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1 05:32:22

夜校培训总结

夜校培训总结篇1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坚持“培训提高,转移输出,回引创业”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农民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市场竞争力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际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用得着、能赚钱的适用技能培训,确保农民素质稳步提高,增加群众收入。

2.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文化、年龄、务工需求等分别进行摸底统计,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3.坚持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原则。深入村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办班、发放学习资料、广播、板报等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就地就近方便群众。

4.坚持适应市场,注重引导的原则。结合用工企业需求,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和技能订单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跟踪维权等服务。

(三)工作目标。

2017年,开展务工人员夜校培训试点,实现每户农户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全乡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计划培训800人次,其中,务工技能培训260人次,;务工引导性培训400人次,经营能人、种养业能手培训140人次。

二、培训时间、内容与方式

(一)培训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二)培训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择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年满16周岁至5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种植,养殖等各种技能培训。同时,着力抓好经营能人、种养业带头人的适用技术培训。

(三)培训方式。按现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以提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为目的,增强夜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就近组织农民集中在乡村夜校开展务工培训,培训后建立完善培训就业台帐。

(四)教材编写。培训教材由参与夜校培训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按农民所需的技能培训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培训时做到培训人员人手1册。

(五)课程设置。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时,力争使每一位参学人员学懂、学会、能运用,其中,理论知识占1/3,实践操作占2/3;经营能手、种养业能人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17年的务工人员夜校培训,是党委、政府承诺办理的惠民实事之一。各村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村专职老师不少于6人,建立教师使用库,不少于30人。师资力量由村干部、驻村干部、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各村致富带头人中产生。各夜校校长协调各方力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夜校培训的资金、师资、设备、人员到位,力求举办一期、成功一期,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乡、村两级要切实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好不同工种、不同专业学习人员的组织和转移输送等工作,确保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责任。

各村负责整个夜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包括培训方案的撰写、申报及师资的整合、引导性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培训工作的检查验收等。负责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参与培训设备的询价和购置。负责夜校培训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并做好培训场所的安排、布置;协助做好培训设备的询价、购置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培训基地负责技能培训教材的编写、培训聘用教师的推荐、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工作;并负责按要求完成培训及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夜校培训总结篇2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青檬夜校”第二期结业仪式。首先我代表团市委向结业的第二期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檬夜校”的领导、教师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第二期教学中,“青檬夜校”不断深化*共青团创业培训公益服务品牌建设,注重创新与发展。采取“补偿式”教学设置,增强学员创业实力,坚持“开放式”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链条式”服务体系,助推学员创业实践。目前,该项目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工作成效,起到了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抓手项目的示范作用。

下面,我对进一步做好“青檬夜校”工作提出以下三点意见:

第一,以提升青年创业能力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学设置,扎实建设*共青团服务创业青年品牌项目。

做好促进青年创业服务,是共青团服务“人文*、科技*、绿色*”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履行服务青年职能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证明,“青檬夜校”立足创业者培训,契合青年创业需求,致力创业者长远发展,是*共青团在新形势下探索实践服务青年形式的有效载体。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夜校已初步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青年培训模式,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在今后的教学中,夜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创业青年培训规律,准确把握青年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更好的为创业青年服务。

第二,以“青檬夜校”为抓手,加强*共青团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青年创业服务工作新格局。

长期以来,*共青团高度重视创业青年服务工作,形成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创业*”网络平台、小额贷款、*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等工作品牌。自去年年底,为顺应新的经济环境和青年需求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青团创造性的开办了“青檬夜校”、*青年创业园、青年创业引导基金等项目,逐步形成新形势下的*青年创业服务工作格局。在各创业服务项目中,“青檬夜校”紧密结合共青团育人职能,创新青年创业服务形式,成为*共青团创业服务工作抓手。夜校要认真研究各创业项目的内在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努力推动建立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的创业服务“链条”,助力更多的创业青年取得成功。

第三,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注重品牌推广,突出示范效果,营造良好的青年创业社会氛围。

目前,“青檬夜校”己圆满完成了两期教学,积累了创业培训经验,打造了创业服务品牌,凝聚了创业者队伍。为促进夜校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创业青年培训公益项目研究,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力量支持,实现长效、长态与长远发展。一是要加强“青檬夜校”组织体系建设,规范教程教材标准,加强对各级分校的业务指导,发挥“青檬夜校”在全市的示范作用;二是要认真总结,加强学习,增进各省区市团委的工作交流,积极探索共青团服务创业青年经验,争取为全团创业青年服务工作做出更大贡献;三是要注重宣传,注重挖掘青年创业者典型,积极营造关心与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夜校培训总结篇3

为贯彻《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高保安门卫人员素质,规范学校保安门卫管理,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学校财产,特制定保安门卫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使我校保安人员明确学校保安工作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安保工作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增强保安人员组织纪律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保安人员整体素质、服务意识,实现安保人员的规范管理,提高学校治安防范水平。

二、培训方式

由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和处室结合我校各项管理制度、保安人员职责等开展经常性在岗培训。

三、培训内容

(一)制度、规范培训

1、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学校保安人员具体工作职责

3、学校对保安人员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4、学校保安人员基本政治素质及纪律作风要求

5、保安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6、保安人员职业礼仪培训

7、学校安全方面应急处突能力培训

(二)上岗培训:

门卫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时间佩带好“上岗证”,穿着好“制服”。工作时间不看书、报,不做其他无关事情,做好规定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外来人员进校要“一看、二问、三检查”,还要填写“会客单”。不许闲杂人员进校,严禁社会恶少进入校园。严格检查校外车辆,要求出示有关证件,检查货物。学生进出校门

必须凭证进出,门卫人员必须站在门岗外检查。

(三)常规管理培训:

1、学校门卫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夜间一小时巡逻一次,随身带好防暴器材。

2、门卫人员熟记火警、急救及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号码,熟记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处室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3、熟悉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记录好迟到学生,早退离校学生凭班主任证明。

4、及时、准确做好报刊、杂志信件登记、投递工作。

5、认真做好工作记录。

(四)防盗防暴培训:

1、对外来人员,车辆要认真检查,发现可疑现象要采取相关措施。

2、巡逻时特别要关闭好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重点部位,各楼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3、晚上巡逻时要随身带好防暴器材,发现可疑人员要仔细观察、盘问。

(五)消防培训:

