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5 17:28:32

大学思想政治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之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毋须讳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方面,其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传统理解也不乏片面性。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反思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用特定的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教学计划)、有组织(组织形式)的、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实施符合教学规律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里,教学实践对应于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等其他社会实践形式。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来说,它是客体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对主体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和择取以及内化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本质的上述认识,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有两点需要反思。

一是这种教学实践观带有很强的思辩性和理性主义色彩。它强调建立一套以某一特定逻辑起点为中心的概念体系的重要性,事实上也以教学本质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教学过程则从根本上被看作是一种认识过程,即受教育者通过教材对既定真理的反映过程。这就决定了不管是机械的反映也好,能动的反映也好,其宗旨都不过是为了不走样地照映出被反映目标的正确性。并且,这种认识过程是一定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因为只有理性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原则等一系列概念、原理也都是从教学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而推演出来的。显然,这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虽不可否认其一定的合理性,却也存在着致命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它把知识视为客观存在的真理,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就被认为是传授这些经过选择的确定的知识;过分强调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认为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的主要的乃至唯一的任务;过于强调教学的可控性,认为教学就是执行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不允许教学内容的非确定化、答案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偶然事件、断裂、突变、分叉或错误的发生。总之,在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支配下,这种教学实践无论在教学的目的、过程上,还是在教学的内容上,都强调绝对的确定性。然而,绝对确定的知识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知道,即使是自然科学的普遍性也是有限度的,而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学面对多样复杂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面对流动多变的教学过程,更不可能获取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普遍原则,那种想建立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实践的尝试就像“永动机”的梦想那样不现实。如果“单纯以纯粹科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典范,单纯以科学的真理作为一切真理的代表,必然以牺牲人类知识和真理及其他更为重要内容为代价”。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失效状态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这种“教学实践”技术化的倾向是生产实践观的反映。这种实践观把实践概念窄化为“技术、生产”,认为实践是应用科学原理的技术生产过程,由此与理论相分离。实践的目的外在于实践过程本身,不构成对人自身生命的承诺,实践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脱节。在这种实践观影响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便成为一门实用技术,成为理论的技术转化,以为“教学实践”可以是一套操作技艺和规则,甚至可以演化成技术公式,使教学工艺流程化。这样的“教学实践”便成为一种达到外在目的的行为方式,成为一种工具,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相割裂。教学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程式化的活动,而缺乏生命的韵律和色彩,师生也很难体验到思维的碰撞对人的启示而带给人的欣喜与成功的快乐,更难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这种“教学实践”好坏的判断,不是根据实践的过程,而是根据达到的结果,根据教学产品的质量。学生被看成是物,是被加工、塑造的对象,是教师的作品,是被主体作用的客体,因而必将失去作为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生命性。这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观与人的生活世界相背离,是长期以来导致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教学过程迷失于观念世界而与人的生活世界无关的因素之一。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关于“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关于“教学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它又决不是一套操作技能或教学技艺。这种理解和诠释不是主体的行为方式,而是人本身的存在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把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看成是人的生活过程本身,是人的生命自我构建的活动。这种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特别是人与知识的关系的新理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了主客二者的局限。

理论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观点,包括不同的立论与观点。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解,需要强调如下三点: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又包括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的广义的德育活动,即对学生思想与道德发展有着客观必然影响的其他一切校内外的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活动,以及一切显性的与隐性的德育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不只是表现为实践性,而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理论为基础和理论载体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除具有本身固有的实践性学习特点外,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等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它们作为高校的德育课程,既强调理论性,也强调实践性;既强调认识性,也强调活动性;既重视大学生的理论修养,也重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并综合运用知识,内化有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平行存在,自成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育人的功能上,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的必要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反过来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的发展。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构成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从课程本质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补充或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它以分门别类的科学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以让学生获得系统、全面、完整的科学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类课程在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基础知识及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则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和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身信念与修养。它要求大学生参与实际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搞清楚实践的基本方式。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针对单一书本理论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校外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上,还体现在许多校内的实践环节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种: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基本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中将一些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采取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办法。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便于推广。这是单项性实践教学,特点是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独立操作。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所以,我们叫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功能上划分,包括以下方面:

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相关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参观有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寻访老少边穷地区,调查国情、民情和乡情,跟踪调查优秀校友,考察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等。

