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制度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2 08:22:16

工作制度管理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1

1、党支部委员会议

(1)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以随时召开。会议由支部书记召集主持。

(2)会议主要内容:学习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讨论决定本支部的重要事项。

(3)出席会议成员:支部委员。

2、全体党员会议:

(1)支部党员会议原则上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由支部书记或书记委托其他委员召集。

(2)会议主要内容: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过组织生活;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3)出席会议成员:全体党员。

3、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1)一般每年召开一次,或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召开。召开时间为每年12月份或次年1月份。

(2)会议由总经理或书记主持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主要是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检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各项党纪政纪情况及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检查的有关问题。

(4)参加人员:公司中层以上党员干部。

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1.采取集中学习和自行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素质。

2.一般每月安排一个单位的时间进行集体学习。参加对象为公司全体党员。

3.遇有重要会议精神、上级党委的重要指示,应按照要求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4.坚持党课教育制度。除积极参加上级党组织的学习外,党支部每年有计划地结合实际组织1-2次党课。

三、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1.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极慎重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2.党支部对每个培养发展对象,应及时落实具体党员培养联系人。

3.承担培养和联络工作的党员,应主动经常与培养对象谈心,及时掌握其现实思想和工作状况等方面的表现,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进度情况。

4.加强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对预备期党员,入党介绍人仍要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其入党后的表现,以便其按期转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5.在组织发展中,注意定期听取党内外的意见。

四、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1.加强对党员的教育,逐步建立党员活动室,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教育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外来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企业党组织。不能转移正式关系的,包括在企业从事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的党员,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参加企业党组织的活动。

3.加强对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党员应每月向所在支部按规定的比例交纳党费,如长期外出时,可提前交纳或委托别人按时交纳党费。党费收缴情况,每半年通报一次。

五、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具体措施

1.党员干部应严格遵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条规定,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和有关规定,做到管好财、用好财、不贪财。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2

第一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1周年为一个统筹期。

第二条根据《*市*区第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制订本细则。

第二章组织及职责

第三条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组织、宣传、监察、卫生、财政、社保、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单位组成的*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医管会)。

区医管会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

查;

(二)就年度统筹费收徼、报销标准、大病救助等重大事项报区政府决定并实施。

第四条区医管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医管办),区医管办设在区卫生局。

区医管办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区医管会决定,承担区医管会的日常工作;

(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及其业务网络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三)协调各部门、单位具体业务工作,指导、协助各乡镇(街道)开展宣传发动、统筹费收缴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汇总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数据和信息,定期将运行情况向区医管会汇报,组织调研,及时提出意见、建议;

(五)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第五条区医管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业务管理中心)和工作网络,区业务管理中心设在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区业务管理中心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出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优质服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报销制度、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资料信息管理制度等,建立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档案;

(二)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资金的日常管理,承办医疗费用审核报销;

(三)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协助区医管办对各定点医院进行监督检查;

(五)及时汇总信息,做好统计、财务报表,定期向区医管会和区医管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六)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用软件系统维护和业务咨询;

(七)完成其它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乡镇(有关街道)成立由乡镇长(主任)、分管领导和组织、宣传、财政、农业、民政、劳动保障、卫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医管会)。乡镇(街道)医管会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站(以下简称乡镇医管站)。

乡镇(街道)医管会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区医管会的决定和工作意见;

(二)制订本乡镇(街道)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本乡镇(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统筹费收缴和合作医疗医疗卡的发放。

乡镇(街道)医管站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信息资料录入和管理;

(二)核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医药费报销初审;

(三)每月汇总、公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报销情况;

(四)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第七条各村成立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出纳、妇女主任、乡村医生等人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以下简称村医管组)。

村医管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行政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统筹费收缴、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人员信息;

(二)负责本行政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就医资格初审和报销服务;

(三)配合区业务管理中心和乡镇医管站做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报销情况公示;

(四)完成其它相关工作。

第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应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共同做好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章参加对象和统筹办法

第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为:

(一)全区农业户口的居民;

(二)无固定职业且未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转非人员;

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二等以上伤残军人不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实施对象范围。

第十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实行以户为单位参加统筹。

第十一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由所在村组织发动、收缴统筹费;现居住在非户口所在地的农民应到户口所在的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四章统筹标准和政府资助

第十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为每人每年60元,其中个人出资每人每年25元,财政资助每人每年35元。中途不得退出。参加无偿献血赠送的统筹费优惠券,可抵缴个人统筹费(每无偿献血200毫升,赠送10元统筹券)。

第十三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其个人负担部分由区财政资助。上述人员具体名单由区民政局确定后,在每年开始筹资前提供给各乡镇(街道)医管办。

第五章统筹费征缴和基金管理

第十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收缴工作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政府(有关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乡镇(有关街道)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85%以上。

第十五条*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一周年为一个统筹期,参合有效期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缴费截止时间按年度实施方案规定执行,超过规定时间未缴费者,当年不再办理参合手续。

第十六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实行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收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一上缴到区财政合作医疗资金专户。

第十七条统筹费收取过程中,村医管组应详细真实地填写参加人员的信息并及时将人员信息汇总至乡(镇)医管站。村医管组在收取统筹费时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卡(以下简称医疗卡)。

第十八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遵循“以收定支、统筹使用、自求平衡”的编制原则,资金管理实行“区级统筹、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办法。在区财政设立资金专户,由区财政局统一印制专用票据,负责发放与结算;在区社会保险事业局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出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从合作医疗资金中提取。

