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工作事迹:一片丹心向太阳 扎根农村报党恩

时间:2022-02-19 01:37:00

老干部工作事迹:一片丹心向太阳 扎根农村报党恩

在昌邑,有这么一位老者,他年轻的时候饱受病魔的折磨,在党的关怀下,他得到了精心的治疗,并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从此,他就一直在感恩的心态下学习、生活、工作,并于1999年退休后,放弃城里的优裕生活,扎根农村,心系“三农”,服务百姓,积极为村民办理储蓄信贷业务,订送报刊,传播先进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群众的赞扬。他就是昌邑市计划生育局退休干部孙向阳同志。

凝财聚力,诚实守信,当好村民的‘钱匣子’

孙向阳同志今年68岁。为了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集体的扶助之恩和党组织的培育之恩,退休伊始,他就毅然离开了城区舒适的居所,回到了围子镇韩家巷村,开始服务百姓,享受快乐人生的新生活。他看到,乡亲们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富起来了,兜也鼓起来了,但由于离镇区较远,村民存钱取钱不方便、贷款不方便、有急事借钱不方便……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不方便,孙向阳同志和老伴在镇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在村里办起了储蓄代办站。一开始,有的村民储蓄意识并不强,觉得存款利息低,存不存无所谓。老孙就挨家挨户串门,耐心宣传储蓄知识,细算经济帐,并打了保票:“钱存在我那儿,有急事尽管开口”。辛勤的工作换来累累硕果,老孙的代办站半年之内就吸纳存款二百多万元,到现在储蓄额已达九百多万元,在围子镇村庄代办站中屈指可数。而且他经手的三千多份存单无一出错,乡亲们高兴地说:“老孙当‘钱匣子’俺们放心”。

同时他积极利用资金帮助乡亲们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经济方面的困难。有的乡亲因为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有的因为在种植、养殖中遇到了资金困难,老孙都积极帮助他们跟信用社联系贷款,及时解决了困难,仅今年就为三十多户村民联系贷款近七十万元。平时有的村民临时需要用钱,他就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无偿借给他们,以解燃眉之急,归还时间由各人自便。有一位乡亲,因为儿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找到老孙,请求帮助解决两仟元钱去济南治病,当他看到乡亲那焦灼的目光,二话没说,不但借给钱,还帮助买了车票。有的村民贷款到期还款资金筹措不齐,老孙就从亲朋好友处借来替他们垫付上。为这,有的人说,这么大年纪啦,不愁吃,不愁喝,何必操这个心,担这个险。但老孙一看到乡亲们那焦急的模样,心立刻就软了下来,这也为他增添了不少困难和麻烦。曾经有一个私企业主,老孙帮他刚从信用社贷出五万元资金,一个月后这个人就突然病故。原想他的儿子会继承父业,到时按数还款,可到了还款日期,这个人的儿子又突然出走,一年多音信全无。为了不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受到损失,为了让诚信得到呵护,老孙配合信用社通过法律手段较好地解决了此事。在2002年,有一村民在他的代办站存了四千元,而后这个人分两次取走这四千元钱。事后,她又到老孙家声称要挂失一千元钱。老孙从家里的账查到信用社的账,就是查不到。后来这个人又说她存款时忘了拿一千元的存单。这让老孙又生气、又无奈。后来他同此人的好朋友一起查账,才使那人释去疑团,消除了误会。还有一次,有一个业主给了老孙一张十万多元的汇票,交信用社帮助兑换时,由于工作人员不慎,把票填错,遭到了退票。他当机立断,自己租车一天两赴潍坊,连带吃饭花去二百多元钱,当天把事情办好。虽然他的经济受到了损失,但他的声誉日益远播,周边村庄的乡亲们手头有了钱也愿意存到他的代办站,形成了储户代办站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订送报刊,身体力行,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屈指算来,老孙家为乡亲们免费订送报刊已经四十六年了。老孙工作时,由老伴在家张罗着,现在他成了主力军,服务范围也扩大到代缴电话费、电费、水费等。为这,老孙专门买了一辆电动车,走街串巷,平均每年至少更换一次轮胎、电池。这几年农村虽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愚昧落后、文化闭塞的现状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了提高乡亲们的思想觉悟,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使村民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老孙在家中开办了家庭书店,订阅了十几份报纸、杂志,购买了一千多册中外文学名著及科技、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供人们阅读。他还根据乡亲们各自的不同需要,动员他们订阅了《人民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农家主活》、《大众医学》、《铸造》、《求是》、《健康指南》、《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等报刊。这些活动,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乡亲们的思想觉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受到他人们的好评。

老孙常以人民的老黄牛自喻,以白居易的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自勉,身体力行,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坚持每天看书看报不少于三小时,除学习党报党刊外,还阅读《散文选刊》、《美文》、《随笔》、《中老年保健》等方面的书刊。在陶冶情操的同时,积极把自己的感受和对社会、人生问题的看法写成文章,以表达自己的爱憎。如《故园情思》、《从沙兰暴所想到的》、《潍河一母亲河一我心中的河》等文章曾发表在潍坊市级以上报刊上,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另外,他还参加文山诗书社的活动,和诗友们谈诗论词,积极创作,被评为先进社员,被潍坊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5年,在峻青先生的帮助下,他的《潍水情》一书结集出版,父老乡亲奔走相告,争相传阅。每年过春节时,他购买具有文化品位的挂历、中堂、四季屏等送到乡亲们家中,仅此一项花费3千多元。村里兴起了秧歌队时,他主动为秧歌队编写了《四个大嫂把话聊》、《三个代表暖心窝》、《计划生育记心间》等秧歌词.引导村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在村里修建门球场时,他带头捐款。在今年的昌邑市老年人门球比赛中,该村门球队代表围子镇一举夺取了乡镇赛区第二名。作为昌邑市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和“五老”成员,老孙经常到中小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关心教育下一代,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爱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孙在农村扎下了根,成了乡亲们中的一员,他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