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项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25 08:21:56

长期投资项目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1

一、调查摸底,选题立项

长期投资一直是困扰燕化公司的一个历史问题,也是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把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开展效能监察的切入点,对长期投资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燕化公司的长期投资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长期投资一直处于多、少、散、乱、小、低的状况。“多”是项目多达400多个,投资十余亿;“少“是好的项目少,收益少,出现了广种薄收,光种不收的局面;“散”是投资分散;“乱”是投资混乱,产权不清,诉讼不断;“小”是大多数项目小,形不成经济规模;“低”是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发挥燕化公司现有的技术、人才优势。究其原因,一是对市场缺乏调查了解,不进行科学论证,立项无可研报告,盲目投资上项目;二是审批制度不严格,投资渠道多,燕化公司原所属23个基层单位对外都有投资。三是审批权限分散,个人说了算;投资项目不是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熟人、同乡、同学所托项目。四是项目管理不到位,投资底数不清,经营状况不了解,管理失控,监督不力。五是资本运作不规范,账务混乱,产权不清,权益不明。

但由于对外长期投资的时间长远,加之机构多次调整,人员频繁更替,原始资料散失,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十分大。调查小组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向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对清理整顿长期投资进行效能监察的立项建议。公司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认为这也是燕化公司多年以来一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经研究决定,进行立项监察。我们填写了《效能监察立项表》,请公司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实施监察

(一)组织落实

燕化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国盛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尚勃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总会计师王彩俊、原总会计师赵少华等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由纪检监察、审计处、资产部、财务处、法律事务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同时,抽调得力干部20余人组成长期投资整改办公室,按管辖的基层单位划分成6个清理小组,每个小组都配有审计、财务、法律等专业人员,督促各投资单位进行整改,对长期投资项目实施监察。

(二)安排部署

根据检查方案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拟定了《关于开展长期投资项目效能监察的通知》,以行政文件下发。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工作要求,公司还召开了由各单位主要领导和机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工作,效能监察工作正式展开。

(三)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项目自查阶段,要求投资主管单位进行自查、自清、自评、自报等项前期工作,收集、准备长期投资项目的有关资料,包括投资合同、协议、章程、营业执照、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的纪要,以及投资项目的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11项资料,做到一个项目要有一套完整的书面资料。

第二阶段为检查评估阶段,以长期投资整改办公室为主,深入基层,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对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核查、评估。对好的和基本能进行经营的项目,要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合同法等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完善和规范。对不能继续经营或扭亏无望的项目,要进行清算、撤并和终止。

第三阶段为整改完善阶段,一是要求各单位按照整改建议书提出的要求逐项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各投资单位要作出清理整改工作总结。三是将整理后的资料全部移交给公司企划部集中管理,建立项目台账,建立健全长期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四)落实整改

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发出整改建议书共计229份,下发到各所属投资单位,责成各单位落实到人,限期整改。各投资单位根据效能监察整改建议书的要求,及时采取了必要措施。如燕化公司所属联营开发总公司接到整改建议书后,专门召开了各业务部主任会议,检查工作进度,讨论疑难问题,按照整改建议书的意见,对有效益的、与主业深度加工有联系的项目加强管理,规范经营;对效益差,无发展前景的项目,该清理的清理,该起诉的起诉,避免扩大损失。同时,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直接管理,及时取得收益,该公司先后向七个投资项目派出1名总经理、6名副总经理和1名财务主管,保护了投资方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截止2001年10月份,该公司已收回投资及收益257万元,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五)监督检查

公司纪委监察室委派一名有长期财务工作经验的干部参加整改办公室的工作,了解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度,针对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监察过程中,也时常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障碍,例如,有些单位对工作不重视,认为只是走走过场;有些单位领导认为前任领导所搞的项目,自己不清楚,态度不积极;还有的单位将一些投资挪作他用,不但不据实上报,反而提出报损;有些单位对于用账外资金投资的项目遮遮掩掩,隐瞒不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及时通报情况,共同商讨办法和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将问题向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尚勃同志汇报,由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到存在问题的单位,召集单位主管领导和基层整改工作人员开会,通过现场办公,进一步端正态度,提高认识,重申要求,严明纪律,督促和推动工作的开展。由于工作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方案周密,措施有力,效能监察工作进展顺利。

三、总结追究

(一)收回效益,摸清底数

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共收回投资933万元,收益91万元,盘盈396.83万元。我公司共有长期投资项目405个,投资金额10.46亿元。经项目评估,对效益差的项目进行处理,需要撤并、撤消的项目有149个;对效益好的项目扶优、扶强。如,1998年,燕化东方工贸公司与外地某单位联营办企业,进行矿业开发,共投资203万元。1999年该联营企业所有者权益已达537万元,当年收益28万元,投资回报率近14%,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主管单位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力度。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效能监察强化了投资主体的责任意识,促使投资主体对项目加强了管理。公司对原来制定的《对外长期投资管理规定》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对管理体制、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日常管理等内容作出了32条详细规定,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长期投资的管理。

