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2-02 02:39:00

2008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3至2007年,是我区加快推进转型振兴的五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面对各种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利监督和区政协的参与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负重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增长实现四个突破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增长实现四个突破。一是经济总量实现突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xx万元,达到xx万元,比2002年增长xx%,年均增长xx%。二是财政收入实现突破。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突破xx万元,比2002年增长xx%。三是投资总额实现突破。五年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突破xx万元,预计达到xx万元,比上届五年累计投资增长xx%,年均增长x%。四是工业增加值实现突破。200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预计突破xx万元,比2002年增长xx%,年均增长xx%。

(二)经济结构实现四个优化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经济结构实现四个优化。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9:35:56调整为6:47:47,工业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优化。二是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确立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企业转制。五年完成17户企业的转制工作,盘活资产3670万元,解决债务xx万元,安置职工xx人。非公经济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xx%。超懿工贸集团、振隆土特产公司、金隆木业集团、万达铸业公司成长为产值超亿元的区属骨干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断推动产业布局向城郊延伸,随着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华能风力发电项目和塔子沟旅游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全区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顺利完成了阜矿集团海州矿、高德矿破产后社会职能的接收工作,海隆实业总公司、盛德实业总公司、太平医院等单位稳步发展。主动承接驻区中省直企业的转型项目,五年来共与厂矿联办企业24家,区企双赢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特色产业实现四个升级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特色产业实现四个升级。一是特色农业实现升级。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7.7%,猪、牛、羊出栏量超过8万头,家禽饲养量突破40万羽。培育了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户,养殖示范大户7户。高质量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水泉镇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二是特色工业实现升级。坚持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纺织服饰、机电、冶金铸造、木制品加工、煤炭六类特色产业,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三是服务业实现升级。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强太平消费吸引力。五年来,新建、扩建较大规模市场6个,增加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红树小食品批发市场、城南综合市场、玛瑙宝石城等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商住开发、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工程的实施,xx四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初具规模。全国餐饮五十强企业富祥酒楼的引进,带动了地区餐饮业发展。配合市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阜新玛瑙节”和“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两次盛会。水泉旅游山庄、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等旅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大大提高了太平知名度。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xx万元,比2002年增长xx%,年均增长8.2%。四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升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2户发展到2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xx万元跃升到2007年的xx万元,增长10倍,年均增长5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xx万元提高到xx万元,增长7倍,年均增长xx%,规模工业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四)改革开放实现四个深化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改革开放实现四个深化。一是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商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税及其附加全部免征,粮食直补按标准发放到户,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两个试点村的带动下扎实向前推进。二是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特别是在财政收支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科学安排支出,努力增收节支,基本保证了公教人员新增工资当年到位,补发了历史拖欠的三个月工资。同时对街镇财政管理体制作出调整,生财、聚财能力大大增强。三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全区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xx万元,直接利用外资xx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xx万美元,分别年均增长30%、20%和17%。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五年共开工建设投资超千万元项目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工业项目32个;累计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的成功引进,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四是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加强了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成立了域外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实行招商引资“一站式”办公,采取重点企业和项目区级领导“一对一”帮扶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和行风评议,政务管理逐步规范,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

