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9 17:36:02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同时大学专科教育对各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实操能力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大普及、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环境下,建工技术的实训条件也要跟上这些发展的脚步。本文的撰写样本背景来源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与使用经验。特别选取了两个最具有建工技术专业特点的实训室,分别为: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简介

建筑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在7年建设期间中,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建筑工程系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2013年4月份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从原来的只有500平方米的旧实验室搬到了新建的实训大楼。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主要分布在层和二层,总面积约为1 350平方米,设备总造价约600万元,共分15个实训分室。建筑工程系如今已经设计开发了60多个实训项目。这些实训室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市政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使用。实训室中有7个实训室为理实体化实训室,可以进行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按照建筑工程观摩工地样板标准,高标准建设20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样板,学生在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下按照实物样板,进行设计施工的综合训练,另外学生们还可以在室外训练场,进行施14大工种单项训练(包括钢筋工、架子工、砌筑工、模板工)。通过以上单项与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专业认知、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4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2.发展

通过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可以让每一个固定的、已成型的工程实体模型“活”起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变原有实训室的空间与时问维度,让原本的三维空间,加上了由虚拟现实视频与可交互式的3D模型带来的时间轴发展过程。静态的实训室,有了“生长”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建筑工程形成过程中工艺与方法的认知程度。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因素,诸如设备昂贵、材料价格限制、破坏性等等,许多实训是根本不可能普及甚至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而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建工技术实训室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加工操作。甚至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限制性的破坏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可以变身成为“大力士”对构件进行任意的移动与调整,不受限于外界因素与设备局限,也不会因为各种失误造成安全事故。

建筑模型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工程模型室位于实训大楼一层,总面积为70平方米。模型室有建筑、桥梁、道路构造模型83件,可以提供50人同时进行相关实训,实验设备总价值为21.2万元。主要模型设备有房屋剖面图的形成示意,楼梯问的全剖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筋构造,建筑基础构造,轻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施工构造,应变桩城市高架桥形式,地铁站布局构造,城市污水排水系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造,砌筑方法,循环给水系统等工程构造模型。

2.发展

建筑工程模型室可以增加设备,转化为一个由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和临场环境模拟器组成的工程体验中心。如头戴虚拟现实显示器主要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进入我们事先设定好的工程实际场景中。临场环境模拟器起到营造虚拟现实感的辅助作用,将听觉、触觉、温度、湿度和环境声等模拟感觉融入虚拟现实的感受当中。从而完成一个工程从设计、建筑到维护等场景的模拟体验。

比如,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利用新建筑工程模型体验中学,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逐一的、多角度的、立体的认识不同的房屋构造特点。

结语

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新技术能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实训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将成为高校实验与实训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建筑结构构造模型制作实训建设校企合作

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可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可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院2009年参加这一实践活动的学生,项目来源于建筑工程系建筑结构构造实训室建设内容的一部分。凭着对建筑结构构造模型的热爱与执着,07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6名学生自发组织,通过对建筑结构构造实体模型的制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为系部的示范性专业建设作出了贡献。我们在此把实践创新训练过程作一总结。

一、调研学习

入校以来我们已完成了《建筑结构》、《房屋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平法识图》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参加过假期工地生产实习,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建筑结构构造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对于制作建筑结构构造实体模型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制作建筑结构构造实体模型对我们来说,既是兴趣也是特长。在课余时间,我们和指导老师一起到施工现场、相关院校实训室、教学模型生产厂家参观学习,经常在图书馆查阅建筑结构构造模型的有关介绍,加深了对制作建筑结构构造模型的认识,提高了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和水平,调研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组员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方案设计

建筑结构构造实训室是建筑工程系重点建设实训室之一,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中结构构造实践教学。钢筋工程对上述专业非常重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施工员而言,钢筋图纸识读、钢筋制作安装和钢筋质量检验是其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岗位――造价员而言,钢筋图纸识读和钢筋工程计量是其典型工作任务之一;对工程监理专业核心岗位――监理员而言,钢筋图纸识读和钢筋质量检验是其典型工作任务之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独立基础。独立基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共用独立基础。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是指以轻型焊接H形钢、热轧H形钢或冷弯薄壁型钢等构成的实腹式门式刚架或格构式门式刚架作为主要承重骨架,用冷弯薄壁型钢做檩条、墙梁;以压型金属板做屋面、墙面;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岩棉、矿棉、玻璃棉等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并适当设置支撑的一种轻型房屋结构体系。

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具有质量轻、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综合经济效益高和柱网布置比较灵活等特点,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门式刚架的梁、柱多采用焊接H形变截面构件,单跨刚架的梁柱节点采用刚接,多跨者大多刚接和铰接并用;柱脚可与基础刚接或铰接;围护结构多采用压型钢板;保温隔热材料多采用玻璃棉。

