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音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0 16:56:59

大专音乐教育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1

(1)社区民众因其文化程度,社会分工不同而存在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等差异。

(2)社区教育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育的围墙,将区域教育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社区教育努力提升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将教育与民众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折射出现代教育的新型传播模式。

(3)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许多家长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与作用。社区音乐教育既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和音乐素质。

(4)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中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一部分,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关注群体。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切入帮助中老年人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社会生活环境,丰富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普及,加之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等因素,使得社区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社会教育资源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二、我国社区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社区音乐教育主要表现为:以地方大专院校为主的公办形式社区教育,如惠民工程中艺术课程讲座,以及老年大学等形式。这些公办音乐教育的主要学习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就课程的设置而言,较为简单,内容单一;另外一种是以私人办学为主的艺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的幼儿启蒙式音乐教育。公办社区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资源不够,教学内容粗浅单一,没有固定形式的教材,学习时间不固定,持续时间不长,等等。公办社区教育一般以大专院校为主体。由于课时编排与资金支持等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到优秀的业务精英或专家学者教授和指导课程较少。而以私人办学为主的音乐培训中心、琴行,艺术学校等问题则较多。首先,办学资质无认可机制。只要在工商部门领取执照就可以开班收徒。音乐教育俨然成了一种商业手段,甚至有的培训中心从校长到教师仅有1~2人。这样的音乐办学水平可想而知。其次,师资力量薄弱。许多艺术培训学校为节省开支,公开聘用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这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方面,不能保证“学生教师”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流动性大,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统一和完整。第三,学习风险大。许多学校由于恶性竞争,导致经营不善,随时面临倒闭关门的问题,这样一来致使许多儿童不能继续完成学习,而家长甚至连学费都无处追讨……。以上种种问题都是我国目前社区音乐教育办学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总体来说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由大学主导的社区音乐教育优秀师资资源不够,课程单一,内容不清楚。社区教育部分分工不明确,无相应的毕业凭证,社区音乐教育更像是课外辅导班,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机制。

(2)社区音乐教育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没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这也是社区音乐教育办学不持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社区音乐教育课程安排与消息来源渠道单一,民众无法准确了解社会音乐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与通知。消息传播滞后影响民众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进度。

(4)私人开办的社区音乐教育机构艺术培训学校等没有相对严格的办学资质认可,没有一定的评估机构,没有相对稳定的优秀师资力量,不能保证教学的完整与统一。

(5)社会媒体与舆论对社区音乐教育关注度不高,由于我国社区音乐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社区音乐教育的传播与发展相对滞后。

(6)社区音乐教育涉及到社会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音乐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目前我国社区音乐教育只局限于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阶段,与其他形式的社区教育相对隔离,从宏观教育的角度来看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教育体系。国家对社区教育(音乐教育)相关法规政策较少,关注度不高,没有相对完整的建设性法规措施予以支持。

三、如何借鉴国外经验解决我国社区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国大部分城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与日益紧张的生存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与隔阂等都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对此仅依赖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国际社会教育实践已经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全社会大众,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综合形式,才能满足和解决广大群众对社会教育的总体需求。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进行尝试。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等都为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在美国,各个社区学院都随时备有本学年的课程一览(catalog),将开设的课程分门别类开列于上,如课程内容、学分、编号、授课时间等。学员们可根据自己需要自由地选择课程,了解应付的学费。学员在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之后,可向学院提出申请,如经审核符合毕业标准则颁发结业证书及学历文凭,甚至准学士学位证书。社区学院的教师都由专兼职两支队伍组成,兼职教师一般要占到一半以上。专职教师几乎都是负责基础类的课程,而兼职教师多数要由熟悉行业现状、熟悉职业岗位技能的人来传授。他们主要承担着专业性较强的,需求数量不多的课程。考虑到我国现实国情,借鉴国外已有的教育模式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专院校应充分发挥公办音乐教育机构的优势,努力获得政府或企业的稳定财政支持,针对报考学校的学习者设立较为丰富的,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内容,选派相关专家或演奏名家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师资的质量与水准。

(2)社区成人音乐教育机构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学校音乐厅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以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准。

(3)对民办音乐教育机构实行专门的监管,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与资历认证,以确保民办音乐教育的教学资质与教学水准。对民办音乐教育师资设定统一的教学标准。例如:由国家权威部门发授教师资质认定,凡通过者可聘为音乐教师,持证上岗。对在岗教师每1~2年进行定期考核(包括心理测试),未通过者则不能聘为音乐教师,取消其执教资格。

(4)对持有资格的民办音乐教育机构定期进行监督审核,对办学条件老化,办学能力不足的民办音乐教育机构予以整合,尽可能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亦可打造品牌音乐教育机制,使民办教育强强联合,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5)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音乐教育机构都应帮助社区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的水平,改善社区环境,改善老年人社会生活环境,丰富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社区音乐教育一方面推进普通教育的传播与普及、发展了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功能,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雅艺术,不仅发展了职业教育,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另一方面,社区音乐教育则能够满足更多外来人口及子女的基础教育需求。外来人口是社区教育对象中日益增长的社会群体。他们所带来的“城市第二代”在逐渐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下一代人能够努力地融入大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进而成为城市公民的一员。有鉴于此,社区音乐教育在这一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帮助国家完成这一部分群体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外来人口的整体素质。此外,社区音乐教育对调整退休老年人的心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他们与外界联系等方面也可发挥很大的作用。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2

一、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方式

(一)从有词歌曲向纯音乐过渡

歌词可以有效的反映乐曲本身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音乐教育的最本质是需要锻炼学生对纯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音乐中乐器、节奏和旋律本身的情感进行有效地感受和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当然可以起步以带有歌词的音乐欣赏开始,但是歌曲本身需要具备典型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避免恶俗或者烂俗的音乐流入课堂教学,中学教师要为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曲目进行严格的把关。

(二)从流行音乐到民族音乐

大多数学生对于流行音乐较为热衷,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音乐,只要具有较高的音乐水准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流行音乐中可以选择具有各地风格特色的音乐素材,如:周杰伦的古典民族风格音乐,日韩的舞曲音乐,欧美的重金属流行音乐等,不同的流行音乐本身是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特色的,可以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作为音乐审美的入门素材,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通过对流行乐做铺垫分析后可以再选择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民族音乐。当然民族音乐不一定局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还可以选择世界各地异域风格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对于世界音乐有更多的了解,扩宽学生音乐了解的范围,不要让学生局限在小范围的音乐领域中,尽可能的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音乐选择空间。

(三)从乐器独奏到交响乐

在纯音乐欣赏中,可以从乐器独奏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特色有充分的了解,感受不同乐器所具有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步过渡到交响乐。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乐器在交响乐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升学生对于乐器不同特色的鉴赏能力。同时纯音乐的欣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扩展学生的音乐想象空间。特别是交响乐,犹如一个故事表达一样,有跌宕的情节起伏,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中的变化与过渡,就如同写故事一样有一种不断变化和连贯性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的听懂交响乐所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流行音乐理解能力之上。

二、教师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应具备的能力

(一)音乐类别的广泛了解

不同的音乐类别具有不同的属性,教师本身应该对不同音乐形式有多种了解,这样才能提供丰富的音乐鉴赏素材与鉴赏引导。教师应该在音乐了解程度上高于学生,这样才能有助于去引导学生向更高音乐鉴赏水平发展。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教师本身应该对音乐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一方面需要了解流行音乐而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通俗易懂的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认知;另一方面需要对高水准的音乐有更强的鉴别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其审美能力。音乐老师不能仅仅局限在音乐课本教学中,课本教学与现实多变的情况有距离,滞后性非常的明显,同时理论性更强,让学生并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对音乐的了解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更广阔的音乐审美空间扩展。

(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网络环境中有更多优质的音乐材料可供选择,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最新最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与素材,有力的为课堂教学做补充。通过多媒体展现方式有效的让音乐欣赏达到声画一体的形象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化、多元化。当然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多媒体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搜索、下载、编辑能力等,这样才能充分的运用现有设备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形式不断多样化的展示。

(三)充分的下放话语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进行自我的感悟体会讲述,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效的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师生有更多的教学互动性,让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喜好的音乐进行推荐,然后让老师对学生推荐音乐进行鉴赏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沉闷不感兴趣的内容形成消极应付的态度。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与学生有私下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兴趣爱好等,从而调动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感悟,让音乐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在相关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在音乐的理解上多与学生经验相贴合,避免生涩难懂的音乐在学生群体中无法得到共鸣。特别是很多音乐的人生感悟有较大的成人化趋向,而单纯的学生较难以理解,因此在音乐选择上多贴近学生生活,避免与学生实际脱离。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娱乐性,而非应试教育的必修科目,因此学生会较为轻松的应对课程安排,甚至有更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需要建立在教师对课程合理安排之上,如果一味的偏离学生需求和进行与学生兴趣不相符的音乐课程教育,将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因此要选择更多符合学生兴趣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刘白 单位:咸宁市咸安区青龙山高级中学

第二篇: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创造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一)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

行的物质前提,如何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教具展示、音乐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创设生动真实的审美化的教学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如,课前制作教具,准备道具、图片、服装、乐器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科学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积极情感。

(二)创设音乐教室的艺术情境,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

音乐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墙壁上粘贴一些乐器图片或多彩的五线谱、跳动的音符符号、著名音乐家简介等等,各类乐器的安排要有新意,多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开展教学,以此引发学生的审美注意。艺术家柯伦曾说过:“教师的工作应具有审美化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体现美的教学过程,这就是艺术的成品的愿望”。

