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10:23:33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励志影片;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2012年度规划项目 “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下的好莱坞励志影片价值观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120)。

作为一种票房为王的消费艺术,好莱坞电影的创作风格与营销策略始终以市场为核心。同时,美国民族与文化的多元性、多样化,决定了电影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培养并开拓其稳定的受众群体,就必须重视和强调建立一种文化理解。一方面,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反映,应该迎合与满足观众的多元文化取向。另一方面,电影也同时凭借着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话语力量在引导、设置与培养着观众的多元文化审美。

励志电影历来是备受观众青睐的一种好莱坞类型电影,集中地体现了美国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无论是展现历史伟人的成长经历,如《勇敢的心》《甘地传》《巴顿将军》《肯尼迪风云岁月》等,还是平凡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如,《阿甘正传》《风雨哈佛路》《肖申克的救赎》等,主人公不向生活妥协,克服万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精神,总能迎来无数的喝彩与掌声,其票房号召力也无疑拥有巨大潜力。

励志电影更容易建立一种文化理解。一方面,其价值观具有极其明显的普适性。无论观众的民族、出身阶层与文化背景有怎样的差别,他们在励志电影中,总能听到一种共同的声音,获得相通的情感共鸣,发现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励志电影相当于一部通俗易懂,又情趣盎然的成功学教科书,大银幕上的那些形形的榜样人物,及其所经历的曲折离奇的人生,总能给人以一种精神力量,给平凡的生活注入进许多新鲜的元素,激活人们平淡的心灵。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好莱坞励志电影在取材和主题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其多元文化价值观导向,而不仅局限于通过普适性价值观来建立文化理解,消弭文化隔阂。这既是其顺应时代,开拓市场的需要,也同时体现了美国多元文化意识形态在今天的发展与备受重视。本文从多元化的电影取材与平民视角下的多元价值观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好莱坞励志电影中所体现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首先,好莱坞励志电影取材的多元化与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家有很大关系。题材上的不拘一格与角度上的广泛体现了美国移民文化背景下,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与交流的“熔炉”文化。好莱坞的许多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都是美国移民。如,法国的让·雷诺、有着意大利血统的罗伯特·德尼罗、加拿大的詹姆斯·卡梅隆、台湾的李安等。电影作者不可能脱离他所置身其中的历史环境而遗世独立,因而,电影作者的审美观点和艺术企图的存在决不可能是孤立的,民族、阶级以及时代的特点都在其中得到曲折的响应。[1]他们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观均在电影创作中有所体现,进而也塑造了好莱坞电影的多元文化属性。

李安作为一名华裔导演,能够在美国好莱坞电影界,甚至世界影坛广受赞誉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其对多元文化的良好驾驭能力。在他的影片中,不但能够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出这两种文化的互通性与彼此的弥合。他导演的电影《绿巨人》《与魔鬼共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都可视为相对典型的励志电影。在《与魔鬼共骑》中,李安选取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为叙事背景,这是许多导演都选用过的,也是美国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虽然在影片中不乏大的战争场面,但导演的意图却并非向人们再次讲述南北战争,而是展现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几个平凡青年的心灵成长历程。李安以西方人熟知的历史题材为切入点,结合其稳健、从容、细腻的东方风格,展现出这些平凡人追寻生命价值,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同时,李安在影片中,继续了他电影创作的一贯视角,即从东方伦理观念出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性别关系、家庭伦理关系进行刻画与探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从其影片中看到某些新东西,获得新感悟。

其次,从题材上看,在好莱坞励志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异国元素,既体现在对不同风情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展示,也体现在对不同文化内涵的利用与阐释。在《遗愿清单》里,两个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老人,乐观面对即将到来的 “死刑”,开启了快乐的生命终极之旅。观众追随着主人公的脚步,几乎游历了整个世界,英国的巨石阵、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玛哈陵以及非洲维多利亚瀑布等,见到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自然风情与文化传统,简直可以媲美国家地理的风光片。两人过世后,被葬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山顶,终于实现了“欣赏最壮丽的风景”这最后一个愿望。亲情、梦想、生死等人生的恒久话题,与这些情景交融于一起,令人震撼和反思。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才会发现生命中有许多值得尝试的事物。因此,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大胆地将理想付诸于行动,才不会给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

詹妮弗·余执导的电影《功夫熊猫2》中,创作者在视听语言中出现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营造出浓郁的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感。如,各路中国的功夫文化、江湖侠客文化、尊师重道的观念以及各种视觉元素符号等。在主题的诠释上,电影更是涉及了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心境如水,无欲则刚。熊猫阿宝正是凭借着对这一思想的领悟,抚平了痛失亲人的伤痛与愤怒,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孔雀王爷。可见,好莱坞励志电影的多样化取材,鲜明的体现出其多元文化价值观。

最后,好莱坞电影题材的多元化是美国大众文化多元发展的一个映射。美国移民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多元大众文化曾经是一种既定的社会文化状态。但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社会得到广泛重视,并活跃起来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表明人们正有意识、自觉地将多元文化价值观推动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从前相比,文化多元主义更加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与平等性,而反对传统的文化“熔炉”概念,即用美国文化狭隘地把美国人归结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并按此同化外来移民, 抹煞、剥夺其他族裔文化的存在和价值。[2]恰在20世纪的60年代左右,传统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走入了瓶颈。这给许多新人导演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他们不但接受过系统的电影理论教育,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同时对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具有高度的敏感意识。这些新锐导演取材广泛,大胆创新。不但为好莱坞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于推动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一时期开始,好莱坞励志电影也更倾向于生活化的平民的视角,对不同族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普通人给予广泛的关注。电影作为传播媒介本身也推动和参与了多元文化的塑造。

多元化的平民视角是近年来好莱坞励志电影的又一个显著特色。无论何种题材,何种表现形式的美国电影都重视人的故事性和人情味,都能拨动大多数人的感情之弦,表现人性的普遍认同和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3]

首先,在许多励志电影中,导演会将时代更迭与个体奋斗历程联系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的文化变迁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对抗、交融与并行发展。如,《阿甘正传》中,导演用一个小人物带领着观众回顾了美国几十年的历史变换。阿甘奔跑着走过美国战后的60年代,摇滚乐、性解放、民权运动、女权运动、越南战争等,展现了个体生命与时代环境的休戚相关,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也展现了个体在动荡社会中的顽强生命力与精神力。人们能从这些画面中看到时代与生活的变迁,看到自己的生命状态,看到自己的希望与失望、奋斗与妥协、成功与失败。大时代与小人物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影片强大的艺术张力,使电影获得了非一般的审美价值。

其次,平民视角的好莱坞励志电影对其他族裔文化的关注,也体现出其多元文化价值观。李安于2012年执导的励志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是属于这一创作倾向的典型。影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印度少年在一片之中的227天传奇历险生活,却并未单纯地去描述和刻画一个少年在海上的艰难求生之路及其战胜困难的智慧与强大的精神意志。导演在影片开始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谈论的问题。纯真的派不但信仰自己民族的印度教,也同时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几种宗教事实上都具有绝对的排外性。但在派的身上,它们不但地位均等,还能够共存共融。正如李安所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则规模很大的、信仰的寓言”。

事实上,不但这几种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美国主流文化中,崇尚自由的个人主义是与传统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两相对立的。但李安却巧妙地实现了这些元素的融合。因为很显然,电影中派的信仰已经超越了传统宗教上的概念。在派的眼里,不同民族的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这些信仰都具有摧人向善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坚定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正途。因此,精神的信仰与物质的生存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理解世界、追寻自我、建构良性的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也正是因此,派才能够在潜伏着种种险境的大海之上超越自我,战胜厄运,为自己赢得生存机会的。因此,派的生命与那些传统美国影片中的孤胆英雄,那些有着雄壮身躯和浓厚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主人公相比,显然更加厚重、丰富与耐人寻味。

最后,好莱坞励志电影对社会非主流群体给予关注,并展现他们的价值观与美国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磨合与交融,也体现出其多元文化价值观。如由杰茜·尼尔森影片《我是山姆》向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智障父亲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而付出的艰辛。电影并未着力去表现山姆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员的生活困境,也没有以怜悯与同情去渲染影片氛围,而是充满了温暖的力量。山姆虽然智商还不及自己7岁的女儿,但内心却有着执著的爱和对生活的坚持。他不但在工作上认真、出色,能够自食其力,还有着一些与他同样生命有缺陷的好朋友。山姆对女儿的爱与对目标的执著,甚至感动和教育了精明强干的女律师丽塔,令其一改自私自利的品性,转向对家庭和亲情的重新审视之中。山姆用自己的行动向主流社会发起挑战,争取到了自己爱的权利,也向人们证明了其爱的能力。

综上所述,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业,同时具有商业性、大众性与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励志影片作为其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集中体现了美国大众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变化倾向。它不但传播,也参与了美国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徐婷.李安电影美学风格的确立与表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07).

