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理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6 15:18:25

班级文化理念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1

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班级管理中要注重成功的“体验”,这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探究勇气,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取得惊人的成就,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学习知识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涨,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真真切切成为一项有趣的探索工作,诚然,这需要教师极大的精神投入和超越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全面付出,教师可利用文化理念的支持,与学生共同开发多种多样的班级管理活动,有时需要和社会相关单位协调完成,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文化理念实现整体进步

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文化理念,强化人本主义思想方法,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进步。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一定要在很大程度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和意愿,不要人学生带着情绪上课,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助他们一臂之力,使其不失去自尊,不丧失自信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一定要在鼓励好学生的同时,特别要关注后进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通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把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激发式教学方法贯彻到底。班主任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特定文化理念支持下的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耐心指导实践使全体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所以必须在班级管理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实现共同进步的理想目标。班主任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变通和机动自由的教育方法,避免恶语伤人,让他们逐步适应班级管理的节奏,消除他们对老师的厌倦心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且深深感谢老师,通过文化理念的支持,把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本文来自于《青年文学家》杂志。《青年文学家》杂志简介详见.)

三、构建文化理念支持下的和谐师生关系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2

在欧洲,德国采取的是“双元制”办学模式,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一开始就受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理念和人文环境等企业文化的熏陶,职业教育的师资都有至少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的经历,从教过程中也经常要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企业的模式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理念。这种课堂与车间的高度融合让学生毕业后大大缩短了由学校转向社会的过渡期,学生一上班就能马上适应企业环境,迅速进入角色从而稳定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

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推行“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将企业与学校融为一体,这就包括企业文化理念,学生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可度直接关乎其就业后的稳定。荆门技师学院近年来将企业文化元素引入校园,充实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内容,来保障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探索,就是让学生时常接受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毕业生就业后到企业不感到陌生,能迅速实现就业过程中从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角色平稳转变。

三、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解决在学生就业后的跳槽问题,荆门技师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主要方法是采取就业指导课、集中培训讲座、企业招聘宣传等形式。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笔者学校在广泛和各企业的交流探讨中发现,影响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最关键因素是学生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接受度。1.建立企业文化墙。在学院的主干道建立企业文化苑,为合作企业设立固定宣传栏,内容与企业厂区宣传栏完全一样且同步更换,主要让学生在2~3年的学校生活中,随时了解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成长过程和企业大型活动等,关注企业的动态。2.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定期讲座。定期请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这个主要在订单培养专业班进行,让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讲授企业的发展前景、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福利制度、员工晋升制度等,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可度。3.教师入厂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学校每年都派老师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全方位体验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企业文化氛围,让他们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感受体验,这样回到学校后老师才能真正把企业文化元素带进课堂进行言传身教。4.企业报刊入班级。任何一个发展成熟的企业都有厂报和文化杂志,其内容主要包含员工的文化生活、企业活动、技术改良、好人好事、先进表彰等,让企业定期寄给订单培养班,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和熏陶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看到本校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和受表彰的先进事迹,受到很大的鼓舞。5.将企业管理制度文化引入实训教学制度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为了让实训教学管理更接近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各实训场所将企业的安全警示语、操作规程、安全线设定和设备维护制度等根据教学要求引入到实训课堂,按企业的生产要求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实训如同上班,在进入企业工作后对各项制度适应对接,没有鸿沟。6.班级建立企业文化栏班级根据订单企业情况将文化元素引入到黑板报,其内容来源于企业,同时也有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感受和评论,让学生的思想在此与企业文化产生碰撞和交融,完成一个从排斥到接受,从争论到适应的过程。

四、研究结果和思考

为了验证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后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产生的效果,2015-2016年分别对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本地区的七家企业就业的2011-2013届学生的稳定情况进行了到厂6个月内的稳定率调研。长三角就业学稳定率均在80%以上(表1),珠三角地区均在90%以上(表2),本地均在85%以上(表3)。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在进厂时就对企业文化理念非常认同,很容易融入企业,没有明显的鸿沟;其次,学生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非常清楚,到厂后能很快适应和接受,校企之间在管理上的过渡没有明显的不适;其三,学生在学校上实训课时就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了结合性训练,上班后上手快,没有太大的压力,学校的实训和企业生产之间的衔接非常顺利;其四,学生上班后对企业的薪资待遇、各项福利和个人发展前景比较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比较清晰,没有朝三暮四的思想。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是一种系统性的教育手段,首先需要学校将其贯穿于学生管理、教学、校园文化和行政管理中;其次也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对企业文化要有深刻的体会和认知;其三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让学生在理念上产生改变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它需要人力、资金、物资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春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剖析与启示[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2011(12).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3