二、创设音乐审美情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音乐审美趣味是人们显示自身偏爱的一种审美鉴赏能力,它表现为人的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以及审美理想等。例如,年龄偏小的儿童大都喜欢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而高中生和大学生们多数喜欢节奏强烈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来选择优秀的本民族的和世界的歌曲及乐曲来引导学生倾听、欣赏音乐,积极为学生创设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受到感化、陶冶,使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避免“重技轻艺”的音乐教育倾向的发生。

三、依据音乐的情感体验特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

(一)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是以音响的形式来吸引人注意,并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其审美的作用。音乐以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多种形态的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音乐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感知,充分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什么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因此,教师要选择优秀的、健康的、活泼的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多听、反复听、分析听各种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作品在时间中展现与消失,没有时间的延绵也就没有音乐的存在与展现,例如,完整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曲是25分钟时间,你利用5分钟聆听是无法体会到乐曲的主题意义的。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是感情的速记”,这种说法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观点。音乐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它对人的情感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所表现的那种惟妙惟肖凄美的爱情故事会使你我泪流满面,激动不已。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坚持正面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素质。

四、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优化唱歌、识谱教学,提高审美功效

传统的音乐课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识谱视唱教学,忽视了对歌曲艺术性的挖掘,把本应是活泼有趣的音乐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课了。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利用音乐的音响、色彩和意境,通过聆听音乐,模唱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及乐曲的情绪,使学生熟悉歌乐曲旋律,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积极情感,实现了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功效。

(二)唱、奏、演相交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中,要做到音乐与律动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相结合、音乐与器乐相结合,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自唱自演自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利用节奏训练,将声势、器乐、歌曲、舞蹈、表演、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将结合,使音乐教学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善良高尚的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作者:孔玲丽 单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音乐欣赏审美素质教育研究

一、掌握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特征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载体,是情感展现的一种直接形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直达聆听者的内心,使得听众能够通过音乐的欣赏,了解作者当时的内心动态以及所渲染的情感。而音乐作品的记录以及传播,则完全依靠旋律进行。换言之,旋律即是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气势、音乐的优美、音乐的节奏均依靠旋律而展示。例如,高亢的音乐气势将会使得听众心情激动,节奏舒缓的音乐将会使得听众心情平缓。而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也只有当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同学生的生活经历等产生共鸣时,方能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真谛进行理解。因此,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也不尽相同。此外,音乐的传播无国家、地域的限制,因此在对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旋律当中的抑扬顿挫进行赏析,则能够体会到异族风情,了解其音乐当中的情感。此外,当运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开展审美素质教育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使其能够对美有着全新的诠释,丰富其情感,消除其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其审美能力。

二、掌握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愉悦其心情,改善其精神面貌。在轻松的环境当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弥补其性格缺陷。同时,由于音乐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在审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音乐欣赏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缓解其心理的疲劳程度,提升其生活的健康指数。许多高校开设了音乐课程,而该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在现今的音乐当中,其主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三种。而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欣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变化,对音乐进行细细品味。首先,应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体会。同时,根据对音乐作品所流露的情感的体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使单纯的音乐欣赏变为对自身生活的感触,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三、掌握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措施

第一,对音乐效果进行深入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通过声音传递到听众的耳朵当中,因此当人们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首先对音乐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对高低音、音乐的节奏等。从而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达到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欣赏的目的,为审美素质教育提供帮助。第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高校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在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对音乐进行辨析的能力。例如,在对某个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高校学生首先应能够对音乐作品当中的高音区以及低音区进行区分,对音乐的节拍进行辨析,从而能够全面了解音乐作品,有助于其体会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一般而言,音乐作品通常包含着特定时代下作者的感情。同时,对于音乐而言,其多数作品均有歌词相配。而理解歌词含义的难度较小,且加之其具有直观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对其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体会的过程中,则能够结合相应的旋律、节拍等,对音乐当中的情感进行把握。此外,学生可通过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当时的心态等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对音乐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第三,提升对音乐的整体把握能力。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音乐的各个要素,才能够对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品评。然而,在音乐的赏析期间,各个要素之间并非毫无关联,例如乐曲结构的差异,通常预示着音乐当中所包含情感的差异;而当声部存在差异时,则会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则对审美素质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得到思想上的启发。第四,延长对音乐作品的记忆时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均有时间的限制,在音乐的播放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终将结束。因此,记住音乐作品当中的相关内容,则对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高校的学生对音乐作品没有充足的记忆时间时,将不能对前一部分的音乐进行深刻的记忆,从而在对后一部分的音乐进行欣赏时,无法将前后若干部分的音乐联系起来。同时,当高校学生无法对之前所欣赏过的音乐进行深刻记忆时,在欣赏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音乐时,则无法将它们进行深入对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影响其审美素质的提高。第五,加强多元化音乐对学生的作用。在对高校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实际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则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彻底的净化,使其能够自觉地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时,将音乐同自身的切身感受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提升其审美素质。此外,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实行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底蕴的学生均能够通过音乐教育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最终达到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大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时期,其情感较为丰富。在素质教育全面实行的今天,采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对其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则能够较好地净化其心灵,使其精神得到升华。在对高校学生实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其直接目的在于提升其音乐审美的素质,使其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而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

作者:游姣婧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

一、高校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音乐审美教育是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活动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启迪与培养,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所谓审美教育,即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使人们的感觉、感性逐渐失去狭窄的维护生存的功利性质,而成为一种沉淀着理性的东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鉴赏与体验,使情感逐渐趋于理性化,继而达到对心灵的陶冶和塑造,实现良性、全面发展。

(二)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的美,让人享受,令人陶醉。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斗志,抚慰人的心灵。正是因为看到了音乐艺术所具有这种特定的功能和属性,音乐教育被纳入高校的审美教育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主要目标,以进行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为宗旨,以促进审美发展为基本任务,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使之更加完美合理。它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味,继而能够正确明辨善恶美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的高校教育迫切需要审美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和克服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努力承担起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三)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自1986年“美育”被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定。艺术教育是实现审美育人理想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必须要坚持其作为审美教育的属性不容置疑。但它却常会出现这样的窘境: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堂。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一是音乐教学没能成为师生共享的审美的术活动;二是音乐教育没能坚守审美的本质属性。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科目主要有如下三类课程组成:技巧、理论、欣赏。这几门课程的安排该怎样权重,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设置课程来帮助学生实现审美教育,我们有怎样的想法和建议,都成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实现审美教育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节奏和旋律的美感,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直击人类灵魂。自“学堂乐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一路走来,音乐教育已成为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最易于调动和激发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人产生向往,激情扬志。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年龄,正确实施音乐审美教育,鼓励引导他们发现美、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使之以良好的心态健康发展,定会成长为敢于进取、勇于担当的国之栋梁。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1.指导学生发现音乐的形式美

节奏、旋律与和声节奏,就是长短音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宽广的节奏会给人以舒展豪放、宏伟壮丽之感;密集的节奏则带给人们轻快活泼或紧张严肃的气氛;而规整的节奏则使人庄重安宁、心绪平静。《解放军进行曲》开场的“向前!向前!向前!”,在音高不变的情况下,仅以两个小附点的节奏型就把革命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充分展现出来。旋律,是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流动。或婉转柔美,或热情奔放。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具备特别的审美价值。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其甜美委婉的旋律带来江南水乡的芬芳;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则以高亢豪放的旋律令人陶醉不已。和声,之于音乐作品的影响,有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两种基本属性。教堂里唯美的祈祷合唱,《新世界》交响曲弦乐器开场的大串和声连接,瞬时就把人们带入神圣与悲切的气氛之中。

2.引导学生挖掘音乐的内容美:优美、壮美、和谐美

优美,包含很多内容:柔美、秀美、幽美、华美、娇美、凄美等等。一首温柔的《牧羊曲》,充分表达了纯情少女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让你情绪高涨,享受其华美之风;一曲《龙船调》则又以质朴浅平的词句塑造了少妇活泼秀美的艺术形象。壮美,多指豪放雄浑之美。《国际歌》的英勇悲壮、坚定笃信;《敢问路在何方》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好汉歌》的热血喷张、粗犷豪放;《从头再来》的义无反顾、自信坚强,每首作品都入心入耳,无不让人深切体会其间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和谐美,是指优美与壮美的组合,一曲《吉祥三宝》极其生动地将儿童的娇嫩甜美与蒙古汉子的深沉粗犷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草原人家无忧无虑的幸福与快乐。

(二)完成多样的审美沟通,提升学生鉴赏美的水平

1.提高学生审美兴趣,辅助基础知识学习

前面提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堂,尤其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原因是音乐教育没能坚守审美的本质属性。既要完成理论的学习,又要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何不利用大众音乐文化的特性,将其与枯燥无味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视唱练耳课上,以分析流行音乐作品来学习节奏、音程、练耳等知识,再于视唱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继而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新的创作,此举可谓一举两得。音乐教学终于成为师生共享的审美艺术活动。

2.探寻深厚审美文化,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审美文化是指当代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与传统审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也可以宽泛地指历史上与审美和艺术相关联的各种符号的表意行为及其成果。《猫和老鼠》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动画名片,其动画与配乐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惊叹之余,音乐的来源出处又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对音乐的好奇会促使学生探寻音乐背后的文化———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不了解道教,听不懂古琴《挟仙游》的天人合一;不熟悉抗日战争历史,就不会体会《黄河大合唱》的慷慨激昂。由此可见,鼓励学生研究人文历史,加入审美文化的音乐鉴赏便形成了更高一级的审美体验。

