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创双拥交流

时间:2022-10-22 01:23:00

新形势创双拥交流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就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深化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做一粗浅的探讨。

一、分析市场经济特点,认清双拥工作形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权集中、行政指令畅通、经济成分单一、利益主体明确,因此双拥工作基本上是以直线型的命令式手段进行控制的。例如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安置,烈军属优抚、军人子女优先择校等等,通过政府行为都能得到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双拥工作呈现出政府包办的特点。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由于双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它要求以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为内容、以互助互动为载体、以追求社会共同利益为目的,所以市场经济给双拥工作带来了震荡和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遵循自主性原则,它要求经济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自主性,减少各种制约和运行层次,这样容易导致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岗位规则产生淡化和松弛,使双拥工作“令难行、事难做”。其次市场经济遵循平等性原则,它冲破了等级观念和服从思想,在双拥工作中表现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双拥工作的随意性和排它性;市场的平等性主要依赖于经济运行中的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的消极影响是价值观的扭曲,容易诱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政治效益的现象。再次市场经济遵循竞争性原则,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运行中的分散决策,容易出现个人本位利益同社会利益相分离的现象,同时容易滋生惟利是图的不正之风。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社会组织制约的手段,主要依靠法律和政策来调整和调解,而并非完全采取行政手段,政府职能作用的调整,政府决策的变化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势必造成政府指令性干预功能的弱化;同时军地交往的目的除了保持政治利益上的一致,还要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利益相关联,使双拥共建的指向性发生了变化;另外传统的军地交往是坚持以领导行为为主的原则,而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社会组织结构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必将出现依靠政府行为无力解决的问题。

从近几年来双拥工作的实践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双拥工作面临的任务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尽管政府鼎力作为,但退役士兵和随军随调家属的就业安置越来越难,优抚对象包括义务兵及其家属的需求越来越高,军人子女入学、军民交往、双拥共建等工作中的随意性、模式化、固定化、低层次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只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充分发挥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着眼双拥社会效益,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而双拥工作则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要求双拥工作在逐步改变传统直线型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不断引入法律的、经济的管理手段的同时,要始终着眼于双拥工作的政治性和社会效益,不断强化政府调控作用,防止和避免社会团体和自然人的一切行为市场化。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仍然要发挥好以下三个作用。

1、发挥组织指导作用。针对政府指令性干预功能的弱化这一实际,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指导作用,积极行使政府所能的干预功能。在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同时,努力协调决策层、指导层、执行层之间的关系。引导双拥工作的两大主体,自觉增强双拥意识,培养广泛而坚实的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号召全社会对双拥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把双拥工作由地方民政部门和部队群工部门抓转变成社会各个方面和部队每个官兵都关心的工作。

2、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针对双拥共建的指向性变化这一实际,切实教育双拥共建的两大主体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正确认清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重温双拥工作的宗旨,把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与弘扬时代主旋律结合起来。发扬双拥工作的传统,用共同的政治信念和理想追求,来统领双拥工作。努力通过双拥共建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军队的优良传统灌注于“两新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教育部队要虚心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使双拥工作变成广大军民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为,从而达到“共建共育、优势互补、共建共益、共同进步”的目的。

3、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改变传统的军地交往以领导行为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切实转变思维模式,淡化对双拥工作的“官办”思想,积极向社会发展空间,把一部分双拥工作分散和转移给有社会资源和分配保障权利的具体单位,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把密切基层军民关系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拥政与爱民、拥军与优属一起抓,引导双拥工作向多领域延伸,向多层次发展,形成同频共振、一呼百应的双拥局面。

三、适应市场经济形势,探寻双拥工作新路

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逐步走出一切依靠行政手段推进,一切依靠政府计划调节的传统框框,我们要有的放矢地寻找工作突破口,不断探索与市场化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把双拥工作做得更贴近时代,更贴近于我们的服务对象。

1、组织运作规范化。为了有效地推动行业、社区和“两新组织”的拥军优属工作,在规范和完善原有双拥工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要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赋予其拥军优属工作的职责,赋予他们的党组织抓双拥工作的职能和任务。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街道的资源整合功能,明确规定他们的拥军优属工作主要由街道负责,街道可通过地区党建工作、经济工作、武装工作、工会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引导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拥军优属活动。同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完善和落实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双拥工作法律法规,逐步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随意性、模式化等问题。走行政推动和法律保障相结合的道路,保证双拥工作的广泛性和经常性得以落实。

2、宣传教育立体化。扩大国防在主流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层面强化双拥工作,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工程来抓。政府把国防教育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规定社会各行各业和自然人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企事业单位要将国防教育纳入生产经营管理,学校应纳入年度教学计划,建立健全全区国防教育体系。做到面上发动,点上宣传,真正形成国防教育入社区、进万家的局面。

3、拥军优属社会化。充分发挥区双拥中心的职能和社区服务资源的作用,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逐渐把对重点优抚对象的文化娱乐、居家养老,驻区部队官兵、当年度本区退役士兵和随军随调家属的劳动就业培训等服务推向社会。形成以区双拥中心为基地、社区有偿服务网络为骨干、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拥军优属社会化服务体系。利用区双拥中心和各街道的多功能活动厅(室)、图书、报刊阅览室、体育健身室、社区学校等,组建社会化文化娱乐服务网络,免费为优抚对象定期开设各类报告会、知识讲座和兴趣学习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娱乐活动,使广大优抚对象走出庭院,融入社会。针对广大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困难和情感需求,依托和利用区双拥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一切社区资源,通过发放社会化服务券形式,实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有偿服务,逐步解决广大重点优抚对象居家养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依托区双拥中心职业培训部、社会劳动就业培训机构和区职业指导中心,建立劳动职业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就业指导服务网络,为待就业的退役士兵、驻区部队随军随调家属和驻区部队官兵,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扶持等服务。

4、拥政爱民经常化。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深化和完善地方救助、结对包户、为民服务等常规性工作,通过建立拥政爱民示范社区,不断推进拥政爱民的经常化发展。同时,结合形势任务的变化,通过“共学”、“互帮”、“双促”等形式,以党的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拥政爱民新平台;以突出部队战斗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双提高”为出发点,拓宽拥政爱民新视角;以军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促进”为切入点,丰富拥政爱民新内容。把拥政爱民纳入部队全面建设、纳入军政主官考评晋级中,通过社区共建,共同探索“以基层组织联建,共筑核心力量;思想教育联做,共育四有新人;社会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优美环境联助,共创绿色社区;文化活动联谊,共促身心健康;公益事业联办,共建美好家园”为内容的“六联六共”活动来确保拥政爱民活动的经常性。

5、安置工作市场化。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军队和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贯彻国防义务均衡负担的原则,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定期缴纳安置保障金,用于对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军人及其家属、军人及其家属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老师、接受军人就业的单位进行经济补助,逐步推行安置任务从指令性向市场化有偿转移。实行就业安置工作责任制,在择业指导、推荐培训、介绍就业、政策咨询、跟踪服务等方面,开展就业指导老师与安置对象一助一结对活动;单位接受军人及其家属后,用安置保障金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期限为用人单位代缴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鼓励和支持社区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对他们的各类技能培训;扶持和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只有坚持双拥工作的社会化建设,以完善双拥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双拥工作才能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