建成后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有利于基于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以项目为导向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构建“学做结合,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图1锥形独立基础钢筋模型图

图2门式刚架梁柱节点模型

三、模型制作

我们依据设计好的施工图,计算工程量,购买钢材等原材料,在实训室制作独立基础钢筋模型,在钢构公司制作门式刚架梁柱节点模型。

1.独立基础钢筋模型

独立基础钢筋模型的制作工艺为:抄平放线垫层施工钢筋工程展牌制作。

(1)抄平放线

实际工程施工前,为了使基础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基础前应在基面上定出基础底面标高,模型基底标高即为实训室地坪标高。

(2)垫层施工

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施工基础前在基面上浇筑细石砼垫层。

(3)钢筋工程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垫层表面上弹出钢筋位置线,铺放钢筋网片,连接柱的插筋,在绑扎的平面钢筋上,不准踩踏行走,严格控制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交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开。钢筋安装完毕后应检查验收。

(4)展牌制作

制作模型实训的项目、功能,钢筋模型名称等标牌

2.门式刚架梁柱节点

门式刚架梁柱节点制作的主要工艺为:加工制作图的绘制放样与号料切割坡口加工制孔边缘加工矫正和成形组装焊接涂装与编号展牌制作。

门式刚架梁与柱的连接,可采用端板竖放,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的螺栓应成对称布置。在受拉冀缘和受压冀缘的内外两侧均应设置,并宜使每个翼缘的螺栓群中心与冀缘的中心重合或接近,为此我们采用将端板伸出截面高度范围以外的外伸式连接。

在两个模型制作前,要进行安全教育,经过培训,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分阶段由项目负责人和导师共同检查项目的进展,定期召开总结会议,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指导老师协助策划项目和制定实施方案,对整个训练过程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运用专业知识,结合系部示范性专业建设,制作出用于实践教学的独立基础钢筋和门式刚架梁柱节点模型两个建筑结构构造模型,有利于组织实施项目化教学。

通过实践训练,我们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绍堂.钢结构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马宁.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中职教学 建筑专业 技能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88-01

为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衔接,有利于引导中职学校重视职业技能教学,有利于高校招收具有职业技能潜质、适合培养目标的新生,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3月23日浙江教育考试院印发《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试行方案》,方案规定浙江省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在校学生、毕业生在2014学年起将陆续开展高职学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其中机械类、建筑类、烹饪类、旅游服务类、服装类、电子与电工类、外贸类等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将在2014年12月进行,计算机类、文秘类、化工(环保)类、财会类、商业类、农艺类在2015年进行,药学类、医学护理类在2016年进行。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全省统一命题。理论知识主要采用闭卷笔试、上机考试等方式;技能操作主要采用实践操作、面试和上机考试等方式。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上述两部分考试之中,具体到建筑类,情况如下。

1 考试内容

理论知识考试主要考查建筑类专业理论知识,满分为180分。内容分为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三个部分,分值分别为:(1)建筑力学与结构80分;(2)建筑识图30分;(3)建筑工程测量70分。

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满分为120分。内容分为建筑识图能力和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两个部分,分值分别为:(1)建筑识图能力90分;(2)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30分。

2 考试形式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90 min;技能操作考试采用机考形式,考试时间60 min。

3 职业素养基本要求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遵守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规定。

(3)树立安全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工程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建筑类专业高职单考单招技能操作考试大纲说明

操作考试采用闭卷机考形式,考试时间60 min,考试题型以单项选择题等为主,参考教材为《建筑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叶开宇主编,2012年9月出版);《建筑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楼江明主编,2012年9月出版);建筑力学与结构平法识图》(高等教育出版社,王仁田主编,2013年5月出版)。

大纲在考试内容及范围中,提出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

4.1 建筑识图能力

(1)理解《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 50001-2010)》《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

(2)建筑构造知识。

基础:掌握基础基本形式、基础埋深的概念,理解基础构造。

墙体:理解墙体的类型和结构布置方案,掌握砖墙的细部构造。

楼板层与地面:掌握楼面、地面的类型,理解各种楼地面的使用要求与构造做法。

垂直交通设施:了解楼梯的组成、类型和尺寸;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细部构造做法。

屋顶:掌握屋顶的组成、类型和各种不同的排水设施与构造做法。

门窗:了解门窗的种类和特性;了解各种常见门窗的尺寸与构造。

(3)建筑施工图。

掌握建筑施工图的组成、图示内容、图示要求,能识读建筑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等。

