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田水利在金融支持下意见

时间:2022-05-23 08:39:00

市农田水利在金融支持下意见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完善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结合全市水利发展规划,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正确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把水利建设摆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也是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各金融机构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把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握好着力点,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求真务实,充分发挥金融的职能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重点

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要按照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全市水利发展的规划,突出支持重点。一是继续加大南郑云河水库、城固焦岩、冷惠渠加闸、留坝界牌关水库等9个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支持力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努力缓解城乡供水水资源不足矛盾。二是以国家加大病险水库及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力度为契机,继续抓好汉江上游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8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汉江数字防洪监测及南郑等10县区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及11县区抢险机动建设,减轻洪涝灾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积极支持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引酉灌区,实施石门、湑惠渠等18个万亩以上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进一步缓解灌区缺水矛盾。四是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支持力度,实施水保“丹治”项目、“长治”及坡耕地整治项目,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五是以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县城供水工程建设支持力度,逐步解决农村133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完成南郑等6县城供水改造工程,满足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六是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继续加快我市11县(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七是按照基础性、扶贫性、生态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办电要求,继续加大我市11县(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水电开发。八是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保护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无公害水产品为标准,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渔业支持体系建设为保障,重点推进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鲵繁育基地建设等8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服务水平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储备情况,摸清资金需求状况。要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启动、推进农田水利专项营销活动,制定专门的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方案和金融产品。对农田水利建设贷款要优先安排,综合运用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人民币保理、国内信用证等多种信贷工具,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培训一批懂水利的客户经理,努力做到贷前有专业咨询、贷中有专业服务、贷后有专业管理。要进一步简化信贷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流程,抢抓水利建设高峰,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需。政策性银行要在继续做好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的同时,安排专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供配套扶持政策。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要保证涉农贷款有一定的增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占涉农贷款的比重。人民银行要加强涉农信贷政策指导和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灵活运用再贷款、窗口指导等多种货币信贷政策手段,对各金融机构发放的农田水利贷款,及时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和有效的正向激励。

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信贷产品创新步伐

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农田水利建设信贷需求特点,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快信贷产品创新步伐。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为委托代建项目的承建人提供贷款、保函、结算等金融支持。对已经落实财政资金的公益性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偿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支持,必要时可以提供“过桥贷款”。对大型水利设备设施要提供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大型水利建设。对抵押担保困难的企业或项目,要探索开展水利项目特许经营权质押、收益权质押、应收帐款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对产权明晰、管理健全、未来收益预期良好的工程要探索收费权抵押、财政补贴资金抵押,鼓励集资农户联合担保,开设水利机具抵押贷款。对农户开展小型节水灌溉、塘渠疏浚、堰坝加固、吃水用水安全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及时提供资金支持。要创新贷款还款方式,尽量使项目投资回收与贷款偿还相匹配,降低水利项目融资成本和贷款风险。

五、拓宽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渠道

积极培育和支持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各金融机构要为其提供财务顾问、承销以及担保等金融支持。要探索通过政府债券的形式,发行农田水利建设债券,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借助《保险法》实施的契机,积极引导保险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股权投资。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保险试点,探索“信贷+保险”的合作方式。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鼓励其扩大注册资本金规模,进一步增强对涉农领域,特别是农户和微小企业的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支持能力。

六、建立增强金融支持的配套机制

各级政府要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投入的总量和增量要逐年增加。要大力推行农田水利建设贷款贴息政策,减轻借款人的经济负担。对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可按投资比例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对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贷款给予税收优惠或退税政策,引导和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扩大农田水利信贷投放。鼓励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鼓励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保险,增加贷款风险保障。继续加强央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选择信用好、抗风险能力强的客户提供便捷。

七、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要对农田水利管理部门或单位的管理体制实施改革,尽快培育合格的承贷主体。对筹建未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首先要明确产权归属,其次要对工程竣工后,经营管理方式、投资回报期等具备一定基础的合格市场主体,实行招投标的方式,公开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竞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或联营等多种方式,对现有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实施改革,使其实现商品化,成为合规的贷款抵押品,为信贷介入提供支持。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将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准许个人承包、租赁经营。探索“以水养水”的新路子,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政府部门、经营者、投资者、受益者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更好吸引社会资金。

八、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水利部门的合作,聘请水利部门的专家提供经验指导和专业建议,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贷款管理机制,提高贷款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懂水利的信贷专家,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提高农田水利贷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按照商业化运作原则,加强授信执行,落实贷后管理,强化实时监测,建立多渠道的风险分散、转移、补偿机制,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农田水利建设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分散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