以服务社会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组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有组织地参与当地或贫困、边远山区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法律咨询,参加抗灾救灾以及义务生产劳动等。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让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或进行短期挂职锻炼,或岗位见习,或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或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青、妇、团的工作,或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系列社会调查研究等。这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以在不同学科理论课程结束后统一安排实施。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隐性的实践教学。所谓隐性的实践教学,是相对显性实践教学而言的,它不是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因素。让大学生在自觉自愿地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实践方式。隐性教育法与显性教育法相比,充分照顾到主体的内心需要与体验,能够有效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其参与意识,将教育内容及要求渗透和潜隐到大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产生显性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隐性实践教学方式,由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了大学生个人的活动中,使各种活动在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上达到一致,从而产生了合力功能。比如组织管理,它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它的目的就是敦促人把各项管理规范从“束缚”变为“习惯”,从“他律”变为“自律”达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内省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公务员之家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要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实践状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要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学生作为社会的客体来塑造;形成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生活世界,而不是将教学自身的活动作为追求自身以外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同时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做相应调整,我们将另文立论。

参考文献:

[1][德]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洪汉鼎.论实践智慧[J].北京社会科学,1997(3):8-11.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2

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具体表现为:1.与中学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复。经过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中学政治课程的比对可以发现,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都与中学政治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内容更是大面积雷同。教学内容的重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且早已熟知的理论观点,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公共学科间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民主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过详细论述,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也有类似的原理性内容。虽然这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但是完全没有必要重复教学。(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这集中表现在:1.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大学生对我国新课程的设置内涵和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课改的要求和作用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只是在任务性地完成教学和学习。教师主导课程,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学生盲目学习,习惯性被动,师生交流和日常联系不足,学生实践性学习少,没有自主体验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课改的贯彻力度和执行强度,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缺少一级学科地位,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加强与改进,更加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三)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链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就一直在接受思想政治的专业教育。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再接受新的思想,这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新时期,高校的招生政策改革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就使得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失去了链接。(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其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际。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正确地运用到社会中、生活中,正确地认识与分析社会热点和社会疑难点。而现实中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理解与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这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和实证说服力的薄弱,势必将学生误导,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2.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目前,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创新性探索。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强制性的教学与学习、没有引导与启发,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怎么能够独立思考与求索?(五)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实践性目前,在课改氛围下,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在逐步改善自身的教学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仍严重不足。当代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激情、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明确、参与性强的一代,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持,他们很容易出现理解片面和过激的行为。社会本身就比较复杂,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阶层,他们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认识本来就不同。因此,要完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性,在思想与行动上统一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一)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设计在进行大学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时,要充分贯彻课改方针,加大课改的实行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课改意识,严格监督教师教学情况,加大师生交流。此外,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原则,确定重点学科地位,摒弃统一式教学,对一笔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对于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将重复内容进行提问式教学讲解,还可以随机进行重复理论知识的抽取式学习,进行跳跃式讲解等,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起步上让学生摆脱厌烦心理,不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方法的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灵活运用。1.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以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主,同时将教师的谆谆诱导穿插其中。在这里,教师就是学生的朋友,跟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平易近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完成教学内容与学习,会得到更多的感受与收获。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最完美的教学,也是教师应该积极追求的教学模式。2.演讲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也是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的一种表现。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等,凝练一个或两个题目,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此法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二是由教师进行演讲式教学,通过演讲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3.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它完全摆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实践进展,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选择后定下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和旁观者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学生旁观者点评,最后由教师评讲。通过辩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矫正。4.案例式教学该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案例、讨论案例,由教师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5.角色互换式教学在角色互换时,教师可以选取课程中的几个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备教案,自己登台讲授,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并在学生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该内容的教学进行研讨,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其自信心,更能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好与重视。(三)教学手段的设计1.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比较丰富,教学信息量巨大,教学直观性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同的课堂感受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创作一个思想政治学习的平台,建立较完善的网络课件。如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上传相关的理论课程课件和课题,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自主答题与测评,这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足自身学习中的不足。