(三)认真总结,表彰奖励

效能监察结束后,按照工作要求,将清理整改后的资料全部整理装卷,一个投资项目一个档案盒,移交公司企划部投资科集中管理。写出效能监察工作总结,填写《效能监察终结表》,由公司主管领导签字。同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扬和奖励。

(四)有的放矢,追究责任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2

非效率投资主要包括:投资不足、投资短视、敲竹杠的长期投资、过度投资以及多元化的投资等等。投资被认为是企业财务的三大决策之一,对企业成长和社会资源配置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决策,更会对企业的股利政策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理想的资本市场里,企业的投资决策仅仅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的大小,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仅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有时更多取决于企业经理的管理防御动机水平,最终导致非效率投资。

二、经理管理防御视角下非效率投资具体表现形式

(一)投资不足

投资不足(Underinvestment)是指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情形下具有管理防御动机的企业经理有可投资的项目和自由现金流时,却被企业经理放弃继而降低企业价值的一种现象。Myers等的研究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企业经理有足够的动机会去追去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投资不足[1]。导致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债务额超标。随着企业不断地使用债务融资进行融资,使得企业的债务过高,进而使得企业经理不敢投资利润丰厚但风险稍微高的项目;二是企业经理的风险厌恶。对于高度风险厌恶的企业经理来说,即使是利润超丰厚,但由于其所需要面对的风险超过其最高的心理风险,他都会选择规避风险,进而放弃投资项目。三是管理防御动机。具有管理防御动机的企业经理在任何时候都会选择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而,在某种程度也会导致企业的投资不足。

(二)投资过度

投资过度(overcapitalization)是指企业经理并非接受对企业价值而言最优的投资机会而是将自由现金量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从而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一种投资决策行为。“投资过度假说”最早由Lang和Lizenberger提出,其最初是为了研究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却发现当企业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时,会选择一些NPV<0的投资项目,从而导致企业业绩降低[2]。导致投资过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监督力度不足。当企业经理的投资没有面对任何外界的监督时,其便会追求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项目,从而构建其“经理帝国”。二是企业经理过度自信。企业经理的自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其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承诺升级告诉我们企业经理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越自信,其过度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是管理防御动机。企业经理投资过度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加强企业股东对其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其未来在职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三)投资短视

投资短视(Investmentmyopia)是指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备性的条件下,企业经理为了提高其未来的职业声誉和职业稳固以便能在将来得到更多的报酬而作出的过分追求短期回收现金流量快的投资项目,即面对两个投资项目,一个是短期的投资项目但利润低;另一个是长期的投资项目但利润高,根据理性投资决策应该选择长期投资项目,然而,具有管理防御的企业经理却会逆向选择选择短期的投资项目。与投机短视的概念不同,投机短视是指企业经理最大化本期的在职期间的效用函数,而不考虑其退位之后企业的长远发展。前者是利用本期为后面创造更多的收益,而后者强调的是利用本期的最后工作时间而谋取最大化私利。投资短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经理为了未来能够获得高额控制权收益采取了能够更加稳固其职位保障的投资决策。

(四)敲竹杠长期投资

敲竹杠长期投资(Arip-offoflong-terminvestment)是指企业经理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选择那些能够增加其人力资本专用性的投资项目以便更进一步稳固其职位,从而使得企业股东难以轻易地替换他们。人力资本专用性是指作为依附于人力资本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的企业或行业专用性。一般而言,人力资本专用性越强,其所面对的市场流动性就越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企业经理为了避免再就业的所面对的高额转换成本,通常会选择一些能更加稳定其职业的长期专属性投资项目,这便是敲竹杠长期投资的表现形式。

(五)多元化投资

多元化投资(thediversificationofinvestment)是指企业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领域开展投资业务或在同一个领域中投资生产不同的产品,以扩大生产规模经济效应,进而增加企业价值的投资决策行为。多元化投资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企业增加收益机会,分散经营风险的必由之路。多元化投资的基本原则是: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依据不进入不能形成新优势或预计不能形成新利润增长点的行业。然而,经理的管理防御动机的存在却会使企业经理偏离最优企业价值的投资组合模型,而是去选择最优其自身效用最优的投资组合模型。

三、结束语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3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受到政府的支持,特别是企业的资金来源通常都是政府直接投入或者银行贷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融资渠道的多少和融资的难易度上都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历史原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工作重心集中于能够直接创造收益的领域,例如生产销售,而忽略了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一味的以扩大销售收入为导向,缺乏对现金流重要性和资金时间价值的认识。而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资金在整个循环过程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造成的后果轻则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资金的利用效率,重则导致企业的资金流断裂,企业发展出现危机。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都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特别是资金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对国有企业来讲已迫在眉睫。