第六章报销范围和标准

第十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为:参合人员在统筹期内因病在区内定点医院就诊的门诊医疗费用,在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所产生的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等符合*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部分(即有效医药费用)。

第二十条根据我区现有医疗消费水平,鼓励参合人员就地就近就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医疗费用报销在以下原则基础上实施:

(一)每年每人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不超过30000元;

(二)区内定点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报销20%;

(三)对住院平产分娩的产妇,每人一次性补助医疗费用100元;

(四)定点医院住院医疗费用按分级累进的原则报销,年度内住院有效费用按以下标准结算:

为鼓励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就近住院治疗,在区内定点医疗单位就医的,同一报销段内报销比例上浮10%。

(五)省级、省外及其它公立医疗机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非定点医院。在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医疗费用按市内定点医院报销标准的80%报销。

第二十一条特殊病种的特定门诊治疗费用,可视为住院费用予以报销,每三个月结报一次。其报销标准与一般住院有效医药费报销标准相同,整个统筹期报销上限为30000元。

特殊病种及其治疗方式有:

(一)恶性肿瘤化疗、放疗;

(二)重症尿毒症的血透和腹透;

(三)组织或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治疗;

(四)精神分裂症伴精神衰退。

特殊病种的特定门诊治疗包括治疗期间必须的支持疗法和全身、局部反应对症处理,一般辅助治疗不列入报销范围。

第二十二条以下情况不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一)自购药品,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之外的门诊医疗费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住院医疗费用;

(二)人流、引产及计划生育措施所需的一切费用,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切医药费;

(三)镶牙、口腔正畸、验光配镜、助听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疗、整容和矫形手术、康复性医疗(如气功、按摩、推拿、理疗、磁疗等)以及各类陪客费、就诊交通费、出诊费、住院期间的其他杂费等费用;

(四)存在第三方责任的情况下,发生人身伤害产生的医药费依法由第三责任方承担,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等;

(五)因自杀、自残、服毒、吸毒、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以及其家属的故意行为造成伤害所产生的医药费;

(六)出国或在港、澳、台地区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七)*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不予报销的药品;

(八)区医管会确定的其他不予报销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每两年可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免费享受一次常规性健康检查,具体实施办法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定点医院管理

第二十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诊疗分类管理制度,区医管办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并由区医管办与医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区医管办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可视不同情况,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资格。

第二十五条根据“确保服务质量、方便参保人员就医、有利于管理监督”的要求,确定定点医院20家,分别是:

区内定点医院(卫生院):*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航埠中心卫生院、石梁中心卫生院、花园中心卫生院、石室乡卫生院、黄家乡卫生院、华墅乡卫生院、沟溪乡卫生院、姜家山乡卫生院、九华乡卫生院、万田乡卫生院、七里乡卫生院(限门诊)。

市内定点医院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浙江衢化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保院、衢江区人民医院、衢江区妇保院。

第二十六条定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区第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及本细则有关规定,配合区医管办和区业务管理中心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网络设置、业务管理、审核报销服务等工作。区内定点医院(卫生院)应在区医管办指导下,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逐步建立辖区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健康档案。

第二十七条定点医院应严格执行物价、卫生部门制订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收费标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诊疗过程中需参加合作医疗人员个人承担的费用,医院应履行告知义务。对限制使用的药品应按规定使用,提供的药品应有小包装,并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关于用药剂量的规定;出院带药应符合病情需要,以七天量为限(慢性病可延长到十五天)。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院应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如拒收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加合作医疗人员,有关责任由定点医院承担;对符合出院条件的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应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无故拒绝出院的应及时通知区业务管理中心,并告知本人自应出院之日起的费用不能报销。

第八章住院和报销管理

第二十九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就医应首先到区内定点医院住院诊治,市内定点医院可自由选择。参合人员到省级、省外及其它公立医院诊治的,按非定点医院医药费用报销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因出差、探亲、在外打工或外出就医住院治疗的,须到当地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时应向医院索取出院录、住院发票、医院电脑提供的每日住院费用明细清单,同时,病人家属应在住院后3个工作日内向村医管组报告。

第三十一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时应携带合作医疗卡和身份证,按合作医疗卡登记姓名办理住院手续。挂名住院或让他人顶替、冒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的,不予报销住院医药费;报销时发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弄虚作假的取消当年报销资格。

第三十二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在区内定点医院门诊,凭合作医疗卡、身份证(户口簿)由就诊医院当场结付。区内定点医院凭门诊报销登记表,每季末报送区业务管理中心审核,经费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支付。

第三十三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在与区业务管理中心联机医院办理住院医药费和特殊门诊病种医药费实行及时结报。

不具备联机条件的医院,报销时需提供身份证、合作医疗卡、门急诊病历、出院录、发票、费用明细清单等相关凭证。出院后将上述相关凭证交村医管组,村医管组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申报工作,乡镇医管站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区业务管理中心,区业务管理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批准,并予以办理支付手续。

第三十四条受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住院医药费用报销申请后,区业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对参加合作医疗人员提供的医药费用有效性进行审核。如在审核权限内且无疑问的,即可核准报销;如超出审核权限或发现有疑问的,可会同区医管办审核,经调查后并在十五天内作出报销或不予报销的决定。不予报销的,区业务管理中心应向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出具《不予报销通知书》。

第九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监督;定期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收支情况和受益人员名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设立通畅的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监督;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3

