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嫁接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1 17:13:56

果树嫁接教学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设施果树栽培学;微课;教学融入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高。消费者对于水果类商品的需求逐步由数量转为质量,同时在水果品种多样性和反季节水果的需求方面展现出新的消费欲望。设施果树栽培是一种特殊的果树栽培形式,在不适宜果树生长的季节或地区,采取相应的保护设施,以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调节果树生产的物候期,动态地调整水果类商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1]。设施果树栽培主要有促成、延迟和防护栽培等多种形式,这些栽培措施能够起到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作用[2-3]。设施栽培能够动态地根据土壤、光照、温度和气候等条件调节果树的生长环境,从而减轻自然逆境造成的伤害。农业生产上,矮化密植技术逐步在设施果树栽培中推广和应用。这些栽培措施和技术的运用,保证了水果类商品的产量和周年供应[4]。当前,农业科技领域迅猛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新品种、新知识和新技术逐步涌现,设施果树产业结构也随之更新。在高等教育的设施果树栽培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的不足逐步显现[5-6]。如授课内容老旧,对于前沿的新进展未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设置重复,同一知识点在多个课程中反复出现;实践环节不具连续性,未能涉及设施果树的整个生长季等。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改革,以适应园艺产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讲授,而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设施农业领域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及时对于教学进行改革。微课是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其契合新媒体发展趋势,以互动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征赢得大学生群体喜爱,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7]。微课的素材来源于幻灯片制作、网络视频的剪辑和加工等,这些素材经过精心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善授课效果。笔者以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专业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为例,对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引入微课教学以达到改善授课效果的目的,旨在为园艺课程改革和发展及园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1新疆农业大学设施果树栽培学教学的现状

新疆农业大学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未设置固定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主要参考《设施果树栽培》(陈海江主编)、《果树设施栽培原理》(樊巍主编)、《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孙培博和夏树让主编)、《设施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杨学奎和石东风主编)等教材。同时,每个学年将设施果树栽培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用技术等添加至教学内容中。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果树栽培学教学大纲与课程质量标准适用于园艺专业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授课对象是园艺专业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该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6学时。根据新疆农业大学2017版园艺专业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该课程属于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设施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果树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设施环境特性及其调控技术,设施果树育苗、栽培和修建等管理技术,同时介绍设施果树栽培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潜能[8]。在开设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之前,学生需预修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等相关课程,在对果树栽培及农业设施结构等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再对学生进行设施果树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讲授,学生会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2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2.1教学内容具有重复性

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的生物学基础章节部分与园艺植物栽培学概论和果树栽培学总论等一些前期修过的课程存在大量重复内容,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好。因此,需从下述方面调整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首先,对于课程中出现的重复知识点(如果树生物学特性)需要适当精简,而对于适用于设施栽培的果树品种、修剪方式、病虫害防治以及设施内现代化机械操控等方面知识应重点讲授。其次,搜集国际、国内最新发表的文献、书籍及视频素材,进行归纳总结,对新装备、新品种和新技术展开学习,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聚焦设施学科前沿,紧随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最后,以科研院所承担的推广示范类项目为素材,重点讲授设施果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类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

2.2教学模式单一性

在目前的设施果树栽培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授课形式,方法和方式较为单一,以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低,而且对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部分涉及较少,学生无法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效衔接。针对上述问题,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采取多种形式的授课模式,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在设施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着重对课堂氛围进行改善,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搜寻合适的案例素材,以专题讨论、互动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适当调整对知识点的机械式讲授,更多以互动学习方式为主。其次,加强科研应用实验教学。根据教学大纲,优化实践环节的内容,增加环境调控及设施果树修剪等相关实验。以教师和研究生承担的科研试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实验环节教师进行辅助,并对关键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领会课堂中学到的内容,并加深印象。同时,小组协作和小组间互评能够激发学生团队意识,增加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3将微课融入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中

微课是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受众的主体为学生。因此,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多分析,针对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行设计,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微课的可用性和效率。此外,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还应侧重于对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力,以免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增强微课教学的效率,在微课教学中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着学,学着思考,伴随学生有沉浸式学习的体验感。

3.1教学内容的特性

微课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课程的重难点,系统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这就要求在设计微课内容时发挥紧凑和精炼的特点。其目标性和主旨性非常强,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同时,由于学校软硬件设备原因无法开展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作为课堂教学和田间实践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