(二)营运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能够比较轻松的从政府或者银行获得数额巨大且成本低廉的资金,使得国有企业往往忽略了其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是普遍存在的存货积压问题。国有企业往往存在着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的问题,而企业的经营调整滞后会使企业出现库存积压,导致企业的大量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的周转效率并且增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然后是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较慢且坏账问题严重。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考核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层往往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扩大销售上,而并不重视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由于缺乏对客户信用状况的严密考察,导致客户信用状况的层次不齐,从而整体上延长了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且增大了出现呆账、坏账的概率。而这些问题都会降低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资金利用效率。

(三)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科学性

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导致国有企业往往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委托问题。而国有企业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非效率的投资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仅仅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或者企业的短期效益,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长期投资项目往往缺乏事前合理的分析论证,可行性分析、申报、审批等工作环节往往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必然导致了不少长期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不尽人意。国家审计署的大型国有企业审计公告中显示,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长期投资论证分析过程不合规,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对于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更加影响了投资效率。因此,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二、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管理层的资金管理意识是增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改善资金管理效率的必要前提。为了提高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仅仅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生产规模,提升销售收入已无法达到,必须将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相结合,以降低国有资本财务风险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企业管理层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自身的经营特点及未来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财务资金的使用结构,加强对资金运作的管理和规划。同时,企业管理层需要做出合理的资金筹集决策,在降低自身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而树立全员的资金管理意识由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有效运行。因此,企业应当提升员工对于资金管理的认识,将资金管理工作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个体,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地运行。

(二)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效率是其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大量的存货不仅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同时还会产生不少的仓储费用,从而影响影响企业效益。针对国有企业的存货积压问题首先应当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建立更快速更灵敏的生产经营调整机制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企业应当结合过往数据和对市场的预测来确定生产计划和存货储备数量,以实现存货管理的集约化和精细化,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实施适当宽松的信用条件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收入,增强企业市场占有率,但是这样也会以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增加收账费用等为代价。企业应当事前全面的调查客户信用状况,再结合自身的信用标准、经营计划来确定赊销额额度的多少。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存量的管理和监督,在确保企业管理费用和坏账损失的最小化的基础上提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

(三)改善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效率

由于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所以其投资效率对企业的资金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企业长期投资决策水平首先在设计更为有效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将管理层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有资本的长期利益上来,从企业的契约制度上解决国有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盲目投资的问题根源。其次,应当在企业内部设计科学合理的长期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项目的前期调查、可行性分析,要充分考虑目前市场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项目的投资回报,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预算。投资项目通过审核之后应严格遵守标准程序进行招投标,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对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事后问责制度。对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国有资本损失,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谨慎合理的选择长期投资决策。

(四)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应对

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从而使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难以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外界的不确定性实施更加有效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这要求企业不仅能够识别出预算执行过程的风险,针对可能造成企业损失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规避或应对;而且能够识别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机遇,对于能够提升企业效益的因素加以利用,在资金风险管理的同时实现国有资本的增值。例如当国有企业的外部金融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应当选择更加稳健的财务管理战略,比如通过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来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安全,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当金融市场中利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债务方式为企业的经营投资筹集资金,放大企业财务杠杆的同时提高了净资本收益率,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

三、结语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4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5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公务员之家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6

【关键词】国有资产结构配置新形势

国有资产结构是指各个国有资产主体在相应的投资目标的指导下,将国有资产配置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以形成合理的国有资产布局,提高国有资产效率,发挥国有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有资产主体之间,投向部门之间,投向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协调互动的关系。国有资产结构主要包括投资主体结构,投资目标结构,投资部门结构和投资地区结构等内容。

一、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投资目标结构决定投资的部门结构和区域结构。投资目标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投资目标结构约束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投资主体是投资资金的运作者,不管是初始投资主体还是委托投资主体,都必须把资金投向不同的领域以获得预期的效益。同时投资主体的决策归根结底是人的决策,而个人有自身独立的物质利益,其决策在没有相应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损害到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因此需要用投资目标来约束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第二,投资目标结构对投资主体的决策具有指导作用。没有目标的投资是盲目的,初始投资主体需要制定投资目标以决定资金的投放部门和区域;委托投资需要制定投资目标以实现投资资金在各个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具体投向;直接投资主体则需要制定投资目标以完成具体的投资任务,保证实现既定的投资效益。

我国的国有资产目标包括盈利性目标和非盈利性目标,并分别由不同的投资主体加以实现。非盈利性目标包括:第一,社会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此投资规模大,利润低,期限长,具有比较大的外部性,如果以盈利性为投资目标,则会造成此类产品的供给不足,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保证各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第二,促进国家产业政策扶植的产业部门的发展。这些部门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条件,应发挥地区优势。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加以投资。第三,保障国际安全。这些部门主要包括能源部门,军工部门等。在盈利性目标的指导下,国有资产主体则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基础上,科学地衡量和分析投资收益成本的条件下进行响应的投资部门和区域决策。