【关键词】生活化;技工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提出:“德行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他主张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潜移默化地来培养人的德行。技术院校德育教学中应遵循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

1技工学校实施德育生活化理念的意义

技工学校学生整体而言素质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知识的接收、分析方面能力较低。而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脱离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技工学校采用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以现实生活作为立足点,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解脱出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德育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书本上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统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良性的思想意识,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

2生活化理念下技工学校德育有效途径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2.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德育的主要渠道。在生活化理念下德育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重点知识剖析式教学、实践导向式教学、课程板书与多媒体综合式教学等,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2工作实习

工作实习是技工学校生活化德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技术学校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工作实习作为审核人才的主要途径。技术学校通过学校学生在生活中实际的操作机器进行工作或者在学生可以同一线劳动者接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以勤劳、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自律性、制约性为主的职业纪律;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性教育,使学生生动地理解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增强学生遵道德、守纪律、讲安全的意识。技术学校要同企业强强联手组织开展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老师学生在工作实习期间进行德育和教学管理工作。

2.3校园管理

班级是技工学校生活化德育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掌控者是德育工作的基层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社会行业发展现状与学生技能的实际情况,组织德育活动、德育班会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在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特色化的德育教学。技工学校要鼓励学生组织班级或年级活动,积极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和促进技能熟练程度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中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技工学校生活化德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技工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要体现校园特色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特色的礼节礼仪教育活动,如特色的开学及毕业典礼、成人仪式、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辩论性竞赛等,在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包括校园网络上的文化建设,要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的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的环境,校园网络要加大对正能量传播,全面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发挥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主义文化设施和大众传媒对学生德育的引导作用。

2.5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作为技工学校生活化德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技工学校要将志愿服务纳入德育计划,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特色化的优势,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小区、广场等,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要充分发扬雷锋同志,无私奉献、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组织学生向道德模劳动模范、中国杰出人物等先进典型进行学习,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使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肯定自我价值,促进了技工学校在生活化理念下德育教学对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

2.6德育评定

德育教育是技工学校生活化德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技工学校要从本校德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德育要求,提出明确规定,制订全面、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定期对技工学校的学生德育进行考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校园中、实习时的表现和三观,对每个学生进行客观合理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深入生活化理念下技工学校德育教学方法。

3结束语

德育即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学生活化对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工学校的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是在日常的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促进学生的德育和职业技能全面发展,充分的发挥生活化德育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洪续,贾淑玲.学校德育由知识化向生活化的转向[J].教育观察,2018(4):36.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并探索出了一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理念具有指导的作用,落后的、不适合时展需要的理念会制约小学生的发展,会遏制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进的、符合时展的新教学理念,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了解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面向全体小学生的,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能力等,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数学教师受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对素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透,这就会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无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还有一些数学教师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其不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数学教师只重视“分数”“基础的数学知识”,忽视德育理念的渗透,忽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忽视创新教学方法。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并优化教学方法,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好的教学方法,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金钥匙,是打开推动学生全面、快速发展的密码[2]。传统的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数学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不能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数学课堂缺乏活力。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缺点,数学教师需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创设动画教学情境等。利用游戏这个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的课堂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既教会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设置好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把握启发性数学问题的难度,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此外,在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构建班级文化、注重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制定班级目标,并朝着这个班级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级的精神文化,例如,班级制定的管理目标、班级制定的道德标准、班级内的人际关系、班级风气等[3];第二,班级的制度文化,例如,班级内自习课堂纪律准则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第三,班级的物质文化,例如:班级内黑板报上张贴好人好事名单、班级内墙壁上贴的名人名言、班级内在窗台上种植的绿色植物、悬挂的流动红旗及班训、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班级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对小学生文化素质、人格的形成由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班级要根据各自所处的年纪和班内的情况制定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教师也应该按学科分类,制定学科文化理念。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重视对班级文化的构建,以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4]。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及课下时间多观察班内小学生的言谈举止,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矫正其人格缺陷,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完善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成为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发展的关键点。在当前,谁取得了信息,谁就赢得了发展优先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时,充分吸收有关小学数学方面的新信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质量,让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世界发展而发展。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在网上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PPT课件、听一些优秀讲师的讲课视频、查找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收集数学教学素材等。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众多数学教育者继续努力实施。走在实践前沿的一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育实践,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不断进行完善。

作者:谢占会 单位: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卜玉芬.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04).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5