(五)基础设施实现四个完善

坚持基础先行的原则,基础设施实现四个完善。一是城乡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配合市政府改造修建了煤城路、红树路、太平大街、矿山公园观光路等17条街路和阿金公铁立交桥、大庆桥、城南七号桥3座桥梁,今年开工建设的高德地道桥即将通车。多方筹措资金660万元新建村村通油路近14公里、砂石路10公里、便民桥3座。二是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了居民小区的供水、供热、供电管网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了红玛瑙广场、棚改新区广场、矿山公园广场、细河南岸观光带等一批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解决了xx人饮水问题。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了全市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投资逾11亿元,拆除房屋78万平方米,新建住宅xx万平方米,313栋新楼拔地而起,xx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投资1.6亿元完成了采煤沉陷区治理一期工程,建设楼房42栋,加固平房151户,1601户沉陷区居民得到安置。通过改造和治理,棚户区和沉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彻底改善,困扰居民多年的吃水难、行路难、入厕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两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对主要街路及广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景观改造。累计植树14万株,增加城市绿地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四是园区规划进一步完善。为加快太平发展,拓展项目承载空间,按照阜新市总体规划,在太平高新工业区的基础上规划占地15.3平方公里的城南工业区(现阜新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园区规划为新型能源、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三个产业园和物流、综合服务两个区。完成了园区内企业、居民住户等的调查工作。投入资金近xx万元,建设了塔新路、南外环路东段和新开路西段等基础设施。引入项目6个,万达铸业高强度铝壳体项目、金广机械综采设备及配件项目等已实现投产,园区的产业集聚力和项目承载力正在增强。

(六)和谐社会实现四个进步

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四个进步。一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步。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7年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预计达到8000人,五年累计征收养老保险统筹基金xx万元,发放xx万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五年累计安置城镇就业人员xx人次,完成就业培训xx人次,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xx个,积极组织“4050”、“4555”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5%。建立健全了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xx余万元,发放各种分类救助资金xx多万元,按政策提高了优抚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五保户、低保户等补助标准。社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建社区办公用房35处,面积xx平方米。投入xx余万元改善社区办公条件,累计拨付社区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xx万元,社区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改善群众生活取得新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xx元,比2002年增加xx元,年均增长12.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2002年的xx平方米增加到xx平方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xx元,比2002年增加xx元,年均增长xx%。五年来,农村劳务累计输出xx人次,“百万农民致富工程”达标xx户。三是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新进步。加快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7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有效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全民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突出抓好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较好解决了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市民投诉案件,消除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为群众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共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8项,争取支持资金xx万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超懿工贸集团、万达铸业有限公司、阜锦开关厂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基础教育在困境中加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基本实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目标,巩固提高“双高普九”成果,初升高成绩保持全市前列。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艺术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学前教育扎实推进。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新建校舍xx万平方米(不包括在建1.5万平方米),完成了“校校通”等一批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工程。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太平鼓队在全省民间舞蹈大赛中获银奖,秧歌队在全国第二届群众健身大赛中获铜奖,少儿文化繁荣活跃,在全国少儿舞蹈比赛中我区选送的节目获金奖。体育工作成绩显著,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先进县区”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和监督执法力度加大。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3‰,计划生育率达99.6%。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市民素质普遍提高。广泛开展了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城南街道翠城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依法治区进程不断加快,“四五”普法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实施。加强行政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和采纳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275件,政协委员提案336件,办复率100%。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顺利完成了村委会和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推进“平安太平”建设。突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治安防控体系。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成果显著,我区连续五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连续八次荣获市级“双拥模范区”称号。物价、人防、区志、档案、残联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区政府在狠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始终把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反腐倡廉作为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开拓税源,关注民生民本,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9%。政府工作呈现三大靓点:一是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举全区之力实施项目攻坚,预计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超计划xx万元;新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完成续建项目5个;签约项目12个;包装储备项目26个。投资xx万元的露源水业矿井水开发利用项目、投资xx万元的振隆土特产优质籽仁技改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计划投资xx万元的六和农牧肉鸡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0500万元的太恒铜业铜材制品项目、计划投资xx万元的水泉山庄旅游项目等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财源建设成绩突出。理顺了机制、健全了体系、强化了措施,税收秩序明显好转,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财政贡献水平显著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7.3%,地税和国税增幅高达30%。加强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管理,沉淀资金35万元。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和保费征收工作,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企业136户,新增参保人员xx人,征收基金xx万元,养老金缺口逐步缩小。坚持“量财办事、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全年压缩行政费用支出xx万元,累计支出xx万元,保证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正常运转以及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三是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孙家湾5万平方米以下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完成协议拆迁xx户、xx万平方米。高德东山一期b段19栋回迁楼即将交付使用,二期47栋主体完工。深入开展了棚改回迁居民“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广大居民倍感民心工程温暖。经过积极努力争取,采煤沉陷区治理二期工程申报通过国家审批开工建设。年初安排的煤海小区供暖改造工程、村村通油路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等九件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全部落实。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劳动、民政等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区经济社会向小康和谐的奋斗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充满着困难与压力,充满着艰辛与汗水,也充满了成功和喜悦。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与广大外来投资者、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太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总结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把太平的事情办好,必须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抓手,以大引资大招商,推动经济大发展;必须把项目作为支撑发展的重要载体,毫不放松地抓好;必须把关注民生作为政府施政的第一目标,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把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作为协调发展的第一重点,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民主法制保证;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和谐发展的第一保障,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必须把政府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不断完善政府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管理社会和公共服务职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较弱;工业支柱项目不多,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平衡,与群众愿望相比还有差距;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既是太平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加速期,更是建设和谐奋进新太平的关键机遇期,是建设太平强区的决胜阶段。必须看到,随着全省各地跨越发展特别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向纵深推进,区域之间你追我赶、相互比拼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要素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竞争将更为激烈。加之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蓄更多能量、实现突破发展,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和压力。但我们更要看到,随着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更加清晰,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更加具体,市委、市政府也把太平列入了阜新率先突破发展的前沿位置,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在全市所处的重要地位,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我们自身来看,在区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工业调整步伐加快、结构逐步优化。特别是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全区上下加快发展、实现突破的愿望更强,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对此,新一届政府一定要正确把握、因势利导。勤奋工作、再创佳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区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实现就业增加、群众增收、财政增长这个要求,抓住“富民强区”第一要务,深化“工业立区、商业活区、城建兴区”思路,突出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继续实施五大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万元,年均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xx元,分别年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0.5‰。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顺利开启“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突破发展