二、国有资产结构优化途径

1.国有资产体制改革

第一,应建立能够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机构。目前所有权的实施主体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经过投资转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尽管经过投资转化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毕竟只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要想发挥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必须首先设立一个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实体,由它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的总体数量和存在形式进行估计,以便政府在总体上确定国有资产用于消费投资的比例,用于经营性投资和非经营性投资的比例等。

第二,用于赢利性投资的和非赢利性投资的国有资产分别专业化管理,形成非赢利性投资和赢利性投资管理分工专业化的结构:对于非赢利性的投资可以在国家所有的前提下通过国家财政作用的发挥保证投资效益的实现。对于赢利性投资领域则应加强政府股权投资的比重,主要通过股权形式强化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及其相关职能,弱化财政贷款和补贴的作用,减轻财政的负担。

第三,加强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企业投资项目一直需要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审批,包括项目建议书等。这实际上是政府代替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既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容易引起各种寻租行为。为此,必须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无论规模大小,政府均不再审批。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由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实行核准制。对《目录》以外的绝大多数企业投资项目,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备案制。

2.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第二,加强预算硬约束。公共财政改革,要求我国强化预算,淡化决算。在硬化预算约束上,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完善公共支出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第三,预算编制科学化。

3.加强国有资产的运动性

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有一定的投资期限,有的项目投资期限短,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收回投资;有的项目投资期限长,需要长时间的运作才能够取得效益。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各有利弊,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可偏废。而目前国有资产投资往往存在着忽视长期投资,热中于短平快项目建设,而这些项目又由于缺乏竞争力而难以达到短期内收回投资的目的,从而造成短期投资变长期投资,而真正需要长期资金投入的项目又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供给而不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的尴尬局面。加强国有资产的运动性有利于对国有资产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的规范,加快国有资产周转率,也有利于优化国有资产布局,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

4.筹资方式的选择

国有资产是与国有资产融资紧密相连的。国有资产来源的多样化有利于国力于国有资产规模的扩大,保证投资资金的充足供应。在筹资方式的选择上应关注资产结构和筹资成本,选择恰当的方式。不同筹资方式筹资成本是不同的,如发行债券的成本高于借款融资的成本。不同的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本在权益属性上也是不相同的,如采用内部积累或资本退出方式筹集的国有资产,在权益属性上属于国有自由资本。采用发行债券或借款方式筹集的国有资产,在权益属性上则属于国有债务资本。两种不同权益性质的资本筹措会形成不同的国有资本结构,进而形成不同的风险水平。因此,在保障投资的资本供给时,必须关注国有资产的权益结构和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戴玉林.投资结构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3]蒋乐民.国有资产管理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7

关键词:城投企业;投资风险;原因;对策

一、引言

城投企业主要指的是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者注入土地、股权等方式,对资产进行一定的设立,主要表现方式是公益性项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业务以及准经营性,主要是从事经营性业务的独立法人实体。根据项目性质,大体上可将其分为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类的城投企业,如土地开发、轨道交通等[1];具有经营性质的项目城投企业,如高速公路、铁路等;但是,还有一部分具有经营性质的业务项目是不属于城投企业的,如产业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平台企业等。在目前这一阶段,为了使得城投企业发展逐渐的壮大,我国大部分城投企业开始实施投资,为了确保城投企业经济利润的增加,那么在进行实际的投资过程之中,城投企业必须要将投资存在的风险进行具体化,以此来避免盲目投资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还需要将投资的方向进行明确,把握好每一次的投资机会,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体系,从而达到投资收益增加的目的,为城投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二、城投企业投资风险现状分析

(一)完善的理论体系,促进城投企业的发展

城投企业投资风险在目前的风险应用之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城投企业为了能够使得自身的利益获得巨大的提升,在能够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同时具有充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之下,进行企业规模扩大的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投资已经成为城投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的一种主要的实施方法和手段,而且有关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被完善。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投企业的发展也在快速的提升,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城投企业实施投资的方向,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决策人员进行共同商议决定的,并且根据城投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决策者的发展目光,在明确的投资方向下制定一系列实施投资的准则以及方式。虽然现阶段对于投资风险的一系列研究越来越多,也为城投企业开展实际的投资过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以及理论基础,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也在快速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因此,城投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依旧是存在的,也是阻碍城投企业展开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但是,现阶段的理论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尽可能的会降低投资风险,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促进城投企业的发展。

(二)城投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系数比较高

在城投企业展开投资的过程之中,投资的风险系数依旧是居高不下。目前,据我国计委近年来的统计报告可以得知,在所有企业开展投资的450多个国家的重点投资的业务项目之中,大约有100家左右的企业在实施投资之后,便逐渐地进入亏损的状态之中,达到严重亏损状态的企业更是多达80家[2]。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之中,企业展开投资之后,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投资成功状态的企业基本上是所有创办企业的30%以上,因此,通过十分具体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城投企业在开展投资项目活动的时候,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程度的投资风险,更要重视投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为,风险是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的。与此同时,城投企业在开展投资时,是不能够通过人的意志将存在的风险进行大范围转移的,而且,每一次所需要承担的风险程度和损失程度基本上是不可控的,所以,使得城投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风险系数是比较高的。