1.1幼儿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面临的第一个集体单位,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环境的小型社会,是幼儿在小时候相对独立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的日常班级生活则成了幼儿教师主要面对的工作。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幼儿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克服日常生活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个好的幼儿班级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视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无论对于幼儿本身的教育还是对于幼儿园的发展都有重要积极意义。

1.2幼儿班级管理的特点与不足。我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教师主导型管理,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教师为主,相应地幼儿是被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权威角色,班级管理日常生活的规则都是有教师来制定和实施,管理的方式方法都是由幼儿教师的个人经验决定的,幼儿班级管理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功能性地解决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方便管理,并没有把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班级管理的出发点,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没有被贯彻。幼儿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通过感性思维来认知事物的特点;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生活化和游戏化教学,然而幼儿教师虽然在正规的教育课上能较好地贯彻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而在日常生活的班级管理上则忽略了对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的指导。事实上,生活环节与课堂教学一样都是幼儿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是生活教育相对于正式的课堂教育起着更为隐性和潜在的作用,但是其给幼儿的成长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导,对幼儿班级里的日常生活的全方面都有负责管理,由于幼儿班级管理没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标准和统一的规范;因此幼儿班级管理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全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管理经验;因此不同的教师的班级管理也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是大体上教师主导型的幼儿班级管理都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建设意识,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身心的进一步发展。

1.3幼儿班级管理亟需改革。为了让幼儿既能在课堂教育上也能在班级日常生活教育上身心得到发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亟需改革。幼儿班级管理改革应以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幼儿学生发展为主,进行班级管理改革。然而现代幼儿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班级管理意识,然而在传统班级管理窠臼的束缚下以及缺乏科学的班级管理理论指导;因此班级管理仅仅凭借个人经验来指导进行班级管理改革会遇到很多问题,还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指导。

2、幼儿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2.1树立现代班级管理理念。改革幼儿班级管理必须要求教师能树立较为先进的幼儿班级管理理念,这是开展班级管理优化改革的前提。由于不同的幼儿园班级因为不同的幼儿教师的管理方法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各自起着不同的教育作用,有的起着阻碍作用有的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在进行班级优化管理改革不同的幼儿教师要依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制定合适的具体管理理念。在总结传统的管理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化的以幼儿为本的管理理念,有效整合管理幼儿的各方面资源,例如玩具、音乐、动漫、游戏等各种软硬件资源,促进全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可以根据人性化理念,引导儿童在班级管理中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民主发展氛围,促进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在教师管理为主和以幼儿为主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有效地人性化管理幼儿班级。

2.2创建和谐友爱的幼儿班级环境:第一,班级环境要安全舒适。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成长同植物成长一样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有效刺激帮助才能健康成长;因此班级管理的前提是有良好安全适宜的管理环境,幼儿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管理班级要保障幼儿不发生安全意外,危险性或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物品都应被隔离起来;第二,让班级环境有美感、整洁感、音乐感和画面感,让幼儿长期获得班级的美感体验,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去维护这种美感的班级环境不被破坏,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班级秩序和环境的主人;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作为幼儿教师要有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情感需求、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状态,努力实现班级的文化氛围能让每一个幼儿融入其中,保障他们的每个个体都得到人性照顾,例如个别幼儿有强烈的恋家感,幼儿教师可以努力营造与家庭环境相类似的温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消除他们的陌生和紧张情绪,有效地将每一位幼儿融入班集体;第四,可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幼儿教师还可为幼儿班级设置班歌、班旗和班徽等,加强班级文化认同感,让教师有精神和有尊严地教书育人,让幼儿有精神和有尊严地成长。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通识合唱;步骤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虽然人们对于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可以达成共识。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合唱属声乐艺术范畴,是多声部音乐的一个品种,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合唱虽与其他声乐演唱形式一样,以发声为基础,以良好的气息支持和良好的共鸣为前提,但合唱在歌唱发声与音色运用上,在艺术特点、艺术品质以及艺术表现特征上,有别于其他歌唱形式。合唱艺术强调的是共性,追求的是谐和、均衡、立体化的和声美,注重的是协调一致、富有变化的音色美。合唱通识教育属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课程性质特点,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基础核心素养,体现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等基本理念。据目前所得资料分析,国内外对合唱通识教育的研究集中于站在教师指挥的立场上谈其重要性、方法论、与新课标关联性、与其他学科关联性等。当前关于面向全体高中生,构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为暂无数据,或者类似讲到高中合唱的实践与探索研究等论文,研究对象皆为合唱团、合唱社团等,没有涉及到适用于所有高中生学会自主合唱训练的方法论研究案例。本文将聚焦于高中音乐课堂中的通识合唱教育,结合前人所做的关于高中合唱的探索实践,思考借鉴,实现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的构建探索,通过具体实践的探索,以及对实践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的分析,尝试总结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课堂实践的合理操作步骤、方式和心得。