3.2教学时间短

一般而言,微课教学的时长在5~10min,如有特殊内容,可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延长。然而过长时间的微课会使教师教学参与感降低,师生交流互动减少,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意愿下降,课堂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微课时长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对授课和微课内容进行精确把握,严格控制微课时长,在规定的时间内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反复实践,制作出合适的微课作品。

3.3教学内容展现形式灵活

微课的素材来源于幻灯片制作及视频原材料的剪辑和加工等,这些素材经过设计和应用,能够有效地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善授课效果。微课的载体以短视频为主,基于现有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可以进行网络播放。在讲授过程中要契合设施果树这一课程内容,筛选合适的案例来引导出授课重点,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同时,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回看课堂上播放过的微课,也可以观看围绕“农民,农村,农业”三大主题拍摄的短视频,这些可以很好地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

3.4教学形式丰富

实践教学是全面开展设施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为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供了有效形式。“抖音”“快手”等平台和“爱剪辑”等软件的使用越来越具有全民参与的趋势,将短视频这个网络时代的产物嫁接到教学中,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教学内容获得更多共鸣[9]。教师可以鼓励大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参与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通过纪录片、动画等形式,还可以将学生拍摄的短视频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讨论,达到教学效果的延伸拓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短视频,既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5强化教学案例

书本知识结合田间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质量的理想模式。然而新疆农业大学现有的田间实践条件不足,还不具备设施果树教学实践环节的基地。因此,案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向生产实践教学过渡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10]。微课也是课程中案例教学的丰富素材来源。以“设施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例,可以将课堂理论文字内容转化为动画形式,或者将“农广天地”“三农频道”等农业科技教育节目通过剪辑制作成短视频,挑选其中与课程内容最为契合的部分结合案例教学使用,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设施果树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在授课环节中及时将重难点相关的案例引入,组织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不仅能够对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随着农业科技领域迅猛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施果树产业结构也随之更新。为了适应我国设施果树产业发展,开设了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农业人才。微课作为一种在短视频平台广泛流行的授课形式被逐渐运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并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丰富教学形式,将微课引入设施果树栽培学的课程教学中,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园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婷.探究果树设施栽培发展现状与展望[J].现代园艺,2020,43(10):10-11.

[2]马百全,邢利博,袁阳阳,等.《设施果树栽培》教学改革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141-142.

[3]贾兵,朱立武,刘莉,等.《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分制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45-147.

[4]郭大龙.设施果树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5]王胜永.设施果树栽培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评《设施果树栽培》[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2):144.

[6]李君.林果业种植中的设施果树栽培新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21):61-62.

[7]杨旭峰.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改革思考[J].职业,2018(16):46-47.

[8]张翠芳,董连新,田嘉,等.案例教学法在设施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0):129-131.

[9]潘红涛.主旋律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3):84-87.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2

1.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如白岸乡的黄巢岩山海拔较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植物“山蔓菁”,听当地牧羊人说,它的肉质根可重达20kg,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弄清“山蔓菁”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白岸乡中学生物教师带领科技活动小组,跋山涉水,对“山蔓菁”进行了几次考察,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态环境及茎、叶、花的形态特点,并将其移栽到生物园地观察实验,同学们还撰写了《高山探寻“山蔓菁”》的小论文,路志亮同学的小论文被《中学课程辅导》刊登。

针对当地鼠害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灭鼠”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制“铁猫”捕鼠,有的同学用酒泡大米灭鼠,夜里进行连续观察,随后总结成了《酒泡大米灭鼠》的论文。这项活动对消灭当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羊范镇中学结合初中动植物课的教学,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两年来他们因陋就简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15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2.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邢台西部山区的白云山山高林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浆水中学每年6月份都要组织学生到白云山采集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山脚的小草,山坡上的参天林木,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的标本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学校附近的前南峪村是我县实施生态农业的典型,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到此参观考察,了解荒山绿化治理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考察报告。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还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A、B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层析时用刻上小口的透明胶片代替培养皿盖,既可固定滤纸条,又便于观察。由于个别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不够重视,粗心大意,导致实验失败,教师可借此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搞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3.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白岸乡地处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属于深山区,昼夜温差大。该乡出产的柿饼柿霜洁白,柿肉透红爽口,但近几年由于柿树的老龄化和柿疯病的肆虐,很多树一个果也不挂。针对这一现状,白岸乡中学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学习柿树嫁接技术,他们选择黑枣树作为嫁接树,教师向学生传授嫁接苗的削法,怎样在嫁接树上切口,怎样插嫁接苗,怎样包裹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在教师选择好的黑枣树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观察,打掉黑枣树的芽。经过统计嫁接的成活率为81%。学生学到技术后,利用星期天帮助家长或乡亲们嫁接柿树,3年来共嫁接成活1000多棵柿树。这些柿树抗病性强,长势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活动受到了乡政府的表彰,在第四届生物百项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活动奖、河北省二等奖。