4.2 梁柱结构平法识图能力

(1)梁柱平法制图规则:掌握11G101-1图集中的梁柱平法制图规则。

(2)简单的梁柱构造标准:了解11G101-1图集中常用梁柱构造标准。

今年12月份建筑技能操作考试是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建筑类新课程改革以后实行的第一次高职招生技能考试,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了,浙江省考试院对建筑类技能考试的具体细则和考试软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只出台了一个建筑类技能考试大纲,在这时间紧,任务重、信息不明的时候,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技能操作考试复习,取得较好技能操作考试成绩,笔者结合其它类先行试点的技能操作考试经验,觉得首先应该认真研读、领会考纲,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考纲是技能操作复习课教学的依据,复习时必须明确考纲对各章内容的具体要求,其次还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设备是前提。

建筑类技能考试是在机房电脑软件上操作进行,如果没有独立的机房和相应的配套训练软件,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就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准备相应的资金,购置必备的设备和配套软件就成为技能考试前提条件。

(2)师资是关键。

“名师出高徒”谁都知道,但问题是能进行职业技能考试指导的老师本身就很缺乏,名师更是稀有,何况建筑类技能考试“前无古人”,因此,培养称职合格的技能指导教师成为关键。建议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武大赛,通过比赛达到练兵目的;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拜师学艺;聘请行业专家、技能高手来校指导师生技能训练等等,千方百计提升专业教师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

(3)精心设计技能训练方案。

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命向全体参加升学的高三学生,不同于学生技能比赛。学生技能比赛训练基本上是特定的个体的训练,教师可进行“一对一”的博士生式指导,而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训练更趋向于大众训练,学生多,教师少,不可能采取技能竞赛式的个别辅导训练,因此,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精心设计一个能较好满足大多数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的方案。另外,建筑专业技能操作成绩如何有效稳定也是需要考虑训练的,例如考试中遇到软件使用打不开、没有及时保存、实然断电、电脑死机等意外事故时如何处理等等。

(4)考前服务是保障。

目前浙江省建筑技能操作考试在何时、何地进行,虽都还没有确定,但学校应该努力设法第一时间取得确切消息,尽早、尽快购置配套训练设备和软件,指导学生投入模拟训练和考试。考前还要提醒学生保持健康体魄,做好身体准备,带好自备考试用品;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情绪,沉着、从容应考。

参考文献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4

【论文摘要】建筑装饰专业是一门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教学设置进行构建实施专业技能实训考核,强化专业应用技能,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合从事建筑装饰行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形成专业特色,培养出面向装饰行业施工、管理和设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应用性人才。

目前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水平差,与装饰企业用人标准相差甚远。实际上这种理论过多,实际操作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装饰企业用人需要,影响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促进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形成人人学技能,个个有特长的风气,通过技能考核的实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构建适应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及分析,并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多家有市场优势的装饰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装饰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师助理、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最后初步定下技能考核的标准方案。在技能实训考核中要求每个学生按所规定的技能考核项目进行测试,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国家认证部门或行业资格认证部门标准考核,并考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装饰行业通用的装饰设计从业资格证及装饰监理从业资格证,同时在技能考核标准上按照国家建筑装饰技术技能标准要求考核,通过这种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实施技能考核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一)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培养一批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部级建筑装饰技术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为培养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场地和技术的保障。坚持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只有教师掌握了装饰行业技能考核的各项标准,达到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水平,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使总结出,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及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作为技能考核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指导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上岗位,真刀实枪的干,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教育。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提供了保障。

(三)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成效,结合装饰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逐步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室一场一考核”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技能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堂到职场,再由职场到课堂的交替循环过程中,通过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一对一n的辅导,促进学生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考取全国通用的装饰行业技能证书。这种以工作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参与职场实际工作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保证技能考核的成效。

(四)加强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根据专业特点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装饰材料实验室、画室、模型制作室、装饰构造展示室、建筑装饰工程综合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操作设计实训室、木材加工实训室等二十多个保证完成技能实训的各种实训室,满足了正常的技能实训教学,同时为了解决校内外培养人才的脱节,我校与多家知名装饰公司签定校企培养基地,为开展技能考核提供保障。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5

1.校企共建模式下的培养方案制定

湖北省襄阳城市建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需要大量建筑学人才。从2012年起,建筑学专业紧紧围绕校企共建这一核心方法,逐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制定委员会除了专业相关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还邀请了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带头人、地方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和知名建筑类企业负责人等共同商定确定适合当下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理念与目标

适应国家创新型建设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启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走精致化教育路线,致力于培养“研究型“和“实践型”兼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人才;在我院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双证通融”培养基础上,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强化设计和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校企联合共同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深入学习,可在建筑工程及相关领域内从事建筑设计、组织管理、建筑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3.培养规模

坚持精致化培养路线,严格控制学生数量和质量,每年招生专业学生在120人左右。

二、地方特色鲜明的课程方案

1.设置四类课程体系

原五年制课程计划包括设计、技术、表现、实践、外语、相关知识等,校企联合培养课程建设重点拟定在四类课程:设计课、理论课、实践课和讨论课。设计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理论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研究型”人才的转型打下基础。增加建筑执业资格、建筑职业知识、国际理论发展前沿、开放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由校内教师和襄阳设计一院和二院总工共同负责。

