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观念创新会议讲话

时间:2022-11-26 05:54:00

坚持观念创新会议讲话

同志们:

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市党的建设学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党建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开展活动,深入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学会产生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学会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培养了一批热心研究工作、具有学术造诣的人才。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为党建理论发展和党建工作决策贡献了智慧,付出了辛劳,积累了经验。

会议推举我担任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衷心感谢同志们的信任,这实际上是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服务的机会。我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以老会长儒国同志为榜样,认真履行职责,争取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明建同志回顾总结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四年多的工作,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我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开展党建研究工作,推进党建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摆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已经成为每一名党建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首要研究课题。能不能解决好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广大党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建研究工作对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一)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是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提供了具有鲜明时代内涵、时代精神的理论武器,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不断加强党建研究,才能进一步做好理论宣传、实践总结和释疑解惑工作,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刻地认识、更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正确回答和解决新时期新阶段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党建理论的不断创新,以创新的理论指导党建实践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导实践,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理论,党的建设才具有蓬勃活力;只有在思想理论上进一步成熟,党的领导才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在新时期所处的环境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党建理论研究。党的十六大科学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也为党建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课题。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深入研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我市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是我们党理性把握复杂形势,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现实要求。当前,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结构、国内市场的渗透和冲击日益深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使我们在独立、安全、稳定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观念对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各种利益群体、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能不能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首先必须从理论上把握和分析我们党所面临的环境,使党的自身建设和党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遵循客观规律,稳步推进,科学发展。

(四)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是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我市就是要努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把理论成果运用于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转化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动力,从而为实现“三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既是我市党建理论研究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迫切要求。

二、明确党建研究工作的目标任务,努力寻求理论研究新突破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党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和重点,结合我市党建工作实际,进一步调整思路,改进研究手段,深化研究成果,为我市党的建设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具体来讲,要重点在五个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上下功夫,力求取得新的成效。

1.深入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我们从事党建理论研究的同志,要深入调研和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如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在方法和措施上如何改进,如何做到把武装头脑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如何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目标的实现,如何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领导干部队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如何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如何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党的执政活动需要建立和完善哪些制度,如何保证党的执政从体制和机制上健康运行?等等,这些课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落实。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任务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因此,每一位党建工作者和党建理论研究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立足实践,深入研究,为全面展开这一历史性课题出谋划策。

2.深入研究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立党的一切政策、行为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健全党内民主,才能保障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我们党所掌握的权力始终用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发展党内民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客观上讲,我们党诞生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党员队伍构成复杂,相当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不够强。在实践中,党内民主监督问题、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问题、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问题,民主决策和党务公开问题等,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党情、国情,从理论上总结经验,探寻做法。广大党建研究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既要看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现实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党内民主的体制机制问题,全方位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3.深入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战斗力从哪里来?就从遍布于全国的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中来”。党的各项事业都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去推动、去落实,要靠广大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群关系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因此,努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主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存在许多薄弱点和空白点。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如何组建,如何开展活动,如何进行管理;社区党组织如何承担起社区建设的重任,社区党的建设如何在构建新格局、服务人民群众上取得新的成效;对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等等,这些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直接对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常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研究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都必须牢牢把握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点。

4.深入研究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问题。如何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使每名共产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积极探索的新课题。在农村试点的实践中,我市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探索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机关和城市基层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即将全面铺开,如何进一步创新经验,使教育活动取得新的成效;如何从机制入手,使党员真正长期保持先进性,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探索的东西很多,任务也很繁重。党建研究工作一定要围绕这些重大活动来开展,要着眼于党的建设带根本性、长效性的工作来加强。

5.深入研究干部选拔与任用机制问题。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用人,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同志在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三个代表”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主要、最根本的要求。由此可见,牢固确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选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开创党的干部工作新局面,确实是摆在每一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如何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如何进一步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怎么样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怎么样建立、健全和实行领导干部自愿辞职、责令辞职和引咎辞职制度,怎么样推行领导干部的职务任期制,等等,这都是有待大家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建研究工作者,要满怀高度的使命感,积极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与任用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干部工作的活力。

三、把握时展脉搏,进一步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创新

党建研究的活力在于创新,成果来自于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根据情况的变化发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及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使理论研究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注重在思维锻炼中创新,努力实现研究方式的与时俱进。大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姿态,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和眼界,面对世界和未来,面对中国和世界。这既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观念问题。真理不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也不能穷尽。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对规律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只有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姿态,才能不断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不断地丰富、完善党建理论体系,实现党建理论研究方式的与时俱进。

2.注重在传统继承中创新,努力实现理论观念的与时俱进。没有理论观念的创新,不对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党的执政能力不可能提高。同志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进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实现党建理论创新必须开阔视野,不能拘泥于一个政党内部来思考自身政党的建设问题,不能拘泥于一个国家内部来解决我们国家的发展问题,不要一见到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就照单全收,是非社会主义的东西就一棍子打死;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渐进中创新。曾庆红同志指出,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出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优良传统要弘扬,又要创造新方法。没有争鸣,就不会推动创新。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将直接作用于党的实践和社会变革,因而要充分考虑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使之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以保持党的建设在稳定中发展前进。

3.注重在实践运用中创新,努力实现检验标准的与时俱进。一切理论研究成果都要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创新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理论创新必须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实践检验标准对理论创新的重大指导意义,立足于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立足于实践运用的需要,多创造出导向正确、思想深刻的高质量的精品成果。全市党建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应当有所作为,切忌安于现状,固步自封。

四、立足创建学习型新学会,不断加强党建学会自身建设

党建学会以研究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为己任,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性的学术团体。伟大的理论需要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依赖于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组织。党建学会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大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这里,我提出六个字的要求,和大家共勉,这六个字就是:“多学、勤思、务实”。

一是要多学。知识是我们做人成事的根基。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感,高水平的观察力和研究力,都离不开文化的积累。只有强学习之心,才能兴变革之风,拓智慧之源。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相适应的新的学习观,努力形成人人是学习主人、处处是学习场所、时时是学习机会的良好局面。作为党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尤其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投入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我们不仅要重视个人的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要重视会员之间、学会整体的合作学习和群体的智力开发,在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中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要勤思。学有所思,才能有所悟。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反思,才能将各种知识去伪存真,归纳提炼,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觉悟不止,进化无穷,求新求异才能生存和发展。要不断锤炼思维品质,完善思维方式。要针对党建学科的特殊要求,加强对经典理论的再学习、对新思想新观念的再认识、对新实践新方法的再把握,深化理论功底,扩大素材积累,拓宽创新思路。学会还要开展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活动,不定期地举行党建理论领域权威专家的学术报告会,经常性地开展学会内部的论文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重点课题的考察与调研等等,以此提升学会的研究氛围。

三是要务实。理论的魅力在于解决问题。不讲空话、套话,尽量用简短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搞理论研究必须能静得下心来。心静则安,心静方能有所作为。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安心研究,自得其乐,力求成效。

最后,从学会组织这个角度来说,今后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不断优化学会理事会结构,实现学术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提高理事会工作水平。二是要不断拓宽学会内外信息交流渠道,实现纵向沟通和横向交流相结合,以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三是要不断创新学会主题活动组织形式,实现定期活动与不定期活动相结合,开创党建研究的良好氛围。四是要不断规范学会资金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日常开支和专项支出相结合,力争用小钱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