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15

都市文化论文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成都市;文化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其规模、结构及产业化程度等,都与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对称,发展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加强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有着深远意义。

一、内部因素分析

1.优势分析

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文物建筑2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4座,各类博物馆23座,馆藏文物24.5万余件。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以武候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杜甫草堂等为代表的盛唐文化,和以佛教、道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都奠定了成都文化资源富庶大都会的地位。

2.劣势分析

成都市文化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文化产品资源价值还需进一步发掘。就旅游业来说,其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旅游精品,部分旅游产品营销乏力。就历史文化资源来说,在公益性和保护性第一的前提下,对其可以市场化的部分缺乏开拓与创新。同时,成都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尚处于低级阶段,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资源配置较分散,整合力度不够,缺少强势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

二、外部因素分析

1.机会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贸易交流愈加频繁。我国也将逐步开放文化市场,并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成果、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促进本土文化产品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与各行各业呈现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成都的电子软件、数字信息、大众传媒、科技教育等各领域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都给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2.威胁分析

全球化的发展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来文化企业竞争,成都市文化产业与传统意识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就数字娱乐领域来说,微软、英特尔等巨头也在成都设立数字娱乐研发中心,给本土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同时,国内许多城市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上势头强劲。成都市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文化产品市场开拓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文化强势地区的影响。三、发展策略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将内外部因素进行匹配,得到SO、ST、WO、WT四种发展策略:

1.SO策略: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

成都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实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首先,要继续深化改革,转变落后的产业组织体系和投融资机制;其次,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使市场交易主体、消费主体,及市场规则符合国际惯例,促进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市场规则形成;同时,还需要拓宽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合作领域,积极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在引进先进成果、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同时,加快本土文化产品升级。

2.WO策略:培育市场主体,做强产业集团

成都市在报纸期刊出版、图书音像制品发行、文化旅游、数字娱乐等行业发展潜力巨大。首先,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将这些行业组成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群团,形成龙头企业和骨干品牌;其次,通过市场竞争,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提高组织规模和经营效益,进而跨部门重组、兼并,实现市场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再者,对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要不断做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游戏软件开发为例,可以将三国文化、唐宋文化、宗教文化、金沙文化等融入其中,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

3.ST策略:培植文化品牌,打造城市特色

成都拥有休闲的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突出的人文、自然、文化资源,重点发展休闲文化,突出“休闲之都”的特色。除了已构建的锦里“三国文化”产业街、金沙文化产业链,诗歌民俗文化,还应继续弘扬民间文学艺术、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在培植、挖掘文化品牌价值的同时,要进行有意识、系统化地进行品牌整合与品牌推广。

4.WT策略:合理配置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但包含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还包括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在文化设施的布局、文化资源的配置方面,要做好全面的考证和规划。政府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杜绝文化资源的盲目开发和不充分利用。同时,在巩固已有消费群体的同时,开拓新兴文化产品市场。对饮食、旅游、文博已有行业,要积极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于网络通信、数字娱乐、休闲度假等较新产业,则要拉动消费,培养群众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社科院.关于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重要文化中心的战略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4,(01).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2

论坛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创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都市、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届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国际安全生产领域专家等400余人将出席会议。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3、论文语言:中文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3

摘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自从王小波逝世之后,他就被形塑成一种"自由/特立独行[1]"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使他超离了作家的身份而具有文化(消费)符号层面的意义,这一部分我没有把关注点设定在文学界和学术界[2]对王小波的论述上,而主要以《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等为代表的都市文化报刊对王小波的评价与论述作为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的关切点,具体操作是以它们对王小波逝世五周年的哀悼活动为解析的主要文本,重新坼解这些论述,可以看出都市文化的消费主体赋予了王小波"自由撰稿人"、"特立独行的人生哲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和"具有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这也大致构成了"王小波"作为建构起来的文化符号在都市文化当中的所指涵义或另一种能指的滑动,通过这些论述可以从一个向度呈现出90年代文化图景中关于"自由"、"独立"和"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的一种叙述,或者说这是一种为王小波这个流行符号展开除蔽/除魅的活动,使其获得一种澄清的表达。

引言“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王小波的"意外"逝世,成为这个文学越来越不具有轰动效应的时代里终于出现的一次"意外",我想这份意外的出现,是因为他的小说给不同层次的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震惊与"文本的愉悦"[3],阅读其作品获得的是一种主体意义上的"快感",而这份快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又由文本中所蕴涵的"欲望"构成[4]。当然,使其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与他在报刊杂志上以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写作的大量杂文/随笔有关。

王小波属于那种身前平寂,身后"热闹"的作家,当然,所谓平寂,并非真正的泥沉大海无人知晓,而是只局于有限的知识圈/批判界/文坛[5]。王小波生前在大陆只出版过一本书《黄金时代》(华夏出版社,1994年),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并且也是在"他两次荣获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13届和第16届)"[6]和在香港已经公开出版《王二风流史》之后才出口转内销到大陆,使他的作品正式登陆于大陆文学界,这也充分说明人们对于王小波的理解和接受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滞后性,试想要不是《黄金时代》在台湾《联合报》上连载并得奖,他的小说在大陆不会那么快就得以传播。不久,在由华夏出版社举办的一次关于王小波作品的讨论活动中,讨论者更多地把关注点集中在《黄金时代》的性描写上,也就是把该小说放置在色情与非色情的道德主义的论述空间中展开。虽然文学解冻(新时期文学)之后,有许多小说触及到一些性描写,但还没有像王小波这样大胆而毫不隐讳自己的性兴趣,并在小说中作性狂欢宣泄,这种对性器官、性行为、性快感的近乎白描式的展示在当时的文学界显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似乎有点低级趣味[7]。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日本传统发饰品审美情趣形式表现

论文摘要:成熟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发"及其装饰品,有着大陆文明的影子。而岛国特定的自然条件限制、特有的工艺发展方向、传承的民族审美意识和都市文化的繁荣发展,则共同影响了日本传统发饰品的审美情趣和形式表现,表达出其独有的民族个性风味。

日本传统发式的形式变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早先,古代女子的发髻只简单地束于头顶,奈良时代(8世纪)因吸收汉文化也梳高髻、插发饰。其后是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即“国风时代”,日本完成汉文化向和文化的过渡,应合民族文化中原始神道的朴素、真实的审美观,贵族女子自然地垂下长发,摒弃任何装饰,显示出高格调的美感。在民间,妇女用简单的线绳将长发结束成各种低垂的样式并一直保持到室町幕府时期。其三是桃山时代至江户初期(16世纪末-17世纪),因商品经济和都市文化的兴起,出现了高而利落、男子气的发髻,改变了垂发的清幽格调,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青春爽利的新风格。第四阶段是江户中期至后期(17世纪末-19世纪),在现世主义、享乐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大众娱乐形式“歌舞伎”的风行与青楼市井人物的标新立异,推动了发式的不断翻新,其上的装饰品也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现在称为“日本发”的复杂华美的传统发型。

可见,日本传统发饰品是近世江户时代的产物,其历史不算久远。发型共分成四个部分,前额中间隆起的一份称“前发”,面庞两颊打开的部分称“鬓”,发在头上盘卷的部分叫“”,后颈部分叫“”。发饰品主要分栉、笄、簪、布四种,装饰部位各不相同。“栉”就是发梳,一般插于前发和之间。“笄”是一种两边对称的长条形发插物,可以同栉配对,有扁、方和圆头棒槌型(中文的笄与簪同义),通常插在“栉”的后面,和“布”一起用于固定的造型。“布”由宽窄不同的布条结束而成,颜色以红、白居多。“簪”的材料多为金银和龟甲,有一足、两足(中文名钗)和多足,头上为耳挖,足和耳挖之间有一个略宽的平面称为“镜”,是主要的装饰部位。“簪”的品种很多,通常装饰鬓的两侧或者鬓的后方。

日本发饰品的原材料不算丰富,但盛产木、金、银。由于是海岛国家,除了贵重的龟甲、珊瑚,还常用螺钿、水晶、贝、珍珠。其它用来点缀的还有象牙、琥珀、玉、翡翠、绢、铁、玻璃,甚至还有瓷。工艺有打磨、漆绘、漆雕、描金、透雕、镶嵌、浮雕、切雕等。