1、知道我校消防方面的重要部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

2、熟悉消防常识,包括火灾的危害,物质的燃烧,火灾的类型,预防及扑救,消防安全标志等。

3、掌握简单的急救方法。

四、组织领导

长:杜方荣

副组长:

员:

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校保安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指导,对保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和经常性指导。

五、培训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保安人员培训工作事关学校安全防范成效,事关学校安全稳定。做到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采用定期培训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力求让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2、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好本培训工作,做到培训工作不耽误保安人员正常值班和值勤。让培训工作与保安人员日常工作相互促进。

3、信息反馈,健全资料。安保室要做好保安人员培训工作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包括培训签到、讲稿汇总、保安人员笔记心得。做到资料的规范装订,纳入学校安全管理专档保存并备查。

4、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学校要将保安人员培训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培训组织不力的相关科室和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对参与培训不主动、工作不积极的保安人员将在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

夜校培训总结篇4

一、在培训中注重突出育人职能,力求“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松原市农广校注重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综合优势,在培训中突出育人职能,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员,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学员,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学员,力求“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一是倡导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引领农民培训工作。在《松原日报》开设“农民国学课堂”,讲解《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加入到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中来,同时,在松原市农广校网站等涉农网络媒体上,持续讲解国学文化,逐步延展和传授国学精华。与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联合开展“国学下乡”活动,深入村屯进行巡回讲解。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在学员中通过开展学习抗战史和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牺牲地、虎头要塞纪念馆等活动,重温历史,牢记使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根植在农民学员的心中。三是开展“做新型职业农民,走现代农业之路”诗歌赛活动。在《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出台后,组织学员开展“做新型职业农民,走现代农业之路”诗歌赛,共征集了20名学员的35首诗歌作品。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坚定了学员们在土地上就业创业信心,培养学员“我是农民我骄傲、我是农民我自豪”的积极心态。进而引领他们积极投身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实践。

二、在培训中注重以国家项目为主导、地方项目为辅助、社会化项目为补充的培训模式

2014年开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强调培训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训效果的运用。通过培训一个、带动一批,让国家的惠农工程深入人心;在市委组织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长江以北首家“学历+技能”的开放式农民学院。作为地方项目,每两年作为一个周期,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致力于把农民学院打造成农村致富带头人孵化器、农村党支部书记孵化器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孵化器,目前,学院已发展党员积极分子21名,占学员数量的21%,确定近期发展对象2名,上半年拟转为正式党员1名。有12名学员在学习期间成立了自己的农业(农民)种植(养殖)合作社。有15人进行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社会化培训项目作为广校培训工作的延伸,两年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育农民近千人。2016年,通过这种方式培育了新型农民,同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近200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松原市农业植保应急救援队,在全市范围内采取科学的农作物统防统治措施,推行农用无人机航化作业方式,为各乡镇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有偿航化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在培训中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方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互联网+”思维引入农民培训工作,实施了多项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措施,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探索开设农民素质提升大讲堂。2015年年初,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打破了项目的局限性。开展了农民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依托YY平台建立的松原市农民素质提升大讲堂,以开放式的网络授课为主,已经成为松原农民每周一次的科技盛宴。冬令时每周六晚6点,夏令时每周六晚7点。每节课90分钟,60分钟讲解,30分钟教师和学员互动。师资力量来自域内外涉农领域的专家、市(县)农广校骨干教师和农广公益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涵盖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生产发展的10个方面。2015年全年共授课48次,受益学员及农民23000多人次。2015年5月初,吉林省农委领导在考察该项工作后,决定在恰当的时候,将大讲堂活动升级为省级平台,让全省农民受益。二是持续开展“空中课堂7411”行动。“空中课堂7411”惠农行动作为市农广校的拳头项目,通过热线、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交织,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教育和培训农民,推广和传播农业科技。行动设立了涉及农业、畜牧、法律、医疗等方面的7条农广公益专家热线;建立了松原农广公益、松原农广创业、松原农广采摘、松原农广信息员4个网群;开辟了《松原日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个报纸专栏;开播了松原电视台《农广直通车》1档电视节目。农业科技传播不仅覆盖松原市1123个行政村3000个自然屯,更有松原周边肇源、大安、双辽,农安、榆树、德惠等地农民朋友受益。自行动开展以来,已接听热线6万余个、回复网络咨询8000多人次;刊发农村实用新技术60期、文章87篇;制作电视节目23期,刊播69次。2015年,专家热线已增至10条;网群已增加至12个;报纸专栏增加至两个;电视栏目增加至2个。“7411工程”已突破原有服务范围,并呈逐年扩大的势头,业已成为松原市农广校服务三农工作的一个概指。三是成立农民科技夜校。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作为农民培育的专门机构,探索建设好农民科技夜校,培育好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最好体现。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开办农民科技夜校可以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尽快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截至目前,依托YY网络课堂建设的6所农民科技夜校运行情况良好,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农民科技夜校是把原有分散收听农民素质提升大讲堂的农民集中到具备条件的村部,集体收听收看。便于农民朋友之间随时探讨和交流农业生产问题,培养农民的集体意识和科技意识。2016年,将重点探索把夜校建在合作社上,让科技夜校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

四、在培训中注重有针对性地建立教学实训基地

一是围绕生态观光农业确定教学实训基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积极参与松原市“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成功挖掘出贺什勒草莓、哈拉毛都梨花这两处集教学、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美景,并组织农业专家无偿扶持这两处的果蔬产业,着力打造享誉松原的生态农业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基地。贺什勒草莓基地与哈拉毛都无公害果蔬基地的建成,不但为今后的松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实训基地,而且丰富了哈达山旅游观光带的内容,使游水库、赏梨花、谒王府、品江鱼、挖野菜、感受绿色休闲农业成为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与查干湖东西呼应的大旅游格局。二是围绕全市粮食增产目标确定教学实训基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2015年,松原市粮食生产目标为800万吨。政府有号召、广校有行动。松原市农广校作为松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单位、农技推广的重要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为全市科技增粮做贡献。通过开展“万亩农作物高产示范工程”,市农广校协调社会资金30万元,扶持21户农民,建立了26处高产示范基地。辐射和带动各县市区部分农户采用科学种植方式超过1万亩。采用良种+良法的方式进行作高产物栽培,具体方式为保护性耕作+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超高产栽培技术,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和生产实践,各个示范基地均发挥了很好的教学作用。2015年10月9日~11日,农业部及省市相关专家对市农广校(市农民学院)及其合作企业承担的高产示范项目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表明,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增产作用,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该技术在干旱及土地相对贫瘠地区有明显优势;适合在松原地区大面积推广。

