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情况工作汇报

时间:2022-01-18 02:31:00

农业情况工作汇报

一、农业基本情况

全区在册统计耕地面积70161公顷,农业人均耕地面积3.9亩。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71000公顷以上,其中水田实际播面积在15000公顷,旱田实际播种面积56000公顷。牧业标准化小区发展到38个,鹿发展到17万只,占全国的27.6%,全省的44.4%,年实现总产值5.5亿元,占牧业总收入的60%左右。全区林业用地40561公顷,有林地面积2776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4.7%。其中,国有林业用地11016公顷,乡村集体林业用地面积16752公顷。全区境内共有*河、饮马河2条主要河流,14条小型河流;中型水库2座,小(一)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26座。*属中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5℃,年平均降水量629.6毫米,年平均日照2491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45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玉米、水稻、大豆,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保持在5亿公斤左右,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

二、农业发展现状

在区委二届三次全委会上,我们科学确立了“双轮驱动、转型升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其中“转型升级”之一就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都市经济转型。按照这一总体战略,我区在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上实施大调整。具体说,奢岭重点发展食品经济、休闲经济,服务经济,沿奢新路、长清公路构筑新的蔬菜产业发展带。鹿乡、双营等乡镇(街)围绕梅花鹿产业,积极实施小区生产和规模养殖,打造品牌鹿乡。云山、平湖发展以服务*城区为重点的城市配套型近郊农业。在饮马河、*河流域乡镇(街)稻田区积极发展绿色水稻生产,统一实施品牌营销,形成供应长春的米业发展带。在山河、太平等乡镇(街)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粮转牧工程,提高肉食品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按照这一既定的发展思路,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攻坚破难,我区农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标志是: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一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区现有温室3365栋,阳光大棚4115栋,总保护面积500公顷以上,在满足我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可以向主城区或周边地区提供较为充足的蔬菜供应。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明显提高。我区现拥有农用动力机械7000余台,其中,大、中型320多台,农机总动力14.5万千瓦,农机配套机具15000余台(部),其中,大、中型配套农机具600多台(部)。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河、饮马河堤防土方工程已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水库、黑顶子水库中两大灌区设施基本配套,可保证全部2000公顷的水田灌溉需要;我区唯一一处大型重点涝区--双饮涝区治理标准达到了10年一遇;现有抗旱浇灌用机井2600眼,小井7315眼,可有效保证旱灾灌溉需要。四是农用电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现有66千伏二次变电所10座,主变压器16台,总容量48800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2422台,可以充分保证每年农用耗电量4千万度的需要。基础设施的加强与改善为全区农业持续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利保障,使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稳产、高产,近几年,始终保持在10亿斤阶段性水平上。

(二)农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目前,我区已经从传统种植业向以种、养业齐头并进的大农业发展,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主产业,以鹿业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得到了健康发展。2007年我区梅花鹿发展到17万只,占全国的27.6%,占全省的44.4%。鹿业标准化小区发展到38个,养鹿户发展到12000户,其中百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发展到370户。鹿茸总产量达到了38吨,其它鹿副产品总产量达到680吨,实现总产值5.5亿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各类鹿产品经销企业发展到187户,鹿副产品年吞吐量达到1500吨,年实现交易额4.8亿元,利润近1.2亿元。鹿乡镇作为我区鹿产品交易的中心地,年客流量就近百万人次,鹿副产品吞吐量达到1000余吨,鹿茸吞吐量达到50吨,在该镇鹿产品专业市场或成交的价格直接决定着全国的鹿产品价格,成为全国鹿业市场走向的“阴晴表”。新引进长双鹿业、吉林鹿业生物制品、盘古鹿业、修正药业等为主的各类型鹿产品深加工企业7家,研制开发出梅花鹿基因营养液、鹿胎精华素等鹿保健产品八大系列60余个品种,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应该说,从2005年起我区养殖业占农业比重就超过了50%,2007年接近60%,牧业产值达到了9.8亿元,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绿色水稻、无公害蔬菜、山野菜、两瓜、青食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业结构始终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而转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我区绿色水稻面积发展到8000公顷,保护地蔬菜发展到500公顷,山野菜人工栽培发展到百公顷以上。三是劳动力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科技手段,农田作业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农村主要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开始向畜牧业、加工业、第三产业以及进城就业方面转移。从2005年以来,每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都在8万人次左右,每年劳务输出创收达到4亿元左右,农村人均外出劳务经济收入超过800元。我区的劳务输出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认可。

