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教研室讲话

时间:2022-08-23 10:38:00

调研教研室讲话

目前,**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起点。经过多年的努力,让孩子“有书读”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在让孩子“读好书”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人们对教育工作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重,推进素质教育不深入,各种名目繁多的择校,以及教育收费等问题上。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学习没有乐趣,学习兴趣不浓,孩子考上了大学却不想读书了。这种情况不改变,还谈什么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因此,我们对待工作要有批判精神,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系统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面对人民群众的批评,我们不能习惯于老的工作方式,沉湎于做好具体事务、研究表面问题,要深入研究“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研室的主要职能是研究,要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通过研究找出问题的结症所在和解决办法。我们要思考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考试吗?考试无非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为读书吗?读书也不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教育说到底是为孩子培养未来,为家长培养希望,为社会培养人才。我们要认真审视“教什么”的问题,重新考虑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分清哪些内容不需要学,哪些内容学得还不够,哪些内容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哪些内容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多少价值。我们要解放思想,对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梳理,不需要的内容就要坚决砍掉,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你们的改革对社会、对家长、对教师、对学生有利的,教育厅一定大力支持。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了,中小学教育方法看似变化很大,其实质的变化很少。目前学校教育仍旧是“建房子”的方法,而不是“种树”的方法。我们的课程和教育改革还没深化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走向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能力上来。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多少发言权,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窒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现在基础教育的理念和制度不协调,许多制度仍是围绕应试制度来设计,没有朝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进行改革。我们所有的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要引导教师关注教学、培养人才,引导学生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必须思考教育的本源问题,正本清源,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读好书”的问题上有所推进。

我们要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牛鼻子”,以课改推动教研,以课改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艺术、技术教育,这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教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解决其他问题就缺乏基础。

教研室一定要在课改本身问题上多做研究。譬如,中国的学生不想读书,芬兰的高中生不愿毕业,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们要通过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认真反思和总结我们的课改,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开设的合理性。芬兰的经验**可以借鉴。

一要减轻学生负担。教研室要认真做好教学用书的“瘦身”工作,需要开设的课程认真开好,不需要的课程坚决去掉。要真正把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鼓励孩子在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和本领。

二要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多种选择。只有让学生选择,学生才有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责任。兴趣和责任是学好的前提条件。选修课程不仅可以选内容,也可以选难易程度。不要被考试牵着走,考试应该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要利用社会资源开设课程。学校要打开校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补充课改过程中的资源不足问题。我们要研究如何规范地使用校外资源,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以保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要研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多开设孩子有兴趣、家长能满意的选修课程。

四要研究与课改相适应的评价制度。要研究和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要认真做好“成长记录”,用评价促进课改,推动素质教育,帮助孩子成才。所有教学评比要有利于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师德和执教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师德最重要的是爱心和奉献精神,执教能力表现在课堂教学水平上。

总之,推进课程改革不仅要严格执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还要抓住课改的关键问题,创出自身特色,只有这样,才能走在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