就日本发饰品的审美情趣来说,虽然在传统文化中,“物哀”、“幽玄”和“闲寂”占据了审美精神的主体,在艺术追求上大多表现出简素、纤细、冷澈、淡泊的意境。但江户的“日本发”却与此相反,它的夸张与装饰所代表的却是另一种奢华、精美、浓烈、世俗的感官情趣享受。一方面,这与当时日本的主情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即从神道精神的“真实”出发,以自然的本能欲求为美,使满足纯粹的官能美成为一种合情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与武家文化金碧重彩、明丽绚烂的装饰风格相吻合,反映了庶民日常生活中现世享乐的情态和欲望。不过分析这些精美的器物,又发现在许多方面遵循了自然、洗练的传统审美,并不是一味地热闹繁杂。综合来看,日本传统发饰品的审美情趣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澄”、“寂”、“艳”、“赈”。

“澄”,就是清澈、通透、明净。古代日本人以纯洁、清明代表美的理想,如热爱“雪、月、花”圣洁的白。同时,崇尚自然的真实,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如伊势神宫以木、苇、茅草作材料,无色无装饰,追求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千利休的“空寂茶”则是在至简至素中达到纯一无杂、和敬清寂的理想境界。

“寂”是日本审美的中心。它代表了从自然风物中领悟到的美与情感:静寂、闲适、悠远、冷逸和感伤,流露出余情缭绕的风雅情调。日本发饰品的表现题材大多为自然景物或者日常生活,既有雪、月、花、木、草、雀、鱼、虫、流水、云霞、竹林及四季之景,又有甲虫、豆芽、藤瓜、鱼篓、竹笼、葫芦、团扇等田园情趣。仅此还不足,还要以动物与物的对比来拟示自然界的动静和谐。

“艳”,是艳丽、艳色,指带有光泽的美,漂亮、光彩的感觉。这是大量使用了描金、漆绘和螺钿而使色彩变化强烈的效果。此种风格源于日本古老卓越的装饰技艺——漆艺。自桃山时代以来,迎合武家和富商口味、与空寂的“禅文化”相对的“黄金文化”盛行,在服饰器物上也追求奢华精致,木制的发饰品非常适合用精美的漆艺来装饰,特别是栉和笄。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型连续剧被翻译成中文并介绍到中国,标题翻译是剧集翻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一直以来标题翻译得到的关注较少且质量不高。本文尝试对《欲望都市》的标题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最后得到结论: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异化和归化的方法实现翻译的对等,然而标题中的部分前景化还是有相当难度,值得译者进行深入研究。

一、引言

近年有许多热门的美国剧集被介绍到中国。《欲望都市》(SexandTheCity)就是最受欢迎的一部都市生活美剧之一。它屡次受到“Emmy”(艾美奖)和“GoldenGlobe”(金球奖)提名并获奖。美剧的标题语言很特殊,一方面它必须极其精炼并具有吸引力,一个标题要概括出约二十分钟内容来吸引观众;另一方面,它必须要和其它标题一样正式。然而,对它的翻译往往不尽人意,对该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尝试分析《欲望都市》的标题特征并提出相应翻译方法。

二、《欲望都市》的标题特征

1、高度的概括性

连续剧的标题有它自己的特点,不像新闻标题那样带有副标题,字数可达二、三十字以上。基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欲望都市》的标题基本上只能在画面上停留仅两秒钟,观众要在两秒之内读完标题初步了解该集的内容。因此,剧集的标题属于“流动式”标题。在美剧《欲望都市》所有标题中,最长的也只用了短短七个词:“what’ssexgottodowithit?”其中,两个标题只用了一个词,言简意赅:“one”,“splat”。

2、语言的前景化

在文学语言学里有“前景化”的概念,指的是在文学文本里,语言常常被用于“开发和实践”,或者用穆卡洛夫斯基的话说,就是使其偏离于其他日常语言形式,结果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创造出一些有趣的新模式。(bringingtoattention,makingnew,theviolationofthenormofthestandard.)其产生途径之一是使用那些看起来打破常规的结构。这种前景化在美剧《欲望都市》的标题中,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前景化在不同程度上为翻译构成了难题。

(1)语音层面的前景化

在《欲望都市》的标题中,很多地方实现了语音的前景化。编剧在语音上采用了音乐的模式,借用头韵、准押韵、辅音韵、反韵、押韵、重复的手法,只使用短短几个词便让观众觉得朗朗上口,可是这种类型给翻译造成了相当难度。

①头韵(CVC)首辅音相同。如:“secretsex”,“criticalcondition”。

②准押韵(CVC)元音相同。如:“cookadoodledo”。

③辅音韵(CVC)末辅音相同。如:“noifs,ands,orbuts”。

④反韵(CVC)首辅音及元音相同。如:“modelsandmotals”;“mykeyboard,myself”。

⑤押韵(CVC)末辅音及元音相同。如:“ringadingding”。

⑥重复(CVC)。如:“boy,girl,boy,girl……”;“tomarket,tomarket”。

(2)词形的前景化

英语字母的构成方式较中文更加灵活,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词被创造出来。在《欲望都市》的标题中,就多次出现修辞需要而被创造出的新词,在汉字的形和字母的线形构词极为不同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这些新词进行翻译?如,“exandthecity”,“noifs,ands,orbutts”,“frenemies”,“coulda,woulda,shoulda”,“greatsexpectations”。

(3)版式的前景化

在文学作品中,字母的大小写、标点往往成了表达感情的有力工具,这种表达方式在《欲望都市》的标题中也得到了体现:“escapefromnewyork”,“Iheartny”,“Iloveacharade”,“anamericangirlatparis”

(4)词义的前景化

①比喻:“olddogs,newdicks”;

②提喻:“changeofadress”,dress在此指代一位女性朋友;

③双关:“thebigjourney”。Big是主角Carrie的男朋友的名字。

(5)语法层面的前景化。

如:“Ohallcomeyefaithful”,“gamespeopleplay”和“Iheartny”。

(6)口语化。

如:“Ohallcomeyefaithful”,“Iheartny”,“theickfactor”。

(7)法语的使用。

如:“ladouleurexquise!”。

(8)电影语言的使用

该剧集也应用了一些广为人知的电影或文学作品标题:如“fourwomenandafuneral”来自于电影“FourWeddingandaFuneral”。“unoriginalsin”来自于“originalsin”。“catch-38”来自于“catch-22”。

三、美剧《欲望都市》标题的翻译方法

“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同样,美剧的标题也必须表现出该篇的精华。正如上例,编剧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满足吸引观众。但这也为美剧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再现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为此,根据传统的“信,达,雅”的标准,翻译标题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剧集的内容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1、直译或基本直译标题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个基本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忠实原文是首要目标。如果原标题的意思清楚明白,则完全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如刚刚举的电影语言使用的例子:来自于电影“fourweddingandafuneral”的标题可以直译为:“四个女人和一个葬礼”。看过这个电影的观众见到这个标题时一定马上会意。同样,来自于“originalsin”“原罪”的,“unoriginalsin”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成:“非原罪”。

2、以符合原剧内容为标准的意译

关于“catch-38”的翻译,通过看原剧,我们了解到该篇的内容是讲述剧中的几个女主角们都到了38岁的年纪,各人对是结婚或继续游戏人间产生了不同的困惑。所以根据原剧内容,标题可译为“三十八岁女人的思考”为了达到原有的文学性,可适当修辞翻译成“熟女迷思”。

3、文化意象的异化与归化

“异化”与“归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美剧的标题往往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特色。在目标语文化缺失时,我们往往需要用到异化,例如:“one”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人用到谈论感情时,往往指的是那个命中注定的爱人。所以第六季第十二集的标题,“one”可以被译为“真命天子”。同样“thebabyshower”并非是给宝宝洗澡之意,在美国文化传统里,“babyshower”其实有点类似于中国风俗的“满月酒”,只不过美国的“babyshower”是为即将出生的婴儿所办的聚会,所以“thebabyshower”应该被译为“新生儿送礼会”。

4、部分前景化的特殊处理办法及其难度

正如上面所论述的,前景化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的处理办法,但有时可采用加标点等特殊办法来补充译文文化的缺失。如:“thebigjourney”可以被译为“远‘大’旅程”,强调“big”的一语双关体现原文的意思。