一、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构建实践

高中合唱通识教育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排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知、消化、运用、提升,使学生加强音乐基础核心素养的训练,提高学生关注排练效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识合唱知识,对通识合唱步骤方法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悟和自主能动运用。由于学生对通识合唱的认知有一定的不科学的成见,因此于教学模式设计上,按前后顺序细分为教学、实践、提升、巩固、完善、检验六个步骤。(一)教学。教学作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中的第一步,包含了指挥法教学与通识合唱训练教学。指挥法教学。教学对象为各班指挥,高一高二所有班级合计共32名学生指挥,于午间、放假等非常规上课时间集中训练。课前视频资料、文本资料等予学生预习准备,并且准备两瓶300ml的矿泉水用于指挥法学习。首先是常见指挥图示基础练习,各班指挥们在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下,双手各持一瓶矿泉水,学习并练习如图例1中的三种基础指挥法,然后同前理的教学方法学习与练习基础指挥法分解练习(击拍、起拍、收拍)与基础指挥语汇。1.基础指挥语汇(1)连音(Legato)击拍语汇。“Legato”的挥拍属于弧线(含曲线)型软击拍法,挥拍幅度视音乐线条走向及力度而定。动作以掌腕关节为主,音乐力度越强,动作关节越往上臂靠拢,支撑点越往肩关节靠拢,保持动作的张力。(2)跳音(Staccato)击拍语汇。“Staccato”的挥拍属反弹型硬击拍法,具有轻盈、跳跃、欢快、活泼的音乐特征。动作要领为击拍至落点(拍点)后,指、掌关节迅速反弹,触点即离;以腕关节为支点;视音乐作品速度力度改变反弹线条为直线或弧线,利用好重力。(3)保持音(Tenuto)击拍语汇。要求音响的饱满与持续,在力度较弱的情况下也要注意音符时值的充分与音响的持续。比较贴切的比喻为“赖在拍点上不走”,拍线上以直线或斜线为主,手势特征如楷书中“捺”的笔触,无反弹,略有下压感。2.通识合唱训练教学教学对象为高一高二所有班级共32班,于常规音乐课、课间、放学后等学生预约音乐教师排练的时间集中训练。(1)练气。由班级学生指挥上台指挥引导全班唇颤/打嘟,教师一旁指导、修正与改善;(2)开声。由指挥使用手机钢琴,范唱并指挥全班模唱音域“g-e2”内C自然大调的三度音程,如“56757;67161”于五线谱上旋律如下图例3,教师一旁指导、修正与改善;(3)歌唱训练。跟随教师分句使用不同音调朗读歌词,然后一句一句带旋律学唱,接着聆听歌曲音频,小声跟唱。图例2(二)实践。实践作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中的第二步,包含了指挥法实践与通识合唱训练实践。指挥法实践。在自主训练前,要求学生指挥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学生指挥集中训练的方式,使其理解并掌握通识合唱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然后由指挥演示给教师看,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修正与改善。通识合唱训练实践。教师提前要求学生指挥与班干部必须起带头领导作用;指挥与合唱团员必须沟通、配合;班级必须团队协作。实践过程全由学生于课后自行组织通识合唱训练,教师不加以干涉。(三)提升。提升作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中的第三步,包含指挥法提升与通识合唱训练提升。指挥法提升。在教师从旁指导下进行通识合唱训练。教师就指挥与合唱团通识合唱训练过程中,对学生指挥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善与提升。通识合唱训练提升。由学生指挥与班干部预约音乐教师进行训练。由班级学生指挥与班级合唱团配合,给教师展示其通识合唱训练过程,教师对班级合唱训练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善与提升。(四)巩固。巩固作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中的第四步,包含指挥法巩固与通识合唱训练巩固。此过程学生的指挥法巩固与通识合唱训练巩固是同步进行的,由学生指挥与其班级合唱团自行组织通识合唱训练,教师不加干涉。(五)完善。完善作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中的第五步,包含指挥法完善与通识合唱训练完善。指挥法完善。于午间即非常规上课时间集中训练。由指挥专业的音乐老师完整指挥不同班级的不同歌曲(带歌曲伴奏背景),学生指挥录像后自行看视频练习,完善对歌曲的指挥法运用。通识合唱训练完善。由学生指挥与班干部预约音乐教师进行训练。由班级学生指挥与班级合唱团配合,给教师展示其通识合唱训练过程,教师对班级合唱训练中的歌唱训练部分,以歌曲的完整演绎为重点,进行指导、改善与提升。(六)检验。检验作为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中的第六步,包含指挥法检验与通识合唱训练检验。此过程学生的指挥法检验与通识合唱训练检验是同步进行的,以学校举办的歌唱比赛,高一高二32个班级上台演出为最终检验。