路罗中学是一所农林技术学校,有农场、林场、食用菌厂。课余时间教师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苹果树、板栗树的修剪技术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了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4.开展科技活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3

一、按需施教,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

把握时代特点,适应党员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提升相结合,在全面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教育、保持先进性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培训的同时,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党员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本领。

一是因人施教。全市共设立党务管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6个学历教育专业、12个“绿色证书”技能培训专业,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基础比较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干部进行大、中专课程学历教育,对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进行“绿色证书”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党员群体,突出不同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二是因地施教。我市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滩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异,因此,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南部山区有林果种植的传统,重点抓好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改良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北部滩区土地、湿地较多,水产畜牧业比较发达,重点抓好优质水产品及奶牛的养殖和防疫、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中部平原地区现代农业比较发达,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菜篮子”经济,重点抓好绿色果蔬种植、储存和花卉苗木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三是因时施教。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农村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新政策、新部署传达到农村基层,把科技、经济信息传送给广大党员群众,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上级政策要求和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另一方面,结合农时变化,及时选派农技人员搞好跟踪服务和现场指导。春夏季节,以传授农耕、育苗、配方施肥、间作套种、授粉嫁接、病虫害防治和抗旱防涝等技术为主;秋冬季节,以传授良种筛选、农产品储藏加工、果树修剪、防寒抗冻等方面的技术为主,帮助党员群众科学管理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效益。

二、创新载体,采取方便有效的教学形式

为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我们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广校教育的特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教学形式,建立了三类培训课堂。

一是村级站点课堂。近年来,全市建起了覆盖20个乡镇、908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立了932个接收站点。为了发挥这一优势,我们把农村党员培训课堂建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上,每个乡镇站点都能保证200人以上的教学规模。每月固定3天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和农广校教师到各乡镇进行集中辅导,平时则由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负责组织各村学员在村级站点集中学习,收看上级统一制作配发的教学课件。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专车巡回检查指导,听取党员干部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既方便了农村党员参学,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是网络辅导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市委组织部建成开通了“章丘党建网”和“党员致富信息网”。利用两个网络媒介,设立了“点播课堂”和教学热线,实行“菜单式”教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可按各自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远程教育中心按照整体教学计划做好“套餐”,把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向党员公布,由党员自主选择所修专业;按照各专业特点做好“自助餐”,根据党员干部意见建议,设立了“课件超市”,党员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学什么就点什么;按照农村党员需求做好“加餐”,安排23名教师和技术人员轮流担任网络教学辅导员,及时为学员解惑释疑,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实践基地课堂。为使教育培训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我们充分发挥市内3所职业中专、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80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的作用,在全市建立了96个教学实践基地,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组织学员到基地实际演练操作,接受专家教授的现场指导。同时,各乡镇还通过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比武和评选大葱、西瓜等农产品状元等形式,激发学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增强学习培训的吸引力。

三、强化保障,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素质提高工程”是近年来我市组织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农村党员专项教育培训。为推动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落实组织领导、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考核激励“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在强化领导上,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列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整体规划。全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远程教育中心、农广校及其他涉农部门联合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综合统筹、学员选调、教学组织、考核管理等工作,切实把组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在师资配备上,建立了由23名党校和农广校教师、74名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138名本地“土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从省内部分高等院校聘请了15名专家教授,定期到各乡镇、村巡回辅导;同时,从市、乡、村三级选派928名远程教育管理员,专门从事教学组织和教务管理工作,保证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资金保障上,市财政和市管党费每年列支135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教育阵地建设、教师聘用、教材购置、党员教育补贴和优秀学员表彰奖励等,确保不增加乡村两级负担,确保学员全部免费接受培训。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4

一、按需施教,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

把握时代特点,适应党员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提升相结合,在全面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教育、保持先进性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培训的同时,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党员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本领。