新一届政府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突出“五个加快、五个增强”,全面壮大经济实力,努力实现突破发展。

一、加快“工业立区”步伐,增强突破发展的带动力量。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快技改调整,深化管理创新,强化环境保障,力促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着力构建产业集群。着眼于提高太平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规划,落实保障促进措施,大力扶持产业龙头,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街镇企业转变思想观念,提供配套服务,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明显、协调发展的工业集群布局。以工贸、服饰、服饰为基础加快发展纺织服饰产业;以xx铸业为基础加快发展冶金铸造产业;以开关、机械为基础加快发展机电产业;以铜业、电车线厂为基础加快发展铜制品产业;以木业、水业为基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土特产、农牧为基础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地区丰富自然风源为基础开发风力发电项目;以地区煤矿和煤炭资源为基础壮大煤炭生产与经营产业;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靠外、靠大、靠强,通过引技术、引资本、引人才等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合资、合作,实行强强联合,组建大集团、大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五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户,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力争到201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万元,年均增长30%;工业增加值实现万元,年均增长25%,成为太平经济突破发展的强劲支撑。

着力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承包、租赁、出售、股份制经营等多种形式,使区街企业全部退出竞争领域,实现民营化发展。督促和指导已改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理顺经营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稳定、健康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企业的资产重组,多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企业家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激发内在动力,争创名牌产品,增强竞争能力。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强突破发展的基础力量。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不折不扣地落实面向“三农”的倾斜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切实用工业化理念和市场化手段来经营农业,用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科技来改造农业,尽快打破传统的农、工、商界限,促进产、加、销有机结合,形成特色农业、增收农业的新格局。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支持涉农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确保水泉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元左右

继续改善农村条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和覆盖范围,采取财政投入建设和市场运作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保障水平,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实现水泉镇村村通油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落实好对退耕农户的补助政策,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下功夫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和长远的生产生活问题。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有效形式,积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机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

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增强突破发展的促进力量。主动适应形势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新的思维、新的面貌,实施开放带动,借力发展、促进突破。