二、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构建分析

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由教学、实践、提升、巩固、完善、检验六个步骤组成,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课程性质特点,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基础核心素养,体现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等基本理念。高中合唱通识教育中,教师起引导、辅助、修正、改善、提升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将锤炼并检验参与其中所有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一)高中通识合唱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到,“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赏、表现与编创能力,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通过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活跃形象思维,启迪智慧,激发创意表达,理解文化内涵,拓宽国际视野,着力培育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的构建,对此课程目标进行了具体实践,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提升作用。在审美感知方面,于高中通识合唱教育模式中,学生自主训练时间占更大比例,老师于训练关键步骤节点起辅助作用,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中,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体验音乐美感;认知、理解合唱艺术的本体构成特征,并在多次实践中加以把握。在艺术表现方面,学生通过明确的通识合唱训练流程,参与到通识合唱实践活动中,学习并逐步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歌唱、通识合唱训练学、基础指挥法;学生可以自主运用、活用、展现所学的通识合唱教学内容,对科学发声、领导统筹、团队协作、端正态度、随机应变等基础音乐核心素养与人文修养,进行实践;在合唱艺术情境中激发创造力与培养自信心。在文化理解方面,高中通识合唱教育模式内的歌曲选曲类型皆为爱国主义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共筑中国梦》《七律长征》等等,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二)高中通识合唱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意见。高中通识合唱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高中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高中通识合唱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必须端正态度,认真配合与跟进教师的每一步教学,但此过程中仍难免有部分学生不配合甚至不参与。经观察分析得出,学生可大致分为两种听觉特点,一种为开放性听觉,一种为封闭性听觉。开放性听觉学生占大比例的班级,优点是积极主动、态度优良、学习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团队协作能力强,使教师在教学引导时感到十分顺畅有效率;缺点是由于班级和谐程度高,容易出现笑场、开小差、悄悄话等状况,这时教师必须采用即刻止损的手段,如眼神示意、口头制止、轻拍其肩膀提醒等,在不破坏排练良好气氛的情况下,将班级的通识合唱训练拉回正轨,避免浪费过多排练的时间。封闭性听觉学生占大比例的班级,优点是认真配合、谨慎努力、秩序井然、安静内化,使教师在教学引导时感到教师能量的发挥大于学生;缺点是反应速度慢、学习能力较弱、排练效率较低,需要教师大力推动其班干部与指挥发挥带头作用,才能提高其排练效率。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不仅需要音乐学科教师在通识合唱训练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还需要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在此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改善,发挥学生的个体主动性。对于部分学生完全不配合的情况,教师应对其进行勉励,鼓励引导其从简单任务着手,逐步培养其自信心与责任心。在高中通识合唱教育模式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有时会把前面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三、结语

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基于学校比赛、学生学情、提高教学效率而成,将课堂的主导位置交给学生,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排练,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细化教育模式的步骤为教学、实践、提升、巩固、完善、检验,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结合,锤炼并检验参与其中所有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在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也渐渐对合唱艺术、科学发声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模式的实践仍存在不足。究其根本,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上课习惯,以及对音乐的不科学的成见。因此,完善高中合唱通识教育模式仍旧需要从学生本体出发,教师引导辅助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杨力.现代指挥技法教程:(上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7

(一)服务外包及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经营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由企业管理者所倡导,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形成的共性的价值观念、企业氛围、员工行为模式、企业形象的总和。在服务外包企业中更强调了人的价值核心作用,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强,即需要人才结构的“金字塔”特征、知识储备的复合性特征、职业技能的实践性特征、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国际化特点。

(二)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基层、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以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为立足点,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上,必须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化特征、职业化技能、职业化道德、职业化理想、职业人文素质。其中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高职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由全体师生所形成和创造的,反映着人们在思维方式、价值体系、文、精神状态、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力量,是维系、凝聚和塑造学校团体的精神力量。