作者:牛娴单位:河南大学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3

1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产生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认识是否具有真理属性也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传统的向高职院校大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相当具有局限性的教学思想,大学生无法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并且他们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上。学生极易形成教条化、片面化的思维,表现在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判断。而实践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2思想教育实践教学体现时代特征。目前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长远来看,想要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动力是知识和技术,而不是劳动力和资本。依靠信息技术,我国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开放化的教育,重视实践的教育,才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教育。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同时用真理来提升实践水平,就是未来我国对人才最根本的要求,而只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才能够培养这样的学生。1.3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符合高职院校发展。高职院校就是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培养适合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以及其他实用性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实施的就是就业为主导的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适合于社会职业需求的,应当拥有技术特长,是高素质的技术型工作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也就是说,要突出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保驾护航,让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智力、体力、能力全面而协调地发展,成为一个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要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2.1思想认识不够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直到目前仍然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主流。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二者相互独立,或顾此失彼。很多高职学校,甚至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脱节的现象。目前,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好,但是有很多高职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多高职院校都不重视实践教学,没有专门安排课时和学分。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就无法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2.2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过于独立。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其实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应用能力的竞争。想要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学生,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都在公共课上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在专业课上过度重视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割裂,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经费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都不重视实践教育,或者大大压缩实践教育的课时和占比,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无法让他们将知识从理论变成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片面而落后的。2.3教学缺乏主动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年龄也在逐渐年轻化,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变。首先,这些教师本身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创新的意识还不强,俗话说就是闯劲不够。这些教师普遍都缺乏作为教师应当有的职业技能,更加缺乏充足的动手操作的经验,这也不足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很多教师在进行了充足的理论教学之后,发现自己的课程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反映很不好,他们就粗暴地认为是学生的素质问题,是学生不热爱学习。另一方面,很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都将自己的教学当做一项工作流程,对实践教学缺乏主动性。同时虽然开展了很多的参观、讨论等实践活动,但也是没有计划、没有活动的延伸,导致教学很难达到应用的效果。2.4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讲,长时间接受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感觉,会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高职阶段,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学生的体力、智力以及各项能力正处在顶峰,热爱学习,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但是很容易对一项事物感到厌烦。学生并不是讨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讨厌这种枯燥无聊的教学方法,只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实现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就是要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相比于理论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在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在这三个方面上努力。3.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再创造能力,这就是思想的重构。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反应,形成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型教育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和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3.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果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那么无论学校是一个多么高效运行的机构,都应该被称为一个培训机构而不是教育机构。责任意识培养,就是要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动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由此得到一定的情感反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实践教育,可以让学生兼顾集体利益,而不是只顾及个人利益。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承担自己的责任的心理,让学生更加热爱集体,更加热爱社会,更加热爱党和国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做合格的公民。3.3培养学生们的道德素养。道德是一种调节规范人类行为的方式,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道德对于高职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之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品质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职业,热爱奉献,能够进入社会经济发展一线发展,秉持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可以培养这些品质。吃苦耐劳,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中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奋发图强,努力奋斗,对于自生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意识,就是要信守诺言,不欺骗,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实现,否则,学生们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失去正常运行的可能。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才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诚信意识。

4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是一项耗时长、复杂性高、投入大,但是回报很难快速看到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管理层、社会、家庭、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关注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经历过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就能够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应当着眼于社会发展全局,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全面而坚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敬阳.高职院校学生“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探索,2014(11):113-115.

[2]张有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9):33-34.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4

1、请问你的专业是?

A、理工类B、文史类C、经管类D、农医教体艺等其它

2、在你看来每周开课课时会比较合理?

A、2课时B、2—4课时C、4课时以上

3、请问你所在班级思想政治课出勤率为?

A、90%以上B、90%—75%C、75%—50%D、50%以下

4、请问你认为对于思想理论课你比较容易接受哪种为主要形式的授课方式?

A、理论授课B、多媒体教学C、课外实践

5、你认为该门课的重要性?

A、很重要B、重要C、一般D、不重要

6、你对该门课的上课满意程度为?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7、上政治课时,你通常在?

A、做其它作业B、认真听C、走神、睡觉D、其它

8、他们学习政治课的目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A、增长知识B、准备从事政治工作C、应付考试D、对政治课有浓厚兴趣

9、你最喜欢的教育内容是什么?(多选)

A、四项基本原则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艰苦奋斗教育D、集体主义教育

E、共产主义理想教育F、国际主义教育G、道德教育H、法律,纪律教育

10、你学习政治课最感到困难的是什么?(多选)

A、记人名、地名、年代B、记会议、著作的内容C、对人物、事件的评价D、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11、听政治课你最感兴趣的是?(多选)

A、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人物事迹B、丰富的政治知识C、严密的理论论证D、深刻的理论分析E、联系实际F、补充课外材料G、对人物事件的评价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5

目前,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在人格和道德方面进行教育。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旦缺少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帮助,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让学生把日常知识和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很多落后思想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得高等教学受到约束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很灵活,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避免让不好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有些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很漠视,有的学生甚至以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讲道理,即随意的谈论理论知识。在课上他们往往不能积极投入,对很多问题很冷漠。甚至有些大学生,存在逆反倾向,即莫视道德,诋毁理想,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方法、结果测评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道德理论作为核心内容,即通过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模式。