一是因人施教。全市共设立党务管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6个学历教育专业、12个“绿色证书”技能培训专业,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基础比较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干部进行大、中专课程学历教育,对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进行“绿色证书”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党员群体,突出不同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二是因地施教。我市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滩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异,因此,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南部山区有林果种植的传统,重点抓好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改良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北部滩区土地、湿地较多,水产畜牧业比较发达,重点抓好优质水产品及奶牛的养殖和防疫、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中部平原地区现代农业比较发达,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菜篮子”经济,重点抓好绿色果蔬种植、储存和花卉苗木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三是因时施教。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农村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新政策、新部署传达到农村基层,把科技、经济信息传送给广大党员群众,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上级政策要求和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另一方面,结合农时变化,及时选派农技人员搞好跟踪服务和现场指导。春夏季节,以传授农耕、育苗、配方施肥、间作套种、授粉嫁接、病虫害防治和抗旱防涝等技术为主;秋冬季节,以传授良种筛选、农产品储藏加工、果树修剪、防寒抗冻等方面的技术为主,帮助党员群众科学管理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效益。

二、创新载体,采取方便有效的教学形式

为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我们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广校教育的特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教学形式,建立了三类培训课堂。

一是村级站点课堂。近年来,全市建起了覆盖20个乡镇、908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立了932个接收站点。为了发挥这一优势,我们把农村党员培训课堂建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上,每个乡镇站点都能保证200人以上的教学规模。每月固定3天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和农广校教师到各乡镇进行集中辅导,平时则由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负责组织各村学员在村级站点集中学习,收看上级统一制作配发的教学课件。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专车巡回检查指导,听取党员干部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既方便了农村党员参学,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是网络辅导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市委组织部建成开通了“章丘党建网”和“党员致富信息网”。利用两个网络媒介,设立了“点播课堂”和教学热线,实行“菜单式”教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可按各自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远程教育中心按照整体教学计划做好“套餐”,把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向党员公布,由党员自主选择所修专业;按照各专业特点做好“自助餐”,根据党员干部意见建议,设立了“课件超市”,党员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学什么就点什么;按照农村党员需求做好“加餐”,安排23名教师和技术人员轮流担任网络教学辅导员,及时为学员解惑释疑,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实践基地课堂。为使教育培训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我们充分发挥市内3所职业中专、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80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的作用,在全市建立了96个教学实践基地,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组织学员到基地实际演练操作,接受专家教授的现场指导。同时,各乡镇还通过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比武和评选大葱、西瓜等农产品状元等形式,激发学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增强学习培训的吸引力。

三、强化保障,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素质提高工程”是近年来我市组织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农村党员专项教育培训。为推动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落实组织领导、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考核激励“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在强化领导上,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列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整体规划。全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远程教育中心、农广校及其他涉农部门联合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综合统筹、学员选调、教学组织、考核管理等工作,切实把组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在师资配备上,建立了由23名党校和农广校教师、74名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138名本地“土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从省内部分高等院校聘请了15名专家教授,定期到各乡镇、村巡回辅导;同时,从市、乡、村三级选派928名远程教育管理员,专门从事教学组织和教务管理工作,保证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资金保障上,市财政和市管党费每年列支135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教育阵地建设、教师聘用、教材购置、党员教育补贴和优秀学员表彰奖励等,确保不增加乡村两级负担,确保学员全部免费接受培训。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5

1.以游戏教学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较差,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生物学习进行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诸如体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地借助挂图和模型教学,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且学完也就忘了,为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并指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上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蓝色粉笔画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用红色粉笔画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地方放上红色小球或蓝色小球,让学生拿着小球沿着循环路径跑,规定学生跑到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红色小球,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蓝色小球。在一个小组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当“裁判”,最后看哪个小组跑得又快又准确,就颁发一份奖品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体循环、肺循环等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孤立于世界的抽象存在”的表现之一,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要基础。学生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与之相关的信息会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如在学习“植物的嫁接”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你们亲自嫁接或见父母嫁接过哪些果树?如何嫁接的?”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嫁接方法,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嫁接。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课堂中合理利用这些素材,会使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不是空中楼阁,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主动的观察、探究周围的生命现象,这样就可以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