(三)加强深入的审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1.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普通高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专业的技巧。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乐器,甚至从未上过音乐课,怎样在大学期间补上这一课,同时能够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实现更加深入的实践和创造,简单易学的小乐器的加入,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动手实践机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一整套打击和吹奏乐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一首乐曲的赏听或学习,完全可以有学生的参与来加强学习效果。《铃儿响叮当》的乐曲赏析过后,学生拿着各自的吹奏和打击乐器,随节奏即兴吹打,而且不断变化。学生参与演奏的快乐,共同合作的喜悦,让审美教育的目标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得以顺利实现。

2.选择更多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除了常规的音乐理论、技巧、欣赏课之外,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小组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造美、展现美的大好机会。创造美,就是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创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挖掘潜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思考和艺术表现力。“儿童歌曲创作”、“手语歌曲表演”,“音乐与即兴表演”等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都是在认识美、理解美之上的再提高,用纯真的童心来歌唱我们的祖国,用聋人的语言来歌颂人间的美好。这些都需要学生有独到的创意、高度的概括,才能实现再认识、再创造、再实践、再提高。

三、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

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五花八门,各高校的性质定位不同,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但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内容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弦乐教师的教学重点多在西洋交响乐上;声乐教师给学生歌曲方面的知识较多;表面看来,百花齐放,但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整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因此,单一、独特的教学内容不足以满足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全员的审美素质提高,如何使学生受到真正有成效的艺术的熏陶,成为当今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建立公共艺术学科,促进音乐教育的落实

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当建立公共(音乐)艺术学科。普通高校的学生比例要远远高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完全照搬(音乐)艺术学科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合非(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的。应当结合时展、学生情况及具体需求,共同研讨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建立学科联盟,以拓宽知识面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总结艺术教育经验,规范编写适合非(音乐)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音乐)艺术教材,并形成教学体系,让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扶持各种艺术社团,推动音乐教育的升华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社团是展示学生美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各高校教师应当结合自身院校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创建学校特有的艺术品牌。各社团间每年可以进行展演、比赛等活动,立足于提高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面向全校学生,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环境。北京交大合唱团连续十年的《长征组歌》,辽宁特师的“向日葵爱心社团”,连年的排练、演出,到福利院、敬老院做爱心志愿,不正是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甘于奉献之精神风貌的完美体现吗?艺术审美教育的成效由此可见。

(三)构建良好艺术环境,助力音乐教育的成效

高校的领导者对艺术审美教育的态度,直接决定学校艺术审美教育实施的成效。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公共艺术审美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的文化走向。怎样以音乐教育的方式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审美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建议学校多多开设文学、历史等相关课程,尤其在理工科专业的学校,这一举措更为重要。另外,举办艺术节,修建文体馆,保障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设施完善,增强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举措都可以确保艺术教育得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具备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将有利于其成长、成人、成才。音乐艺术审美教育任重道远,作为高校的音乐艺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此重任,让我们为实现大学生的“人生梦”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吧。

作者:姜雯 姜克微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审美教育研究

一、分析高等理工科音乐课程设置情况

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中不难发现,高等理工科院校在开设音乐课程中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如: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纯理论化等。“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但是在高等理工科院校中艺术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诸如“音乐鉴赏”、“交响乐赏析”等,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甚至有的课程趋于形式化,其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再者,有的音乐课程只是简单开设一个学期,讲课形式也固定化,学生知识对音乐知识有浅显化了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再有的部分高等理工科院校的教学者其讲课对象并不是针对全体学生,只针对纯粹感兴趣或者有天赋的学生进行教学,严重背离了开设音乐教程的初衷,其作用也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二、体现学科特点,以此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一样需要遵守相关教学规律,同时也要反映教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比如,在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理论,或者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在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再者在教学者在教授《音乐基本理论》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而其他相对来说不重要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又要保证素材不枯燥乏味。在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承担的社会压力和个人兴趣,因此,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钢琴知识传授时,可以再找一首《酒干倘卖无》与其进行对比,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将其中的所要表达的情感讲述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教师在采用教学素材的时候,应该多找些贴近实际生活的,尽可能找一些符合学生发展的歌曲为教学提供服务,如《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一些励志歌曲,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三、入情寻根,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爱国精神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的艺术美感,同时也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精神。介绍或者讲授中国音乐,从表面意义上来说比较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中国学生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音乐时远远要比介绍西方音乐更简单,从中也就不难看出在学生的潜意识或者脑海里,已经深深烙印中国音乐的印记。而这也就要求相关教学者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民族教育,使得学生无形之中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高爱国精神提高可能。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中国音乐都比较鲜明突出的表现了爱国主义因素,有的作品需要更深层次去挖掘,在有的作品只是简单地表现出知识性、地方性、民族性,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中国音乐有一个全面认识,既能够启迪学生心灵,还能够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随着科学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惠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以往缺乏正确的使用方式,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突显出来。多媒体教学受到教学者、学生的推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不仅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提升了其娱乐性,视听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者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依循学生建议、意见寻找出学生所需资料,来帮助教学者教学,影视欣赏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还拓展了学生知识范围,使得能够正确掌握学习方式,其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为学生营造出“无处不音乐”的学习范围。

四、加强审美教育,深化音乐效应

审美鉴赏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是音乐教育始终不变的宗旨,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创造能力对于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让其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从科技史的角度出发,其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联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是表现情感,隶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当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科学的世界中。要迅速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新时代下对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要求其尽快成长为智能上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两大特点的新型科技人才,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课程,应重在带领学生用心感受、用心领悟,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内涵。

作者:罗铭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六篇:大专音乐审美教育改进策略

一、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一)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

音乐欣赏课程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原因在于音乐是人们对社会形态真实情况进行最直接、最真实的思想感悟后所创作出来的。可以说,音乐欣赏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接触社会形态的角度,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感受不同的社会形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调节学生的心理

受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一些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能够得到放松,拥有愉悦的心情,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说,音乐欣赏课程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对知识进行扩展

由于大专是三年学制,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于本科生较少,这样就导致学习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面比较窄。音乐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还包含许多的文化知识,音乐欣赏课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一些大专学校在音乐欣赏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仅仅是播放音乐,以学生被动的“听”为主,教师对于音乐的介绍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宣读。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达到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还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利于音乐欣赏课程的推进。

(二)教材选择不当

在一些大专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比较盲目。有的教师选用的教材过于专业化,不适合大专院校学生的水平。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培育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教材过于专业化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大专院校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甚至有些院校不能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专业的教室。这就导致音乐欣赏课程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四)学生存在差异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其音乐素养也不同,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就存在着差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选择适当的音乐进行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教学改进策略

(一)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教师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教师可采用音乐欣赏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作品的相关知识,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二)合理选用教材

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一般不进行综合性质的考评,它是大学教育中的补充课程,是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课程。教师要选用简单易学的教材,不对学生产生额外的负担和压力。另外,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可多样化,根据学生的音乐程度选用相应的教材,从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虽然大专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不进行综合性考评,但并不意味着音乐欣赏课程就可以被忽视,相反音乐欣赏课程十分重要。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欣赏和探讨的时间,不强制让学生欣赏某一种音乐,而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音乐欣赏。在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根据学生的音乐程度进行差异化教育

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使得音乐欣赏教育难度增加。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相同的课程教育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心理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差异化教育。首先,要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调查和了解,根据其基础进行分班;其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最后,在欣赏内容方面,教师可列出多种内容让学生自行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我国一些大专院校已经对音乐欣赏课程重视起来,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呼吁加快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推进和发展,以期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

作者:李延瑰 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

第七篇: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1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有利作用

审美是音乐教育中的主要成分,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从根本性质上说是教人们学会感悟、领会和品味音乐作品,形成较高的艺术能力。审美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方面的教育中的主要组成成分。高等院校通过音乐教育不只是从外在的形式上满足学生对审美的期盼和希望,还可以从深层的内在形式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想和观念,树立较高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的目的。首先,高等院校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促使大学生建立审美方面的心理结构。审美方面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感觉和知觉能力,使得大学生的反应更加灵敏,目光更加尖锐。大学生经常参加音乐方面的审美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领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体现的社会现实,让他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同时,审美方面的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并且更好地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内在含义的蕴含意境,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审美的理解能力。其次,高等院校通过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感操守。音乐在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审美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更加丰富的艺术方面的感情,享受审美带来的乐趣,发现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撼动和感动大学生的内心,提升大学生的情感和操守,在大学生不断受到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潜在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操守。最后,高等院校通过审美方面的教育能够促进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完善。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方面的教育,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和机会。

2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现实情况

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方面的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内容不是很丰富,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应该向大学生展示和呈现艺术的一切美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不同种类的音乐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方面的感受,所以需要让大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才能够使其真正领会音乐的美。而如今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重视西方音乐的教学,而忽视了民族音乐等其他种类的音乐的教学。西方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分,在审美方面具有独特的美感,但是民族音乐等其他音乐也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片面追求某些种类的音乐不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音乐审美方面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方面的能力,甚至会让大学生形成追崇西方音乐而贬低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认为西方音乐就是高雅的,民族音乐就是土气的。一些音乐老师在讲授音乐内容的时候也比较片面,老师只是教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本身,而很少对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社会背景、历史因素和创作者的个人因素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剖析。音乐老师只是从音乐作品的表面来进行音乐教学,容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甚至形成片面而狭隘的审美思想。其次,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开展审美教育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影响,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落后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音乐老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审美教育来说更是屡屡被忽视。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忽视审美教育,所以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素质和能力普遍比较低。一些大学生都觉得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只不过是罗列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却没有带领他们感受和领会其内在的含义,这就阻碍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开展。