但多数前景化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如版式的前景化,因为中文里无大小写之分。而且出现的新词也无法翻译,汉字的结构相对稳定,不能加一点一划来创造出新词。例如:“frienemy”是“friend”和“enemy”相组合生成的新词,在汉语中无法实现它的对等,只能同化把它翻译成:“亦敌亦友”。

四、结语

在美剧的标题中,编剧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力争使标题更具吸引力,但这也为美剧翻译带来挑战。我们可以对其加以分析找出它固有的特点,并运用直译、意译、同化和归化的方法,以“信、达、雅”为最终准则来实现翻译的对等。然而部分标题如版式、词形的前景化等还是给翻译造成了相当难度,值得大家继续探讨,这将有助于实现其它前景化文体的优化翻译。

【参考文献】

[1]Baldick,C.OxfordConcise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Lingusitics.ACourse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壮麟,姜望琪.Lingusitics:AAdvancedCourse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化大都市;促进影响;西安

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明确了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为有效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陕西地方政府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各行各业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添砖加瓦,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世界经验来看,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于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此为背景,本文希望通过全面分析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西安城市建设的影响作用,为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体育决策参考。

1.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1.1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概念界定

综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指在世界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洲际以上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国际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世界单项锦标赛、世界杯、洲际运动会等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

1.2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

陕西省决策部门提出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即把西安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①在国际范围,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②在全国范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中国中西部交通枢纽城市。③在西部地区,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真正成为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北方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

2.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促进西安城市经济建设的影响

2.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资本投入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西安需要在体育赛事筹备阶段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且投资方向主要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以前,都要建设和改造大量体育场馆设施和其它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尤其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其要求大量不同运动项目的场馆设施和相关非体育基础设施。事实上,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愿意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电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体育和娱乐休闲设施,最终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的增长会产生持久性的影响。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方面,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物价上涨,繁荣劳动力市场,提升消费者信心指数。西安经济收入增加,如门票和其它收入增加,至少在一个短期内会成倍地影响到西安经济发展。而且赛事结束后,西安经济仍然会在短期内受到赛事期间需求冲击波的影响而得到发展。

2.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扩大就业人群覆盖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兴建大量基础设施,如体育场馆、交通线路、电信网络、服务等设施,这将会刺激建筑、通讯和服务等诸多行业的发展,使得各行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型体育赛事必然将扩大西安消费需求,需求扩大导致的经济增长将伴随着就业的增加。

2.3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强西安经济竞争力

现代大都市的经济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发达的服务业等组成,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大都市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为西安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契机。不仅能够显著优化西安产业结构,有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有能够刺激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改善西安居民生活条件质量,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区域和城市经济增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将会使得西安的会展、餐饮、邮电、IT等产业部门得到较快发展,从而促进西安经济在赛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和活力。

2.4提升城市无形资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将使西安的城市环境、制度建设、开放程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由于国内外新闻媒体对赛事的全面报道和深入跟踪,西安的知名度将会得到了快速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带给西安的无形资产远比举办赛事产生的直接效益更为重要,这将使西安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咸阳、渭南等周围城市产生一种辐射扩散效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的生产、贸易、交通运输以及信息、金融服务等的中心,成为带动大西安地区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使西安在迈向国际性大都市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5加速西安旅游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会对举办地旅游业产生持久性的影响。未来西安投入巨额资金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观赏体育赛事游客的消费和赛后旅游业的发展。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期间,西安旅游业可能是最繁荣的行业。更重要的是,随着西安软环境的提升,将使得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城市硬件设施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显然,西安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的提升将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大型的体育赛事还能加强赛事举办地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业潜力城市的自我意识。

3.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促进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3.1增强西安城市文化的对外辐射功能

城市文化,尤其是城市的文化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标志,是城市独有的重要资源。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人文特色越强烈,城市的形象就越丰满和迷人,该城市对地区甚至国际的影响力就越大。通过举办国际体育大赛,西安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所取得的卓越文化成就展示在世人面前,由游人亲身体验的口耳相传和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宣传,西安城市文化得以迅速向外扩展,走向世界。

3.2推动西安高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际体育大赛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对举办城市的科技水平是一个严峻考验。体育场馆的设计建造、交通的控制疏导、通讯传播的顺畅无阻、体育器材的研发制造等无不涉及现代信息、电子、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保证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西安必将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培养并聘用更多的科技工作人员。应当看到,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可以为西安带来大量的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更将为西安培养出一批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为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3加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在世界各地的轮流举办,体育赛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得以不断扩大,其作为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艺术奇葩的代表性也在不断增加。如在西安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传统东方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在相互激荡与碰撞中实现着交融与互补,东方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完善,以及中国传统武术对体育赛事内容的丰富等,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且能够弱化体育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倾向和促进多元化体育文化的形成等有着积极意义。

3.4增强西安民众崇尚体育的文化意识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包含演出、节日、仪式、比赛四个参与层面。市民通过对此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参与,不仅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而且身心也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感染,逐渐开始学习和接受现代体育所表达的理念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忠实的体育实践者。未来西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将会使得具有古城特色的体育文化也在普通大众的广泛体育实践之中逐渐形成,这不仅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质,增进市民的健康,而且提高了城市人力资本的状况,促进西安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3.5提升西安民众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是西安树立和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不论政府、机关还是市民、社团,无不努力改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消除各种陈规陋习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将一个文明、开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由于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综合性和国际性,懂英语、法语、德语等重要国际性交流语言的市民将越来越多,城市更加开放,对不同文明更具兼容性,从而为西安向着国际性大都市迈进提供了较好的文化交流环境。对普通市民而言,由于赛事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兴建、环境的改善等无疑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精彩纷呈的体育竞赛,陶冶了市民的高尚情操,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的热情,有助于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位。

4.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促进西安城市政治建设的影响

4.1克服城市衰落,实现城市更新

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克服城市衰落、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城市地位、实现城市发展、加快实现城市和区域现代化步伐的有效途径。城市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在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为避免这一阶段的过早出现,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能够大量吸引外来人口参观旅游,带来住宿、餐饮、旅游、交通、服务等巨大的发展商机,帮助城市扩大就业人口,升级城市经济结构。

4.2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市政管理

西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将会驱使政府更加全面细致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确保西安城市体育建设规划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使政府更加谨慎地制定城市政策,在涉及拆迁、搬迁、补偿等基础设施拆建问题时,照顾相关利益群体,督促政府不断完善市政管理制度,将西安建设成为全国宜居城市。

4.3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需要公安、交通、工商等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有助于推动西安政治文明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此外,政府还可以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筹办以及举办期间,加大宣传广告力度,积极塑造西安市政府形象,快速提高政府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加政府公信力。

5.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促进西安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5.1推动西安城市规划建设跨越式发展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促进城市建设的“触发器”,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预期的巨大需求,将直接或间接地与城市规划建设的近期发展目标相结合,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西安借此历史机遇,努力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发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优势,实现城市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跨越式转变。

5.2提升西安国际体育大都市的知名度

西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体育场馆建设、交通设施建设、人文景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实践证明,诸如鸟巢、水立方等著名体育场馆不仅成为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而且成为国外媒体和游客认识和记住举办城市的重要记忆。西安也应借鉴此类成功经验,借助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建设属于独特的城市建筑标志,让世界各国人民熟知铭记,扩大古都西安的知名度。

5.3促进西安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升级改造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广泛涉及西安城市建设项目,由此带来的影响效应不仅是体育场馆、道路、公园和城市环境等设施条件的改善,而且会对城市住房、旧区改造、新城市建设形象提升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西安棚户区居多,旧城区改造工程浩大,搬迁改造难度极大。只有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号召下,全市人民才能更加理解城市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配合完成旧城改造,完成西安城市建设项目改造升级。

5.4推动西安城市更新和城市空间扩张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是西安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以及城市发展的“助推器”,给城市建设带来机遇,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的建设,作为西安城市发展的主动行为,使西安市体育场馆的资源规模和软、硬件设施跃上了新的台阶,推动着城市新功能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对西安城市空间建设的扩张和更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6.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促进西安城市品牌建设的影响

