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

时间:2022-02-25 04:29:00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

一、重庆启动大规模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乡镇机构

重庆市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分类指导”的原则,精简乡镇机构。

重庆市开始启动新一轮的乡镇机构改革,把乡镇划分为一般、较大、特大三个类型,综合设置乡镇党政办事机构。根据不同类别乡镇情况,从严核定和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一般和较大乡镇的行政机构设置党政、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安全稳定4个办公室。移民任务重的乡镇保留移民办公室。乡镇行政机构内设一专多能、专兼职共容的综合性职位。乡镇领导职数控制在5~9名,推行干部交叉任职。

在合理划分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并实施二者分离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乡镇事业站所。乡镇设置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4个公益性事业机构。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功能,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今后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据悉,通过2014年以来不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重庆市乡镇党政综合机构已经从改革前的平均9个减少为5个,事业单位也从14个减少为6个。

二、重庆市70%乡镇完成机构改革

重庆市70%的乡镇已完成机构改革,基本建立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在体制调整频繁和改革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做到了机构编制总体不超编,全市在职财政供养人员与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2左右,极大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编委副主任马儒沛说,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重庆尤其要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效能政府。

同时,要按照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合理、监管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强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研究,大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机构编制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三、重庆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突出重点进展顺利

2014年11月重庆市召开全市乡镇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作了动员部署,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个配套文件,全面启动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到2014年,有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39个区县全部完成乡镇分类工作,已批复23个区县的改革试点方案,全市955个乡镇已有450个已进入实施阶段。

一是把握准乡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的总体要求。

重庆市乡镇工作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即:乡镇职能定位、机构设置、服务体系建设与乡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乡镇财政困难、债务沉重,与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的统筹协调能力与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不相适应。

对此,重庆市提出,乡镇机构改革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基层政权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

二是合理界定新阶段乡镇政府基本职能,明确职能转变的主要方向。

重庆市将新阶段乡镇的基本职能明确为“执行政策法规、推动经济发展、搞好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维护和谐稳定”五个方面,并对每方面的职责任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界定。执行政策法规,是乡镇工作的基本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是乡镇工作的重要职责;搞好社会管理,是乡镇工作的关键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是乡镇工作的主要责任;维护和谐稳定,是乡镇工作的重大使命。

要求适当调整乡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转变社会管理的方式,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为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开展工作。按照乡镇基本职能要求,根据实际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乡镇的工作职责。

三是鼓励体制机制创新。

首先,管理体制有新探索。在乡镇机构设置上,重庆市提出了综合设置党政办事机构4个、整合设置事业单位4个、领导职数控制在5~9名的基本模式。如江津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特点,整合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人员,统一设置“l办+4~6站”,打破身份界限,人员拉通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农民的欢迎。

其次,运行机制有新突破。秀山县平凯镇总结乡镇工作“分线作战”的经验,试行“1+6”工作组运行机制,即成立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农业农村、安全稳定、社会事业、机关事务6个工作组和1个考核组,明确各组职责,制定考核措施。由于工作责任清晰、个人责利统一,工作效率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得到强化。

再则,人员调整有新举措。其一,根据乡镇职能变化,在编制总额内调整现有人员结构,将直接抓生产经费、催种催收等工作的人员调整充实到驻村指导、安全生产监管、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等便民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实行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机制。其二,通过合理界定并区分乡镇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整合设置公益性事业单位,由财政予以保障,将经营性职能剥离出来,其人员组成经营性实体或专业协会。其三,实施“精镇强村”工程,充实村级组织力量,乡镇优秀的年轻干部经过合法程序赴村任职,取得了“相对减人、绝对减支”的成效。其四,在全市乡镇普遍推行了对乡镇工作人员由服务对象和党政组织共同评定的“双评”制度,服务对象的考核比重不低于60%。

四是紧密结合重庆特殊市情,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重庆市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县情况差异很大,在改革试点中,将39个区县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区、四大工作板块,按三项共性指标和五项附加指标统一测算,将乡镇划分为一般乡镇、较大乡镇和特大乡镇,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合理确定乡镇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提供了依据。