(三)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提升是城投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城投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十分重视企业经营发展的利益,还要着重关注城投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城投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在城投企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发掘出城投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投资风险,然后再进一步使得城投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进行扩张。不仅如此,城投企业在未来经营发展的规划之中,应重点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关注,确保企业的实际投资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为城投企业进行投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还要在城投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发展模式,为企业扩大发展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奠定基础,也响应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城投企业稳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投企业投资存在风险的原因

(一)金融经济环境快速变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城投企业所需要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随之日渐复杂化,城投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便需要通过不断的投资,来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目的。而在影响城投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外界因素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金融经济环境。由于几年之前,受到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影响,使得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现象,进一步使得大部分的商品价格出现了暴涨的现象,导致人工费用、原材料费用等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3],给城投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家和政府为了能够快速的控制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便采取了提升利率以及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的对策,这一做法进一步增加了城投企业的财务资金的压力,也使得城投企业的大部分的投资项目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由于进行融资的渠道变窄使得城投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而引起的。除此之外,近年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使得一些需要进口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价格都受到了影响,使得城投企业的部分投资项目的进度受到了阻碍,进一步影响了城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国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根据对城投企业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模型可以得知[4],影响城投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便是国家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由于我国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给城投企业的投资发展带来了风险。一般情况下,城投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如果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给予的政策引导的方向,那么便需要通过在税收、政府财政补贴等方面的实施,以此来获得国家对其的支持,这样做是十分有利于城投企业展开项目投资的成功。如果城投企业所选择的投资项目是在国家不支持或者禁止的领域范围之中,那么城投企业将会面临着增加投资成本或者叫停取缔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提倡节能减排,所以城投企业在新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将会获得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所需要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大大的降低。相反的,过去的一些消耗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即将会被要求进行整改或者叫停取缔,这样也会加大未来的生产经营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之前的房地产行业等,都会随着国家下发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其经营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城投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尽可能的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企业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三)投资决策出现失误

根据委托有关的理论,城投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相对于债权人等具有比较多的不对称的优势,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管理层人员比较倾向于长期投资,以此来将城投企业的规模进行扩张。但是,由于城投企业的某些制度建立的不完善,如激励制度、问责制度等,经常会出现一些非效率的投资出现。不仅如此,城投企业的很多管理层人员偏向的长期投资,并未根据市场长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城投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确定,只是着眼于目前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投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使得城投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缺少投资前的合理研究和分析,实施投资的决策基本上是出于管理者个人的意愿。在进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对项目进行的可投资分析、审核等流程基本是被忽略的,从而使得大部分的长期投资得不到理想的效益。除此之外,大部分城投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对于项目的环境考察也不到位,经常进行盲目的投资决策,从而使得城投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四)投资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

在城投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令资金进行循环增值,因此,对于项目的投资能否成功,也取决于对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上。投资项目在前期,通过层层的科学论证以及审核之后,对其后期的发展研究和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缺乏有关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就不能确保投资项目能否保持正常的运行,使得投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不能够获得及时的解决,那么将会增加投资项目的风险,导致投资项目运行失败。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城投企业中缺乏对投资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也会使得投资项目后期的管理不到位,导致项目发展受到影响。

四、城投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对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

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城投企业通过投资所形成的一些具有购买力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其占据的投资份额之中,其购买能力大大的下降,从而使得城投企业的投资收益不理想,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也相应的降低。城投企业要想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和投资回报,那么便需要进行事前对投资项目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判断,以此来避免市场经济环境给城投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同时,还要对投资项目中的价格变动考虑在其中,确保在城投企业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降低投资风险。除此之外,城投企业也可以利用债务融资的方式,解决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问题,这样则可以使得城投企业进行实业方面的投资,而不是债券等比较容易贬值方面的投资。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之下,城投企业对于投资出口导向型的项目时[5],应该更加的严谨,尽可能的避免汇率剧烈波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因此,不论城投企业在进行哪一种的项目投资时,都需要对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

(二)及时掌握国家的政策走向

城投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一般的投资周期都比较长、投资金额也比较大等,而且大多数投资周期较长的项目基本都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一部分国家有关政策明令禁止的领域之中,城投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对其进行投资,以此来降低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带来的投资风险。而对于一些具有周期性的投资行业,城投企业可以在国家实施抑制或者市场行情比较低下的时候对其进行投资建设,在这个时候,便可以降低对其进行的投资成本,还可以在其达到市场比较活跃时获得理想的效益。当国家对宏观的调控政策开始放松的时候,或者市场行情开始逐渐回暖的时候,进行投资的项目已经可以开始正常的运行发展,或者达到了能够直接进行转卖的程度,在这个时候,不论实施哪一种方案都是比较容易的,而且还会获得理想的收益。所以,城投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掌握国家的政策走向,把握并尊重市场的发展规律,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适的项目投资,以此来确保投资的成功率,降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带来的投资风险。