五、在培训中注重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力求把创业学员扶上马,再送一程

两年来,通过多种方式对三个类型的学员进行了155次回访。在广校的支持和鼓励下,张泽涛、李秀梅、杨影等52名学员通过土地入股,加入到当地规模较大的合作社;秦海、于淼、于春雪等46名学员成立了自己的农业种植合作社,带动乡村四邻共同发展;刘宏胜、吴晓红、朱小龙等78名学员扩大了生产规模、购置了大型农机具。学员刘运通成立的龙源合作社今年被评为部级合作社,国家扶持480万元农业机械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学员郝建立鹏发农民特色种植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粘玉米种植合同,形成自己的品牌并实现了网上销售,产品卖到了北上广,在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的严峻形势下,找到了一条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此外,还联合市委政策研究室,依托松原市农广信息员渠道,下发了近3万份的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调查问卷。2015年,利用自身的多个网络平台、庞大的农广信息员队伍,以及松原电视台、松原(微博)等媒体渠道,在全市农民中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普及,并进行海选招生。招生宣传播出后,仅7天时间,报名人数就突破预期名额。同时,在工作中帮助多家合作社、公司、企业办理合作社注册登记、协调合作社信用贷款、联系世行项目、协调土地收益质押贷款、申办吉林省著名商标、协调疫苗,帮助学员企业联合采购产品包装。在学员创业过程中,为所有学员免费聘请法律顾问,建立学员网群,相互借鉴创业经验,分享心路历程。多次深入学员企业、家庭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六、在培训中注重整合市(县)优势资源,促进市县两级农广校协同发展

为增强农村实用人才整体培育能力,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积极性,市农广校整合各项优势资源,服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资源共享。一是地方项目资源共享。市校所属的农民学院项目在扶余、前郭、长岭、乾安四个分校设立四个直属教学点,分别负责四个县(市)籍学员的短期培训工作。每个教学点每年拟计划拨付专项资金5000元,四个教学点每年将有2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支持。根据县域产业特点,各教学点每年组织教学活动两次,要求集中培训和实践考察相结合,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总结。二是宣传资源共享。近年来,市校与省、市媒体间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市本级的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市校先后在《松原日报》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栏”;在松原广播电视台开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广直通车》、《职业农民在松原》等栏目,市校利用两个媒体平台,打通县校向上、向外宣传典型、推介工作的出口,并免费为各分校提供宣传网页或者建设网站。三是培育资源共享。1、招生工作上下互动,市、县校在满足各自招生任务前提下,可以把富余的农民学员推荐给适合地域、合适的班次的广校,从而把招生工作做活、做大、做强。2、教师资源统一调配。市、县两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择优推荐专职教师纳入市级广校系统培训师资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集中培训环节根据培训内容和班次,统一调配师资力量。3、实践考察环节市(县)联动,高标准设计考察内容。市(县)两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践考察环节,在普惠制的基础上、重点选拔人品好、优势资源相对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的学员,外出开拓视野、学习交流。市校将选择合适的域外实践考察地点和针对性强的考察内容,集中组织市(县)两级学员共同外出考察学习。四是网群资源共享。市校根据职业农民培育的类型不同,分别建立了3个可容纳500人的网群,各县(市)根据不同的类别将过去、现在及未来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邀请进入不同的QQ群,形成统一的职业农民学习、交流、提高的大平台。五是农业科技推广渠道资源共享。松原市农广信息员协会依托各市、县分校,分别建设4个县级分会,通过协会渠道,吸纳更多的青年农民加入组织,通过市校的农广公益专家团队,实现农业科技推广共享,共同服务松原三农事业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夜校培训总结篇5

1 创建“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基本背景

近年来,围绕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等战略部署,高青县供电公司强化依法从严治企,深入推进管理变革,企业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一支学习型、知识型的员工队伍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为此,高青县供电公司机关党支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根据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将青年队伍建设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创新实施“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通过一年的实践,充分证明“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科学合理、成效显著,该成果目前已被高青县供电公司党委在全公司进行推广应用。

2 创建“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主要做法

在广泛调查和讨论研究的基础上,高青县供电公司机关党支部充分了解了青年员工的特点,一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匮乏,眼高手低是通病。二是兴趣爱好广泛,上网、交友等爱好占据着他们工作外的主要精力,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淡薄。针对青年员工特点,机关党支部实施青年夜校培训班和青年创新创效攻关小组为主题的“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2.1 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工程建设氛围

机关党支部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机关党支部总体牵头,人事部、团委全面配合,各机关部室全力参与的工作机制工作合力。下发了《“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方案》,并配套下发了《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和《“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培训计划》,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召开了“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启动仪式和座谈会,增强了员工对“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的认识和信心,鼓舞了员工成长成才的士气。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实行每周一汇报、每月一考核,实现了方案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了活动常态化运行。围绕“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创新载体活动,以员工素质提升推动实际工作,实现了活动统筹推进、全面深化。

2.2 开展夜校培训,弥补青年业务短板

针对青年员工操作技能经验不足的特点,机关党支部提出了“找准短板、缺啥补啥、循序渐进、实用实效”的青年夜校培训原则,依托公司内训师队伍,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制定了《“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培训计划》,明确了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线路施工技能、开关刀闸试验等19项教学内容的授课人、时间、参培范围,构筑了层次分明、专业齐全、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格局。截止目前,共开展青年夜校培训班14期,培训了《电网潮流知识》、《继电保护发展与现状》和《低压网改工艺培训》等相关内容,共培训850余人次。

机关党支部注重青年夜校培训的实际、实用、实效,做到了“四结合”。一是注重培训内容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二是注重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青年员工在培训前按照培训计划提前做好知识学习,在课堂与培训师交流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青年夜校培训由单向的知识培训变为双向的业务交流,实现了青年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三是注重青年培训与全员培训的相结合。四是注重培训与阶段性考评、技能比武相结合。