在机构设置上,根据不同工作板块、不同类别乡镇、不同工作任务乡镇提出了不同要求。在三峡库区,根据移民工作繁重的实际,设置了移民工作办公室。特大乡镇和中心镇,增设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社会保障任务重的乡镇,设置社会保障服务所。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可与乡镇卫生院或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整合设置。特大乡镇、较大乡镇、一般乡镇原则上行政编制按40名、30名、20名左右,事业编制按45名、35名、20名左右核定,领导职数按9名、7名、5名配备。

五是配套推进相关改革,切实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首先,四项改革相互衔接。乡镇机构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医疗卫生改革配套推进。在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撤销乡镇教育管理机构,实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初中或中心小学管理片区教育制度。在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实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在财政管理体制上,进一步明晰县乡财政、事权,合理划分财政收支,规范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乡镇基本运转最低财力保障机制。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改革主要内容,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

其次,认真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条硬杠子,即市级财政支出不超过全市财力的25%,75%用于县、乡镇和村。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保证市级教育经费与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量70%以上用于农村。保证卫生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增量70%以上用于农村。乡镇主要承担保证其政权正常运行和履行基本服务职能的相关支出,生产和建设性等项目支出主要由区县政府承担。明确乡镇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今后不再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用好“三奖一补”政策,积极化解乡镇债务,严格财政管理和预算约束,坚决制止新债发生。

六是采取有力措施,严守乡镇编制和人员只减不增“底线”。

首先,严格总量控制,实行透明管理。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收归市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区县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重新核定乡镇编制,均要求控制在市下达给区县的总额之内。根据核定给各乡镇的编制数,乡镇人员对号入座,名单统一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其次,推行实名制管理,上下台帐统一。通过采取《人员准调卡》、《人员编制卡》、《机构编制证》、《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管理办法,区县乡镇基本上做到机构性质清、人员编制清、实有人数清、经费渠道清,上下编制台帐吻合,乡镇一人一编一资一卡,人随编走,卡随人动,无编不建卡,无卡不拨经费,较好地消除了吃“空饷”现象。

四、其他相关材料

重庆忠县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中重视档案工作

重庆忠县县委办公室、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十分重视档案工作,明确指出:乡镇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必须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协调配合,组织、人事、编制、财政、档案等部门要认真做好干部的任免、人员分流、经费及资产划转、档案移交等工作。

重庆市完成县级公安机关机构改革

2014年5月以来,根据公安部《关于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的统一部署,重庆市21个县级公安机关在市公安局党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深入发动,精心组织,稳妥推进,通过为期半年的扎实工作,按市局规定的时间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了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工作,机构、人员全部调整到位,各项公安工作运转正常。

通过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工作,整合职能配置,规范机构设置,优化警力资源,重庆市已初步建立起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警令畅通,职能、机构、序列和称谓规范统一,职责、权限一致的县级公安机关组织机构。

重庆彭水县在机构改革中加强林业机构建设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在机构改革中,针对林业生产、保护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加强林业机构建设,将原有的9个区林业站撤销,重新成立了39个乡(镇)林业站,县林业局公安科也扩充了编制,充实了警力。机构改革后,基层林业工作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彭水属集体林区县,地处三峡库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19万亩,有林地面积160万亩,森林覆盖率27.3%。1998年,该县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县。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各乡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一些农业基层建设服务机构纳入中心管理,由中心统一行使农机、水电、畜牧等管理职能。但为了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县作为部级贫困县,虽然财政十分拮据,仍决定将原9个区林业站撤销,各乡镇单独设立林业站,实现了全县39个乡镇乡乡有站,并且每个站落实2~4个财政编制,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森林公安建设,给县林业局公安科增加10个编制,扩编至21人,并更名为森林公安局。

通过机构改革,该县完善壮大了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充实了人员,落实了经费,稳定了队伍,为满足新形势下林业生产建设的需要,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