[2] 余志,森包秋.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6).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2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一

最新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在热映中,《中国合伙人》电影的背景是在大时代即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人物是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青春励志故事。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个年轻的人的分别为邓超、黄晓明、佟大为。一个香港导演与三个内地实力演员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通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个实力演员又因一个女人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大戏《甄嬛传》中熹贵妃的扮演者孙俪。有人曾这样总结过,她虽然没有现身影片任何画面,却是《中国合伙人》背后的女人。黄晓明+孙俪=新上海滩,佟大为+孙俪=玉观音,邓超+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霸气的女人。而这个不仅霸气而又成功的女人后的男人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将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典型的人物:土鳖、海龟、愤青。这样三个人物身上有着他们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质,而即使是不一样的人物,但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会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而我们拥有为梦想而执着而奋斗而坚持的勇气和动力都一样。

小编也特别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寻梦想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否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共鸣的地方,是否也会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还没有观后电影《中国合伙人》,那你可以通过大家对《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先感受一个电影《中国合伙人》带给大家的触动与思考。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二

看完《焦裕禄》,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纷飞,黄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书记拉车,几人推车,车上装着救济粮,寒风挟着雪片打在人们的脸上。河南民歌《共产党是咱好领头》响起,为这一行人的爱民行为拼命地吼唱着。破土房的门被推开,焦裕禄出现在门口。屋里的一对老夫妇,老头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惊诧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焦裕禄来到炕前,坐在老头身边:“大爷,您的病咋样呀?快过年了,我们给您送点粮食和钱来,您们先用着。”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强睁开昏花的老眼,看着焦裕禄:“你,你是谁呀?”焦裕禄拉着他的手:“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胡子颤动着,泪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顺着焦裕禄的头上往下摸索,帽子、围脖、棉衣:“感谢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这样的好儿子!”那粗犷的民歌配合着画面将电影推上高潮。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焦裕禄同志不愧是共产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儿子,他是为兰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电影结束后,一位女观众泣不成声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禄同志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这次“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中,自己要不断去增强焦裕禄同志这种为人民服务埋头苦干,永不知倦的责任感。过去有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不计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为党的工作中去。

“红日照天下,涌现振奇人。尽管病魔缠绕;奋起棒千钧。甘愿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鳖,倒海索奇珍。兰考焦裕禄,耿耿铁精神。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借问津梁何处?万事认真实践,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当时郭沫若写的一曲《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将焦裕禄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翔实地传诵了出来。焦裕禄用他的热血,在兰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办公室干部,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燃烧自己!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记在脑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儿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同志已离我们远去,但从他的一生中学到的,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人民的好儿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三

曾经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启一道窗。”开始还略带点疑惑,但渐渐地明了了。

这星期四,我们观看了影片《隐形的翅膀》,片中的主人公志华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坚强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

15岁,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无忧无虑似蓝天下自由飞翔的风筝,可厄运却往往依附在美好之后……为了去取附在高压电杆上“落群”的风筝,志华失去了她的双臂。妈妈不住的叹息,志华的情绪也一天天的暴躁。

我想:双翅才能翔天宇,单翅也难高飞啊!何况失去双臂。

当然,一时失去双臂,谁也受不了。不能自己穿衣,洗漱;不能骑脚踏车;也不能再……放风筝了。她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冰冷的河水总敌不过温暖的亲情,在父母的鼓励下,志华又重拾了勇气和信心,决定去学校读书。可学校又为她设置了一道难题——写字。于是志华尝试用脚写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被学校破格录取了。

志华的成功已是奇迹,可她仍不满足,她想和正常人一样。她也学骑车,虽然跌倒了几百次;她也学缝线,虽然会刺痛脚趾;她还学打字,学一切正常人会的。我亲耳听见她对班主任说:“我要考大学!”,我亲眼看见她在电脑上打:“我要飞翔。”

这一切,她都做到了。

命运的安排,志华被一位知名的教练看好,并招进了国家残疾人队里,面对这个机会,志华欣然接受,但却执意要学游泳,因为她要保护妈妈。训练是艰苦的,她却没有退步,高考时,虽然分数过了线,但她报的医科大学却不能录取她,原因又是残疾。更可悲的是,妈妈因为这个打击,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双肩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她挺住了,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志华迅速跳入水中,向前游,脑海中仍不断浮现出和妈妈的回忆,那是多么甜美啊,可现在妈妈不在了,她只能把这股伤痛化作前进的力量,最后,夺得了冠军。台下的我也忍不住拍手,这是多么的感人啊!

志华的事迹也发起了我们的深思,她是残疾人,却拥有这一份拼搏精神,而我们都是健全人,却总是停滞不前。也许我们认为电影都是骗人的,但生活中的身残志坚的人难道会少吗?你一定读过《海伦?凯勒》吧,还有霍金的传奇故事,你一定也会为之一怔,感叹他们的事迹悲惨。但如果你没有实际的感动,你才是真正的可悲。

拼搏,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拼搏,绝对不会成功!相信自己能行,就要永不言弃,美好正在向你招手。

空中的风筝,正在自由飞翔,它在向梦想飞翔!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四

当某一天,睁开惺忪睡眼,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不属于自己的公堂对决,面对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员丑恶狰狞的嘴脸。挣扎中,芳华逝去,流年已改,在监狱的铁栏杆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记录着匆匆流逝在鬓边的时光,你会怅然吗?

银行家安迪,却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时光所结成的厚茧中,冲破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天空,从肉虫横行的饭菜,到19年来从石灰质高墙破茧而出的新生;从借用一刻闲暇满足内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泞破烂的半公里下水道终于在管口鱼跃而出的身影,无不镌刻着19年来的彷徨和内心独白。他冲破了高墙禁地,重获自由与新生;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阴暗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说:“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的,那是你的。”曾经,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铲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狈为奸的第三者,但他没有。他战胜了自己,放弃了谋杀的念头。他明白,是他过分他专注于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亲手酿成了这般悲惨的过错。他把那丧心病狂般的期望,换作对妻子倾注更多的爱。这种内在的渴望唤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触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让他学会了理解和信任。然而,却因一种时间上的巧合背负上19年来的重任和永远无法赎清的罪孽,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所幸的是,在这世界阴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丝光明曙光的召唤。他仍为狱中其他还拥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负着重大使命的青年们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拨款重建图书馆,用阑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阴霾逐渐侵蚀的心灵所搭砌成的一道散发出万丈光芒的心墙。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同样,安迪在狱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难之交也朝向着曾经的允诺和自己罪行的赎过而不断奋斗。他用那在乱世之间不断磨砺出的成熟而厚实的心窥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假释审核员的内心:“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他看破了世间悲欢离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着一番内心的独白。终于,在40年的辄返中重获新生。面对喧嚣的尘世间变迁的万物,却霎那间无所适从。但他放弃了老布那般轻视生命的想法,朝着昔日许下的愿望永不停息的奔驰而去。终于,安迪和瑞德两个老朋友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与当一片满载着希望的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无论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永远是最值得回味的。因为拥有愿望,拥有梦想,一切都值得永远珍藏。

画面在黑色的边衬下悄然消逝,演员表在黑白间轮回。思绪淡出淡起,回到现实。恰逢考试后的失意与落寞,然而正是这部欧美励志大片,用那阑珊篝火唤醒了我那尘封在不可饶恕的细小差错中的心绪,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与晦暗。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战性的挑衅下孤注一掷,朝着现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冲刺呢?尽管结局是未知的,或许会不尽人意,但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边境,与朋友相见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的蓝。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奋每一颗摆渡浪子的心。

是的,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但它可以唤醒一颗被晦暗侵蚀的心,用阑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径,那就是——希望。

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五

昨天,我们红心团队组织看电影《建党伟业》。

说道看电影,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的话说的。一直以来就很喜欢看电影,当然很少看国产的所谓“大片”。原因复杂,总的来说就是觉得国产电影不管是在剧情、表现手法、演员演技、特技等方面我都不是很赞同。国产电影不管是导演、编剧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的视角,还是表达目地的方式都没有西方导演那么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整部电影要连贯,一层扣一层。有些国产电影有时候你看半天要不就是不知道在看什么,要不就是早猜到电影的结局了,看后完全没有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战争、革命、疾病、爱情、和平等等。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在开机前后都抄的异常火热,但是直到6月15日公映也没去看过。但是这次看完后还是给了我些许欣慰,也有许多的感想。

整部电影《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__年的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生、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这次观影,也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我们党实在何种环境建立起来并承担起拯救被西方凌辱、压迫的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的责任。19__年到1921年这十年,或许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短短的十年,我们伟大的党终于诞生了!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因为中国长期被西方列强瓜分和欺辱的惨痛教训,警醒了国人,“靠洋人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全面爆发,激发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勇气和热情!“声讨国贼”、“救我中华”的呐喊声,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难抑。整部影片让我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那是的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一条拯救处于危亡边缘的中国道路,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式在这个时候,我们党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承担起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那个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90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过370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红心团队的一员,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牢记我们的党史,时刻怀抱理想,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心灵捕手》;内心世界;内心独白

一、引言

美国励志电影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十分细腻,从人物的动作到神态再到对白,都将人物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不同的励志影片从人物心灵和内心独白的角度体现人生的曲折经历,也鼓舞此类人群重新找回生活中的自我。本文以电影《心灵捕手》为例,对美国励志电影中的人物内心进行解读。