一、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包括本局所涉公共财产、公用设施、人员管理、数据报送、文件资料、网络平台、外部信息等可能导致异常发生的事件。(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立足统计工作运行、管理安全,从保障、预防、监控、应急处理等环节,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筑数据统计工作安全保障体系。2、快速反应。在统计工作运行、管理及数据报送期间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准确的信息,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3、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根据上下级和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二、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

(一)成立局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县统计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局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黄建华副组长:陈桂兰成员:姜亮、蒋晓波、喻维建、付小桐、蒋涛、兰文琴、彭敏、袁建华、刘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陈桂兰兼任。(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编制、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平台获取信息,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或即时性地向全体统计人员及相关单位进行。3、组织专业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及时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报告处置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作好善后工作。4、定期对本单位风险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情况建档造册,专人管理,随时备查。(三)其他人员职责。1、全局干部职工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2、任何股室和个人发现风险隐患,均有义务向局应急办反映情况;任何股室和个人均有权向局应急办反映在风险隐患排查过程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当等行为。

三、应急管理工作预案

(一)应急管理工作类型。1、主要危险物质和重大危险源。2、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3、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能诱发各类突发的公共事件。5、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6、严重影响统计工作运行、管理及数据报送的情形。7、其他危害性事件。(二)应急管理工作等级。局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进行研判,将其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危害性及应对措施、程序等,报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批准并备案。(三)应急管理工作处置预案。对于一般、较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按照预案,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消除事态的影响,将处理结果报上级应急主管部门;对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本局应急办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预案果断采取措施,尽可能控制和消除事态扩大,第一时间将事件进程及处理结果报送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控制不了事态时请求上级给予支援。

四、应急统计工作预案

(一)统计工作运行、管理及数据报送应急预案。1、统计工作运行、管理及数据报送期间发生严重错误及故障时,相关人员应及时报告上级应急主管部门,同时检查、备份业务系统当前数据。2、局应急办掌握详细故障信息后,及时将故障信息报送有关领导,按上级要求做好相应处置。3、各股室专业人员将故障信息报送市局对口专业股室,同时,各股室专业人员要及时信息通知基层统计人员和相关单位软件故障情况,并协助做好各种处置工作。4、及时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汇报相关处置情况及处置结果。(二)统计工作单位大面积缺报或出现大面积数据错误应急处置预案。1、报送期间,发现报送单位大面积缺报漏报或出现大面积数据错误时,相关专业人员应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汇报。2、局应急办根据缺报情况程度或错误数据严重程度,立即预警信息给相关工作人员及各相关单位,及时进行处置。3、如事件较为严重,局应急办应将有关情况报送上级应急主管部门,同时,立即按照处置计划,做好人员调配,做好紧急支援准备。4、及时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汇报处置情况及结果。(三)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1、发生通信线路中断后,发现事故的人员应及时向局应急办汇报。2、局应急办接报后,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检测故障区域,查清通信网络故障位置,通知相关通信网络运营商协助处理,逐步恢复故障区域与服务器的网络联接,确保工作运转正常。3、局应急办将相关处置情况及处置结果、故障分析报告,及时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汇报。(四)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1、本局、本区其他统计人员及各相关单位发现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报送的网络病毒时,相关人员要及时报告局应急办。2、局应急办采取隔离网络等措施,及时清除病毒,并追查病毒来源。3、局应急办将相关处置情况及处置结果、故障分析报告,及时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汇报。

五、应急管理措施

(一)宣传和培训。局应急办要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宣传到位、培训到位,增强本系统干部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二)预案演练。局应急办要不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和解决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隐患排查措施。1、将应急管理关口前移。以各股(室)、队、中心和基层统计人员为主体,发现隐患苗头及时报局应急办公室,尽可能将管理端口前移,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展和扩大。2、局应急办应及时分类汇总报局应急领导小组,专题进行研究,决定处理意见。

六、应急管理报告制度

(一)规范要素。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提前制定报表格式,其中应包括信息来源、时间、地点、范围、性质、动态、影响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要素。(二)连续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有关情况,重大事件要形成专题报告。

七、应急处置联动制度

(一)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应急事件发生后,局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调集负责人、有关专家等人员到现场指挥,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对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3、向上级应急主管部门及时报告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情况和工作建议。(二)明确分工、全力以赴。现场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成立若干工作组,全体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地参与到应急救援工作中。(三)加强动员、协同作战。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等情况,在启动相应应急处置预案的同时,及时进行不同程度的社会动员,协助提供必要的保障,加强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四)宣传引导、消除影响。根据事态的进度,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对外新闻的准备,及时消除影响,避免事态扩大。

八、应急管理评估制度

(一)密切跟踪、查找根源。当发现可疑苗头时,应该连续跟踪。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切实弄清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其危害情况要做好跟踪统计。  (二)快速反应、科学预测。要建立突发事件统计系统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事件对统计系统业务开展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三)准确评估、及时汇报。应急处置前后,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全面统计损失情况,形成应急处置工作报告,报送上级应急主管部门审定。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4

(一)学校成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谁分管谁负责,责任到人。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分工和责任:

校长:主持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本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贯彻实施和对领导小组成员的督查、指导工作。

副校长: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

教务处:分管教学设备、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实验课、体育课、室外美术课等课堂教学的安全管理。

政教处:分管学生的安全教育;住校生寝室的安全管理和周末留校生管理;门卫保安人员管理。

总务处:分管校园设施(危房、水、电、消防)的安全管理,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管理。

(二)学校在校外与有关村委,在校内与年级段长、班主任,教研组长、科任教师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安全教育