2.3 组织项目攻关,提升创新创效能力

根据专业公布情况,机关党支部成立了安全管理、线路管理、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营销管理、供电所管理、自动化通讯青年七支创新创效攻关小组,由机关各专业部室主任担任负责人,青年党员和业务骨干担任组长,公司74名三十岁以下员工全部报名参加了小组。本着“细节入手,学深钻透”的思路,各小组负责人积极组织青年调研、建立课题,共确定了《无功管理在低压电网管理中的作用》、《通信光端机常态稳定运行双电源的完善》等七项专业课题。

在项目攻关中,机关党支部加强过程指导和控制,提供人、财、物等各方面支持,积极协调解决难题和困难。各攻关小组完善制定了周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量化到每一周、细化到每个人,在活动中采取专业人员和小组成员轮流授课的形式,提升成员学习主动性。将项目攻关同书本中学习、实践里锻炼、典型前看齐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绩效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让项目攻关小组真正成为公司电网建设等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党员先锋队、团员突击队,确保了实用、实效。组织开展了青年创新创效项目成果会,对各小组提报的七项专业课题进行,促进成果转化和推广落实。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作为青年评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增强了青年员工的创新创效热情。

2.4 创新管理手段,力促青年成长成才

在实施“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的基础上,机关党支部创新多种管理手段,大力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组建生产一线青年突击队,开展换岗体验和岗位竞赛活动,鼓励青年员工深入生产一线经受锻炼、改进作风、提升境界,引导员工岗位建功。加强对青年员工见习锻炼工作的定期检查和考评,强化激励引导。大力推进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了竞争上岗制度、双师带徒制度等一系列培养措施,为青工健康成长提供舞台。同时各专业对新人大胆地压担子、压任务,使他们在使用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快速成长,现有三名2004年以后录取的员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四名员工走上班组长岗位,十一名员工走上部室管理岗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3 开展“1+1”青年成长成才工程取得的成绩

夜校培训总结篇6

该公司党委书记李学荣接过总理的话说:“我们一定要按照总理的指示,进一步把农民工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

说起农民工,一般人常常想到“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可是在广厦重庆一建的农民工宿舍里,笔者意外地发现,这里还特地设有10来间专为他们准备的“夫妻房”。农民工大多远离家乡,他们常年工作在工地,一年只有一次探亲的机会。要让他们安心劳动,缓解思亲之情,重庆一建统一规划了民工宿舍。为满足结婚成家民工的情感需求,就特地设立了“夫妻房”,同在工地做工的夫妻可一起住宿。

一位正在做现场清理的女工告诉笔者:“过去丈夫在外打工,养家糊口,哪里还想到夫妻团聚的事情,想不到前不久老公让我也来工地找点活干,还住进了夫妻房。”说完,她开心地笑了。

在一建的食堂里,我们发现,顿顿有荤有素,饭尽管吃饱,才3元多钱,晚上加班还有夜班饭。在宿舍,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头摆四五张上下铺,被子、枕头都统一配置,还装起了空调,农民工兄弟高兴地说:“吃饭呀,洗澡呀,比家里方便舒服多了。”

广厦重庆一建的农民工代表还要参加公司的工作年会,会后,他们说:“会上听了公司头头儿的讲话,觉得我们企业有生命力,每年工程任务一摞摞地往上长,这么多年来我们春节回家过年,过了年直接来工地上班,不像有的人那样一个地方只能干几天,春节过了回来又到处找工作。公司这样发展我们很高兴。”

来自四川华蓥的42岁的农民工李开云,在广厦重庆一建工地上做了11年的砖粉工了,现在一年收入两万多元。老婆和他在一个工地上,一个月挣千把块钱,一年下来,两口子打工挣得到差不多4万元钱。老李有两个娃儿,大的今年19岁,上高三,马上考大学了。“只要他们考得起大学,我肯定要把他们供出来。以后他们在城里买房子,我当老汉的还要支持支持。”老李接着说,“我和老婆两年前就在公司加入了农民工工会,公司还有个专门资助特困户子女上学的帮困助学基金,有困难的工会会员还可以申请补助,我们当然不用了。”说这话的时候,李开云的脸上写满了笑容。

公司董事长郭向东说,善待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最重要、最基本的是要保障农民工的生存权、生活权和劳动权。防止拖欠工资,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并努力提高工资水平。去年该公司发放民工工资3亿多元,月人均工资1700多元,比当地一般建筑企业高出200元。农民工感慨地说:“公司把我们当主人看,我们就要为公司拚命干!”

这正是广厦重庆一建善待农民工的结果。

组织好农民工,用公司负责人的话说,主要是建立农民工队伍的稳定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定向培训,定向招聘。有组织的、持有上岗证的农民工才可进入;同时,建立起劳务队伍党、工、团组织,为队伍的稳定提供政治基础;还有就是通过多种活动把农民工组织起来,更好凝聚他们。

到位的组织工作,减少了农民工找工作的盲目性,方便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由于组织到位,农民工队伍稳定,公司70%左右的劳务人员保持了长期稳定,最长的已有10多年。

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工会,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农民工老刘夫妻俩已经在广厦重庆一建第三项目工程部做了多年,夫妻俩觉得工地上什么都比较顺心,惟一的遗憾就是不能时常看到上小学的儿子,儿子一天天长大,与父母的感情也一点点地疏远。能不能把小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带在我们身边?老刘带着这个想法咨询了项目工程部的工会主席和党支部书记。书记第二天就查阅了有关文件,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并将有关的程序详细写下来交给他。后来考虑到工地上很多农民工都存在这样的困难,他们就采用黑板报的形式,一问一答,将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公示出来,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下学期,老刘的小孩子就要到城里来上学了。

在公司的施工现场,笔者看到,《民工夜校管理制度》上写着:每周授课两次,每次两个小时;有事请假,不得穿拖鞋、穿短裤进教室……

课堂上老师提问:“什么人不宜高空作业?”民工曹光福回答:“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能高空作业!”老师又问:“搭架子应该注意什么?”另一名民工任照宣答道:“要看基础是否牢固、材料是否结实!”民工们听得有滋有味,时不时有人会意地点点头,对老师的讲解表示认可和赞同。老师讲完后,民工还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

曹光福告诉笔者,他是江津市人,48岁,小学文化。“我们真的很感谢公司,免费让我们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技能,我参加夜校学习4年了。4年来,我先后去了四五个项目部,只要在工地都坚持上课。我原来干的是木工,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在现在的骏逸第一江岸项目施工中,我开始从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了!”

