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感想

时间:2022-07-02 11:53:00

干部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感想

从要抓案例说起

伟大的理论和优越的社会制度遇到旧体制的制约后,怎么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

生产力发展优先而社会制度落后的国家与生产力发展滞后但社会制度相对优越的国家之间的各种差异怎么认识和借鉴?

我们执政党在突破经济体制的禁区后,在坚持党的领导、逐步扩大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怎么进一步抓党建?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三个代表”和“三个执政”为指导思想建设和谐社会,怎么进一步抓落实?

对于这些,研究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专家教授们也很着急。尽管他们理论功底深厚,不断调查研究,特别是许多在国外深造过,但直接从事实践工作的研究人员不多。而国外的东西拿回来,又遇到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凡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凡是要把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实践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一般没有法律、体制的支撑,没有领导的讲话明示,这就使得这些科研课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也使得这种结合的规律必须先在实践上突破,然后再进行理论抽象。

为了跳出这个怪圈,我提倡领导干部实践案例、上级党委评估案例、科研单位研究案例、学校进行案例教学。我想针对时弊,在同志的一句名言后加三个字,成为:“出主意、用干部、做案例。”现在,有的领导讲话说服力不够,和自己不愿作案例很有关系。

这么大的国家,面上有什么问题,点上就有什么经验。这种成功的案例是带着勤政的汗水、带着委屈的泪水和带着内伤的血水换来的,很宝贵。它的苗生于争议的草丛中,花开于石头的夹缝中,果掉在民间的土壤里。上级党委能够知道它,但容易忽略它。所以,同志特别强调:“要用心寻找当地群众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

我十分赞成邓小平、和总书记说的: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关键在领导核心的多次讲话。他们把这三个方面强调到法治和体制的前边,是说明法治和体制也是要靠人、靠党和靠领导核心推动的。所以,现在最急需在坚持党的干部制度的前提下,突破干部体制这一组织形式和运行方法的改革。我们现在的着力点,要从人的问题入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有突破性进展。

从遇到的问题做起

从理论上、路线上讲,我们党的干部制度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恢复和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大力推进干部人事体制的改革,开展民主推荐、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引入竞争机制,在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新制度、新办法、新措施,等等。

*年我任县委书记时,对研究干部工作定了两条原则:一是自荐他荐,党组织将推荐名单打印下发到最基层讨论,几上几下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后拿到常委会上等额票决(重要岗位还拿到全委会等额票决)。二是常委推荐到人大的干部,明确人大是为党和人民把关的关口,而不是简单地走程序。群众把这种办法叫“四面开门,八面来风”,中央组织部曾发文推广。《人民日报》还发评论员文章肯定过。

县委用了这两条办法,启用了一大批人才。6年后,这个县工业利税达到周边13个县的总和;8年后,该县提拔为厅局级干部8人,提拔为县委书记、县长等正处级干部30多人。

*年,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的第二天,长治市委当即用三天时间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集中学习认为,只有干部难当,人民才会好过;如果干部享乐,人民就会难过。做出了“用人公开、花钱公开、廉政公开”三个决定。提出了“党委创造机遇,人才创造业绩”的口号,用创新的思路,探索干部体制改革的途径。

1.公布空职,自荐他荐。第一次公布了16个处级岗位;第二次公布了19个副处级岗位;第三次公布了12个副处级岗位。这三次自荐和他荐的人数多达1020人,平均每个岗位自荐他荐者21名。

2.资格审查,电视演说。对每一位被推荐者都要进行审查。凡合格者均要由组织安排进行“假如我当选”的电视演说,不能带稿,有时间限制。

3.一职多考,差额上会。市委常委会由市委组织部通过基层民主推荐、广泛征求意见和考核,确定得优秀的前5名进入名单,这是“一职多考”,组织部门将候选人名单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这是“差额上会”。

4.民主票决,两额推荐。常委会通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差额表决,提名其中得票数最高的两人为市委全委会的候选人,即“常委会民主”——通过差额票决实现了党内民主的最后一道程序。

5.差额上会(市委全委会),票决集中。将两名候选人提交全委会,通过无记名表决,得票数最高者正式当选,即“全委会集中”——由全委会差额票决实现集中的程序。这就防止一个人的传统的集中,也改变了在同一个班子中完成民主和集中的两个程序,完善为一个组织民主,另一个组织的集中。

6.组织推荐,人大把关。党组织推荐干部不是迫使人大代表服从,使代表票服心不服。而是要靠自己的模范工作推荐好干部,让人大代表心服口服地拥护党的推荐。如果确实组织的推荐有出入,人大没有通过,也不能说盛气凌人的话。

从亲身经历想起

断断续续的二十多年实践,思考了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首先,必须坚决纠正认为民主集中制是“班子成员民主+班长集中=民主集中制”的带有普遍性的体制性的错误理解,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二是必须回归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并要规定扩大党内民主的范围和增加人民民主的具体内容;还要把民主和集中两个不同的范围都实行差额票决。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党管干部的原则。要纠正把党代表人民管干部变成了党代替人民管干部的体制性错误倾向,把党代表人民管干部完善为党带领人民管干部。在扩大民主的进程中,更要加强党管干部的作用。2000年长治市委为了防止曾经在省、市、县出现的不正当拉票的现象,明确提出了下列要求:提倡组织安排公开竞票。一是组织安排公开参选人的各种资料和本人要求公开的各种资料;二是公开组织推荐资料;三是公开他人推荐和毛遂自荐材料;四是组织安排参选人的竞选演说;五是组织根据党内外单位、个人要求安排参选人与之公开对话。反对违背党的宗旨的个人活动。一是反对私人打电话求票;二是反对私人登门要票;三是反对私人送礼贿票;四是反对私人组织竞选班子串票;五是反对私人联系演说争票;六是反对私人散材料拉票;七是反对以组织的名义强行劝说参选人退出选举。

第三,干部制度和干部体制、干部机制是三个不同概念。现在把干部制度、干部体制和干部机制的概念一起混用,造成界限的含糊。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各种旧体制、旧机制的改革则是带有革命性的变革。因为改革的对象是旧体制、旧机制。干部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干部路线、原则、方针、标准、目标的总和。它是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干部体制则是实现干部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是四套班子与党内外群众之间的推荐、考察、监督、选举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干部机制是指为使干部达到某种目标、完成某种任务采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诸种办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原理。干部体制改革不能等、不能急、不能冒、不能偏。

一是不能等。改革干部体制已经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关键。总理曾指出:“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政府的工作有关,与干部选拔制度有关。”为此,各地应当像当年创办经济开发区那样,积极确定市(司局级)、县(县级市、区)综合改革试点,以宽松环境允许、鼓励干部体制改革。

二是不能急。干部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内容,是在心脏部位开刀,风险大,责任大,只能自下而上,由点到面逐步开展。

三是不能冒。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体制改革要坚持在社会主义的干部理论、路线、制度、方针、原则下进行改革,不能违背上述规定而自行其事。

四是不能偏。西方社会政治捐款制度下的选举制度,我以为,其本质是钱权交换。但他们的选举体制中扩大民主的合理内核,我们应当借鉴学习,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一个核心,两层民主,四个源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