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1 20:25:31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农网;线损;减损;原因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106-01

线损率是评价供电公司设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力参考依据,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经分析可知配电线损在整个线损中占到了40%。虽然我地的电网改造进行的比较彻底,但线损现象依旧存在。文章首先对某个配电网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 配电网现状分析

某供电区域的配电线路总线长为126 km,其中主干线是17 km,分支线长为109 km,导线为截面35 mm2的钢芯铝绞线。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有84台,总容量是3 940 kVA,其中公用变压器37台,专用是47台,容量分别为1 520 kVA和2 420 kVA,用电高峰期的最大负荷是1 118 kW。根据近期分析可知前一季度供电总量是66万kW・h,线损电量是38万kW・h,线损率高达57%。

2 线损的原因

①结构不合理。虽然一期、二期电网改造已经得到了落实,使得农村电网的面貌有了全新的改变。但其中依旧存在一些未经改造的低压台区,由于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导致部分设备破旧、老化。在夏季炎热时期,农村居民的大功率设备比如空调、电扇等开启之后,会造成变压器、导线、绝缘子等设施因超符合而烧毁。旧的电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供电所在处理问题时只能东拼西凑,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也是农村夏季频繁停电的原因所在。

②负荷分布不合理。由于农村电网用电时段比较集中,变压器的容量设置成最大,但在春节或是夏季等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电网线路也趋向于满载。经分析可知,该阶段每月的线损量高达1.5~2.7万kW・h左右。在其余阶段,居民用电量较小,线路几乎处于空载状态。特别是在农业排灌用电较多的区域,变压器及其他排灌设施长期处于满载或是空载状态,使得负荷分布极为不合理。

③无功补偿不合理。电力系统中无功容量不足,会导致电流增大,电压降低,增加线路损耗。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时,由于分散性无功补偿费用较高,因此应用不多。但由于农村居民大功率的设备较多,对无功补偿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导致电网功率因数下降,无功功率消耗增加。此外由于农忙时期,功率因数一般无法达到要求,无功补偿设备也比较少,导致电压较低,线损较高。

④不明线损。经计算分析,得出该区域的综合线损率是57%,不明线损电量占到了总供电量的32%,其中低压不明损失占到了低压供电量的47%,占到了总供电量的28%,10kV高压配网占到了总供电量的4%。

3 加强农网线损管理的措施

①合理规划电网。要对电网进行及时的改造,这是解决农村电网配电设备不合理布局的根本措施。供电企业要牢牢的抓住新农村电气改造或出现其他供电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电网的重新规划,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在低台压区进行改造。要对每条线路影响线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在进行改造时有所侧重,针对主要矛盾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对电网线路线径较小的主干线、分支线等可以采用更换电线的方式。通过整体上合理规划以及优化,在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电力运行稳定的同时,实现降损的目标。

②强化无功补偿。农村电网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供电质量,最大程度的降低综合线损率。在对无功补偿进行强化时,可以采用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方式。一般在农村配电网中,公用变压器没有低压补偿,导致出现大量无功补偿缺口。电网改造时,我们可以在架空线路的杆塔上,安装一个10 kV户外并联电容器,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

③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电压器容量较小会造成负荷运行,容量太大则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重新对变压器的容量进行选择。特别是由于农村电网用电时段比较集中,或满载或空载,使得配电线路的固定损耗量较大。我们可以采用安装临时变压器,或采用并列变压器运行的方式。采用并列变压器运行方式,可以在春节或是夏季用电时段较为集中的时候采用并列的,在其余阶段则可以采用单台运行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变压器满载或空载现象,还能有效的降低线路损耗。但应该注意一点,在采用并列变压器运行之前,应该对技术经济全面考虑,以便提高投资效益。

④引进先进的计量装置。在对电网进行改造的时候,要及时的对老化、损害的计量装置进行更换。由于农村电网中装置的老式的计算装置存在误差大、敏感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线损居高不下。因此,要将运行状态不好的计量装置进行更换。同时要对更换过的计量装置加强管理,提高处理异常情况的速度。同时还应加强现场检查管理的力度,定期进行套测,对出现误差大、接线错误或是表烧等问题有效解决。

⑤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其一,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供电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将供电线路分片、分区管理,落实责任到人政策,并及时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考核。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营销管理制度,使线损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在考核的时候,一定注意充分考虑线路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设施状态等因素,根据差异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其二,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不断加强稽查力度,尤其是对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力度。发现违规操作人员要及时进行阻止或实施相关的惩罚措施,以便使得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化。供电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区域内的设备等进行不定时抽检,促使相关管理人员落实定期检查、维修会更换设备等工作。并建立巡回检查小组,加强对线路以及计量装置进行检修和更换。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村用户的电表以及集装表箱进行定时的检查和检修。

⑥加强管理人员培训。要不断的加强管理人员,特别是农村电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在电力知识、安全知识、技能、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的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安全作业的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培训部门,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可以将电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并适当拉开工资档次,有效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自觉加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学习。

4 结 语

总之,随着电力工程的继续开展,通过对电力结构的改造,强化无功补偿,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应用先进的计量装置和管理,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措施有效的降低线损。电力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身经验进行技术创新,有力促进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晓芳.农村10 kV配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J].青海电力,2005,(4):234-236.

[2] 张秋杰.农网10 kV线损分析[J].宁夏电力,2009,(5):12-15.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农村供用电;低压配电网;安全管理

Abstract: how to strengthen rural power grid security management is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low voltage power grid in part of the countryside,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low voltage power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relatively weak, and there is more security hidden danger, the impact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wer supply and utilization.

Keywords: rural power supply;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电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农电安全管理范围扩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加大,抓好农村低压安全用电管理尤为重要。农电“三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低压电网既要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又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用电安全。目前,部分地区农村低压电网,特别是农灌台区低压电网的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影响了和谐的供用电关系。

1 影响低压电网安全和供用电的主要问题

1.1 低压电网设备状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及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运行环境恶劣,配电盘简易、陈旧,配电室门窗封闭不严,电杆腐蚀、倾斜,控制计量设备锈蚀,线路、设施状况差,绝缘老化。农村规划的不统一造成“三线”搭挂,线下建房、植树现象还广泛存在。

2.2 农村低压排灌台区管理较差。

由于农灌台区产权归集体所有,村委指定的管电人员安全意识差、业务技能低下造成管理混乱,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维护不到位;因资金匮乏,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设备超负荷、超周期运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化现象,缺陷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致使设备带病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2.3 农村居民的安全用电意识不强。

当前农村安全用电中面临的突出安全问题是:农民对安全用电知识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为图方便在家中私拉乱接用电设备,安装工艺不规范;加之在农网改造期间,农户住宅内用电设施未进行改造,安全状况很差,极易造成短路、漏电等电气故障,这也是诱发农村安全用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2 加强农村低压电网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打造坚强低压电网安全供用电的前提条件就是电网坚强,建设和谐的农村供用电关系就必须建设坚强的低压电网。为此,要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契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找准影响低压电网安全的薄弱点,集中有限资金,打“歼灭战”、“攻坚战”,达到“电网坚强、客户满意、供用和谐”的目标。

(1)高起点规划。结合用电村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按照负荷分布情况进行配电室的选址,线路通道尽量避开住宅;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将供电半径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提供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保障和优质、方便、规范的服务,全面构建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力环境。

(2)高标准设计。坚持“整改现状、适应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强化科技投入,提高配电网科技含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广泛采用架空绝缘导线、集柬导线、总装型塑钢电表箱、全封闭式GGD配电柜和无功自动补偿柜等;特别是配电变压器、配电盘和导线的选用,在能够满足当前用电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设计标准,考虑中长期供电需求增加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建设。