(三)强化投资管理,提升投资决策水平

要想提升城投企业进行投资的决策水平,首先,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体系,将管理层人员的工作重心放到城投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上,将城投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避免管理层人员为了快速扩张企业规模而进行盲目的项目投资。而且也要尽可能的让一些基层的员工参与到项目投资决策之中,避免形成管理者的“一言堂”[6],使得项目投资面临较大的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体系,城投企业应先明确进行投资的范围,在根据实际的市场调研情况、城投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长期战略目标,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理论论证,避免由于投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投资风险。不仅如此,还要分别安排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决策。与此同时,城投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问责体系,在明确投资决策职责的时候,还要将其需要承担的职责落实到个人,使得投资决策自始至终都受到风险责任的制约,尽可能的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确保城投企业进行投资时的成功率。如果在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便需要针对问题追究有关责任人的个人责任,进一步强化管理层人员对投资决策的严谨性,达到提升投资决策水平的目的。

(四)加强投资项目后期管理

一个项目的投资是否能够成功,不仅取决于进行投资的前期的分析论证,还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城投企业需要在对项目进行投资之前就对其开始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展计划,并对项目之中所需要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于资金和其他资源的使用合理化。对于现代的项目投资来说,城投企业应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投资,通过这种方法来分散投资的风险,也可以对其进行最好的资金、资源以及人员的配置安排。同时,投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和分析,还要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监督管控,及时的发现问题和危险,有针对性的、快速的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事后采取科学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在投资项目的后期,着重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财务和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的投入。对于项目的财务可以确保项目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正常的发展,而投资项目能否获得较高的收益,则主要取决于项目在运营过程中资金投入的多少,也进一步决定着投资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城投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通过强化后期的管理来获得丰厚的收益,还可以通过强化后期的管理来提升城投企业在市场中整体的竞争力,为城投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保障。

五、结语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之中,城投企业需要表现出良好的投资效果,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城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由于城投企业的投资风险自始至终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城投企业不仅需要投资之前进行严格的分析,还要对投资项目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准确的考量,再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战略目标确定投向的项目,制定严谨的决策管理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规避和控制对策,尽可能的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城投企业的投资收益,达到城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洪生.关于城投公司发展转型之路[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141-143.

[2]徐爽.国有创业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71-74.

[3]刘明慧.企业风险投资与调节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02):6-7.

[4]何花.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的探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1(01):126-127.

[5]祁玉清.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的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7(07):29-32.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装饰行业资金管理长期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

一、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是资源消耗型服务行业,主要指其发展过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然而,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生产这些材料的能源、资源消耗却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得多。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实力差、专业化程度低、工程的承接能力不足、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这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一个大问题。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都有一大批企业参与投标,而很少有企业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专业水准,针对工程的专业化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参与投标,造成众多企业挤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其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和非商业手段的市场操作,造成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和创利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重点。从上述分析知道,建筑装饰行业主要是资源消耗性服务行业,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主要形式。即建筑装饰行业如果能够管理好流动资金,对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不失为一个关键策略。建筑装饰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管理好现金、存货、应收账款。

(2)存货管理是流动资金管理的关键。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由此建筑装饰行业如何合理利用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就成为建筑装饰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即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何降低存货管理费用,提高存货使用率,将是建筑装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建筑装饰企业虽然大多规模较小,但能够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而对于建筑装饰企业的长期资金,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即如何能够保障投资项目能够让企业实现预想的目标。因为建筑装饰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如果选择投资项目不慎重,就会很难抵御项目失败带来的风险,因此,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

二、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完善存货管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针对建筑装饰企业,其存货主要是为生产装饰材料而耗用的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建筑装饰公司装饰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等。存货管理主要涉及四项内容:进货项目决策、供应单位的选择、进货时间的决策和进货批量的决策。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存货的成本,提高存货的使用效率。

与存货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主要有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订货成本是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等支出;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和单价的乘积来确定。二是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三是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存货管理是权衡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并决定总成本最小下的进货项目、供应单位、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作为建筑装饰企业,主要是决定其装饰所用材料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带来的总成本最小情况的进货情况,以提高存货使用效率,而不造成无谓的存货浪费,进而增大了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建筑装饰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是其资金管理中重点应该关注的环节

2、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除了要做好存货管理外,建筑装饰企业还应加强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狭义的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现金管理一般有成本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两种。成本分析主要衡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并做出成本最小情况下的最优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是指,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业拥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措施费等;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对于建筑装饰企业,其现金管理重在加强现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使用现金。