6.1聚焦国际视线,塑造城市品牌特色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商业化的今天,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通过开展国际性的公关和宣传活动塑造城市的品牌个性,或以城市某方面的功能或资源优势为“卖点”争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主办权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策略。西安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古都,具有鲜明的秦汉唐文化特征,虽然能够吸引世界各地游客,但是却很难吸引世界各大媒体关注古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能够有效满足国际媒体的关注偏好,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借此帮助西安聚焦国际视线,塑造城市体育赛事品牌形象。

6.2吸引媒体关注,推动城市长期发展

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西安城市形象塑造和知名度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是一个西安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大众媒体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长时间、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对塑造良好的城市以及国家形象有极强的广告宣传效应作用。

6.3展示城市个性,重塑城市品牌形象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项文化体育事业,必须结合举办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点,才能魅力十足、与众不同。这是一个向外界展示西安城市个性特征的天赐良机。参加体育赛事的个人、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可以亲身体验西安城市的独特文化特征,改变以往人们对于古都西安陈旧刻板的错误印象。大力宣传新西安、新城市的现代化理念,借此重塑西安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品牌形象。

6.4打造场馆标志,增添城市亮丽景观

现代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一个规模宏伟、造型新颖,体现科技和环保的结合体,成为各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靓丽景观。西安体育场馆建设滞后,市属大型体育场馆数量较少,更别提标志性体育建筑,不仅不利于群众体育活动有效开展,而且影响西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通过建设高水平、标志性的体育场馆,满足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社会需求,展现西安体育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增添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7.结语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使得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古城西安,再一次站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西安有机会重新扮演起中国联通世界的中转站角色,吸引中亚和欧洲各国的重点关注。借此机会,西安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不仅可以促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而且有利于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为中国走向世界打开新的文化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江南等.政府选择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1-4.

[2]董杰.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2,33(3):42-50.

[3]刘东锋.谢菲尔德市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塑造城市形象的战略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30-33.

[4]杨蕾.我国城市主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体育科研,2012,33(2):46-49

[5]张建国.苏州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杜林颖.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3):35-38.

[7]倪腊贵,田恩庆.我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税收政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3):91-95.

[8]张文俊.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法律风险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9]司桂莹.上海大型体育赛事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7

1、高度的概括性

连续剧的标题有它自己的特点,不像新闻标题那样带有副标题,字数可达二、三十字以上。基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欲望都市》的标题基本上只能在画面上停留仅两秒钟,观众要在两秒之内读完标题初步了解该集的内容。因此,剧集的标题属于“流动式”标题。在美剧《欲望都市》所有标题中,最长的也只用了短短七个词:“what’ssexgottodowithit?”其中,两个标题只用了一个词,言简意赅:“one”,“splat”。

2、语言的前景化

在文学语言学里有“前景化”的概念,指的是在文学文本里,语言常常被用于“开发和实践”,或者用穆卡洛夫斯基的话说,就是使其偏离于其他日常语言形式,结果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创造出一些有趣的新模式。(bringingtoattention,makingnew,theviolationofthenormofthestandard.)其产生途径之一是使用那些看起来打破常规的结构。这种前景化在美剧《欲望都市》的标题中,于不同的语言层次也有一定的体现。这些前景化在不同程度上为翻译构成了难题。

(1)语音层面的前景化

在《欲望都市》的标题中,很多地方实现了语音的前景化。编剧在语音上采用了音乐的模式,借用头韵、准押韵、辅音韵、反韵、押韵、重复的手法,只使用短短几个词便让观众觉得朗朗上口,可是这种类型给翻译造成了相当难度。

①头韵(CVC)首辅音相同。如:“secretsex”,“criticalcondition”。

②准押韵(CVC)元音相同。如:“cookadoodledo”。

③辅音韵(CVC)末辅音相同。如:“noifs,ands,orbuts”。

④反韵(CVC)首辅音及元音相同。如:“modelsandmotals”;“mykeyboard,myself”。

⑤押韵(CVC)末辅音及元音相同。如:“ringadingding”。

⑥重复(CVC)。如:“boy,girl,boy,girl……”;“tomarket,tomarket”。

(2)词形的前景化

英语字母的构成方式较中文更加灵活,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词被创造出来。在《欲望都市》的标题中,就多次出现修辞需要而被创造出的新词,在汉字的形和字母的线形构词极为不同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这些新词进行翻译?如,“exandthecity”,“noifs,ands,orbutts”,“frenemies”,“coulda,woulda,shoulda”,“greatsexpectations”。

(3)版式的前景化

在文学作品中,字母的大小写、标点往往成了表达感情的有力工具,这种表达方式在《欲望都市》的标题中也得到了体现:“escapefromnewyork”,“Iheartny”,“Iloveacharade”,“anamericangirlatparis”

(4)词义的前景化

①比喻:“olddogs,newdicks”;

②提喻:“changeofadress”,dress在此指代一位女性朋友;

③双关:“thebigjourney”。Big是主角Carrie的男朋友的名字。

(5)语法层面的前景化。

如:“Ohallcomeyefaithful”,“gamespeopleplay”和“Iheartny”。

(6)口语化。

如:“Ohallcomeyefaithful”,“Iheartny”,“theickfactor”。

(7)法语的使用。

如:“ladouleurexquise!”。

(8)电影语言的使用

该剧集也应用了一些广为人知的电影或文学作品标题:如“fourwomenandafuneral”来自于电影“FourWeddingandaFuneral”。“unoriginalsin”来自于“originalsin”。“catch-38”来自于“catch-22”。

2、美剧《欲望都市》标题的翻译方法

“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同样,美剧的标题也必须表现出该篇的精华。正如上例,编剧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满足吸引观众。但这也为美剧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再现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为此,根据传统的“信,达,雅”的标准,翻译标题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剧集的内容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1、直译或基本直译标题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个基本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忠实原文是首要目标。如果原标题的意思清楚明白,则完全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如刚刚举的电影语言使用的例子:来自于电影“fourweddingandafuneral”的标题可以直译为:“四个女人和一个葬礼”。看过这个电影的观众见到这个标题时一定马上会意。同样,来自于“originalsin”“原罪”的,“unoriginalsin”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成:“非原罪”。

2、以符合原剧内容为标准的意译

关于“catch-38”的翻译,通过看原剧,我们了解到该篇的内容是讲述剧中的几个女主角们都到了38岁的年纪,各人对是结婚或继续游戏人间产生了不同的困惑。所以根据原剧内容,标题可译为“三十八岁女人的思考”为了达到原有的文学性,可适当修辞翻译成“熟女迷思”。

3、文化意象的异化与归化

“异化”与“归化”是缓和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美剧的标题往往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特色。在目标语文化缺失时,我们往往需要用到异化,例如:“one”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人用到谈论感情时,往往指的是那个命中注定的爱人。所以第六季第十二集的标题,“one”可以被译为“真命天子”。同样“thebabyshower”并非是给宝宝洗澡之意,在美国文化传统里,“babyshower”其实有点类似于中国风俗的“满月酒”,只不过美国的“babyshower”是为即将出生的婴儿所办的聚会,所以“thebabyshower”应该被译为“新生儿送礼会”。

4、部分前景化的特殊处理办法及其难度

正如上面所论述的,前景化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的处理办法,但有时可采用加标点等特殊办法来补充译文文化的缺失。如:“thebigjourney”可以被译为“远‘大’旅程”,强调“big”的一语双关体现原文的意思。

但多数前景化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如版式的前景化,因为中文里无大小写之分。而且出现的新词也无法翻译,汉字的结构相对稳定,不能加一点一划来创造出新词。例如:“frienemy”是“friend”和“enemy”相组合生成的新词,在汉语中无法实现它的对等,只能同化把它翻译成:“亦敌亦友”。

3、结语

在美剧的标题中,编剧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力争使标题更具吸引力,但这也为美剧翻译带来挑战。我们可以对其加以分析找出它固有的特点,并运用直译、意译、同化和归化的方法,以“信、达、雅”为最终准则来实现翻译的对等。然而部分标题如版式、词形的前景化等还是给翻译造成了相当难度,值得大家继续探讨,这将有助于实现其它前景化文体的优化翻译。