(3)高质量施工。借鉴标准化作业的先进经验,应用“低压作业标准指导卡”,规范低压施工作业和运行维护过程;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施工,确保“检修施工零漏项,设备投运零缺陷”,防止设备带病投运;做好工程监督检查,把好验收关,实行“施工质量终身负责制”,凡因施工质量引发的问题要严格追究施工负责人责任,做好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确保施工工艺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双赢”。

2.2 “一个完善、两个重点、三个加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1)完善低压配网管理规章制度和设备台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约束,任何工作都无法有序开展。低压电网的安全管理尤其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农网改造后农村电网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随之出现,这就需要把旧的制度加以完善,重新规范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重点抓好设备维护。严格执行低压线路和供电设备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设备周期性巡视、夜巡和特巡,做到“应巡必巡,巡必到位尽责”。特别是注意做好低压故障、保护器动作停电后的巡视检查,在未明确故障点以前不得擅自送电;严格按照标准检修维护设备,及时对配变、剩余电流保护器、接地装置等进行测试;组织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认真执行《低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做到缺陷闭环管理,严格按照缺陷性质和周期处理缺陷,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低压消缺力度不大、质量不高的消极行为。

(3)重点抓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管理。明确低压设备管理职责,搞好设备管理。特别是要抓住农村安全用电的“牛鼻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管理,确保安装率、投运率、正确动作率达到100%。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定值管理要结合线路状况、季节特点,将动作值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提高保护的灵敏性。根据农电实际,在设备维护和管理中审定了中、低压设备巡视周期,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对缺陷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班组和个人按安全合同和设备管理制度实施双重考核,确保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4)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为减轻电网建设资金压力,供电部门要积极与政府沟通,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集体资产的改造力度,确保工副业和农灌台区基础建设符合规程标准要求。结合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宣传发动,让用户自愿出资、供电企业免费为农民改造进户线及家中用电线路,彻底消除影响安全用电的“死角”。协调政府成立三级管电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用电村及居民安全用电管理及教育培训。

(5)加强农村安全用电宣传。高度重视农村低压安全用电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供电公司要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在供电所设立技能培训室,对供电所人员和村委管理的农灌台区专责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做好低压电网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结合季节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安全用电宣传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春秋灌季节特点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电力法规、增强安全用电常识,自觉加入到农村低压电网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构建和谐的农村供用电关系。

2.3 抓好技能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必须立足于超前预防,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在贯彻该方针过程中首先必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1)强化对农灌台区电工、村干部及管电组织的安全用电知识培训。重点讲解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水平,以点带面,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做好组织宣传协调工作。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反习惯性违章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业务能力,提高他们做好低压电网管理工作的能力。

(2)强化农电工培训。农电员工队伍安全技术素质是农电安全工作的决定因素,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必须结合专业工作特点,强化对农电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要采用班组日常培训、集中脱产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基层供电所员工及农电工的培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反习惯性违章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业务能力、安全素质。二是积极完善从事特种作业农电员工持证上岗工作制度。要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和考试档案。要跟踪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进行安全知识考试。要经常性地对农电工进行安全知识的考试,以考促学,在县供电企业员工中营造学规程、懂规程、遵规程的良好氛围。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

作者简介:张长营(1968-),男,江苏宿迁人,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高级企业培训师。(江苏 连云港

222069)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217-02

在低压配电网络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低压回路或用电设备由于某些原因而造成的绝缘降低(俗称漏电),这不仅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低压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通常在每一个配变台区都要装设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供用电设备的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得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得到可靠的保证。但是随着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的广泛应用,有些供用电单位对保护器运行管理不规范,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拒动、误动、越级跳闸等故障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怎样准确判断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跳闸的原因,快速地恢复供电,提高电工现场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对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就是要通过模拟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仿真模拟,让学员通过实际的计算、操作、观察、排除等步骤,逐步掌握现场查找、排除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故障的能力,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保证配电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实训系统的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选用典型的低压供电网络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利用故障仿真模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实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故障设置、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整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接线、试跳操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故障检查与排除、分级试送投运与退出操作、总保护装置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报警等功能。

1.设计依据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 736-2000);《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一般要求》(GB/Z 6829-200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009版)。

2.设计原则

(1)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体现先进性的原则。实训系统设计时采用国内最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据最新国家电网建设标准,从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设备性能、设备容错、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项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使每个故障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尽可能小,并提供快速的故障恢复手段以及资料备份手段,以保证资料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力争方案策略、相关技术和实现方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在保证系统开放性的基础上兼顾扩展性的原则。实训系统在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标准的软件平台和系统、计算机设备,采用规范的网络结构,并遵守相关的接口标准。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系统的设计在软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以确保系统扩展应用时具备灵活性、可靠性,满足应用功能的扩充不影响系统核心业务执行的目标。

(3)在保证系统兼容性的基础上注重安全性的原则。实训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兼容性,具备灵活、规范的数据接口,可兼容其他正规厂家符合统一标准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产品,还可兼容现场正在运行的其他非国网标准的协议,确保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手段,分层次、全方位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

二、实训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方法

1.系统功能

系统由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实训柜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软件组成,装置设计时按照正、反二面布局,正面主要包含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背面主要包含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仿真实训模块。其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又由三相总负荷控制刀闸、可变负载调整模块、无功补偿实训面板、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单相照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部分、电动机启动冲击仿真实训部分组成。可以进行以下实训与教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环境;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运行监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故障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故障排查;供电系统的保护形式;无功功率补偿电路故障设置与排除;动力启动回路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冲击影响;供电系统中的漏电故障设置与查找;供电系统三相不平衡的测试与调整功能培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整定培训;总保护装置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报警演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分级试送投运与退出操作。

2.模拟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1)总体方案设计。实训装置正面上部按照配电柜的监视仪表等器件排列方式进行布置,装置内部正面采用面板形式,根据供电TT系统设计为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一个主回路分为两个分支回路,主回路一级保护采用的是JD6-6型的剩余电路动作保护器,分支回路采用的是QLL1-1000Z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支线采用多个小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别控制相应的用电器。装置背部仿真设计了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部分,能够仿真培训负荷设置以及不平衡调整等方面的实训。

(2)硬件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实训柜采用常见的标准GGD柜型设计。实训柜分为正、反两面,采用现场常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组成与市电隔离的TT系统面板,方便学员进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接线实训。同时按照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流程要求布局元件,初步设计可以设置三十多处(种)故障。装置正面为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背面为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仿真实训模块。其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又由三相总负荷控制刀闸、可变负载调整模块、无功补偿实训面板、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单相照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部分、电动机启动冲击仿真实训部分组成。

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包含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电流互感器、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控制回路以及仪表监视电路部分。可以进行设置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误跳闸、不跳闸、显示错误等故障,剩余电流值可以进行调节。可以设置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控制回路少投切、不投切以及电压、电流采样信号错误所引起的故障。仪表监视电路部分可以对装置的电压、电流等信号进行显示。

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设计由两个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组成,分别安装了两个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且均具有通讯控制功能,在每只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后级相线上均设置了漏电流故障点,可通过PC软件或本地操作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保护值、动作时间、漏电流值等参数进行调节,验证学习各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设计安装要求以及使用方法。在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上还设计了多台单相双值电容电动机,可模拟电动机起动瞬时产生的冲击电流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影响情况。

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设计由六条支路来模拟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分别安装有墙壁插座、日光灯、白炽灯、单联开关、双联开关以及漏电流产生电阻模块,模拟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后级零线接地、相线漏电以及零地混接、零线混用等典型故障,漏电流值可以进行调节。在装置上还设计了漏电流产生电阻模块可供学员或者教师进行组合使用,以得到所需要的漏电流值。