应收账款管理是建筑装饰企业及时收回其装饰服务费用和装饰材料的销售应收款项。主要设计好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等,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并制定收款政策,并在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来保障应收款项及时收回。建筑装饰企业资产中流动资金占据较大比重,因此管理好流动资金,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建筑装饰企业增强其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建筑装潢业应收账款的另一特点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三角债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问题,要求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在银行的信用状况、咨询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自己公司和客户以往的交易经验等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举例来说,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可以着重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特别是其资产的经营效率,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特别要关注其短期偿债能力,着重要了解客户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及时偿还项目款项的能力。如果经过分析,客户本身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很强,就还要分析客户的债务方,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三角债问题。如果客户及其债务方的信用都较差,则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较大,此时宁可失掉这一单生意,因为如果接了这笔生意,不但公司未来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加大,也可能延误其他有利可图的订单,进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对于建筑装饰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仅是催账的问题,关键是前面的环节做好了,就可以控制风险,节省收账费用,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3、长期资金管理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除了做好流动资金管理之外,长期资金的管理是关系企业长期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因此长期资金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于建筑装饰企业,长期资金的管理主要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企业可以将长期资金投资于项目,也可以进行长期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关键是权衡风险和收益。因为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的企业可能打算上生产节约型的装饰材料项目,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务必慎重权衡项目的风险和项目的收益,以及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来加以实施。因为长期资金投资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加降低,关键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灭亡。因此,企业长期资金管理主要是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9

【关键词】建筑装饰行业资金管理长期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

一、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是资源消耗型服务行业,主要指其发展过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然而,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生产这些材料的能源、资源消耗却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得多。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技术实力差、专业化程度低、工程的承接能力不足、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这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一个大问题。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工程,都有一大批企业参与投标,而很少有企业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专业水准,针对工程的专业化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参与投标,造成众多企业挤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其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和非商业手段的市场操作,造成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和创利能力下降,也影响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1)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重点。从上述分析知道,建筑装饰行业主要是资源消耗性服务行业,流动资金管理是其资金管理的主要形式。即建筑装饰行业如果能够管理好流动资金,对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不失为一个关键策略。建筑装饰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管理好现金、存货、应收账款。

(2)存货管理是流动资金管理的关键。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由此建筑装饰行业如何合理利用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就成为建筑装饰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即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何降低存货管理费用,提高存货使用率,将是建筑装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建筑装饰企业虽然大多规模较小,但能够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而对于建筑装饰企业的长期资金,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即如何能够保障投资项目能够让企业实现预想的目标。因为建筑装饰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如果选择投资项目不慎重,就会很难抵御项目失败带来的风险,因此,长期资金管理重在投资项目的选取。

二、建筑装饰企业资金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完善存货管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商品等。针对建筑装饰企业,其存货主要是为生产装饰材料而耗用的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建筑装饰公司装饰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等。存货管理主要涉及四项内容:进货项目决策、供应单位的选择、进货时间的决策和进货批量的决策。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存货的成本,提高存货的使用效率。

与存货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主要有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订货成本是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等支出;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数量和单价的乘积来确定。二是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三是缺货成本,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存货管理是权衡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并决定总成本最小下的进货项目、供应单位、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作为建筑装饰企业,主要是决定其装饰所用材料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带来的总成本最小情况的进货情况,以提高存货使用效率,而不造成无谓的存货浪费,进而增大了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建筑装饰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是其资金管理中重点应该关注的环节。

2、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除了要做好存货管理外,建筑装饰企业还应加强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狭义的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有价证券。现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现金管理一般有成本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两种。成本分析主要衡量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并做出成本最小情况下的最优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是指,现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是指,企业拥有现金,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安全措施费等;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对于建筑装饰企业,其现金管理重在加强现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使用现金。

应收账款管理是建筑装饰企业及时收回其装饰服务费用和装饰材料的销售应收款项。主要设计好信用期间、信用标准等,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并制定收款政策,并在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来保障应收款项及时收回。建筑装饰企业资产中流动资金占据较大比重,因此管理好流动资金,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建筑装饰企业增强其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建筑装潢业应收账款的另一特点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三角债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催收问题,要求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在银行的信用状况、咨询公司对客户的信用评价、自己公司和客户以往的交易经验等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举例来说,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可以着重了解客户的资产状况,特别是其资产的经营效率,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特别要关注其短期偿债能力,着重要了解客户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及时偿还项目款项的能力。如果经过分析,客户本身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很强,就还要分析客户的债务方,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三角债问题。如果客户及其债务方的信用都较差,则应收账款损失的风险较大,此时宁可失掉这一单生意,因为如果接了这笔生意,不但公司未来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风险加大,也可能延误其他有利可图的订单,进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对于建筑装饰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仅是催账的问题,关键是前面的环节做好了,就可以控制风险,节省收账费用,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3、长期资金管理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除了做好流动资金管理之外,长期资金的管理是关系企业长期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因此长期资金管理也不能忽视。对于建筑装饰企业,长期资金的管理主要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企业可以将长期资金投资于项目,也可以进行长期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关键是权衡风险和收益。因为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的企业可能打算上生产节约型的装饰材料项目,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务必慎重权衡项目的风险和项目的收益,以及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来加以实施。因为长期资金投资的成败,不仅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加降低,关键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灭亡。因此,企业长期资金管理主要是进行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篇10