【参考文献】

[1]Baldick,C.OxfordConciseDictionaryofLiteraryTerm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壮麟,Lingusitics.ACourse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壮麟,姜望琪.Lingusitics:AAdvancedCourse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J].现代外语,1987。

[5]钱瑗.STYLISTICS:ACoursebookForChineseEFLStudent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思路

都市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是一种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现代农业重要构成之一。

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的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大都市特意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农地,由城里人去耕种,这是都市农业最初的意义。后来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都市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式,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赏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都充分地反映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都市农业在60年代率先出现于美国,而后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普及。我省在80年代末就出现了都市农业。首先在广州郊区出现了观光果园,以后其他各市陆续地出现更多。广州的云台花园、东莞的绿色世界、深圳的青青世界、顺德的生态园以及我市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农科奇观等,就是我省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

1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1.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都市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1.2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都市农业将农业由单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3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都市农业可以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城市差别,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乡村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1.4为人们提供新的活动内容,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身居城市的人们,逐渐被“水泥丛林”所包围,被“柏油沙漠”所环绕,被“三废”和嗓音污染所困扰,“都市综合症”随之而来。都市农业集农业劳动、农产品生产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给人们增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5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和规模,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增加农民收益。发展都市农业,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解决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了运销商的中间获利,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同时农民也可以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的报酬,增加收入。

1.6摆脱农业发展困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市农业面临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大,部分边远山区乡村农民收入低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都市农业拓展了农业的发展领域与范围,增加了其发展空间,也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并可缓解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我市农业的经济地位,并可缓解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珠海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

2.1市民有支付能力。据专家分析,当人均年收入在500-800美元时,人们外出观光旅游处于迸发期,有着不可遏制的爆发力。1997年我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2793元(折合约1505.05美元),广州、深圳、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南海等周边城市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早已超过上述标准。据市旅游局调查一日游愿意承担100元以下的人占29.44%,愿意承担100-200者占43.51%,200-300元者占14.11%,这可以满足定位于普通市民的观光休闲的都市农业项目的消费需要。

2.2海陆空交通便利。珠海的海陆空条件比较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的拥有量剧增。珠海市汽车拥有量年增长率为18.5%,近两年达到20%以上,增加的汽车主要是家庭轿车。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来珠海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

2.3地理位置的优势。都市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珠三角有城市人口近3000万。港澳地区近80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珠三角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潜在市场将逐步变成现实。珠海水连香港,地接澳门,处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光热水资源充足,绝大部分土地适宜耕,填海造地前景广阔,淡海水产资源丰富,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流通顺畅,特别适合都市农业的发展。

2.4都市农业含苞待放。珠海的都市农业已进入萌芽期,有迅速发展之势。斗门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早已名闻遐迩,市农科中心的“农科奇观”也已斐声中外,西区的小林镇、三灶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初具有规模,市渔牧有限公司的大型垂钓娱乐场正初露端倪,下栅水果果的“荔枝节”渐成旅游热点,湾仔的花卉公司正在筹划之中……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市都市农业正曙光初露,方兴未艾。

2.5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来看,伴有一定数量的都市农业用地,符合珠海市城市整体规划。可以在城市组团式发展板块之间留有都市农业用地,或蔗林,或花圃,或菜地,或鱼塘,或果园,这亦与珠海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相适应,从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无土栽培旅游基地和白藤湖农民度假村成功先例中也可得到映证。

此外,我市农村民风纯朴,南亚热带海陆风光秀丽,特区土地统一规划管理等都是非曲直发展都市农业的良好条件。

3珠海市农村发展都市农业的类型和做法

我省的都市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把农业建设、科研管理、产品加工、游客动手等融为一体,开发了一些观光休闲农业点,吸引了众多的城市居民和港澳游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目前已开发的都市农业项目依据经济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八种。一是公益性项目,如景观绿地、生态片林,对这类项目需要政府投入;二是市民自主经营的项目,如市民农园等,多数由承租者按照有关章程自主成立管理委员会来负责日常管理,属“公助民办型”;三是企业化经营项目,如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花卉公园、森林公园等,这类项目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回报率高,应重点扶持发展,规范管理。我市都市农业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形式加以发展。

3.1观光农园:这是自90年代初农民开放成熟期果园、菜园、花圃等供游客观景赏花摘果,进行促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如民俗村、乡情园、杨桃园、荔枝园、兰花园、柑桔园和被誉为南方青纱帐的甘蔗林、香蕉林等。至今为止,全省已开放的观光农园达40-50处,主要作物的种类有柑桔、杨桃、草莓、荔枝、龙眼、番石榴、甘蔗、茶叶及各种花卉等20多种。市农科中心无土栽培基地举办“甜瓜采摘月”、“龙眼、荔枝游赏团”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港澳游客,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计划建设观光果园则要求规模要大,果种要多,统一规划,分区套种,最好能一年四季有果可赏,做到长年开放。

3.2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如果南农垦系统国营农场逐步对外开放的橡胶园、胡椒园、海产养殖场等。由是可见,都市农业应是利用乡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其经营管理应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活动等三个层面。目前,休闲农场在本省几乎是空白,而市民又有需要。如开发得有特色,将会成为双休日市民休闲的首选。休闲农场适宜于在山区发展,如在斗门和平沙、红旗等地,利用广阔的山场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托周边的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建设为综合性的观光、体验、游乐、度假区。这类项目投资可多可少,规模可大可小,具有相当之灵活性。

3.3市民农园:这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种的园地。有自助菜园型,也有休闲游憩型,还有田园体验型。将农园划分成若干小区,分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团体,每块面积10-1000平方不等,由农民直接将农地分块出租给市民,租金每平方米10元/月,果树则因树种不同而各异,具体由双方商定。亦可农地、花圃、鱼塘、果园、茶庄结合,向多元化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茶,或游赏,或教育,或休闲,皆依个人兴趣而选择。平时由农场管理者负责派人照料,并按照租赁者意愿更换、增添园内种养品种,假日则交给承租者享用。可推出学作农民系列活动。承租人可以在此种瓜点豆,浇水、施肥、拔草、剪枝,既可锻炼身体,又享田园风光,体验收获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必将大受欢迎。

3.4教育农园。这是面向城市中小学生和农业工作者等特定对象,让他们亲近自然,热心劳动而开辟的园地或科研实习基地。如建成“青少年农庄”,分饲养乐园、绿色营地、童话作坊、时尚大棚、垂钓池塘等小区,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长中长知识,在动手中长能力。

3.5农业公园。把农产品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及观光游乐场所结合在一起建设。如日本的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同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摄影、体验、竞赛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这些项目选址要好,一般座落在城区近郊,交通方便处。如可在湾仔镇建设一座花卉公园,把赏花、养花、咨询花卉知识及购买园艺材料等结合在一起,兼具观赏、休闲、教育、购物等多种功能,对市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6森林公园。类似香港的郊野公园。目前不少城市郊区已有一些,但一般规模小,档次低,且缺乏文化教育内涵。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或改造,以建设成综合性的森林旅游区,使之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胜地,并可划出专题园区供人们栽种各类(结婚生子、银婚金婚、生诞寿辰、开业晋级等)纪念林。如珠海市区的板樟山、凤凰山、斗门的黄杨山、东区的一些岛屿等均可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

3.7民俗观光村。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如会同村或开远的雕楼等),稍加装修,提供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可推出双休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系列活动,必定大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3.8民居农庄。北京郊区有些村庄已成为城里退休人员的“新居”和“教授村”、“艺术家村”。这些城市人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栽种上蔬菜果树,雕刻出艺术作品,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桃园式生活。珠海城市规划总体定位为成功人士选择的最佳居住地,适当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农庄,定会成为都市人成功人士的抢手货。

4珠海发展都市农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4.1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省的都市农业点越来越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特别是珠广深和港澳等大都市的需要相比,均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4.1.1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一哄而上,一些经营者过于偏向观光游乐开发,农业内容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方向。

4.1.2都市农业范围广、类型多。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市民农园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工具房、休息室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绿化美化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承租者的基本要求,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

4.1.3都市农业特别是市民农园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盈余分配,权利义务,风险分摊等问题尚未理顺。其他项目亦多以乡村自主开发为主,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影响游园时间和游客兴致;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委的差异较为明显。