3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改善措施

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审美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借助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高等院校需要树立审美教育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高等院校应该增加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课程,从欣赏音乐作品,认识音乐作品,并且评价音乐作品。增加音乐审美方面的课程,从而展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足够的审美课程,帮助大学生认识音乐中的美。各个部门需要增加审美教育的投入,并且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其顺利开展。其次,音乐老师需要增强音乐方面的素质和涵养,同时还要增强审美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音乐老师肩负着开展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音乐老师如果不提高自己在音乐和审美上的素质和能力,就无法帮助大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欣赏和鉴析音乐作品。最后,高等院校需要改变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思想观念一直以来的重点都放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却忽视了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应该树立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对审美教育的信心和热情。审美教学的方法需要更加丰富多样,注重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音乐老师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让审美教育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让大学生提高审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已经成为人们的需求。人们需要具备审美素质和涵养,在精神层面获得更高的享受,从而得到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大学生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并且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高等院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任务,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审美方面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开展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者:王利平 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音乐审美教育文化服务研究

一、音乐审美教育

在汉语辞典中,“审”的含义比较广泛,大体上包含了五种意思:一是指周密;二是指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三是讯问案件;四是知道;五是指一定地,果然。美的原意是指味美,后引申为才德或品质的好,也指善事与好事。由此可见,“审”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做出评判的一个过程;而所谓的美就是指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事。审美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美的事物做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活动。因此,审美也可以称作审美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审美活动直接诉诸感性的对象,有和形象思维不能分割,它通过生动的形象,带有感情色彩地揭示事物的美学特征与本质。关于教育,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说文解字》中,“教”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被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到了近代,教与育联合起来被广泛使用,其含义是指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所有活动;而专门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被称之为学校教育。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本身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审美教育是指所有的通过音乐审美活动来对人的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产生影响的活动;而狭义音乐审美教育就是专指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学科来受教育者所进行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音乐本身具有美的属性,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素质,这正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在于审美,而不在于音乐。音乐只是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之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这完全是由音乐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单纯的音乐教育就失去音乐本身所附有的内涵与本质,而且与音乐教育的发展目标也相背离。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虽然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他更是音乐教育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把审美放在核心地位,侧重于人情感体验与身心和谐发展。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文化属性

音乐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这种相互关联不仅在音乐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也表现在各自的内容上。文化是一个约定俗称的概念,是人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所积淀下来共同行为方式与思想方法,它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事物。这种共同行为方式与思想方法的历史积淀反映在人们的各种行为与方法中,当然,它也反应在人类所创造各种物质形态之中。所以,人类社会的各种物质形态在包含了文化的属性的同时,也同样体现于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渗透在人类行为或思想之中并反应物质形态文化属性的方式与方法并不是它的本身,而是它所具有社会意义。文化是社会的文化,没有社会也就没有文化。由此可见,音乐的本身并不是文化,而是音乐隐含着文化的属性。人们用音乐的节奏、曲调以及旋律的变化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特有文化表现形式。因此,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可以表述为“音乐是文化的音乐”和“文化是音乐的文化”。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将人类千百年来所形成审美观、审美思想等以音乐教育的学生呈现给学生,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因为,音乐的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审美观与审美思想,它是人们生活与思想最真实的反应或再现。因此,我们说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文化的属性。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文化服务功能

(一)音乐审美教育为文化服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从对音乐与文化关系论述,可以清楚地知道,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文化的属性。既然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文化的属性,它就必然具有文化服务的功能。所谓的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它一般是由政府机构、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为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而这种文化支持多是以各种文艺演出、文化读书节日活动、文化信息推广以及文化产品收藏等方式来展现的。无论是文艺演出、文化读书节日活动,还是文化信息推广等活动,它一般都离不开人的操作与组织。这些支持除了需要具有一定专业修养的人支撑以外,还需要参与者具有一定音乐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保证文化服务活动具有较高水平。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欣赏美、鉴别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为文化服务主要为其输送具有高水平的欣赏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正是音乐审美教育为其培养的人才,才使得社会的文化事业得意蓬勃发展。

(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音响之美、各种音乐体裁之美、各种风格音乐作品之美以及音乐表演形式之美。其中,各种音乐体裁之美以及各种风格音乐作品之美可以传承文化。音乐体裁主要包括声乐体裁与器乐题材两种,其中声乐体裁主要是人以演唱歌曲的形式展现给受教育者,从目前现有的歌曲必须形式来看,它主要包括抒情、艺术以及通俗歌曲等方面;而器乐作品主要凭借器乐的演奏形式来表现的,比如,圆舞曲与交响曲。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演奏的交响曲,其内容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因素。个体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文化教育。各种风格的音乐主要包括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等。这些风格不同的音乐都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或理想的追求。因为音乐的内容源于生活,但它由高于生活,是一种艺术化了生活追求。因此,风格不同的音乐都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比如,以民歌《孟姜女》为例,民歌《孟姜女》的歌词主要来自爱情的传说: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整首歌曲描述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感人爱情故事,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就可以是受教育者比较详细低了解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历史典故,从而将中国流传多少年的爱情故事承传下来。又如,民间器乐曲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琵琶武套曲。该乐曲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系以刘邦的视角,描写韩信以十面埋伏的战术在垓下击溃霸王的故事。这些脍炙人口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以及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等有效承传下来,并得以发扬与广大。

(三)个体文化修养的提升

文化修养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文化,另一层是修养。文化是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的总称;修养的修是汲取、学习的意思,养是在修的基础上使之升华。个体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环境,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但是个体的文化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与发展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文化修养与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但他们不是一种正比例关系。个体文化修养的程度除了受教育的影响外,还受个体的兴趣爱好、读书习惯以及文体活动的参与度影响。其中,文体活动的参与度主要就是指参与体育、音乐欣赏等方面的活动。在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音乐审美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有机整合。从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可以看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是一种以声音、节奏、旋律以及曲调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是以某一时期或某一民族与社会的文化为支撑,因此,音乐的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欣赏者在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就在接受文化的熏陶。首先,受教育者在感悟领会音乐的艺术特性时,就会领悟到音乐形象的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思想。其次,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的直接反应,在审美教育中,受教育者在感受音乐美的情感的同时,也会按照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培育自身审美情趣,从而激发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第三,音乐审美教育中渗透着文化知识,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达到扩大受教育者知识面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音乐审美教育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地利用音乐的特有属性开展音乐审美教育,从而更好地满足个体的文化需求。

作者:于晓燕 单位:辽东学院

第九篇: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研究

一、引导倾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有人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此,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倾听音乐,静下心“赏”音乐,从而促进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听赏音乐,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之美、速度之美、曲调之美等。这些美只有用心倾听,融合感悟,才能形成深刻地感受美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引导,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醉”在其中。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草原放牧》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倾听,并配合一定的草原图片,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这一歌曲,引导学生静心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要素、节奏、情绪等,从而获取美感。其次,教师将课前制作好的草原PPT图片呈现给学生,还原草原放牧的情景,并再次播放音乐《草原放牧》,让学生从图片中直接感知图画之美。情景交融,学生感受直观的美,令人震撼的画面美。教师不时与学生互动:同学们,有句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你看到了草原放牧真正的画面,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它的美在你眼里是怎么样的呢?由此,教师成功利用音乐、画面,促进学生感受美,将音乐学习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激发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相比中小学生而言,高中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都已经有了质的发展,逐渐向纵深方向拓宽。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刺激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表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对于同一首歌曲,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其想象的画面、内容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出想象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宗巴朗松》这一课时,教师以激发学生想象为主,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宗巴朗松》是一首藏族歌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为此,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歌曲中的画面美,并说出脑海中闪现过的画面。有学生说“仿佛看到了一群藏族青年男女穿着具有浓郁特色的藏族服装,欢快地跳着舞蹈”;有学生说“脑海中闪现的是载歌载舞的场面,人们非常热情,还伸出手邀请我们一起欢快地唱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想象的画面,将最真实的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从而促进更深的感悟。

三、促进鉴赏,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除了表面上的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体验深层次的美。特别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为牵引,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问题,促进学生融入一定的思维活动,学会辨别、学会理解,从而升华对美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沂蒙山小调》这一课时,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1.《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个怎么样的思想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思想主题之美)2.歌词中小括号里边有什么特别的?有没有实际意义?3.加上衬词和没有衬词有什么区别?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鉴赏,在互动交流中理解主题之美。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分析,深刻理解小括号里边的“那个”,并从不同角度赏析衬词,分析衬词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理解美、辨别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四、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音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施

本文从以下各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从传统音乐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针对当前传统教育教学现状,提出了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探析了开展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措施。

1传统音乐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意义

从学生的音乐能力角度来看,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传统音乐,能够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养成,在丰富学前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教师通过开展传统音乐教育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知传统文化,在提高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传统音乐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导致这种发展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国内社会群体在音乐领域中更偏向流行音乐;国内有关传统音乐领域方面的机构少;大学校园里,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力度所占的比例少;年轻群体对传统音乐没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不愿意接触和学习传统音乐。面对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在传统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如果再不做出实质性的举措,那么传统音乐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