2.改革设计基础训练

一年级的专业训练主要集中在三大构成和美术基础系列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初步的绘图技巧,但设计观念不成熟、设计手法单一、设计表达较为稚嫩。因此,在一年级基础上加入了建构训练,使学生在设计表达和设计观念上更深入。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认识设计的一些本质规律,习得一定的构造表达方式,二年级设计基础作业缩减为两个,设计任务书选定学生能实际调研的本地地形环境,由设计老师和构造老师共同指导。

3.引入地域特色课程

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包含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是我们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中国建筑的生存方式之一。学生们在学习的地方对当地的特征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直观的认识,引入地域性是我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目标之一。已经开设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有襄阳古建筑调查、襄阳传统民居规划设计。

三、提升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创新训练

1.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快速途径,能激发学生快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国内和国际化的建筑设计竞赛,我校每年9-12月份会举行以主题建构大赛,统一材料,统一时间和主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1的模型制作,最后从设计理念、结构构造、经济性、空间体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期间进行作业评展,邀请企业高管、设计院总工对参展作业进行共同评图。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取消班级限制,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双向选择导师的方式,导师1-2名,可跨专业跨院系,由校内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在导师指导下,每组选择创新研究课题或者创业项目,填写申请书。项目按照系、院、校、省、国家等一层层进行评比筛选。创新训练项目按照研究生课题培养的方式,进行开题、中期检查、结题与奖项评选。自2013年开展该项目以来,建筑学额专业每年都有至少一个项目通过省级审批进入部级研究范畴。

3.职业化训练平台搭建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筑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the meaning of teach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foreground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simul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建筑教学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要求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合理的工程知识结构外;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建筑类毕业生,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就能编制预算和进行工程技术指导及工程质量监督。因此原有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培养成为单位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2、现阶段传统教学存在弊端

而传统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两点进行开展的。1、开展实训项目,如:墙面抹灰、钢筋绑扎等比较简单的实训操作。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可以起到一定的实训教学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流程实训则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有限,建筑材料无法循环使用,导致实训成本过高,大大影响实训的可操作性。2、带领学生去工地参观。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是最为直接的实训教学,也是最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比如天气原因有可能导致工地停工,学生无法进行参观学习。另外建筑工地危险因素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也会给建筑实训带来一定的问题。

因此,有没有一种方法即能让学生学习到现场才能学到的东西,直观的学习工地上的知识,又能不受天气等环境条件的约束,可以在室内就可以进行多种角度和全过程的实训模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虚拟仿真技术。

3、三维仿真的优点

什么是虚拟仿真呢?虚拟(Virtual Reality),仿真(simulation),就是依托计算机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进行现实情况的再现。90年代初,美国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开发有虚拟战场模拟、单兵训练的模拟、诸兵种联合训练模拟以及训练指挥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网络、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虚拟建筑施工的应用中,钢结构施工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多。

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总结得出: 虚拟建筑施工的开发工具有 Open GL、CAD、3ds max、3dsviz、Ansys、UG、Virtools、X3D 等。Virtools主界面见图1,应用于辅助教学的虚拟房屋建筑的系统,目前有学者和专家已经提出,并有部分一线的教师开始着手研究,改革传统建筑教学先进理念、理论和设计相关的论文也在报刊杂志中有刊登,但针对《建筑结构》的虚拟辅助教学系统具体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萌芽状态,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中。

本文所使用的三维仿真主要是利用 CAD、Photoshop 和 3Ds max 在 Virtools 开发平台上开发一款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工民建专业和建筑施工人员岗位培训的辅助教学系统。通过观摩建筑虚拟形成过程的动画展示,自主进行房屋建筑搭建的实践操作,达到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观察形成过程,模拟施工工序的步骤,充分培养学习者把二维图纸三维实物化的能力,使学习者不仅能形象生动观摩房屋建筑形成的过程,而且通过自主构建房屋主体结构的练习使得施工技术的概念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全面认识房屋构造结构,把书本上的知识统筹、梳理清楚,具体应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索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创造性的理解施工组织与设计,从而更好地掌握《建筑结构》课程的知识内容。

4、三维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虚拟教学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一个可控制的、无破坏性、安全性强、并允许多次重复操作的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造就桌面式房屋建筑虚拟环境。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缺乏实践和观摩条件的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通过屏幕就能够“身临其境”观摩建筑过程,并且通过计算机的虚拟,掌握施工设计的技术,对《建筑结构》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因此,房屋建筑过程和结构的可视化模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⑴克服了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实习、见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系统辅助见习,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等相关的教学活动。

