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农村“两委”干部行为

时间:2022-02-25 10:51:00

党委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农村“两委”干部行为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陶赖昭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规范村“两委”干部行为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实效。

针对村级干部工作中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决策不民主的问题,制定了《村级组织议事程序》。将农村财务收支、各业合同定立、非农用地审批、计划生育管理、基本建设发包、农民负担管理等当前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村务的办理程序,用制度形式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凡涉及上述重要村务,必须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研究、镇包村干部审核、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对外进行公布,否则决定无效。从而强化了决策的民主性,有效防止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行为,真正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转变。

针对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争权的问题,制定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有效解决了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关系不协调而出现的争权夺利的“争政”现象、一方独揽的“独政”现象、分庭抗礼的“分政”现象和无人理事的“瘫政”现象。

针对一些村干部素质低、不搞调查研究乱决策的问题,制定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这项制度一方面突出了村民代表会议议题的集中性,以确保村政事务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突出了村民代表对村干部决策水平的监督和鞭策。实践证明,村民代表会议是对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提出的议题讨论通过或否决的过程,也是衡量与检验村干部素质和决策水平高低、作风是否深入、是否注重调查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针对一些村办事结果不公开或假公开的问题,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通过狠抓村务公开的各个环节,有效防止了群众关心的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现象,切实做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在实际工作中,陶赖昭镇委做到了“五规范”:一是规范公开设施。村村建立村务公开栏和群众意见箱;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每次公开前,由村民委员会有关人员对所要公开的情况列出清单,经村民委员会审核征求民主监督小组意见后进行公开。公开后,民主监督小组要及时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询问和意见,村民委员会负责给予明确答复。三是规范公开内容。对村级财务、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包、农民负担、计划生育、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和救济救灾款物发放情况重点公开。同时,还在公开栏内设置了附栏,其它情况可以随时进行公开;四是规范公开时间。农村财务每年至少公开两次,分别是每年的元月中旬和七月上旬。五是规范监督机制。每次公开后,镇里都要组织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对于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的村,责令其限期公开;对弄虚作假,欺骗村民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

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两委”干部行为,推进了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干部作风改善了,村政事务规范了。过去,由于干部作风不扎实、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造成了群众对干部不信任。现在,通过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推进了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铁北村在新建村部选址时,村干部主张选一块耕田,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此意见不一致,于是村干部当即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实地进行踏查,最后选择了一块废弃的荒地作为村部地址,群众得知后,纷纷评说干部的作风切实有了明显改善,村上发展有了希望。二是“两委”关系融洽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了。过去,一些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坐不到一条板凳上,你强调“核心”,我坚持“自治”,由于“权力”难于平衡,结果不仅影响了“两委”团结,还严重削弱了村级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通过规范村级组织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把村政事务的管理还权于民,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自觉摆正了位置,明确了职责,工作协调配合,促进了村党支部战斗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陶赖昭镇29个农村党支部有12个被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4个村党支部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先进村党支部,全镇受表彰的村占到了55%;在年底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中,干部优秀率占到70.8%,基本上消除了不称职干部。三是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村社会稳定了。过去,一些村干部只关系自己的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加剧了干群之间的矛盾,群众到镇委上访告状的事件屡屡发生。通过规范决策办事程序和干部行为,使干部肩上有了责任和压力,也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活动以来,陶赖昭镇29个行政村先后讨论30余个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未引发一起群众上访。干部决策的民主化,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从根本上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