4.1.4有些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甚至有些城市郊区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便在今后珠海发展都市农业时加以避免与克服。

4.2解决都市农业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对策。我省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培育和扶持。我省的一些城市在游乐园、森林公园中开设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游乐项目。如以鳄鱼养殖、开发为主的斗门白藤湖鳄鱼岛公园。在新会等地果实成熟季节,也出现了开放草莓园、杨桃园或柑桔园供市民采摘活动。这些都是都市农业的初级阶段,是都市农业发展的萌芽期,我们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4.2.1政策引导。为了解决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扩大经营范围,发展都市农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行“三生”农业政策,即把农业发展引向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生产企业化要求每个都市农业生产单位有一、二项作物或畜禽水产品为主导产品,进行科技化、高效化、企业化生产;生活现代化则要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休闲设施,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生态自然化要求农业生产保持良性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在这些政策的引导、推动下,都市农业可以得到迅速发展。

4.2.2计划管理。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中长期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应颁发都市农业经营审批制度,规定建立都市农业区的基本条件,如面积必须大于50公顷,且连片开发;必须有开发地农民参加且受益;必须有当地农产品可供内销或出口;必须有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景观可供观赏;必须有丰富的农业项目和农业经验可让参与、体验;必须维持农业的本质特色以区别于一般的游乐区等等。

农委等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规划、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请专家对计划发展都市农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区、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沙土保持、森林、园艺、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组成都市农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进行评审。获准通过的经营主体应提供配套建设资金,也可由农委资助部分经费,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基金或贷款予以扶持。

4.2.3规划发展。政府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建设农村“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都市农业的出现是社会城市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农业型态,是农业摆脱弱质、微利,并参与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的更高阶段。我市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在全市农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都市农业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进步为特征,正好符合宽裕型小康目标和要求。我们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建设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来大力推广,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今日珠海》,1996.11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珠海市统计年鉴·1997年》,珠海市统计局编

3、《台湾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启示》,刘荣章、曾玉荣,《台湾农业探索》1998年第3期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思路

都市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是一种为人们提供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现代农业重要构成之一。

都市农业(AgricultureinCityCountryside)的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大都市特意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农地,由城里人去耕种,这是都市农业最初的意义。后来由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都市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形式,如生物农业、休闲农业、观赏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都充分地反映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都市农业在60年代率先出现于美国,而后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普及。我省在80年代末就出现了都市农业。首先在广州郊区出现了观光果园,以后其他各市陆续地出现更多。广州的云台花园、东莞的绿色世界、深圳的青青世界、顺德的生态园以及我市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农科奇观等,就是我省都市农业的典型代表。

1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1.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都市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1.2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都市农业将农业由单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3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都市农业可以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城市差别,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乡村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1.4为人们提供新的活动内容,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经济的发展和都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身居城市的人们,逐渐被“水泥丛林”所包围,被“柏油沙漠”所环绕,被“三废”和嗓音污染所困扰,“都市综合症”随之而来。都市农业集农业劳动、农产品生产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给人们增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5扩大农业经营范围和规模,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增加农民收益。发展都市农业,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解决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了运销商的中间获利,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同时农民也可以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的报酬,增加收入。

1.6摆脱农业发展困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市农业面临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大,部分边远山区乡村农民收入低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都市农业拓展了农业的发展领域与范围,增加了其发展空间,也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并可缓解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我市农业的经济地位,并可缓解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我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珠海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

2.1市民有支付能力。据专家分析,当人均年收入在500-800美元时,人们外出观光旅游处于迸发期,有着不可遏制的爆发力。1997年我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2793元(折合约1505.05美元),广州、深圳、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南海等周边城市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早已超过上述标准。据市旅游局调查一日游愿意承担100元以下的人占29.44%,愿意承担100-200者占43.51%,200-300元者占14.11%,这可以满足定位于普通市民的观光休闲的都市农业项目的消费需要。

2.2海陆空交通便利。珠海的海陆空条件比较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车的拥有量剧增。珠海市汽车拥有量年增长率为18.5%,近两年达到20%以上,增加的汽车主要是家庭轿车。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来珠海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

2.3地理位置的优势。都市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珠三角有城市人口近3000万。港澳地区近80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珠三角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潜在市场将逐步变成现实。珠海水连香港,地接澳门,处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光热水资源充足,绝大部分土地适宜耕,填海造地前景广阔,淡海水产资源丰富,农产品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流通顺畅,特别适合都市农业的发展。

2.4都市农业含苞待放。珠海的都市农业已进入萌芽期,有迅速发展之势。斗门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早已名闻遐迩,市农科中心的“农科奇观”也已斐声中外,西区的小林镇、三灶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初具有规模,市渔牧有限公司的大型垂钓娱乐场正初露端倪,下栅水果果的“荔枝节”渐成旅游热点,湾仔的花卉公司正在筹划之中……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市都市农业正曙光初露,方兴未艾。

2.5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来看,伴有一定数量的都市农业用地,符合珠海市城市整体规划。可以在城市组团式发展板块之间留有都市农业用地,或蔗林,或花圃,或菜地,或鱼塘,或果园,这亦与珠海市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相适应,从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无土栽培旅游基地和白藤湖农民度假村成功先例中也可得到映证。

此外,我市农村民风纯朴,南亚热带海陆风光秀丽,特区土地统一规划管理等都是非曲直发展都市农业的良好条件。

3珠海市农村发展都市农业的类型和做法

我省的都市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把农业建设、科研管理、产品加工、游客动手等融为一体,开发了一些观光休闲农业点,吸引了众多的城市居民和港澳游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目前已开发的都市农业项目依据经济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八种。一是公益性项目,如景观绿地、生态片林,对这类项目需要政府投入;二是市民自主经营的项目,如市民农园等,多数由承租者按照有关章程

自主成立管理委员会来负责日常管理,属“公助民办型”;三是企业化经营项目,如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花卉公园、森林公园等,这类项目市场潜力巨大,投资回报率高,应重点扶持发展,规范管理。我市都市农业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形式加以发展。

3.1观光农园:这是自90年代初农民开放成熟期果园、菜园、花圃等供游客观景赏花摘果,进行促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如民俗村、乡情园、杨桃园、荔枝园、兰花园、柑桔园和被誉为南方青纱帐的甘蔗林、香蕉林等。至今为止,全省已开放的观光农园达40-50处,主要作物的种类有柑桔、杨桃、草莓、荔枝、龙眼、番石榴、甘蔗、茶叶及各种花卉等20多种。市农科中心无土栽培基地举办“甜瓜采摘月”、“龙眼、荔枝游赏团”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港澳游客,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计划建设观光果园则要求规模要大,果种要多,统一规划,分区套种,最好能一年四季有果可赏,做到长年开放。

3.2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如果南农垦系统国营农场逐步对外开放的橡胶园、胡椒园、海产养殖场等。由是可见,都市农业应是利用乡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其经营管理应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活动等三个层面。目前,休闲农场在本省几乎是空白,而市民又有需要。如开发得有特色,将会成为双休日市民休闲的首选。休闲农场适宜于在山区发展,如在斗门和平沙、红旗等地,利用广阔的山场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托周边的名胜古迹与自然景观,建设为综合性的观光、体验、游乐、度假区。这类项目投资可多可少,规模可大可小,具有相当之灵活性。

3.3市民农园:这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耕种的园地。有自助菜园型,也有休闲游憩型,还有田园体验型。将农园划分成若干小区,分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团体,每块面积10-1000平方不等,由农民直接将农地分块出租给市民,租金每平方米10元/月,果树则因树种不同而各异,具体由双方商定。亦可农地、花圃、鱼塘、果园、茶庄结合,向多元化迈进。承租人或体验,或品茶,或游赏,或教育,或休闲,皆依个人兴趣而选择。平时由农场管理者负责派人照料,并按照租赁者意愿更换、增添园内种养品种,假日则交给承租者享用。可推出学作农民系列活动。承租人可以在此种瓜点豆,浇水、施肥、拔草、剪枝,既可锻炼身体,又享田园风光,体验收获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必将大受欢迎。

3.4教育农园。这是面向城市中小学生和农业工作者等特定对象,让他们亲近自然,热心劳动而开辟的园地或科研实习基地。如建成“青少年农庄”,分饲养乐园、绿色营地、童话作坊、时尚大棚、垂钓池塘等小区,让孩子们在娱乐中长中长知识,在动手中长能力。