生活中的很多概念与生物学术语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建立起正确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果实概念之前,学生思想中已经有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果实”概念,这个“果实”概念与生物学中的果实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通常指不包括种子的可食部分“;果皮”也仅指外果皮。若不注意这些生活经验,就会干扰生物学中果实概念的建立。又如在学“生物的无性生殖”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认为插秧属于扦插;用出芽土豆繁殖属于出芽生殖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借助于比较找出异同,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农村中学在动植物资源的拥有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苏教版)中的很多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带,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例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来观察。他们带来的植物不一定都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营养器官,有的只有三种营养器官,有的是四种器官等,这些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这些植物在结构上有没有共性呢?”。再借助显微镜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次体验使学生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都有六种器官,同时让学生再次体验了科学探究中成功的乐趣,领略大自然的奥妙。又如在“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还会捉来蜈蚣和其他小动物进行观察,完成了多组实验。再如在实验“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中,除了用课本中提到的植物做实验外,还表扬那些用其它植物做实验的学生,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如含磷、含钾等的无机盐又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目前,人类的干扰已超出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自然界已经在不断地报复人类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知道只有在自然界许可的限度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生态环境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思考农村中习以为常的,但却是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并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利用黑板报宣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每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重要的节日(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临之际,我都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出一期相关知识的黑板报。这些节日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针对目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提出来的。通过黑板报的宣传,呼吁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教学内容,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这天,我设计了一个名为“同呼吸共奋斗”主题班会活动,这是2013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召开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在于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学生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这节内容后,我给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调查。如我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几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生活中哪些做法会破坏生态平衡?它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调查,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题目自拟),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对如何保护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6

培训阵地“三加强”。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农村实用技术首先必须有阵地。因而,我们舍得花精力、花时间、花财力,做到“三加强”。一是加强乡镇党校和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几年来,我们采取上级申请一点,县里拨一点,村镇自筹一点,社会资助一点的办法,共筹集用于镇村两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资金3372.3万元,其中县委从党费中拨106.9万元、省市县有关部门拨841.3万元、镇村自筹(含个人捐赠)2424.1万元,新建镇党校17个,修缮镇党校10个,新建村址260个。全县农村统一按“一班三室”(党校教学班、科技学习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的要求办起党员活动室。至**年,全县27个镇(办事处)党校和389个村党员活动室就已经达到了有课室、有桌椅、有电化教育设施、有培训计划、有兼职教员的“五有”要求。二是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建立健全了镇和村两级科普网络。目前,27个镇(办事处)有科普人员589人,其中有党员273人。行政村建立科普室389个。此外,以党员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现有各种种养专业技术协会424个,有会员12672人,其中有党员6197人,占会员总数的48.9%。农村党员成为各类协会组织中的骨干和推广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积极分子。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办好各级示范样板,发挥辐射作用、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速度。我们除办好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雁洋镇之外,再办好西阳、城东、大坪、南口、白宫、松南、白渡7个县级示范镇。同时,全县建立了287个“一村一品”样板村,每个党支部都抓了4—5个典型示范。

培训方法“三为主”。一是小型实用为主。我们根据农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的特点,尽量在村里开设培训班,为农村党员提供学习上的便利,同时,我们在教学上尽量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使农村党员更好理解和使用,增强了实用性。二是“一事一培”为主。针对生产的技术疑难和生产季节需要,力求每次培训集中解决一个技术难点。**年,全县不少柚果遭受蛀果虫为害,大片果树面临灭顶之灾。县委组织科技人员攻克这一难题,然后专门组织防治技术培训,保住了大面积果园。三是直观培训为主。我们在理论培训的同时,注意进行现场演示的直观培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金柚早结丰产技术就是通过直接到柚园进行直观培训而得以迅速推广的。

培训形式“三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我们在开展小型分散培训的同时,县委于1998年挑选了23名农科专家,组成了“**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多次到各乡镇进行集中培训,据统计,近五年来,讲师团到乡镇授课达165场次,受训党员、干部26650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课堂讲授与现场示范结合。目前,全县建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799户。各个农事环节,各党支部都组织党员和有关专业户,到科技示范户的果园、鱼塘、禽畜养殖场等生产现场,请技术人员或有经验老农,现场传授栽培管理知识,实施直观教学。三是参观取经与典型引路结合。县委把树立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典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先后树立了一批个人典型。同时着力建设好雁洋镇南福、石扇镇中和、大坪镇上和等10多个种养结合、综合经营、立体开发的示范样板,供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学习。农村党组织经常利用党校培训期间或党日活动时间,组织党员到外村、外镇参观学习,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实用技术学习。