38岁的模板工万桂华接着说:“我们都来自偏远山区,没有文化,起初也没有技能,就是运材料打杂,坚持不懈地参加培训后,掌握了书本知识,现在成了技术工。”

见笔者来采访,小伙子李恒果快人快语,自豪地对笔者说:“在夜校里学的法律知识,让我们知道在社会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懂得了用法律保护自己。比如说有朋友要找工作,我会提醒他要与雇他的公司签劳动合同,万一公司不发工资,他就可以拿合同维护自己的权利了!”

通过夜校学习,变化最大的要数黄德春。他以前是泥工,脾气不好,常与人发生些摩擦,通过夜校法律知识的学习,变得平和了,业务技能也大大提高,现在成了大学城的项目负责人。民工万桂华激动地说:“夜校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技术知识,还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

“工地建到哪里,夜校就办到哪里!工地开工夜校开学,6年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这么做。”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周光伟说,“教育培训好农民工,主要是建立农民工素质的提升机制,并给予他们平等发展的机会。”

来公司多年的四川南充农民工彭立铭,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一个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班组长,现在又从家乡带出200多人,自己创办了设备租赁公司。这种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在该公司有10多人。

农民工管理,历来是建筑企业的一大难题,要么管得过死,没有活力;要么就像放鸭子,一盘散沙。

第六项目工程部经理张里春谈到对农民工的人性化管理,充满感情地说:“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现场工作人员没有戴安全帽,一般的做法,通常是直接罚款。而我先递上一支烟,然后问他,‘这帽子是不是戴着不舒服,是不是太重?’我没有一句责备他的意思,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而且他马上把帽子戴上了。”

夜校培训总结篇7

今年以来,公司党支部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集团党委的要求,紧紧围绕集团“双高”定位、围绕全面提升公司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围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学习,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抓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贯彻落实,全面夯实党支部工作质量,切实推动公司党支部引领公司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公司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建创新工作,先后在公司党支部内部引入了党建创新项目“红色夜校”和“五色课堂”,通过丰富党建工作手段,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红色夜校”荣获“全省国有企业党建强基提质工程创新案例”一等奖。

一、贯彻落实《条例》情况

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我司党支部组织了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全面宣贯,确保全体党员学深悟透、取得实效。

1.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行动。自《条例》下发后,我司党支部迅速部署学习宣贯计划,要求全体领导班子、党员、骨干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通过在“红色夜校”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严格执行《条例》规定。

2、丰富学习形式,注重学习实效。公司党支部除开展了集中对《条例》的学习和研讨外,还组织开展了全体党员参加的《条例》专题图片解读、对照《条例》查找改进自身不足等活动,丰富了学习《条例》的形式,并开展了《条例》知识专题考试,检验全体党员对《条例》的学习和掌握实效。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条例》在公司党支部的学习贯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抓好《条例》的具体落实。为将《条例》精神落实到实处,公司党支部今年开展了以下几方面活动,一是春节前夕慰问了上桥社区困难户,并与上桥社区开展了“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企村联建活动;二是疫情期间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委员与一线员工谈心谈话,稳定职工情绪,组织抗“疫”爱心捐款活动,为员工们提供爱心理发;三是党支部于2020年4月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四是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参观红色基地——南湖革命纪念馆,感受红船精神,并召开了党支部大会,两名预备党员成功转正,另发展预备党员三名;五是开展“同庆建军佳节共叙鱼水深情”社企联动退役军人慰问座谈会。

二、“红色夜校”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2017年7月开始,公司党支部决定开办“红色夜校”,至今已有三年时间,总人次达3026人次。公司党员白天工作很忙,很难全体参加集中学习,“红色夜校”将党员集中学习时间调整到每周四晚上17:30-19:30,这样可以让参加学习的人员覆盖面更广。

1.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公司党支部班子成员精心设计课程,做到课程内容既传达时政形势,又紧密结合公司实际。授课内容涵盖了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安全知识、先进典型等。2019年3月4日,集团副总裁、公司党支部书记史召先为全体党员讲授《知行合一》专题党课,分享如何树立正确的“知”“行”世界观,用正确的“知”指导工作生活,用正确的“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2.课程形式不拘一格

为满足不同党员的学习需求,“红色夜校”课程的形式灵活、方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均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8月中旬开展了全员参与“红色夜校”的活动,积极鼓励非党员、骨干员工参与每周“红色夜校”,号召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授课形式多种多样,“红色夜校”紧紧围绕安全环保的主题,开展安全环保课程20次,学习安全会议和文件精神,“四不放过”分析会,围绕公司安全生产、 “金点子”“持续改进的步伐”等方面充分交流讨论。比如举办了“安全大讲堂”活动,让一线班长走上讲台进行培训授课,把课堂搬到现场装车台、码头、技术加工中心、污水站等作业现场。先后共有13名党员骨干走上了讲堂,开展了10次培训,累计138学时、培训108人次,内容从环保工艺、现场操作安全、私家车的行车安全到家常菜的制作;全员消防大赛等,涉及到各方面,“一岗双职”“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消防员”推动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授课地点也不仅局限于公司,其中组织观看励志影片6部,触动党员灵魂。

3.实践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安全、环保的严峻形势下,公司党支部将党建、安全环保深度融合,始终坚持“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临深渊“的三如精神和””“安全环保 一失万无”的思想观念,把党建工作与安全环保经营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有效解决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为公司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方面,党员通过夜校每周两个小时的扎实学习,使党性不断得到增强,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迅速得以落实,党员在边学边做中争当先锋,工作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助推公司经济稳步发展,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一亿元,2020年上半年也实现了时间过半,产值利润任务完成过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安全环保方面的多达20余节的授课,受公司党员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2019年,公司罐区和码头均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考评,公司近年来未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三、“五色课堂”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2020年7月,公司党支部为进一步丰富党建创新内容,搞活党建创新形式,避免形式单一,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探索开办了“五色课堂”,以更加新颖活泼的方式满足党员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

1.“五色课堂”的组成

“五色课堂”由“红色党史课堂”、“金色收获课堂”、“蓝色廉政课堂”、“绿色安全课堂”和“白色职工课堂”组成。“红色党史课堂”:讲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期间的红色历史;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红色遗址。使全体党员清楚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金色收获课堂”:学习我党最新的理论、政策、方针和路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指导党建等工作与时俱进地深入开展。“蓝色廉政课堂”:深入细致学习党关于廉政建设方面的最新政策规定及正反面典型案例,时刻为全体党员敲响警钟。“绿色安全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教育,通过安全课堂,使职工的安全知识更加丰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绿色的知识通道。“白色职工课堂”:邀请基层党员及职工走上讲台,并参加相关教育培训,使不仅是党员,而且使每名职工通过讲课及听课,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收到效果