(一)每个学期初,政教处和各个班级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始业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等法规,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在任何情况下,不忘“安全”二字。

(二)政教处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全校性集会、课间操等时间,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三)政教处、团委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和宣传窗,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

(四)各班级要定期举办以“安全在我心中”为内容的班会,形式不拘,突出主题。

(五)建立每天最后一节课尾“安全鸣钟警示制”,由当时课任教师留出课堂最后一分钟,对学生警示安全,敲响警钟。

(六)确定每年上学期清明节的前一周和下学期国庆节的前一周为“安全教育周”,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安全教育。

三、水、电、消防安全管理

(一)学校确定专人管理水、电、消防设备设施,其他人不得擅自动用。

(二)有关管理人员每月要定期检查水、电、消防设备设施,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及时修理。

(三)总务处和食堂人员要管好水源,防止水质污染。

(四)严禁学生擅自打开开关盒、插座、灯头等用电器,严禁乱拉电线或私改线路,严禁用湿布去清洗用电设备。

(五)严禁在校园中燃放烟花、爆竹。

(六)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危险品进校园。

(七)学校实验室和食堂人员要学会灭火器的使用,平日管好灭火器。

(八)发现火灾,及时报告,并要拨打火警119,严禁发动未成年学生救火。

四、交通安全管理

(一)行走安全:

1、在公路(或马路)上行走一律走人行道或靠边行走。

2、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即斑马线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车辆,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3、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4、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作出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5、不得在公路和火车路上玩耍、追逐。

6、离校较远的同学回家要结伴同行,炎热天气,事先吃些药品防止中暑;途中不得下水游泳;过坑过桥要注意天气变化,如遇狂风暴雨、山洪暴发,不得强行通过。

(二)骑车安全:

1、骑车不得争先恐后。

2、骑自行车不能相互之间手拉手或手搭肩。

3、骑自行车不得带人。

4、12周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

五、饮食卫生安全管理

(一)食堂、小卖部人员一年要进行一次体检,持证上岗。有传染病患者不得上岗。

(二)食堂、小卖部人员要勤换衣、勤理头发、勤剪指甲。上班时,要穿上整洁的工作服上岗。

(三)食堂、小卖部不得进入“三无”食品,总务处要严格把关,发现过期、变质和污染食品要及时销毁,谨防食物中毒。

(四)食堂、小卖部要加强食品的储存管理,防止老鼠、蟑螂等虫害入侵,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五)食堂餐具要洗涤干净并做到餐餐高温消毒。

(六)食堂、小卖部要经常进行卫生打扫,不留死角,保持环境清洁。

(七)总务处要定期对食堂、小卖部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总务处要定期召开后勤人员会议,学习卫生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六、住校生安全管理

(一)住校生不得把社会闲杂人员引入宿舍,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留宿外来人员。

(二)不得在宿舍里爬门窗和围墙,不得跨、坐阳台护栏。

(三)严禁在宿舍里玩耍、追逐和打架斗殴。

(四)严禁从楼上下抛重物或杂物。

(五)严禁把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险品带入宿舍。

(六)严禁在宿舍中使用明火。

(七)严禁在宿舍里私拆开关、插座、灯头等用电设施,严禁在电线上晾衣服,严禁用温布擦洗用电器。

(八)清洗玻璃窗要站稳脚跟,身体重心不能外移,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九)离开寝室要关好窗户锁上门。

(十)周末、节假日留校的学生,不得私自离开学校;放假回家的学生,不得在途中逗留、玩耍、游泳和宿夜,防范社会不法分子的伤害和侵扰。

(十一)寝室管理员、值周领导要严格履行职责,勤于检查,及时处理偶发事件,遇到重大事件及时、如实向校领导汇报。

七、门卫值班管理

(一)门卫要忠于职守,坚持一天24小时值班(包括节、假日)。深夜要认真巡视校园,发现重大事宜,要及时向校领导汇报。

(二)对非本校人员进校要问明情况、登记后方可进校,离校后及要时在登记表上注销。对无正当理由的,拒绝进校。

(三)进校的车辆,要严加查问,有正当理由的才可放入,并指定停放的地点。

(四)严禁骑自行车进出校门。准予进校的自行车要推至指定的地点停放,不得驶入教学区。

(五)在校学生无正当理由禁止外出。有特殊的情况,凭请假条放行,返校后及时注销时间。

(六)为了便于识别,进出校门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必须佩戴校徽,不得将校徽借给校外人。

(七)实行节假日和强台风非常时期的行政班子领导值班制,保证有人守候电话机和巡查校园,并记好《安全工作日记》。

八、破旧房、危房的检查汇报

(一)每学期总务处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破旧房进行严格检查。

(二)检查后,发现隐患,能修的要马上组织人马抢修;发现危房,马上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出安全应急防护措施,以防事故突然发生。

九、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

(一)危险化学药品确定专人保管。化学实验药品由化学实验员保管,消毒杀虫剂由清洁员保管。入库由专管人员验收,登记入册,写明品名、种类、数量。出库须经分管领导批准签字,领取人须写明品名、数量、用途、时间并署名。手续全备方可领取。

(二)使用危险化学药品,严禁违规操作,必须谨慎安全使用。

(三)危险化学药品要避光保存,严禁太阳暴晒或靠近火光热源,并放置在小孩接触不到的地方。

十、体育课、运动会和重大文艺演出的管理

(一)每节体育课始末,体育教师必须整理学生队伍,检点人数。

(二)体育课必须严肃纪律,体育教师不得撤离职守,学生不得到处乱跑、爬树、扒墙。在标枪、铁饼、铅球、跳高、跨栏或外出爬山等含危险因素项目的训练或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强调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

