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1-12 11:24:00

导语: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去年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改革开放后,中央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又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中大都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摒弃以牺牲人的发展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的旧发展观,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这种科学发展观本质上以主体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维护和保障人的切身利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标准,并以此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坚持五个统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克服多年来存在的注重城市,忽视农村,导致政策和投资过分向城市倾斜,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采取重大措施,从根本上遏止和扭转我国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和倾向,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即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纠正和克服以牺牲环境,过渡消耗资源为代价而求得发展的片面观点和倾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努力营造优美、洁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坚持以我为主,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要在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使世界上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最佳结合,同时要打造中国的经济航空母舰,增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提供动力。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四、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应当看到,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为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需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我们党就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