培训内容“三重点”。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根据**农业和农村实际,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主要围绕我县金柚、水稻、水产三大重点发展项目,开展培训工作,收到显著效益。县委将“讲师团”每位专家的授课题目印发全县,由村镇根据自身的技术需求,聘请专家前往授课或现场指导。由于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深受基层欢迎。对一些专家授课题目中没有或比较少的培训项目,我们还从外地请教授、专家来授课,如省示范基地雁洋镇,为了提高实用技术培训的质量,还先后五次请省农科院梁军教授上课,现场指导龙眼、荔枝、芒果、杨桃等栽培技术,分析解决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培训党员干部1200多人次。县科协就县规划发展“三高”农业项目编写了《种养实用技术》,满足了培训需要。党员带头学习和示范,全县成功推广了水稻抛秧和水稻丰产规程技术,13个镇实现“吨谷镇”;在发展淡水养殖业中,村镇普遍组织养鱼技术讲座,全县淡水渔业得到较大发展,被评为“全省淡水渔业先进县”。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表现在:

⒈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由于我县的实用技术培训注意围绕农业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04436吨。“三高”农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商品化、专业化、效益化格局,据统计,至**年底,我县金柚种植面积达25.8万亩,建成了25万亩毛竹基地,150万亩松脂采割基地,2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脐橙基地,2万亩青榄基地,2万亩油桐基地,2万亩茶叶基地,1.2万亩烤烟基地,5万亩水产基地,520个百头猪场,53个万只鸡场。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7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大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如教学《加了一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问:现在你最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行人便纷纷掏钱给那位盲妇人?由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

二、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腐朽,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如教学《荷花》第2-3自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还有的说:我想围绕“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

为了彻底解放学生,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除了要经常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同学告诉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同学一起研究吗?”还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如教学《黄果树瀑布》组织学生上网学习前,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黄果树瀑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景观为何如此蔚为壮观呢?你想跟谁一起上网探究呀?”学生可以选择好朋友,也可以选择老师。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阅读实践。

四、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学习《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语句感悟。这样,学生便会对课文中自己感举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有的从“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体会到鲁迅小时候是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有的从“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晨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感悟到鲁迅家里很穷;还有的从“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地奋了一生“感受到鲁迅小时候是个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孩子。

2.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人教版第八册“基础训练1”中有一篇短文,讲的是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嫁接在自己上面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自己却渐渐人,刺也渐渐少了。学生阅读后对仙人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因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要勃勃那才好。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3.鼓励演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8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大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如教学《加了一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问:现在你最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为什么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行人便纷纷掏钱给那位盲妇人?由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

二、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腐朽,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如教学《荷花》第2-3自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还有的说:我想围绕“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

为了彻底解放学生,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除了要经常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同学告诉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同学一起研究吗?”还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如教学《黄果树瀑布》组织学生上网学习前,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黄果树瀑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景观为何如此蔚为壮观呢?你想跟谁一起上网探究呀?”学生可以选择好朋友,也可以选择老师。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阅读实践。

四、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如学习《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语句感悟。这样,学生便会对课文中自己感举的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有的从“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体会到鲁迅小时候是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有的从“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晨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感悟到鲁迅家里很穷;还有的从“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驰地奋了一生“感受到鲁迅小时候是个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孩子。

2.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人教版第八册“基础训练1”中有一篇短文,讲的是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嫁接在自己上面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自己却渐渐人,刺也渐渐少了。学生阅读后对仙人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因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要勃勃那才好。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3.鼓励演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生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兴趣和最佳精神状态下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些探讨。

一、先提问题,后表重点

从学生身边非常熟悉、常见的生物现象中提出新颖、别致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可查资料,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归纳主要内容,突破实质性问题,表明重点。如在上绪论课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飞机的飞翔与蜻蜓的飞翔是否一样?②春天时,你在一棵小树上做了一个与你等高的记号,到了秋天,是你高了还是小树上的记号高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很轻松有趣地知道机械运动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与人体发育的主要内容和区别。

二、先看实物,后明知识

生物体形多样,千奇百怪。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实物,遵循他们这种从感性上、直观上来寻找特征,分析现象,挖掘内在知识的规律。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另一方面要提出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茎的结构特征、作用”这节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莲藕的外形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生活环境,然后折断莲藕,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李天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再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莲藕是莲的什么器官?②“藕断丝连”这个成语中的“丝”是什么东西?起什么作用?这样让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既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又学会了茎的有关知识。