(三)每次运动会召开之前,政教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运动会期间,政教处要组织纠察人员,维护大会秩序,严禁学生在标枪、铁饼和铅球场地乱窜乱跑,严禁学生攀树或爬高。

(四)重大文艺演出,舞台要搭建牢固;严禁学生叠高桌凳或攀树观看。政教处要组织纠察人员巡查,维护秩序;退场时,要按秩序出场,严禁争先恐后,防止意外故事发生。

十一、集体外出活动的管理

(一)集体外出活动,组织者要书面申请,写明活动目的、内容、形式、人数、时间、地点、路程及出行的交通工具,经校领导批准备案后方可出发。

(二)集体外出活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者在活动前要对参加者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注意事项,敲响警钟,增强安全意识。活动中要严明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三)组织学生春、秋游活动,事先要勘察路线和活动地点,提倡就近、徒步进行。出发前和返回后都要检点人数。

(四)活动需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性能可靠。行驶选择平安路线,行速适中。车船不得超载。

(五)外出活动要讲究文明,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严禁单身行动,加强防范,注意自救自护。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5

第一条为保护村镇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村镇银行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村镇银行持续、稳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村镇银行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村镇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四条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村镇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村镇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

第六条村镇银行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机构的设立

第七条村镇银行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其中行政区划指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

第八条设立村镇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章程;

(二)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四)注册资本为实收货币资本,且由发起人或出资人一次性缴足;

(五)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六)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七)有必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八)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九条村镇银行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自主选择组织形式。

第十条设立村镇银行应当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

第十一条筹建村镇银行,申请人应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工作方案;

(四)筹建人员名单及简历;

(五)发起人或出资人基本情况及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发起人或出资人最近2年经审计的会计报告;

(六)发起人或出资人为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应提交其注册地监管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村镇银行的筹建期最长为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筹建期内达到开业条件的,申请人可提交开业申请。

村镇银行申请开业,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文件和材料:

(一)开业申请书;

(二)筹建工作报告;

(三)章程草案;

(四)拟任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书;

(五)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六)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七)公安、消防部门对营业场所出具的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申请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拟任人除应符合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村镇银行董事应具备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

(二)村镇银行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

第十四条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需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核准。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五条村镇银行的筹建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银监局审查并决定。银监局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或自受理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村镇银行达到开业条件的,其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做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第十六条村镇银行可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和业务发展需要,在县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不受拨付营运资金额度及比例的限制。

第十七条村镇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

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筹建方案,应事前报监管办事处备案。未设监管办事处的,向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备案。村镇银行在分支机构筹建方案备案后即可开展筹建工作。

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自受理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

第十八条村镇银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地银监局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并在任职前报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备案。

第十九条经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由决定机关颁发金融许可证,并凭金融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三章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第二十条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境内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商业银行未并表和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8%,且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合规和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二)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三)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

(四)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境内金融机构出资设立或入股村镇银行须事先报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

(二)财务稳健,资信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其注册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且不低于8%,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10%;

(四)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

(五)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六)注册地国家(地区)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

(七)该项投资符合注册地国家(地区)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监管要求;

(八)注册地国家(地区)经济状况良好;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二十三条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

(三)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一年度盈利;

(四)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五)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六)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拟入股的企业法人属于原企业改制的,原企业经营业绩及经营年限可以延续作为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年限计算。

第二十四条境内自然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

(三)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二十五条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股本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前报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审批。

第二十六条村镇银行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向认缴股本的股东签发记名股权证,作为股东所持股份和分红的凭证。

第二十七条村镇银行股东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

村镇银行不得接受本行股份作为质押权标的。

第二十八条村镇银行的股份可依法转让、继承和赠与。但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村镇银行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村镇银行董事、行长和副行长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第二十九条村镇银行的实收资本变更后,必须相应变更其注册资本。

第四章公司治理

第三十条村镇银行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在其章程中明确。

第三十一条村镇银行应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

村镇银行可只设立董事会,行使决策和监督职能;也可不设董事会,由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相关职责。

第三十二条村镇银行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不设董事会的,应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监督部门(岗位)或利益相关者派驻的专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十三条村镇银行设行长1名,根据需要设副行长1至3名。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可由董事长或执行董事兼任行长。

村镇银行董事会或监督管理部门(岗位)应对行长实施年度专项审计。审计结果应向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并报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备案。行长、副行长离任时,须进行离任审计。

第三十四条村镇银行可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与村镇银行及其主要股东之间不应存在影响其独立判断的关系。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时尤其要关注存款人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第三十五条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村镇银行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董事违反法律、法规或村镇银行章程,致使村镇银行形成严重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行长、副行长违反法律、法规或超出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授权范围作出决策,致使村镇银行遭受严重损失的,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村镇银行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委员会,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可不设专业委员会,并视决策复杂程度和风险高低程度,由相关的专业人员共同研究决策或直接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策。

第三十七条村镇银行要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规模的薪酬分配制度、正向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三十八条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批准,村镇银行可经营下列业务:

(一)吸收公众存款;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三)办理国内结算;

(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五)从事同业拆借;

(六)从事银行卡业务;

(七)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八)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

(九)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村镇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有条件的村镇银行要在农村地区设置ATM机,并根据农户、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状况向其发行银行卡。

对部分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少的村、镇,村镇银行可通过采取流动服务等形式提供服务。