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实训模块:在装置背面安装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实训面板,计算机软件根据复合情况给出最佳的调整方案,完成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实训。

(3)软件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实训系统软件设计本着界面新颖、操作方便、功能齐全的设计原则,实训系统通过操作计算机软件控制实训装置总电源的启动与停止、漏电流故障的设置与恢复、题库的设置与编辑及其他信息的设置与管理。

1)培训管理模块功能描述。

学员信息管理:能提供学员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职称分类等功能。

题库管理:能支持题库的更新维护并能够按照试题类型进行检索来创建考试电子试卷。

漏电保护器信息查询。能支持漏电流保护器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漏电保护器应用方法、常见故障及常见错误接线方式等信息的查询。

资料管理:能支持基础台账资料管理、低压电网总保护运行记录、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装置记录卡、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装置运行检测记录等信息资料的查询与打印。

原理图信息管理:能支持低压电网运行的TT原理图及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图纸显示,可供培训师或者学员根据软件底图对漏电流故障点进行分析查找、故障排除。

在线理论考试:能够随机抽取各类型试题形成试卷并提供考生在线答题,考生提交后根据答案自动生成考试分数。

理论成绩查询:可以支持考生成绩存储与在线查询。

2)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描述。

通信管理:实现计算机软件与装置通讯转发器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实时保持有效通讯连接,并提供实训软件操作接口管理及系统应用层与通信层交互的通信信道配置。

多机通讯管理:具有联机控制功能,单台电脑可联机控制多台装置,方便老师在考核时统一计时及设置故障,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性。

参数、数据库、故障库管理。参数管理:包括对通讯参数、漏电保护器基本参数、控制参数、无功投切参数设置、存储参数等修改、模板设置等管理;数据库管理:提供数据库修改单,可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EXCEL导出、修改、导入;故障库管理:添加新的故障组合(系统设置的所有故障进行选择组合)、删除旧有故障组合、修改原有故障组合。在模拟故障时,只需调用故障库中的故障类型,便可触发故障模拟。

系统用户管理与权限配置:能自定义用户角色、操作权限。

操作日志管理:可存储操作日志并能通过时间段查询。

三、结语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的设计,以目前配电网中常见低压系统为设计框架,通过模拟与现场实际环境相似的运行工况,采用智能化方法模拟设置最常见故障现象,让学员通过在实训系统上的操作掌握查找故障的方法并排除故障,尤其是对低压配电网络中三相负荷不平衡电流、电动机启动等所造成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进行再现和分析,其创新的设计思想和独特的实现方式将指引着电力系统智能仿真实训装置研发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汽车 ABS系统 实训设备

有实验表明,在汽车轮胎滑移率δ=15%一20%时,制动器的制动力和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可以达到最大值。所以,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想要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轮胎的滑移率控制在15%~20%范围内。

ABS的功能指的是汽车在进行制动的过程中,轮胎即将抱死的时候,就开始降低制动力,然后轮胎再持续增加制动力,在轮胎即将抱死的时候,又开始降低制动力,如此重复增加制动、减少制动的动作,可以使制动效果最佳。

汽车ABS组成部件通常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ABS警示灯、电子控制装置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等。在不一样的汽车ABS系统中,制动器的装置、工作原理、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逻辑以及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ABS系统中,在汽车的每个轮胎上都会按照一个传感器,这样的话就可以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的转动速度的信号进行了分析。电子控制装置是要根据安装在轮胎上的转速传感器分析出来的信号,再进行对每个轮胎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电动泵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因此可以看出,电子控制装置开始对制动压力调节装置进行控制的时候,就会对每个轮胎的制动压力开始进行安全性能的条件,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汽车ABS的工作包括两种,一种是压力调节制动,这种制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制动压力减小阶段、后者分为制动压力保持阶段以及制动压力增大阶段。另外一种是常规制动。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对汽车进行制动,这个时候电子控制装置就会开始工作,它会依据轮胎上装置的传感器对轮胎的转动进行判断,看轮胎是否会出现抱死的趋势,假如出现抱死的趋势,ABS系统就会对制动器进行防抱调节。比如说,当电子控制装置开始判断汽车的左前轮会出现抱死的情况,ABS系统就会开始控制左前轮的加速度下产生的压力进入到液电磁阀通电。在压力减少的时候,左前轮的液电磁阀就会关闭。当制动主缸里面的制动液不会流出来的时候,左前轮就不会有制动液,同时液电磁阀还是关闭且不通电这样的话,左前轮的制动压力就会和保持一致了;在左前轮的制动压力保持在一个平均数值的话,还是被电子控制装置判定为抱死的话,那么就应该进行通电将液电磁阀打开,这个时候左前轮的制动缸里面的制动液就会受到液电磁阀电流的影响而流回储液器,这个时候左前轮的制动压力就会减少,抱死趋势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根据物理原理,右前轮会由于汽车的惯性力而速度逐渐增加;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般高校实训室都配备了ABS实训台。

我院原有桑塔纳2000ABS制动实训台,因时间较长很多部件已不完整,部分功能已失效,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汽车系实训设备研究课题组教师对原有设备进行维修和技术革新,恢复并完善了该实训台的功能,为学校节省了资金,使汽车ABS教学及实训能顺利进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修整实训台台架,换掉台架脚轮,使台架活动更灵活,对某些部分进行了重新焊接;

(2)经检测电控单元、液控单元、制动总泵、制动管路已有故障,我们分别进行了修理与更换;

(3)增加了部分诊断接口,便于排出故障,使实训台功能更完整;

(4)重新制作了彩色电路原理图面板;

(5)完善了使用保养制度。

下面对重新恢复改进后的我院桑塔纳2000 ABS制动实训台进行简单介绍。

桑塔纳2000 ABS制动实训台万向自锁脚轮台架活动灵活,便于移动教学;整体台架采用刚性结构焊接,所用材料如方管、角钢等采用国标标准材料,支撑可靠。控制面板采用纯铝塑板,控制面板上绘有彩色与原车控制系统相一致的直观电控系统原理图,并配有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等。

汽车ABS系统实训台产品组成:配置原车汽车零部件,包括电控单元、真空助力罐、液控单元、轮速传感器、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制动管路、诊断接口、系统等通用设备故障控制面板;测试面板;带有完整彩色电路原理图面板、可移动台架、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

汽车ABS系统实训台功能特点:实验系统用于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故障设置、故障诊断、检测、排除和拆卸装配等实际测量等实践性教学以及考核使用;运转部分:用变频器带动四个三相电机工作,带动前后轴运转,模拟汽车在路面行使。

汽车ABS系统实验台展示部分:面板上有原车ABS系统的规范原理图、电路图和ABS液压工作图,并能直接在电路图上检测ABS电路进行各元件及故障分析诊断;面板上安装有4个压力表,充分反映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的压力变化,ABS系统工作时,各个车轮的压力表指针不停的摆动,表现ABS工作时系统不停地施压和泄荷工作;面板上装有ABS故障指示灯,可反映ABS电控系统工作状况,当ABS灯亮时,表现ABS电控部分有故障,制动时ABS失效,系统以常规制动方式进行。

故障模拟部分:有专门的故障设置区,可进行短路、断路、虚接等故障,并可模拟信号。

汽车ABS系统实训台检测诊断部分:配有诊断接口,能通过专用设备进行动态数据流、故障码等参数的读取和设置;