二、美国励志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励志电影简介――以《心灵捕手》为例

《心灵捕手》是由美国著名导演格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执导的一部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出生在马萨诸塞州首府的一个贫困区里,他出生之后就被自己的父亲抛弃。在成长的过程中,他饱受养父的辱骂和折磨,而且亲眼看到母亲和弟弟被折磨的过程,总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寂寞和凄凉的。主人公性格内向、心思灵敏,但是横行无忌、叛逆不羁,生活中,他在大学当清洁工赚钱,但是却多次解答了蓝波教授出的难题,远近闻名,目的是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相碰撞,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感。此时此刻,影片对主人公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体现出美国励志电影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动态。

同时,数学家又很欣赏这个没有接受过教育而又充满智慧的主人公,担心人才流失,他想满足主人公内心的需求,想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为主人公设计好自己眼中的成功之路。之后,教授对主人公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结果却差强人意,主人公还是很内向,无奈之下教授找到了主人公的挚友,在其朋友的帮助之下,逐渐地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主人公打开心扉,展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在电影《心灵捕手》中,无论是对教授心理的描写,还是对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刻画,都格外吸引观众的注意。

《心灵捕手》是作者自己创作出来的结晶。同时他也是演员出身,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重点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这部励志电影达到更高境界。影片在对人物内心刻画的同时,采用了传统的描绘方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部励志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电影节中荣获众多奖项,同时这部励志电影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人们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赞扬。

(二)电影《心灵捕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毋庸置疑,这部励志电影的看点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尤其是对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解读。在青少年时期,主人公饱受折磨与苦难,造成了他内向的性格特点,不敢与外界接触,他担心再一次受到伤害。所以,在生活中表现出“令人讨厌”的样子,就像教授与他谈话那样,一直逃避着与人沟通。影片中另一个人物正是看见了主人公悲惨的处境,所以在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不断地尝试与主人公沟通、交流,试图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打开主人公的心灵之窗。

在影片对主人公内心描写的情节中,多次展现了与他的朋友之间的沟通,这也为以后两人成为挚友做铺垫,层层递进;同时这几次描写也是主人公改变自我的重要环节,对主人公以后的生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这方面来看,教授和那位与主人公朝夕相处的朋友成为主人公的恩人,从内心的角度解决了根本问题。

主人公与他的挚友在第一次交谈时,观众能感觉到主人公寂寞和悲惨的内心世界。他的朋友也抓住这一点,没有刻意地去触碰主人公的伤疤,他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主人公从心灵上有所感触。这一次交谈的意义格外重要,在影片中,这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让主人公掌握主动权,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对主人公内心的刻画及治疗不是单一的,让主人公内心的苦闷能够诉说出来,得到世人的同情。这种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让观众感觉到一种独特感,让观众更好地解读励志电影中的人物内心。

影片中,两人的第二次见面交谈更为直接,这也可以说是第二次开导,地点选择在湖边的垂柳下。开始的时候,主人公并没有说话,从他的神态可以看出其表面坚强但内心脆弱,但是他的挚友却采用极其温和的言语来触动主人公的内心,以达到心灵上的接触。这些对人物内心的描写,都能简单明了地体现出人物性格的特点。在两人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台词:“即使你了然入怀地评论世界级的作品,但是没有亲身体会到作品中真正的世界;即使你提出并讨论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不能充斥着你内心的世界;即使你能自由自在地对某些战争发表看法,但是没有去亲身参与到战争当中;即使你引用古诗词来表达你内心的感受,但是你没有创作出如此富有蕴含的诗词,没有感受到世人当时内心的困境。”再加上最后一句话:“如果不是评论自己,研究自己是谁;那么就会信任,就希望能够在一起共事。”主人公的朋友打开了自己心房,真心诚意地向主人公表述了自己的想法,想和主人公交朋友,但是这样直接的举动让内向的主人公感到惊讶,在人生的道路上首次有人看透了自己的内心,让主人公感到格外震惊,也开始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感,想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些细节的描绘,从内心的角度诠释了美国励志电影对内心的刻画成为一种特点。

第三次可以说是具有转折性的会面,表面看似平静,但对人物内心描绘也恰到好处,有些波涛翻滚之势。简单的对话之后变得异常平静,在平静的世界中两人相互对视,静静等待着另一方提出话题。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场景早已在主人公挚友的计划之中,以无言胜有言,让主人公感觉到十分不自在,目的是让主人公打破这样的尴尬氛围,让主人公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苦衷,所以主人公的挚友选择了沉默。

在此之后的交流中,两个人都把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展现给对方,渐渐地聊一些人生方面的话题,彼此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的挚友从生活细节小事入手,在生活中与主人公寻找共同的爱好,在一起生活、谈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主人公的内心,影响了主人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交谈中,其好友得知主人公另一大弱点,就是爱情方面,但是他的好友并没有刻意地去表达同情,而是在主人公即将表达出来的那一刻,让两人的对话戛然而止。这个时机恰好打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主人公意识防线最薄弱的时候,进行心灵上的碰撞。

第五次也让两个人的内心交流达到了极点,他的挚友抓住这一次机会,想要从根本上消除主人公的自卑心理,使他内心达到极限程度,进而使他寂寞悲惨的内心世界得以解放,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电影《心灵捕手》中,在两个人交流第一个转折点的时候,他的挚友在不断地与他尝试着心灵上接触,并且直接地提出一些让主人公敏感的问题,刺激主人公,让主人公发泄自己内心的感情。内心脆弱而又寂寞的主人公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但是被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困住,让他内心充满了恐惧,在强烈的压力之下,他不得不寻找一个挚友,帮助自己走出这样的困境,与主人公达到心灵上的碰撞。最终两个人都卸下了各自的包袱,面对更真实的自我。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无论是对非主角内心的描写,还是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内心变化的刻画,都充分地体现出美国励志电影中人物内心曲折变化的特点,在经历漫长的内心徘徊后,在人生路上体现自我价值。

三、探析美国励志电影中人物的内心独白

在美国所有的励志电影中,人物内心的独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又能烘托当时的氛围。以电影《心灵捕手》为例,其真正体现出来的是人物与人物之间内心的交流,不同的人生经历影响着以后的发展方向。在电影中将原本的外貌描写转化为对人物内心独白的刻画,表达出每个人内心的感情。

(一)独白中体现出来的孤寂生活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对主人公台词的设计也包括了对他内心独白的还原,既寂寞又伤感。“我们生活在社会海洋之中的时候,有一部分时间我们处在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对人生进行思考,在感叹的同时,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并不全面,没有真正读懂自己的朋友,也可能没有读懂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印象最为深刻,即便是在几十年之后,当你在想起自己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时,也会感慨万千,也许那正是改变你自己命运的时期。与此同时,这段时期塑造了你的性格特点并影响着以后的发展方向,逐渐在交际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在电影《心灵捕手》中,主人公自幼就饱受折磨,可以说是在黑暗的世界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即使有聪明的头脑、过人的反应能力,但是因其没有与外界接触过,他的过人天赋并没有人知晓。在这种黑暗环境下成长的主人公,他的性格以及对外界的看法都受到了影响,他横行无忌,并对现实生活充满了恐惧,甚至影响了他对“爱”的理解。影片中对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评价恰到好处:“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在其他一切事物抛弃自己之前,先让自己远离这些事物,这样的他就不会因被抛弃而感到烦恼。”

在严重的心理障碍面前,他的挚友让他感受到了世界给予他的爱,让他重新找回了存在感,让他内心所有的苦衷得以释放。从内心的独白中发现,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让他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最终取得了不朽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渴望有人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真正地理解自己,并且不再承受沉重的压力。

影片中体现出来的主人公独白,可以从和他挚友的数次交流中得以体现。在初始阶段,他不希望与社会接触,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那一段黑暗的人生经历,每当朋友问起他那段伤心往事的时候,他都显现出强烈的抵抗情绪,所以他宁愿在社会中展现出横行无忌的一面,让人们远离他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在外表上看起来十分凶恶,表现出让人厌恶的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别人忘记了主人公在多重压力之下的那种对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软弱、自卑的情感。在对主人公内心独白描写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想要挣脱阴影的想法,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去故意地逃避对某些话题的讨论。主人公面对生活的这种态度,让他看起来很坚强,但是他的内心却异常脆弱,轻轻地触动就可能使主人公彻底崩溃。

(二)独白中体现出来的内心世界

在主人公挚友的生活中,他被人们称作“白衣天使”,他机智过人,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技巧,耐心地和主人公进行交谈,在最后让主人公找回了自我,树立了新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努力奋斗。在对主人公进行开导的过程中,这位挚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他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经验不断影响主人公。与此同时,他也摆脱了爱情对他的折磨,让他踏上了自己的旅途,去适应全新的生活。这些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描写,都体现了励志电影独特的魅力,让观众感慨颇多。

在影片中,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层含义就是沉重心灵。被妻子抛弃就是沉重的开始,顽固的内心就是要遮掩这份沉重,让他得到心灵上的解脱才是最好的心灵独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遵守自己的观点和准则,积极面对生活,并在生活中汲取营养。

四、结语

电影《心灵捕手》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惟妙惟肖,让观众透过影片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影片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影片对于内心独白的描写也是恰到好处,展现出别致的姿态。总之,电影《心灵捕手》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令人赞叹不已,进而体现出美国励志电影对人物内心细腻的刻画。

[参考文献]

[1] 李阳.励志主题的英文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J].电影评介,2015(06).

[2] 朱琳.解析励志电影《勇敢的心》[J].电影文学,2014(21).