通过在红色党史课堂讲授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历史,并现场答题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在金色收获课堂学习《中国制度面对面》,坚定党员职工的制度自信;通过在绿色安全课堂开展安全应急处置案例分析及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提高职工安全应急处置的实际能力;通过在蓝色廉政课堂为党员播放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教育党员牢记前车之鉴,常敲警钟,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在白色课堂与党员职工共同分析“你的工资从哪里来”,教育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连。通过“五色课堂”第一循环的授课,激发了党员职工的参与热情,为党员增强党性、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服务群众注入了内生动力。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党课,党员喜欢学、受触动、见行动、真收益,使党建活动在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中取得实效,把“活”与“严”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底前工作思路

1. 围绕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求, 将在下半年的“红色夜校”中增加更多安全专题课程,因为对化工企业来讲,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不容一丝马虎。

2. 通过“五色课堂”的开展,使党员和职工了解党史,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廉政方面最新要求等,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党员以及普通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综合素质。

3. 严格开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各项活动,通过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公司发展提质增效,凝聚改革发展合力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五、党建工作建议

夜校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培训模式 -01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教育培训是基础。农民教育培训,只有为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 “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1-2]。作为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农广校,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显著优势,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正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辉南县农广校以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进村”为重点,在挖掘、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辉南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快速发展。

1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1农民教育培训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较低,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大力开展与普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大批的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农业人才,才能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更是摆在农广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2农民教育培训已成为劳动者掌握新科学技术并通过培训进行吸收和消化的关键途径

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推广需要农广校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用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武装头脑,更新传统生产观念,提高他们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他们的收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广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近年来,辉南县农广校对农民开展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实施了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几大培训工程,如: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三进村”。这几大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受经费、农民时间、硬件设备等条件所限,培训时间相对较短,以1~4个月的培训居多。这些培训虽然可以使部分农民“有了点文化、懂了点技术,会了点经营”,但是这种肤浅的认识与政策中所隐含的深层次内涵相去甚远。其实质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培养农民自发学习的能力,引导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2创新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1)要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该设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并着力强化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人员的培训。在技术推广与应用、生产管理与经营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影响一般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良好局面。增强农民主动学科技、用科技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来[3]。

(2)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

(3)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培训内容必须符合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实效。

(4)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指导方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田”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生产实践指导,逐渐形成专家与教师、农民三方互动的培训模式。教师将广大农民对于养殖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管理技术、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农产品安全检验、植保技术等相关技术问题予以汇总,然后定期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满足广大农民对种养等技术的需求[4]。

(5)印发技术资料与发放技术光盘相结合。一方面,将专家教授技术讲座刻录成光盘,发至示范村,组织科技培训示范户和辐射户集中播放;另一方面,将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做到村村有技术光盘、户户有技术明白纸。

(6)统一教材和乡土教材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编乡土教材、通俗易懂的实用科技小册子、光盘,并达到“四性一强”,即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专业性,地域性强。使学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农民容易掌握,也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

(7)电波入户与媒体资源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卫星小站,开办媒体专栏,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辉南县农广校通过县电视台《乡音乡情》和广播电台《快乐农家》开办专题培训栏目,将中央校的农业节目送入千家万户。二是通过各乡镇有线电视插转台,村级的“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三是结合农民培训深入基层,利用农广校的电教设备播放农村实用技术,以及中央七台播放的农业科技节目,扩大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8)结合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激发和引导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繁荣农村经济。

3小结

开展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无论在培训内容上还是在培训形式上,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切实符合农民需要、贴近农民生产实际、贴近农民,才能开展得扎实有效,有特色,事半功倍。培训中还要随时捕捉亮点,总结典型经验,不走弯路,确保培训、指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农民培训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农广校的责任,任重道远,要常常办,时时新。

4参考文献

[1] 方喆洙.浅谈县级职业高中、农广中专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J].商情,2009(29):80.

[2] 曾增河.参与式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14.

夜校培训总结篇9

一、年度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20__年度,县下达我办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是:累计转移务工人员稳定在11.23万人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10.96亿元以上,务工纯收入6.49亿元以上。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我办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市场开发、劳务招聘、转移输出、维权保护等工作,截止6月末全县累计转移务工人员110818人(其中有序转移77932人),完成任务数的98.6%;培训农村劳动力__期11594人(其中引导性培训8991人,技能培训2603人)完成任务数的57.9%,培训转移9700人(转移率84%);实现务工工资性总收入6.99亿元,完成任务数的63.7%;工资性净收入3.65亿元,完成任务数的56.2%,务工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精心组织、措施得当,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针对今年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__〕30号),明确了“农业损失劳务补”的工作思路,确保农民增收不徘徊;二是我办把20__年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任务落实到个人,印制了《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关于20__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量化考核的通知》(鲁农人开办字〔20__〕7号),同时与各乡镇工作站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筛选认定了县内外培训能力较强的8家培训机构承担项目培训转移任务;四是在各乡镇继续建立完善信息员制度,加强务工信息、宣传动员力度,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转移。

(二)优化服务,促进转移就业。一是加强劳务市场开发。我办通过考察和劳务洽谈,与江苏金湖县、广东东莞市、山东淄博市、福建惠安县等地信誉好、待遇优、工资高的用工企业签订劳务订单,半年来收集用工岗位近2万个;二是千方百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务工车票。在春运期间团体购票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组织办公室人员到火车站排队购票,另一方面鼓励经报名培训务工人员,自行购票后再到我办领取转移补助,组织外出;三是指派专人全程陪同护送务工人员到厂,并与用工企业对接安置就业,让务工人员在自己满意的岗位上务工就业;四是针对回族民工较多的实际,积极与用工方协商开办单列清真食堂,促进稳定就业。目前已协商新开设清真食堂8家;五是在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了联络点,并挑选1—2个较有组织能力的务工人员作为信息联络员,帮助务工人员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输入地务工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六是与工会、妇联、劳动保障、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联系、并聘请律师事务所为外出民工提供维权服务保障。