外接式诊断端子,可通过专用检仪器进行全整个电控系统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5

一、引言 线损是反映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减少线路无功负荷的输送、实现无功负荷的就地平衡是降低线损的重要手段;由于无功平衡情况也影响到电网的电压水平,而电压质量又影响到电网的线路损耗和变压器铁损。因此,通过对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以减少网络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和有功功率一样在电网中产生电能损耗,通常用功率因素cosφ来表示电网传输无功功率的情况。当cosφ=0.7时,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基本相当时,此时电网中由负荷电流引起的电能损耗有一半是由无功功率引起的。 通常负荷引起的损耗(包括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与电压平方成反比,而变压器铁损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此在高峰负荷时由于负载损耗大于变压器铁损,所以提高电压能够取得明显的降损节电效果。反之,在低谷负荷时,变压器的铁损大于负载损耗,所以适当降低电压能够取得明显的降损节电效果。

二、县级供电企业无功电压管理现状 县级供电企业大部分的无功补偿均是采用35kV变电所内集中补偿,35kV部分功率因数较高,主网线损较低。10kV及0.4kV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容量很少,其无功管理状况不完善。超过一半的10kV线路月平均功率因素低于《电网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中规定的0.9,个别线路甚至低于0.7。许多线路电压损失很大,高峰时线路末端电能质量极差。功率因数低,电压损失大,使线损增大,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限制了售电量的增长。所以,加强配网无功电压管理,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电势在必行。

三、无功电压管理不善的原因

(一)县级供电企业无功管理起步较晚,管理人员无功管理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还没有建立起无功管理的网络,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虽然制定出来,但也还没有正真地落到实处。

(二)受资金影响,10kV及以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容量很少。进行无功补偿的10kV线路只占全10kV线路的百分之十几甚至更少;进行无功补偿的公用配变也只有十几台甚至于几台,而整个县级供电企业公用配变数一般都有二、三千台。无功补偿的容量只是杯水车薪,因而不能分区、分压进行补偿,就地平衡。进行的无功补偿大多数也只是静态补偿,基本上没有进行动态补偿。

(三)管理人员对无功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县级供电企业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配变台区没有安装无功表,没有安装无功表就根本无从知道配变台区无功电量和功率因素的情况,更别说对台区的功率因素进行考核了。有些配变台区安装了无功表,但也没有进行抄表。故如要进行配变台区的无功补偿,就没有相应的配变台区的无功电量的基础数据,造成补偿容量不够准确。

(四)10kV线路及以下配电网的电容器损坏较多,可用率不高。对电容器没有进行日常的巡视,疏于管理起不到减少电压损失,降低线路损失的作用。

(五)因线路的发展而使10kV线路电容器的安装位置不合理,或是配变台区负荷的发展而使电容器的容量过小。

(六)电力需求发展很快,无论是有功电量还是无功电量上升都很快,没有做好电量增长的预测,以至于没有预先做好无功补偿工作,造成功率因素低。

(七)我国现行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只对100kVA及以上用户的功率因数标准作了规定,并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而100kVA以下用户的功率因数没有标准,这些用户大多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在设计中亦不考虑无功补偿。但积少成多,这些用户也是一个庞大的无功电量用户的群体。 (八)配网用户初装时为节省一次投资,逃避功率因数奖惩的考核,将单台大容量变压器申请为多台小容量变压器供电。如果在我们的营业管理中有所疏忽,就使之成为用户无功管理中的漏洞。

(九)用户对无功管理不够重视,对无功管理不理解,造成应安装无功补偿设备的未安装或已安装的未装无功表而没考核。 (十)变电站的主变基本上是无载调压,不能实时地对电压进行调整。

(十一)农村线路的供电半径较长,负荷波动较大,使得线路末端的电压在负荷重时较低,线路前端的电压在负荷轻时较高。 四、几点建议

(一)实施功率因数提高与无功补偿减少线损。及时调整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实现电容器自动补偿与随器、随机、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变电压质量,提高配变供电能力和设备出力,降低电能损失,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10kV线路无功补偿装置应选择距离线路前端三分之二位置处安装,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对比分析,这样才真正起到补偿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选择无功补偿装置时,要首先考虑质量好、科技含量高、自动投切及时,反应灵敏的尖端产品。

(二)新增用户配变必须进行合理无功补偿:《供电营业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凡功率因数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电力用户,供电企业可拒绝接电。该条对所有用户的功率因数标准都做出了规定。所以,对新增变压器无论大小必须要求做好无功补偿设计,并严格把好验收关,保证用户无功就地平衡。

(三)加强无功表计安装管理和电费抄表、核算管理

1、未加装无功表的老用户要重新加装,进行功率因数考核,刺激用户主动加装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2、新增用户必须加装无功表,进行考核,保证无功设备的投运率和可用率。

3、严格考核抄表、核算人员的工作质量,做到有表必抄,抄表必算,保证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有效执行。

(四)建立无功电压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根据无功电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健全无功电压管理工作机制,成立无功电压管理领导小组,各个相关部门都有相应的无功电压管理专(兼)责,形成无功电压管理网络。把无功电压管理作为公司长期的工作重点来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将各供电所的无功电压管理同供电量、售电量、售电均价、电费回收、安全生产、精神文明等指标进行挂钩,参照经营指标进行百分制量化,签订合同书,实行目标管理,对各项指标按月考核、按季抽查、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兑现。三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对无功电压管理较好的专(兼)责,按照无功电压管理的好坏给予数额的奖励。

(五)开展专业培训,搞好技术交流。结合工作岗位,依据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对象,对各部门的无功电压专(兼)责开展无功电压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无功电压的专业知识,并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为断加强无功电压专业管理的技术交流活动,总结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

(六)大量采用有载调压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合理地调整电网的运行电压。提高电网电压水平,主要是搞好全网的无功平衡工作,其中包括提高发电机端口电压,提高用户功率因数,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等。在无功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在10kV配电网中,由于空载损耗约占总损耗的50%~80%,特别是在深夜时,因负荷低,则空载损耗的比例更大,所以应根据用户对电压偏移的要求,适当降低电压运行。对于低压电网其空载损耗很少,宜提高运行电压。

(七)改变迂回线路,消除卡脖线,缩短供电半径,合理选择变压器分接头进行电压调整。

(八)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升压改造可以与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进行,减少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简化电力网的接线,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以显著降低电力网的线损。

(九)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无功的重视程度,使无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培训教材》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1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 农村电网 管理 农电市场

1 农电管理存在问题

1.1 农电资产全部移交后,安全管理风险增大

根据国家“两改一同价”政策规定,网改之前农村集体电力资产应无偿移交给电力企业,但是由于农村原有电力线路和设备普遍残旧和老化,加上我局在农网改造资金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导致现在部分乡镇还没有彻底网改。这些情况不但给我局的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还给“一户一表”改造和“同网同价”工作增加了难度。另外,农村用电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与从事的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随着供电企业管电到户,农电事故和法律纠纷也必将会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2农村线路通道不畅通

一是供电网络普及乡村、组、户,面积广,分散性强,维护难度大,导致高、低压线路通道树木砍伐不彻底,线路下树木较多,许多树枝距离高、低压导线很近,有的树枝已把供电线路包围起来,若遇到刮风下雨,高、低压导线很容易发生接地甚至短路:二是通道宽度不够,若遇到暴风雨、积雪。树木难以承受重压断裂时,往往会将输电线路砸断或损伤,有时甚至造成倒杆断线,引起大面积停电,对线路造成很大的危险;三是农电员工中从事电气特种作业人员比例不高,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技能系统的学习、安全素质与从事的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作业现场失控,引发事故等问题:四是在一、二期农网改造中,用户表箱质量存在问题,经过几年来风吹日晒,表箱表面已面貌全飞,绝缘防锈漆所剩无几,加上绝缘导线绝缘层破裂,如遇到暴风大雨,漏电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1.3农村10kV配电线路综合线损率较高