自2002年向省物产集团公司等14家省属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和监事会专职监事(以下简称专职监管人员)以来,专职监管人员和各派驻企业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专职监管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信息不对称、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发挥专职监管人员在新一轮省属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专职监管工作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专职监管人员是省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向省属企业派出的监督代表,其监督工作依据《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制度进行。监督工作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所派驻的省属企业及其以出资人身份行使职权的领域内的资本运营和财务会计活动。

二、专职监管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坚持知情、建议、纠正和报告原则,通过参加会议、阅读文件、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形式,对派驻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主要包括日常监督、重点监督和内控制度监督。

(一)日常监督。主要是掌握财务变动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了解并检大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安全运作、保值增值等方面的情况,并就资产运作状况、会计信息真实性情况作出评价。

(二)重点监督。主要是通过参加会议、阅知有关材料和审议财务会计报表等方式,对董事会决策、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督。

1、决策活动监督。重点是监督企业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决策要件是否完备,决策事项是否合规。

2、财务会计活动监督。重点是监督企业会计政策的执行,并通过审议财务会计报表,对可能存在、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

对会计政策执行的监督。主要是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随意选用会计政策的现象,是否采用统一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对财务会计报表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利润表,监督企业收入、利润有否虚增或虚减;通过资产负债表,监督企业有无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等行为;通过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动态监督;通过利润分配表,监督企业在利润分配中是否同股同利,有无损害国有股权益。

(三)内控制度监督。主要是结合企业整体资产的运营情况,着重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内控制度建立情况的监督。着重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对尚未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的企业,应督促其尽快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并加强管理。

2、内控制度的合法、合规性监督。着重检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是否符合出资者对企业进行监控的需要;是否符合经营者对企业运营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控制的需要。

3、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着重检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得到遵循,控制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长期投资管理、国有资产处置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着重检查有无随意调节企业收入、费用、利润;有无未经批准就核销资产、资本金;有无账外资金和账外经营等行为。

对资金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着重检查有无擅自拆借资金;有无委贷资金不能按期收回;有无关联企业关联交易违规占用资金等行为。

对长期投资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着重检查有无长期投资项目无合同、无协议、无可行性分析、无集体会审意见;有无对境外投资失去控制;有无账外投资行为;有无巨额捐赠性支出;有无资产无偿转移;有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作价投资不进行评估和备案(核准)等行为。

对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着重检查有无因巨额担保引起连带责任,从而造成或有负债;因经营股票、债券、期货引起巨额亏损;违规进行股票、债券、期货投资等行为。

三、对于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专职监管人员有权要求企业、责任部门和有关人员作出解释,也可以建议省国资委对派驻企业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并参与选择确定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四、专职监管人员应及时掌握企业的资本运营和财务会计活动情况,对其作出客观分析、评价,提出相关建议,并按照《专职监管人员工作报告制度(试行)》的要求向省国资委提交专项报告、定期报告。工作报告涉及的相关内容可以要求企业予以核实。省国资委定期召开专职监管工作例会听取专职监管人员的工作汇报,同时完善监管信息沟通渠道,并及时按规定程序办理专职监管人员提交的专项报告、定期报告。

五、企业应自觉支持、配合专职监管人员开展工作,向其提供相当于企业董事会成员工作所需的办公条件等后勤保障和各种文件资料,并确保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及时。

企业召开董事会、经营班子会议及其他涉及财务、内审、项目投资、经济担保、企业改制、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等经济活动的专业会议,必须通知专职监管人员参加或列席,并提前提供相关材料。

六、为了确保专职监管人员及时掌握企业的资本运营和财务活动的情况,发生下列事项时,企业必须将相关材料送专职监管人员阅知:

(一)产权(资产、股权)转让、增资减资、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发行债券;

(二)贷款、抵押、担保;

(三)大额资金流动(具体金额由监管企业与专职监管人员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另行商定);

(四)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等各种改制方案;

(五)董事会决议,董事会、经理层作出的有关经营活动的报告、计划、会议纪要、可行性报告、对内对外文件、财务报告等;

(六)董事会、经理层、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下属子公司的重大人事变动;

(七)审计、中介机构、内审等部门出具的各种报告;

(八)经济诉讼案件。

七、专职监管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忠实履行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认真完成省国资委交办的各项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以切实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专职监管人员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得接受企业的任何报酬、馈赠,不得在企业报销与公务无关的费用。对专职监管人员违反工作纪律或因玩忽职守、监管不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经查实后,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