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理政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30 05:20:00

修养理政心得体会

无论是修养还是理政,第一位是要学习。

中国是个崇尚学习的国度,最起码是向书本学,有诗为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古代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故事,古人读书为什么要下如此苦功呢?那只是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目的只是为了“权、钱、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但是数千年的思想文化积淀,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人格,至今仍然是人们修身铸德不可或缺的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己欲包而包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崇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居安思危,处治思乱”的忧患,乃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这些传统道德的精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我们今天重温“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为了学习古人的苦学精神,学习的目的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提高修养,坚定信念,明确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向书本学,书是智慧的结晶,是心得、经验之集大成者,读一本好书就像在音乐中散步,在花中徜徉,像与一位智者面对面,心与心交流,灵魂与灵魂对话,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对未来有了期待,对世界多了关爱,对社会有了责任,对生活有了感恩。

我们要向别人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更趋完美,更具竞争力。学别人,要找对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这个时代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我发现有一种怪现象,越是报纸上、电视里大肆表扬的人物,在生活中越被人们视为另类、怪物,甚至出现一种矮化、丑化英雄的倾向。比如说:

刘胡兰:我舅是共产党员(我告密,别铡我)!

:一个趔趄成就了一个英雄!一块石头完成了一个壮举。

:(被连长手枪顶着头)动就打死你!再忍耐一会儿——昏过去就不痛苦了!

王杰:炸药包的导火索平常能掐灭呀。

罗盛教:教训深刻呀!千万不能好大喜功,救一个就行了!

时传祥:有好工作吗?

张思德:烧个炭也能没了命,我算服了劲了。

这种对英雄的矮化和丑化,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教育的失败和信仰的危机。再举我们身边的一个例子,大家在公交车上一定为老弱病残孕让过座吧?这是件很普通、很小的事,我也做过,但几次以后,我再做时就有了压力,因为我受不了那全车人的目光,其实我只是想:有一天我也会老,只是希望到那一天我老态龙钟的时候,每次坐公交都有人让座。我更希望人人争相让座的社会风气早一天蔚然成风。

学习是一种上进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也是一种虚心的表现,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学习,学习着的人是充实的。

1、现在的人多为文凭而学,所以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有些函授生除了考试时看书,平时不看,如果临阵磨枪看几天,也是为了考试时容易找到,学完了,书还是新的、卫生书。抄还不敢全抄对,怕不小心得了第一名,老师叫介绍“一节课不听,一页书不看还得第一”的经验,最怕还没登台,知道底细的同桌早嫉妒得大声告密了,还得60分为妙。)

也有说考试时,看书的效率最高,一目十行,且能记个七七八八,好像谁说过了,考试能间接促进学习,现在想想,不是间接,而直接,但是考试过了,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应试教育。

真正的教育目的应该在于学知识,学技能,而不是一张文凭。

但是毕竟应试教育体制还存在,招聘启事中还有文凭的要求,所以为文凭而读还有必要,只要努力多掌握知识就应该大力提倡。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两个人一块去报函授本科,结果碰见一位副县长也在填表,其中一个扭头就回,问其原因,他回答:人家大专不也成了副县长?进步和文凭有什么关系呢?没用!另一个说:我一定得报,因为人家成了副县长还追求上进,多学东西,我等是科级有啥理由不学?

为什么说学习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有的老人退休后上老年大学,有人仅仅因为爱好文学而学中文,还有一种人完全为了挑战自我而在年过半百又学起了乐器。我也见过在市里游荡的好多乞丐,对于这些人,我有一个原则,四给,三不给。不给的是:年青人,小孩子,出卖自尊的人。四给:孤苦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一技之长的人,有自尊的落难人。我曾见过一个盲人,且有脚病,他拉一把二胡,那曲调欢快、明亮,让我听得心酸不已。我想他为了掌握技巧一定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他在街头行乞的时候,还不忘把欢乐带给别人,他不但坚强,好学,而且还精神富有,他让我同情的同时,又让我感到生命的尊严,我给予他的不是我的施舍,而是敬意。我更看见过一个乞丐,他也是个盲人,他居然写得一笔好粉笔字,在人行道上展示着他的骄傲,我过去看见他写下的是这么一段话:我曾经看见过太阳,但是,现在春天就要来了,我却再也看不见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打动了很多人,他的爱心箱里叮叮当当下落的硬币谱成了一曲动人的乐曲。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见,到处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如果你想学,而且细心的话,现在为了搞好学习,我提出11条建议与大家共勉。