农电体改前,区(县)供电局与乡镇电管站的电费结算是以10kV线路T接处高压计量箱记录电量为依据,按9%-10%扣减高压线损,其余损耗均有电管站承担。农电体改后,区(县)供电企业对农电管理实行直抄到户,原来由电管站承担的台区变损、低压线损和表损都转移到供电企业。其中我局2004年的配变损耗就占总供电量的10.87%,很难达到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中所要求的配电线路综合损失率(包括配电变压器损失)≤10%的指标。另外,由于农村用电户数多而分散的特点,再加上农户法制观念薄弱和供电所职工管电的责任心不强,加上部分线路供电半径大:三相负荷不平衡、窃电等因素,使得我局在线损管理和反窃电工作上难度加大。

1.4 电力线路屡遭破坏、线路防护区内的树木和违章建房现象比较普遍

一、二期农网改造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某些新架线路未正式投运或已投运的线路,而造成部分线路的拉线棒、UT线夹、导线、灌溉变压器屡遭被盗,在2005年我局电力设施被盗发生43起,丢失变压器为16台,拉线为17宗,导线长度为32.56km。给我局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加上林业部门的规划不到位和村民们私自建房、线路下种树等因素,也给我局在设备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上作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对我局配网线路构成极大威胁。

1.5农电营销基础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在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单位在农电营销管理方面,有个别环节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特别是农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还相当落后,仍沿用20世纪50年代农村电费计算系统,许多数据报表都要手工完成。另外,还存在着岗位职责不明确、基础资料不齐全、营销分析不透彻等现象。这与精细化农电管理体制所要求的“统一、规范、科学”的农电营销基础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6 农电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亟待规范

目前,尽管公司对农电工进行了多次岗位和技能培训,健全了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但由于过去长期对农村电工的松散管理,造成农电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农电管理T作的需要,此外,农电工工资和劳保等待遇方面也并不是很优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电工队伍的稳定。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本着不断提高农村用电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原则,经过深入研究和共同探讨,采取“精雕细琢消缺陷,狠抓落实保安全”等以下措施。

2 加强农村配电网缺陷管理,积极争取三期农网改造资金,进一步加大农网改造的范围

2004年8月,我局组织各乡镇供电所对所管辖的所有配电线路和设备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针对检查出来的缺陷.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安排和处理:

(1)对接地电阻不符合规定值的251台公用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彻底处理,使处理后的接地电阻合格率达100%:

(2)利用春秋检的良好机会,将原有的289组阀型避雷器全部更换成氧化锌避雷器:

(3)进一步加强对农户的安全用电管理,截止2005年1月为农户已安装漏电保护器22565台:

(4)在2006年“7.14”农电表箱漏电人身死亡事故发生后,我局对全区(县)939台农村公配变悬挂了安全警示牌,而且还对各供电所辖区内的14869个配电箱喷写了安全警示语,并且处理表箱漏电问题,更换了1903台表箱并对进出线进行改造。

(5)根据农电工队伍的人员状况,细化责任、强化管理,确保线路通、道路通。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村供电网络、电力设备权属于供电企业,同时安全责任、维护管理毫无疑问落在供电所。要把线路及通道维护的安全责任明确到职工个人,并与个人工资挂钩,使每个职工肩上都有担子,促进职工加强日常维护巡视力度。

(6)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三期农网改造资金,将暂时不能处理的缺陷和未改造的乡镇列入到三期农网改造计划中解决。

3 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努力降低农村10kV配电线路综合线损率

农村10kV配电线路综合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率的高低决定着电量、电费和差价收入的盈亏水平。所以说,它不仅能反映出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农电管理水平的高低,在节能降损方面,我局重点从四方面出击:首先健全组织机构,全员参与线损管理,加强了台区的线损管理和考核,按月对台区线、变损进行统计分析,严禁出现通过调整台区定比和抄表时间来调整线损率的现象:其次是加快了农村“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进度,对农户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 了严格加封,并推广使用了具有防撬、防伪功能的封印:第三是开展营业普查和用电稽查,依法严惩窃电者,在惩罚窃电的同时,对潜在的窃电者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教育了周边群众。强化防窃电的措施,使意欲窃电者无可乘之机,从分、加、封、查、改五个方面人手,维护农村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同时还加强了临时用电的管理:最后是做好农村配变台区负荷的预测和监控工作,对长期处于“大马拉小车”的配变和季节性负荷变动大的配变,想办法配备备用变压器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4 强化宣传教育,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电力设备安运行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的舆论气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如广播、电视、录像、报告、报刊、宣传栏、标语、横幅、墙体广告、“安全月活动”等多种形势开展有关电力设施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宣传和倡导电力是公益性、公用性事业,提高社会大众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特别是针对当前供电形势日益紧张的情况,更要做好对安全可靠供电重要性的宣传,结合电力设施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紧行大力普及与教育,为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清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供电企业更好地开展电力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创造有力的条件。

(2)努力协调好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关系,加大查处和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行为的力度,实行多部门联动,群策群力,通过公安,规划、建设、经贸、安监、国土等各部门的联合执法,采取强制措施,共同清理、依法取缔各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违法违章行为。要结合实际,不定期的召集有关部门参加座谈会、分析会等,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制定措施。同时,在土地使用、房屋建筑等方面严把审核关,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和防范。

(3)通过人防、技防和物防相结合的办法,作好电力设施工作,在人防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护线组织,提高专业护线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电力设施保护T作组织网络,组织护线队伍,加强巡视,明确责任,到点到位,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定领导、定范围、定设备、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和树木坚决砍伐、拆除建筑物;对不能拆除的建筑物要签订协议,并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及时通报有关部门报告情况、资料:对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违章建筑物坚决不办用电申请手续,派发停电通知书一定要让用户签收,对不签收的用户可以采取公证送达方式。

在技防方面,应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防盗技术装置,如安装红外线监测系统,遥感摄影枪监控手段,不断提高电力设施的技防水平。在输电线路的技防措施上,对近几年来以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广,不断研制新的技防设施,逐步完善、解决配电线路防盗装置问题,对新架设的配电线路杆、塔、安装防盗螺丝或防盗螺帽,使不法分子无专用工具拆卸,对易发案地段要有重点、有目的地把易被盗走的电力设施用电焊加固。农用供电变压器可采取铆、焊加固措施或安装防盗螺丝。对多发案地段的停用、备用线路导线,有条件的可安装短线报警装置。对计量器的铅封管理可以建立封印编号管理,提高防范能力。

(4)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基金,广泛发动群众检举、揭发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及违章行为。对检举、揭发的线索一经核实,根据情况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并对举报人及举报材料保密,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 转变观念,强化服务,积极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加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战略实施,乡镇企业的生产、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农民生活用电等用电需求将会逐步转变为持续的用电增长,农村是一个长期的、潜在的广阔用电市场。必须紧贴客户,不断改进农电管理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农村电力消费,有效开拓农村用电市场。要积极培育农村乡镇企业、个体加工的用电增长,在农村市场上与燃煤、柴油等可替代能源产品展开竞争。要通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降低农民实际电价水平,让家用电器、电炊尽早进入农民家庭,积极刺激和引导广大农民用上电、用好电、多用电。要积极探索和实施更深层次的市场营销手段,进一步深化供电承诺服务,合理简化用电报装手续,继续加强农村供电所营业窗口和农电工队伍的规范化建设,配备报修服务电话和专用抢修机动车辆,积极开展“户户通电”工程,将优质服务工作向农村用电市场进一步延伸。