三、先做实验,后探规律

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获得真知的直接途径。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认真实验、大胆实践、主动捕获知识和科学探索的良好习惯。这样通过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过程来学习新知识,就能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三类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与他们好动手的心理相吻合。他们在动手做实验时,就会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并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对今后乃至一生的工作都大有好处。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知识时,就可以直接让学生来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萝卜在盐水中和在蒸馏水中的不同变形来探索根吸水的规律。还有探究鱼鳍的平衡作用时,可以用两条鱼,一条剪掉鳍,另一条不剪,来对比观察鱼在水中的不同反应。另外,生物实验中许多需要的时间长,但需要的器材却很普通、很简单。这时可以选用学生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做好实验。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并由家长督促签字完成,这不仅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还让家长更多地关心、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就可以安排做学生家庭实验。

四、先行实践,后培兴趣

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感性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动学习和钻研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如在讲述“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园艺场去参观,帮助园农进行果树的嫁接、扦插等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有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在讲“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挖蚯蚓,通过挖蚯蚓—看蚯蚓—摸蚯蚓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风光,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先观图画,后揭内容

果树嫁接教学范文篇10

一、注重班子团结,抓好队伍建设

作为一把手,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扬领导班子的智慧和力量,搞好团结,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全局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此,我局实行了分管局长负责制、党组会议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多项制度,在全局性问题、重大事项等方面,坚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不唱“独角戏”,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交心通气,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同时,班子成员以自身为表率,结合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力求实效。今年,班子成员经常利用业务工作机会,深入扶持村队,帮助基层站所和村队解决实际问题,听取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帮民不扰民,致富不添负”。

在队伍建设中,注重“因才适用”的原则,响应“服务领导,听从分配”的号召,首先是我本人坚决服从市委、政府的安排,对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对上级的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同时要求我们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从而确保林业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保障了林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加强了对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以适应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对林业工作的要求,努力使自己保持头脑清醒,注重用理论来联系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指导工作实践,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解决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业务和法律法规的提升学习,认真学习了国家、自治区颁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国发32号文件等政策性文件以及市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塔城市林果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期林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围绕中心履行职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我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加快我市林业生态建设为已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促进了各项林业工作快速、稳步、协调发展。

(一)林业生产方面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塔城市2007年“三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任务为3000亩,完成造林面积为5187.8亩,是总任务的172.9%,其中营造防护林3031.5亩,用材林207.6亩,经济林1948.7亩;生态三期工程完成造林3000亩,其中生态林2680亩,经济林320亩;“村村绿”工程重点安排了41个村,4382户实施“村村绿”工程,当年新植树木26126株(其中:生态树种16072株,经济树种10054株)。完成乡村道路和居民点绿化21.1公里,面积109.6亩。新育苗129亩;义务植树102.6万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为2.56万人次。2008年造林地块已全面落实,目前已完成80%的整地任务。

2、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三期工程。

塔斯肯项目区完成植树3000亩,其中生态林2680亩,经济林320亩,修田间道路10.9公里,完成防渗渠12公里,完成机井改造2眼,新打井及配套1眼,架设10kv高压线路1.4公里。

齐巴尔吉迭项目区已完成造林整地6000亩,共投入劳力12000人次,新打探井1眼,井深140米,其余井位已确定,10kv高压线路正在架设中,预计架设高压线路及新打井在12月底前完工。

-----重点公益林工程。新修管护站一座,高标准招聘了一批退役军人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对招聘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签订了管护合同书,发放上岗证及管护员证和管护薄,明确了管护责任。

-----退耕还林工程加大了宣传力度,加强了对工程的督查力度,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微机化管理。全市工程质量均通过地区验收。

3、特色林果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7年,我市林果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的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农牧民收入为宗旨,以基地建设和发展庭院经济林相辅助的方式,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林果业栽植面积2342.7亩,其中:庭院栽植390亩,基地栽植面积1952.7亩,基地栽植树种以苹果和酸梅为主,庭院栽植树种以苹果、李子、葡萄为主。培育经济林嫁接苗(苹果)6万株。

(1)根据《决定》要求,市林业局通过对全市林果业发展情况调查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目标要求,在全市各乡镇场规划确定了林果基地面积和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果树优良品种,引进了适合我市栽植,丰产、品质优良、口感适宜的新苹一号、新帅、等品种共72200株;同时,为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我局积极争取财政补贴,从林果业发展基金中补助果农50%的苗木款,每株果苗给果农补贴1元钱。