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不但可以直观明了的观看整个建筑形成的过程,而且还能通过系统掌握二维图纸三维化识别的能力以及建筑设计能力。

⑶解决了学生由于缺乏现场感观而学习效率底的教学难点,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安全、材料消耗、没有见习场地等方面的制约。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和节省施工所用材料、机械设备、交通等方面的经费。按照教学需求或施工图纸进行反复演示或操作,让学生观看内部构造结构,正好弥补了现实施工中不可“复制、再生、切割”的这一缺陷。

⑷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建筑结构》的教学模式,促使理论教学更有效率、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突破传统的房屋建筑教学颈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7

(一)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建筑业强市”为目标,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为主线,加大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建筑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企业的对外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技进步能力和节能降耗能力,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建筑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水平。

(二)*建筑业“十一五”时期的基本任务。立足“大市场、大基地、大项目”建设,构建合理的行业组织结构框架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拓展海内外市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质量,提高综合效益;加强建筑行业人才培育和引进,提高行业实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建筑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建筑市场法规体系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培育诚信的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加强建筑行业的政府监管,完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控制重大伤亡事故,降低伤亡事故率。

二、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建筑业产业结构

(一)做大做强骨干建筑业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建筑业企业。对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一定标准,且对地方财政贡献增长15%的市级信用建筑业企业,达标当年给予适当奖励。组织开展*市优秀建筑业企业评比活动,进入前3位的优秀企业由市建设主管部门予以表彰。

(二)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通过建立工程总承包招投标制度,重点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资本、智力密集型跨领域龙头总承包企业。引导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承包方式向总承包方式转变。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三)加快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加快智能化建筑、园林建筑、钢构建筑、环保建筑等优势建筑领域的发展。重点发展人才、劳务、技术与资金市场,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建筑业生产协作体系。引导缺乏竞争力而又无法做大做强的小企业主动转型为劳务公司。引导、支持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专、精、特、新等技术和管理特色的专业型建筑业企业。通过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增强建筑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为基础,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企业技术中心,按规定给予税费优惠。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支持其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兴办研发机构。支持建筑业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筑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技术开发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符合条件的,可实行加计扣除办法。建筑业企业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有关部门确认,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建筑业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可享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杭政〔2006〕5号)及其配套政策,按规定予以支持和扶持。

(二)提高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建筑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普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联网,实施网上工程业务、成本、预决算、工程投标、材料采购、技术培训管理。推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要在施工工地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将其作为申报标准化示范工地的条件之一。

(三)健全建筑业人力资源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将建筑业企业人才培养、培训纳入市“131工程”、“356工程”和“815工程”。建筑业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来我市建筑业企业落户,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享受《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的通知》(市委办〔2005〕2号)的有关政策。建立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建筑业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支持企业设立科技股份,鼓励各类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的倾斜力度。

(四)倡导“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型建筑。提升建筑业产业化程度,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操作环节,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预置比例。支持新建房屋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单位面积能耗。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节能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广“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市政工程节能改造。对节能省地型、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在计划立项、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审批。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拓展外埠市场

(一)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地区推介、企业互荐、企业投资、资本运作等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依托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或设立区域性的专门办事机构,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建筑市场建立区域间的协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推介我市建筑业企业,为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开拓市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二)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建筑工程。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我国对外援助工程建设,树立品牌,开拓当地建筑市场。用足用好外经权优势,扩大国际工程承包与合作,寻找稳定的协作伙伴。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支持建筑业企业申报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以及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构建开拓外埠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寻求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实时、动态、网络化的信息服务。

五、完善工程建设体系,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一)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深化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加强建筑模数化和产品系列化工作,积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探索建立*市工程建设新标准,全面提高我市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水平。鼓励建筑业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加快与国际工程建设标准接轨的步伐。定期推广应用、限期使用和强制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强化建筑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深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把工作重点从监督施工现场和建筑产品转移到监督建筑市场主体各方行为,监督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执行,遏制和减少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引导建筑业企业完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机制,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报告系统,提高事故报告和查处的快速反应能力。推行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检测检验工作,深入开展以施工现场安全达标为核心的文明工地创建活动。

(三)建立工程造价形成机制。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理顺费用构成,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配套措施。建立“政府制定规则、业主提供清单、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结算体系。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加大对建筑市场计价行为的引导力度,及时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加强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制度的监督检查。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推行企业定额,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建立民工培训和保障机制

(一)加强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和农民工培训教育。鼓励本市建筑劳务企业联系省内外建筑农民工集中输出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当地合作建设劳务基地,为本市建筑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劳务来源。加大建设领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将建筑业技能培训纳入“*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工培训经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承担。鼓励企业开办民工学校,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重点抓好建筑业工种的培训、鉴定与发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安装、装饰、燃气、市政、园林、环卫、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工种的技能培训、鉴定与发证工作。