6 强化内部管理,推行新型营销管理体制,促进农电管理的规范化

在内部管理上,我局首先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用电营销管理工作摆在了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中,成立以营业副局长为首的专项领导小组,并由相关职能部门(如农配部)总揽、协调、指导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然后是按照《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各乡镇供电所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建立并落实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将供电所的营销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其次是积极推行县乡电力营销“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农村电力营销体系,统一营销业务管理,统一营销业务流程,统一营销资料标准,统一营销制度考核。最后是进一步加强乡镇供电所营业窗口的建设,本着经济实用、科学规范、方便客户的原则,创造条件,积极组建和改造乡镇供电所营业窗口,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营销业务的需要。

7 切实加强农电工管理,不断提高农电队伍整体素质

农电工是农电管理的基础力量,是供电企业实现“四到户”服务的主体,提高农电规范化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农电工队伍。

(1)加强农电员工队伍培训。建立农电工培训基地、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计划,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培训和考试档案,跟踪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采取基地培训、岗位培训、技能培训、技能比武、反事故演习、技术讲座、技术问答等方式开展农电员工技能培训,及时征求农电工对培训工作建议和意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要是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使教育培训工作真正服务生产一线,服务农电管理工作。

(2)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大教育,大培训:教育培训是一本万利的投资,要舍得花时间,舍得投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按照培训计划列入企业的预算,对员工培训费用投入,要做好需求分析和费用安排,严格控制,专款专用,注意节约,真正用于对员工培训。同时也不能接口人手少、任务重,就不培训,再忙也要保证培训计划的实施。

(3)建立竞争的用人机制,让每一个人各尽其才,各尽所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有为、有位相统一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新机制,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各得其所,心情舒畅: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付出、索取相统一的原则,大力推行新的薪酬制度。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线损管理 电网 技术措施

1 线损管理的技术措施

(1)合理选择节能型配变,提高配变的负载率

首先尽量采用节能型配变,淘汰老型号变压器。对于新增用户配变必须采用低损耗型。其次是合理选择配变。负载率在额定容量50%—70%时,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效率高,损耗低。一般负荷在配变容量65%-75%时效率最高,低于30%算是“大马拉小车”。

要避免配变长期处于空载状态或“小马拉大车”,应及时调整配变容量或采用母子配变供电,包括管理制度等办法,来推动配变负荷率提高,降低损耗。

(2)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按照“分组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分散、随机补偿相结合的办法,以分散补偿为主将电网的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当功率因数由0.7提高到0.9以上时,线路损耗约可减少40%,一般农网功率因数达到0.9-0.96时最佳。

对于变电所10kV母线上集中补偿,安装电容器容量应为主变容量的15%-30%配备;10kV配电线路的集中补偿点放在线路负荷集中点,即主干线2/3处或分支线的1/2处;对于10kV配变的随器补偿,补偿容量宜为配变容量的15%;大型电动机的随机补偿,补偿容量为电动机功率的53%。

(3)调整运行电压,开展升压改造

确定合理的线路运行电压降低的百分比,进行调压运行。根据不同用电季节、用电时间以及不同用电负荷将配变电压分接头及时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包括投切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利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装置等方法进行调压。

(4)调整线路布局使其合理化,改变导线截面降低线损

调整电网布局,确定合理供电电源点,尽量使其建立在负荷中心处。一般按照经济电流密度和电压损失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以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在增加导线截面时,要综合考虑投入与降损的关系。一般来将,线路中电能损失大部分集中在主干线部分,在主干线中又集中在线路首端到末端,从主干线到分支线由大到小的顺序选择阶梯型导线截面,同时也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电压降的要求。

(5)均衡配变的三相负荷,搞好降损技术维护

调整配变三相负荷使之平衡,可降低线损,提高配电变压器的效率。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中性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会增加中线电能损耗。调整三相负荷,使配变三项负荷电流不平衡度小于规定范围的10%,不允许出现某项负荷过重,而另一项负荷轻载的现象。低压干线及主要支线始端的三项电流不平衡率不大于20%。

注重搞好供电设备的维护,防止泄漏电。特别是在春、秋两季要认真组织清扫绝缘子,勤剪树枝,经常测量接头电阻等。同时合理设备检修,提高检修质量。此外,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改善电网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损耗。

2 线损管理的技术措施

(1)健全线损管理网络,健立线损管理档案

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线损管理网,供电所配置专(兼)职线损管理员,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使线损管理工作在组织上有最可靠的保证。并建立线损管理责任制,实现线损的常态管理。

线损管理档案包括负荷资料以及电网设备的各项基础参数,它们是进行线损理论计算的基础。这份档案必须详细地计算、考核与记录到每类电压、每条线路,情况特殊的直至每台配变。

(2)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科学制定合理的线损指标

线损理论计算是制定线损指标的基础和重要依据,通过理论计算能够找出电网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降损重点,实施降损措施。线损管理人员必须把线损理论计算作为主要工作来抓。

(3)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实行完善线损指标考核

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议,对下达的指标及完成情况逐月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布置今后任务,实现“有指标、有考核、有措施、有兑现”的闭环管理。此外,所有分析和考核结果及时公告,便于职工了解,对照监督。

(4)搞好统计工作,加大分析力度

准确统计是进行线损计算的基础。供电企业应加强各单位上交线损报表的日期管理。各单位必须按时按节完成线损报表及线损小指标报表,且统一规范线损报表模式。这项工作与职工的奖金考核挂钩。此外,应利用MIS系统软件,积极开展线损计算,以便进一步分析和降低线损指标,制订切实可行的降损措施。对线损严重超标的台区。成立专门的剖析小组,逐台解剖,逐台降损处理;对线损或高或低,起伏波动偏大的现象,则进行重点检查和剖析,对症下药,狠抓落实。

(5)抓好抄核收工作,加强计量管理

同步抄表也是进行线损计算的基础。严格执行统一抄表制度,坚持抄、核、收三分离,做到使包台区的不抄表,抄表的不收费费。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确保抄表及时准确,核算细致无误,杜绝错抄、漏抄、错算现象。

确保表计电量要准确。积极使用新型合格的电能表,坚决淘汰老型号电能表,使用高精度的互感器,坚持轮校、轮修、轮换制度。切实加强计量装置的常规管理,提高表计的定期轮换和校验质量,特别是加强故障表计的更换和铅封的管理。建立全面精确的计量台帐,使抄表卡号、微机算费号、档案卡号三号统一。

(6)统一供电所线损管理框架,做好营业普查工作

统一管理线损模式。要求供电所将线损指标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实行重奖重罚。供电所必须设立线损管理员,强化线损管理员职能,提供各种分析资料,制定并落实降损措施,以便供电所更好的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公司计量线损专责对其管理与沟通。

(7)实施指标竞标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在供电所电工中积极推行线损承包竞标,竞标采取暗投标的方式,规定标底。在竞标中,谁线损最低就是该片的中标者,竞不上标的待岗、转岗培训,并与奖金、工资考核挂钩。

(8)加强人员专业培训,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

加强线损管理培训工作,全面掌握线损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并能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入手,提出有效的降损措施。加强各方面交流和学习,拓宽线损工作思路。同时开展供电企业总结交流以及线损管理竞赛活动,形成“比学敢超”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用实际行动积极开创线损管理新局面。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厂供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筱珍(1963-),女,江西吉安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李一峰(1966-),男,山西孝义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广东 湛江 52408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45-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融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应用型专业,在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厂供电”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事“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多年,一直坚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至今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借本文把多年来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来,仅供同行参考。