[3] 石赫,石.电影《一球成名》中的励志情怀和主题解读[J].电影文学,2014(23).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4

一、小成本电影

小成本电影被俗称为“小片”,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多的是与大片相对应的一个概念。“1000万元(投资)以下是小成本,1000万元到8000万元之间是中成本,8000万元以上是大成本。”因此小成本和大成本,即小片和大片之间区别的主要指标在于影片制作、发行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但同时资金又不仅仅是它们区别的惟一指标,小成本电影是指由于投资规模小而形成的小题材、小人物、小明星、小制作特点的电影,而大片是指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大阵容、大制作、大宣传的影片。《海角七号》一片的投资只有5000万新台币,所以它被界定在小成本电影的范畴。

小成本电影与大片的竞争与对抗一直是影视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也是从国内到国外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它们分别在电影产业链中占有一定的位置,起到各自的作用。小成本电影与大片竞荣共存是电影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要。“一个国家的健全的电影结构中,高中低成本都应该有,实际上在好莱坞全面占领市场的大形势下,世界各国主要是发展中小成本电影”,“一个国家电影的丰富和文明程度……银幕上的个体生命价值,其实更充分的表达是在这部分电影里的(中小成本影片)”。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也曾强调:金字塔结构是合理的回报结构,要有上亿的大片,也要有大量的小成本电影作为基础。小成本电影在一个国家电影产业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影视界人士的重视。

近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就逐渐形成小成本电影与大片竞争并存的局面,既不缺少那些投资过亿,从导演、演员、场面到道具、服装、音乐都是顶级一流的豪华巨片,也不缺少整个电影从拍摄到发行只有几百万资金,默默无闻但同样能体现导演真诚与个性风格的小成本影片。事实证明,市场既需要像《英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赤壁》《梅兰芳》等这样的大片,同时也需要像《海角七号》这样的小片,它们分别适应了不同层次观众的观影需求。同时由于近几年的一些大片忽视影片故事内容的讲述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登峰造极而引起观众的反感,出现放映前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式宣传赚足了观众眼球,上映后却出现叫座声与叫骂声共存的现象。反而一些小制作由于导演风格鲜明、情节生动、贴近观众,更能赢得观众的好评。曾有论者就以《片之大・大片之小》。为题探讨了当前影视界存在的这种投资与影片质量不成正比的现象。2006年,一部《疯狂的石头》借由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对方言的成功运用以及电影鲜明的幽默喜剧风格,最终靠着300万的投资赢得了3000万的票房佳绩,放映之后,好评不断,也让观众在一夜之间记住了导演宁浩的名字。紧随其后《鸡犬不宁》《好奇害死猫》《落叶归根》《梦想照进现实》《李米的猜想》《即日启程》等,也都是关注小人物、贴近现实的现实主义影片,放映后在观众中都获得较好评价。其中《李米的猜想》,4天时间就获得800万元的票房,并最终实现1400万的总票房。事实证明,小成本影片凭着数量上的优势和风格上与大众现实生活的贴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期待。

同时,小成本电影制作也是当下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电影业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电影发展趋势。在国际上,面临金融危机的挑战,习惯于大制作的好莱坞也由以往的被称为“烧钱”式的极尽豪华电脑特技转向尽量压缩影片投入,靠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来打动人心,越来越多的优秀小成本电影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只有15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大获全胜,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在内的8项大奖悉收囊内的事实似乎也预示了小成本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良好发展前景。

因此, 《海角七号》的小成本制作,可以说是符合整个电影市场发展规律以及当下世界经济现状的一次有效尝试。当然,它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最重要的还在于它鲜明的关注现实、描写小人物、贴近百姓生活、真实感强的特点。这些都符合小成本电影的特征,导演的真诚与艺术水准也使它与《疯狂的石头》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起成为小成本电影中的上乘之作。首先,影片再现了台南恒春小镇和垦丁海滩的优美风光以及小镇的风土人情,它既使台湾本土观众感觉亲切,同时又向世界成功地推出并宣传了台湾。其次,影片以一群小人物为主人公,揭示出他们生存的艰辛与精神的疲惫,体现出关怀底层平民的鲜明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时通过他们生存的挣扎揭示出台湾社会的一些现存问题,体现出导演关注民生,关注发展的深沉忧患意识。再次,影片大量起用非职业演员和一些小影星,自身经历与影片人物经历的相似性使他们的演出更倾向于本色演出,从而使影片获得贴近民众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再是,影片的叙事结构采用60年前的爱情故事与现在时的爱情故事平行讲述,使两条线索既相互呼应,又彼此参照与对比,起到丰富影片内容的作用。最后,是影片对一些电影元素的成功运用。如对七封情书的朗读贯穿故事情节始终,使影片获得鲜明的感伤抒情性风格。如对音乐手段的成功运用,台湾当红歌星范逸臣和被称为“地球上最温柔的歌声”的日本知名歌手中孝介在影片中的倾情出演与献唱都是影片吸引人气的重要元素。另外还有影片中对国语、闽南语、客家话、甚至日语、英语的运用体现出台湾是个复杂而相互融合的社会,还有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等等。

二、励志电影

从主题上来考察,《海角七号》属于典型的励志电影。电影明线描述了一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两首歌曲,于是代班邮差阿嘉、小米酒业务推销员马拉桑、机车行黑手水蛙、原住民警察劳马父子、老邮差茂伯、正读国小为教堂弹琴的小女孩大大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被称为“破铜烂铁”的乐团。最终,乐团经历了成员个性间的摩擦和艰难训练后,终于使演唱取得成功。暗线则是由60年前日籍男教师的七封情书而引出的一段跨国之恋。明线中各个人物最终的成功,包括在音乐梦想上的成功和爱情的成功与暗线中日籍男教师与台湾当地女孩友子的未能实现而刻骨铭心的悲剧爱情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影片表达出新时代与旧时代对比的主题。

影片中的每一个小人物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与出路辛苦打拼,每一个人都面临自己的难题,都在人生的旅途中充满疲惫与无言的焦虑。由范逸臣饰演的男主角阿嘉,原本是一个怀抱着音乐梦想在台北奋斗打拼的乐手,奋斗15年后,愤怒地摔碎吉他回到故乡恒春小镇。一开始心情郁闷,无所事事,总是同继父对抗。偶然机会下得以代替茂伯送信,却总是将信件随手丢到房间角落里。后来成为乐团吉他手兼主唱后,仍旧觉得抑郁不得志,不仅不专心练习,反而总是同乐团监督友子发生冲突。而友子是日本的一个过气模特儿,被公司丢在台湾负责处理演唱会的各项事宜。先是专业的乐团被当地七拼八凑的蹩脚乐团替代,继而是排演过程中与乐团成员间的冲突,事业上的不顺加上远离祖国的孤独使她经常处于委屈、愤怒、抑郁的状态之中。还有因为经济发展小镇总是留不住年轻人而忧虑、愤怒的“代表”,会弹月琴的被奉为“国宝”的老邮差茂伯,壮心不已,总是为传统乐器不为现代人重视而愤愤不平,在修车行当黑手却暗恋老板娘的水蛙;热情、勤恳见人就推销他的小米酒的制造商马拉桑;容易冲动事业感情均受挫的交警劳马,以及唱诗班钢琴伴奏却个性叛逆的大大。每一个人都面临人生的不如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希望在乐团的演奏中唱出自己的声音。就是这样的一个奇怪的组合,最终却取得演唱的非凡成功,既通过相互配合演绎了团体的力量,又通过演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阿嘉和友子更是通过演唱会实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怀抱梦想却看不清前行的曙光,那是影片中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经历到的人生低谷,而电影却通过光明的结局使我们感到心情振奋、信心倍增。它不仅鼓舞了台湾人民的斗志,也让所有的观众体会到人生的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海角七号》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应该说是影片的故事设置巧妙地契合了金融风暴时代背景下人类内心的普遍性焦虑,并且通过励志故事(阿嘉的励志、友子的励志、恒春小镇的励志和所有小人物的励志)的讲述,将这种焦虑进行了有效的化解,就像导演魏德圣所说的:“是台湾民众又找到了一个感情宣泄的出口。”它使在困境中迷茫的现代人看到前行的曙光与未来的方向,更是因为它的出现为陷入发展困境中的台湾电影带来一丝新生的曙光。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5

最近看了威尔史密斯的获奖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一直都知道这是一部励志电影,也一直没时间去看,看完后我才知道,这部电影能教会我们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电影!以下是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亲子、励志,这样用于定性的字眼放在这部电影上其实是多余的;努力、奋斗、幸福,这样的过程放在这部电影里其实也是多余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一部成功的电影也许并不需要一个万众瞩目的新奇题材,回归于生活,最真实的生活也许也是最高的艺术了。这部挣扎在贫困底线里的励志亲情电影来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发我们对生活诸多情绪的共鸣。

梦想;不管在什么时候突然来临,其实都不算太晚。只要我们还有气力去追逐;于是我们也有了实现梦想的祈望。这部电影里对于梦想的定义显然是浅显而直白。史密斯饰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开着法拉利跑车的男人,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羡慕的并不是名贵跑车或者体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们发自于内心深处幸福的笑脸。