(二)建立民工生活生产保障机制。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5〕23号)的要求,加强对建设领域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建立防范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分包工程款支付担保、人工工资支付担保等工程担保制度。规范建筑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支付方式,尽快全面实行按月发放工资制度。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约束机制,完善建筑业企业欠薪快速反应处理机制,遏止竣工不结算等拖欠行为。鼓励施工企业进行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改善工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市域范围内,建筑业企业存入银行的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各区、县(市)不再重复要求,对资信良好的建筑业企业给予减免保证金的待遇。

七、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优化建筑业市场发展环境

(一)健全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完善全市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将其扩展至整个市域范围。依托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加强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工商等部门的信息链接,及时采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建筑行业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畅通信息汇集和渠道,有效实现市场与现场联动。开展对建筑业企业及相关执业人员的诚信综合等级评定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复审、升级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作为入选“政府工程、重大工程承包商选优名单”及工程招投标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规范招投标秩序。建立投诉、仲裁机制,依靠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及时发现、查处围标、串标行为,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加强对招投标监管的网络化建设,实现*地区数据互通。推广和利用商务标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定期编制市场平均综合消耗量指标和综合单价,为企业参与市场活动提供服务。以工程竣工备案制度为载体,提高工程质量事后监管效果,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实行闭合式管理。

(三)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代建单位负责工程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健全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采取工程总承包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式组织项目建设。运用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全程监管,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四)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建筑业法规体系,促使监管模式从传统的“行业管理”向“市场监管”转变。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持证上岗等制度和市场行为、质量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对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建筑业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逐步推广投标担保、工程支付担保和履约担保制度,推行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其他工程咨询机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用经济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技能考核

一、引言

这门课程是我们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内容整合了工程制图和房屋建筑学这二门课程的内容,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图识图能力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室结合1:1建筑模型展示室以及房屋构造展示室等实训室进行。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实例、实训案例均来自企业一线,附录为近年新建的实际工程施工图,学习时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项目下又设置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包括绘制心中的一栋建筑图,标出建筑各部位名称;识读建筑形体投影图;初识房屋建筑施工图;识读地下室防水防潮构造图;识读墙身构造图;识读楼地层构造图;识读楼梯构造图;识读屋顶构造图;识读建筑施工图首页图和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图;识读建筑详图;识读结构设计总说明;识读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识读房屋结构施工图;施工图综合识图;施工图审图;施工图会审;新农村独院式住宅楼设计等。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即识图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本人从教一年多来颇有感触,学习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房屋建筑工程图识图能力、工业与民用建筑常见构造节点处理能力。

二、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分理论和技能两项,考核目的是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总结教为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识图基础。

考核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读建筑形体投影图,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绘图

(2)能够正确阅读及合理选择建筑构造节点详图

(3)能测绘及初步设计典型建筑构造节点

(4)能应用国家制图标准和相关规范

2.知识目标

(1)掌握《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正投影原理,掌握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3)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4)熟悉常用建筑构造原理及常见典型做法、掌握构造节点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

3.素质目标

(1)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2)能团队合作

(3)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4)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理论方面:包括平时成绩出勤、各项目任务训练、上课纪律等,阶段即机上测试,期末以试卷形式考试,考核识图与构造的基础及必备知识,内容比较多,上课时间比较紧。具体内容比较细,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论知识力求指导技能操作。理论和技能结合的深度还不够,对规范的讲解需要再多花时间,以便让学生会更好地运用。规范的内容应与时俱进,要加强新规范的学习,强调识图的细部构造,以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应用。

技能考核:在课内老师的监控下完成测绘图纸或设计图纸等成果部分抄绘图纸允许在课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属于过程考核,每个任务的成绩评定按各任务书中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总评成绩由各任务成绩,按一定比例统计形成,总分一百分。每个任务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每个项目的成绩又包含出勤、学习工作态度等素质和成果成绩。

技能考核的意图是考核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筑构造识图和处理能力以及建筑制图标准及规范的应用能力。

1.设计的项目任务多,普及至每次课的大部分能力点,突出了过程,因此面广、量大,具有全面性。

2. 设计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的结合,教学效果注重突出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引导学习、引导教师的教,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才实学。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岗位需要。

3.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提高学习效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对接,能学以致用。

4.设计了部分任务运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5.检查本课程的技能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技能考核优点

1.项目任务多,覆盖面广,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每项目下设若干任务。

2.教学效果注重突出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引导学习、引导教师的教,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才实学。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岗位需要。

3.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提高学习效率。

4.每项目及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考核表,项目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方面,注重过程评价。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才实学,引导学生注重能力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将来的适岗能力。

5.多个项目或任务为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6.考核表采用了电子表格自动计算,简化了计算程序。