二、服务外包企业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高职校园文化与服务外包企业文化的是否存在着紧密联系,这两种文化的融通是否有着内在的关联和客观的基础?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服务外包行业对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为高校培养契合服务外包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专门针对5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做了一份《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调研报告》,本问卷由56个选择题构成,每道题目为一条描述职业胜任力的项目,以此来评定服务外包企业对当今大学生此项胜任力现状的满意程度以及此项胜任力对当今大学生从事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程度,最终的结果表示服务外包企业所公认的核心职业素养主要集中于价值观(忠诚敬业、主动性与责任心)和人际成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这同样也是服务外包企业所契合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找到了这样的契合点,更加说明了这两种文化融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紧密围绕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高职校园文化具有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的特性,可以把学风、教风、校风,学校教育理念,文化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等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各种载体遍布于校园内,让学生们在精神文化力量的影响和熏陶下,体现出职业素养中统一的价值观、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开展以艺术、人文、科学等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将学生活动与生产实践结合,与专业学习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迅速转化。

(二)按照外包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在校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无法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模拟、仿真的服务外包企业生产环境,营造服务外包企业文化氛围,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和教学与管理全过程。所以在开展校企结合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企业文化的融会:一是构建一个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可以在各类实习、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调研成果,聘请有关企业专家,精心设计和规划,引入企业的精神文化。例如在实训室区域内标语、图表宣传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宣传企业领袖等方式宣传企业文化与职业文化。二是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优秀企业的管理文化引入班级,让学生在实习中以“准职业人”“、准员工”身份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对于学院开设的冠名班、订单班、等委托企业的文化课程,要引入IS9001质量标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三是借鉴服务外包企业的团队管理方法,引进企业的目标责任制、员工考核办法,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这种严格的考核方式,逐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使企业制度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师生双方共同为文化融合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按照学校办学方针,主动满足企业文化的需求。以我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每年暑假寒假期间,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都会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业务能力锻炼,这样不仅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又使学校外派教师与外包企业员工实现“零距离”对接,开学返校后参与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战略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把企业的竞争文化、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灌输给学生,使之逐渐融入学风、教风和校风之中,通过这样有目标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步实现了有效的文化耦合。服务外包企业中日企最重视的就是团队精神,这也是日企文化的精髓。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服务精神和大局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体公司成员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团队进行高效地运转。日企团队精神的土壤来自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格式化的工作方法,年功序列的管理制度。所以,日企文化不强调个人崇拜主义,英雄主义。而需要员工有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可以校内的班级内,根据班级冠名班不同,设置企业称谓的班干部,对日外包的班干部可以称为部长,课长,班长,对欧美外包的班干部可以称为Head,Manager,Specialist、Officer等,让学生融入企业环境中。同时,每学期开展公司班组长和总经理竞聘活动,培养学生上台表现自己,推介自己的能力与勇气,让学生们体会到企业的竞争意识。学生文化活动,则要多组织一些有明显企业烙印的活动,力求活动的目的为企业所欢迎,做到活动内容有企业领导员工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企业人员的认识。

三、结束语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8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文化;践行策略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不仅是指挥者,更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导师。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表率作用、处事原则、思想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终身,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该践行陶行知等先辈教育家的优秀教育理念,从“知行统一”“民主平等”“爱心教育”等方面着手,建成和谐民主、真诚包容、富有爱心的班级集体。本人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对于建设精神文化、物理环境、管理制度、发展平台等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广大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真诚平等的精神理念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他对此提出三点建议:“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一段教与学的论证让我们看到了陶行知作为一代教育大师的平等民主理念,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知行统一,在培养班级精神文化理念时要把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生活价值观等的“知”运用到“行“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教师可以将理解、平等、真诚、包容等作为核心价值观践行给学生。所谓理解,不单指学业上,也指生活上。如在学业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叛逆等,小学生还处于调皮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不希望被过多的作业、死板的教学方式牵绊,教师应该理解学生,采用活泼轻松的教育方式来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非动不动就惩罚学生;反之,学生也应该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明白尊师如父的道理,尊重理解教师。在生活上师生之间也要互相理解,班主任要定期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若学生遇到生活难题,可以向教师倾诉、寻求帮助。进一步说,在理解包容的背后是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教师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要自然坦诚地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所谓平等真诚,就是教师要民主人性的对待学生,将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价值观的成年人,鼓励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理念,明白自己作为团队的一份子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斗志昂扬、精神饱满的勇往直前,努力学好习、生活好。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也会强调我是班级的一份子,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做些什么贡献。如我在每周班会上,都会有一个主题讨论,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解,还有“我是班级小战士”等,在“班级小战士”讨论会上,同学们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等明白了团队的力量,纷纷发言说为了班级整体自己要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唱歌娱乐大家等,同学们都激情澎湃。总之,无论是理解包容,还是民主平等,教师都应该知行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培育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文明守纪、诚信知礼、公正廉洁。

