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改革建设意见

时间:2022-05-21 10:57:00

农业技术改革建设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发〔2006〕3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63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7月安康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推进全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就加快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承载者、成果转化的组织者和实用技术推广的践行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撑和骨干力量。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有23项优势农业资源居全省第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科技支撑能力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初见成效,“现代农业的希望在”已成为省委、省政府的共识,这些成效的取得与认识的统一,说明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推进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推广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推广经费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今年,部级杨凌农业高新产业技术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我市正式启动,标志着现代特色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力争将建成世界红花荞麦、大明绿豆优势产区,全国优质高产马铃薯、春玉米、玉米杂交制种、优质小杂粮、小杂粮良种繁育、旱作农业示范、红枣生产示范基地,全省大漠蔬菜、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瓜菜制种、油料、山地苹果、畜牧业生产基地。面对宏伟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快农业技术体系改革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升服务功能,保障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后劲,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最后一年,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技术体系改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全市改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障和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力度,合理设置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健全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改善农技人员待遇,保障履行公益性职能经费,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地位;坚持符合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三)总体目标:围绕建设部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需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形成上下协调、运作有序、服务到位,推广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三、建立健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必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建立健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要求,全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该保留的保留,该撤销的撤销,该更名的更名,该新建的新建,尽快理顺关系,明确职能,优化队伍,建立职责统一、运转高效、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按照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秩序的规范稳定、有利于农民收入可持续增加的原则,围绕农业科研、教育、监管、执法、能源、种子、培训、科技试验示范、经济经营管理、特色产业推广等业务保留或进行更名。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本着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合理调整业务职能,便于技术推广、指导、培训、示范、管理的原则,各县区要统一设置农业技术推广、种子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园艺技术推广、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能源、农业广播教育等8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它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确定撤并或保留。

全市统一撤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组建乡镇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区域站的设置要根据各县区农业人口、农作物播种面积、主导产业、农民培训、农业管理、服务便捷的原则设立。在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全面覆盖的前提下,一般2-3个乡镇成立一个区域站,并组建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协助区域站做好技术推广中的组织、联络、协调与宣传等工作。每村选聘1名农技推广员,人员原则上从种养大户、农村能人、村级信息员、科技示范户或村组干部中选聘。

市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方案由市编办、农业部门审定后报市编委会研究审批。县区、乡镇区域站机构改革方案由县编办、农业部门审定后,经县人民政府研究上报市编办、农业部门审批后实施。村级机构的设置、人员待遇等由各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二)理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新组建、更名的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在各级农业系统已审定的编制内调整解决。乡镇区域站所需编制要以1993年省人事厅、省编办、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陕编〔1993〕62号)下达乡镇站(所)编制总数为依据,由各县区编办、农业部门根据所服务区域、面积、乡村、人口数量及当地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等核定农技人员编制。其人员选派、调整、经费支出、资产、业务等由县区农业部门统一管理。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事业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农业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

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承担的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农村审计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经营管理站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乡镇农经站现有人员纳入乡镇机构改革范围统筹安排,并按省编办陕编〔1993〕62号核定的编制数,每乡镇至少指定2-3名农村经营管理干部,确保履行好职能。

(三)加强乡镇区域站队伍建设。乡镇区域站负责人要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择优选配。工作人员一部分从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中选用,一部分从大中专涉农院校中公开招聘,用1-2年时间完成人员调配工作。

(四)健全乡镇区域站考核机制。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明确乡镇区域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将个人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考核结果与个人工资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岗定酬、以绩兑奖,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五)强化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市、县农业部门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农校及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培训基地,以县乡农业技术人员为主,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数的三分之一,每3年轮训1次。对非专业技术人员,分批选派到农校、学院等专业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级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在岗学习、外出考察、进修提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升综合业务水平。

(六)做好待岗待聘人员安置。对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待岗的农业技术人员,要参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办字〔2005〕51号)规定,采取以下办法,妥善安置。

1、办理退休。凡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要及时办理退休手续,执行国家退休人员工资标准。

2、提前离岗。对男年满50周岁以上(含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以上(含45周岁)的非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岗,离岗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的一切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不占编制。到达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人员待遇。

3、离岗培训。未达到离岗年龄的非专业技术人员,可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在农校离岗培训一年,获得相应岗位专业技术资格后,择优聘用上岗。

4、自谋职业。县乡农技服务工作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可辞去公职自谋职业。

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一)改善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凡新组建的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按照行业标准,建设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信息采集等农业技术推广所需的基础设施。

(二)加快区域站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区域站建设、试验示范用地由各县区政府负责解决。农业试验示范用地不得少于5-10亩,区域站建设面积不得少于800平方米。建设标准要以县区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修建。用1-2年时间建成办公、住宿、交通工具、公共食堂、文化娱乐、分析化验、技术培训、仓储设施等功能齐全的乡镇区域站。

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

(一)确保经费预算。市、县区要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费(包括工资、养老、医疗、住房等)、办公经费、奖励补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教育培训、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灾害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市、县、乡镇区域站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所需经费列入财政年度足额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

(二)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区域站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榆发〔2008〕13号)精神,每天给予50元补助。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要优先提拔使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技术职称。

六、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市、县区政府都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区农业局,负责农业技术体系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各级各部门之间要搞好协调配合,农业部门要抓好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推广方法创新。编办要依法明确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科学核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发改委要把农技推广机构建设、重大科技投资项目列入计划,加大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在确保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逐年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人社部门要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涉农专业大中专毕业生指标,补充新生力量。

(二)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任务完成。按照省上要求,今年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各项任务。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务必要加快工作进度,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将实施方案上报市农业局及编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市目标任务范围进行考核,并将组成工作组赴各县区检查验收。