生人才支撑。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促进人才强院战略的实施,建议如下:

(一)引进人才方面:坚持高点定位,拓宽引才渠道

紧紧围绕重点学科、重点科研项目,大力实施“招才引智”战略规划,可以通过参加跨省市的大型人才招聘会、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人才猎头公司、报刊网络等求职信息来拓宽招聘渠道,招聘高层次人才。解决部分学科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由于我市地处小兴安岭山区,经济欠发达,很难引进高层次人才。所以,应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提供科研启动基金和安家费用,发放相应的岗位补贴,解决好住房、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培养人才方面:创新育才方式,提升发展能力

“筑巢育凤”与“筑巢引凤”同步推进,坚持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做好自身后备力量的培养,做到既输血,又造血,“招婿不伤子”。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约束机制,把继续教育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备条件。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卫生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培养卫生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建立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机制,大力发展卫生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工程。

(三)留住人才方面:强化激励措施,健全留才机制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内部环境,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公平竞争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使人才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