1、每天的新闻联播要看。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说不定还能从中发现商机。2、有时间就听一点音乐,学会欣赏音乐,享受生活。3、看点名著,如《红楼梦》、《围城》等,国外如《百年孤独》、《简·爱》等,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灵魂。4、每期《读者》都要买,它让人年青,不落伍。5、法律的书看看绝对有好处,既使用不着,也心里豁亮。6、理论文章一星期看一篇,但务必认真领会。7、电影院里的大片绝对不应放过,你正好可以借机检验一下自己的审美是否落伍。8、如果有兴趣,拿起笔写点东西,不为娱人,只为娱己。9、与好友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一笑了之。10、向比你年龄小、职位低的人问一个困惑你多时却有可能引起对方哂笑的问题。11、向老干部讨教,让他讲给你听他的得意之作。

下面,我谈第二问题:正确看待名利权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也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以上两位革命前辈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追求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遵循“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那么这个人无疑是自私的,只有把自身利益放到长远中去考虑,放到大局中去透视,放到整体中去衡量,你才会认识到什么才是最真正的利益,最大的利益。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带来物质享受、幸福生活,也能让一个人腐化、堕落走向深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金钱的嗜好并没有错,错的是一头钻进钱眼里,见钱就想据为己有。这种人一心只知钱好,置前途、理想于不顾,浑浑噩噩、混天熬日子,最后只能落个世人不齿的下场。

记得有人说过:三个地方,你不能不去看:一个是医院,看到那些被病魔摧残的生命之花,你会觉得健康是最幸福的。二是到监狱去,看看那些失魂落魄的犯人,你会理解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那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也许,自由,只有真正失去自由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珍贵。另外一个地方是火葬场,人死灯灭,化作青烟一缕,名利权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记得巴人也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人生就像一群猴子在抢一个空果壳。这些道理可惜都不是在人之初,就会彻底明白的,人生没有彩排,闹剧场场爆满,没有多少人会放弃粉墨登场的机会。和几位退休人员座谈,他们都说争权夺利没什么意思,最值得回味的是为群众办了好事,现在去看看,心里最满足、最高兴。

关于权力,也许有人梦寐以求,但是权力就意味着责任,就意味着自己付出,要奉献。记得朱基总理上任伊始,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有人问及他当上总理的感受时,共和国总理用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几个词。更有古语云:无官一身轻,也反证了当官的不容易,权力的沉重感,因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还得为民所用,还要用好,不殚精竭虑不行,不鞠躬尽瘁不行,否则你就是个庸官、懒官。

接下来我谈第三个问题:抓落实

落实,是一个理解、消化、贯彻、执行意图或决定过程:抓落实,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彰显着勇气和智慧。

有句笑话: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其实,何止会多,文件多,应酬多,花架子多,俗套子多。一提落实,就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结果精神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就是落实不到的行动上。会,你开,我开,逐级开;讲话,你讲,我讲,层层讲。看着很红火,很紧张,其实讲完了,说着听着都忘了,该干啥还干啥。

抓落实,就是看你落实的结果如何,它对党的政策的彻底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抓落实,就是把工作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落实抓不好,轻则政策棚架,重则甚至会出现以下一系列怪现象:空气在净化中污染,水土在治理中流失,生灵在保护中灭绝,机关在精简中膨胀,好像你不治还没事,一治反而事越多。实际上,抓也抓了,只是没抓紧,抓不紧等于不抓,落实也落实了,桌子拍了,眼睛瞪子,但是扭脸就忘了,上面不催,下面不干,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岂有不失控之理?检查来了一阵风,检查过了照样松,这种毛病至今依旧,所以抓落实,要常抓不懈,要抓在平时,要制度化,要设固定机构,要加大惩罚和责任追究力度,要把奖牌挂在具体人的脖子上,板子打在具体人的屁股上,赏罚分明,功过分清,让求真务实成为一种风气,形成一种氛围。