夯实对外开放基础。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教训,把环境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尤其要下更大的决心来改善软环境,以弥补我们区位条件和硬件设施的不足。继续完善和落实投资环境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加大执法监察和纠风力度,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典型案件,坚决纠正重招商轻服务、重签约轻落实、重承诺轻兑现的现象,切实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对外窗口”的社会共识。切实把太平建设成为客商生活的第二故乡、投资的首选热土、兴业的第一发祥地。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树立“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新理念,发挥好政府的调控职能,结合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优化项目载体和企业发展平台。充实专业队伍,创新工作方式,加快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由单一的组团外出招商向灵活多样的组合招商转变,由直接利用外资为主向资金、技术、人才引进并举转变,由政策优惠型向环境带动型转变,力争每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个,五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xx万元,年均增长30%,直接利用外资万美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分别年均增长20%。

切实做好项目工作。面对激烈竞争和繁重的任务,我们将十分珍惜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难得机遇,牢牢把握产业政策和投资趋向,从太平的实际出发,研究可能性、强化针对性,富有前瞻性地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充实项目库,增强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和争跑意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争取、全程跟踪、务求落实。要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灵通信息,掌握需求,及时提供快捷高效的行政协调服务,确保争取到的每一个项目都能按期开工、及早建成、发挥效益。

全面深入推进区域经济联合。发挥和利用阜矿集团等驻区企业的资源、场地、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优势,抓住地区单位产业结构调整、非煤资源整合以及企业转制、重组、搬迁契机,多形式、多渠道同地区单位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创造良好投资和经营环境,做到项目联上、企业联办、市场联建、人才联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经济整体。

四、加快经济和产业布局调整步伐,增强突破发展的新兴力量。立足实际、面向市场、注重效益,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努力培育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动力、新亮点。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未来五年,要把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效能的办事原则,着力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政策障碍和机制障碍,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民营经济参与竞争,凡是《行政许可法》没有明确规定的、不增加新的前置审批条件,切实营造公平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落实相关的激励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参与国有资产重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对科技型、外向型和经营机制灵活、就业容量较大的民营企业,从政策优惠、资源配置、信贷协调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切实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保护好民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坚持“商业活区”方针,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强化综合专业市场建设,抓住玛瑙宝石城扩建契机做精做大玛瑙市场,迎接第二届“中国·阜新玛瑙节”;充分利用东阜新铁路货运优势做好煤炭交易市场论证、规划、建设工作;以阜矿集团材料总库为基础加快推进建材市场建设;结合黄家园棚户区改造做大水果交易市场。努力营造多元化、开放型物流集散格局,建成阜新市新的商贸中心。编制全区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开发区内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以塔子沟休闲度假村为特色的旅游业,搞好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和孙家湾南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继续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行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多功能超市等现代物流业,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专业市场。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中介组织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城乡消费,满足群众需求。到2012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争取达到xx万元,增加值达到xx万元,分别年均增长20%和15%。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突破发展的承载力量.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太平。经过5年的努力,使城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区面貌有较大改观,打造经济支撑有力、服务功能齐备、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化城区。

基础设施建设再迈新步伐。加大城建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集中力量改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基础设施,创优人居环境。突出城区骨干道路、休闲广场、观光带建设,提高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水平,五年内,完成13条街路的提质改造,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搞好棚改新区标准化小区建设,强化小区物业管理。完善环境卫生“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功能,强化街镇、社区、村屯对环境的管理与服务,切实解决脏、乱、差和违建、临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努力创建“清洁卫生城区”和“生态园林城区”。

坚持“城建兴区”方针,城区面貌实现新变化。重视城区规划、塑造城区特色、提升城区品位。争取市政府投资建设几项关系全局的关键项目和民心工程,突出抓好玛瑙宝石城扩建、细河南岸东侧开发、沉陷区治理二期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内外配套等重点工程。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好孙家湾地区整体规划,积极推进水泉户部村融入市区,拉大中心城区框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行城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建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探索建立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整体水平。继续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协调推进村镇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尤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统筹乡镇企业发展、扶贫代赈移民和生态建设工程,进一步创新投资和经营机制,配套完善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为城市辐射、工业渗透和产业聚集提供平台,加快促进城镇一体化进程。