三、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建议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去学习

(二)寻求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其积极、主动去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就能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三)信息化技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是依靠一些辅导资料来获取主要的信息,在讲课的过程中,再把这些资源渗透进去。这样的教学信息往往缺乏一定时代感召力,带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指引下,教师将很多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容量之大、速度之高带来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育资源,使得教师能够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园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工作,它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要分工明确、运作规范、落实责任制,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全面利用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搭建网络交流和教育平台,服务广大学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网络交流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利用qq、Email、BBS、Blog、微博等手段进行交流,让广大学生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利用网络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课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6

精致化指将科学化管理模式与人本化管理模式进行相互融合,将其有利因素合理保留,排除各自的不利因素限制。具体要求如下:需将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考虑,即注重管理过程的总体把控,也不能忽略管理细节,需要追求细致入微、周到全面。精致化的教育理念目前已得到教育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教研机构热门课题。精致化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过程尽量周到全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用细致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当今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管理问题

第一,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大学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繁重,有所束缚,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管理也沦为形式。迄今为止,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仍在大部分高校广泛存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主要依靠思政理论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度追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引导。造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参与性低,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领会能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第三,思政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从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多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思政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杂。因此,绝大部分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都被各类繁琐的一般性工作占据,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拓和创新。专业人才偏少,多数思政工作者创新开拓意识不足,对于新型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细致化思想政治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需求。第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传统报纸报刊等文化传播媒体,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与传播途径。互联网功能强大,信息量丰富,获取方式简便,是大学生之间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当今多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仍不够了解,缺乏对大学生生活现状、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无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为高校内实施思政教育工作造成阻碍。

三、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实施方式分析及建议

(一)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

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是辅导员,其专业教育水平与工作态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决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果。我们要合理依照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队伍的现状,建立适合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一整套高校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队伍水平。

(二)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

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需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起到促进思政工作效果的目的。

1.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家庭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是我国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理念、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传承与改进的重要桥梁。

2.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和完善的计划性,传播我国普遍的政治思想理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加强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互联网的使用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7

1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教育的一块“硬伤”。一般的大学都是由专职的思政教师进行一周4个学时的理论知识传授,很多内容都是浅层次的围绕理论展开的教育,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浅,理论覆盖面窄,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更别提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素养了。相比之下,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其课堂上也只是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很少教师会在专业课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身份缺失问题。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属性就决定了它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持久性,大学里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参与进来,大学英语也不例外。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对其社会心理、思想状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都产生深刻影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反映的就是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人文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等,这是由英语的本质和特性决定的。同时,英语也是人类进行思想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必然将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向外传播、渗透和扩展,并与其他语言和文化之间发生融合或是排斥。英语教师应该透过语言的表象剖析语言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借助英语的桥梁作用,深刻地客观地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优劣性的思辨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融入点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8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

在新时代下,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提出了一项非常重大的发展战略,即“双一流”建设,通过“双一流”建设,将使我国在21世纪中期的一流大学数量以及一流学科实力真正迈入到世界前列,从而使我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中共教育部在2017年12月出台的纲要文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其强调需要在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使高校能够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对教学科研的科学评估。

一、“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的提出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其在管理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需要建立对应的管理目标,以此形成即时反应机制,使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效开展一体化服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将社会化服务作为主要方向,对自身的服务管理平台进行不断健全,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所产生的各层次利益诉求得到客观的反映及有效的协调。这也为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探索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过程中指明了方向。在高校中,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其性格、成长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其在个体诉求上变得非常多样化,要想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就必须要对提出的育人要求进行有效贯彻,对高校中各类资源及各个部门进行高效统筹,使思政教育能够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实现全程全方位的协同教育。

二、“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探索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该原则能够对教育模式是否与客观发展规律相符进行真实反映。思政教育工作应将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及我国在特色主义建设中的相关理论作为发展指导,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思想特征,对以往在教育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不断汲取,同时需紧随时展脚步,将全程全方位协同理念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党提出的政治纲领及主张得到全面贯彻。2.互通性。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会涉及到许多环节,而各个环节则是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正是这些环节,使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与共享。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进行构建时,必须要遵循信息交流的互通性原则,以此确保高校中的多个机构得以高效协同,进而使信息互通效率得以最大化发挥。3.协同性。在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构建中,还应遵循协同性原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得到各个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只有确保其各个部门能够共同发力,才能使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理想的开展效果。高校需要在思政工作中不断培养和巩固“大思政”意识,使高校专业课能够和思政课程进行紧密结合,并将思政理论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及实践当中去,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确保思政工作的灵活性,使高校思政工作的各个阶段及相关参与部门能够同向同行,进而使思政工作的协同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并有效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工作的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新局面。