幸福。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称得上是幸福呢。美国的《独立宣言》规定了每个公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许,正是因为幸福总是遥不可及,所以必须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个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语的时候;也许,所有的人都会想到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可以说,这部电影其实一点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动。励志并不那么刻意,煽情得不做作,在细节处理上细腻而温情;这也许是这部电影让人喜欢的原因。

奔跑;不停地飞奔。这是符合一个活在繁忙都市里成绩一般的推销人员的日常生活场景的。为了什么而奔波;什么样的生活节奏才称得上奔波呢。像克里斯;为了赶上那一班公车,为了赶下一个商务会面,为了这一个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须赶在其他人前面去排队进入收容所……这也许是生活在美国最底层的人们无奈而艰辛的奔波。为了保住一份工作;然后养子糊口、房租、国税、吃饭和一瓦遮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家可归的父子留连在地铁站上的长椅上相顾无言。玩一个并不好玩的游戏,想像着周围凶险的环境以及可怕的猛兽,找一个山洞,父子俩相互依靠着取暖睡觉。当然,地铁站里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带着儿子躺在用卫生纸铺在厕所里的地板上蜷缩着。一个男人的泪水;纵然这个男人已经两鬓斑白,这个场景依旧让人感动。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自己五岁儿子的愧疚、责任、年介中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以及对幸福最热切的渴望。捂着儿子的耳朵不让他听到外面喧嚣的拍打着门的声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护儿子的表现。电影在描绘克里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的同时,这种父子间的亲子交流则成了精神财富的积蓄。史密斯的儿子贾登?史密斯(Jaden Smith)给这部恶俗的励志电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亲情,小史密斯饰演克里斯的儿子克里斯托弗,而贾登的本色出演完成了这部电影煽情却不让人反感的所有细节。可能是由于是和儿子对戏,以顾家出名的威尔?史密斯演来格外真情流露,他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的励志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多少次曾经想到这个词;当一个男人处于他的这种境况的时候,多少人会绝望呢。诉求无门,求助无路,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而放弃或者继续努力。

也许,没有得来的艰辛;也不会在得来之后知足而感恩。

当克里斯最终得到那份年薪80万美元的股票经纪的工作里喜极而泣,走进熙熙攘攘的街头对着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时,当他带着儿子走在繁华的住宅区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时;物质的财富也许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幸福,他和儿子在这段艰难时光里的相依为命也许才是他最大的财富。

不再对儿子愧疚,不再对生活失望,不再只经历挫败。《独立宣言》规定了所有美国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它却不曾对所谓幸福下一个定义。也许,是不是因为幸福的含义过于广泛而且抽象呢。然而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幸福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所谓幸福,也许是当我们对着我们深爱的那些人们时;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我所能给的最好的一切,不论是贫困或者富足。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500字(二)

我看了《当幸福来敲门》。看完电影简介,内心颇为不以为然,不就是讲一个美国男人奋斗成功的电影吗,历来美国电影宣传的都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一部电影也难免落入俗套,内心颇有大不敬之意。于是,边玩电脑,边用余光扫一两眼电视画面,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却深深被演员真情的演绎,情节的温馨曲折,人物的真实可敬而打动,于是,关上了电脑,安静地坐在电视机前,随着人物的经历而悲喜。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加德纳,他是一名普通的扫描仪的推销员,推销员的微薄收入,使他厌倦了这份职业,于是,加德纳决定放弃这份职业,.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投入到奉献颇高却也回报不斐的股票行业。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顺利,在求职的过程中,他经历了种种打击:妻子不能忍受这种拮据的生活,离家出走;房主因为加德纳不能付房租,把他扫地出门;无家可归的加德纳带着儿子以厕所为家,以收留所为家……加德纳所过的生活,每一天都那么令人感到无望,伤感。但是,在打击面前,仅仅五岁的儿子却让这份心酸的经历弥漫了浓浓的温馨。在父亲动荡的生活面前,五岁的儿子表现出来的是可爱、天真、服从、埋怨、懂事、快乐、满足、开心……在重重打击面前,儿子的表现让观众动容。当然,故事的结局以加德纳的功成名就而告终。

喜欢这部电影,固然因为剧情,更因为演员对剧情的精彩演绎。加德纳的饰演者威尔·史密斯和剧中的小主人公本来就是一对父子,生活中的他们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电影中父子情深让观众尽收眼底。泪水,贯穿电影始终,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中国的古训,但是加德纳并没有掩饰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在他落泪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到真实、具有生活气息,对主人公也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钦佩之意。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 《卡特教练》;叙事;精神;内涵

在众多电影题材中,励志题材的运动影片激发了无数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希冀,已经成为世界影坛难以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众多励志影片中,2005年由托马斯・卡特根据美国加州高中篮球教练肯・卡特真实故事改编的励志运动电影《卡特教练》,改变了全世界观众对于传统好莱坞运动影片的固有认识。电影《卡特教练》一改传统的好莱坞个人英雄式叙事模式,讲述了黑人篮球教练卡特采用离经叛道的执教理念带领着垫底球队不仅取得了竞技上的成功,也指引着队员寻找到人生的方向。

一、电影《卡特教练》的叙事分析

(一)反英雄式的叙事模式

电影《卡特教练》中没有沿用传统好莱坞励志电影中固定的叙事模式,没有刻意安排在影片情节最艰难或最关键时刻出现英雄式的人物来力挽狂澜,也没有让卡特教练带领团队在受挫后重新异军突起。影片《卡特教练》将矛盾对抗双方升华到了意识形态的抽象范围内,没有选择外部的矛盾势力或者对抗性的力量。在影片中,卡特教练所执教的团队在重要的比赛中没有像传统好莱坞电影那样逆转取胜,而是以一分之差惜败,观众没有等到卡特教练化腐朽为神奇,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影片在叙述篮球队成长的情景中,没有像传统好莱坞励志影片那样将卡特教练设定为类似队员心灵引路者的温暖或温情的角色,而是将其刻画成铁血,甚至有点固执的形象。例如,在影片中最重要的比赛前,他固执地取消了比赛,让主力球员坐冷板凳,甚至关闭球馆、以辞职相逼。在对卡特的叙述刻画中,电影摒弃了英雄式的赞美或者赞扬,时刻让他充满着争议。这种反英雄式的叙事风格,让影片摆脱了传统好莱坞过度依赖个体的情节模式,也让电影中的人物具有更加多面性的性格成分,为观众展示了更加真实的人性或人生,也让观众在观影中感受到故事带来的五味杂陈,就像影片中的比赛一样,有胜利也必然有失败,同样让人回味无穷。

(二)多元深层叙事主题

电影《卡特教练》没有完全限制在体育、对抗、励志等常见的好莱坞叙事主题范围内,而是在这一主线的基础上,辅以教育、文化、种族主义等副线主题,让这一励志影片隐约中显现着更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卡特教练》将多元化的叙事主题凝聚在一起,但是其中最明显的叙事主题之一当属黑人自我身份的追寻。纵观传统好莱坞励志影片,大都反映了主人公们在艰难的情景中经过奋斗,最终反败为胜。而且传统的好莱坞励志电影中主人公们多以白人为主,黑人相对较少,而《卡特教练》却将黑人文化刻意地置于传统好莱坞励志电影常见的胜利主义背景中,从而完美地展示了黑人如何成功寻找到自我身份。影片《卡特教练》中,同样身为黑人的教练卡特总是向黑人队员克鲁斯问道:“你心里的恐惧是什么?”卡特作为电影中篮球队员的引路人,通过不断的提问引导着黑人球员思考和看待黑人内心的恐惧。影片《卡特教练》让观众,尤其黑人观众认识到他们害怕和白人竞争,害怕在竞争中失败,因为美国社会并没有赋予克鲁斯等黑人太多的权利,黑人们自身也惧怕去改变这种现实。卡特教练在引领着球员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也在让黑人们面对社会对黑人消极的定义,让球员们正视他们的肤色和权利,虽然这是个极为曲折漫长甚至痛苦的过程。影片中,克鲁斯和卡特教练都在这种黑人身份的追寻中经历过离队、归队,最终都实现了凤凰涅,认识到黑人们一直以来难以认识到的弱点和模糊的身份定义。可以说,电影在励志的大主题下,以更深刻的主题含义让美国人认识到:黑人并不是所谓的天生,黑人之所以不自信是缘于其狭隘偏执的自我认同及对竞争的恐惧。只要黑人能够战胜内心的恐惧,拥有强烈的主体性及自我存在感,必能发现他们的价值,找回自己应有的身份。从这点上来说,电影《卡特教练》在叙事主题上超越了常见的好莱坞励志影片。

(三)严肃的叙事风格

电影《卡特教练》一反好莱坞大众影片的传统,没有将故事的娱乐性作为叙事的主要风格,而是在保持娱乐性的基础上,将艺术性、教育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更加严肃综合的叙事风格。好莱坞传统励志影片的叙事风格一般将娱乐元素放在影片的核心地位,让电影的商业性成为大众艺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但是电影《卡特教练》没有完全遵循这种模式,同时也没有完全遵循说教式,而是在娱乐的大框架结构下,以矛盾冲突的计划展示着艺术性和教育性。原有的诙谐、轻松、幽默元素在影片中只是偶尔出现,让观众在教练、队员、家长、学校的冲突中得到短暂的放松。另外,电影《卡特教练》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在叙事风格上更多地倾向于写实。电影将生活化的校园情景予以影像化的处理,个性化地营造出自然、真实的影视感觉,既能完整地描述出主要角色的戏剧化冲突,也能启迪观众对内在事件的思考。电影没有正襟危坐般进行说教式的生硬灌输,而是充分尊重了观众对审美的感受,只是以引动和幽默作为外在点缀,让整个故事既不脱离大众审美,也没有丧失主流电影的内涵,从而让电影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和票房。