(2)运用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对传统果园进行调整更新,采用更换优良品种、嫁接等手段,对低产劣质果园进行了改造,彻底改变了以前粗放管理的经营模式。完成了260亩退化劣质果园的改造。

(3)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和春季造林前等有利时机,下派技术骨干,对各乡(镇)场果农,针对果树的栽培技术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人数达145人。另外,在造林结束后,为加强种植管理工作,我局结合实际编印了果树栽培管理小手册200份,并及时发送到了果农手中。在加强经济林管理工作方面,我局结合各乡(镇)场实际,对面积较大的乡场,下派技术员进行了跟踪服务,并及时做好了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

(4)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根据市委工作目标,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专家考证选定在阿西尔乡奴拉村建立万亩林果示范基地,目前,已落实土地面积1万亩,2008年春季计划完成3000亩造林,今年秋季已完成了90%的整地任务。基地以栽植果树为主,品种以、新帅、寒富为主。

4、林政执法工作依法得到加强。

一是资源林政部门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依法规范了林木采伐、林权确权、木材经营加工等审核审批程序。二是市林业派出所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严打专项整治行动和案件查处工作,为切实加强塔城市生态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森林检疫部门始终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了“森林植物检疫质量月”活动,严格检疫操作规程,为今年造林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市护林办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效的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全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首先,局党总支和下属各支部均能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切实履行职责很好的发挥作用;其次,采取了有效措施,狠抓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了“”和电化教育四环教学法等制度。第三,切实把好党员“入口关”,监督并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第四,认真抓好了党员规范化管理工作,保证了党员组织关系的规范化接转和党费如期、如数缴纳。第五,切实做到加强老干部工作领导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了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等。今年,我局组织全系统12名老干部赴裕民县红色旅游区参观,对革命烈士进行了缅怀。

(三)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发展

2007年,我局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加大了宣传投入力度,添置了宣传工作必要的摄像机、数码照像机、扩音设备、无线广播、宣传车等,开通了以宣传义务植树造林为内容的固话彩钤和手机短信业务,执行了信息报送奖惩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使全局的理论武装工作得到深化,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干部职工的文化活动更加繁荣,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为林业系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四)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业绩

一是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深入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审批制度,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推进了依法行政重在服务的工作进程。

二是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带头学习财务管理和项目资金专用制度,使财务管理体制和资金使用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三是加大了种苗销售管理,从控制苗木质量,苗木数量入手,严格杜绝人情苗的销售使用,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现象发生。

四是全面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全面推进林业局政务公开,达到了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内容具体,公开效果透明的目标。

五是根据市委工作要求,实行了争先创优效绩考核的工作措施,及时成立了林业系统争先创优效绩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林业系统争先创优效绩考核办法》、《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和《林业系统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效绩观,提高工作水平,争创一流业绩。

四、抓好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能够以身作则带动全体领导及党员干部一起加强党廉学习,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月、治理商业贿赂、家庭助廉、廉政文化进机关等活动,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纪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廉政教育学习资料。

(二)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当大事、要事来抓,把党廉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结合全年工作会议对党廉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对班子成员进行了责任分工。经常利用不同会议和机会,不失时机的在领导干部中间重申廉洁自律规定,并有效地利用实例教育身边人,本人及班子成员对市委政府明令禁止的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了政务畅通。

(三)切实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的重要内容,对局领导班子的分工进行细化,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纠风、党风廉政工作计划、责任书和承诺事项,由市林业局同所辖的基层单位签订了责任书,真正做到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使党风廉政责任制得到了全面落实。

(四)在廉洁自律方面,作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加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坚持做到慎权、慎欲、慎微、慎独,坚持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以俭为荣,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一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工作生活中,从小事作起,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抵制不良风气。平时该自己支付的费用坚决由自己支付。下基层轻车简从,尽量不增加基层负担,更不铺张浪费。以身作则,严格控制平时的电话费、接待费和公车使用等。

二是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带头遵守市委、市政府的廉政规定,自己历来不干涉工作中的任何经济活动;坚决反对送钱送物行为;严格教育和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参与任何带有性质的娱乐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高要求、高标准相比,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一是组织全局系统理论学习不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个人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没有很好地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往往注重工作而忽视了学习。

二是忙于日常工作,到基层调研的少,不能全面掌握基层工作。

三是忽视了宏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单位各项工作安排的多,日常检查的少。

六、今后的努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