(三)农业产业经营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项目化的思维经营农业,紧紧围绕梅花鹿、稻米、蔬菜、猪、牛、禽业等优势产业,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了圣泽乳业、欣安牧业、山河朗德鹅业、香辰米业、吉林农大实验基地、良友集团、大井酱菜、云山稻米加工厂、万年红葡萄酒业等3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业户230余家,涉及酿造、食品、腌制、鹿副产品、编制品等10余类300多个品种,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7.8亿元,年上缴利税5000余万元。

(四)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成长壮大,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全区有鹿业、蔬菜、农机、养猪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0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闯市场的桥梁和扭带。如平湖街道尚家村党员合作社,带领全村农民发展山野菜婆婆丁,由当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三个专业生产屯,由当初的几栋小面积简陋日光温室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栋标准日光温室,保护地面积达到100多公顷,年产婆婆丁1000多吨,全部由合作社统一联络进入长春光复路批发市场,成为尚家村的品牌农业产品和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我区还将在齐家镇曙光村建立一个规模经营土地在100公顷以上,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新农村建设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区就结合区情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在“五新”的基础上,确定了“五三六六”新农村发展总体战略,并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以绿色水稻、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绿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以鹿业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实现健康发展,以转移输出为主的劳务经济取得重大成果,初步构筑了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重点、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二是重点开展了“五清三整治”和村屯绿化美化工作,我区山河五家、齐家卧龙等一批村屯环境整治典型在全市进行了推广。三是成功探索了以两委会、产业协会和屯务理事会为一体的“三驾马车”新型村级组织管理模式,较好地破解了村级管理断层问题。四是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安的要求,构建了以农家大院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打破了原有政府服务功能分散、农村文化阵地不足、信息不畅、购物不便的传统格局。

另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我区本着“发展中求创新、创新求突破”的原则,积极探索破解了一些新农村建设机制体制性的障碍。一是上下联动的机制得到确立。全区74个新农村建设支农服务队,在政策宣传、产业定位、发展规划、落实项目、调处矛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省、市各帮扶包保部门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推动了试点镇村新农村建设。二是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初步形成。吉林省嘉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栋梁同志,为太平镇肚带河村筹资110万元,对屯路进行了硬化,彻底解决了该屯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被区政府授予“支援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人物”称号。仅去年全年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物资共300余万元。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不仅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营造出了人人关注、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在环境改造上,鹿乡蔡家八社、奢岭九三等村屯,广大农民都能舍小家顾大家,积极主动地出工出劳,在没有增加集体经济组织一分钱的情况下,使村屯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今后我区农业发展思路

今后我区农业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梯次推进,把握核心,分线抓实,重点突破,积极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速传统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步伐。

一是不断优化农业经济形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是培育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业、以山菜、山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和以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在发展五大主导产业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和实用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设施农业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到旱田总面积的35%以下,80%以上的水稻达到绿色标准,蔬菜100%达到无公害标准并全部实现无公害认证。今年,全区蔬菜面积新增500公顷,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新增150公顷。

二是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突出鹿业、绿色水稻、山野菜等特色产业,积极规划建设养殖园、种植园、观光园、科技示范园等各类品系园区,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多乡一业”的农业发展格局。到“十一五”期末,全区蔬菜、两瓜等农副食品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万公顷,绿色水稻等优质食用粮加工原料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万公顷,初步把我区建设成为长春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绿色蔬菜食品供应量要占长春市市场份额的15%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借助省市扶持政策,突出抓好梅花鹿的种源保护和提纯扶壮工作,振兴*鹿业。准确把握畜产品物价结构性调整契机,利用国家鼓励畜产品发展的各种政策,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按照发展需求和市场导向,协调发展肉、蛋、奶,促进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末,我区肉蛋奶供应量力争占主城区15%的份额。今年新建牧业小区17个,标准化养殖覆盖面达到55%以上。

四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梅花鹿、稻米、蔬菜、禽业等优势产业,搞好农业项目的包装和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农业发展。积极鼓励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宾馆、饭店、超市等流通服务企业相对接,为其提供农产品初级加工和分类包装,加速农业生产向产业化方向的转型。到“十一五”期末,全区规模农业产业化项目达到10个以上,带户能力达到30%以上。今年,各乡镇(街)要引进一个以上超千万元的产业化项目。

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做为我区新型产业经济,已经成为农民收入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增长极。今后我们将切实加大政府引导和培训力度,逐步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多、层次低;进城多、稳定少”的局面,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由自由型向组织型转变、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稳定农民非农收入。同时,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域外企业、域外高素质人才到*定居从业,带动我区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区年输出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要分别稳定在8万人次和5亿元左右。

