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权交流

时间:2022-12-01 08:33:00

知情权交流

总是提“公众知情权”,很少听到有“领导知情权”的提法,好象领导干部的手中的“权”太多了,缺个“知情权”没啥大不了的,或者认为作为“强者”的领导干部根本不存在信息贫困的问题,用不着以“知情权”的权利诉求维护自身的什么利益。其实正是我们的思维惯性中对于“领导知情权”漠视的盲点引发了现实政治生活中许多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对各级党委和新闻媒体提出了“改进会议新闻报道、少报官多报民”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新闻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央所以要启动新一轮的新闻报道改革,是为了改进党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从更深层次来看,也是想通过新闻改革来表达“领导知情权”,即领导干部通过媒体真实客观地了解社情民意的权利。

执政为民有个前提,就是要了解自己将要服务的人民,不仅要知道他们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死活,如此才能针砭时弊制定出与进俱进的执政为民。那么,各级领导干部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知晓民生疾苦呢?领导不能事必躬亲,除了到基层视察实地调研和听取下级汇报外,最直观和普遍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级媒体的报道了解民意的实际情况,了解公众的想法,也就是,同公众一样,领导干部的知情权很大一部分也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这结媒体实现的。

在既有的新闻报道习惯中,领导的知情权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打开报纸一看,哇,全是自己的报告,自己的指示和自己的照片,非常忠实的记录员,一字不漏;打开电视一看,又是自己在做重要的讲话,或者是人民群众在以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对于自己讲话的拥戴;即便如此会议报道和领导人的行踪能够“满足”公众对于领导的知情权,又如何能够满足领导对于公众的知情权呢?

如果哪个记者的报道得到领导人的批示,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为什么呢?物以希为贵,有幸享受如此规格的报道太少太少了,为什么少呢?再追问一下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这类报道常常是记者深入民间调查真实反映现实问题的力作,并不是领导人太吝啬自己的笔墨,摆官架子,而是他们看到的这样的亲民的报道太少了,在自己的会议讲话后作批示有什么意义呢?他们最希望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只有了解了,才会作批示着手解决。批示之珍贵表明值得批示的报道太少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高层领导经常下基层考察也表明了他们对于许多媒体报道的不信任,他们要通过自己亲临现场来知民情。

如此沉闷的会议报道和泛滥的领导活动报道是两边不讨好的,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兴趣提不起来,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目标根本达不到,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公众知情权的质量非常之低;另一方面,领导知情权也无从谈起,毕竟版面和频道是有限的,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占多了,领导到什么地方去看那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亲民新闻”。

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交待,也是对于领导知情权的交待,在这个基础上,媒体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沟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