3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3.1教学条件问题。现阶段,我国学前音乐教学条件还处于慢慢完善的阶段,尤其在一些地区较为偏远的镇、村级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设备根本达不到实际的学前音乐教学条件标准。音乐教学器材储备不足,学前儿童根本享受不了优质的学前音乐教育;而学前教师往往都是普通职高、大专毕业的学生,其专业技能和传统音乐专业知识有限,自身根本领会不到传统音乐的内涵。他们往往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这种表面上的教学模式将学前音乐教育推向形式化。3.2不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足对学前音乐教育的开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教师在引入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借鉴与复制性质的教学,并没有深挖传统音乐的内涵。实际上,我国的传统音乐内涵深厚,承载着我国各个民族的情感和情怀,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又存在一定的限度,如果教师不做到教育教学创新,那么学前儿童不仅领悟不到民族音乐的内涵,而且在长久的时间下还会失去对音乐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兴趣。3.3教学形式方面的问题。教学形式单一是各个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舞蹈、唱歌是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在传授学生舞蹈的过程中往往是相同音乐、相同舞蹈动作不断重复,完全没有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而且在教学观念上只重视教学内容的机械性传授,很少会结合学前儿童的兴趣与认知特点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前儿童的互动,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掌握也仅仅只是表面。

4解决对策

4.1完善教学条件。在优化传统音乐学前教育效果的过程中,改善教学条件,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调整师资队伍是首要措施。相应领导应对传统音乐的教育予以重视,加大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的购置力度,以培训、专题进修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内在实力,还可以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等,吸引更优秀、更专业的传统音乐教师到本校任职。4.2重视教学创新。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侧重点和内涵。在传统音乐教育教学中,应重视意境、氛围的营造,促进学前儿童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前儿童参与传统音乐学习的兴趣。顺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必要路径。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讲解该音乐作者的生平以及音乐的创作背景。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自然就会对《二泉映月》这首歌曲有更为深刻的认知。4.3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课外活动等丰富教学形式,选择学前儿童最容易接受、最喜爱的一种方式展开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举办传统音乐歌唱比赛,要求每位儿童准备一首传统歌曲,在比赛中为学生演奏,促进学前儿童自主地去认知传统音乐、学习传统音乐。

5结语

学前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开展传统音乐教育,不仅实现了学前音乐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而且还为学前儿童传承民族文化、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丹.浅谈学前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黄河之声,2019(10):77-78.

[2]高激.刍议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现实意义[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2019(01):119-120.

[3]王林强.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18):143+145.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职教课程观;音乐教育课程;课程改革

在我国的职业大专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中,都需要开设音乐教育等课程,音乐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目标的,从我国目前的职业院校来看,音乐教育课程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课程的设置等不能符合现代化人才发展的目标,这样的问题出现,导致音乐教育课程的目标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培育人才的理念。

一、职教课程中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说明

在职教课程中有的学校设置的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立上对于专业人才来说有些偏移,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教师们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演唱或演奏方面加以专业的训练,而在职高院校等受这种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学生的学习偏向专业化。在高职院校中,对于音乐教育的示范性没有加以重视,在音乐教育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开设的比较单一,对于像音乐欣赏类型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少。在音乐课程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时代及背景应该有所了解,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这样的课程有着严重的忽视。这样导致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比较薄弱,对于音乐作品缺少深刻的理解,像这样培养的出来的人才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上,不能很好胜任音乐教学的工作。有的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程培养的是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的音乐教师。像这样的专业要求开设的音乐课程需要具有师范性,而在有的高职院校中在音乐课程中忽视了这点。学生通过在校的专业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技巧,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教学能力和音乐运用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室,所以,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教学目标等需要进行创新,让音乐教育课程发展的更加全面。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程的课程结构设置的比较单一,注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人文知识方面不够重视,这样的情况与课程的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的高职院校开设的理论课程比较少,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对于歌曲文化的了解,在作品境界的表现上,有所欠缺。培养的教师人群,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这方面是需要进行改善的。

二、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概述

在上述说明中可以看出,在现代的音乐教育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将所有的问题进行统一就是缺乏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正确指导,学生们的职业目标对于课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这一现状的改变,需要从教学思想、理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在职高院校中开设的音乐课程主要是培养中小学、幼儿园等的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要紧紧的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要区分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与专业的音乐院校所设置的课程的不同之处,要突出职高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所培养的目标是师范性的,不仅要培养音乐人才,更要培养吃专业的教师人才。在高职院校中音乐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无法为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所以,在职高院校中,教师在音乐课程中需要进行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二)科学的构建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

在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上,应该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设置,这也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在音乐教育课程中,一方面要教学生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加以改进。

(三)改革教学方式及方法

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应该适时的改进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规律,教师不能盲目的进行教学,对于刚接触音乐教育课程的学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为学习上遇到难点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声乐课程上,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进行学习,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加以改进,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在儿歌的改编上,让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进行很好的实践等。

三、结语

在音乐教育课程上,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音乐课程上应该加以重视,在教学形式上加以改革,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山雪.职教课程观视角下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1:105-107.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5

(一)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各区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共抽取8所。共发放教师问卷130份,回收有效教师问卷117份,有效回收问卷率是90%。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幼儿园音乐教育调查问卷(教师版)》,问卷设计包括基本资料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两部分。基本资料包括幼儿园性质、幼儿园办学特长、教师受教育程度、教师所受教育性质、教师专业等;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主要涉及园长关注程度、歌唱活动、音乐律动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课外音乐活动、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料、音乐区角设置、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教师教研情况、教师专业特长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及讨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spss17.0进行次数分配和百分比描述样本背景变项,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一)基本资料分析