一、上好首次课

要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以及实用性。课程的首次课是课程的开篇课,是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最佳时机。我们在首次课中不急于讲授课程的具体内容,而是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构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学习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紧接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初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应按设计顺序列写详细,它们与教材目录中的顺序大致一致,例如:工厂的负荷计算;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确定;短路计算;一次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方案的确定及其整定计算;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设计。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内容的解读,可进一步体会课程内容构架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并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其缺点是: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对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的认识。“工厂供电”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以前我们只要求学生做每章后的习题,但习题都是小题,且各章习题的练习内容之间没有关联,学生只是做些离散的习题。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可进行课程设计中的相应内容的设计,学生就能及时地把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以课程设计为纲,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同时,课程学完之时,课程设计也基本完成,不需专门一周时间做课程设计,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有些好学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甚至提前通过自学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创造性学习之目的。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工厂供电”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且工程实践性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对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导线截面选择、继电保护原理、无功补偿等内容,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课程设计去消化和扩展。

(2)对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高低压供电线路与敷设、防雷接地、变电所结构与布置等内容,则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重点、难点,然后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主变电房、图书馆变电房及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厂)变电房参观见习。

(3)对变压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等内容,则主要在湛江变压器厂和湛江高压电器公司以实物教学为主,教师根据现场的电气设备,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通过参观变压器的制造生产线,学生对变压器的制造工艺、材料、内部结构、出厂试验等有较深刻的了解。

(4)通过广东华德力电气有限公司的现场教学,学生对工厂高低压开关柜的种类、柜内设备配置及其接线方式、继电保护的配置及自动装置等有比较好的认识,同时,学生可见习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多种一次设备。

采用课堂讲授、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可使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建立起供电系统的概念;有利于充实“工厂供电”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布置文献查阅性的作业

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都一一讲清,特别是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很快,涉及面也很广,很难在课堂上讲得全面,只能是简单介绍,而要求学生课后有一定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量。为了监督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一般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小论文,比如:论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论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工厂高低压开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浅谈环网供电技术的发展;论非金合金变压器的发展。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对某一专题理解得较深,或对供配电系统的新设备、最新技术及发展前沿有较全面的了解。例如,通过做“论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小论文,学生对电力系统中性点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目前10kV城市环网的中性点运行方式等就有较深的理解,其掌握的知识大大超过教材的内容;通过做“工厂高低压开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小论文,学生对工厂高低压开关目前技术及未来的技术发展就有较全面的了解。

五、抓住实验教学环节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型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基层一线、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能吃苦”是指能经受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和各种困难的磨练,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能创业”是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的开拓创新能力。

“工厂供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有很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必须在实验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因此“工厂供电”的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的改革,而且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寻求知识。

目前,我校开设的工厂供电实验有:继电器特性实验;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综合实验;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此外,还有两个拆装实验:继电器拆装,让学生拆装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等常见继电器,使学生掌握常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高压断路器、变压器、PT、CT、低压空开的拆装,这些电气设备中有的是从学校变电房退役下来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综合实验和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我们只给出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提供实验设备,要求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接线及步骤,经实验指导教师审阅后,学生完成接线。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提出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这些学生给予表扬。这样的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课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实验室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内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或者自己查阅的资料作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尽管拆装实验既累又脏,但在了解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同时也是符合我校“三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

六、抓好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正如前述,在本课程的首次课中就下达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工作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学边练。课程设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围绕“工厂供电”课程内容所做的综合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着重让学生掌握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基本工程设计方法,锻炼学生的工程计算和设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电气设计相应规范的意识。总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电气设计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只下达设计任务书,给出题目、原始资料、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教师的指导重点是抓总体方案制定,抓进度,抓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和图纸的绘制,对学生设计中错误或不规范处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纠正或改进。并且鼓励学生多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规范,鼓励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为保障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学生到我校的主变电房、图书馆变电房及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厂)变电房现场参观见习,并看其设计图纸。

七、结语

“工厂供电”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且工程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实践”的指导思想,在“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努力,学生的“工厂供电”课程学得扎实,基础牢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了电气设计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及维护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农村电网;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辰溪农网升级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共完成投资3988 万元,形象进度完成比例100% ,使该县部分农村电网的“卡脖子”和设备老化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电网网架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加强,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为该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电力保障。

1、电压质量设备问题

(1)近两年输变电网络的变电容量有较大增长,结构有所优化,但主变及线路所使用的设备较为陈旧,主要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输变电网络属高耗能网络。中低压配电网络经一期、二期、西部农网改造和户表改造,网络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20%的中、低压网络未得到改造,故障率高,电压低,损耗较大。

(2)变电站无功集中补偿装置投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调压与无功平衡的配合问题。110千伏6台主变仅3台具备有载调压能力,35千伏18台主变仅2台具有有载调压能力,在系统电压较高时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受限,同时电网局部电压过高也对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有较大影响。

2、电网运行及管理存在问题

(1)电网自动化运行能力较低,电网运行中多数工作由人力完成。110千伏变压器有载调压率50%,35千伏变压器有载调压率11%。电压调节和无功投切由运行人员自行判断,对运行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2)10千伏配网公用台区普遍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情况,不平衡率大于15%的台区占57%。目前对公用变台三相负荷不平衡率的监控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城区及场镇变压进行定期的负荷高峰期电流测试,二是通过台区分相考核电量进行测算,对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台区进行监控。

3、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分析

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是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具体量化,以用户为统计基础,采用平均值指标。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反映用户对供电系统持续供电能力的要求

应该并可以从供电系统运行的历史数据中计算出来。

可以用已知的元件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到。

评价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指标是对用户提供经济、可靠的供电,因此在直接面对用户的供电生产管理中可靠性方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而且为达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连续供电的目的,可靠性方法在供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提高电压质量及可靠性措施

4.1改善电网结构

多渠道筹措电网改造资金,加大对电网的投入。重点解决35千伏主变容载比过低、配电变压器负荷重、供电半径过长的线路、台区。

4.2控制线路故障发生率

加强配网的运行管理,减少配网故障的发生。一是加大防外力破坏的力度,通过采用杆塔防盗系统、加装防盗拉线杆、防盗井盖、醒目标示等多种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提高电网设备的防外力破坏能力,并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危及线路设备安全的违章施工,减少外力破坏影响;二是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结合大修改造将10KV针瓶更换为柱式瓷瓶,对农网配电线路加装线路避雷器;三是继续加大中压刀闸、保险的更换、维护力度,提高配网设备技术标准,多采用免维护、少维护设备,减少设备原因引起的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四是继续在线路上加装看门狗断路器,减小用户配电设施故障对主网的影响,缩小故障范围。

4.3重视调压设备的建设及无功容量的配置

(1)坚持运行控制与技术投入并重的工作思路。根据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同时技术投入无法短期筹措的现状,当前以运行管理调控为重点。对经济相对发达、用电密度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城镇公用台区适当增加监测和档位调节密度。逐步对偏远山区实施全范围、定期监测和档位调节。在公司范围内整合变压器设备资源,根据运行监测情况及时采取运行变压器调配,解决台区电压质量问题。

(2)强化小水电无功电压控制。完善小水电无功电压状态量的监测手段,创新考核模式,使其充分发挥局部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作用。当前在两级降压层无动态调节手段的运行状态下,要严格35伏及以上主要水电电源点的调度管理,要充分利用主要水电电源点进行系统性电压调节,以提高下级网络的电压稳定运行能力。