二、电影《卡特教练》的精神诠释

虽然电影《卡特教练》的主题是围绕着一位黑人教练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故事内容,但是在运动电影的表象下,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励志精神,鼓舞着各个阶层的观众,去直面困难,超越自我。

(一)拼搏精神的诠释

电影《卡特教练》中,教练卡特以篮球比赛为角色们提供了精神沟通的天地,让他们在比赛中逐渐克服了肤色、阶层的阻碍,建立起了友谊。电影中很多篮球队成员都曾彷徨无助,但是最终在不断的磨合中,他们建立起了尊重,认识到只有拼搏才能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并获得理想的结果。电影中,球队并没有获得最后的冠军,但是让每个观众都充分认识到重在参与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拼搏,而精神意义的拼搏比结果更加重要。电影让观众明白只要是全力的拼搏便足以让自己成为成功者,如同影片中最后关头,球队明知无法取胜但仍在坚持,尽管最终以一分败北,但电影中每一个角色的表现完全配得上胜利。电影将拼搏的意义没有局限于结果,而是将拼搏精神定义为努力过程中的付出,赢或者成功只是拼搏精神的表象,却不能代表其实质。影片真正诠释的拼搏精神是超越自我,这与传统的好莱坞励志影片有所不同。传统好莱坞励志影片对于成功的评价或认识长期处于一个误区,认为只有胜利才是最有价值的拼搏。而影片中卡特教练和队员却真切地阐释出拼搏精神的本质并不是超越对手,而是超越自己,无论结果胜利与否。同时电影也让现代观众明白拼搏精神需要卡特教练等外在的刺激,假设篮球队没有遇到卡特,他们则很难真正地发挥出其拼搏精神。另外电影也通过其他非主要角色如凯尼恩・斯通、凯拉等人物彰显出拼搏精神不应该局限于比赛场上,而应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如在影片中,凯尼恩・斯通这个明星球员得知女友凯拉怀孕的消息后,必须在大学、梦想和家庭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要么生下孩子,放弃大学和梦想,要么追求梦想,放弃女友和孩子。但是在电影中,卡特教练让斯通认识到孩子和梦想的重要性,他毅然而然地选择生下孩子并同时追求自己的梦想,在饥寒窘迫中坚持着对于梦想的执著,最终获得了成功。此时,电影让观众明白生活中也需要拼搏精神,不向眼前的困难屈服,不软弱才能激发每个人身上真正的动力,达到人生的理想巅峰。

(二)坚持自我的精神诠释

电影《卡特教练》讲述的是在黑人教练卡特的带领下,一个垫底球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卡特的指导下,这个黑人球队不仅打进决赛,而且队中的黑人逐渐找到了自己身份的定位,直面自己的肤色,敢于坚持自我并最终有6名黑人走入大学。电影《卡特教练》在励志的精神下,让观众充分体会到追求自我身份及坚持自我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坚持追求才能像黑人球队一样走出种族和肤色的困惑与麻木。影片中,导演托马斯刻意选择了里奇蒙这所以黑人为主的学校,在这个学校中绝大多数的黑人难以完成学业,还有一部分人会因为吸毒、贩毒、帮派而被送进大牢。这个复杂的学校是美国黑人的社会缩影,反映了整个黑人社会的生存窘境。就像影片中卡亚的表姐19岁就有了孩子,要么走上黑道像克鲁斯的哥哥一样被人追杀;要么一辈子过着穷困的生活。每个黑人角色在影片伊始都迷失了自我,甚至白人对其歧视也不以为然,整个生活现状都是麻木的。但是随着卡特教练的到来,随着他一步步对黑人自我身份的灌输,队员不再对白人的侮辱无动于衷,逐渐摆脱了白人强加于他们身上的侮辱,开始变得有生气。卡特教练开始用铁血的训练帮助黑人们改造自己,影片中最具特点的就是卡特用俯卧撑和自杀训练为球员立下了规矩,让黑人球员逐渐认识到自己和白人一样必须遵守规则,慢慢地在筋疲力尽的训练中养成了良好的举止,开始形成自我身份的雏形。影片中卡特教练为了让黑人球员坚持学习,冒天下之大不韪取消比赛,即使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也一直坚持着自我,以实际行动阐释着坚持自我的决心和力量。影片中卡特教练作为黑人,在承受非议和责难时,宁可辞职也毫不妥协,最终换来了黑人球员的成功。影片以卡特的坚持自我充分地让观众和黑人球员们认识到了坚持自我的意义。最终黑人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训练和学习习惯,开始直面社会的黑暗,以内心的自我意志抗衡着外界的压力和诋毁,形成了坚定的意志力。尤其在电影《卡特教练》的高潮处,卡特带领球队与弗朗西斯科高中的球队会师决赛,尽管里奇蒙中学最终以一分败北,但是此时导演却打破了传统好莱坞励志电影的惯例,以一场失败的决赛让电影发展到了高潮。此时电影导演托马斯没有让卡特教练和球员们表现出遗憾,而是让黑人球员们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因为他们战胜了内心作为黑人的自卑和对失败的恐惧,由一个个单纯的黑人球员变成了一个个伟大的斗士。当黑人球员们大声呼唤他们的家乡时,他们已经完全寻找到了自我,真正地承认了自己作为黑人的价值,也实现了对黑人身份及种族的完全认同,从此再也不会对自己黑人的肤色和种族感到彷徨和困惑。影片最后,卡特执教的球队中,有6位成员考入大学,其中5人获得奖学金,这些人的成功诠释了追寻自我、坚持自我的精神价值和意义。影片让观众认识到黑人或者任何人都不应存有狭隘偏执的民族观、肤色观,而应该和卡特教练一样,清醒地认识自我和自己的定位,才能在主流社会中构建自我及自我民族身份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珍惜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价值观。所以电影《卡特教练》真正地诠释了自我价值及自我精神的重要性,也为好莱坞传统励志电影增加了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思考,让影片获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认可。

总之,电影《卡特教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励志电影,它以独特的叙事和精神诠释让影片充满更多的艺术价值。可以说,电影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朴素地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让观众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经受了精神的洗礼,同时电影本身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超越了好莱坞传统励志电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辜伟.电影《铁血教练》中的体育拼搏精神探析[J].短篇小说,2013(05).

[2] 朱少雄.电影《铁血教练》的拼搏精神探析[J].芒种,2014(05).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7

我愿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广西工学院物流091班团日活动总结

第一部分:活动简介

团日活动就是以团支部为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于德智发展的活动,其活动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团日活动的现实意义是团结支部成员,并扩大支部影响力,加强支部与社会的联系,提升成员的整体素质。好的团日活动可以让成员体验乐趣的同时收获一定社会认可,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

同时,开展团日活动的过程,也是支部的组织优化的过程。如何将活动开展的有趣而有意义,是团支书的重要责任,也是每个团干部所应担负的责任。

1。活动主题:敲开梦想之门

2。活动形式:组织同学看励志电影:lt;lt;当幸福来敲门gt;gt;

3。参与者: 物流09级专业全体同学

4。参加人数:本次活动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参与,除个别有选修课或其它特殊原因外,基本都到齐了。

5。人员分工:

活动主持: 1人

教室申请: 1人

写黑板字: 2人

电影播放: 1人

物品购买: 2人

相片拍摄: 1人

食品发放: 4人

教室清理: 4人

6。活动开始与结束时间

12月17号班委讨论展开何种形式活动

12月18进行活动的策划

12月19号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团日活动,并对活策提出合理建议。

12月20号成功申请到多媒体教室

12月20号晚7:30—9:30活动顺利正常进行。

7。活动地点:广西工学院五东303

第二部分:活动成效

1、预期目标:组织本次团日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1)。提高班级人员分工合作的能力和效力。

2)促进同学们之间的情感和学识交流

3)激发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梦想,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4)让同学们认识到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实现梦想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5)弘扬我们党的艰苦奋斗,艰苦卓绝,迎难而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2、实际成效:

在看活动进行过程中同学们专心地看影片,完全被影片里面精彩的情节所吸引了,在感慨主人公命运的崎岖之中,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处境,自己正处在一个充满梦想时代,同时也更加深刻体会到支撑梦想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在观后感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们的勇跃发言,各表自己的看法与梦想,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本次活动确为一次极有意义的活动,也是一次极成功的活动,所有的预期目标基本都得以实现。

3、活动最有特色的部分

看影片之后的观后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通过对影片的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分享,在增进友谊的同时更能释放同学们对人生梦想的渴望和对自己未来的路的坚定。

第三部分:活动感想

1、活动中的成功亮点

1)影片的选择:本次活动播放的是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该片获得20xx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2)在影片的欣赏过程中,教室非常之安静。同学们都能够专心致志地观看电影。

3)影片欣赏完之后,大家敞开心怀,积极地发表自己对影片的看法,自己对人生梦想的认识。 2、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看电影过程中是关了灯的,所以拍出的照片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因此在拍照的过程中有时有必要开下灯进现现场记录。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8