1.本研究对基本材料进行次数分配和百分比描述样本背景变项。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调查的幼儿园以公办园居多;对于幼儿园办学特长,研究结果显示,音乐特长占44.2%,说明音乐教育逐渐在幼儿园得到重视;在教师所受教育程度上显示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大专以上,其中大学本科占49.6%,大专占39.3%,本科以上也有6.8%,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中90.6%的老师都是师范毕业,并且有74.4%的教师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其他音乐专业毕业的老师也占一定的比例。总体而言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音乐教育的能力。2.公办园比民办园的幼儿音乐教育情况好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在歌唱活动、打击乐器活动、音乐教材及相关材料、音乐区角设置、教师教研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均值(M)比较,可以看出公办园比民办园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好。原因可能跟幼儿园的基本硬件设施有关,公办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相对齐备,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相对有一定的保障。3.幼儿园等级越高,幼儿音乐教育质量相对越好(见表2)这里调查主要包括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和未评级四等。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幼儿园等级对音乐律动活动、打击乐器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课外音乐活动、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源、音乐区角设置、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和教师教研情况均有显著性影响,P值均少于0.05。另外,通过事后比较(scheffe)发现:幼儿园等级越高,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情况就越好。原因可能是等级不一样,幼儿园的领导、办园特色、教育经费投入、活动场地等也不一样。这就体现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条件的差别。4.幼儿园办学特色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调查的幼儿园当中,音乐是办学特色的占44.2%。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幼儿园办学特色对音乐律动活动、打击乐器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课外音乐活动、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源、音乐区角设置、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教师教研情况都有显著影响。办园特色指幼儿园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办园风格特征。办园特色包括办园模式、教育的特色,教育途径、方法的特色,教育管理特色等。因此不同的办学特色对幼儿园有决定性的影响,音乐特色的幼儿园肯定在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上课次数、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源配备方面更加齐全,更有利于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同时,教师的继续教育有关音乐教育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多,对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求也要高一些,组织教研活动的次数也会比较多。5.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受教育的性质以及教师所学专业,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没有显著性影响。通过数据调查显示,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的性质以及教师所学专业,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影响不大。这与普遍追求高学历的现象相背离,原因可能是教师影响幼儿音乐教育的因素不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可能与教师本身的音乐教育素养有一定关系。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1.园长对幼儿音乐教育关注程度越高,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就越好(见表3)通过对不同园长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关注的方差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园长对幼儿园音乐活动、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源、音乐区角设置、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和教师教研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规程第36条对园长主要职责作出规定:领导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业务学习;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等等。因此,不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内容的设置、音乐教材和资源配备、音乐区角设置,还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组织,都由园长决策,可见园长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更加说明不同的园长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显著性差异。2.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设置单一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音乐律动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如果幼儿园条件允许,也应该增加课外音乐活动。(1)歌唱活动歌唱活动主要从开展情况、采用的歌唱伴奏和歌唱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歌唱活动开展情况不佳,47.0%的幼儿园开展很少,甚至有44.4%的幼儿园不开展歌唱活动。幼儿园每周开展3次歌唱活动的占42.7%,开展2次的占29.9%,开展1次的占9.4%,开展0次的也有16.2%;歌曲的伴奏方面主要是其他方面,其次是电子琴居多,然后是录影带,原本以为运用很多的CD也才有12.0%;歌唱形式相对单调,绝大多数歌唱活动不注重采用哪种歌唱形式。(2)音乐律动活动音乐律动活动主要从开展情况、音乐律动学习内容和音乐选择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音乐律动活动开展也非常少,58.1%选择非常少上音乐律动活动;在音乐律动活动的动作学习方面,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都不是很多,相对而言,关于模仿形象劳动动作的音乐律动比例较高,并且有37.6%的选择开展模仿民族舞某一特征的音乐活动;在音乐的选择方面,以选择不熟悉的儿歌做律动居多,15.4%选择非常多。(3)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主要从开展情况、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音乐欣赏活动开展非常少,开展的次数比较少。在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方面,因为开展的比较少,所以选材也相对比较单一,其中选择中外著名音乐作品和音乐童话非常多的占8.5%,儿童歌曲作为欣赏材料非常多的占6.8%。总体而言音乐欣赏活动开展情况不理想,次数也很少,选材内容相对比较单一。(4)打击乐器活动打击乐器活动主要从开展情况和打击乐器配备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从中可以看出,打击乐器活动开展的次数很少。在关键的打击乐器配备方面,打击乐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无法满足打击乐器活动的需要。(5)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主要从开展情况和开展类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音乐游戏开展很少。虽然在次数上38.5%的幼儿园选择多,但是从开展比较少看,即使开展的次数多也不会多到哪里;并且音乐游戏类型相对单一,主要的音乐游戏类型均开展的少。(6)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主要在开展情况和如何开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课外音乐活动非常少,没有充分利用课间进行音乐熏陶。总体而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设置相对单一,并且开展音乐活动的次数很少,音乐课程教学资源配备不齐,教师教学简单化,无法达到很好的音乐教育效果。3.不同幼儿园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源配备情况与音乐教育具有显著性差异音乐教材的选择和相关资料的配备,对于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教师专业特长外,音乐教材与相关资料在不同幼儿园、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不同层面都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音乐教材及相关资料对幼儿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描述统计发现,教材方面以幼儿园自编教材为主,幼儿园自定教材和教师自选教材较少,总体而言音乐教材用的也很少;幼儿园的音乐书籍和音像资料不是很丰富,因此教师自选音乐材料的相对少一些。4.不同音乐区角设置情况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各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音乐区角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音乐区角设置情况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园长关注程度以及教师教育等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数据统计显示,54.7%幼儿园的音乐区角活动场地比较小;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比如打击乐器、自制乐器、音响材料以及舞台道具,幼儿园拥有量很少;因此53.0%的幼儿园开展音乐区角活动的次数非常少。《广东省幼儿园等级评估方案》在教育工作这一指标中涉及到有关活动区和兴趣角的设置要求。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幼儿园都应该设置活动区和兴趣角,级别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配备情况和活动情况方面。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音乐区角的开设情况不好,有一部分幼儿园没有开设音乐区角,就是有些开设音乐区角的幼儿园,内部设施也很少。因此,音乐区角设置不达标也会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效果。5.不同教师音乐专业特长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专业特长主要从声乐、舞蹈、钢琴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在声乐、钢琴、舞蹈方面不好的和非常不好的比例很高,而非常好的比例却很低,这势必会影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效果。将幼儿教师的专业特长汇总,进行不同教师专业特长的差异比较,发现不同教师专业特长与歌唱活动、音乐律动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器活动、音乐区角设置、教师继续教育情况以及教师教研情况都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教师的音乐专业特长能够影响幼儿音乐教育。虽然基本资料分析显示教师所学专业对音乐教育有显著性影响,但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对于自己擅长的内容会较多开设。因此,教师音乐专业特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6.不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情况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各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教师继续教育情况主要从教师如何提高自身音乐教育素养和教师的音乐教育培训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在提高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方面,自学、培训班、讲座和观摩课都非常少,其比例分别是65.8%、59.0%、55.6%和59.0%;而其他方面的又非常多,占65.8%。但在谈到具体其他什么方法时,教师又说不清楚。总体而言,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培训情况相对较弱,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少培训,甚至对音乐教育的观念及动态关注都甚少。综上所述,说明教师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的途径很少,培训的内容也很少,这势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教师的音乐教学,影响教师有效开展音乐活动。可见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验证,教师的音乐专业特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重要影响。7.不同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教学研究情况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各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教师的教研情况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研究讨论、教学备课、园际交流、教学专题讲座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7.0%非常少进行音乐教学研究讨论活动;44.4%非常少进行音乐教学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11.1%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园际交流活动;7.7%开展幼儿音乐教学专题讲座;9.4%非常多开展音乐教学的反思和论文。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

根据2001年《广东省幼儿园等级评估方案》的评审要求,我们认为其要求的幼儿园相关设施标准,能够满足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需要。方案规定,要有音乐活动室(120-80m2),要在户内外设置各种活动区和兴趣角,玩教具、设备、设施、各种物品完好率、使用率在85%以上。为了加强幼儿园(班)的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根据国家教委印发《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教备〔1992〕81号)的要求和广东省各地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的需要,《广东省幼儿园(班)设备设施配备标准(试行)》已经出台。上述两个政府文件颁布的时间都比较早。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不管是已评级的幼儿园还是未评级的,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场地和设施方面都无法满足开展活动的需要。同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加强对幼儿园级别评审的管理,积极推动幼儿园评级。对没有评级的幼儿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推动其参与评级;对于要评级的幼儿园严格按照《广东省幼儿园等级评估方案》进行评审;对已经评审过的幼儿园要定期进行监督性评估。要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中高职、普通高校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幼儿园提供优秀的音乐教育师资《教育部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教师〔2005〕4号)》提出“要逐步将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层次。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院校举办小学教育和学前教

育专业。”“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把教师入口关,坚决杜绝不具备教师资格者进入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突出教育实践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质量,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高职和普通高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制定符合学前教育发展和适应幼儿园需要的教学计划,开设音乐专业技能课,加强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会去幼儿园见习和实习。音乐专业技能课主要指钢琴课、声乐课、舞蹈课和幼儿音乐教法课。具体的教学内容要与幼儿相关。钢琴课要求学生能够弹奏幼儿歌曲,并能根据歌曲的风格,进行合理伴奏;声乐课要求学生歌唱声音圆润、吐字清晰,具有表现力;舞蹈课主要学习常见的民族舞组合和儿童舞蹈创编;幼儿音乐教法课主要涉及幼儿音乐活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幼儿音乐教学的知识。

(三)幼儿园自身要不断追求发展,促进本园音乐教育的发展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声乐;能力提升;现状;对策

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影响幼儿教师教学质量决定因素的能力提升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出台,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理念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要想幼儿教育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声乐课程如何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是我们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应该与幼教的其它相关课程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做到综合实训,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程就是“音乐活动课”,声乐课的教学正好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共同来实现幼教学生的能力。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6级学生,16级学生已在学校学习第四个年头,学前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涉及较广,单科课程都已相继学习完毕,但是在综合实训,能力提升方面还有待加强。本次问卷采取网络答题,调查对象较广,调查简便且实效性强。(二)调研方法。1.文献收集法。本次问卷主要是收集查阅声乐课程与学生组织音乐活动的结合问题,通过查看书籍、文献资料、网络平台、文章等,总结出7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在校学生声乐课上对于能力提升的学习情况,在比较广的范围内发现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问卷统计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编制成网络版,利用网络调查系统进行统计,16级大专学生都可以参与填写,确保问卷的广泛性与真实性,问卷发放1个月时间,共收到问卷138份,且问卷保质保量,达到了研究的效果。

二、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一)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认知情况。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掌握音乐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专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对于声乐课程教学,涉及儿歌即兴伴奏与弹唱表演,钢琴、演唱、乐理与视唱练耳、伴奏,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这些技能恰恰又是开展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必备的能力,音乐基础技能的综合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因此,声乐课中,综合实训,开展音乐活动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表1可以看出,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一词的理解,学生明白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表现,占96.38%,可见,开展音乐活动也是声乐课需要涉及的内容。从图1圆形图可以看出,排在第一的是专业能力,占95.65%,其余依次是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确实,目前的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声乐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能力,即综合性和实用性一体,培养技能型高学历应用型人才。(二)声乐课程中能力提升的途径。传统的幼教声乐课程只涉及幼儿歌曲的演唱与艺术歌曲的演唱,学会唱一首歌便完成了教学,即没有学会专业的演唱方法,也没有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来开展教学,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的幼儿园工作的特点,声乐课程中能力提升的途径也应结合实际特点来开展。从表2可以发现,学生已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方向,能够意识到在声乐中,组织音乐活动、弹唱技能、掌握科学发声方法、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的课程学习,不能培养单门课程的拔尖人才,而是要综合实训,音乐活动的教学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中是艺术领域单独开设的一门课程,音乐活动也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因此,声乐课程通过组织音乐活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相互渗透,从而提高专业能力。(三)对音乐活动的认知情况。学生已经接触过幼儿园歌唱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对于课程的学习内容都有一定的掌握,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开展较多的一个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智力开发、激发兴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歌唱活动中能够体验、感受美与快乐。从图二一目了然,可能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概念和特征还是有些模糊,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具体实践,找出学生在组织音乐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多,但是怎样相互结合,综合实训,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声乐课程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从图三可以看出,音乐技能不够扎实、教材不完整、不懂实施方式、资源环境不完善这些问题,看来都是学生有所顾虑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疑惑也是声乐课程和教法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表3的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自身能力提升很重视,能够意识到组织音乐活动,对于能力提升的促进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愉悦心情都有程度相当的帮助。(四)开展音乐活动的相关知识。音乐活动开展的内容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图4显示,学生开展较多的为歌唱活动,不难看出,歌唱活动开展较为方便,比如打击乐活动,需要学生掌握很好的节奏技能,掌握乐器的特点,这些在平时的课程中很少涉及,欣赏活动对于音乐的理解分析能力也要求很高,韵律活动一般需要借助舞蹈,在声乐课堂也有涉及,因此,对于打击乐活动、欣赏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