3.5农业公园。把农产品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及观光游乐场所结合在一起建设。如日本的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同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摄影、体验、竞赛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这些项目选址要好,一般座落在城区近郊,交通方便处。如可在湾仔镇建设一座花卉公园,把赏花、养花、咨询花卉知识及购买园艺材料等结合在一起,兼具观赏、休闲、教育、购物等多种功能,对市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6森林公园。类似香港的郊野公园。目前不少城市郊区已有一些,但一般规模小,档次低,且缺乏文化教育内涵。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或改造,以建设成综合性的森林旅游区,使之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胜地,并可划出专题园区供人们栽种各类(结婚生子、银婚金婚、生诞寿辰、开业晋级等)纪念林。如珠海市区的板樟山、凤凰山、斗门的黄杨山、东区的一些岛屿等均可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

3.7民俗观光村。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如会同村或开远的雕楼等),稍加装修,提供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可推出双休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系列活动,必定大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3.8民居农庄。北京郊区有些村庄已成为城里退休人员的“新居”和“教授村”、“艺术家村”。这些城市人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栽种上蔬菜果树,雕刻出艺术作品,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桃园式生活。珠海城市规划总体定位为成功人士选择的最佳居住地,适当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农庄,定会成为都市人成功人士的抢手货。

4珠海发展都市农业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4.1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省的都市农业点越来越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其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特别是珠广深和港澳等大都市的需要相比,均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4.1.1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一哄而上,一些经营者过于偏向观光游乐开发,农业内容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方向。

4.1.2都市农业范围广、类型多。但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市民农园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工具房、休息室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绿化美化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承租者的基本要求,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

4.1.3都市农业特别是市民农园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盈余分配,权利义务,风险分摊等问题尚未理顺。其他项目亦多以乡村自主开发为主,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影响游园时间和游客兴致;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委的差异较为明显。

4.1.4有些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甚至有些城市郊区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便在今后珠海发展都市农业时加以避免与克服。

4.2解决都市农业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对策。我省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培育和扶持。我省的一些城市在游乐园、森林公园中开设了一些与农业有关的游乐项目。如以鳄鱼养殖、开发为主的斗门白藤湖鳄鱼岛公园。在新会等地果实成熟季节,也出现了开放草莓园、杨桃园或柑桔园供市民采摘活动。这些都是都市农业的初级阶段,是都市农业发展的萌芽期,我们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4.2.1政策引导。为了解决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广泛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扩大经营范围,发展都市农业,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行“三生”农业政策,即把农业发展引向到生产企业化、生活现代化、生态自然化。生产企业化要求每个都市农业生产单位有一、二项作物或畜禽水产品为主导产品,进行科技化、高效化、企业化生产;生活现代化则要求农业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生活休闲设施,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服务;生态自然化要求农业生产保持良性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在这些政策的引导、推动下,都市农业可以得到迅速发展。

4.2.2计划管理。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农业的中长期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应颁发都市农业经营审批制度,规定建立都市农业区的基本条件,如面积必须大于50公顷,且连片开发;必须有开发地农民参加且受益;必须有当地农产品可供内销或出口;必须有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景观可供观赏;必须有丰富的农业项目和农业经验可让参与、体验;必须维持农业的本质特色以区别于一般的游乐区等等。

农委等主管部门应会同国土规划、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请专家对计划发展都市农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规划与设计,并由乡村社区、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沙土保持、森林、园艺、环保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组成都市农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进行评审。获准通过的经营主体应提供配套建设资金,也可由农委资助部分经费,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基金或贷款予以扶持。

4.2.3规划发展。政府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之成为建设农村“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都市农业的出现是社会城市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农业型态,是农业摆脱弱质、微利,并参与第三产业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的更高阶段。我市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在全市农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都市农业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进步为特征,正好符合宽裕型小康目标和要求。我们应把都市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建设宽裕型小康的重要内容来大力推广,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今日珠海》,1996.11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珠海市统计年鉴·1997年》,珠海市统计局编

3、《台湾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启示》,刘荣章、曾玉荣,《台湾农业探索》1998年第3期

都市文化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以张元、娄烨、王小帅、贾樟柯等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导演群体,以个人化的叙事策略和对都市场景与边缘人、小人物生活的展示以及强烈的影像塑造意识,体现出他们共同的“代”的意识与审美特质。

以张元、娄烨、王小帅、贾樟柯等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导演群体是在80年代相对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是在中国电影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中开始拍摄的。与“第五代”相比,他们有着诸多不足以自成一派的因素,甚至其中很多导演也拒绝这种代际划分。但就笔者个人的看法,随着“第六代”作品的不断问世,他们在电影审美追求上的共同之处也渐次清晰。因此,对他们电影的整体特征进行描述,也许是可行的。

一、个人化的叙事策略

“个人化”这一概念,滥觞于日本的“私小说”创作,它是一种无视社会意义、专写私生活、敢于自我暴露的写作。是在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活跃,“反传统情绪、个人主义思想,为之弥漫。一般人由关心国家变为关注自我,由国家主义转为‘沉潜的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下,某些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极端失望的作家的产物。笔者之所以借用“个人化”这一概念,是因为“第六代”的叙述艺术,与小说界的“个人化”写作很类似。

“个人化”叙述的特征首先是,放弃“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回归个人的叙事状态,远离公共话语和宏大叙述,而面向个人的狭小生活。“第六代”的作品从《头发乱了》,到《北京杂种》、《小武》、《长大成人》、《苏州河》、《月蚀》、《阳光灿烂的日子》、《非常假日》、《蔓延》……无不如此。青春的困惑、成长的烦恼等存在主义意义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影片中作为主人公的个人化叙述的中心话语,虽然在这些作品中有社会因素存在,但那不过是作为故事的背景而已。在他们的作品中,尽管有很多对社会阴暗现象的揭示,但叙述者并不以“代言人”的口气,而只是一种“平民当事人”的个人化讲述与宣泄。其次,是叙述中总有纪实与自传的叙述框架。影片主人公多是在焦虑和失落中茫然而行的少年或青年,他们的故事在大众心目中几乎无足轻重,但由于导演与作品的主人公在年龄、经历、命运方面往往具有相关性——如姜文,在《日光灿烂的日子》中,干脆找一个酷似自己的“小姜文”,以示与自己经历的相关——人物形象便不仅是解读影片的显形符码,还成为解读导演的隐形符码,因此有理由认为“第六代”电影具有纪实与自传的叙述性质。再次,是“第六代”多不采用“第五代”所擅长的影像象征、暗示等寓言模式。而善于采用直截了当的内心独白方式,表现某种敢于抗争的、玩世不恭和任性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个人化”叙述成了第六代表达个人情绪的一种策略。

第六代导演的以个人化叙事传达自我情绪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即兴创作”。电影不仅丢掉了戏剧的“拐杖”,而且完全不使用剧本,演员在导演情绪感觉的指挥下直接表演,整个电影的建构全部在剪辑室里完成,使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摆脱了文学的范畴。影片《北京杂种》就是导演张元即兴创作的作品,并使导演体验了这种即兴创作中随意自由的快感:“《北京杂种》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真正的自由的创作。我们那帮人,崔健、杜可风、还有舒琪,那次拍摄经历是我最大的幸运。我也不知道第二天要拍什么,常常是凭着即兴和随意的想法去做。完全是把自己身边的几个人物放在一起,很自由的一个空间。”当然,这种即兴创作显然是第六代导演叙事叛逆性的一种极端表现,旨在表明与传统的叙事风格的对立。同时,影片中插入了许多摇滚乐队演出的场面,以此来打破故事的完整性。导演借助现代摇滚乐的叛逆性,在影片叙事中表达自我感受,使这部影片的叙事呈现出个人化、情绪化的特征。