二、温馨励志的文化环境

良好温馨的教师环境能够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并在束缚自然地环境下自主奋进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主张“生活即教育”,师生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因此将教师环境布置成家的感觉,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学以致用。1.会说话的墙壁。班级标语能够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行为起激励、训导、告诫等作用。陶行知曾经引述了《墨辩》中关于知识的观点:亲知、闻知、说知。良好的标语能够让学生时刻亲近知识、理解知识。如我在新学期第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和班级情况想两句箴言警句,然后经全班同学讨论决定,选择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作为班级标语写在教室后方的黑板上,时刻提醒学生做人学习都要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在班级集体中诚实待人、不断超越自己。班级墙壁也可以起到类似的功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让同学们以漫画的形式在墙壁上开辟出学习墙、休闲墙、故事墙、音乐墙等,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励志名言写在学习墙上,将优美动听的励志音乐写在音乐墙上等等。这样将学习休闲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劳逸结合中快乐学习。2.激励个性发展。小学生大都喜欢张扬个性,富有才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我通过手抄报、故事天地、班级家园、美术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学生们大都欢呼雀跃。如我在举办“文明伴我行”活动中,让班里几个擅长画画的同学出谋划策举办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奇思妙想,说出很多好的创意,如在教室里挂小气球,上面写着“感恩”、“今天你说谢谢了吗?”等,他们还画出了一幅关于文明用语的故事组图,非常生动有趣。这样,既有效开展了活动,又发挥了同学们的才能,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倡导自主和谐的管理制度

《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班主任要想创建优秀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互相之间友好相处、努力学习,一个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必须的。 陶行知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观点鲜明地提出:“小孩子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他认为亲知是亲身经验体会来的,即从“行”中得来的。新课标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等,也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后获取知识,并会学以致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管理的难处和团队中个人的角色塑造,从各个方面为良好的班级管理做贡献。1.培养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于辅佐教师管理班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干部选拔工作中,应该顾虑到每个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如在选择班干部时,我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公开竞选投票、召开任职大会等程序确保竞选的公平、公正、公开,尤其在任职大会上,新班委在制班方案、学习计划、班级管理等要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充分体现民主公开。此外,还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鼓励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在班级的权威和公信力,做好班干部换届选举工作,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体会班级管理的难处和复杂,让他们感到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和责任意识。2.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建立一套民主、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让学生养成按规矩办事的良好习惯。但在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之下,应该体现爱的教育,班主任应该以爱、民主为理念来管理班级,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切实从学生立场出发来管理班级。陶行知一生提倡“爱满天下”,认为教师应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真教育是师生之间从内心发出来的、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真心和爱才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因此我在建立班规时,充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自己讨论制定班规,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真诚参与后,一致同意将学习、卫生、班风、纪律作为四大标准,详细规定了包括基本礼仪、学习纪律、卫生执勤、奖惩措施、行为规范等班级公约。这样制定的班规,不仅提现了民主公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更让同学们在民主讨论中增强彼此的关爱和尊重。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9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不科学

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及详细的班级管理计划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基本前提,但仍存在部分班主任管理目标模糊,未能给班级发展制定明确目标。另外,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首要任务在于学生行为规范及纪律教育,并未意识到班级管理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这就直接导致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控制”为主的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其实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管理方法仅仅是表面的“管”,而不是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等差异性特征采用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措施。

2.班级管理体系不完善

班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班级管理内容偏差。一般主要通过成绩、纪律、卫生等指标对班级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品性的考虑,进而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侧重于对卫生或纪律的严格要求,而忽视了对品性善良的奖惩。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缺失。少数班主任没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增加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随意性,自然也就加大了问题产生的几率。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更新班级管理理念,以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生为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在班级制度、目标、方法等方面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人本化理念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等思想观念。(2)公平公正。班级的管理应该是以班级为整体的,所有学生的成长问题都要考虑,这就要求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性格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3)重视品性。班级管理过程中绝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卫生、纪律等传统性指标,还要注重学生品性的培养,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4)创新方法。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创新理念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得以与时俱进、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交流、自我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应用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必须通过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1)班级管理制度要切实可行。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制定和细化班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2)班级管理制度要公平公正。在班级管理制度的确定过程中,要体现集体智慧,让学生分组讨论起草拟定相关条款,征求班内所有学生的意见,共同讨论制定每一条班规,并将仲裁权也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