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太平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发展需求、群众愿望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尽最大努力解决民生问题、改善群众生活,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和谐程度。

一、全力建设“平安太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和改进信访、市民投诉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公开接访制度,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继续保持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建立完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严格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断提高社会法治化程度。

二、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把财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和服务发展上,坚持科学理财,大力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及时捕捉国家有关政策信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化解区镇不良债务。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先保证工资发放、优先保证重点项目建设、优先保证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坚决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把有限的财力向发展性项目和公共服务事业倾斜。充分发挥财政的监督职能,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依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禁铺张浪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有限的资金,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三、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提升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共享水平。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协调解决好下岗职工、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逐步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全覆盖,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切实搞好就业服务和培训,妥善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五年内提供就业岗位35000个;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优抚补助、城乡低保、公益性岗位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四、全面推进各项事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以校长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提高。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区中小学实现楼房化。积极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狠抓经济建设紧缺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设创新型太平。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有效改善全区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覆盖城镇居民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依法管理和规范宗教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公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进和谐发展。继续做好双拥工作,促进共赢发展。

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决议,及时报告工作,主动接受依法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开展工作。

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人事、司法、统计、档案、民族、宗教、人防、残疾人等工作。

五、加强可持续能力建设,促进发展环境与突破要求相适应。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住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政策和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坐落太平机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配合市政府完善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和发展规划,增强配套服务功能,为煤化工等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同时,要把水泉镇改造与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争取水泉镇纳入市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范围,走建设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科技型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加强环境保护,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未来五年,太平发展的任务更重、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新一届政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和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各位代表放心、让全区人民满意。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机制,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节约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完善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健全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强化公务员队伍教育,提高公务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公务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惩处腐败分子,提高公务员抵御腐败的思想意识和自觉性,长久保持新时期、新阶段政府的良好形象。

三、二○○八年主要工作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xx万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xx万元,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xx万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增长12%;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0.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强化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认真实施项目牵动战略。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全面实施重大项目推进联动机制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年争取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增长20%。一要推进续建项目投产达效。确保太恒铜业铜材制品生产线项目、六和农牧肉鸡加工项目、昊海华龙煤矿机械单体悬浮式液压支柱项目年内建成投产,投产项目尽早达效。二要加快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某金鼎管道阜新分公司年产xx吨高压管件项目、辽代古文化街项目等8个拟建项目年内开工,并完成计划进度。三要促进洽谈项目落实转化。重点做好辽宁煜梽有限公司预拌商品混凝土配送项目、阜新广泰实业公司汽车改装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突破,保证项目接续。四要抓好项目包装储备。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超前论证谋划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强支撑的大项目,备足发展后劲,全年包装入库项目30个。五要搞好项目载体建设。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与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年内完成新开路修建;按照“三园两区”的产业定位,不断加大引资力度,新增入区千万元以上项目力争达到6个。

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产业链条完整的骨干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5个,超千万元企业到18个。一要做强农产品加工、纺织服饰、机电、冶金铸造、木制品加工、煤炭六类特色产业,实现产值稳步增长。二要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资源型工业向制造型工业的转变,全年实施技改15项,投入技改资金xx万元,壮大工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壮大民营经济。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鼓励兴办个体、私营企业,扩充经济总量,民营经济营业收入争取突破xx万元,增加值达到xx万元,上缴税金xx万元。充分调动街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各街镇新增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xx万元以上,努力使街镇经济成为壮大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编制全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效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3%,取水量降低5%。一是搞好粉煤灰、煤矸石和各种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开发风能、矿井水等资源。加快推进华能风电、露缘水业二期和两亿块粉煤灰蒸压砖等循环经济项目。二是探索农村种养殖大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循环发展新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三是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支持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重点实现建筑、商业和政府机关等领域的节能降耗。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和示范户的生产规模,力争金隆木业集团、六和农牧有限公司、振隆土特产有限公司跻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二是稳步提高农产品产量。果品、蔬菜产量达到xx万公斤,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xx万公斤、xx万公斤和xx万公斤,粮食产量有新增长。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xx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xx亩,人工造林xx亩,农作物播种xx亩。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抓好区级动物检疫站和镇村兽医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突出抓好户部营子、前营子两个试点村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太平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全面推广。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完成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油路,搞好农村文化广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质量。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百万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为载体,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逐步实现“一村一品”。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培训农民2000人次。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好扶持资金发放工作。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旅游资源。以建设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为契机,开发利用好区内旅游资源。一是积极配合矿山公园建设,加快公园观光路、广场等工程进度,为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奠定基础。二是搞好塔子沟景区开发,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加快水泉旅游山庄建设,滑雪场等游乐项目争取明年末对游人开放。三是结合孙家湾“万人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部分上世纪30年代棚户区建筑的原址旧貌,包装景观景点,发展特色旅游。