(3)加强变电站无功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局部无功电压的调节功能。一是做好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控制,做好电压、无功的局部配合,合理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稳定局部电压。二是做好无功设备的运行监测和检修工作,确保无功补偿装置的可投运率。

4.4提高电压质量监测水平

投入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电压监测系统,建立分布式的实时电压息信监测系统,电压监测数据实现自动化采集、实时传输和统计,为深入开展电压无功的管理工作提供条件。

4.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可靠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可靠性管理的宣贯培训,使各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尤其是各级主要领导深入掌握制度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和要求,从思想上强化对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针对各级可靠性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分不同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培训。

4.6加大可靠性分析力度,及时反馈可靠性信息

(1)加强停电的计划管理工作及考核。实行综合停电和先算后停,严格控制停电的次数、范围、时间,严格控制临时停电;对同一条线路的各类停电工作,包括中压、低压改造、检修维护、用户投入等作,要加强计划管理,针对同一停电范围的工作要尽可能安排同一时候进行,减少重复停电。

(2)进一步加强设备、运行专责与可靠性专责之间的协调沟通,规范可靠性数据的审核流程,实现可靠性数据的时时监控。以可靠性指标为轴线,认真开展可靠性分析与专业分析。

结语

总之,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改善电能质量对于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保障产品质量和科学实验以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等均有重要意义。县级农村电网电压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小城镇,我们必须从网络结,运行设备,人员素质入手,进行科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全网无功优化;标准流程;培训质量

作者简介:任志强(1981-),男,河南新乡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浙西分中心,讲师。(浙江 建德 311600);李伟(1979-),男,山东泰安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浙江 杭州 311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88-03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农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县级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规范和典型应用模式(试行)》精神和要求,针对浙江省尚无县级供电企业完整地进行全网无功补偿优化计算和补偿建设的情况,国家电网公司确定浙江省电力公司下属新昌、龙游、景宁、缙云四个县级供电企业为农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试点单位,这四家单位于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电网公司验收。期间,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为有效推进项目开展,推广试点单位工作经验,先后多次举办无功优化专项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的必要性[1]

随着县级电网规模日益增大及复杂,传统的无功优化补偿方法效果与全网电压无功状况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电网局部区域无功补偿达到最优,而全网电压无功质量却并不理想,从全网角度而言,降损效果不明显。因此亟需通过有效降低全网网损的无功优化方法,根据电网结构、负荷性质、运行参数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无功优化补偿配置,使得县级电网在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基础上,达到全网指标最优,有效提高县级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二、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标准化开发的“七个步骤”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推广应用,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满足供电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对于培训中心而言,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根据现场的需求不断开发、完善培训项目。现阶段电力培训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类型[2]:高端培训和中低端培训。高端培训的对象是高级工程师等高职人员,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在职员工,技术部门领导干部。中低端培训对象主要是一线员工,包括学历层次较低、职称较低、工作年限较少的员工。

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的培训对象为生产技术部电压、无功专责人员,专业性较强,且培训对象学历层次、职称一般较高。要求培训课程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培训过程中要增强针对性,对高职人员要侧重理论基础,对高学历人才要侧重工程实践,对技术部门领导要侧重管理类。培训项目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相应的程序,本文根据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开发的实际过程,提出了专项培训标准化开发的“七个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以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为例,介绍标准化开发的“七个步骤”。

1.调研现状及培训量

培训项目开发人员先后多次深入浙江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县供电企业,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无功优化补偿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县级供电企业开展无功补偿建设工作多是凭经验确定补偿点和补偿容量,大多没有经过计算,即使经过计算,也不是优化补偿,仅停留在某一电压等级或者某一条线路上,缺乏全网意识,没有认识到电网是一个整体,某一处补偿后将对其它区域或多或少产生影响。(2)基层单位缺乏无功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现有人员多为兼职,因目前均未开展县级电网全网无功优化,缺乏相关理论知识。(3)无功补偿设备可用率不高,维护不到位,缺少新型设备的应用。(4)无功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容量通常为经验确定,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且补偿后产生的效益无法准确评估。

浙江省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多次发文,进一步推进县级供电企业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工作,结合浙江省内多数县级供电企业尚未开展过全网的优化补偿计算工作的实际情况,培训需求量较大。此培训项目的开展将为进一步推进无功优化补偿建设以及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2.明确岗位需求

电压、无功专责人员在无功优化补偿方面应该具备无功优化管理和无功优化补偿建设两个方面的能力。

依据《农村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导则》,无功优化补偿建设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1)农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应从电压无功信息采集、无功优化计算、装置配置、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开展。(2)信息采集应结合现有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3)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应根据无功优化计算结果,合理选择补偿模式、补偿容量、补偿位置,结合实地勘验情况,进行无功电源建设与改造。(4)积极应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治理和优化控制。

无功优化管理主要包括规划优化管理和运行优化管理两方面。

3.确定能力差距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无功优化专项培训项目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理论水平欠缺。(2)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缺乏了解。(3)缺乏相关全网无功优化计算工具。

4.培训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可行性:浙江省电力公司相关部室领导重视,培训中心有举办培训班的良好环境。(2)技术可行性:培训中心相关培训师全程参与了试点单位建设,并编写了培训教材。(3)经济可行性:通过此项培训能够为供电企业和培训中心带来较好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满足要求。

5.专家讨论

为保证培训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邀请生产单位和省公司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初步方案进行审核,由方案起草人根据审核意见修改,直至通过专家审核。

6.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中主要应包含下列内容:(1)培训目的;(2)培训目标;(3)培训对象及类型;(4)培训内容;(5)培训的组织范围;(6)培训规模;(7)培训时间;(8)培训地点;(9)培训的方式、方法;(10)培训教师;(11)考评方式;(12)经费投入;(13)培训效益、效果的预期。

7.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主要分四级: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项目评估是衡量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本培训项目采用三级评估,通过评估问卷实现反应评估、能力考核实现学习评估、单位回访实现行为评估。

三、确保培训质量的“四个关键环节”

培训质量是培训中心的生命线,是树立培训中心品牌,实现培训中心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单位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向培训师转型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开展的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的相关经验,总结了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如图2。

1.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培训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确定培训目的、目标的基本工作方法,对提高培训针对性起到了较好的帮助、指导作用,还可以初步确定培训量的大小,为培训的经济效益分析提供参考。

在该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选取的调研对象应该具有代表性。(2)要深入现场,尽可能获取第一手资料。(3)对调研得到的数据应该做全面、深入地分析。

2.培训师参与项目开发

培训师的作用在于“旁推侧引”、“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引导培训对象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这就要求培训师一定要参与到项目开发中去。目前,很多情况是培训师只负责教学,而项目开发是培训部门的工作,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导致很多培训师对培训的目的、培训的要点、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升。

在该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培训师参与项目的开发,提升培训师能够依据现场情况,开发培训项目能力。(2)尽可能参与到培训内容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实践经验丰富、改进授课内容。

3.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是培训的大纲,一份好的培训教材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该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培训教材形式多样,不仅仅指书本,还可以是幻灯片、讲义等。(2)要避免直接将学历教育中教材作为培训教材,学历教育侧重的知识体系,而培训强调的是技能。(3)可选用现有教材,也可以选择自编教材。但应该注意的是培训内容应该不断改进,以适应管理和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培训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侧重于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在该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目前,主要是反应评估、学习评估,应该逐渐增加行为评估、结果评估。(2)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客观、公正,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3)评估结果要与培训各环节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切身利益挂钩,促进培训质量的改善。

四、结论

本文结合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举办的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总结提炼了专项培训标准化开发“七个步骤”和确保培训质量的“四个关键环节”,本方法步骤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可供其它培训项目开发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