(三)多措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成效明显。按照省市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的有关要求,我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密切联系各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1月中旬,我办召集各 乡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分管领导和工作站长召开会议研究20__年劳务输出工作,针对旱情严重、农民增收困难的实情,提出了每乡镇工作站组织有序转移100人以上的工作要求。2月份又相继出台了《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关于抓好二一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鲁农人开办字〔20__〕5号)、《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关于抓好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鲁农人开办字〔20__〕6号),特别提出了在旱情逼人的严峻形势下,全力抓好劳动力的转移输出,以旱涝保收的劳务经济为有益补充,最大限度降低旱灾对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一是精心收集、筛选了多家企业8000余个务工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就业岗位制成招工简章,并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向社会广泛,提高务工信息知晓率;二是发动12个乡镇工作站人员、村组信息员进村入户进行再宣传、再动员;三是组织劳务宣传队到各乡镇进行劳务宣传,帮助农民算对比帐,讲清外出务工的优势和好外,打消农民出门难的顾虑;四是在干旱严重的乡镇举办现场劳务招聘会,把最新用工信息送到农民家门口。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期间已开展劳务现场招聘会29场次,其中,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3场次,邀请10家省外用工企业参与现场招聘,促成4500人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四)精心组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项目进展顺利。此项目为市政府20__年承诺办理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通过向上级争取,我县龙树乡被确定为全市十一个项目实施乡之一。项目实施前,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我办根据该乡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按培训专业编制了培训教材、聘请了培训教师,在充分总结过去两年来务工人员试点夜校培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务工人员夜校培训“十个到位”,结合今年3000人的培训任务,计划开展务工引导性培训9期890人次,开展砌筑工、抿糊工、十字绣工艺培训12期1200人次,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2期200人次,开展旱作高产培训技术培训5期500人次,开展冷凉蔬菜栽培技术培训2期210人次。通过各方努力,项目自4月20日开始实施以来,已培训2462人次(完成任务数3000人次的82%),转移就业1773人,其中,省外转移56人,县内就地就近转移1717人。

(五)加强管理,认真实施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示范基地培训项目。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和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项目为跨年度实施项目。两项目自7月开展实施以来,已基本完成项目任务并取得预期成效。一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完成培训7124人占任务数7000人的101%,转移6537人,其中,省外转移1371人,县外省内转移1096人,县内转移4070人。二是示范基地项目完成培训925人占任务数925人的100%,经培训后获技能证者达90%以上,转移就业912人,其中,省外转移342人,省内转移583人。

(六)贴近需要,结合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集镇建设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在龙树乡开展砌筑、抿糊工培训1200人,为加快龙树集镇建设工程提供娴熟的技术工人;结合鸭子塘工业园区和鸭子塘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用工需求,在桃源回族乡箐门村鸭子塘开展务工引导性培训2期263人,通过培训,208人转移到鸭子塘工业园区中昊龙公司的纺织袋厂就业,55人转移到鸭子塘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免烧砖厂和毛石厂等企业就业。培训转移人员人均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结合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展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培训31人;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龙头山、桃源、乐红等乡镇开展砌筑、抿糊工培训698人;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在小寨、水磨、茨院、龙树等乡镇开展冷凉蔬菜种植、马铃薯试管育苗移栽、樱桃栽培、生猪养殖等技术培训1686人。

(七)认真落实,努力兑现劳务输出工作承诺。今年4月底,我办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承诺:年内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460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1%以上;开展1000人的等级技能培训;在文桃坝区开展培训人;在龙树乡开展培训3000人;到年末,实现年初确定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通过半年来的扎实有效工作,目前,已在旱情较为严重的乐红乡和部份整村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多的乡镇培训贫困劳动力4808人、转移4424人,转移率92%,完成承诺数的100% ;开展等级技能培训2603人,完成承诺数的2倍;在文桃坝区开展砌筑、抿糊等工种培训1260人,为城区开发、昭巧公路建设、工业园区提供1200人的劳务用工,完成承诺数的63%;通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项目支持,已在龙树乡开展务工引导性培训235人,砌筑工595人、抿糊工408人、十字绣工224人、旱粮高产创建技术500人、生猪养殖技术202人、冷凉蔬菜种植技术210人,为龙树乡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物多样性产业发展提供2462人的劳务用工蓄备,完成承诺数的82%。

三、存在困难

一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外出务工人员中普遍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观念陈旧、劳动技能低,多数难以晋升较高层次岗位;二是工作经费不足,为组织动员、宣传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工作带来困难;三是旱灾影响严重,农民增收存在巨大挑战。

夜校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新桂系;学生;国防教育

一、新桂系中学国防教育的历史背景

“中国自甲午之役而后,蕃蓠尽失。门户洞开,沿海军事要地,概为列强侵夺。”为加强国防军事教育,培养国防意识和军事人才已成为各省有识之士的共识。从1896年至1904年,全国先后开办22所陆军学堂。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纮为首的新桂系集团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无自卫能力,不自今日始。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战争,每次都是失败,尤其‘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国无自卫能力,更行暴露无余。”“立国的先决条件,须有自卫的力量。自卫力量的建立,必须全国皆兵。”新桂系对新的世界大战日益迫近的国际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能幸免的。大战暴发时,中国必成为他们的战场。我们若没有自卫的力量,则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都会被外国人占去。所以我们应该赶快设法自卫,以求生存。”

1934年3月新桂系颁布《广西省建设纲领》确定建设方针为:“自治、自给、自卫”的“三自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建设”。新桂系认为,军事建设是其他三项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建设的重心。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霸占沈阳,侵略东三省,偷窥华北,欲灭亡我中国之心已昭然若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新桂系实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的方针,加强对中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力求“使广大民众到了外患紧迫时。个个都能够上战场,执干戈以卫社稷”。

二、新桂系中学国防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为国家战时总动员作准备。新桂系认为:“现代的战争,已由军队的战争变为国民的战争。现代的国防变为国民的国防。战争的目的是为整个国家民族求生存。护卫国家民族的责任,非少数的军队所能负担,应该由国民全体来共同负担才行。所以一遇战争,必须国家总动员。所谓国家总动员,就是不仅军队动员,国民全体都要动员;不独国民全体动员,就是一切物质上的事业也要动员。……国家总动员的意义。就是凡与军事有关的一切人马物质都要动员。”“我们处此大战将要暴发的前夜,在列强压迫之下,欲求国家民族的生存,除了全国准备总动员外,实在没有其它的好办法了。”因此,主张把全体国民组织起来,“平时加以训练,使有军事的常识和技能,遇有战事,才能应付裕如”。广西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便是要使全体总动员,要使同胞一致跑上战场的准备”。