7.阶段性的技能测试可检验驾证式考核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技能考核缺点

1.教师用心设计了考核项目,但是学生贯彻不够,抄袭现象普遍存在,效果不如预期中好。

2.考核由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少部分数学生对自己或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不客观,对自己评价过高。

3.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绘图要求较低,草草完成自己的图纸,目的只是敷衍教师。

4.部分学生上交情况较理想,但大多质量不高,教师图纸批改量大,反馈不够及时。

五、技能考核改进措施

1.加强考核过程的监控,严肃纪律性。

2.提高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客观性。

3.项目整合,设置较少但是精致的项目,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批阅工作,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把考核情况反馈给学生。

4.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对自己应有更高的要求,技能考核不是为了敷衍老师,而是为了真真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应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矛盾地说,本课程的项目设置总体合理,但是考虑到所任教的学生,素质方面,自学能力方面,自觉性方面普遍不高,学习态度不理想,教师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要求都要打折扣,妥协的水分较多。本课程技能考核实现最优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但是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教师要精益求精设置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学院多方配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六、结束语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认真地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习题。平时学习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绘图与读图能力。进入专业图阶段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宜尽多地阅读和绘制一些专业图,读图与制图训练结合起来。学习房屋构造应该联系周围建筑,多联系工程实际,建立感性认识便于理解,逐步增强自学能力。

我们往届的学生通过在校不到二年时间的学习,出校门就可以顶岗了。他们看得懂施工图,可以去当一线施工员,会参照施工图纸核对施工现场,还能参与施工现场的施工放样,甚至可以胜任施工管理、监理等工作。这是跟我们合理的教学安排分不开的,专业老师每年都要走访顶岗实习生,深入工地现场,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企业师傅交流,去了解企业和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希望能为教学改革服务,企业领导对我们的学生评价也非常高。

最后希望我们的学院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 教学体系 基础建设 依托行业 落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建筑装饰专业也逐步明确了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面向装饰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服从这一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是一个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紧密的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主要培养方向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和效果图表现能力,适应建筑装饰生产一线需要的建筑装饰施工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也穿插有参观、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但均不够深入,与现实工作场景毕竟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知识技能,而知识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及职业综合素质在课堂内是永远也学不到的。这一模式必然造成学生技能的缺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

就此,我校建筑工程系在不断探索,找准专业定位: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把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良好的岗位职业能力视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唯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深化改革,谋求发展。

一、深化教学改革,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发展的基础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 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我系在制订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时,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走访了学校所在地的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装饰公司、南阳市建筑总公司、南阳市宛城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业之峰南阳分公司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及私有的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员、预算员、质检员和监理员;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如图1示;对应知识能力结构分析如图2示;最后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装饰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构成艺术实训、房屋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表现技法实训、室内设计实训、装饰施工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44%,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基础课,从而加大了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制图与识图》和《美术》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装饰CAD》和《构成艺术》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民用建筑构造与装饰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装饰表现技法》、《PS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装饰施工技术》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二、三、四学期开《建筑装饰AUTOCAD》、《3DMAX》、《PHOTOSHOP》;第三、四、五、六学期应用计算机知训进行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和室内设计;第五学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应用软件学习;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例如:《CAD》、《3DMAX》和《PS》理论均不超过36学时,而实训则均占40以上学时;《室内设计原理》理论占80学时,而实训占3周至少90学时;《装饰施工技术》理论72学时,而实训140余学时。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监理概论》、《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主要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理论知识一般掌握就行,主要是学会应用,只要通过了生产实践中的考核,怎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只有在生产实践中考核合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培养基本技能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首先是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的师资认伍。教师是教育的先驱,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课程的开发和落实都要靠教师,师资队伍代表学校的力量和水平。只有结合工科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我校建筑工程系已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占50%以上,最终要求达到80%。

其次是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因而,在能力培养上,应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系除相继建成建材实验室、画室、模型制作室、装饰构造展览室、建筑装饰工程综合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操作实训室、塑钢门窗加工实训室等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室,满足了正常的实践性教学;还设立了南阳市嘉年华装饰工程公司,对外承揽业务,由我系教师承担公司的设计与施工指导,并为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是我系产学结合、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均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仿真情境,边学边做,现场模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经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为后期向实战型现场转变典定了基础,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运作能力,又避免了单纯消耗性实习的弊端,节约了大量的实习经费。

三、服务行业,依托行业,强化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发展高职教育不能离开行业的参与和支持 。高职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培养业务规格,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单项技能等,均可以在校内通过讲授、实验、实训完成,而施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到建筑工地进行。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四公司、南阳市建总公司、北京业之峰南阳分公司及南阳市地方的私营、民营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需求的种类、规格、数量,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内外发展动态,使学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信息。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他们除了从事专业教学、实习指导外,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和修订(2002年以来,已有2名装饰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固定为我系服务,从事教学等一切活动)。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工地顶岗工作,在工地技术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施工员、质检员、设计员、预算员、技术员等岗位的实训,真正走出课堂,走进岗位,真刀实枪的干起来,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项目中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达到完成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另外,这不但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的结合;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产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又使科技人员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

