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
时间:2022-07-16 03:39:00
导语: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中华大地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既要以雄厚的物质力量为后盾,也要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悠久深厚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战胜历史罕见特大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展现、锤炼和升华,凝聚为感召天下、永垂史册的抗震救灾伟大精神。
面对骤然而至的特大地震,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共抗国难,进行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抗震救灾的分分秒秒、日日夜夜,无数同胞的大义大勇、至爱至情,人民军队的义无返顾、勇往直前,灾区内外的手足情深、骨肉意重……一幕幕、一幅幅,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座历史丰碑。数千亿元的物质财富顷刻之间消失了,但无形的精神财富在与灾难的拼搏中迅速增长。巨大的人员伤亡给整个民族以至人类带来了巨大悲痛,但生命的尊严、人的价值在生命大营救和举国同哀悼中高高弘扬。4600多万人不幸遭受震灾,但13亿人民万众一心,迅速集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和抗震救灾的大军中。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走过近60年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是短暂的,但这段激情燃烧、激动人心的经历将积淀为永不磨灭的社会记忆和民族意识。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同时也孕育和锤炼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主席指出:“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生动地体现在我们党、政府和军队组织抗震救灾的一切部署和举措之中,体现在从抢救生命、救治伤员到安置受灾群众、恢复重建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的无数闪光思想和动人事迹中。把人的生命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挽救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公民,维护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注重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精神提升至新的境界。人民利益、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尊严,在抗震救灾中更加直接、鲜明、现实地得到了维护和实现。抗震救灾不仅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精神的壮丽展示,也是对这种精神最好的证明和褒扬。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是一次全国总动员,亿万人民把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都投入到齐心协力、共抗灾难的行动中去。我们国家以最快的速度展开抗震救灾工作,靠的正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精神凝聚起来的伟大力量。广大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医疗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紧急行动,密切协同;教育、卫生、交通、铁路、水利、通信等部门协调一致,全力以赴;海内外华夏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的抗震救灾的伟力,让世界惊叹,让世界尊敬。这种精神的热能,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让灾区群众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已成为抗震救灾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地动山摇、伤亡惨重,但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决心和毅力更加坚定。在山高坡陡、沟深壑险、余震频发、暴雨突袭、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等复杂险恶的形势下,之所以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旗帜。关山重重,英勇的健儿们挺身跨过;千险万难,英勇的健儿们昂首面对。抗震救灾的勇士们,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敢于攻坚克难,敢打恶仗硬仗。他们与时间拼命赛跑,与死神殊死较量,用双手、肩膀与钢筋、水泥、混凝土展开搏斗,以血肉之躯打开一道道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把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镌刻在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丰碑上。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互帮互助精神,在骨肉同胞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时表现得格外突出。灾区内外、各省各地、军队人民,汇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各地群众竭尽所能表达着对灾区人民深切的关爱:捐款、捐物、义演、义卖、献血、出力。各行各业用“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的壮举,给予灾区人民以强有力的支持: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送往灾区。全国各地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最繁重最困难的任务,全力支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越是在困难时刻和危急关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就越是能够得到大力发扬。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破坏,我们党和政府在接受国际援助的同时,坚持把抗震救灾的根本立足点放在依靠本国的力量上。地震给四川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党和政府组织全国力量支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在抗震抢险斗争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坚定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的决心和信心,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在灾区人民的心里,尽管还有多种次生灾害威胁的阴影,还有失去亲人、家园的沉痛打击,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信念之火已熊熊燃起;在废墟间,“竹林课堂”、“帐篷课堂”、“院坝课堂”已传来琅琅书声;在田园里,抢收、抢种的忙碌身影已勾画出灾后恢复生产的美丽前景。这一切,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注入了抗震救灾精神的血液。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可歌可泣。这种精神是党和人民与特大地震灾害顽强拼搏的精神结晶,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抗震救灾中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升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国家遭遇巨大灾难时得到了空前激发和弘扬,广大人民群众把爱祖国体现到爱同胞的关爱行动中,把爱国热情体现到志愿救援的公民责任中,把热爱社会主义体现到积极参与和配合党和政府的救灾部署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应对危急惨重灾害时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生命无价、信息公开、社会参与、救援开放等,反映了我们的党、军队和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历磨难而不衰,遭挫折而不馁,临逆境更坚强,离不开坚韧有力的精神支撑。抗震救灾斗争是阶段性的,是一定时期的特定活动,但抗震救灾精神却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无论是与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作斗争,还是推动民族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种刚强、奋斗、团结、向上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就能取得更大成就。因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用生命与鲜血、痛苦与泪水、毅力与坚强、爱心与奉献浇灌出来的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要使它化为民族精神新的成分,转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抗震救灾精神是战胜新的严峻挑战的精神力量。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抗震救灾工作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阶段,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进入关键时期,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形势逼人,任务艰巨。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这次抗震救灾,正是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因素和困难条件的一场斗争。山崩地裂、巨石滚滚,没有阻挡住十多万抢险救灾大军强行突进的脚步;高湖悬顶、溃坝在即,没有阻挡住千人徒步背运炸药的铁流;复杂的地形、气候,没有阻挡住陆航英雄义无返顾的飞行。任何严峻挑战都难不倒用伟大精神武装起来的英雄的中国人民和人民子弟兵,都阻挡不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坚定步伐。面对当前新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排除万难,在战胜挑战中夺取新的胜利。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要使之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抗震救灾精神集中凸显了中国人民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坚强意志、团结起来共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格。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与“黄金72小时”以及更长时段的生死大营救相比,它延续的时间更长,需要克服的困难更多。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把政府推动和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起来,把建设物质家园和建设精神家园结合起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用我们的双手和爱心,用我们的坚忍和奋进,尽快恢复受灾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灾区人民重建一个美好家园。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要使之变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是对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一次检验。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创造奇迹的精神,它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激励着人们超越自我、超越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精神,现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越来越近,必须像抗震救灾那样,刻不容缓抓落实,按时保质地做好各项筹办工作。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精神,举办奥运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力量,系统筹划、通力合作,确保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让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得到圆满实现,让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得到完满兑现。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就要使之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同样需要彰显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深挚感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灾后重建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确保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