第三十九条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第四十条村镇银行应建立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授信工作机制,合理确定不同借款人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以内,村镇银行可以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放贷的方式发放贷款。

第四十一条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第四十二条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准确划分资产质量,充分计提呆账准备,及时冲销坏账,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8%,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

第四十三条村镇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四十四条村镇银行执行国家统一的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村镇银行应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提交其权力机构审议。

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引入外部审计制度。

第四十五条村镇银行应按规定向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报送会计报告、统计报表及其他资料,并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十六条村镇银行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披露年度经营情况、重大事项等信息。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村镇银行开展业务,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和当地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结果,依法审批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新增业务种类。

第四十九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村镇银行的审慎经营规则,并对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等方面实施持续、动态监管。

第五十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商业银行监管内部评级指引》的有关规定,制定对村镇银行的评级办法,并根据监管评级结果,实施差别监管。

第五十一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适时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对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低于5%的,适当减少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范围,支持其稳健发展;

(二)对资本充足率高于4%但低于8%的,要督促其制订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限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力度,适时采取限制其资产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购置、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增设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等措施;

(三)对限期内资本充足率降至4%、不良资产率高于15%的,可适时采取责令调整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停办部分或所有业务、限期重组等措施进行纠正;

(四)对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实现有效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及2%以下的,应适时接管、撤销或破产。

第五十二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对村镇银行支农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贷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可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村镇银行综合评价、行政许可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五十三条村镇银行违反本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采取风险提示、约见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谈话、监管质询、责令停办业务等措施,督促其及时进行整改,防范风险。

第五十四条村镇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村镇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对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机构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六条村镇银行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需经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住所;

(四)调整业务范围;

(五)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

(六)修改章程;

(七)变更组织形式;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更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时,应报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其任职资格。

第五十七条村镇银行的接管、解散、撤销和破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村镇银行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应向发证机关缴回金融许可证,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予以公告。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规定所称农村地区,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第六十条本规定所称境内金融机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所列金融机构。

第六十一条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6

第二条行使某项职权的工作人员因事外出或因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履行职责时,必须指定其他人员代行其职权,完成相关任务。工作必须体现工作的连续性,使我局各项工作运转协调。

第三条当某一职位因工作人员无法履行其职责超过半天(含半天)以上时,需要指定其他工作人员对该职位实行。

第四条确定人员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首先安排岗位工作性质相近的人员;其次安排同级人员;上述人员均无法安排时,可安排低职位人员。工作人员在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忠实履行职权。

第五条工作分为行政职责和工作事务两种。对无工作人员或工作人员暂时不能履行职责超过5天以上(不含本数)的职位,实行行政职责。对工作人员暂时不能履行职责少于5天的职位,实行工作事务。

第六条行使某项工作职责,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对确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期限的,必须经局党组研究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要作相应的工作调整。

第七条当某一职位因工作人员暂时不能履行职责,需实施工作事务或行政职责时,由科室向局办公室提出职位申请,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报局党组审核,确定职位人。

第八条实施工作事务和行政职责时,必须填写职位申请表,交局办公室备案。实施前,被人要向人交代清楚期间的工作内容、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办理相关工作交接手续。低职位人员高职位人员工作时,被人必须向人员明确交代其处理事项的权限。

第九条实施结束,人要向被人交代清楚期间已完成的工作及结果,并办理相关工作交接手续

第十条工作情况,将纳入人的工作绩效考核。在工作中,由于人原因出现工作失误,追究人的相关责任;由于被人交接工作不清楚出现的工作失误,追究被人的相关责任。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7

一、会计核算

(一)财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做到帐目清楚,核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真实,及时处理账务,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内容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财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要素不齐全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换。

二、资金管理

(一)严格财经纪律,励行勤俭节约,经费实行统一核算,指标管理,一支笔审签。局机关经费开支实行经办人签明事由、办公室初核、分管领导审核、局长审签制度,财会人员凭合法合规的票据列收列支,接受监督。

(二)收入管理

单位的代收资金收入(档案装具收入)由财务人员统一开票、收款,每月月底按时缴存财政,每一季度末申请拨付,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

(三)经费支出管理

1、经费支出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各项支出遵循先预算后支出。

2、经费支付方式:原则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公务卡支付,不具备公务卡支付条件的零星支出实行现金支付。

(四)有关经费管理

1、办公用品、设施和设备购置管理。实行“股室申报、领导审定、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物尽其用”的原则,建立领、销、存台账制度的管理办法。由股室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领导审核,报局长审批后,由办公室会同财务室按程序统一采购、配发和管理,并以股室为单位建立台帐,年终公布。集中采购目录内的货物,按程序申报政府采购,严禁未批先购。如更换办公设备的必须交旧领新。物资采购原则上由办公室会同财务室按照“二人同行、货比三家、批量批发”的方式采购。

2、办公电话费。公务活动电话费由局机关统一支付。

3、差旅费。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县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按出差人级别、出差地对应标准,凭据报销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凡超标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所附票据必须与差旅费的性质一致,不能用生活费发票代替交通费、住宿费发票。职工因公出差,必须请示局长批准,并批注出差人数及天数,出差人凭批准后的《出差通知单》送办公室备案,方能出差。出差回单位后,凭差旅费报销单和《出差通知单》由办公室签审报销金额后,送局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主要领导审签。出差回单位报销费用的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4、培训费。报销培训费用时,必须附领导签批的文件,按文件规定标准报销。