昨天,我看了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电影中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每天奔波,靠卖骨密度扫描仪为生。在他的一次机遇下,克里斯·加德纳得到了一个成为证票经纪人的实习机会。但他必须无薪工作六个月,最后还要从其他19人中胜出,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雪上加霜。这时,他的妻子因为不能忍受穷苦的生活离开了他,克里斯·加德纳和儿子也因为交不起房租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作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途中他受到了很多挫折,但是他争分夺秒,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成功,被录用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主人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的责任感、他的执着和他的机智等等。

主人公对他的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做不了什么事;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应该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会一直企图告诉你,你将跟他们一样一事无成;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努力去实现它。"这不仅是他对自己儿子的鼓励,也是他对自己的鼓励。如果你有自己的梦想就不可以放弃,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但是想得到这个感觉很不容易。有人拼命的挣钱就是为了幸福,有人拼命的购物也是为了因为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主意到而已。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550字(二)

昨晚看过了一部美国励志篇《当幸福来敲门》,感触颇多。我们每个人只有经历了一些磨难后,才懂得什么是幸福。篇中克里斯经历了人生最困难的阶段。从一步一步的磨难中最后走向成功。影片也成了美国叫好叫座的励志篇。可能励志篇都有一个共同故事情节,都是主人翁经过崎岖的人生历程最终走向成功。可如果不是这样的结果那能算是励志篇吗?

《当幸福来敲门》克里斯。加德纳了一个医疗器械,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医疗器械推销员的工作,每天就是拎着扫描仪穿梭于街头,四处去推销。可推销工作并不是那么顺畅。他每天出门,但每天都会空着钱囊回家。他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妻子在工厂工作一天要干16个小时,日子过得比较困苦,常常受到房租、车子罚款、税金等各种经济压力。

克里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做股票经纪人的一群人工作都得很开心,他决心要成为股票经纪人。可他只有高中学历且没有任何经验,即使是交了申请表也是遥遥无期。于是他主动出击去找那个考官希望能达成心愿。而正是他的努力使自己如愿以偿。他得到了面试的机会。面试通过后,他也没收入。妻子看着他无法从困境中走出,离开了他。对他来说又是一个考验。他决定独自和儿子一起生活。而此时他在股票经纪公司6个月实习期间没有任何收入,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带儿子进收容所。尽管是这样挫折一个接一个,困难接踵而至,他都没放弃,他追求成功和幸福的信念不变。凭着这份执着,他拼命工作,努力把握每一次机会,真诚对待他的顾客,最终他迎来了幸福的曙光。

整个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奔跑,有很多次奔跑的场景。克里斯看到被别人偷走的仪器时在奔跑;他为了不付出租车费再奔跑;他为了得到面试机会在奔跑;他为了去收容所提前排队在奔跑。奔跑在我们生活中也会有,为了挤上公车,为了快速到达某一个地点。而当克里斯为了生计在奔跑时,我们想到了更多地辛酸以及他为了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影片正是用这种奔跑的这一主观动作,表现了人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永不屈服的精神。我们同样会遇到困难、挫折,我们是否能正确对待,我们又是否在面对这一切时,能平静地想办法,能主动出击来打败困难呢?如果能做到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影片留给我还有一个最深的印象是克里斯的眼泪。当他和儿子从出租房被赶出来的时候,他领着儿子想找个能安身的地方。他的朋友拒绝了他。于是他们来到了地铁站。他想出一个故事哄着儿子接受面临的困难。于是他们进到一间公厕,在接二连三的撞击声中度过了一晚。克里斯哭了,他不是为遇到了这样的困难而哭。而是让儿子和他一起受苦,让他难过觉得对不起儿子。这一点让人觉得他是位仁慈可敬的父亲。对待儿子他的亲情是那样的浓烈和深厚。另一个场景就是他被录用为正式的股票经纪人后,他喜极而泣,想到与他分享这个幸福时刻的人就是他的儿子,也能感受到他是多么爱他的儿子。

看到这些场景我们不禁潸然泪下。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从一个个细微之处都能感受到力量,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力量。我们想成功,我们想成为勇者,而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支撑吗?所以,当一切来临时,我们已不再恐慌。因为我们觉得这世界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的信念,如果信念对,意志坚定做什么都会成功。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550字(三)

最近在课上观看了根据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Gardner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起初听到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以为是爱情片,观看之后,发现原来是一部励志篇电影,在这部片子中感悟到了很多。

影片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克里斯积极向上、奋发拼搏,最终从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变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公司的员工的经过。面对命运的坎坷、面对生存的艰难以及面对生活的那份态度,那份淡定、从容、执着所深深震撼。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投资专家。然而,面对生活的困苦,妻子决然的离开了他。他的忧伤与无助一次次刺疼了我,生活在煎熬着他,看着房东因为他交不起房租而愤然将他和他儿子的东西丢在房外,而他却只能带着疲惫的心,拖着心爱儿子,开始流浪,四处找寻住所。当父子两人在公共卫生间的角落依偎着,有人想近来方便之时,而他用脚抵着,反锁着门,不敢出声,痛苦伤心的泪水顺腮而下时,我一阵心酸!生活,为何要如此折磨这样一个努力着的人。一方面他要努力通过没有薪水的6个月实习期;一方面他要卖医疗仪器借此糊口;一方面他要保护好儿子的幼小心灵。付出了艰辛,总会有收获的。克里斯最终得到了幸福,当老板告诉克里斯·加纳正式加入公司时,他眼中充满了泪水。克里斯·加纳冲到托儿所与儿子深情相拥。他觉得自己不再对儿子愧疚,不再对生活失望,不再只经历挫败。终于苦尽甘来了!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 《地球上的星星》;因材施教;教育使命

一、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情节简介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片中的主人公伊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在众人眼里,他是个另类的角色,永远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作业本里是无休止的红圈圈,考试卷上是一成不变的零分。在他眼里的字母都在舞蹈,总是被同龄人与老师嘲笑,甚至被驱除学校,父母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却没有料想带给他的是更大的打击,在他的内心,不仅被同学、老师遗弃,更被深爱的家人遗弃。伊桑用心去感受生命中的一切,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袋子,里面装的是他拾来的小玩意。他那双另类的眼睛,发现事物、感受事物独特的眼神却不被人发现,包括深爱着他的母亲。母亲认为已经给了孩子她能给的一切,给了他衣食无忧,每天给他辅导功课,全身心投入,甚至抱怨没有回报。在寄宿学校中,起先遭遇和以往一样,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智力有问题,应该去特殊的学校。从他那双无助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彷徨与恐惧。当一个美术课代课老师带着优美的笛声出现时,希望的音符响起,同时也是改变伊桑命运的始端。

在整部电影中有几个关键角色,首先说伊桑,伊桑从开始带着童真般的眼神到充满恐惧与害怕的眼神,再到重拾自信笑容的绽放,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伊桑爱家人,当父亲骗他说再也不回来时的伤心,当看见父亲回家时的喜悦,都能看出伊桑爱自己的家人。伊桑不能被同龄人理解,同龄的孩子在户外玩耍,让他捡球,因为他分不清楚方向与远近,把球投到了另一个方向,遭到了孩子们的耻笑甚至发生了争执。在他的内心里,不能被外人理解,他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有了逃课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感知他在试图逃离那个世界,但他愿意回到他的港湾――家中。当父亲决定把他送到寄宿学校时,他的心彻底碎了,他认为自己已经被遗弃。直至一次周末因为哥哥有比赛,父母不能来实现每周看他一次的诺言时,他彻底失望了,完全没有了自信,甚至在自己深爱的绘画课上,什么都不愿意画。

再说,父亲这个角色,他给予了家庭富足的物质生活,他很努力地工作,但对于孩子只是一味看待成绩的好坏,大儿子的懂事与乖张赢得他的喜爱,对待伊桑管教态度的粗暴,令观者心寒。在一次大儿子的棒球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味追求结果第一的教育态度。当他叹气的时候丝毫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再谈到母亲,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印度式贤妻良母,一段具有印度特点的歌舞场面划过镜头时,能看到母亲的能干与贤惠,把握时间的精准,家里的父亲、两个儿子在生活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港湾。但那场伊桑与邻居的孩子发生争执的戏也说明了,母亲只是一味心疼自己的孩子,并不了解他,也不懂得怎么去爱他。伊桑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执,本是事出有因,但父亲的责打,母亲虽然心痛,却没有给孩子自己解释的机会。

最后说到老师,细心的代课老师发现了特别的他,翻看了他的所有练习本和试卷,通过他的观察他认为伊桑有阅读障碍,同时这个孩子自信心受到了重创。他来到伊桑家家访,发现了伊桑的绘画天赋,还发现了伊桑内心世界的凄凉――“被家人遗弃的孩子”一本伊桑自己画的手翻书。他感受到了心酸,他希望自己能给这个孩子光明与自信。老师用心接触已经没有自信的伊桑,一步步让他接受自己。他告诉孩子,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这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小时候都有过阅读障碍的经历。并且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和他一样,这是让孩子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与愿意亲近他的第一步。老师从他擅长的画画入手,在一次课程上伊桑用他的小袋子里的宝贝做了一架在水里会开动的“飞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掌声。在老师的帮助下,伊桑渐渐学会了认字、写字、读字,也学会了穿衣系鞋带。老师请求校长在学期结束前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绘画比赛,在这次比赛上,伊桑击败了所有人获得了第一名,这也正是老师帮助伊桑重拾自信的华彩之笔。