三、调查结论与对策

通过调查及数据分析,学前教育声乐课程,在以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本次调查的基本结论归纳总结为:1.存在职前和职后教育仍落后于幼儿教育实践的需求。2.音乐基础技能的综合能力,音乐技能教学不能紧跟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复合能力的发展需求,多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3.学生成长需要及未来岗位相适应的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实际训练,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实用性一体。综合这些结论,试提出以下对策:(一)顺应专业的特殊性,使声乐课程幼教化。秉承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掌握所有的艺术技能,这些课程在专业院校里都是独立研究学习的课程,目前很多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是从专业院校毕业而来,思维和方法都是以专业要求,属于拔高性质的“技巧性”训练,专业艺术院校的招生生源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培养模式也不一样,所以,造成声乐的教学脱离学前教育的培养模式,声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使声乐课程幼教化,这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声乐课程的幼教化必须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为目标,课堂上除了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辅助儿歌的演唱,还要结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指导在活动中关于演唱、弹奏、表演唱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幼教相关课程紧密相连,即学习了演唱,又运用到了实践。比如儿童歌曲《小红帽》的演唱教学,对于歌曲的演唱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如果根据这首歌再组织一个音乐游戏,那效果更佳,学生可以通过故事引入,再加入角色扮演,再加入歌曲的演唱,一个音乐活动就组织成功了,以后去幼儿园可以应用到教学。这样的方式,也促进了声乐课程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二)多渠道展示音乐知识技能。声乐课属于实训课程,所学知识必须要实践才能提升,音乐知识技能需要学生大量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可以采取加强实训活动,比如“以演促学,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校范围内经常有很多活动,歌唱比赛、合唱比赛,社团活动等,这些平台都是学生音乐技能得以展示的好机会,通过反复的演唱练习,技能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次,与园所合作,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的提升学生能力发展,最终促进学生与幼儿的双边发展。声乐课教师应与教法课教师多相互沟通联系,努力与地方幼儿园形成共建模式,建立声乐课程的相关实践实训基地,每学期计划性的安排学生去幼儿园实践学习,观摩优秀的园所组织的特色课程与一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幼儿园实际的教学需要,掌握幼儿园的最新动态,学生的各项能力也随之提升。比如声乐课堂上学习的艺术歌曲,包括“大海啊故乡、映山红、天路等”,这些朗朗上口的歌曲,可以在比赛中演唱,课堂上学习的儿童歌曲,包括“小红帽、爷爷为我打月饼、洗澡歌等”,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歌曲,则可以在幼儿园进行歌唱活动,声乐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多渠道运用与展示,使学生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三)声乐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声乐课程资源,是对于教学的积累与总结,从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建设。首先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及学生的实际等,修订《声乐》课程标准,引领声乐课程与音乐教育活动相结合。其次编订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与幼儿园实际岗位对接,建立《声乐》课程技能结合实践的课程内容体系,学生真正使用的教材。最后与教法老师探讨组织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突破课堂循规蹈矩的教学局限,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歌曲的表达能力,以及能够综合多种知识和技能,实施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组织音乐活动中。把学生的实践记录下来,成为有效的资源。目前,学前教育的声乐课程教材还有提升空间,我校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在编写教材,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在课程标准上,也重新得以修订,老师们的努力,也旨在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此次调查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声乐》课程能够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并且能够与幼教实际相结合,能够多渠道提升学生能力。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各地兄弟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多交流,吸取好的经验,并且借鉴推广,使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发展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许卓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7

笔者把苏北地区分成徐、淮、连三大区域,目前师范类本科院校有3所,分别为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师范类专科学校有6所,分别为徐州高等师范学校、运河高等师范学校、盐城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国成立后,国体的改变带来了师范教育的改革。1912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教育分中、高两级,将学校名称一律由“学堂”改为“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学、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并将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由于政治、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因素,苏北地区的高师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在上述专科学校中,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算是时间最早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14年;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于1920年,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于1928年;盐城高等师范学校相对较迟,于1941年才建立。这五所学校是苏北地区创办较早的专业培养音乐师资的学校。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以后,学校教育改革的新高潮随之出现,这一局面将中国教育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改革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特点,在教育理论上主要受实用主义的影响。教育界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于1922年提出了学制改革方案。这一时期,师范学校均纷纷易名,如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初名“中央大学区立东海中学乡村师范科”,1932年乡师科独立建校,定名“江苏省立灌云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34年9月,迁至邳县运河镇,易名“江苏省立运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师范学校和简易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基本学科,如音乐;二是师范专业科目;三是为“适应管教养合一之要旨”而设立的科目。这样的设置是基本学科与专业训练科目并举,优点是切合实际,师范生在校所学的课程能够在毕业后服务于中小学校教学的需要。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局动荡,导致许多学校遭到破坏,无法正常上课甚至停办。为解决中等学校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193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师范学院规程》,设立师范学院,专门为中等学校培养师资。20世纪40年代,师范学院在全国范围设立起来,学校里的音乐专业也逐渐建立起来,我国音乐师范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苏北这一片区,音乐系科建立时间均较晚,1952年徐州师范大学(今江苏师范大学)成立,1992年成立音乐系,2006年更名为音乐学院;1987年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增设“音乐系”,1999年学校升级为“盐城师范学院”,音乐系更名为音乐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于1997年建立音乐系,2009年更名为音乐学院。从这些本科院校的历史沿革中能够看出,它们都经历了从专科学校提升到本科院校,从系到院的转变,发展过程都极为相似。自国民政府将美育列入学校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受到各所师范学校的重视,中等师范学校普遍开设音乐课。“五四”运动之后,美育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我国高师音乐专业建设的初创时期,正是在此阶段,我国相继有了培养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音乐师资的专门院校。

二、苏北地区师范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五年制师范教育的优势与困境

从中等师范学校基础之上升格而来的五年制师范教育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这些学校从事教师资培养10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丰硕的办学成果。第二,五年制师范继承了原中师的招生制度,在录取前要对考生经过面试和专业加试等诸多环节的考核,招生制度较为独特。第三,五年制师范教育坚持面向小学,师范性明显,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稳定的职业取向。但是,优势与困境共存,五年制师范学校目前也存在着许多弊端。首先,近几年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下滑,选择报考师范的学生越来越少,一些成绩较差、素质较低的学生因师范学校的门槛较低而入学就读。第二,20世纪50年代开始,小学教师的培养逐步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未来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甚至是硕士研究生都将是一种趋势,所以这就导致五年制大专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偏低。第三,由于苏北地区各中小学校的主要教学重点是语文、数学等科目,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8

一、音乐教室分析

专门的音乐教室在本地区学校教学中所占比例是比较少的,专门音乐教室对于音乐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其中有必要的音乐设施,比如钢琴等乐器、座位的摆设、多媒体、必要的音响、教室环境布置、教室与上文化课教室的隔离程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与兴趣,应当受到重视。

二、乡村少年宫

乡村少年宫是陇南市(也属于全国范围的)近几年在各乡镇,也有部分城区学校,建立起来的音乐活动形式,是属于课后兴趣性质的,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学校学生兴趣的发展,但据调查,虽然有了硬件设施,但是缺乏必要的教师,也缺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很少组织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表演,学生只是感到好奇去玩,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愿意解决或者教师也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有些学生上了一学年钢琴兴趣班,还是只会弹《小星星》,极大的浪费资源,也在实质上没有解决乡村学校学生艺术学习的问题。

三、乐器

目前陇南地区各个学校都有各种乐器,尤其是弦乐和钢琴,每个学校都配有,其中弦乐中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所占比重比较大,中国弦乐器主要有琵琶、二胡,并且这些乐器基本都是用于乡村少年宫,而懂这些乐器的教师又很少,真正用于教学的基本没有,有时可以见到钢琴在给学生上兴趣班的时候有用,那么结合多媒体应用的调查发现,现代音乐老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程度远远高于对乐器的应用,好多教师直接放音乐让学生聆听,然后感知音乐,或者直接跟着现成音乐学习,所以简单的乐器的配置,如小型易学的打击乐器,竖笛等容易普及的吹奏乐器等,是偏远地区应该有的,然而这方面又是比较薄弱的。

四、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音乐教师趋向年轻化,学历都在大专以上,这给音乐学科在接受新事物准备了先前条件,较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愿意学习,但是也有缺点是年轻就要成家或刚成家,家庭事务比较多,有时难以顾全教学任务,另外有些教师比较浮躁,特别是农村教师,总想到城里工作,没有良好的教学心态;音乐教师职称也是比较低的,有些小三科教师到退休依然是二级教师,缺乏奖励制度,也缺乏相应的表现机会,在每学年考核时总是靠后;全部音乐教师都有好的教案,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的,缺乏原创的教案设计,有一部分教师教案书写与上课是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条件限制基本无法按照教案设计进行。

五、教师专业技能情况

大部分教师都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是具有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教师,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方法培训和音乐教学心理知识的学习,保障了教学能够顺利完成。教师上课形式以声乐教育为主,80%都以教唱歌曲为音乐教育的内容,声乐老师也基本都会弹简单的伴奏,而在舞蹈和编创音乐中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基本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都是音乐老师兼任舞蹈,如果是在城里的学生,好多都在上舞蹈班,然而乡镇学生舞蹈的排练基本是根据视频的模仿;而编创更加是偏远地区的薄弱环节,大部分老师基本都没有学过,或者是学过初级的歌曲写作,但没有真正的掌握其中技巧,没法在教学中进行,而国家也没有专门的针对中小学生歌曲写作的教材,也在学生的音乐编创的系统的指导材料也比较少,只是一些案例,另外偏远电脑音乐的制作与应用基本为零,缺乏电脑音乐知识,难以用电脑做出需要的音响效果,应该建议学会一些简单的音乐制作,并应用在教学中。