四、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抓落实,促实效,确保技能的实现

第一,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建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上有系主任主管,下逐层设立实训中心主任和各部门负责人,任课教师也列为目标责任人。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建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考核扎实到位,达人人考核成绩合格。

第二,在校外实训基地,引入现代学徒制,通过签订学生培训合同或协议,在企业内设立组织教学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实施、监督、检查与整体协调,实施教学目标标准化管理。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基地后,按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实训教学任务书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详细的实习日记,实训结束时由企业及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给出评语。对于成绩不合格者,将继续实习,直到合格。否则,将不得毕业。

我系紧抓两项制度的落实,一方面确保技能得以实现,同时,还轻而易举的考取了建筑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岗位证书,为后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和通行证。

建筑构造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能力本位;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模块层次化;基础建设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基础建设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我国已加入WTO,并且国内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建筑工程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使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投资方还是承包方,都希望运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或投资效益,因此必须通过造价管理和控制才能实现。同时,随着建设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基本制度的确立,以及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索赔、项目融资等新业务的出现,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及相关行业对从事工程技术和造价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参与建设的各方,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编制和控制好工程造价及管理好工程项目。

高职高专的工程造价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掌握建设项目工程技术与管理基础知识,经过严格职业技能训练,具备工程建设一线造价员及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能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的编制、审核与管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崇高使命。

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虽然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对“以能力为本位”的认识逐步深刻,在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没有把“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精神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还在初步探索之中,其内容大多仅留意于形式,还没有成型,更难以落实,均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建筑企业内部技术性岗位人才极为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科学、具体、实用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指导实践性教学的科学指南,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生产一线需要的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要求,对解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以“434法”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坚持以“4大模式”为指导思想

1.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企业是为人才提供成长与展示的沃土和实战的战场,二者是种子与土地、生产与供给的统一体,只有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才能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因而,我们以校企结合为切入点,深入建筑行业市场,先后到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河南省四建、南阳造价咨询公司等部省级及地市级和私营建筑企业及造价咨询公司,吸收建筑造价行业有名的高级技术人才,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一年至少两次定期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及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制定实践性教学指南加强相应基础条件建设可行性论证整改提高定案等程序为基本思路,校企合作确立专业与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具体见表1),确定课程的内容与组织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基础条件建设。

校企双方共同办学,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办学宗旨。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淅,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毕业生符合企业、符合市场的需要。

表1专业能力与实训内容对应表

2.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打破知识学科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确定课程学习的知识领域和具体的学习情境,建立符合高职特色的高等技能型知识结构。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科学设计学习性及实操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结合,强化能力培养。

3.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设置模块及项目进行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由手工到应用软件,反复练习不断强化、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并具有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技能。

4.采用“学校、社会、行业及企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在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方面,采取由学校、社会、行业及企业多主体,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多方位,对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单项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及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等多阶段进行考核,以获取学历毕业证、技能等级证或上岗资格证双证书毕业,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过程控制与考核,以过程塑精品。

(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形成3个递进层次的课程体系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开设认识实习、各类实验、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定岗实训、综合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证书培训等实践性课程,以三个模块、三个层次来构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指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利用CAD软件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的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操作,建筑、装饰、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做技术标书,手工及应用软件进行建筑、装饰、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做商务标书等技能实训。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计算机应用技能、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等职(执)业资格证。三个层次是指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提升,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至体的层次化上升。以上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从时间的总体安排上还确保了实践能力训练从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连续不断线,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40%以上,加大了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提供了机会(具体见表2)。

(三)健全人力、环境、设备、制度等4保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强基础性建设

首先,我们依托行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本专业聘用了两名建筑行业的注册造价师、高级工程师做为专业兼职教师,长效为专业服务已有6年,主要从事建筑、装饰、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造价软件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从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从建筑行业引入两名高技术人才成为专业专职教师;先后选派4名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了专业实践应用技能。目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85%以上。

其次,我们依托行业并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河南天工集团及地方的私营企业共6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得到锻炼,从而实现产、教、学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依托行业办专业的有效机制。

另外,我们还通过校企合作完善了实验实训中心的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以及管理方法和考核制度的制订;成立了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等建设项目“五大员”培训基地;完善了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及指导书;公开出版了一本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技能实训指导》。本专业从2004年至今,创建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两门院级,《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门部级精品课程。此外,还结合现场,整编工程实践案例并制成图片、光盘或多媒体课件等,充实了专业教学网络资源,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而,健全了人力、环境、设备、制度四保的支撑保障体系,为实践性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