第四个方面是讲团结

团结是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取得成绩的必要条件。讲团结,首先要静坐常思己过,每遇争执,先自我反省,挑自己的毛病,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论理,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计较,矛盾、误会自然少。古语说:闭门思过,是思自己的过,而不是思对方的过。思自己的过,越思气越小;思对方的过,越思劲越大。所以说内省是非常关键的,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内省不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最重要的是透过它了解自己真正的意图。柏拉图更进一步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内省能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我的内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

讲团结第二就要有全局意识,补台意识,想当年百万大军一律美式武备,硬是打不过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如果单从国民党自己身上分析失败的原因,一是自身的腐败,二是不团结,胜不相让,争名夺利;败不相救,只求自保,结果谁也没保住,把江山拱手让给了他们的对手。

我们今天都说:一辈同学三辈亲,一天共事辈辈亲,缘份让我们大家有幸相识、相知,也许有一天,大家就会各奔东西,所以我更应当珍惜我们的一起的分分秒秒,这样当我们天各一方的时候,回忆起来都将是甜蜜和美好。我们工作上是同事,生活上是朋友,不能终生共事,也可终生为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人生追求,早已把我们的血融合,情交织,心贯通。工作上齐心协力,有分工、有合作,只补台不拆台,丑不丑,一合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是一个整体,就应该有集体荣誉感,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我们大家的工作,我们每个人把各自的工作做好了,我们镇的整体形象也就出来了,这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

第五个问题:自律

品德和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点点滴滴,逐步感悟而来,是内省认定沉淀下来的。品德,修养到一定高度,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照样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此为慎独;公私公明,不沾公家一点便宜,此为慎微;不讲过头话,不乱开口子,此为慎言;不自作主张,不乱拍板,此为慎行。高尚的品德不仅可以约束自己的言行,还可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领导人管理下属有三种境界:一是不敢不服,此为力服;二是不能不服,此为才服;三是不忍不服,此为德服。前两种我们姑且不谈,单就德服说明一二,其实德服,就是以个人品德影响人,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力。长期以来,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内心被其折服、感动,到适当时候就会有一种下意识的内心认同。要拥有这样的高德重望,决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修身不可。如果一个人为人不正,敬业不勤,处事不谨,为政不廉,是断然不会有此高德的。我想他一定应该是为人处事心正、心诚、心宽、心实;有话说当面,背后不说人;对成绩,他不争功,强调集体力量,对问题,不推诿,主动承担责任;对棘手事不回避,不怕得罪人,敢碰硬,敢于解决问题。如此种种,终于成就了一个大写的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成为了黑暗中的灯塔。

第六个问题:原则

做人要有原则,无论世风日下,还是物欲横流,我们都要在心中保留一方净土,并以此我们成就我们高贵的人格和生命的尊严。力到处,我们要常做好事;力欠处,要常存好心,要与人为善,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帮了别人,自己也得到安慰、快乐。

作为一个工作人员,原则更为重要。切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绝对不能只讲面子,不讲政策,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你给我关照,我给你帮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能败坏党的声誉,损坏党的形象。

原则是不能动的底线,工作方法灵活多样,但它只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每当一件事情理不出头绪,复杂得无从下手时,就用最简单的法按原则办,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问题很简单,我们之所以没有用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只是我们考虑了太多的关系,顾虑了太多的情面,以及缺乏坚持原则的勇气和凛然的正气。这正应了那句”理路直截,欲路多歧“的老话,也再次证明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正确。

第七个问题:责任感

责任意识是人对自己承担的职责、任务、使命的自觉意识,不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一个人难以在社会生存。

一个人可以能力差,但是绝对不能没有责任心,能力差尚可以用责任心来弥补,还可以以勤补拙,但没有责任心,无论能力再大,都有可能给工作造成损失。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会挑肥拣瘦,重担子不愿挑,艰苦的地方不愿去,棘手的事不愿办,惹人的事不敢问,多重要的工作都会抛至脑后。

有责任感,工作上才有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才会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

有责任感,才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上我讲了七个方面,由于时间仓促和我本人学识浅陋,所阐述观点很可能或偏颇或陈旧,所在只能权作一家之言,欢迎大家不吝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