六继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和项目,全面加强农村村镇道路、通信网络、人畜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医疗、文体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鼓励等手段,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本进入农村,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断增强乡镇服务功能和承载功能。继续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切实加强村屯生态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积极倡导、开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促进乡风文明。

四、关于备春耕生产工作

春节已过,备耕工作进入了紧张关键时期,由于新粮难卖问题的出现和信贷政策的调整,节前我区备耕生产工作与上年相比情况很差。到目前,全区种子到户率不足10%,化肥到户率几乎是零,去年同期种子到户率60%以上,化肥到户率30%以上,原因是农民手中没钱和化肥价格问题所致。目前全区农民手中的新粮80%还在家中待售,特别是今年农业信贷资金只有2亿指标,仅是去年的1/5,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备耕资金可能出现缺口。面对这样的备耕形势,下步备春耕工作主要想法是:

一是继续深入抓好思想备耕。积极宣传贯彻中央惠农政策精神,让广大农民深刻体会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注和支持,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用政策的感召力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广大农民备春耕生产的主动性和夺取备春耕生产全面胜利的决心与信心,从思想上掌握备春耕生产的主动权。

二是继续抓好科技备耕工作。充分利用春播开始前的时间,扎实深入开展好百天科技备耕大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各项科普活动,通过区电视台继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专题讲座;通过集市贸易平台,继续举办农业科普大集,印发技术传单;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开展送科技下乡到村、组,针对地方农业发展需要传经送宝。

三是继续抓好产业项目备耕工作。农业产业化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我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要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落实订单农业,逐步引导广大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今年备耕期间,将重点从培植米业加工、饲料基地、蔬菜加工、酿造业加工种植基地,落实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全力抓好物资备耕工作。在落实产业项目,确定种植计划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抓好农资市场管理,保证农资数量充足,保证农资质量安全。一方面深入抓好农资到户,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物资备耕给予特殊关注,保证在春耕前及时到位,为及时全面转入春耕创造条件。

五是认真做好农机具检修工作。针对我区机翻、机播面积大的特点,强化整地起垅生产环节非常关键,因此,在整地起垅前,要全面抓好农田作业机械的检修和调试,特别是我区连续两年实行了大型农机具购买补贴政策,使农田作业机械数量增加,作业能力增强,要充分发挥好这些大中型农田作业机械的作用,为提高我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出贡献。

六是兼顾抓好春季其他农业生产。春防是畜牧业的重要工作环节,要把春季畜禽防疫作为春耕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全面落实到位,确保不出问题。同时,还要抓好春季防火、植树造林,以及水库堤防安全等其他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五、需要市政府给予的特殊政策支持

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实现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区委、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市里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

一是支持我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市政府确定的长春市菜田外移规划有*区,原计划2008年实施,但至今没有落实,希望市政府保持原计划不变,向*予以政策倾斜,早投入资金,启动*区的菜田外移发展规划。

二是支持*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我区计划在齐家镇重点打造一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在这个园区里,构建优质粮园(以绿色水稻和青食速冻保鲜甜粘玉米为主)、精品牧业园区(以优质肉牛、特色肉牛为主)、绿色菜园(以保护地蔬菜、两瓜为主)、农机化示范园(以水稻全程机械化、玉米大豆机播为主)、观赏农业园(以瓜果蔬菜自采自摘为特点)、良种繁育园(以大豆、水稻良种繁育为主)、农产品工业加工园(以齐家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目前,该园区已具备建园的很多基本条件:一是优质粮园已有2个绿色水稻基地认证,规模800公顷,一个青食粘玉米速冻加工厂;二是精品牧业园已招商落地2个超亿元养殖项目(雨润集团年出栏10万头肉猪项目,南韩HK集团投资8亿元的特种肉牛养殖项目);三是绿色菜园已有广生保护地蔬菜集中区、农机化示范园已有新越农机化作业公司和曙光村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良种繁育园已有长春市农科院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和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良种示范基地、农产品工业加工园已有齐家工业集中区,下步需要市政府从全市角度,支持规划建设齐家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请求及时拨付鹿业发展扶持资金。去年,市里针对*鹿产业发展的实际,准备投入998万元开展种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目前已经拨付到位100万元。应该说,在市里扶持资金的支持下,我区通过企业自筹、资金赊欠等方式开展一些基础性工作,梅花鹿种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促进了*鹿产业的发展。但目前看,受资金制约一些计划中的重点工程没有及时上马,制约了一些重点工作未在计划期完成。因此,恳请市政府将其余的扶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以确保*鹿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支持我区备春耕生产工作。请市政府从帮助农民解决落实备春耕生产资金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解决农民手中粮食卖难问题,调度全市农业信贷资金,增加*区的农业信贷指标,确保*区备春耕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