3.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包括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和全体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的参与是必不可缺的,班主任不仅要鼓励班干部独立展开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肯定他们的工作细节和工作成效,并强调班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过渡,真正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

三、结束语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日常学习、生活推进的组织者及指导者,其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行为的规范及学生思想的培育,但从目前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必要针对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了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让班级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季宁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理念范文篇10

[关键词]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实践路径分析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班主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很有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和其他同学或者教师的沟通意识,阻碍学生形成集体价值观念,降低班级凝聚力,对初中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有不利影响。目前,自主管理成为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理念,该理念重视引导学生对班级内部事务的管理,能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班级环境。

一、传统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手段过于单一

部分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会选择利用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管理手段过于单一,较为强硬。在该种管理模式下,虽然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纪律,但是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放飞自我”的现象,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如果班主任选择单一、强硬的手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甚至当众批评犯错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这种单一的管理手段,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甚至让学生出现内向、自卑的性格。

(二)班主任忽略学生的想法

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属于管理者,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状态,这让学生崇尚班主任的权威,可以很好地听取班主任的意见。但是该种模式也会使一些学生惧怕班主任,影响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没有认识到学生内心的想法和独立意识,就会以自身经验和主观意愿为基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组织班级活动。这会让学生被动地参与进班级管理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意识。除此之外,个别教师认为学生能力较弱,不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班级中经常会出现班主任大权独揽的现象,这不仅会增加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也难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在班级内的主体作用,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三)过于依赖班干部的力量

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的重要组织队伍,能够为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但是现阶段有不少班主任会过于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让班干部代替自己完成班级管理,包括纪律管理、学习管理等。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会进一步减少,导致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情和感受。甚至,个别班干部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成熟,还会导致班干部和学生之间出现冲突,影响班级内部和谐氛围的构建。

二、学生自主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班级管理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要素,能影响班级环境、学生想法。如果班级内部氛围过于紧张,那么学生会更容易焦虑,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进一步出现学习畏难情绪。班主任应当积极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用学生的力量改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果。

(一)组织自主管理活动

学生自主管理需要利用学生个人力量完成班级管理活动,这和传统班主任管理理念有较大差异,因此,班主任应当改变自身的工作理念,正确认识自主管理的意义。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班主任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以主动监督他人、形成自律意识。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做“班级小管家”,通过赋予其管理责任,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管理角色的对调,能够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使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和谐发展的氛围。

(二)由学生对班级文化体系进行完善

1.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当重视制度文化的完善。以往,制度文化通常由班主任制定,学生不会参与其中,而自我管理理念下,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制度制定活动中,让学生更愿意、更主动遵守管理制度,调动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现阶段班级最需要进行改革的管理制度,并提出改革优化的措施。不同小组可以分别制定一套全面的班级制度体系,最后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并派遣代表向教师和学生讲解为何要制定这些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作用。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调动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除制定班级制度外,还应制定班风、班训、班级徽章等,班主任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提高班级凝聚力。2.环境文化班级环境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环境文化建设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为了给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共同布置班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班级温馨的环境氛围,真正将班级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家,使学生养成主动维护班级环境和纪律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对班级内的黑板报进行调整,在特殊节日、纪念日时,将黑板报更换为与其相关的内容,渗透节日蕴含的文化理念,完善环境软文化,在文化渗透下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班主任也可以选择在班级内部粘贴有关自我管理的海报,如自我管理手段、方式以及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等,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知,使其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管理班级、维护班级。

(三)重视实施自主管理评价

学生在初次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不知道该如何管理,个别学生还容易在拥有管理权利后骄傲自满,产生负面心理,这些都无法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管理班级。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从而不断对自我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评价时应当从自主管理的9个方面入手,对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心态、自我激励、时间、人际关系、目标、情绪、行为、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班主任应当将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某个阶段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看到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趋势,以激励学生。在进行管理评价时,除去班主任的评价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互相评价,让学生对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知。

三、结语

在初中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班主任的个人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需要负责的主要工作内容,合适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自我管理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同时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在班级内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玉龙.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学生角色定位与任务分配[J].教学与管理,2020(19):25-27.

[2]李兆峰,王存学.农村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策略——以梁山县小安山镇初级中学为例[J].现代教育,2019(04):41-42.

[3]刘学翠.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实践路径探索[J].中国高新区,2018(10):84.

[4]薛峰.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J].汉字文化,2018(0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