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腐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2 04:27:00

源头治腐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为我们开展反腐败工作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抓源头”是新时期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根本之策,是反腐败的战略抉择。源头治腐工作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实践课题。

一、抓源头治腐工作的实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县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财经纪律得到有效执行。在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现了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切实加强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村级财务普遍实行了“村财乡管”制度,实行报帐制,有效预防了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现在又正在进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全县铺开。

二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加强了政府采购工作监督检查及采购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去年,县监察局与县财政局联合对全县的政府采购情况开展了专项执法监察,今年1-6月,全县实现政府集中采购资金488.7万元,节约资金61.4万元,节约率11.2%,规范了单位物品采购行为。

三是有形建筑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行建设工程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加强了对市场内部运作过程的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今年以来,共有6宗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共节约资金11余万元;共有12宗12322.57平方米的土地进行了挂牌出让,总评估价为597.6万元,成交价1016.1万元,比评估价高出418.5万元。

四是“三公开”工作不断规范和深化。全县国有企业全部实行了厂务公开;全县256个村委会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19个乡镇和30个县直单位均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公开”,真正确立了“阳光工程”,提高了办事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我县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了“两评一创”(评干部作风、评机关效能、创满意单位)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端正了工作作风,牢固了服务意识,树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观念。特别是执纪执法部门,由过去注重实体执纪执法,转变为实体、程序并重,不仅做到了执纪执法实体内容适应准确,还做到了执纪执法程序到位合法。前不久,我县投诉中心严肃查处了一起程序违规执法案件,执法人员未出示执法证件对客商进行违规检查,造成了不良影响,当事人受到全县通报批评。

二、抓源头治腐工作的思考

认识源于实践,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也为我们探索源头治腐工作的规律性创造了条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把反腐抓源头工作引向深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继续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要进一步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将部门所有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条件成熟后要推行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把会计委派向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延伸。此外,要强化审计监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要予以曝光和严肃处理。

二是推进政府采购规范化。在围绕“管好钱、用好钱”的问题上,要在扩大政府采购总量和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其中包括合理确定集中采购目录,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投标的“门槛”等,特别要加快推进招投标采购的执行与管理的职能分离,条件成熟要成立专门的政府采购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防止采购中滋生腐败现象。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三公开”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完善“三公开”工作的内容、方式、时限等。要把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群众最需最想知道的事项纳入公开内容,而且公开要及时,形式要多样化。同时,还要强化对“三公开”的监督检查,做到真公开、常公开、全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达到从源头治腐的目的。

四是加大整顿和规范有形建筑和土地交易市场的力度。要加大力度,进一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的运作机制,严格对工程的立项许可、土地使用、评估审核,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要加大对违反招投标规定工程和土地交易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暗箱操作”。

五是要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经济要发展,不仅要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型干部队伍,还要有由此形成的优良的软环境。而机关效能建设便是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提高其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非常有效的载体。要继续完善首问责任制、岗位职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从制度层面防止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现象。同时要加大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力度,从源头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