这部电影有着印度电影一贯传奇性质的题材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片中用年轻老师见“在遗忘角落”孩子那双痛心的双眼,唤醒观者应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感受孩子。并告诫着教育者们天才可能就从你手边溜走,对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不要轻言否定。

二、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给观者的指引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最感人的是一个分界点,电影的前半段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几乎无救的孩子,家长的失望,学校的放弃,同龄孩子的耻笑,主人公自己都已经认定他被遗弃,“与众不同”,和同龄孩子格格不入的时候,一个代课老师的出现,发现他不开心,希望让他开心,帮助他成长,找寻自己。去他家里家访,试图劝导家长找到孩子无法阅读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用心,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有阅读障碍,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真正帮助他,让他找回自我,找回自信。

观者一定对一句话不陌生:“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在这句话的背后,包含着一个信息:学生难教。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网络信息发达,学生抗拒诱惑的能力以及得到信息的便捷性,甚至各个家庭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家庭的离婚率逐年上升与家庭的贫富差距等一系列在教育背后的种种客观因素,都给教书育人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与压力。在“师者”的教育一生中,相信都会碰到各种类型,形形的学生,也不乏曾经出现过相片中伊桑这种特殊的孩子,试问是否能做到片中这位年轻的教师这样,不随大流放弃他,认定其无救了,而是真的走进他的心里,洞察他的心声,唤醒他。

影片中这位拯救伊桑的代课老师有两个亮点,第一,当他发现伊桑的与众不同时,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认为是一个教育的负担。他不仅没有放弃,还积极找寻拯救他的办法。他认真阅读问题学生的练习本,发现他不像其他老师想象的那样:总是开小差,不认真学习,不努力,而是他有阅读障碍。当他试图走进伊桑心里改变他时,遭到了同行的嘲笑,但他依然坚持。当他来到伊桑家里时发现伊桑的绘画超能力。并从伊桑的绘本中读懂了他那颗孤独的心。作为老师他觉得痛心,更坚定了拯救孩子的信念。为了给这个孩子重拾自信,他试图说服校长进行绘画比赛。绘画比赛时伊桑迟迟不出现,他的紧张与担忧,伊桑出现后他的喜悦与幸福。这一切,用电影的手法拍摄出来,似乎正契合了主题。

同样电影中讲述的故事放到现实生活中,当读着你所做的教学改革遭到同行的斥责时还能坚持吗?因此,片中的教师是伟大的,这个片段同样可以激励着勇于创新改革的教育者们。在电影中的结局是美好的,老师的眼光是独到的,发现了孩子的光环,并且成功地将他拯救。现实是残酷的,有很多“师者”也很努力工作,在呕心沥血教育着孩子们,但不一定每一个都会有个美好的结局,这部影片可以给这样的“师者”以鼓励,激励他们享受教育孩子的过程,永远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亮点第二,这位独特的老师的出场,打破常规,一声清脆的笛声响起,伴着他的出场,他教给孩子们的不是生搬硬套地给东西画像,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作画,让孩子有一个遐想的空间。这也从一个侧面抨击了填鸭式教育,讽刺了只重视结果、成绩教育方式的狭隘。正是因为在分数至上的空气当中,有这样一位另类的“师者”,才提供了发现伊桑、改变伊桑的可能。

三、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对家长而言,片中伊桑的父母,在众人的眼里也是一对称职的父母,父亲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质保证,勤奋地工作,母亲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没有外出工作,但却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照料好一家的饮食生活,辅导孩子功课。在他们的眼里却有很多父母的通病,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一切行动听指挥,好好学习才是本分,好好学习的惟一评价标准则是成绩至上。没有意识到,孩子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可以保持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评价孩子的方式很多,不能在学习一个方面将孩子否定,应该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辅助,人生上的指引,而不是将自己的思维强加于他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如果为人父母都轻言放弃,谁来拯救这些只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孩子们,给他们美丽的人生。

其次,对教育者们的教育意义。第一,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届一届学生迎来送走,里面的孩子形形,客观地说,问题学生也会不断出现,问题学生的问题各有不同,真正的问题孩子比起大多较正常思维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并且关爱的方式与方法还需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作为老师能否在忙碌的家庭生活、工作压力中抽身对这些问题孩子多加关注。在倍加关注的前提下,是否有成效,作为教育者,能否摆正心态,重过程,不断调整教育引导的方式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变化,如果出现结果不如意的情况,能否不因挫败而灰心。这些显然没有影片中那样的华美,但很客观。影片给了教育者信心与激励。也是一首教育者优美的赞歌。第二,作为教育者,观看影片后,是否试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作为老师,能不能视野开阔,不要将成绩至上、分数至上的思想,从根源上带给孩子们,不轻易否定一个孩子,真正发现他们的优点,做一个健康的引导者。

再次,对孩子的励志。《地球上的星星》从孩子这个角度来观看,不乏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电影。片中的伊桑属于众人眼里无可争议的后进学生,并且被打击,甚至被遗弃,完全没有自信。目前在很多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家当中,成绩至上是难以避免的一个局面,类似于伊桑这种情况的孩子比比皆是,只是反抗的表现不一样,有出格行为的,也有像伊桑这样不言不语的。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最适合的一个方向,但不一定是应试的学习与考试。由于外界给予成绩后进者的压力,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除了学习以外的一切又都被视为不务正业,他们更怯于研究。所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能很好地给予这个群体的孩子以激励,激励他们找寻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其人生价值。

总之,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给予观者娱乐的同时,给予了不同观众不同的观看价值。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在这里成人观者无论是为人父母的还是教育者们都应该思考是成绩至上,还是教会孩子懂得生活,发现自我更有价值与意义。同时唤醒为人父母去欣赏自己的孩子,唤醒教育者们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唤醒因成绩欠佳常遭责骂的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方向,把自己做好。

[参考文献]

[1] 李洁,胡娟.电影《3 Idiots》给观者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1(24).

[2] 周贤群.励志电影《自闭历程》解析[J].电影文学,2011(11).

观看励志电影活动总结篇10

很多优秀影视的对白如:“男人可以没钱,可以没势,但不可以没志。”“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去捍卫它。”“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等等,这些语言加上演员的表情比学校教师的教育更能让学生铭记。在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会知道很多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儿童励志电影,这些电影可能影响了他的一生。这说明影视教育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将优秀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一直是我们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尝试,学生在对优秀影片的赏析和不自觉的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影响和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一、精心准备,建立影视资料库

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影视资料,如网上能下载的和在影像店能买到的,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如:由中国教育部、广电总局、文化部共同组成的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推荐给全国中小学生的100部优秀影片。我们按所给片名寻找得多少是多少,并也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少年儿童题材分门别类。并注明哪是历史革命教育片,哪是励志教育片,哪是感恩教育片……

二、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播放不同题材的影片

每年九月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们这时可以利用集体上课或星期六晚上(我校是寄宿式学校,很多学生周末不回家)给学生看《世上只有妈妈好》《背着爸爸去上学》《孝女彩金》等,这些影视作品传递了人性的、情感的正能量;而构成这种能量的,是感天动地的孝顺,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以及不屈不挠的坚强。十月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时给学生看《》《开国大典》《南征北战》《钱学森》《孔繁森》等让学生懂得祖国江山来之不易,怎样才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用什么来报答我们的祖国……每年的四月到六月学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理想教育,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阿甘正传》《美丽人生》,看广东电视台录制的《追梦,在路上》等等。让学生知道生活的美好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途径,励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结合所播放的影视对应开展一些活动

在开展孝道和感恩教育后可以让学生写信给父母亲,让学生把最想讲的一句话告诉父母亲……期末对学生进行“你对所播放电影哪句话最深刻?”总结活动。像“男人可以没钱,可以没势,但不可以没志。”“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去捍卫它。”“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就是学生总结出来的经典对白,这些话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四、优秀影视作品引入中学健康教育课取得的一些成效

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大屏幕平板电脑,这给优秀影视作品引入中学健康教育课带来了方便。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和学习环境优越,但我们总觉得他们不那么认真学习,吃不了苦,我们经常对孩子们教育说以前我们生活怎么怎么苦,学习怎么怎么刻苦,但效果甚微。而用一些影视拿来给他们看,他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影视音影的共同作用,使他们如身临其境,经历深刻。教育的结果比我们教师单独的说更有说服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很多优秀电影引入课堂,学生在对优秀影片的赏析和不自觉的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影响和教育。如今,我仍然记得与同学们一起观看《阿甘正传》《美丽人生》《音乐之声》《暖春》《忠犬八公的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背着爸爸去上学》《当幸福来敲门》《宝莲灯》《美丽的大脚》《》等影片时感动落泪的时刻,也记得我们在看《阿甘正传》时情不自禁全体站立鼓掌的镜头,也记得看《背着爸爸去上学》时,班里一个大男孩泣不成声的样子,也记得学生看完《世上只有妈妈好》后相互看对方通红的眼睛……我们说“相由心生”,如果没有心灵的共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可以说有些影视作品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五、优秀影视作品引入中学健康教育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