三、“双一流”建设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研究

1.明确思政教育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的主要方向及目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所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应得到大力弘扬,而高校在其中则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弘扬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可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提供引领意义。要想实现思政工作的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高校需要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思想作为指导,对党下达的方针及政策进行有效贯彻,同时还要对社会主义发展中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对思政工作的历史使命进行深刻牢记,在教学、服务、科研工作中融入“三个倡导”理念,使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形成其鲜明特色。2.加强高校多部门联动,使思政教育工作得到全程全方位的协同互动。高校在思政教育中,需要确保各个职能部门能够进行高效的协同与配合,确保人、力、财等各类资源得到科学的统筹分配。这要求高校党委在“双一流”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其统一领导作用,对党政工团进行齐抓共管,并组织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牵头协调,思政工作需要高校中所有二级院系的共同参与,利用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管理育人等多种方式,使其在思政教育中形成育人合力,进而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全程全方位协同互动。3.以大学生发展规划为重点,使思政教育能够贯穿于教育全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其即将接触社会,这使其在此阶段中会对外界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其个性化诉求也变得愈发多样。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要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其成长规律、身心特点、实际诉求等多个方面,结合“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及要求,来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剖析,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培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前进,使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砥砺前行,但因我国国情较为特殊,再加上体制改革给我国高校教育体系造成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重重困难。对于高校来说,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簇而就的,其具有高度的系统性与持久性特征,而这就需要高校对大学生的身心问题及思想状况有一个深层次的剖析,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于高校的人文关怀,进而使其在思政教育工作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提高其自信心,树立自强精神,只有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化、全方位化,实现多部门间的协同教育,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得到良好培养,进而使其在大学生涯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爱凤.“双一流”建设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分析——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6).

[2]刘宏达.在“双一流”建设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继承原有途径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和转变。

1.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来看

创新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

2.从创新的模式上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分为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和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指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和文明,在继承中发展。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完整、独立的内在结构和功能特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源发展。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转型的、开放的、伟大的、复兴的社会变革。社会坏境、家庭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追求现实的利益观和道德观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目前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现实需求与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如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且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从小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多关心促成了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只注意自我的感受与效果。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举措

1.以解决问题办实事为抓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能够保证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先就业和就好业的新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固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但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无法杜绝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竞争行为,没有完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平、公正。

(2)针对现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就业过程中的歧视虽说带有普遍性,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性别歧视、经验歧视等,但对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还遭遇一些“中国特色”的歧视,如身高相貌歧视、健康歧视、学历学校歧视、户籍地域歧视甚至还有姓氏歧视、血型歧视。

(3)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不仅要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实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有的人执行,有的人不执行,也会使政策成为摆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2.实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去,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加重要,更加直接;其次要加强与学生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思想;第三是要有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理念。

(2)要有把学生的成才需要作为自己工作切入点的意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激起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以,在大学生成才的愿望与迫切性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人成才需要的结合点上找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王淑云.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1997(10)

[3]刘道玉.21世纪中国教育之展望[J].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4)

大学思想政治范文篇10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的基本要求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要求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是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都是值得提倡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障。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下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推行的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作用

1.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确立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观念的确立为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2.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保障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开放和平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流动体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劳动之间,制度性的障碍被消除了。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三个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要求保障平等、和谐、互助互利的劳动关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劳动的平等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平等的劳动观念,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2.劳动的合作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合作劳动的观念,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社会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合作劳动的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主义公平教育的理念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

公平是经济社会各种关系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对于社会以及发展的看法。和谐社会理念下公平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制度来实现的,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了人人都可以平等去竞争,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主要是按照社会成员对其需要进行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制度下的公平是指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而强调结果的公平,则是强调社会资源的分配时平均的,结果的公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谐社会理念就是满足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尽一份力,制度的公平来确保自身的权利不被侵犯。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生公平观念教育

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制度公平保障了人们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可以通过制度维护自身的权利,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避免不公平的竞争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大学生对平等观念理解比较透彻,对资源分配的平等比较在意,而对制度公平却没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的制度公平,必须实现按需分配,强调多劳者多得。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公平观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公平有新的理解,使大学生摒弃结果公平的想法,改善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只有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公平观念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才能放平心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生观与创新理念的教育

(一)和谐社会理念体现了对大学生人生观建设的要求

人生观的形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必须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格的完善,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创新精神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运用新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创新的理念来迎接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