搞活商贸流通。推进煤炭交易市场、建材市场、东山综合市场建设,建好阜新市会展中心,加快引进大商新玛特连锁超市等商业项目,构建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商贸平台,构筑多层次、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物流、信息、餐饮等行业,继续提高四个区域商业中心服务水平,推动太平地区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四)切实加强城乡建设,努力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搞好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两项最重大的民生工程,确保居民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好,提高居民满意度。全面完成高德东山一期和二期的棚改任务,保证东山原址回迁和孙家湾异地搬迁居民能够按时入住新居。认真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二期工程,争取新建的40栋安置楼房明年10月份交付使用,切实解决xx户沉陷区居民的安居问题。同时按照标准加快新区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小区。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将红纬路东段、六和农牧公司和万达铸业公司门前路段改造列入市政府规划,解决行路难问题,为红树批发市场和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继续搞好休闲广场和观光带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场所。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两城联创”活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路段管理责任制,绿化植树2万株,建设绿地xx平方米,巩固红树路等主要街路的亮化成果,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五)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争取完成化纤总厂、新型管材厂等5户企业的改制,妥善解决改制遗留问题。二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加强涉农收费和价格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要全面推进政府机构、人事制度、义务教育、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果。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和利用区外资本,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xx万元,利用外资突破xx万美元,分别增长30%和20%以上;二是壮大出口企业队伍,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新的出口品种,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全年完成出口创汇xx万美元,增长20%。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舆论等手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要加大企业周边和重点项目建设环境的治理力度,营造行为透明、办事高效、服务优良的宽松环境,让投资者放心满意,让落地项目生根结果。二要大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查涉“软”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办一起。

(六)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努力改善财政运行状况

调整税源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大上项目培植新兴财源。加大利税大户和重点项目的跟踪扶持力度,巩固主体财源。规范税收减免行为,依法依规足额征收矿山开采和建筑行业税费,突出抓好区属煤矿产量监控和房地产开发的税源控管,保持增收势头。

强化财税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和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两手抓,一手“抱西瓜”,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工程、重点税种的监控;一手“捡芝麻”,强化对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杜绝跑冒滴漏。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

规范支出管理。全面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细化编制内容与标准,严格按预算办事;强化财政支出监管,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重点向民生工程倾斜,初步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七)积极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太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校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加大危房校舍改造力度,争取完成第十二中学等五所学校的平房改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成棚改新区4个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保持95%以上。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物价、统计、民族宗教工作,重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继续做好区志、档案等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和保费征缴工作,正常生产企业依法参保率达到100%。加强企业佣工监察,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逐步完善城市低保进退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扎实落实农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补差标准。启动居家养老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扎实做好棚户区社区整合和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深刻吸取“6.24”、“7.21”两次煤矿事故教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特别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认真落实信访目标管理责任制,畅通投诉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全面进步。

重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扎实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继续抓好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法律援助,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关注和支持驻区部队建设,扩大“双拥”成果。

各位代表,我们已踏上了新的征程,肩负使命异常光荣,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太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