5、用车管理。严格执行《县档案局用车管理制度》。

6、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执行《县档案局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7、职工带薪年休假管理。严格执行《职工带薪休假条例》,根据工作情况,并考虑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五)公款借支制度

职工因工出差或者工作需要借用公款的,由借款人填写“借款单”,按程序由局长审批同意,财务室方能借款。在回单位后5个工作日内按程序报账并还清借款。

(六)费用报销制度

1、票据要求:报销票据必须合法,发票种类与费用性质相符,要素填写清楚、完整,大小写金额相符,不能涂改,有收款单位签章,公务卡支付的必须附POS小票,且支付的内容与发票内容一致。

2、签审程序:由经办人签字说明,财务人员审核票据,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签。

3、费用报销要求:各种支出的报销,必须当月开支当月报销,原则上不得跨季度、跨年度报销。

(七)现金管理。

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条例》,按现金使用限额支付现金。由出纳经办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逐笔记账,按月报账,按时对账,保证现金使用安全。

三、财政票据管理

财政票据由会计管理,负责票据领取、登记、核销,按收费性质使用票据。不得将票据转借他人。

四、财务印鉴章管理

财务印鉴章指定专人分别保管,严禁在空白凭证上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单位负责人印鉴章。无特殊情况不得携带财务印鉴章外出,若必须将印鉴章携带外出,需请示主要领导批准。

五、财务档案管理

1、单位会计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财务会计凭证、帐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定期整理,装订成册,并负责保管,严防失火、损坏、丢失。

2、内部任何人员调阅会计档案须经局长批准。外来人员调阅或复制档案,要凭介绍信并经局长批准。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8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严格财务审批制度,节约费用开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县建设局机关。局属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三、财务管理制度

(一)预算管理

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二)收入管理

1、收入是指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非税收入等。

2、各项收入应全部纳入财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业务活动中与其它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一切款项,应该及时开具财务票据、收取款项、登记入账,不得截留、隐瞒、挪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支现金和设立小金库。

(三)支出管理

1、支出是指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主要包括经常性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2、坚持“审核把关”制度。各项支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县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对报销票据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支付依据进行审核,财务科把好第一关。对不符合报销规定的款项及超规定的支出,财务人员有权拒绝审核报销。

3、坚持严格的审批制度,报销或者请款时须有经办人签字,分管局长签字并经财务科审核后,由分管财务的领导签字审批。对于超万元以上资金由局长进行审核。

4、各项支出应坚持厉行节约、预先申报的原则;各项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其他用途。

5、全体干部职工应严格遵守内部财务报销规定,严格报销手续。所有报销费用支出必须真实、合法,并取得正规合法票据,凭票据报销,禁止白条报销有关费用。报销票据必须按照规定填写规范。对于虚假、无效或填写不规范的报销票据,财务人员有权拒绝给予报销,并向领导汇报情况处理。

6、费用报销应严格控制在报销规定额度内,超额支出部分不得报销;如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审核同意方可报销。在资金结算中,各项开支报销尽量通过银行转账付款,一般不现金结算;1000元以上的大额开支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不能用现金支付。

7、工程资金支付制度。建设工程第一次支付工程资金时需附合同、中标通知书复印件或班子会议纪要,工程进度审核表,按合同要求支付,付余款时须附工程决算审核书、验收报告、正式发票。

(四)往来款项管理

1、各科室因公需要借款时,由借款人按规定填写借款单,经分管领导审核,报请主要领导审批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借款手续。

2、预支的差旅费,在出差人员返回7日内应结清;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借款情况的清查,及时催还到期借款。

(五)票据、印章管理

收款票据、印章应分别指定专人管理,即管章的不管票据、管票据的不管章。票据领用时要进行登记。出纳人员在收到款项时,必须按款项的内容开具票据(除财政正常经费拨款无需开票外),并严格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完整、清楚、不得涂改,作废的票据(一式三联)应同时加盖“作废”章。

财务专用的公章、名章和支票,由会计和出纳分别保管,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用章,必须事先请示领导批准。

(六)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管理

财务人员应按相关财务规定填制会计凭证和编制会计报表。财务人员按规定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并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年度财政预算、年度财政决算报告及有关财务资料。

(七)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凭证、会计档案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和规范要求,按期整理装订成册,由装订人签章后,统一归档保管。

(八)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单位应根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等文件规定,建立健全财产实物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维护管理措施,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对盘盈、盘亏处理的固定资产做出明确规定,对于重要固定资产的特别保管制度应当明确。

2、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

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请购、验收程序及管理措施以及清查盘存制度。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9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和《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0)》(下称《气象科技规划》),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以下简称“气象行业专项”)的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19号)(下称《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气象行业专项主要支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围绕《规划纲要》和《气象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支撑“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的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气象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重大气象技术前期预研究;

(三)气象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气象监测、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

第三条气象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一)气象行业专项支持的项目要面向气象事业发展需求,直接为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科技支持。项目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充分体现气象行业科研的特点、重点和急需,并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层次,做好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衔接。专项经费使用要避免分散,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

(二)气象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要加强气象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四)严格按照国家和中国气象局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气象行业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根据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类型特点,一般采取择优委托或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和内资控股企业等。

第五条中国气象局系统外单位承担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的财政资金需占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中国气象局确定后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中国气象局在财政部、科技部的指导下,组织有关部门、气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专家成立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不得担任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家组协助工作。

委员会成员不少于9人,其中气象部门系统以外的人员占40%及以上,委员会主任由中国气象局领导担任。委员会成员名单报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七条设委员会办公室,挂靠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为委员会办事机构,具体办理委员会交办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中国气象局负责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气象行业科技发展规划;