六、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总体情况

本表调查总人数620人,其中城市学生260人,乡镇学生360人,从上图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还是有的,但不同的是感兴趣的程度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距比较大,在不感兴趣程度上是基本相同的,究其原因城市学生接触的外界音乐比较多,城市活动场所也相对乡镇也比较多,相对外面娱乐场所,学校学习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如果再加上表现机会较少,对于所学东西不同经常实践,从后面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把所学东西实践的时候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只是把音乐课作为劳逸结合的调节课,得不到重视,就不会有兴趣,也找不到其中的学习的快乐,也就不会有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必须关注音乐本体,发挥音乐的优点,寻找音乐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途径,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艺术,而不是作为娱乐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要用多种形式上课,多种形式体现音乐的多样性,把音乐的感性美、形式美、音响美等等在课堂中表现出来,让大部分兴趣一般的孩子转化到有兴趣以至于兴趣较浓的状态。

七、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可行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也是必须保持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服务社会是地方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建设是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新理念。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包括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和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大方面,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天职,笔者将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教师资源的优势展开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基础薄弱

影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仍是师资力量问题。教师是教学的灵魂人物,没有合适的专业的音乐教师,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便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笔者依此所做的对吉林省内部分乡镇级幼儿园共计104份问卷调查结论得出,在能够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有近七十所左右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以兼职形式为主;她们大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基本上没有成熟的音乐实践教学经验。

2.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经费问题也是限制农村幼儿园发展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农村的音乐教学设备基础薄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也是制约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调研得出,广大农村幼儿园的设备现状几乎都不能有效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音乐学习条件。有一些园所连基本的钢琴、电子琴设备都不能保障,至于投影仪、奥尔夫乐器等等就更是无从谈起了。而且现在的农村幼儿园还存在着没有音乐教材的现实情况,大多数仍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

3.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资源配备问题直接反映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而资源配置不合理始终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音乐教学场地、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经费问题无不困扰着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落实促进农村学前音乐教学的主导责任;稳定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争取实现城乡共享等都是完善农村资源配置情况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1.具有前沿的教育理念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为社会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具有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师范院校音乐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同时接受培养新时期新人才的理念灌输,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集体音乐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审美创造力的和健全人格的儿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当下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有利冲击。教育理念是应该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高校具有树立前沿教育理念的独特优势。

2.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都是毕业于中职院校幼儿教育专业,没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成熟的教学经验以供幼儿音乐教学需要。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无论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构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高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措施的实现,探索式教学、兴趣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都将对将来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3.具有全面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自身发展和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发展的基本需要。职业素养的培育对于高校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意义重大。幼儿园教师,要首先确定基本的道德品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树立崇高的审美情趣才能达到人生的美好境界。信息时代的到来,环境的熏陶为高校大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并将所学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和艺术修为提供了帮助。在当代大学的课程设置里,几乎所有学科都涵盖对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对大学生的抗打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保持乐观心态都有明显作用。

三、可行性策略

1.培训师资

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各级各类国培、省培等培训活动在地方搞得如火如荼,这对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是个重要启示。实际上,对于已经在一线服务多年的教师,培训是使其了解实时政策、重导教学方向、潜心学习研修的最好途径。培训的关键所在便是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对于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和相关工作者的音乐专业教学培训,应该将培训重点首要放在政策传达、提升专业技能和伟大使命意识等方面上,这样才能让学习者在有限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收获满满。

2.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提高高校教师专业技能、养成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音乐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挂职挂岗在地方幼儿园担任音乐教师、文化员等兼职教员,对促进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建设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这种实践模式也可以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高校音乐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当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直接帮助。笔者建议将类此艺术实践活动与学生的课程学分、量化表现和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各项优势,在农村吸收更多的音乐养分,拓宽科学研究的领域,提升艺术教育的实践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农村服务。这实际上是一种双效共赢的效果。

3.顶岗支教

顶岗支教是地方高校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学的新举措,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师资军均衡健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保证其顺利进行,存在高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实习经费浩大、政策制定合理性欠缺等实际问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应为服务农村幼儿园做好充足准备,其中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模式是主导思想。建议在普通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和音乐学院免费师范生的推荐培养过程中,加强推免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包括加大音乐基础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课程比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加重键盘演奏、声乐演唱、舞蹈基础等专业技能课的基本功练习;音乐教育专业要大比量补充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及教法等基础理论课程知识。以达到“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能力彰显着师范类院校和教育类学科学生的重要素质。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践行着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对地方高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社会意识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推动吉林省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笔者建议可以将省内几所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周期延长至四年级上整个学期,分组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了解一线音乐教学现实状况,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师沟通探讨,相互学习。这样,有利于相关专业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就能够实现在双方相互支持和配合的情况下,使高校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道德品质的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学前教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见,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找到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支援,促进新农村学前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农村幼儿园音乐文化建设,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地方高校只有紧紧遵循始终立足于服务农村,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神圣的使命;高校教育资源唯有抓住依托地方的有利途径,思考和实践服务农村幼儿园的创新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吕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鹭羽.高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音乐文化事业的研究.中国民族博览,2015(09).

大专音乐教育范文篇10

一是课程安排有名无实。辖区内65所中小学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其它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二是专业师资配备不足。全辖区中小学除县城的初中配备有专业音乐教师各1名,教育主管部门直属的某小学共设48个教学班,拥有学生3217名,教职工103人,仅有专业音乐教师2名。就专业音乐教师的学历而言多为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更高学历的音乐教师也不愿去经济发展滞后的山区小县任教。三是音乐教育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音乐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全县仅直属小学拥有钢琴一架,设有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外,其余学校仍然是八十年代使用的风琴,有的不完全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任何音乐教育设备和设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根本不明白音乐课到底是什么,他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四是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喜欢舞蹈、声乐或者器乐的学习,但作为西部这样的小县城没有足够的资金开设这样的舞蹈、声乐、器乐学习班,也没有教授这些乐器的专业老师,所以这些喜欢音乐的孩子就只能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乘车数公里,参加在市内的舞蹈、器乐、声乐等培训班的学习。这样的城乡差距使得音乐教育公平失衡,从而造成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比城市中小学的学生音乐素质低。

二、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失衡”的原因

在教育体制方面,虽然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经常挂在口头上,但是在教育考核中只是一考定终身。经过调查获悉,有些农村小学虽然开设音乐课,但也常常被挤占。而对于这样有名无实的课程,任课教师很是轻松,要么不上课,只让学生上自习。问其原因,他们只有一种回答:由于学生课业繁重所以留出时间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学习。但从现在教育管理部门方面来看,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轻视音乐这门艺术课,认为音乐可有可无,音乐课也可以不上。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升学考试的科目才是“主科”,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所遵循的就是教育教学的重心都围着“主科”转,因而才会出现在调查的学校48个教学班仅有2名专业音乐教师,由于不重视音乐教育,所以在教师的招聘、配备以及教师职称、职务晋升和评优评先均向主科倾向,致使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在学校教育管理方面,虽然表面上仍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实质上仍是应试教育,一些农村学校为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利用双休日给学生开设了特长班,例如:电子琴、舞蹈、书法等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但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少之又少,学生不能系统的从中学到什么,就只能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大多数学生都带着周内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打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旗号开设的艺术特长班就变成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自习室。学校依然把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并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音乐、美术仍不列入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兼职的其它“辅”课都被主科挤占,音乐也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小三门”。音乐教师也成为主科教师轻视和学校管理者歧视的对象。因为没有人愿意去那些偏远的农村任教,就算配备了音乐教师但没有钢琴、电子琴、风琴等设施,使得教师无法上课,学校领导就会安排这些教师带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或是让这些教师带班主任,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音乐课被代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被忽略。在家庭教育中,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错误倾向。农村地区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观念的影响,有的家长不顾孩子兴趣爱好,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童趣,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致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些家长只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把孩子的音乐天赋和喜好兴趣视为不务正业。这都导致了农村孩子无法正确的接触到音乐教育。

三、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音乐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教育,弘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提高青少年音乐艺术素质,真正以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体现“育人为本”这一教育核心,为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活生存,学会做人做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从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教育的地位

要从教育评价制度和考核管理体系中,制定中小学音乐教育量化考核指标,从思想上重视音乐课,把音乐教育科目作为必考内容,要与语文、数学等主科放在同等位置上,规定升级升学音乐科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水平,这样可以提高音乐教师地位,让他们安心工作,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让校园重响歌声,乐器声,使学生切身感受音乐之美。

(四)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校内外文化活动和演唱比赛,组织“元旦”“五四”“六一”“国庆”等节日文艺汇演,班级联欢活动、配乐诗朗诵等。同时,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和民间音乐素材征集活动,真正把音乐教育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中小学音乐教育迈上良性循环、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五)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

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五线谱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不足的问题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更新观念,像重视招聘数、理、化等专业教师一样重视音乐教师,专门招考一批音乐专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二是对有爱好、有特长的兼职音乐教师进行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水平。还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培训的形式,使有音乐艺术天赋和兴趣爱好的本土高初中毕业生,通过定向专业培训学习,回原籍任教,解决农村偏远学校音乐教师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