第六代导演所选择的这种个人化乃至情绪化的叙事策略,使他们放弃了“社会代言人”的角色,远离公共话语和宏大叙事,回归到个人的叙事状态。受西方艺术电影的影响,他们追求的是自我方式的“纯艺术”。而并不完全把电影当作“大众的艺术”。因此在电影叙事中采用直截了当的内心独自方式表现某种敢于抗争的、玩世不恭的和任性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有的评论者把这种叙事状态称为“主体性叙述”,即将抽象的、逻辑的、清晰的、理性的思维,诸如思想主旨、哲学理念、生活见解,以及艺术风格与造诣等等,全部统领和提契着他们作品的具象叙述。或者通俗地说。就是在观看他们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一个无形的解说者在那里对观众耳提面命。

二、都市场景与边缘人、小人物生活的展示

在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中。“都市”是一个关键词。作为与城市共同长大的青年一代导演,他们的摄影机镜头没有越过城市的高楼大厦去摄取他们并不熟悉的乡风民俗。而是通过手中的摄影机执守都市来对抗第五代对历史与乡土寓言的抒写。20世纪90年代前期,夏刚(执导《遭遇激情》、《大撒把》、《无人喝彩》等影片)、李少红(执导影片《四十不惑》)、周晓文(执导《青春无悔》、《青春冲动》等影片)、黄建新(执导《站直了,别趴下》、《脸对脸。背靠背》等影片)等导演在一个别样的社会语境中,拍摄了一系列新的都市电影,被评论者称为9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与文化中“时隐时现的都市”与早期“时隐时现的都市”不同,第六代导演关注都市生活最为实在的感性层面,在切身体验中获得现代都市光与影、声音与色彩的真实感觉,捕捉现代都市瞬息性的现在时态和躁动不安的情绪。而且第六代导演本身就处在都市边缘人的文化身份定位中,成为现代都市中“漂泊的一代”。因此他们对现代都市空间的体验是破碎、零散与变形的,并采用后现代性的反抗方式,不断消解全球语境下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神话。

影片《苏州河》(娄烨。1997年)是一部典型的表现都市碎片的第六代影片。上海是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但导演却绕开了对上海恢宏的现代性的表达。影片没有表现具有现代都市指征的摩天大楼、现代化机场与商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及都市霓虹灯,取而代之的是片头就出现的废弃的大楼、陈旧的驳船与码头、残破的桥梁、腐臭污浊的苏州河以及河两岸狭窄的街道、阴暗的民房。他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宣言,真实再现了苏州河两岸的现状。可以看出。在影片中导演没有解读上海经济的奇迹和这种奇迹给社会个体带来的物质繁荣。而执著于城市“现代化”浪潮中拆迁和重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大楼和阴暗的街角。执著于城市文化转型的集中场域——城市中浮动的准城市和城市的临时居民,从而昭示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城市边缘人物内心的失落和心灵的空虚。

与娄烨的上海苏州河题材相呼应。张元以异样的视角描写北京的胡同和广场以及北京过去的记忆。从《妈妈》到《广场》,再到《北京杂种》《东宫,西宫》和《过年回家》,张元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观察视角来解读北京。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则把镜头对准了他的家乡山西汾阳。在这个由县改市的新型小城市中,新旧杂陈的街道,狭长的巷弄,随处可见的拆迁房屋涌入镜头,表现了导演对城市基层居民在社会转型中的情感和命运关注。由此,第六代导演也以异样的城市文本形成了一系列地域烙印电影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以镜头展示都市生活场景的时候,几乎不约而同地把摄影机对准了当下都市的边缘人物。他们不少影片的主要人物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边缘人。他们沉浸在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里。痛苦地面对着自己的青春岁月。城市繁华热闹将他们无聊无望的生活衬托得格外刺目,无因的反叛情绪控制着他们,但并没有为他们带来最终的解脱,而是令他们陷入了更为寂寞无奈的境地。张元在《北京杂种》中,借剧中人的话说。展现了一群“由着性子活的那种人,都是社会的异己分子”。他(她)们是摇滚乐手、画家、艺术院校的学生、混在北京的浪子。摇滚乐手们(崔健、窦唯饰)为他们热爱的音乐而奔波,没钱买乐器,到处被赶着搬家,甚至住到建筑工地上:乐手之一的卡子四处寻找已怀孕的女友,自己沉湎于混乱的两性关系中,承受着精神折磨:大庆的钱被骗,自己也欠了朋友的钱,到处追债和被追债:而他的朋友们也困顿窘迫。黄耶鲁被人瞧不起,酒后还让胖子(臧天朔饰)打了一顿,沮丧失落:周明没什么可靠收入和正经事做,老婆还怀孕了:金玲面临毕业,想留在北京但困难重重-另一位女性李钰是某摇滚乐手的妻子,过着没着没落的生活。导演就这样以一个在喧嚣空洞的大城市里的无所事事游荡的青年的漫不经心的目光,勾勒出一幅零乱错落的社会边缘文化写真。他们之所以选择边缘人为叙述对象,并多描写其成长故事,这是与他们的经历分不开的。他们是特殊的一代。正如其中的一位音乐制作人兼电影人黄燎原说,“六十年代出生的,其世界观与历史观的形成大异于前电子时代出生的‘后辈’,又不同于五十年代红色中国的‘前辈’,几乎是在一种挤压似的锻造中成长起来。生而迷茫,生而无奈,生而勇敢,在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无知无畏地成了人……”。再加上9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的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秩序被突然打破。精神处于迷茫、无根的状态。“第六代”导演经历的世界正是他们影片中的“边缘人”当下的世界,他们用影片把自我体验到的世界还原。

九十年代后期,他们的视线从边缘人扩展到普普通通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呈现苦涩的生命原生态。他们的影片关注普普通通小人物的日常人生。日常的喜怒哀乐,日常的生老病死等。张扬的《爱情麻辣烫》、《洗澡》,霍建起的《赢家》、《那山、那人、那狗》,李虹的《伴你高飞》以及金琛的《网络时代的爱情》,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张元的《过年回家》,王小帅的《扁担·姑娘》……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了90年代中国的都市和普通小人物的生存际遇,灯红酒绿的各种宾馆,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化妆品、服装广告,豪华的汽车和别墅,一个充满渴望又充满欲望的世界,一切都是近在眼前,但又是遥不可及。“美丽新世界”总是与许许多多的普通小人物擦肩而过。但这正是中国90年代的“写照”。“第六代”导演,他们没有像“第五代”那样曾热衷于“乡土中国”:也没有象“第四代”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他们的影片中没有“中心话语图”,他们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的关注。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度关怀和理解,它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心,体现了电影的人文本质和艺术营养。

三、强烈的影像塑造意识

在“第六代”导演的成长中,他们除了接触到大量中国传统的电影和理论,也细细品味过西方电影和理论,由此形成了他们的“影像魅力远大于讲述魅力”的表达方式。他们给予“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以极大的关注。他们彻底地抛弃了传统的“影戏论”,而且将巴赞的“影像论”推向极致。

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认为,电影再现世界的完整性、时空的真实性以及影像与客观世界中被摄物的具有同一性。巴赞的影像本体论其实是强调对客观事件的真实再现。而“第六代”导演的影片中对影像的注重,不仅仅是只是对客观事件的再现。他们既注意长镜头、蒙太奇的双重发挥。而且注重将视听形象的能指和所指一定的结构关系联系起来,突出电影形象的表达。他们并不是像巴赞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再现客观的一切,他们的影片中没有所谓的统一的时空。有的是把影像拼贴、组合起来,形成所要表达的意念。他们的影片中充满隐喻。张元的《北京杂种》说的是一个杂乱的故事,有到处找不到场地的乐队。有不小心怀孕的女朋友,有喝酒时莫名其妙的打架,有对另一个摇滚乐手的“不理解”,有只卖出一首歌的地下音乐人,有始终只画一个人的穷画家,有一心想留学的女大学生,有世俗而温情的胡同。有手术后的漾漾细雨。令人意外的是,面对这种杂乱的生活场景,张元导演的大部分的镜头都出奇地安静,特别是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细雨,夜晚的霓虹灯,地铁的阶梯,婴儿诞生的手术台……,那是北京难得的一种梦境,一种残存的温情,张元小心地抓住它。把它放在透明的保鲜袋里。张元导演的影像与其说是纪实而冷峻的,不如说是写意而忧伤的。“影像本身就是真实的诉说”。影片的影像其实隐藏了他本人的许多情感色彩。使我们对处于边缘的生活状态的人给予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