(二)负责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三)负责征集气象科技发展需求,建立项目建议库;

(四)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建立并完善评审专家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五)审核委员会提交的项目建议;

(六)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协作攻关,提出项目年度预算安排建议方案;

(七)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任务书;

(八)协调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项目监督检查、财务审计、项目验收和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成果管理。

第九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气象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二)提出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承担单位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四)受中国气象局委托,参与气象行业专项项目管理工作。

第十条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二)按照签定的项目任务书内容具体实施项目,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自筹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三)接受监督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及时报告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四)在项目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定协议,明确对项目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权属;

(五)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归档,推动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及推广。

第三章项目申报及其预算审批

第十一条中国气象局结合《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紧密围绕气象工作的重点及气象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国家五年规划期第一年制定本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报送科技部和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委员会依据气象科技的总体布局和发展需求,提出科研开发需求和重点项目建议。

第十三条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委员会建议,结合《规划纲要》和《气象科技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气象业务和服务发展需求,公开征集项目建议,形成气象行业专项备选项目建议库。

第十四条委员会对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的备选项目建议库进行评议,并根据气象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实际需求,提出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建议。

第十五条中国气象局对委员会提出的项目建议进行审核,于每年的4月底前报科技部、财政部。

第十六条中国气象局根据科技部的反馈意见,委托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调整,并由委员会提出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报中国气象局。

第十七条中国气象局根据委员会提出的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十八条中国气象局组织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

第十九条中国气象局根据评审评估结果,提出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于每年7月底前一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条中国气象局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与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任务书,下达项目总预算,并纳入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分年度滚动安排。

第二十一条中国气象局根据财政部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批复的项目总预算及年度预算,在部门预算“一上”时报送项目年度预算。

第二十二条中国气象局根据财政部批复的年度经费预算安排项目承担单位年度经费预算。

第二十三条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预算安排鼓励实行“项目先启动、依据成果后补助”的方式。

第四章项目申请有关要求

第二十五条专项申请者人要求

(1)项目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5岁,院士不超过65岁,应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固定工作单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不良科研行为,主持或参加过部级科技计划项目。

(2)每人作为专项项目负责人只能承担一项,并最多只能以参加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再参加一项项目。每人作为参加人参加的项目不得超过三项。

(3)已获支持尚未结题的,不能申请主持新项目。

(4)前一个承担项目未通过财务验收或业务验收的不得申请。

第二十六条项目建议的要求

(一)面向气象业务、服务、行业管理对科技支撑的需求;

(二)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后能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与国家科技计划及其他科研计划层次区分清楚,避免交叉重复;

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立项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与规划纲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之间的衔接;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四)项目研究任务及技术路线、难点、创新点;

(五)建议承担单位及产生方式、前期研究基础;

(六)项目研究周期及工作计划安排。

第二十七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

项目实施方案应技术路线清楚,研究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任务明确,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总体目标、年度目标;

(三)项目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四)项目分年度实施方案;

(五)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六)项目组主要成员信息;

(七)科技成果共享方案。

第二十八条项目经费开支和预算编制按《试行办法》要求执行。

第五章项目实施及其预算执行

第二十九条实行项目专家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与中国气象局签订项目任务书,签订后由第一承担单位监督组织具体实施。

第三十条项目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中国气象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项目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实施;

(三)项目负责人调动单位、项目或项目承担单位变更;

(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三十一条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中国气象局核准后执行。必要时,中国气象局可根据实施情况及专家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二条需要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报中国气象局核查备案。

第三十三条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项目预算执行的有关问题按照《试行办法》要求执行。

第三十五条气象行业专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中国气象局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研开发。气象行业专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气象行业专项实施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应当尽量采取共享方式取得。气象行业专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记录和报告制度,并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要求及时上报项目有关数据。

第六章项目验收与绩效考评

第三十六条中国气象局结合《试行办法》就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的要求,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考评制度和项目成果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条中国气象局按照《试行办法》的规定负责组织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验收和绩效考评的结果将作为项目承担单位预算规模调整以及未来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八条滚动执行项目应在每年第四季度,按照项目任务书和年度实施协议,撰写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并提交财务支出明细,拟定下年度实施方案。中国气象局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报告和方案进行评估。未通过评估的,视情况调整下年度经费额度,情节严重的将中止项目执行并做相应处理。

第三十九条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向中国气象局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中国气象局负责组织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有关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的具体要求,参见《试行办法》。

第四十条财务验收完成后,中国气象局组织业务验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四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如对验收结果存在异议,可向中国气象局书面申请进行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应在首次验收后的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提交材料,再次提出验收申请。未再提出申请或未按要求进行改进或提交材料,视同不通过验收。

第四十二条项目通过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应当及时全额上缴中国气象局,由中国气象局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项目验收结论由中国气象局书面通知项目承担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向社会公示。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或不按照规定及时上缴结余经费的,中国气象局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四十五条对不按时上报年度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参与气象行业专项经费项目资格等处理。

第四十六条对于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不及时编报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的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气象局将会同财政部予以停拨经费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

第四十七条项目负责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的,一经查出,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并向社会公开,取消其承担或参与气象行业专项的资格。

第八章附则

工作制度管理范文篇10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

3、承办市局审批的职工,社员建房用地的踏察、测量、报批工作。

4、做好本辖区的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工作,认真查处土地权属纠纷。

5、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等权属变更和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