(二)培养军事意识、军事技能和军事人才。新桂系认为:“一切的建设都要以军事为中心。因为有军事才能自卫,能自卫才能建设。如果离开军事而妄谈教育,离开自卫而妄谈建设,那是一种自杀政策。……使学生有军事技能,养成预备将校,培养其军事精神和民族意识,使全体青年纪律化集体化爱国化。”在教育上应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告诉他们,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小孩子也要把爱国的思想灌输给他们,使他们从小到大到老,都爱护国家民族。

新桂系主张让各年级的学生都了解基本的军事常识,让每一个国民都具备基本的军事技能。“广西中等以上学校共有62所,有18000多名青年学生。照计划所定,由初中而高中而大学,每人受8年的军事训练,10年就可以养成6万的将校。以1500人为一团计算,300万壮丁可编为2000团。每团须将校100员,共须将校20万。有了20万将校,就能统率300万壮丁。这些受军训的学生,平时可以各本所学为社会服务。国家有难时,就可大家出来,统率300万健儿,为国效力。”

“对于学生,要实施军事训练,使学生既能够执笔,又能够执枪。遇国家有事时,能够挺身卫国,使敌人见而生畏。”而且,通过军事教育,“要养成民众尊重和援助军人的心理。一方面固要军人本身能够真正做到爱国爱民,一方面也要唤起民众对于爱国军人的认识和同情。”

新桂系在1935年公布的《广西中等以上学校军事训练规程》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目的有明确规定:“军训之目的在使各学生修得军事学术,锻炼身心,养成坚强、刻苦耐劳、智仁勇廉、忠心爱国之青年。达成寓将于学的目的而增进国防实力。”

三、新桂系中学国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国民中学及简师的军事教育。1939年6月广西省政府重新编订《广西国民中学及师范学校青年军训教育纲领》,规定国民中学及简师青年必须参加军事训练。在训练要求上:第一,使学生了解现代军事常识,及修得新兵入伍的一般技能。第二,良好德性的养成。受训学生,在养成其强健体魄,忍苦耐劳,机敏活泼。沉毅、刚强、勇武等品格,使其具备‘寓将於学’之基本条件。在两年期的军事训练中,第一年侧重精神教育及纪律训练;第二年侧重技术训练。在训练内容上:第一学期,“学科”科目有步兵操典摘要、野外勤务摘要、青年军训要旨、陆军军队内务规则、夜间教育摘要、陆军礼节摘要、防空防毒及消防常识、兵制之沿革及兵役法;“术科”有基本教练、地形识别、方位判定、距离测量、夜间演习、敬礼演习、体操。第二学期,“学科”增加陆军惩罚令、夜间教育摘要、陆军礼节摘要、工作教范摘要、各兵种之性能、射击教育;术科加战斗教练、阵中勤务演习、土工作业、射击预行演习等。第三、四学期“学科”增加军队卫生及救急法;“术科”与第二学期同。

(二)高级中学及师范学校的军事教育。1939年5月,广西省政府颁发《广西高级中学及高中师范学校军事训练纲领》规定:为加强学生在校所修得之初步军官所应具备之技能,要懂得现代战争之趋势,养成健全之预备军官,而适应抗战之需要。高级中学及相当年级之学校学生国防教育及军事训练重点,以养成健全之预备军官为目的,第一、二年级侧重于班排战斗教练指挥法,第三年级侧重连级战斗教练指挥法,以期完成初级军官之技能与学术。

(三)中学女生集中军事看护训练。中学女生最初集中于省立南宁女中进行集中军事看护训练,后改在南宁军医学校训练,后又迁至田阳县,最后迁至柳州。1938年7月,广西省颁布《广西中学学生集中军事看护教育班教育纲领》,规定各校女生在未集训前,受军事管理。为使全省高初中及同等学校之女生获得必要之学识与娴熟之技术,女生集中看护教育时,第一学期侧重于初级看护学识之灌输,第二学期则以高级看护学为主,分组作病院实习,俾于结业后得确有执行勤务之能力。转贴于

(四)初中生的军事教育。从(民国)二十年度起,广西省政府于中学组织规程内明白规定,凡初中学生一律参加童军训练,并于各中学设童军训练部,办理童军训练管理事宜。“依照军训章则之规定,初中或同等学校学生,自第一学期起,至第六学期止,每星期施行青年军训练三小时。学科训练之目标,在使学生获得军事常识;术科之目标,在使男生习军事基本诸制及战斗技能。女生获得看护技能。初中学生第六学期结束后,男生须集中至军训队受军事训练半年。在集训期内,每星期除以十二小时补受普通科,如国语、英文、数学、史地等外,其余时间完全授以军事学术科。集训之地点,初分桂林、桂平、柳州、武鸣、北流五处,每区编一军训大队。”后裁撤其他四处改设军训总队于武鸣,将所有应受军训之男生悉集中于武鸣受训。

对已举行毕业会考的初中学生,不管他会考及格与否,都集中在一起,施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的要求就等于当兵一样,大家打赤脚,穿草鞋,每天在操场上操练,等到六个月期满,军训成绩及格后才准毕业,发给毕业文凭。在军训期间,派普通科学的教员教他们补习文化。省政府对他们在军事素质上的期望是至少要能当军士,“其实不只是能当军士,有些是可以当下级军官的”。六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与上面提到的国民中学及简师的军事教育内容基本相同,只是要求较低一些。

四、新桂系学生国防教育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新桂系在实施国防军事教育的过程中,除注重军事教育和训练外,特别注重对广西少数民族青少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给适龄儿童和成年人灌输保家卫国、抗战必胜的思想。使得过去最怕当兵、不关心山外事务的少数民族,纷纷转变观念,积极投身抗日卫国洪流。经过军事教育和训练,广大青年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风,提高了思想认识程度,了解国际形势、国内政治动向和民族危机,基本上实现了“明耻教战”的教育目标,为军队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广西两个月内便装备了4个军48个团奔赴抗日前线,其动员之迅速居全国之冠。广西子弟兵在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的对日重大战役,其作战之顽强为世界所罕见。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说:广西在这次抗战中所贡献的人力物力智力,差不多是各个战场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